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启动会计等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
我国启动会计等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
新华网北京2011年12月29日电(记者赵超、徐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29日在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表示,明年我国将制定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做好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启动工程技术人员、会计、技校和中专教师等职称制度改革。
尹蔚民说,明年我国将修订职称评审管理办法,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健全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体系,研究制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办法;继续做好职业资格清理规范工作,完成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加强各项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管理,严肃考风考纪,确保考试安全。
评论:
职称体系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在实行,为与国际接轨,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今年开始将更大步伐对职称进行改革,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制度
《中英政府项目—高级财务管理》国际国内双认证,除获得国际证书更获得国家职业资格一级,符合国家即将开始的“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制度”
第二篇:福建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福建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从省教育厅获悉,福建省日前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选定在福州、厦门、三明市及省属中小学(含幼儿园),将原来相互独立的中、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设置为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并首次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职称。
福建省现行的中小学职称评价体系,中小学教师最高等级均为副高级。改革后,试点地区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将增设正高级。目前,人社部和教育部批复福建省首批评审正高级教师25人。
试点地区的教师专业水平能力评价标准,突出师德和实绩,将师德表现、教育教学工作实绩、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等作为教师职务评聘的主要依据,同时也将采取说课、讲课、面试答辩等更加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评价方式,对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试点地区晋升高级、正高级教师要参加说课讲课、面试答辩。职称评审还将在核定的岗位数额内进行,即有岗位才能申报评审,评审通过就要聘任,聘任了就要兑现相应待遇,不再实行评聘脱离。在农村任教25年及以上具备相应任职资格的教师可不受岗位数限制,直接聘任相应岗位。
为推进改革顺利进行,福建省已统一全省小学、初中岗位结构比例,并适当提高比例,小学高、中级比例分别提高到10%、55%,初中高、中级分别为20%、40%,该比例较此前的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有较大提高。
省教育厅表示,希望通过一系列举措,鼓励教师采取跨校竞聘等方式从岗位职数相对紧张的城镇学校、优质学校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
第三篇: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不足与完善
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不足与完善(1)[摘 要] 会计改革是一个内涵丰宫、外延广泛的范畴,其中会计制度改革是会计改革的实质和核心。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行业会计制度的具体行为规范不适应企业改革的要求,现行会计制度在构成上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国际化进程缓慢,规范的协调性差等方面。应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构建企业会计制度,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完善会计制度,加快我国会计规范的国际化进程,强化约束和监督机制。
[关键词] 会计制度;改革;不足;对策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在会计领域迈出了改革的步伐。会计改革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范畴,它包括会计制度的改革、会计手段的改革、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会计教育的改革以及会计观念的变革等,其中会计制度改革是会计改革的实质和核心,它不仅是会计改革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而且反映着会计改革成效的优劣。
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不足
(一)行业会计制度的具体行为规范不适应企业改革的要求
1.不能适应企业经营多元化发展的要求。随着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善和风险机制的日益形成,多元化经营将成为企业经营的必然趋势和战略选择。多元化经营必然使企业涉足于各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经营业务,而执行现行会计规范要求企业对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经营业务分别设置账户,并采用不同的会计程序与方法进行会计处理,这不仅增加了多元化经营企业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影响核算效率和质量,而且难以保持口径一致与反映综合的财务会计信息。
2.不利于会计信息的行业比较和分析。执行行业会计制度,使得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会计处理所依据的原则、程序、方法各不相同,这就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在行业、企业之间失去可比性,不便于投资主体对潜在投资对象的比较、分析和选择,最终不利于资金的合理流向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3.不便于投资主体对企业实施有效的财务监督。企业各投资主体对企业实施财务监督的主要依据是财务会计信息。然而,一方面各投资主体出于增加投资收益、回避投资风险的考虑,会不断的改变投资对象,使资金经常性地从一个行业转向另一个行业,或同时分布于若干不同行业;另一方面不同行业又执行不同的财务会计制度。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主体要实施财务监督就必需熟悉不同行业的会计处理原则、程序和方法,这无疑加大了财务监督的难度,影响财务监督效率。
(二)现行会计制度在构成上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
完整性和系统性是现代会计制度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所谓“完整性”是指会计制度应包括和覆盖全部会计实务,使每一会计行为,每一会计事项都有相应的制度予以规范;所谓“系统性”是指现代会计制度应是在会计目标统一约束下,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多分支、分层次的会计制度构成的有机体系。然而,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基本上是围绕企业常规会计事项由国家统一制定,在构成上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一些现代会计分支尚未纳入会计规范体系。近年来,随着会计领域的改革开放以及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化,一些新的会计分支,如人力资源会计、质量成本会计、物价变动会计、金融工具会计等早已为人们所熟悉,然而,有关这些会计分支,我国目前尚无具体的制度或准则规范,使得现行会计规范在内容上残缺不全,尽管一些企业认识到需要通过会计系统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的耗费,需要核算与报告物价变动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也需要核算和报告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及其对股东权益的影响等等。但由于缺乏这方面的准则、制度,使得企业会计人员力不从心,或只能按各自的需要作出不规范的会计处理。
2.许多企业缺乏健全、完善的内部核算制度。完善的会计规范体系不仅包括国家统一制定的各个层次的会计规范,而且还包括企业根据其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的内部核算制度和办法、会计核算的基础管理制度与办法、成本核算制度与办法、内部财务成本的分析考核制度及办法等。然而,目前许多企业只执行统一层次的会计规范,而无完善的内部核算制度与办法,不但损害了会计制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且往往导致企业成本不实、账目不清、数据不真。
(三)会计制度改革的国际化进程缓慢
《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会计在国际化进程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其进展不尽人意。现行会计规范在许多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尚未协调,甚至差异较大。例如有关固定资产折旧、存货计价等会计方法,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在保持一致性的前提下,企业可以自行选择,而在我国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中,有关这些方法的选择作了较严格的限制,因此,一些在国外被广泛使用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在我国尚未应用或受到严格限制。
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使得我国的会计信息缺乏国际可比性,不能充分发挥其“国际性商业语言”的功能,这正如我国的涉外企业需要按照我国会计准则与上市地或子公司所在地会计准则编制两套口径不同的会计报表,并分别由不同国别的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这充分表明,由于会计规范的差异,一方面使我国涉外企业的会计工作量增大,会计信息成本上升,不利于这些企业的国际性竞争,另一方面有碍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和企业经营的国际化拓展。
(四)现行会计规范的协调性差
在我国,自《企业会计准则》出台后,分行业、分所有制颁布了一系列会计制度,对相关事项的核算与报告作了许多规定。如《公司法》第六章对公司制企业的财务会计作了一系列规定,《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第三章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编制和披露作了若干规定。这些规定从基本面看,与会计制度的规定是一致的,但也存在诸多不协调的方面。以报表种类的设置为例,工商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编制的财务报表主要是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利润分配表和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商品销售利润明细表),而《公司法》规定企业除编制几个基本财务报表外,还应编制财务情况说明斗书,对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商品销售利润明细表)则没有明确要求。新近出台的假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变则规定企业须编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利润分配表以及分部营业利润和资产表等。由于相关法律规定不一致,导致企业会计人员在实务操作中无所适从。比如一个从事产品制造的股份有限公司,是应执行《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还是按《公司法》规定处理,是无从明确的,结果可能导致同一类型企业按照不同的规定进行处理,损害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作者:3COME未知本文来源于爬虫自动抓取,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service@立即删除)
第四篇:专业技术人员职称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职称人员
评审条件
依据:省人事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外商投资企业、民办机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和考试管理工作的意见》(鲁人职[1993]20号)文件
一、评审范围
凡在民营经济组织和农村(包括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工商企业和民办科研服务等机构及私立、民办学校等单位),都可以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
二、申报条件
“员”级:中专毕业;高中毕业从事专业工作3年以上;初中毕业从事专业工作5年以上;
“助理”级:建筑类本科毕业或专科毕业工作满二年,中专毕业后工作满四年或获“员”级专业技术职务3年以上;高中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6年或获“员”级专业技术职务3年以上;初中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8年以上或获“员”级专业技术职务3年以上。
“中级”职称:建筑类本科毕业后工作满三年;专科毕业后工作满五年或获“助理”级3年以上,中专毕业后工作满9年或获“助理”级5年以上;高中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11年以上或获“助理”级5年以上。“高级”职称: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建筑类本科毕业后工作满8年;专科毕业后工作满12年。
具有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和较广博的科技文化知识,精通本专业技术知识,实践经验丰富,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独到的业务、技术特长,能解本专业的重大技术难题,或获得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群众公认。
三、呈报材料
(1)《专业技术职称申请表》一式二份;
(2)《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申报评审职称一览表》一式十三份(A3纸打印);
(3)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
(4)所在民营经济组织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5)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原件;
(6)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原件(仅限申报会计专业)
(7)专业技术成果证书、获奖证书及出版或发表著作、作品、论文等原件;
(8)反应本人专业技术工作水平、能力和工作成绩的工作报告一份;
四、破格评审条件
(1)税收在200万元以上的企业的董事长、经理(厂长)、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总经济师、且符合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业务条件。
(2)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二等以上科技成果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星火奖)或省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的主要完成人
(3)主持二项以上经省级鉴定新产品研制工作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者。
(4)受省人事厅和业务主管部门联合表彰的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国家部委表彰的优秀企业家。
第五篇:对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探究
论文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 会计准则 权责发生制
论文摘要:现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模式下,事业单位会计存在一些缺陷。本文通过对企业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对比,认为事业单位会计应该借鉴企业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权益性支出和谨慎性原则,进行成本核算,循序渐进地进行相关改革。
一、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存在的缺陷
我国现行会计按其适用的经济组织类型分为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两大类,而预算类会计又包括事业单位会计和政府会计两类。现行准则体系也相应将企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政府组织会计准则分别制定。应该说,企业单位属于营利组织,而事业单位和政府组织属于非营利组织,他们经营的目的不同,因而在业务的发生和组织方面存在差异,就现行会计制度而言,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相比,有其显著的特点如下:
1、适用范围不全面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适用于所有企业单位(包括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则只在国有事业单位中起作用,那么非国有事业单位适用何会计准则。
2、固定资产价值得不到正确的反映
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同时反映固定资产价值,且固定资产的帐面数额与固定基金账面数额一致。但是,当企业购入旧固定资产时,固定资产科目反映其原值,而固定基金科目反映其净值;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固定资产科目反映其原值,而固定基金科目随着已付款额增加而增加;这都使得固定资产账面数额不等于固定基金数额,那么,固定基金科目的设置意义何在。
3、支出进行不必要的分类
事业单位,所有支出要求按使用方向分为工资、公务费、业务费等十几项。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的经费由国家全额拨款,这种做法是比较适合的;但是,现在的事业单位几乎没有哪个没有经营性支出,并且占总支出比例逐渐在上升。经营性活动也是为了营利,那么,支出的发生以成本效益原则为判断标准,再进行这种分类核算是既无必要,也是不科学的。
4、不编制现金流量表
企业单位核算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核算基础采用现金收付制,从这点看来,现金流量指标在事业单位发挥的作用是大于企业单位的,但是偏偏是企业单位编制现金流量表,而事业单位不编制该表。
二、改进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思路 改进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思路包括:积极配合我国预算和国库制度等改革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修订。满足事业单位预算资金和财务管理的需要;在会计核算基础上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加强对事业单位资产和负债的核算,更好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对成本核算做出规定,为绩效预算和绩效评价提供成本数据:改进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体系。
1、制定统一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取消行业制度
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体系中,各项制度之间在存在大量重复的同时,又存在一些原则上的差异。根据我国会计标准改革的总体原则,借鉴企业会计改革的经验,应当制定统一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制度,取消行业制度。对于特殊性的行业,可以在不违背统一会计制度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会计核算办法。这样既能从原则上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和概念基础,又能为事业单位提供具体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及其使用说明,有利于实务操作。[!--empirenews.page--]
2、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近年来,在事业单位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呼声日益高涨。正如前文所分析的,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因以收付实现制为主要会计核算基础而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因此,在事业单位会计中引入更多的权责发生制,已是大势所趋。关键是需要进一步探讨在何种程度上引入权责发生制,如何分步骤引入权责发生制。[1][2]下一页
3、补充国库集中收付等财政改革需要的会计处理规范
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财政改革为事业单位带来了新的核算内容,比如国库直接支付、国库授权支付等。在改进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时,勿庸置疑,需要将这些内容补充进去,并视具体情况,作进一步的规范。
4、将基建会计纳入事业单位会计大账
事业单位基建会计与财务会计“两张皮”,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带来了不少问题。因此,在改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时,要将基建会计纳入大账,并必须将与基建相关的核算内容补充进去,同时设计相应的基建报表,以此满足事业单位内部和主管部门的管理需要和信息需要。
三、改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若
干具体问题及初步设想
1、既满足预算管理的需要,又全面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满足预算管理最好的方式是预算会计与财政预算编制采用同样的基础,在我国即以收付实现制为主;而全面、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情况又需要采用权责发生制。在一定程度上来讲,这两个目标是相互矛盾的,但是,事业单位会计又必须同时满足这两个目标,不可偏废。这也是改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时需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
2、逐步细化对预算过程的核算
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只体现了预算执行的实际支付阶段。从加强预算管理的角度看,事业单位会计应当能更好地体现预算执行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实际支付阶段。此外,加强预算管理还要求事业单位真正做到专款专用,能够将每一笔预算与每一笔实际支出对应起来。
3、更好地满足国库集中收付等财政改革的需要
国库集中收付等改革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在国库直接支付的情况下何时确认财政补助收入,在国库授权支付的情况下何时确认财政补助收入,这两种支付方式下的确认时点是否应当一致,等等。
4、引入权责发生制
改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时应当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在现阶段,在以下方面引进比较适当:(1)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2)修改对外投资的核算,引入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计提股票、债券的应收股利和利息。(3)计提坏帐准备。(4)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交换交易收入和费用。(5)引入成本核算概念,作出相应的规范。(6)引入“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会计科目。但是,鉴于实际情况,对于资产减值(除坏账准备之外)、预计负债等还是暂不引入为好。
5、如何将基建会计纳入事业单位大账
将基建会计纳入事业单位大账,就要求在改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时吸收《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中的相关核算内容。对此初步设想是,在事业单位会计中增设“在建工程”科目,并且在“在建工程”科目下设置相关的明细科目,归集基建成本,对基建工程进行明细核算。同时,将《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中的相关报表予以改进和简化,纳入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作为资产负债表的附表。这样既能满足对基建工程进行具体会计核算的需要,又能满足单位管理层和政府主管部门的信息需要。[!--empirenews.page--] 在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事业单位必然要面临成为多元投资主体的问题,事业单位需要披露与企业相类似的财务信息,这就对事业单位提供财务信息的广度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不管在企业还是在事业单位,透明的财务信息披露是保护投资者利益必不可少的机制。这就需要改革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借鉴企业财务信息披露形式,设计事业单位的信息披露制度,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完整的财务信息。目前,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已经尝试向企业化管理的方向转变,企业和事业单位两套会计准则各自独立的局面已不再适应社会新形势的需要,因此企业会计准则与事业单位及准则的合一是可行的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