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皮学生教育心得:宽容比惩罚更有效
调皮学生教育心得:宽容比惩罚更有效
作者/张幕轩
对于刘博洋这个名字,我们五年级的老师都知道。开学报名时,他妈妈准备给他转班,可他却被其他班级老师拒绝了,因为他调皮捣蛋出了名。
我刚接这个班,对他还不甚了解,可通过观察发现同事们说的果然不错。
课堂上,他经常不听讲,并时不时有新玩具出现在手里。甚至,在老师不注意的时候还跟周围同学讲话,打逗。课下,他还爱招惹同学,以致同学常跑到我这里来告状。我找他和颜悦色地谈话,讲道理,可作用甚微,管不了几天。我严厉批评他、惩罚他,也不奏效。
一天早上,我一进教室,书声琅琅,同学们都正在早自习,可他座位上却空空的,同学向我报告,他在操场上打乒乓球。“早自习竟敢跑到外面去打乒乓球?太不像话了!”
下午最后一节课,快下课时,我去教室布置作业,他的座位又是空的。我心里一股无名火腾地一下子冒上来了。真是邪门了,连课都敢不上了!我逮住他非要好好把他训一顿,嗯,还要打电话告诉他妈妈狠狠教训他。我边想着,边朝教室外走去,准备去找他。刚出教室门不远,只见他躲在连廊处的一个柱子后面,眼睛往教室里张望着。我正准备训斥他,可转念一想,以前无论怎样批评他,都没有效果,这次会有效吗?他人虽在教室外,可眼却不停向教室里张望,看样子他还是挺想进去的。于是,我强压下心中的怒火,问道:“刘博洋,你怎么在教室外面?怎么不进去?”“我——怕数学老师!”“怕老师就可以不进去吗?上午你还没有上早自习呢!”我心里这样想,可没有这样说,我觉得应该给他一次机会。
“我送你进去吧,但是你下次能像这样不上课吗?”
“不能!”
“你能做到吗?”
“能!”
我把他送回教室,并用眼神暗示了一下数学老师,叫她不要追究。后来他果然每天都按时上学,按时进教室学习,不再出现上了课还在外面玩耍的情况。
儿童期是犯错误最多的时期,孩子犯错是出于自控能力差。这时老师需要从心底里宽容孩子的过错。孩子常常容易夸张或放大自己的问题,以为自己犯了错,老师就会批评,会告诉家长,老师和父母就不会喜欢自己了。如果老师再不能给孩子宽容,那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会留下一片阴影。另外,如果因为一些无意的过错训斥、处罚孩子,不利于感化和教育孩子,老师会因此失去学生的信任。
所以“宽容,有时候比惩罚更有力量,对人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而对孩子们的宽容,则不仅是美德,还是一种教育艺术。”
(作者单位:武汉市东西湖实验小学)
第二篇:宽容对道德的震撼比惩罚强
宽容对道德的震撼比惩罚强
何全宗
关键词;宽容 道德 惩罚
摘要;宽容是美德,是新视角。人人应具备这种美德,古往今来,欲成大事者皆如此。宽容与惩罚相对立,产生的效应也大相近庭。
宽容是善待别人,更是善待自己。宽容给了别人一个反醒改过的机会,也洗涤了自己心。宽容是新视角,要放在当今社会中去思考、去想、去发现自己的短处,改进自己。释放自己。宽容大度是人的一种美德。它要求清心寡欲。“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小肚鸡肠,难以容人者,大多是自私自利。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这是对宽容最好的诠释。孔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屠格涅夫说;“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都很宽容。鲍叔荐管仲、孔子赐字、负荆请罪都说明这个观点。美国总统林肯把政敌变成朋友;毛泽东放走张国焘;彭德怀宽容士兵等事例又怎能不是这种美德的体现呢?在今天这种社会环境下,我们每个人应该如此,作为教育者更应需要有这种情怀。
我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件事,那是我任六年级班主任,早自习时,一学生告诉我,他昨天放在书桌里的五元早餐钱不见了。而且他还描述了他的钱有什么特征。我为了不影响孩子们津津有味的读书热情,我只向他悄声询问了经过,然后安慰他几句,再没吱声了,装着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没想到,下课后他与他同桌一起来到我的办公室,同桌悄悄告诉我说;“他今天早上买早餐时看见班上某某女同学用过那张钱,而且待她走后,他还把那张钱拿来看了看。”我问他;你敢肯定那张钱就是你同桌的钱吗?他回答十分肯定。我问他;“你对别人说过此事吗?”“没有”。他仍然肯定的回答。我告诉他俩,此事只是你知他知我知,从此以后切不可再告诉别人。上课后,我像往常一样带着笑容走进教室。孩子们静下来后,我当着全体同学讲了同学丢失钱的事。这时,教室里议论纷纷,我观察着大家的表情也扫视了被反映的那位女生,她比别人议论得更带劲。这时我从口袋里掏出了钱,找出一张五元钱当众交给那位丢钱的同学并高声说;“这是我的责任,是我班主任没有当好,你原谅我吧。这钱算我陪你的吧。”那位丢失钱的孩子怎说也不要,我只好用命令的口气 收下。这时教室鸦雀无声。那位被举报的同学连胀得通红。没想到;这件事过去了五天,那位女生悄悄来到办公室找到我,流着泪交给我五元钱,伤心地告诉我说:“老师,我对不起你,钱是我拿的,我以后再也不会做这种不光彩的事了。”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使我的心一下子被震惊。没想到她会这样。我问她;“我没有说过钱
是你拿的吧?而且我也没有怀疑过谁,也包括你呀。你最近听到过班上的同学们说过什么吗?”她摇了摇头。“你为什么这样做?”我问道。她抽噎着说;“我这几天心里难过,我对不起你!”我安慰她说;“孩子,别伤心了,你真是好孩子,这钱我就不要了,就算我奖赏你的吧。你也别担心,我会永远为你保密的。”上课铃响了她才悻悻地离开了。从此以后,我班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偷摸事件。这位女生以后的表现与以前也判若两人,学习也格外刻苦。心中有事在我这儿是不吐不快。
这件事不仅震撼了她本人,而且也让全班同学得到了震撼。从此我班上再也没有类似事件。这就是宽容的效应。我想这比我们苦口婆心的道德教育效果好吧!
可是,我们也有一些同行对待违规违纪的学生行为过激,简单粗暴。动则罚站、批评、甚至驱除教室、又是写检讨又是请家长到校。这些做法不仅收效甚微,而且容易激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矛盾,造成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误会。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不够,思维还不成熟,难免经常犯些小小的毛病。如果什么事都能做好,还要我们教育、培养做什么呢。
给孩子们多一点宽容吧,少一点指责惩罚,有利于已,有利于人。更有利于社会。让我们每个人心里每天都是一片灿烂的蓝天。
参考文献;
清代学者山阴金先生著《格言联壁》 孟子《离娄章句下》
2013-5-21
第三篇:惩罚教育-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施能接
近期来,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教育训练法,该书内容独特、事例翔实、语言洗炼、论理精辟、装帧典雅,是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家长的益友。作者是徐向洋,是我国首创的择差学校的校长,该校以能力诸元集结训练为精髓的教育训练法,从1996年以来使成千上万的“差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自信自强,成人成才。和现在非常著名的宜昌少年西点阳光学校一样,是专门从事“问题学生”转化工作的素质教育机构。专门招收令老师头疼、让家长心烦的不好学、学不好、不学好的学生。
书中的观点认为完整的教育应该是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生命教育、挫折教育、失败教育、惩罚教育等多种教育手段的灵活运用。但其核心却是《三字经》上说:“教不严、师之惰”,也是俗语说的:“严是爱,宽是害”。作为老师,对学生严才是大爱,没有惩罚的教育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
我认为在现实教育中,教师确实有太多的无奈,承受着太大的压力,除了繁重的工作,更多的是心理上的负担。社会对教师的高期望值,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度宠爱,学生对挫折十分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社会、学校内部无法避免的各种规章制度……导致了教师经常陷入欲管不能、欲罢难休的尴尬局面。在如此背景之下,教师对学生的一切行为,好象只有“尊重尊重再尊重”、“夸奖夸奖再夸奖”、“赏识赏识再赏识”,学生成为了“被尊重”的极端。于是,“惩罚”一词淡出了教师的话语范围,淡出了学校教育甚至是家庭和社会教育。人们的认识似乎进入了一个误区,即学生是教师的“上帝”,骂不得,更碰不得。教师稍给学生一点“颜色”,就会遭到如体罚、变相体罚、损伤学生心理等言论的攻击,导致现在出现了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变得畏畏缩缩,甚至下跪央求学生不要犯错误的现象。面临以上教育困境时,仅仅能以“赏识”教育、“激励”教育来解决吗?没有惩罚性处罚手段,没有教育的法治化,我们的国家如何发展?国家如何振兴? 教育也是一场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的事情,不是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的,是要点儿手段的,叫“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行跑掉”。要视实情进行适当的惩罚,这种惩罚是给他一种责任心,告诉他这件事情是要负责的。
学生要是不犯错误,我们坚决不对他们进行惩罚,犯了错误也未必惩罚,因为教育有多种多样的方式,但对一些屡教不改、冥顽不化的,对一些如果不触其灵魂,不当头棒喝,无以改正的,我们要坚决对他们进行责任心的教育。对于某些极个别特殊的孩子,今天如果不接受教育的惩罚,他的明天就会是接受法律的制裁,而惩罚和制裁是两个质的不同,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性质的事情。很多学生缺少这种严格的教育,大人一次次的宽容,一次次的原谅,一次次的希望,最后是破灭,大人的希望破灭,学生的前途毁灭。社会生活不是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一个人,你首先要学会服从大家共同遵守的生活规则。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罚教育在中国已有千年的历史,在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惩罚的教育,教师难以得到为维护纪律和获得尊严所必要的权威,无法惩一儆百,控制顽劣。但要懂得适时、适地、适度、适位。而不是像有些家长和老师那样简单粗暴、侮辱泄愤。要使学生懂得正确面对错误,懂得自己应负的责任,懂得为承担这样的责任而付出代价,接受惩罚,从而学会自律,趋于成熟。这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第四篇:比制度更有效的管理
比制度更有效的管理
【导言】
人都是有感情的,当他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产生感情时,就会激发起无比的热情,兢兢业业地干好工作,真正做到无怨无悔。作为一个单位的管理者要做好管理工作,在严格管理的同时,也要注重于情感投入,这对于保持稳定、理顺关系、、凝聚人心、调动积极性、促进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案例】
一家纺织公司需要招聘一位副总经理,经过几轮淘汰之后,有两位应聘者被列为候选人进入最后一个测试环节:三位偷懒的员工正蹲在不远处的一个仓库墙脚下抽烟,这两位应聘者的最后一道测试题就是请那三位员工离开,并且让他们今后都不再犯!
第一位应聘者笑了笑,说了句“这还不简单吗?”接着,他走到那几位抽烟的员工身边严厉地说:“我是你们的新经理!公司是花钱请你们来抽烟吗?墙上的禁烟标志看见没有?赶紧灭了香烟去干活!”
“累了休息一下不行吗?”其中一个50来岁的老员工不以为然地说。
“这么贪休息就别上班!现在我要你们灭掉香烟,否则我就把你们记录在册,月底扣除奖金!从今以后,我会制定非常严格的制度,每抽一根烟罚30元。”
“你扣吧!扣光我们的薪水,看还有谁会来卖力干活!”那位老员工又说。
这位应聘者没有想到他们不仅没有丝毫要离开的意思,反而还敢出言顶撞,他忿忿地说:“我再问你们一次:灭不灭掉香烟?如果不灭,我立刻解雇你们这三位刁钻的员工!” “好啊!我本来就想跳槽,正愁着该怎么打辞职报告呢!”那位老员工又说。
这位应聘者心想今天算是碰到老油条了,他沮丧地回到了应聘室说:“看来,我只能提议公司将这几位员工开除,否则无法管理!”
这时,第二位应聘者提了提精神说:“我去试试!”他走过去和那几位员工并排蹲在一起,友善地说:“大家都累了吧!那就休息一下!”老员工抬头看了他两眼,没说话。
接着,这位应聘者开始自我介绍了起来,“我是你们的新同事,也是你们的新经理,以后我将和大家一起为了自己的生活和公司的发展而努力工作,来,抽支烟!”他边说边从口袋里掏出烟来递给那几位正抽着烟的员工,就在他掏出打火机准备点火的时候,这位应聘者朝墙上的禁烟标志看了看,故作惊讶地说:“哎呀,这里不能抽烟,要不我们换个地方行吗?”他指了指另外一边的草坪。
那几位“刁钻”的员工此刻都很听话地随他来到了草坪边,应聘者接着说,“其实烟还是少抽为好,抽烟对身体有害,更何况是在上班时间,万一发生了事故,别说公司要遭受巨大损失,我们自己也同样要面临失业甚至是刑事责任的危险,谁都不喜欢这样对吧!再说,即便是我们不用负任何责任,但因为我们的一时大意而让公司蒙难,大家在良心怎么过意得去?”他吸了一口烟后继续微笑着说,“不过,假如你们下次还想蹲在仓库脚下抽烟,可别忘了叫我一声,然后我又过来把你们带到这里,行吗?”
这几句半开玩笑的话,说得那几位员工羞愧难当,他们纷纷主动表示以后再也不会偷懒,更不会在仓库旁边抽烟了!就在这位应聘者说了声“再见”想要离开的时候,那位老员工叫住了他:“我有句话要告诉你:你被录用了!”
原来这位老员工就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接着,他领着这位被他录用的新经理走进应聘室,说出了录用他的理由:“过分强调制度只能是导致公司裂化,甚至是与员工形成对立矛盾,这对企业发展和员工就业来说都非常不利的!管理中最需要的是一种情感,而不是严格的制度和高高在上的职位,只有从感情上融入每一位员工,说出来的话才能让听者信服!”
【启发】
一个团体固然少不了严格的制度,但一味地坚持那种高高在上的强硬管理,在很多时候只是
在加剧矛盾,而只有从员工们内心情感出发的管理,才是一种真正有效而且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可以违抗,奖金可以扣除,甚至工作也可以不要,但谁又能拒绝一种和他们相融的、充满关爱和友善的情感?
【财富人生】无情制度VS有情管理
制度来体现无情的一面,管理者来体现有情的一面,制度无情,人有情。无情制度,有情管理。这样才能推动公司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有的管理者说:“我对下属的管理时规范的,从来不把个人感情带到工作上,因为那会影响工作。”试问:“如果你不把个人感情带到工作上,那公司要你做什么?如果是这样的管理方式,还不如把什么都规定好了,一切按制度执行,不比你的管理更有效,还更便宜?你的管理方式和机器,和冰冷的制度相比,有什么区别?”
如果制度完善了,什么都有明确的制度,都按照流程操作,那么,请个文员就可以了,为什么要请管理者?不是太贵了吗?其实管理者就是填补制度空隙的。任何制度,就其本身来说是不可能完善的。管理者的作用就是让它完善。制度是刚性的。管理者是柔性的。制度是木板,管理者是填补木板的胶。这样才能发挥制度和管理者最大效果,才是完美的。
任何制度和具体工作之间,不可能平滑过渡的,总有一些东西遗漏,那管理者就是制度之间的黏合剂。任何制度都要靠人去协调执行,那管理者就是拼接不同制度的装配工人,管理者让制度平滑过渡。站在管理的角度上来看,管理者是来贯彻制度、修补制度、黏合制度的。企业管理中要有制度,管理制度是执行老板意图的最有效工具。这些制度无所谓好与坏的,没有正确与错误的区别,只有适当与不适当的区别。管理者就是要把握住一个尺度,体现个人的能力。把企业的管理制度落实到具体的个人上,去执行,就要用人性化的方式,就要讲情。
管理中的制度与人性之争,由来已久。有人说管理靠制度,有人说现在提倡人性管理,因此管理要尊重人性。制度是规矩,方方正正,不能轻易更改。人性如浮云,变幻莫测,没有固定之形。人终归不是机器,也不是工具,对人的管理,完全依赖规章制度肯定行不通。不光是小公司侧重人性化管理,越来越多的大公司也争先恐后地扮演最佳雇主角色。
第五篇:后进生,表扬比批评更有效-后进生转化
后进生,表扬比批评更有效
每一个班级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后进生”。或学习后进,或行为后进。当我们发现他们这也不好那也不对时,有的老师可能第一反应就是“批评”。
或许“批评”能够使其各种不良现象有所改善,但是,你会发现持续的时间不长,老毛病又犯,对于有些“老将”来说,他根本无所谓你的“批评”,在他的心里可能会有这样的念头:最多就是……
那么,在些许“批评”之外,我们不妨加个方式——“表扬”。特别是对于一些“老将”来说,我们更要睁大双眼,只要发现其有一点点的进步,哪怕这个进步在其他同学看来是那么的平常,我们都要及时地进行表扬,而且表扬的时机最好是全班同学都在的时候。
就拿我们班这学期新来的胡*同学来说吧!胡*是个及其调皮的男孩子,开学初的那段时间在老师的嘴上最常提到的名字就是“胡*”,因为他上学经常迟到,课堂上喜欢做小动作,玩玩这个玩玩那个,课间时间经常与同学发生各种各样的小矛盾。(班主任)因为这样,我们两个班主任、辅导员伤透了脑筋,给他调了一个又一个的座位。但是,不管跟谁坐在一起都会发生许多问题,对他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地教育,跟家长进行沟通了好几回,家长也总说会配合教育,但,似乎效果都不明显。
有一次,在数学课上,他不知怎么尽然主动举起了想回答的手,从他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想回答的欲望。我立即喊了他的名字,在他准确的回答后,我示意他如果可以再大声一点就更棒了(声音响亮是他的强项)。紧接着,他用极其响亮的音量再一次地进行了叙述。我马上停下了教学的脚步,在全班同学面前极其慎重地表扬了他一番:“今天这节课,胡*同学进步这么大,不但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而且回答得非常准确,声音还很响亮,老师喜欢进步了的胡*,胡*你真棒!(并给了他一个大拇指的手势)。说明只要你上课认真听讲,你也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聪明的好孩子”。
在大家投去专注的目光时,胡*同学立即挺直了身子,双手重叠,两脚并拢,把脖子拉得老长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我立即又表扬了一番:“同学们瞧,胡*同学坐的这个姿势多标准,大家要向他学习!”
……
那节课下课后,我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教室时,从身边传来了一句:“老师!”,我停下了脚步,原来是胡*,他随即告诉了我一句:“老师,不知道为什么,你刚才说我进步了,我好像很高兴!”我听完后,傻了,任教十余载,还从来没有听过学生说这样一句话。等我想说些什么时,发现他已经走了。但是,在我的脑海中,思绪万千……
从那以后,我和语文老师商量,几乎每节课都要找个机会表扬一下他,他也在我们的表扬下慢慢地进步着,现在的他已经是一个上课非常主动发言、作业认真完成、几乎不会与同学发生矛盾、会主动帮助班级做好事的孩子了。
可见,表扬的力量有多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