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与写作的心得

时间:2019-05-14 23:3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与写作的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与写作的心得》。

第一篇: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与写作的心得

广播电视的采访与写作心得

十一周的学习,感觉最轻松的学习,就是听,学习。

听老师说许多个人经历,非常有借鉴性,也非常值得学习。老师很可爱,幽默风趣,阅历丰富,能教会我们很多东西,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要说起半个学期以来的心得很多,想法也很多。

首先,感觉课好少,被好多事情冲掉了好多,好可惜,我们的课本来就比第一专业是新闻学的同学少了很多。当老师说课程讲完了以后,我还愣着,为什么我们冲掉了那么多,还可以提前一周结束!还有就是学二专的心得,我感觉学院好敷衍我们,最开始看见新闻学院的宣传牌的时候,我想大家都是奔着能多学点东西心修的二专,可以修了以后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在课堂上学来的东西好少,课程也很少,最无语的是,为了节约教学资源,居然是三个年级一起上,先上新闻编辑与评论再采访与写作。今天,看到新闻台湾一大学生大骂教育部长,指责其关于不应该发文“关心”参与反媒体垄断的学生,可是我们什么时候能维护我们该享受到的学习的权利,或者说我们也应该节约下老爹老妈的学费,可叹!

借用串说词的用法,刚刚谈的是比较沉重的话题,其次,说说轻松的。因为上学期上的是万忆老师的课,也是广播电视新闻学概论,万忆老师也是一位有趣的老师。两位风格差不多的老师让我们在私下小小忍不住放在一起对比了下,最后感叹,干到圆满的记者是不是都是这样:有点愤青,幽默风趣,不拘小节,会传授我们一些在社会上行事应该注意的行规,思维强劲,上课中接完电话,我们还没回神过来,老师马上就说下一段了,给我们感觉都是咱广西的新闻的大师,有次我们还开玩笑说:不知道两个老师到底谁比较厉害呢?

最后,就是好好复习功课,多关注新闻时事,继续修炼,好好考试!

第二篇: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1、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广播电视技术手段,为进行广播电视新闻报道而从事的采集和分析新闻事实材料的职业性活动,是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包括录制和拍摄;记者同步播报和出境;声画外的采访这三个层面。

2、新闻线索: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它有待于记者的发现与选择,并尽快通过写作及技术手段向受众传达客观的报道。它的含义由三个方面组成:它新闻要素不全;是一种信号;是一个由头。(或者写特点: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是一种能量;并不是事实的本质)

3、隐性采访:采访者隐去自己的真实身份、意图和手段、设备,在被采访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深入新闻现场的一种采访活动。有一下特征:采访者身份意图和手段的隐匿性;被采访者对于采访的不知情;采访者对采访事件的亲历性。

4、电视新闻直播:利用电子设备将在新闻现场采集的图像、声音以及记者的采访报道等信息,同步公开向观众传播的一种即时播出的报道方式。它实现了信息生成、信息采集、信息传播和信息接受四个环节的完全同步。

5、广播新闻评论:按照声音传播规律或口说耳听的要求写作(制作)和播出的一种新闻评论节目样式,是电台用以阐述自己对于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的一种新闻节目样式,包涵了两种内涵:广播新闻评论是新闻广播中的政论性体裁;广播新闻评论是广播电台的政治旗帜。

6、新闻敏感: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是记者的职业特征。具有突至性、偶然性、创造性的特征。

7、非参与性公开观察:记者到现场亮明身份,留在现场以纯粹观察者的角度来观察事件的发展,记者不参与事件的任何活动的观察形式。这种方式在日常采访活动中用的最多。

8、电视实况转播:通过对新闻事件如政治会议、重大庆典等社会活动,可用一个机位或多个机位切换组接完成的新闻现场的客观记录,记者、主持人可不在现场报道,可画外解说。在我国早期多为文艺节目或体育节目。

9、录音报道:是“广播”记者运用实况音响或人物讲话的录音所作的新闻报道。它随着广播技术、录音设备的发展而诞生,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广播优势,同时又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录音报道与所有新闻的共同之处是有客观事实,它与一般文字新闻稿的主要区别是有录音。

10、非参与性秘密观察:隐藏记者身份与采访目的的采访方式。这种方式只适用于某些特殊题材或特殊场合、特殊对象。它的结果在屏幕上往往能够引起关注的兴趣和关注,但是也容易引起一些争议。

11、易地采访:记者到自己媒体主管部门所辖范围以外的地方去采访。对于记者来说,是熟悉新情况、了解新事物的好机会,也是打破封闭、开阔眼界的好办法。从社会各单位和部门来说,也是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的有效办法。易地采访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12、演播室直播:指节目在演播室边播边传送的一种播出方式,通常以录播节目和演播室采访为主,同时插入现场直播的内容。事先为直播做好相关节目的策划与准备,包括节目串词与背景资料等。与录播节目相比,节目形式多样化,时效性也增强。

13、广播消息:运用电波传送的声音,迅速及时、简明扼要地报道新闻事实的广播新闻体裁。这种体裁,实际上是消息在广播中的具体运用,或与广播媒介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以下特点:“短”、“快”、“活”。

 进行广播电视采访时,记者要掌握哪些事实材料?

(1)宏观材料;(2)骨干材料;(3)背景材料;(4)典型画面(声音)和细节 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主要有哪些形式?

(1)从采访形式上划分:直面采访、集体访问、现场观察、同步采访、路边随访、蹲点采访、查阅资料、书面采访、参加会议、改写、“普尔”式采访、代访;(2)从采访的性质上分:驻外采访、突击采访、交叉采访、跨行业采访、易地采访、立体采访、巡回采访、记者招待会、跟踪采访、体验采访、预约采访、新闻统计调查;(3)从采访的技术手段上分:录音采访、话筒采访、电话采访、出境采访、磁带采访、卫星电视采访、网络采访、演播室(演播室)采访、隐性采访

 写作电视消息时,在表达上有什么要求?

(1)准确:词义要准确,切忌词不达意;准确使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要符合现代文字规范;慎用绝对化、片面性和模糊的词语;要有政治敏感,提法要准确,注意遵守法律法规。(2)形象:运用一定的比喻、拟人、象征、对比等手法;(3)具体:要具体,也不能事无巨细,正确处理好具体与概括、详细与简略的关系;(4)简明:删除一切空话、套话,反对将新闻事实“穿鞋戴帽”,力求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最多的信息;(5)口语化:要适合观众的听觉习惯。

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定义。为什么它是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工作?

定义:按照声音传播规律或口说耳听的要求写作(制作)和播出的一种新闻评论节目样式,是电台用以阐述自己对于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的一种新闻节目样式。原因:(1)新闻性:突出两个字“新”和“真”。(2)政策性: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新闻报道的基本任务,记者要有很强的政策观念。(3)全局性:带有一定的责任感。(4)广泛性:扩大采访范围。(5)时效性:时效是衡量新闻事实传播价值的时间维度。(6)连续性(7)公开性:采访过程和结果要公开。(8)创造性  什么叫“为耳朵而写作”的原则?

记者在写稿时除了考虑画面因素,还要考虑听觉因素。为耳朵而写是电视写作的又一个特点。由于电视新闻传播稍纵即逝,声音又伴随画面而出现,因而不能像文字新闻那样回味、重读。这是听觉语言的特点,也是短处。具体要求有:口语化;通俗易懂;朴实自然;简短清晰;形象生动;节奏感强;格调与文风。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 新闻线索有哪些来源与渠道?

(1)政务渠道;(2)社会渠道;(3)会议渠道;(4)传播渠道;(5)日常渠道  新闻线索的作用

(1)新闻线索是触发新闻敏感的外因;(2)新闻线索是决定采访去向的动因;(3)新闻线索是决定报道质量的关键。 现场报道应注意哪些问题

(1)新闻现场的选择;(2)进入现场的记者身份;(3)捕捉现场细节;(4)与摄像的配合  什么叫“为眼睛而写作”的原则?

电视是视听兼备的传播媒介,人们接受电视传媒的方式是通过电视屏幕进行收看。首先,观众用眼睛看画面,在看画面的同时接受着声音的传达。正因为这种声画结合的特点,决定了电视写作为眼睛而写的基本规则。为眼睛而写就是遵循视觉逻辑。具体要求有:少而精当;实而具体;主次分明。

广播新闻评论特点:新闻性、政论性。在处理广播传播特点和新闻评论体裁的关系时,要围绕个性发展,坚持“自己走路”的方针,形成自己的特点。

要求:1.内容精炼,长话短说。强调短小精悍,主要是为了适应听众专注收听的耐久力,要求短而有物,短而易知。“省文”:压缩文字;“省意”:精炼内容。

2.以情化理,情理交融。新闻评论以说理为主,但不排斥感情因素。道理反映思维,情感反映心理。在说理的过程中适当注入情感,可以唤起受众的共鸣,激发兴趣,强化道理的渗透力和说服力。

3.深入浅出,明白如话。除了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外,最重要的是要善于运用听众熟悉的事实和其他材料证明和说明论点,丰富论述的血肉,为听众创造经由具体、形象的材料去理解抽象道理的渠道。

还可以从语言、结构、导语、提出观点等方式进行评析。 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或专业理念:P189-194

1、内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2、提出新闻职业道德的必要性:(1)提出新闻职业道德是由我国新闻事业性质决定的:在我国,新闻事业具有上层建筑和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和“社会人”双重角色的把握。记者要把国家利益、公众利益放在首位,把记者角色应尽的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当出现角色冲突时,应自觉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团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媒介利益服从社会利益;

(3)提出新闻职业道德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新闻专业主义的行成标志着其成为自觉的、有内在规范和专业诉求的职业,赋予了记者类似医生、律师、建筑师的职业形象。新闻专业主义核心的理念,一是客观新闻学,一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和独特作用。新闻专业以传播真实、真相或真理为最高理想。新闻专业主义加强了新闻工作者对自我职业形象——追求真理、服务社会——的心理需求。

第三篇: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第一章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绪论 第一节电视新闻采访概述

一、电视新闻的定义: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或以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变动或正在变动的事实信息的传播。

二、电视新闻的特点:传播内容生动;范围广;线性传播;共时传播

三、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

1、电子传播手段的介入:“带机采访”和“脱机采访”两种方式

2、时间同步性

3、其采访方式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的形式

4、记者的角色定位更加丰富

5、对设备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6、形象的画面报道,有价值、有特色——“屏幕意识” ●“屏幕意识”(“画面意识”)——电视记者对电视屏幕变现出来的感觉、认知、思维的总和。

7、复杂的工作环节

●前期:确定选题、整体构思、定向采访、画面拍摄 ●后期:文字写作、画面编辑、播音解说、混录合成

8、集体工作的方式

●对记者的要求:坚守好自己的位置、熟知他人的位置、有全局观念

前期:记者、主持人、摄像、灯光、声音

后期:编辑、制作人员、技术人员

四、电视记者及其工作方式:

1、电视记者:在电视机构中从事电视新闻素材收集工作的专业从业人员,是一个集体概念。

【包括:编导 出镜记者 摄像师 录音师 灯光师】

编导:前后期全程策划。决定素材采集范畴,把握节目的整体结构;决定应变方针;负责现场资料、尤其是理性素材的收集。

2、电视记者的工作方式:采摄合一制和采摄分离制

采摄合一制的弊端:容易造成顾此失彼。记者在现场为拍摄画面抢镜头而忽略了对采访的各种环节的考虑;采访中不能全力深入挖掘事实,报道的水平不高;记者难以进入画面,难以进行画面描述。

第二节 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

一、“ENG”方式——“电子新闻采集”【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

制作特点:前期拍摄、后期编辑(使用便携式摄像机)

二、“EFG”方式——“电子现场制作方式或即时制作方式”【Electronic Feild Production 】制作特点:多机拍摄、同时编辑 设备要求:3台及3台以上的摄像机 能够简化节目制作工艺,现场性强

三、“ESP”方式——“电子演播室制作”【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优势:完善的照明设施、音响设施;设备要求:摄像机只能放在三脚架和云台上使用,通常是使用三台以上的设备。

四、“SNG”——“卫星新闻采集”【Satellite News Gathering】优势:新闻发生与新闻播报的零时差。“TNT”——“Today News Today”;“NNN”——“Now News Now” 特点:现场拍摄、现场编辑、即时播出

●现代电视新闻的基本特征:追求新闻事件的现场同步报道,扩充单位时间内的新闻信息含量、满足观众的现场同步感受和参与感。

第三节 电视记者的素质和素养

一、电视记者的素质要求:

1、专业素质:新闻业务知识 现场报道的能力 新闻敏感 讲故事的能力 对话或提问能力

2、经验和知识的积累

3、勤于学习、拓宽知识面

4、要独立思考

5、要具备法制意识,现代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6、政治素质

7、社会活动能力【与采访对象的交往、与合作部门的合作能力】

二、工作作风

1、协作分工 团结作战

2、勤奋工作 不怕吃苦

3、雷厉风行 严谨快捷

4、爱护电视摄录设备

5、勇敢顽强 不怕牺牲

6、廉洁自律

第二章 采访限速挖掘及选题确立

一、新闻线索的定义:

1、指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反映新闻事实的简略轮廓和片段,新闻线索是记者追求新闻的方向和依据。

2、特点:简单、短暂、有待证实、变动性大

3、作用:新闻线索能够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可以确定采访的去向;新闻线索的价值可以决定报道的质量。

二、新闻线索的来源:

1、记者本人的观察和积累:首先多看、多听、多问、多想;其次,善于捕抓有价值的信息;第三,要做有心人

2、会议、政策、文件、简报、领导人的讲话

3、受众的信息

4、其他媒介的信息【网络、报纸】

五、挖掘新线索的技巧

1、从一般当中找特殊

2、从正常当中找异常

3、从消极中找积极

4、从沙子中找金子【大众化生活中找到闪光点】

第二节 采访选题的确立及论证

一、选题:新闻记者确立新闻报道对象的过程;对新闻价值的再理解。

1、对新闻价值的在理解: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即客体对主体作用。新闻价值是客体的新闻要素、属性对新闻主体所产生的实际效应(作用、影响)传播主体:必须让观众知道的信息 接受主体:(要符合受众审美、接受信息的需要;通过信息了解社会,知道信息的表面、背后及我如何如评价。更多的是新闻背后的信息和价值)

2、从信息接受者的角度选择新闻的标准:对象感

善于把握受众心里和受众的需要

从受众角度看新闻线索的价值有:知晓价值

激励或启迪价值

实用受益价值

娱乐价值

意见表达价值

3、信息传播者的角度选择新闻的标准: A、新闻政策标准:(党和政府做出的决议)包含政治标准(宪法、法律、风俗民情、民族习惯等)和新闻宣传思想两个方面

B、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和定位

C、从新闻可能产生的社会意义角度去考虑

二、选题论证的方法和步骤:

1、对报道的主要内容进行考查

2、对表现形式进行构思【用语言和画面进行整个报道的构思】

3、可行性论证

第三章 新闻采访的策划和准备 第一节 广播电视采访前的策划

一、新闻采访策划的概念

1、新闻报道策划:为使报道选题获得预期的传播效果,采编人员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规划和设计,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接受反馈,修正原先设计的行为。

2、新闻采访策划:

采访思路—记者采访活动所要遵循行动路线或思维路径。

二、拟采访思路的作用

1、设计采访行动方案

2、确定采访思路的运行范围

三、采访思路拟定方法

1、非突发性新闻的采访思路:以线索对象为中心设计采访路线

2、突发性新闻线索的采访思路:问明情况,发出简讯—持续采访—深入采访、深入报道(了解事件原因、挖掘事件逻辑递进)

3、重大新闻线索的采访思路:发散

延伸

四、确定采访思想应注意的问题

系统性:在联系中寻找切入点

注意现象之间的联系 层面性:不可越过事物应有的层面 多侧面性:不满足事实表层的现象

五、采访提纲的撰写

采访目的采访时间

采访思路

采访方法(路线的确定、环境的确定、对象的确定)

采访问题(针对采访对象、围绕采访目的的展开)

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处置方法

第二节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准备

●什么样的采访需要准备:采访那些已被无数次采访和写作过的人物或事件;采访那些重要的人物、复杂的人物时;做综合性总结性报道时;做深入报道时;

●新闻采访的准备有两种:面对某一具体采访任务、有针对性的准备;平常的积累(实践、读书)●

一、资料准备:

1、收集背景资料(采访重大会议、采访特殊事件、采访典型人物、采访不熟不懂的问题及去生地采访)

2、学习和掌握相关政策

3、补充相关知识

4、熟悉采访对象(学习工作个性爱好)

二、确定介入现场的方式

1、现场定义及类别

现场:新闻事件发生的真实时间和真实空间的类别

2、现场的类别:

第一现场:新闻事件发生的地方

第二现场:由于记者的采访而出现的现场 A、记者、主持人参与报道的现场 B、记者、主持人参与报道的现场 第三现场:追述的现场

引用间接引语 引用直接引语

再现模拟

●再现模拟—深入现场、请不相干的人模拟表演当时的情景(情景再现)、利用图画、电子图像、动画模拟当时的情景

●记者对现场的介入方式

旁观式: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尽量保持现场的原生态,对现场的干预很少,降到最低 记者主要是通过观察和记录

优点:A、较完整地保留现场原生态的信息;B、充分突出被采访对象

缺点:记者不能够直接出面掌控、使其增加了难度 参与式:A、声音参与式(同期声参与)

电视记者在现场拍摄的镜头中只出现声音,但隐藏记者自己的形象。

好处:突出采访对象,避免记者喧宾夺主;避免现场节奏过于缓慢和信息冗长

问题:记者声音干扰现场;不利于节目的构成与意义的表达

可以有的选择:保留有价值的信息,去除记者的提问环节;拍下记者的提问画面,变现记者提问过程。B、出境参与式

电视记者在采访现场将自身形象、言行表现在镜头中的现场介入方式,也称“出境式采访”。●电视新闻采访报道方式发展过程。

第一代模式:口播模式——沈力

第二代模式:图像+解说

第三代模式:现场采访报道 ●镜头前采访应具有的内涵:

A、记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进行出图像的采访报道

B、新闻事件必须是正在发生、发展的,报道与事件同步在现场完成 C、报道要有完整而连贯的同期声、画面和声音缺一不可

注意选择出镜采访方式要恰当

出镜采访根本目的之一是加强报道的现场感

三、设计采访问题

提问设计的优劣关系到采访的成败 斯诺 麦克华莱士

问题的标准:有的放矢、准备、深入、细致、简明扼要

1、“GOAL”方法——吉尔兰德 G=goals(目标)【通过提问得到具体的例子和有趣的信息。直接提问:问话语气委婉。】 O=obstacles(困难)A=Achielvements(成就)【再次捕抓细节、如何解决困哪的】 L=logistics(背景)“GOSS”

目标—goals 障碍—obstacle 解决—solution 开始—start

2、采访提纲策划方法:

A、列出采访人员、确定采访顺序

B、拟定采访问题、标题重点、明晰提问目的 ●记者设计的问题有七类:

引导性问题:与采访无相干或相干的问题

概括性问题:了解一般性面上的大概情况

实质性问题:

探讨性问题

敏感性问题:与采访对象有一定的厉害关系。不要莽撞,慢慢的去试探

印证性问题:请被采访者回答

结束性问题:请被采访者回忆补充一下

第四章 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方法

分类:现场观察和现场采访

第一节 现场观察

一、定义

1、“现场”对新闻传播的意义

2、“现场”索义:观察的含义:细查事物的现象、动向;考察或调查

3、“现场观察”的定义——是广播电视采访方法第一步,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新闻人物活动现场进行的目击采访,是对客观事实进行的有表及里的查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线索、收集素材,获得第一手资料。●记者观察通常分为三种类型:采集性、核实性、找寻性(找细节、别人看不见的东西,找问题)●新闻现场观察的特点:直接性、综合性、客观性、经常性、敏感性

4、现场观察的内容:新闻事件进程及变动趋势;把握现场环境和气氛;把握人物个性和特点;抓取表现事物、人物特征的细节;发现问题(何人何地为何,与此相关的人,事件的下一步如何发展;判断现场有那些新闻价值、会对受众产生什么影响;定位观众、希望知道什么)

三、现场观察的方法:

1、同步观察、事前观察、事后观察

2、概览与细察结合:

概览(鸟瞰法):是对某一事物做大略的、全景的观察

细察:是对事物的某一局部或细节,做重点的、仔细的观察【足够的观察时间、观察的近距离】

3、在观察中思考:善于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善于发现事物的特征;善于运用联系的方法分析思考

4、恰当的角色定位:目击者、记录者、参与者

五、现场观察的要求:

1、观察要全面

2、观察要细致

3、观察要深准

4、观察要提问

第二节 现场采访

一、采访对象选择的标准:准确 愿讲 善于表达 权威人士

二、话筒前采访要求:

1、尽量消除现场干扰的因素【人员较多;有机器设备存在;话筒运用不当】

2、记者的语言【精炼、口语化、通俗化、有感染力】

3、注意话筒对声音采录的自然和清晰

三、镜头前的采访要求

1、记者要有画面意识

2、“一次最佳”原则【记者和被采访者在镜头面前的行为举止具有即时性;记者的现场报道应尽量一次完成;提问与回答一气呵成、情绪连贯】

四、提问的技巧:

1、采访提问语的使用原则:单一原则 具体原则 开放原则 逻辑严密原则

封闭式的提问方式是指所提问问题比较矮哦具体,需要被采访者的回单范围小、指向性强

开放式提问方式是指记者提示某一话题或言谈范围让采访对象自由发挥。畅所欲言

2、善于追问——追问是一种提问的方法 A、彻底弄清某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的时候 B、挖掘典型的事例和生动的细节

C、探寻关键的实质性材料或访谈中的疑点

3、倾听与沉默 A、倾听的内涵

B、采访中如何去倾听:做好倾听的准备、倾听没说出的话或说一半的话、保持安静、显示你正在倾听、培养倾听时的好奇心

第三节 出镜采访

一、出镜记者:on-camera correspondent and report 新闻故事或新闻调查与主持人

电视节目中,在新闻事件现场以报道新闻事件为目的,同时结合有声语言和形体语言传播信息的电视工作者。主持记者的特征:

1、出镜头

2、报道新闻

二、出镜记者的电视新闻的特点

1、同时同步的报道手段

2、人本化的采访形式

3、形象的画面报道

4、综合复杂的制播过程

●在出镜采访时要比广播报纸有更多的问题,更应注意

1、捕捉感觉,并且在现场的环境氛围中引出信息

2、要让自己与采访对象不紧张

3、不要让人有“假”的感觉、不要摆拍

4、电视采访是以人为基本对象的采访活动

三、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方式

1、报道由出镜记者独立完成

2、出镜记者在现场采访嘉宾

3、出镜记者与演播室主持人交流

4、现场体验报道

四、出镜记者现场报道语言要求

1、使用口语

2、对事件报道进行引导

3、目标集中、提问具体

4、具备很强的理解力,能灵活应对

5、明确目的,思路清晰

6、善于调整对话节奏

五、记者出镜报道法则

1、注意现场的潜信息【现场气氛的描绘,电视记者可通过近景、特写来描写潜信息】

2、注意典型环境的选择【与事件的发生、发展有直接联系的现场】

3、多样的出镜形式

4、调动其他感官机能弥补语言的不足

5、注意与后方直播的密切配合

6、出镜记者的仪表仪态要得当

六、记者出镜的拍摄方法 抓重点 抓全局 抓细节

1、交代性镜头

2、采访对象镜头【过肩镜头、近景镜头】

3、出镜记者镜头【倾听镜头、反向提问时】

4、间隔镜头

七、记者出镜现场述评的拍摄

1、画面构图—近景:记者主体;中景:记者走动

2、介绍性镜头

3、拍摄中心镜头

4、摄像记者的主动性——突破画面束缚

5、镜头对出镜记者采访述评的补充

第五章 消息类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第一节 消息类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

一、消息类广播电视新闻(动态新闻)的传播特性 新:时间、题材、角度、立意、手法 广:题材

短:内容 篇幅

二、消息类电视新闻的分类

1、短消息【一分钟左右,300字左右,画面不到20个】电视新闻少用长镜头:画面15-20个左右

2、长消息【800字左右,画面在60个左右】反映的主题一般都很重要:政治、民生;头条作用 ●导语的写作:

1、导语的定义:是整篇消息的第一个单元,它以凝练简洁的语言,告知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2、导语的作用 A、导读或导入新闻

B、串联作用【程序式串联—承前启后,过渡作用;悬念式串联;口语式串联—主持人对新闻的总体认识以及对新闻编排的理解体现出主持人的主持意识】 C、吸引受众

3、导语类型:直接式导语:有两种做法一是晾衣绳式导语或五要素俱全法,直接陈述新闻事实、开宗明义的导语,一般直接陈述新闻最主要的内容;二是只只交代最重要最新鲜的部分要素。

延缓式导语—【不直接陈述事实,而是运用描写、气氛、渲染,先写一些相关的情况,在引出新闻事实】

三、消息导语写作的特点、选材精辟 具体形象 简单精炼 照应主体

第二节 电视新闻主体的写作

一、必须介绍事实的基本情况

1、五要素

2、背景—揭示事件的意义,引起受众的关注;利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实特点,显示变化高度;用背景语言作为暗示,表达某种不便严明的观点;用背景给事实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事实更可读

二、结构要求

1、结构线索要单一:A、时间顺序(时效性比较强的事实新闻中)B、逻辑顺序(层次单纯、便于观众观察)C、层次清楚

2、中心突出

三、电视消息的常用结构

1、倒金字塔结构:优点—便于受众迅速掌握报道重点;确定—程式化【善于判断观众感兴趣】

2、时间顺序结构:按新闻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先后顺序来安排事件的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保持事件的完整性,但容易形成流水账。【注意每个环节找到报道的重点】

3、逻辑关系结构:根据事物的内在逻辑或问题的逻辑而组织材料安排层次【因果、对比、并列、递进】

4、金字塔结构:最重要最精彩的放在后面,按新闻事实或事件的因果关系而安排组织材料【悬念性、趣味性强】

第三节 消息类新闻习作

一、短消息的写作技巧

1、写作原则:一事一报、精炼事实、提取价值、选取一点

2、短消息的写作技巧:准确的切入点、画面语言与文字语言相结合、注重安排兴奋点【利用导语、运用对比、突发事件】、善于运用同期声

二、长消息的写作技巧

1、整体式长消息:从头到尾只说一个人或一群人

2、集纳式长消息:有一个新闻主题统帅,分段写多个人的事迹 ●人物性长消息的写作原则

1、运用电视画面语言【电视画面的三大要素:图像、声音、色彩】

2、运用具体情节细节【新闻故事化】

3、运用现场同期声

●事件性长消息的写作原则

1、把握好事件的新闻性【新鲜、重要等】

2、把握好事件的典型性【形象、细节等】 ●长消息的写作技巧

事实、再现场景、背景材料、同期声、巧妙的构思和深层次的描写

第六章 广播电视专题新闻采访与写作 第一节 广播电视专题新的定义及特点

一、广播电视新闻定义

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与播出方式,通过对重大新闻题材或围绕重大主题的详尽、深入或独特视角的报道,为观众提供深度信息的新闻报道形式。

二、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

1、重大性

2、内容取向专一集中【选题内容:重点、难点、热点、疑点问题;阐述分析;如何去拓展延伸(多侧面、多视点、多角度、多层次);报道时间上的延伸和拓展(多个时空的内容进行表现和挖掘)】

3、表现手段丰富:【视觉手段:照片、图片;听觉手段:同期声、解说、录音资料、音乐;播出手段:对播、交谈、嘉宾的参与】

4、报道深入:专题新闻贵在求深、以深度和广度取胜

三、电视专题新闻的分类

1、调查类专题新闻

2、评论类专题新闻

3、评述类专题新闻

第二节 广播电视专题新闻叙事构成

一、叙述者:

1、记者—旁观者、参与者、2、采访对象

3、编辑——纸上预编(考试20分)

二、视角

1、全知视角

2、限知视角

3、主观视角

4、客观视角:叙事者是客观公正的、中立的

三、结构

1、内部结构—内容

不同层面的内容要如何组合在一起

A、纵向结构:指按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组合、编排材料的一种结构的形式。有两种情况:一是按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二是按生活中一连串故事的时间

B、横式结构:有两种情况:同时异时空结构(同一时间段不同空间材料拼接组合在一起);多侧面拼接结构(风声)C、递进式结构:——剥笋式;通过现象层层深入到事件背后,环环递进,从现象到本质的结构。广播电视新闻结构通常以单线条

2、外在结构(节目的宏观设计)故事化、悬念、细节

情节是事情发展变化发展的过程,他是从A到B的过程,情节包括很多事件,事件要有变化

第四篇: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记者的一种职业敏感,是新闻工作及时识别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或者将要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

观察采访:观察采访就是目击采访,是记者亲临新闻事件的现场,通过眼睛管擦事件所处的特定环境以及事件引起的结果,抓住新闻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而获得第一手材料,报道出令人满意的新闻。

隐性采访:

1、隐性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为了支持合法正当权益,有组织地对不便于显性采访的典型现象和行为,进行秘密拍录、采集和检验的舆论监督活动。

2、采访者隐去自己的真实身份、意图和手段、设备,在被采访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深入新闻现场的一种采访活动。

广播新闻:广播新闻是通过电子音频技术,运用听觉符号的有序组合,面向特定范围的听众传播最近发生的或者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易地采访:记者到自己媒体主管部门所辖范围以外的地方去采访。

非“倒金字塔”结构

1、时序结构:以新闻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安排素材,叙事顺序与事件进程一致。

2、逻辑结构:按新闻事实的内部逻辑关系安排素材

3、导引结构:以某一生动细节或具体情节为前导,引起听众注意和激发联想。多用于非事件性新闻或新闻特写。

电视直播的类型

(1)实况转播:通过对新闻事件如政治会议、记者招待会和重大庆典等社会活动,用一个机位或多个机位切换组接完成的新闻现场的客观记录,记者、主持人可不在现场报道,可画外解说。

(2)现场直播:电视台在新闻事件或其他公众活动发生进行的同时,把现场的声音、图像以及记者或播音员的口头报道或解说等直接同步播出的一种传播方式。

(3)演播室直播:指节目在演播室边播边传送的一种播出方式,通常以录播节目和演播室采访为主,同时插入现场直播的内容。

电视媒体与广播媒体的传播符号及特点

(1)电视

传播符号:画面、声音、文字

特点:传真性、参与性、线性传播、容量有限

(2)广播

传播符号:声音

特点:及时、覆盖面广、伴随收听、声情并茂

新闻线索的特点

(1)相对于新闻事实,多数新闻线索显得较为简略,没有过程,更没有细节,新闻五要素不全。

(2)相对于新闻事实,新闻线索往往是比较零碎的,信息是不完整的。

(3)新闻线索稍纵即逝。

(4)新闻线索的出现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5)新闻线索涉及较多的是表象,可能确有其事,也可能只是假象,或者是真假混杂。也就是说它的可靠性待记者进一步去核实。

广播新闻的传播特点及优缺点

1、收听便利,快速及时

用最快的时间报道最多的新闻,创造出一种“即时交互”的空间。

2、伴随性、覆盖面广

借助3G技术 细化专业频率

3、富有感染力

多种声音的组合4、转瞬即逝

抓住广播新闻的黄金时段和核心听众

5、容量有限

汇集其它新闻媒体提供的各种信息

电视专题报道安文体分类有哪些

1、新闻纪实类:对现实生活中值得报道的人物和事件,作出及时、迅速的反映,具有较强新闻价值的电视专题报道。

特点:真实性、现实性、时效性

2、理论型:一般是对当前重大的现实热点问题的理解探索和述评,往往以某一论题为中心,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加以论证,有立论有实例,以理服人,以事实强化说服力,最终让观众取得共识。

主要任务是准确、生动、有效地宣传党的录像、政策、并诠释其基本的思想和理论。

3、历史文献类:属于政论片的一种,主要包括那些以重大历史史实为表现对象,通过对历史的影像梳理和记录,来揭示历史真相,总结历史发展规律,以服务显示的电视片。旨在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找出有规律性的指导现实的理论依据。

第五篇: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 新闻采访1 新闻记者为获得新闻事实材料,对客体进行的访问、观察、思索和记录等的调查研究活动。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起点,也是新闻工作的基础活动。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2 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为获取新闻信息而展开的调查研究活动,具有不同于其他媒介采访活动的特性。

新闻采访的共性特点3(1)求新性:记者所要采访的事实是新近发生、发展、变化的新鲜事实,为获取新闻而采访;(2)突击性:记者的采访讲求时效,要求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采访和报道任务;(3)灵活性:记者采访比较灵活,通常只集中于一点,致力于发掘精彩的新闻素材,同时可随时根据情况的变化调整采访对象和内容;(4)广泛性:记者的采访活动涉及面大,接触范围广;(5)持续性:记者的采访往往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连续采访,不断提供新的新闻信息。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个性特点4(1)采访形式为带机采访,采访所获得的信息可以通过声音和影像的方式直接进入新闻节目中。带机采访的特殊性在于不仅要考虑新闻信息的采集,而且要考虑新闻信息的传达,即需要注意所采集的信息在形式上的表现性。广播电视记者对摄录器材具有依赖性。

(2)采访具有时间同步性。广播电视采访的信息存在于时间流程当中,与真实生活流程一一对应,采访可以实现场同步传播。

(3)采访方式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形式。广播电视的新闻素材可以原生态形式进入新闻报道,以音响报道等形式进行传播,采访本身可以构成信息的显现形式。

(4)记者的角色定位更丰富。除了调查者和传播者之外,从事现场报道的广播电视记者同时也是受众观察新闻事件的现场引导者。(5)电视采访具有合作采访的特点。

(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选题与准备 新闻线索5 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反映新闻事实的简略轮廓或片断。新闻线索是记者追寻新闻的方向和依据。

新闻线索的主要来源6(1)记者本人的观察和积累;(2)编辑部的报道提示或报道任务;(3)有关会议、文件、简报或有关政策和领导人讲话等;(4)来自受众的信息;(5)从其他媒介获得的信息等。

选题7 确立新闻报道对象的过程,包括对新闻线索可能引出的新闻事实的价值判断,也包括对新闻报道采制及传播可行性的判断。确立选题的标准8(1)新闻价值标准: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等;(2)新闻政策标准:政治形势与新闻宣传思想需要;(3)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与定位。

选题论证的方法和步骤9 选题论证需要综合衡量新闻价值要素,全面权衡新闻政策标准,正确处理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精确契合新闻机构的编辑方针与定位。通过以下步骤完成:对报道的主要内容进行考察,对表现形式进行构思,最后进行可行性分析与论证。

(三)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准备与策划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准备10(1)收集和研究与选题相关的背景材料和筹划采访预案的案头工作:掌握相关政策、补充相关知识、熟悉采访对象、设计采访问题等。需要特别注意发掘音响、影像材料;另外,根据采访方式不同,对采访问题的设计也不同,带机采访还需要准备控制提问和回答的镜头(音响)效果。(2)为顺利进行采访而做好物质和技术准备,包括录音录像设备、话筒、电池、磁带等,并与相关人员做好协调。

记者在现场的介入方式11(1)旁观式:尽量保持现场的原生态,把记者对现场的干预减小到最小程度;(2)参与式:记者与现场积极互动,影响采访对象和现场,甚至将记者的现场表现构成现场的一部分。

采访提纲的撰写12 采访提纲是记者对采访活动的基本设想,包括采访的目的、要求、步骤、方法、时间、采访对象、采访问题、相关背景,以及采访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处置方法等。写好采访提纲,可避免盲目性,争取采访的主动。

(四)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方法

现场观察13 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新闻人物活动的现场进行的目击采访,是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线索,搜集素材,获得第一手材料。

记者现场观察和采录的主要内容14(1)观察捕捉事物变动的态势,把握新闻事件的进程,要注意采录具体生动的情节;(2)观察捕捉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环境和气氛;(3)观察捕捉最能表现事物特征的细节;(4)观察捕捉人物的外表特征、动作以及情绪变化等,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观察和采录要注意的问题15(1)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以利于观察的清晰、准确和全面,在可能的情况下,可变换观察位置,多角度、全方位地把握对象及其变化的准确信息。

(2)开拓观察的视野,灵活调动注意力,避免按照固有的思维和观察模式观察和采录。(3)确定恰当的角色定位。一般情况下,记者以新闻事件的目击者和记录者的身份进行观察和采录,某些情况下,记者也可以以参与者的角色介入新闻现场,获得和传播体验性信息。(4)将观察与思考结合。记者在现场观察的同时,要迅速通过思考分析和判断信息内容和传播价值。

(5)把握好开机时间,要有一定的预见性,把握事件发展的脉络,采录下关键的内容。(6)注意记录过程,强调过程性和动态性,展现事件发展的情节或记者采访调查的经过。

访问16 指记者同特定的采访对象访谈,进行调查研究,以获得新闻事实材料的采访活动。

采访对象的选择17(1)知情:采访对象的选择以新闻事件为核心向外辐射开来,当事人、目击者能提供最接近事实的信息;相关专家、政府官员等能提供相对权威与独立的见解。

(2)愿讲:注意选择能够配合记者采访的对象。

(3)善于表达:要尽量选择没有语言或行为毛病的采访对象,采访对象应使用规范的语言,在电视采访中,还要避免选择有不良习惯动作、表情者。

营造融洽的访问气氛18 在采访过程中,要注意掌握与采访对象信息交流与情感交流的方法,营造良好的访问气氛。如要专心倾听采访对象的谈话,在谈话过程中要进行适时反馈,与采访对象平等交流等。还要注意选择采访对象熟悉的场所。带机采访时要精心选择开机时机,不要因开机干扰采访对象的表达。

提问的方法和技巧19(1)提问要具体,不宜空泛、笼统,要善于把一个问题分解为若干具体的小问题,尤其对于缺少被采访经验或不善言辞的采访对象,提问更应具体化;(2)提问要有逻辑性,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便于采访对象回答;(3)提问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采访对象的特点设计问题;(4)问法应多样,在访谈的不同阶段,应恰当穿插不同类型的问题,如开放式问题与闭合式问题的穿插。

话筒前采访及其要求20 以话筒为工具,以提问为手段,在新闻现场或其他场合记录对新闻人物访谈内容的采访方式。话筒前采访的要求:(1)尽可能地消除现场的干扰因素,如适当减少摄录人员的数量,在场者也应注意尽量减少自己存在的痕迹,话筒尽可能不要干扰采访对象与记者的交流视线,无线话筒的效果会更好。电视采访中避免灯光直射人脸等。(2)记者的语言应精炼,通俗化,口语化,有表现力。(3)注意话筒采录声音的自然与清晰,采录前应注意检查录音器材的状况,确保其正常工作;正确使用话筒,避免声音变形;注意选择访问环境,避免电磁波等噪音干扰。(4)电视的话筒前采访记者还应有镜头意识,如提问不应重复镜头中明显存在的信息,善于利用环境和周围的事物来组织问题等等。(5)话筒前采访的一次最佳原则:争取一次完成,否则重复多次后采访对象容易产生厌倦感,影响采访效果。

开放型问题21 指记者仅提示某一话题或访谈的范围,让采访对象自由发挥、畅所欲言,如“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等。对于社会经验丰富、善于表达的采访对象,或访问渐入佳境之后,可适当采用开放式问题。

闭合型问题22 需要采访对象明确回答的特定的具体问题,甚至有的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如“这件事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您看到他是拿着枪吗?” 等等。闭合式问题适合挖掘典型的情节、细节和核实材料,对于不善言辞的采访对象或访问的初始阶段,可适当采用闭合式问题。

电视新闻摄录的原则与方法23 原则(1)真实性原则:把真实性放在首位,不导演,不摆布,让新闻事件自然发生和演变;同时,在采用摄录技巧时,都应以不破坏真实性为原则。(2)时机原则:对于电视新闻摄录而言,时机意味着一切,对构图、用光、角度选择等表现要素的考虑不能以牺牲记录新闻信息的时机为代价,采录到关键的镜头和音响时形式要素的不完美是可以原谅的。

方法:挑、等、抢。

挑,就是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根据对事物的现场分析、判断、概括和提炼,挑选拍摄最能说明事件本质的形象——动作、神态或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关键场面。

等,善于等待最佳的拍摄时机,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平时积累的经验,预先估计可能出现的精彩场面或人物活动的高潮点,随时做好拍摄准备。

抢,即抢拍,当新闻事件突然发生或等待拍摄的目标出现时,当机立断,毫不迟疑地启动摄像机,把稍纵即逝的画面和同期声记录下来。

广播采录的基本要求

广播采录的基本要求是(1)坚持从新闻题材的实际出发:这是恰当运用录音采访方式、成功进行录音采访的基本前提,这一要求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题材的需要和题材提供的可能性。面对新闻题材,是否运用录音采访、如何运用,应从题材的需要出发,用于所当用是成功运用音响、运用录音采访方式的重要前提之一;另外,要从新闻题材提供的可能性出发,这里包括考虑新闻题材是否蕴含音响、新闻题材所蕴含的音响能否采录到、此音响是否宜于公开播出。(2)注重音响的基本素质:新闻报道对音响素质的基本要求是绝对真实、力求自然、捕捉特点(即把有特点的音响用到报道中去)、尽量清晰,采录时要尽最大努力实现这些要求,获取高质量的音响。(3)采录时掌握采访的主动权和控制采访节奏。因为音响稍纵即逝,多数情况下只有一次采录机会,因此记者更需要控制采访的主动权,时刻注意现场的变化,捕捉音响。掌握采访节奏是要注意在采访中突出重点,创造良好的采访氛围,为后期剪接、合成创造条件。

电视摄录的基本要求

电视摄像的基本要求主要是为保证两面和同期声质量的技术要求:(1)恰当运用景别:在电视新闻中常用的景别有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不同的景别有不同的表现功能,摄录时要灵活运用景别,强化画面的表现力;(2)精心选择拍摄角度:拍摄角度有正面方向拍摄、侧面方向拍摄、背面方面拍摄、平角度拍摄、仰角度拍摄、俯角度拍摄,角度不同,屏幕效果千差万别,要主动地、有预见的选择最佳角度拍摄。(3)巧妙运用光线,要真实地再现新闻现场的光线效果,适当运用人工光,确保画面的基本亮度,生动、逼真地再现被摄对象的形象、轮廓线条、质感和空间感,赋予画面不同的环境氛围。(4)恰当运用长镜头,长镜头拍摄的画面完整、连贯、对动作、场景和情节的介绍和表现有一气呵成的特点,适合报道动态性强、持续时间短的新闻。

二、广播电视新闻写作

(一)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符合媒体特点: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需要符合广播电视媒体的以下传播特点:

(1)快速及时,先声夺人:广播电视在时效性上具体其他媒介不可比拟的优势,甚至可以实现现场直播,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应高度重视时效性;

(2)线性传播:广播电视按时间顺序播发节目内容,在写作中要注意不断出现小高潮点,吸引受众;

(3)受众广泛,对象性强:广播电视直接诉诸于受众的听学和视觉器官,较少受文化程度及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受众范围广泛,适应这一特点,广播电视写作中应注意通俗易懂;

(4)具体形象,感染力强:广播电视可以运用声音或图像再现人物和事物现场,给受众身临其境的参与感,在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应注意运用好这一点,激发受从的接收兴趣;(5)转瞬即逝,不留痕迹:广播电视的信息符号是声音和活动图像,稍纵即逝,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应扬长避短,少用抽象、复杂的内容,便于受众掌握。

易于接收接受:线性传播、转瞬即逝的特点要求受众的思维紧紧跟随,容不得细细揣摩,同时广播电视受众面广播,在文化、年龄上是多层次,因此,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内容和语言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

可听性:广播电视要求受众用听学器官捕捉语音、语义,因此要让受众听得见,也听得懂,要求“上口”和“入耳”,便于口说耳听。

准确性:广播电视新闻写作要求真实准确,新闻报道对象确有其事,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过程细节、引语、资料等都应是准确的。

完整性: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信息应相对完整。

通俗性:要把深刻的思想、复杂的问题等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清楚。注意通俗化不等于简单化、庸俗化。

用事实说话: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即通过叙述事实发表无形的意见。(1)新闻报道中体现客观中立的立场;(2)新闻报道中注意消息来源的多样性,确保报道的客观准确;

(3)采用多种“用事实说话”的手法,如选择典型事实说话、巧用背景材料说话、借用他人言论说话、用情节细节说话等等。“造林”还是“造字”

主持人:听众朋友,您平生见过的最大的标语字有多大?最近,记者在湖北省郧西县算是大开了眼界。今天的《焦点时刻》请听湖北台记者杨宏斌、通讯员胡成采制的录音报道:《“造林”还是“造字”》。

(解说)今年11月28号,记者乘车经过郧西县店子镇太平寨时,突然发现,公路旁陡峭的高山上,一个巨大的水泥字扑面而来。因为离得较近,记者无法看到它的全部,只有跑到500米开外的地方抬头仰望,才看清这原来是一个硕大的“禁止”的“禁”字,而它只是一幅巨型标语的四分之一。记者驱车十几分钟,才终于将山体上用石头砌成的这四个大字看清:“封禁治理”。四个大字连成一排,挺立在群山之间,十分壮观。“封——禁——治——理——”,这四个大字是什么意思呢?

(音响)记者:“封”就是封山,那“禁”呢?

郑直:“禁”就是禁止砍伐、禁止放牧——放牧牛羊,“治”就是治理荒山,“理”就是管理的意思。

(解说)说话的人是原店子镇林业站职工郑直。他曾参加过这幅巨型标语的设计、建造。他告诉记者:这幅巨型标语是店子镇政府1999年组织5个村的2000多劳力,大干一个半月建成的。

(解说)这每个字究竟有多大?郑直说,每个字是严格按照840平方米来建造的,一个字大约是29米长、29米宽,足有9层楼那么高,比两个篮球场还要大!“封禁治理”的“封”字,就右边“寸”字里的那一“、”,就有9米宽、4米高,能坐下40多个人。

(解说)是谁想起在山上造字的呢?郑直介绍说,当时,县里号召退耕还林、封山植树,周边乡镇都在山体上做巨型标语,显示抓这项工作的气魄和决心。店子镇的领导见别的乡镇的山体标语很气派,受到上级表扬了,不甘示弱,决定也要做几个大字,字的大小一定要超过周边乡镇。镇里安排郑直和文化站站长桂千奇对标语字进行设计,刚开始,领导对他们的设计还不太满意:

(音响)郑直:“开始就是按照领导意图,一个字做一亩那么大。结果做那么大,他们下来一看,小了,最后又重搞,重搞就是按840个平方这样设计的。”

(解说)设计的字体大小超过了周边乡镇,领导满意了,才开始施工。郑直说,这山体大字的做工很讲究:

(音响)郑直:“先挖槽子,先开这个字的笔划;再用石头一个一个给它往上排。槽子好象是40公分深吧。石头砌好了以后,就和沙浆,和这个水泥,再灌;灌了后再抹平;抹平之后上涂料、刷白,石灰的不行,石灰的水一冲就没得了。”

(解说)太平寨山高坡陡,做字的地方坡度达45度到50度,农民们从河里运砂石,挑水上山,行路艰难。造字时正是高温酷热的夏天,2000劳力每天从早上六点半开始干,一直干到下午七点才收工。

(音响)郑直:“太热了!就说我们,我们作为干部上去还没干啥子哩,整天脸上的汗都没干过,身上的衣裳都汗湿完了。(如果)扛沙、扛石头、扛水泥,那更辛苦啊。”

(解说)造这几个标语字共花了多少钱?郑直告诉记者,每个字至少6000元,4个字总共就是2万4千元,这还不包括群众投工在内。农民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花2万4千元买树苗的话,可以买松杉苗16万株,按常规每亩栽127棵的话,可以栽1259亩,能把这座山绿化12遍!

(解说)为了显示退耕还林工作的力度,郧西县很多乡镇都像店子镇这样,把“造林”变成了“造字”。据县林业局有关人士介绍,全县造的300多平方米以上规模的大字近100个!

(音乐混播)

(解说)夹河乡建有两处大型标语:一处在金銮山,“封禁治理、美化汉江”这八个大字,共投入2500个劳力,做了三个月,每个字667平方米,八个字全长两公里,跨越三座山;另一处标语在腰滩河,“做好水土文章,绿化湖北山川”十二个大字,每个字667平方米,2500个劳力,做了四个月,标语全长五公里!

(解说)在羊皮滩建的“泥沟乡退耕还林示范区”十个大字,全部先用水泥浇注,然后用白火石砌表面,两个村1300个劳力做了三个半月才建成。建这些字的白火石,是乡政府要农民自己掏钱买的。为了买白火石,农民最远的跑到12公里外的陕西月儿潭;没钱买,就下河捡或上山找。

(解说)羊皮滩的这十个大字的脚下,就是景阳乡官亭村。当年建字时,官亭村村民就说,与其花这么多钱造字,不如给官亭村修一条村民们盼了18年的断头路。

(解说)在各乡镇竞相开展的“造字竞赛”中,店子镇终于后来居上,拔得头筹,凭借“封禁治理”这四个大字创下了字体最大的纪录!

(解说)郧西县一些乡镇1999年开始“造字”,一晃三、四年时间过去了,巨型标语字任凭风吹雨打,依然坚不可摧。相形之下,这些地方的退耕还林状况却不容乐观。

(解说)原店子镇林业站职工郑直说,建了大字之后,店子镇政府搞了几次植树造林“大会战”,还请来县电视台记者摄像。可一阵热闹过后,剩下的是一片冷清。站在“封禁治理”四个大字前,郑直说:

(音响)郑直:“你看那山上,现在还不是那个样子!(无奈地笑)年年植树不见树,岁岁造林等于零。”

(解说)说是“封、禁”,可是记者在店子镇看到,造了字的山上,树木稀稀拉拉,零零星星地种着黄姜和小麦;牛、羊在随意地吃着草,没有人来管。(解说)羊皮滩的“泥沟乡退耕还林示范区”十个大字中,“退耕还林”的“还”字里面还种了农作物;红岩寨“封禁治理”四个字中的“封”字,从远处看去,隐约有几个黑点,爬到字上一看,原来不知是谁种了两分地的黄姜!

(解说)红岩寨的大字标语下有两个村,因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泥石流经常冲毁农民的房屋。从造绿化标语的那一年起,两个村的村民就强烈要求实施退耕还林。去年他们还挖好了树窝,等上级发树苗栽植,可至今没人理这个茬儿!

(解说)个别乡镇为了造字,竟然不惜毁林。夹河镇金銮山大型标语字,跨越三座山,其中有一座山的天然林比较好,但镇里为了造“封禁治理”的“封”字和“禁”字,砍掉了不少天然林木。

(解说)谈到这几年造字的经验,郧西县林业局的干部们很是得意,他们特别向记者说明,郧西的造字声势已经影响到了与郧西相邻的陕西6个县。

(音响)干部甲:“对陕西有震动、有促进。”

干部乙:“我们这个郧西呢和陕西6个县交界,他们看到这个声势以后呢,就你追我赶,湖北人了不起嘛!(笑)哼哼„„”

(解说)可是,在汉江南岸的陕西省白河县和旬阳县的两个乡镇,记者驱车20多公里,沿途只见树木不见字。郧西县的关防乡和湖北口乡,没有造一个大字,却造出了成片成片的树林。看来,“造林”还是“造字”,效果大不相同。

(主持人)好,感谢收听《焦点时刻》。

(二)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求

导语:广州人讲普通话难是全国闻名的。但广州市长黎子流却因为带头讲普通话成绩显著,今天(31日)获得了广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授予的“推广普通话特别奖”。正文:(出黎子流普通话声音)“我的普通话说得很普通„„”(压混)黎子流市长是地道的顺德人,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他1990年调到广州工作后,才开始真正学习和广泛使用普通话。上任之初,他在作报告时闹过这样的笑话。(出录音)“拒绝接受人大监督是我讲的,本来应该是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虽然不时闹出笑话,但他仍然以身作则,多讲普通话。开大会时讲,开小会时讲,日常工作中也讲。几年的锻炼,他对自己的评价是:(出录音)“讲得很流利,但不准确。”黎子流说,要树立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大家都要努力讲好普通话。他的体会是大胆讲,(出录音)“多学,多讲,错了要努力纠正。” 市长带头推广普通话,在广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大胆地讲普通话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出市民录音)“黎市长这么大年纪都可以把普通话讲得这么好,我们年轻人,只要肯学,一定可以讲得更好。”

结构线索单一: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适应线性传播的特点,力求线索单一,结构单纯,让受众在几分钟的时间内掌握报道要点。最常用的结构是时间顺序及层次单纯的逻辑顺序。

层次清楚:在叙事繁简适宜、详略得当的基础上,做到事实之间相互照应、环环紧扣,段落之间过渡自然、步步衔接,使之成为层次清楚的有机整体。

材料组织的整体构思:广播电视新闻是由多元素组成的,要求从整体出发,对文字解决、音响、画面、音乐等诸元素进行合理安排,使它们和谐协调,到得理想的整体效应。核心信息处理:广播电视新闻对核心信息要加以强调和突出,如对核心信息进行适当的重复,在主体部分巧妙强化核心信息,围绕核心信息选择材料和突出主干材料等等。

(三)广播电视消息

广播电视消息:运用广播电视媒体迅速及时、简单扼要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类新闻体裁。它力求以最快速度、最简洁的语言报道新闻事实,同时需要遵循广播电视的传播规律,以便于声音或声像传播、便于口说耳听的方式方法描述事物。

新闻六要素:新闻报道完备地表述事实通常应具体的六个基本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和如何。一篇新闻报道在表述中应尽可能地清楚交代这六项内容,但不能强求任何一篇新闻报道都要六要素俱全。

背景: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材料。

导语:导语是整篇消息的第一个单元,它以凝练简洁的语言告知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它起到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引导收视的作用。

广播电视消息导语写作的特点:(1)选材精粹:突出最具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或突出最能表现最新事态的新闻要素;(2)具体形象:避免概念化、抽象化,使用经过提炼的典型事实、形象化的情节可富有特点的细节;(3)简短精炼:明确报道主旨,抓住新闻要害,用准确洗练的语言表达;(4)照应主体:导语是消息的开头,在内容及语言上,要与新闻主体协调一致,相互呼应,防止相互脱节或矛盾。

常见的导语类型:

(1)直接式导语,直接陈述新闻事实,开宗明义;

(2)延缓式导语,不直接陈述主要新闻事实,而是运用描写、气氛渲染、解释、设问等手法先写一些相关的东西,再引出新闻事实。

广播电视消息的常用结构:倒金字塔结构、时间顺序结构、逻辑关系结构和金字塔式结构。

倒金字塔式结构:导语之后,新闻主体按新闻事实的重要程度或受众的关心程度排序的一种结构。特点是头重脚轻,短小精炼,断裂行文(用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来行文,不用过渡段),优点是重点突出,成稿快,行文干练,有利于受众迅速把握报道重点,也有利于后期编辑控制报道时间。缺点是程式化。适合于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动态新闻

例:“武汉•中国光谷”提案人获重奖(湖北电台2001年11月8日首播)

(导语)催生“武汉•中国光谷”的提案人——13位全国政协委员,今天上午受到武汉市委、市政府的重奖。第一提案人许其贞获奖5万元,其他12位提案人分别获得1万到2万元奖励。

(正文)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盛树仁在颁奖会上说,“重奖一件提案这在人民政协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时间顺序结构:导语之后,主体根据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先后顺序来安排层次,展示事件的进程,这种结构保持了新闻事实原貌和进展的完整性,行文自然,线索清楚,符合受众接受信息的习惯;不足之处在于最重要的事实在报道中间或结尾,容易被淹没。

画面: 街景1、2 市容人员在街上检查

清洁工扫地 市容人检查行人 小饭店收起幌子等。工作人员在一门上贴封条

检查团市内街头行走所列地名在检查时一个个干净的画面。

检查团在街头行走,检查团在开会镜头

工地乱堆放、摊区市场、公园门口混乱肮脏、车辆乱停、垃圾站垃圾遍地、广场上洗车脏水乱流。

整屏字幕: 检查团走了城市卫生呢

解说:

全国城市卫生检查团从9月13日起对××市城市卫生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检查团到来前夕××市紧急行动起来。清理街道,清除闲杂人员,关闭有碍观瞻的小饭店,查封卫生不合格单位等。

9月13日××市以美丽清洁的城市风貌迎来了检查团。记者到省京剧院工地、仁和食品摊区、河沟区、司徒街垃圾站、××街广场、儿童公园西门拍下了一组镜头。

全国城市卫生检查团在进行了为期五天的检查后,对××市卫生状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昨天离开××市。

今天当记者再次来到检查团曾经驻足、查看过、记者拍下镜头的地方时,“新貌换旧颜”。这里的一组镜头同样拍摄于省京剧院工地、仁和食品摊区、河沟区、司徒街垃圾站、××街广场、儿童公园西门。

逻辑关系结构:导语之后,主体部分根据事物的内在逻辑或问题的逻辑性来组织材料、安排层次。主体可依据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对比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或主从关系等安排层次段落,表现事实。

金字塔式结构:报道将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放在最后,按照新闻事件的发生顺序或事件的因果关系等来安排组织材料。适用于趣味性或反常性较强的题材,具有悬念感。

结尾:为了深化新闻主题、强化新闻价值或扩大消息的信息容量,根据新闻内容写作的消息的收结部分。它通常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广播电视消息的结尾宜紧扣新闻事实,忌套话空话;宜增添新闻信息,忌同义反复;宜启发诱导,忌生硬说教,强加于人;宜精粹有力,忌拖泥带水、絮絮叨叨。

(四)广播电视新闻专题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的特点:广播电视新闻专题是运用广播或电视手段,深入、具体、详尽地报道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某些具有新闻价值又为广大受众关心的典型人物、经验,新出现的社会现象等题材的新闻报道形式,其特点是:

(1)主题开掘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性;

(2)用形象说话:在用事实说话的基础上,捕捉能够更容易被受众感知的形象材料,通过个别来反映一般。体现事物本质的倾向、观点是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流露出来的,使受众在形象中满足对事实认知的需要和情感渲泻的需要;

(3)表达方式多样化:可以有恰当的描写、抒情和议论,并大量使用其它的符号手段,如音乐、音响、特效等等。

新闻专题的表达手段:广播专题可同时调动同期声、解说、录音资料、音乐等手段,以对播、交谈、问答或听众参予的方式播出;电视新闻传播的表达手段,包括诉诸于视觉的手段,如活动画面、照片、图片、动画、字幕、特技等,诉诸于听觉的手段,如同期声、解说、录音资料、音乐等。在新闻专题中适当采用这些手段,与内容协调,起到烘托内容、激发受众情感、引起共鸣的作用。

主题:指作者经过对现实社会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通过对素材的提炼和组织,所表达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或一种思想观念。主题是新闻报道的灵魂,是新闻报道的事实所体现的中心思想。

新闻专题类节目主题的特点:(1)主题的深刻性:不仅审视事实的新闻价值,尤其注意从反映社会脉搏和时代精神的高度来选择题材、提炼主题;(2)主题的针对性: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针对宏观实际及人们的思想认识实际立意;(3)主题的倾向性:专题类节目的主题应旗帜鲜明、是非分明,让受众收看或收听后获得明确的理解和领会;(4)主题的启发性:新闻专题报道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某一人物或事物的详尽反映及透彻分析,回应宏观实际的需要,实现以典型带动全局,或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舆论效果。

开掘主题:(1)全局意识:在社会坐标中定位事实的意义;(2)纵深意识:在历史的逻辑中寻求事实的意义;(3)时代意识:紧扣时代脉搏,引领时代方向。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常用结构:纵式结构、横式结构和递进式结构。

纵式结构:按新闻事实发生、发展时间顺序组合和编排材料的一种结构形式。

横式结构:按照新闻事实的内在性质的区别联系,或以多侧面拼接的形式来安排新闻素材。横式结构又分为同时异空结构和多侧面拼接结构。

递进式结构:透过现象层层深入到事实背后,步步深入,环环递进,从现象到本质的结构。

(五)广播电视现场报道

广播电视现场报道:指广播电视记者在采访现场面对话筒或镜头,采访现场有关人员,解说现场实况,直接交代、播报新闻事实的报道方式。是最能发挥广播、电视的特长与优势的报道形式之一。

现场报道的特点:(1)立足新闻现场:即一切以现场发生了什么为核心,虽然不排除现场以外的材料,但务必坚持以现场发生的事实为主;(2)感染力强:伴随现场声音或画面,使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3)源于现场,高于现场:现场报道对现场的信息进行了加工和梳理,使信息更加有序化、浓缩化,并通过记者报道提供一些录音机或摄像机不能直接记录的信息。

现场报道的题材选择:(1)现场时间、空间相对集中:记者能在一定时间里,通过自己在现场的采访和报道活动,展现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来龙去脉;(2)记者能以恰当的角色进入现场:记者以目击者、参与者等身份在现场作报道,可以增强报道的可信性和感染力;(3)现场是正在进行时的:现场充满悬念和未知,记者的采访报道正在向未知取材,并向观众展现这个过程;(4)内容较单

一、现场事态发生发展的进程对观众具有吸引力的事件性新闻题材更为适合;(5)现场有丰富的同期声或环境声等音响资源。

现场报道的结构:(1)线索单一的时序结构:按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记者的叙事与事件的客观进程一致,便于受众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2)导引结构:由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概况作简要介绍,唤起受众的兴趣,再把报道内容转到现场事态,进一步在现场挖掘新闻事件。

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过硬的新闻业务能力,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广播电视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

连续报道: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连续的报道。报道以时间为顺序,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进程而展开。

连续报道的特点:(1)连续性:报道对象事态本身的连续性决定了各次报道之间存在有机的联系,内容承上启下连续、衔接,呈线性的分布,各次报道之间的顺序不能任意变动;(2)时效性:在事态进展过程中进行报道,时间跨度小,每次报道都应有新的依据;(3)完整性:连续报道从事件发生到追踪到结束,应是有头有尾完整的。

连续报道采写的基本要求:(1)新闻依据的不断添加和变动:每次报道都是新闻事件的刚刚发生的最新进展和动向,分段、分层地将事件发展中有价值的信息及时传播给受众;(2)递进式报道的方式:各报道由浅入深,一环扣一环地逐步递进,最终完成整个报道;(3)节奏把握:对同一新闻作多次报道和多单元集合,造成一定的舆论强势,当新闻进展较快,可增加报道密度,反之,则减少,形成良好的节奏。

系列报道:围绕同一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多次、成组的报道。多个独立报道没有外在的连续,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集合在同一主题思想下,以求对新闻事实作比较系统、全面、有一定深度的报道。

系列报道的特点:(1)集中性:围绕同一主题来进行,主题集中不分散;(2)广博性:多角度、多侧面围绕同一主题反映各方面的情况,内容广博,信息量大;(3)深刻性:系列报道题材多为题材重要重大的非事件性新闻,通过系列组合报道,深入揭示主题,具有深刻性。

系列报道采写的基本要求:(1)精心设计系列:从整体目标出发去选择每条新闻的组合排列,同时注意每条新闻的信息量、报道水平,使单条新闻发挥应有的作用,形成整体报道的综合效应;(2)立体开拓:在总主题的统帅下,每条新闻作纵向、横向开拓,使整体报道立体化;(3)以小见大:选择具体事实表现宏观主题,令受众可感、可知。

现场直播:与新闻事件或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步,利用广播电视专用设备直接从现场播出的广播或电视形式。与事件保持同步,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反映事件或活动的全过程;主要运用现场的画面或音响,加上记者客观的描述,带给受众置身现场、亲与其事的感受。是一种时效最快、感受效果最真切的广播或电视形式。

下载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与写作的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与写作的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杨征南 黔东南电视台 电视新闻是一门艺术,它是声画的结合,也是光和影的结合,它不仅给人们提供了所需的新闻消息,也给人们以视觉享受。但电视新闻采访却不是......

    电视新闻采访稿

    电视新闻采访稿范文 这是一篇《丁聪不老》作者:胡德桂 专业的人物采访稿 10月小阳春的和煦阳光,洒满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颇有“春暖”的感觉。当我们在枫林宾馆拜访著名漫画家丁聪......

    电视新闻采访

    学分数2周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性质:属广播电视专业教学课程,必修课.基本内容:本课程专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员,在学过《》,《电视摄像》等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前提下,增......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复习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 1.广播文稿写作的基本规律是(B) A.为看而写B.为听而写C.为说而写D.为播音而写 2.广播新闻的冗余度应该比报纸新闻和电视新闻(C) A.差不多B.相等C.高D.低 3.电视......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写作(5篇)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写作 【教学内容】 新闻评论的写作要求、广播新闻评论的写作、电视新闻评论的写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新闻评论的基本知识......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电视新闻的定义、内涵与特性 一、广播电视新闻的定义与内涵 1、广播新闻的定义、内涵 广播新闻:运用声音符号体系以及广播媒介的综合优势手段传播的新闻,是......

    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

    全国 2008 年 1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试题 课程代码: 00656 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电视新闻与采访策划案[最终版]

    电视新闻与采访策划案节目名称:《广商新闻十年,有你有我更精彩》节目类别:电视新闻节目时长:10-15分钟节目主题:广东商学院新闻系选题价值:广东商学院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