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谈如何做好改革中职工思想转化工作
谈谈如何做好改革中职工思想转化工作
随着公路部门机构上收和新的公路养护管理机制改革方案落实实施,部分职工对新的管理模式和新的养护机制还不够了解,也还不适应,因而会产生种种想法,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作为公路部门的领导干部,特别是负责抓职工思想教育工作的领导干部,该如何做好改革中职工思想转化工作,这是我们在新时期做好职工思想教育工作面临又一大课题。在此,本人想就此问题谈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对于那些在思想认识上存在问题的职工,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其思想转化工作呢?
一、要热情关心,不要旁观埋怨。由于实行计量支付工作,打破了原来“只要出满勤,干多干少都照样按月领工资”的制度,使那些在工作上有惰性思想的职工受到打击,原有利益受到损害,因此对班、站长直至局领导的一些做法不满意。如何对待他们?是爱护,关心和帮助,还是旁观,埋怨和歧视呢?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容易引起矛盾激化。应该说,职工有种种想法是难免的。对此,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领导干部,要以满腔热忱的姿态去帮助他们端正认识,解决职工思想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做好解疑答虑工作,稳定职工队伍思想,创建一支团结协作、拼博向上的职工队伍。不管怎么说,这些职工长期风里来,雨里去,为公路养护事业做过贡献,对他们应用“父母之心,兄长之情”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事实上,一切最有效的工作方法,最完善的
1教育艺术都发生于对职工无比热爱的感情之中。
二、要细致入微,不要粗心大意。有这么一首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做思想工作和管理工作,特别是遇到那些矛盾可能激化的问题,要尽量做到"润物细无声”,不能“雷电交加,倾盆大雨”。这里说的“细”,就是要细心、耐心、细致、周到,不能简单,粗暴和马虎。思想问题都是有着比较复杂的原因和较长时间的形成过程,不可能通过一次谈话就可以解决的。因此,就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情况完全搞清楚,并认真地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后从各个方面去做工作,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又不能忽略次要矛盾。有时对方接受不了你的意见,可以保留,可以等待。要像春风化雨那样,潜移默化地去感染,去滋润职工的心田。
三、要善于疏导,不要压服堵死。在实施公路养护机制改革方案过程中,要让职工讲话,即使有些话不对,也要让他们把真实想法讲出来,再加以引导,把不正确的想法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用正确的思想观点去说服代替错误的思想观点。如果一味地批评,压服,其结果是压而不服,堵而不通,积之愈久,矛盾愈深,在一定的条件下就会激化。实践证明,疏则通,导则正;堵则塞,压则反。
四、要降温处理,不要趁热处理。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做法,特别是涉及面比较广时,如不够缜密,容易使职工产生抵触
情绪,往往很棘手,这只能冷处理。所谓冷处理,当然不是不管,不理睬,而是用冷静的头脑,正确的方法去处理。分局的领导和机关干部头脑冷静,就不会感情冲动,情况不明决心大,适得其反;职工同志头脑冷静,就比较理解,容易接受劝告。这样的方法,看来是冷,实际是热;表面是慢,实际是快。
五、要留有余地,不要话说过头。职工有缺点和错误,分局的领导和机关干部当然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但批评教育要从实际出发,讲究方式方法,讲究效果。决不能把认识问题说成是立场问题,把方法问题说成是品质问题,把偶然的问题说成是一贯的问题。有时个别职工对领导的批评不服气,就是因为有的批评超过了问题固有的分寸。批评要讲科学,要适度,讲话要留有余地。适度,比较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留有余地,就不能把话说满,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情况,有利于让职工自己去思考,认识,有利于避免矛盾激化。
六、要依靠集体,不要单枪匹马。在思想工作和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依靠集体的力量。所谓依靠集体,就是要依靠组织,依靠骨干队伍。单枪匹马做工作,所了解的情况很难说是全面的,其经验和水平也是有限的。特别是遇到比较复杂的,棘手的问题,依靠集体的力量,多层次,多渠道去做工作,往往事半功倍。
七、要及时巩固,不要惧怕反复。职工的有些思想情绪,通过做工作,缓和下来了,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人的思想认识要有一个过程,由他的自身规律,即“否定之否定”,是螺
旋式前进的。要允许出现反复,不能一见反复就厌烦,就灰心;要积极做好巩固工作,防止反复;还要做好反复中的各项工作。只有不断地做好耐心细致的工作,不断地克服反复,也就有不断地进步,直到把公路养护机制改革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想问题解决好为止。
做好公路养护机制改革职工的思想转化工作任重道远。与时俱进春常在,不信春风唤不回!
第二篇:如何做好后进生思想的转化工作
如何做好后进生思想的转化工作
为人师者,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大家都会发出一个共同的感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难,做后进生的思想工作最为艰难。无论哪一所学校,哪一个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后进生。后进生人数虽然不多,但对集体的破坏作用却是极大的。他们会干扰优等生,动摇中等生,扩大低差面,使学校的校风、班风、学风很难更正。他们对教师的教育也往往表现出极大的抵触性,甚至于过耳不闻,更有甚者,要么在学生当中搞恶作据,弄得你哭笑不得;要么随时与你针锋相对,使你难以下台。这就使部分教师不得不以简单、粗暴而又不可行的手段对付他们,如简单批评、体罚、强行压制,甚至列令其退学,从而造成不良影响。但从事实上看,后进生并不是生来就如此,而是社会中的多种复杂因素造成的,尤其是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未得到正确的、应有的关怀和教育,才使他们在生活中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在同龄人中成为了落伍者。如果我们找出其中原因,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多去关心、理解他们,后进生终有一天也 是会转好的。
一、多理解 关心后进生。
人一来到这个世界上,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关心。学生也不例外。特别是后进生。他们在家里受着家长的责骂,在人群中听着各种非议,在学生当中受到冷遇,他们更需要理解和关心。作为教师,只有去理解、关心、尊重、帮助学生,学生才会真心理解你付出的劳动,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对待后进生更要如此。在做后进生思想工作的时候,要特别注重对他们心灵 1的理解,通过察言观色,尽可能了解他们一言一行的细微之处,不失时机地抓住他们的内心矛盾,以便因势利导。“用力用在刀刃上”,在理解、关心的基础上,针对所找准的问题去教育他们,开导他们。
二、以一片诚心和信任对待后进生
“诚心是架起信任的桥梁”,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可怜师者心,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成才,但是教师的苦心往往很难得到后进生的理解。在后进生的心目中,教师给他讲道理,他认为是“大话”“空话”“套话”,不以为然。教师想方设法了解他的思想状况,他认为是在收集违纪材料,准备上报给予处理,便守口如瓶。教师让班干部帮助他,他认为是教师派人在监视他的行动,往往与班干部发生纠纷。他随时随地都会提高警惕,以防“不测”。因此,教师对他们采取粗暴的教育手段或“唱高调”进行一味地说教,很难被他们接受,甚至适得其反。因此,必须要用一颗真挚诚恳的心去换取他们的信任,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1、主动与后进生交朋友,做到言行一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是崇高的,但后进生是受冷落的个体,在他们认为,教师是铁石心肠、铁面孔,遥不可及,很难接触。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应设法与后进生交朋友,增加彼此间接触的机会。教师在任何场合要说话算话,心口如一,经常与后进生谈心,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见解,让他们打心眼儿里认识到教师是真心真意要帮助他,教育他,从而使后进生筑起来的心理防线慢慢消失,由原来的不想说到愿意说,不想谈到无话不谈。
2、平等对待,不歧视后进生。教师对待每个学生要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要一视同仁,切忌厚此薄彼。后进生最在意教师对他们的态度,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做思想工作、课堂提问、作业批改、成绩考核等方面与其他学生公平对待。在违纪和做好事后,受批评和受表扬与其他学生平等。在各项活动中的资格与获奖及在班集体中享受的待遇与其他学生平等,让他们觉得老师是公平的。既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
3、利用群体力量,互助互爱。后进生的生活同样依赖环境,他们和其他人一样也希望得到帮助、希望进步。笔者认为有两种方式可取:一是请后进生信赖的老师与他们接触谈心,随即启发、开导他们卸下思想包袱,改正以前的缺点。二是充分发挥学生力量,动员学生帮助他们,以先进带动后进,多开展与此有关的班队活动,让他们真正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三、对待后进生要有耐心和恒心,多注意引导。
后进生的思想状况极为复杂,他们有较大的思想压力,思考问题还不成熟,自制力也较差,常会自觉不自觉地犯错误。作为教师,对他们的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要有耐心和恒心,不厌其烦,注意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真正做到晓之以礼,动之以情,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后进生的思想会逐步变好的。
做后进生的思想工作很难,但只要我们本着一腔热情,诚心诚意地尊重、理解、信任他们,用一颗诚挚的心去感化他们,我相信会达到教育的目的的,会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篇: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充分挖掘学生潜力
——泰和县万合二中学困生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校充分重视学生分化现象,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力争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潜力,取得了明显收效。
一、基 本 情 况
我校位于泰和县的边缘地区,交通不便利,信息不灵通,再加上家长对其子女的学习重视不够,这些都为学校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学生在初中阶段特别是初二年级出现了极为严重的两极分化,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这一时期沦为“学困生”。我校学困生占学生总人数的比例比较大,如不及时采取积极措施,他们将在学业上及品行上越滑越远。
二、形 成 原 因
要转化学困生,最大限度挖掘他们的潜力,首先必须找出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才能针对成因,采取措施,治病救人。心理学家经研究认为,正常人的智力水平都是差不多的,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的人不超过3%,可见,学困生并非其本身的智力因素造成的。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广泛调查、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导致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两种,其中外因包括:
一、家庭教育的失误。由于我校学生家长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且父母或在外营点,或忙于生计。因此,家庭教育不容乐观。部分家长或隔代监护人(祖父祖母等)溺爱子孙,对其言听计从、放任自流;部分家长的管教方法简单粗暴,习惯于用怒吼和巴掌解决问题。还有家长把孩子往学校一送,就没有自己的事了,完全不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
二、学校教育的偏差。在学困生的形成过程中,学校教育也是有责任的,素质教育已提了多年,但升学率仍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最重要标准。相应地,教师也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沉重的课业负担,枯燥的学习过程,严厉的老师批评,共同把学生推向厌学的深渊。很多学生由厌学进而把精力用在打架滋事上,走上违纪违法之路。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泛滥的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社会风气对在校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许多青少年沉迷于吃穿娱乐活动中,不思进取,无心学习。特别是目前各种媒体如电视、电影、杂志都有一些过于开放的镜头或画面,有些甚至宣扬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如黑社会江湖义气,个人英雄主义,这些对于还不能明辨是非的中学生来说,极具诱惑力和教唆力,部分学生就是模仿电视镜头,热衷于哥们义气,才成为学习成绩落后、道德品质不良的学困生。
当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学困生的形成,也有其自身的原因,如学习不努力、懒惰、自控力差、心理脆弱等。总之学困生的产生是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外因的教育影响与学业的身心发展需要产生矛盾冲突而没有实现调和一致的结果。
三、解 决 办 法
通过对学困生的形成原因的分析,我们认为,学困生并非是无药可救的,只要运用一定方法解决外因(特别是教师)的教育影响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使二者协调一致,那么就消除了学困生产生的条件,当然也就实现了学困生的转化。在转化学困生方面,学校教育者是起主导作用的。在此方面,我们学校在长期的教育转化学困生过程中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一、积极与家长沟通,加强指导,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子女身心影响巨大。我校在对学困生的研究中发现,辖区学生家长在外营点的多,离异的多,做小生意的多,文化程度低的多。以我校初三某班为例,全班10%的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父(母)在外务工的学生占70%,家长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含初中)的学生占70%。他们大多忙于工作、生意而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而一旦发现自己的子女学业荒废或行为差错,往往不反思自身原因,却一味打骂子女乃至对其丧失信心,放任自流。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种家庭教育环境下的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自暴自弃,逐步沦为学困生。我校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家长进行指导,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从而为防止学困生产生和学困生的转化创造有利条件。
1、组织“家长学习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家长由“重智轻德”转变为“重德重才”,由“溺爱型”转变为“严爱相济型”,由“专制型”转变为“民主型”。
2、创办家长学校,定期请专家为家长讲课,帮助家长掌握基本教育规律和方法。
3、举办“家长座谈会”,为家长提供交流经验的机会,使家长能了解到更多具体的方法。以上做法,在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的同时,也使我校的学困生转化工作得到了家长的配合与支持,转化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第二、努力做教师工作,加强管理,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
有教育界专家认为,学困生的产生主要是教师的教育行为不当所致。因此,我们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最重视发挥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在转化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使转化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加强了教师对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指导与管理。
1、统一认识,更新观念。长期以来,学困生转化问题就是教育界的一大难题和研究热点。尽管不少专家也提出了这样那样的观点、建议。但实际教育过程中,学困生转化工作仍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更多的心血,且成效不明显。因此,有的教师认为教育转化学困生“费力不讨好”,不如培养优生“名利双收”,对学困生只要管住不出事、不添乱、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就达到了目的。这些观点上的偏差使得有些教师不可能真正从学困生本身的健康成长和身心特点出发,开展教育转化工作,而是简单地对学困生实行“高压政策”和强制手段,结果是管住了人,管不住心,甚至激起其逆反心理,大大弱化了转化工作的效力。针对上述错误倾向,我校多次在教职工大会、班主任例会、年组教师会上强调转化学困生工作的重要性,统一了“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就是促进所有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思想,并制定了《学困生转化工作方案》,对学校教育转化工作进行具体安排部署;对教师的转化工作作了明确要求,并把转化学困生与培养优等生(考入重点高中的学生)的奖励办法等同起来,从而大大激发了教师教育转化学困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考虑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我校特别注重发挥班主任的作用,把学困生转化工作作为《班主任工作量化管理评分标准》的重要内容,要求班主任将其作为常规工作常抓不懈。
2、加强指导,提高水平。无疑,学困生的形成非一日之事,学困生的转化也非易事。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转化工作水平,学校德育处牵头开办了“学困生转化工作培训班”,帮助教师从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出发,遵循教育规律,确立新的工作思路,即变岐视为热爱,变“管、卡、压”为“教、启、导”。
3、加强管理,更新方法。为加大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力度,我们创新工作方法,还向教师提出了班级教育“七个一”的硬性要求,包括:每周班主任或责任教师必须找学生谈一次心,每科教师必须给学困生提供一次表现机会;每周发现并表扬学困生的一个优点;每月必须与学困生家长联系一次(最好是家访),通报学困生进步的情况;每月教会学困生一个具体可行的学习方法;每班为学困生的转化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将其座位由教室角落调至前排,取消惩罚性作业,禁止侮辱性绰号等)。
第三、利用社会环境,加强引导,优化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无所不在,时刻对学生产生影响。社会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鱼目混珠,夹杂着大量对学生具有毒害作用的消极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学业。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社会环境积极的一面,消除社会环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作了有益的尝试:
1、加强引导,提高学困生分辨能力。学困生相比其他学生而言,受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大,但我们不可能因此而将其与社会隔离。我们只有想办法帮助他们认识各种社会因素的本质及其影响,提高其分辨能力,增强其免疫能力。如:每学期,我们均请法制校长结合青少年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在学生中普及法制教育;经常利用班会、训导课举办社会公德知识讲座;不定期以班为单位举行“社会热点”讨论会等。
2、开展寓教于乐的社会实践活动,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为了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防止不良社会风气、丑恶社会现象的消极影响,我校还有计划、有组织地联合社会力量开展多种活动,吸引学困生积极参与,在帮助学困生远离不良社会影响的同时,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社会知识。
第四、利用学困生的心理矛盾,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学困生真正转化。
由于种种原因,学困生普遍具有复杂矛盾的心理。我们注意到这一点,结合心理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化解他们的内心矛盾,使他们真正从外表到内心得以转化。一方面,学困生既自尊又自卑。学困生常有的一种心态是破罐子破摔,这是一种自尊心没有得到尊重或受到挫伤,导致心理失衡,而向相反方向——自卑发展的一种心理反应。部分学困生拉帮结派、打架闹事、称王称霸,实际上就是为了获得一种不正常的尊重、防止受人欺侮的心理表现。因此,我们做转化工作时,首先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讥讽、不挖苦、不训斥,不打驾、不体罚他们,以免把他们愈推愈远。其次要为他们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让他们的自尊心能通过正当方式获得满足。
另一方面,学困生既有上进心,又有惰性。我们的老师在转化工作中常有这样的经历:与学困生谈话后,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苦心,从而表示要痛改前非,可过不了几天又开始犯毛病了。因此,有的老师抱着“恨铁不成钢”的想法对其丧失了信心。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学困生也渴望上进,做人人喜欢的好学生,可长期懒惰散漫的坏习惯早已根深蒂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学困生转化中保持相当的耐心,常对他们加以鼓励,帮助他们发展上进心,弱化惰性心理,最终使其上进心战胜惰性,取得转化工作的成功。
四、注 意 事 项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具体而细致的工作,学困生的心理脆弱而敏感。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必须小心谨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总结出以下值得注意的地方。
1、注重引导学困生自我教育,不要动辄请家长,向家长告状
2、注重对学困生的内心思想的转化,不要使转差工作停留在层面上(如要求学困生上课坐好,却不管其是否真正在听讲)。
3、注重整合各种教育力量投入到学困生转化工作,不要光靠班主任孤军作战。
4、注重开发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不要指望多补课、多布置作业提高其学习成绩。
5、注意灵活处理学困生违纪事件,不要滥用“写检查”、“处分”等手段。教育转化学困生,任重而道远。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本着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和奉献精神,才能真正做好这项工作。以上所谈,只是一点粗略的想法,仅供参考。我们将在总结以往工作得失的基础上,向各兄弟学校学习,寻找新的切入点,使该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我们深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群策群力,持之以恒,学困生也能变成“四有人才”。
泰和县万合二中2006、1
第四篇: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整体提高教学成绩
为了提高我校的教学成绩,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本学期伊始,我们学校分别召开了语文、数学和小学科教师座谈会,针对我校的教学实际,老师们都汇报和分析了所教班级的学生学习情况,表明了自己做好教学工作的决心,同时也对自己以后的工作也提出了改进措施。座谈会中几乎每位老师都提到了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问题。众所周知,我们城北片受所在地理位置和家庭条件的影响,很多家庭条件好,家长重视的学生都转到了城里学习,所以留给我们的学生后进生所占的比例特别大。针对这次座谈会后进生的问题,我校根据老师的建议制定了后进生转化制度,要求每位任课教师针把后进生问题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把后进生根据后进原因进行分类,采取有效的转化措施,认真做好改进记录,不断总结阶段性成果,一段时间下来,这些后进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总结学校的一些做法和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汇报如下:
一、制定转化措施,保证后进生转化有章可循。为了更好地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学校制定了《后进生确认制度》、《后进生转化办法》、《后进生转化奖励办法》等系列制度,明确了如何定义后进生,如何转化后进生,以及对于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表现突出、后进生转化效果明显的教师予以适当的物质奖励。同时,学校倡导教师制定后进生转化计划,建立后进生转化档案,鼓励教师对后进生进行个案研究。这些制度和措施的制定,有效地保障了后进生转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通过班会和各种活动对后进生进行学习习惯教育。后进生之所以后进,很大程度上与自己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有关。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是学生学会学习和获得学习成功的基本保障。所以学校要求各班班会都要落实学生学习习惯教育,主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课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认真发言、勤做笔记的习惯,课后保证质量完成作业的习惯和及时复习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学生的成绩提高便可指日可待了。
三、分析后进生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对后进生进行分类
学生情况千差万别,后进生后进原因同样如此。是智商问题?是底子问题?是习惯问题?是思想问题?还是家庭情况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了解后进生的方方面面的情况,“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这样转化工作才有的放矢,行之有效。
四、做好课内外辅导,后进生正处在困难时期,更需要我们的帮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要求教师要时时提醒,课堂提问是老师摸清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信息的主渠道,“学困生”究竟哪些方面差,教师必须通过提问做到心中有数,为了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要求教师把多数时间留给“学困生”,对他们多提善问,针对他们的疑难问题“对症下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他们的胆怯心理,把他们也变成动口、动手、动脑的好孩子。
在课堂上多提问后进生,对有进步的后进生,要求教师提问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对一些后进生多提问一些基础知识,促使他们不断进步。当后进生作业出现较多错误时,要求教师要当面批改,指出错误,耐心指导。当少数后进生因基础差而难以跟班听课时,应采取系统辅导的方法,以新带旧,以旧促新,帮助后进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发展他们的智力,增强他们学好的信心。另外,要求教师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成绩,如有及时表扬,以 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规定每一位教师都要对后进生定期辅导,适当给后进生“加餐”,布置适量的作业,对当天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对掌握特别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平时,班级内多开展一些比赛,比如:看谁进步快、看谁作业得满分多、看谁成绩好等,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作业是对当日所学知识的检查和巩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学困生”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这类学生的作业要求教师要提出高标准、严要求,采用面批的方式。边改边向学生指出作业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对优点要及时表扬鼓励,对存在的问题老师要心平气和耐心细致地进行启发、引导、讲解,直到弄懂为止。这样师生间的距离慢慢地拉近了,不做作业的惰性也逐渐会消失。
五、实施“一加一”帮教活动,充分发挥“小教师”的作用
由于教师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和学生在一起,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后充分发挥“小教师”的作用,因人制宜,对后进生实施“一帮一”的帮教活动,即找一个学习好的帮助一个学习差的,从作业到练习,遇到困难,随时都可以帮助,差生和这些“小教师”之间无隔阂,无拘无束,后进生乐于接受,这样教师省了心,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成绩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六、做好转化记录,建立后进生转化档案
要求教师建立工作日志,对后进生的成因、个性特点、学习成绩、前期特点,辅导措施和转化后表现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所做的工作都做详细的记录。这里我选择我的一段有关我们班的后进生郭文正的转化记录:
学生姓名:郭文正
不良表现:上课爱做小动作,老师讲着课,爱玩东西,有时没东西玩,拿着数学课上准备的小棒棒也玩得起劲,注意力一分钟也聚集不起来,只要老师注意不到他,不提醒他,他就是玩。作业完不成,每天应交的作业或试卷都说忘记拿。写字潦潦草草,丢三落四,马马虎虎,学习成绩很差。家长不重视,每次联系在家检查学生的作业,家长都答应的好好的,结果第二天学生作业还是做得一塌糊涂。该生很聪明,性格也很温和,很少调皮。
转化措施:1、在不影响其他同学的情况下(这个同学个子很高),把郭文正同学放到离讲台最近的地方,上课时老师抬头低头就能看到他,时时提醒他。、给他提出要求,每天写好几个字,写好两句话,每篇课文都能读熟练,对于他的坚持,以及写字写话等方面的进步都给予表扬。
3、安排我们班的班长刘丙胤同学和他同位,让郭文正同学跟着他读,跟着他写,同时做好对他的作业的检查。
4、不间断地联系家长盯好学生,提醒家长每天晚上都要检查学生的作业,帮助学生带好作业等东西,培养良好的自理能力。
变化:上课不再玩玩具,注意力集中了,写字做题也不那么马虎了,作业能按时交了,本学期的期中考试,他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七、家校沟通,形成合力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要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学校教育,可是有的家长不抓学生的学习,导致“学困生”有机可乘,看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要求每班都要建立飞信QQ群等联系方式,做到家校沟通,互相交换意见,全面及时地了解孩子的情况。要求教师做好家访活动,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纪律等情况,架起学校与家庭的桥梁,让家长督促孩子学习,做好作业的检查,实现教师与家长的无缝连接。
以上仅仅是我校在转化后进生方面做得一点摸索尝试,有待提高和进步的还不少。学困生成因错综复杂,转化学困生方法各异,任重道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排除他们的障碍决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而需要长期的、综合的、理性的、不懈的努力。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将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相信只要我们心存爱心,科学教育,把转化后进生作为素质教育的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迟开的花朵将开得更加绚丽。更加灿烂。
、
第五篇: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是广大教师永抓不懈的工作,也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因为在一个班级真正能让几名学生后转先绝非易事,这需要教师平时认真细致的观察,客观到位的分析,心灵相通的交流,还要恰到好处地给予鼓励,要尽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采用的措施如下:
1、对他进行基础方面的训练。找一些口算题,让他进行口算训练,并教他口算的方法,结果正确及时给他鼓励.他对数学有了兴趣,也就愿学数学了。
2、以优带差,让他感觉班集体的温暖。发动班上的优生去帮助他,帮助他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学习有了进步,他也乐于上学,乐于听课了。
3、老师要多关心理解和尊重他,让他感到被重视的幸福。要让他发现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地位,在老师心中的地位。
4、充分信任他,既能肯定他的优点,亦能正视他的缺点。他做得好,我相信他的棒;他做得差,我相信他不会永远如此。正因为老师对他的信任,才会让他变得自信、活泼,学习也积极主动。
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还有很多的途经和方法,但“耐心”和“爱心”是永恒的主题,我们要坚持不懈,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