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高二
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任再一 本次参加考试的班级是高二(1)班和高二(4)班,参考人数是39人,及格人数是22人,及格率是 56.4%,优秀人数是 18人。下面就这次考试的情况分析如下:
一、试卷的总体特点
1、试卷紧扣教材,着重基础,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学科基本技能的考查,知识与能力相互依存、互为体现。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重在考查对一些重要概念和结论的准确理解,对重大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本质认识,以及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规律性总结,设置新情境考查基础知识多,纯记忆性的知识考查相对较少,是一份难易适中、有较强区分度、很有参考价值的试卷。
2、试卷在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同时,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特别是归纳比较概括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把历史事件、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题目思路开阔,联系实际,并体现了史学的借鉴功能。
3、试卷关注重点、难点问题,材料选取多样化,充分运用文献、地图、图片等材料来创设历史新情境,试卷的区分度较好,题目的切入点基本扣住了教材的重点、难点问题,必修选修教材交叉部分均能注意重点。
三、学生答卷反映出来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选择题部分:失分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记忆不得法,审题能力差,解题无技巧,对一些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彻,主要反映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史实间联系搞不清,对一些历史事件、历史概念识记不清。
2、主观题部分(材料解析题、问答题)失分主要原因:1.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没有把握或把握不牢,对基本概念、结论理解不深、不透,缺乏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2.审题能力差、解题不熟练,出现所答非所问和草草答题现象,反映在平时学习中缺乏一定量的训练和相应技能的积累。3.文字表达缺乏层次性、条理性和内在的逻辑性。
四、今后教学建议
1、返朴归真,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不能投机取巧,要学会以不变应万变。试卷不论怎么出,考查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原则不会变,扬州期末试卷特别注重对史实的考查和重点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基础知识不仅包括具体的史实,也包括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要以教材为本,掌握得全面,记准记牢,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建议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考虑采用默写的方式强化对一些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
2、强化训练,把能力培养落在实处。
(1)要打破教材的专题限制,做到融会贯通。选择习题要精,一定要选择
一些典型的试题进行变通训练,并能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整合,对一些重点知识和学生在练习考试过程中常犯的错误,要不厌其烦地讲,变换多个角度编制题目加以强化。要把解题技巧与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练习中要做到有考必改、有改必评。
(2)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答题方法和答题规范的指导。现在考试的一
个很大特点,就是设置新情景,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在教学中要强调理解记忆,但不能只满足于“是什么?”,还必须搞清楚“为什么?”、“还有什么”?把握历史史实要从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评价(性质、影响)等方面去把握。要让学生养成一种学习的习惯,归纳出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同时进行横向、纵向联系。
对于材料解析题,看材料时应该结合问题来看,因为有些答案大多数可以从
材料中找。当然,现在的材料题回答需要结合教材中相应内容。对于学生从未见过的新材料,一定要依据材料回答问题,把教材知识作为理解材料的参考背景。行文规范,文字要求简洁通顺,用历史学科语言(包括术语),禁绝文学描写类文字。
对于问答题要注意:(1)认真读题,弄清题意,把题目“肢解”清楚。首先
要抓住解题要求和条件。其次要明确中心,围绕中心答题。(2)归类对号,落实到教材的章、节和子目。试题虽然千变万化,但离不开用教材的内容来解答。
(3)确定答题结构,列出简单提纲后再有针对性地作答。对于拿不准的题,多
答比少答更保险。答题要求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观点正确,文字表达清楚。
回答比较类的问题,一定要有比较项,如从历史背景、内容等等各个方面来考虑。
(4)除注意阅读理解和文字表达能力外,还要注意答题的逻辑性、条理性,力求要点全面,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
高中历史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精神,在教学中多提出或设计一些问题,旨在开
拓思路、训练思维。要努力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式,把“教授过程”变成“学习过程”,教室由“教堂”变为“学堂”,实行启发式教学。而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提出的问题须精心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材的重点难点;启发性的核心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教师在处理教材和讲解课文时就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进行精讲,不能贪多求全。对于不是重点的内容可以略讲,甚至不讲,只是指导学生自己看。做到教学问题化,知识系统化。强化答题规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答题习惯。
第二篇:高二历史期末试卷
高级中学2013-2014学
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严格的等级关系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此回答2~3题。
2.对下边两幅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一是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图一中的相权相对分散 ③
A 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4.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力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
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西方人把希腊罗马的思想文化视为西方文化和政治制度的渊源,它们二者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明显特点。作为西方文明的根源,它们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据此回答5~6题。5.克利斯提尼改革中打破血缘关系,削弱氏族贵族势力的关键举措是()A.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B.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部落 C.公民大会是城邦最高权力机构D.多数官职向各等级男性公民开放
6.法, 也称法律,就广义而言,是由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与《法国民法典》的关系是()A.前者提供了后者所需的一些法律形式B.前者是后者的组成部分 C.后者是前者的组成部分D.两者毫无关系
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西方民主制度不断完善,但都没有脱离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本框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繁荣。据此回答8~10题。
7.近代以来,欧美各国或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通过王朝战争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学习了《政治文明历程》中的《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后,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首相不经选举产生,由议会少数党领袖担任 B.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权力不受任何机构的制约 C.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依多数票选出 D.德国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对议会负责不对皇帝负责
8.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 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 C.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 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
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在反对外来侵略、进行民主革命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历经抗争、失败、再抗争的多次反复,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反对国内外反动派的斗争中,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样,近代中国人民终于实现了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据此回答9~15题。
9.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的第一幅浮雕就是虎门销烟,铭刻这一历史事件的最大功效在于()A.销烟这件事我们不会忘记B.林则徐领导的反英斗争永载史册 C.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精神世代相传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作者 10.下列关于列强在中国获取下列特权的先后顺序是()①领事裁判权②公使驻京权③协定关税权④设厂权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①④②D.①③④②
11.“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最确切的回答是()A.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B.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 C.革命成功重在舆论宣传D.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
12.徜徉在中国电影群星璀璨的艺术长廊里,战争题材的电影总是带给观者深刻的印象,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战争电影所反映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排列是()
①《长征》②《八月一日》③《战略决战》④《渡江战役》 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①④③D.④②①③
13.胡锦涛《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其“推动”主要体现在()
①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②推动了新的救国救民思想传播 ③显示了新阶级力量的作用④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③④
14.反映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走向战略反攻的图片是()
16.源于美国的世界性金融危机2008年9月爆发后,马克思及其学说便频繁出现在西方主流媒体上。这半年多来,马克思著作在德国、美国和英国等地持续热销,研究、推崇马克思学说的社会活动正在升温。这一现象说明()
A.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走到尽头B.只有马克思及其学说可以拯救金融危机 C.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D.社会主义制度呼之欲出
17.列宁指出:俄国革命的国际环境、军事形势、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布尔什维克党,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来了”的“国际环境”主要是指()
A.俄国军队前线出击失败B.国际工人运动风起云涌
C.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D.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
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即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和全国人民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历程。据此回答18~20题。
18.列宁说:“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地,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民主的集中制。”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②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③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④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 A.①②④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9.从专制到民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围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以下三部法律文件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B C D
15.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关于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倭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兵力攻占拼墙河(河流名)南北,而我远征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于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材料说明了()A.中国远征军解放了缅甸B.英军在缅甸都依靠中国远征军救助 C.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D.世界反法西斯力最互相支援和配合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呈现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发展规律。据此回答16~17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A.图一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1912年颁布
B.图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C.图三的颁布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D.三部法律在实践中完全实现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20. 2008年12月23日,大陆同胞2005年选出赠送台湾同胞的大熊猫“团团”、“圆圆”搭乘“熊猫专机”从成都飞抵台北。“团团”、“圆圆”赴台,受到两岸各界和媒体高度关注,台湾岛内掀起“熊猫热”。这一事件主要说明了()
A.和平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B.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
C.不同民族有相同的心理素质D.相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
隆德县高级中学2013-2014学
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
答案: 三民主义。
推荐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试卷
22.阅读下列材料:(6分)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的报告中重点阐述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问题。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辛亥革命时期,中华民族资产阶级走什么路?(2分)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分别说明“走俄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各指什么?(2分)从中你对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有何认识?(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廷尉李斯议日:“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王诸侯不便。”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训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材料三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敷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
21.请认真思考下面的5个话题,完成相关任务(8分)
话题:①五四运动 ②鸦片战争 ③同盟会成立 ④辛亥革命 ⑤中共成立 请回答(填代号):
(1)上面5个话题中,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话题是:(1分);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话题是:(1分)
(2)上面5个话题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是:(只有全对才得分,共2分)
(3)历史文化素养是人的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它可以提升人的修养。某文化机构为考查青年艺术人才的综合素质,拟向全国征集考查选手文化素养的历史试题。请你从上面挑选1个话题(辛亥革命除外),仿照例子,设计相关问题,向该文化机构投稿。要求:问题简洁明了,指向性强。(4分)
例如:
话题:辛亥革命
问题: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并就此作简要评价。(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特征。(2分)
24.阅读下列材料:(14分)
(4)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就大多数国家而言,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哪些特征?(4分)
25.(16分)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②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①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2分)
(2)诗②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2分)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2分)
(3)导致诗③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2分)这次“远征”的胜利有何意义?(2分)
材料一 “本宪法所授予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下列手续选举之……”
材料二 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 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请回答:(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4分)
(4)诗④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2分)诗中“天翻地覆”主要
指的什么?(2分)
(2)以上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哪两种基本类型?(2分)
(3)对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材料三和材料四的规定有什么不同?(4分)
答案1-5ACDCB.6-10ACACC,11-15BABAD,16-20CDADB 21.(1)② 1分、② 1分;(2)②③④②⑤ 2分;(3)话题:中共成立
问题: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答案: 马克思主义(1分)
推荐理由: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2分)
(其他两个话题也可以,言之有理就可给分)
22.参考答案:(1)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结果失败。(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俄国人的路”,是指以城市为中心,举行大城市武装起义,推翻反动政府,夺取全国胜利,结果失败。“走自己的路”,是指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走的路,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又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3.(1)原因:西周疆域广大,兵力单薄(或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制度:郡县制。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巩固统一。(2)原因: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影响:地方割据叛乱,影响中央集权。评价:汉初错误地吸取了秦灭亡的教训;分封王侯是历史的倒退。(3)特点:疆域辽阔。制度:行省制度;宣慰司。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4)特征: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中央集权(或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
24.答案:(1)美国l787年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英国《权利法案》、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2)基本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3)不同:英国国王是虚君(或虚位元首),王权受到议会限制;德意志帝国皇帝权力巨大,议会受皇帝控制。(4)选举和议会立法。
25.(共16分)(1)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澎湖列岛;(2分)抗日战争的胜利,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2分)(2)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2分)夺取“中心城市”。
(2分)道路选择要符合国情,要实事求是。(2分)
(3)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分)粉碎了国民党的“围
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在长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的巨大动力(4分)
(4)渡江战役;(2分)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2分)
答案1-5ACDCB.6-10ACACC,11-15BABAD,16-20CDADB
21.(1)② 1分、② 1分;(2)②③④②⑤ 2分;(3)话题:中共成立
问题: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答案: 马克思主义(1分)
推荐理由: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2分)(其他两个话题也可以,言之有理就可给分)
22.参考答案:(1)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结果失败。(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俄国人的路”,是指以城市为中心,举行大城市武装起义,推翻反动政府,夺取全国胜利,结果失败。“走自己的路”,是指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走的路,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又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3.(1)原因:西周疆域广大,兵力单薄(或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制度:郡县制。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巩固统一。(2)原因: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影响:地方割据叛乱,影响中央集权。评价:汉初错误地吸取了秦灭亡的教训;分封王侯是历史的倒退。(3)特点:疆域辽阔。制度:行省制度;宣慰司。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4)特征: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中央集权(或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
24.答案:(1)美国l787年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英国《权利法案》、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2)基本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3)不同:英国国王是虚君(或虚位元首),王权受到议会限制;德意志帝国皇帝权力巨大,议会受皇帝控制。(4)选举和议会立法。
25.(共16分)(1)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澎湖列岛;(2分)
抗日战争的胜利,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2分)(2)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2分)夺取“中心城市”。(2分)道路选择要符合国情,要实事求是。(2分)
(3)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分)粉碎了国民党的“围
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在长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的巨大动力(4分)
(4)渡江战役;(2分)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2分)
第三篇: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试卷分析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试卷分析
彭泽一中历史组
一、考情分析 试卷状况:(1)选择题有一定难度(2)材料题较容易,试卷“开放性”进一步加强(3)文化史考查范围扩大,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本次试卷我见到后的感觉是赞赏---很好!就看学生会不会把平时的基础知识加以运用。有一定的梯度,通过知识层面的检测,考查能力。1、题型:第一部分选择题50分,第二部分材料分析题50分。
2、难度:试题难度适应高二历史考试的要求,难易适度,在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基础上,适当的设计一些拔高题。
3、范围:本次期末考试范围是高二历史必修三,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是主体内容,且重点突出。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基本达到了一致,但试题覆盖面不是很广。平均分状况:10班67分、11班57、12班58、13班51。
二、试题分析和总体评价
1、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考查学生对历史本质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判断历史是非的能力。
从总体来看,本次考试选择题部分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其中,失分率最高的是第1小题、第2小题、第7小题、第16小题和第20小题。
第1小题主要有两个难点,一是文言文学生难懂,二是王霸政策本上没有出现,学生不理解。第2小题有马车的各个部件的功能来理解法家思想,由于常识的缺乏,学生容易出错。第20小题时,很多考生没有认真阅读题目,部分考生缺乏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而错选。在历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事件之间联系的认识,加强事件与事件间纵向与横向的联系、比较。
2、材料分析题:是考查学生对所给的材料是否理解与认识,从而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判断、概括性的点题,得出观点和评价。第26、27题比较简单,但部分学生得分不高是因为知识点不全面,踩点不够,语言口语严重,书写不整洁。28题是个开放性的题型,是这两年高考出现的新题型,但高二学生平时没有接触,部分学生不知从何入手,只是空谈理论,而没有做到史论结合。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专业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培训,增强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注重与同科教师和交流与学习,取长补短,改进教学工作。
2、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注意知识点的讲授,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提一些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锻炼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每堂课的小结部分都出几道与本课知识点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3、加强对学生的要求,这包括规范答题,注意书写,多用历史专业术语,多多锻炼学生的卷面答题能力。
2013年1月27日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此次历史考试时间为90分钟,分值100分。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材料分析题、探究题,题型设置与中考除分值以外基本一致。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偏题、怪题。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比较适中。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增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3)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4)复习不到位。
三、改进措施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3、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4、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5、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第五篇: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通道一中2014年七年级下期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王汉霞
期末考试是检验一个学期教学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试卷质量的高低决定能否很好检验一学期的教学成绩很重要。下面对本学期的期末考试试卷进行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试题满分为100分,实行闭卷考试,共六个大题。题型有选择题、对号入座、历史小诊断,填图题,材料分析题、综合探究分析题.可以说题型多样。
从题量上看共六个大题,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检全面测出课标上中国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30%,稍难题占2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直接从教科书上选取,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
二、试题解题情况
1、概念把握不准确。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
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
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如第10小题:和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哪些?该题得分率不高,这是由于
学生基础导致的。
2、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
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
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
或不完整。如第38小题第2问,材料三,四反应清朝统治者怎样思想?学生表达不全面,此题得分率只有25%,这是学生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而致。
4、审题能力不强。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
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
答。如第38小题。有学生审题不仔细,唐太宗在位期间,采取了那些措施.....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此题就是学生审题出错,因此无从下手,导致失分。
三、对今后教学建议
1、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学科。历史作为中考学科
虽然只是第一年,但从重视的角度看还不够。生从思想
上不够重视,对知识的掌握也不到位,古代史是中考考
查的重点,占中考分值的0.35,所以学校一定要给初二年级充足的课时,保证教师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对
于近代史的知识,教师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要求学生基本知识点掌握准确无误。
2、要依据《课标》进行教学。《课标》是历史教
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课标》对学生学习历史
知识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学什么以及学到何种
程度,都一一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说明,所以在历史教学
中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
3、固本强基,狠抓基础知识落实。基本知识点的落实: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影响等是历史
最基本的知识点,必须牢固掌握,反复记忆是最重要的方法。
4、加强训练,注重巩固。教师在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必须落实每一堂课后的作业练习,落实好练
习册的习题,反复落实基本知识点,注重巩固。
5、注意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归纳。对所学的历史
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
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
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6、要重视读图、识图、填图和析图能力的培养。首
先要掌握好基本的课本图;以图读史,以图讲史,建立
紧密的图文联系,进而挖掘课本图的隐性知识。对于课
本的一些图片,一定要让学生识记、理解、掌握。
7、加强对材料题的训练。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
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
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2014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