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镇化建设下的农村耕地现状的调查

时间:2019-05-15 00:29: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城镇化建设下的农村耕地现状的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城镇化建设下的农村耕地现状的调查》。

第一篇:关于城镇化建设下的农村耕地现状的调查

关于城镇化建设下的农村耕地现状的调查

摘要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目前,我国城镇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是,推进城镇化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而这与耕地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又存在矛盾。因此,我国农村耕地现状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上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农村耕地的状况,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以及在城镇化建设中,保护耕地的措施。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耕地

1.宏观上的耕地现状

1.1 我国拥有的可用耕地

我国虽然拥有辽阔的版图,但其实是一个不具有耕地优势的国家。我国是一个多山之国,山地和丘陵占土地的2/3,只有1/8可以用作耕地。我国的耕地后备资源少,并集中分布在西北和青藏的干旱、半干旱和高原地带。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8亩,其中有9个省区人均耕地面积低于1亩,3个省区人均耕地面积低于0.5亩。在全世界26个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中,我国人均耕地量仅比孟加拉国和日本略胜一点,排在倒数第三位。

1.2 城镇化建设需要一定的土地做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得到迅速提高,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近半个世纪中我国城市发展的最快时期。据统计,1998年我国城市人口约

3.8亿,城镇化程度大约为30.4%。但与世界相比,发展还是很慢,1996年世界城镇化程度已经达到45.5%,而日本在1990年就达到77.4%。据专家预测,我国到2050年,城镇化水平将提高到70%,在未来50多年中,将有约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家属进城,变为城市人口。这样不仅要建立大量新城市,而且现有的许多城市都要程度不同地扩大其规模。土地是城市的依托,城镇化建设必然要有一定的土地做保障,按照每个城镇人口占地100平方米计算,增加5亿城市人口,约需要土地5万平方公里,即7500万亩。统计数据显示,2003-2008年,全国建设占用耕地343.6万亩、217.6万亩、208.1万亩、387.8万亩、282.43万亩和287.4万亩。而“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显示,1998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9.45亿亩,2008年仅为18.257亿亩(人均仅1.37亩),呈现出持续减少的势头,平均每年净减少耕地1300多万亩。所以国家提出了18亿亩的耕地红线。

1.3 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保护形势严峻

国土资源部、国家统计局、全国农业普查办公室联合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最新公报显示,全国耕地面积19.51亿亩,人均耕地面积0.106公顷(1.59亩),仍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而且地区分布很不平衡。人均耕地较多的一些省,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这里自然条件较差,粮食产量较低;人均耕地较少的省(区、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京津沪三市,这里自然条件较好,粮食产量高,但也是耕地大幅度减少的地区。全国还有607万公顷(0.91亿亩)的耕地坡度大于25度,而在耕地面积中,无灌溉设施的耕地比重高于有灌溉设施的耕地,全国还有30万公顷的耕地不同程度地受到土地流失的危害。这些都说明,我国耕地的总体质量也是不高的。

2.河北省一个普通农村耕地的具体现状

2.1 选定一个典型农村进行调查

河北省某市某村是河北省一个典型的农村,人口近3000口,原有耕地约3400亩,人均耕地为1.13亩,低于国家平均水平1.38亩,村内没有企业,村民收入主要来自外出打工和个体经营,种地收入只占村民收入的一小部分,在本地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2.2 城镇化建设对该村耕地的影响

2000年以前,该村基本是一户人家拥有一处房宅,即两代人住在一起。2000以后,流行要娶新娘,先盖新房,即儿辈结婚后不与长辈住在一起,这样以来,自2000年开始就出现了抢购房基地热,争相在道路比较方便的耕地处购买房基地,现今村里几条较宽阔的道路两侧几乎已经盖满了房子,而这些位置在2000年前几乎都是耕地。在2010年,有两条公路的建设要征用该村土地,一条是省级的高速路,一条是市级公路,公路两侧还要有排水沟和绿化带,省级高速路在村南,大约征用了180亩耕地,市级高速路在村北,大约征用了100亩耕地。耕地的征用款大部分归耕地所有人所有,一小部分归政府所有。2011年,邢台市的一家物流公司计划在该村村东修建一个农贸批发厂,面积为1000亩,截止2012年2月,村东的1000亩耕地的所有权已经转让给了该公司。截至目前,该村拥有耕地2000亩多一点,人均0.67亩。

2.3耕地减少对村民生活的影响

由于耕地少,种地的收入在总收入中只占较小的一部分,所以村民种地的热情并不高,有相当一部分人将自家的地租给别家种植。城镇化建设对耕地的征用使得一部分农民已经没有了耕地,成为了不种地的农民,收入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争相在城市中淘金。土地征用款对于农民来讲是一笔较大的收入,就从眼前利益来看,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种地是一个辛苦的过程,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很少有会种地的,他们大都在外打工,所以在农村年轻一代人的思想里,他们对于耕地的征用很乐意接受,因为家里的一块地有时也会成为他们外出打工的一个包袱。

3.耕地被征用带来的问题

3.1 自给自足问题难于解决

城镇化建设中房地产开发、城区改造和各类园区建设占用着大量耕地,中国人口高峰还未到来,粮食总量的需求将继续扩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保有一定数量的耕地。俗话讲:民以食为天。粮食作为一个国家战略物资,必须保证自给自足,且要有一定的战略储备。耕地的急剧减少使得我国粮食的自给问题很艰难解决,每年国家都要花重金进口成千上万吨的大豆、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如果国家遭遇大的灾难或大的战争,我们很有可能会将受制于人,所以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守住国家的耕地红线,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3.2农民利益受损

农民对法律了解不足,维权意识淡薄,有些地方官商勾结,诱骗、逼迫农民以低价让出土地,2009年底以来,国土资源部共公开通报和挂牌督办的土地违法案件80起,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52人次,移送司法机关20人。这些土地违法事件中大多是官商为了私欲,侵害农民的利益。

3.3 群体事件频发,环境压力加大

中国80%的土地违法由地方政府主导,因非法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占全国农村群体性事件的65%以上。与此同时,我国城市的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2008年已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

4.应对措施

4.1 实行耕地总量适度保护前提下的城镇化建设。

从粮食安全、生态建设、社会稳定等方面出发,依据城镇化建设需要,科学确定各地区的长期耕地保有量,将其纳入基本农田范畴进行最严格的管制和保护,实行耕地总量适度保护前提下的城镇化建设,这是我们协调城镇化建设和耕地保护矛盾的出发点。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需要推进耕地分级制度,将耕地保护从单纯数量保护转为数量保护与质量保护并重。

4.2 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优化区域城镇布局。

我国城镇化建设应该走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按照产业集聚、功能完善,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各具特色的原则,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有机结合、协调发展为方向,统筹推进城乡和区域发展,加快构建合理的城市等级规模结构和城乡一体化的城镇体系,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按照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的要求,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通盘考虑,在统一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分区功能定位,统一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居民生活区、工业园区、商贸区、休闲区、生态涵养区等,使城乡发展能够互相衔接、互相促进。

4.3城镇化建设要坚持节约用地、集约用地。

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对土地的有效开发利用。要通过挖掘土地潜力,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开发利用荒地、荒坡、荒滩、荒沙和废弃地,少占用或不占用耕地;在对耕地的占用上,应先占用低产田,在低产田占用有困难或不适当时才准许占用中产田,原则上禁止占用高产田,并对占用程序进行严格规定,从而妥善解决城镇化建设用地问题。

其次,应指导和推广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新技术、新材料,向空间要土地。国

际上许多现实的经验表明,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节约土地资源、人车立体分流、扩充基础设施容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此外,还可以适当提高城市土地容积率,通过提高容积率,在有限的用地面积上增加更多的城市活动空间,来提高土地的相对供给能力。

4.4 积极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土地生产力。

我国现有耕地面积18.26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并且其中2/3以上的为中低产田,耕地总体质量不高;而且,占耕地总面积41%的低产农田,其产量只有总产量的18%。

根据测算,低产田中即便只有10%面积的耕地,其单产增加10%,将相当于使耕地面积增加0.44%,即803万亩。因此,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在短期内无法开发更多耕地的条件下,提高农业单产是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在继续抓好高产稳产农田建设的同时,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兴修水利,积极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4.5 加大对违法征地的处罚力度

对于非法征地给被征地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可以考虑按照侵犯财产罪来认定,追究相应刑事责任并要求赔偿损失,从而形成更直接有效的法律威慑。

5.结论

一个国家的农业产出与实现国民的粮食权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国可持续的粮食系统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我们应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搞清城镇化建设(规模、速度)、耕地、经济承载力、人口等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从节约利用耕地角度制定城市规划和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措施和政策,探索城镇化的发展途径,不断挖掘城市土地的潜力;另一方面建立有利于城镇化建设的土地管理体制。

城镇化道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镇化发展同社会生产力存在着必然的、本质的联系,这种联系在任何社会制度下都客观存在着。世界城镇化道路的发展过程就证明了这一点。人口城镇化和人民生活方式城镇化,既指示了经济结构的现代化,也衡量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但在发展城镇化进程中,要处理好保护耕地的问题。

第二篇:分析:大环境建设下的污水治理现状

分析:大环境建设下的污水治理现状

【格林资讯】

随着 “水十条”和“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发布,环保板块应声而涨,环保企业在水环境治理领域也迎来了较大的发展空间。由于水环境问题涉及因素多,治理难度大,不仅包括工程技术、还包括政策法律制度、管理体系和文化传承等软实力,需要进行综合治理。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目标是水不是河道,包括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既是水利工程,也是环境工程,还有市政工程与文化工程的内涵。

行业市场需求

自“十一五”以来,国家大力推进污染减排,水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但是我国水污染严重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性遏制,水环境质量差、水资源保障能力弱、水生态受损严重以及水环境隐患多的形势依旧十分严峻。

武汉市目前有多家企业选择了污水处理第三方运营管理,帮助企业安全排污,进行污水处理外包,污水处理运营等相关合作性支持。武汉格林环保设施运营有限责任公司,也将继续为您关注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处理外包、污水处理运营的行业动态。

行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的污水处理企业数量达到了277家,从业人员达到了33866人,相比上年有大幅度增加,平均每家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22人。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政府对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开放了行业投资市场,改革了污水经营体制,加快了污水治理行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国际化、互联网化、资本化以及生态化的发展,未来污水处理行业由单体的污水处理厂向区域水环境,甚至是海绵城镇等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发展,产业整合正在加速进行中,生态合作已经成为今后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中规模以上污水处理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473.77亿元,相比上年增长36.27%,平均每家企业总资产规模为5.32亿元;负债总额达到755.36亿元,相比上年增长37.01%,平均每家企业净资产规模为2.73亿元/家。从2010年到2014年,资产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6.46%,负债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5.43%,资产增长速度高于负债增长速度。

海绵城市建设市场庞大

截至2014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5万平方公里,按照国务院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2020年要实现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则有1万平方公里面积需要改造,若按照190元/平米投资均价估算,对应“十三五”期间的投资规模将达到1.9万亿元,而若按照305元/平米投资均价估算,对应投资规模将达到3.1万亿元。

以往我国水污染治理行业强调点对点治理,现在已经向着面源及立体化整体解决方案的方向发展,海绵城市建设正符合这一行业趋势,是最可持续的城市水环境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2015年10月9日在国务院例行政策吹风会上,住建部已选择16个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计划3年内投资865亿元,建设面积450多平方公里,按此计算,每平方公里投资约1.9亿元(折合190元/平米),而实践中大部分海绵城市相关的低影响开发单项设施投资均在190元/平米之上。

2015年7月发布的《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试行)》,综合考虑了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和水安全等多个方面,由此可知,在海绵城市建设的万亿级大市场中,综合问题解决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将获得更多发展契机和红利。

污水处理,投资总额仍将不断提高

我国污水投资具有区域不平衡的特点,浙江、江苏和广东等经济水平高,水资源较为丰富的沿海城市项目投资较多,而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的项目投资较少,一些二线城市和中小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仍处于较低状态。此外,在“水十条”的要求下,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需求将进一步释放,敏感区域提标改造的市场空间也将超过430亿元,中国污水处理行业将会迎来更多的投资机会。截止2015年,城镇污水处理率已达90.8%,城镇污水处理厂呈现小型化趋势。

“十三五”期间,要求城市、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5%和85%。推进七大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加大黑臭水体整治力度,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据此预测到2020年,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21216万m3/日,新增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而随之带来的运营规模将有望达到1100亿元。水环境综合治理探索

“水十条”提出的水环境综合治理任务,多为长期、复杂且资金量大的系统工程,地方政府急需借力;另一方面,目前在市场化程度、盈利模式方面最为成熟的水务行业,在正在寻找新的投资机会。随着国家对环境绩效进行相应的考核以及大力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环保建设,环境治理领域单体设施存量已经相当有限,转而由专业的大型水务企业对一片区域甚至整个城市的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正在成为趋势。

水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研究内容涉及水利、交通、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以及河流景观设计等,需要始终坚持人水和谐思想,构建一个涉及内容丰富、不同对象和谐、整体综合治理的体系。形成包括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工程体系、监控管理体系和景观文化体系在内的“水环境综合治理”体系。

黑臭水体,市场关注新热点

近年来,黑臭水体问题已经成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反应比较强烈的问题。目前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含港澳台)为295 个,县级市为358 个,按照到2030 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要达到总体消除的要求,我国黑臭水体治理将面临巨大的市场机遇。

今年4月,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于2020年底前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要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9月住建部联合环保部等共同编订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正式发布,提出了“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具体行动标准,并“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PPP等方式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和后期养护,建立以整治和养护绩效为主要依据的服务费用拨付机制”的要求,预示着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巨大市场开启。

据江苏、浙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调研,每条黑臭城市河道长度平均约为2-4km,整治资金约为2000-4500 万元/ 公里(包括污染源治理、截污、污水厂建设、清淤、引水等)。如若假设每公里整治费用3000 万元,7197km 长度的黑臭水体整治费用为2159 亿元。

根据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在全国295 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中,220 座城市排查出黑臭水体,已认定的黑臭水体总数2014 个,总长度约7588km,其中有267 个黑臭水体(长度391km)完成了整治工程,占总数的13.3%,已经开工整治的有654 个,占总数的32.5%。从地域分布看,黑臭水体多集中于经济发达且水系更多的中南地区和华东区域合计占比约71.2%;从省份看,广东和安徽黑臭水体数量均超过200 条,约占总数的22.9%,而山东、湖南、湖北、河南、江苏5 省的数量均超过100 条,合计约占总数的35.7%。

理论体系

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人水和谐理论、水资源保护理论、河湖健康理论、水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谐调控理论以及水环境治理的相关基础理论等,将这些理论贯穿水环境综合治理全过程,指引和保障水环境治理朝着人水和谐目标发展。

技术体系

包括水污染防治技术、水生态保护修复技术、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综合节水技术、饮用水净化技术、饮用水微量有毒污染物处理技术、水污染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再生水安全回用技术、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生活污水低成本高标准处理技术,城市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海水淡化技术、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生态需水保障技术、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技术、危险化学品事故和水上溢油应急处置技术和水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技术等。治理水环境虽有许多成熟的单项技术,但缺少多种技术的集成和创新,只有多种技术组合使用才能达到综合治理的效果。

景观文化体系

包含水文化传承创新与水生态文明建设,溶入文化元素的水利工程建设等,通过生态与景观的完美结合,不仅给人们呈现了优美的景观,还创造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对自然生态景观注入人文元素,丰富景观的人文独特性,丰富水景观,打造水文化。

“诱人”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市场大蛋糕,想要“分吃一口”却远非易事。在国家政策和市场发展诱因下确有少部分企业发展和崛起速度较快,但对于规模更加巨大的市场空间来说,仍只是沧海一粟。

大多数中小型企业仍面临技术弱、底子薄、订单少等现实状况,而改善这种状况,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过硬的实力和经验必然能更好抓住市场机遇。可见在当下及未来,有政策支持、技术储备、实力强大的领军型企业才能更好地赢得水环境综合治理市场的青睐,迎来飞速发展。监控管理体系

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水量、水质监控,工农业、生活用水实时监控,污水集中处理厂自动在线监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系统,水环境监控预警系统,水环境监测网络等,具有对水环境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共享,预警应急处置,辅助决策管理等功能,能显著改善和提高监管效能。

工程体系

包括工业废水处理、工业聚集区污水收集、生活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等工程,水处理工艺技术装备,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综合节水工程,非常规水利用工程,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整套工程等。各种工程的协调与优化,利于水环境综合治理的进程。

第三篇:农村现状调查

本文由丑儿629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农村现状调查——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作者:懒猫

前言: 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一直是这几年中央和政府极力倡导的事情,但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的真实现状,实在不容乐观。而农村 农业 农民作为我们整体国家和民族的基石,如 果还是没有一个清晰长长远的战略部署,一旦现状长久不能改观,势必动摇我们整个国家 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本文所转载的文章,需要所有关注三农问题的人认真的思考下了。玉树的地震,又一次将全国人民的视线集中到了农村。虽然玉树是一个县级单位,但是 除了有几个鲜明的广场之外,同样的也是一个大农村。看到了玉树,同时想到了广大的农 村。那么农村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是电视剧里乡村爱情里的那种风光旖旎吗?还是十里洋 场早就遗忘的边缘山区,拟或是世外桃源一般的青山绿水?如果都不是,那么真实的农村 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农村对于城市来说,只是一个遥远的角落,虽然知道他的存在,但总在生活之外。最近对农村问题做了一下调查,发现在经济大潮下农村也在改变,但是农村变得已经陌生了。首先 农村的五大现状 农村,作为中国近三十年一个社会的缩影,形成了当前独具特色的农村现状,归结起来 大致存在五大现状,也可以说是五大问题。第一个 农村正在老去。由于新生儿童的减少,加上 80 后,90 后对外界世界的认知,导致了 30

岁以后的人,基本上,都不在土里刨食了。剩下的大部分的都是五十岁以上的人在劳作。年轻人解放出来,外出打工或者倒腾买卖。最好的时候也就是农忙收获的时候,还可以看 到一些年轻的身影,但是已经寥寥无几了。农村在上个世纪的一段时间,集体作为整个农村生活的全部,一直都在追求机械化。而 且随着机械化的提高,也确实将一部分的劳动力富余出来,从而向制造业进军。但是随着近三十年的改变,新的状况是,农村已经变成老人的坟墓。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小农经济模式这次是彻底的倒掉了。第二个 土地减少,70%家无存粮。由于务农人员的老年化,加上过渡的开发,使得土地大量的减 少。同样的作为人的口粮田,也在逐渐的减少。虽然最近中央也鼓励农民生产粮食,但是 各种负担使得付出和回报大幅的脱节。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发现,现在农村家庭,大致有 70%的家庭,家无存粮。一旦爆发大旱 或者大涝,或者各样天灾减产或者绝收,都将造成极其打的问题。而且最近,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影子,那就是中国粮食的安全,却遭受到了西方 一些操纵。一旦在大灾之年,西方对中国粮食进行操控,从而就能在中国制造大的混乱。进而影响中国的政局和走向。第三个 重大疾病困扰农村。这已经不是个案了,而是一种常态化的东西了。不管是由于水污染,还是粮食污染,近年来,农村罹患重大疾病的人是越来越多。其中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已 经逐渐的向年轻化发展。走到任何一个村庄,都会看到一些一些踮着脚尖的人在艰难的行 走;只要一问,肯定会听到很多的英年早逝的家庭的顶梁柱。这些已经非常的严重了。但是由于医疗问题,迟迟不能解决农民的治病问题。而且对疾病的来源更是没有人研究

和防止,从而导致了农村一些听天由命的事情发生。这是一个巨大的悲哀。第四个 子女教育负担太重。此前,一条英国的消息显示,在英国的一些好大学学校里,只有 5% 的穷人的子女在上学。那么中国现在又是什么样子呢?不过从农村现状看,确实一些家庭,在高中或者初中阶段就让孩子放弃了学业。能够上到大学的似乎又回到了 81 年的水平。整体的原因是,即便上了大学,也不一定有工作;有了工作也不应能买得起房子,买得起 房子,也不一定可以供下来。还给家里整了一屁股债,倒不如早早的走入社会,多赚一些 钱,讨老婆生孩子。曾经一个事情,让人唏嘘。一个父亲为了自己女儿可以走进大学的校门,就将自己完全 的交给了一个带毒作业的工厂,工厂提前垫付了上学的钱,这个人,也没黑美白的干活,最后在女儿毕业两三年后,还是因病死亡,剩下的没有还清的钱,工厂也没有再要。这一切的起源,都是教育的负担过重按照这样发展下去,用不了几年了,大学里恐怕再 难以看见农村贫困孩子的身影。第五个 农村成为社会的死角。在农村乡镇企业上班的人,没有四险一金,更没有劳动保护,有 的只是超时加班,动辄被辞退的状况。同时一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闲散人员,没事可 做,就危害社会,吸毒打架,敲竹杠,路霸,村霸等,都有抬头。从这一点上看,农村显然没有城市来的光鲜和有尊严。其次 农民还是不是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 三十年前,主席是非常的看重农民的,一直以来将农民当做国家的一个主要的政治力量 来对待。但是随着精英教育和专家治国,农民成了一切问题的之外的边缘问题。在一些人 的眼里,农民,只要给口吃的,就满足的人。没有什么文化水平,没有什么学历层次,甚 至没有一身干净的衣服。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人的工作,没有高低贵*之分,有的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而已。当 年周总理晨曦中与清洁工握手的温暖场景,一直感动着。我干的工作再累,再苦,也是受 到社会认可的,也是受到领袖们承认的!现在再看看城市里的清洁工,大部分都是农村来的半百老人,工资更是抵得可怜。这些 现象是农民的问题呢?还是社会的问题? 作为任何一个合格的社会学家,如果不能将这个问题解决好,恐怕是不会让人信服的。曾经的中坚力量,现在被边缘化,没有人解释,更没有人关心,到底谁是对的,到底谁是 主体。最后 农村的路在何方 有人认为将农村城镇化,是农村发展的唯一方式。可是,作为一个以农业立国的中国,已经走过了几千年的时间,一旦将农村城镇化,虽然可以提高国家的生产总值,但是现实 是,中国的基础就动摇了。13 亿人口,都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干什么去?难道只能是给 西方打工?只能给资本家们打工,靠着出卖自己的血汗和劳动力来支撑别人的柔软的席梦 思吗? 中国在农村问题上,在农民问题上,始终没有一个战略构想,甚至连想一想都没有。农 村的路到底在何方?这八亿人口,还要继续游离在国家各个制度之外吗? 总之,农村问题是中国目前的几大问题之一,过去是,现在也是,将来还是。解决不好 农村问题,就难以抵抗社会的大风险。现在的地球是多灾多难的时候,一旦中国被西方或

者几个利益集团操控下,断粮,断水,断能源,那么中国是否能挺的过去? 而且将整个农村置于制度之外,是不是对几亿生灵的漠视,还是好大喜功的选择性遗忘? 如果连最普通的民众都丧失了信心,那么靠着几个专家和精英把持的东西,还能支撑多 久? 所以,请那些走马观花的大员们停下脚步,看一看黎民苍生,以天下为己任,做出些真 正服务于人民的事情。劳民伤财,粉饰太平,最后只能自取其辱!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及对策

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及对策

邮编:425306

永州市道县审章塘学校胡昌敏

小学一级教师

联系电话:***

[摘要]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农村中小学教育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教育 问题 对策

一、前言

农村中小学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如果从教育民主化的要求来看,没有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就不可能实现中国教育的公平原则,更谈不上教育的现代化。

农村中小学教育一直是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农村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途径,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前提。它关系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关系到农业、农村、农民的各个方面。农村教育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素质。

从整体上看,中国农村中小学教育虽然正在向更好的形势发展,但农村中小学教育仍然是中国教育中的一个最薄弱环节,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村教育始终是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中小学教育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政府对农村教育投入也明显增加,对于广大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从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公布后,全国分三片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重教兴教蔚然成风,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为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农村已经实现的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还只是初步的,是低水平、不平衡、不巩固的,而城乡的差距扩大正在加剧是一个严峻的现实。我们应该承认,农村教育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不仅许多根深蒂固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而且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又在新的形势下不断产生。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农村基础教育滞后的状况未能得到根本改观。

三、农村中小学教育的问题

总的看来,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乡村基础教育发展缓慢,国家投入不足,农村教师生活环境条件差,农村学生辍学比例居高不下,农村教育人才流失严重,农村已呈现出一种文化性贫困状态,农村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后劲严重不足。农村教育落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一)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不足,经费缺口大。

近年来尽管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投入上做了很大努力,但与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农村税费改革规范了农村税费制度,减轻了农民负担。但随之而来的便是种种问题的产生,如基层政府财政困窘、农村基础教育财政短缺等。长期以来,农村基础教育在我国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最薄弱的环节,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给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和农村学校的正常运转带来种种困难。

农村义务教育在制度保障上不到位。农村义务教育不是真正意义和完全意义上的义务教育。长期以来,在教育投资结构上,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偏低,农村贫困地区减免学杂费的比例较低,使得许多适龄儿童失去了受教育机会。城乡学校的设施、师资、条件的差距扩大仍在加剧。经费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一大因素。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的教学硬件设施,普遍存在教育教学设备陈旧落后、物力资源极度匮乏的境况。

比如笔者所在县为例,由于财政困难,对教育投入不足,没法按规定下拨教育专项经费,导致农村学校公用经费严重短缺。按省、市文件规定,中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是180元/生/年,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是145元/生/年。我县学校公用经费基本需求量为1600万元/年,而全县学校每年学杂费的总收入为1290万元,短缺310万元/年。由于维持学校基本经费仅靠每期每生的学杂费(小学60元/期/生,中学70元/期/生),学校还要承担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公费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单位上缴部分经费。学校教研教改、基本建设、基本福利无法保障,全县87.6%的学校负债运行, 截至2006年12月1日止,全县教育负债6000余万元(不包含普九欠款1820万元)。由于学校建设和维修经费无法保障,使得学校的正常工作很难运转,但学校的正常开支再所难免。

(二)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不高,城乡教育资源存量差距大。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是在教育过程中不断优化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智能素质和非智能素质等各方面不断吸收、更新、充实自己,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而目前的现状是在很多地方教师缺编现象非常严重。在农村从教的教师如此之少,并且在农村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普遍能力水平不高、学历水平较低;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操作能力不高。农村基础教育的生活条件差、学校条件差、待遇低等现实情况,自然会影响到农村教师的基本日常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更谈不上素质教育的进行了。

农村现任中小学教师一般由分配来的大中专毕业生、民办转公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组成。近年来取消了大中专毕业生分配,由于农村办学条件差、福利待遇差,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很少到农村中、小学学校任教。而农村中小学挑大梁的骨干教师则是过去中师毕业,之后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大学专科学历的教师。另一部分占较大比例的是当年民办转为公办的教师。这些教师年龄偏大,教学观念陈旧,知识结构老化,由于教师进修在管理上的失误,造成了“泡沫”文凭。很难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发展与要求。不少中小学骨干教师拔高使用,调离到条件较好的城镇中、小学校任教,于是所缺岗位由代课教师填充。一些农村教师的观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的实施、新课程评价的实行,并没有给目前的农村教师带来改变。

近些年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导致了农村与城市在教育之间也形成了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教育的硬件和基础设施的差别上。在农村,中小学房屋紧张,危房比比皆是,教育设施,器材落后。农村学校拥有的只是传统的电化教学器材,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另外,在人均校舍面积,人均图书册数,人均教育经费上两者也存在较大差距。此外,农村教师素质城乡差异越来越悬殊,农村较城市本身吸引力就差,加之农村教师普遍工作量大,福利差,使得近年来农村教师流失严重。

(三)学生负担重,学费支出占收入比重大,辍学现象严重

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现象严重。导致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受市场经

济的影响和宏观调控的波及引起,职工下岗、干部分流、大中专毕业生不再分配,特别是社会上少部分文化层次低的人照样能挣钱致富的现象,使得读书无用论又悄然而起,一部分目光短浅的学生家长在看到孩子升学无望而失去耐心和信心,借此让孩子辍学打工挣钱,这在当前的农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其二,部分农村地区生活条件落后,学生因为家境贫困而辍学,也是很值得引起人们关注和忧虑的问题。2003年农村人均学杂费1653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 6.3%,而这些还只是官方数字。学杂费在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成为仅次于食品支出和居住支出的第三大支出。对于农村人均收入低于627元,且仅能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2900万农村贫困人口来说,根本无力支付这笔费用。据初步统计,中西部贫困地区约有2400万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如果不给予及时有效资助,他们将面临失学的困境。

因此,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普及与巩固显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深入如同逆水行舟,步履艰难。

(四)办学目标、办学方法不合理

现在农村的基础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高等学府输送优等生。而优等生仅仅就指那些考试分数高的学生。把考试分数高的学生说成是“成绩优秀”进行标榜是中国几千年来教育的传统,这个传统束缚了教师一辈又一辈。到如今,新的教育体制尚未健全,新一辈教师继续挣扎在“传统”的束缚中。事实上教师还跳不出应试教育的窠臼,还被应试教育束缚手脚,加上农民对自己子女的教育还存在农民意识,使教师放不开手脚,只忙于学生分数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群体的基本素质的培养,致使学生思想素质差、身体素质差,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发展中,缺乏实践能力和开拓进取精神。此外,还有部分农村学校存在管理无序,质量落后,领导班子管理水平不高,对教学任务、还不是很明确,工作不负责任等情况。由此,农村基础教育的道路将更加坎坷。

四、对策和应对措施

(一)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

各级政府应在保持现有的对农村基础教育支持力度不减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在农村税费改革为农村基础教育长远保障体制的建立提供重要契机的前提下,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并使之法制化,规范化。

首先,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要向农村倾斜,适当地调整城乡及富裕地区的投入比例,用于增加农村地区的经费投入。尽管中央已经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但城乡居民收入区别仍在不断扩大,再加上各种福利差距,无论从主观上还是从客观上,在短期内都很难消除城乡地区的教育差异。所以,我们要在坚持教育平等教育公平原则的前提下,从中央到各级政府,在各项教育经费投入上,要重视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

此外,应确保资金到位,不能只说不做。要通过有关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切实抓好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确保学校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

(1)提高农村教师的经济地位和待遇。确立合理的工资结构,增加劳动报酬,改革现行工资制度,增加原有工资成分的比重和新的工资成分;确保工资按时足额的发放,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工工资保障机制;给予农村教师各项优惠政策,提升其社会经济地位。

只有保障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切实落实好《教师法》关于教师工资待遇的有关规定,把其落实程度与当地领导的考核联系在一起,以保障教育工作者的合法权益,才能真正达到稳定农村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的目的。同时,完善农村教师公费医疗和住房公积金制度,以解决农村教师的后顾之忧,才能使农村教师安心做好本职工作,达到鼓励和吸引其他地区的人员积极到农村从教的目的,农村教育的质量才会有保障。

(2)全面推行农村教师聘任制,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及其他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乡村中小学任教。建立城镇中小学优秀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加强农村教师和校长的教育培训工作。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发展基础教育,必须有一支合格的教师

队伍。建设合格的教师队伍,不仅要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还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素质的培养。因此,要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就要把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点来抓。

(3)对教师的发展强调自由、个性的发展。要尊重教师的个人愿望和个人差别,要建立健全各级中小学教师进修和培训机构,按所需来招聘教师。学校和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培训基地和内容。农村教师离校接受培训,费用由地方政府承担,而不像现在这样由教师自己承担或学校承担。培训部门要由教育部门加以必要的监控,以提高培训质量。

(4)实行适当的升薪晋级制。将农村教师在职进修、提高学历、职称评定三者挂钩,促进农村教师自觉地积极地接受各种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促进全体农村教师不断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树立教育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完善科学教育行为。

(5)应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安排城市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任教,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学校。帮助农村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努力实现教育理念、教师角色、教育能力、教育评价的全面转变。

要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全面发展农民素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就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只有全社会来关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农村基础教育才能真正得到发展,素质教育的实施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端正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思想

要从根本上改革和发展农村基础教育,首先要转变观念,农村基础教育要转变观念,必须面向全体农村,注重培养全体学生。不应把为高等学府输送人才作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唯一目标。要端正农村教育的办学思想,真正把农村教育的重点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转移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轨道上来。要使各级各类学校的毕业生都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需要。

五、结语

农村教育主要是“为农”,农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是农村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现在讲新农村建设,关键在提高农民素质,而提高农民素质关键在农村中小学教育。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农村青少年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且关系到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和全民素质的提高。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提高农民素质,这是关系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第五篇:农村耕地抛荒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耕地抛荒现状调研报告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着眼点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农业的发展,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富裕的目标。而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和基本生产资料,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农业发展进程的加快,耕地与人口,耕地与环境,耕地与粮食安全,耕地的合理利用与管理越来越受到国家高层和广大人民的关注。然而,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效益比较低,不少农民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导致不少地方耕地抛荒现象严重,严重影响到农业及农村的稳定发展。为此,笔者一行四人深入永兴县**乡,就耕地抛荒的现象走访了各村、组广大干部群众,发放调查问卷50余份,经调查研究,现以**乡为例,对农村耕地抛荒现象作以下探析。

一、耕地抛荒现状

**乡全乡共有耕地面积10262.12亩,其中水田5982.52亩,旱土4279.6亩,全乡总人口18626人,人均耕地面积0.55亩,远远低于全国人均1.5亩的水平,是一个耕地资源匮乏乡镇。通过上门走访、问卷调查以及实地勘察的方式,了解到全乡各村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耕地抛荒现象,呈现“三多三少”的特点。

1、在季节分布上,季节性抛荒多,长年性抛荒少。**乡主要农作物以水稻和烤烟为主,经济作物以花生、红薯为主。而易家、坪乐、高城、公平、五陵五村的村民基本上都是实行烤烟加晚稻的种植方式,**、柏树两村除了种植烤烟外,有40%的水田都是种植一季中稻,而土桥村基本上没有种植烤烟,有60%的水田是种植中稻,中稻收割后,基本上也就不再种植农作物或经济作物,造成了部分水田的季节性抛荒。全乡90%的旱土是种植花生和红薯,一般收获后便不再复耕,造成大部分旱土存在季节性抛荒。而长年性抛荒的耕地除了在易家、土桥两村一些用水极其匮乏的地域存在外,全乡其他地方还是比较少见。

2、在耕地分布上,旱土抛荒多,水田抛荒少。调查发现,全乡70%以上的抛荒都是旱土,村子前后、山坡山脚经常可见荒芜旱土,而水田搁荒则较少。**乡人均水田面积本来就非常少,不到0.3亩,加上传统的烤烟及水稻种植方式已为大部分村民习惯,在很长一段时期,也是这里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因此,水田基本上村民都自己种植,即使外出务工,也会由在家的老人耕作,或者转包他人,所以水田抛荒很少。而旱土虽然耕作劳动强度低,但是由于耕作季节性强,经济价值不高,加上水利设施建设难以维持耕作等 一些原因,大面积的出现抛荒现象。

3、在区域分布上,交通便利处抛荒多,交通不便处抛荒少。通过调查发现,**乡耕地抛荒基本集中在柏树、土桥、**等几个交通便利的村组,由于交通便利而耕地少,大部分村民选择了外出务工或者从事其他商业经营,导致农村劳动力匮乏而出现抛荒现象,而交通比较闭塞的几个村子,部分劳动力选择了留在家中种植烤烟等经济作物,一般也是等到晚稻收割以后才会出去打几个月零工,所以,劳动力相对来说比较充裕,抛荒现象相对较少。

二、耕地抛荒的原因

近几年来,中央不断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扶持力度,先后取消了农业税和对种粮农民进行粮食直补、水稻良种补贴、购机补贴等。这些惠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给农村经济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进步。但在耕地并不富余的情况下,农民种田积极性仍然不高,农村耕地抛荒现象仍然严重,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劳动力弱少。现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一方面促进了“打工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农村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现在在很多农村,50岁以下的农村劳力基本上在外打工或从事其他职业,一个或两个老人带一群孙儿、孙女在家组成隔代组合 家庭的越来越多,几家的田地集中到老人手中,要种好和种两季确实比较困难,子女多的老人改种一季都吃力,实在做不了,只好搁荒。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沿海发达地区对于青壮年劳动力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工资水平也在不断增长,据调查,平均工资纯收入每年在5000元以上,许多农村青年选择了去沿海发达城市打工,即使部分在家的农村中青年,也忙于打短工,以从事其它营生为主,根本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乡隶属于郴州市永兴县,邻近广东省,这些年来,全乡去广东及周边省市打工的劳动力日益增多,如土桥村,全村共354户,1896人,18岁以上劳力有800余人,实际在家的劳力只有300余人,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只占整个劳动力的40%,且这些在家的劳动力有20余人以打短工、做零活为主,另有10余名20岁左右的青年小伙子人虽在家却不务农,游手好闲,实际上种田的都是50岁以上的老弱农民。我们在与这些老农交淡中,深感他们不是不愿做,确实是因为年纪大,又要为外出打工的子女拉扯一大群孩子,显得力不从心。

2、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业经济效益低。农业经济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民生产积极性。在粮食生产上,随着国家取消农业税,实行了各项粮食生产补贴,表面上是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各种生产物资价格的不断上涨足以抵消国家对农民的补贴,特别是耕种费用的增长,大大降低了种田的 经济效益,通过对**乡的主要农作物及经济作物的生产成本及收入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我们作了以下统计:

**乡主要农作物成本收入统计表

农作物类别生产成本收入纯收入

种子农药化肥劳务其它成本小计产量价格收入

稻谷30120 3805304501.6720190

烤烟 3606006501610***15

花生 60200 XX800540

红薯 300 10000.8800500

通过上面的统计表可以看出,相对而言,**乡的老百姓种植烤烟的收益较高,也仅仅为1015元/亩,而全乡人均耕地比较少,农户辛苦耕作一年,能得到的收入非常少,基本上负担不了全家一年的支出。**乡坪乐村梓江岭组村民邓康平一家四口人,共有耕地面积1.92亩,其中水田1.26亩,旱土0.66亩,妻子刘玉容在家种植烤烟及晚稻,旱土种植花生红薯,全年农业纯收入大概2100元,两个小孩都在读书,全家的生活支出来源主要依靠在外打工的邓康平一年5000元的工资纯收入,刘玉容表示,等孩子再大点,要是读书行的话,就她出去打工,要是读书不行,就带着他们一起出去打工。在走访调查中,这样的家庭不胜枚举。农民都反应对农业不感兴趣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农产品价格不高,生产周期长,耗费劳力多,见效时间长,而且现在生产 物资的价格增长幅度远远高出农产品价格增长幅度,国家发的良种补贴和粮食直补还抵消不了生产物资价格的增长额,因此还不如去广东或发达地区打工,工资水平高而且相对而言轻松一些。正是因为这一社会现象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为将来的农村耕地抛荒问题埋下了隐患。

3、种植水平规模低小,收益率不高。我国南方的农村农业生产与北方的规模农场生产相比,种植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种植水平低,产量偏低,投资高,造成了劳动力人均收益率低,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在**乡,不缺种田种烟能手,他们愿意承包大面积者的田地种植,比如**乡易家村上白组村民刘芳郴是一名种植经验丰富的老农,全家有劳力6人,他就十分想规模种植烤烟,却苦于无田可种,儿子、儿媳不得不常年在外打工。由于农村土地隶属千家万户,调整困难,再加上耕作上很难机械化,成本增加,所以农村土地抛荒多。

4、农业生产技术低下,产业结构调整进度慢。现在在广大农村,虽然很多地区已经实行了机械化,但是在南方一些山区,由于地势崎岖,实行机械化的程度不高,更多的是“牛耕人种”的小农生产局面,再有就是农村科技普及率不高,由于大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农,尽管政府这些年来在先进生产技术的 传播上加大了力度,然而对于那些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农来说,很多先进生产技术学习掌握不了,因此导致了农业生产技术低下,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一直上不来。在调查中了解到,一些村民觉得种粮收益率太低,种植西瓜、药材等经济作物相对收益高,见效快,但是却苦于一没有生产技术,二没有市场销路,只能是空想。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缓慢,农民不能种植自己想要种植的产品,种植出来又销售不了自己的产品,大部分村民只能是循规蹈矩的按照传统模式去生产,造成了耕地抛荒局面。

5、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乡是一个山区,旱灾、水灾时有发生,再加上有些村的水利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既不能灌,也不能排,原本旱涝保收的双季稻田变成了“望天坵”,使部分农民不得不抛荒。**乡最大水库桃花水库,是一座小二型水库,蓄水量

立方米,正常的年景能够保证五陵、公平、高城等村的灌溉,但是由于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右干渠基本损毁,左干渠严重淤塞,茅草丛生,导致库水流量小,上游水量过剩,下游基本灌溉不了,降低了水库水资源的利用率。**乡政府这些年来也对部分的失修的水利进行了修复,还积极向上级争取烟水配套工程建设,但是由于乡镇自身财力有限,而向上级打报告争取财政支持又迟迟没有到位,导致了大部分水利设施还是没有得到修缮,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在去年的“7.15、7.26”两次洪灾中,大部分靠近水渠的田地被冲毁,共造成了烤烟、水稻以及经济作物损失达到300多万元,并造成了灾后田地抛荒现象。这些年来气候异常,农业生态遭到破坏,加上部分干部群众重视程度不够,使得病虫危害加剧,特别是这几年,大面积的稻飞虱危害,给全乡中晚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烟叶花叶病、青虫病也给烤烟生产带来了重大损失,大大降低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造成了耕地抛荒。

三、解决耕地抛荒的建议

1、落实农村各项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为实现“十一五”宏伟规划目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体现党和政府关爱农民、支持农业,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开展劳动致富教育,减少部分游手好闲人员,让他们回归沃野,培育出一代新型农民。

2、推动耕地流转步伐,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各级党委、政府及村组集体经济组织要建立健全耕地流转机制,充分发挥在耕地流转过程中的引导和管理作用,积极探索耕地流转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办法,进一步完善耕地流转的有关政策。对于常年抛荒的耕地,可由村组集体经济组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的规定终止承包经营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集体发包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承包 经营。对因外出务工、无劳动力耕种而抛荒的耕地,可由村组组织代耕或请他人代耕,或组织大户进行承包,或动员农户将经营权转让。鼓励和支持单位和个人承包抛荒耕地从事农业开发、进行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建议县政府组织全县各乡镇进行耕地抛荒大普查,对农村抛荒耕地建立流动台帐,全面掌握乡村土地抛荒情况,充分发挥村、组两级基层调控作用,将抛荒耕地及时发包给劳动力富余的农户,从而做到切实控制耕地抛荒。

3、加快生产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我们要走出种田不赚钱的误区,关键是怎么种、种什么、种多少的问题。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大力引导农民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针对主要的季节性抛荒,可以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行“中稻+玉米”、“中稻+马铃薯”等种植方式,提高农村抛荒耕地的复耕率。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建立“风险共担,利益互补”机制,使农业能够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有效避免和减少市场风险,增加农业效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象**乡这样的烤烟生产大乡,可以组织广大烟农成立烤烟协会,通过协会组织实现信息、技术、生产资料的资源共享,在做大做强这一产业的同时,也增强了对市场风险及自然灾害的防御力,从而有效保证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4、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要持续及时的对农村进行新型农业技术的指导和推广,促进农户进行科学种植,以达到最高经济效益。县农业、科技部门应定期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各村指导农业生产,将先进实用生产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意识。要加大农业的科技投入,大力发展科技农业,不断提高科技成果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可以借鉴周边省市的先进经验,通过在劳动人口比较集中的村组建立“农村科技书屋”、组织农业专家深入农村授课等方式,为广大农民朋友学习掌握先进生产技术提供一个良好平台。要通过加大投入来引导和促进社会多渠道投资农业,政府在这项工作方面既要做好组织者,更要做好协调者、实施者,通过增加农业投入,为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5、加大农业扶持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切实搞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管理和保护力度,保证农业生产遇旱能灌,遇涝能排。对于一些急需修缮、影响面又很广的水利设施,县政府应该未雨绸缪,拨出专款及时予以修缮,不要等到出现灾情之后再采取发放救济的“亡羊补牢”办法。乡、村两级则应积极组织村民,通过一事一议的民主方法,派钱派工,对各村一些水利设施进行清淤、加固等维护工作,切实增强农民“水利设施谁受益,谁维护”的大局意识。此外,政府还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推进农 业机械化,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经营规模水平;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御,做好防灾、抗灾、救灾。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减少农业自然风险,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农业的稳定性。

6、完善市场导向制度,增加农业产品收益。要减少土地抛荒,必须解决农产品价格低的问题。各涉农部门要积极为农民跑市场,坚持市场导向制度,健全基层收购网络,降低种植风险。大力推广优质品种,实行区域化生产,提高粮食以及经济作物品质,满足市场需求。引导农产品走精深加工道路,提高农业生产附加值,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要在政策资金上予以倾斜,鼓励他们创优质、树名牌、占市场,不断增强外销能力。

下载关于城镇化建设下的农村耕地现状的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城镇化建设下的农村耕地现状的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新农村建设下农村燃料使用现状的研究课题报告(共5篇)

    关于华容县新河乡华丰村燃料使用的调查报告组长:杨石麟 组员:徐义杰 赵阳 罗超 周欢 谢黎 (一)研究背景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重......

    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问卷调查

    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问卷调查 1.平时有将垃圾倒入放置的垃圾桶里的习惯吗? 经常 偶尔 从不 2.怎样看待村里统一放置垃圾桶的? 集中垃圾,可以避免污染环境 没人......

    关于耕地保护现状的调查问卷

    农户对耕地保护的认知与意愿调研问卷 属于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非经本人同意,不得泄露。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尊敬的被调查同志: 您好! 我是山东大学威海校......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

    吉林化工学院学院2015-2016第二学期暑期 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实践内容(题目):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 学期: 2015-2016第二学期 班级代码:食品 1401 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学院......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

    吕四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我们深入吕四农村进行了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支教扫盲、文化宣传、法律普及、义务劳动、开展农技知识培训、社会调查、济困助学......

    农村教师队伍现状调查

    农村教师队伍现状调查 调查组对北京市的 45 所学校共 900 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同时还与部分区县的教 育主管领导、中小学校长、乡镇长等进行了座谈,同时对有关教师队伍......

    农村合作医疗现状调查

    农村合作医疗现状调查在开始正文之前必须要说明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其经历50年的发展,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已不再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发......

    农村房屋现状调查

    农村房屋现状及改善建议 学 院:土木建筑学院 专业班级:土木0907 小组成员:潘业龙 侯贺营 农村房屋现状及改善建议 1、团队组成 潘业龙 侯贺营 2、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