小学语文“实用文教学的有效性”实施策略之1+12

时间:2019-05-14 23:20: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实用文教学的有效性”实施策略之1+1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实用文教学的有效性”实施策略之1+12》。

第一篇:小学语文“实用文教学的有效性”实施策略之1+12

小学语文“实用文教学的有效性”实施策略之1+1>

2——从专家课例中习得的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小语一班:杨亚城

参与“国培”学习后,老师布置一项主题研修的作业:撰写自己的教育叙事故事。绞尽脑汁,也没有从健忘的大脑中提取出一个合适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片断”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故事倒是有几个。无奈恩师督促,只好再想。回想起许多课堂的枯燥,每天的处理字词、熟读课文、理解文意、体悟感情、检查反馈,闭着眼睛都能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

忽然记起贾志敏老师做课之后,自己拿着听课笔录去上课的事来。这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实施”的案例,也让我认识到专家对一线教师引领与指导的作用之大,同时也感觉到参与“国培”对于自身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我所讲授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钓鱼的启示》一课。

贾老师的课堂教学自谈话开始。由与学生探讨“人”的好与不好做延伸到“你心中最崇敬(喜欢)的人是谁?”再到“有更多默默无闻的人值得崇敬”引人课题“卖鱼的人”。引入自然,水到渠成。

我的模仿导入是:生活是什么?先让孩子们说,再出示我所搜集的不同年龄段人的回答:生活就是快点儿长大(10岁);生活就是好好学习,找到工作(20岁);生活就是挣钱过日子(40岁)。孩子们一听和自己的答案不一样,顿时对“生活”产生了兴趣,到底谁

1说的对?我说不急,学完《钓鱼的启示》,你会对“生活”有新的认识。于是,板书课题,进入新课。

与贾老的导入对比,我的导入时间稍长,不够简洁。神似之处在于都是为了寻找学生兴趣与文本内容之间的契合点。

接下来是初读课文,处理字词。贾老在这儿有几个亮点。一是贾老师安排学生朗读课文后在全班巡视,挑出了三名读得最好的学生示范读。有的学生“读得最快”,有的学生“读得最有感情”。老师观察细致入微,评价及时有效。二是处理字词时,贾老师从拼读、理解词意入手,动用找近义词、词意比较甚至画简笔画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处理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展示了语言大师扎实的基本功。

既然是模仿,我就照猫画虎了。同贾老一样,我也找了三名学生来朗读课文,然后大家一起评价,给每个学生都找到优点,指出不足。在处理字词时,我结合对学生预习的检查,找了几名学生来当老师教大家识字,我只当助手。

贾老侧重与对学生的有效传授,而我侧重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坦率地说,贾老作为语言大师的功底不是一般人能企及的,我只好另辟蹊径。所幸从现场反馈来看,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而且“小老师”可不能小视,那认真劲儿让我汗颜。

在处理完字词后,贾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直至背诵。通过自由读,学生示范读,仿读,教师示范读,教师带学生读,教师推学生读等多种多样又行之有效地方式,完成了有感情朗读直至成诵的任务。“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确有妙处。

引导学生朗读一直是我的强项,因为我喜欢阅读。但是面对着贾老一堂课别出心裁的近十遍朗读,我顿觉大开眼界。在我的课堂上,也许是受老师的影响,孩子们也特别喜欢朗读。在贾老多种方式读的启发下,我的学生也是如鱼得水,读了个兴高采烈。

贾志敏老师年逾古稀,依然精神矍铄,声音朗朗。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砥砺出驾轻就熟的气度,铸就成睥睨群雄的风华。课堂上,简约明晰、扎实有效的教学设计,生动风趣的语言表达艺术,折射出贾老师深厚的语文功底。恰似一篇美文,起承转合,衔接自然,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学生在老师启发下尽情舒展开来的个性与灵性,彰显了语文教学的无限魅力。

愿“用教材教语文”的呼声越来越大,愿“实实在在教语文”的踏实教风越来越盛。就像“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那样,洗尽铅华呈素姿,营造一个崇尚本真的语文教学氛围。还愿贾志敏老师健康长寿!

我是一个教龄不足十年的年青教师,自从我有幸面对面地聆听贾志敏老师的讲座,观摩他的示范课后,才感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如此的朴实,而又如此的精彩。时至今日,我仍能清晰地记起贾老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就像培训期间所见所感的赵景瑞老师的睿智、李学红老师的亲和,冯秀军老师的知性,王滨老师的优雅,曲连坤老师的诙谐„„都将深深地影响我的人生态度和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一个一线的青年教师加上一位经验丰富的教育专家,对孩子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一定大于两个“一”的。

第二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学校和教师不懈地追求。认真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词】有效性策略

简约 体验 主体性

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由于某些实施者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的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我们发现:许多课堂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性”。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传授、情感交流、智慧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我就自己在教学中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的初步探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从需要点出发。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去组织教学,是有效教学的基础。以学生为本,教师的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出发,一旦离开学生这个主体因素,“那课就好比一个钻头发力于一个老是打滑的工作面,其实质作用不好乐观。”了解了学生学习上的需要和心理上的需要,课就会如磁石紧紧吸引住学生。怎样才能了解到学生的需要点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总的来说,需要教师先“钻进去”深入解读文本,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确定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

1.找准疑难点、空白点。教师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沉下去了解学生。学生已经具备了怎样的知识基础和情感起点?对今天的学习内容,学生感到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地方可能会在哪儿?哪些地方是学生最想了解、最需要老师引导的?作为教师,在组织教学之前,都应该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不会重复教学浪费教学时间,也不会因为知识链的隔断而让学生不得要领。比如在教学《会走路的树》时,课文中有一处这样写道:小鸟看见了驯鹿,好奇地问:“你能让我爬到你的身上坐一坐吗?”教师就可以抓住一个“爬”字,打开学生的思路。因为在此之前,“小鸟会飞”已经成为学生的思维定势即固有知识,但小鸟的“爬”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小鸟为什么不说“飞”而说“爬”?教师以此为教学线索,积极引导学生体会到这只羽翼未丰的小鸟的特点和心理,想象驯鹿天天不厌其烦让小鸟爬到它的身上去了很多地方的情景,从而体会到驯鹿美好的心灵和真挚的情意,并以此唤醒学生内心的美好情感。

2.尽可能找到一个 “兴奋点”。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找出能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兴奋点”,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能否有效,关键在于寻找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被教师设计的问题紧紧吸引,整个教学时段学生都处在一种“兴奋”状态之中,是一个优秀教师教学素质的真正体现,也是教师知识基础的真正体现。

3.敏捷地捕捉课堂上学生的生成点。在教学过程中,一个经常遇到的情况是,无论教师在备课时准备得多么充分,考虑得多么周到,在课堂中也经常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说明,众多学生的思维比一个教师的思维要丰富得多,也深刻得多。在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双边参与的动态进程中,教师应敏捷地捕捉并判断、重组学生在课堂涌现出来的信息,适时调控,充分利用。因着学生的思路顺势而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顺势而学,那么整个教学气氛会非常融洽,学生也会更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就能够出现精彩不曾预约的有效生成,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

二、抓住切入点。

“真实、朴实、扎实”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语文教学精神,崔峦老师提出“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有效的语文课堂追求简单、快乐和实用。教简单快乐的语文,抓住教学切入点是关键。

1.教学目标简明具体。教学首先要确定合适的目标。目标要简明,如果目标过多,面面俱到,反而会心中无目标,一面都不到;目标制订不能空泛,要具体。如教学目标“学习作者是如何写景物的,领会作者在景物描绘中表达的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就比 “学习作者在景物描绘中表达的高尚的精神追求”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检测性,体现在两个方面:有利于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围绕目标达成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要达到什么目的?有利于教师的自我监控——目的达到了吗?没达到采取什么措施及时调控?

2.教学切入简约集中。有效课堂由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体现。要达到有效互动,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精心选好讲课的切入点,设计的问题能使重点突出,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握课文的主旨,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学环节简洁自然。真正的好课主要教学环节往往只有几步,着重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读写说悟,实实在在地体会揣摩语言文字。如江苏省特级教师孙建峰老师执教《钓鱼的启示》,第一个环节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批注”,写下各自的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第二个环节交流“批注”;第三个环节自由选择“自助餐”式作业,可将文中某句话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可摘录文中优美词句,也可小组间开展写字或默写比赛,还可以独立为自己设计一项作业。简洁自然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主动思考,积极感悟。

三、创设体验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用到了“体验”一词,在阅读目标上强化感受性、体验性,注重情感体验。这意味着语文教学非常强调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情境出发去体验感悟,重视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累移到课文里,产生情感共鸣,同时在体验和交流体验中发展语言,形成能力。

学生自己对文本有一定的理解,但往往理解不会深入,教师需创设体验点,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去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情境和情感,体验点的创设比贴标签式的说教会使学生更易于接受。

1.当课文意义生成在学生的原认知结构中找不到呼应时,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由于受知识和生活经历的局限,学生对课文中所蕴含的主题与情感往往缺少体验,经常产生陌生感与疏离感。因此,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特别要注重找到学生类似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教学效果。如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教学《长相思》,“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对小学生来说,理解上有难度。王老师请学生分别把自己设想成诗人的妻子、父母、朋友,在一声声问、一声声答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到了诗人的“重离别”,“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长相思”,学生角色的转换,体验角色的所为所思所感,从而很好地体会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深切情怀。

2.引导学生对内容情境产生兴趣,从而激发体验的内需。情感体验是以兴趣为主要出发点的。对课文所体现的情感,学生由于缺少审美的需要,往往根据自己的性别、经历与情感偏好而加以取舍,对陌生的或者排斥的情感主题,经常容易忽视。在这时候,教师就必须根据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让学生主动去体验各种各样美好的情感。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游园不值》的教学中创设的体验点,给人印象很深刻。爱花、惜花的诗人没能进到园子里,却看见“一枝红杏出墙来”,窦老师请学生扮演那枝“红杏”,想象红杏会对园主人说些什么,会对诗人说什么?会对园子里不能出墙头的花花草草说什么?学生兴趣盎然,透过文本进入了诗境。

四、落实语言点。

语文的核心问题是语言,语言文字训练反映了语文学科的教学个性,通过语文学习,使学生内化语言,最终发展自己的语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抓住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将语文教学实实在在地落实到语言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落实语言,重点在落实语言的表现力。语言是文章的载体。所有文章的内容、主题、情感,都是难过语言进行表达的。落实语言,不单纯讲语言的优美,更重要的是落实语言的表现力。表现力越强,我们就能认为语言越好。相反,语言形式再优美,表达不能到位,这样的语言也是苍白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这一特点,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从语言的表现力方面来学习、掌握语言。一教师在教学《再别康桥》时,着重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表现力。“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为体会这反复出现的“轻轻”,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吟咏,并启发想象:一个人在怎样的情况下会“轻轻”?大概会是几个人?你觉得他一个人这样轻轻地走,情绪会怎样?把人融进了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对“轻轻”的理解将是深刻和透彻的。“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请学生模仿一下,“招摇”是什么样子?推想一下,“招摇“会有几种可能?为什么甘心情愿做水草?原来诗人对康桥的深厚的依依惜别的感情,就是这样从诗人的用词中表现出来的,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表现力。只有这样落实语言,语言才有生命力。

2.落实语言,注重“读写结合”。学生学习语文的真正目的,是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而最终的落脚点是书面表达能力。不动笔墨不读书,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很好地融合了这一传统的读书方式,注重对文本学习的批注,注重把学生的感悟写下来,从而使语言的训练落到实处。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真正落实这一指导思想,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勤于用笔写出自己的学习感受,写出自己的观点与认识,达到真正的理想效果。

五、引发思维点。

有效的课堂,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还应该延伸到课外,实现教学的升华。尤其是语文学习,可以说生活处处是语文学习的课堂,受教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外的资源融通共享,才能积极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积极的思维引导非常重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主动学习。

1.培养问题意识。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营造民主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的学习品质,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入手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树立“学习源于问题”的意识,培养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勇于提出的良好的习惯。这也是创新品质形成的基础。

2.学会提出问题。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品质。在学生的提问过程中,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恰当的进行引导和训练,逐步训练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及时进行评价。激励会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与动机,运用评价手段,针对学生的提问给予恰当评价、引导,小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否有价值,要给提问者以激励。特别是课外反馈的问题,更要及时反馈、评价、激励,以加强勤思习惯的养成。

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常论常新的问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钟启泉

崔永

张华主编

2001年版

2.《学习策略研究》

人民教育出版社

刘电芝主编

2001年版 3.《有效教学论》

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慎英 刘良华

2004年版

第三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学校和教师不懈地追求。认真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性策略简约体验主体性

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由于某些实施者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的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我们发现:许多课堂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性”。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传授、情感交流、智慧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我就自己在教学中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的初步探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从需要点出发。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去组织教学,是有效教学的基础。以学生为本,教师的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出发,一旦离开学生这个主体因素,“那课就好比一个钻头发力于一个老是打滑的工作面,其实质作用不好乐观。”了解了学生学习上的需要和心理上的需要,课就会如磁石紧紧吸引住学生。怎样才能了解到学生的需要点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总的来说,需要教师先“钻进去”深入解读文本,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确定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

1.找准疑难点、空白点。教师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沉下去了解学生。学生已经具备了怎样的知识基础和情感起点?对今天的学习内容,学生感到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地方可能会在哪儿?哪些地方是学生最想了解、最需要老师引导的?作为教师,在组织教学之前,都应该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不会重

复教学浪费教学时间,也不会因为知识链的隔断而让学生不得要领。比如在教学《会走路的树》时,课文中有一处这样写道:小鸟看见了驯鹿,好奇地问:“你能让我爬到你的身上坐一坐吗?”教师就可以抓住一个“爬”字,打开学生的思路。因为在此之前,“小鸟会飞”已经成为学生的思维定势即固有知识,但小鸟的“爬”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小鸟为什么不说“飞”而说“爬”?教师以此为教学线索,积极引导学生体会到这只羽翼未丰的小鸟的特点和心理,想象驯鹿天天不厌其烦让小鸟爬到它的身上去了很多地方的情景,从而体会到驯鹿美好的心灵和真挚的情意,并以此唤醒学生内心的美好情感。

2.尽可能找到一个“兴奋点”。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找出能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兴奋点”,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能否有效,关键在于寻找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被教师设计的问题紧紧吸引,整个教学时段学生都处在一种“兴奋”状态之中,是一个优秀教

师教学素质的真正体现,也是教师知识基础的真正体现。

3.敏捷地捕捉课堂上学生的生成点。在教学过程中,一个经常遇到的情况是,无论教师在备课时准备得多么充分,考虑得多么周到,在课堂中也经常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说明,众多学生的思维比一个教师的思维要丰富得多,也深刻得多。在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双边参与的动态进程中,教师应敏捷地捕捉并判断、重组学生在课堂涌现出来的信息,适时调控,充分利用。因着学生的思路顺势而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顺势而学,那么整个教学气氛会非常融洽,学生也会更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就能够出现精彩不曾预约的有效生成,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

二、抓住切入点。

“真实、朴实、扎实”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语文教学精神,崔峦老师提出“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有效的语文课堂追求简单、快乐和实用。教简单快乐的语文,抓住教学切入点是关键。

1.教学目标简明具体。教学首先要确定合适的目标。目标要简明,如果目标过多,面面俱到,反而会心中无目标,一面都不到;目标制订不能空泛,要具体。如教学目标“学习作者是如何写景物的,领会作者在景物描绘中表达的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就比“学习作者在景物描绘中表达的高尚的精神追求”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检测性,体现在两个方面:有利于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围绕目标达成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要达到什么目的?有利于教师的自我监控——目的达到了吗?没达到采取什么措施及时调控? 2.教学切入简约集中。有效课堂由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体现。要达到有效互动,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精心选好讲课的切入点,设计的问题能使重点突出,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握课文的主旨,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学环节简洁自然。真正的好课主要教学环节往往只有几步,着重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读写说悟,实实在在地体会揣摩语言文字。如江苏省特级教师孙建峰老师执教《钓鱼的启示》,第一个环节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批注”,写下各自的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第二个环节交流“批注”;第三个环节自由选择“自助餐”式作业,可将文中某句话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可摘录文中优美词句,也可小组间开展写字或默写比赛,还可以独立为自己设计一项作业。简洁自然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主动思考,积极感悟。

三、创设体验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用到了“体验”一词,在阅读目标上强化感受性、体验性,注重情感体验。这意味着语文教学非常强调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情境出发去体验感悟,重视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累移到课文里,产生情感共鸣,同时在体验和交流体验中发展语言,形成能力。

学生自己对文本有一定的理解,但往往理解不会深入,教师需创设体验点,引 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去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情境和情感,体验点的创设比贴标签式的说教会使学生更易于接受。

1.当课文意义生成在学生的原认知结构中找不到呼应时,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由于受知识和生活经历的局限,学生对课文中所蕴含的主题与情感往往缺少体验,经常产生陌生感与疏离感。因此,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特别要注重找到学生类似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教学效果。如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教学《长相思》,“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对小学生来说,理解上有难度。王老师请学生分别把自己设想成诗人的妻子、父母、朋友,在一声声问、一声声答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到了诗人的“重离别”,“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长相思”,学生角色的转换,体验角色的所为所思所感,从而很好地体会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深切情怀。

2.引导学生对内容情境产生兴趣,从而激发体验的内需。情感体验是以兴趣为主要出发点的。对课文所体现的情感,学生由于缺少审美的需要,往往根据自己的性别、经历与情感偏好而加以取舍,对陌生的或者排斥的情感主题,经常容易忽视。在这时候,教师就必须根据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让学生主动去体验各种各样美好的情感。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游园不值》的教学中创设的体验点,给人印象很深刻。爱花、惜花的诗人没能进到园子里,却看见“一枝红杏出墙来”,窦老师请学生扮演那枝“红杏”,想象红杏会对园主人说些什么,会对诗人说什么?会对园子里不能出墙头的花花草草说什么?学生兴趣盎然,透过文本进入了诗境。

四、落实语言点。

语文的核心问题是语言,语言文字训练反映了语文学科的教学个性,通过语文学习,使学生内化语言,最终发展自己的语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抓住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将语文教学实实在在地落实到语言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落实语言,重点在落实语言的表现力。语言是文章的载体。所有文章的内容、主题、情感,都是难过语言进行表达的。落实语言,不单纯讲语言的优美,更重要的是落实语言的表现力。表现力越强,我们就能认为语言越好。相反,语言形式再优美,表达不能到位,这样的语言也是苍白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这一特点,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从语言的表现力方面来学习、掌握语言。一教师在教学

《再别康桥》时,着重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表现力。“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为体会这反复出现的“轻轻”,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吟咏,并启发想象:一个人在怎样的情况下会“轻轻”?大概会是几个人?你觉得他一个人这样轻轻地走,情绪会怎样?把人融进了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对“轻轻”的理解将是深刻和透彻的。“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请学生模仿一下,“招摇”是什么样子?推想一下,“招摇“会有几种可能?为什么甘心情愿做水草?原来诗人对康桥的深厚的依依惜别的感情,就

是这样从诗人的用词中表现出来的,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表现力。只有这样落实语言,语言才有生命力。

2.落实语言,注重“读写结合”。学生学习语文的真正目的,是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而最终的落脚点是书面表达能力。不动笔墨不读书,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很好地融合了这一传统的读书方式,注重对文本学习的批注,注重把学生的感悟写下来,从而使语言的训练落到实处。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真正落实这一指导思想,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勤于用笔写出自己的学习感受,写出自己的观点与认识,达到真正的理想效果。

五、引发思维点。

有效的课堂,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还应该延伸到课外,实现教学的升华。尤其是语文学习,可以说生活处处是语文学习的课堂,受教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外的资源融通共享,才能积极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积极的思维引导非常重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主动学习。

1.培养问题意识。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营造民主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的学习品质,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入手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树立“学习源于问题”的意识,培养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勇于提出的良好的习惯。这也是创新品质形成的基础。

2.学会提出问题。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品质。在学生的提问过程中,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恰当的进行引导和训练,逐步训练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及时进行评价。激励会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与动机,运用评价手段,针对学生的提问给予恰当评价、引导,小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否有价值,要给提问者以激励。特别是课外反馈的问题,更要及时反馈、评价、激励,以加强勤思习惯的养成。

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常论常新的问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钟启泉崔永张华主编2001年版

2.《学习策略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刘电芝主编2001年版 3.《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高慎英刘良华2004年版

第四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摘要】:从学生的角度,探讨了适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问题,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等,并提出一些具体实施的办法和途径。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 “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兴趣学习,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论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希望对第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一、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第一,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第二,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

第三,教师妙用非智,学生激活课堂。首先,妙用肯定和奖励的评价方法,能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得学习预期的满足。其次,妙用竞争方法,也能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因为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

1学习热情。竞赛可以采取自己和自己竞赛的方法,也可以暗中选某一同学为目标,在学习上同他比赛;还可以采取集体竞争的方法,组成班与班、组与组的竞争,在竞争中激发互帮互学的团结协作精神,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再次,妙用情感因素,同样能使课堂“活”起来。我们应该建立互尊互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因此,教师要真诚地爱每一个学生,更不能歧视差生,让学生在班集体彼此尊重、共享快乐,从而真正满足主体的最大需要。第四,教师运用策略,学生实现目标。所谓活动性策略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活动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课堂环境,开放的课外发展环境,使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它是促使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目标的统一协调、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其核心是努力创设一种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具体实施的方法有: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交流、辩论、竞赛等,达成教学目标;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制作、动手操作活动,尝试错误和成功,进而完成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认知活动,创新活动,各种内容的实践活动,培养并发展个性特长。

二、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有位老师讲授《五彩池》,在解题之后问道:“五彩池在哪里?谁能说出五彩池有哪些彩?谁能说说为什么池水是五彩的呢?”学生急于到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的学习活动就使学生学得自觉、主动。这个引言为这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学得轻松自如,学得兴趣盎然。开端引

趣的方式“设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迷”即是高度“兴趣”之意。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地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语文课每次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等等。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个新词汇。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

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能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勤于请教;能积极参加学习小组的讨论研究,设法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且主动地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他们的学习目标已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三、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勉强的、强制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所以,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牛顿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凡是学生都善于提问题,而学习差的同学往往提不出什么问题,他们对学习不精心,囫囵吞枣,即使发问也不愿深入的思考,因此往往似懂非懂。不要盲从,别人的答案究竟对不对,还要经过自己思考、鉴别。将别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对比一下,想一想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从而发现自己思维的毛病,学习人家思维的方法。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其次,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

第三、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的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现在列举几种例子:

例二,发现别人,互相学习。一次做完课堂练习,我有意识地让同学们互相学习,发现别人的优势。我让同学们下位子互相参观试卷,然后写出你认为练习做得最好的同学的名字。由于优势原则被同学们理解了,发生了可喜的现象:学习差的学生写了优生的名字;学习优的学生竟写了差生的名字。他们都在找别人的闪光点。

例三,互改作业,重新认识。作业批改过去由教师一手包办,学生的参与性不够。其实我们应重视动员学生之间作业批改,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组中的批改往往特别认真负责,要求特别严格,对于分歧的地方还会争论得面红耳赤,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作了再一次的认识,并逐步锻炼了学生的评判能力,提高了认识水平,使课堂学习显得更加丰满和完善。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师道》

《心理学》

《教育学》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贵州省正安县土坪镇中心小学 袁 辉 邮编:563402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同行们研究和思考的不少。我们的认为是只要做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设置、课堂问题设置和学生主体性发挥,以及教师语言等方面的有效性,就能优化小学语文课堂,使小学语文课堂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我们在语文课改中纠正的是在中小学系统传授语言学等知识的教学,而没有反对“必要的语文知识”的学习、传授。相反,我们必须研究,中小学到底需要教授哪些语文知识、如何教授这些语文知识;我们纠正的是不民主的、不倾听学生个性声音的教学,而并不反对教师必要的、关键性的价值引导。因此,语文教学不能搞新的形式主义,必须体现教师、学生、教学存在的真正价值,即“教学的价值”。

一、课堂教学环节设置的有效性

课堂上环节很多,但每一个环节没有一个明确的训练点,也没有一个要达到的具体的目标,不知道这个环节为何而设。但凡这种没有明确目的性的环节,一定不能让它占取我们的课堂时间。所以,每一节课,我们一定要结合目标抓住一个切入点,由这个切入点展开具体的学习,这样,既能使课堂简洁,也能使课堂更有效。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善于用形象、直观的表达方式,创设情境,以情生情,让学生感受到体验形象的鲜明性,进而来加深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课堂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创造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文学素养。四环节教学法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崭新的面貌,使我们的教学悄悄地发生了转变。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科学把握教学四个环节,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我们的语文课堂达到高效。

二、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

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认真研究学生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作到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体现因学定教。脱离学生的实际,一味追求“时髦式”教学,不是新课改追求的课堂教学。其实,细想一想,现在各种研究课、大赛课上,执教老师最担心的是什么?往往是担心所遇到的“这个班的学生”水平是不是能适

应自己的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教师往往就在“撞大运”,如果学生的学力与自己的教学设计“合拍”,教学就顺利推进;反之,就很难顺利进行。因此,我以为,有效的教学首先不是考虑教师用什么一鸣惊人的新“招“,而是要首先研究学生,然后是研究适宜的内容与目标,最后才是方式、方法问题。一句话,学生的实际是最重要的教学设计的起点。一是问题的设置既要有挑战性,要能够起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的目的,但也要难易适中。正如大家都熟悉的摘苹果理论:枝头的苹果要是让摘的人感觉努力跳一跳就能摘到的,他才会有兴趣,有信心,但如果他一看就觉得即使努力跳了,使劲跳了,还是连够都够不着的话,那那个苹果再鲜艳,再诱人他也可能不会感兴趣了。同样,如果是一个已经蔫了的甚至是烂掉的苹果的话,就算摘的人一伸手不费一点力气就可以摘到,但谁会稀罕呢?二是问题的设置要灵活。有些问题,换一种问法,达到的目的是一样,但学生的接受度就不一样了。

三、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有效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对教育模式的一种探索,它以引导学生主体逐步按照社会方向学会自已教育自已、自己发展自已为核心。它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成为马克思所说的具有人的类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它将建立起把服务祖国人民与实现自身价值相统一的教育机制。二是当前教学的主流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主动发展”的内涵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有较高的成就动机;热爱学习,求知欲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会学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发展方向。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能思考、能活动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学得好坏取决于他们的主观努力和能动作用。教育者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使受教育者知道应该怎么学,都是为了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

四、语文教师语言的有效性

教师语言素养也是教育艺术修养的一部分。教师语言是向学生表达思想感情和传递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小学语文教师,教育对象是儿童,语言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因此,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清楚明白,科学准确和生动活泼,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教育和教学中,小语教师要努力使自己口语儿童化,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力争做到清晰、准确、科学、符合逻辑,并具有幽默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将教师素养概括为六条,其中第五条便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语言修养。语

言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思想交流的工具,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掌握和运用语言是一条首要的基本功。而小学语文教师,教育对象是儿童,语言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因此,加强语言修养十分重要。一是教学语言要准确。教学中,教师无论是介绍,是引导,是总结,还是下指令,语言都一定要是精准的。二语言要有效。很多老师老觉得课堂上时间总是不够用,其实老师太多的废话就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拿鼓励学生来说吧,对学生精彩的发言,对学生突出的表现,只需要送上老师或真诚的赞美、或肯定的眼神、或会心的微笑,或者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掌声就足够了。

参考文献:

1、和平出版社出版《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专家指导汇编》总主编,刘芳。

2、嘉兴市小学教师优秀教育科研成果 《教学改革与创新》主编阮望兴、朱建人。

下载小学语文“实用文教学的有效性”实施策略之1+12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实用文教学的有效性”实施策略之1+1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方案(范文)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有......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字数:3816 来源: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3年7期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这充分说......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施策略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教学一直作为教学开展的主要内容,其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影响深远。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朗读......

    如何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全椒县江海小学 王昌兆 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引下,课堂教学方法、手段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以往的教师‚满堂灌‛变成了学生的......

    如何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引下,课堂教学方法、手段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以往的教师‚满堂灌‛变成了学生的‚自主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更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研究

    摘 要:本文在学界己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就小学语文探讨提高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可操作性策略。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总结出实践教学中的成熟经验,提出一......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语文学科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三亚市安油小学 郑洁芳 课改专家崔允郭博士曾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范文模版]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 张 燕 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很多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曾一度让众多一线教师看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春天。那充满智慧充满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