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层工会文化建设

时间:2019-05-15 00:5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基层工会文化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基层工会文化建设》。

第一篇:论基层工会文化建设

基层工会在文化建设中彰显活力

———浅谈基层工会文化建设

谈工会文化,就要紧紧结合工会的性质和特点来看;否则就与一般的社会文化相混淆。《工会法》明确规定:工会是职工自愿组合的工人阶级群众性组织。从工会的性质来看,工会的主要职能就是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合法利益,为广大职工群众服务。所以,工会文化建设只有从广大职工的愿望和需求出发来开展,才能充分体现工会文化的性质。具体地说,就是要保证职工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包括生存权,就业、分配、保障权,参与企业管理、企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的权利,以及得到社会尊重,获得持续受教育和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良好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以及充分发挥自身潜力的权利等等。从工会职能来看,工会主要职能是维护、参与、建设、教育四项职能,工会要把这四项职能的实现作为工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充分体现工会文化的特点。

一、当前监狱系统警察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

(一)监狱工会组织的精神文化活动缺乏新意

目前,监狱系统开展的职工活动,仍停留在“老三项”——篮球、象棋、乒乓球。虽然监狱系统也组织开展了知识竞赛、演讲赛、卡拉ok赛、读书活动、职工文艺汇演等活动,有的监狱还添置了部分健身器材,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警察职工的业余生活。然而,由于监管工作压力、场所和设施等因素所限,多数的监狱都只能单一的选择这些活动,显得比较枯燥,难以激发警察职工广泛的参与积极性和文化生活激情。

(二)警察职工个体精神追求趋于享乐型、投机型

一些监狱的警察职工个体在非上班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大致可分为这四大类:一是棋牌类。在与同事、朋友聚会时,打纸牌、麻将混时间,偶尔带有赌博性质。二是上网类。网络无疑正成为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类业余活动,也是监狱城镇化的必然体现,越来越多的警察职工成为“网民”。他们在网上的活动主要进行打游戏、听歌、看电影、与网友聊天等。三是看电视类。约占50%的警察职工在晚上休息时间喜欢看电视、看新闻、看连续剧等。四是投资理财类。约有 30%的警察职工逐渐跟风投资理财,如炒股、炒基金、买彩票等。

(三)精神文化生活处于低层次发展阶段

警察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很少涉足书画类、器乐类、园艺类,艺术含量极低,更是与赛马、高尔夫球、搏击、比武类等适应性强的项目等娱乐活动无缘。多数监狱没有形成主流精神文化,文化生活显得匾乏,文化知识贫瘠,没有生气。是当前监狱系统警察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的一大缺憾,难以在短期内培育职工健康、高雅的文化生活情趣。

(四)精神文化设施建设较为落后

在某监狱参观其先进的监管设施时,无意中发现警察职工的休闲娱乐室破败不堪,室内乒乓球桌面积满灰尘和堆满杂物,墙角被雨水浸湿的痕迹犹存。露天篮球场的水泥地面已经坑坑洼洼,木制的篮板也因腐烂而缺了几角。如此现状具有普遍性。

二、加强工会文化建设的基础

工会是职工自愿组合的工人阶级群众性组织,工会的主要职能就是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合法利益,为广大职工群众服务。所以,作为一名基层工会的会员职

工,一方面,我认为工会文化建设只有从广大职工的愿望和需求出发来开展,才能充分体现工会文化的性质。另一方面,工会文化建设应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精髓,应该建立在以下基础之上:

(一)加强民主管理。

工会委员会作为职代会工作机构,坚持每年召开两次职代会,讨论和审议有关工厂发展的重大问题,民主评议领导干部,行使职工应有的民主权利,凡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方案出台都要经过职代会通过,从而切实体现出职工参与企业管理。

(二)职工的法制教育。

工会不仅要了解单位的情况,还要自觉贯彻执行工会工作方针和总体思路,所以,工会要通过宣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增强广大职工的法制观念,才能更好地履行工会的基本职能,将工会工作与单位的中心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工会说话办事才有底气,在群众中才有号召力,才能使工会工作开展得正确规范。

(三)满足职工的精神需求。

近年形势越来越好,职工的收入也在大幅提高,职工的精神需求也有相应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工会工作者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开展感染力强、富有实际意义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引导职工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文体活动,让大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放松身心,调节自我。

三、提高监狱系统警察职工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对策

(一)重视精神文化建设,找准核心价值观

监狱工作的高风险、高压力是导致监狱系统警察职工工作压力延续到非工作时间的重要原因。事实证明,监狱工会牵头以组织的名义开展全员参与的精神文化活动,能更快、更好地释放警察职工的工作压力,有利于持续保持警察职工旺盛的战斗力和充沛的工作精力。因此,警察职工的精神文化建设应纳入从优待警的课题,这不仅是工会组织应该重视的大事,也是监狱决策层应关心的问题。而更为重要的是,丰富和发展警察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能够更好地激发警察职工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对提高监狱执法工作效率、提升监狱的整体形象具有助推作用。

事实上,有不少监狱就比较重视职工的精神文化建设,根据监狱自身条件和特点,找准核心价值观,以此为基石,开展多层次的文化活动,职工的精神文化建设颇具特色。例如:河北唐山的翼东监狱确立的以“南盐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凝聚了监狱改革的人文特质。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这一理念,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精神文化氛围,修建有“南盐文化公园”、大型群众文化广场等硬件设施。这值得各监狱学习和借鉴。

(二)落实精神文化建设所需资金,从立法上给予保障

《工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 工会经费的来源:

1、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

2、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向工会拨缴的经费;

3、工会所属的企业、事业单位上缴的收入;

4、人民政府的补助;

5、其他收入。前款第二项规定的企业、事业单位拨缴的经费在税前列支。工会经费主要用于为职工服务和工会活动。经费使用的具体办法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制定。

《工会法》规定的工会经费来源,对于监狱系统来讲,是极为有限的。《工

会法》没有考虑到监狱的特殊性。首先,监狱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以及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是远远满足不了精神文化建设的需求,而且,监狱系统民警职工的工资水平偏低,2%的比例显得捉襟见肘;其次,监狱的企业不是工会办的企业,亦即监狱的企业的收入全部上缴国家,不会上缴给工会;再次,民警职工的工资已经规范,国家财政是没有专项资金提供给监狱工会开展精神文化建设的,也没有如《工会法》中的“其他收入”。建议:由省、市监狱管理局工会统一安排活动内容,按各监狱生产收入上缴部分的10%—20%的比例提取活动经费。按照计划内容开展活动。这一做法,必须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经费来源;否则,将视为违规操作。且应落实专人管理经费,定期公布开支情况。

(三)融入更多的时尚元素,调动警察职工的参与积极性

监狱在精神文化建设中,要将时尚性、体验性、高贵性融入精神文化生活中去,增加新鲜感和趣味性,提升所开展活动项目的档次,调动大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开拓视野,增长见闻、阅历。特别是因监狱布局调整,才从山区走进城区的警察职工,更是渴望融入现代城市生活,接受并适应新鲜事物,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向往、好奇和需求。建议:一是开展DIY活动、卡丁赛车、网络对抗游戏、野外生存训练等活动,以满足警察职工的好奇、体验心理。二是开展诸如“红色旅游”、“绿色旅游”等特色文化旅游活动,组织警察职工和他们的家属子女到祖国风景优美的地方走走,不仅陶冶情操,增长见识,而且会激发警察职工热爱祖国、热爱监狱事业的热忱,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将有助于警察职工在本职岗位上发挥更大的潜能。

(四)学习新知识,适应新形势

市场经济社会的经济活动,与每一个社会人息息相关。有必要通过知名专家、教授的讲座、报告,对警察职工的经济理念进行正确引导,武装投资理财的经济头脑。同时,强化大家的风险意识,减少投机心态。建议:由工会牵头,组织警察职工走进大学讲堂,聆听一些经济热点问题;和大学生一起研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如渴望学习更多知识的警察职工,比如英语、绘画、钢琴等,虽然是职工个体行为,但是工会组织应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平台。

(五)增添硬件设施,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多数监狱只考虑了罪犯的娱乐场所及设施,而警察职工专用的精神文化活动场所未纳入资金预算,即使新建的监狱,也显得投资不足,后继无力,适应不了警察职工新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我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1、修建功能齐全的警察职工专用的文化活动中心。

多功能中心应突出休闲、娱乐的主要功能,同时应具有理论培训的功能。多功能中心的设施主要有:篮球场、游泳池、拳击馆、心理诊治系统等。宜选择风景优美、山清水秀的地方修建,远离监狱工作场所,远离城市喧嚣,在鸟语花香的环境中,警察职工的身心将得到最大程度的调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系统的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原则上只能有一个,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国家资源。文化活动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由监狱系统内部的警察职工家属、子女担任,由此可解决一部分家庭困难职工的家属、子女就业问题。文化活动中心还可以对外界提供服务。文化活动中心的日常开支纳入精神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

2、组建警察职工文艺宣传队,成立各类兴趣小组。

可由监狱管理局牵头,各监狱抽调有特长或爱好的警察职工,成立警察文艺宣传队。聘请老师进行声乐方面的理论培训。文艺宣传队不仅为监狱系统内部的警察职工表演,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也可以对外宣传国家方针政策、监狱政策等。还可以组织如钓鱼、园艺、书法等多样化的兴趣小组以及团体活动内容。定期开展活动,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提升精神文化生活层次。

3、开展问卷调查,了解警察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新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活动。

(六)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服务于监狱工作

与其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相比,监狱警察职工的社交圈子较为狭窄。这是因为改造罪犯的执法活动主要在监狱封闭的环境中完成,基层的警察职工很少有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当今社会存在关系网、人情网的诟病下,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监狱警察职工由于认识的熟人、朋友太少,子女入学、就业等问题就显得特别困难,只好求助于组织,但是监狱限于自身条件,很难解决警察职工的后顾之忧,势必影响警察职工对监狱精神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参与性和认同感。建议:一是应有效利用监狱机关的社会效益优势,与当地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医疗机构等单位加强交流与合作,结成一些共建单位。二是开展诸如义务植树、社会调查、法制宣传、爱心奉献等活动,把监狱的良好形象向社会公众展示,让更多的民众了解监狱,关心监狱,支持监狱工作。

四、立足实际,适应新形势,促基层工会文化建设

长期以来,我们在开展工会工作时,工会文化建设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融入到工会工作中,只是没有从文化建设的层面加以总结、提炼和升华,形成自身的体系。如工会开展的各类文化体育活动,职工培训、技术比武、各类主题活动、工会制度建设、工会基础设施建设、学习型班组创建等,都是工会文化建设的范畴。

近年来,南湖监狱工会在工会文化的培育和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具体表现在:一是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创新了职工文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载体,使职工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职工在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中陶冶了情操,提升了素养,团队的凝聚力也得到了提高;二是通过举办职工书法、绘画、摄影等活动,为职工提供了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丰富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为职工全方位发展创造了条件,搭建了平台;三是开展了民警职业道德教育、创建学习型班组、民警服装职业技能培训、劳动竞赛等工作,使工会文化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四是工会在创新工作方法,抓工会工作品牌建设的同时,深化了工会文化的建设;五是工会在抓自身建设时,工会制度文化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总之,工会文化建设应该说有形式、有内容、有方法、有创新、有发展工会文化建设与工会工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成绩斐然。

当然,目前工会文化建设还处于一个初步发展阶段,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也需要我们通过工会文化建设,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在单位中的作用。抓好、落实好监狱警察职工精神文化生活这项工作,有利于警察职工的身心健康,有利于警察职工的队伍建设,有利于满足监狱发展的历史需要。各级政府、监狱和工会组织理应重视监狱系统警察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着力提高警察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这将对于推动监狱工作健康、稳定向前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局,具有现实的重大意义。

五监区任娜

第二篇:论基层文化建设

论基层文化建设

[内容提要]

无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都离不开文化建设。但是,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特别是基层和广大农村的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文化产品和服务远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还相当贫乏。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基层文化建设尤其是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对基层管理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基层文化建设 农村 加强 和谐社会 促进作用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 加强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是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由于当前农村文化的发展仍然受到落后的思想观念、道德状况、文化基础设施状况、文化发展资金不足等一系列制约因素的影响,因此要积极探索推动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什么是基层文化建设

基层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题,以娱乐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下,基层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活跃人民群众健康向上的文娱生活,提高全民文明素质的重要手段。

基层文化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全民建设小康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站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和文化工作下移到基层的主要体现,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三、基层文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建设,城乡基层文化设施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有力的促进了经济发展。

整体而言,我国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农村文化建设的滞后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村的发展。

1.农民观念落后。在信息时代,广播、电视和电脑等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为农民了解外界信息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但是由于农民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平均主义、保守主义、利己主义以及家族观念、封闭思想的影响和束缚,农民不能大胆接受改革创新的新思想、新观念。特别是个别基层干部在思想观念上仍然保持“重经济、轻文化”的想法,忽视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导致部分农村地区家族、宗教势力兴起。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农村的道德状况普遍受到冲击,集体主义思想、团结互助精神淡化,法律意识淡薄,诚信缺失,不敢创新,发展、竞争意识不浓,一些传统陋习,如坑蒙拐骗、弄虚作假、以富欺贫、以强凌弱等现象在一些地方相当严重。农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村风受到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侵蚀,既恶化了农村的道德环境,也制约了农村的发展。

2.基层文化建设资金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2007年,全国各级财政对农村文化投入56.13亿元,其中直接为7亿农民提供文化服务的乡镇文化站财政投入为14.99亿元,人均仅2.06元。2008年,中央投入2亿元,安排125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11月,中央又专门安排8亿元用于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虽然投入在逐步增加,但与农村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加上一些地方乡镇财力困难,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把农村文化建设摆到重要的工作日程,文化建设投入经费较少,一些农民文化站年久失修,图书和活动器材、设备奇缺,文化站、图书室形同虚设,没有专人负责,没有活动经费,设施简陋不堪,还有的农村几乎没有文化设施。由于农村文化活动单调,农闲时缺少健康的文艺活动,农民除了看电视,主要是打麻将和赌牌,还有的靠宗教和封建迷信填补空闲时间,导致农村社会风气复杂化。

3.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待遇不高,文化队伍素质偏低。与农村其他事业相比,文化工作相对清苦,付出的劳动和工作成绩难以得到及时的肯定。农村文化站文化专干不能专起来,资金投入不足,工资待遇不高,既难以评上专业技术职称,又几乎没有提拔晋升的机会,导致广大文化专干工作积极性不高,干劲不足,更难以吸引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才。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滞后,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缺少职业培训机会,致使目前基层文化干部的专业理论素质偏低,对各项现代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掌握尤其欠缺。种种原因导致较高素质的文化队伍难以组织和建设,队伍定性也不强,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4.基层文化产品严重不足。现阶段农民对文化的需求,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农业科学技术,二是有关农村的法律法规,三是反映农村社会生活的文学书籍,四是面向农村大众的文化娱乐。富裕起来的农民既需要帮助指导农民致富、维护农民权益的知识和书籍,又需要符合农村观众口味,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健康文明、喜闻乐见的演艺文化产品,然而在我们的文化产品中,针对城市、关注白领的产品比较丰富,而面向农村、关注农民的文化产

品和服务却严重不足,远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如何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1.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的观念创新,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首先要提高农村干部和群众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使文化建设成为农民的自觉要求和自觉行为。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其次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广大农民中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的观念创新。再次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筑新农村建设的道德支撑,建设文明、民主、和谐、友善的乡风、村风、民风,提高农村的精神风貌和文明水平。

2.加大政府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建立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基本经费由各级财政承担;同时,制定鼓励社会多元化的投融资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对农村文化产业的投资,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繁荣发展基层文化必须有阵地、有设施,要按照中央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国家重大财政项目向农村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电视进万家、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努力使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有一个大的改观。要按照综合性、多功能和有阵地、有经费、有人员的要求,优化基层公共文化资源配置,积极探索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新路子,扩展功能、共建共用,形成融宣传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科学普及、体育活动等于一体的文化中心,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效应。

3.坚持服务基层、服务农民的方针。基层文化建设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们的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无论是进行文化建设还是开展文化活动,无论是创作生产文化产品还是提供文化服务,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基层特点、体现群众意愿。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得不到保障、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文化饥渴得不到缓解,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无从谈起,也就无法实现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一定要关注农村社会、农民生活,聚焦农村的巨大变化,进一步增进同农民群众的感情,以农民为核心,把农村和农民作为我们的根、本,着眼于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和文化素质、科技水平等。不断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多提供农民群众看得懂、买得起、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多创作反映时代精神、体现农村生活、激励农民斗志的优秀作品;多开展农民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做到为亿万农民服务、为亿万农民歌唱、为亿万农民送欢乐,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4.充分挖掘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多民族国家,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民族民间文化多姿多彩。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一定要注意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切合当地风土人情,切合当地文化传统,真正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积极发掘各地的文

化资源,使文化资源优势成为文化资产优势,成为文化发展优势。要充分利用各种节庆日,尤其是民族传统节日,因地制宜开展各种民俗活动、传统文化活动,举办农民艺术节、文化大院、文化科技大集、民俗节、特色旅游节、根雕、绘画、剪纸等乡土特色文化活动,扭转农村文化生活单调、枯燥、乏味的现象,大力培育地方品牌文化。要大力扶持农民自办文化,让农民成为农村文化的主体,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推进农村本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具有民间特色的农村民间文艺和手工艺品都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以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5.建设一支稳定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人才队伍是巩固阵地、做好基层文化工作的重要保证。要根据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发展的特点,着力培养一支热心农村文化事业、对农民有深厚感情、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善于引进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使农村宣传文化工作有人管、有人做。农民群众是农村文化工作的主体,丰富和提高农民的文化生活,离不开他们自身的主动性,要充分发挥“文化中心户”、文化大院、民间演艺团体的骨干带动作用,重视培养农村文化积极分子和农村文化能人。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文化部门要同教育、科技、卫生、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个方面密切协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城乡共建、区域共建、工农共建活动,通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农村开展“手拉手”、“结对子”,各个地方组织一支文化科技队伍,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农民进行大规模农业科学与农业技术、文化的培训,组织各种农业、科技组织,特别是农闲时节,给农民合理的安排,真正实现科教兴农,支援农村文化建设。要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文化企事业单位职工和有条件的离退休人员,到农村和社区参加文化志愿者活动,为推动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各级党委、政府要关心和爱护基层文化宣传工作者,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做出贡献的要给与表彰和奖励。

五、结束语

文化不能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这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文化滞差”现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用先进文化占领社会主义农村文化阵地,对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社会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必将阻碍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樊勇《文化建设与全面小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应加大投入推进农村文化发展》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

(3)潘鲁生《保护农村文化生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山东社会科学2006

(4)刘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现状》《赤子》2011

第三篇:工会文化建设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锤炼高素质的党员干部职工队伍

学习是提高素质、开阔视野、推动工作的重要途径,学习力是领导干部能力的重要内容。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首先要加强学习,理清思路,不断提高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1、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呼唤。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伟大实践中,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一基本要求,掌握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切实做到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发展。

2、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创新方式方法。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等历次全会精神,树立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要 不断创新学习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各种会议、演讲、交流等形式,集中和分散学习相结合、辅导和自学相结合等方法,积极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坚持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不断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重在应用。

二、以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加强党的建设,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党建工作始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本质特征。要以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加强企业党的建设,提高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1、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思想政治建设历来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全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按照上级部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严明政治纪律,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始终保持思想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与集团公司保持一致,与党委矿部保持一致。

2、全面加强组织建设。一是发挥好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积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 在企业的贯彻落实;坚持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党管意识形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落实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努力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见到成效,不断提高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二是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健全组织,开展活动,找准着力点,体现主动性,充分发挥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三是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坚持先进性建设,使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坚持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增强党员意识。四是做好组织发展工作,不断为党的队伍增添新鲜血液。

3、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党性是作风的根本,作风是党性的体现。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方面,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优良作风,首先是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要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党章、遵守党章、执行党章。继续深入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身边无事故等活动。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以优良作风带领全监广大党员、职工群众迎难而上、共克时艰。

三、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 建设,为企业改革发展培养骨干力量

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的素质与能力水平,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拓宽视野选干部,严格要求管理干部,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企业改革发展事业中来。

1、深入开展“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整体水平。按照“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创建标准,进一步健全完善“四好”领导班子评选表彰、考核激励等制度,促进创建活动制度化,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整体水平。

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着力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解决复杂问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要不断提升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执行能力,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监狱党委的决策和部署上来,按照监狱党委的决策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实现既定的目标和任务。

2、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监狱发展和煤矿建设需要的管理团队。我监劳务加工项目即将启动,今年年底煤矿也将实现联合试运转,各项工作已跃上新的发展平台、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新的形势向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我们要按照省局及监狱党委的部署,培养、选拔好各级管理人员,举贤任能;各级干部和管理人员要自觉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加强实践锻炼,勇挑重担,成为监狱、企业改革发展的骨干。

3、为监狱、企业发展壮大集聚人才。要健全完善培养、储备人才机制,建立选拔、使用人才的竞争激励机制,贯彻“人各有才,人尽其才”的人才理念,搭建发挥人才作用的平台,为监狱、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人才支撑。要不断加强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党务工作人员队伍、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高级技能人员队伍等四支队伍的建设,建设优秀的管理团队和骨干人才队伍。

四、以“三贴近”原则为遵循,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宣传思想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也是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

1、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政治优势的具体体现。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担负着把握导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解疑释惑、鼓舞干劲、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我们要不断创新内容、拓展领域,把和谐企业构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 的规律和特点。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手段,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文化熏陶。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加强对政研会工作的领导,多出新的研究成果,促进成果应用。

2、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构建和谐企业。文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家庭,不断提高全监的文明程度。要把构建和谐企业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目标,把文明创建活动与构建和谐企业结合起来,促进矿区和谐。要以文明创建促和谐构建,以精神文明创建的成果,促进企业在安全、生产、分配、民主、劳动关系等方面的建设和发展,努力构建和谐企业。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大力弘扬主旋律;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引导民警职工树立大局意识,爱岗敬业,积极应对挑战,战胜困难;继续组织实施好普法工作,加强矿区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加强职工法制教育,引导职工依法办事、有序诉求。

五、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党的十七大把文化上升为“国家软实力”,充分反映了文化在时代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企业文化是中国思想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

1、以山钢企业文化为统领,融合提升矿山特色文化。山钢集团的成立及其实质性重组,必然带来而且已经开始了文化的整合。我矿的企业文化必须统一于集团文化。我们的建设路径,则相应地由完全自主、自成体系的文化建设,转向以山钢企业文化为统领、融合提升矿山特色文化。

集团公司CIS(企业识别系统)已经初步确立,今后一个时期将是导入企业、实施文化整合的重要时期。要积极导入集团公司的文化系统,并用以指导企业管理,引导干部职工。要正确认识我矿文化与集团公司文化的关系,把核心理念统一到集团公司的文化要求上来。

2、不断丰富和完善矿山企业文化体系。要在集团公司文化的引领下,巩固已有文化建设成果,搞好对接和改进,不断丰富和完善矿山企业文化体系。认真回顾建矿60多年的发展历程,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积淀,梳理企业文化发展脉络,进一步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充实完善企业理念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形成完整系统的矿山企业文化体系。以“创建学习型组织,建设学习型企业”活动和推行精细化管理为重要途径,进一步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重视企业文化的载体应用和文化传播。高度重视安全(环保)文化建设,贯彻“以人为本,依法管理;安全第一,享受人 生”的企业安全管理理念,不断增强职工的自主安全意识,加强“双基”和安全标准化工作,向本质安全不断迈进。

3、践行企业理念,提升管理水平。我矿已经建立较为完善的企业理念识别系统,这些理念,既是我矿干部职工多年实践的经验总结,更是我矿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的重要遵循,是各级管理人员和广大干部职工爱岗敬业、发展企业的重要指引。只有认真地学习、宣传、贯彻这些理念,身体力行地践行这些理念,才能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也只有这样,文化才能落地生根,真正融入管理、指导管理、提升管理境界。

六、以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新时期我党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按照上级部署,我矿要做好“四个强化”:

1、强化教育养成,培育廉洁风尚。加强从业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教育养成,建设廉洁文化,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廉洁理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通过养成教育,养成一种道德,养成一种风尚,养成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强化制度建设,规范从业行为。健全完善反腐倡廉 的一系列制度和机制,加大执行力度,使各种从业行为纳入法制范围、进入制度框架、接受规范约束。要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认真贯彻《廉洁从钢铁行为规范》;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不断提高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认真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廉政承诺、述职述廉、收入申报等制度;坚持廉政谈话、诫勉谈话制度,坚持纪检监察部门参与重点工程项目招投标等制度。健全完善重点、要害岗位的管理制度,堵塞管理漏洞,防止问题发生。

3、强化监督约束,着眼防微杜渐。要加强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充分发挥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多种监督方式的作用,有效预防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各级组织和领导要勇于监督,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要自觉接受监督。要将组织和群众的监督看作对自己的爱护,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干干净净干事,清清白白做人,“不以恶小而为之”,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七、以发挥工会等群众组织的能动性为关键,加强对群众组织的领导,为企业改革发展凝聚力量

全矿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对群众组织的政治领导,建立健全加强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支持工会等群众组织按照各自章程开展工作,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群众组织要充分发挥主观 能动性,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为企业改革发展凝聚力量。

加强对工会组织的领导。工会组织要按照“在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要求,把党的依靠方针落到实处。组织职工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教育和动员职工支持企业改革,投身企业发展。按照《工会法》的要求,认真履行工会基本职责,成为实现和谐企业的“传动轴”。

加强民主管理,规范厂务公开。积极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修旧利废、节能降耗等活动,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创新创效。加强女职工工作。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增强企业凝聚力。

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时代在召唤着我们,矿山的发展赋予我们光荣而神圣的使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以只争朝夕、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勇气、以攻坚克难、战无不胜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创造新的业绩,为实现金岭铁矿的可持续发展而奋斗!

第四篇:论如何从基层做好企业文化建设

试论如何从基层做好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成长壮大、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运用企业文化已成为一些企业共同的心声。当前烟草企业想要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重视基层企业文化建设。如何从基层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应从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各项制度、加强文化监管等方面入手,探索企业文化建设推广体系,促进企业文化理念落地,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

【关键词】基层企业文化建设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有强大的凝聚作用,凝聚人心,使员工有归属感;它有长效的激励作用,持续激发着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它有着有效的协调作用,增强着人们的互信,促进着沟通;它有着塑造形象的作用,树立信誉,提高品牌的价值;它有着强力的约束作用,这是一种自觉的软约束、自我约束。员工是企业文化的土壤,只有企业文化落地生根,企业文化才会有生命力。企业文化建设需扎根于基层,基层烟草单位是企业文化建设战略的重要执行者和贯彻者。下面笔者将对如何从基层做好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浅谈。

一、认识基层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企业文化可以进一步密切职工、部门以及企业与零售客户、卷烟消费者之间关系的功能,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增

强其主人翁意识,找准科学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推动企业长远发展。同时,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深入改造干部职工的精神世界的功能,使其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振奋精神、陶冶情操,拒绝庸俗思想,远离低级趣味,不断追求健康高尚的生活情趣。其次,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调整干部职工工作思路和行为方向的功能,不断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全面推进“卷烟上水平”提供强大动力。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使其积极践行“宽容开放、改革创新、敬业奉献、自律自强”行业精神,切实把“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融入到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提高工作标准、改善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最后,干部职工在企业文化氛围中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不断增强归属感和责任感。

二、做好基层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完善各项制度,推进企业文化在基层落实

1、建立组织机构体系。企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主管领导要有建设企业文化的自觉意识,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把握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内在规律,带头践行企业文化理念,为员工当好表率。要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组织机构体系,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负总责;各职能部门负责分管工作领域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鼓励员工参加相关方面的企业文化培训,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授课,并确保每个单位、每个部门都有专人负责企业文化的宣传贯彻和推广工作,从而自上而下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建设组织体系,实现立体网络、全员覆盖,完善推进企业文

化理念落地的组织运行机制。

2、建立宣传教育机制。企业文化理念要落地,前提是让全体员工对文化理念普遍了解并广泛认同。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宣传教育机制,有目的地进行引导,提高员工的认识水平,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企业文化的宣传教育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要从思想认识、行为管理、典型示范、领导带动、物质激励等方面入手,不断丰富内容,创新方法,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宣传教育工作机制。要坚持宣传教育常规化,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等媒体开展文化理念宣传。将宣传标语、宣传栏、文化长廊、文化理念挂图等视觉系统配置到位,并统一规范宣传栏格式。规范文化手册配置,将企业文化理念和行为规范编制成手册,发放给员工,以便他们随时翻阅学习。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使企业文化成为指导全体员工的行为规范。

3、建立载体推动制度。企业文化载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选用有效的活动载体,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有利于促进企业文化落地。根据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企业可以每年确定一个专题,有重点地进行宣传培育。建立企业文化经典案例搜集编写制度,以企业文化理念为指针,对先进管理经验、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等加以整理,编制成经典案例,发放给广大员工。举办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增强企业文化理念宣传的效果。建立和规范使用视觉识别系统,加深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的认识和理解,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

4、建立投入保障机制。没有一定的人员和资金保障,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就难以开展。虽然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明显的经济收益,但企业领导干部要提高对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对企业文化建设投入就是对企业发展投入、对企业未来投入的理念,建立企业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在人员方面,要充分提供保障,设立专职工作人员,负责企业文化的宣传推广工作,并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水平。在资金投入方面,每年要总体规划,做好预算,统筹安排,分步实施,抓好落实,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

(二)与时俱进,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培训机制。

1、要完善培训机制。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软性管理的理论体系,认知了解要靠“传教士”“讲经布道”,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训导,因此有必要设置专兼职的企业文化“内训师”充当企业文化宣传的“传教士”,并与借助外脑相结合,及时传导新信息,巩固强化老文化。

2、创新培训方式。企业文化培训工作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年年讲年年搞,但是往往不得要领,缺少实效,不是想起来才做,就是有了问题才做的“救火式”培训,或是对所有人员一个模式的“大锅烩”式培训,还有就是形式单一,忽略了学习特性的“学习式培训”,形式隆重,但效果甚微。笔者认为应当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入手进行企业文化培训。首先是在内容上要区分层次。针对不同层级和职能的人,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形式,根据员工的工作特性,培训过程由

“硬”到“软”,课程从技术业务知识到沟通技巧再到文化、思维,不断深化提升。其次是在内容上注重生动性。企业文化不是学来的,而是“悟”来的,感悟是一种境界,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培训方法,包括讲授式、案例学习式、研讨会、活动、游戏、拓展训练、团队训练等,每种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点,要根据培训内容和对象来选择,充分调动受训者的兴趣,提高培训效果。要开展培训效果评价。促进培训双方认真对待企业文化培训工作,提升培训效果。

(二)加强企业文化监管

企业文化建设涵盖面大,内容丰富,是一个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持续提升。因此要及时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回头看”活动,看企业文化建设是否遵循规律、切合实际、富有特色、扎实有效,切实做好文化工作开展状况的过程督促、现场监管,确保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相吻合。

1、内容要与时俱进。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要与时俱进,从内容上不断充实和创新。如:宣传栏要及时更新,视觉系统覆盖、维护的更新。

2、措施随时改进。搞好企业文化建设,需要相应的措施作保证条件。方法应合理,形式要灵活,决不能重知轻行。要在文化建设措施上做努力,如开展“质量管理月”、合理化建议征集、树安全标兵等活动。

3、制度要及时完善。企业文化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只有把企业文化融入制度、融入管理,才能体现制度文化的概念,又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当然,随着企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需要,制度也必须不断完善,并引导员工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制度,变约束为习惯,真正达到较高的文化境界。

文化建设越来越成为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企业需要文化,员工也需要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应该从基层抓起,逐渐把文化转化为管理,让管理体现出文化,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功效作用。

第五篇:基层文化建设

基层文化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十五”期间,要以社区和乡镇为重点,全面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建设,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转发这一意见,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全文如下:

党的十五大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加强文化工作,城乡基层文化设施状况得到较大改善,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也要看到,目前基层文化建设仍比较薄弱。在部分农村,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生活还很贫乏;一些地方愚昧迷信活动抬头,腐朽思想蔓延,“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滓泛起;少数地方非法宗教活动猖獗,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基层政权建设。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城乡阵地,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认真学习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建设

(一)基层文化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搞好基层文化工作,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在全社会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基层文化建设。

(二)基层文化建设总体要求是: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摒弃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十五”期间,以社区和乡镇为重点,全面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建设,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加快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三)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近、经常和有选择地参加文化活动的需要。城市要在搞好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建设的同时,加强社区和居民小区配套文化设施建设,发展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要在现有公共服务设施中开辟老年、少儿和残疾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老年文化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学校)、青少年校外文化活

动设施和场所。要努力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的目标。经济条件较好、人口规模较大的县可分设文化馆、图书馆;经济欠发达、人口规模较小的县可将文化馆、图书馆合二为一建设。农村要因地制宜建设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地广人稀、人口分散的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边远山区和农牧区要积极发展流动文化车、汽车图书馆和流动剧场等。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要落实文化设施建设任务。民政部门实施的“星光计划”,要将资金落实到社区老年活动设施建设上,促进社区老年活动的开展。

(四)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把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作为重点列入建设规划。各级城乡规划部门要会同文化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和有关要求,在城镇建设中,统筹规划城镇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新建居民小区和经济开发区必须规划和配套建设相应文化设施。新建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非经营性文化设施所需用地,可以划拨供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应优先划拨;采用有偿方式供地的,应在地价上适当给予优惠。城镇建设确需征用文化设施用地,必须做到先建后拆,或建拆同时进行,要保证重建的文化设施规模不低于原有的规模。

(五)切实加强文化设施的管理和利用。完善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必要的设备和装备,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通过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文化设施利用率。要防止文化设施被挤占、挪用,要坚决收回被挤占、挪用的文化设施。机关、学校、部队、企业的内部文化设施,凡有条件对社会开放的,要采取多种方式开放内部文化设施,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方便。要加强对城镇大型露天文化活动场所的管理和使用,各级文化部门要搞好活动的组织和安排。

三、努力建立一支稳定的专兼结合的文化队伍

(六)建立健全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街道)文化机构的工作岗位规范,逐步实行工作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充分发挥中央文化单位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市)文化机构的积极性,尽快建立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网络,不断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要改善队伍结构,以适应新形势下基层文化工作的需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关心和帮助基层文化工作者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保证工资的按时发放,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七)积极推进基层文化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科学管理,吸引人才)

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和科学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文化机构工作。在市县乡机构改革中,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市县乡人员编制精简的意见》(中办发〔2000〕30号)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乡镇设置集文化、宣传、广电、体育、科技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宣传文化机构。同时,要积极解决农村电影放映队伍的编制问题。

(八)大力培养和发展民间文化队伍。(鼓励社会文化团体、民办文化类非企业单位的发展,发挥民间一人的作用。)

积极鼓励民办社会文化团体、民办文化类非企业单位和文化经营户的发展,支持他们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文化服务渠道,引导他们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注意发挥民间艺人在活跃基

层文化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完善城市社区文化指导员制度,鼓励社区有文艺专长和组织才能的居民担任社区文化指导员,辅导和组织社区居民开展文化活动。建立和完善民间文艺团体注册登记和监督检查制度。在各类文化比赛和交流方面,民间文艺团体和民间艺人享有与公办文化事业单位及其人员的同等权利。

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九)利用现代科技推动先进文化传播。(建立完善文化体系,加快网络建设,提高农民阅读水平。)

要建立和完善文化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加快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提高资源共享水平。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整合和开发现有图书、音像、信息等文化资源,以发展数字文化网络为突破口,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快捷、丰富的经济信息和文化服务。特别要从提高农民的阅读水平和质量入手,发展网络终端,普及网络应用知识,帮助农民脱贫治愚,使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积极繁荣社区文化。(利用街道、社区的文化设施,引导群众参与文化活动)要充分利用街道文化站、社区服务活动室、文化广场等现有设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积极发挥社区内的各种专栏、板报的宣传教育作用。因地制宜地搞好群众性歌咏活动。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引导社会举办和群众自发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

(十一)推进农村文化活动方式的创新。(发展民间艺术)

继续发展民间艺术之乡、特色艺术之乡和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特色艺术。充分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族民间传统节日,开展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努力搞好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工作,力争实现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鼓励发展庭院文化。艺术表演团体、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电影公司等要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中发挥作用,深入基层为群众送戏、送书、送电影、送文化科技知识。要充分发挥流动文化车、文化小分队的作用,积极探索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文化下乡新方法和新形式。

(十二)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培育和管理。(建立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文化市场,整顿文化市场秩序,制止传播色情、暴力等违法活动)

各地区要根据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实际,制定文化市场建设、发展和管理规划,逐步建立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内容丰富、健康规范的文化市场。积极引导群众的文化消费,扶持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加强对娱乐、音像、演出等文化市场的管理,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坚决制止传播各种色情、暴力、愚昧迷信等内容的违法活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机构和稽查队伍建设,落实人员编制和日常工作所需经费,采取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五、切实加强领导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十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基层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把文化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所需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责任在县(市)、区级人民政府。要继续开展创建文化先进县(市)活动,实施少儿文艺“蒲公英计划”和知识工程,落实《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2001年至2010年建设规划》。

(十四)切实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经费投入、文化申遗)

要确保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安排应向基层文化建设项目倾斜;保证有影响的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对于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文化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保证各级公共图书馆有一定数量的购书经费。要加大对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备及其维修、流动文化车购置、文化信息网络建设、文化队伍教育培训、老年教育等经费的投入,特别要对西部地区文化事业发展予以重点扶持。要适当增加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专项补助经费,加强对具体项目的论证和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要切实加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扶持有代表性和有影响的农村区域性民间民俗艺术活动、艺术项目,资助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及其资料的抢救和整理等。保证每年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乡镇文化机构集中配送一定数量的图书。

(十五)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国发〔2000〕41号)精神,切实搞好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建立健全有关专项资金制度;鼓励对社会公益性活动、项目和文化设施等方面的捐赠。有关部门要对现行文化经济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新闻媒体要加强对现行文化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要研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文化建设,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筹资为辅的文化建设投入格局。切实加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抓紧制定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政策法规。

国办转发文化部等三部委有关意见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1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由以上3部委1月下旬上报国务院,并已经国务院同意。意见指出,基层文化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十五”期间,要以社区和乡镇为重点,全面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建设,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意见认为,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近、经常和有选择地参加文化活动的需要。城市要在搞好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建设的同时,加强社区和居民小区配套文化设施建设,发展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要在现有公共服务设施中开辟老年、少儿和残疾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老年文化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学校、青少年校外文化活动设施和场所。要努力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的目标。经济条件较好、人口规模较大的县可分设文化馆、图书馆;经济欠发达、人口规模较小的县可将文化馆、图书馆合二为一建设。农村要因地制宜建设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地广人稀、人口分散的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边远山区和农牧区要积极发展流动文化车、汽车图书馆和流动剧场等。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要落实文化设施建设任务。民政部门实施的“星光计划”,要将资金落实到社区老年活动设施建设上,促进社区老年活动的开展。

同时,要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把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作为重点列入建设规划。各级城乡规划部门要会同文化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和有关要求,在城镇建设中,统筹规划城镇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新建居民小区和经济开发区必须规划和配套建设相应文化设施。新建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非经营性文化设施所需用地,可以划拨供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应优先划拨;采用有偿方式供地的,应在地价上适当给予优惠。城镇建设确需征用文化设施用地,必须做到先建后拆,或建拆同时进行,要保证重建的文化设施规模不低于原有的规模。要切实加强文化设施的管理和利用,完善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必要的设备和装备,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要防止文化设施被挤占、挪用,要坚决收回被挤占、挪用的文化设施。

意见还强调,要努力建立一支稳定的专兼结合的文化队伍。为此,要建立健全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街道)文化机构的工作岗位规范,逐步实行工作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关心和帮助基层文化工作者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保证工资的按时发放,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积极推进基层文化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在市县乡机构改革中,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市县乡人员编制精简的意见》中办发〔2000〕30号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乡镇设置集文化、宣传、广电、体育、科技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宣传文化机构,同时积极解决农村电影放映队伍的编制问题;要大力培养和发展民间文化队伍。

意见指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就需要利用现代科技推动先进文化传播、积极繁荣社区文化、推进农村文化活动方式的创新和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培育和管理。

意见还就切实加强领导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基层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把文化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所需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责任在县(市)、区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要确保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安排应向基层文化建设项目倾斜;保证有影响的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对于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文化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保证各级公共图书馆有一定数量的购书经费。要加大对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备及其维修、流动文化车购置、文化信息网络建设、文化队伍教育培训、老年教育等经费的投入,特别要对西部地区文化事业发展予以重点扶持。

意见最后指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国发〔2000〕41号精神,切实搞好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建立健全有关专项资金制度;鼓励对社会公益性活动、项目和文化设施等方面的捐赠。有关部门要对现行文化经济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切实加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抓紧制定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政策法规。

我们倡导: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强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部门要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引导、支持社会树立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践和探索为起点,寻求适合国情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遏止气候变化不断恶化的势头,积极采取自主行动,从多种环节入手,节能减排降耗,减轻环境灾害,切实履行量化减排义务。

我们希望:加强科技创新,提倡低碳生活,建设生态环境。世界各国、全球企业应负担起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应对资源环境压力。以已开展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为榜样,寻求经济发展新模式,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加大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加快节能环保和装备的推广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发展低碳能源技术,推行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绿色GDP核算等研究,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生活消费模式。

我们期待:开展低碳技术国际交流,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国际合作。加强政府间国际合作,进而推动企业合作,有序推进低碳生态产业转移,促进低碳和生态经济在全球的合理分布和共同发展。积极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探索清洁发展机制,推动全球统一碳交易市场形成,改善发展中国家的碳定价权。

我们努力:推广发展低碳绿色金融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投融资途径,不断探索创新投融资机制,将减排降碳纳入金融体系的服务范畴,制定和完善符合国情的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的经济激励措施,利用碳金融体系的支撑使碳减排获得持续不断的融资,从碳减排权中提高能效及可持续发展的收益,努力争取全球低碳经济竞争的主动权。

下载论基层工会文化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基层工会文化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企业文化建设

    略论企业文化建设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的作用已成为企业市场竞争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企业除了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外,更重要的是文化留人,使各类人才在企业中感受到尊重,能实现自......

    论班级文化建设

    论班级文化建设 摘要:班级文化是一种区域性文化,班级集体智慧的结晶。班级文化一旦形成,它会影响到所有成员的思维、行为方式,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认同,直接影响到集体的凝聚力。......

    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

    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08092324 骆雅琨摘要: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

    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

    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内容摘要:我国的中小企业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但由于我国长期对中小企业关心重视不足,造成中小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究其主要原因为我国......

    论高速公路文化建设

    论高速公路文化建设 高速公路行业作为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行业,具有投资大、起点高、管理规范、运行模式比较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性。这就要求高速公路文化的建设应......

    论医院文化建设

    论 医 院 文 化 建 设摘要:医院文化是当代医院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医院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文化传统,能将医院内部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汇......

    论校园文化建设

    论校园文化的建设作者:姚文忠(教授)一、关于校园文化的需求与疑虑 为什么要研究和建设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有什么样的意义?对此,陶行知有一个精辟的说明:“鄙人谓教育能造文化,则能造......

    论安全文化建设

    论安全文化建设一、关于安全文化建设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必然,现代化既是一种技术现象也是一种文化观,可以理解为现代化就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文化的耦合。现代安全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