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山东高考化学试题分析
2014年高考(山东卷)化学试题评析
2014年高考山东卷化学试题充分体现了有利于为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试题立足于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注重对化学学科能力的考查,特别是突出了对信息整合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整体来看,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保持整体稳定 力求有所创新
今年的化学试题注重于对核心主干知识的考查,整卷没有偏题、怪题。试题在形式上与考试说明样题保持一致,与以往的试题也保持相对稳定。必做题中的选择题侧重于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知识覆盖面大,难易搭配合理。第7、8、11题相对简单,第9、10、12题属中等难度,13题将弱酸、弱碱和水的电离以及盐类的水解融为一体,既考查考生对过程的理解,又考查考生对最终结果的判断,思维容量较大,相对较难。必做题中的填空简答题侧重于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难度梯度设置合理。第29题(1)(2)、30题(2)、31题(1)(3)等较易,29题(3)、31题(2)等属于中等难度,30题(1)、32题(2)(3)等难度较大,这样的设置有利于区分不同层次的考生。三个选做模块试题特点鲜明,重点突出,难度均衡等值。
第8题为试卷的经典题目,试题突出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学科的重要地位,既有原子结构、元素性质,更体现物质性质的递变规律,题目覆盖面广,强调规律性的总结。第7题表格的引入和第10题装置图的呈现,使信息呈现方式简洁明了,节约考生阅读时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命题思想。11题的命题形式不再是就必修要求范围内有机化学的某些观点进行叙述,而是力求在考查中体现“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一重要化学思想。题目通过借助合适的载体,对考点进行情境化的包装和叠加,提高了试题宽度和深度。12题是山东卷首次出现离子共存这一经典题型,题目的情境设置既有各种离子的显性呈现方式,又有“无色溶液、酸性溶液、弱碱性溶液、中性溶液”等隐性条件的描述。解决问题的思 1
维容量有所增大,深入地考查了考生思维品质和迁移应用能力。
作为实验题的31题,改变了往年以化学工艺流程为载体的呈现方式,而是把工业上利用含硫废水生产Na2S2O3·5H2O的过程搬到实验室来,以中学化学实验
中各种常见仪器的科学组装、合理搭配为载体,把生产流程以实验室模拟的方式呈现给考生。该题收放有度,一方面增加了物质检验的实验方案设计,给考生适当的思维空间,使题目的开放度有所增大。另一方面在气密性验证方案设计上,采取了“间断性”方式设置问题,限定思维分散程度,控制了方案设计的方向性,使问题更加明确。
三个选做模块试题更是集中体现了“稳”“变”“新”的特点,32题把有关数据以曲线图像的形式嵌入化学工艺流程题内,考查考生对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考查考生对化工生产技术、绿色化学思想的理解和应用;33题命题的形式与风格都有所创新,由直观类比的考查方式上升到利用结构图像为载体的综合考查。34题的呈现方式仍然沿用了经典的有机合成路线,问题设计在保持以往风格的基础上也有所创新,例如通过要求考生选择合适反应试剂完善合成路线的设问,把对有机化学“结构与性质”的考查嵌入其中,考生作答时成就感油然而生。可以说,今年的三道选做题在情境设置上都有所创新,三个题目交相辉映。
二、密切联系实际 彰显学科价值
2014年试题的另一特点就是重视化学的实用性,彰显学科价值。试卷中绝大部分试题的背景均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或是科技前沿。试题情境新颖客观,一方面可以折射化学在新材料、能源、环境、废物利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为考生创设出公平的试题情境。
试题重视环境保护理念的渗透,如29题以海盐粒子对大气中含氮氧化物的迁移转化为背景,使考生了解到氮氧化物在与海盐粒子反应的过程中会产生氯自由基,引起臭氧层损耗,从而引发一系列大气环境问题,这使考生对氮氧化物引发污染问题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课本介绍的层次上。通过考查在实验室中用
NaOH溶液吸收N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让学生意识到无论在实验室还是在工业生
产中,污染都是可控的,控制污染的产生比治理污染更为重要。对环境保护理念的渗透还体现在废水的治理与利用上,31题含硫废水的回收利用、32题含铬废液的处理都在证明:对废水、废液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变废为宝,化学科学的社会效益在这些题目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试题力求把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融合,原原本本地呈现在考生面前,要求考生能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32题为工艺流程题,这是山东卷的常见题型,这类试题往往以化工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为载体,对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定量计算、化学实验等知识进行综合考查。而32题在保留以往试题特点的同时,还要求考生能够综合考虑物料循环、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问题,很好地体现了绿色化学的思想。
以新材料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既可通过新颖的试题情境,为考生提供公平的平台展示能力,又可以彰显试题的时代性与应用性,展现有用的化学。30题以室温离子液体电镀铝为试题情境。室温离子液体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在绿色化工和电化学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考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开拓视野,并对电镀过程有了更深的认识。32题围绕石墨烯创设试题情境。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碳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热学和力学性能,有望在电子元件、复合材料、气体传感器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考生通过结合“剥离”石墨所得“石墨烯”及石墨烯”氧化所得的“氧化石墨烯”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已有的对石墨结构的了解,很容易就可以解决题设问题。通过利用现代科技前沿的新材料巧妙地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核心知识,将物质结构的基本知识与前沿材料巧妙结合,问题设置自然流畅,“起点高,落点低”。
2014年化学试题既考查了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发挥了考试的教育功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强调学科素养 考查思维品质
试题强调基础知识与学科能力的有机融合,重点考查考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问题的能力”和“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是“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问题的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而化学的学科特点则决定了“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是“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问题的能力”的核心。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表现在: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和有序储存的能力;能够从试题提供的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新组合为新知识的能力。第7题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试题内容,考查重要有机、无机反应的反应类型,选项C是把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巧妙结合,选项D则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进行深入考查。第10题以图像的形式呈现试题内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常见仪器的使用和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包括试剂选用、仪器装配、实验原理及气体净化方法和收集方法等。考生应通过对装置图的观察,获取相关信息,并与原有知识进行对比,才能做出合理判断。12题要求考生不仅要明确题中给出的显性的各种离子间的共存关系,而且要善于挖掘题目隐含的条件才能过做出正确判断。30题(1)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要依据“电镀过程中不产生其它离子且有机阳离子不参与电极反应”,结合电极反应的书写规则,方能做出正确解答。而阴极产物的判断则需要依据“改用AlCl3水溶液作电解液”
这一信息,对电镀液内各种离子成分重新分析。考生通过对两种电镀液的对比,理解选择电镀液对电镀过程的重要影响,体会到新材料在科研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试题信息描述简洁明了,呈现形式丰富多彩,除了文字、表格、图形、方程式外,还有表达式、关系曲线、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图、物质合成路线等,可以说试题对考生多途径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检验。
“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问题的能力”表现在: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取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能够将分析
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作出解释的能力。试题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对考生思维品质和化学素养的考查。如31题,要求考生在给定装置、给定操作的情况下,通过描述现象来完成气密性检查的设计方案。不仅考查考生对气密性检查原理的深度理解,还考查考生科学、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判断烧瓶C中Na2S和Na2SO3物质的量之比,需要利用题给信息“为提高产题品纯度,应使
烧瓶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及题目中三个反应方程式所反映的计量关
系,通过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解答。“利用所给试剂设计实验,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需要考生利用题给信息“已知
Na2S2O3·5H2O遇酸易分解”,结合Na2SO4和Na2SO3的性质,兼顾中学化学常见物质的鉴别、实验的基本操作等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才能得出正确结论,本题对考生运用正确化学术语表达分析问题过程及结果的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32题的背景材料既有学生熟悉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各种实验操作、Fe3+的除杂等,也有学生陌生的情境材料,如重铬酸钠(Na2Cr2O7)和重铬酸钾(K2Cr2O7)均为考
生比较陌生的化合物。设问强调在理解工艺流程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题目(4)考查“用热水洗涤固体A,回收的洗涤液如何转移既能提高产率又可使能耗最低”,考生首先要了解母液的成分,结合实际生产中的物料循环,综合节能减排、节约成本等,才能做出正确解答。这种题目设问新颖、不落俗套,想通过大量的题海训练就能正确作答是不可能的,很好地体现了对考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
“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表现在: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理解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综合应用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一些化学问题。试题除了第10、31题外,与实验有关的问题也多次出现在其它题目中,如30题中的铝热反应试剂选择及产物成分的分析,32题涉及物质的制备及分离提纯,34题反应试剂的选择等,这些试题意在突出对考生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考查,凸显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学科特点。题目通过创设真实的实验情境,考查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装置图的识别、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方案设计等化学实验问题。设问注重考查考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真正动手做过实验的考生进行发挥,而不是通过背实验就能顺利作答。
31题集中考查化学实验,没有出现往年频频出现的工艺流程,而是以实验装置、反应原理、操作步骤的形式出现。试题以物质的制备为主线,设计相应问题,考查考生实验探究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该题的设计思路非常清晰,实验前进行装置气密性检查,然后围绕核心反应进行问题设置,如根据实验原理进行仪器及试剂的选择,如何通过合理投料来提高产品纯度,如何控制反应速率,判断实验终点等等。
总之,2014年化学试题一方面秉承了多年来形成的一贯风格,另一方面不断求新、求变。试题在内容选择上密切关注与生活生产实际和科学发展相关的化学问题,更加贴近考生实际。试题不偏、不怪,平和自然,从正面考查学生的思维,内容、形式积极、正面,站在学科发展的高度,体现学科的科学和社会价值,让考生在答题的同时感受化学的乐趣。
第二篇:2018高考化学试题分析
紧扣教材
体现化学核心素养
——2018高考化学全国卷II评析
2018年高考刚刚落幕,回顾今年的高考化学题,做出了如下分析:
一、梯度适中 难度较去年有所下降
7道选择题中大部分保留了历年高考题中的经典题型。如第7、10、11、12、13题分别考查了比较常见的STSE、元素推断及周期律的应用、阿伏加德罗常数、电化学、表格实验这几个主干知识点,而且难度较低,均是平时考试中常见的题目,学生容易上手,并且可以轻松得分。
3道大题考察形式与历年高考题、平时模考题基本相似,并且阅读信息能力的考查降低、基本无创新题型,所以难度相比去年降低了几个档次。
第26题是工艺流程题,考查流程图的解读、陌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本题的信息量较少,与往年相比未考查溶度积的计算,难度有所降低。
第27题是化学反应原理题,考查的是化学平衡中的主干知识,最后一问涉及速率方程问题,是学生较陌生的,考查学生的信息接受能力、对图像的解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这个部分是本套卷纸中为数不多的创新题型,也是本套卷纸中拉开学员梯度的一道题,本题的难度相对去年,有所提高。第28题是实验题,它包含了常见的装置连接、混合气体性质检验、仪器的作用、氧化还原滴定等问题,属于一道常的规实验题,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难度不大。
两道选考题中,均考查了物质结构和有机化学中的主干基础知识,其难度如试前猜想一样,与2017年高考题相比,物质结构难度提高而有机化学难度降低。
二、展现成果,突出贡献,弘扬科学精神,传承我国科学文化 在绵延5000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取得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一大批发明创造。
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挖掘古代科技文献,以我国古代化学化工成果为情境命制试题。第26题中提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第12题中选取了我国科学家发表在化学顶级刊物上的“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钠、二氧化碳二次电池”。这些内容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爱国精神,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要实现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呈现我国化学领域最近取得的重大创新科研成果。
三、贴近教材,突出基础性和学科特色,加强实验能力考查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概念和原理等源于化学实验。试题大多以化学实验为背景展开,注重化学实验情境的创设,在化学实验背景中展开设问。同时,多数试题以教材知识等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为起点展开,有助于学生由浅入深、较为顺利地进入到试题情境。
第8题以常见化学事实和化学用语为背景,考核学生对基础化学知识和用语的掌握;
第9题以教材中甲烷光照实验为背景,以氯气的颜色为线索考察的一道贴近教材的有机实验;
第13题中的4个选项考察的实验目的和实验过程,几乎完全与教材实验吻合,更加使试卷“贴近教材,突出基础性和学科特色”
第28题实验综合题,是一道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的实验题。
四、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展现化学在社会领域的广泛应用 化学学科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试题素材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展现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试题背景材料丰富、新颖,展示学科领域研究成果,关注材料、医药、能源的应用。
第7题考察基本生活常识问题,纯碱去油污、漂白粉消毒、氢氧化铝中和胃酸、硫酸钡用于胃肠检查,此题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第8题则是一道针对我国环境污染为背景,进行考察雾霾成分、分散系等相关知识
第27题是以治理温室气体为背景,考查化学反应原理,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知识进行解题。
第38题则以葡萄糖为原料制备山梨醇和异山梨醇为背景,利用有机知识解决有机推断问题。综上所述,2018年全国卷2理综化学试题,注重化学主干知识的考察。基于学生认知水平,贴近教材,重视学习过程,广泛联系社会发展与实际,注重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凸显化学学科特色,在真实问题解决中,力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出来,将课堂表现考出来,重视化学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基本学科素养的考查。
化 学
高考理综化学新课标全国I卷、全国II卷以《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依据,稳中求变,在继承以往出题思路的同时有所创新。充分体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考查化学知识的同时也会用到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知识或思想。仍然注重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与核心价值的考查,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更加重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1.2018年高考化学试卷特点分析
以生产、生活为背景考查化学知识,不单纯只考知识点,难度不大。考题形式越来越灵活,要求同学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应用。
2.2018与2017年试题对比
题型没有变化仍然是7道化学选择4道大题,题量没有变化。2017年全国
1、全国2化学选择题都应用对数函数结合图像考查溶液中离子平衡,2018年溶液中离子平衡在选择题中没有以单独出现,压轴选择题考查电化学,总体来看2018年选择题难度较2017年所有降低。
实验大题
2017年全国
1、全国2“实验大题”都以实验为背景,考查定量分析、实验装置、注意事项、计算等。2018年“实验大题”以制备醋酸亚铬、闪锌矿为背景,结合实验装置考查综合实验难度与去年持平。
工业流程
2017年全国1、2“工业流程”分别以钛铁矿、水泥为背景结合化学知识、考查同学化学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等。2018年工业流程以焦亚硫酸钠、三草酸和铁酸钾为背景,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相关计算等,难度较去年所有降低。
原理综合
2017年全国1、2“原理综合”分别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平衡、平衡常数、平衡移动与转化率的关系等。2018年“原理综合”以可逆反应、CH4-CO2催化重整为背景,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催化剂、化学平衡、平衡常数等,较去年难度稍有所降低。
物质结构
2018年选做题“物质结构”较去年难度持平,全国1“有机化学基础”比去年难度有所增加,全国2卷难度与去年持平。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全国2卷化学难度并不比全国1卷简单。2018全国卷化学整体难度有所降低,预计平均分会比去年高5分。
考试告一段落,在彻底放纵前还可趁着头脑热乎进行一下大概的估分,为自己接下来的高考志愿填报做好准备工作,启达教育教师团队会陆续为大家提供专业的试题解析,欢迎您的持续关注。
3.2019高考化学试卷预测
历年高考化学考题都稳中求变,在注重与往年试题题型接近、依照课程标准、考查范围不超纲的前提下求变化。2019年高考化学难度应该不会太大,但对同学读取信息、处理信息、灵活应用的能力的要求会略有提高。
常考重点知识模块如:化学与生活、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元素化合物、原理综合、有机化学基础等仍然是重点考查知识模块,可能会以一些生产、生活实际背景考查以上知识点。
贯彻改革要求,推动素质教育
2018年高考化学命题贯彻落实发展素质教育和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要求,以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选取各种类型的情境素材,通过科学规范的试题设计,考查信息获取及加工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贯彻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目标,落实了“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
1.展现成果,突出贡献,发挥学科育人功能
在绵延5000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取得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一大批发明创造。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挖掘古代科技文献,以我国古代化学化工成果为情境命制试题,例如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26题中提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理科综合全国III卷第35题中提到“《中华本草》等中医典籍中,记载了炉甘石(碳酸锌)入药,可用于治疗皮肤炎症或表面创伤”。试题中呈现的这些内容展示了中华优秀科技成果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可以引导学生自觉传承我国科学文化,弘扬科学精神。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要实现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呈现我国化学领域最近取得的重大创新科研成果,例如理科综合全国I卷、II卷中选取了我国科学家发表在化学顶级刊物上的“一种对天然气中二氧化碳、硫化氢的高效协同去除转化装置”“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钠、二氧化碳二次电池”。这些内容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爱国精神,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2.情境真实,应用导向,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情境来源于生产、生活、社会及科研实际,将化学学科联系紧密的环保、医药、材料、能源等交叉学科内容作为试题素材,考查考生合理正确地使用化学原理与技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既可以引导考生认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又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考查要求。
1)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呈现环境保护的素材,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污染及其防治中的化学基本原理,体现化学在生态环境和污染治理的巨大作用。在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的国家战略行动中,尤其是在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中,化学及相关科学起着无可替代的关键核心原理及技术支撑作用。如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8题和全国IV卷第12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雾霾形成机理的最新研究成果为素材,考查雾霾形成过程中无机颗粒物的化学基本概念,分析雾霾酸度增大的催化过程和机理。全国IV卷第10题考查化学品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全国I卷第7题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之一的磷酸亚铁锂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湿法冶金工艺处理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回收其中的金属,体现了化学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的贡献。
2)2018年高考化学设置绿色生产技术试题,要求考生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化学方法和技术,以此体现化学科学为绿色生产和清洁能源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的作用。如理科综合全国I卷第13题以协同去除二氧化碳、硫化氢的新型电化学转化装置背景考查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全国II卷第36题以葡萄糖以及用葡萄糖为原料制得的山梨醇和异山梨醇等生物质转化平台化合物为背景,考查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以各种药物和食品添加剂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为背景,考查基本化学知识和概念,体现化学在确保食品安全、守护人类健康的巨大贡献。如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36题治疗心绞痛的药——硝酸异山梨酯,全国IV卷抗心律失常药——盐酸美西律,这些试题素材展示了化学在治疗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守护人类健康中的贡献。在高考化学试题中普及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传递化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巨大价值和神奇魅力,引导学生在新时代喜欢化学科学、学习化学科学、应用化学科学、发展化学科学,树立投身祖国化学化工事业的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
3.形式多样,数据详实,测评学科关键能力
高考化学试题立足于培育学生支撑终身发展和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重点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等关键能力。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在测评关键能力方面体现了如下特点。
3.1 创新设问方式,考查独立思考能力
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依据考查内容和要求设置不同的设问方式,考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对于相对熟悉的内容,增加开放性,考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理科综合全国III卷第27题提供了两种合成碘酸钾的方法,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独立地从中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3.2 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考查信息获取及加工能力
1)提供量化数据关系。反应速率是反应原理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但是中学阶段的教学仅停留在定性阶段,没有到定量阶段。不同物质、不同物理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不同,实际上可以用定量的数学关系模型来表示反应速率。2018年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27题提供了沉积碳生成速率与甲烷以及二氧化碳压强的关系方程,要求学生分析积碳量与反应压强的之间关系,判断选择反应的具体条件。
2)提供转化流程信息。物质转化流程信息常见于化工工艺图中,这些工业流程来自真实的工业生产过程,在试题中简化为生产流程或技术单元,要求学生分析流程图中的物质变化及操作,从中分析或选择反应条件、解读并挑选工艺参数、产物分离操作方法等信息,结合已经学过的元素知识、反应原理等知识回答相关问题。2018年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26题以锌的冶炼为背景,通过工艺流程图和数据表格等方式向学生提供信息,将生产生活实际与中学化学实际相结合,考查学生对常见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电化学原理、沉淀溶解平衡等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
3)提供新颖反应信息。在试题中提供陌生的反应方程式或转化关系,要求学生从中抽象概括反应的具体细节,并与已有的有机反应相结合,构建一个可解决问题的反应知识体系。2018年理科综合全国Ⅰ卷第36题,要求学生分析理解整个合成路线,现场学习乙腈水解新反应,在此基础上利用学过的有机反应,设计一条合成苯乙酸苄酯的路线。3.3 证据具体详实,考查逻辑推理能力
证据推理是逻辑推理能力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表现形式,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证据,对物质的组成、结构及性质变化进行分析推理,揭示数据和现象的本质特征。
1)考查基于数据的推理。反应过程中收集的数据以及呈现的图表是重要的证据,可以考查学生通过分析、转化图形曲线的数据关系,结合化学基本反应理论,推演在不同条件下的物质转化规律。2018年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27题、全国III卷第28题均以物质反应转化为题材,呈现不同类型的数据随时间或温度变化图形,加大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
2)考查基于实验现象的推理。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具有典型的反应现象特征。根据不同物质的特征反应现象可以推理物质的组成,2018年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28题提供了“装置B、F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装置E中固体变为红色”的实验现象,要求学生分析判断热分解产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
3)考查基于规律的推理。元素周期律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规律,也是指导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理论,利用其周期性的变化规律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2018年理科综合全国I卷第12题、全国II卷第10题、全国III卷第13题以及全国IV卷的第13题均是以周期律和结构知识推理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试题。
4.依据大纲,回归教材,考查学科必备知识
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学科主干知识,紧紧围绕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反应原理、常见典型物质等基础内容,体现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基础性考查要求,有利保障了基础教育化学人才的培养质量,试题设计的理念如下。
1)转换呈现方式。通过对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现象的考查,引导中学化学在教学中开设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如2018年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9题考查学生判断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实验现象。
2)转变考查方式。考查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化学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反应原理,促进学生全面掌握化学基础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018年理科综合全国I卷第35题考查电离能、键能以及晶格能等基本概念,是以Born-Haber循环的形式给出能量变化图,要求学生根据基本概念的定义分析各种能量变化的数值。
3)调整考查物质。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涉及的元素主要为应用广泛的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丰富的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这些元素包括铁、铜、锌、硫、硅、氯等。在设计试题时,不仅元素化合物试题涉及的物质用的是典型和常见的,而且实验试题和反应原理试题涉及的物质也用的是生活和实验室常见的,如理科综合全国I、II、III卷中反应原理试题涉及的物质为氮的化合物、碳的化合物、硅的化合物。调整考查物质有利于降低学生对不熟悉物质的陌生度,增加在考场中的自信心,同时回归中学化学元素化学教学的本质。
第三篇: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评析
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评析
2018年高考化学命题贯彻落实发展素质教育和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要求,以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选取各种类型的情境素材,通过科学规范的试题设计,考查信息获取及加工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贯彻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目标,落实了“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展现成果,突出贡献,发挥学科育人功能
在绵延5000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取得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一大批发明创造。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挖掘古代科技文献,以我国古代化学化工成果为情境命制试题,例如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26题中提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理科综合全国III卷第35题中提到“《中华本草》等中医典籍中,记载了炉甘石(碳酸锌)入药,可用于治疗皮肤炎症或表面创伤”。试题中呈现的这些内容展示了中华优秀科技成果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可以引导学生自觉传承我国科学文化,弘扬科学精神。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要实现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呈现我国化学领域最近取得的重大创新科研成果,例如理科综合全国I卷、II卷中选取了我国科学家发表在化学顶级刊物上的“一种对天然气中二氧化碳、硫化氢的高效协同去除转化装置”“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钠、二氧化碳二次电池”。这些内容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爱国精神,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情境真实,应用导向,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情境来源于生产、生活、社会及科研实际,将化学学科联系紧密的环保、医药、材料、能源等交叉学科内容作为试题素材,考查考生合理正确地使用化学原理与技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既可以引导考生认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又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考查要求。
1)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呈现环境保护的素材,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污染及其防治中的化学基本原理,体现化学在生态环境和污染治理的巨大作用。在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的国家战略行动中,尤其是在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中,化学及相关科学起着无可替代的关键核心原理及技术支撑作用。如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8题和全国IV卷第12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雾霾形成机理的最新研究成果为素材,考查雾霾形成过程中无机颗粒物的化学基本概念,分析雾霾酸度增大的催化过程和机理。全国IV卷第10题考查化学品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全国I卷第7题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之一的磷酸亚铁锂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湿法冶金工艺处理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回收其中的金属,体现了化学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的贡献。
2)2018年高考化学设置绿色生产技术试题,要求考生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化学方法和技术,以此体现化学科学为绿色生产和清洁能源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的作用。如理科综合全国I卷第13题以协同去除二氧化碳、硫化氢的新型电化学转化装置背景考查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全国II卷第36题以葡萄糖以及用葡萄糖为原料制得的山梨醇和异山梨醇等生物质转化平台化合物为背景,考查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以各种药物和食品添加剂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为背景,考查基本化学知识和概念,体现化学在确保食品安全、守护人类健康的巨大贡献。如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36题治疗心绞痛的药——硝酸异山梨酯,全国IV卷抗心律失常药——盐酸美西律,这些试题素材展示了化学在治疗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守护人类健康中的贡献。在高考化学试题中普及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传递化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巨大价值和神奇魅力,引导学生在新时代喜欢化学科学、学习化学科学、应用化学科学、发展化学科学,树立投身祖国化学化工事业的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形式多样,数据详实,测评学科关键能力
高考化学试题立足于培育学生支撑终身发展和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重点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等关键能力。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在测评关键能力方面体现了如下特点。
3.1 创新设问方式,考查独立思考能力
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依据考查内容和要求设置不同的设问方式,考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对于相对熟悉的内容,增加开放性,考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理科综合全国III卷第27题提供了两种合成碘酸钾的方法,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独立地从中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
3.2 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考查信息获取及加工能力
1)提供量化数据关系。反应速率是反应原理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但是中学阶段的教学仅停留在定性阶段,没有到定量阶段。不同物质、不同物理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不同,实际上可以用定量的数学关系模型来表示反应速率。2018年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27题提供了沉积碳生成速率与甲烷以及二氧化碳压强的关系方程,要求学生分析积碳量与反应压强的之间关系,判断选择反应的具体条件。
2)提供转化流程信息。物质转化流程信息常见于化工工艺图中,这些工业流程来自真实的工业生产过程,在试题中简化为生产流程或技术单元,要求学生分析流程图中的物质变化及操作,从中分析或选择反应条件、解读并挑选工艺参数、产物分离操作方法等信息,结合已经学过的元素知识、反应原理等知识回答相关问题。2018年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26题以锌的冶炼为背景,通过工艺流程图和数据表格等方式向学生提供信息,将生产生活实际与中学化学实际相结合,考查学生对常见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电化学原理、沉淀溶解平衡等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
3)提供新颖反应信息。在试题中提供陌生的反应方程式或转化关系,要求学生从中抽象概括反应的具体细节,并与已有的有机反应相结合,构建一个可解决问题的反应知识体系。2018年理科综合全国Ⅰ卷第36题,要求学生分析理解整个合成路线,现场学习乙腈水解新反应,在此基础上利用学过的有机反应,设计一条合成苯乙酸苄酯的路线。
3.3 证据具体详实,考查逻辑推理能力
证据推理是逻辑推理能力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表现形式,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证据,对物质的组成、结构及性质变化进行分析推理,揭示数据和现象的本质特征。
1)考查基于数据的推理。反应过程中收集的数据以及呈现的图表是重要的证据,可以考查学生通过分析、转化图形曲线的数据关系,结合化学基本反应理论,推演在不同条件下的物质转化规律。2018年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27题、全国III卷第28题均以物质反应转化为题材,呈现不同类型的数据随时间或温度变化图形,加大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
2)考查基于实验现象的推理。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具有典型的反应现象特征。根据不同物质的特征反应现象可以推理物质的组成,2018年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28题提供了“装置B、F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装置E中固体变为红色”的实验现象,要求学生分析判断热分解产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
3)考查基于规律的推理。元素周期律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规律,也是指导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理论,利用其周期性的变化规律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2018年理科综合全国I卷第12题、全国II卷第10题、全国III卷第13题以及全国IV卷的第13题均是以周期律和结构知识推理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试题。依据大纲,回归教材,考查学科必备知识
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学科主干知识,紧紧围绕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反应原理、常见典型物质等基础内容,体现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基础性考查要求,有利保障了基础教育化学人才的培养质量,试题设计的理念如下。
1)转换呈现方式。通过对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现象的考查,引导中学化学在教学中开设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如2018年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9题考查学生判断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实验现象。
2)转变考查方式。考查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化学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反应原理,促进学生全面掌握化学基础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018年理科综合全国I卷第35题考查电离能、键能以及晶格能等基本概念,是以Born-Haber循环的形式给出能量变化图,要求学生根据基本概念的定义分析各种能量变化的数值。
3)调整考查物质。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涉及的元素主要为应用广泛的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丰富的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这些元素包括铁、铜、锌、硫、硅、氯等。在设计试题时,不仅元素化合物试题涉及的物质用的是典型和常见的,而且实验试题和反应原理试题涉及的物质也用的是生活和实验室常见的,如理科综合全国I、II、III卷中反应原理试题涉及的物质为氮的化合物、碳的化合物、硅的化合物。调整考查物质有利于降低学生对不熟悉物质的陌生度,增加在考场中的自信心,同时回归中学化学元素化学教学的本质。
第四篇:2011年高考山东数学试卷分析
2011年高考山东数学试卷分析
——从“创新”的视角简析2011年山东数学试卷
2011 年高考数学山东卷在保持稳定、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的基础上又呈现出诸多亮点,彰显十大突破。
突破一:对统计的考查
今年的统计试题,考查了回归分析,不仅背景新颖、公平、贴近生活实际,而且设计科学,表述规范。该题突破了仅对公式记忆的考查模式,考查了回归分析的实际应用,既注重了中学教学实际,又体现了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和新课标要求,对今后各地的命题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突破二:对框图的考查
今年的框图试题考查了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而且背景新颖。其背景是《孙子算经》中的“物不知数”题,也叫“韩信点兵”。该题以框图为载体,以传统名题为素材,背景深刻。将古老的数学文化,以考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展示了中国古代数学的瑰宝,也创造性地揭示了中国古代数学在算法上的成就。该题的形式和内涵不仅充分体现了算法的思想,也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会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将会成为框图问题设计中的一个经典案例。
突破三:对三视图的考查
三视图的考查多采取给出三视图的形状、尺寸后,求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式。今年山东卷考题的设计,仅给出了主视图、俯视图,让考生去想象几何体的可能形状。这种命题方式新颖独特,更为可贵的是主视图、俯视图都是我们熟悉的矩形,而几何体也列出了我们最为熟悉的三棱柱、四棱柱、圆柱。尽管题目信息量大,但是不偏、不怪、不刁钻,不会对考生的心理造成任何冲击。该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遵循了从局部到整体,从抽象到具体的原则。该题是今年所有三视图考题中的扛鼎之作。
突破四:创新题型的设计
文理(12)题背景基本一致,难度略有差异。该题目以平面向量的知识为载体,考查了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及进入高校发展的潜力,也体现了命题人的数学功力。是近几年创新题型中的力作,也是山东卷创新题型的又一重大突破。
突破五:对零点的考查
文理(16)题中的函数是对数函数和一次函数的组合,含有两个参变量。解答以数形结合为切入点,融入了估算的处理方法。该题体现了多方面知识的交汇,体现了对数学素材的统一把握,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了必要的深度,是零点问题中的佼佼者,也是客观题目中零点考查方式的重大突破。
突破六:数列问题情景的设置
文理(20)题均为数列题,情景一致。该题以列表的形式简洁明了地给出了等比数列的前三项,极易让考生把握,巧妙地穿插进了分类整合的思想。该种情景具有科学依据,因为数列是特殊的函数,函数可以借助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来表示。此外,从该情景中还可以感觉到行列式的魅力。所以该题目情景的设置极具创新精神,又不失科学依据,具有极深的数学底蕴,充分体现了数学语言文化的魅力。
突破七:应用题背景设置
今年的文理(21)题为应用题,生活中有较多的实例。题目涉及到球和圆柱构成的组合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背景公平,难度适中,无任何牵强附会之嫌。由于教材中也出现了多个以体积为平台,考查导数应用的实际问题,因此该问题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对中学教学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该题的设计,符合实际情景,考查了导数的应用与分类整合的思想,以及建模能力和应用意识。该题背景和数学知识相得益彰,体现了命题者对中学数学教学实际的充分把握和自身的较高的数学素养,也是于平淡处挖掘新意的典范。
突破八:解析几何题目的设计
2011 年文理试卷均以解析几何题目为压轴题。椭圆作为传统核心内容和考查重点,常考常新。今年尽管对解析几何的考查要求没有改变,但在考查方式上实现了较大突破。
1.低而不俗。文理尽管都以椭圆为背景,难度不同,但第一问均以平方和的形式设问,分别求定值和极小值,入口较宽,且起点低。但是没有落入司空见惯的求方程、求基本量的俗套,独具匠心。
2.通而不僵。定值、定点、存在性都是常见设问,通性通法均可处理,但本题于平淡处见精神,靠已有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和数学学习经验,经过研究分析才能解答,是真正的好题。对只依赖练习册、死记题型、死套模式,思维僵化的考生,产生了较大的挑战。
3.丰而不散。本题内涵丰富 , 突出了对解析法本质的考查,与平面几何结合紧密;关注了考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图形分析和处理能力.但并不松散,各方面融合巧妙,形神兼备,天衣无缝,是命题者神来之笔。
突破九:文理差别的处理
对文理科考查内容的不同要求在试卷中的处理,也是今年试卷的一大突破,以数列问题为例,在第二问中,均在通项的基础上求和,但在求和的方法、计算量的大小和难易的程度,都充分考虑到文理考生的实际状况,体现了对广大考生的人文关怀。对比 2010 年的数列试题对文理要求完全一致,是一个重大突破。
突破十:对不同版本教材的处理
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科书。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内容的设置、定义的叙述、公式的形式、数学术语给出等方面,都存在差别,但 2011 年的试卷,完美地处理了这种差异,对使用不同版本教材的考生都很公平,充分体现了考题与教材的完美结合。
总之,通过纵横比较,2011 年的山东数学试卷在以上十个方面实现了较大突破,有利于课改,有利于中学教学,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必将对山东省的素质教育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五篇:2013高考化学试题分析与总结
2013 年化学高考试题分析与总结
高三理综组崔俊林
今年的高考化学试题质量较高,但对学生来说难度也不小,试题中知识覆盖面广,突出基础,注重能力,重视应用,知识信息贴近生活,要求学生要有比较好的心理素质和应试能力,以下是我个人对今年化学试题的一些粗浅认识和备考得失的一些简单分析及今后教学和备考的思路。
一、做题体会
1.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一直在延续,但稳重有新,新中有变,很灵活,有变化。
(1)试卷中涉及的知识点覆盖面广,能较好的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如第8题考查了由键线式推有机物的分子式,“官能团决定性质”,此题为学生易得分题,也为学生常见题型;第12题略难,灵活地考查了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有没有学生会在考场上一个一个去书写呢?此题重视学生的理解,方法的掌握,可能会造成一般学生失分; 第13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也为学生常见题型;第9题将元素推断和水的电离相结合,基础但很灵活,学生如果用“化虚为实”法,可能效果会更好;第11题考查对溶度积常数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在化学用语方面,除了有机物分子式、结构简式外,着重考查了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第27、28题为给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考查,虽延续了2012年的模式,但信息陌生,信息量大,学生不易得分。
2.对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考查力度较大。有些试题需要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进行判断,用灵活的逻辑推理和较强的思维能力进行分析来解决。
(1)数据处理能力。这也是2012年加大计算量后的一个延续,第26题的第7小题涉及计算,倒也不难,关键是学生能否理解过程,否则也不一定能得分;第28题的第5小题要求列式计算,第3小题按所给信息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计算△H,当然此类型的试题也是多次训练过的,总体来看计算量相对于去年是大大减少了,但是涉及计算的题目仍是学生的易错点、丢分点。
(2)图像分析能力。第28题只是仅仅看个趋势,不涉及复杂的分析,这也是与往年高考图像题的最大不同。
(3)结合工艺流程图和所给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改以来,涉及工艺流程图的题型(第27题)的考查在我省考试题中是第一次出现,试题综合程度高,难度较大,有些学生可能会看不懂流程图。
(4)从第二卷整体试题来看,比较新颖(如第26题有机实验),信息量大。有文字(如第26、27题)、有流程图(第27题)、有数据表(第26)、有图表(第26、28题)等多种形式呈现信息,学生要有相当的信息筛选能力和整合能力,否则看不懂信息,浪费了时间,找不到有效突破,势必会影
响到理综的整体成绩。
3.试题中出现的一些超出中学人教版教材要求的内容,值得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的重视。
(1)中学只要求认识直形冷凝管(中学简称冷凝管),从没使用也没见过球形冷凝管。
(2)吸滤瓶是过滤时使用的,在大学化学实验中才涉及到,中学很少见或者就没见过。
(3)用无水氯化钙作干燥剂除水,中学用的较多,但除乙醇大部分学生可能并不清楚。
(4)第28题中铝土矿成分以及选择题中黑火药的成分等,学生可能不是很准确。
二.试题难易与特点分析
1.从整套试卷讲,本套试卷是一套难度中等偏上,但区分度强,灵活度较大的试卷。
现逐项分析一下如下:
(1)【选择题部分】
本部分内容相对而言比较基础,各题目知识点考察比较明确。
第7题:基础化学知识及常见化学工艺部分的内容。其中,侯氏制碱法是常规内容,在复习中多次提及;氯气检验输送氨气管道是2007年广东化学第5题的变形。碘元素、黑火药属于化学与生活相结合的内容。
第8题:考查有机化学中常见官能团性质。仅涉及必修化学部分中的烯烃和醇类物质性质。属于简单题,对选做选修五的学生没有任何难度,第9题:考查短周期元素性质和盐类的水解。根据原子序数确定阴阳离子,并判断相应的酸碱的强弱即可。
第10题:主要考查电化学内容,其中涉及原电池的电极变化,是一直强调的电化学三变化之一。CD选项源自盐类的水解和沉淀转化原理。知识考查范围较广,对学生有一定要求。
第11题:典型的沉淀溶解平衡内容。运用Ksp的公式进行计算。只要注意到AgCl、AgBr和Ag2CrO4的Ksp表达式不同即可。这种题在平时曾经练习过。
第12题:有机化学的典型考察方式-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在往年一元取代基础上进行变化,相当于考察酸和醇两部分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当然也包含排列组合的思想。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同分异构体的变式题。与2012年新课标卷12题的出题路线一致,也指明了化学学科的路线:更多的与其它学科结合。第13题: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涉及的萃取、分液、蒸馏、重结晶都是基本实验操作。
(2)【必做大题部分】
26题:与去年的实验部分保持一致,继续沿用有机物的制备原理,结合基本实验操作中的仪器名称、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操作和常规的转化率计算,属于常见题型。此题只要注重平时基本知识的积累和掌握,难度不大可以得到满分。
27题:以工艺流程为背景考查化学反应原理中的电化学知识,显示出化学学科降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考核的比例、提升化学原理考核的新趋势。此题包括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综合性较强,能力要求较高。
28题:以二甲醚的制备为背景材料考查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知识,与往年相比难度相当。考查内容与去年相似。如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盖斯定律相关计算、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的书写。与往年不同的是出现了学生比较陌生的能量密度计算。
(3)【选做题部分】
38题:有机化学推断考查内容比较常规,题目中所给突破口非常明确,考查内容也是常规的物质名称、结构简式、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和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属于比较容易拿全分的题目。
2.整套试卷分析特点如下:
(1)选择题依旧从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为切入点,立足教材,考查学生利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分析、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除第11题有机同分异构体略有难度外,其他题目都比较平和,大多能够上手。非选择题以新信息、新情景的设置为切入点,突出考查了学生对所学主干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和运用实验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盖斯定律,化学实验及基本操作、物质的制备与分离等化学主干知识。
(2)加大对实验的考查力度,对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实验仪器的识别、物质分离等学生实验基本内容的进行了考查,强调了运用实验知识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如第7题、第13题和第26题等分别考查实验基础、物质分离知识和有机物的制备等。
(3).新增内容考查力度有所增加。新课程新增内容是课标卷高考命题的热点。试题的阅读量较大、试题中新情境、新信息多,有较大的阅读量、陌生度和难度。考生平时练过的“原题”几乎没有,解答试题往往要通过知识迁移、逻辑推理才能得到答案,弱化了“练”的痕迹,强化了能力考查。
(4).计算量较以往有所减少。
(5)加大了有机化学的考查,特别是有机实验的考查
(6)首次增加了无机化工流程题型
(7)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以及化学反应原理中的盐类水解、水的电离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
衡与往年比较大大弱化。
(8)离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及离子共存也没有考。
三.通过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析,我对高三复习工作中的一些得失总结如下
1.复习时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比较扎实,也比较系统,但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2.复习时能重视课本,对课本中的例题、插图、表格、资料卡片、课后习题等信息逐个突破,一一
过关,但对信息的挖掘不够,迁移不够,灵活应用关注较少。
3.复习时对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和应用训练的较多,但通过分析比较,多角度辨析,深层次理解和有效运用却较少。
4.复习时对学生知识、做题等方面要求较多,但对学生细心审题、深刻理解题意和分析题意方面训练的相对较少。
5.复习时对常见题型及往年考过的高考原题训练较多,学校组织12次大型模考,若干次周考,但对新型题型的训练力度不够,平时教学中接触和研究的力度也不够
6.复习时只结合高中教材和考试大纲,针对高中学生要求掌握的知识进行复习,但对超出高中教材
和考试大纲范围以外的知识涉及较少。
四.今后教学和备考思路
从这套试卷我们可以看出,在2014年高考中化学的命题趋势:将会继续加大实际背景问题,探索创新型问题,着重考查化学反应原理,也将会继续保持有机化学的考查。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及2014年备考中要注重学生的知识体系建立,注重双基,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现具体总结如下:
1.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仪器的选择、实验误差分析、物质的除杂和检验等内容依然是高三复习的重点,对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实验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也是我们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目标之一。
2.无机化工流程题型一般会选取无机化工流程的片段,结合中学化学知识设计问题,一般需要用化
学反应原理解释、分析化工问题。同时流程与实验相结合的模式,即以制备某物质的流程为载体,将中学教材中的气体制备联系起来命题。因此教材中的重要化工原理是我们教学及复习备考的重点。如果可以建议开设选修《化学与技术》
3.高三复习一定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新能源新材料、关注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适度加强综合训练。
综上所述,在复习备考中切忌不可片面和猜题、押题,注意考查的轮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