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方案(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5 00:33: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第一篇: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初稿)

课程改革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电子电器行业企业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推动我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和重点专业建设,积极探索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以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为方向,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带动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改革目标

突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构建理实一体化与职业资格标准相对接、中高职教育相衔接的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开发适应我省实际适应产业需求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和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坚持“教、学、做”合一,开发“理实一体”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核心教材;开发本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实现全省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完善专业建设管理制度,在全省形成示范效应。

课程改革基本原则

坚持以育人为本,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坚持产业发展与学生需求兼-1-

顾、高质量就业与可持续发展并重,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继续学习打基础。坚持从职业分析出发,突出职业标准和职业规范要求。坚持“教、学、做”合一,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坚持校企合作、中高职衔接;依托行业、企业、政府部门整合学习资源,优化结构;强化内涵发展和提高发展;反映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

课程改革主要内容及进度安排

一、成立课改革工作委员会(2012年2月25日之前)

主任委员:射洪县职业中专学校董国军

副主任委员:成都市高级技工学校欧环

重庆海尔集团

成员:(按英文字母排序)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刘新艳

成都市中和职业中学巫友富

大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彭永福

达县职业高级中学崔庆文

绵阳永利电力学校李俊基

泸州江阳职业高级中学杨建

双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刘贤切

四川机电技术学校董维

内江铁路机械学校黄强

南溪县职业高级中学校陈忠明

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康红

新都职业技术学校黄德开

中江县职业中专学校张正武

重庆格力电器

达运精密工业(成都)有限公司

杭州纽创电有限公司

深圳市振帮实业有限公司

四川宏发电声有限公司(中江生产基地)

TCL王牌电器(成都)有限公司

纬创资通(昆山)有限公司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旭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二、组织开展企业调查(2012.2.8—2012.2.20)

开展行业、企业、高校对人才需要、职业岗位需求、典型工作岗位、职业能力、职业标准、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广泛调研。

三、确定本专业培养目标(2012.2.20—2012.3.10)

通过调研形成分析报告和调研报告,确立本专业培养目标。

四、制定本专业课程体系(2012.3.10—2012.4.10)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行业、企业对人才、岗位的要求和终身学生的要求,按基础模块加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组织成员学校制定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五、制定本专业教学计划、大纲,形成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

(2012.4.10—2012.5.10)

组织各成员学校根据课程体系研究制订本专业教学计划和学科大纲、专业设备标准、顶岗实习制度、校企合作制度、双证制制度、学分制度等,形成我省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六、开发核心教材(2012.5—2012.11)

组织成员学校开发理实一体化教材(如《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材(如《电子产品装配工艺》、《小家电维修技术》、《电视机组装与调试》、《制冷设备组装与调试》等)。

七、数字资源建设(2012.9—2013.3)

1、学科课件制作;(2012.9—2012.12)

2、学科题库建设。(2013.1—2013.6)

八、课程实施阶段(2012.6—2013.6)

依据制定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开展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

九、教师教学能力培训(2012.6—2012.9,2013.6—2013.9)组织开展教师教学团队培训、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等现代教学方式、手段的教师、培训及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十、教师企业培训(2012.6—2012.9,2013.6—2013.9)

组织开展教师到企业的实践能力培训,使教师熟悉企业文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等。

十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2012.9—2013.9)

引企入校,在校建厂,安排学生到联办企业顶岗实习,企业工程师、技师到校上课等,建立校企深度合作机制。

十二、健全教学评价制度(2013.3—2013.12)

建立评价体系,制定学生评价标准、教师评价标准、学校评价标准,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库。

十三、精品课程上报评审(2013.12)

推荐本专业开发的精品课程参加上级评审。

第二篇: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计方案

课题一振动报警器

一、项目介绍

振动报警器使用9V层叠电池供电,在受到震动时,可以发出报警声音,可用于家庭防盗。主控电路使用一只压电蜂鸣器作为传感器,这种蜂鸣器具有双向压电效应,当在其两端加上电压时,它的压电陶瓷材料会产生机械变形而发出震动声音;反之,当它受到盗贼破门入室时产生的机械震动声音时,在其两端就会产生相应的输出电压。这里利用后一种特性,使它起到震动式传感器的作用。报警发声部分则用的前一种特性。

二、目的及要求

1.通过对振动报警器的安装、焊接、调试,训练动手能力,掌握元器件的识别、简易测试以及整机调试工艺。

2.能根据印刷电路板反推电子原理图(单面板)。

3.能够熟练使用Protel DXP 2004软件绘制电子线路图。

4.熟练使用电烙铁、剪钳、万用表、示波器等电子工具。

5.对照电路原理图,了解工作原理、图纸符号,并与实物对照。

6.认真仔细的安装焊接,排除安装焊接过程中出现的故障。

7.通过对电路原理图的分析,掌握电子线路的读图方法。

三、涉及知识点

1.基本电子线路工作原理,如整流滤波电路、电容降压电路、稳压电路、偏置放大电路等。

2.印刷电路板反推原理图的方法。

3.Protel DXP 2004软件的使用。

4.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如色环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

5.手工焊接工艺知识,如焊接方法、焊接步骤、工艺要求等。

6.万用表、示波器等电子工具的使用方法。

7.压电蜂鸣器(传感器)、CD4013器件性能介绍。

四、所需课时

印制电路板反推原理图:6课时

Protel DXP 2004软件绘制电子线路图:16课时

元器件识别检测:4课时

器件性能介绍:2课时

电子线路原理:4课时

焊接工艺及焊接:6课时

调试与检测:6课时

解决的问题与经验总结:4课时

共计:48课时

课题二红外感应烘手器

一、项目介绍

红外烘手器控制电路能实现手接近时风扇转动(电机模拟),手离开时风扇继续转动一段时间停止转动。电子式风扇控制电路由电

源、红外线发射电路、红外线接收电路、延时电路、继电器驱动电路等组成。

二、目的及要求

1.掌握电源变压器、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继电器的检测方法。

2.能根据印刷电路板反推电子原理图(单面板)。

3.能够熟练使用Protel DXP 2004软件绘制电子线路图。

4.通过对红外感应烘手器的安装、焊接、调试,训练动手能力,掌握简易测试以及整机调试工艺。

5.熟练使用电烙铁、剪钳、万用表、示波器等电子工具。

6.认真仔细的安装焊接,排除安装焊接过程中出现的故障。

7.通过对电路原理图的分析,掌握电子线路的读图方法。

三、涉及知识点

1.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电源变压器、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继电器等。

2.手工焊接工艺知识,如焊接方法、焊接步骤、工艺要求等。

3.万用表、示波器等电子工具的使用方法。

4.集成电路4093性能

5.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识别(传感器)

6.基本电子线路工作原理,如整流滤波电路、稳压电路、偏置放大电路等。

四、所需课时

印制电路板反推原理图:6课时

Protel DXP 2004软件绘制电子线路图:16课时

元器件识别检测:2课时

器件性能介绍:2课时

电子线路原理:4课时

焊接工艺及焊接:6课时

调试与检测:6课时

撰写课程设计总结:6课时

共计:48课时

课程设计考核方式

课程设计对学生的考核及成绩评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元器件识别检测,通过试卷及现场操作的方式考核。试卷列出需要测量和识别的元器件,学生根据要求识别和测量相关电子元器

件并将结果填写在试卷上。10分

2.原理方面的考核。通过试卷的方式,考核学生掌握电子产品原理的情况。10分

3.焊接工艺。根据学生在焊接过程中的,元件安装顺序、焊点质量等方面给出成绩。10分

4.装配与调试。根据学生焊接完成的产品实现的功能的情况,以及装配的质量等给出成绩。20分

5.最后,要求学生在完成所有项目后,写出一篇课程设计总结,总结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20分

6.Protel DXP 2004软件绘制电子线路图10分

7.单面板导原理图10分

8.考勤和纪律10分

9.综合两个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平时的考勤情况,给出最终成绩。

备注:需要安排8机房进行软件绘图,如课程设计安排6节连排,每周两天,则上机安排在每周第二天的上午4节课连上。

第三篇: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机械组杜希军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和依据

1、生源质量、职业教育新特点和培养目标

学生基本文化素质低,接受能力差,传统课堂教授方式中理论与实践衔接不够,学生不能较好地掌握职业技能。

职业教育过程应该是“尊重差异、弘扬个性、因材施教和兴趣培养”的过程,时刻体现以人为本的过程。从素质教育来讲,学生除了具备基本的人文素质外还需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

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沟通协作能力、识图制图能力、加工工艺分析能力、加工操作能力、测量技能和设备维护保养等技能,成为初、中级或高级数控加工技术工人,所有课程的教学组织都需要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

2、行业企业调研对数控专业人才社会需求预测分析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更显得尤为重要,企业里原始的、简单的数控设备已在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的是设备先进、技术精良的新型的现代化加工企业,而适应现代化工业发展的需要,就需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 既有适应时代特点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实用型、现代型的数控技术加工人才。

3、充分利用设备,发挥学校资源优势

数控加工技术教学流程是: “传统工艺工装→传统制造(车、钳工、焊)→数控设备→数控工艺→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它是一条龙模式的能力培养

体系,学校投入了10多万的新设备,即一台数控车床、一台数控铣床、四台普通车床,一台牛头刨床等实习设备,原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充分发挥新设备作用,为了充分有效地研究学习新工艺、新技术,有必要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挖掘潜力。

二、课程内容模块化改革计划和安排

1.主线:在整个课改过程中,以培养数控行业工程第一线所需的应用性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主线,把学生全面素质的养成,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专业技能的训练贯穿于全部教学过程。

2.体系:是指方案中分别构建了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体系。

3.循环:是指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的三次螺旋式产学结合循环。

第一二学期:基本文化知识及机械加工基本知识;

第三四学期:机械加工基本知识及数控加工知识;

第五学期:数控操作技能及技能鉴定。

三次循环体现了三个层次和三个飞跃,专业教育做到了三年不断线。安排上符合教学规律,教学内容上从基础到专业,技能培训上从传统到先进。

4.模块:是指理论教学体系下的六个课程模块,六个模块强调内在联系,横向分工合作,纵向衔接贯通,适当压缩了繁、偏、难理论课时数,适度增加实用知识。

人文社科模块:《数学》《英语》《语文》《政治》《物理》《体育》《创新教育》《就业指导》;

机械常识模块:《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计算机辅助

设计》;

专业基础知识模块:《机械基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英语》《电工学》;

机械加工基本技能训练模块:《钳工工艺学》、《焊工工艺学》、《钳工技能训练》、《焊接加工技能训练》;

普通车床加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模块:《机械加工基础》、《车工工艺学》、《普通机床加工技能训练》;

数控加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模块《数控机床加工工艺》、《数控车床加工技能训练》、《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数控加工仿真操作技能训练》及数控机床操作技能鉴定。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1、教学过程

教师需按照备、讲、练、答、考五个基本环节,完成讲解——示范——模拟——练习——考核——总结等五个工作流程。

2、改革考试方法、考试内容和评分方法

质量评价是教学工作的指挥棒,要改变以课程终极考试成绩作为学科成绩的传统做法,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强化过程考核。

根据课程的不同,可以把过去传统的闭卷考试改为闭开卷结合。同时对部分课程实行教考分离,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成绩的评估方面都要占一定的比例。

例如:部分由理论教学和训练项目共同组成的核心课程,学生的课程最终成绩可由各技能训练项目的考核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按权重综合评定。

课程考核成绩=平时实训项目(20%)+模块结束实操考核测验(40%)+平时学习表现与作业(20%)+平时针对各相关知识点笔试闭卷考试成绩(20%)。

3、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和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组织教学活动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来引导来服务,师生间、学生间增加尽可能多的互动情节。

运用教师导学(启发、诱导和讨论)、学生自学、共同讨论、共同分析、学生归纳、教师师总结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让教师尽可能地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4、以就业为导向

即根据本专业毕业生将要从事的职业岗位的应知、应会和能力要求设置课程内容。为了增强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超前性。

5、贯彻“教学做合一”的原则

即学生将来要做什么就学什么,学生要学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在专业教学中,简化原理阐述,删除无实用价值的陈旧内容和繁冗计算,充实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突出与操作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教学,强化专业技能的培训。

教师是现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实训室交由任课教师管理,在保证安全有序的情况下达到教与练的紧密连接。

6、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核心课程由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项目组成,彻底改变理论、实践教学分离的传统教学方法,课程结构和内容既能保证理论实践一体化等先进教学方

法的实施,又可为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学质量提供操作平台。

7、“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我们对数控专业有关课程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增、删,如:减少了普通车床技能操作课时,精简操作模块增加综合件练习,使学生掌握车削基本工艺为数控车削加工奠定基础,适应数控加工业发展的需要。

第四篇:电子技术应用改革方案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学生为本,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办出职业教育特色,提

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和《省教育厅关于开展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实验工作的通知》精神,决定对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开展课程改革实验,以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实

施全方位教学改革,以进一步提高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质量,形成专业优势,办出专业特色。

一、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和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实施现状

1、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的分析

我校地处经济较为发达的苏南地区,毕业生流向主要为南京、苏州、常州、本县等电子产品加

工业和制造业相对发达的地区。近几年,随着国际制造业向沿江地带的转移,苏南地区已经成为电子制

造业的龙头地带,对高素质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相当旺盛。

电子制造业是一个高技术产业,它既包括在产品研发上追求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也包括在加工技术上的高技能性、熟练性;要求能够严格按照产品设计进行高质量地加工。因此,它对人才需求

呈现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具有高学历的开发、研究、创造性人才;二是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中高级技术

工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企业中的比例一般超过70%。

根据近几年技术发展对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分析,要求中等职校毕业生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思想品德素质、身心素质、科学文化基础素质、职业技术素质、创业素质五个主要方面,综合职业能力

包括生存和从业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五

个主要方面。

2、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实施现状

近年来,我校以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为切入点,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主要做法是:通过严密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及时反映市场要求;通过规范教学实施过程,突

出实践性教学的地位,完善质量评价体系等落实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目标要求;通过分块管理、分层教学、多方合作、产教结合、紧贴市场、争创特色等途径强化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实施效果;通过加强社会服

务、创新就业模式来拓展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内涵和空间。

教学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起着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近

几年电子产品结构的调整升级和技术更新,带动了电子技术人才的需求变化,反映出本专业的教学改革

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主要表现在我们的教育和教学模式比较陈旧,新的培养目标与旧的课程体系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反差,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和知识灌输,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职

业技能的训练比较薄弱;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急待提高,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投入不足等,不仅影

响了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同时也制约着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应把工作的重点更多地转移

到充实专业、苦练内功、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内涵发展的轨道上来,通过课程改革更好地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改革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结构和内容,加强课

程实施、评价和管理,反映行业企业需求、科技进步、企业生产管理方式变化以及学习者发展要求,构

建与高中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相衔接、与行业企业培训等各类非学历教育相融合、与普通教育课程相沟

通的职业教育课程新体系,为造就一大批各行各业所需要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服务,为“富民强省”

和“两个率先”服务。

主要目标和任务: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特点和行业企业的要求,我们的人

才培养目标和适应的岗位群应定位于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身心素质、科学文化基础素质、职

业技术素质、创业素质,以及良好的生存和从业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调控

能力、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掌握电子电工技术工人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电子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修与检测的基本能力,并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中、高级操作维护人员,能够在电子整机类生产企业与服务业从事电子整机装配、维修、销售与售后服务、电子设备操作与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因此课程改革应定位于通过实验工作,探

索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结构、模式、评价方式以及管理制度等改革,建立职教特色明显,突出区域特点的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新体系,实现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落实

就业导向、职教富民的宗旨。

基于以上课改目标,本轮课程改革应主要完成以下几个任务:

1、开发适应新课程理念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根据国家和省对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文化课程

改革的精神和关于“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的总体要求,研究制订实施性教学计划。

2、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积极推进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和研究性

学习,建立符合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3、完善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评价方式。以学生素质和能力发展为目标,建立评价主体多元、形

式多样的评价方式,真实反映学生智能类型和水平,并鼓励和促进其发展。

4、建立新的课程管理制度。依据国家、省有关课程管理的制度和政策,建立与课程新体系相适

应的课程管理制度,包括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管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教师建构性实施课程的管理和

学习者自主选择课程的管理等制度。

5、形成课程实施能力的发展机制。组织开展以课程开发为主要内容的应用研究和专题培训,提

高教师的课程素养以及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以新课程理念为引领,整合各类资源,提高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创设有利于课程实施的学习环境。

6、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不断强化课程意识,建立职业教育课程不断创新的有效机制。

三、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的基本架构

1、课程开发:开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模块化”的专业

课程体系结构。主要是要做到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渗透、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相互整合、学历证书

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嵌入、中职课程与高职课程相互衔接。改变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确立新的课程理念。学习目标由原有的学科知识理解向职业能力的形成转变,以形成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

和社会能力为中心,促进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开发;课程模式由原有的“从理论到实践”向“以职业实践

为主线”转变,以职业领域和工作任务为基础,构建项目化的课程体系,在项目化课程体系下,形成一

系列学习模块,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实施性教学计划。

2、教学模式改革: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形成学生的综合知识及技能的获得与提高;改革传统的以单一“课堂式”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根据教学模

块的需求灵活采用班级课堂教学、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多种学习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改革传统的学科教学下的教学方法,按项目教学法的要求,形成“以

工作任务为核心”来建构理论知识和训练技能的教学法;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也应由“以教师为主导”的单向灌入式教学向以“学生为导向”的双向互动式教学转变;要努力构建模拟任务、模拟车间、模拟

企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近似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尽量缩短教学与职业岗位之间的情境反差。

3、评价机制改革: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智力是一种或一组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制造出一种

或多种文化背景下被认为是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既可以是某种独特的能力,也可

以使能力的组合。这种理论突破了传统智力理论下通过单一的考试或考核进行分数量化进行课程评价的弊端。因此,我们应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彻底改革原有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重心以

及单一的评价主体,研究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岗位能力结构,以能力评价为中心,形成新型的课程评价

体系,客观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4、教学管理改革:目前的教学管理模式,是适应传统学科课程体系的教学管理,项目课程的实

施,必将带来原有的教学管理、学籍管理、教师管理、教研体制等多方面管理的配套改革。当前最迫切的是要建立起项目课程开发制度、完善学分制、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制度、教师业绩评价和教师发展制度、课堂管理制度、实验实习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制度、教学计划开发和管理制度等。

四、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保障措施

1、加强对课程改革的组织领导,为课程改革提供组织保障。学校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统筹

规划、协调和管理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立有关行业、企业的人员组成的课程改革实验专业指导小组,切实发挥行业企业对课程改革的指导、参与作用,使课程改革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市场、地方需求密

切结合。

2、加强对课程改革的探索研究,为课程改革提供科研保障。将相关教学部门、教研部门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和专业教研组长吸纳进改革领导小组,充实课改科研力量。课改过程中,充分发挥一线教

师的积极性,进行课题目标细化,研究任务分解,确保一线骨干教师人人参与课改研究。强化对课改研

究过程的控制,加强课改成果的实验论证和完善,保证研究成果的严谨性和可操作性。制定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将研究重点转向课程改革实验方面来,不断加强校本研究。

3、制定详实的课改推进计划和相关制度,保障课改工作有序开展。按组织动员——课改培训—

—研究任务分解——课题统筹——实验论证——修订完善——成果推广落实的基本程序,由领导小组确

定课改推进日程。建立教师课程开发专题培训制度和定期交流、检查、评比制度,定期向上级部门报告

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进展情况。

4、设立专项资金,为课程改革提供经费保障。学校设立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专项经费,主要用于

课题调研、研究物资消耗、人员培训以及课程开发、校本教材的编写等工作。制定有效的专项经费管理

机制,经费运作方式应起到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并不断取得新成效的作用。

5、构建学习型教师队伍,完善教师成长机制。定期分批选派素质好的专业教师参加专业技能脱

产培训、考级;教学生产实习时,师生共同训练;利用假期举办教学业务和实践技能培训班;校企挂钩,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锻炼;加大教师引进力度,改善教师专业结构;以课程改革为

主旨,有意识地派出专业骨干教师参加省内外及国外相关培训、交流活动;提高一线教师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强调校本研究的基础性、主干性地位,强化教研组建设,鼓励教师参加校本研究。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改小组

第五篇: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培训心得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培训心得

2013年暑假,我们有幸参加了省教育厅主办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电子技术新教材实施、应用,电子线路安装工艺职业评定标准内容。

这次培训给我最大的收获是新教材课改的示范,课程的评价体系及电子线路技能的评价体系。新教材课改的课例将是以后发展的趋势,这次的学习使我熟悉了课例的框架并进一步认识了新教材课改,它是将实验与技能模块与理论内容有机的整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做中学,做中教”,设计了实际动手操作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相关知识,树立职业意识。促进了教学改革,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

根据本次培训的内容并结合现状,我有两点看法和大家交流:

1、在新教材课改中加大行为导向课程模式的比例,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适应项目式、任务式等教学方式的改革需要。在教学中要打破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将实验、实习训练与讲授相结合,并在课堂、实验室里进行,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同步进行,将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创设了两条路子,理论知识较强的学生可以从理论方面入手,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从技能方面入手。如周光和余丽黎老师的示范课,生动的把“做中学,做中教”融入到职业教育的特点中。这样把技能教学自然地渗透到理论教学中,把学生带进了轻松、活泼、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这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以下一些问题①教学理念问题。与传统的教学思路完全不同,这种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有理论的行为导向教学打破了原有的课程教学模式,一般情况下教师们难以接受。另外,还要考虑到由课程教学模式进入到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学生能否完全接受。②教材问题。教材问题是困扰行为导向教学模式推广的难题之一。

2、对于电子线路技能的评价体系我们有了更高的认识。我们通过企业技术专家陈子猛科长,以及浙江工业大学教授曹李民等多位有实际经验的技术带头人,给我们详细地、系统地把电子线路板装接评级体系做了介绍,使我们对电子线路在的评价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让我们明白企业对员工技能需要的特点

是什么,着实有效的让我们不固步自封,与时俱进。在8月22日,更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点评3类电子线路的活动,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理念,充分的加深了我们对电子线路评价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在今后我们在电子线路评价的方向。每一组的积极发言,展示了小组的团队合作精神,体现大家对电子线路评价的重视,充分肯定了评价的要求和具体实施特性。

通过本次培训,我明白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去学的,要去钻研的还很多,而且刻不容缓!培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平台,也给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我将重新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白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努力向前!

浙江德清职业中等学校姚建强

长兴技师学院王利民

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何文强

下载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方案(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方案(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a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范文大全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在电子整机生产、服务和......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工作委员会章程

    ???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工作委员会 章程 (初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

    3.数控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数控专业课程改革说明 随着数控技术的日益普及,职业学校数控专业的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近年来,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学校为适应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不断更新职......

    公安警务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公安警务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为了更好的推动公安警务专业学生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保安人才,使其成为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社会经济......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改革方案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改革方案 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效益关系密不可分。由于教学方法改革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与课程及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方案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方案 一、 目的: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加强团队合作,提高创新意识。 二、 内容:第8章:直流稳压电源 三、 教学方式:自主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1、 考......

    应用电子技术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国家级示范校重点支持建设专业,河南省骨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现代电子技术行业,适应电子产品和设备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培养具有电子技......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学生评价方案(五篇模版)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学生评价方案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彻底改变过去“一张试卷定乾坤”的评价方式,在学生评价中,要依据基础性发展目标,对学生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