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农村干部职务犯罪情况调查与思考
浅析当前农村干部职务犯罪成因及对策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民生领域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各级政府的惠农政策层出不穷,大量的支农资金流入农村,这给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发展所伴随着的各种社会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农村干部的职务犯罪问题。农村干部,俗称村官,是我国基层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领导成员,主要有村常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两委委员、会计、出纳、报账员等。由于我们国家在法制与监管方面的不完善,对农村基层组织的定位与引导不到位,以致部分村干部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侵占骗取集体资金以谋取个人利益。近几年来,榆林市吴堡县人民检察院按照高检院“依法打击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破坏农业生产发展、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犯罪活动,重视查办发生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扶贫开发、退耕还林、征地拆迁、农村综合改革等领域和环节中的职务犯罪,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把查办和预防村干部职务犯罪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既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又维护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一、开展打击预防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阶段,在经济转型、各项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糟粕的侵袭污染,使得人们思想道德水平下降,社会不正之风盛行,加上法制不健全,各项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到位,以致腐败现象频发,近年来更是随着国家对“三农”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蔓延至农村,使得村干部职务犯罪现象呈不断上升态势。村干部作为党和国家最基层组织的领导者,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其行为好坏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上,提高村官的法制观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有效地打击和预防村官职务犯罪的发生,建立一个公正、廉洁、勤政、高效的基层
组织对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构建和谐社会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近年来村官职务犯罪案件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吴堡县人民检察院2007年至2011年10月份共立办贪污挪用职务犯罪案件20件20人,涉及村官案件就达13件13人,占立案人数的65%。其中贪污9件9人,挪用公款4件4人。通过分析我院近年来查办的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以及国内其它地方的案例,可以明显的发现,它们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点:
一是犯罪主体大多是村支书、村长等两委会负责人,也有两委会其它成员涉及共同犯罪的,如会计、报账人员以及富裕地区的村民小组长等。本院所办13人中,村支书有4人,村主任8人,还有一人身兼主任书记二职。
二是涉及的罪名大部分是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较少涉及其它犯罪。究其原因,是大多数农村经济结构单一,收入来源固定,权力运行模式基本类似所决定。如本院立案侦查的13人之中,就有贪污犯罪9人,挪用公款犯罪4人,基本没有涉及其它的罪名,这当然与我院所处的县域自然经济大环境有很大关系。但在我国其它地方,还是较多的涉及到其它犯罪,比如职务侵占、行贿、受贿等等。
三是犯罪的手段多种多样,有的虚报冒领,有的收入不入账、多收少入账和少支多报账等。犯罪侵犯的对象比较广泛,有的贪污挪用征地补偿款、退耕还林补偿款、扶贫救济款,有的贪污挪用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等。如我院查办孔某贪污一案,其就是采取虚报冒领退耕还林补偿款贪污一万余元;村主任王某涉嫌挪用公款案中,因其本人经营运输生意,利用职务之便,在管理农村土地征用补偿资金期间,将公款用于私人营运,进行营利性活动,共挪用公款十万元;犯罪嫌疑人张某身为村书记,在协助政府从事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工作中,利用职务之便,侵吞集体征地补偿费6万余元。
三、村官职务犯罪的原因分析
分析我院近年来查办的村官犯罪案件以及国内其它地方的案例,我们发现诱发村官职务犯罪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查办的十多起案件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村官的文化水平低下,法制观念淡薄。这十几人中,大部分村官都是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只有一人是高中文化,有的连字也不认识几个,仅仅会写自己的名字。由于受教育的程度较低,他们的现代法制观念普遍淡薄,很多都是法盲。这些村官平时更不善于学习文化、政治、法律等理论知识,对自己的犯罪行为并不完全知晓。在处理公务时,以情代法,有时出于好心为公办事却触犯了法律,令人可悲可叹又可怜。
二、村官权力过于集中又缺乏监管导致犯罪案件的频发。在办理的案件中,大部分村都是村支书或村长一人把持村上大权,村上的各种组织形同虚设。有的村子连个村委会都不健全,村长、书记、会计、出纳一人兼,公章大印随身带。如我院侦办的薛某贪污一案,薛某同时身兼村主任、村支书、报账员数职,在村里大搞一言堂;有的村长或书记本身就是村霸,强霸一方,横行乡里,一般群众敢怒不敢言,村支书或村长想干啥就干啥,如村支书郭某,在被我院立案侦查后态度仍然很嚣张强硬,显露出其流氓地痞本质及一贯作风。这些因素导致了农村职务犯罪案件的频发。
三、村里财务管理混乱,有些村官把持财务大权,刻意消弱会计职责,本来应该由会计处理的财务工作,会计却不能做,或根本就不知道,有个别村干脆就没有会计。在实行村财乡管后,有的村官干脆自己兼任报账员,所有账务收支一
个人说了算;有的村虽然配备了会计出纳报账员,但从未建账,所有收支都是一堆单据,俗称“包袱账”,理也理不清;有的村里多年以来都没有公布过一次财务,群众根本就不知道开支细节。这些都给村官提供了腐败的温床,犯罪的土壤。而当前村干部的待遇普遍较低,乡镇政府每年每人最多补助几百上千元,这也在客观上刺激了村官们贪腐的欲望。
四是农村民主制度不健全,在选举、村民管理等方面都不能体现多数人的意志。这固然有体制方面的不足,村民自身素质的限制,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贿选。当前,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这种贿选之风愈演愈烈,大有蔓延之势。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基于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的需要,我国采用了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在社会二元结构中,所有的经济资源都向城市集中,而农村受益甚微。以前的农村就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一个烂摊子,谁也不愿意来当这个吃力不讨好的村官。然而随着我们国家对“三农”支出及投资力度的加大,大量的扶贫帮困惠民建设资金涌入农村,使得人们看到了潜藏着的巨大利益。加之我们国家相关制度不健全,对农村监管不到位,不少人看到有空可钻有利可图。在欲望的驱使下,他们采取不正当手段,采用送钱送物、许诺封官等方式,诱使农民将自己手中的选票投向一些不具有能力和威望的人。而这些人上台后的唯一目的,就是尽快收回前期的投入,并赚取更大的价值。从而出现以权谋私、唯利是图、贪污受贿、侵占集体和个人利益的情况,导致了农村职务犯罪的频发,引起了农民利益受损集体事件多发,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农民貌似取的了眼前的利益,然而其小农意识的局限性使其付出了更大的代价,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安定因素。
五是当前我国对村官职务犯罪的惩处力度不够,客观上也降低了对村官犯案的镇慑作用。事实上,从全国来看,我国对职务犯罪的判罚普遍偏轻,据高检院全国检察机关刑事审判法律监督专项检查活动调查显示,自2005年至2009年6月,全国被判决有罪的职务犯罪被告人中,判处免刑和缓刑的共占69.7%。而我院近年来查办的这13件村官职务犯罪案件中,竟无一例外的都是判处免、缓刑,其中判处缓刑的也只有2人。如此高比例的免刑缓刑判处,势必严重削弱刑罚的威慑力,产生不了法律预期的效果。相对于巨额的利润,违法成本太低,使不少人心存佼幸。犯罪嫌疑人周某就曾说过,以前就想好了,万一有一天被查处了,我把贪的钱退出去就没事了,大不了判个免刑缓刑,对我们农村人来说没什么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村官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
四、对遏制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几点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有八亿多农民生活在农村。广大村官工作在“三农”第一线,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的纽带,其工作与行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在群众中的形象地位。因此,必须坚决打击农村干部的职务犯罪,遏制其上升的势头,同时通过体制创新,努力从源头上铲除职务犯罪生存的土壤。
一是必须加大对村官犯罪的查处力度,这是很具有现实意义、也是最现实可行的措施。在涉农资金比较活跃的地区,加大对相关人员的侦查及预防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尽量把不利影响控制到最低。同时加大惩罚的力度,加大违法者成本,促使其不愿犯罪,不敢犯罪。有调查显示,目前村官职务犯罪案件免刑缓刑比例较高,而在近七成的免缓刑案件判决中,同期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案件的抗诉数却仅占职务犯罪案件已被判决总数的2.68%。这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审判机关滥用自由栽量权,对职务犯罪从轻发落,严重影响了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及镇慑力。检察机关应该加大审查力度,对其中量刑偏轻的案件要敢于提出意
见,必要时采取法律程序进行抗诉。审判机关也要正确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利用职权截留、挪用、侵占国家涉农财政补贴、农业生产投人、农村社会保障资金、征地补偿资金和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等各项农业救济款物,侵占农村集体和个人财产的贪污贿赂犯罪行为,要坚决依法严惩从重处罚,努力维护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二要提高村官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这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农村干部文化程度低、法律观念淡薄是贪污贿赂犯罪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提高村官队伍的素质,必须加大对村支书、村长的任职培训力度,培训中要将法律知识的培训作为重中之重,使其做到知法守法。同时要做好会计、出纳等人员的业务培训,努力实现村务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建立定期督察机制,对村干部进行警示预防教育,防患于未然。
三要健全村委会的民主和监督制约制度。首先必须坚持民主选举,从严查处各种贿选及破坏选举的行为,让真正有能力有威望的人来当村干部,能代表最广大村民的利益,为村民服务,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其次要坚持村务公开、账务公开等制度,要做到重大事项必须由村民大会讨论决定,财务开支必须要定期张榜公布,从而保证群众能有效地监督村官的工作。乡镇政府要充分发挥村财乡管等制度的作用,指导和监督村委会做好财务工作,要不定期的对村上的财务进行审计。通过多种方式规范村务财务管理,才能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贪污贿赂犯罪的发生。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逐步改善村官的待遇,减少村官犯罪诱因。
四要加强涉农资金的管理。如果管不好涉农资金,不但容易滋生涉农贪污贿赂犯罪,各项惠农政策的执行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而且也会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引发各种社会问题。所有涉农资金要专账管理,严格审批支付制度。合理分
工财务管理人员,会计、出纳、经手、审批岗位分设相互监督制约。定期对涉农资金进行审计,及早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针对当前“村官”职务犯罪突出的现状,检察机关在加大查办力度的同时,也要充分加强与纪检、监察、信访等工作的联动,重视农民的举报和上访,对于构成犯罪的案件要坚决移送检察部门。特别是对群众意见大,多次上访影响稳定的大要案要坚决依法从快审查,从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群众反馈。对不构成犯罪的违纪案件,也要将查处结果向群众公开,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从而为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村稳定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第二篇:农村干部队伍建设调查与思考(范文)
农村干部队伍建设调查与思考
农村干部队伍建设调查与思考
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关系到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稳定。近年来,**镇党委围绕“强基固本”目标,狠抓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级基层干部队伍,为不断提升农村干部队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探索,逐渐形成了适合本乡镇的做法。
一、农村干部队伍现状
**镇位于我市东北部,总面积75.1平方公里,共有24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45377人、273个村民小组。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82元,经济水平处于全市第三层次,镇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目前,全镇共有村干部129名,含市级机关下派干部1人、镇机关和单位下派干部4人、大学生村官8人。女干部13人,占干部总数10.1%。村党组织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交叉兼职的2人。24名村支书中,从事水产养殖4名、从事其他经营10人,退役军人4名,能人型占95%。从年龄结构看:村干部(含大学生村官)中35周岁以下干部21人、占干部总数16.3%;干部平均年龄45.1周岁。从学历结构看: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11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8人,中专和高中文化程度66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34人,村干部平均受教育年限12.4 年。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农村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是深化农村改革、提高新形势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迫切需要。通过村级组织换届和一系列的教育培训活动,村级班子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农村村级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村级干部队伍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队伍的结构不合理。干部年龄偏大,50周岁以上的村干部54人,占干部总数41.9%。对照镇党委规定的村干部55周岁退职的规定,近5年内(止2018年底)共有退职对象42人,占现职干部总数的32.6%;年轻干部数量少,35周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共有21名,仅占干部总数16.3%,剔除大学生村官人数后,实际人数仅占干部总数10.7%;女干部数量少,共有13名,占干部总数10.1 %,剔除大学生村官人数后,实际占9.3%;文化程度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干部34人,占干部总数26.4%。
(二)干部的工作思路不宽。部分村干部一直担任副职,由于一些干事创业精神和工作能力突出的干部辞职或退职,这部分干部从配角变成主角、从幕后转入前台,但工作经验不足、工作魄力比前任有所下降,以致胆子小、步子慢,求稳怕乱,工作缺乏创新精神,分析形势缺乏新观点、研究情况缺乏新见解、发展经济缺乏新思路、解决问题缺乏新办法,难以突破个人的传统经验和思维定势。部分村干部缺少思考能力,习惯盲目跟风,上级要求什么、下面落实什么,上级检查什么、下面突击什么。
(三)干部的工资待遇不高。在经济待遇上,大多数村干部工资年均14000元、月均1200元左右。由于村级经济薄弱,村级组织应该去办的事没法去办,一些该办好的事很难办好,导致少数村干部看见矛盾装“瞎子”,听到意见装“聋子”,遇到麻烦绕“圈子”。个别村和干部缺乏应有的号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在政策待遇上,对村干部在退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诸多问题上机制尚待健全。
(四)选人的渠道不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造成农村优秀青年人才外流严重,使村级组织选人用人的视野和空间受到限制,村级领导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比较严重。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干部自身的原因,也有一些客观因素,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作任务繁重。加快发展经济、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环境整治、维护社会稳定等任务繁重,要全面完成这些任务,村干部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二是干部心理失衡。干部报酬的形式从支付补助到领取工资,从半职业化到职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严,与本村其他种田大户、养殖大户比,与在外务工和经营人员比,工资报酬没有明显优势,造成了部分干部心理上的不平衡,挫伤了工作的积极性;三是集体资源匮乏。大部分村无水面资源、无集体耕地资源、无土地利用资源、无税收分成资源,村干部面临“无米之炊”窘境,造成“不做事怕群众说、做事怕家人说”的尴尬局面。四是后备人员外流严重。在农村人口流动过程中,80后、90后的“农二代”纷纷走出农村,优秀青年有的通过考学离开了农村,有的通过参军去了部队,还有的直接去了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就业、定居,直接造成了村级干部人才的断层。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实践
围绕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针对村干部队伍的现状,**镇党委未雨绸缪,分别从后备干部选拔、年轻干部培养、在职干部管理、提高干部待遇、执行退职干部保障等方面落实措施,保持基层干部稳定。
(一)“选好种”,培养后备干部。一是注重公选。2012年11月份,镇党委公开向社会招募村级后备人才,吸引了应往届大专院校毕业生、退伍青年、经济能人等60名年轻同志报名考试,储备了一批学历高、年龄轻、能力强的优秀人才。现有的年轻干部中,有9人是从后备人才库中产生。对这类人员,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坚持跟踪培养,先后有8人进入“两委”班子。由于村干部职数的限制,还有部分的年轻同志编外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由村给予用工补助。二是注重推荐。在每年冬训期间,各支部实行公开推荐,上报1-2名后备干部,并纳入到党建工作考核中。同时,注重从事业单位选拔年轻干部到农村工作,先后选拔5名单位工作人员到村任职。对工作认真、群众评价好的同志,任职期满后,尊重本人意愿可继续留村任职,或者回到原单位给予重用。
(二)“蹲好苗”,锻炼年轻干部。一是抓年轻支部书记。目前,35周岁以下的年轻干部中,有2人任村支书、2人任村主任。鼓励年轻干部主动挑担子,使年轻干部能够尽快独挡一面。陆胥村支部书记肖兴钢,今年28周岁,退役军人,任支部书记已经4年,任职期间,村里先后投入资金60多万元开展村庄环境整治,修建了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浇筑巷道2.2公里,建设停车场1400平米。八尺沟支部书记张明,今年35周岁,2012年元月从经管站选派到村工作,任职期间,狠抓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建立合作社和小农场,全村土地规模种植达1000亩,占总面积85%以上。二是抓大学生“村官”。开展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与大学生“村官”结对帮带活动,强化大学生村官管理,定期举办大学生村官论坛,进行思想交流,不断提升大学生“村官”管理社会事务、引领发展的能力。三是抓机关年轻中层干部。坚持把机关年轻干部下派到村任职,锻炼一线工作能力。现有在职机关中层干部14人,除去年和今年新录用的公务员外,其他人员都有任职村支部书记的工作经历。8月22日,镇党委举办了第一期干部论坛,组织机关、单位、村青年干部,围绕岗位职责进行讨论交流,通过年轻干部个人谈工作感受、领导点评、同事观摩等形式,不断提高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
(三)“修好枝”,严管在职干部。一是签订承诺。农村干部全都签订了《村干部辞职承诺书》,杜绝“吃大锅饭”、当“太平官”、“懒官”、“庸官”的现象,积极探索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机制,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二是目标管理。建立健全村干部绩效考核制,实行目标管理。紧紧抓住“业绩与报酬挂钩”这个“牛鼻子”,对村干部实行任期目标管理,将全村范围内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党建工作等各个方面的工作量化,考核结果与本人工资报酬直接挂钩。对考核倒数的村负责人实行诫勉谈话。三是述职。村干部每年就承诺目标和计划完成情况向党员和村民代表进行述职,并由党员、群众对村干部按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无记名测评。镇党委、政府对党员、群众满意的村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对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的村干部进行告诫谈话,对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二的予以调整、免职。四是民主监督。健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等制度,实行“四议两公开”和“五事四制”工作法,通过村务公开栏或召开会议等形式定期公开事务、财务、党务,落实好党员、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和决策权。
(四)“补好水”,提高干部待遇。一是提高在职干部待遇。为稳定在职村干部队伍,增强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不断提高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今年初,镇党委出台了《关于调整村干部报酬的暂行办法》,旨在通过综合考核,适当拉开先进与后进的差距,做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丑不一样,起到奖勤罚懒的指挥棒作用。《办法》中明确,村干部报酬由基本报酬和考核报酬两部分构成。基本报酬根据村庄人口规模确定,按15300—16500元分为3挡。考核报酬基数为9100元,按年终农村工作目标百分制考核实绩综合计算,考核实绩分95分及以上、90-95分、85-90分、80-85分、80分以下等5个档次,分别乘以系数1、0.75、0.5、0.25、0;当考核得分低于80分时,村干部考核报酬则为“0”。经测算,2014年村干部理论最高报酬达25600元,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倍。《办法》中还明确,今后村干部报酬试行正常的递增机制,年涨幅为10%。二是保障退职干部待遇。自2010年村“两委会”换届起,镇党委制定了农村干部年满55周岁实行正常退职的规定。该政策出台以来,已经有14名同志正常退职,这部分同志在领取养老金前,由镇、村分别发放一定的工资和保险补助。主要措施是:与职务挂钩,根据原任职务,实行五级分类,分定不同补助标准;与任职年限挂钩,按照5年一档的标准,分成六档,与所任职务对应;与奖惩挂钩,对非正常退职的人员不予以补助,对任职期间受表彰或处分的,分别加计或扣减补助比例;与生活水平挂钩,建立增长机制,每年按6%的比例增长。在现有退职村干部中,补助额最高的为660元/月、最低的为100元/月。
(五)“照好阳”,激发干部活力。农村干部处在最基层,往往被边缘、被忽视,需要阳光经常照耀,驱散消极、受冷落的心理。镇党委通过给“阳光”并逐渐形成一定的惯例,激发不同层次干部的活力。一是激发年轻干部的工作活力。镇党委大胆启用年轻干部担任村“两委”正职,积极争取招录计划,鼓励优秀村干部参加公务员招录考试,已有4人通过招录考试,并在本镇任职,这大大激发了“村两委”年轻正职干部的热情。二是激发在职干部的活力。村支书退职或离职后,一般从村主任或副支书人选中选拔村支书,保证工作的延续性和保持班子稳定,促进干部的正常成长。对优秀的副职干部,安排到自然村负责人岗位上予以重用,享受村主任的待遇。三是激发“老”干部的工作活力。镇党委对“村两委”正职任职超过15年、连续5年综合考核先进、3次受到市级以上表彰的人员,可充实到社区和驻镇单位工作,或享受专项事业编制待遇。目前,已有2名同志分别参加社区管理和公路养护工作。四是发挥退职干部的活力。鼓励干部到龄退之后“退而不休”,在“两委”换届前继续发挥委员职能,发挥建议权和监督权。
四、提升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农村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他们工作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作用的发挥,影响到上级的决策、指示和精神的贯彻落实,影响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只有不断充实农村干部队伍、锻炼工作能力、激发工作热情、解除后顾之忧,才能形成充满生命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的农村改革和建设力量。
(一)以德为先,抓好农村干部教育。一是深入开展政治品质教育。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党课教育、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活动等,加强干部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教育,增强党性修养,提高党性观念。在选拔干部和评议干部时,加大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指标权重,使其由“软指标”变成可操作“硬指标”,以“德考”倒逼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提升。二是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在社会关系中,讲道德、讲原则、讲人格、讲正气,谨慎交友;在家庭生活中,努力做到量入为出,勤俭持家,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作培养良好道德观念、形成文明道德风尚的根本途径。三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道德是人们内心的法”。
强化传统道德教育,启发个人道德自觉,完善个人品格,以道德教育促进个人道德修养,引导干部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促进良好的家风养成。
(二)用之以长,抓好农村干部培养。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两委”的职能内涵和外延不断扩伸,农村干部任职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所以,“眉毛胡子一把抓”式的干部培养,已经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一是突出领导型的村干部培养。通过工作观摩、现场演练、模拟实践等方式,搭建空间和平台,充分发挥村干部组织号召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激发他们内在的领导潜能。二是突出创业型的村干部培养。通过创业交流、行业座谈、典型介绍等形式,聚合村干部人力和智力资源,发挥他们的积极乐观、吃苦耐劳、带领致富的热情。三是突出事务型的村干部培养。通过专业培训、业务讲解、分类指导等形式,提高村干部业务水平和能力,发挥他们热情、细致、周到的品质。
(三)劳其筋骨,抓好农村干部锻炼。一是设定合理目标,锻炼农村干部的发展能力。把集体经济增长、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村庄环境整治、公共设施建设等工作作为锻炼干部的主试验场,用发展检验干部工作的决心、办事的能力,增强在群众中的核心带头作用。二是提高办事效率,锻炼农村干部的执行能力。强化经常性监督和过程控制,建立刚性化执行机制、导向化激励机制。细化工作目标分解,使每个工作岗位有目标、有措施、有责任人、有时限、有督促检查、有考核评估,做到管理闭环,奖罚分明。三是直面矛盾问题,锻炼农村干部的维稳能力。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于工作始终,全面排查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建房规划、利益分配、环境污染等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的问题、不稳定因素的苗头,克服畏苦、畏难、畏烦情绪,做到敢于面对问题、主动介入引导、及时落实措施,使农村干部在处理矛盾中锻炼维护农村稳定能力。
(四)建章立制,抓好农村干部管理。一是建立考评机制。镇党委着重对村干部目标管理和任期目标考核,党员群众着重对干部工作能力、敬业精神、廉洁自律等进行评价,实行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既看能力、又看态度的上下联动的考评机制。二是建立激励机制。综合运用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奖励和物质利益挂钩等措施,解决村干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探索优秀村支书的激励路径,对连续几年在全镇综合考核排前或连续受到市级以上综合表彰的村党组织书记,试行参照享受事业单位人员待遇、发放一次性奖励等方法,分别从政治、经济上予以激励。三是建立流动机制。合理地设定干部退职年龄,保持干部队伍的年轻化水平;强化干部问责处理,解决不称职干部“出口”的问题;加大后备干部的选拔力度,按照“50、40、30”的年龄梯队形式,每个村要有三分之一的35周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四是建立保障机制。建立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相适应的在职村干部工资增长机制,保持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岗位的吸引力。逐渐提高退职村干部的生活补助水平,减少退职干部的生活落差和心里落差。)
第三篇:当前国有企业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调查与思考
当前国有企业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调查与思考
市检察院课题组
为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保障国家建设资金安全,全力服务“止滑提速,加快发展”的中心任务,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我们对近年来宜宾市国有企业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进行认真调研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希望对国有企业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防范,保障并促进重大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当前国有企业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特点
2007年至2009年2月,全市检察机关立案查办国有企业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38件73人。其中,贪污26件52人,受贿5件5人,挪用公款5件9人,私分国有资产2件7人。案件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案件高发,涉案金额大。2007年至2009年2月,全市检察机关立案查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139件225人,其中国有企业工作人员职务犯罪38件73人,占查办职务犯罪总数的27.3%和32.4%;2007年查办20件36人,占总数的28%和34.6%;2008年查办13件27人,占总数的24%和27%;2009年1月至2月查办5件10人,占总数的36%和48%,发案仍然较高。所涉案件总金额达2010万元。其中,2007年528万元,2008年1155万元,2009年1至2月达327万元。
(二)涉及行业领域较广。案件涉及电力、交通、煤矿、化工、银行、保险、房产、供销等众多行业领域,既有生产领域、又有商贸流通领域,既有本地大型骨干企业,又有中央企业和外地建设企业。其中,电力(含发电企业)16人,占查办企业人员总数的22%;煤矿8人,占11%;交通7人,占9.6%;房产、银行、烟草各5人,分别占7%;本地重点骨干企业10人,占14%;在宜中央企业和外地建设企业11人,占查办总数的15%。
(三)厂长、经理和中层干部以及党员干部犯罪较多。涉案人员中各单位部门的厂长、经理和中层干部有46人(正职29人,副职17人),占总数的63%;一般工作人员27人,占总数的37%,且多为直接负责保管和经手钱物的人员。查办的73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中有党员21人,占了总数的28.7%;7件27人共同贪污和私分国有资产犯罪案件中,起意带头均为各单位党员领导干部,共涉及党员17人,占了该类案件总数的63%;其中,涉及各单位党委书记和支部书记6人,工会主席3人。
(四)涉嫌贪污犯罪多,共同犯罪突出。从查办的国企职务犯罪案件来看,贪污犯罪的有26件52人,占总数的68.4%和71%;共同犯罪案件有17件52人,占查办人员总数的71%。其中,共同贪污犯罪的有14件40人,占共同犯罪总数的82%和77%,占了查办国企贪污犯罪人员总数的77%;私分国有资产2件7人,占共同犯罪总数的11.8%和13.4%;挪用公款1件5人,占共同犯罪总数的6.2%和9.6%。且14件共同犯罪案件中大都有财会人员参与,全市共查办了12名国企财会人员,有9人参与8起共同犯罪,占了共同犯罪案件总数的57%。
(五)作案手法多样化。截留、冒领、收不上交、公款私存、骗取、监守自盗等仍然是国有企业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主要手段。一是利用负责对外经营、管理职务之便,采取收款不入账方式,隐瞒收入或直接截留后予以侵吞和挪用。这类案件有21人,占了整个贪污犯罪总人数的40%。如宜宾天原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财务部结算中心会计组银行出纳主办李春艳,采取收款不入账方式,将货款存入自己账户,挪用公司资金42万元。二是利用财务管理上的漏洞,采取虚列支出、虚增工资、虚假借款等手段,骗取单位资金、套取财政资金、专项资金或上级公司资金予以私分。南溪县印刷厂厂长兼党支部书记张文渊在工厂搬迁之际,假借单位向私人借款的名义,涉嫌骗取拆迁补偿款16.2万元。三是利用负责技改、采购设备和原料的职务便利,直接收受供应商贿赂。如四川华电宜宾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物资部计划员周帆利用负责采购宜宾发电公司新建15万千瓦生产机组设备及备品、备件的便利,先后收受6家业务单位贿赂14.1万元。四是采取虚开、虚报、伪造、冒名等手段,骗取侵吞单位财产。如原宜宾建中实业服务公司经贸分公司经理兼宜宾建中广播影视服务公司经理苏静伙同他人,采取截留营业收入和虚开发票、调账冲销等式手段,侵吞从单位财务部借出的备用金等122.9万元。
二、国有企业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主要原因
(一)私欲膨胀,法律意识淡薄。一是“借鸡生蛋”,谋取个人利益,损害公司企业利益。个别单位个别人员职业道德意识单薄,对单位工作不尽职尽责,热衷于从事第二职业,背着单位在外从事个人经营、开办公司或者到其他单位从事兼职工作,损害公司利益。如苏静分别套取公司资金86万元、59.72万元用于经营自己的私人公司和兼职公司。二是肆无忌惮,谋取个人和小团体利益。如宜宾县房地产公司原经理周永金召集班子成员集体研究决定,采取虚列公房维修费支出的方式来套取财政拨款,在2001年至2006年间,共套取财政拨付维修款45.8万元,将其中19.5万元用于违规给职工发奖金。三是唯命是从,结成利益共同体。由于现在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已日趋完善,任何一笔资金使用,都要经过经办人、审核人、审批人等审核同意,还要过财务关、入库验收关等,单靠个人作案很难成功。因此国企职务犯罪呈现共同犯罪明显化的趋势。如江安县农行三专柜吴强、汉安城市信用社杨骏、杨勇权等与徐启文结成利益共同体,并由三专柜采取虚进实出、实进实出或者空挂透支额等方式,将资金在汉安城市信用社和农行三专柜之间进行倒腾,以掩盖其挪用公款945万元供他人营利的犯罪事实。
(二)管理不善,违规操作严重。一是票据管理不善,经营机构诚信缺失。个别单位为满足经营需要,明知客户可能是套取单位资金的不当行为,反而为他人提供空白发票或者利用自己公司账户帮助他人转移并提取资金。如苏静就是通过许多经营户的帮助,从八一二厂里或实业服务公司中套取备用金,并用各商家提供的空白发票,采取虚开发票等方式予以侵占。二是制度不健全,管理存在漏洞。如四川芙蓉集团公司白皎煤矿机修厂在电池回收提取铜锭过程中,没有对所积累的铜锭建立专门的台账和铜锭销售资金处置制度,款物处理全由该厂原厂长周凯说了算。周凯便将积累的5000余公斤铜锭销售后,单独贪污8万元,并伙同他人私分4万元。三是制度不落实,内部管理混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违反规定私设“小金库”,建立帐外账。如罗俊华在担任宜宾县喜捷供电所所长兼多经部、开发经营部主任期间,通过在所内建立账外账的方式,将5.72万元安装工程费以补助等名义私分。第二是资金混用,弄虚作假,从中渔利。如苏静等四人贪污案,苏静身兼经贸公司和广播影视公司的经理,两家公司内部管理极其混乱,财务不健全,其中经贸公司下面又有食堂、餐厅、幼儿园、超市、面食房、装潢公司等。苏静安排手下以各种名义从厂里借出备用金后,并没有完全专款专用,使得大量的资金被套取。第三是会计、出纳违规代岗顶岗,不认真履行对账职责。致使相当长时期内公司和银行存款账实不符,犯罪分子私自提取单位银行资金的行为得不到及时暴露,给公司财产造成较大的损失。第四是违法违规操作,超越经营范围经营。如农行江安县支行三专柜,违规对外揽储业务和发放贷款,业务章管理极其混乱,最终造成吴强、徐启文等五人特大挪用公款案。
(三)监管不严,防范措施不到位。一是监督乏力,内控措施失灵。主要表现在个别单位监督人员不敢监督,使得内控措施基本失灵。尤其是在上下勾结、内外勾结,有单位负责人,特别是强势领导出面参与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如苏静可以任意扣发职工工资、考核奖金和加班工资,没人敢提任何反对意见,更不用说监督。二是履职不够,上位监督虚设。由于监督管理对人而不对事,或许是过于信任、或许是过于放权,上级履职不到位,不严把审核关,不加强对各下属单位一把手经营行为约束,不认真履行财务监督职责,导致上位监督虚设,为职务犯罪发生留下了隐患。如白皎煤矿机修厂在2006年机修厂改制移交财务时,没有将应收款摆上财务账,上级部门也没有对实物进行认真核对,致该厂原厂长周凯截留从其他单位收得的应收款进行贪污、挪用成功。三是处置不力,隐患漏洞难堵。如吴强所在的江安县农行三专柜在对外揽储,农行内部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都清楚,却无人过问,无人制止。2000年,农行在日常稽核、对账中就曾发现该行业务不正常,有610万元的差口,却没有认真查明原因,及时处置,导致隐患漏洞得不到及时解决和堵塞,防微杜渐成为空谈。
三、国有企业工作人员职务犯罪预防对策
(一)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一是要高度重视并抓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要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企业发展来抓党建,紧紧围绕服务民主管理、依法经营来抓党建。要摒弃空洞说教,用职工易于接受的方式来答疑解惑,实实在在解决职工难处,维护好广大干部职工切身利益,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成为先进生产力充分发挥作用巨大助推器。二是要突出抓好党员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要在企业的党员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理想信念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常思为民之策,常做为民之事,面对各种诱惑和考验,始终做到心态平衡,经得住利诱,控得住欲望,不被金钱和贪欲左右。三是要着力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要教育企业干部要有民主意识、民主作风,要有敬畏之心、要敬畏法律,要依法经营、民主管理、廉洁从业,决不能惟我独尊,一个人说了算。要坚决防止和纠正个别人利用职务之便,搞“借鸡生蛋”、同业经营、为本人和亲友非法牟利等违背企业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损害公司企业利益的行为。
(二)进一步强化规章制度的执行力,着力规范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一是要建立符合国企实际的奖惩激励机制。根据本企业特点和员工实际,按照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要求,探索建立符合各公司和各岗位实际的较为公平的奖惩激励机制,最大程度上激发企业员工的活力。二是要健全完善物资、资金管理相关制度。要根据企业发展、生产经营,特别是下属公司对外经营或多种经营情况,根据财务物资流动、物资供给消耗补充等情况,及时建立健全各种物资管理、资金管理制度,做到账目清楚、货票相符。三是严格规范内部管理,落实责任。首先要选好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人员,特别是选好下属公司部门的负责人,既要懂经营管理,更要有良好过硬的政治素质。其次要严格规范下属公司业务,特别是对外经营业务,严格审批权限,严格资金物资管理,规范财务报销工作,做到审核严格,专款专用,有效防止以各种名义和手段虚报、套取单位资金情况发生。第三要严禁私设“小金库”,搞账外账,擅自截留私分挪用单位各种营业资金。同时要严格岗位职责,要求财会等重点岗位部门人员严格履行财务制度,管好财务印章和现金票据,认真仔细地做好账目核对,杜绝代岗顶岗等情况。
(三)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推行厂务公开,切实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一是改进日常监督,增强内控力。要进一步加强对财会、计划、合同、技改等重点岗位和物资采购、产品销售、款物支付、库房管理等关键环节的监督,做到检查、验收及时准确有据。要进一步加强对备用金使用、货款支出等监督,特别是余额控制监督。要实行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的人员定期和不定期轮岗制度,切实防止日常监督可能的弱化。二是强化上位监督,做到履职尽责。要紧紧围绕资金和物资这两个重点,加大上级单位部门财务检查力度,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制度,加强票据审核。要强化对下属公司和对外多种经营项目监督,实行专项审计,严把项目资金审核关。要加强物资采购监督,定期对入库物资进行验收检查。积极探索建立物资采购评估制度和建立财务物资损失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上位监督的落实并取得实效。三是进一步加大厂务公开力度,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对涉及企业发展和生产经营管理的重大决策、事项,特别是重大投资、重大技术改造、大宗物资设备的采购供应,贷款担保、财务大额资金、业务招待费的使用,生产经营目标完成情况,以及职工工资、福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要在法律法规的框架范围内,尽可能通过各种途径公开,以保障职工知情权、参与权。四是加大违法违纪处置,及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要坚决查办并严肃处理企业经营操作中的违纪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件查处一件,决不姑息迁就。对存在的问题隐患,要认真分析原因,寻找防范措施,及时提醒、及时纠正,做到防微杜渐。
第四篇:当前农村干部与群众关系的现状与思考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农村干部处在经济建设的前沿阵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需要他们组织群众去具体贯彻落实,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需要他们去直接组织实施,地位特殊而重要。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在农村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基层组织整顿教育,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有了很大改善,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如何进一步认识和改善农村干群关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农村干群关系现状不容乐观
当前农村干群关系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1、基本融洽型。干部公道正派、自身廉洁程度高,能为群众办实事。换言之,群众的意愿就是干部的工作重点,群众自然理解、支持、拥护干部。如盐津81个村办的支部、村委会一班人自20xx年“村改”上任以来,能充分尊重群众意见,重大问题都经过群众民主讨论决定;处理具体事情能主持公道,不偏不倚,宅基地审批、村财务等都能公之于众;他们通过政府扶持、群众集资、以劳代资等形式,筹集资金,先后修通了村公路,建起了教学楼,让群众看上了闭路电视,吃上了自来水,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群众对此赞不绝口。由于干群间的想法和做法同步共振,村里政令畅通,出现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2、冷淡疏远型。此类村一般经济条件比较差,农民负担重,自愿当村干部者微乎其微,在职者也是很勉强,甚至个别村把选干部当儿戏,他们认为谁当干部都一样。某村一男青年30多岁,一直为娶不上媳妇而苦恼,群众便“大方”地把“村长”的桂冠送给他。类似村的群众形成了一种麻木心理,认为谁当干部都与自己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耕种土地不靠你,不批不斗不怕你,自然也就不敬你。在这些村,干部得不到群众拥护,违法乱纪的干部也没有多少人检举揭发。干部与群众来往很多,干部抱怨群众,群众对干部不寄希望。
3、紧张对立型。这些村要么经济落后,要么历史遗留问题多,宗族斗争多,啥事都难办,群众得不到实惠。在很大程度上是村干部的问题。一是以权谋私,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己为亲友谋利。只要对己有利则不择手段,不计后果,能捞则捞,能贪则贪;二是作风霸道,村干部说了算,任何事不同群众协商,我行我素,俨然一个“土皇帝”;三是大事不公开,财务不公开,一手把持。有些村干部借口跑项目,出门租小车、乘飞机、住高档宾馆,大肆请客送礼,慷集体之慨,而村财务负债累累;四是用公用设施实施个人报复。谁不留意得罪了“太上皇”就卡水卡电逼其就范,包括所在地的机关单位、学校都不能幸免。有时无端摊派,要多少就多少,少一分就断水、断电等。用群众的话说,他们生活好了,但精神上还没有“解放翻身”。五是因干群矛盾尖锐导致村干部遭报复的事件时有发生。
二、农村干群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
1、一些干部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淡薄。一是自身不廉洁,利用职权挤占拉用集体财物,乱批乱占宅基地,用公款吃喝,搞不正当竞争等。二是拉帮结派,任人唯亲,培植自己的势力,异己者别想修屋建房,甚至个别干部拿结婚办手续卡脖子牵制你,好像他当村干部是专门为压制别人,而不是为群众服务。
2、少数干部素质较低,工作能力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是村干部年龄老化,文化素质低。受文件水平制约,不少村干部面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深感力不从心,想搞好工作,却不知道从何入手;不甘落后,却找不到突破口。于是自己苦恼,群众抱怨,处境十分尴尬。二是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过去群众干活吃粮都要找村干部,靠村干部,实行责任制以来,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钱粮都在自己手里,干部反过来要靠群众“吃饭”。加之,近几年农民的市场意识、法制观念、民主意识不断增强,而干部的政策水平、工作方法都没有相应提高,还是沿用过去那种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缺乏过细的思想工作,动辄训斥,甚至打骂群众,导致工作中屡碰“钉子”,感情距离越拉越大。
3、农民隐形负担仍然不轻。这是引发干群矛盾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近年来,尽管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抓得很有成效,但农民负责仍然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有的地方表面上看没有超过中央规定的比例,但农民的隐形负担却有增无减。首先税费政策和任务指标矛盾,往往是任务指标远远超过实际税源。如农业特产税,按政策据实征收肯定完不成不了任务,而为完成任务搞平均摊派又违反了政策。遇上灾年,农民收入减少而上面的政策不变,任务不减,同时还要强调减轻农民负担,搞得基层干部左右为难。执行政策得罪群众,不执行政策得罪上级,伸手要钱群众不满意,完不任务上级不答应(好在从今年起已不再征收)。
第五篇:关于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调查分析
关于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调查分析
陇县地处陕西省最西北部,县城西北与甘肃、宁夏接壤。是国家贫困县之一,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自然条件较差。在以往的案件中,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案例不太多,但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三农”,特别是贫困地区“三农”发展扶持力度的加大,县域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反映农村经济问题的案件日趋突出。我院05至09年受理的群众来信来访中,反映农村干部经济问题的占到66%,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最近我们通过调查和对部分线索的查处,对发案原因和特点归纳总结出了一些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下面就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发案原因 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村职务犯罪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漠。常年不读书、不看报、不参加政治理论学习是大部分现阶段农村干部的同病,在他们手中多少有些权力的时候,如果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改造,就极有可能走向不健康的方面。因为,正确先进的思想观念树立不起来,就会被错误腐朽的思想占领。多数农村干部,在工作作风中表现出来的:一个人说了算,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土皇帝”“家天下”的封建官僚作风;在管理农村工作中和对在协助政府的工作中,对自身处于什么地位缺乏正确的认识等种种问题,均与他们的政治素养不高有关。
2、上行下效,自律意识差。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机制、体制、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呈上升趋势。在这种大环境下,对那些存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思想的村官;对那些经不起金钱诱惑,把持不住自己的村官,走上职务犯罪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3、各项制度不健全,村务管理不到位。通过对村组帐务的审核,我们发现,58%的村组财务制度不健全,没有建立起并实施整套的财务收支审批和经办制度。收入、支出全凭“一支笔”“一张嘴”,有的虽设有财务帐薄,但帐目不清,帐款不符,有帐无证,有证无帐,白条下帐,乱设科目等现象普遍存在。以上原因的存在,其一是制度不健全,其二是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低,缺乏财务管理知识和核算能力,加上存在一任支书、一任会计,使得大部分财务人员存在用一天干一天的思想,对财务工作缺乏起码的责任感。
4、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一是村会计的临时性、非专业性,不仅起不到监督制约作用,而且大多成了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帮手,为其职务犯罪提供机会,创造条件。二是村中虽实行“村务公开”制度,设有“村务公开栏”,但大多流于形式,存在事后公开、部分公开、虚假公开现象。三是各级审计监察机关对村级财务很少过问,上级组织也常常是在工作上进行指导,对财务问题无所顾及。四是村民代表存在不愿监督、不会监督、不敢监督、不能监督的问题。
二、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发案特点
1、犯罪主体固定。主要是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财务人员三类人。且以相互勾结,合伙作案为多,也存在个别的单打独斗。
2、犯罪对象固定。一是克扣“一退双还”款物;二是不交、私分集体土地承包款;三是冒领以工代赈款;四是私分救济、救灾、扶贫款物;五是贪污挪用各种代征税款;六是将各种罚款中饱私囊。
3、犯罪手段简单。主要有虚报假发票,以各种名义领取补助、奖金,合伙私分集体财物,长期占用集体财物归己所有。
三、农村干部职务犯罪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步伐的加快,这些客观环境的变化,必然使村官职务犯罪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上下、内外相互勾结。随着农村经济的开发、开放,农村经济活动的领域将不断扩展,这势必打破农村经济原有的封闭运行状态。上级领导的大量介入,各方投资商、开发
商的介入,使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由单
一、内部勾结向与上级领导参与,外部人员参与方面发展。
2、数额由小到大,危害由轻到重。因以往农村经济欠发达,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一个村的全年经济收入也就几万元,而现在扶持农村建设发展的专项资金不仅数额大,而且种类多,这就为部分村官贪污挪用提供了前提条件,案件将由以往多发的违法违纪向构成犯罪发展。所以,一旦出现问题,无论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危害,还是对农民利益的损害,都是比较严重的。
3、犯罪手段由简单向复杂隐蔽发展。随着农村财务制度的不断健全,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大,私分、虚报、冒领现象将逐步减少。犯罪手段将会在罪与非罪上想方设法去规避法律,会通过做假帐,帐外帐来应付检查审计,会与上级领导拉关系来寻求庇护。为此,将出现村民举报找证据难,司法机关发现案件线索难,有线索查办起来难的情况。
四、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我国预防职务犯罪普遍的有效机制是加强自我教育不愿犯,健全制度不能犯,加大监督不敢犯。结合我县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实际情况,我们重点要做到运用“二个并举”、“把好三关”。
(一)“两个并举”
1、打防并举。目前在农村干部职务犯罪上,预防的措施、力度都比较少、比较小,往往是出了问题才去查处,没有从源头上进行遏制,结果是屡打屡犯,逐年呈上升趋势。所以,在坚持打击的同时,要更好地注重建立预防的长效机制。
2、大案与小案并举。在查办职务犯罪中,查办案件的部门,常常强调查大案要案,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村干部犯大要案的很少,而对那些违法违纪的村干部因嫌“小”又懒得去查,在查办中,对已构成犯罪的也往往因数额不大,情节轻微而从轻法落。这就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认为犯了没人查,查出来也没事的心理,使查办案件的警示作用得不到真正的发挥。所以,在查办农村干部职务犯罪上,我们要坚持大案与小案并举的同时,更要注重查小案的功效。
(二)“把好三关”
1、把好用人关。现在农村干部基本上实行了由村民选举任用的制度,但由于大部分村民文化素质较低,认识不到自己选举权的作用,认为谁当都一样,与自身利益没有多大关系,加上农村家族势力严重,使平日作风不正,甚至称霸一方的人,通过给村民小恩小惠,拉选票或威协利诱,当选为村干部,这就为农村干部职务犯罪带来了潜在的危险。对此,需要提高村民认识选举村干部的重要性,选出真正能代表大多数村民利益的干部。同时,有关部门对选任村干部要加强监督引导,严格选举程序,为村民竞选创造一个公开公平的良好环境。
2、把好上任后的教育关。由普通村民当选为村干部,可说是工作环境变了,自身地位变了。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这些新上任的村干部,如果没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没有一定的法律政策水平,不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不仅不能在艰苦的环境下很好地带头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很好地理解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的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正确地处理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而且极有可能走向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深渊。所以,对村干部定期进行轮训,开展政治、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学习,这是村干部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切不可报学习不学习无所谓,工作忙没时间学的错误认识。
3、把好工作中的监督关。在加强内部监督上:一是要及时、真实、全面地公开村务,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不遮不掩,做到让村民时时处处“心明眼亮”。二是要建立村民理财小组,对村中的重大收支要征求理财小组的意见,防止一人拍板,暗箱操作现象的发生。三是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运行机制,严明审批权限,严格审批手段,实行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和村会计定期报表制度。在外部监督上:一要强化审计监督,乡农经部门要定期对各村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县审计部门要对个别问题比较严重的村财务进行审计。二是要实行村级财务收支由乡入帐审批制度。三是在每个村建立预防村干部职务犯罪联络员制度,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查处、及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