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 《养成聆听的好习惯》读后感——聆听就是用“心”
以前,一提到听,我的大脑便会命令左耳和右耳一起出动,认为“听”就是耳朵的工作,可现在我不这样认为了,这是为什么?因为崔老师在《养成聆听的好习惯》这篇文章里给了我答案,作文 《养成聆听的好习惯》读后感——聆听就是用“心”。
我明白了,当一个人在说话时,很多地方要去听。
眼睛要“听”,要全神贯注地看着对方;嘴巴要“听”,听的时候要把它关闭起来,不打断别人;四肢要“听”,边听边把他管好,不要让它动来动去;身体要“听”,必须在听的时候站直或立正;大脑要“听”,认真去体会说话人的意思,与他(她)产生共鸣,读后感《作文 《养成聆听的好习惯》读后感——聆听就是用“心”》。
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要用心去“听”,当你用心的时候,耳朵、手脚、眼睛、嘴巴……一切都会跟着认真“听”。
懂得了这个道理,我知道了如何聆听,我一定要在课堂上、生活中养成聆听的好习惯。相信我,我会做到的!
南京苏杰学校三年级:黄嘉辰
第二篇:《养成聆听的好习惯》读后感
《养成聆听的好习惯》读后感
以前,一提到听,我的大脑便会命令左耳和右耳一起出动,认为听就是耳朵的工作,可现在我不这样认为了,这是为什么?因为崔老师在《养成聆听的好习惯》这篇文章里给了我答案。
我明白了,当一个人在说话时,很多地方要去听。
眼睛要听,要全神贯注地看着对方;嘴巴要听,听的时候要把它关闭起来,不打断别人;四肢要听,边听边把他管好,不要让它动来动去;身体要听,必须在听的时候站直或立正;大脑要听,认真去体会说话人的意思,与他(她)产生共鸣。
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要用心去听,当你用心的时候,耳朵、手脚、眼睛、嘴巴一切都会跟着认真听。
懂得了这个道理,我知道了如何聆听,我一定要在课堂上、生活中养成聆听的好习惯。相信我,我会做到的!
南京苏杰学校三年级:黄嘉辰
第三篇:《养成聆听的好习惯》的小学读后感
以前,一提到听,我的大脑便会命令左耳和右耳一起出动,认为“听”就是耳朵的工作,可现在我不这样认为了,这是为什么?因为崔老师在《养成聆听的好习惯》这篇文章里给了我答案。
我明白了,当一个人在说话时,很多地方要去听。
眼睛要“听”,要全神贯注地看着对方;嘴巴要“听”,听的时候要把它关闭起来,不打断别人;四肢要“听”,边听边把他管好,不要让它动来动去;身体要“听”,必须在听的时候站直或立正;大脑要“听”,认真去体会说话人的意思,与他(她)产生共鸣。
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要用心去“听”,当你用心的时候,耳朵、手脚、眼睛、嘴巴……一切都会跟着认真“听”。
懂得了这个道理,我知道了如何聆听,我一定要在课堂上、生活中养成聆听的好习惯。相信我,我会做到的!
第四篇:教钢琴要教会学生用“心”聆听
教钢琴要教会学生用“心”聆听 来源:歌词大全 http://
近几年来,职业学校中部分学生对钢琴课不太重视,学习劲头不足。作为职业学校的钢琴教师,笔者深感担忧。那么,如何使学生的学习富有热情和效率,如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更为主动和全面?笔者认为在钢琴教学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培养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熏陶和兴趣的培养,是很难学好钢琴的。所以教师应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可根据要欣赏的钢琴曲来制作与音乐的内容和形象相符的画面,通过电脑的制作和幻灯投影来展示,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再如,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定期举办学生钢琴独奏音乐会,让学生去感受钢琴,热爱钢琴。培养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让音乐通过听觉浸润心灵,才可能使心灵迸发创造性的音乐,这是学习音乐的正确途径。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多听各种风格、特色的乐曲。德国钢琴教育家齐格勒主张,在钢琴教育上要“以心聆听”自己弹出的声音,来调节演奏效果。因此,培养学生聆听音乐,一定要帮助他们发掘和注意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让内心的音乐先于技巧,先于手指动作产生,并生动地记在心里。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呢?我认为可以利用钢琴进行律动教学。方法包括:教师在演奏钢琴曲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拍手、跑、走、跳跃、摇摆等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力度、速度的特点;让学生运用动作幅度的大小,来表现音值的长短变化;让学生运用手势或形体动作来体现钢琴音乐旋律线的起
伏、音调的变化与节奏;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带领学生打节奏;让学生分组练习多声部节奏。
培养学生正确的弹奏姿势、弹奏手形、手指的支撑、手指的基本弹奏动作和放松弹奏的能力
教师要按照拟订的教学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讲授弹奏理论和技巧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技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谱习惯及认真的学习态度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根本意义上讲,比学习本身更重要。学习视谱和读谱也是这个道理。读谱是演奏一首作品的基础。试想,如果学一首曲子,错音连篇、节奏不对、指法混乱、奏法不讲究,如何谈得上正确表达音乐的意思呢?因此,读谱一定要力求准确。要求学生要以严格认真的态度进行学习,远比学上一两首乐曲重要得多。
培养学生良好的练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练习习惯,是辅导学生练习时应放在首位的课题。大家知道,某一次练习或某几次练习的好坏,仅仅涉及到一次或几次的练习效果,而某种习惯的好坏则会影响整个学习进程,甚至关系到最终的学习效果。培养良好的练习习惯,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乐于学习和练习;精力集中;有目的性,不盲目;善于运用方法;有针对性地练习。
培养学生的演奏技术
钢琴演奏技术是为音乐内容服务的,音乐表现是钢琴演奏的最终目的,也是唯一目的。技术学习得越全面,掌握得越自如,就越能得心应手地表现音乐内容,技术必须和音乐表现结合在一起。音乐表现靠全面的文化修养、艺术功力和广泛渊博的知识。我们应帮助学生对构成作品的一系列手段如:调性、旋律、节奏、速度、风格层次、句法等分析研究,理解得越透彻越合理,对作曲家的意图就会表现得更充分,就有可能真正理解和挖掘乐曲中的真实含义,弹奏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另外,教师如果能将唱歌、视唱练耳、乐理、音乐作品分析、音乐史
等知识融合起来教给学生,那么,钢琴将会起到把各种音乐知识进行整合的作用,在这个整合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音乐知识和学习能力也随之得到加强,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把握作品,成功演奏作品。
第五篇:用心感受 用爱聆听
用心感受
用爱聆听
江苏是我国的教育大省,南京是我国幼儿艺术教育尤其是音乐、美术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多年来紧跟国际幼教发展脉搏,时刻引领我国幼教发展方向。2011年4月23日-2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全国幼儿园艺术教育教学研讨会”。这次充电机会,使我心情激动万分,并且也格外珍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在艺术教育上要“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要让幼儿“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 那么,如何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呢?通过几天的学习,我找到了答案。各位幼教专家的讲座,都从不同的侧面阐述了以上的内容,新的理念、新的视觉,带给我全新的感受,使我受益匪浅。
其中,南师大边霞教授 “幼儿园综合艺术教育的理念与实践”的讲座,这不仅让我感受了艺术教育的美,也让我了解了在进行艺术教育过程中,教育手段应采用多元的表现方式来体现其教育的作用与价值,更重要的是参透其先进的教育理念,让我感受颇深:
1、综合艺术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儿童发展的完整性与未来发展需要,艺术教育就是要培养喜欢艺术的,会欣赏艺术的人。从艺术自身特点出发,“从来就没有孤立的音乐,而只有与动作、舞蹈,语言同时存在的音乐。”强调了综合性。艺术具有异质同构性,不同的“质”给人的感觉其实是一样的,对于幼儿,我们可以说对艺术有先天的可能性,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予一定的刺激,就能构成艺术的教育。
2、综合艺术教育的基本理念。把生态中动态平衡之意融进幼儿艺术教育之中。也就是说生态式的艺术教育是倡导我们在实施艺术教育活动过程时引导孩子运用各种感官、肢体感受与体验的方式有机地融入音乐、美术、文学艺术为整体的综合教育中;在活动中的对话应该是平等、尊重的态度,对话的主体是多元的,可以是幼儿与环境之间的,可以是有幼儿与教师之间,总体说来是教师、幼儿、艺术文本三者间的互相对话,是一种彼此激发的态度。没有对话就没有生态式艺术教育。在这样的一种互动中,师幼之间的关系应本着平等的观念,以尊重、相信幼儿的艺术潜能和艺术直觉能力为前提,同时,教师又要把握好在平等中的首席位置,使艺术活动提升水平。
3、通过以艺术教育为载体把生命中的爱与被爱的、生长的、存在的思想有机地表达和呈现。因此幼儿美术教育要走出单一的模仿与艺术工匠训练的误区,要以孩子的生活经验、内在意境为出发点,通过提高孩子审美、欣赏能力,提高孩子的视界,以注重实在的可视形象的创造和审美心理意象的创造为目标,用超越事实与科学的层面来引导孩子享受、体验美术教育。例如一幅美术作品的欣赏,不在于老师知道多少,而是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发现多少。老师的作用在于激发、桥梁,是在背后推一把而不是牵着幼儿走。从而能使孩子更热爱生活、快乐生活。
4、艺术教育不是单独所存在的,要和主题活动、各领域之间有机地整合。当教授谈到有机整合,这又是我以往感到困惑的地方,什么是“有机”?专家的定义让我茅塞顿开,一句话:有机就是自然,就是将孩子需要的课程各部分自然地结合到一起。记得,在无数次的幼儿园业务学习中,很多老师都曾指出:整合不是一个大拼盘。而今,通过专家的讲解,我更深刻的理解了什么是有机?如何去有机?如何将艺术教育有机地整合,而不会只是进行简单的拼凑。
皮亚杰指出:“幼儿必须通过自身活动去发现、认识客观世界,不断构建、完善自己的认识模式”。这要求教师更多的引导和充分挖掘幼儿爱美的天性,满足幼儿自我表现和审美的需要,让孩子们完完全全在属于自己世界里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们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肢体语言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使他们在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体验自身的尊严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