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对时间考查的类型及规律(大全5篇)

时间:2019-05-15 00:04: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对时间考查的类型及规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对时间考查的类型及规律》。

第一篇: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对时间考查的类型及规律

高考历史试题对时间考查的类型及规律

(广东罗定市罗定中学李翰527200

0766--3786500(小灵通)

四川仁寿县禾加中学曹靓541001)

时间是构成历史的基本要素之一,高考历史试题特别注重对时间的考查, 2006年广东高

考单科历史共有五道选择题涉及中国古代史,其中有四道题目都是直接设问考查历史时间。

高考重视对历史时间的考查还表现在: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发生的时间在高考试题中

往往反复出现。如1995年全国卷和2004年江苏卷都考查了国民政府所在地迁移的时间;1997

年全国卷和2004年文综新课程湖北卷都考查了桂林与长沙之间的水路交通开通的最早时间;

1992年全国卷和2001年春招卷都考查了以煤为燃料冶铁的时间;1998年全国卷和2003年上海

卷都考查了二牛一人这种犁耕方式出现的时间;1997年全国卷和2005年全国文综卷二都考查

了筒车创制的时间;2001年和2006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都考查了岭南归属中央王朝的最早时

间。因此在高考历史复习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历史时间复习的力度。

在这里,我们以分析近年高考历史试题对时间考查的类型和规律为例,谈谈考生该如何

复习高考历史时间。

一,从对能力考查的要求看,高考历史试题对时间概念的检测,始终贯穿着对能力的考

查,它体现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从这些年的试题看,对时间概念考查的试题主要

从以下三方面对考生进行了测试。

1、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和历史概念的能力,也就是考查考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如:

【例1】(1999年上海,2)在汉语中,“鼎”可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可

以追溯到(A)

A.商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

这道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再认和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题干中设问“其形成至少可以追溯

到”,实际上是在考查考生对“鼎”这种器皿产生时间的掌握情况,由教材相关表述可知,商周时期,已制造出“鼎”这种器皿,故选A。

2、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阶段特征和发展过程的能力。如:

【例2】(2000年春季卷,36)20世纪西欧各国经济相对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时期是在(C)

A.30年代中期B.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后期

C.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D.70年代后期

这道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再认和再现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只要考生能回忆教材相关内

容,不难选出正确答案C。

3、考查考生阅读和理解历史材料、整理历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及利用有效信息说明和论

证有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和挖掘考生的学习潜力。

【例3】(2005年上海春季卷,2)童谣也能证史。79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

要放鞭炮”写道:新年到,放鞭炮,蹦硼,蹦硼,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国仇还

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枪炮价格高,只要万众心一条,莫看轻,省下是丝毫,千门万户

数目就不小!救国不靠空口号,实地工作最紧要!这首童谣写作的时期是(C)1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第一次世界大战

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这道题目旨在考查考生在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材料中提供的三个关键信息:一是杨老先生79岁,二是“少年时的习作”,三是“国仇还未报”。综合这三点信息,很容易选到正确答案C。可见,历史高考试题对时间概念的考查并不是有的考生想象的靠死记硬背就可以应付的,而是渗透着对多种能力的考查,有时还把多种能力结合起来考查。如:

【例4】(1995年上海卷,18)在下列时期中与1689年英国政体相仿的法国政权存在于

(B)

A.1788—1789年B.1789—1792年C.1792—1793年D.1793——1794年

这是一道比较性选择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比较和理解能力,也就是说这道试题综合了对考生三种能力的考查。

二、从考查形式来看,高考历史选择题对时间的考查通常有以下七种类型。

1、以事带时型:一般设问形式就是问某某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如:

【例5】(2006年广东,1)岭南地区归属中央王朝版图始于(B)

A.西周B.秦汉C.西晋D.隋唐

这道题目就直接来自教材,只要能记住岭南地区归属中央王朝版图的时间就行了,它考查的是考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和历史概念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要多注意教材中的一些关键字眼,如:从此、至此、此后、开始、始于、这样、这些、标志、表明、第一、最早、最晚等等,都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要搞清楚这些词所指代的时间。这样的例子教材上特别多,这里举一例。人教社2000年3月第2版的《中国近代现代史》在第16页有这么一句话:“从此,中国海关管理权被英国人操纵了近一个世纪”。这句话中就有个词语叫“从此”,如果我们留心注意这里的“从此”指代的是总理衙门建立以后,清政府任命英国人赫德等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那么考试起来就会得心应手。1996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就考查了这一知识点。原题:

【例6】近代中国海关管理权落入外国人手中,始于(B)

A.关税协定权的确立B.海关总税务司的设置

C.中日《马关条约》的订立D.英德借款合同的签定

2、以时带事型:一般设问形式是某某时间发生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例7】(2001年春季卷,4)下列各项,出现在元代的是(B)

A、划全国为25个省级行政区B、设宣政管理藏族地区事务

C、设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D、废丞相制、设立三司

此题不直接问某事件发生的时间,而问某一时间发生了什么事件,这实际上也是在考查历史时间。今年上海和江苏的高考题中出现一种新的以时带事型题目。如:

【例8】(2006年上海,14)1892年11月,两位美国大学生骑自行车环球旅行来到中国,李鸿章在天津接见了他们,见面时可能谈及的话题是(A)

A.北洋海军的组建及其训练情况

B.中日海军在黄海战事进展

C.京师大学堂已经开设哪些科目

D.同盟会会员在日本的活动

李鸿章和两位大学生可能谈及的内容,一个必要条件是必须发生在他们谈话时间之前,发生在他们谈话时间之后的不可能成为他们谈话的内容,而B、C、D三个选项都是发生在1892年11月之后的事情,所以只能选A。而今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张爱玲作文题”、“蒋介石日记题”、江苏高考历史题目中的“外交官来到中国题”都是这类题目,在本质上都是在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只是设问形式变得生动了。上海高考历史试题每年都会出现些新题型,这里顺带提一句的是上海高考题在对历史时间的考查上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可以多关注上海高考题目。

以时带事型这类题目在高考历史试题中经常出现,受此启发,我们可以归纳这么一种复习历史时间的方法:把发生在某一个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归纳在一起,有助于记忆。这样我们既能很容易能很好的解决某年发生了些什么历史事件的题目,也能很好的解决排列时间先后顺序的题目和作答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条件类的题目(后文有相关论述)。

3,空间带时型:通过把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考查历史事件或者历史现象发生的时间。如:

【例9】(2005年北京卷,15)下面四幅我国东南沿海的历史地图中,与元代台湾情况相符的是(图和选项略)

判断此题的正确答案,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台湾在不同时期的称谓来判断,元朝在台湾称为“琉球”,可判断C是正确答案;另外一种方法是根据中国行省制度开始于元朝这一知识也可以判断是C,因为C选项明确标明了行省,不管是用那种方法,都涉及到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通过空间上显示的特征判断时间。

4,组合排序型:通过排列历史事件、概念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考查考生对历史时间掌握的情况。如:

【例10】(2005年江苏卷,15)下列史实的先后顺序是(D)

①“一五计划”的完成② 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 ③ 中共“八大”召开 ④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④①③D.④②③①

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要求考生牢固记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在排列先后顺序的题目中,还有种特殊的题型。如:

【例11】(2002年上海,7)下列东西方交流的史实,按时间顺序发生在最后的是(B)

A.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到达西亚和非洲

B.以“兰学”为名的西方科学知识传入日本

C.《马可.波罗行纪》介绍元朝大都会的繁华景象

D.中国“四大发明”经阿拉伯商人传入西方

排列先后顺序,是选择题中对历史时间考查比较常见的形式,中学生以这种方法学习历史时间,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其中例11又是这种命题技术中一种特殊的题型,这种题型常见于上海卷。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也要就善于归纳,第一,特别注意那些历史事件在发生的时间上比较接近的那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可参见前面以时带事型介绍的方法。第二,就是要善于从专题或者主题的角度进行归纳总结,很多高考题目都是以这种面目出现的。如:

【例12】(2006年广东文理综合,7)口号通常是对某种政治思想主张的高度概况。符合这些口号提出的时间顺序的选项是(D)

①“扶清灭洋”②“师夷长技以自强”③“攘外必先安内”④“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这道题目就是以中国近代政治派别所提出的口号为专题排列时间先后顺序的。另外,像1995年上海试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和考查政党团体出现的先后顺序,1998年上海试题考查历史人物出现的先后顺序,1995年全国高考和2004年江苏高考考查的国民政府所在地迁移的先后顺序,2002年春季上海大综合的考查中共中央所在地转移的先后顺序,以及前面的例5通商口岸开放的先后顺序,2006年广东高考单科历史试题以君主专制制

度为主题考查时间先后顺序等等都是从专题或者主题的角度来编制试题的。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多从这样的角度归纳总结,对历史时间的学习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时间计算型: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考查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的时间。如:

【例13】(1997年上海,8)我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欧洲800年以上的有(B)

①张衡的地动仪 ②祖冲之的圆周率 ③《唐本草》 ④沈括的十二气历 ⑤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此题考查的是古代科技成果发明的时间,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将类似情况进行总结,将其串在一起,比较记忆,这也是学习历史时间的一种好方法。

此外,像上海2005年的科举题,也是以这种题型考查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上海高考试题比较常用这种方法来检查考生对时间掌握的情况。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要多总结那些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且与现实有较大联系的历史事件,特别包括“周年问题”,这是对历史进行动态考查的好题型,不但选择题考,非选择题也用这种方式对历史时间进行考查,如2002年上海高考题在非选择题中曾设这么一问:1995年是时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6,情景带时型:这是直接设问考查时间,但是在题干中却引进了数据、图片、图表、文字等新材料,设置新情景,需要考生利用已有知识结合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解决问题。如:

【例14】(1997年全国卷,3)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C)

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

这道试题向考生提供了一则史料,这道历史试题实际上是在考查同车的特点及出现的时间,但是命题者不直接设问而是通过设置一种新情景来考查这一知识点。这在新课改强调以“课程观”取代“教材观”背景下值得我们特别重视。另外,情境带时型题目,有一类题目比较特别,需要引起我们重视。我们先看个例题:

【例15】(2004年全国文科综合卷一,19)图5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买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C)

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

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

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这道题目的A、B两个选项都是以时间为角度编制的,从图文材料中我们只能看出宋代已经能够生产钢针和有了商标、广告,但是不能下结论认为宋代才开始生产钢针,也不能下结论认为这是最早的商标、广告,因为从材料本身看不出是“开始”、“最早”。是不是宋代才“开始”生产钢针和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必须做比较考证才知道,而材料本身没有能提供这一环节。同学们今后遇见这种类似的题目要特别注意判断,决不能想当然的下结论。这其实是考查考生能否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7,因果关联型:通过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条件、结果间接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利用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有助考生正确解题。通过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背景、条件、结果,间接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发生的时间和利用历史时间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如:

【例16】(2006年四川文科综合卷,20)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其主要促成因素不包括(A)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是在1971年10月,而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发生在后面的事情不可能成为先发生事情的原因,因此就只能选A。

解答原因、背景、条件、结果题,要特别注意历史时间,后发生的历史事件不可能成为先发生的历史事件的原因、背景、条件,翻翻这么多年的高考题目,考查某一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甲”发生的背景、原因、条件,在设置的四个选项中,一般说来,至少有一个选项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乙”是发生在“甲”之后的,因此“乙”不可能成为“甲”发生的背景、原因、条件。同学们在平时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把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在考试的时候遇到有分析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条件的题目,解题的一个方法就是根据时间判断,判断的具体方法就按照前面例题所介绍的方法操作。这种类型的题目在每年历史高考中几乎都要涉及到,建议同学们找来好好练习。

时间除了在解决原因、背景、条件等题目中有重要作用,在解决其他类型的历史试题中时,也可以用到历史时间。如:

【例17】(2004年广东卷,20)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这段话表明(C)

A.英国在欧洲没有殖民地或自治领B.各国经济都依赖对英贸易

C.世界经济联系加强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从题干中的“19世纪”可以排出D选项,因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间在解题中有重要的作用,利用好了题干中涉及到的时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像2006年上海高考在选择题中考查西周时期周王给同姓亲族分封的内容时,不可能分封铁犁、耕牛,因为铁犁、耕牛出现在春秋时期,这也是时间在解题中的具体应用,思路很好,同学们注意掌握。

第二篇:高考古诗鉴赏五大考查类型

高考古诗鉴赏五大考查类型的 答题技巧综合(教师版)

一、检测语言

易:解说语言的表层含义

08【北京卷】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答案】A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意思接近即可)

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简要分析。(4分)

【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意思接近即可)

07(天津卷)1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案】(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难:分析语言的深层含义 1.炼字型

一般提问: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提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1、指出该字

2、解释该字含义(表层、深层)

3、描述该字所在诗句的景象

4、揭示作者传达的深层情感

5、评价表达效果(突出了……作用)

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中“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隐”字在诗中是“隐没(于)”之意,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在诗中是“淹没(于)”之意,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07(全国卷2)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答案】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幅画面活了起来。

2.一词领全诗型

一般提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步骤:

1、该词对表达感情、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上)

2、该词在结构上、表达效果上的作用(形式上)。山行即事 宋〃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①蘋: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③鸥性:海鸥,性喜在海上随潮迎浪,上下飞翔。狎(xiá):戏耍,玩弄。

首联的“议”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案】(1)“议”字用了拟人的手法,这两句是说,天空的云块来来往往,忽聚忽散,仿佛在讨论要不要下雨,笔法轻快,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2);在结构上,“议”字统领了颔连和颈联,颔联写“阴”,颈联写“晴”。

08【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

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3.分析语言特色

一般提问: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题步骤:

1、点明语言特色(明确,简练)

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具体)

3、分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具体)

答题套路: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如(),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语言风格自然清新(1)如“堂上燕”、“水中鸥”,意象浅近,;“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口语化,自然质朴。(2)作者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后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此时的闲适心境。小结:检测语言——解说表层含义:字面意义① 表现景象②

分析深层含义:表达情感③ 突出主旨④

评价形式作用:表达效果⑤

答题时依序答出,避免遗漏;依据诗作具体情况适当减少项目,不牵强附会,强加于“诗”。练习:

1、途径秦始皇墓 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前两句写作者途经秦陵的所见所感,“崩”的含义是?(答:一是指始皇和秦帝国的灭亡,一指秦始皇在人们心目中形象的崩塌)

2、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请赏析“乱洒衰荷”中的“乱”字的妙处。(答:一是写出雨跳珠乱溅的视觉景象和雨洒衰荷发出的凌乱声响,一是表现出凭栏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心绪之乱)

3、钓鱼湾 储光羲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中哪个字锤炼的好,请简要赏析。(答:“乱”字。一是写出杏花纷繁茂盛、纷纷凋零的景象,一是表现等待情人的主人公忐忑不安的纷乱心绪)

4、宫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指宫殿)。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第二句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答:“锁”字。一是写出满庭春色被闭锁在宫廷高墙之内的景象,一是表现宫女被锁宫中以及宫女的青春年华被锁在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5、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指寺庙)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请赏析“画出西南四五峰”中的“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答:一是写出山峰从云雾中显露出来的景象,一是用拟人手法,赋予云以生命“画出”,生动表现出山峰的美妙如画,一是表现观者——诗人的惊奇与喜悦之情)

6、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塞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这首诗以“悲”字贯穿全篇。试结合这一特点鉴赏一下诗的语言特色。

7、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田家少闲月,仲春时节正是农家繁忙之时,妇姑相唤,冒雨浴蚕,可诗作结尾诗人却收笔于“闲着中庭栀子花”。请对“闲”字简要赏析。(答:是以“闲”衬忙,从侧面表现无人能闲,唯有花闲。)

二、检测意象 易:确认意象的特点

06(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1)流水

白云(2)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08(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木芙蓉 吕本中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答案】(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难:分析意象的寓意(分析意境型)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的画面

2、概括氛围特点(准确)

3、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答案】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之小),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07(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⑦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2分)(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答案】(1)燕子 兴亡(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08【江苏卷】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三、检测内容和情感 易:检测层次内容

一般提问:这首诗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答题步骤:

1、指出具体是几个层次

2、分别解析层次内容 07(江苏卷)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鹧鸪天〃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案】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远比路途**险恶得多。

08【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答案】(4分)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案】(4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难:检测中心意思(分析全诗情感)

一般提问: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变式提问: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请说出理由。答题步骤:

1、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

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具体)

答题套路:我认为(),原因是()(从原诗中找到理由并分条陈述)

07(福建卷)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1)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步裙、坚贞自励的情怀。

08【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答案】⑴“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同意。诗人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的情绪,但诗人在最后借用齐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达出淡然的心境,显示了旷达的情怀。∕不同意。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不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

四、检测表达技巧 易:识断表达技巧

07(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③题。(7分)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1分)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2分)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4分)

【答案】①(1分)赋②(2分)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③(4分)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08【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案】(4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难:识断并分析表达技巧

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具体诗句,加以阐释

3、分析表达效果。答题套路:首诗用了()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07(安徽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08【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踏 莎 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请分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句的艺术手法。【答案】这句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把抽象的感情(无穷无尽的离愁)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迢迢不断的春水)(2)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

07(福建卷)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

五、对比鉴赏式 易:有明确提示的比较

06(重庆卷)13.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新雷

张维屏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2分)(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分)

【答案】(1)“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和“千红万紫”(2)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08【湖北卷】

14、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⑴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

⑵《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分)

【答案】14.(8分)⑴(4分)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⑵(4分)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难:无明确提示的比较

一般提问:对两首诗或词进行内容与主题、方法等方面的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

变式提问:请说出两首诗词在某方面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答题步骤:

1、确认问题的角度或找出相关的比较点

2、结合原诗中具体语句分别进行分析,分条做答。汴河曲

[唐]李 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①汴河: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②隋家:隋王朝。

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④不较多:差不多。

⑴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⑵这两首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

【答案】(1)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伤今之意)。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2)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意思对即可。)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 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答案】杜诗要点:①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 ②借拟人修辞塑造形象(“知时节……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展开想像,寄托情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④虚实结合,富于变化(眼见与想像)⑤言有尽而意无穷(“红湿”“花重”联想到滋润万物)

周诗要点:①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全诗不见一个“喜”字); ②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耕人”、“花”、|“鸥”的作用); ③结构布局的变化性(先言他物,侧面表现,后见主体,正面突出“春雨”,前后呼应、补充)

第三篇:高考 病句规律整理 七大类型

病句规律整理 七大规律

一、概念:凡是违反客观事理或语言结构规律的句子都是病句。

二、类型(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 成分赘余 表意不清 不合逻辑 结构混乱)

(一)语序不当

1、定语语序不当 正确语序:

①表领属、时间或处所的 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③动词或动词短语

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⑤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1)两位优秀的有三十年教龄的我校语文老师被选为市人民代表。(我校有两位三十年教龄的优秀语文老师被选为市人民代表。)

(2)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

(3)昨天下午,五个学校的老教师参观了我们的武术表演。(“五个”调到“老教师”之前)

(4)博物馆展出了一千五百年前新出土的陶器。(“新出土的”调到“ 一千五

百年前”之前)

(5)两个新旧社会,真是天壤之别。(“新旧”调到“ 两个”前)

2、状语语序不当

正确语序: ① 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② 表时间或处所的

③表语气的(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

④表情态或程度的(另

外,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1)从村庄到街道,从清晨到深夜,到处都可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时间应在前)

(2)我们的祖国不再是一个任意被帝国主义列强侮辱和掠夺的国家了。

3、不合逻辑、违背事理造成语序不当

(1)可怜的小狗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满脸伤痕,这

时它已无力叫唤了。

(2)在抗洪救灾中,经过四小时惊心动魄的同洪水搏斗,同志们奋不顾身地跳进汹涌澎湃的激流,保住了大坝,战胜了洪水。

(3)他不仅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且还能吃透这些理论的精神实质。

(4)昨天下午,下了一整天的雨。

(5)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经济,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4、关联词

①位臵不当 正确顺序:前后句主语相同关联词在后,主语不同则关联词在前

②使用错误 关联词前后搭配不当或整个关联词组选用错误

(1)有些炎症,西药能

治,中药照样能治,不仅中药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助用小,成本也较低。(位臵不当)

(2)我不但相信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位臵不当)

(3)农民一方面向化肥厂提出合理的要求和建议,另一方面化肥厂积极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保证化肥的供应。(位臵不当)

(4)我们一定能在奥运之际展现出古老文明大国的风范,那时我们的城市不仅会变得更加美丽,而且每一个人也会更讲文明。(位臵不当)

(5)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选用不当,应为“即使…也”)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1)她的第二次考试已经录取。

(2)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沸腾)

(3)多少次叱咤风云的战斗,曾在你的身边扮演。(4)参加这次运动会的20名男女运动员,均由优秀选手组成。

(5)夜风吹来,密匝匝的树枝和明晃晃的月光摇曳着,发出沙沙的响声。

(6)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家专利意识

和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2、动宾搭配不当

(1)我们必须扩大和加快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2)我们要维护集体利益,不干任何不利于团结的事情和有损于集体的行为。

(3)解放军多次抢险救灾,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4)看了“判决书”,人们会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是

谁造成了这些罪犯。

(5)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时候,各个单位都要建立和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工作。(6)昨天上午,他戴着一顶帽子和一件大衣出门了。

3、定语搭配不当

(1)郭沫若的《女神》是五四时代的产物,其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突出地表现了五四时代的精神。

(2)中学时代打下的坚

实的基础知识,为他的进一步自学创造的条件。

4、状中搭配不当(状语从程度、情态、方式等方面修饰限制谓语动词。)

(1)下课后,他一个人走到山坡上,十分热烈地读起英语生词来。

(2)人们都以亲切的目光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老战士的发言。

5、中补搭配不当

(1)对不起,这次我们对你们照顾得太不周全了。(周到)

(2)小李的演技很高,感情也表现得丰满。(充沛)

6、主宾搭配不当

(1)他的家乡是四川省乐山市人。

(2)黑格尔的这本书是印发给学生的讲义。

(3)世界是一个永远不停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

程。

(4)春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7、介词、关联词搭配不当

(1)各级财政部门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在……上)

(三)成分残缺

1、主语残缺(原因:介

词、省略造成;暗中更换造成后面缺少主语)

(1)由于小王坚持冬季长跑锻炼,使他的体质有了显著的增强。(滥用介词造成)

(2)由于勘察队对滩海区地质条件认识存在误区,导致了多次与遇到的油层擦肩而过。(滥用介词造成)(3)经过这次学习,对大家教育很大。(滥用介词造成)

(4)通过多年的生产劳动和技术革新活动中,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滥用介词造成)

(5)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中国近代以来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都能说的一清二楚。(滥用介词造成)(6)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

了克服了困难的信心。(滥用介词造成)

(7)我和他认识的过程中,无论在学习、工作、生活哪一方面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省略造成)

(8)徐洪刚可歌可泣的事迹猛烈地拨动着听众的心弦,在极度的激动之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省略造成)

(9)风儿掠过稻田时,恰似波涛滚滚的黄河,上下起伏。

(省略造成)(10)那个敌人刚想拿桌上的枪,被李建成一刀剁掉了四个手指头,喊了一声:“老实点!”。(暗中更换)

(11)这以后,王小虎已受伤致残,但仍强迫他干重活。(暗中更换)

(12)其他乘客都下汽车后,我才看见李明陪着一位老大爷最后下车,手上提着一个皮箱。(暗中更换)

1、宾语残缺(动词缺少宾语,且这些动宾关系常常是固定搭配的。如:提高…水平培养…能力 养成…习惯 扩大…影响

再现…场景 具有…功效 具备…素质 克服…困难)

(1)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2)他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开发了具有预防及治疗胃肠病的药粥系列产品。(3)学习方法可能因人而异,但勤奋、努力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理的时间安排却是每个想取得成功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

(四)成分赘余(多余)(重复啰嗦)(主、谓、宾、定、状、补)

(1)我们中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认真听课。

(2)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的事迹,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3)你送来的练习,正在进行打印。

(4)清明节前,红卫中学的全体学生到烈士陵园举行了献花。

(5)初秋的天气是凉爽的,太阳不像夏天那样炎热地悬

挂在高空。

(6)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感到又喜悦又满意的心情。(7)庆祝五四青年节的到来。(8)他同小王一起多次反复地讨论怎样证明这道几何难题。(9)满山遍野到处都是水果:梨呀、苹果、柿子……(10)我在心里真是由衷地感谢我的数学老师。(11)李明做任何工作都非常

认真的很。

(12)为了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

(13)班会课上,张军首先第一个发言。

(五)表意不清

1、指代不明

(1)当他把获奖证书发给小李时,他对他笑了笑。(2)我认为这件事必须由你、老王、老吴和他商量解决。

2、歧义(句子表达的意思不

止一种解释)(词、短语或句子的多义性造成、不同字词处的停顿或重读造成)

(1)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他在路上走了一个多钟头了;他已离开这儿一个多钟头了)

(2)他说,他走了三天。(离开家三天;在路上走了三天)(3)他的小说看不完。(他写的小说看不完;他收藏的小说看不完;他看小说看个没完没

了)

(4)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15日之前去汇报;“前”动词,往前走,指在15日这一天去县里汇报)(5)上海医科大学涌现出一批年轻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年轻/学科年轻,指学科设立时间短)

(7)上课了,小王还没到校,班主任焦急地说:“她可是从来不请假的呀……”

(小王一贯不守纪律,不请假;小王平时严于要求自己,遵守纪律,总是按时到校,没请过假)

(8)这个人连班主任都不认识。(这个人不认识班主任;班主任不认识这个人)(9)饭吃完了。(桌子上的饭被吃完了;已经吃过饭了,可

以收拾桌子了)(10)饺子包好了。(已加工好,可以下锅了;加工好的饺子已经用报纸包好了)(11)这是一辆机动车。(利用机器开动的车;准备灵活运用的车)(12)电视机开关有问题。(启动装臵有问题;开和关都有问题)

(13)我看见他哭了。(我哭了;他哭了)

(14)根据气象资料分析,仅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可能有短时小到中雨。(“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15)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16)一个外商投资的木材加工厂今年底将要建成投产。

(“一个” 在句中做定语,既可以修饰“外商”,也可以修饰“木材加工厂”)(17)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几个学校”,也可理解为 “几个领导”)(18)著名航天专家梁启超之子梁思礼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失足跌人6米深的井里。

(“著名航天专家”是“梁启超”的定语,还是“粱思礼”的定语、不明确)

3、停顿、断句不同 造成多义性

(1)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连忙把别后的情况告诉我们,还热情地拉我们上他家去。

(“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一是“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

(2)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3)中国女排大败美国队获得“世界杯”冠军。(中国女排大败/美国队获得…)(中国女排大败美国队/获得…)

(六)不合逻辑(在语法上没有毛病,但在语意上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间的相互逻辑

关系)

1、概念不明,用词不当造成。(对词所表现的意义未能进行准确理解而造成)(1)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真是巧夺天工。(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自然,赞扬 “人工”的精妙高超)(2)小卖部很受师生欢迎,销售量由每天七八十元猛增到四百多元。(销售量:

卖出东西的数量,而不是钱;应为“销售额”)

(3)班长把同学们的意见反应给老师。(应为“反映”)

2、分类不当造成。

(1)这人经验傎得文教工作者和中小学教师重视。(不能并列)

(2)我国的江河盛产鱼、虾、盐、碱等水产。(盐、碱产于水,但不属水产)(3)农贸市场里有黄瓜、豆

角、白菜、西红柿、西瓜等蔬菜。(西瓜属水果类)

(4)王老师没有请过一次病事假,也没休息过一个星期天和节假日。(“星期天”属“节假日”,不能并列)(5)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生活用品”包括“ 床上用品”,不能并列)

(6)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拼图、棋类、卡拉OK”不属于体育活动。)

3、自相矛盾造成。

(1)这次大会,我校师生基本上都参加了。

(2)过去,我们曾不加分析地批判了他在文艺创作上的某些观点,现在看起来,当时的批判是失之偏颇和慎重的。

(3)八月十五的晚上,月色浓重,群星璀灿,五光十色的新灯倒映在湖水里。

4、双面词前后不对称造成。(能否、与否、是否、能不能、会不会……)

(1)商品包装的美化与否,会激发顾客的购买欲,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

(2)国个现代化的步伐能不能加快,在很在程度上取决于民挥亿万劳动群众的积极性。

(3)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取决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4)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父母与子女能否消灭代沟,关键是父母要能够对下一代有更深的了解与同情。.5、否定不当

(1)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要再次发生。

(2)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3)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4)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5)退休以后,马永倾几乎无时无刻不忘垦荒、植树,他

要用几年的时间把自己前半生砍的三万多棵树补种上(6)我们要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尽量避免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7)“神舟号”飞船发射成功,谁能否认中国没有进入国际载人航天技术领域的能力?(8)在江主席访美期间,美方曾以不安全为由,试图劝阻江主席不去顾毓秀老师家,但江主席决意登门拜访。

(9)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不是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所以应当满怀信心,去争取胜利。

6、强加因果造成。(二者本身不具有本质或直接的因果关系,却被强加了因果关系)(1)这本书已经出版好几年了,所以作者最近作了较大的修改。

(2)已经过了五分钟,肯定他不会来了,因为他从来没有迟到过。

(3)他生长在偏僻的山区,因而 从小就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

(4)在前一段教学工作中,由于我们重视了课堂教学,因而忽视了辅导工作。

7、降低、减少、缩小→不能用 “倍”

(1).第二航站楼交付使用后,设备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旅客过安检通道的时间,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

(七)结构混乱

1、两句混杂,句式杂糅(1)止咳祛痰片,它里边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杂糅两句:①止咳袪痰片,它里边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

止咳袪痰片是由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2)采用这种方法,人数不宜过多,以五六人即可。杂糅两句:①采用这种方法,人数不宜过多

②采用这种方法,以五六人即可(3)质量活动月中,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了综合治理,尤其加强了对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

杂糅两句:①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了综合治理

②在综合治理过程中,尤其加强了对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

(4)这种无纺布环保袋经过工艺处理后,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满足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的优势。

句式杂糅:①

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的优势

②满足了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

(5)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句式杂糅:“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改为“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或“都是靠电磁力来实现的”。(6)阅览室图书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句式杂糅:“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看出两个问题”和“这一现象反映出两个问题”杂糅,择其一表达即

可。)

(7)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句式杂糅:可将“村民来听课”改为“来听课的村民”。)(8)当冰雪皑皑之际,唯独梅花昂然绽放于枝头,对生命充满希望和自信,教人精神为

之一振。

句式杂糅:主动句式“教人精神一振”和被动句式“人的精神为之一振”杂糅

(9)交通台日前播报说,有的人在小轿车内开着空调过夜,由此发生窒息死亡事件每年都有发生,应该引起司机朋友们的高度重视。

句式杂糅:“由此发生窒息死亡事件每

年都有发生”改为“由此发生的窒息死亡事件每年都有”。)

2、前后牵连 把前一句的后半句用作另一句的开头,硬把两句连成一句。

(1)考场设在一间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举行的。

(考场设在一间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考试是在这儿举行的)

(2)当老师把这次宣传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都有一种非

第四篇:高考政治探究试题考查的五种类型总结

高考政治探究试题考查的五种类型总结

高考政治问题探究型试题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以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和一些重大的热点时事政治为背景,通过特定的情景设置一定的探究性课题,要求学生根据所设背景和所探究的课题来设计解决方案,并通过探索、研究来寻找问题的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问题探究型试题的答案同时也就具有了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整体性、生成性、自主性、价值性的特点。高考政治问题探究型试题的情景设置: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问题设置: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答案设置: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可行性。具体形式归纳如下: 1.课题的提出和论证

例1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安全的根本性问题。2006年12月22日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把现代农业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这是一项带有全局性、前瞻性、示范性意义的战略决策。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农村生产力的,而发展现代农业则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抓手。结合上述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1)如果请你调查本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你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获取有关资料。

(2)请你就如何加强现代农业建设,拟定一个研究性课题,并写出这一课题的经济依据。例:课题:面向市场,加强现代农业建设。依据:市场在调节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课题: 依据:

(3)材料中关于现代农业的论述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方法总结一般情况下,考生选择课题时要注意:课题的可行性——问题不宜太深,题目不宜过大或研究的面过宽,要“切口小”,高中生能够研究;课题深刻性和独创性——课题本身要具有一定的含金量,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探究价值;课题的明确性——课题中包含的问题指向要明确,问题的结构要清晰。被选为课题的问题一般应该是一个好问题,要学会将问题转化为课题。这里课题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是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阐述选题理由则要说明课题与材料的相关性及课题的重要性。由于材料涉及的范围广,因此在选题时,要认真审题,确定自己最“拿手”的课题。所谓“拿手”,实际上是指能分析出选题的理由。通常应该从教材知识、生活实践和现实意义等角度考虑所拟定课题的依据或目的。

典型例题:今年,粮食、蔬菜、猪肉、食用油等商品价格上涨较快,物价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牵动着总理的心,也牵动了同学的心。某中学高三(8)的5名同学组成探究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问卷、走访、查阅文献、上网等方法,搜集到以下信息: 信息一

由于饲养成本上升,农民养猪利润小,风险大,正常年景农民一年饲养一头肥猪的利润不过100元左右,农民养猪积极性不高。近期猪价暴涨,实际上猪农并没有因为猪价的上涨而明显增收。目前猪农由于担心猪蓝耳病等动物疫病以及未来的价格走势,对增加生猪的饲养量十分谨慎。

信息二

面对不断上涨的猪肉价格,国务院及时出台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按照《意见》要求,各地政府加大了对生猪生产的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生猪的公共防疫服务体系,加强市场调研和监控工作,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完善猪肉储备体系。信息三

2007年11月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是好的,既有不少有利条件,但也必须看到,国民经济运行中长期积累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目前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假如你是该探究小组的一员,请参与探究以下问题:

(1)有人认为,猪肉等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农民受益,好得很。你的观点呢?并简要说出理由。(6分)

(2)信息二中政府为抑制猪肉价格过快上涨采取的措施,体现了政治生活中的哪些道理?(6分)

(3)信息三中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认识及对策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6分)

参考答案(1)猪肉等农副食品价格上涨,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发展农村经济。(2分)但短期涨幅过大,也影响了部分低收入群众的生活(1分);而且猪肉等农副产品价格非理性上涨, 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甚至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3分)

(2)①政府抑制猪肉价格过快上涨,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体现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1分)

②政府采取措施抑制猪肉价格过快上涨体现了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工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分)

③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加大了对生猪生产的扶持力度,加强市场调研和监控工作,完善猪肉储备体系,体现了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建立和完善生猪的公共防疫服务体系,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体现了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2分)④政府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措施抑制猪肉价格过快上涨体现了政府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有利于树立政府的权威。(1分)

(3)矛盾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材料中既看到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又看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体现了这一点。(2分)

(3)矛盾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材料中既看到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又看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体现了这一点。(2分)

②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主流。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是好的体现了这一点。(2分)③由于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因此在认识复杂事物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中央政治局会议把防止出现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体现了抓主要矛盾。(2分)

2.确定研究目的及方法 例2:(2005年—江苏卷—第35题)近几年来,有些中学生以穿名牌、用名牌为时尚。某校高三(3)班专门召开了“聚焦中学生名牌消费现象”主题班会。针对本班同学日常生活消费状况,拟订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并简要写出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参考答案】

课题:中学生消费面面观或中学生消费现象透视等。研究目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并引导消费行为。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小组合作等。【方法总结】(1)课题研究目的是指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表述要开门见山,简洁明了。要从研究主题出发,目的要明确,要表明课题研究的积极意义。(2)研究方法。指完成研究任务达到研究目的的程序、技术、手段或操作规律。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般有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跟踪调查、抽样调查、实地考察等);观察法;文献研究法(查阅图书、报刊、网络等各种文献资料);小组合作法(小组讨论法);网上查阅法及辅助性的具体方法、手段、技术等。在确定研究方法时要针对不同课题的具体情况,有选择的采用合适的方法。典型练习:我家生活在一条小溪旁,以前,小溪清澈见底,人们常在小溪里捕鱼捉虾,洗衣洗菜。后来,小溪的水渐渐变得浑浊起来,可爱的鱼虾不见了踪影,人们也不敢在小溪里洗衣洗菜了。原来,该镇政府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在小溪的上游建了一座造纸厂,造纸厂的污水直接排到小溪,日子长了,小溪就被污染了。当地一些农民认为,在造纸厂打工能赚钱,一点污染算不了什么。还有一些农民认为虽然造纸厂能带来一时的经济效益,但从长远看,得不偿失。问题:(1)如果小芳要起草一份关于关闭该造纸厂的报告,请你运用政治学知识说明关闭的理由。

(2)如果小芳已起草了一份关于关闭该造纸厂的报告,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并说明理论依据。

(3)针对材料反映的问题,请你拟订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并简要写出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参看答案:(1)从以下角度思考①违背了依法行政的要求。②政府的越位(经济职能)和缺位(社会公共服务职能)。③没有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可将报告递交给人大代表。理论依据:人大代表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可将报告递交给政协委员。理论依据: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是政协的主要职能;

可将报告递交给信访办。理论依据:信访举报制度是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重要途径之一; 可将报告递交给镇政府或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理论依据:公民有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对改进工作提出建议;

可以投稿到新闻媒体(如报刊、网上论坛等)。理论依据:舆论监督在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其他言之有理的观点也可。)

(3)A.课题: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或科学发展或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B.研究目的:引导树立环保意识、落实科学发展观。

C.研究方法: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调查访问、学习与咨询、小组合作等。3.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价值;②课题研究的对象;③研究的方法;④研究过程的安排;⑤预期的研究成果。

就课题“小区居民用水问题的探讨”而言,我们可以制定如下计划:(1)目的:找出居民用水中存在的问题,为制订科学的用水方法提出建议。(2)选定某某小区为调查对象。(3)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居民用水的现状,找出问题。(4)查阅资料。充分利用网络、报刊和书籍,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5)咨询专家并走访有关政府部门。(6)统计、汇总、整理和分析资料,形成调查报告。这样一来计划就紧扣住小区用水问题这一主题,同时也体现了步骤的具体性和过程的完整性。

4. 收集资料或提出问题

收集资料时要明确:收集材料干什么?为什么主题服务?提问题则不能偏离主题,但可选择一定的角度来设计。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表述要简洁明了。

例4高三(5)班黑板报前围了很多同学,张老师也挤了进去。王小明正在念一则新闻报道:2006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徐本禹,靠特困生补助、奖学金和勤工俭学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以372分的高分考上了硕士研究生。如果顺着这条路走下去,他可能会读博士、会出国留学。然而他却去了贵州的“岩洞小学”教书„„正如“颁奖词”中所说:他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的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贫穷和孤独。他心中牢记一份信念:人要学会感恩,当你接受了别人的帮助,你要去帮助需要你帮助的人。王小明:真傻,博士、出国多好,在中国那么穷的地方当一个破老师,傻透了。李东:不能这么说,人不能只想自己好,到贫困山区支教是国家的需要。赵珊珊:“岩洞小学”只要一个高中生就行了,硕士生当小学老师,大材小用。况且他读博、留学回国一样可以做贡献,而且可以做更大的贡献。这样真是浪费人才,国家培养他容易吗?„„

张老师觉得大家的议论很有意思,决定开一个辩论会。⑴假如让你当主持人,你要做哪些准备? ⑵如果你是辩手,请写出你的发言提纲。

⑶王小明要查资料,请你为他提供一些收集资料的方式。

参考答案: ⑴做如下准备:确定辩论会的时间、地点、辩题、参赛选手,制定参赛规划,邀请参赛裁判,布置会场等。

⑵观点一: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活动会对社会发展起作用,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成就什么事业,要想使自己的活动有意义、为社会作出贡献,就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投身到历史前进的大潮中。作为当代青年,就要从社会的发展要求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确定自己的成才目标。“岩洞小学”缺少教师,这就是社会的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条件,硕士生当教师,一定能为当地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观点二: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最终将决定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而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硕士生、博士生是国家急需的高科技人才,应该让他们把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为国家的科技事业作贡献,从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⑶收集资料的方式:到图书馆查阅、上网、调查有关人员、请教专家等。

总结:这类题型要求考生提出问题改变了传统回答问题的形式,通过虚拟的情境,要求提出相关的问题,考生的角色进行了转换。注意问题要提得有深度,有深度的问题可获加分。

5.形成研究成果 w.w.w.k.s.5.u.c.o.m 课题成果形式,一是物质的成果,如论文、研究报告、建议书、调查报告和设计方案等;二是理论和实践的成果,如发现和掌握了一些规律,对某些现象进行了预测等。如例1中三个课题的最终成果形式可为论文或调查报告。

第五篇:高考病句类型及例句

高考病句类型详细解析

(一)搭配不当

句子是由词和短语组成的,词(短语)与词(短语)之间的搭配既有一定的规范性,又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如果违背这些规律,就会出现搭配不当的错误。

常见搭配不当的语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主谓搭配不当;②动宾搭配不当;③修饰成分和中心语搭配不当;④关联词语、介词搭配不当。下面通过一些例句具体分析:

①主谓搭配不当

1.(2010·全国Ⅰ)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校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

【解析】句子的前半句没有问题,后半句的表述结构为“xx是xx”,我们先把“的”字前面的内容省去得到“培训基地是培训机构”,基地是指一个地方不可能是“机构”,所以这个句子犯了主谓搭配不当的毛病。

2.(2010·全国卷Ⅱ)该厂狠抓生产质量,重视企业文化,十几年来凝聚了一批技术骨干,所生产的内衣产量成为全国同行业销售额率先突破十亿大关的一个著名品牌。

【解析】 这句话有两个层次,第一层的主干为:工厂凝聚骨干。第二层的主干为:内衣产量成为品牌。骨干是培养出来了,不是凝聚的属于动宾搭配不当;产量成为品牌更是说不通,属于主谓搭配不当。

3.(2010·全国卷Ⅱ)那个年代的手抄本很难得,书中的故事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爱国心、人生观、事业心、爱情观以及手抄本那漂亮的字迹也让我非常喜欢。

【解析】 “爱国心、人生观、事业心、爱情观以及手抄本那漂亮的字迹也让我非常喜欢”搭配不当,改为“书中的故事对我的爱国心、人生观、事业心、爱情观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手抄本那漂亮的字迹也让我非常喜欢”。

4、(10年四川卷)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解析】“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与“最后一句“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没有指出明确的主语,这时主语就默认为是上一句话的主语,很显然“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和这一个谓语搭配不当,可改为“演这个角色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技巧提示】主谓搭配不当主要出现在下列类型的句子当中:

1、xx是(成为)xx,尤其是主语是偏正短语(xx的xx)的时候。如:例

1、例2.2、主语是并列成分时,往往有个主语和谓语不搭配。如:例3.3、谓语较多时,往往有一个和主语不搭配。如:例4 ②动宾搭配不当

动词和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动宾短语,动词和宾语的搭配是汉语中最活跃的一种现象。在使用中也形成了很多的应用规则,如果不了解这些规则,就会出现动宾不当的问题。审读病句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抓住动词,然后再观察辨别对应的名词是否搭配得当。如果有修饰成分,先把修饰成分去掉。

5.(2010·北京卷)挪威国宝级乐队“神秘园”将再度来京演出,实现了外国演出团在京演出超过7次的纪录,在其演出的艺术历程中也是唯一的一次。

【解析】 抓住动词“实现”,去掉修饰成分“„„的”,找到了和它对应的名词“纪录”,“实现„„纪录”,很显然应当是“创造„„纪录”。这属于一个动词对一个宾语的搭配不当,它考查是一些动词习惯的用法。

6、(09年 海南、宁夏卷)A.太阳队近来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糟糕的防守问题一直没有改善,比赛连连失利,甚至在与弱旅勇士队比赛时,也饮恨败北。

【解析】抓住动词“改善”,找到和它对应的名词“问题”,“改善„„问题”很显然不搭配,应该是“解决问题”。这个句子把动词的宾语前置了,增加了难度。

【技巧提示】看病句,先抓动词,再找名词,然后通过置换词语的方法确定搭配是否恰当。如:提高力度

提高的应该是意识,力度应该是加大的,所以提高力度搭配不当。

还有些动宾搭配会出现两个动词对一个宾语或者一个动词对两个宾语的形式,大家只要转化为一个动词一个宾语的形式就可以了。当然,动宾是否搭配,要靠我们的语感积累,所以平时一定要多翻字典,看看动词的例句。

③修饰成分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修饰成分包括定语状语补语,它们在修饰中心语时也有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比动宾搭配的规则的要简单的多,但是有不少人不容易发现这方面的语病,因为大部分的语病都处在主干上,对于修饰成分很少有人关注。

7.(11年辽宁卷)如果想刻画一种语言具有什么特征,拿另一种语言来跟它进行比较是最好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很好地发现并感受语言的差异。

【解析】“刻画„„特征”属动宾搭配不当,这很好理解。很多人没有发现“很好地地发现”这样的短语也有些问题。发现是不论好坏的,应该写成“很快地发现”。

8、(07年北京卷)在翻阅中国话剧100周年纪念活动资料时,他萌生了创作一台寻找中国话剧源头的剧本的意念。

【解析】这句话的主干是“他萌生了意念”,是可以讲得通的。问题在于意念的内容:创作一台„„的剧本。只能说一部剧本,而不能说一台剧本。很显然用修饰成分和中心语不搭配。

【解题提示】这类语病在近几年的高考很少遇到,原因可能就是错误太明显,没有区分度,不过在实际的考试过程中,很少有人看出来。这就提示我们不要忘了看修饰成分。仔细读读,反问一句:是这样说的吗?也许问题就被发现了。如“面对繁重的生活压力”,压力是繁重的吗?很显然不是。

④关联词语、介词搭配不当。

关联词都是按照规则和习惯组合使用的,介词在使用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搭配问题。在做病句题时,如果出现了介词和关联词要特别留意。

9、(08年湖北卷)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不管他的身体有多差,生活条件再不好,精神压力有多大,他都坚持创作。

【解析】习惯的说法是“不管(无论)„„多么„„还„„”,不管所指向的第二句“生活条件再不好”很显然不和习惯,如果换成“尽管生活条件再不好”就通顺了。如果要保留“不管”,就要把“生活条件再不好”改成“生活条件有多差”。类似的错误还有“不仅是„„而是„„”,应该改为“不仅是„„还是„„”或者“不是„„而是„„”。

10、(09年 重庆卷)昨日,市文物局组织了39名专家赶到重建的龚滩古镇,对已经完工的工程通过了验收。

11、(2010·山东卷)昨天上午,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在购物中心,后经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以及商场保安、在场群众的救护下,老人得到及时抢救,最终脱离了危险。

【解析】 搭配不当,将“经”改为“在”,或者将“下”去掉;歧义,“迅速赶到的”统辖“医护人员”还是“医护人员和商场保安”不清,两种理解都可以,可改为“商场保安以及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

【解析】习惯的说法是“对„„进行验收”,而不能是“对„„透过验收”。介词的相关搭配出现错误。类似的错误还有:“在„„中获得„„”例句:我在同学们的帮助中获得自信。根据句意,应当把“在„„中”改为“从„„中”。

【解题技巧】病句中遇到关联词,首先要看看搭配是否恰当;遇到介词,尤其是介词和方位词(上中下)连用时,要判断它们是否搭配。

(二)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是指句子必须具备的语法成分残缺不全,从而影响语意表达的语病。成分残缺的毛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主语残缺;②宾语(中心语)残缺;③谓语(动词)残缺;④关联词、介词残缺。

①主语残缺

1、(09年江苏卷)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介词吃主语,把“由于”去掉。【解析】这是一个复句,主语只有一个,根据句意判断是“青少年”,但是“青少年”前又多了一个“由于”,“由于”是介词,不但不具备修饰能力,而且会把主语“青少年”的主语功能取消,使之成为句子的状语。这样这个句子就没有语法意义上是主语了。俗称“介词吃主语”,这是主语残缺的一个常见的类型。典型的例句是:通过大家的帮助使我取得了好成绩。

2、(10年四川卷)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解析】这是个复句,主语不断变化,最后一句话没有指明主语,又不能使用上一句话的主语,所以这个句子就因为换主语又没有指明主语,造成了句子的主语缺失。这称为因换主语而缺主语,简称换主语。这类错误,发生在在复句中,错误都体现在没有主语的那句话上,大部分都是最后一句。我们要看看它的主语到底是谁。当然,各类语病都有一定的关联,这句话的语病没也可以称为“主谓搭配不当”。

【解题提示】做病句题时,如果发现发现句子是以“介词”开头的,而且后面再没出现过一次主语,那么这个句子就是介词吃主语。如果发现句子是一个复句,有一个分句没有主语,那么就要看看它的主语是不是上一句话的主语,如果不是这个句子就缺主语,或者主谓搭配不当。

②宾语(中心语)残缺;

宾语中心语残缺是成分残缺中占比重最大的一个类型。说话人说了一个动词后,紧接着说宾语,可是由于宾语的定语太长而忘了说中心语,或者直接把定语当成中心语。这样就造成了宾语残缺。一个完整的动宾结构应该表述为:动词+定语1+定语2+定语3+中心语(名词)

3.(11年 全国卷)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宾语残缺,“淳朴自然”后加“的特点”

【解析】我们抓住动词“呈现”,找出和它对应的词语“淳朴自然”,接下来判断,这个词是不是名词,如果不是名词,那么这句话就缺少一个和它对应的名词,也就是缺少中心语。“淳朴自然”是个形容词,所以这句话就是“宾语残缺”。根据句意,应该在“淳朴自然”后加上“的特点”。

③谓语(动词)残缺

一句话中,动词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动词就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但是有些时候,人们在使用的时候,会漏掉一些动词,这就造成了谓语动词的残缺。

4、(09年 全国卷Ⅰ)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

【解析】我们抓住名词“学雷锋活动”,然后找和它对应的动词,结果发现句子中没有和它对应的动词,因此我们判断这个句子缺“谓语(动词)”。这个错误的原因是动词连用时,习惯性漏掉了一个。

5、(2006年重庆卷)由于适当的温度有助于化学反应速度,工期将选在气温较高的5、6月份。

【解析】“有助于”后面要动词,而这个句子说的是有助于化学反应速度,很显然这里缺少一个动词“提高”。这个句子错误原因是在该使用动词短语的地方使用了名词短语。

6、(11年浙江卷)由于核废料衰变缓慢,所以一旦发生地质变动,或者因建筑,地铁建设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核废料泄露事件,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解析】 “导致“后不能直接加名词,而应加上动词发生。

【解题提示】抓动词找名词们可以辨别宾语中心语残缺的语病,抓名词找动词,可以辨别谓语动词残缺的语病。

④关联词、介词残缺。

关联词和介词在使用时都是相配合使用的,说话时顾头不顾尾,很容易造成遗漏,残缺。8.(11年辽宁卷)会计专业的学生无论是中专生、大专生、本科生,毕业后如要从事会计类职业,必须通过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

【解析】这句话使用了“无论„„还是„„”但是在漏掉了“还是”,应该在“本科生”加上“还是”。

9.(11年浙江卷)在网络时代到来以后,争鸣性质的学术文章,更强调要得到作者本人认可的文本为学术争论的起点。

【解析】通过梳理,后半句是“„„为起点”,完整的表述应该为“以„„为起点”这样我们判断这个句子缺介词。在“得到”后加上“以”即可通顺。

10、科学工作者需要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应坦诚相待,精诚合作。【解析】这个句子有些欧化的语言习惯,动词“坦诚相待”后面,宾语“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在面。属于宾语前置,宾语前置不是不可以,但是要在宾语前加一个介词“对”。如果没有介词“对”,就属于介词残缺。

【解题指导】关联词和介词残缺语病的判断,要学会“顺藤摸瓜”。如果宾语在前,动词在后,就看有没有“对”,如果后半句含有“为”“组成的”“构成的”这类词,就要看看句子的前半段有没有“以”“由”这样的介词。

(三)语序不当。

常见语序不当的毛病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多项定语、状语语序不当。②状语或定语位置不当。③关联词位置不当。④递进或递减关系语序不当。⑤并列词语(动词、名词)或分句排列顺序不当。⑥句子内部的对应错位。

①多项定语、状语语序不当。

1、(11年广东卷)我先来得展厅后面一座小山上,引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由一块茶色玻璃构成的覆斗形上盖,它保护着古墓的发掘现场。

【解析】语序不当,“巨大的”应是修饰“漏斗形上盖”,所以就要紧随着这个词。可以把巨大的移到“漏斗形上盖”前面。

2、(11年四川卷)2010年4月10日,第8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进入倒计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各个岗位的操作人员对火箭起飞前进行了最后的检查,满怀信心等待着发射时刻的到来。【解析】“对火箭起飞前进行了最后的检查”检查对象是火箭,所以火箭应该紧跟着“进行了最后的检查”,所以要把“对火箭”移到“进行”前。又如,不能说“把你用自行车送走”而要说“我用自行车把你送走”。

【技巧提示】多层定语的正确语序为: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教练。

多次状语的正确语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②状语或定语位置混用。

3、(07全国Ⅱ卷)这篇文章介绍了传统相声所用的押韵、谐音、摹声等方面的详细的语音技巧和表达效果,内容丰富,饶有趣味。

【解析】 “详细”是修饰“介绍”应该放到“介绍”前面。③关联词位置不当。

这里主要指的是第一个分句的关联词和主语的位置关系。

4、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解析】这句话出现了“不是„„就是„„”的关联词,其搭配是对的。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质量,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是成本,主语不同,所以第一个分句的主语就放在第关联词的后面。改成“这些产品不是质量„„”。

【解题技巧】遇到关联词,首先看搭配,接着看残缺,都没问题再看第一个分句的主语的位置。请记住:前后分句主语相同,那么主语放在关联词前;主语不同,主语就放在关联词后。简称“同前异后”。例如:他不但学习好,而且人品好。

这道题,不仅他会,你也会。

④递进(递减)语序不当。

5、(11届模拟卷)运用联词造句法来积累词汇,不仅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新能力,而且能让他们在兴味盎然中复习词语的音形义,正确掌握词语。

【解析】不仅而且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所谓递进就是指数量增多,程度的加深,范围的扩大以及物质到精神的提升。这句话里,第一个分句的程度要比第二个分句高,所以两个分句语序不当,互换位置即可。

6、(11届

模拟题)这位前世界冠军说,当今乒乓球技术飞速发展,世界一些顶尖选手的实力非常接近,决赛时往往只差一分,甚至两分。

【解析】这句话没有不仅„„而且„„但是有同类词语“甚至”,注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差的分越少就越遗憾,所以最后一句应改成“只差两分,甚至一分”。

7、(11届

模拟题)这个经验值得中小学教师特别是文教工作者重视。【解析】“特别是”表示列举出其中一个或几个,所以它所表示的是“递减”关系。中小学教师属于文教工作者,所以,这句话应改成“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重视。” 【解题技巧】审读并举遇到不仅而且、甚至、乃至、进而等表示递进关系的词时,就要看看其前后递进关系是否正确;如果遇到特别是尤其是这类表示递减关系的词语时,要看看他的递减关系是否正确。

⑤并列词语(动词、名词)或分句排列顺序不当。

8、(08江苏)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解析】句子里并列出现了三个动词,这是我们就要充分理解这三个词的含义,弄清楚他们的先后顺序,就像两个人一样,不打不相识,应该是“碰撞、交流、融合”。此外,从句意来看,融合是最终目的,所以也应该放在最后。

9、(07湖北)《全宋文》的出版,对于完善宋代的学术文献、填补宋代文化研究的空白、推动传统文化研究的意义特别重大。

【解析】虽然这个句子中没有明显并列的词语,但是后面三个以动词开头的句子,提示我们不得不注意。通过仔细比对调整以后,我们发现,应该是先填补再完善,然后才是推动传统文化。

【解题技巧】动词并列,或者含有动词的分句并列,往往就有语序的问题,我们要展开想象,问一问“是先xx,还是先xx”经过这样的追问,我们自然就会理清顺序。

⑥句子内部的对应错位。

句子内部的词语也是要相互对应的,后面的词语顺序要服从前面的顺序。

10、(06湖北)对调整工资、发放奖金、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等问题,文章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解析】句子中出现了两组并列短语,我们经过比对发现这两组词语有密切的对应关系,理论上对应深刻的说明,政策上对应详细

11、(09年海南、宁夏卷)“锦”是一种丝织品,在古代,由于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使得织品数量有限,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时尚奢侈品。

【解析】

句子里有三个短语“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 “织品数量有限”,前两个是偏正短语(前面的词修饰后面的词),后一个是主谓短语,根据句意应该把前面的偏正短语调整为主谓短语原材料珍贵生产工艺繁琐,这样才能和最后一个短语对应。实际上这个句子不用繁琐的分析,根据语感也能辨别出。

语序不当,“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改为“原材料珍贵,生产工艺繁琐”

(四)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就是一方面把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表达方法混在一起使用,如表述原因“可以说“xx的原因是是什么”也可以说“xx是什么造成的”,如果说成是“xx的原因是什么造成的”,就犯了句式杂糅的毛病。也有的是一句话已经说完却顺着结尾又说了一句。还有一种类型就是前半句是一个主语加状语的形式,后半句又抛开这个主语另一句子。这样一来造成前面的句子结构不完整。

两个句式的杂糅

(11年北京卷)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解析】主要原因是„„ 和是„„造成的两个句式杂糅,去掉其中一个即可。

(10年全国卷Ⅰ)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解析】“拟采用”和“以„„为准”杂糅,可改为“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的说法”或者“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两个句子的粘连

(2009·江西卷)几天前,他刚接待过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一批省市领导来到县里,专门调研返乡农民工问题。

【解析】 前半句是“他刚接待过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一批省市领导”,后半句是“一批省市领导来到县里”。再接下来是“领导来到县里调研”,三句话合成两句话。

(09年广东卷)水果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粘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水果前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

【解析】“食用水果前应该洗净削皮”就已经把话说完整清晰了,后面的内容纯属顺口而出。【解题技巧】句式杂糅往往使句子显得拖泥带水,我们可以根据前面的一个句子,把句子截断,看看是否已经表达清意思了,是否可以更简洁一些。如第二句“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我们觉得只要读到这里就很清楚了,下面再有内容就是杂糅了。此外既然有两个句式,那么句子中一定有用法重复的词语,如果找到重复的词语就可以判断他是杂糅了。如“宗旨是以„„为目的”。(2010·湖南卷)许多水果都有药用功效,如柠檬中含有柠檬酸、柠檬多酚及维生素C等成分就具有很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解析】先说柠檬含有xx成分,没有断开句子,就又接着说其作用。粘连很紧密。可在“柠檬中含有”后面加“的”,使第一个句子变成后一个句子的主语。

主动句和被动句的杂糅

(2010届江西模拟卷)D.老人右腿骨折,左腿却被植钢板。发生在通城中医院的这一荒唐透顶的医疗事故刚一曝光,便立即使有关主管部门引起高度重视。

【解析】一方面是“使重视”,一方面是“引起重视”,被动和主动杂糅。【解题技巧】审读病句的时候,如果出现了“被”字,就要看看有没有被动句和主动句的杂糅。改换主语造成的杂糅

(09年四川卷)参加研制神州神舟七号飞船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人民的热切关注中,经过不懈努力,神舟七号飞船终于成功发射。

【解析】划分句子成分就可以知道,这句话前半句的主语是科技工作者,在„„,经过„„都是状语,后半句应该是是谓语,但是后半句却又重新写了一个主语,致使前半句“夭折”而后半句无依无靠。

【解题技巧】这里病句的有个明显的特点:前面是主语加介词结构,后面是个完整的句子。如:四川人民经过自己的努力,家园已经建立起来了。修改的方法也很很简单,把介词移到主语之前就可以了。

(五)表意不明。

清晰明确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如果语言费解,或者不能表达确定的意思,就会造成表意不明的错误。

常见表意不明的毛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指代不明、交代不明

②一词多义

③停顿不同 ④修饰不明。

①指代不明

(06年浙江卷)曾记否,我与你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4题C项)【解析】句中的“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对象不明,既可以理解为“我”,也可以理解为“你”,应在该分句前补上主语“我”或“你”。

(05年全国卷Ⅱ)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解析】“自己”指代不明,是指“老师”还是指“我”,不清楚,应改为“我”。2.(08辽宁)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和征服了无数热爱它的人们,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2.(2010·北京卷)连年亏损的美国《新闻周刊》正待价而沽,境内外华人都鼓动中国人出手收购,将这份引以为豪的美国期刊经营权收入囊中。

【解析】 到底是让谁引以为傲,句子没有交代清楚。根据句意应该在“引以为豪”前加上“美国人”。

5.(2010·天津卷)天津东临渤海,华北诸河汇流海河,东流出海,是沿海各省通往京城和华北腹地河流交通的枢纽。

【解析】 表意不明,主语是“天津”还是“华北诸河”? 【解题技巧】当病句中出现两个人物两种情形,又出现代词时,很可能就是指代不明。代词包括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同样如果有个词语“无主”时,也会造成歧义。

②一词多义

(05年 天津卷)山上的水宝贵,我们留给晚上来 晚上来的人喝。

【解析】“晚上“是个多义词,尤其是在这个句子中,可以指“没有太阳的那个晚上”也可以指“晚一点爬上山”。

(21011届模拟题)公交公司拒退受磨损公交卡的押金,昨天,郑州一中学生将公交公司告上了法庭。

【解析】郑州一中学生”项歧义,既可理解为“郑州市一名中学生”,又可指“郑州市第一中学的学生”

【解题技巧】这类歧义有时很难发现,在平时要参照一些多多注意积累,在做题时多多留心那些看上去没有任何毛病的句子,看看是不是有多义词。

③停顿不明

6.(2009·安徽卷)今年4月底,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相继爆发了甲型H1N1流感,世界卫生组织对此高度重视,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

【解析】 “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有个表示并列的“和”,不同的停顿会产生不同的意思。可以是墨西哥的全部地区加美国的部分地区,也可以是墨西哥的部分地区加美国的部分地区。如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也属于同样的错误。再如“具有悠久历史的的A和B,也有这样的错误。

【解题技巧】A和B+部分(或其他修饰词)最易产生停顿不明。④修饰不明。

3.(2010·广东卷)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解析】 “部分”既可以修饰“福利院”也可以修饰“孤儿”,到底修饰哪一个,并不明确所以就产生了歧义。

(11年江苏卷)为庆祝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解析】“其他学校领导”既可以指本校的领导,也可以别校的领导。

【解题技巧】这是表意不明的典型例子,又如“许多朋友的礼物”“三个单位的专家”。这类病句的典型结构是:数量词(或指示代词)+物主代词+名词,其中数量词可以修饰后面的两个部分。

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

常见的不合逻辑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主客倒置 ②并列不当 ③否定失当 ④自相矛盾 ⑤判断、推理不当。⑥前后不对应。

①主客倒置

(11年天津卷)说起饺子,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感到陌生,中国的饺子对外国人也充满了难以抗拒的诱惑。

【解析】“饺子对人充满诱惑“不和逻辑,应改成“对外国人”后加入“来说”。

(10年江西卷)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入家庭,香港政府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申请程序,一旦发现诈骗,处罚极其严厉。“受惠”的对象不正确。可修改为“为了让这项住房政策真正使低收入家庭受惠”。

【解析】“受惠于“的意思是从别人那里得到好处,句意应当是政策使百姓受惠,属于主客倒置。只要把受惠于两边的词语调换一下就行了。

【解题技巧】大部分句子中,“对”往往最容易引起主客倒置,这是因为人们说话时容易忘记后面的词“来说”。因此在病句中遇到“对”要特别留心。另外“于”字也会引起主客倒置,它比“对”字更隐蔽,要注意斟酌其含义。

②并列不当

(11年江西卷)在宣泰战斗中,我军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团,生俘团长一名,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武器资源。

【解析】我们注意到并列的名词 “枪支弹药”“武器资源”前者明显属于后者,有包含关系的词语不能并列。可以改为“枪支弹药及其他军用物资”。

(09年湖北卷)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配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游客们精挑细选,讨价还价,热闹极了。

【解析】“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这些词语可以并列,但是注意最后有个收束语“(等)工艺品”,这是我们就要关注一下,前面的词是不是都属于“工艺品”,很显然导游地图不属于这一类,所以应该把“导游地图”删除。

【解题技巧】并列不当主要是指名词,错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具有包含关系和交叉关系的词语并列了,如“书包和文具”“报刊和杂志”;二是并列的词语不全部属于收束语。如“足球、篮球、球鞋等运动器材”。

③否定失当

(10届河南省许昌模拟)对于媒体有关登封市政府秘密运作少林寺上市的报道,登封市政府发言人否认市府没有运作少林寺上市的行为。【解析】 “否认”表示否定,“没有”表示否定,整句话就是肯定的说法。这句话就变成了“市政府发言人承认认市府有运作少林寺上市的行为。”很显然和发言人否认的说法相矛盾。(07江西卷略有改动)承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难道谁能否认这不是当代中国青年肩负的崇高使命吗?

【解析】“难道”表示否定,“否认”表示否定,“不是”也表示否定,综合看来整句话表示否定。那就是“这不是当代中国青年肩负的崇高使命。”很显然说反了。去掉“不是”就可以了。【解题技巧】审读病句遇到否定性质的词语(不、否认、难道、岂、杜绝)时,要看看句中有几个否定词,然后看看和说话人的意思是否相反。

④自相矛盾

(10年陕西卷)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建设的启动,对道路、交通、媒体、通讯等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相关,长沙商业圈无疑也将面对重新洗牌的机会。

【解析】重新洗牌不是机会而是挑战。

2001年北京大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一举囊括315枚金牌中的13枚,树立了良好的体育大国的形象。

【解析】囊括表示全部拥有,但是实际情况是只得到了其中一部分,前后矛盾。

在这次严打斗争中,我们要优先逮捕那些持枪的凶犯,因为这些罪犯直接威胁人民生命财产。【解析】“优先”为褒义词,对于犯罪分子,不能用“优先”,应改为“首先”。

【解题指导】这这些话的矛盾都是“某些特定的词造成的,所以在审读病句时要特别注意一些词语(如动词、形容词)的含义。比如“仿造伪劣产品”,看上去没什么问题,其实劣质商品是没有人仿造的。

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最近宣布行政院改组计划,以吴敦义代替刘兆玄任行政院长,以期挽回了因“8·8”台风灾难而一路下滑的支持率。

【解析】“以期”表示将来时,而“挽回了”则表示完成时,前后时态矛盾。

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解析】“日前”表示几天前,是过去时;而“正在”表示现在时。前后时间矛盾。【解题指导】表示时间和时态的词语在句子中应该是一致的,否则就会前后矛盾,在审读病句是要特别关注这些词语。

(2007年江西卷)南昌至上海、杭州的火车动车组票价分别为228元、179元,而对应的普通列车硬座票价为106元、81元,相比之下,普通列车硬座票价要低一倍多。【解析】降低、减少、缩小等不能用倍数,因为下降一倍即为零。生活中不存在负值的情况。

⑤判断、推理不当。

宋朝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刘基的《卖柑者言》等作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耐人寻味。

【解析】思想积极和文笔清晰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这句话强加因果关系。偷车人见有人追赶反而加大油门拼命逃窜,公安人员直追到山根下才将其抓获。【解析】被追赶和加大油门逃窜属于承接关系而非转折关系,“反而”应改为“马上”。只要好好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解析】取得好成绩需要多方面的因素的综合,只有好好学习一点是不充分的。这句话的推理有问题。应该改成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解题指导】此类的不和逻辑病句判断起来不太容易,因为这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意识。这就提醒大家要积累一些推理知识,这几个病句都是因为关联词的逻辑错误,所以在审读病句的时候,关联词是一个很重要的词语。除了看搭配是否恰当,是否残缺之外,还要看看是不是因果,是不是转折,条件是否能推断出结果。

⑥前后不对应

(11年江西卷)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解析】句子中出现了对举词(也称为两面词),“能否廉明”,那么接下来的表达应该顺着“能廉明”和“不能廉明”说出两个方面对应的结果,但是句子的后半句却只说了一种结果,所以这就犯了不对应的毛病。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只含一个两面词的句子都有不对应的语病。例如这句话“能否拥有好的技能决定了你以后的生存状况。”虽然只有一个“能否”但是另一个“能否”已经隐含在“生存状况”(或好或坏)里了。

(06全国Ⅰ)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解析】“是否收门票”是个两面的问题,而“否认”只说出了一面。前后不对应。此外这句话也可以这样分析:否认的事情一定是只有一面的一问题,不能是是两面的问题。“怀疑”的用法和“否认”相同。不能说“我怀疑世界是不是会和平。”

【解题指导】这类的病句往往是一个单句,形式为:

是否(能否)是xx的前提(关键)。

是否(能否)决定了xx。如果发现有两面词出现要仔细辨别,是不是有不对应的语病。但是不要只凭两面词的多少来决定句子的有病与否,还要看看有没有一些词语包含了两面词的意思。

语义重复

残缺和赘余习惯上放在一起说,大部分的辅导资料上也放到一起说,但是两个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其成因也有很大不同。所以我们把两个病句类型分开解说。

重复的语病第一源于汉语的同义词和近义词的发展,使得一些意思相同相近的词语放在一起使用,第二源于某些包含修饰成分的词组演变为词语,人们使用时还是习惯加上修饰成分,结果造成重复,第三源于一些文言字词,文言文以字为词,现代人使用时还要组成词,第四源于一些已有归属的词语,如谦辞和敬辞,人们在使用的时候,还要加上人称。

同义词近义词重复

美国必须明确此次次贷危机的责任,必须停止这种以邻为壑嫁祸风险的所谓“金融创新”,建立起一整套制度性机制以免次贷危机再次发生。

【解析】 “以邻为壑”就是“嫁祸风险 ”的意思。

他们殴打执行公务的干警,这实属是藐视国家法律尊严的违法行为。

【解析】“属”和“是”都是判断词,同时使用就重复了。同样的,“非”也表示判断,也不能和“是”同时使用。

【解题指导】当出现并列的词语的时候,除了语序之外,还要注意一下他们的意思是否相近。修饰成分重复

(2006 江苏卷)如何避免比赛过程中出现不合法、不透明的暗箱操作现象,已经成为困扰本届组委会的首要问题。

【解析】暗箱操就是不透明的,也是不合法的,所以用“不合法、不透明”修饰就重复了。众多莘莘学子都希望自己成为对祖国建设的有用人才。

【解析】“莘莘学子”就表示很多学子,所以前面就不要加“众多”了。你的说法我不敢随便苟同。

【解析】苟同就表示不假思索就认同了。所以前面没有必要加“随便”。这里的夏天总是十分炎热。

【解析】炎热本身就表示非常热,所以不要再加“非常”“十分”等程度副词了。【解题指导】审读病句时,要关注一下修饰成分,他们一方面可能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也有可能和中心语有意义上的重复,要特别注意辨析。如“免费赠送” “白白虚度”“共同协商”“过分溺爱”“多虑的想法”“无用废话”“不必要的疾病”等等。

文言词语重复

您的文章从众多的的来稿中脱颖而出并最终刊载,的确是一件值得可喜可贺的事情。【解析】可喜可贺的可就表示“值得”的意思,所以前面的“值得”赘余。

.(重庆南开中学2010届月考)由于缺乏文化保护意识以及必要的资金投入,使我国许多宝贵文化遗产迅速消失,民间文化生存环境急剧恶化,现状令人堪忧。

【解析】堪就有“让人„„”的意思,所以前面不要再加“令人”。

(广东潮州市2010二模)上百万次点击,见证着百姓参与两会的热情。教育、医疗、住房、就业„„见诸于报端的重头报道无不回应着百姓的关切,努力寻找着问题的答案。

【解析】诸在文言文中是“之于”已经包含了“于”的意思,所以不要再和“于”连用。同理“来自于”中的“于”也和“自”重复。

文言词语最容易有重复赘余的语病,如:致信给„„、涉及到、可堪称、此个中的奥妙、令人可惜、凯旋归来、付诸于、这其中、国际间。

谦辞和敬辞带来的人称重复

具有不同专长的大学生暑假愿意登门为您的令郎、令嫒辅导功课。

【解析】令郎令嫒是敬称对方子女时用的。如果再加“你的”就重复了,同样,谦辞前不要再加“我的”,如不能说“我的拙作”。

修改病句

近年来,对修改病句的考查往往与对其他语用能力的考查结合在一起,这就增加了解答这类题的难度。

修改病句一般设计为修改一段文字。此时修改病句,特别要注意前后句子的内在联系,注意几个句子在语脉上的连贯性。不能只看本句。

典例一:(2010·山东卷)下面一则稿约四处画线部分中有三处语言表达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论文。为丰富内容,提高质量,特向广大作者征稿。要求:观点鲜明,不超过8000字,逻辑清楚,格式正确①。来稿一经采用,即奉薄酬②。来稿一律不退,三个月未接到用稿通知,请自行处理。敬请广大作者赐稿③。

来稿请寄:××市××路××号

《×××》编辑部×××敬启④

邮编:××××××

《×××》编辑部

××××年×月×日 【答案】 ①语序不妥:观点鲜明,逻辑清楚,格式正确,不超过8000字。②“薄酬”改为“稿酬”;④“敬启”改为“收”。

典例二:下面是从一则违规办学的招生广告中摘录出来的话,除内容方面的问题外,在标点、语法和意思表达上也有不少毛病。读后完成(1)(2)两题。

我校是集资百万美元①跨省办起三所外语培训学校之一②,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③。由于办学成绩突出④,国内外80多家新闻界报道了我校⑤。我校饮誉东南亚⑥,除了越南、柬埔寨⑦,某些国家都有姊妹学校⑧。

(1)有毛病的四处是(只填序号):________(2)选三处改正。

A.(填序号)________

改为:________ B.(填序号)________ 改为:________ C.(填序号)________ 改为:________ 【解析】 ②原句“办起„„之—”有语法毛病。在“办起”后加“的”,这样“办起”作定语就明确了。③“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是“有”的并列宾语,中间应使用顿号。⑤“新闻界”是个大概念,不能用“家”来限制。⑧应将“某些”改为“其他”或“别的”等词语。

【答案】(1)②③⑤⑧

(2)②在“办起”后加“的”。③把句中的两个逗号改为顿号。⑤把“新闻界”改为“新闻单位”。⑧把“某些”改为“其他”或“别的”之类词语。

下载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对时间考查的类型及规律(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对时间考查的类型及规律(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选修六)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1.(2015·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二模·24)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世纪初,教廷决定改建圣彼得大教堂。……经过竞赛,......

    2008年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A卷)

    2012年两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2012年3月3日-13日、2012年3月5日-14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以及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分别胜利召开。人民代表在“两会”期间围绕编制“十......

    2008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最终版)

    2008年高考江苏历史卷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

    2013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3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Ⅰ卷)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

    2014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精选5篇)

    2014新课标全国1文综历史部分 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

    1991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五篇范文)

    1991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199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1年广东省各地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专题1

    2011年广东省各地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11.农业社会的都城往往是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功能的......

    北京高考英语试题类型及分值

    北京高考英语试题类型及分值 英语试卷类型包括听力理解、知识运用、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四部分,共77道小题,总用时120分钟,满分150分。 其中听力采用计算机化考试,与笔试分离,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