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学论文

时间:2019-05-15 00:3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职业教育学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职业教育学论文》。

第一篇:职业教育学论文

职业教育目前存在的现状及解决办法

(陕西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21)

论文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重要工作,职业教育已成为我省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和输送初、中级劳动者的重任。然而,目前各地职业教育的发展都遇到了一些困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表现在认识观念,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结构等不能适应学校长久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促进社会和谐社会,西部欠发达地区必须抓住机遇,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这就要求职教战线的教育工作者正确地分析和认识当前职教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

关键字:职业教育现状解决办法

回顾职业教育,“恢复成型、跨越发展、艰难运营”就是职教的真实写照。2005年2月28日,《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05]1号)指出:近年来,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中,出现了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不协调现象。大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这一政策的出台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曙光。尤其是我们西部地区,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结构等与沿海地区存在很大差距。我省是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经济要腾飞,教育要先行。职业教育虽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但始终是先天不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们对职业教育,认识上存在四大误区。

一、思想上重普轻职

自从2001年开始贯彻“关于初三分流,职高春秋两季招生改革”政策后,各地为了确保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名为中职学校送生,暗赶弱差学生”让中职学生心理承受不平等待遇,这源自于社会、家庭、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学校之间甚至政府部门的各类重普轻职的思想长期积淀。社会上对于刚刚在中国兴起不久的职业教育的评价并不是肯定,特别是人们现在还固守着一种“初中—高中—大学”的人才成长模式,选择职业学校仅仅是一种不得以而为之的办法,只有学习不好的学生或其他原因的学生才到职业学校就读。家长认为学生读中职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后的教育失败。学生认为读中职后自己的前途暗淡,教师因生源质量外带担心生源流失、管理工作压力大、教师不能正常教学而烦恼。

二、不合理的教学设置和人才意识

由于师资、设备和具体实情,各学校都把文化课的教学设置按照职业中学课程设置无限提高,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使教学缺乏了应有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而我们根据中职学生进校后的实际考察后,得出,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理解、接受能力有降低。其原因,初步分析有以下几点:(1)部分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在用人单位出现重复学习的现象;

1(2)有些学生学习能力或智力、记忆能力,与以往学生相比,有一定差距;(3)有部分学生虽然显得聪明伶俐,但对以课堂、书本为主的灌输知识的教育接受方式不适应或很不适应,学习效果不好;(4)很大一部分学生自身刻苦钻研精神不够;(5)部分学校过于注重实操教学而忽略了学生再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被忽视的素质教育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职学生在入学前或多或少较之普高学生有诸多的缺点或不足。普中注重的是升学率,对学习差的学生关注不够,使得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没用养成自我学习的能力;没用学会如何与人相处;没有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等。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各中学里无论学习还是其他方面表现都是倒数的。我们再将这些学生集中到一起,因此对于学生的管理就提出挑战。如今各中职学校的招生情况都不是很乐观,如果因严格、规范管理出现生源流失不是领导喜欢看见的,于是对于学生管理就出现“打不得、骂不得”。更有甚者有些家长甚至把中职学校当成“托儿所”,学校老师就是保姆,孩子送到学校不是希望孩子能学到知识、技能而是找个地方、找些人帮忙管着不要出现违法乱纪行为就好了。无庸置疑,中职招收的都是一些上高中无望的学生,但并不是收容所。在普教模式影子笼罩下的职业教育成为了戏谑中的“学校非学校,管教所非管教所”;领导痛心;教师叹气;学生怄气;家长伤心;社会抱怨自然而然。在这种情况下素质教育也我们的日常管理、教学中渐行渐远。

四、软件建设重视不够,办学模式不明

各职业学校,在硬件建设是硬道理的发展趋势中,只盲目注重扩大办学规模、完善实验设施、设备等硬件建设,而对软件建设的经济投入是无暇顾及,教研活动、教师的再学习成为了教师的自我行为。这几年由于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大,情况略有好转,但是这种好转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学校亟待解决的软件建设缓解力度不够。另外,目前国内对中职教育的模式还是存在照抄照搬德国、美国等的模式,没有形成适合自己的模式。我们都知道:“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如果继续这样照抄照搬下去,我国的职业教育堪忧。

四大误区相互渲染形成了今天的艰难局面。当回顾以前的辉煌历史的同时,我们不能只有抱怨不满。我们要做的只能够是迎难而上,在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春天里早播种,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道路,才会有金秋收获飘香的硕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如下:

一、大力宣传,紧紧抓住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时机

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的总体布局是: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总理强调,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总理还宣布,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同时,进一步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使

困难家庭的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总理指出,这是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之后,中央为促进教育公平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优势,转变社会上存在的“上高职、中职无用论”。让学生家长意识到大学生终究也要走向社会,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而社会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有限。比如我国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但同时,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三大沿海制造业基地普遍面临着严重的“技工荒”。而且,这种情况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具有普遍性。今后,大学生就业将越来越难。但我国各行业都需要熟练的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如果社会和家长对中职生的认识观念转变过来,对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起到无法估量的推动作用,会鼓励、引导更多的人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走上工作岗位。对多数青年来说,通过接受良好的中等职业教育走上工作岗位,然后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是现实的也是正确的选择。

二、转变观念,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正确认识职业教育

树立信誉是入口,质量是保障,改变务虚作风和只重结果的错误思想。正确认识什么是职业教育。另外现今的教师队伍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专业教师年龄上脱节,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必要的实践工作经验和实践指导能力,因此应该提高职业教育教师待遇,以高薪吸引工厂的熟练技师到学校做兼职教师,讲授实习课,弥补专职教师实践能力差的不足之处,或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工厂参与实践,这样会使学生受益匪浅。

三、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是什么?首先我们要知道职业教育不是培养博士、硕士,不是培养理论家,而是实践者。能不能够实际操作是检验的标准。同时,我们不能忘记作为学校的基本任务,我们的学生都是来自各学校分流出来的教育失败的产品,我们需要对这些残次品除了教授课本上的知识外还要重视其素质教育,培养他们再学习能力、培养他们从业道德、培养他们遵纪守法,努力把次品转化为优异的产品或是经济实用的产品。

以上几点,只是本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如果真的要做好职业教育的大文章,改善职业教育现状,还是应从思想,行动上提高各级政府、各学校对职业教育的重视。

第二篇:职业教育学

广东省技工学院和职业培训机构教师教育理论函授培训作业册答案

《职业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职业教育学:是一门研究职业教育现象,探讨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新兴科学。

2、职业教育:在一定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对社会各种职业各种岗位所需要的就业者和从业 者所进行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使其成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严明的职业纪律、宽广的职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的劳动者,从而适应就业的个人要求和客观的岗位需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是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人们对未来职业教育前景的理想期望。

4、终身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学生毕业以后所受教育及训练的统合,它不仅是正规教育和非 正规教育之间关系的发展,而且也是个人(包括儿童、青年、成人)通过社区生活实现其最大限度文化及教育方面的目的而构成的以教育政策为中心的要素。

5、生计教育:是在初等、中等、高等、成人教育各阶段,依据不同的发展阶段,为了进入 职业领域并不断进步而实施的有组织的综合性教育。

6、培养目标:就是在国家总的教育目的的指导下,各级各类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内容及应达到的规格所提出的要求。

7、素质:指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教育环境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实践,养成 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素质与知识和能力相比,层次更高。

8、职业教育的总目标:指对接受职业教育的人的总要求,适用于职业教育的各个层次、各 种门类。它是制定下一级培养目标的依据。

9、学生观:是对学生的基本看法,怎样认识学生就会用怎样的态度和办法对待学生,必然 会影响学生的发展方向。

10、学生管理:是从管理对象角度分类的一种管理类型,是对学生的管理活动,即为高 效率实现学校培养目标,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过程。

11、“双师型”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能够把专业理论和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师。

12、职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指教师在职业教育工作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每 一个教师对社会和受教育者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13、教学工作技能:在教学行为过程中,教师运用教学理论、专业知识等,为促进学生 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特定的教学行为方式。

14、教师专业化: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 管理制度。

15、专业:在教育上,指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化分工的需要设立的学 业类别。

16、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原则:指职业学校工作者在专业设置中所依据的基本要求,是专 业设置工作的指导思想。

17、学科课程:也称为分科课程,是一种以人类各门科学的知识体系为基础,以学科为 中心的课程设计类型。

18、综合课:综合几个学科内容,把一些相互之间有内在联系的若干学科综合在一起,也可以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教学科目。

19、教学理念: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灵魂,指导教学行为和活动,是对教学的价值 追求。

20、“一体化”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服务、科技开发 等内容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

21、行为向导教学:是一种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它以追求学生的行为改变为教学目标,通过师生的交流和活动,在真实的工作场景环境中,使学生形成符合生产需要的行为规范。

22、能力本位教学:围绕职业活动中需要的实际能力,以职业分析为基础组织课程,开 展教学,进行评价的一种教学模式。

23、教学模式:是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基本样式。

24、模拟教学模式:是教师指导下,学生在模拟的工作岗位上扮演职业角色,进行职业 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模式。

25、教学动作:教师通过骨骼肌肉运动变化,加强对学生视觉的刺激,达到表达教学内 容、沟通师生情感、引起学生注意、渲染情感气氛等目的。

26、班级:是学校教导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组织。

27、评定学生品行:指班主任对学生在一定时期内的思想、品德、学习、纪律、心理、劳动、社会活动、文体活动等方面进行价值判断。

28、个体职业:个体对职业社会的适应是通过职业角色的胜任实现的。

29、职业指导本质:使人们在正确地认识职业和充分了解自身的基础上,合力地做出职 业选择,选定职业发展方向的过程。

30、创业教育:通过教育和教学活动,培养、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使之掌握创业的基 本知识和技能,排除不利于其形成创业冲动的精神枷锁,并进一步促使学生由被动地选择职业向主动地创造工作岗位转变的教育过程。

31、职业选择:是个体依照自己的职业期望和兴趣,凭借自身能力挑选职业,使自身能 力素质和职业需求特征相符合的过程。

32、职业教育研究:通过一系列规划好的活动步骤的实施及方法技术的运用,来认识职 业教育现象,为职业教育领域提供有价值、可信赖的知识。

33、质的研究法: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环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 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论的一种活动。

二、简答题、如何调整高职院校的招生政策,其意义何在

答:以招收普高毕业生为主改为主要从“三校生”中进行招生; 以招收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为主。意义:不仅可以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级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体现出真正意义上的高等职业教育,而且还能利用中、高职衔接的政策优势,拓宽 中职学校毕业生升入高校的渠道,以此吸引、引导和制约更多的初中毕业生分流,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并为他们继续接受更高的教育,不断实现更好的追求和发展提 供机会、创造条件。、简述职业教育的特点

答:职业教育的特点,主要是指职业教育自身体系的内在特征,是其区别于普通教育及其他各类教育的根本点,主要包括职业性、社会性和实践性三大特征。

3、职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答:①职业教育领域内部因素之间的关系;②职业教育领域的外部关系;③职业教育的对象。4、教育现代化包括哪三个层面

答:一是教育内容、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二是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三是人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行为的现代化。、简述教育现代化的三个层面和什么是职业教育的现代化

答:一是教育内容、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二是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三是人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行为的现代化。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指的是要以转变人们的职业教育观念为基础,以完善职业教育体制为根本,以现代化的教育内容及教育手段为中介,建立为国民经济发展培养大批合格的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现代职业教育体制。、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有哪些不同之处

答:教育目的,是由国家以法令形式颁布的要求各级各类教育必须遵守的统一规范;而培养目标是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对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规格做出的复合各自特点的规定。可以理解为,培养目标以教育目的为指导和依据,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和系统化,而教育目的是通过国家的整个培养目标体系来实现的。、简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素质结构

答:①科学文化素质;②专业素质;③思想品质素质;④身心素质、对学生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答:①思想管理;②日常行为管理;③组织管理;④学习管理;⑤技术推广管理;⑥生产劳动管理、由教育性质表现出的职业学校学生特点

答:①存在自卑心理,渴望理解,希望获得他人尊重,不能容忍他人轻视;②学习自觉性两极分化;③认识模式职业化;④理想现实化。、简述职校对“双师型”教师的特殊要求

答:除具备符合《教师法》规定的一般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具有一定操作能力;②具有综合职业能力;③具有本专业生产一线的工作经历;④具有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创业和科技推广能力。、简述教师专业化包括的具体内容 答:①教师教育多元化;②任职资格明确化;③教育教学艺术化;④专业活动自由化;⑤劳动报酬合理化。12、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一般过程 答:①职业岗位分析;②学生需求分析;③确定课程目标;④确定教学内容;⑤编制课程文件。、职业学校设置专业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①按需设置原则;②特色性原则;③宽口径原则;④超前性原则;⑤稳中求活原则;⑥技术难度原则。、简述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

答:①教学目的的职业性、实用性;②专业课程的适应性、灵活性;③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先进性;④教学对象的复杂性、终身性;⑤实践教学的中心性、多样性。、简述行为向导教学的特点

答:①以学生为主体;②以改变学生行为为目标;③以实践任务为内容;④以活动为方法。16、评价问题优劣的标准是什么

答: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其次,从学生实际出发;再次,能引起学生思索的问题,教育价值更大;最后,一堂课的问题要有逻辑性,层层深入。、简述教师教学幽默的功能

答:①活跃课堂气氛;②激发学习兴趣;③启迪学生智慧;④陶冶学生情操;⑤融洽师生关系。、一个完整的课时计划(教案)应怎样写,它包括哪些内容(列表)答: 班级: 科目: 任课教师:

课题: 上课时间:

教学目的:

重点:

难点: 课型: 教学方法: 教具 教学内容和教法进程:

19、要组织和培养一个好的班集体,一般要做好哪几件工作 答:①建立健全班级组织机构;②确定班级共同目标;③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④引导学生自我教育;⑤正确对待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⑥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20、职校班主任有何素质要求 答:①具有民主精神和友善的态度;②有渊博的知识和善于接受新知识的能力;③具有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的能力;④具有开展班级工作的多种能力;⑤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⑥科学的现代学生观。

21、简述职业指导的原则

答:①尊重与自愿原则;②公正与平等原则;③引导与促进原则;④合理匹配原则。

22、简述创业者的心理动力基础

答:①强大的创造和创新欲望;②强烈的创业意识;③强烈的自我实现的需要;④对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3、简述实施创业教育中教师应怎样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答:①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启发、指导学生敢于创业、尝试创业;②重视学生的参与精神和主体意识;③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质疑。24、影响职业适宜性的心理因素包括哪几点

答:①职业概念;②职业价值观;③职业威望;④职业兴趣;⑤职业能力;⑥职业知识、技能和才干;⑦意志品质;⑧体质因素。、职业教育研究有何特点 答:①探索性;②继承性;③多学科性;④较强的实践性。、质的研究基本环节包括哪几方面

答:①确定被研究的问题;②确定研究对象;③收集资料;④分析资料;⑤形成扎根理论。、简析完整的研究报告包括哪几方面

答:①摘要和关键词;②导言或引言;③文献综述;④研究方法和步骤;⑤研究的结果;⑥结论和讨论;⑦参考文献;⑧附录。、简述教师的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

答:①教师“在教育中”研究教育;②教师“通过教育”研究教育;③教师“为了教育”研究教育。、简述研究的目的、过程、方法的内容 答:①目的:“研究”是一种有计划、有意图的活动。它以发现事物的规律性、解决新问题或改进某种实际情景为目的; ②过程:为了达到目的,“研究”将是按步骤、分阶段进行的。它有一套严格而系统的 操作原则和程序; ③方法:“研究”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拓展题、怎样抓好职业教育的内部改革,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答:

1、把握“一个定位”:把握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基础比较扎实、专业适应面 较宽、动手能力强的职业技术人才,既能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能满足个人继续学习的需要;

2、搞好“两个建设”:一是依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构建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 质的合理结构;二是根据职业分析,构建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3、抓好“三项改革”:一是抓好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改革;二是抓好教学内容的改革; 三是抓好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

4、做好“四个建设”:按照职业教育的基本条件,抓好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教材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和“双师型”建设;

5、注意“五个特性”:知识学习要突出应用性;专业学习要突出针对性;形成知识、能 力、素质结构要增强适应性;培养过程要强调实践性;人才培养要重视创造性。、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答:①发展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需要;②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需要;③发展职业教育是实现社会稳定的需要;④发展职业教育是科技进步的需要。、职业教育产业化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思路

答:基本原则:①教育规律与经济规律相统一;②教育的宏观统一性与微观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③合理分担教育成本与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相结合具体思路:①多主体办学;②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灵活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③实行产业 化经营;④办好校办产业;⑤法人应具有良好的管理、经营才能。、设计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体系的依据是什么

答:①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的的理论依据; ②教育目的是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

③社会条件及社会需要是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直接现实依据; ④设计一个合理的培养目标还必须考虑受教育者自身条件和合理需要。、结合教学实际,谈如何认识和看待职校的学生

答:①职校学生是国家建设不可缺少的人才;

②人的发展是多方面的,职校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③职校学生更渴望得到教师的关心; ④职校学生也需要受到尊重和重视; ⑤职校学生处于发展变化阶段,具有可塑性。、联系实际谈谈可从何渠道了解和研究学生

答:①观察法:从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表现,获得学生多方面的真实情况。可以从日常 的学习、劳动、课外活动和课余生活中时时注意、处处留心; ②交谈,可以单独谈、集体谈;有目的谈、无目的谈;校内谈、校外谈,但注意交谈态度亲切、和蔼、可亲、真诚; ③书面材料,如学生档案、班级记录资料、个人资料,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综合认真分析; ④调查问卷,可以在短时间内大信息量地了解学生情况,并应用现在统计原理加以分析。、如何理解“从满足岗位需要的课程观转变为满足广泛就业需要的课程观”这一中国特色 的课程模式 答:传统职业教育是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形成的教育观念,要求每个劳动者都固定在一个岗位上,形成不变的社会分工体系。这种职业教育观念在工业化初、中期存在其合理性。但近代社会科学技术,尤其是高科技在一些企业的广泛应用,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综合化程度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态势,一方面一个岗位劳动中可能涉及多个专业、学科领域,另一方面职工岗位转换和岗位知识更新日趋频繁,过分狭窄的专业训练在劳动力市场上难以受到青睐。因此,这一形势必然要求过去那种以主要培养单项技能突出,岗位针对性很强的专能人才的“岗位需要”转变成培养具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能适应相关职业或岗位群需要的,即满足“广泛就业需要”的课程观。、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一体化”教学在实践中的运用

答:

1、变封闭教学为开放教学,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发展,教育与生产联系日趋密切,企业间的竞争,更主要地依赖技术工人生产出高质量产品,这需要职业学校培养出高质量人才。所以“一体化”教学理念需要通过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办学模式,才能最终实现和贯彻。

2、教学和生产、科研相结合,指的是三者内容上的结合和一致性,生产中用什么,教学中就教什么,教师就钻研什么。教学内容和生产相结合,能保持学用一致,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了解专业领域的新动向。

3、建设一支“一体化”的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这是由职业教育的性质和培养目标决定的。、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动作技能训练教学模式中师生的活动过程

答:

1、讲解要领

2、示范动作,有效示范市教授动作技能的重要内容,使动作信息直观生动,为学生提供模仿的榜样。

3、指导练习,学生通过听觉和视觉获得一定数量的动作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开始练习,教师应进行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排除障碍,纠正错误。

4、当学生的动作技能达到一定熟练程度,教师应有意识地变化教学环境,增加动作技能的难度,并进一步提高对动作稳定性和速度的要求标准,使学生形成生产能力。、结合自己的教育实际,谈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答: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克服对后进生的偏见,培养对后进生的积极感情。要建立相互理解和信赖的师生关系,创造转化工作的良好感情氛围。其次,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再次,要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最后,要注意利用班集体、家庭和社会的力量转化后进生。

第三篇:职业教育学读书笔记

读《当代教育心理学》有感

教学,教师对我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十几年的学习生涯每日接触的也就是他们了,然而读了《当代教育心理学》才知道,一旦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自己对教育学的了解是肤浅的。读着这些以前从没各位接触过的,似懂非懂的理论,感到教育心理学的内涵是如此深厚,对于如何做一名好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水平有着如此重大的意义。

这本《当代教育心理学》是由陈琦、刘儒德主编的,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在2007年重新编订的教材。在本书中它讲到“心理发展的特点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又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既表现与他人一致的共同性,又具有发展的特殊性(个体差异)心理的各组成成分都随着时间而发展,但各自发展的速度有所不同,且发展的关键期也不相同。”这让我想到平时我们班里有些学生,给我的感觉是他们很努力地在学习了,可是效果却不理想,难道是努力没用?今天看到这句话,我突然觉得教育要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看的不只有普遍性,还要看个别性。可能这些学生的发展的速度有所不同,且发展的关键期也不相同。

这本书当中对我感触最深的主要是学生学习心理里的学习动机学说。它其中有两个十分激动人心的理论,一个是罗森塔尔效应,另一个是习得性无助。

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革马利翁效应,它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主人公,相传他是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他对自己用象牙雕刻的少女产生了爱恋之情,竟使这座少女雕像变成了真人而与他结为伴侣。这告诉我们,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

在本书中有一个“习得性无助”的解释,即认为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因此便采取逃避努力,放弃学习的无助行为。我们在教学中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我越来越觉得,学生对于科目的兴趣还来源于她的自信心。如果一个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考试经常取得好成绩,那么他自然而然会产生兴趣,自己去专研。反过来,虽然某些学生上课很感兴趣,但是如果每次都是低分或者是不及格,那么他对

于这门学科的学习是无论如何都没有兴趣了的。因为他在动机归因里发现努力没用,自我效能感逐渐降低,即使下一次考试再简单,他也无法考好。这个在教育心理学里面称之为“习得性无助”。

这本书我一定会认真看下去的,我感觉即使我将来不从事教育方面的工作,他对我的影响依旧不容小视。我的读书报告不正式,请老师指正!

第四篇:职业教育学 作业

能力本位课程模式:此模式强调以能力作为课程开发的中心,以能力为主线设计课程。所传授的知识是为能力培训服务的,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此模式对学生的评价以获取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能力为标准,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约为1:1。

单科分段式课程模式:此模式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获得本专业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但是此模式也有比较明显的缺点,就是知识结构不合理,课程设置单一化,且缺乏横向联系,缺少灵活性与弹性,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及对人才的要求。

模块式技能组合课程模式:此模式吸收了工业生产中的模块化思想,它将各学科课程的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又将知识点按其内在逻辑组合成相对独立的单元,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将相关的单元组合成教学模块,通过增删单元和调整组合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专业方向的调整。

职业群集课程模式:此模式是以职业群作为课程编制的出发点和基础。它起源于美国,在职业群集课程中,包括该职业群共同的知识与技能以及相关职业的入门技术。该课程模式具有多重选择的职业准备教育;具有职业群集的知识内涵以及基本技能的共通性;具有接受未来延伸教育的基础以及适应社会变迁的职业准备教育。

核心阶梯课程模式:此模式就是将一项课程分期安排进行教学,不是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完成,而是分阶段、分期完成,进行与专业技能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造成扎实的培训基础,确保培训质量,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该模式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作为课程目标的核心,认为综合能力是由关键能力和从业能力综合而成的,但是两者在综合职业能力中所处的层级不同。关键能力是较高层次的职业能力,是跨职业的能力,是劳动者谋求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能力;从业能力是基本层次的职业能力.是针对某一种职业的能力,是劳动者生存与立足于社会必备的基本能力。“宽基础”侧重于关键能力的培养,“活模块”侧重于从业能力的培养。

根据前文所提到的6种课程模式,显而易见,各类课程模式的开发都以能力为中心,再以此拓展出去,只是开发能力的方式方法不一。从最先能力本位的“必须、够用”,到强调课程专业能力的单科分段式模式,说明了课程模式的开发向专才专能的培养转变,紧接着是模块式技能组合,突出了专业能力与个人匹配的重要性,通过模块划分,培养专才中的精才,富有人性化;继而是职业群集课程模式,是将专才集群化,从而发现专项职业能力中的共性及拓展性,以一定的职业人群规模形成职业规范,更好地适应于社会发展;而核心阶梯课程模式的发展,则是强调职业学习的长期性,课程模式不是短期的技能培训,重在培养职业人在学习中的自我提升,重在领悟,突出了学习的自主性;而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则体现了较高的社会适应性,强调综合能力。

由此分析,社会的快速发展,专才必不可少,然而只专于一项能力是不可能有大的发展的,无论是什么职业,都与其他类型的社会技能息息相关。虽说职业表现大相径庭,然而其实大部分职业中的所蕴含的职业基础是一样的。培养专才,更要培养适合多向发展所需的基础能力,包括知识、社交等等。所以,就我个人的理解来看,灵活性教学才是今后课程模式的开发趋势,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灵活,更是教学内容的灵活。

第五篇:职业教育学复习题

职业教育学练习与复习

班级:车辆Z141 姓名:陈铁 学号:____________评分: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的选择代号填入括号中)

1、在《太阳城》一书中,主张将城市划分成7个区域,利用其中一个区域作为职业教育场所的哲学家、教育家是()

A.康帕内拉(T﹒Campanella)B.托马斯·莫尔(T﹒More)C.贝蒂(W﹒Betty)D.夸美纽斯(Jan Amos Komensky)

2、职业学校要培养复合型人才,这反映了专业设置______的要求。

A.按需设置原则 B.宽口径原则 C.特色性原则 D.稳中求活原则

3、职业学校要对社会未来人才需求进行预测,这反映了专业设置______的要求。

A.按需设置原则 B.特色性原则 C.稳中求活原则 D.超前性原则

4、《大教学论》一书的作者是()

A.康帕内拉(T﹒Campanella)B.托马斯·莫尔(T﹒More)C.贝蒂(W﹒Betty)D.夸美纽斯(Jan Amos Komensky)

5、系统地表述课程教学内容的材料,被称作______ A.教学计划 B.课程方案 C.课程标准 D.教材

6、最早明确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的教育家是()

A.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B.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 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 D.德国教育家乔治.凯兴斯泰纳

7、劳作学校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A.约翰暥磐↗ohn Dewey)B.黄炎培 C.陶行知 D.乔治?凯兴斯泰纳(Gerog Kerschensteiner)

8、是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最显著的特点

A.综合性 B.系统性 C.科学性 D.完整性

9、职业教育的教学目的具有______的特点

A.系统性 B.完整性 C.先进性 D.实用性

10、认为知识只有与自身经验相结合才具有应用价值,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这是________的观点。A.实用主义 B.行为主义 C.建构主义 D.后现代主义

11、教育名著《林哈德和葛笃德》的作者是()

A.凯兴斯泰纳 B.裴斯泰洛齐 C.康帕内拉 D.杜威

12、职业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属于职业教育的()A.特殊规律 B.局部规律 C.基本规律 D普通规律

13、不属于职业教育学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是()

A.学生学习立体图形 B.后进生转化 C.“双师型”教师 D.产学研结合

14、西方奴隶社会出现了斯巴达教育体系,教育内容侧重()

A.哲学和艺术 B.体操和军事 C.宗教和商业 D农业和手工业

15、西方奴隶社会出现了雅典教育体系,教育内容侧重()。

A.骑士、体操、军事 B.文学、宗教、军事 C.农业、手工业、服务业 D.哲学、艺术、商业教育

试卷生成系统打印

第 1 页

16、古代社会有关职业劳动的知识和技能教育,主要通过()形式进行

A.家庭教育、学徒制教育 B.学校教育、官吏教育 C.社会教育、劳动教育 D.官学、私学

17、下列人员中不属于教师的是____ A.指导学生实习的人员 B.高等学校中的学生辅导员 C.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D.学校学生处工作人员

二、填空题(在空白处填写入正确的内容)

1、职业教育学是关于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学科,它以职业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其任务是揭示职业教育现象中存在的规律,为职业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专业设置的按需设置原则是指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要遵循________的运行机制,根据__________和_________需要设置相应专业,为社会发展服务。

3、专业设置的稳中求活原则是指设置专业必须处理好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社会需求稳定,需要人才数量较多,就业面宽广,培养难度大周期长的专业,应该追求稳定,提高质量扩大影响,相反则应追求灵活,适时调整满足需要。

4、课程一般包括课程开发、________、课程评价、________等内容

5、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一般过程是:职业岗位分析;学生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编制课程文件。

6、_______是课程所要实现的标准,它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选择________、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的依据。

7、关于课程体系的价值取向存在“社会本位论”和“学生本位论”的争论,前者强调以社会需求为其价值取向,后者强调以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为其价值取向。

8、“一体化”教学理念,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服务、科技开发等内容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其含义包括:_______“一体化”、_______“一体化”、_______“一体化”和_____“一体化”。

9、能力本位概念中所说的能力,不仅指操作技能,还包括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就业、适应、竞争和发展的能力;在工作中具体的发现、分析、解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操作、应用、维护和维修 能力,以及独立、协作、交往、自学、心理承受能力。

10、能力本位教学理念具有教学目标明确化、教学内容_______、教学组织________、教学评价客观化的特征。

11、分析职业能力是实施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将一个职业工作划分成若干职责,再将每个职责划分成若干个任务,从而确定对应于各职责的综合能力(Competence)和对应于各项任务的专项能力试卷生成系统打印

第 2 页

(Skill))并加以分析。

12、互动共振教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方面的互动共振,二是_______方面的互动共振。

13、我国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和“劳动预备制度”,规定每一个公民就业前都要接受一定时间的职业教育。

14、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是____________,逐步从普通教育中独立出来。

15、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的教与学的活动,使人类得以保全、延续和发展。

16、教育促进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教育要符合________需要。

17、教育的个性化是指教育要符合人的发展需要。

18、私学产生标志着教师从身份开始_________.19、黄炎培代表中华职业教育社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

一、谋个性之发展;

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

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

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并将“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作为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20、师范教育产生标志着教师工作开始________.21、教师资格制度的形成标志着教师职业不断走向专业化

22、_____教育使得学生的年龄界限已不复存在

23、教育的形态通常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种类型。

24、职业教育以____________为导向,实现求职者或从业者__________为目标。

25、1917年黄炎培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强烈指出教育不与职业沟通教育的问题所在、社会各行各业不能健康发展的问题所在。

26、通常说的四种类型的教育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职业教育从纵向层次看,可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

28、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教育基础的社会性、教育指向的职业性、教育性质的完成性、教育目标的生产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育发展的终身性

29、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有经济、人口、教育。

试卷生成系统打印

第 3 页

30、MES是英文(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的缩写,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国际劳工组织借鉴德国等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经验,创立的职业教育理论。

31、影响人的发展的四大因素是: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

32、职业教育是社会分工和技术进步 的产物,始终伴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33、中国奴隶社会最著名的有关职业记载的著作是_周礼·考工记

34、中世纪行会的劳动者由师傅、工匠、徒弟三种身份的人组成。

35、19世纪8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独立学堂,著名的列举三个天津电报学堂、天津水师水堂、上海电报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广东水陆师学堂(列举3个即可)

36、张之洞完整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主张。

37、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8、“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是洋务运动时期教育的基本方针

39、清末在《重订学堂章程折》中提出五项十字的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40、1912年蔡元培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其时发表《关于教育方针之意见》,系统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重的教育方针。

41、社会与个体的现实需要是制定职业教育目的的出发点。

42、在专门教育中,学校的类型可分专业型、技术型、技能型三类。

三、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1、教师资格制度

2、学科课程

3、核心课程

试卷生成系统打印

第 4 页

4、课程标准

5、“一体化”教学理念

6、行为导向教学理念

7、职业培训

8、项目教学法

9、职业教育学

10、劳作学校运动

11、职业教育的目的

12、职业学校培养目标

13、“双师型”教师

14、教师专业化

15、教育公平

16、教育民主化

四、简答题(简答题)

1、“双师型”教师有何特殊要求 答案: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学校对教师的特殊要求,他们除具备符合《教师法》规定的一般要求外,还应满足一下要求:

1.具有一定操作能力

2.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3.具有本专业生产一线工作经历

4.具有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创业和科技推广能力

2、教师了解和研究学生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包括个体和集体两方面。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体的情况,主要包括:①学习情况,指各门课程的学习成绩及成绩变化趋势、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动力、学习方法等;②思想情况,指政治倾向、集体观念、成长经历、职业理想、人生追求、道德品质、崇拜人物等;③心理情况,指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智力及非智力因素状况等;④家庭情况,指家庭成员、经济收入、与家庭成员的关系等;⑤课余生活情况,指如何安排课余生活、交往范围、作息时间、生活习惯等;⑥身体健康情况。

了解学生集体情况主要包括:①学习风气;②舆论导向;③班干部;④班级后进成员;⑤集体兴趣爱好;⑥与其它班级的关系;⑦学生的一般身心特点;⑧存在的主要问题。

3、谈谈你对“双师型”教师涵义的理解

答案:

对“双师型”教师涵义有不同认识和理解,主要有四种观点:一是“双证书”说,即取得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和其它职业资格证书;二是“双职称”说,即取得教师职业的技术职称和其它职业的技术职称;三是“双素质”说,即要求具备胜任理论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的素质;四是“多素质”说,即要求具备教育家、工程师和高级熟练工人等素质与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上述观点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双师型”教师的特征,不能用“双证书”或“双职称”等标准简单化,也不能用难以实现的标准神秘化。实际上“双师型”教师是在教学工作中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师。他们一般具有在专业生产一线工作经验,能够胜任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教学任务。

4、专业与学科有何区别 答案:

专业是培养人才的类型或方向,学科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专业分支。1.学科与专业的构成不同

一般来说,一门独立的学科至少需要具备两个要素,一是有独特的研究对象,二是有基本完整的理论体系。专业的构成主要有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专业中的人。2.设置专业与划分学科的原则不同

学科的划分,遵循知识体系自身的逻辑,有相对稳定性。专业是按照社会对不同领域和岗位的专门人才的需要来设置。

3.学科与专业追求的目标不同

学科发展的核心是知识的发现和创新,向社会提供科研成果。专业的核心是培养人才,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

试卷生成系统打印

第 5 页

5、专业设置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

1.按需设置原则 2.特色性原则 3.宽口径原则 4.超前性原则 5.稳中求活原则

6.技术难度原则

6、核心课程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案:

第一,强调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的意识,通过组织积极的学习探究,获得改造社会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教材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第二,强调以学生的需要为教育基础,使学生有机会参与课程计划的制定。同时也强调这种需要不是学生个人的直接感受,而是存在于现实社会中的学生群体的共同要求。因此,要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第三,主张围绕组织课程,重视教材的系统讲授,使学习内容具有相关性和综合性。然而这类课程的困难之处,在于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必须要深入社会实际,了解社会的焦点问题,结合教学要求编制课程,否则会使课程单元缺乏连续性。

7、职业教育课程有何特点?

答案:

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具有明确的职业针对性;强调技能教学的重要性;兼顾就业与发展的双重需要。

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围绕当今就业、以后转岗和未来提高三个发展阶段所需的各种本领组织内容,具有实用性;实践性教学内容占较大比例;教学内容是一种以横向为主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围绕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组织教学内容,强调的是知识、技能的横向联系和综合运用。

职业教育课程的实施条件较苛刻,运行成本昂贵;职业教育课程实施必须在统一标准基础上满足“用户”的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办出特色。

8、实施性课程方案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案:

(1)招生对象与学制;

(2)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3)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4)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5)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按周分配);

(6)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

9、实习教学计划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

(1)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职业技能等级或职业资格标准;

(2)教学实习课题和生产实习安排;

(3)教学实习各课题设施要求;

(4)实习成绩评定标准和方法。

10、教学三境界说的主要观点 答案:

基础境界的教学采用告诉、传递、训练等方式进行,目的是把现实世界中的标准、规范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认同并遵照执行。中间境界的教学采用引导、启发、逻辑等方式进行,目的是带领学生探索世界。理想境界教学采用交流、碰撞、互动等方式进行,目的是与学生心灵对话,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用人格去影响人格。

11、职业教育教学特点 答案:

(1)、教学目的的职业性、实用性

(2)、专业课程的适应性、灵活性

(3)、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先进性。

(4)、教学对象的复杂性、终身性。

(5)、实践教学的中心性、多样性。

12、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的组织形式。有何弊端

试卷生成系统打印

第 6 页

答案:

(1)、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2)、降低学生学习兴趣。(3)、不能满足现代生产活动对人才的质量需求。

13、“一体化”教学理念的涵义

答案:

所谓“一体化”教学理念,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服务、科技开发等内容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其含义包括:教学目标“一体化”、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时空“一体化”和师资“一体化”。

14、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一体化”教学理念 答案:

(1)、变封闭教学为开放教学;(2)、教学和生产、科研相结合;(3)、建设一支“一体化”师资队伍

15、适合教学的项目有何特点?

答案:

1.项目来源于真实的生产活动,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具有应用性。2.实施项目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具有综合性。

3.项目内容具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经过教师指导和学生努力,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具有可教性。

4.项目应有具体的成果,可以评判质量优劣,具有可检性。5.项目应便于组织和运行,具有可行性。

16、项目教学法一般可按照哪几个教学阶段进行

答案:

1、确定项目任务。

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同学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2、制定计划。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

3、实施计划。

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之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

4、检查评估。

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估,之后再由教师对项目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处理总是的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通过对比师生的评价结果,找出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

5、归档或结果应用。

作为项目的实践教学产品,应尽可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因此,项目工作的结果应该归档或应用到企业和学校的生产教学实践中,如作为项目的维修工作应记入维修保养记录,作为项目的小工模具制做、软件开发可应用到生产部门或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17、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堂组织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

1、采用合作学习方式。

2、创设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景。

3、处理好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

4、处理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5、重视任务完成以后的评价

18、职业教育有哪些一般规律?

答案:职业教育的一般规律有两条,一是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职业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规律;二是职业教育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职业教育适应并促进受教育者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

19、劳作学校有哪些办学特点?

答案:在学校培养目标方面,劳作学校不是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它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发展儿童的全部精神生活,发展儿童的能力。

在教育方法方面,重视让学生在“亲身观察”、“亲身经验”中去获得知识。

在课程改革方面,把手工劳作教育看成一门科学,大量删减读、写、算、历史、地理、文学语言等科的知识,重视学生的手工劳动课和体育课

20、职业教育思想的萌芽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试卷生成系统打印

第 7 页

答案: 人们认识到有关生产劳动知识技能的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批判传统的以人文科学为主的教育,从改革旧教育入手,主张在学校中开设有关生产劳动的课程,进而发展成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少数学校进行了相关改革实验。这一阶段对职业教育问题的观察论述大多是经验描述,缺少理论分析和概括。研究多集中在如何改革旧教育、增加与生产劳动有关的课程、宣传劳动知识技能教育重要性等问题上,研究成果缺乏系统性。研究成果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理想主义色彩浓厚。

21、职业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案: 19世纪末期至二次大战是职业教育学的确立期,在这一阶段,伴随职业学校教育制度化,对职业教育现象的研究成为专门领域,其范围涉及职业教育体系、目的、内容、方法、人员、管理等方面,其认识从感性、经验层次上升为理性、本质层次,逐渐形成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受历史的局限,这一时期的研究对一些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的论述尚需要进一步科学化,研究方法也需要多样化、现代化。

22、职业教育学的完善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案: 世界各国出现兴办和研究职业教育热潮,出版了一批职业教育学研究成果,加强国际交流和借鉴,职业教育理论出现国际化趋势。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日趋完善,多种职业教育理论相互借鉴争鸣,学术空气逐渐浓厚。职业教育学的研究过程中借鉴了社会学、心理学以及劳动科学等其他学科研究成果,广泛采用实验、实证等研究方法,结论科学性增强。

23、从教育的角度简析人类发展的原因。

答案: 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进步和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能够进行知识和经验的传授活动。一方面,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不断传递给下一代,使人类成果逐步地积累起来,走向更高水平;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活动,把人类已有的文化科学知识由少数人掌握变为多数人掌握,使之普及和推广,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

24、教育与文化活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答案:

在人类社会活动中,教育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往往与其它社会活动交织在一起,使得教育的性质变得复杂起来。文化活动也会对人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我们不能因此把这些社会活动也当作是教育活动。教育与文化活动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其活动的目的、组织手段、活动方式及对象的属性有自身的特殊性,“育人”或“培养人”是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它有专门的机构(学校)承担和专职人员(教师)负责,对以专门接受学习任务的人(主要是青少年棗“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育和训练,或者说是按照人们当前的认识水平对“整体的人的造就”。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传承文明、积蓄力量、承先启后、面向未来的事业。换言之,教育是发展人性、不断塑造新人的活动。

25、从韩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念谈谈你对终身教育的看法。

答案: 高等教育开始大众化、普及化,工读交替、亦工亦学成为公民的主流教育取向。教育内容在不断推陈出新。与之相应,教育手段在不断进步,教育环境在不断改善,教育的影响不断扩大。教育已经不再是比较单

一、相对封闭的社会活动,而逐步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

26、谈谈对广义职业教育的理解。

答案: 职业教育有许多特点,但特点具有相对性,而且职业教育也不是完全孤立的,局限在传统意义上的范围内,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中也广泛地存在着职业教育的因素。如:对学生进行的职业陶冶、指导教育、社会实践锻炼,以及为了升学或就业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时,虽然在普通教育或高等教育中实施,但其本质上仍是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而且职业教育与其它两类教育呈交融的趋势。反过来,在职业教育中,也不是单纯的职业技能训练,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在发达国家随着义务教育的延长、教育的社会化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界线开始模糊起来,职业教育普通化和普通教育职业化已经大行其道。所以,在中等教育阶段把普教与职教截然分开是不现实和不可能的。职教与高教的关系更加密切,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等更是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机结合体。从理论上讲,凡是关系到人的谋生、就业、职业能力提高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均属于职业教育性质。但现在职业教育的主体仍然被确定为,基础教育之后分流出来的,大学(本科)程度以下为各行各业培养实用人才的教育部分。

试卷生成系统打印

第 8 页

27、如何理解黄炎培先生“凡教育皆含职业之意味”的观点。

答案: 职业教育不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职业教育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是教育面向社会的延伸,因为教育现实的目标总是要指向职业的。黄炎培先生概括为:“职业教育,以教育为方法而以职业为目的者也。” 换言之,教育只有在它培养了人们从事职业的能力时,才能获得充分的意义。

28、谈谈对职业教育基础社会性特点的认识。

答案: 职业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主要取决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要和要求。社会性即来自于社会又服务于社会的特征,社会化则是通过教育使个体参与正常社会生活、不断发展的过程。当前,职业教育必须主动面向、走向市场,形成与就业市场息息相通的工作机制,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发展规模、办学形式、培养人才的周期、专业及课程设置、师资任用、教学组织安排等都要体现市场精神,不能闭门、凭经验办学。当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引导、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就业行为,努力做到社会化与人性化的统一。

29、谈谈对职业教育指向职业性特点的认识。

答案: 从“职业教育”字面上就能明了其特性,即是为某职业领域培养人才的教育。职业性本来是社会上“有确切工作范围”的表征,而不是现在人们习惯的“低端工作岗位”的代称。职业教育性质是:办学方向明确,培养目标具体,对学生实行定向的教育与训练,学生比较清楚自己未来的出路和工作。因此,不论职业学校还是职业培训机构普遍与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都有紧密的联系,举世闻名的德国“双元制”和日本的企业培训就是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成功的典范。因为职业教育如果没有就业的归宿和企业的认可,势必难以维系,一个成功的企业,必定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并不是全部“引进”的,而是企业重新造就的。职业教育与企业是“天生的伙伴”,职业教育要把自己的教育行为转化为企业的需要,而企业则要主动与职业学校合作,源源不断地补充和提高符合企业需要的员工。企业与职业学校以“职业”为纽带可以发展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多种合作关系,在市场机制下形成职业学校与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新格局。

30、谈谈对职业教育性质完成性特点的认识

答案: 职业教育是一种相对完成性的教育,也就是说接受职业教育的人主要不是面向升学,而是为了就业。职业教育的办学实体直接与社会劳动力市场或与用人单位接轨。职业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受教育(培训)者能就业,或通过职业资格鉴定,职业教育就告一段落,也就完成了它的工作目标。当然,这种完成性是相对的,主要是与普通教育相比而言的。提出职业教育的完成性并不意味着受过职业教育的人就不可能再升学或深造,虽然职业学校一般没有培养学生升学的硬性任务,但职业学校毕业生通过各种渠道上大学的现象还广泛存在,职业学校也在千方百计为学生升学创造条件。但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的重心仍在中等教育阶段。

31、谈谈对职业教学内容实用性特点的认识。

答案: 职业教育教学主要的价值取向不是学生的理论水平,也不是学历文凭,而是一种能满足某一职业或工作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换言之,就是所学知识有用、管用、够用,学生具备“会做事的能力”。所以,教学工作要围绕如何培养实际职业能力,按需施教。教学的重点是进行关于生产设备、材料、工具、工艺流程、加工方法等方面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而且要进一步懂得应用的条件、对象、过程、方法、手段以及对效果的检测,达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对必要的理论知识学习要讲求“少而精”,不追求太多的知识储备,重视与未来工作相衔接。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里进行实践性教学,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顺利地适应未来工作需要。由于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从目标到内容具有鲜明的实用性,所以从事职业教育的理想的师资条件是: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要有丰富的职业实践经验和高超的职业技能。

32、谈谈对职业教育发展终身性特点的认识。

答案: 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给教育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同时也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对科技的开发和应用水平大大提高,知识、技术有效时间缩短,新的职业能力的再训练变的更为必需,“终身教育制度”在各国教育改革中被确立起来。古人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就是一种终身教育的思想,但作为教育制度只是近几十年的事。终身教育把人一生的发展与教育结合起来,作为教育不仅是人成长、生存的手段,也是使社会和人性不断完善的手段。终身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方案,也成为一种社会方案,教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和人从生到死的各个发展阶段。其中,职业生涯是人生最有生命意义的贡献阶段,而成人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职业的就是不断改善职业生活,不断调整劳动力与社会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成人教育的核心是职业继续教育,它必然随着整个教育系统的终身化而与人们的职业过程相始终,也必将在教育终身化的潮流中日臻完善。

试卷生成系统打印

第 9 页

33、简述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答案: 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职业教育为物质生产准备了人力条件,经济发展又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就业岗位,并不断向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二者相互推动,形成良性循环,共同作用于社会的进步。由于职业教育与经济关系的密切性和直接互动性,职业教育的结构与发展水平要与经济结构及其发展水平保持同步,太超前或太滞后都会对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34、简述职业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答案: 职业教育与政治也具有深刻的联系。政治的主要任务是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各方面有序、和谐的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大量产业大军的场所,他们的政治立场、观念,道德水准,专业能力,就业状况将会对社会形成巨大的影响。成功的职业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积极因素;相反,不切实际盲目发展也可能会为社会安定埋下隐患。所以,要从讲政治的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全面育人的功能,绝不能把职业教育简化为一个技能训练场。

35、简述职业教育如何培植职业文化。

答案: 但在传统意义上,有文化的人往往是远离职业及其教育的,中国“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不仅束缚了文化的多元发展,也抑制了职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为一种观念化的东西负面影响极为深刻。毕竟,现代的职业教育已经有了一个大力发展的社会环境,职业教育要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以积极的姿态培育行业、职业文化,学习企业文化,构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铸就学生具有时代感的职业观、价值观、人生观。

36、简述职业教育的政治功能。

答案: 政治的含义复杂且广泛。在国际性的组织里,政治是维护全人类利益的力量;在一个国家里,它维护本国家的利益;作为一个执政党,它又在维护本党及其所代表民众的利益,等等。在和平年代,政治集中体现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与此相应地,加强法制建设,实现民主管理,不断改革与创新,保持国内外环境的稳定等。政治与职业教育是密切相关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在国家“大力发展”方针的指引下,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教育结构和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提升职业教育层次,形成比较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主动为经济发展服务,培养大量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对受教育者劳动能力和思想意识的再生产、再塑造,从而也达到了为政治服务的目的。国家把职业教育提到事关国家发展战略、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高度加以重视,这本身就是对职业教育的经济价值和政治意义最好的诠释。

37、简述人的发展的教育观。

答案: 一个人的存在具有两重型,他既是社会的人,又是个体的人。把一个自然的人培养成为社会公民,履行社会义务,担负社会责任,为社会做贡献,这是教育共同追求的目标。把一个人的才智充分引发出来,培养成一个有道德、有专长、有能力的杰出人才同样是教育追求的目标。前者是人的社会性,也即个体的共性;后者是个体独特的个性。教育促进人的发展,一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二是与此同时实现个体的个性化。

38、简述对于职业教育目的意义的认识。

答案: 社会兴办职业教育,反映出社会对从业者的素质有了一定的要求。职业教育目的是职业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努力方向,是制定其教育规划、编制课程、开展教育活动、评价教育效果的价值尺度,是教育教学改革,确定未来发展方向的基本指南。有了明确的职业教育目的,职业教育事业才能减少震荡和摆动,不断朝着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互协调的境界发展。职业教育目的决定着职业教育的性质、办学方向和培养人才的规格和特色,是各级各类职业教育都必须遵守的准则。

39、谈谈职业教育目的社会的制约性

答案: 社会的制约性是职业教育目的一个重要的属性。职业教育目的要集中反映一定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领域的主导需求,具有明显的时代性、适应性,又具有相对稳定性、连续性和适度的前瞻性,为当前的经试卷生成系统打印

第 10 页

济建设及适应社会的持续发展服务提供人才保证。

改革和发展是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策,社会改革必然要牵涉到职业教育改革,而改革总是对现状的不断修正,是面向未来的创造性行动,其中包含着对新目标的向往,更多地体现“人本”思想,并对可预见的、变化了的环境中新人形象进行设计,这必然反映到职业教育目的之中。

40、列举南京政府1933年3月公布《职业学校规程》规定:初、高级职业学校实施训练的主要内容。

答案:①锻炼强健身体;②陶冶公民道德;③养成劳动习惯;④充实职业知识;⑤增进职业道德;⑥启发创业精神

41、简述职业教育目的的要点。答案:

第一,关于“劳动者”与“建设者”。职业教育主要定位于为生产、建设、服务一线培养技术型的熟练劳动者,但素质教育是贯穿始终的主线,“技术”只是职业教育的载体,提高全民素质,促进人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才是现代职业教育活的灵魂。

第二,关于“接班人”。职业教育是培养产业大军的主体,担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和发展造就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技术、懂管理、会经营的实用专门人才的历史重任,接班人的观念及其政治责任必须强化。

第三,关于“全面发展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是对教育所要培训人的素质的基本规定,而劳动技术教育更具有其综合的价值。职业教育本身就是劳动技术教育更为社会化、系统化的发展。

总之,我们所培养的人要身心两健、个性丰满,做生活的强者,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42、说明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答案: 职业学校的任务是培养具有一定水平职业能力的生产、建设和服务一线的技术人才和劳动者。就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共性方面而言,至少包括下列几个方面的内容:

(1)具有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操;具有钻研、务实、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具有高尚的社会公德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

(2)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行为习惯;具备辨别善恶美丑、自我控制、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掌握直接从事某职业领域熟练的操作技能;懂得现代生产系统和企业管理的常识,具备胜任一定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4)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提高意志品质,特别是养成自觉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懂得有助于职业劳动方面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具有牢固的职业安全意识和一定自我保健、保护能力;具有积极的心态,重视心理健康。

43、简述职业学校如何面向社会、联系实际办学?

答案: 职业学校是专门培养社会各行各业实用人才的场所,职业学校与社会现实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职业学校从其产生之日起就扎根于社会实际的土壤之中。依靠社会办学,办学服务于社会是职业学校一贯的宗旨。紧密联系实际,从社会需要中来,到社会现实中去,是职业学校的生命线。

44、简述职业学校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全面育人?

答案: 作为学校,育人是它们的共同点。学校要以学生为中心,瞄准社会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科学引导其发展,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优质、适宜的教育服务为立足点。职业学校必须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使之协调发展,把因材施教落实到职业指导、专业选择、课程选修等具体工作之中,促进学生充分发展。

45、简述职业学校如何以教学为主,突出技能训练?

答案: 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在某职业、工种或一定生产技术岗位上会做实际工作的熟练劳动者。“做”,熟练地去做是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特征。所以,职业学校在遵循学校教育以教学为中心这一规律的基础上,坚持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中心,加强技能训练,使学生学会工作;以职业发展为目标,学会适应、创新。通过对人力资源有效的开发,迅速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劳动生产率。

试卷生成系统打印

第 11 页

46、简述职业学校如何实现教劳结合、服务生产?

答案: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中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核心,但在实际办学过程中,有许多偏差:①以劳动代教育、以生产代教学等现象;②照搬一些发达国家的职业培训模式,搞纯消耗训练,虽然有利于职业技能的全面提高,但脱离生产,对于还不富裕的我国来说,是一种“盛名”背后的浪费;③学与用脱节,学校与企业之间没有很好的协调机制,企业追求近切、稳定的经济效益与服务教学往往发生矛盾,这也是个世界难题。教学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我们曾经积累一些好的经验,在新形势下如何由政府统筹,行业、企业与职业学校形成优势互补的综合职业教育体,是需要积极探索的课题。

47、谈谈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发展观。

答案: 社会发展的步伐呈加速趋势,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上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倡导生计教育,要求学校培养的人不再是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而是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能够积极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环境的人。职业教育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作为职业学校毕竟属于规范的职业基础教育,对适应与发展的关系,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专业设置口径宽与窄的关系,职业能力专精与多能的关系,以及人才培养周期与效益的关系等,需要认真研究,适时调整,科学确定。

48对职业教育目的的基本看法。

答案: 在教育面临的诸多关系中,人的发展是根本,社会需要及其发展趋势是教育选择的方向;教育目的宏观上要瞄准社会需求,微观上要体现以人(学生)为本。职业教育尽管有很强的功利色彩,但是在基础教育广泛普及的现代社会,公德、人文、科技修养是一切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职业教育要置于终身教育的框架内,为学生全人生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知识、方法和能力,把握好适应与超越、就业与发展、实用与创新、理论与技能、道德与能力、社会化与个性化等关系之间的尺度,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品质和活力。职业教育是发展人的一种途径和手段,而不是满足经济需要的工具。概括起来说,职业教育的目的:一是,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的价值;二是,提高职业能力,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服务社会;三是,尊重人并发展其个性,加强现代人的道德品质等素质的修养;四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才能;五是,形成敬业、乐业的学习与工作作风;六是,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49、终身教育基本观点 50、课程的本质与基本问题

五、论述题(论述说明下列题目)

1、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中应如何处理好社会需要与学生需要的关系 答案:

关于课程体系的价值取向存在“社会本位论”和“学生本位论”的争论,前者强调以社会需求为其价值取向,后者强调以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为其价值取向。我们认为两者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中不可偏执一词,追求极端,应同时追求两种价值取向。现代教育的本质属性既是人类文化和经验传递的载体,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也是使人从自然属性提高到社会属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并不矛盾,职业教育应兼顾两者的利益。

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职业学校办学中必须坚持素质教育思想,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它既体现了社会需求,又满足了个体发展需求。随着生产力水平和我国经济市场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两者完全融合并非只是一种理想。

2、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中应如何处理好当前顶岗能力与发展后劲的关系 答案:

在学校有限时间内既要使学生形成顶岗能力,又要具有发展后劲,这是一对矛盾。有些学校认为文化课与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和素质的养成教育,其教育效果往往不是立即就显现,为了满足企业要求毕业生有立即顶岗的能力,在学生入校后只注重岗位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后劲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由于能力单一导致就业面窄,不能适应转业转岗和技术更新的需要。有些学校由于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师资、设备、资金等条件,又有过分加大文化、理论教学的倾向,把职业教育办成普通教育。那么,在课程设置中,如何科学合理配置,使教学内容具有较强职业针对性,又能提高综合能力,从而获得较宽的就业面呢?

现代社会是信息加速膨胀、知识迅速老化、就业竞争激烈、产品更新周期缩短、职业岗位变换频繁的社会,就能力与知识结构而言,学校应以较大覆盖面为基础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来组织教学,强调专业知识面宽,能覆盖一个专业大类,技能达到一专多能。就技能训练而言,应该是在专业理论与专业知识指导下进行的,其训练过程,就是把所学理论转换成技能的过程。因此,专业理论与专业知识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技能水平。

目前我国经济建设正处于转变时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水平都处于激烈的变革之中,产业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强,产业组织趋于现代化,产业岗位趋于综合化。体能起主导作用的岗位逐步向机械化、智能化转移。许多职业学校的专业覆盖面向宽的方向和综合方向发展,更注重学生适应性和发展后劲的培养。如:把试卷生成系统打印

第 12 页

原来的钳工、铆工、管工专业(工种)合并为安装专业;车、铣、刨、磨专业(工种)合并为金工专业;电工和仪表专业(工种)合并为电仪专业;财会、税收和金融专业合并为财经专业;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专业合并为经营管理专业等等。

3、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中应如何处理好课程内容稳定与更新的关系

答案:

从学校设备、教材、教学秩序和专业师资方面看,稳定的课程内容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但社会对人的知识、能力要求是多变的,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和世界接轨,行业结构、岗位要求的变化越来越快,随之对学校课程内容灵活性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解决这一矛盾,首先,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稳定在某一大类专业上。具体讲,该专业的专业基础与基本技能课应当以不变应万变。例如电子电器专业,它包含视频、音频、通讯、办公设备等维修工种。这些工种有共同的基础与技能课程,如“电工基础与基本技能”、“无线电工艺”、“模拟与数字电路”等等。这些课程,专业知识与技能面宽,适应性强,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进行多工种的基本技能训练,以打好专业素质基础为目的。它们应当是相对稳定的。其次,在专业技术与专项技能训练课程上应当体现“活”。通过它们进行针对性的专门化教学,同时按工种进行强化,以达到行业等级标准。例如电子电器专业针对视频、电器工种分别开设的“电视机维修”、“制冷设备维修”等课程,它们不是每个学校非开不可的,而应是根据学生就业情况分析,由学校来选择。这类课程可随市场经济的调整与人才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4、简述实施能力本位教学的基本步骤

答案: 要点:介绍分析职业能力、确定能力标准、设计职业课程、采取灵活教学方式、进行能力评估等步骤的操作方法。

5、简述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

答案: 在对职业教育涵义的理解上,杜威认为职业并不仅限于是一种谋生手段,反对纯粹出于“经济目的”和“实用利益”而进行的职业教育。

在教学方面,杜威反对以获取和积累知识为目的的职业教育,认为这样做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个人经验,限制了他们的主动活动,对思维的发展起破坏作用。杜威主张“从做中学”,认为应教学生去“做”,而不是去“学”。

在课程设置上,杜威主张职业教育要和普通教育融合,给学生提供广泛的科学知识。职业学校的课程编定要兼顾知识同实践的结合,自然科学的设置要服务于职业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职后就业能力、艺术能力、特殊的科学能力、良好的公民品德的发展等多方面的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6、简述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答案: 关于职业教育的目的黄炎培将“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作为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关于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黄炎培认为,办职业教育机构的基本方针是社会化和科学化。

关于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黄炎培主张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关于职业教育道德理论。黄炎培主张敬业乐群,劳工神圣。

关于职业指导工作,黄炎培提出职业指导的中心是适应“社会分工”和“人类个性”需要。

7、论述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答案: 经济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大机器生产带来了现代工业文明,也使得职业教育走上历史的舞台,成为现代教育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职业教育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在推动了以工业经济为基础各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职业教育直接生产劳动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支撑

当我们享受着现代灿烂的物质文明,惊叹于人类巧夺天工的作品时,我们常常能联想到它们的创造者,特别是那些直接制作的能工巧匠,甚至他们受过何种的教育。职业教育就是这样,它能够把一个自然的劳动力培养成一个专门的劳动能手,把一个普通的学生改变成一个专业技术人员,把一个无技能的劳动者训练成熟练的技术工人。从生产的角度看,经济界希望通过职业教育提升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在现代社会人人都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必须经过职业教育或培训,乃至高等教育。即使在工业化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中等阶段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也是二分天下,德国、奥地利等“双元制”国家中职比例高达70%以上,国际经合组织(OECD)29个成员国1996年统计,高中阶段的学生职业教育仍占主流,普职平均比例为47:53。职业教育对本国经济的贡献率则更高、更稳妥,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符合我国的国情,有利于教育结构的合理化,有利于提高全民劳动素质,有利于为本国、本地区经济试卷生成系统打印

第 13 页

发展服务。

(二)职业教育的经济效益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力资本理论兴起。人力资本被认为是一种投资收益率高于物质资本的形式。所以,增加人力资本诸如:教育、保健等,有助于提高人的生产能力、管理能力、流动能力,向自己向往的方向发展。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的被广泛接受,教育也有原来的消费事业,逐步被看成一种产业。美国学者对比分析了1929年和1957年经济增长情况,计算出教育带来的经济效益,即教育投资收益占国民收入增长部分的33%。日本学者比较1930年和1955年的经济情况,此结论为25%。尽管这些数据有一定争议,但“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的论断是可以肯定的。我国近年来的“普通高中热”、“高校扩招热”、“民办教育热”对此可做注解。

当然,职业教育是周期短、显效快的教育,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收入状况成为职业教育兴旺与否的晴雨表。职业教育只有成为大众认可的就业机会最多、投入收回最快,也就是最实惠的教育时,接受职业教育才会成为多数年青人主动的选择。

(三)职业教育通过应用和传播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职业教育的基础,职业教育的直接目标就是把科技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劳动能力,应用到现实的生产活动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经济的发展。在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生产科学技术,而是如何应用科学技术,并迅速地成为现实的生产力。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无庸置疑的,但科学技术通常是以知识形态存在的,是潜在的、可能的生产力,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则是把第一生产力变成现实的、终极的生产力的必要的中介环节,推动经济的加速发展。

职业教育在传播科学技术的过程中也发挥积极的作用,能提高了传播的有效性、示范性,而且能够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

由于科技发展的冲击,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企业不断追求高素质劳动力,建立高绩效劳动力结构。职业教育面对科技的进步,应适时调适与变革培养目标和服务功能,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接受更进一步教育和训练的学习能力。

8、谈谈你对“教育先行”的理解。

试卷生成系统打印

第 14 页

答案:

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著名报告《学会生存棗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描述了教育发展的趋势,提出教育先行的现象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大特征。“多少世纪以来,特别在发动产业革命的欧洲国家,教育的发展一般是在经济发展之后发生的。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于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这种倾向首先大胆地和成功地出现在诸如日本、苏联和美国这些国家。许多别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过去的几年中,不顾由此带来的沉重牺牲和一切困难,也选择了这条道路”。

此后许多发展中国家把发展教育作为追赶世界发达国家的灵丹妙药,纷纷增加教育投资,其中以高等教育发展最快。但这些国家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报告《世界重大教育问题》(法国,让曂新硭顾┲赋觯航逃难杆俳讲⒚挥惺股钏剿嬷岣撸故浅钟形钠镜那嗄曛屑涫б岛途鸵挡蛔阆窒蟛薄H〉梦钠镜那嗄辏芫┮倒ぷ鳎肯虺鞘校罢宜侨衔冉稀跋执钡闹耙担蔷貌⒉荒芪谴丛熳愎皇康闹拔弧S腥税颜庖唤逃蛘拖窒蟪浦笆澜缧越逃;保硐治航逃杀竞涂险牵考ぴ觯逃柿肯陆担弦瞪б滴侍庋现亍5搅 80年代,许多国家又吸取教训,普遍减低公共教育经费,同样也挫伤了教育的发展。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但是教育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观点是正确的。在社会发展中教育如何更有作为,积极促进社会的发展是问题的关键。“教育先行”应该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但是在那些方面先行,先行到何种程度,如何先行等问题必须做具体分析。发展中国家不顾国力,盲目发展教育,结果落得个“为别人做嫁衣裳”的后果,这方面的教训我们应该记取。

对“教育先行”我们应采取的态度:一是教育是培养人的、面向未来的事业,在教育观念上一定要有前瞻性;二是教育发展要考虑教育发展的综合平衡、协调发展,根据经济发展态势可以适度超前发展;三是教育先行的重点要明确,在我国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应该优先发展,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教育重心必须下移,与产业结构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否则会因教育投资不合理而造成浪费;四是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投资办学,政府通过政策扶持,运用市场调节机制,促进教育整体发展。3.从历史地角度论述人的发展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人总是某个社会形态下的人,人性的改变、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总体上是一致的。即使“上帝”也是人类创造的“超人”,本质上仍是人性的反映;“乌托邦”、“大同世界”是过去人们的向往的社会,但他们只能寄希望于后人。建国前,我国有许多爱国的学者大声疾呼“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但是最终还是他们融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实践中才建立了新中国。国家的发展、强盛离不开科技和教育,但是科教并不是兴国的全部,国家的发展是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教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教育及其人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现实性和可能性。人向什么方向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这是由具体的历史条件决定的。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割据、下移,文化教育流落民间,于是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秦汉以降中央集权,思想统一,开始独尊儒术,绵延一千多年;进入20世纪,西方先进的文明棗民主和科学开始在中国大行其道,各类人才大量涌现,加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没有一定的历史条件,就不可能有人的相应的发展。当然,同处一个时代的人由于所处地位不同、活动不同,发展也不平衡,但不管什么人都是历史的人、有其局限性,不要苛求古人,不要塑造“神人”,也没有所谓的“完人”,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培养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9、论述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多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答案:

人的发展的第一前提是人的肉体组织的存在,有生理的基础才能有心理活动。人的身体是由上一代通过遗传产生的,遗传使得新生一代获得与上一代基本相同的生理素质,有了这个基础,人才有了发展的可能性。人来自父体或母体的遗传可能性各有800万种,所以人与人相同的可能性极小。但就遗传素质而言,遗传之间又是基本相同的,教育中不要夸大人与人在先天方面的差别,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遗传对人发展的影响将会减弱,而后天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将不断增强;客观因素的影响将会减弱,主观因素的作用将不断增强。而人的心理活动、个性心理特征都是在后天的环境(含家庭)、学校教育、同伴群体、社会文化等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这为教育发挥其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在人成长过程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对环境的认识和利用。好的环境对人的发展是有利的,但并非因果关系。因为许多逆境成材者,恰恰把逆境变为自励的动力,做出了超常的业绩。因此,环境的作用只有和人的理性、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一致起来,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不能片面地、孤立地强调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一切外在的因素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关键还取决于人的自觉性,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认清条件,充分发挥现有条件的作用,加上个体的努力,就会取得最优的发展效果。

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学校是专门的育人机构,有明确的目标、专业人员、系统的课程、健康的环境,其对象是处于成长中的学生。这样就决定了学校的应该也能够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发挥主要的导向作用。但是,学校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学生年龄小的时候所起作用大,教育导向包括教会学生认识自己、懂得规范、学会做人、认识社会、学会共处、学会做事、热爱学习、学会发展、学会选择,等等;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独立性、自主性增强,学校的导向作用逐渐减弱,这不是学校教试卷生成系统打印

第 15 页

育的悲哀,相反是学校的教育功绩。因为“教是为了最终的不教,导是为了最后的不导”,这是教育的辩证法。人成年后,各方面变得成熟起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但也不断会有学习要求。成人教育同样有导向问题,学习的要求本身也是导向,但教育导向更多是集中到一些学术、科研、工作等专业方面。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学校教育平均要占到人生的1/4 1/5,学校教育的导向作用对人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另外,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也是有条件的,一是所实施的教育是正确的、进步的、切合实际的,二是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需求及其身心发展规律。

10、职业教育如何促进个体社会化? 答案:

在人类的劳动出现分化后,有的人开始长期甚至终身从事谋一类或某一种工作,这些同类的工作便形成了职业。职业是人类生产经验的积累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通过分工和合作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必然要求,职业的划分也构成了社会基本的结构及其管理系统。随着社会发展职业分工更加精细,职业成为一个庞大而相互关联的复杂的体系,社会成为职业的社会。进入社会,也就从事了一个职业。所以,获得一个职业、拥有一份工作是一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到了近代社会以后,社会分工与科技、教育发展关系更加紧密,社会职业的科技含量迅速提高,一个没有受过一定教育或专门训练的人,很难在社会上找到一份具有鲜明职业性质的工作。职业教育作为培养职业专门人才的教育,大大促进了个体职业的社会化和个体身份的职业化。试想同龄人,有的还在大学读书、有的或赋闲在家,而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可能已经成为所学职业技术方面的行家里手。

职业教育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针对社会职业发展需要,能够快速作出反应,引导人面向实际,以职业为依托,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发展。因为接受职业教育也就意味着受教育者即将走向社会,成为某个职业群体的一员,担负起社会的责任,成为受社会承认和尊重的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职业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以社会职业发展为导向,沿着职业感知、职业选择、职业定向、职业训练的顺序展开,不断激发他们的求职、立业欲望,提高其职业意识,陶冶其敬业品质,发展其职业能力,锻炼其勤业精神,最终形成其乐业理想。

11、职业教育如何促进个体的个性化? 答案:

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是一个人发展的两个维度。社会化不足的人是幼稚的,而缺乏个性的人往往是平庸的。社会化就是要很好地溶入所处的时代,对所处的社会环境不了解,就不会有适合的社会定位;而定位不准,则如履蜀道。个性化就是借助社会的力量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一个对自己“长”、“短”不清、没有科学认识的人,其发展的才能、优势可能在不经意中湮没、丢失,铸成人生的遗憾。素质教育呼唤的正是教育对儿童、青少年个性的发现、尊重和因势利导,解放在应试指挥棒下的对个性的“剪割”。由于教育的失当泯灭的人类智力资源是无法估量的,望之兴叹,又感无能为力,权且归罪于传统的惯性和历史的局限性。可见,“知”难,“行”更难。

职业教育本应该是个体实现职业理想、发展个性的另一条重要渠道。事实上,许多情形下职业教育只是普通教育分流、淘汰后的无奈选择。这一点在深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东方国家表现尤为突出。我们必须承认现在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许多是普通教育竞争中的失利者,他们对文字符号缺乏兴趣,对课堂教学和书本缺乏耐心,但他们并不是学习的失败者,只能说是现行学习模式的“不适应者”。学习是多方面的,职业教育必须用新的、更加全面的学习观,重新认识和引导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改变僵化的教学方式,提供张扬个性的空气,找回学习的自信。职业教育要积极贯彻以活动为中心的学习思想,学习方式的改变会使许多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重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如何使学生成材使职业教育最为关切的问题。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实施一种反映个性、培养个性的教育,要把职业特点与学生的兴趣、特长结合起来,以发展个性为前提,培育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进而提高他们对文化科学知识的愿望,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职业教育是满足人的个性发展的一条宽阔的道路,职业教育的工作者和学生对此要充满信心。

12、谈谈职业教育对促进就业的意义。答案:

在现实社会中待业、失业、就业不充分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减少失业和就业不充分现象,是各国政府必须面对和致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就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战略措施。

首先,职业教育的性质属于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促进学生就业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就业率、就业稳定率是衡量职业教育办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已经出现了“定单”职业教育,企业把人才培养纳入自身的发展计划之中,职业学校也可以依托企业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形成合理的“产学链”,促进了职业教育的优化发展,职业学校培训的学生实现充分就业变得可能。

其次,职业教育是专业技术教育,而且与社会职业领域相对应,培养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社会定位试卷生成系统打印

第 16 页

准确,有利于就业,也有利于在就业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在相关职业领域内快速转移,而且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员如果进行创业也有一定的专业优势,起步较快,熟悉组织经营、生产,并吸纳他人就业。

再次,职业教育办学以社会需要为转移,按需施教,学用一致,人职匹配,培养的人才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可以直接顶岗工作,实现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无缝过渡”,减少就业后二次培训带来新的人力成本。

职业教育的显著的功能是把普通劳动力培养成为具有特定职业能力的专门劳动力,把非技术的劳动力培训成为技术型的劳动力,把笨拙的劳动力训练成为熟练、高效率的劳动力。因此,职业教育能提高就业质量,促进再就业。

13、简述日本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经验。

答案:(1)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及时地通过立法来规范和促进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保证了职业教育政策的权威性和相对稳定性。

(2)政府和民间共同协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以实用为主的“各种学校”、“专修学校”以私立为多,但政府在政策和财政方面都给予积极扶持。

(3)教育系统、劳动系统、企业内培训、社会公共机构职业训练等共同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形成完整的大职业教育系统,特别是日本企业内自主培训员工的传统,成为其职业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民间重视职业教育的重要标志。

(4)“产学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一是定时制高中、函授制高中与企业职业训练机构合作培养技术工人;二是大学与大企业在科研、人员交流等方面的普遍合作。

(5)职业学校、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专业设置多元化、综合化(压缩专业门类,创办跨层次、多学科的综合高中、选修制高中等),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基础,提高随着科技和产业变化的适应能力。

14、简要总结中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

答案: 一是,经济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动力,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同时职业教育应该积极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即由被动的“需求驱动”向主动的“发展驱动”转变。

二是,职业教育的发展首先需要政府鼓励,关键是有政策支持,稳步提高要靠立法推动与保障。

三是,科学地预测社会需求,不断调节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使之适应社会(特别是本地区、本部门)生产发展的需要,形成“产教”和“教产”的有效结合,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力。

四是,兴教基础的社会性、教育系统的开放性、办学形式的多样化、育人宗旨的全面性、满足需求的终身化,是现代职业教育应有的特点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5、评述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答案:

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批判传统教育、洋化教育,探索适合中国国情教育的过程中,提出了“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的主张,即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可概括为三句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从反对与民众生活无关的“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老八股”与“洋八股”入手,提出真正的教育必须从服务生活出发,应该是“供人生需要”,“达民之情、遂民之欲”,“解放人类”的教育。基于这种认识,他把学校从课堂、书本推向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与自然、社会的改造,群众生活的需要联系起来,二者相互影响、促进,这才是真正的生活教育。对于教学方法他提出“教学做合一”的主张,这是解决学非所用,用非所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学做是一种事,不是三件事”,“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他指出,“教学做合一”、“劳力与劳心结合”才能求得“真知。”

16、试述发展职业教育的价值。答案:

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背景和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及所采取的政策等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是与其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初等教育尚未普及、教育质量较低,社会和家庭对高等教育期望值高,反而普遍鄙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和水平偏低。当经济结构向工业化阶段转轨,产业结构向资本密集型转变,中等学校职业教育大量发展,政府和企业积极地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随着国家经济结构向高新科技层面推进,高科技含量和高经济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和生产,迫切需要大批有宽厚知识基础和掌握高新技术的“知识工人”,职业教育开始从中等层次向高等教育水平延伸,职业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成为成人教育的重要内容。

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表明:第一,随着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试卷生成系统打印

第 17 页

与消费者直接打交道,这些人必须具备良好的表达、理解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比较宽厚的文化基础;第二,随着技术现代化水平的加快、生产品种的复杂化和个性化以及劳动市场不稳定性的增加,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宽专结合、快速适应和进一步吸收新知识、接受再教育的能力;第三,随着工作环境中信息量和各种交往的增加和组织管理的革新,对工作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社交和合作能力,以及相应的责任感、自主和服务意识、敬业精神等提出更高、更普遍的要求。

17、谈谈对大职业教育的理解。答案:

国际职教界对职业教育的概念和内涵一直有争论。有的国家称“职业技术教育”;有的国家叫“职业教育”;教科文组织自70年代以来一直使用“技术与职业教育”;国际劳工组织则使用“职业教育与培训”;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自8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TVET)”的概念。1999年第二次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首次采用了“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概念。

上述概念的变化反映了职业教育思想的进步和发展:

(1)转变传统的、狭义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相排斥的观念,确立包括职业教育、技术教育与培训在内的大职业教育观念。教科文副总干事鲍维尔提出:“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是通向未来的桥梁。但是,必须有一条由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作为导向的就业道路,否则我们就是在制造新问题。由此可见,我们需要的不仅是重振活力和更加协调的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计划,而且是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就业结合的新局面棗我们需要把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联系起来的新模式,使教育、培训、就业和社会福利几个方面工作在一个国家内、在国际范围内联系起来。”

(2)职业教育应融入终身教育之中,应开展全民职业教育,必须更有效地与中等、高等及成人教育相结合。在终身学习与培训思想的指导下,要求主管职业教育的各部门,特别是教育部门和劳动部门鼎力合作。职业教育应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类教育建立起一种相互衔接、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关系,构建一个灵活的(模块课程、弹性学制、累积学分等)、开放的、自主的、满足学习者(职前、职后)需求的职业教育体系。“只有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才能终身就业”,已经成为现代劳动力市场的一条基本规律。

(3)职业教育是有可观回报的“产业”。1999年第二次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提出的《建议书》指出:“政府和私营企业应把技术和职业教育看成是一种投资,而不是支出,是有可观回报的。这种回报包括工人的良好表现、生产力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加强。”大会在涉及职业教育经费时强调:举办技术和职业教育各方都会受益,是一种有效和“有回报的投资”。“因此,技术和职业教育的经费应该最大限度地在政府、企业、社区和学员之间分摊。”职业教育的经费不再是来自一个渠道,而应是各方集资。

18、借鉴国外经验谈谈对消除鄙视职业教育的观点。答案:

在我国,由于传统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君子不器”等观念的影响,职业教育局限在工匠、商贾等下层社会人群中陈陈相因,自然不能登“圣贤”教育的大雅之堂”。旧中国屈指可数的实业教育也被人嘲讽为“失业教育”,现在有人戏称职业教育是“根雕艺术”。其实,职业教育本质是劳动教育、大众化教育、成材教育、就业教育,也是个性教育。本来,职业教育是任何从业者人人应该接受的教育,但在现实中人们普遍用狭隘的眼光歧视职业教育。由此想到,师范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中的佼佼者,从开始举办为对抗鄙视教师的陈腐观念就给予“专业助学金”等鼓励政策,但其它职业教育没有如此幸运。同属东方“学历本位”价值体系下的韩国,在发展职业教育中采取诸多有效措施扶植职业教育,如减低学费、免服兵役、开通升学渠道等对我们很有启示。总之,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如果我们的政策和措施朝着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引导,“能力为本位”逐步成为社会用人的基本标准,人们自然会作出切合实际的、明智的选择

19、简要评述“社会本位论”的观点

答案: 虽然社会制约性是制定职业教育目的的主要方面,但是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推行“社会本位论”必然压抑或忽视人的个性发展。该理论主张教育从社会需要出发,培养符合国家需要和社会准则的公民,教育的价值要以教育产生的社会效益来衡量。德国社会学家白尔格门甚至说,教育除了培养每个人为社会而生活,为社会做贡献之外,不能有别种目的。众所周知,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集体利益的代表,在有职业分工、有阶级的社会里,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之间存在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其本质上应该是一致的,在重视尊重人的个性、崇尚民主的现代社会里,“社会本位论”虽然有倡导教育要主动为社会服务之功,但终因偏执一端受到各种责难。

20、评述黄炎培先生提出的体系化的职业教育目的

答案: 第一,谋个性之发展;第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第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第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其中心思想是:职业教育要给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道德品质和身体素质上以培养和教育。为此,职业教育要以发展个性为切入点,依次实现个人就业谋生(私的境界),为社会服务(公的境界),进而达增进社会生产能力发展(创新的境界)的目标。后来,黄炎培作了更精辟的概括:“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为了达此目的,1926年黄炎培从实践中认识到孤立地办职业教育是办不好的,于是提出了“办职业学校,同时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的运动。”这一“大职业教育主义”的方针后来又浓缩为“社会化”三个字,试卷生成系统打印

第 18 页

作为职业教育实施的方针。“中华职业教育社”历经几十年曲折的实践和认识,奠定了我国职业教育目的理论研究的基础。

21、职业教育如何平衡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的关系?

答案: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的,同时也是面向个体的,它是沟通个体发展和社会职业需要的桥梁。制定职业教育目的,既要考虑适应社会的客观需要,又要顾及适应个体的内在需要,要力求体现社会需要与个体需要的完美结合。现在,职业指导已经在教育中广泛运用,职业指导的基本判断是:既有适合某种职业的人,也有适合某人的职业。职业指导的目的和作用就在于科学地认识并尊重人的个性特点,发展其内在潜能,在“为人择事”的职业定向和“为事择人”的人才选拔中找到最佳结合点,使得事遂人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社会需要和希望只有转化为个体内部积极能动的心理需要时,才能显示出社会需要的效能和教育过程的意义。

制定职业教育目的不要偏执于“社会本位论”一样,重视个体需要也不能矫枉过正,落入“个体本位论”的窠臼。20世纪初“新教育”运动的倡导者杜威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一度付诸实践,结果形成了教育的自由化,教育质量整体下降,受到世人的批评。

社会和个体现实的需要是在继承过去的基础上,不断解决前人留给我们的问题,进一步开拓社会和人生发展的新领域。需要是社会和个体发展的驱动力,但是现实需要也是在不停的变化之中,现实需要具有相对稳定与不断变动的两重性。职业教育在制定目的时,一定要处理好社会与个体需要的关系,要在社会和个体之间建立起密切的信息反馈渠道,及时充实、调整、变革教育目的,培养出真正适宜于个体发展、适合于社会需要、实用于职业要求的合格劳动者。

制定职业教育目的,应该体现社会与个体、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需要的动态统一。教育目的具有继承性、现实性的特点,又具有开拓性、未来性的特征。这是教育规律和培养人才长周期性所决定的。在各类教育中,相对而言,职业教育周期较短,它以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培养实用人才而受到当今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职业教育目的可以朝令夕改,唯现实需要是从。职业教育必须根据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趋势及其可能的素质要求加以调整、规划,现实需要与未来的发展总是连贯的、相关的,职业教育目的只有在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需要之间取得一致,才能促进社会、个体和职业教育事业共同发展。特别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里,产业结构向“知识集约型”发展,职业教育也正日益朝着高移化、普通化、综合化方向发展。个人的人文科技素养和职业技能素养并重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目的基本要求,好的人格更是职业成功的重要基础。在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职业教育要注意保持人才培养的严肃与规范,即培养目标和教育、培训行为的一致性,避免“市场”驱使下的随意性。

总之,职业教育在满足社会和个人的现实需要过程中,必须积极预测社会和个人未来发展的需要,谋求人才培养与适用的合理周期,提高职业教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职业教育目的要求我们在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需要中达成完美的结合,构造出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理想形象,作为职业教育活动的最佳追求。

22、分析比较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答案: 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他们应当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高专教育毕业生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的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

中高等职业教育既有类型上的相通,也有层次上的差异,只有置于一个体系之中才能更好地发展。

23、职业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分析

答案:

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系统中一个大的门类,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仍然是主流趋势,其中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

(1)职业教育的内涵不断扩大并自成体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教育发展变化并形成各种教育特定形态的决定因素,在以手工工具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下,生产劳动并不要求劳动者必须经过特别的专门的教育和训练,只要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通过试卷生成系统打印

第 19 页

在手工作坊或劳动现场从事劳动即可完成。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的生产方式已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如生产的工艺过程日益科技化、劳动组织日益制度化,机器和自动化生产逐渐代替手工劳动。现代生产的这些客观特性,要求工人都必须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具有现代技术知识和操

试卷生成系统打印

第 20 页

下载职业教育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职业教育学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

    版权所有,仿冒必究!! 亚龙班禄 职业教育学复习提纲 1.专业?职业?二者的关系。 专业:在教育上指高等学校或中等专科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设立的学业类别; 职业:参与社会分工,利......

    教育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浅述现代教师的角色 姓 名:学 号:培训学校:长春师范大学培训班级: 六班 浅述现代教师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教师具......

    教育学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材培养一、时代呼唤创新人材99年6月中央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教育学论文

    小学地方课程中加入方言文化课的构想 孙慧翠陈君 (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0814班, 2008520091/2008520101) [摘要] 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今天,方言在繁荣发展的表象下逐渐濒临着......

    教育学论文

    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 顾牡丹 ( 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学院 ) 摘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教育目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学论文

    高校学生不在课堂现象研究 [摘要] 学生不懂得大学学习内容的重要性,不知道学习为了什么,只陷入自己的思想怪圈,对课堂无兴趣,为此,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 [关键字] 逃课自卑......

    教育学论文

    谈中学师生关系 摘 要:师生关系融洽既是构建和谐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对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对此,本文根据多年在学校学习......

    教育学论文

    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内容摘要 本文笔者结合新教程改革特点,探讨如何正确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的质量,增强我国文化建设。文章首先结合实际,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