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快乐我收获——培训学习总结吴喜芹
我快乐我收获
——培训学习总结
吴喜芹
班级:B1班学科:初中语文学号:018号
从第一天的捱到第二天的数到第十天的匆匆流逝,不仅仅是因为适应了,也不仅仅是因为心态变了,最主要的是这短短的十天,一天一天的快乐生活,一天一天的丰富收获。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的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听的,怀着一颗快乐拟生活的。在这个虽不够豪华却清静舒适的校园里穿行于寝室教室之间,那轻快的步履那飞扬的神采好似十几年前那个心比天高的女生又回来了,又有了梦想: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做一个健康快乐的教师,做一个不断否定自我不断超越自我在平凡中追求卓越的教师。是的这一点对于我们这种处在“亚健康”的年青却已苍老的教师来说这的确是像一场及时雨,当黄明华老师在《教师专业成长内涵与途径》中说到这一点时,已患上教师职业倦怠症的我们怎会不觉得这真是拔开云雾见天日:没有健康快乐的教师怎能教出健康的学生,没有拼搏进取追求卓越的老师怎能教出出类拔萃的学生?三十多岁的我们年轻有为的我们,有十几年教龄的我们,经验丰富的我们,就这样满足于应试教育中某几点成功处吗?而这次培训学习恰似我们教书旅程中的一个加油站,及时的补充我们教育升级的能量,燃起我们教育创新的激情!
仅有观念的转变而无入门的方法,就会如无头的苍蝇在黑暗中痛苦的撞击,在不远的光明面前无能为力,于是引路人来了,胡明道老师迈着优雅的步伐,带着睿智的微笑,携着优秀的经验和理论来了。在《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基本方法与教学案例分析》中胡老师几乎就是手把手教我们“教学设计”的学情预估,策略应对,还有对《牧鹅散记》、《醉人的春夜》等几乎就是一堂堂课堂实演。不仅仅是这些,1号那天胡老师讲自己成名成专家的经过还真切的告诉我们:机会对每个人是平等的只是有的人不愿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应该勇敢地跨出表现自己的一步,我知道了从平常的点滴做起,把平凡的事做好,把自己的优点展示出来。还有她那坚持站着讲课(接近六十岁的老人)的等姿态,还有她那谦而不卑的语态和淡淡名利的心态„„。
在这里我找到了我今后工作的支柱,找到了生命旅程中的灯,还有教书生涯中的方舟——《现代教育技术在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在这些现代化教育的课堂上,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老师是大开眼界,当一个个精美的课件,优美的图画,悦耳的声乐,简洁的文字和便捷的操作让我们惊讶,赞叹之余更在内心宣誓:学会,尽快学会制作这样的好课件,一定要尽可能开发和利用身边的社会,自然的网络和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让我和我的学生们快乐的学快乐的教,快乐的成长成熟!
有了理念,有了方法,有了技术,还要有毅力,当前教师是一个多么大尴尬的职业(面对应试,面对新课程,面对家长,面对学生)而从教学且是从一而终的,从教更是一个艰难的历程,不说我们自己为教师的种种,就说这十来天给我们上课的那些专家,那些老师,炎天暑热,一站就是一上午,甚至还会面对他们表现的那种宽大的胸襟和以身作则的可贵品质,如果没有毅力,能坚守得了吗?我觉得这还是真实的老师最朴素的闪光点。
快乐的十天,难忘的十天,沉甸甸的十天,也是收获的十天,我愿以此为自己教书旅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愿把这点点滴滴零零碎碎的感动收获用这只拙笔记下来,以此自励,并愿与学生们共绘农村教育的蓝图!
第二篇:我学习我收获我快乐
我学习我收获我快乐
——谈关于第13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之体会
程金芝
我有幸与两位老师一同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第13届现代与经典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期间,我们聆听了几位专家的报告,观摩了众多全国各地特级教师的现场授课,感受颇深。下面我将本次观摩活动感受最深的几点进行总结,与大家交流。
一、课时分配明显不同
我们本县的老师,受过去某些教学思路的影响,总是一课时授完整篇课文的内容,尤其是前两年,这样的做法成为上好一节语文课必须要达到的要求之一。原因是这样能给人以整体感。虽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们对此做法怨声载道,但大多数还是遵照执行。本次观摩活动中,几位教师给我们上的都是第一课时,内容包括认读生字、介绍背景、学习部分课文等。他们虽然没能在40分钟内呈现整篇内容的教学,但是对所上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甚至是每一个词语都夯得很实。[如《詹天佑》一文中“藐”的教学]听完之后我认真比较了一番,个人觉得他们的课堂是教者从容,学者实在,而我们的课堂则是教者匆忙,学者模糊。
二、课内外知识结合紧密
课内外知识的紧密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是本次授课中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比如:一位教师在上《将相和》一文中,他将课文白话文的语句与《列子·汤问》中的文言文交织在一起学习,学生既学习了课文内容,也对《列子·汤问》有了很深的了解。还有一位老师在教学《伯牙绝弦》一文时,他不仅用巧妙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了文意,而且对“弦”这种乐器的介绍不惜时间,介绍得非常详细。他利用课件补充介绍了“弦”的名称、外形、声音等。同时他还在讲述伯乐绝弦这个故事中,补充了大量与之有关的文言文语句,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的文言文句子,使整节课的内容丰富而饱满。
三、重视写作方法的探究与总结
我记得我们上小学时,每上完一篇课文,老师必总结两项内容,一是中心思想,二是写作特点。以前的教材会在每一单元后面安排有读写例话,里面就常会分项介绍一些写作方面的知识,如:前后呼应、详略得当、叙述要有一定顺序等。后来,课本中没有了这些内容,我们的课堂上也少了关于这方面的精细指导,有时有,但并不突出。而这次的听课中,我明显感受到老师们对文章写法的指导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比如,他们有课堂上引导学生探究总结了侧面描写、叙事与议论结合、为什么这样命题„„我想,这是我们(至少是我)的课堂中目前没有被重视的内容。
除此之外,观摩课教师在读写方面扎实训练,对学生的表扬不惜言辞,教师自身文词优美等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虽然,听课的过程是苦的,但结果却有很多收获,有收获也就有快乐。
收获与反思
李峰
我与学校的两位老师一起去南京听课,短短的两天半时间,几位老师和专家的精彩课堂,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思想,收获很多。也给我留下了许多的思考,下面我想简单谈几点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教材处理的巧妙
可以说每位老师的课都很精彩却风格不同。一个共同点就是教材研读透彻,对教材的处理英雄巧妙自然,不露痕迹却水到渠成。我感受最深的是导入的设计。总的来说,许多老师的导入用时都很长,最长的一个用了将近10分钟,乍看仿佛是浪费时间,回过头来看却是回味无穷。比如赵志祥老师的《后牙绝弦》,他用了将近8分钟的时间用课题中的“绝”字来组词,从两个字的到4个字的,不厌其烦,让我们感觉是否多余了,可在后面的整节课中,都在围绕着这个“绝”字和“绝”字组成的词语进行教学与引导学生思考。那么这个“绝”字既是文章的契入点,也是整节课的基调。再回过头来看,开头用“绝”字组词,可以说巧妙之极。张玉栋老师执教的《将相和》从自己的名子入手,由“玉”引出和氏壁的故事,由“栋”引出栋梁之材到课题《将相和》,既与课文内容息息相关,又借机介绍了课文的历史背景,一举多得。张祖庆老师执教的《祖父的园子》通过一本绘本故事导入,用时很长,但垫定了一文的感情基调。导入是学习课文的一个契入点。是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搭建的一个平台,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文本,提高兴趣。同时针对文本的特点,对教材的侧重点的把握也不同。如王崧舟老师的《望月》中针对江中月主要通过诵读、品读让学生感悟表达特点和感受意境,“侍中月”部分抓住动词体会诗中的感情,侧重理解。而“心中月”部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内容不同,教学方法不同,侧重点不同。抓住这在大板块对文本多元化解读,渗透读法,提出了“千江有水,千江月”的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巧妙圆融。
二、有感于阅读教学中的写
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教学,这已不是以前的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了,而是建立在学生对文章的诵读与品悟基础上的,是在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基础上的读写结合,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种写不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简单地写下自己的感想,而是在对课文学习之后,提炼出本课的写作特点与表现手法之后的尝试与运用,侧重于写作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在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望月》第二课时中感受最深,除了课文中的描写还有针对性地补充名家的写月佳篇,从中借鉴与掌握他们的表达手法与写作顺序、用词特点,让孩子用自己的笔来写望月的感受。
三、课内与课外的联系
每一节课中,老师带给学生的不仅是书中的知识,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入课外的东西,让课堂丰满而充实。在他们的课堂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充分调动参与学习,让学生获得真切的体验走进课文,并通过老师的资料补充和学生有目的性的课前资料查找任务的布置,丰富课堂,深化内容,注重文本的延伸。
四、关注学生的成长
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与体验。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目的的培养,全部着眼于学生的能力及语文素养的提高。而这些又渗透于课堂中不露痕迹,并能抓住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进行适时引导。
看过之后,反思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高年级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学习,要给学生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学无止境,我们要终身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教学技能。
第13届现代与经典教学观后感
柏长松
10月21日至23日在东南大学聆听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的讲课和报告,开阔了眼界,增长了学识,受益颇丰。
原杭州外国语学校,全国赛课一等将获得者郭初阳老师上的《水晶人》,看似平淡,整个教学与我们平时之课看似差不多,细细揣摩,寓意深刻。作为教者,不能局限于课本,而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些研发与拓展,应尽可能地把最好的东西教给学生。这么做可能被误解,甚至背负骂名,但是只要是能给孩子最好的,作为教者应无怨无悔,依然坚定前行„„郭老师和他的团队给“小学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的教材分别给予打分,其结果是-
2、-
1、0分。郭老师还曾撰文指出《陈毅探母》一文与事实不符。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演示了《儿歌》的教学,整个教学面带微笑,语言朴实,没有一个华丽词藻,真诚地与孩子们交流。称呼孩子们“小诗人”和大“诗人”,这种放下名师的架子,与孩子们打成一片,给听课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时不在于你的课上得好与坏,关键看你的心中是否有对孩子发自内心的爱。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系主任、小学教育研究所所长吴永军老师,做了一个《谈语文素养及其培养》的报告,由于时间紧他只讲了20分钟,时间虽短,报告的内容却很丰富,让听课者真正明白了“语文素养”与“学生能力、技能”的区别。目前对语文素养的定义还没正式出版,等待领导审查批阅。所谓语文素养可以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理解。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市学科带头人,江苏省优秀语文教师吴玲老师上的是《詹天佑》。这位老师仪态大方,穿着朴素典雅,课堂用语亲切、规范,整个教学重点突出,指导朗读层次感强,一环紧扣一环。他的教学撒得开,撒得广,看似散乱,却始终抓住文章主旨,真可谓形散而神聚。
甘肃省兰州大学附属小学,全国赛课特等奖获得者张玉栋老师上的是《将相和》,他外表看似一个小孩,可课上的却十分精彩。他与吴玲老师的课有异曲同工之妙。课堂用语精准,重点突出,内涵丰富。其严谨的教学博得许多人的好评。
广东省深圳市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赵志祥上的是文言文《伯牙绝弦》。一上来,他板书课题后,让学生用“绝”字组词,令人不解的是,他不是组一两个就算了,而是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用绝组词。等到他的全文结束,才恍然大悟。他让学生所组的每个词都是与他所讲授的文章有密切的联系。悲痛欲绝、绝无仅有、绝技、绝唱„„每一绝都蕴含着文章深刻的内涵,每一绝都展示了赵老师的深厚文学造诣和独具匠心的设计。赵老师的教学堪称一绝,通堂课没有对古文的翻译,而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学生在吟诵中不知不觉地理解了古文。赵老师的课似一坛尘封千年的二锅头,乍看很普通,越琢磨越觉得其中内含玄机,越琢磨越觉得香醇可口。
安徽省合肥市62中学小学部,小学语文教育宣传室薛瑞萍老师,给我们作了一个《把世界带进教室》的报告。她的报告讲得生动,能与现场听课老师互动,产生了共鸣。她的话语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拯救孩子,靠的不是老师,是孩子的家长。”“当了校长忘了老师,当了老师忘了孩子。”她的这种敢于抨击时下教育弊病的大胆言语,语惊四座。她的话语听似疲弱无力,却字字铿锵有力,如佛陀之音缠绕,博得在座老师阵阵掌声。
浙江省杭州市拱宸小学校长,特级教师王崧舟上的是《望月》,他分两课时讲解《望月》,第一课时立足“阅读本位”,第二课时立足“写法本位”。王老师高深的语文素养,精湛的教学技巧与厚重的古都文化底蕴浑然融为一体。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与会老师都沉浸在诗意的诵读中,沐浴“月光静静地洒落”无意时光悄悄地流失。王老师的《望月》让人徜徉在清幽宁静的江边,更让人感受到一种空灵之美,感受到课人合一的境界。王老师的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那一份千江有水千江月的灵动,激起了孩子与古人同喜同愁的思月情怀,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无痕中生成。第二课时以写为主,展示一些名家写月的文章,让孩子们更进一步走进大家,与名人对话,积累好词佳句,之后写出自己心中的月亮之美。这两节课教学有条不紊,循序渐进,让学生既得到了情感的陶冶,知识的沉淀,同时也提升了写作能力。
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瑞金路小学,第八届全国阅读大赛特等奖获得者倪鸣老师上的观摩课是《人类的老师》她的沉稳、机智、从容、执着的魅力打动了每一位听课者,她的课犹如一股甜美的清泉,舒缓自然地流进学生的心田。整节课以学生为本注重字词的教学,师生平平等互动学习,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阅读,去发表意见。
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特级教师周益民,他的观摩课《与虫共眠》,让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让学生明白人应与自然和谐共处。教师不厌其烦耐心地讲解、引导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三天的学习,三天的忙碌,累并快乐着。这次南京之旅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止好一节课是多么地不容易,也深感自己与名师之间的差距。尽管三天的时间有限,所学只是皮毛,但日积月累,通过不断地学习,对我将来的教学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三篇:我成长 我收获 我快乐
我成长 我收获 我快乐
福安市穆阳中心小学 缪意梅
今年2010年7月3日至11日,我非常幸运地参加了福安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培训学习。我十分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并把它看作是提高自己、充实自己的好机遇。在学习中,聆听了专家与名师的报告,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也开阔了眼界;结交了一群优秀的同行朋友,探讨了疑惑。人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开悟”。通过培训,让我对我们的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现将我的学习心得小结如下:
一、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
本次课程学习,聆听了几位专家耳提面命的教诲,有教育专业理论的引领,有教育专业实践案例的结合,声情并茂,诙谐幽默,使我深刻的感受到新理念的洗礼,也更加意识到提升自我的重要性,让我充分领略到专家与名师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窦桂梅老师通过自身的努力,从一个普通老师成长为一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她从多方面的角度给我们阐述了“如何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千国祥教授的讲座: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提倡“晨诵、午读、暮省”。这些专家与名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读书,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读书。读书,可以让自己从不同层面得到丰厚;读书,可以加深自身文化底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知之而改之,今后我努力的方向就是每天要读书,只要坚持,哪怕读一点点都是好的。在读书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学会思考,在思考中进步。
7月4日,我们聆听了陈纪英教授的讲座《教学中的学习心理》,让我们重新认真审视自己的课堂,充分感受了一个教师的教育方法、学法指导、教育机智等方面对学生成长重要性,领略了“学会赞美”产生的巨大魅力,教师今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会努力做到:依据学生实际,精心进行教学设计;重视情感交流,营造教学氛围;落实基础知识,切实保证教学效果;课后及时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习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更是难点,7月5日黄柏铃主任的《唤醒童心 真情表达》讲座让我们如同“久旱逢甘雨”。黄主任例举了大量的案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习作教学的四步教学法:
1、以“玩”为本 回归童趣;
2、崇尚真情 弘扬个性;
3、跳出“规矩” 探索新路;
4、渗透技法 练写“具体”。通过培训,我们不仅对习作指导课和习作讲评课课堂结构有了清晰的认识,感受到:只有扎实上好每一节习作课,才能有效促进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更重要是大家在培训中感受到:习作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二、收获了与名师、专家之间的差距
培训其实是一个反思、进步的过程,与授课老师所讲的标准、与优秀老师、与教学大师相比,自身有一种知耻而后勉的感觉,这几天的学习生活让我真正能够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感悟,让我真正体会到理论的重要性。我不断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并与共同培训的教师进行了交流与研讨,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其次是为期两天的教育技术培训更让我体会到作为一个现代教师特别是作为一名骨干教师,应该具有更多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那教育信息技术就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捷径。电脑将成为我们生活、学习、教育中的一位亲密朋友,它会为我们提供很多的服务和帮助。所以学好信息技术不光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助手。今后只有快马加鞭,加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才能不虚此次培训。
三、反思—教师成长的原动力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了反思的作用,知道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一定离不开反思。反思对教师改进自己的工作有独特的作用,是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反思让我认识了自身在教育教学上的不足,反思也让我认识到了只有努力,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做好一名教师。
四、对听课、评课的认识更加清晰
听课评课是骨干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是一项基本功,是衡量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指标。7月7日,我们聆听了一节实况录像课《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之后班主任黄老师组织我们全体参训教师进行评课,先是分片区交流讨论,再做典型发言。评议会上大家针对此节课的优点和不足投入到激烈的讨论中,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一起分享。这时候我们仿佛变成了课堂上的学生,在那里积极的合作着。老师们的发言异彩纷呈,有如春雨点点让我自愧不如。今后听课要从学生的角度听课,评课的视角和层次要多,考虑问题也应比较细致,不断在反思中成长。
学习时间虽短,却是不虚此行,思想受到了洗礼,心灵得到了净化,业务也有了新的提升。我想这培训不仅仅是为了“骨干教师”称号而培训的,而是为着每个人的专业发展和不断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时代赋予教师角色的新内涵,给自己定好位,不断地学习、研究,着眼未来,采取科学的方式应对随时出现的新问题,才能适应这场改革。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教师的成长。我成长所以学生有进步,我成长所以我快乐。对于专家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长流,我将会铭记这段培训的日子。
第四篇:我收获了快乐
我收获了快乐
时间是一双永不疲倦的手,推着我在成长的道路上往前走。回眸走过的路,我收获最多的,是快乐。
小时候,因为幼儿园离家远,所以下午姥爷骑摩托车来接我,便是我最大的乐趣。当我看见幼儿园的大铁栅栏外,姥爷抱着头盔,骑在他红色的摩托上,戴着防风眼镜,笑眯眯的朝我招手时,喜悦便会溢满心间。我便向小伙伴们炫耀:“我姥爷,神气吧?”然后,在小伙伴们羡慕的眼光中,我连蹦带跳的跑到姥爷身边。姥爷那双粗大的手,小心翼翼的把我抱到摩托车后座上,再紧紧裹上一件厚衣裳,接着摩托飞驰而去。我清脆的笑声,洒满一路。
儿时,我收获了简单的快乐。
懵懂的童年,我开始接触简单的字符。横折竖点勾撇捺。这神奇的汉字令我着迷。在饭后,我常央求爸爸给我讲历史、说神话。慢慢地,我渐渐不满足于被动的倾听了。终于,在我生日那天,我得到了那本《天方夜谭》。我的梦想在那个春天吐出了新芽,一步步开启我通往书山的台阶。于是,我常独坐在斗室角窗之旁,在孤灯守候中把自己融入千年的唐风宋雨,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抑或在豆灯下读情爱绵绵、侠光剑影。人文的视野。尽收眼底,尽收胸怀。在书海中,我与他们共举杯盏,或相对品茗,或无语相视,或悲或喜或赞或叹。
童年,我收获了读书的快乐。
随着年级的增长,学习的节奏越来越快,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金子,借我只钢笔。”“金子,这道题怎么做?”同学们常一脸焦急且迫切的向我求助。于是,我开始留心往文具盒里多添几只吸足墨水是钢笔;于是,我开始努力听懂奥数课上的每一道难题;于是,我开始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每一项作业„„。我努力去帮助同学,所以当我遇到困难时,也总有同学向我伸出热情的手。
高年级,我收获了互助的快乐。
日子还将一天天走过,快乐也将一次又一次的传递。在成长的道路上,我已收获了无穷的快乐。而在前方,还有无数的快乐等待我去收获„„
(五年级二班金佳薇)
第五篇:我收获了快乐
我收获了快乐
农民,播下了种子,收获了喜悦,我在果园里收获了快乐。
记得去年秋天,苹果由青色的变成红彤彤的了,我就请求爷爷带我去摘苹果。爷爷见我那么想去,便顺口答应了。第二天早上,我很早就起床了,换好衣服,拿着篮子,兴高采烈地到爷爷家去。果然,爷爷遵守诺言,真的在等我。我们一起高高兴兴地坐着车,去果园了。
坐了一会儿车,我见还未到,就心急如焚地问爷爷:“爷爷,怎么还没到?”爷爷好像没听见似的,笑眯眯望着窗户。我正焦急地,眼前一道犹如绿色丝带的东西映入我的眼帘,我立刻望到窗外,“哇!”原来是一排排整齐的苹果树,真是令我大开眼界。我们下了车,顿时有一种香味扑鼻而来,让我连口水也流了出来。不知不觉中我们进了苹果林,琳琅满目的苹果近在眼前,好像进了一个红色的世界。
我们开始“行动”了,可令我烦恼的是苹果树这么高,而我那么小,怎么办呢?这时我灵机一动,马上找了一棵比较矮的苹果树,然后,我身手敏捷地爬上了苹果树,轻易地摘了一个又一个圆溜溜的苹果,感觉好玩极了。摘完这棵,又樀另一棵,过了不久,满萝筐都是苹果,所以,我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吃一个,咬一口下去,啊,真的又脆又甜呀,品尝着这个苹果,我心里美滋滋的。
不知不觉中,天已近夏,我恋恋不舍的跟着爷爷回家了。虽然我满头大汗,可我的心里充满了收获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