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当前关于当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批判与反思的应用
关于当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批判与反思
关于当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批判与反思
作者
陈建彬
摘要
一直以来,预防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的一项业务工作之一,各级检察机关也相应建立起预防职务犯罪部门,从整体上来讲,检察机关 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和法律效果。
近几年来,随着反腐败的深入,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被提到了一个很高的地位,但是如何发挥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中的作用,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由此,我们有必要对现有检察机关的预防职务犯罪机制进行检讨。
一
在现阶段,检察机关的预防职务犯罪机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各地检察机关的作法亦不一,总的来说,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模式而存在。
1.大预防机制。
所谓大预防机制,主要是检察机关通过游说同级党委,通过同级党委的牵头,形成一个以同级党委首脑为组长(主任),纪委书记、人大副主任、检察长为副组长(副主任),若干同级政府部门领导为组员的跨部门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
这种大预防机制的工作方式主要是开会,一年定期开几次“预防职务犯罪协调会”,然后检察机关以此为名 向有关部门送发几份“情况通报”,对这种大预防机制有关“经验”将其总结为“依靠党委领导,形成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方参与、依靠群众支持参与、上下联动的预防工作格局”。
2.协会预防机制。
所谓职务预防机制是检察机关参照俱乐部会员制而建立起的一种预防职务。
通常作法是由检察机关组织设立一个“预防职务犯罪协会”(有的还在当地民政部门注册),由检察机关的有关领导人担任协会主任,而后重点地在当地的有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发展会员,按成员的身份不同,相应划分为团体会员、个人会员。
协会预防机制的工作方式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定期召开由各会员参加的协会会议;
二是编写由各会员撰稿的协会会刊,刊登一些有关预防职务犯罪的经验和宣传一些法律常识。有关的经验将此形式称之为“通过经验交流、检务公开、法律释义、预防动态等栏目,宣传法律法规,反馈预防动态,交流预防情况,从而形成职务犯罪预防群防群治的有效网络。”
3. 同步预防机制。
有些地方将这种预防职务犯罪也称为“项目预防机制”,但实质内容是一样。主要是针对重点行业、重点工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共性、倾向性问题进行同步预防,目的是要超前地将有关职务犯罪的发案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
实际作法是举办一些反映查处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等内容的图版宣传;
上几堂法制讲座课;印发一本《工程建筑领导职务犯罪预防宣传手册》;签
订一份《检企廉政共建协议书》;总结一份经验教训材料。
与工程承建单位共同研究制订重大工程同步预防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各方负责人参加的预防工作领导小组,针对工程中易发犯罪的重要环节,签订了“廉政合同”,以规范双方的行为,并明确同步跟踪预防的廉政责任,以确保建成“重点工程优质,干部廉洁优秀”的双优工程。
二
上述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来,在法律并未明确检察机关是否承担、应如何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情况下,各级检察机关创造性地开展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并相应地创造了相应的工作机制,最高人民检察院按照党中央关于反腐败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指示精神,及时调整工作部署,把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摆上检察工作的重要位置,召开了全国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决定》,确定了在金融证券等八个行业和领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重点,为了说明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重要性,最高人民检察院将原下设在反贪总局内的有关职务犯罪机构升格为预防厅。
对此,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韩杼滨认为“设立职务犯罪预防厅,有利于反贪部门集中办案,也有利于预防职务犯罪的系统研究和开展”。
我们知道职务犯罪本质特征是权力的滥用,作为国家法律监督部门,检察机关有责任结合办案,发现和堵塞机制、制度上的漏洞,减少犯罪的机会,建立机制防线,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履行职责,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
应该说,检察机关的出发点是好的,在形式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让人困惑的是实践中目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效果却并是明显。
根据各级检察机关有关职务犯罪侦办的统计数量来看,有关职务犯罪的涉案人员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有关涉案人员的行政级别,亦呈上升趋势;有关职务犯罪的涉案金额,从万元、百万元、千万元到亿元,纪录屡被刷新。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各级检察机关并没有达到我们所期望的那样,通过预防职务犯罪,使有关职务犯罪的案件越来越少、金额越来越小。为此,我们有必要检讨一下当前检察机关主持或参予的形式百样的种种预防职务犯罪机制。
问题一:片面理解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缺乏统一、全面的认识。我们认为预防职务犯罪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打击,其次才是现在所说的预防工作。
这二者之间是相互相承的,从总体上来讲,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在惩治腐败的基础上预防职务犯
罪的发生才能真正做到扼制、减少职务犯罪,这也是预防职务犯罪的根本所在。
当检察机关将自己在反腐败斗争中的地位从“主力军”降格为“一支重要力量”、当“严格执法、狠抓办案”不再成为我们执法的基本方针时,也就注定了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片面理解。
单纯想靠发一个、两个《预防职务犯罪决定》,人为提高预防职务犯罪机构的行政级别来达到减少、消灭腐败的做法是极其幼稚的行为。
要知道,预防犯罪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仅仅是反腐败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的检察机关是不能单独肩负此担的。
问题二: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仍然只是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上,缺乏实质性的行动,形式主义严重。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采用什么形式的预防机制,也不管这种预防机制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实质上我们的工作仍然只是零敲碎打,不呈系统性,或者说仅仅是蜻蜓点水式,大家都是在做表面应付工作,炮制一些所谓的“职务犯罪预防经验”,很少有深入地去开展一些有益的建设性工作。
当然,这与目前检察机关内部普遍存在从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人员数量少且素质较差,不适应预防工作的要求的现状是分不开的。
①所以,目前的预防职务犯罪机制的工作内容不外乎仅限于次数有限的“会议”、“简报”、“法制课”、“展览”,这样的工作实际上是将预防工作与法制宣传工作混淆开来,实际达到的效果可想而知了。
三
我们始终认为,当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重点应是在充实反贪办案力量的基础上,多办案、办好案,在此前提下,正确认识职务犯罪预防的含义,找到检察机关在此中的位置,发挥检察机关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党的十五大所提出来的反腐败工作方针,真正做到将检察机关的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统一纳入到党委的整体工作部署中去。作
为一个系统工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职务犯罪的本身就是一种寻租的现象,寻租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有大量制度租金存在。经济人从生产性的寻利转向非生产性的寻租,并不是完全是因为其道德观念发生了变化,而是因为个人选择的环境改变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
第二篇:与反思关于当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批判
关于当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批判与反思
关于当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批判与反思 作者 陈建彬
摘要
一直以来,预防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的一项业务工作之一,各级检察机关也相应建立起预防职务犯罪部门,从整体上来讲,检察机关 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和法律效果。
近几年来,随着反腐败的深入,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被提到了一个很高的地位,但是如何发挥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中的作用,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由此,我们有必要对现有检察机关的预防职务犯罪机制进行检讨。一
在现阶段,检察机关的预防职务犯罪机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各地检察机关的作法亦不一,总的来说,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模式而存在。1.大预防机制。
所谓大预防机制,主要是检察机关通过游说同级党委,通过同级党委的牵头,形成一个以同级党委首脑为组长(主任),纪委书记、人大副主任、检察长为副组长(副主任),若干同级政府部门领导为组员的跨部门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
这种大预防机制的工作方式主要是开会,一年定期开几次“预防职务犯罪协调会”,然后检察机关以此为名 向有关部门送发几份“情况通报”,对这种大预防机制有关“经验”将其总结为“依靠党委领导,形成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方参与、依靠群众支持参与、上下联动的预防工作格局”。2.协会预防机制。
所谓职务预防机制是检察机关参照俱乐部会员制而建立起的一种预防职务。
通常作法是由检察机关组织设立一个“预防职务犯罪协会”(有的还在当地民政部门注册),由检察机关的有关领导人担任协会主任,而后重点地在当地的有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发展会员,按成员的身份不同,相应划分为团体会员、个人会员。
协会预防机制的工作方式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定期召开由各会员参加的协会会议;
二是编写由各会员撰稿的协会会刊,刊登一些有关预防职务犯罪的经验和宣传一些法律常识。有关的经验将此形式称之为“通过经验交流、检务公开、法律释义、预防动态等栏目,宣传法律法规,反馈预防动态,交流预防情况,从而形成职务犯罪预防群防群治的有效网络。” 3. 同步预防机制。
有些地方将这种预防职务犯罪也称为“项目预防机制”,但实质内容是一样。主要是针对重点行业、重点工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共性、倾向性问题进行同步预防,目的是要超前地将有关职务犯罪的发案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
实际作法是举办一些反映查处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等内容的图版宣传; 上几堂法制讲座课;印发一本《工程建筑领导职务犯罪预防宣传手册》;签 订一份《检企廉政共建协议书》;总结一份经验教训材料。
与工程承建单位共同研究制订重大工程同步预防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各方负责人参加的预防工作领导小组,针对工程中易发犯罪的重要环节,签订了“廉政合同”,以规范双方的行为,并明确同步跟踪预防的廉政责任,以确保建成“重点工程优质,干部廉洁优秀”的双优工程。二
上述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来,在法律并未明确检察机关是否承担、应如何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情况下,各级检察机关创造性地开展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并相应地创造了相应的工作机制,最高人民检察院按照党中央关于反腐败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指示精神,及时调整工作部署,把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摆上检察工作的重要位置,召开了全国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决定》,确定了 2
在金融证券等八个行业和领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重点,为了说明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重要性,最高人民检察院将原下设在反贪总局内的有关职务犯罪机构升格为预防厅。
对此,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韩杼滨认为“设立职务犯罪预防厅,有利于反贪部门集中办案,也有利于预防职务犯罪的系统研究和开展”。
我们知道职务犯罪本质特征是权力的滥用,作为国家法律监督部门,检察机关有责任结合办案,发现和堵塞机制、制度上的漏洞,减少犯罪的机会,建立机制防线,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履行职责,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
应该说,检察机关的出发点是好的,在形式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让人困惑的是实践中目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效果却并是明显。
根据各级检察机关有关职务犯罪侦办的统计数量来看,有关职务犯罪的涉案人员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有关涉案人员的行政级别,亦呈上升趋势;有关职务犯罪的涉案金额,从万元、百万元、千万元到亿元,纪录屡被刷新。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各级检察机关并没有达到我们所期望的那样,通过预防职务犯罪,使有关职务犯罪的案件越来越少、金额越来越小。为此,我们有必要检讨一下当前检察机关主持或参予的形式百样的种种预防职务犯罪机制。
问题一:片面理解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缺乏统一、全面的认识。我们认为预防职务犯罪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打击,其次才是现在所说的预防工作。
这二者之间是相互相承的,从总体上来讲,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在惩治腐败的基础上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才能真正做到扼制、减少职务犯罪,这也是预防职务犯罪的根本所在。
当检察机关将自己在反腐败斗争中的地位从“主力军”降格为“一支重要力量”、当“严格执法、狠抓办案”不再成为我们执法的基本方针时,也就注定了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片面理解。
单纯想靠发一个、两个《预防职务犯罪决定》,人为提高预防职务犯罪机构的行政级别来达到减少、消灭腐败的做法是极其幼稚的行为。
要知道,预防犯罪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仅仅是反腐败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的检察机关是不能单独肩负此担的。
问题二: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仍然只是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上,缺乏实质性的行动,形式主义严重。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采用什么形式的预防机制,也不管这种预防机制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实质上我们的工作仍然只是零敲碎打,不呈系统性,或者说仅仅是蜻蜓点水式,大家都是在做表面应付工作,炮制一些所谓的“职务犯罪预防经验”,很少有深入地去开展一些有益的建设性工作。
当然,这与目前检察机关内部普遍存在从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人员数量少且素质较差,不适应预防工作的要求的现状是分不开的。
①所以,目前的预防职务犯罪机制的工作内容不外乎仅限于次数有限的“会议”、“简报”、“法制课”、“展览”,这样的工作实际上是将预防工作与法制宣传工作混淆开来,实际达到的效果可想而知了。三
我们始终认为,当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重点应是在充实反贪办案力量的基础上,多办案、办好案,在此前提下,正确认识职务犯罪预防的含义,找到检察机关在此中的位置,发挥检察机关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党的十五大所提出来的反腐败工作方针,真正做到将检察机关的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统一纳入到党委的整体工作部署中去。作
为一个系统工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职务犯罪的本身就是一种寻租的现象,寻租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有大量制度租金存在。经济人从生产性的寻利转向非生产性的寻租,并不是完全是因为其道德观念发生了变化,而是因为个人选择的环境改变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制度缺陷,改变了寻利和寻租的相对价格,这也是职务犯罪大量存在的原因。
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就是要建立一种制度,它加大寻租的成本,减少寻租的收益,使寻租的净收益小于寻利的净收益,从而把经济人的寻租行为引导和转变为寻利行为,这是治本之术。在此过程中,我们认为检察机关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将有限的力量充实到反贪、法纪和起诉部门,进一步加大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力度。
最有效的防守就是进攻,我们认为对于检察机关来讲,最有效的预防职务犯罪的办法就是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严厉打击各类职务犯罪案件,加大寻租人的经济成本,使其成本期望值大于收益期望值,进而使之望而生畏,不得不放弃寻租行为。
实践表明,在一个单位内查办一宗职务犯罪案件,其所起到的威慑力和教育力,远远超过你在这个单位上一百节法制课,二者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所以,当前各级检察机关不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挖空心思地去提高有关内设预防机构的行政级别上,也不要将精力集中在如何地去扩充预防工作人员的数量上,而要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办案实践部门,按照党中央所提出的“各部门各负其责”的要求,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否则就是不务正业、就是错误地定位。2.要在多办案、办好案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一些有益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检察机关要在职责范围内研究制定整套的预防制度和措施,把检察廉政共建、法制宣传、案前制约、案后监督等预防措施配套完善,检察机关既要结合办案主动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又要紧紧依靠党委领导,积极参加党委、政府、人大等有关部门组织的职务犯罪社会预防活动。
要改变过去那种单兵作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零敲碎打、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做法,切实抓好系统预防工作。
同时,检察干警要增强预防职务犯罪意识,通过个案和类案的分析研究,及时发现导致职务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矫正措施,化解社会矛盾,做好疏导工作,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注释:
①人为膨胀从事职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人员数量,而非科学地配置,亦是违背本文的初衷,如同人为地提高职务犯罪预防机构的行政级别,将其与反贪局并列,企图达到一个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历史里程碑的作法是极其荒唐的。这样只能又多增设一些官僚,与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的要求相背道而驰的。
第三篇:当前职务犯罪的特点及预防
当前职务犯罪的特点及预防
作者: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 许昌市魏都区人民法院 张玉华 戴延伟 王志斌发布时间:2011-05-20 10:33:30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渎职滥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及社会正常秩序的法律规范,应当处以刑罚的行为。其主要特征是权力私有化、商品化、非法化,其犯罪造成的危害较之其他刑事犯罪更严重,是一种严重的腐败现象。反腐败斗争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命运,甚至是生死存亡的严峻斗争。如何加强对职务犯罪的惩处,有力推动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维护社会稳定,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成为当前和今后亟须解决的课题之一。现根据许昌市魏都区人民法院近年来审理职务犯罪案件的情况及有关案例,对当前职务犯罪的的特点、成因及预防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不当之处,敬请评判指正。
一、职务犯罪案件的类型及特点
2009年至2011年3月许昌市魏都区人民法院审判职务犯罪案件的情况:共审结各类职务犯罪案件53件60人,其中2009年审结19件22人(贪污案件5件5人,受贿案件6件6人,玩忽职守案件4件4人,挪用公款案件4件7人);2010年审结24件26人(贪污案件7件7人,受贿案件3件3人,玩忽职守案件1件1人,挪用公款案件7件7人,徇私枉法案件2件3人,徇私舞弊案件1件2人,徇私舞弊少征税款案件3件3人);2011年1至3月审结10件12人(贪污案件2件3人,受贿案件1件1人,徇私舞弊案件2件2人,徇私枉法案件1件2人,玩忽职守案件2件2人,挪用公款案件2件2人)。通过对以上案件进行研究分析发现,现阶段职务犯罪类型多样,呈上升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发案点多面广,涉及各个领域。前几年,该院辖区职务犯罪主要集中在建筑和金融领域。上列案件中,涉及政府部门11件,金融系统8件,财税系统3件,粮食系统6件,土地部门7件,教育系统4件,公安部门2件,工商部门3件,其他部门和系统9件。涉案范围在扩大、行业在增多,职务犯罪已涉及社会管理及相关行业各个领域,而其中腐败犯罪案件占90%以上。
(二)发案数呈上升趋势,大案要案增多。从上列案件数量看,2010年比2009年上升26.32%,2011年1至3月比2010年同期上升37.5%。从职务犯罪的绝对人数看,2010年比2009年上升18.18%,2011年1至3月比2010年同期上升近50%,呈逐年上升趋势。从犯罪对象来看,不仅涉及单位负责人,而且涉及面扩大到一般工作人员。2009年至今年3月该院共判决科级及以上干部和有关单位负责人职务犯罪案25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47.17%。从案值来看,前几年案值多在1万元以上3万元以内;而近几年来该院审判的案值5万元以上、达100万元的大案达17起,占审结案件总数的32.08%。
(三)窝案、串案犯罪形态显著。职务犯罪往往发生于关联岗位、行业系统、上下级关联人员之间,他们往往利用公共资源结成错综复杂的利益体,互惠互利,互相包庇。一旦案发,往往是一挖一窝,带动一串。如发生在许昌市土地管理系统贪污受贿窝案(4案4人)、税务系统的徇私舞弊及玩忽职守串案(2案3人)就是典型例子。有的企业高管内外勾结,借改革、改制之机侵吞国有资产,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
(四)涉案人员中,具有领导职务的人员多起重要作用。一类是在工作中利用职务和权
利进行职务犯罪。如原许昌德润粮油贸易有限公司主管会计牛成志因利用职权挪用卖粮款
20万元用于抄股,被检察机关以涉嫌挪用公款罪向法院提起公诉。另一类是在单位内部或
上下级之间,具有领导职权的人员利用权力攫取钱财,索贿受贿,又以此操纵权力,形成买
官卖官之风。许昌市国税局原局长姜国仕,以职务晋升、职级调整、工作调动等为由,收受
其34名下属人员的贿赂。另外,其还接受了5个建筑公司为承揽工程而进行的贿赂。对于
巨额财产姜国仕不能说明合法来源。法院数罪并罚,判处其有期徒刑12年,并处没收个人
财产10万元。
(五)职务犯罪的影响及危害严重。对公职人员行为的底线要求要高于普通群众,这是
由公务人员的职责及权力性质所决定的。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
人民群众对贪污腐败、不认真履行职责的行为深恶痛绝。相对于其他犯罪来说,由于职务犯
罪具有隐蔽性、成本低、易成功、获利大的特点,使职务犯罪屡禁不止,在一些重点部门甚
至出现“前仆后继”现象,成为国家的一大疾患。职务犯罪行为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损害的是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直接的影响就是败坏了社会风气,降低了
社会和公众的道德底线,使社会价值观畸形,荣辱观被颠覆。比如把干实事讲诚信的人看作
迂腐不随流,把圆滑投机看作是有能力,把敢于胡搞看作是有魄力。深层次地影响:将是党
群干群关系割裂,使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最终影响执政基础,使和
谐社会名不副实。
二、职务犯罪的成因及分析
职务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职务犯罪的原
因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工作薄弱,认识不清。我们党历来重视对队伍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发扬光荣的优良传统。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决定了公务员不可能是高工资高收入的阶层。而
不同的行业、地区、社会成员间的经济收入和待遇差距较大,甚至有些人不正当暴富,势必
会刺激其他社会成员,也使一些公务人员出现心理失衡,一旦有条件和时机,便会产生利用
职务进行犯罪的念头。一般地说,一个单位的政治思想工作做得较好,职务犯罪案件发生的机会就少。从职务犯罪的情况看,90%以上的涉案单位认为教育学习是软指标,导致重业务
和经济,轻教育和学习。特别是有的单位领导发现本单位发生职务犯罪时,不能及时采取积
极措施,还为当事人说情,甚至纵容包庇犯罪。作为职务犯罪者个人,平时不讲学习,放松
思想改造,导致自己走向犯罪道路。
(二)特权思想和贪腐文化影响深远,余毒犹存。职务犯罪的主流是贪腐犯罪。解放六
十多年来,我们进行了大力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思想教育,但官本位特权思想仍没有得到根除,还有一定市场。同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袭,对国人的思想观念起着潜移默化的腐蚀作
用,一些公职人员经受不住考验,走向了职务犯罪的深渊。
(三)制度棚架,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这是职务犯罪发生的重要原因。各单位都有
其规章制度,国家的法律法规也已逐步健全。但有的单位规章制度的执行不尽人意,流于形
式。在这样的单位里,对领导的权力失控、约束不力,其个人意志常常会因没有压力和牵制
而随意发挥和运用,权力进而演变为图谋私利的工具;正因为制约监管不力,才使一些人为
所欲为。究其原因,有其个人原因,也与现行对公务人员特别是官员的监管制度不足、不力
有直接关系。目前的监管还主要是组织上的监管,缺乏全面性;而群众监督方面又缺乏制度
性保障,没有建立起规范的权力参与机制。原中央储备粮许昌直属库综合科科长吕文志兼任
许昌德润粮油有限公司经理期间,由于缺乏监管,于2009年6月将未入账的27万余元公款
据为己有,被法院以犯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而其所在单位在同时期由于缺乏有效的监
管,发生多起贪污挪用、私分国家财产案件。
(四)惩处不能罪当其罚,打击力度不够。职务犯罪人员基于自身优势,往往有其不同
程度的关系网、人情网,对查处职务犯罪造成不利影响。在打击职务犯罪方面,由于制度性
原因,一般情况下先由纪检监查部门查处,或作内部处理。在一些情况下,查处力度不够。
即使进入了司法程序,仍可能因权利或人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刑罚力度不够,判决适
用缓刑、免刑等非监禁刑的太多,目前全国职务犯罪案件适用缓刑等非监禁刑的比例在50%
左右。职务犯罪案件量刑不平衡和非监禁刑的较多适用,引起社会关注,造成负面影响。这
种状况使法律的权威和正义得不到有效伸张,群众的不满情绪得不到缓解,使刑罚的惩戒功
能不能充分彰显,反而使职务犯罪成本大大降低,使犯罪者有恃无恐,甚至出现一些问题公
职人员“带病”升迁的怪现象,屡遭公众抨击。如曾轰动一时的原卢氏县县委书记杜保乾,在任卢氏县县委书前就被举报和查处,但由于种种原因,仍“带病”一路高升,结果是其更
加肆无忌惮,变公权为私权,贪污受贿、打击报复,走上犯罪道路,被判处徒刑16年。真
实害民又害己。
三、对职务犯罪的惩戒和预防。
预防和打击职务犯罪是历史性课题,具有长期性、艰巨性。打击是惩治职务犯罪的治标
措施,预防才是治本之策。在反职务犯罪方面,应当建立健全反职务犯罪的法律体系、监管
体系、教育体系和考核机制;可以借鉴国外反职务犯罪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反职务犯罪工
作的机制。我们认为预防职务犯罪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反职务犯罪法律体系,预防前移,防范职务犯罪发生。
一是在现有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应建立反职务犯罪法,将对职务犯罪的立案、侦查、审判、执行进行专门规范,实行专业化管理,提高质效。避免在反职务犯罪方面标准不
一、职责不清、管理混乱。
二是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加强贯彻执行力度,将预防重心前移,做到提
前防范,消除职务犯罪的条件和机会。如对公务员法、会计法、税法、公路法等部门法律法
规进行充实和完善,切实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使这些法律法规确实成为有权部门、相
关行业及公务人员操守的行为规范、自律自警的意识、思考问题的红线,做到职务犯罪预防
前移和全面预防。
三是执法检查应当常态化,不应当形式化。常态化的执法检查可以是有计划的、随机的,还可以根据投诉、申诉线索而进行。执法检查常态化能够起到预防职务犯罪的积极作用,既
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又能够威慑职务犯罪的发生,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健康发展的有
力推手。
四是认真落实对公务人员的制度性保障,确保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如在人事、奖惩方
面做到严格依法依规,正确落实公务人员的政治待遇,避免任人唯亲、暗箱操作等不公平现
象。在工资福利待遇方面,应保证公务人员的工资福利不低于各行业的平均水平,应建立廉
政奖励基金,并能够得到落实。从而降低公务人员的经济落差和心理落差,从事实上让公务
人员不愿违法,更不愿犯罪。
(二)强化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构筑强大思想防线。我们应主要立足于政治思想
和职业道德教育,着眼于防范。只要思想教育常抓不懈,世界观改造时刻从严,做到防微杜
渐。鉴此,必须从思想上强化预防职务犯罪的建设,在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思想上筑起预防
职务犯罪的坚固堤坝。如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教育、荣辱观教育,抓好正面典
型教育和反面教材教育,培养健康向上的思想情趣,营造良好社会风气。从而提高公务人员的法制意识和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增强抵御职务犯罪的能力。
(三)强化管理,构筑制度防线。当前,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经济转型的变革时期,一些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容易给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解决这些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应加
强党性修养和提高自我约束能力,但根本还应当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上下功夫,实现各项工
作的规范化管理,把预防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特别要注意从关键环节入手,深入研究体制
转换过程中的行政审批、财务管理、干部任用等权力运行容易失控薄弱环节上所存在的危险
点,制定预防职务犯罪对策,用规章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有效遏制职务犯罪的发生。比如
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制度和司法民主化,加大群众意见的参与度,改革权力过分集中而缺乏制
约机制的弊端,建立系统严密的监督制约机制,使权力无法私用,从根本上清除职务犯罪滋
生的土壤。
(四)强化制约,构筑监督防线。通过思想教育和制度约束,大多数国家工作人员能做
到自律守法。但也有少数人,单靠“自律”是不够的,还须辅之以“他律”,即通过各种有
效形式的监督和检查,规范其从政行为,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保证
权力沿着规范化轨道运行,预防职务犯罪。如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职能,推行财务管理公
开机制,建立健全重大建设项目管理监督机制,建立和落实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同时,充分
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以不同的形式参与社会
管理,提高人民群众维护国家利用、社会公共利益的主动性,对职务犯罪进行有力的抵制。
(五)惩防结合,构筑威慑防线。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增强发现犯罪的机制和能力将
会抑制犯罪心理。正是由于存在执法不严,打击不力情况,才助长了职务犯罪分子的冒险心
理。因此,要树立有罪必罚、以打促防、防打结合的思想,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使职务犯罪
分子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在结果上使其得不偿失,后悔终生,同时震慑心存侥幸的人不愿
犯罪、不敢犯罪。
在预防职务犯罪中,首先要加强内部的管理和监督、组织的管理监督。其次是加强外
部监督和法律约束。如果这些方面做得好,至少不会出现大的职务犯罪情况。魏都区法院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方面主要有以下措施,效果显著:一是全面提高干警素质。加大学习培训
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水平,端正执法态度,为预防和查处职务犯罪提供基础保障。二是突出
打击职能。充分履行审判职责,严格公正执法,狠抓办案环节,对于职务犯罪,不管涉及到
什么人,都坚决依法追究,通过查处和办理案件达到教育、挽救、震慑的目的。三是强化特
殊预防,加强预防调研。利用所掌握的职务犯罪案件素材,选择典型案例进行扩大预防,走访机关、进入企业、深入乡镇,通过解剖个案,总结经验教训,提出防范对策,促进相关单位提高职务犯罪的预防能力。四是加强与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与纪检监察、审计、公安、检察等部门密切配合,探索实现最佳预防效果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在党委领导下,建立既各司其职又相互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办案质量,切实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权威性。
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努力构建预防职务犯罪的长效机制。我们相信,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的监督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反职务犯罪工作一定能够不断取得新的成果,营造优良和谐的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
第四篇: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汇报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汇报
预防职务犯罪是党中央关于打防并举,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发生的一项新的工作举措。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部门,预防职务犯罪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检察机关亦在全力以赴开展此项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势必影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开展效果。
一、检
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存在“重打击轻预防”的现象。有的认为职务犯罪预防是一种表面文章,实际效果不大,不像查办贪污贿赂案件,立竿见影。同时,目前衡量检察
机关工作业绩,主要还是看办案这个“硬指标”,预防工作仅仅是一种“软任务”,没有被摆上重要位置。这种片面思想,直接影响到对预防工作的整体部署。把重点骨干力量布置到办案上面,而临时找几个人来搞预防,使预防工作应付差事,流于口头,流于形式。
二是存在着办案和预防“两张皮”现象。随着预防部门的单设,个别地方出现了打防脱节,打击不管预防,预防脱离打击的“两张皮”现象。这种把打防割裂开来,顾此失彼的做法有悖于检察机关专门设置职务犯罪预防部门的初衷。个别同志甚至认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专职预防部门的事,与其他业务部门无关,出现了预防部门一家唱“独角戏”的倾向。
三是虽然设置了预防机构,配备了专门的人员开展预防工作,但从近几年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实际状况来看,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于提高,特别是在人员配备上,存在人员少、专业单
一、法律专门人才少等现状,懂的有关部门和领域专业知识方面的人才更是微平其微,造成开展预防工作浮于表面,缺乏针对性,从而严重制约了 预防工作向专业化、规范化和社会化方向纵深发展。
二、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设想
首先,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思想方法和观念要与时俱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实际出发,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发展者的理论和发展者的事物,自觉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中解放出来,推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思想方法、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从十二大到十六大,中央的提法都是“反对腐败”,而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反对和防止腐败”,加上了“防止”一词,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变化,即把反腐重点转移到“打”与“防”并重。****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惩治腐败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标本兼治,综合
治理,持之以恒,最基本的要*教育、*法制”。这一论述阐明了预防犯罪工作的基本思路,需要我们用系统方法,从宏观着眼,在微观入手,打防并举,以防为主,标本兼治,以治为本。从某种意义上看,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远比对腐败现象的惩治更艰难的多,复杂的多,意义更重大。要明确思路,以“强化廉政教育,坚固思想防线,使其不想贪;完善制约机制,建立制度防线,使其不能贪;加大打击力度,强化专政防线,使其不敢贪”为目标,构筑“三不”立体屏障。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务实”与“求规”,关键是要把预防工作的决策、措施和机制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用实劲求实效,不断总结经验,找到规律和特点,从而推动预防职务工作的健康发展。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注重结合本地实际,把上级的统一部署与自身的具体情况联系起来,把外地的成功经验与本地现实状况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确定出切实可行的预防
对策和措施;二是要认真总结职务犯罪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弄清职务犯罪案件易发多发部位和环节,找到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案施策,对症下药;三是加强调查研究,主要是开展典型个案、重点部门和行业、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以及前瞻性问题的调研,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对策;四是要大胆开拓创新。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新时期检察工作的一项重要业务,在实践中必然遇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要在预防理论、预防机制、预防措施上坚持大胆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法治意识,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其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方式方法要与时俱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方式方法与时俱进,关键是不断解放思想,冲破自我,善于吸收各方面的文化、精神和技术成果,在载体、手段、途径和方法等方面努力实现创新。进一步深化
改革,创新体制,不断拓宽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的领域,努力探索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新路子。要着力研讨和解决预防工作面临的打击与预防的结合点问题。打击职务犯罪工作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检察工作对职务行为执法的两个互相依存、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惩处是遏制腐败现象的有效手段,但打击本身不是目的。打击的目的在于发挥法律的警戒、威慑作用,惩一警百,预防贪污贿赂的发生,防止腐败现象的蔓延。从这12全文查看
第五篇:当前职务犯罪六大态势
客观上讲,经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推进,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犯罪案件数量有所下降,人民群众是认可的,国际社会也给予了积极评价,但当前我国某些领域内的职务犯罪仍呈现易发、高发趋势,大案要案的遏制还不理想。这些严峻的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贪污贿赂犯罪的蔓延势头在有些地区和部门还没得到有效遏制。一是案件数额越查越大。全国检察机关1990年查处的百万元以上案件仅17件,1994年上升到367件,1996年上升到575件。2003年至2007年的5年间,共查处百万元以上案件35255件,平均每年7051件。最高案值也在不断刷新,如江苏省苏州市原副市长姜人杰受贿1.1亿多元,其单笔受贿数额高达8250万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二是贪官职务越查越高。全国检察机关1993年至1997年,查处的县处级以上干部2903人,其中厅局级干部265人、省部级干部7人。而2003年至2007年共查处县处级以上干部13929人,其中厅局级干部930人、省部级干部35人,分别上升了380%、251%和400%。三是顶风作案现象比较严重。湖北省近两年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中,当年或以后继续作案的占78%;武汉市2005年至2008年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中,当年或以后继续作案的占53.1%。四是“一把手”犯罪突出。山东省检察机关近年来查处的700多名县处级干部中,担任
“一把手”的占57%。河北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受贿案,牵
出40多名“一把手”;马德、韩桂芝、田凤山受贿串案,牵
出50多名“一把手”。
渎职侵权犯罪对社会的破坏力日益凸显。最高人民检察
院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报告显示:2003年至2007
年,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渎职侵权犯罪案件34973件42010
人,渎职行为共造成14049人失去生命,2033人严重伤残,直接经济损失达439.8亿元。2008年又立案侦查各类渎职侵
权案件7240件8939人,其中重特大案件3211件,县处级
以上犯罪大要案307人。有关部门作了一个对比分析,1998
年至2002年间,平均每件贪污贿赂犯罪案件造成的损失是
18万余元,而同期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造成的损失是245万
余元,二者相差近25倍。由此可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
职侵权犯罪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
群体犯罪导致地域性窝案串案增多。成克杰因受贿等犯
罪被判处死刑后,《中国新闻周刊》以《广西现象》为题,披露了广西地区的腐败犯罪问题,仅2000年1月至9月,广西检察机关就立案查处职务犯罪案件998件。其中贪污贿
赂案件883件1020人,渎职案件115件145人。从当时看,查处腐败分子之多、层次之高、领域之广、个案金额之大是
绝无仅有的。马德案牵出了黑龙江省政协原主席韩桂芝、国
土资源部原部长田凤山等260名官员。这一连环腐败案,涉
案面积大、范围广、影响深,被媒体称为“建国以来最大的卖官案”。
权色交易成为挑战社会公序良俗的一大毒瘤。近年来,作为贪腐共生现象的权色交易呈现出蔓延扩展的趋势。著名
婚姻法专家巫昌祯教授的调查表明,领导干部腐败60%以上
跟包“二奶”有关系,被查处的领导干部职务犯罪中,95%
以上有情妇。他们由权入色、由色入贪、贪色兼容的堕落轨
迹惊人的相似。《人民论坛》杂志开展了“党政领导干部应
谨防哪些诱惑”的调查,结果显示,排在首位的是“美色诱
惑和性贿赂”。
家庭成员共同犯罪同堂受审成了警示教育的一道风景
线。职务犯罪家庭化是腐败的一个新动向,它是由领导干部
个人实施腐败犯罪向以家庭血缘关系为背景共同实施职务
犯罪的转变,是职务犯罪通过家族关系向社会渗透的重要标
志,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和隐蔽性。据有关部门对3000多起
案件的分析,家庭成员共同犯罪有510起,约占17%。经济建设热点领域成了职务犯罪的“重灾区”。一是土
地系统和房地产行业职务犯罪案件高发、多发。2008年,安
徽省检察机关在该省土地管理系统就查办贪污贿赂、渎职案
件50人。再如重庆地产窝案,有10名厅级干部因受贿而落
马。该市规划局原局长蒋勇受贿1796万元,副局长梁晓琦
受贿1589万元,分别被判死缓。二是工程建筑领域成了实
权人物获取高额回报的领域。已查处的交通厅局长中,95%以上是直接干预项目招投标工作,为他人承揽工程而从中收受贿赂。成克杰、刘方仁等高官也都是插手工程大发横财而走上犯罪道路的。三是开发区成了贪污贿赂犯罪的高发区。如辽宁省锦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原副局长赵国利鲸吞公款2000多万元案;江苏省常州市开发区管委会原主任许和平、副主任赵锦土及开发区公安分局原局长沈剑平、开发区贸易发展局原局长戴建华等40多名犯罪分子,鲸吞公款数百万元。四是国有企业改制成了犯罪分子最后的晚餐。原河南电信实业有限公司郑州市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丁继平,副总经理张向武、朱培春等10人采取虚列项目、打白条等手段,贪污、挪用公款、私分国有资产达800余万元,10人分别被判处五年以上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遏制职务犯罪的四项对策建议
上述职务犯罪的实证分析,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腐败的发生规律、发展态势及其危害性。有效遏制职务犯罪的蔓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推进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充分发挥司法的控制作用,彰显反腐败预防职务犯罪的声威。必须始终保持查办案件的强劲势头,真正实现“凡腐必惩”;必须突出反腐败的重点,加大惩治领导干部腐败的力度,要使他们“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思想
上痛不欲生”,以彰显法律的威严;必须充分发挥刑罚的制裁功能,增加腐败犯罪的成本。
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透做扎实。一是通过强有力的廉政教育,形成全社会的反腐败氛围;二是通过强有力的廉政教育,牢固树立敬畏法律的观念;三是通过强有力的廉政教育,进一步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四是通过强有力的廉政教育,净化每个党员干部的心灵,教育党员干部把好初始关、交友关、道德关和权力关,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永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充分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推动反腐败斗争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度越完善,执行越有力,产生腐败的机会就越少。一要注重制度制定的前瞻性和及时性;二要注重制度制定的严密性和科学性;三要注重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我们每一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模范遵守和执行各项廉政制度,坚决制止违反廉政制度的行为,真正体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充分发挥监督的制约作用,堵死滋生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通道。防止权力滥用,必须强化监督。要通过政党监督、法律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行政内部监督,使权力运行全方位臵于严密的监控之下,使监督贯穿于决策到执行的全过程,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法律化的轨道运行。
长期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反腐败工作,始终保持了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积极开展各项预防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反腐倡廉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但是,由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一些领域体制、机制、制度还不够完善,客观上存在腐败现象滋生的空间和漏洞。加之一些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以权谋私导致腐败现象易发、高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