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线”文化的浅思
“三线”文化的浅思
***工会在近几年‚三线‛建设中点线结合、多线出击、重点突破、综合运作,成果显著,形成独特的‚陶冶人、服务人、激励人、凝聚人‛的‚三线‛文化,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自己动手,以整洁的环境陶冶人
***是在2005年生产力布局调整时由***和***部分合并而成,地域差别大,基础设施弱,车间分级现象严重。当时工程资金款十分紧张,能用于环境改造的资金更是少得可怜,段工会号召全体职工充分发扬‚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优良传统,自己动手整治环境,使落后车间面貌大变样,形成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一是上下合力,大打车间环境整治翻身仗。各车间领导和职工一起利用节假日清理排水沟、平整地面、有条件的车间栽种适合本地生长的花草树木,并提出‚一路一景、一角一品、扮靓车间‛的建设理念,初步达到了‚绿化、美化、香化、净化‛目标,为职工创造了清新、舒适的工作环境。二是制度约束,严抓环境整治成果管护。各车间建立了绿化管理制度,各工区分片承包,每周五定期检查评比,周一通报,纳入考核,作为车间‚塑形达标‛ 1
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逐步完成了从制度刚性约束到各分担区自觉执行、主动承责的转变。如今,当你漫步在牡丹江、鸡西车间院区,乔木、灌木、藤本和鲜花等植物搭配合理、错落有致的园林景观,让人满目春色、心旷神怡。
二、争取投入,以完善的设施服务人
要让职工爱企业,以企业为家,首先企业必须爱职工,给职工爱企业的理由。段工会在局工会的支持下,想方设法为职工办了六件实事:
一是建立小食堂,解决了职工“肚子”的问题。供电系统点多线长的组织特点和地处偏僻地段的区位特点客观上形成了人员分散、交通不便、职工就餐困难的难题。值班人员和一些离家远的职工以前一直从家里带饭,有时图省事就泡上一袋方便面,也就解决了一顿饭。也有的职工不愿带饭,就在单位附近找小饭店随便对付一口,但恶劣的卫生条件经常让职工吃坏肚子。下班和出工回来后,职工马上就能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一直是职工的期盼。段工会根据各车间实际情况,将食堂建设定位为‚先吃饱再吃好‛原则,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对车间食堂建设的投入,添臵桌椅板凳,解决职工就餐人数不断增多的问题;添臵冰箱、冰柜,解决夏天食物容易腐烂变质的问题;添臵消毒柜和快餐盘,实行分餐制,解决卫生防护和交叉感染问题;添臵和面机、搅肉机等厨房机具,解决菜品单
一、营养搭配不科学合理的问题。
二是建立小浴室,解决了职工“身子”的问题。夏修季节,电力施工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登杆作业劳动强度很大,风吹日晒,职工满身臭汗粘着灰垢。回到单位,职工就想舒服地洗个热水澡,但过去由于条件所限,只能简单地用毛巾蘸水擦擦而已。如今这个美好的愿望都已经实现了,为28个边远车间和班组建立了小淋浴间,还部分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基本解决了职工洗澡难的问题。
三是建立小活动室,解决了职工爱好的问题。过去业余时,职工无事可做,便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打扑克、打麻将,赌博之风愈演愈烈,时有打架斗殴事件发生,败坏了社会风气,散了人心。为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全段在沿线各车间共修建了13个职工活动室,对有独立场院的10个车间购臵了排羽两用球架,安设后全部免费供大家健身、娱乐和休闲,为经常性的群体性文体比赛提供了硬件保证,扭转了风气,凝聚了人心。
四是建立小图书室,解决了职工“脑子”的问题。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核心是素质的竞争。不解决‚读书少、脑子空‛的问题,就谈不上企业可持续发展,就不能为企业发展留有后劲和储备后备人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完全成为一句空话。‚职工书屋‛工程恰为车间职工带来了福音。在局工会的大力支援下,首先在段部、牡丹江、南岔等地建立了小图书室,部分解决了职工读书无
去处、学习没有书的问题。段工会计划四年内全段各车间都有自己的小图书室,满足职工读书、读好书的基本诉求。
五是建立小宿舍,解决了职工睡觉的问题。段工会经过多方争取和内部挖潜,在全段偏远车间和班组建立了26个职工宿舍和休息点,部分宿舍内还配备了电视,安装了有线,为临时休息和预警值班人员提供了落脚之地。职工再也不用为没有地方休息而发愁了,精神好了,劲头足了,效率高了,安全也有保证了。
六是配备小药箱,解决了职工紧急伤病的问题。供电段职工特别是外线职工在现场作业中经常与钢铁、水泥打交道,尤其是在紧急故障处理过程中极易出现小的刮、蹭、磕、碰现象。以前出现了这些小问题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局工会推行的卫生线建设为一线职工带来了福音,为我段基层一线职工配备的90个小药箱却是发挥了大作用,职工再也不用为临时的伤病犯愁了。职工们都说:‚在班上得了头痛感冒,不用自己出去花钱买药,在单位就能吃上药,在以前都不敢想!‛
三、形式创新,以丰富的活动激励人
段工会组织各车间因地制宜地开展了特色文体活动,并紧扣当前发展主题,以丰富的活动激励人。
一是在安全低谷时,开展乒乓球、篮球、羽毛球、拔河、登山等大型体育比赛,提升士气,鼓舞斗志。二是在安全稳
定时,开展‚深挖陋习、执行标准、让遵章守纪成为习惯‛系列活动,深挖身边的违章违纪,在职工群众和家属中广泛开展安全漫画和反陋习征文征集活动,居安思危,防微杜渐,让安全周期在良性循环中不断延长。三是在段风不良时,从整治会风入手,正风正形。四是在形势不稳时,组织文艺汇演和职工卡拉OK比赛,以密集的工作组织和丰富的文体活动打消大家的顾虑和担忧。五是在安全经营形势严峻时,广泛开展‚我为企业献一计‛等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六是在夏修繁忙季节,组织休班女职工熬绿豆汤、沏防暑茶,为一线职工‚送清凉‛。七是在冬季检修淡季,开展群众性读书活动,支持和引导职工多读书、多学习,变冬闲为冬忙、冬培。
四、培育引导,以先进的文化凝聚人
依靠先进文化凝聚力量,引导形成团队精神,增强企业的向心力,使职工自觉爱岗敬业,自觉爱厂如家,形成一股战无不胜、无坚不摧的力量,才能促进企业的兴旺发达。我段在多年实践中逐步走出了一条自己独有的文化路子。
第一,走出文体活动等同于文化建设的误区。文体活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形式之一,但不是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容。如果片面地认为文化建设就是文体活动,甚至认为此类活动数量多,就是文化氛围浓,而不注重企业先进文化建设在安全生产活动中的直接渗透,其结果是钱也花了,劲也费了,却难以保持企业文化长久的生命力。同时,极有可能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全部推在工团组织身上,导致这项有着深远意义的工作摆不上决策层重要的议事日程。
第二,对先进文化进行正确定位。在规模上,确定从管理文化、服务文化、安全文化、群众文化、环境文化五个方面展开。坚持摸着石头过河的原则,边探索、边总结、边前进。在深化与升华阶段,选出‚智囊团‛,认真总结,练精提纯。初步形成了‚以人为本、和谐共进、精细管理、科技兴段‛的文化内涵,确立了‚像新中国跳出‘朝代兴替周期律’一样走出事故发生周期律‛和‚过严则失心、过爱则失信的平衡原理‛两个理论观点。
第三,坚持融入中心,发挥同步保障作用,促进先进文化和安全管理高度融合。用先进文化轻松的形式反映严肃的问题,促进先进文化和安全管理在广度和深度上高度融合。比如在全段职工和职工家属中广泛开展‚平安家书‛和‚绝招绝技‛征集活动,将这次征集的过程作为企业安全文化继承创新的过程,作为对生产一线职工安全文化建设的引导过程。职工家属抒写了69封感情真挚的‚平安家书‛,挖掘出了14项有独特立意角度、创意新颖、解决现场疑难问题、大幅提高工作效率的‚绝招绝技‛。
第二篇:企业文化建设浅思
企业文化建设浅思
摘要:企业文化需要正确管理和引导,不能放任自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必须分阶段的旗帜鲜明的提出我们提倡和弘扬的文化,依据公司现阶段发展状况我们应提倡和弘扬:创新文化、执行文化和人本文化,实现企业和人的和谐共进。
关键词:企业文化创新文化 执行文化 人本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本企业所特有的且为企业多数员工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企业活动中的反映。
是不是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呢?当然,从企业文化的定义可以知道企业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它隐匿地存在于广大员工的心灵之中,并在员工的潜意识中形成共识。因此每个企业都会有自己的文化,只是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发展,是企业所提倡和弘扬的;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是阻碍或影响企业发展的,是为企业所摒弃和杜绝的。因而企业文化需要正确管理和引导,不能放任自流。
当然企业文化的建设也不是可以一撮而就的,搞好企业文化建设,需经过长期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才能形成一套适合自己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式,我认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分阶段旗帜鲜明的提出企业提倡和弘扬的文化,对不符合提倡和弘扬文化的行为坚决给予制止。根据我多年公司质量体系推行情况,以及一年多三标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重建的进展情况,我认为公司现阶段应首先倡导和弘扬创新文化、执行文化和人本文化。
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超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新是所有优秀企业的文化核心,创新文化已经成为当今成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强化,并升华成一种社会主题。由于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将越来越表现为企业差异化战略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变成了
企业的生命源泉,在剧烈变动的时代,成功者往往是那些突破传统游戏规则,敢于大胆创新,不畏风险的人,敢改变游戏规则的人,也就是在思维模式上能迅速更新的人。只有不断地使自己的生产技术,管理方式和营销策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即与外部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相一致,才能生存下来。而只有当自己的这些技术、管理和制度处于社会发展的前沿,才能成为优秀的企业。
任何先进的企业制度和技术都是相对的,阶段性的。要想始终保持企业的先进性,必须具有较强的制度和技术创新能力,相应地有较强的管理创新能力与之配合。公司作为金川科技板块率先上市,要求我们必须站在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前沿,必须用新的眼光去看待和管理我们的采购、生产、销售,更需要以创新的思维去解决这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他们应与外部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相一致。但是企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演变成一种思维模式和标准,并进而构成稳定的企业文化。由于思维定式的作用,在新的问题出现后,我们往往倾向于使用同样的思维和方法,缺乏对新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探讨,佛教的“所知障”深刻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往往没有什么比成功更容易导致失败。很多企业由于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的决策模式、管理模式没有创新,或者在多数时候,没有“与时俱进”观念或者说创新意识的企业文化笼罩下的企业,即使发现了自己在经营战略和策略上的重大缺陷,也往往在旧思维的强大惯性作用下,走向失败,而后续的经营者做出的挽救性的努力也将因此而大打折扣。兰州金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组建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我们的企业性质、组织机构、内外部环境及管理要求均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一些部门车间人员依然固守原有的制度、程序和行为方式,对新的制度、程序、要求不学习、不反对、不执行。这是很危险的行为,不及时纠正,将可能使我们所有的创新努力付之东流。
不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价值观和方法论的企业文化,甚至可以扼杀一个企业。很多走入困境的企业,最终都采取了“先破后立”的方式。不把旧摊子砸烂了,不能求得新生。也有人说,我们的公司要死过一次才有可能搞好,那么,既然破是要付出代价的,为什么不力挽狂澜,扶之于将倾,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机会成本?其实,这个“破”,主要还是针对旧的企业文化去的。不如此,不能求得发
展。而我们正处在这样的历史转折点上,公司上市对我们所有人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固守以往的思维模式和标准,无异于刻舟求剑,只会栽跟头,走入困境,唯有推行创新文化,与时俱进,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才是我们的出路。
执行文化是企业执行力的体现,是创新文化落地的根本保障。最伟大的创新、最有前景的项目开发、最详细的工作安排、最精准的经费预算,如果没有严格的执行,恐怕都只能是空谈。
作为一个从科研单位衍生出来的生产经营单位,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缺乏创新,我们不停地在制定计划、修订制度、规定流程,但是这些计划、制度、流程是否得到严格的执行呢?计划之所以没有完成,关键在于没有不折不扣的执行精神,往往是干到那里算那里,干不了也没什么。有的甚至在计划制定之初就没有将企业的战略、方案和具体的执行结合起来,这些方案、策略到最后落实中往往会因为各种因素而“走了样”。
制度执行,关键在于基层领导的参与,一些部门领导在文件和制度制定之初不学习,也不提任何意见和建议,因为他压根就没有想执行,要想使新制度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除了制度本身本公平公正、体现价值观的要求外,还必须要在企业内营造一种重视执行的“执行文化”,执行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没有了执行力企业的任何工作都是纸上谈兵。有这么一个案例——东北一家国营企业被一家日本财团收购,东北企业的领导翘首期盼,期盼日本的专家能够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来指导他们,让他们起死回生。但日本专家到这家企业看了一圈,把原有制度拿出来看了看,发现没有问题,最后,日本专家说了一句话:“把以前制定的制度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不到一年时间,这家企业就起死回生了。
有人可能会问:“哪些计划、制度为什么没有执行呢,打造执行文化需要注意什么呢?”。我认为关键还在于管理,因为我们的管理中充斥大量的假动作,在各个岗位上几乎都能够看到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只做不管。每个人都在做事,但做了就算完成了任务。至于做得好不好、到不到位,却没人去管。这导致很多的管理活动都没有真正的执行,成了假动作。每一个有效的管理动作都必须具备三个要素:标准、制约、责任。也就是说,事情怎么做必须要有标准,要有规定,要有人
检查,形成监督和制约;最后,事情做得好与坏一定要追究责任,好有奖,坏要罚。标准、制约、责任三个要素缺一个,都会让管理动作成为假动作。
以公司物资采购运作流程为例:
车间每月提交采购计划→采购部计划员审核采购计划通过后编制询价单→风险管理部接受供应商报价并提出采购建议→相关部门及领导评审采购意向,主要评审价格厂家是否合适→各参加评审人员签字确认后采购部与客户签订合同→供应商送货上门→采购部或需求部门、车间验收。
这个过程看起来很合理,没有什么问题。然而在采购过程的审核中,根据管理三要素法,我们发现,这个流程很多地方是失控的。首先采购需求部门车间提交采购计划环节,虽然有需求部门、车间主管审核,采购部计划员审核,但是最后没有形成确定执行的采购计划,需求部门车间申报计划中一些项目没有执行也没有被告知。管理的三要素在这个流程中只有一个:责任;缺两个:标准和制约。我们再看采购部与客户签订合同环节。采购员是凭着采购计划、询价单和评审结果去采购的,可说是有标准。但合同签订前并没有技术部门对采购技术条件确认?所以,采购员虽然有标准,但是并没有人制约他,也没人知道他是不是按这个标准在买。买多了、买少了、买错了有没有人追究责任?没有,大不了再买,或者直接说需求部门、车间采购信息提供不全。管理的三个要素在采购部与客户签订合同这个环节也只有一个:标准;缺两个:制约和责任,这个环节也是失控的。有人可能会说,库管、验收员手里也有合同可以把关,这不就形成了相互制约了吗?但在库管员处发现其合同没有签字盖章,其处还有大量的收条,均是需求单位开具的,大致的内容都是收到某某物料多少车,某某气体多少瓶,某某电器多少台,根本没有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的描述,而验收单就是依据这些收条开具的。表面上看起来这个流程很合理,其实,只要用三要素法去分析,会发现很多地方存在假动作。
人是创新活动的第一资源,是执行的主体,也是创新文化的根本载体,人是社会的主宰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必须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也不例外。
人是社会的主宰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最终是为了人与社会协调发展,因此企业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是协调统一的。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主要是对于具有价值观和独立人格的人的管理。那么,这个时代的管理将不是控制、不是计划,而是通过对人的价值观的尊重和塑造。
这个时代的管理特色,将是人性化的,人性化的管理要求我们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重激励轻控制、身教重于言传、心理重于物质。加强对员工忠诚度的培养、重视对员工心理契约的维护,帮助人实现自己的价值,打造出强有力的吸引力,使员工个体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和企业命运联系在一起。
一个美国牧师周末在家想第二天的布道题目,越想越着急,在书架上随意翻书时翻出来一张世界地图,心烦就撕下来、揉碎了扔进纸篓里。此时,他的孩子吵着要到游乐场玩,牧师敷衍说,你能够把撕碎的地图拼起来,我就带你出去。没想到十分钟后,这张世界地图拼起来了。父亲感到很奇怪,问儿子是怎么拼起来的?小孩说,实际上我拼的时候看到地图反面画着一个人,把人拼对了,地图就有了。牧师悟出一个道理:把人拼对了,世界地图就拼对了。再衍生一下就是“人对了,世界就对了”。
以人为本不是一句口号,关键在于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和落实。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提高员工的觉悟,把个人利益统一到企业目标的大环境之下,让其认识到“大河无水小河干”,即企业利益最大化是员工利益最大化的保证。员工无形中形成一种自觉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努力工作的意识,结果自然就是“小河有水大河满”,何愁企业不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吉鹏 企业文化建设 中国发展出版社 第2版(2008年6月1日)
[2] 曾伟领导管人 流程管事 中国经济出版社 第1版(2009年1月1日)
[3] 李文勇,黎永泰.转变企业人本文化激发企业创新行为.科技资讯,2006年26期
第三篇:辅导员工作浅思
辅导员工作浅思
汇华学院 王增茹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环境,辅导员既是大学班级的管理者和指导者,又是学生事务的服务者和组织者,同时还肩负德育的重任,辅导员的工作关系着高校德育质量和大学生校园生活质量,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辅导员对班级积极有效的管理,将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可以说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辅导员,学院的和谐发展也离不开辅导员。
掌握学生特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你的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所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政治思想辅导员,关键是了解自己的学生,对他们的价值观、心理素质甚至家庭状况,都要有全面而独到的认识,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做好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独立学院的学生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
首先,录取分数线低,生源质量稍差。进入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相对较差,学习方式、方法存在一定欠缺,甚至个别学生在中学阶段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
其次,学生素质和能力差异悬殊。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成绩虽然总体上稍差,但社会活动能力较强、头脑灵活、兴趣爱好广泛、实践能力突出,文体特长明显等等。
第三,入学心态各异。进入独立学院的学生情况不一,有一部分学生因种种原因,高考发挥失常,万般无奈下进入独立学院,他们一方面要面临高额学费,另一方面又要面对强烈的心理落差,让他们心理压力很重;还有一部分学生把进入独立学院看作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下苦功夫,扎实学习,全面锻炼,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另有一些学生缺乏远大志向,对高考的失利无动于衷,对家长的殷切期望置若罔闻,整日浑浑噩噩,学习无兴趣、无动力,浪费大好青春。
第四,经济条件悬殊。进入独立学院的学生,相当一部分家庭条件优越,学习期间的学费及日常开支没有丝毫压力。但另有一部分学生家庭本不富裕,甚至来自贫困农村,缴纳高额的费用尚且困难,生活更是捉襟见肘,维持正常的学习存在极大的困难,无形中形成鲜明的对比,存在巨大的心理落差。
管理全面到位
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学生,经历过高考的拼杀进入大学后,无异于登上天堂,希望在大学里好好放松、张扬个性。因此对刚刚入学的大学生一方面要帮助他们调整好入学心理,另一方面要有严格的纪律管理。
1.良好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辅导员工作要把握好时机,大学四年的班级管理工作重中之重是在大一,班风、宿舍风气的形成都在大一上学期。在此期间辅导员一定要耐心细致地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大一新生的军训是辅导员了解学生最直接的窗口。艰苦的训练、严格的纪律最能展示学生的忍耐力、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辅导员可以通过观察、座谈等方式,发现学生的特点。
军训结束后,就进入紧张有序的大学学习生活,此时他们面临一个比较重大的关口,即学习方法的转变。大学的教学方式不同于高中,不少新生开始产生不适应感,部分人就会产生比较强的失落感,甚至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专业选择产生怀疑,此时如果听之任之,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因此作为辅导员不仅要帮助学生顺利开始大学的学习生活,还要注意帮助他们克服消极心理,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较孤僻的同学,要鼓励他们相信自己,好好学习。“良好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好了头,以后的工作就会比较顺心、顺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学生入学之初,让每一名学生认真学习校规校纪并牢记在心。还可以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一视同仁,在学生中形成明确的奖惩意识,让他们从入学开始就形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班集体荣誉负责的意识。
2.选拔精干的学生管理队伍。要做好班级工作,光靠辅导员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要注重培养学生骨干,认真组建班委和团支部。学生参与管理,等于加长了班主任工作的“手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学生干部要给予充分的信任,通过各种手段激发他们的潜能,使其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学生干部也有各种思想问题,也会出差错,对此切忌粗暴批评,甚至随意撤换,但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切忌学生干部功利性太强,要适时地引导他们理解担任学生干部的目的,努力为同学们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使有能力、有才华的同学能够在不断深入学习的过程中脱颖而出。在选定学生干部、评选三好学生、入党等方面,辅导员要做到坚持原则、办事公道。
3.培养学生的成人意识。学生工作必须面向每个学生,尊重、关心、教育、引导好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是辅导员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的基本出发点。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辅导员应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成人意识,让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这就要求辅导员把握好“紧”和“松”两个原则。如果说刚入学的新生需要大学辅导员实行“紧”的管理,那么进入正常的学习生活后就要“松”。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允许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比如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却有文体细胞,就应鼓励他在遵守学校学习制度的基础上多参加文体活动;有的学生喜欢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就应鼓励他认真学习,准备将来攻读研究生,但不要忽视体育锻炼,注意培养自己一方面的特长。对学生提出的新想法和新意见,也不能简简单单一个“不行”了之,要允许他们去尝试,通过实际经验,他们会认识到怎样做才是对的,这种经验比起老师的单纯说教来会更让他们印象深刻。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松”是为了更好的“紧”,由老师“紧”变成学生自己给自己“紧”,让学生在大学里“长大”。
加强自身修养
高校辅导员是工作在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是高校思想工作的骨干力量,伴随学生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是与学生接触多、交流多,对学生影响广泛的教育者之一,因此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至关重要。
首先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包括辅导员在内,前进中都会遇到问题,这其中有社会的、经济的,更多的会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辅导员若不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和较全面的知识结构,不可能有效地解答学生的困惑。
其次要加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展有关学生身心特点与思想发展水平的针对性研究,提高对学生思想问题的洞察力,对学生中出现的新问题能够准确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教育时机,提高加工教育信息的能力。
再次勇于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各方面的实际能力,尤其是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在解决学生思想心理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培养心理教育能力,还要锻炼自己的忍耐力。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爱心,要将学生看成自己的兄弟姐妹、孩子,才能安心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也能使自己时刻保持愉快的心情,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辅导员的工作需要全方位的思想储备、知识储备、能力储备。辅导员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更新,才能和学生保持同步,作一个合格的辅导员。
第四篇:浅品《文化苦旅》
浅品《文化苦旅》
这几日,正在阅读余秋雨先生所著的《文化苦旅》,随着作者的笔触在字里行间中游历了大半个中国。旅行结束,本应陶醉于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然而我却无法使自己陶醉,心头莫名地涌出一种苦涩的感觉。我一直对《文化苦旅》中的“苦”字百思不知其义,起初认为无非是指旅行的劳苦,现在才发觉这实在过于幼稚的理解。其实,苦于身无所谓苦,苦于心才实为苦。作者曾感慨:“文人似乎注定要与苦旅连在一起。”我认为,这是文人最大的财富。苦涩过后总会留下一丝回味——对历史的感悟,对文化的理解,对人生的思索,全部融在这苦涩后的回味中了。
《文化苦旅》带领着我在历史长河中漫游。我们面前出现曾在历史舞台上演出过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活剧,一个个伟在大的人物出现了,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良知和高尚的人格,但他们中的多数还是逃脱不掉那悲剧性的结局。我的心被打碎了!但这破碎的心却真的读懂了中国文化。当莫高窟出土了大批极具研究价值的敦煌文物时,人们在为历史喝彩。然而历史却上演了一幕极其荒诞的闹剧,让外国人大摇大摆地将一本本一箱箱的珍贵文物搬到了他们的博物馆里。或许历史是要故意磨砺一下那些过于执著的历史学家们,让他们只能凭借外国博物馆提供的微缩胶卷来研究生长在中国的敦煌学。啼笑皆非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反问历史,这种磨砺的代价是否太大了?当然,这部历史更多地留给我的是对人生的思索。
《白发苏州》、《江南小镇》中是以柔婉清新的江南为景,把那儿如水的柔顺却又错综复杂的世态人情写得淋漓尽致。又如《风雨天一阁》、《青云谱随想》,都是以特定的人情风物为骨,以特定时期的文人的人格与处世心态为血肉,描写出了一段关于人格与时代的千古绝唱,还有与江南截然不同的《莫高窟》中的热烈奔放,《这里真安静》中沉静冷冽地对战争的反思……
本书是作者第一本文化散文集。其中有些文章曾在各类文学评奖中夺得首奖。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历史构成。
《文化苦旅》凭借作者对山水的诗化描写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故事化叙事,来寻求一种对文化人生的省思和精神的洗礼,从而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
高二(2)班宋芷倩
第五篇:中国食品安全之浅思
中国食品安全之深思
摘要:
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从近年来发生的 “三鹿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事件可以看出我国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诸多方面。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对消费者的安全构成威胁,而且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社会的安定和谐。因此,要保障食品安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中国的食品安全。
关键词:食品安全现状原因建议
一、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今年4月初,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而这些馒头都是各色各样,馒头的光泽要比自然的鲜亮,同时表面光滑,非常具观赏性。但是就是这些馒头都是通过回收馒头再加上着色剂而做出来的,而且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此后,温州等地也发现类似染色馒头。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可以使用的添加剂中没有山梨酸钾,允许添加甜蜜素和柠檬黄的食品中也不包括发酵面制品。那些无良的商人为了牟取暴利,不惜以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为代价。这种不负责任的商人在中国还有很多很多。
近期,中国又出现了“地沟油”事件。地沟油,城市地下水道里悄悄流淌的垃圾。有淘者对其进行加工,摇身变成餐桌上的“食用油”。而这种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如回收的食用油、反复使用的炸油等,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其具体表现为引起消化不良、腹泻、腹痛甚至还会引起胃癌与肠癌。
“你一定也吃过地沟油”。这是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及油脂工作组组长何东平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因为据估计,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300万吨。而中国人一年的动、植物油消费总量大约是2250万吨。按照这个比例,平均吃10顿饭可能有1顿碰上的就是地沟油。曾有人调侃说:“地沟油,今天你喝了吗?”。由于存在不小的经济诱惑,仍有人铤而走险销售地沟油。这种至致全国人民健康于不顾的人应该是受到法律的制裁。
中国的食品安全时常发生,从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案到圣元奶粉“早熟门”再到“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甚至是“地沟油“事件。这些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经是屡见不鲜了。已经到了吃青菜会有农药,吃肉会有瘦肉精,甚至还加点配料“地沟油”,喝奶会担心有三聚氰胺,好不容易来个豆芽,还是有毒的,再不然,去吃个肯德基汉堡包也会吃出虫子。中国食品安全已经到了一个很严重的地步。
二、引起中国食品安全的原因
中国食品安全事件在这近十年都频繁发生,曾采取过不同的措施,也无法得到遏制。其表面原因似乎是食品在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广泛地使用激素、农药、不安全饲料和添加剂等,但深挖其原因其实不全是这样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源头控制缺失。农牧鱼等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影响其质量的因素很多,例如,大气、水、土壤的污染。抗生素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不安全使用等,使有害的物质进入动物体内,并最终流入人体内,对人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例如,三鹿集团的“三聚氰胺”事件就是在原料奶中加入有害物质——三聚氰胺。
(2)、企业内部的自我监控不严。大多数企业都有质量检查部门,专门进行质检。但是企业为追求利润,很多企业的质检都是做一下形式而已,都是给消费者看的,以令他们感到消费安全。而且质检过严必然提高成本。所以在这种形式下,像双汇把含有瘦肉精的猪肉进入双汇生产线,同时,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也把含有“激素”的物质流入其产品中,令婴幼儿遭受伤害。
(3)、外部监管不力。中国的食品安全部门对很多企业都是监控不到位的,对一些企业都是通过检测,然后发安全认证,就一了百了。导致很多食品安全问题是事后才发现,而做不到事前发现。像三鹿奶粉、圣元奶粉“早熟门”、“地沟油”事件都是事后才发现的。同时,一些地方和部门监管缺失,对违法行为打击不力,也使得食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出于对维护稳定的错误认识,以及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指标等原因,对食品安全事件不能及时严肃查处,个别监管部门和人员甚至玩忽职守,致使有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有机可乘并铤而走险,肆意制售不安全食品并流向市场。
(4)、市场失灵。其表现为食品市场的不完备性,市场本身的力量不足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市场的缺陷导致政府、企业与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是有关部门无法得知其存在问题,也使消费者也没有发现其问题。
三、对加强中国食品安全的建议
中国食品安全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为了加强食品安全。应该采取措施予以改善。
(1)、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提倡“原生态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在生产的过程中防止加入激素、不安全饲料和添加剂等。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2)、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强化食品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坚持诚信守法经营,切实履行社会责任。那些企业就是因为缺乏的诚信意识,导致他们弄虚作假,损人利己。要严格执行生产卫生标准和操作规范,加强对食品原料的检验检测,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并向监管部门报告。
(3)、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责和食品安全整顿任务分工,认真安排和做好有关工作。质检部门要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食品生产单位的违法行为。
(4)、充分发挥社会和舆论监督作用。鼓励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督。建立举报奖励机制,方便和鼓励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鼓励新闻媒体的监督,及时揭露食品安全事件。
(5)、应该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科学消费,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食品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强化企业诚信和行业自律教育,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律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形成保障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