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名人名言有感——柯鑫
读《名人名言》有感
柯鑫
在读《名人名言》这本书时,我经常会掩卷长思。
《名人名言》集合了人生、理想、品格、修养等七大章节。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名言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说过的最充满哲理的、智慧的语言,更加让人手不释卷。这些名言警句在任何时代都可以称得上是我们的精神营养,经历多年也不会衰微。
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民服务。——[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打开书,第一句名言便是《钢铁是怎样的炼成的》中的。的确,人活在这世上,要对这世界做出奉献,才能称得上有价值,才能算是美好地活过一次。但是生命毕竟有限,而当你走完自己的一生,发现你所做的那些对人类有利的事物仍然在发挥着它无的价值,仍然在为人民做贡献,这岂不是人生一大快事?!岂不是人生的完美之处?!
看他奉献了什么,你对人类做的奉献越多,你的价值就越大,这才是真正的有价值。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清]蒲松龄
好一个“百二秦关终属楚,三千越甲可吞吴”!话说蒲松龄考取功名不中,立志苦学,终究完成了《聊斋志异》,传为千古佳话。此等雄心壮志,真堪比刘邦、勾践二人。壮志不是空话,不是空想就是能实现的,而当年的蒲松龄耗尽心血经过多少日日夜夜的修改,修改,终于编成这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聊斋志异》,也向命运证明了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至理箴言。
人的生命,有时像沉静的湖,有时像白云飘荡、一望无际的天空,有些像美丽富饶的平原,有些像断断续续的山峰。
——[法] 罗曼·罗兰
罗曼 ·罗兰这一番关于生命的比喻,读来真是让人心旌神摇。的确,生命是个多变的玩意,而罗曼 ·罗兰用一组近乎神奇的比喻,把生命的真谛娓娓道
来,沉静的湖,就像平淡的生活,但湖下又有多少精彩呢?平淡的生活背后,不也是精彩的人生吗?当你人生得志时,便又是在一望无际的天空中飘荡的白云,望四周,皆一马到平川,自由的生命啊!而丰腴富饶的平原,则又是人生中取得的巨大成功。人生的总趋势,则又是那断断续续的山峰,起起伏伏,沉浮不定,但却一直拥有最美丽的风景。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法]雨果
站在海边,看海一望无际,波澜壮阔,任何事物在浩瀚的大海面前都如此渺小,但天空呢?平静的天空,岂不是比这浩瀚的大海又大了不止一倍?难道还有比天空更宽阔的吗?有,如果你能宽容别人,体谅他人,那么你的胸怀就会比天空还辽阔。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宰相肚里能撑船,我想这句话应该是这样理解:一个人,如果没有宽广的胸襟,是永远不可能成功的。所以,让我们记住这句话,用宽容的心对待身边的一切吧。
败而不馁,就是胜者。
——[美]埃·哈伯德
胜败,到底应该怎样定义?
或许,埃·哈伯德给出了最完善的答案。失败是常见的,它比成功容易得多,带给人的东西也更多。但是你能否败而不馁,就要看你有没有被失败打垮了精神了。失败总是突如其来,且往往出乎意料,如果你能在失败时保持冷静,去感知失败带给你的教训,你就能做到败而不馁。如果一个人做到败而不馁,这世界上还有什么能打败这个人呢?因此,败而不馁,就是胜者。
名人名言是一本极具阅读价值的书,这可以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这些都是经过时间和实践检验的真理。我觉得,一个只要能按照这些名言的三分之一去为人处世,这个人就十分了不起了。
从古到今,从欧美到亚非,这些世界上最超凡脱俗的人们,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用自己的实践和智慧,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精神享受。
第二篇:读红柯《树桩》有感
读红柯《树桩》
初读红柯的小说就感受到了他文字的洁净没有为迎合大众口味而故意制造噱头,他的文 中的爱情都用一种高雅的角度带过,它是纯文学,高雅的,高级的文学,他的文字不以惊心动魄,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去吸引人,没有浅薄的去描写男女之间的性,去吸引眼球,搏得销售,他的文章像诗一样,以一种深远的,飘渺的意境去感染人,这就是红柯的魅力吧!
他将文字玩弄于鼓掌之中,把心里流出来的那份感情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纯粹而又炙热。他是一个浪漫的人,他的笔下天马行空,想象大胆,是常人所不能及的。在他的信念里,大自然里的一切万物甚至是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在《奔马》中“太阳缩头缩脑的像一只胆怯的野兔”“在那疯狂的奔跑中,汽车所有的部件跟马的筋肉一样突突跳动,充满雄浑之力。”车和马在赛跑,车输了,“他和他的车默默注视着这片光,他又一次败给了骏马。”在《美丽奴羊》里,“草知道羊不吃它的脸,吃脸是很残忍的。”“书本哗啦啦的响主人把它掏光吃净了,随手扔掉。”等
引用某评论家的话,“红柯的新疆系列小说《美丽奴羊》、《狼嗥》、《树桩》、《树泪》、《阿力马里》、《吹牛》、《太阳发芽》无不是对西部人这种独特的自然观的深刻观照在那里时间化为一种并列的生命空间,人与马、人与羊、人与狼、人与树、羊与草的关系,不再是对抗的关系,而是心灵相通的依存关系,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生命是那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至在人的心灵里。树、马、羊、甚至现代化的汽车、脚上的靴子、手中的猎枪都有着与人一样的灵性。“天人合一”曾经是东方人的哲学,但是在那里“天”是外在的,并左右着人的命运,与人的关系有着内在的对抗与紧张。但是在红柯体验的西部人那里,他们却是内在的“合一”了,成为西部生命的共同体。”
红柯的《树桩》,打通了自然界和人类的界限,想象很奇特。他总是性手拈来,仿佛是一个个毫无联系的片段,贴在一块变成了一篇意味悠长的文章。《树桩》的主人公感觉自己变成了一棵树,融入了自然。树被砍倒了,“地面忽闪了一下,跟马跳崖一样„„大家看看天就把脑袋缩回去了”但主人公“可不管大家的情绪„„往那片树林里走。”他坐在被砍到的树的树桩上,他觉得自己变成了树,“树桩跟水泵一样从地底下抽出汹涌无比的清凉和清香,他的屁股凉成了铁坨,凉气一直散到脑门和头发里,头发跟草一样直愣愣的竖起来,胡子也翘起来跟鸟翅一样。”他突然就这么成了树。砍伐者来时,“来了十几个,跟狗一样,几十只围着一只黑熊,几十个人伐一棵树。树一声不
吭,树倒下去时才轰的那么一声,地面忽的一下,淌一大滩汁液,比一个好汉淌地血还要多。”
“好汉淌干血就变成一个好故事。”
“大树淌干汁变成一个好房子。”
“房子是树的棺材。”
树是活的,和人一样,有血有肉,是人类的朋友,但人类却去伤害它。是“树把鼻子从烟囱里伸出去,像要闻闻天上的味道。这么粗大的一个树鼻子轻轻一吸,房子就活了,就有了家的气息。”树和人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树替人吸收了废气,但最后还被人所伤害。羊涌进他身旁,将他当成树在吮吸,“羊嘴巴拱到他身上,连咂带吮,吮得他抖起来。”连羊都把他当成了树,“他就这样把自己和树联系在了一起,就像长在树桩上„„羊嘴巴狠劲的嘬他,他就橡树那样抖。他汗都抖出来了,汗腥味让羊恶心,可羊就是不走,羊凭他的老经验往下砸,上边不好吃,下边肯定好吃„„羊果然在他屁股与树桩的接缝处找到了浓浓的汁液。”树是具有勃勃生机的,有深厚底蕴的。“羊砸光了树皮上的汁液,连地底下的也咂上来了。树根扎的很深,根须的末梢要蔓延几公里。现在那些根须开始起伏,和骏马的被一样。他就像坐在浩瀚的水域之上。他在乌伦古湖游过泳,水浪不高却很有气势,就像在地平线上缓缓移动的马群,黑压压挪过来。松开了嘴,树桩还在起伏喘息,跟发动汽车一样,羊把树根发动起来了。”在这里,树河羊都是有灵性的。最后村里来人找他,叫他回去,说让他挪下来,他固执的要别人说下来,不能说挪。最后老婆说能动弹就好,他愣是纠正说不是动弹,是下来。最后也没人理他。
“那棵被伐倒的树就是这样被拖走的,他脚底下有深深地辙印,是圆木犁出来的。他脚一高一低的落在圆木印子里。”文章是这样结尾的,用木头做成的车拉走了木头,有一棵树死了。
整篇文章让人感觉树人合一,没有区别。“树叶子变黑,人就知道树是个男人,树在底下抽烟哩„„树吐着烟圈从地下长到天上,星星就成了树上的果子”这是树变成了人;最后主人公也变成了树,树即是人,人即是树,人与自然得到了最大的融合。红柯是属于自然的,他与自然有一种专属的相处之道,他的文字的浪漫与优美很可能就是他对自然的领悟和态度吧!善待自然,和谐自然!
红柯的文章大多都体现了他对自然的关注,他的行文充满灵气,像草原上奔驰的骏马,肆意奔跑,没有世俗的枷锁,有的只是任其自由驰骋的广阔草原,希望这匹骏马会跑的远!
第三篇:读《简爱》有感 林柯宇
读《简爱》有感
姓 名: 林柯宇
学 校: 昌邑市实验中学 班 级: 九年级七班
读《简爱》有感
曾经有一份挚爱,漂洋过海来到我面前,那便是《简爱》。它通过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生平等、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女性。她所象征的女性理想和追求已超越了时空,成了人们心中的永恒。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转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
在这本书里渗透着最多的就是女性的独立意识。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简爱的独立,早已被扼杀在寄人篱下的童年生活里;如果她没有那份独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罗切斯特生活在一起,开始了有金钱、有地位的新生活。如果她没有那份纯洁,我们现在手中的《简爱》也不再是令人感动的流泪的经典。为什么《简爱》让我们感动?——就是她独立的性格,令人心动的人格魅力
本书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和《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莉是姐妹,但是虽然她们生活在同一生活环境和家庭环境中,但性格却大不相同。夏洛蒂的性格比较温柔,很清纯,更加喜欢追求一些美好的东西。尽管她家境贫穷,从小得不到父母太多的关爱,再加上她容貌不美,身材也很矮小。但也许就是这样一种灵魂深处的很深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种非常敏感的自尊,以自尊作为她内心深处的自卑的补偿。
第四篇:柯艳(信息中心)—读《阳光心态》有感
读《阳光心态》有感
吴博士的文字,风趣幽默,言语生动,谈笑间就把一味心灵鸡汤送给了读者,不知不觉就打开人们的心锁,引导人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塑造阳光的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阳光心态就是一种知足、感恩和达观的健康心态,实质上是一种个人修为,是心境的修炼,它能促使人的内心达到和谐,外在体现就是人的愉悦、乐观、谦和、自信等,保持心理的健康,享受快乐的人生。
我们或许都曾遇到过工作不称心,事情不公平,经济不宽裕,期望总落空,付出没回报,成绩不被认可,甚至受冤枉挨批评等等问题和挫折。其实,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我们又何必太在意那八九,而不去享受那一二呢?对这类事情,还是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放开些,还是要冷静得去想一想,为那些事情大发脾气,到头来受伤的还是自己,伤心伤身,想来根本就不值得。想一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想一想,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寓意。人生的旅程,哪会一帆风顺,总会有些坎坎坷坷,总会有些起起落落。失落时,权当又是人生一个低谷罢了,洒脱的去看待一些事情,换个角度,或许能看到一片灿烂的天空。
境由心造、相由心生。很多情况下,心态决定了结果。正如吴博士所言,如果你心情好,你会发现沙漠为你唱歌,小草为你起舞;如果你心情不好,你会发现开放的玫瑰在流泪,奔腾的小溪在哭泣。黛玉葬花,并非是花瓣飘落枝头的失意。积极的心态就是从正面看问题,乐观地对待人生,乐观地接受挑战。事情总是客观的存在,但却以人的心态而变得不同。心态好,不如意的事也会变得有意义,体会“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际云卷云舒”的洒脱;沉沦在不如意中,只能感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残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悲景伤情,一切会变得更加不如意。心态快乐的人可在茫茫的夜空中读出星星指引的方向,满怀愁绪的人只能在无边的黑暗中迷失自我。因此,要学会欣赏每个瞬间,一首叫做痛快的歌曲可能道出了其中的道理,去勇敢乐观的感受一切,相信明天一定会变好。
学会放下,学会舍得。该放下的放下,学会去谅解、去宽容;学会去感恩、去给予。忘记那些应该忘记的,记住那些应该记住的。放下,可能就是前进的基石;背起,可能就是远行的包袱。有舍,方可有得;先有舍,后有得。学会去舍弃,才能达到心态的平和,才能有所收获。忘我是一种境界,无物也是一种境界。是幡动,还是风动,且随他去吧。不以物喜,不为己悲。当然,阳光心态,并不是要消极无为,而是要把握住现在,利用现有的条件努力去把事情做好。
想起了钝感。相对敏感而言,钝感更似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意为对周围事物不过于敏感,是一种后知后觉的处事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坚持力。钝感能让人在任何时候都不烦恼、不气馁,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有时候,与顺势而为相比,逆向而流的钝感,更能让人折服。许三多的大受欢迎,恰好说明了钝感的魅力所在。后知后觉也好,大智若愚也罢,幸福和快乐其实就是一种感觉。结果如何,“还不知道呢”,还是做一个保持阳光心态、享受快乐人生的达人吧。
午后,散步归来,信手写下:午后的一缕阳光/调皮地跃过窗台/滑落在地上/轻轻地闭上眼/听那花开花谢的声音/感悟到春的气息/恍若夏初沙滩上的漫步/那起伏的海浪/告诉我海的味道/还有那暖暖的/爱。
第五篇:读马卡连柯下卷有感
读《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下卷)》有感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读《马卡连柯教育文集》虽是学校给我们的任务,其实也是一次机会,在读《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下卷时,我重点研读了本书的前两部分“普通学校的教育工作”和“家庭教育问题”,收获颇多。
马卡连柯提出,“在我们的教育事业方面,也必须有种种的发明,甚至在个别的工作中,在细枝末节中,都要有发明,尤其在很多的细节中,在整个体系中,在体系的各部分中,更是需要发明。”在我理解,这里的“发明”就是指教育创新。作为一线的普通教师,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仅是个体力活,更是个脑力活。去年,我第三次承担了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年级的孩子习惯真是不理想,尤其是一(2)班,有近10位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让每位任课老师头疼。为了,让这十位孩子能尽快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想方设法,该鼓励的鼓励,该批评的批评,该惩罚的惩罚,这些方法在普通孩子身上能见效的,但在这几个孩子身上看不到效果,即便个别有,也是短暂的。这时,我想到了制做一张“课堂表现反馈表”。每人每节课后都要主动拿这张表给任课老师评价课堂表现,优秀打☆,一般打△,差打×。每个星期五下午进行总评,根据得☆的数量,奖励努力卡,全部☆还可以加倍奖励。这个措施激励了这批学生,第一个星期坚持下来,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明显的改观。这也应该算是教育发明吧。
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我忍受不了这种喧嚷叫喊。我的神经是很健全的,健全到能够在儿童的环绕中、在人群中来写《教育诗篇》。谈话时妨碍不了我的。但我认为这种呼喊、尖叫和奔跑,儿童是不需要的。我完全赞同马卡连柯先生的这段话。这个学期我去宁波高新区实验学校培训三天,感觉他们的校园特别安静,他们的学生在课间也不会大声叫嚷、随意奔跑,让人感受到什么叫“文明”和“高素质”。再反思对比我们学校的学生,一下课,走廊上、楼梯上、学校的各个地方都是这些可怕的吵闹现象。我们值日老师在走廊上站岗也阻止不了这些现象的产生。宁静才能致远,这现象恰恰说明了学生情绪的浮躁,文明素质的缺失。我想问“我们的学生怎么啦?我们的学校教育是不是出问题了? ”,这不仅是学校领导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位班主任、每位任课老师要思考并付诸努力去解决的问题。
社会在发展,但孩子很多方面的素质却在退步,责任感缺失,享乐主义、浮躁等不良情绪不断滋生,到处蔓延。这些到底是学校教育的失败还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双方都有责任。我在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往往存在问题的。作为父母,《马卡连柯教育文集》的下卷对我启发很大,他指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教我们如何在孩子心目中树立父母的威信,指导我们如何培养孩子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等等。比如诚实这项品质,马卡连柯指出:培养诚实要从儿童年龄很小的时候做起。如果你们把这样的工作延迟到五岁的时候来进行,那就很难改正已经忽略过去的行为了。我所教的一(2)班,有几个孩子开学初都会偷偷地拿别人的努力卡和水果,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一定是有问题的。、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这话一点不假,在这本书中,我增长了见识,得到了许多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