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对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湖南卷)和语文信息卷的研究
基于对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湖南卷)和语文信息卷的研究
茶陵县教育局教研室 刘正常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命题是试题命制者和高三教师之间的心理和智力博弈。作为命题者,他要揣摩高三教师的心理,使自己命制的试题不被高三教师猜到;作为高三教师,他要揣摩命题者的心理,想尽可能猜出命题者命制的试题。
真正要猜准高考试题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在试题分析与研究上有所作为,通过对高考试题和高考信息卷的研究,找到复习教学与训练的方向和重心。下面,本人想以对2009年高考试题(湖南卷)、2010年高考试题(湖南卷)、2010年高考样卷(湖南卷)、2010年其他省市信息卷的研究为例,粗浅地谈谈高考试题和信息卷的研究,供各位教师参考。
一、对比分析高考真题,寻找高考的常态与变化。
任何一次高考命题,都会在传承的基础上力求创新,体现出常态与变化的对立统一。传承是主流,是复习教学与训练的重点;创新是微调,是复习教学与训练的难点:两者不可偏废。就2010年湖南高考语文学科的命题而言,传承与创新、常态与变化的对立统一表现得尤为明显,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2010年高考湖南卷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中明确确立了“平稳过渡、稳中求进、务实创新”的命题指导思想;二是2010年是湖南新课程改革后的首次高考,命题既要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又要切合湖南中学语文教学水平和中学生语文水平的实际。
高考真题的对比分析可以有三个角度:一是与考试说明进行对比分析,看高考考什么;二是与往年高考试题进行对比分析,看高考已经考了什么;三是与当年的《考试说明》样卷进行对比分析,看高考样卷的可信程度,预测来年的命题趋势。
2009年高考试题、2010年高考试题、2010年样卷的考点分布对照表
题号
2010年高考试题考点分布
2009年高考试题考点分布
2010年样卷考点分布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字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字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字
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4辨析并修改病句
辨析并修改病句
辨析并修改病句
5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6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7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用法
筛选整合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用法
8文言句读(理解文言句意)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文言句读(理解文言句意)
9分析综合(涉及全部三个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分析综合(涉及其中全部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1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分析综合(涉及其中的全部三个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和语言(语言赏析侧重其结构上的作用)
2默写古代诗文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默写古代诗文
3把握文章结构,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材料与观点的联系)
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4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风格)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5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新题型)
默写古代诗文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重要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归纳内容要点,分析作品结构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欣赏作品的形象
欣赏作品的形象
把握文章思路,分析主要表现手法
分析作品结构
分析作品主要手法(伏笔)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情怀
评价文本的基本观点,就某些问题提出独到见解(探究)
赏析文本的主题及主题表达(对文章的综合赏析:写赏析短文)
就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有创意解读,就某些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
21分析概括,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看法,表达情感
写作(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分析概括,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看法,表达情感
写作(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写作(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1、2010年高考试题与《2010年考试说明》的对比分析《2010年考试说明》明确规定,语文学科的考试内容(作文除外)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必考内容,共42个考点,其中语言文字应用9个考点,古代诗文阅读10个考点,论述、实用类文本阅读13个考点,文学类文本阅读10个考点;二是选考内容,涉及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共11个考点。
2010年高考试题已经呈现了27个考点,其中语言文字应用5个考点,古代诗文阅读10个考点,论述、实用类文本阅读4个考点,文学类文本阅读5个考点,选考内容3个考点。
从考点的覆盖情况看,语言文字应用有4个考点没涉及,古代诗文阅读的所有考点都已涉及,论述、实用类文本有9个考点没涉及,文学类文本阅读有5个考点没涉及,选考内容有8个考点没涉及。
语言文字应用和古代诗文阅读两个板块的考点分布比较固定,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教师复习备考的策略不需作过多的调整,但在具体的教学和训练方式上可以根据学情变化作适当的调整。其他板块的考点则存在较大变数,命题者对测试点的选择有更大的灵活性,但应试所需的能力则相对稳定,如作品的整体阅读能力、分析理解能力、综合概括能力、探究创新能力、鉴赏评价能力等,教师在这些板块的复习备考中应以能力和思维训练为根本,通过题型归类训练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强化学生的答题模式与技巧意识。
2、2010年高考试题和2009年高考试题的对比分析
与2009年高考相比,2010年高考命题的一个本质特点便是新课程理念和意识的渗透,为了体现“平稳过渡、稳中求进、务实创新”的命题指导思想,2010年的高考试题最鲜明的特色便是常态与变化的对立统一。
(1)常态部分
①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考点与2009年高考完全一致,分别是字音、字形、成语运用、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②古代诗文阅读的考点与2009年高考大部分一致,分别是实词、虚词、分析综合中的三个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默写古代诗文。且文言文阅读材料延续了湖南省倾向选择议论性文章的传统。
③现代文阅读的考点与2009年高考部分一致,分别是论述、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筛选整合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把握文章思路、分析主要表现手法。
(2)变化部分
①试卷的总体结构发生了变化。删除了“文章赏析”这一考题,增加了选做题。考试内容涵盖了必修和选修教材,这对选修课教学具有导向作用。学生答题的书写量有所减少,思维量有所增大,能力和素养立意的命题倾向越来越明显。
②命题选材尤其是阅读题的选材有一定变化。论述、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的是论述类材料,这一选材特点暗示我们,传统的科技说明文作为高考命题材料的可能性越来越小,选修教材《新闻阅读与实践》中涉及的各类实用文体和贴近时代、反映热点、人文性较强的论述类文章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的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读本》上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这一选材特点暗示我们必须重视指导学生阅读《语文读本》。
③部分试题的考查方式有所变化。第5题涉及的考点虽然还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考查的能力点还是意境分析,但考查的语料由对联变成了古诗。第11题虽然还是考古诗词鉴赏,但鉴赏的方式和考查点有了变化,由对比赏析转为单诗赏析,由单纯地考查艺术形式方面的内容(风格、艺术特色)转为考查艺术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炼字和思想感情)。文言文阅读删除了简答题,增加了句读题,虽然考查的还是对文言文局部文意的理解,但命题形式和考查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试题难度有所增加。第13题虽然还是考查文意和句意理解,但融入了结构分析和文体特征分析的元素,要求学生分析文外材料和文中观点的联系,呈现出重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重视语文运用能力考查的趋势。第15题虽然考点还是归纳内容要点,但将客观题变为主观题,且要求归纳的是文中内容要点的反面,带有推理的意味,试题和思维难度有所增加。
④部分试题体现出明显的新课程意识。第20题,从选材看,这是外国文学作品的一个选段,对应了《外国文学作品欣赏》这一选修模块;从考查点看,这是考查学生评价文本基本观点、就某些问题提出独到见解的能力,对应了选考内容的考点要求;从考查的能力层级上看,这是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正好与《2010年考试说明》上新增的探究能力考查要求对应。第21题考查的是新闻短评的写作,这正好对应了《新闻阅读与实践》这一选修模块。
⑤作文命题特色鲜明。首先,此命题突出了湖南特色和湖湘文化的内涵。看到《早》,容易想到吴伯箫的《早》,毛泽东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当代湖南人敢于打破用人常规、率先实现长株潭一体化,它彰显了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能正确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其次,此命题着重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科综合素养。关于《早》,大部分考生表示作文不难,但题材缺泛,写好不易,适宜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宜选拔人才。再次,这个题目比较具有思辨性,能考验学生思维拓展。第四,留给考生写作的空间很大。
(3)2010年高考试题和2010年样卷的对比分析
2010年样卷共22道题目,涉及28个考点,试卷结构和试题类型与2010年高考试卷完全相同。28个考点中有20个考点和2010年高考试题相同,占71.5%。试卷覆盖考点的高度相似性暗示我们在进行信息研究与提炼时应高度重视对样卷的命题意图、思路、趋势的分析与研究。
有8个考点和2010年高考试题不同,占28.5%。这些变化的考点集中体现在古诗词鉴赏命题、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命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和选做题命题之中。即使是同一考点,也会有多种不同的命题角度和命题形式,如第11题古诗词鉴赏部分,虽然都是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但高考试题是从炼字的角度切入,答题要涉及形象、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三个方面;样卷却侧重赏析诗句在结构上的作用。考点和命题角度的变化暗示我们在进行各种文体阅读的复习教学时,要牢固树立命题意图分析、解题角度分析和题型归类训练等意识。
二、提炼升华高考信息卷,积累高考经典题型
提炼是一种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集聚精华、抽象规律的研究方法,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从事物中提取出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含有筛选提纯、聚集精华的意味;一是从现象中归纳出我们所要的思想,含有小结经验、发现规律的意味。它既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要求我们从芜杂纷繁的材料中发现规律,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吸纳,能表现自己独到的提取角度;又是一种具体的操作方法,要求我们有识别的眼光,有划分类的标准。
复习考试中的“题海战术”多年来不得遏止,时间与精力浪费惊人,教学效率低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教师对信息卷和训练材料缺乏提炼升华的意识和能力,对考试现象研究不透,没有经典题型的积累。对信息卷不加选择地成套使用,对训练材料不加剪切的随意使用,其结果是单位时间内教学与训练效率的低下。
那么该如何提炼升华信息卷呢?本人通过对2010年我县征订的38套信息卷的研究,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浏览筛选,明确研究的范围
信息卷主要指全国各地的模拟试题,也包括本省各名校的月考试题以及冲刺阶段的综合演练卷和猜题卷。我县各高中学校征订的信息卷数量都比较多,且大多数是在3月至5月这段时间到位。大量的信息卷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到位,要求教师精读每一套信息卷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而精读之前的浏览显得尤为重要,浏览的主要目的是确定信息卷精研的大致范围。从地域来讲,首先需要精研的应该是本省各地市的信息卷,尤其是长沙市各名校的信息卷;其次依次是新课改地区的信息卷,如山东、广东、福建、宁夏、海南等地,尤其是山东和广东的信息卷,应该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因为湖南卷对这两个地方的高考命题经验借鉴较多,其他如湖北、北京、陕西等地的信息卷稍微参看一下即可。从具体的试题来讲,古诗词鉴赏和现代文阅读(尤其是文学类文本阅读)无疑是精研的重点,因为语言知识、文言文阅读和古诗文默写,无论是涉及的考点,还是命题的形式,都会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且考查的能力层级大多是识记和理解这两个层面。
2、精研归类,找准试题分类标准
筛选、提炼信息卷,将试题分类是基础,而试题分类的前提是确定分类的标准。一般说,试题分类的标准可以是试题涉及的考点,也可以是试题涉及的能力点;可以是试题考查的内容,也可以是试题的命题方式。
如信息卷中关于古诗词鉴赏的部分试题:
(1)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选一个进行赏析。
(2)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刻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用得很特别,请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
(3)有人认为,尾联破坏了全诗优美的意境,应该删除;也有人说,这两句恰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不能删除。你同意哪种意见呢?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分析。
(4)颔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状况?
(5)结合全诗,体会颈联中“乱”字在诗中的妙处。
(6)前人评该诗“写飞鸟用一‘过’字,十分精炼”,说说你对诗中“过”字的理解。(7)从“醉里谤花花莫恨,混冷澹,有谁知”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出世态度?
(8)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什么样的图景?是怎样描绘的?
(9)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含义及作用。
(10)“转过回廊叩玉钗”是让人津津乐道的名句,请结合全诗谈谈此句的妙处。
(11)请简要分析“独有凌霜菊”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从考查的内容看,上面11道题目都是以诗歌的语言为命题的切入口,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炼字和炼句。从考查的能力层级看,涉及鉴赏评价和探究两个层级。从涉及的考点看,有7个题目是考鉴赏诗歌的语言,2个题目是考查个性化阅读,1个题目考查鉴赏评价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
又如信息卷中关于“文章标题”的试题:
(1)作者以“父亲和我”为标题有什么用意?请谈谈你的看法。
(2)文章的题目“枯树的生命”有怎样的含义?试结合文意回答。
(3)试结合文章的内容,解释题目“秋日里对春风的怀念”的含义。
(4)通读全文,阐释“红房子”的两层意思。
(5)“树叶”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6)谈谈你对小说标题“你必须作出选择”的理解。
(7)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消失的壁画”的理解。
(8)文章以三个标题领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9)结合全文,解释“爱的契约”的含义。
(10)结合全文,谈谈“南疆,一枚金色的书签”中“书签”的含义。
(11)这篇人物通讯以“虎踞龙盘”为标题非常有特色,请分析题目好在哪里。
这些题目虽然都是以“文章标题”作为命题的切入口,但涉及的考点、能力层级、思考的切入点以及答题的步骤都不相同,如(1)题是探究写作意图,属于探究这一能力层级;(5)、(8)、(11)题属于鉴赏评价,具体作答时,还涉及结构思路、线索、材料安排、照应等表达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其他题目则属于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但在具体作答时,又涉及到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方面的知识。
如果教师在研读这些试题时能够有意识地将这些试题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并分别归纳出各种不同类型试题的提问方式和答题模式,就可以进入教师的经典题型库中,作为日常复习训练的材料。
3、归纳提炼,建立试题经典题库
对试题的归类提炼,可以有以下角度,如考查的内容、覆盖的考点、涉及的能力点、命题的方式、答题的技巧等,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习惯任选其中一种或多种角度对试题进行归类提炼,建立自己的经典题库。教师有了自己的经典题库,不仅在高考复习备考中可以应用,也可以在肄业班的教学中使用,使自己的教学更具针对性。
如信息卷中关于现代文阅读方面的试题:
(1)文中“真事儿!事儿得厉害!”这句话有什么内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小说结尾说“当大家回头望着身后那片死一般沉寂的长路时,才明白是怎样走出了沙漠……”你认为文中的“大家”具体明白了什么?
(3)请简要分析划线的有关景物描写的句子的作用。
(4)文章第8段划线的句子应该怎样理解?请具体说明。
(5)本文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其特色,请从修辞、表达方式、人称使用等方面分类举例赏析。
(6)试分析文章第2段最后一句话在写法上的特点。
(7)文章第4段作者“听见了沙沙的春雨声”,为什么“竟会有泪珠爬上了我的睫毛”?
(8)请分析第3段与第5段中划线部分的语言特色。
(9)请理解第1段中“我觉得不是我喜欢看童话,是留在我灵魂里德那个孩子想看”这句话的含义。
(10)文章第2自然段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评析其表达效果。
(11)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孩子与菊花之间,一定存在着一种关系”这句话的理解。
(12)谈谈文中第4段划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3)文中“将军身子一颤”和“将军长叹一声”两个语句有何含义?
(14)文章划线处事两处精彩的描写,请结合上下文加以赏析。
(15)根据上下文,解释划线句子的含义。
以上试题虽然都是以语句作为命题切入口,但涉及的考点、能力要求、答题模式并不相同,我们可以从考点和答题模式的角度将其归类,存入自己的经典题库。其中(1)(4)(9)(13)(15)等题目涉及的考点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答题的模式为本义+深层意+表达的思想感情;(3)(5)(6)(8)(10)(12)(14)等题目是奖赏评价文本语言表达的技巧和特色(这些题目还可以细分为两类),答题模式为表达技巧+表达效果;(2)(7)等题目是以句子理解的形式引导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答题的步骤是筛选相关信息、整合信息表达;(11)题实际上是一个探究题,要求探究文本的意蕴,必须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作答。
又如信息卷中的探究式新题型:
(1)有人认为,这篇通讯角度单一,只从“避险意识”一个角度来写叶志平,而学校教学质量高等方面仅一笔带过,错失了多视角全面表现一个优秀校长的机会,你认为呢?
(2)联系文本内容,谈谈你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3)结合课文内容,探究李文珍先令人称道的教育方式。
(4)文章用不少篇幅写马裕藻先生被戏称为“好好先生”,有何意图?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5)本文通过描述“小榄镇的菊”,将“菊与城”联系在一起,有什么表达意图?
(6)小说的第二部分似乎是第一部分的翻版,这样构思是否有重复单调之嫌?谈谈你的看法。
(7)结合本文,联系现实,谈谈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8)小说记叙的是飞行员的海上救援行动,可小说最后为什么要写布莱第的“跟飞行员无关”这一心理,请加以探究。
(9)请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联系现实举例,谈谈小说给我的启示。
(10)面对传统文化的逐渐淡化,我们应该持一种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11)在美国女排队员比赛不到位时,她们会用“不在状态”来回应。你对此持何态度?并说明理由。
(12)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一段是画蛇添足,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13)文末周洋说完最后一句话后,记者没有做任何评论。你认为有没有必要评论一下?如果没有必要,请说明理由;如果有必要,请作简要评论。
探究题是新课程改革后出现的新题型,分值大,答题开放,如果训练和指导不力,很可能产生找不到切入点、答不到要点、表述不规范等毛病,进而成为学生的一个重要失分点,因此,这类题型理应成为我们研究提炼的重点。怎么提炼?我觉得最好的角度是《考试说明》对“探究”这一考点的分类。归纳起来看,《考试说明》中关于“探究”能力的考查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人文精神、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②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和社会价值;③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④探究文章中的某些问题(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前三个考点着眼于文本的整体探究,第四个考点着眼于文本的局部探究。
当然,对信息卷的研究远不止上面所述的角度和方面,还有对命题材料选择的分析、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的分析等。从研究的范围上看,除了上面所述的成套和多套信息卷的比较综合研究外,还有对单个试题的分析与研究,如研究单个试题的命题意图、考点呈现方式、审题技巧、提问方式、答题切入点、答题步骤等。
信息卷的研究是高考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研究信息卷的水平高低将直接决定高考的成败,决定复习教学效益的高低。所以,本人认为,研究信息卷应该成为教师一个常规工作,广大高中教师尤其是高三教师应切实增强研究信息卷的意识,不断提高研究信息卷的能力。
第二篇: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湖南卷)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语 文 试 卷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飒爽sà
框架kuàng
榛莽zhēn
大厦 ....shàB.睦邻mù
河畔n
栖息qǐ
文牍 ..bà..dúC.发酵o
混淆o
绥靖ng
楔子xiē .xià.xiá.jì.D.手绢n
轴心zhóu
土坯月zhèng .juà..pī
正.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寒冬腊月,买一些水仙,用小泥盆栽上或用小瓷碗盛清水供上,就可以坐对窗头案上着意欣赏一番。
B.与人间世事变幻、朝代更迭一样,罗布泊也经历了几荣几衰,曾经的浩瀚大湖如今变成了茫茫沙海。
C.科学研究不能急功进利,而应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登上光辉灿烂的顶峰。
D.少小观潮江海上,常常壮怀激烈,遐想着未来;晚岁观潮,则大多回头审视自己的七色人生,咀嚼着多歧的命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回到住所,我饶有兴味地翻看着一张张剧照,耳边又隐隐奏起城隍庙小戏台的流云....之响和绕梁之声。
B.在《哈利 波特》系列电影中,导演借助匪夷所思的特技,为银幕前的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魔法的大门。
C.附庸风雅的人主观意图是为了装点门面,但他们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雅,也总算见贤思齐,有心向善,未可厚非。....D.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这幅巨型国画表现的人物与场景虽然众多,但却具有内在联系,画面上各部分水乳交融。....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我在一个白夜从易卜生的故乡斯凯恩返回奥斯陆的时候,沿途那幽深的有野鹿出没的森林里,那起伏着绿色的松涛的山谷里,到处都响着娜拉出走时的关门声。B.文学经典是历史的回声,是审美体验的延伸,也是后代作家超越自我的精神刻度,作家只有在与经典大师的竞争中,才能拓展文学的想象空间,为未来提供崭新的审美体验。
C.三峡围堰爆破使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数码雷管,每个雷管都有唯一的编号,就像我们的身份证有自己的号码一样,而且人们还能像给手机设定闹铃那样,给每个雷管单独设定起爆时间。
D.中国史学家在世纪之交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辨析能力,越来越显示出相当高的学术含量,从对外国史学的一般性介绍走向研究和判断的层面,从而为中外史学家的真正对话提供了可能和前提。
5.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某校邀请著名学者刘教授来校讲学,在向全校师生作介绍时,校长的话中有这样一段:“刘教授是我校的校友,他长期从事学术研究,成果丰富,贡献卓著,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A.这既是他本人的荣耀,也是敝校的荣耀 B.这既是他的光荣,也是我们学校的光荣 C.这既是本校的自豪,也是他本人的自豪 D.这既是他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的骄傲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最近在死海中发现了一种叫嗜盐菌的极小微生物,对它的研究,让科学家们探知了更多有关生物技术和癌症的秘密,也许还有助于解决一个难题:如何让宇航员在太空旅行中免受宇宙射线的伤害。宇宙射线能穿透宇航员的身体,损伤人体细胞中的DNA,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DNA损伤也是生活中地球上的人类患各种癌症的原因之一。
嗜盐菌似乎是修复DNA损伤的高手。为了解其中的奥秘,马里兰大学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资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研究人员用辐射轰击法破坏嗜盐菌的DNA,使其分裂成碎片,但它们在几个小时内就能将所有的染色体“召集”到一起,重新恢复正常功能。嗜盐菌为何能有如此顽强的生存能力?马里兰嗜盐菌研究项目主任乔斯林〃迪鲁吉罗认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嗜盐菌是在一个原本就不适合生命生存的地方生存和进化的。死海海水的盐浓度是正常海水的5—10倍,多数海洋生命在死海里会很快死亡。高盐浓度导致与辐射类似的后果,使有机体的细胞,特别是细胞中的DNA受损。在这种含盐量极高的极端环境中生存和进化,正是嗜盐菌能够承受辐射和其他恶劣环境的原因。在强烈的紫外线光束的照射下,多数微生物会全部死亡,但80%的嗜盐菌活了下来,且能继续正常生存和繁殖,研究人员还做了一个实验,将含有嗜盐菌细胞的海水臵于模拟太空的真空环境里,结果水分很快蒸发,留下的盐分形成了含有微量水分的结晶体,嗜盐菌细胞躲藏在这些像一个个小房子似的盐的晶体里,能避免进一步的干燥缺水,可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半休眠状态。如果盐的晶体有机会重新溶入有水环境中,嗜盐菌细胞会重新活跃起来,修复由于缺水引起的DNA损伤,迅速恢复正常的生存活动。
嗜盐菌为何能在这一系列实验中存活下来?迪鲁吉罗研究小组和西雅图系统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用现代基因测试工具观察嗜盐菌细胞DNA受损的全过程,发现嗜盐菌在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和被臵于模拟太空的真空环境后,其整套“分子修复工具”都被激活了。所谓“分子修复工具”是一种叫做酶的蛋白质。嗜盐菌里有着一定数量承担修复工作并“随时待命”的酶,当受到致命剂量的辐射照射时,这些“埋伏”着的酶会很快出动,对DNA进行“抢救”,然后其他种类的酶继续其修复工作,并激活产生这些酶的基因。迪鲁吉罗研究小组还发现,在嗜盐菌2400个基因的基因组里包含了好几套独特的DNA修复“工具”。嗜盐菌的这些DNA修复“工具”,有的其他动植物也有,有的则是细菌才有的,还有的是一种叫做archaea太古代微生物(嗜盐菌所属的种类)所特有的,嗜盐菌则拥有所有这些修复“工具”,此外,它还有几种别的物种所没有的新奇的DNA修复“工具”。所有这些DNA修复“工具”,对研究人类的DNA修复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也许能为增强人体修复DNA受损的自然能力开辟新的途径,并将极大地造福于太空旅行的宇航员,因为archaea太古微生物中的许多修 复蛋白质与真核细胞(包括你我在内的生命组成形式)中的修复蛋白质非常相似。
6.依据原文,不属于科学家们所做的嗜盐菌实验的一项
A.观察嗜盐菌在高盐浓度环境中是否具有承受强辐射的能力。B.观察嗜盐菌在其DNA被破坏之后能否重新恢复正常功能。C.观察嗜盐菌细胞在模拟太空的真空环境中是否能继续生存。D.观察嗜盐菌细胞DNA在受损过程以探索其被恢复的奥秘。7.下列关于“嗜盐菌”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即使DNA被分裂成为碎片,嗜盐菌的染色体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被“召集”起来。
B.因为嗜盐菌原本就是在一个不适合于生命生存的恶劣环境中生存和进化的,所以它具有极强的抗辐射能力。
C.在模拟太空的真空环境里,多数微生物包括部分嗜盐菌会死亡,但绝大部分的嗜盐菌细胞会重新活跃起来。D.嗜盐菌是archaea太古微生物中的一种,它的许多修复蛋白质与人体真核细胞中的修复蛋白质非常相似。
8、依据原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迪鲁吉罗研究小组与西雅图系统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通过观察嗜盐菌细胞DNA受损的全过程,发现它有好几套独特的DNA修复“工具” B.在嗜盐菌中,“随时待命”以对受损的DNA进行“抢救”的酶,与继续进行修复工作的其他种类的酶,都属于“分子修复工具”。
C.在强烈的紫外线光束照射下,只有80%的嗜盐菌的整套“分子修复工具”被激活,它们会很快出动,对那些受到损伤的DNA进行“抢救”
D.在极端的干燥环境甚至真空环境中,嗜盐菌也能继续生存并正常繁殖,因为其承担修复工作并“随时待命”的酶会修复细胞中的DNA损伤。
9.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高盐浓度导致与辐射类似的后果,在强烈紫外线辐射下嗜盐菌的存活率达80%,因此在高盐浓度海水嗜盐菌的存活率也约为80%。
B.实验证明嗜盐菌在模拟太空的真空环境中仍能继续生存,可见嗜盐菌在完全无水的极端干燥环境中也可存活下来,或处于半休眠状态。
C.如能获取嗜盐菌特有的DNA修复“工具”并将其移植到人体中,那么人类也能在致命的紫外线照射下和极端干燥的真空环境里生存。
D.美国航空航天局之所以愿意资助嗜盐菌的研究项目,一个重要原因是希望它有助于解决宇航员因受宇宙射线伤害而引发各种疾病的难题。
三、文言文阅读(2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3分)
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宓子也。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
1也?”宓子曰:宓子贱治单父。有若见之曰:“子何臞○“君不知贱不肖,•使治单父,官事急,心忧之,故臞也。”有若曰:“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今以单父之细也,治之而忧,治天下将奈何乎?故有术而御之,•身坐于庙堂之上,有处女子之色,无害于治;无术而御之,身虽瘁臞,犹未有.益。”
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 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桂椒之椟,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
宋王与齐仇也,筑武宫。讴癸倡,行者止观,筑者不倦。王闻,•召而赐之。.对曰:“臣师射稽之讴又贤于癸。”王召射稽使之讴,行者不止,筑者知倦。•王.曰:“行者不止,筑者知倦,其讴不胜如癸美,何也?”对曰:“王试度其功。”.癸四板,射稽八板;擿其坚,癸五寸,射稽二寸。
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节选自陈其猷《韩非子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657-671页,略有改动)
注:①臞:同“癯”。②板:筑墙的夹板,此处用作计量单位。③擿:此处指用尖锐之物插入墙中以检测墙的坚实度。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处女子之色,无害于治:害:妨害 .B.其身体则可
体:实践 .C.讴癸倡,行者止观
倡:倡导 .D.王试度其功
度:衡量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B.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
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C.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臣师射稽之讴又贤于癸
故燕王欲结于君 ..12.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子在本文中阐述了“明主之道”,他指出,作为“明主”。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治国有“术”,而不在于事必躬亲。B.在作者看来,“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以及“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都是治国有“术”的表现。C.韩非子认为,君主“听言观行”,应注重其“功”“用”,而不应被事物的种种表象迷惑,去追求不切实用的东西。
D.文中作者连用三个有关进言的事例说理,进言者有若的论“治”、田鸠的谈“文”和讴癸的说“讴”都极为生动。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身虽瘁臞,犹未有益。译文:
(2)从衣文之媵七十人。译文:(3)知其入而已己疾也。译文:
14.原文说“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此”指什么?请联系上下文作答。(3分)
答:
四、古诗词鉴赏与古诗文默写(11分)
15.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答:
16.古诗文默写(6分)
(1)古诗默写。(必须默写)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卫风氓》)(2)古文默写。(共两段,任选一段)
①祖母刘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李密《陈情表》)
②
,上出重霄,下临无地,鹤汀凫渚,桂殿兰宫。
(王勃《滕王阁序》)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忆刘半农君
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
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
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投稿之后,由蔡孑民先生或陈独秀先生去请来的,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譬如罢,答王敬轩的双鐄信,“她”字和“牠”字的创造,就都是的。这两件,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仗”。现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了。然而这曾经是事实。
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不会的。倘若失了算,那是因为没有算好的缘故。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
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点。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但他好像到处都这么的乱说,使有些“学者”皱眉。有时候,连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于写稿,但试去看旧报去,很有几期是没有他的。那些人们批评他的为人,是:浅。
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
但这些背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的,他的到法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此。我最懒于通信,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他回来时,我才知道他在外国钞古书,后来也要标点《何典》,我那时还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说了几句老实话,事后,才知道半农颇不高兴了,“驷不及舌”,也没有法子。另外还有一回关于《语丝》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①。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会上见过一回面,那时候,我们几乎已经无话可谈了。
近几年,半农渐渐的据了要津,我也渐渐的更将他忘却;但从报章上看见他禁称“蜜斯”之类,却很起了反感:我以为这些事情是不必半农来做的。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②,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长叹。我想,假如见面,而我还以老朋友自居,不给一个“今天天气……哈哈 哈”完事,那就也许会弄到冲突的罢。
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感动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后来有人通知我,半农是要来看我的,有谁恐吓了他一下,不敢来了。这使我很惭愧,因为我到北平后,实在未曾有过访问半农的心思。
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八月一日。
注:①1928年鲁迅任《语丝》主编期间,选登了一篇读者来信。这封信纠正了刘半农发表在该刊的一篇文章中的一个史实性错误。②指刘半农于1933年到1934年间发表于《论语》《人世间》等刊物的《桐花芝豆堂诗集》和《双凤凰砖斋小品文》等。
17.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什么在“古文”前用“弄”字和“烂”字?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4分)
答:18.从文章看,鲁迅对有些人所批评的刘半农的“浅”持什么态度(4分)
答:
19.请根据原文概括鲁迅与刘半农之间的关系由亲到疏的原因(4分)
答:
20.联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的理解(5分)
答:
六、文章赏析(14分)
21.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简析本文人物形象的表现艺术
(2)简析本文的主要修辞手法
七、写作(60分)
22.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1)注意题目中的“地”字。(2)不得抄袭。
参 考 答 案
一、1.A(B.河畔pàn 栖息qī C.发酵jiàoD.正月zhēng)
2.C。(急功近利)3.D。(饶有兴味:很有兴味。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未可厚非: 厚非:过分责难、责备。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水乳交融: 交融:融合在一起。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4.D。5.B。
二、6.A 7.C 8.B 9.D
三、10.C 11.A 12.B 13.(1)自己即使憔悴、清瘦,还是没有益处。(2)使七十个穿华丽衣服的陪嫁侍妾跟随。(3)知道它(良药)喝进去就能使自己的病治好。14.指墨子“若辩其辞”。
四、15.颔联:(1)“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2)“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3)“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颈联:(1)“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2)“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3)“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16.(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2)①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②层峦耸翠
飞阁流丹
穷岛屿之萦回
即冈峦之体势。
五、17.(1)“弄”是“写”的意思,还有“玩弄”(游戏)的含义,“烂”是“陈旧”的意思。(2)从前刘半农投身文学革命,提倡写白话文,是一名勇敢的战士;“五四”退潮后,思想发生了变化,日益走向保守,写古文是其表现之一,鲁迅用这两个带有强烈感情 色彩的词语,是要表现对刘半农的批评。
18.(1)鲁迅承认刘半农的确有浅的一面。(2)鲁迅认为刘半家坦诚、真率,虽然浅,却浅得清澈。(3)鲁迅觉得,作为一个战士,刘半农的浅是可以原谅的,因为那是前进中的浅。19.(1)刘半家出国留学,“我”懒于通信,从此两人疏远起来。(2)鲁迅在《何典》序文中说了“老实话”,又在《语丝》上发表了指出刘半农错误的读者来信,使刘半农感到不快。(3)刘半农后来“据了要津”,也影响了两人的关系(4)“五四”退潮后,刘半农思想发生了变化,这是两人疏远的最根本原因。20.(1)“这憎恶”是鲁迅从朋友立场出发所产生的一种情感,是他对刘半农关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2)鲁迅是站在“于中国更为有益”的高度来要求刘半农的,他认为刘半农应该始终做一个战士。(3)写“憎恶”刘半农的近几年,是为了肯定与突出他过去的战绩,以免“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六、21.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4分)
⑴简析本文人物形象的表现艺术
角度:①多方面、多角度刻画刘半农形象,文章既表现了刘半农“五四”时期的战士形象,也表现了他在“五四”退潮后的范例佤保守,既表现了刘半农的活泼,勇敢、忠实、易于亲近等优良品质,也表现了刘半农的浅、草率、无谋等不足。
②抓住人物性格特点,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件,在对比中表现人物,如抓住刘半农活泼、勇敢、忠实等性格特点,选用“答王敬轩的双锽信”,“要来看我”等有代表性的事件描写人物。通过刘半农在“五四”时期与“五四”退潮后的不同表现,鲁迅与“那些人们”对于刘半农的“浅”的不同看法等,在对比中表现人物。
③综合运用比喻和衬托等修辞手法表现人物,如用“武库”作比,以陈独秀、胡适之有“武库”,来衬托刘半农的无“武库”,突出其没有城府,易于亲近的性格特点。
⑵简析本文的主要修辞手法
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主要是比喻和衬托等。①比喻。文中运用了“武库”“清溪”“烂泥的深渊”以及“陷沙鬼”等多种比喻。
②衬托。如以“剪下辫子”衬托刘半农的“答王敬轩的双锽信”等,突出他在“五四”时期“很打了几次大胜仗”。
③多种修辞手法的套用。文中的“武库”既是比喻,又是衬托,“清溪”与“烂泥的深渊”,两者既是比喻,又构成对比。⑶简析本文的结构特征
①本文以时间为线索,以作者的思想情感为中心,安排材料,叙事写人。文章中多次出现了表现时间的词或短语,时间线索十分明显,在叙事中,文章紧紧扣住作者“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的思想感情选取材料,组织内容。
②结构上前后勾连,环环相扣。如文章的标题是“忆刘半农君”,文章第一段“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紧扣标题;接下一段,“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又与上段紧密衔接起来,以后各段,大都如此,全文在结构上前后勾连,环环相扣
③前后呼应。本文末段与开头互相响应,各个部分在内容上也呈呼应之态。如前面谈到刘半家活泼、勇敢,是一个战士,后面行文中多次照应这一点,并在结尾呼应。前面谈到刘半农的“浅”,后面则指出,作为战士,刘半农即使“浅”,“却于 中国更为有益”,等等。
七、范文:
诗意地生活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平静的生活里奋力地拼搏。若说诗意地生活,在我看来并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马扎罗之雪时的浪漫,不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寂寞。而是在纷繁现世之中,留一方净土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去奋斗,直至收获人生一片金黄麦田。
这种生活的诗意正是王国维《人间词语》中人生三境界。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略”。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断天涯,开始追寻之旅。泰戈尔曾说:“我诗中的天堂正是我心中的理想。”正是心中有理想才会奋力去追诗意的天堂。诗意地生活,首先要有一个理想,不论它是黯淡还是光辉,也不论它是渺小还是伟大,若无理想,春天的繁花如何盛开出绚烂,夏日的星辰如何闪烁银辉,人生之路,如何扬帆起航,冲得一片诗情到碧霄? 奋斗。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在《风栖梧》中诉说对伊人的思念,生活的诗意,等待奋斗去实现理想。现世中,诗意地生活,便是拿起奋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卷起千层浪来比万丈豪情。昔时秦始皇定下一统天下的理想,便每一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南制百越,收为象郡,奋斗的脚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终于待得麾灭六国,横扫中原的壮观场面。奋斗让理想熠熠生辉,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承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潇洒自由,踌躇满志,擎起人生一片艳阳天。这等人生,谁人敢说不诗意!
收获。是第三层境界:“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奋斗之泉浇灌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收获的季节。这一片金黄的麦田,折射出一段闪亮的人生之路。且不论这“麦田”是大是小,也不说这收获是否等值付出,要是收获,便已是一种结果,成功了,便收获鲜花与掌声,失败了,便收获一段经验几多教训,然后从头再来。就像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收获,是收获理想,收获奋斗,收获一段诗意的人生。我们的生活虽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干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但理想让它明亮,奋斗让它真实,收获让它有一片金黄的款款诗意。
用执著打破命运的锁,把生活活出诗意,种下理想,不懈奋斗,相信终会有“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收获!
评语:
这是一篇非常典型的议论文。立意不凡,结构严谨。开篇提出中心论点:诗意地生活,是在纷繁纷繁现世之中,留一方净土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去奋斗,直至收获人生一片金黄麦田。紧扣“理想”“奋斗”“收获”,与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暗合,难能可贵的是在行文中始终紧扣住“诗意地生活”,如“若无理想,„„如何扬帆起航,冲得一片诗情到碧霄?”“这等人生,谁人敢说不诗意!” “收获,是收获理想,收获奋斗,收获一段诗意的人生。”阐述了“诗意地生活”的深刻内涵。文笔流畅,巧妙引用、化用诗句,综合运用多种句式,整篇文章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第三篇:语文 试题卷
201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卷
温馨提示:
1.本卷满分为150分,含卷面分5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全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组成。答题时,请用黑色的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钦差(chāi)大臣杞(qǐ)人忧天一蹶(jué)不振偃(yǎn)旗息鼓 ....
B.鲜(xiān)为人知风格迥(jiǒng)异辗(zhǎn)转反侧藏污纳垢(hòu)....
C.初出茅庐(lú)鳞次栉(zhì)比杳(yǎo)无消息深恶(wù)痛绝 ....
D.美轮美奂(huàn)坦荡如砥(dǐ)如火如荼(tú)接踵(zhǒng)而至 ....
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碌碌无为一筹莫展振聋发聩B.甘败下风声色俱厉心旷神怡
C.巧夺天工徇私舞弊通霄达旦D.义不容辞莫不关心精益求精
3.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子曰:“▲,可以为师矣。”(《论语》)
(2)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韩愈《马说》)
(3)蒹葭苍苍,▲。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4)马上相逢无纸笔,▲。(岑参《逢入京使》)
(5)豪放派的词气势磅礴,意境开阔,情感豪迈,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名句:▲,西北望,射
天狼。婉约派的词含蓄委婉,绮丽柔腻,多写愁情,如李清照《武陵春》中的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
(6)过零丁洋》中表达诗人誓死报国的爱国情怀与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的诗句是:▲,▲。
4.名著阅读。(6分)
(1)下列对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罪恶。
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C.老舍的《骆驼祥子》是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几经曲折,祥子终于实现了这一梦想。
D.《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2)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上面这段文字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的一段名言。我们从保尔身上可以学到哪些美好的精神品质?(4分)
▲
5.语文综合性学习。(8分)
某中学正在开展主题为“科学探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请你也参加活动。
【材料一】新华网 内蒙古四子王旗6月25日电随着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手控交会对接任务的顺利完成,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飞船主着陆场全面启动,准备迎接飞船和三名航天员返回。着陆场系统是我国载人航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主着陆场、副着陆场、陆上应急搜救、海上应急搜救、通信和航天员医监保5个分系统。参与飞船回收和航天员搜救的各系统人员、装备已经陆续到达主着陆场,并展开针对性训练和多次回收搜救综合演练。目前,主着陆场各分系统运转正常。
【材料二】6月27日,马里亚纳海沟7062米海底,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自由徜徉。一群群奇特的海底生物徘徊在这位“不速之客”周围,勾画出一幅奇特的“蛟龙探海图”。“蛟龙”号在7000米深度海试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走到了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榜首。从2002年立项伊始,到2009年开始1000米级海试,再到今年成功进行7000米级海试,“蛟龙”号只用了10年时间就走完了国外同类型载人潜水器近60年的发展历程。
(1)同学们准备将“材料一”的内容编入黑板报,请你为这则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20个字)(3分)▲
(2)无论是载人航天,还是载人深潜,都是重大科技工程,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有同学拟了 永嘉县201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一则上联,请你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把下联补写完整。(2分)
上联:神舟飞天长民族志气
下联:▲扬国家声威
(3)同学们打算在黑板报中开设一个栏目,专门发表同学们对“科学探索”这一主题的感想,请你也来写几句。(3分)
▲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莫言——中国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12分)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一、欢乐文学宋石男
我不认为莫言是什么“魔幻现实主义”,他笔下的中国乡村世界是那么真实,真实得极端残酷。我也不认为他的语言有什么“狂欢化”的特点,他的语言是悲伤的土地中蹦出来的带着泥土腐味的语言。如果说他具有“民间”色彩的话,那也是中国特色的民间,而不是巴赫金笔下的中世纪欧洲的民间。莫言的小说叙事,是中国土地上的语言奇迹,是白话汉语文学经历了100年的操练,在叙事文学中结出的最新果实。
更具有特色的是,面对如此残酷的伤痛记忆,莫言并没有使自己的小说变成“伤痕文学”,而是一种充满了民间性的“欢乐文学”。莫言的文体,是一种生长在真正的“民间”土壤上的“欢乐文体”。他对民间悲苦的生活的表达和讲述,既不是哭诉,也不是记账式的恐吓,没有给人制造压力,没有给人心灵投下阴影,而是给人一种“欢乐”的、继续活下去的力量。真正的文学形式,就这样既凸现了生活的残酷性和荒诞性,同时又消解了残酷生活带来的阴沉、死亡的气息,或者它的片面的“严肃性”,从而体现了文学的“民间性”中最本质的欢乐精神。这就是莫言的特殊意义。
二、百家争鸣
文学评论家张闳:通过《红高粱》《丰乳肥臀》《生死疲劳》等杰作,莫言以一个作家特有的立场和方式,有效地介入了当下中国的现实。莫言的写作,见证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同时也传达了古老中国的内在精神和声音。这位中国北方农民的儿子,用他语言的犁头,犁开了古老中国乡村沉默的土地,从大地的深处开掘出钻石般光芒四射的文学矿藏。莫言笔下的中国大地,是一个苦难与欢乐交织在一起的密林。
《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他刻画了中国人澎湃的生命状态。莫言的文学创作在表现中国民间的生命状态上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红高粱》《透明的红萝卜》以及《酒国》这样的作品展现了中国人顽强的生命意识。莫言笔下的中国人,是充满生命力量、意志勃发的群体,他从中国社会最广袤的民间、农村深沉刻画了中国人那种澎湃的生命状态。由于他童年独特的乡村生活经历,让他在文学里充分展现出了中国民间生活“魅”的状态,这使得莫言文学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莫言写出了中国乡土的重要侧面。他的作品,能够帮助我们思考何为故乡,故乡的精神价值,以及人的生命力的韧性与辉煌等问题。他对乡土世界的持续挖掘,使得高密东北乡成了世界文坛的一个重要存在。这个如福克纳描述自己的家乡那样的像邮票一样大小的地方,因为莫言的深情书写,已经铭刻在了许多人的记忆里。
三、莫言贴吧
【爱国者】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于世界上古典文学传统最悠久的中国来说,无疑是完成了“夙愿”。中国不仅想推进政治和经济发展,还想在软实力方面通过“文化强国”来扩大国际影响力。莫言实现了鲁迅等历代中国作家都没能实现的“壮举”。
【旭日】 日本、美国作家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我们也得过了,值得祝贺、说道,但从我们自身来说,应该更加从容淡定,把“诺奖情结”彻底放下,做好我们该做的事情,踏踏实实去写作,扎扎实实开展研究,只要中国发展得好,我们做好自己的本分,相信还会有更多的荣誉送来。
6.材料一“欢乐文学”中,作者宋石男的主要观点是▲(3分)
7.阅读材料“欢乐文学”和“百家争鸣”部分,分点归纳莫言作品的特点。(写出三点)(3分)
▲
8.“他的语言是悲伤的土地中蹦出来的带着泥土腐味的语言。”这一句内涵丰富,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
9.莫言获奖后,许多网友在“莫言贴吧”上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请你也来跟帖吧。(3分)
我跟帖:▲
(二)永不录用(18分)
(1)已是凌晨三点,当他从网吧里出来时,满脑子仍然充满游戏里的刀光剑影。他如网游中的大侠般麻利地翻过校园墙头,突然一个黑影横亘,他意识到:这次真要挂了。
(2)班主任只冷冷地丢下一句话:回去收拾收拾,准备卷铺盖回家吧。
(3)他慌了:“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我保证今后一定改。”班主任冷笑:“你还好意思求我,这已经是第11次了,上次我已经在全班同学面前宣布你只有最后一次机会。”
(4)父亲来了,穿着布满灰尘的破棉袄,在充满现代气息的校园里显得分外扎眼。父亲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哀求道:“农村孩子考上重点中学不容易,如果被开除了,他一辈子就完了。”“给他机会够多了,而且我不希望班里有个害群之马。”班主任断然拒绝。
(5)父亲踉跄了一下,“扑通”跪倒在地,所有人都惊呆了。他心如刀割,仿佛在滴血,终于爆发了,一把扶起父亲,口气凛然地说:“爸,别求了,我们走。”班主任轻蔑地说:“对,回你的乡下网吧,只要有我在,就永不录用你这个无可救药的人。”
(6)回到家,他躺在床上睡了三天,感觉前途渺茫,世界一片灰暗。可怜的父亲,仍不愿放弃,又出去四处求人,希望能有个学校接受他。他心里更加难受,一个被开除的学生,哪个学校还愿意要呀。
(7)但父亲却真办到了。父亲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告诉他,镇中学同意让你插班旁听了。他顿时泪眼滂沱,可以想象,这些天父亲低三下四地四处求过多少人呀!他哽咽地说:“爸,您受苦了,都是儿子不孝。”父亲憨憨地笑:“只要你能改就好。”他下跪起誓:“一定痛改前非,考上大学。”
(8)毕竟底子不错,加上刻苦攻读,他的成绩进步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他已升至高三,书本和大学占据了他所有的心灵空间,偶尔想到曾经的网游岁月,恍若隔世。
(9)一天晚上,父亲突然对他说:“告诉你个好消息,你以前的那个班主任调到省附中了。”他毫无兴趣:“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孩子,你不知道,你还保留了学籍,就是因为他你才回不去的。”停顿了片刻,父亲又说:“我今天又到学校去求校长,他答应让你回去读书。”
(10)一切简直难以置信,但当他重新跨入那个熟悉而陌生的校门时,他狠狠地对自己说:“我不仅要从这里爬起来,还要从这里起飞,证明给那个家伙看看我是否无可救药。”
(11)转眼一年过去了,他实现了诺言,考上了省里的重点大学。上学前的那个夜晚,父亲拿出珍藏多年的老酒。
(12)他恭敬地敬了父亲一杯,又敬了母亲一杯,然后父亲为他勘满第三杯,说:“孩子,这杯你该敬敬当年的那个班主任。”
(13)他不可思议地望着父亲,父亲回忆起三件事。
(14)那天,父亲跟班主任去办理相关手续。班主任悄悄告诉他:“老大哥,学校那晚查到了您儿子又去上网,因屡教不改,要强行开除他。我做得绝情,一是迫于学校的制度,二是想让他的心灵有所触动,真正戒掉网瘾。更重要的是,我先以他主动休学的名义上报校方,可以为他保留学籍。”父亲似懂非懂,但隐隐约约感到,儿子还有希望。
(15)几天后,父亲接到班主任的电话:“镇中学的校长是我的老同学,我和他说过了,让您的儿子暂时先到那儿插班。”父亲连连道谢,班主任又嘱咐:“暂时不要告诉他我做的事,这对激励他有好处。”父亲不是很明白,但相信老师的话必然有道理。
(16)后来,班主任来到家里。“我就快调到省里了,走之前我会做通校方工作,让您儿子高三一开学就回来。”父亲感激涕零,班主任又掏出五百块钱,说:“知道你们家庭困难,这点钱给他买点学习资料。另外,还是让他继续恨我吧,因为现在他那口气还没下去呢,就让他一鼓作气考上大学吧。”
(17)听到这里,他的眼泪如洪水般倾泻而下。
(18)火车到达省城的时候,接站的同学问他是否是某某大学的。他说是的,但是我要先去趟附中。
10.通读全文,将故事的主要情节填写完整。(3分)
①沉迷网游,遣返回家 →②▲→③▲→④▲
→⑤省城上学,先访恩师
11.联系上下文,注意加点的词语,揣摩下面句子中人物的心理。(4分)
(1)他顿时泪眼滂沱,可以想象,这些天父亲低三下四地四处求过多少人呀!....
▲
(2)听到这里,他的眼泪如洪水般倾泻而下。..........
▲
12.文章(14)—(16)段插叙了父亲回忆起的三件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
13.甘作红烛的苦心人,回头是岸的有志者,共同演绎一段感人故事。这样的故事给你怎样的启迪?请你谈谈阅读后的感受和收获。(200字左右)(8分)
▲
三、古诗文阅读(27分)
(一)《杂诗》 其二(4分)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15、“故乡”一词在起首两句中的迭现,使读者首先感受到的是一个资深游子想知晓“故乡事”的(▲)心情。(2分)
16、花草本是无情物,可作者对寒梅却情有独钟,可见寒梅寄托着作者(▲)的情感,运用的表现手法为(▲)。(2分)
(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2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这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池非不深也(▲)(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亲戚畔之(▲)(4)委而去之(▲)..
17.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天下顺之B.何陋之有C.借旁近与之D.楚人怜之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翻译:▲
19.从选文中看,“人和”是什么意思?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得到“人和”?(3分)
▲
(三)韩愈传(节选)(11分)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注释】①洎:到。②延誉:欣赏。③坚正:专一正派。④荣悴不易:不论升沉,总不改变态度。
20.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愈生三岁而孤(孤儿)B.寻登进士第(不久)C.拙于世务(不擅长)D.愈性弘通(宽宏通达).....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2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3处)(3分)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23.阅读上文,你认为韩愈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四、写作(60分)
24.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④③①②
请以“留一点▲给自己”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第四篇:2009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A卷)
横陂镇积极开展计生普查普治工作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春回大地,到处呈现出勃勃生机。在此美好又充满新一年寄托的季节中,横陂镇新一轮的计划生育工作正密锣紧鼓地进行中。
横陂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从建设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为了提高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切实保障育龄妇女健康,横陂镇计生服务中心联合横陂镇人民医院于3月上旬在横陂镇开展农村妇科疾病普查普治活动,免费为广大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健康体检,受到广大育龄妇女的普遍欢迎。
此次活动检查项目以______为主,普查至今共做B超___人,妇科普查___人,即时上取宫内节育器__人,妇女结扎__人,其中,纯二女结扎__人。此次活动还查出妇科病患者__例,接受治疗__人,建议转诊__人。在普查普治活动中,计生服务所工作人员还给广大妇女免费发放药品、宣传资料、讲解计划生育知识,并开展计生宣传有奖问答活动,同时对一些常见疾病如何预防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尽量让群众知晓普查普治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大大提高了广大妇女群众对妇科病的防范意识。
_____同志总结了此次活动所取得的经验教训,他指出,计划生育普查普治工作是一份长期而光荣的任务,同志们要摈弃松懈的思想,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高认识,鼓足干劲,继续将普查普治工作迅速、高效地推进下去。
在这次活动中,广大计生、医务工作者坚守岗位,兢兢业业。为保证普查工作的高效性,他们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不辞辛苦地为群众排疑解难;为照顾路途遥远的群众,他们放弃双休日的休息,深入偏远的村委会走访,将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
题目:
进入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横陂镇正密锣紧鼓地开展计划生育普查普治活动,截止到发稿时为止,共完成B超检查___人,妇科普查___人,即时上取宫内节育器__人,妇女结扎__人,其中,纯二女结扎__人。此次活动还查出妇科病患者__例,接受治疗__人,建议转诊__人。
这次活动中,横陂镇广大计生、医务工作者紧紧团结在党委委员吴景锋同志的领导下,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鼓足干劲,有条不紊地推进普查普治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设立横陂计生服务中心和横陂人民医院两个检查定点,并将全镇21个村委会分成数个区,设立流动站下区服务,取得显著成效。
在普查普治活动中,计生工作人员还给广大妇女免费发放药品__盒、宣传资料__份、接受群众咨询__人次,讲解计划生育知识,并开展计生宣传有奖问答活动,同时对一些常见疾病如何预防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尽量让群众知晓普查普治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大大提高了广大妇女群众对妇科病的防范意识。
第五篇: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辽宁卷)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金钗(chāi)三缄其口(jiān)颔联(hàn)纨绔子弟(kù)B.给养(gěi)危如雷卵(lěi)分娩(miǎn)妩媚多姿(wǔ)C.俟机(sì)沆瀣一气(hàng)奶酪(luò)不容置喙(huì)D.奇葩(pā)不谙水性(ān)城垣(huán)风流倜傥(tǎng)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瑞士国土面积不大,但民族众多,语言也多,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都是日常生活通行的语言,不少人都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几种语言。
B.牡丹居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社区居民口耳相传。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饭了。
C.岭南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但由于气候潮湿等原因,唐代以前的书法作平鲜有传世,即使是宋元墨迹,今天能见到的也是寥落晨星。D.灾情就是命令,地震救援人员们冒着大雨,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按规定时间抵达四川震中灾区,并立即投入了救援工作。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和政府了无数热爱它的人民,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B. 这篇文章其中分析了形式,辨证地回答了在大开放、大交往、大融合大世界里,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全心的观念来协调各种关系。C. 交通台日前播报说,有的人在小轿车内开着空调过夜,由此发生窒息死亡时间每年都有发生,应该引起司机朋友们的高度重视。D. 大学毕业后去农村应聘村官的人当中,多数人希望能在建设新农村这一大环境中找到施展才华、创立事业、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红星小学门卫王然被区教育局评为“十大感动小热病物”,他的事迹中最突出的一条是认识全校500 多个学生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为家长提供了很多方便。。。。门卫感动校园,体现的就是一种服务育人的精神。①学校里的教师是在教书育人 ②这不只是像背书那样背出来的 ③要叫出全校学生的名字,实在不容易 ④校园内的管理、服务也无不在体现育人的功能 ⑤能叫出几个学生的名字,很简单 ⑥这是关爱学生、日积月累的自然结果
A.①④⑤②③⑥
B.②⑥①④⑤③ C.③⑥②①⑤④ D.⑤③②⑥①④
5.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和宋代豆油“书院”这一名称。不过,唐代的书院和宋代的书院是名同实异的关系。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要集中聆听山长讲学、向山长请教,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
C.书院中的私人讲学、学术讨论及书院 见的学术论辩、讲学交流,是宋代书院中常见的教育活动。
D.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书院的这种变化,有利于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的相结合。6. 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作为教育体制的宋代书院,与此前的古代私学既相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对当时产听科举考试的总体要求,大致上也能够适应。
C.一些民见思想,往往通过书院教育的途径来实现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目的。
D.在书院的讲学交流中,不同思想和学术相互影响,豆油机会得到发展完善。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书院教育,是宋元明时期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动工。“书院”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不过,那时的书院主要还只是编书、藏书以及读书的场所。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场所的书院,是到宋代才出现的。当
时,刚刚经历五代十国战乱,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一些思想家也需要自己的宣传阵地,以私人讲学为核心的书院教育,就顺应这种时代需要而出现了。宋代书院教育,以其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以及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呈现出与古代私学大不相同的面貌。不仅如此,书院教育与宋代官学之间也有较大区别。虽然书院也选用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但它更侧重于引导生徒修养品性、增长才识,而不是为了适应科举。不过,书院的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要求的范围,也正因为如此,书院能够得到宋代官府的鼓励,并获得长足的发展。书院教育直接了宋代学术的发展,成为宋代理学发展的摇篮。一方面,书院中掌教的“山长”,一般都会把自己的思想定为书院的教育宗旨,以此来聚集生徒,开展讲学活动。书院生徒在聆听山长集中讲学、向山长请教以外,还有充分的时间组织自学和学术讨论,这种浓厚的探讨学问的风气为思想和学术的发展留同了很大余地。另一方面,书院中的讲学内容既包括掌教者个人的学术思想,也包括正统的儒家经学思想,还包括一些后来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民间思想。书院因此而成为各种思想和学术交流的场所,书院之间更以学术论辩、讲学交流等形式,促成不同思想和学术的深入研讨和互相影响,从而为宋代理学的成熟准备了条件。此外,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推动了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结合的进程,也促进了理学的传播与深入发展。著名的理学家陆九渊曾经受邀前往白鹿洞书院讲学,他讲授《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听讲的人都很感动,甚至于有听讲者为之落泪。书院交流的盛况以及书院教育推行理学思想所形成 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5.下列有关“宋代书院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书院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以官私结合体制和私人讲学为主要特点。
B.宋代书院教育是顺应战乱后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以及思想传播的需要而出现的。
C.宋代书院教育中选用的教材与官学相似,但其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
D.宋代书院教育的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官府的要求,因而能有机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和宋代都有“书院”这一名称。不过,唐代的书院和宋代的书院是名同实异的关系。
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要集中聆听山长讲学、向山长请教,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
C.书院中的私人讲学、学术讨论及书院间的学术论辩、讲学交流,是宋代书院中常见的教育活动。
D.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书院的这种变化,有利于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的相结合。7.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作为教育体制的宋代书院,与此前的古代私学既相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对当时朝廷科举考试的总体要求,大致上也能够适应。
C.一些民间思想,往往通过书院教育的途径来实现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目的。
D.在书院的讲学交流中,不同思想和学术相互影响,都有机会得到发展完善。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性又好书,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袭爵新义郡公。武帝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进平范阳,拜永州刺史。陈人逼光州,擒以行军总管击破之。高祖作相,迁和州刺史。陈将频寇江北,前后入界。擒屡挫其锋,陈人夺气。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于是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进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陈人大骇,其将相继降之。晋王广上状,高祖闻而大悦,宴赐群臣。陈叔宝遣领军蔡征守朱雀航,闻擒将至,众惧而溃。符蛮奴为贺若弼所败,弃军降于擒。擒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注〕:“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时贺若弼亦有功。乃下诏于晋王曰:“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
九州不一,已数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闻以欣然,实深庆快。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赐物万段。先是,江东有歌谣曰:“黄斑青骏马,发自寿阳浚,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皆不知所谓。擒本名虎,平陈之际,又乘青骏马,往反时节与歌相应,至是方悟。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汝闻江南有陈国天子乎?”对曰:“闻之。”上命左右引突厥诣擒前,曰:“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无何因寝疾,数日意卒,时年五十五。(节选自《隋书•韩擒虎传》)〔注〕撝(huī):挥手呵斥。
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 稍:稍稍。B.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 说:劝服。C.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 潜:暗中。D.半日而拔,次于新林 次:驻扎。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韩擒战功显赫的一组是
○1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 ○2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 ○3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 ○4来谒军门,昼夜不绝 ○5闻擒将至,众惧而溃 ○6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 A.○1○2○3 B.○1○4○5 C.○2○4○6 D.○3○5○6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擒自小以有胆略知名,容貌魁伟,有豪杰的仪表。周太祖很赏识
他,让独生子与他交往。在任职刺史后,屡次击败陈军的侵扰,陈人丧失了锐气。
B.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在伐陈时担任先锋。他率领五百人,半日攻下姑熟,陈人大惊,其将领相继投降。高祖闻讯十分喜悦,大宴群臣。
C.韩擒声名令陈军感到恐惧,陈叔宝遣部下镇守朱雀航,但军士逃散。其时贺若弼打败陈将任蛮奴也有军功,高祖在表彰韩擒的同时也表彰了贺若弼。
D.韩擒平陈的经历与此前江东的歌谣相应,当时人们不知歌谣何意,平陈之后才得以明白。韩擒被征召回京后,深受皇上礼遇,但不久却因急病而死。
11.把第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2)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1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2。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1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2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1)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2)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雨 韵 从维熙
进入生命的夕阳黄昏,才理解了“雨”这个简单的汉字,包容着人生四季。
按照化学的分子式来解读雨,是H2O的气体,在天空合成为水,然后返还到地面上来的物质。它在不同季节,有着变形的本能;春雨悄然无声,充满了孩子的稚嫩和温柔,像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那般,形象上有点腼腆;夏雨滂沱,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量,就如同一个人从童年进入青年时期,显示出无与伦比的阳刚气势;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忧伤的咏叹,淅淅沥沥不绝于耳,除去让人看见果实的成熟,感到收获的喜悦之外,还容易让人联想起《红楼梦》里的黛玉悲秋,这是人与自然同时走向成熟的标志;到了冬天,雨的体形变为片片白雪,与老人的银发一色,这寓意人已经走到了生命暮年。步入老年,我更加喜欢雨了,尤其偏爱在雨天散步。我惬意地打着一把雨伞,在雨中踽踽而行时,倾听着人生四季中的各种音韵旋律;少年时无拘无束的童真,青年时的学海苦渡,中年时在“老君炉”中之修炼,花甲之后的心若静水……在雨中回眸人生的苦乐酸甜,与在书斋中伏案回忆往事,是迥然不同的两种境界。后者,因为缺少了雨作衬托,如同人生戏剧少了背景;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不仅可以升华记忆的色彩,雨在此刻还能转化为助燃之剂,让记忆铭刻上雷鸣与电闪的音韵,成为浪漫的抒情和感伤的咏叹。
记得在一个雨天,我看见一个老者领着一个娃儿----身后还有一条小狗,一起来到公园的湖边。那条小狗对于雨天出游,表现出了无限惊喜,它一会儿蹿到老人和娃儿前面,一会儿又溜到一老一小身后。但是那个男娃儿,与那条小狗的欢快相反----虽然老人为它打着雨伞,他仿佛仍然无法走入雨的梦幻之中。
老人说“你看那荷叶上的水珠儿,多好看!”孩子仍然撅着他那张小嘴,向湖里也斜了一眼,但无动于衷。孩子似乎并不喜欢雨中的静物世界,他在百般无聊之际,把那条小狗招呼到脚下,喊了“一、二、三”之后,在雨中与那条小狗开始了赛跑。老人出说的话,对这位老人说:“孩子难得有在雨中撒欢的时机,这会写进他的生命记忆,到你我的年纪都忘却不了。多好!”果不其然,待那娃儿与狗环湖赛跑回来,虽然人和狗都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般,但那个男娃和那条狗,一个开心地笑个不住,一个欢喜的对天狂吠起来……那老人阴沉的脸,终于渐渐还阳了,终于最后与孩子笑在了一起。多好!这真是一幅难觅的雨中写意画面。
雨丝,从其造形上看去,象是连接了天和地之间的条条琴弦;每个雨滴,是在琴弦上跳跃着的音符;天空和大地,是它演出的无边无垠的舞台;它演出的,是人世间无与伦比的大自然的美丽的乐章。
14.根据文意,四季之雨分别象征了人生哪几个阶段?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忧伤的咏叹”?(4分)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
(2)他仿佛仍然无法走入雨的梦幻之中。
16.文中“老人和娃儿”在雨天各有什么不同的意趣?老人为什么“最后与孩子”笑在了一起?(6分)
17.怎样理解“雨韵”的内涵?文章依次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呈现“雨韵”这一主旨的?(8分)
六、(15分)
18.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
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作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1)将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20.穆家寨中学高三(1)班将于下周举行以“读书乐”为主题的读书心得交流会。下面是主持人开场白的开头和结尾,请你补出中间部分。
要求紧扣主题、言简意赅、有文采。50个字左右。(6分)各 位 同 学,今 天 我 们 召 开 一 个 读 书 心 得 交 流 会,主 题 是 “ 读 书 了 ”。
希 望 各 位 踊 跃 发
言,让 大 家 分 享 你 的 阅 读 心 得。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某杂志社登了一份关于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报告,其中一些数据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例如对“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表示难以评价的为27.2%,对“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表示难以评价的为22.8%,对“过马路闯红灯”表示难以评价的为15.2%,对“竞争可以不择手段”表示难以评价的为18.6%,对“诚实意味着吃亏”表示难以评价的为33.8%。有人认为,这些数据显示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对社会公德及个人品德的价值判断模糊甚至错误。有人认为,从这些数据可以推断出多数青少年思想仍然很健康、很阳光。有人认为,“难以评价”就是因为不想简单地赞同或反对,恰好表现出当代青少年思想的多元化、个性化。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