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工会关于对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状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5 00:47: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总工会关于对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状况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总工会关于对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状况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总工会关于对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状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密切党同职工群众的联系,更好地履行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市总工会成立了由市总领导带队的5个调研组,于4月23日至5月10日采用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我市145家困难企业和400名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调研的基本情况:

1、被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企业共有145家,其中国有66家,集体38家,外商3家,私营29家,其它9家。

职工总数55003人,其中:下岗职工(待业)总数15942人。困难职工总数8921人(男3569人,女5352人),其中30岁以下982人,31--40岁3033人,41--50岁3122人,50岁以上1784人。其中小学文化1338人,中学中专7047人,大专836人。

因下岗致贫4014人,因家庭成员患大病致贫892人,因子女上学致贫446人,因收入低致贫1784人,因天灾人祸致贫446人,其它1339人。

困难职工享受生活救助人数6798人,享受低保6100人,享受医疗救助4728人,享受助学救助1338人,享受住房救助44人,享受再就业优惠1159人,其它374人。

困难职工在国有企业的4143人,集体企业的1368人,私营企业的227人,外资企业的50人,其它3133人。

困难职工在机械冶金行业的2676人,在建筑行业的375人,在纺织行业1248人,在煤炭行业35人,在军工行业107人,在交通运输行业的847人,在其它行业的3633人。

2、被调查职工的基本情况

被调查职工400名,其中男227人,女173人,18-30岁的有65人,31--40岁的有167人,41--50岁的123人,51--60岁的45人。

被调查职工中文盲4人,小学23人,初中、高中(中专)320人,大专以上53人。

被调查职工所在单位的所有制性质,国有204人,集体113人,外商41人,私营31人,其它11人。

被调查职工工作单位所属行业:机械冶金8人,建筑27人,纺织41人,煤炭15人,电力、煤气23人,商业饮食服务129人,科教文卫体4人,农林牧渔16人,机关团体10人,其它127人。

被调查职工所从事的具体职业:工人有272人,经营管理人员68人,专业技术人员33人,其他27人。

被调查职工目前工作状况:在岗203人,下岗待业164人,打零工33人。

被调查职工中有218名所在单位拖欠工资,企业欠发工资3个月以下42人,4--12个月89人,13--18个月48人,18--24个月39人。企业欠发工资额:2000元以下106人,2001--5000元67人,5001--8000元45人。

被调查职工本人2004年(1--4月)月平均货币实际收入:无收入106人,1--500元241人,501人--1000元53人。

被调查职工近3年家庭生活水平提高幅度较大的有26名,有所提高的有66名,没有变化的217名,有所下降的有76名,下降幅度较大的15名。

被调查职工中有135名职工家庭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65名职工家庭不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保家庭每月每人平均享受31--60元低保费的有67名,享受61--90元有41名职工。

从被调查职工中的135名困难职工从致困原因上看:有45人因企业效益不好收入低致困,87人因下岗失业致困,110人因就业人口少致困,13人因家人有大病致困,92人因拖欠工资致困,6人因供子女上学致困,21人因其它原因致困。

2002年8月以来有135名职工享受医疗救助,75名职工享受助学救助,57名职工享受就业或再就业救助,135名职工享受生活救助,15名职工享受其它救助。

被调查职工目前需要就业帮助的116人,需要医疗帮助的132人,需要上学帮助176人,需要小额借(贷)款帮助的107人,需要住房帮助的33人,收入太低需要帮助的156人。

被调查职工再就业需要技能培训的55人,需要职业介绍95人,需要资金帮助107人,需要企业安排73人,需要落实就业政策的56人,等机会再说的19人。

被调查职工医疗需要参加医保的112人,需要报销拖欠的医疗费79人,需要优惠就诊的83人,需要出台困难职工医疗政策97人,需要帮助解决大病医疗105人。

被调查职工住房目前需要资助买现住房的6人,需要资助建房的12人,需要租赁经济型住房的23人。

被调查职工对2002年8月以来开展的困难职工帮扶活动的总体评价:认为很好的有85人,认为较好的有205人,认为无所谓的有22人,认为走形式的有88人。

被调查职工对我市目前政策帮扶措施满意的有66人,对小额借(贷)款帮扶措施满意的有27人,对技术帮扶满意的有5人,对党员结对帮扶满意的有67人,对单位对口帮扶满意的有45人,对发救济款、物满意的有175人,对工会送温暖帮扶措施满意的有138人,对困难职工帮扶活动满意的有95人。

被调查职工认为当职工生活发生困难和变故时,职工希望找行政单位帮助的53人,希望找党组织帮助的76人,希望找工会帮助的98人,希望找亲戚、朋友帮助的103人,靠自己的45人。

被调查职工当家庭生活遇到重大困难时,单位组织给过帮助的有133人,亲戚给过帮助的有232人,邻居给过帮助的有9人,同事给过帮助的20人。

职工对家庭今后一段时间生活状况前景看法:生活水平会逐步提高的有53人,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的有275人,生活水平将会继续下降的有72人。

二、困难企业状况:

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本次调查的145家企业,处于困难状况的占89%,如市经贸委系统共有6

0家企业,其中有30家企业处于停产状态;有26家企业拖欠职工工资;有16家企业的待岗职工不能拿到生活费;有44家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离退休人员、在册职工及大并重病人员医疗费不能按时报销问题;有38家企业欠交养老保险金,有35家企业欠交失业保险金;有12家企业向职工借款,有18家企业不能退还职工集资款,有22家企业收取职工风险金,有6家企业收取职工股金;有5家企业不能按时足额发放死亡职工家属抚恤金。

##市第一制药厂始建于1970年,属国有中型企业,现有在册职工688人(在岗20人),其中离退休人员136人(离休3人)。截止今年3月底,企业共欠交养老保险金1218.9万元,其中本金360.6万元,滞纳金和利息858.3万元;企业一直未参加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因企业连年亏损,1998年全面停产。企业职工全部下岗而且享受不到下岗、失业、保险。职工没有生活来源,生活问题亟待解决。

市清真肉联厂建于50年代,是回族肉类生产加工企业,全民所有制性质。由于诸多因素影响,该厂1991年处于停产状态。该厂现有在册职工245人;离退休人员73人(离休2人);企业停产以来,职工基本生活无保障,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等问题无法解决,该厂职工及离退休人员97年以来连续到市政府集体上访。经市政府协商,该厂234名职工于2002年5月享受到失业救济。截止2001年底,该厂负债2414.2万元(其中贷款2058万元,不含银行利息2400万元)。经初步认定,市清真肉联厂已资不抵债2100多万元,企业的土地、厂房及设备等资产均抵押给了银行。截止目前,企业共欠交养老保险金128.2万元(不含216万元滞纳金);欠交失业保险金11.9万元(不含13.4万元滞纳金),企业共拖欠停产前职工工资12万元;欠职工集资款及风险抵押金68万元;欠职工退休时替企业垫交养老保险金10万元;拖欠职工生育费、丧葬费、抚恤金等5万元。

市鞋业集团为市属集体企业,现有在册职工1300人,离退休462人(离休2人)。待岗职工1050人,留守30人,工资已有4个月没有发放。水、电无力支付。462名离退休人员医疗费难以解决。企业共欠交养老金、失业金153.9万元(不含55.3万元滞纳金等)。欠职工股金、集资款515万元。

市第二针织厂现有在册职工780人,已全部下岗。离退休人员349人(离休4人)。企业总负债571.1万元(有3532万元债务已转移给吉雄(##)药业公司)。现有土地和厂房被抵押在工商银行。该企业目前已无资产、无设备、无产品、无市场,企业已经完全丧失组织生产经营的基本条件。由于该企业无力参加医疗保险,退休职工的医疗费报销问题无法解决。职工生活非常困难。

三、困难职工的状况及特点

困难职工群体是我国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各种矛盾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本次调查的状况及发展变化趋势,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生活上成为落伍者。困难职工群体大多是下岗失业人员。他们由于年龄偏大,技术落后,文化较低等原因,普遍存在再就业难的问题。困难职工群体中的绝大部分人根本不可能在社会的主导产业中实现再就业。有些找到工作或零活的下岗失业人员,没有稳定工作环境和收入,很容易二次下岗或失业,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跟在时代发展的后面,被甩在社会发展的边缘地带;一部分人跟不上社会步伐,将成为社会救助的永久对象。

2、职工身份的特征比较明显。“困难职工群体”是一个比较能说明问题的名词。他们的职工身份比较明显。他们集中在城镇,集中在国有企业,集中在传统产业中,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有相同的经历,相互之间历史联系也多,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支持的者大都是工人,因此这个困难群体基本上都是职工的身份。

3、失落感比较强。在计划经济时期,广大职工与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一样,大家吃平均主义大锅饭,都是国家主人翁,政治经济地位大体都一样。现在职工中的一部分人沦为困难职工,他们的失落感较强,而现在的城镇生活费用高,钢性强,弹性校生活中又增加了原来属于社会保障而现在需自己负担的消费项目,如住房、子女上学教育费用,部分医疗和养老费用等。困难职工大多属于中年人,他们的家庭负担也重,一旦收入没有来源,全家都会陷入困境。

4、“遗传”特征比较明显。“龙生龙,凤生凤”的贬意讽刺遗传的打油诗用在这里不为过。困难职工群体往往是上辈穷、下辈亦穷。困难职工因其自身素质较低,其经济和其它方面的原因,他们的子女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困难职工子女的义务教育费用实际上是缺乏保障的。教育阶段辍学的基本上是贫困家庭的子女。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用根本不含子女上学的教育费用,受不到良好的教育,没有一技之长,导致出现上辈穷,下辈也穷的“遗传”现象。

5、个人综合素质偏低。技术单一,思想观念陈旧,个人综合素质偏低是困难职工群体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他们的思想观念不太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现在企业和劳动力都走向了市场,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他们在相同的社会环境条件下不得不处于困难地位。

四、困难职工群体形成的原因

从本次调查的困难职工群体来看,其形成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下岗失业。失业与贫困是伴生物。本次调查有64%以上困难职工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下岗。劳动力供大于求是我国长期存在的一个基本国情。我市就业问题也是如此。一方面新增劳动力逐年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新技术的运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致使企业减员增效,就业单位相对减少;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缺乏活力,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生产经营困难,停产半停产增多,下岗职工逐年上升。另一方面劳动力素质结构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高素质人才少,技术工人短缺,形成大量下岗失业人员,他们的生活境况非常困难。

2、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是困难职工群体形成的直接原因。而贫富差距又是分配不公造成的。在资

本与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利益受到损害,劳动者在分配中的弱势地位非常明显。有不少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压低、克扣、拖欠职工工资和减少劳动保护投资的办法来增加资本的利润收益。在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关系中,体力劳动者处于不利地位。国家公务员的工资一般都有保障,而且不断长工资,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技术入股并可以拿到高薪,而一般工人的收入普遍较低且缺乏保障。在行业分配方面,电业、银行、通讯等企业职工工资较高,而产业工人工资报酬较低,而且还有良性与恶性循环之说。如:工资的高低决定着交纳养老保险金的比例和数量,退休后仍不是一个水平线。

3、社会保障不完善。社会保障不完善是我国困难职工群体形成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社会保障覆盖面较窄,社会化水平低。有许多企业都是单位缴纳养老统筹金后,政府才给所在单位的退休职工发放养老金,否则不予发放。这种单位特色的社会保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它不但混淆了政府、社区、单位之间的职能界限,而且苦乐不均,减弱了社会保障分散风险的能力,无法保障最需要保障的困难企业的职工生活。在最低工资、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住房等方面的保障政策还不配套,社会保障实际上成为了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

五、解决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群体问题的建议

1、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解困。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好困难职工问题,首先要认识到困难职工群体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应该高度重视。解决好困难职工问题,关系到党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到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也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去深刻理会帮扶困难职工的重要意义,加大对他们的关爱,使他们早日摆脱贫困。

2、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就业是解困的根本途径。各级党委和政府已经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首要的发展目标,已经制定了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政府要帮助困难职工通过市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就要切实落实劳动、财政、税务、工商和金融信贷方面优惠政策。要加大督查落实政策的力度。利用优惠政策鼓励非正轨就业,通过多种就业渠道,保证职工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3、调整分配结构。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原则,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位次摆正,先是按劳分配,然后才是其他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初次分配要按照工资、成本、税收、利润的顺序进行,把保障劳动者权益放在第一位。凡拖欠职工工资、保险金和集资款的应当限期清偿。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国家保险政策的重点要由生活保障向就业保障转移。一方面要扩大生活保障的内容和范围,如扩大互助医疗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在就医、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应对困难职工群体辅之以必要保险政策和特殊照顾。另一方面要对帮助就业的保障进行探索。要多渠道筹集就业基金,要动员社会捐助,地方财政要保证支出一定比例的就业基金。

5、深化企业改革。要端正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明确职工群众在改革中需要什么。以国有企业改革为核心,带动整个改革的健康发展。只有把企业搞活了,才能发挥其以积极的作用,才能实现彻底的“解困”。

6、完善帮扶制度。帮扶困难职工,解决困难企业的问题党政要负主要责任,帮助困难职工活动应该是党和政府的工作,工会不能大包大揽,工会也不能代替党委政府做帮扶工作,工会充其量做些辅助的解困工作。特别是以党员干部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为主体,社会各界参与,结对帮扶困难职工活动,主要在于各级党委和政府,这是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关键。完善和落实好各项社会政策,是解困的根本所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按照胡锦涛同志“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从“三个代表”的高度,率先垂范,在全社会形成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帮助困难职工群体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7、以社区为载体实现解困。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将成为困难职工解困的主要阵地。各级政府要切实转换职能,加强对社区的服务指导,要发挥社区的作用,就要加强社区建设,要多渠道筹集解困基金,拓宽救助渠道,在“低保”的基础上完善社区综合保障制度,社区要尽快建立健全多功能、全方位的社会保障服务网络,集就业介绍、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社会保障于一体,为困难职工群体提供快速、高效、方便的解困服务。

8、党和政府要支持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职工帮扶中心是工会的一个窗口,工会的职责可以通过“中心”来实现,“中心”是帮扶困难职的一个载题、平台,是工会长效帮扶困难职工的一个机制,上可以为党委和政府分忧,下可为困难职工解愁,因此,党委和政府要在“中心”的编制、人员、资金上予以支持,以达到帮扶困难职工,让困难职工和社会受益的目的。

第二篇:总工会关于对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状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密切党同职工群众的联系,更好地履行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市总工会成立了由市总领导带队的5个调研组,于4月23日至5月10日采用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我市145家困难企业和400名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调研的基本情况:

1、被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企业共有145家,其中国有66家,集体38家,外商3家,私营29家,其它9家。职工总数55003人,其中:下岗职工(待业)总数15942人。困难职工总数8921人(男3569人,女5352人),其中30岁以下982人,31--40岁3033人,41--50岁3122人,50岁以上1784人。其中小学文化1338人,中学中专7047人,大专836人。

因下岗致贫4014人,因家庭成员患大病致贫892人,因子女上学致贫446人,因收入低致贫1784人,因天灾人祸致贫446人,其它1339人。

困难职工享受生活救助人数6798人,享受低保6100人,享受医疗救助4728人,享受助学救助1338人,享受住房救助44人,享受再就业优惠1159人,其它374人。

困难职工在国有企业的4143人,集体企业的1368人,私营企业的227人,外资企业的50人,其它3133人。

困难职工在机械冶金行业的2676人,在建筑行业的375人,在纺织行业1248人,在煤炭行业35人,在军工行业107人,在交通运输行业的847人,在其它行业的3633人。

2、被调查职工的基本情况

被调查职工400名,其中男227人,女173人,18-30岁的有65人,31--40岁的有167人,41--50岁的123人,51--60岁的45人。

被调查职工中文盲4人,小学23人,初中、高中(中专)320人,大专以上53人。

被调查职工所在单位的所有制性质,国有204人,集体113人,外商41人,私营31人,其它11人。

被调查职工工作单位所属行业:机械冶金8人,建筑27人,纺织41人,煤炭15人,电力、煤气23人,商业饮食服务129人,科教文卫体4人,农林牧渔16人,机关团体10人,其它127人。

被调查职工所从事的具体职业:工人有272人,经营管理人员68人,专业技术人员33人,其他27人。

被调查职工目前工作状况:在岗203人,下岗待业164人,打零工33人。

被调查职工中有218名所在单位拖欠工资,企业欠发工资3个月以下42人,4--12个月89人,13--18个月48人,18--24个月39人。企业欠发工资额:2000元以下106人,2001--5000元67人,5001--8000元45人。

被调查职工本人2004年(1--4月)月平均货币实际收入:无收入106人,1--500元241人,501人--1000元53人。

被调查职工近3年家庭生活水平提高幅度较大的有26名,有所提高的有66名,没有变化的217名,有所下降的有76名,下降幅度较大的15名。

被调查职工中有135名职工家庭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65名职工家庭不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保家庭每月每人平均享受31--60元低保费的有67名,享受61--90元有41名职工。

从被调查职工中的135名困难职工从致困原因上看:有45人因企业效益不好收入低致困,87人因下岗失业致困,110人因就业人口少致困,13人因家人有大病致困,92人因拖欠工资致困,6人因供子女上学致困,21人因其它原因致困。2002年8月以来有135名职工享受医疗救助,75名职工享受助学救助,57名职工享受就业或再就业救助,135名职工享受生活救助,15名职工享受其它救助。

被调查职工目前需要就业帮助的116人,需要医疗帮助的132人,需要上学帮助176人,需要小额借(贷)款帮助的107人,需要住房帮助的33人,收入太低需要帮助的156人。

被调查职工再就业需要技能培训的55人,需要职业介绍95人,需要资金帮助107人,需要企业安排73人,需要落实就业政策的56人,等机会再说的19人。

被调查职工医疗需要参加医保的112人,需要报销拖欠的医疗费79人,需要优惠就诊的83人,需要出台困难职工医疗政策97人,需要帮助解决大病医疗105人。

被调查职工住房目前需要资助买现住房的6人,需要资助建房的12人,需要租赁经济型住房的23人。

被调查职工对2002年8月以来开展的困难职工帮扶活动的总体评价:认为很好的有85人,认为较好的有205人,认为无所谓的有22人,认为走形式的有88人。

被调查职工对我市目前政策帮扶措施满意的有66人,对小额借(贷)款帮扶措施满意的有27人,对技术帮扶满意的有5人,对党员结对帮扶满意的有67人,对单位对口帮扶满意的有45人,对发救济款、物满意的有175人,对工会送温暖帮扶措施满意的有138人,对困难职工帮扶活动满意的有95人。

被调查职工认为当职工生活发生困难和变故时,职工希望找行政单位帮助的53人,希望找党组织帮助的76人,希望找工会帮助的98人,希望找亲戚、朋友帮助的103人,靠自己的45人。

被调查职工当家庭生活遇到重大困难时,单位组织给过帮助的有133人,亲戚给过帮助的有232人,邻居给过帮助的有9人,同事给过帮助的20人。职工对家庭今后一段时间生活状况前景看法:生活水平会逐步提高的有53人,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的有275人,生活水平将会继续下降的有72人。

二、困难企业状况:

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本次调查的145家企业,处于困难状况的占89%,如市经贸委系统共有60家企业,其中有30家企业处于停产状态;有26家企业拖欠职工工资;有16家企业的待岗职工不能拿到生活费;有44家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离退休人员、在册职工及大病、重病人员医疗费不能按时报销问题;有38家企业欠交养老保险金,有35家企业欠交失业保险金;有12家企业向职工借款,有18家企业不能退还职工集资款,有22家企业收取职工风险金,有6家企业收取职工股金;有5家企业不能按时足额发放死亡职工家属抚恤金。

市清真肉联厂建于50年代,是回族肉类生产加工企业,全民所有制性质。由于诸多因素影响,该厂1991年处于停产状态。该厂现有在册职工245人;离退休人员73人(离休2人);企业停产以来,职工基本生活无保障,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等问题无法解决,该厂职工及离退休人员97年以来连续到市政府集体上访。经市政府协商,该厂234名职工于2002年5月享受到失业救济。截止2001年底,该厂负债2414.2万元(其中贷款2058万元,不含银行利息2400万元)。经初步认定,市清真肉联厂已资不抵债2100多万元,企业的土地、厂房及设备等资产均抵押给了银行。截止目前,企业共欠交养老保险金128.2万元(不含 216万元滞纳金);欠交失业保险金11.9万元(不含13.4万元滞纳金),企业共拖欠停产前职工工资12万元;欠职工集资款及风险抵押金68万元;欠职工退休时替企业垫交养老保险金10万元;拖欠职工生育费、丧葬费、抚恤金等5万元。

市鞋业集团为市属集体企业,现有在册职工1300人,离退休462人(离休2人)。待岗职工1050人,留守30人,工资已有4个月没有发放。水、电无力支付。462名离退休人员医疗费难以解决。企业共欠交养老金、失业金153.9万元(不含55.3万元滞纳金等)。欠职工股金、集资款515万元。市第二针织厂现有在册职工780人,已全部下岗。离退休人员349人(离休4人)。企业总负债571.1万元(有3532万元债务已转移给吉雄(##)药业公司)。现有土地和厂房被抵押在工商银行。该企业目前已无资产、无设备、无产品、无市场,企业已经完全丧失组织生产经营的基本条件。由于该企业无力参加医疗保险,退休职工的医疗费报销问题无法解决。职工生活非常困难。

三、困难职工的状况及特点

困难职工群体是我国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各种矛盾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本次调查的状况及发展变化趋势,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生活上成为落伍者。困难职工群体大多是下岗失业人员。他们由于年龄偏大,技术落后,文化较低等原因,普遍存在再就业难的问题。困难职工群体中的绝大部分人根本不可能在社会的主导产业中实现再就业。有些找到工作或零活的下岗失业人员,没有稳定工作环境和收入,很容易二次下岗或失业,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跟在时代发展的后面,被甩在社会发展的边缘地带;一部分人跟不上社会步伐,将成为社会救助的永久对象。

2、职工身份的特征比较明显。“困难职工群体”是一个比较能说明问题的名词。他们的职工身份比较明显。他们集中在城镇,集中在国有企业,集中在传统产业中,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有相同的经历,相互之间历史联系也多,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支持的者大都是工人,因此这个困难群体基本上都是职工的身份。

4、“遗传”特征比较明显。“龙生龙,凤生凤”的贬意讽刺遗传的打油诗用在这里不为过。困难职工群体往往是上辈穷、下辈亦穷。困难职工因其自身素质较低,其经济和其它方面的原因,他们的子女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困难职工子女的义务教育费用实际上是缺乏保障的。教育阶段辍学的基本上是贫困家庭的子女。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用根本不含子女上学的教育费用,受不到良好的教育,没有一技之长,导致出现上辈穷,下辈也穷的“遗传”现象。

5、个人综合素质偏低。技术单一,思想观念陈旧,个人综合素质偏低是困难职工群体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他们的思想观念不太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现在企业和劳动力都走向了市场,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他们在相同的社会环境条件下不得不处于困难地位。

四、困难职工群体形成的原因

从本次调查的困难职工群体来看,其形成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下岗失业。失业与贫困是伴生物。本次调查有64%以上困难职工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下岗。劳动力供大于求是我国长期存在的一个基本国情。我市就业问题也是如此。一方面新增劳动力逐年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新技术的运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致使企业减员增效,就业单位相对减少;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缺乏活力,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生产经营困难,停产半停产增多,下岗职工逐年上升。另一方面劳动力素质结构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高素质人才少,技术工人短缺,形成大量下岗失业人员,他们的生活境况非常困难。

2、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是困难职工群体形成的直接原因。而贫富差距又是分配不公造成的。在资本与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利益受到损害,劳动者在分配中的弱势地位非常明显。有不少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压低、克扣、拖欠职工工资和减少劳动保护投资的办法来增加资本的利润收益。在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关系中,体力劳动者处于不利地位。国家公务员的工资一般都有保障,而且不断长工资,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技术入股并可以拿到高薪,而一般工人的收入普遍较低且缺乏保障。在行业分配方面,电业、银行、通讯等企业职工工资较高,而产业工人工资报酬较低,而且还有良性与恶性循环之说。如:工资的高低决定着交纳养老保险金的比例和数量,退休后仍不是一个水平线。

3、社会保障不完善。社会保障不完善是我国困难职工群体形成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社会保障覆盖面较窄,社会化水平低。有许多企业都是单位缴纳养老统筹金后,政府才给所在单位的退休职工发放养老金,否则不予发放。这种单位特色的社会保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它不但混淆了政府、社区、单位之间的职能界限,而且苦乐不均,减弱了社会保障分散风险的能力,无法保障最需要保障的困难企业的职工生活。在最低工资、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住房等方面的保障政策还不配套,社会保障实际上成为了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

五、解决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群体问题的建议

1、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解困。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好困难职工问题,首先要认识到困难职工群体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应该高度重视。解决好困难职工问题,关系到党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到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也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去深刻理会帮扶困难职工的重要意义,加大对他们的关爱,使他们早日摆脱贫困。

2、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就业是解困的根本途径。各级党委和政府已经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首要的发展目标,已经制定了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政府要帮助困难职工通过市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就要切实落实劳动、财政、税务、工商和金融信贷方面优惠政策。要加大督查落实政策的力度。利用优惠政策鼓励非正轨就业,通过多种就业渠道,保证职工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3、调整分配结构。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原则,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位次摆正,先是按劳分配,然后才是其他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初次分配要按照工资、成本、税收、利润的顺序进行,把保障劳动者权益放在第一位。凡拖欠职工工资、保险金和集资款的应当限期清偿。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国家保险政策的重点要由生活保障向就业保障转移。一方面要扩大生活保障的内容和范围,如扩大互助医疗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在就医、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应对困难职工群体辅之以必要保险政策和特殊照顾。另一方面要对帮助就业的保障进行探索。要多渠道筹集就业基金,要动员社会捐助,地方财政要保证支出一定比例的就业基金。

5、深化企业改革。要端正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明确职工群众在改革中需要什么。以国有企业改革为核心,带动整个改革的健康发展。只有把企业搞活了,才能发挥其以积极的作用,才能实现彻底的“解困”。

6、完善帮扶制度。帮扶困难职工,解决困难企业的问题党政要负主要责任,帮助困难职工活动应该是党和政府的工作,工会不能大包大揽,工会也不能代替党委政府做帮扶工作,工会充其量做些辅助的解困工作。特别是以党员干部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为主体,社会各界参与,结对帮扶困难职工活动,主要在于各级党委和政府,这是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关键。完善和落实好各项社会政策,是解困的根本所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按照胡锦涛同志“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从“三个代表”的高度,率先垂范,在全社会形成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帮助困难职工群体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7、以社区为载体实现解困。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将成为困难职工解困的主要阵地。各级政府要切实转换职能,加强对社区的服务指导,要发挥社区的作用,就要加强社区建设,要多渠道筹集解困基金,拓宽救助渠道,在“低保”的基础上完善社区综合保障制度,社区要尽快建立健全多功能、全方位的社会保障服务网络,集就业介绍、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社会保障于一体,为困难职工群体提供快速、高效、方便的解困服务。

8、党和政府要支持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职工帮扶中心是工会的一个窗口,工会的职责可以通过“中心”来实现,“中心”是帮扶困难职的一个载题、平台,是工会长效帮扶困难职工的一个机制,上可以为党委和政府分忧,下可为困难职工解愁,因此,党委和政府要在“中心”的编制、人员、资金上予以支持,以达到帮扶困难职工,让困难职工和社会受益的目的。

第三篇:困难儿童生存和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XX镇困境儿童生存和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调研人:XX镇妇联刘彩虹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弱势群体问题最容易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如果不及时解决和妥善处理,就会使矛盾激化,甚至引起社会动荡,因此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使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利益均衡发展,从而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XX镇共8个行政村。总人口4.5万,调查中显示:全镇贫困儿童人,其中孤儿人,单亲家庭的贫困儿童人,因病、因残或其他原因导致贫困的儿童共计人,这些困境儿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存在问题

1、家庭生活困难。困境儿童的家庭生活普遍都比较困难,他们主要靠政府救济,大多收入微薄,有的由有关部门救济,有的由亲戚朋友接济,他们缺乏正常固定的收入,生活都是粗茶淡饭,只能满足一日三餐的温饱问题。没有多余的钱来改善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瘠,生存质量相对较低。

2、居住环境较差。困境儿童居住环境差、生活质量低。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困境儿童,他们大多数都居住在陈旧的老房子里,睡觉睡在土坑上,阴暗潮湿,卫生条件差,家中的日常用品、学习场所简陋,基本上没有其他的室内陈设。

3、文化教育缺失。多数儿童承担了家里很多家务和农活,不能

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有的家庭由于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只满足孩

子的物质渴求,而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或缺失,导致孩子厌学心理。再

加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有的家长认为考不上一流的大学找不到

好工作,读完初中能算帐识字就可以了,早找工作早挣钱,因此只读

到初中,甚至初中还未毕业就辍学打工了。

4、亲情关爱缺失。困境儿童不仅物质生活匮乏,同时也存在心

理状态的偏差失衡,大部分困境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抚慰,缺乏与家

人的沟通交流,特别是在押服刑人员家庭的儿童,父母离异的单亲家

庭儿童,他们大多有祖父母辈管教,祖父母文化低,往往忽视对孩子

精神上思想品德上的教育,使孩子产生孤独的心理,容易产生封闭、孤僻、自卑不合群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等。

二、主要做法

儿童是最脆弱的群体,处于困境中的儿童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帮

助和保护。近年来,向阳镇妇联从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三维交点上开展工作,把儿童的救助工作做为一项品牌工作来抓,大

胆创新,不断拓宽救助渠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赢得了社会普遍

赞誉。几年来,镇妇联共拉回资助款万元,救助贫困生人次。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努力工作,争得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困境儿童救助工作,输送的是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反映的是妇联

组织的凝聚力,因此,这项工作必须争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我们的做法:一是多请示,勤汇报让领导知情。对困境儿童救助工作,我们及时向领导反馈,确保领导能随时准确掌握。并始终把妇联工作臵于领导视野之内;二是用典型事例让领导用情。我们经常利用帮扶仪式、学校落成典礼、召开座谈会、“六一”慰问等机会适时安排领导到贫困儿童家中看看,与贫困儿童交流,让他们亲身感悟贫困儿童的生活困难和求学精神,从而更加关注支持和重视困境儿童救助工作;三是用务实的作风骄人的业绩让领导动情。为了救助更多困境儿童,我们大胆走出去,主动去跑,去争,去引,有时为了争取一个捐助单位常常要跑上几次甚至十几次,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不放弃,我们的诚心打动了一个个区内外单位领导。

2、强化管理,赢得广泛的社会信誉

儿童救助工作,要赢得全社会的支持,必须有良好的社会信誉。为了让每一个贫困儿童得到及时救助,让每一分救助金发挥最大效能,我们严格管理,做到实管实用。

一是真实把握困境儿童的实际情况。对救助对象的认定,首先由贫困儿童提出申请,所在学校、村委会提出初步意见,然后进村入户,对困境儿童的家庭状况及学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建立完善“困境儿童数据库”,实施有效的动态管理,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二是认真用好每一笔资金。健全规范上报程序,严格审核把关,制定了建档立卡、复信反馈、工作抽查等管理制度。对捐助资金实行了统一管理,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募集透明,管理透明,资助透明,保证每一分钱都用于困境儿童,提高了救助的公信度。

三是跟踪掌握救助情况。定期以座谈会、汇报会的形式了解、检查救助工作开展情况。对受助儿童实行了跟踪联系制度,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情况,并对受助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鼓励受助儿童与捐助者加强联系交流,确保救助工作取得实效。

3、注重宣传,扩大救助困境儿童的影响力

为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积极救助困境儿童,我们突出抓好三点:

一是抓住热点,广造声势。充分利用“三八”、“六一”等社会关注妇女儿童的热点时期,广泛宣传救助困境儿童的重大意义,大力宣传热心公益事业的优秀典型和先进事迹,大力弘扬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不断扩大救助工作的影响度和美誉度。通过活动的开展,许多爱心人士都加入助学行列。

二是制造亮点,扩大影响。通过开展各项救助活动,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实现了媒体、妇联、社会与受助儿童的良好互动。

三、几点思考

救助困境儿童,不仅要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也要聚集社会各方面力量。今后工作中我们将尽心竭力为困境儿童排忧解难,切实履行代表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职责,积极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行动。进一步提高认识、丰富内涵、创新载体、提升品牌,使困境儿童救助工作成为弘扬文明新风、建设和谐向阳的公益平台;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有效载体;成为提高困境儿童生存发展能力,积极汇报社会的重要途径。

1、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和谐理念

强化宣传,引导人们由传统的扶贫观念向现代权利观念转变。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人权的角度做好救助弱势群体工作,注重培养挖掘热心公益的优秀典型和先进事迹,精心设计富有时代特色和实际效益的“亮点”活动,大力弘扬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积极倡导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和谐理念,不断扩大妇联救助工作的影响面和美誉度。

2、积极参与协同,促进成果共享

积极发挥妇联联系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好的促使决策层更加关注困境儿童的社会救助、家庭保护和素质教育,结合实施“阳光培训工程”、“两免一补”助学工程,以及“关爱女孩”试点工作等,更好的帮助弱势妇女儿童摆脱贫穷,多角度、全方位的优化妇女儿童的生存发展环境。

3、创新活动载体,转变救助重点

随着对贫困生“两免一补”政策的实行,我们将调整资助重点,由过去的农村贫困儿童向城乡特困家庭女童,特别是孤、残女童拓展。同时,向高中、大学教育阶段延伸,引导和鼓励困境女童提升受教育层次,为未来母亲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大力实施“春蕾计划”活动的后续教育培训工程,组织开展大龄儿童实用技术、职能技术、家政知识培训,帮助困境儿童实现就业创业,增强脱贫能力和造血功能。

第四篇:企业员工离职状况调研报告

关于企业员工离职状况调查报告

人员流动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适当的离职率对企业的发展和保持活力是有益的,但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不仅更重视对员工忠诚度的塑造,同时也通过种种措施来保证核心员工的留驻。然而,总会有人因对企业现状不满而选择离开,人员流动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适当的离职率对企业的发展和保持活力是有益的,但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一、调查目的、对象及方法

1、调查目的为了更加清楚全面的的了解员工离职的原因,从而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提高公司员工的满意度和幸福度,使他们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改进公司管理模式使公司管理更加科学和人性化,实现公司可持续性的和谐的发展。

2、调查对象

通过对本企业近4年的离职记录进行统计及进行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统计离职记录190份,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200份,问卷有效率100%。完全符合抽样调查的原则,该样本具有代表性。3 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在查阅国内外有关人力资源文献资料基础上,对问卷进行认真设计,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并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提出相关对策。

对于企业员工来说,离职相对较小,从时间、成本、组织工作量来说很方便。再而普查的结果更为准确。

二、调查内容

1、员工离职原因

从调查结果看,员工离职原因主要可分为薪酬水平原因(60%);薪酬的公平性或激励性原因(32.1%)、个人身体、志向或家庭原因(25%)、缺乏足够的职业发展机会(34%)、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27%)、难以承受工作压力(25%)、个人性格与工作内容不相适应(10%)、团队氛围原因(20%)、办公环境原因(30%)、行业性质或政策原因(5%)。在通货高度膨胀,cpi不断攀高的情况下,薪酬水平无疑成为员工离职的首要原因,占60%,薪酬的公平性或激励性原因占32%;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根据自身情况,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重新规划,其中选择缺乏足够的职业发展机会而离职的占34%。

2、员工离职时间

调查结果显示,员工的离职高峰期集中在第一季度,占总离职人数的53%,春节后成为员工跳槽的高发期,其后的三个季度中,离职率逐季下降。这成为一种普遍规律,不同岗位间差异性不大。

3、离职员工工作年限

离职员工在本公司工作年限在4年以上的有11人,占6%;2-4年的有31人,占16%;2年以内的有48人,占25%;1年以内的有100人,占53%。工作在一年以内的员工辞职率比较高,工作在一年内员工思想不稳定,仍处于选择期,工作在2年以上员工相对比较稳定。

4、离职员工籍贯

调查显示,离职员工籍贯为本地区有80人,占42.1%;在外地有110人,占57.9%,表明在企业中当地员工相对比较稳定。

5、离职员工文化程度

离职员工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22人,占11.6%;初、高中的有28 人,占14.7%;大专及以上有130人,占68.4%。企业中大专以上员工离职率较高,大专以上员工具有高等教育学习经历,很多人不愿意一直从事一线岗位工作,同时在积累经验后,工作经验为跳槽增加类筹码。

三、调查分析 1、1年一般会出现在初涉职场未满两年的时间段。主要受尝试性就业心理的影响,很多人抱着“先找份工作做起来,不好就换”的心态开始第一份工作,或者想象这个行业或这家公司“不错”而进入企业,当发现环境、人际关系、工作责任和强度等不能适应时,便果断离职。

2、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迅速提高,对收入的预期也在提高。年轻、受过教育的员工对薪酬的期望值更高。由于专业特征强,多数企业不愿跨行业招募,而行业内人员的频繁流动又使企业不愿提供专业培训,提高薪酬成为招人、留人的最好手段。

3、管理方式粗放。管理方式粗放,形式单一,使员工产生抵触情绪,而很多干部是从技术做起,缺乏专门的管理沟通经验,导致部分员工带情绪离职。

4、专科以上学历人群离职率最高。经过两三年的成长,不少人认为自己有了足够的升值资本,希望拥有更大的职权。在中国,很多人认为如果不能在两三年里获得提升,那就意味着在这家企业的前途终结。这个年龄层的离职常常是为了寻求“升位”。

5、工作延点,没有节假日,正常的公休得不到保证,员工幸福指数下降。

四、调查总结与建议

1、改变管理方式。在“80后”员工日益崛起的今天,企业如果不能尽快转变管理策略,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人才管理危机。除了薪酬以外,员工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更加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更需要得到的是公司对他们能力的认可和肯定。

2、丰富员工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其满意度。

3、改善工作条件,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员工待遇,包括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待遇。

4、合理安排员工学习时间,培训要有针对性,科学处理工学矛盾,保证职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和学习时间。

5、加强内部沟通不单单是上下级之间,还有员工之间。多组织一些企业内部的团体活动鼓励员工多多参与加强感情。

6、对员工的情况从多个方面和多种渠道进行了解,以便更合理的解决员工面临的当前的现实的问题篇二:公司离职情况分析报告

散发人性道德光辉 沉淀人类管理智慧

离职分析 1.离职现象

每当春节过后,人力市场又进入了人才流动的高峰期。节前发放的年终奖金对打工者们去年一年的工作做了最后一笔回报,而节前进行的绩效考评又使打工者们重新认识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发展潜力。继往开来,回顾过去一年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以及种种的不愉快,部分人选择了重新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这部分人向老板递交了辞呈。于是,在这个阴雨霏霏的季节,离职群体构成了人才流动的主流。雇员之间秘密议论着谁已经离职、谁将要离职以及是否需要离职的话题,主管们不停地抱怨某位员工离职对他今年计划造成的负面影响,公司高层管理者则不得不面对全公司高亢的离职率。就连媒体也不甘寂寞参与其间,讨论离职和跳槽的文章随处可见。离职已经成为一种季节性气候。实际上,在就业市场化以后,打工者获得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和更多的选择机会,基于人本身具有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离职是无法避免的,任何企业只能设法降低离职率。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考量,对离职的管理是企业对人才“招养育留”的最后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留才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前三个环节是否有效。因而,离职管理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离职管理本身具有双面性。人员离职(除职能主管离职)对营业的影响往往是微观上的,导致低层或中层组织的业务受到负面影响甚至无法进行,而对公司整体的运营影响短期不会显示出来。而导致人员离职的原因却大多是公司宏观面上的,或者是那些在微观管理上无法主宰的原因。如,公司薪酬低于市场平均,公司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中层主管不适当的管理方式,等等。因而,对离职管理的关键是使公司高层管理者能够对企业中高离职率的原因做出准确的判断和界定,针对离职的原因实现集中管理,从而达到标本兼治。在目前事务的操作中,对离职原因的调查和分析多采用离职访谈的方式。但是,离职访谈结果往往受限于访谈者的访谈技巧和认识水平,离职人员也往往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意说出离开公司的真实原因,因而通过离职访谈得到的对离职原因的分析结果经常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本文将介绍一种在实际中采用的替代方法,通过对公司离职率进行多种标准化的数量分解,得到对离职状况的整体评估。考虑到数量分析本身要求的语义严密性,本文将在介绍数量分析方法之前先对涉及到的离职概念进行讨论。2.离职性质

一般而言,雇员和雇主之间结束雇佣关系,员工离开原公司的行为都称为离职。离职在性质上可以分为雇员自愿离职和非自愿离职。自愿离职包括员工辞职和退休;非自愿离职包括辞退员工和集体性裁员。在离职各种类中,退休是

散发人性道德光辉 沉淀人类管理智慧

对符合法定退休条件的雇员的一种福利待遇,在正常环境下其数量和比例具有可预期性,其发生对于企业更新人员年龄结构具有正面价值。集体性裁员只发生在企业经营出现严重困难,只能通过裁员降低成本的情况,是一种偶发行为,一般在离职分析中不予考虑(下同)。企业辞退员工往往是对行为严重违反企业规定或者无法达到工作岗位要求的员工惩罚,这部分离职由于其惩罚性,在离职整体中只占极少部分。

企业需要真正关注的是对员工辞职的管理。辞职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企业认为不符合企业文化或企业内竞争的要求,在企业内部绩效评定中处于被列入竞争淘汰行列的员工,企业往往通过较低的加薪、缓慢的升迁等制度或方式暗示员工主动辞职,从而规避给付员工经济赔偿金。另一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内部人才流失,即那些有利于企业运营和成长,是属于企业留才养才范围中的那部分员工的离职。在实际作业中,属于竞争淘汰的辞职和属于人才流失的辞职之间的界限可能是模糊的,需要在分析中特别注意区分。

员工离职中的人才流失对于企业的运营具有直接的负面影响。企业为了填补员工离职造成的岗位空缺,不得不重新发布招募广告、筛选候选人、录用安置新员工,安排对新员工上岗前的培训。这些费用都构成离职重置成本。离职重置成本往往还包括员工离职前三心二意工作造成的生产率损失,离职发生到新员工上岗前岗位空缺的效率损失,为培训新员工以及和新员工和其他员工工作磨合损失的生产率,员工离职造成的组织知识结构不完整对生产率的影响,以及员工离职在职员中造成的人心动荡的效率损失,等等。人才流失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都对企业经营没有任何益处,人才流失造成的离职重置成本会侵蚀企业营业利润,造成企业营业利润下降。而其他性质的离职,如竞争淘汰、退休和辞退等,虽然会在短期内构成一部分离职重构成本,但从长期看来,能够促进企业优化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个性结构,从而推动企业长期的营业利润增长。因而,对应不同性质的离职,必须区别对待,进而得到合适的管理结论。

就离职的数量分析而言,理解另外一种离职的分类也是有益的。离职在主观上可以分为必然离职和可避免离职。必然离职一般包括:员工达到法定退休条

散发人性道德光辉 沉淀人类管理智慧

件申请退休,员工由于非工作原因患病无法继续参加工作造成离职,员工举家迁移造成的离职,等等。对于必然离职,其离职原因超乎企业控制,对这部分离职是无法预期,无法控制的。只有可避免的离职才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离职管理的对象。根据美国劳动力市场的调查研究,在离职整体中,大约20%的属于必然离职,而必然离职在企业离职整体中所占的比例是稳定且较低的;而其他80%的离职都属于可避免离职,能够减少甚至消灭这部分离职就是离职管理的任务和价值所在。任何有效的管理举措都将降低离职所引发的管理成本。3.离职度量方法

对离职员工的度量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查看离职人数。由于离职重置成本与离职人数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二者一般呈正比例关系,通过离职人数估计离职成本是合适的。但单纯考察离职人数未结合企业员工总体规模,无法对企业离职管理的效果进行跨企业,跨比较。在实际作业中,更多采用离职率来衡量。

离职率在离职管理中常见的算法有三种。度量2最为常见。其分歧主要在于计算比率样本(分母)的选择。

度量2选取了期初人数和期末人数的平均值作为样本,默认该平均值是企业期间内人力资源管理所面对的平均被管理人数,其离职率相应用来衡量期间内

散发人性道德光辉 沉淀人类管理智慧 离职管理的效果。这种离职率较为适用于人力保持稳定或者稳定增长的企业在中短期(半年,季度,月)衡量离职率。但是,由于企业在一个完整存在离职的淡季和旺季,运用该离职率公式计算离职率存在期初和期末都位于内同一时间点,样本无法准确衡量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数目。例如,如果期初和期末都位于1月份(离职淡季末期),会造成样本的高估,进而离职率被低估;如果期初和期末都位于7月份(离职旺季末期),会造成样本的低估,进而离职率被高估。度量3选取了预算员工人数作为样本,它主要应用于对离职率的衡量。因为预算员工人数是企业对人力维持的目标,所以它代表本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管理样本,其比率表示员工离职造成对目标的偏离程度。同时,预算员工人数不受月份影响,不存在度量2高估或低估的情况。由于样本的标准化,它往往被用来对集团内各企业离职率的比较。

度量4选取了期初人数作为样本,它多用于对短期(月)离职率的分析。在一个月内,新入职的人员尚处于入职考察期,一般并不会离职,离职人员往往是月初已经在职的员工,后者也是人力资源的实际管理样本。对短期计算离职率采用这种方法会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这种离职率通常用于对月度离职率的趋势进行分析。

这四种方法的离职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衡量离职率以及离职重置成本。离职率的计算方式是离职分析的基础,只有充分理解了它的计算逻辑、考察特点和不足,才能进入更深一步的离职分析。

在人力资源研究领域中,经常把离职率和入职率比较讨论,其对比关系也有助于理解离职率的意义。离职率的另外一个名称是补偿入职率。也就是指企业为了正常的运营,必须通过招募补充离职造成的空缺岗位,这部分补充在短期内是没有任何回馈的,是一种彻底的管理成本支出。而另外一部分入职率是在离职率之外的,是企业为了营运扩大而新招募的员工,其入职率称为新置入职率。处于新置入职率中这部分新进人员一般会带给企业更大的市场占有或增加企业营业额,其招募成本也随之被营业的扩大所对冲,也就是新置入职率一般将对应彻底的营业增长(除非市场预期失误)。就补偿入职部分而言,企业补偿动作只是亡羊补牢的动作,其动作体现出被动性和无奈的一面。离职率越大,企业补偿入职率也越大,这部分支出(尤其对人才流失的补偿)构成对企业人力资源部有限预算的净消耗,其招募工作占用人力资源部对招募投入的人力。就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企业离职率相对还是很高的。这对于企业营运比较稳定的企业而言,企业的利润主要呈现在成本的降低,离职率的下降能够降低管理成本,表现为对企业盈利的贡献。另外,许多日资、韩资和台资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到大陆以后感到水土不服,除劳工政策的差异外,最主要是对离职人员的难以控制和预期,通过离职的分析区分离职性质是企业进行有效离职管理的关键。散发人性道德光辉 沉淀人类管理智慧

就具体的管理而言,有效的管理必须是针对性的管理,对于离职的构成,区别其离职的原因以及结构是离职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如,绩效考核对离职的影响,离职和企业年龄结构的关系,等等。针对离职的不同表现和现实中出现的各类情况,本文以下部分将对离职的类型和分析方式逐一讨论。4.离职和绩效考评

绩效考评是对每个员工的工作行为及实际效果通过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进行考核和评价的过程。有效的绩效考评对优化企业人员结构、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增加公司凝聚力、促进团队合作精神、鼓舞士气等方面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企业而言,常见的绩效考评主要有月考评和(或半)考评等几种方式。月考评一般与员工当月工作的表现、出勤状况有关,体现为月薪中的直接回报;而考评由于经常和晋升管理、调薪管理等直接关联,更多体现出企业对人才的全面政策,体现出企业对员工的最终评价。有效的绩效考评和结果利用可以促进企业正常的人事流动,对绩效评价高的员工给予较多的管理关照和较多的薪资福利,鼓励他们为企业做出进一步贡献,而对于绩效评价低的员工促使他们提高工作效率或纠正工作态度,甚至辞退。但是,如果绩效考评作业或处理不当,也常常成为员工离职的理由,员工对绩效考评不满是离职的主要因素。如何区分正常的人才流动和非正常的留职也就成为考察离职和绩效考评关系的主要内容。

尽管绩效考评由于本身理论的复杂度,在企业作业中有许多不同的理论和操作方式,但是,企业一般会把员工根据绩效考评的结果分为上中下几类。比如,员工总数的20%被划入a类,代表企业认可的优秀员工;员工总数的70%被划入b,代表工作表现良好,是员工中的主体;其余10%被划入c,代表表现差或工作态度不端正的那部分。企业会给予a类员工较多的奖励(包括调薪和年终奖金),更多的升职机会,因为这部分员工是企业成长或拓展的主要动力;对于b类员工,企业也会给予一定程度的奖励,使这部分员工继续为企业付出;对于c类员工,企业一般不会给予什么奖励,促使其跟进其他员工,对于那些无法跟进的员工,通过较少的奖励迫使他们自动离职,甚至直接清除出去,从而优化企业人力结构。由于a、b、c类员工在人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完全不同,一般而言,a类员工的竞争力较强,而c类竞争力较差,必须构建分明的待遇级差。有效的待遇级差必须综合考虑人力市场的整体就业和薪资福利情况,对a篇三:员工离职率的分析 4月份离职人员分析

针对4月份公司人员流动,现主要从各个部门员工流失与在公司服务年限、年龄、离职原因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各部门员工流失率分析

根据公司自2013年04月01日至2013年04月30日期间公司员工的离职情况,公司员工4月总离职人数为14人,均为门窗车间员工。

三、离职率按入职年限分析

离职人员入职期限分析 1 相同,经调查离职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

1、新进员工在刚进入公司的时候,心理波动较大,因为他在进入公司前可能会对公司有一种期盼或是一个理想的模式,但在进入公司后可能会觉得现实公司与所理想的模式不太符合。

2、一年内,员工有2个月的试用期,虽然试用期后工资有所调整,但是涨幅不大。

3、一年内的员工基本上上升的机会相对较小。

4、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或者员工个人身体状态不好,导致员工离职。

5、老员工离职因为过完年找到了新的工作。

四、离职率按学历分析 以上表格反应出公司基础工人的离职率频繁。应加强各岗位技能培训及企业文化宣传。

五、离职率按户口性质分析

以上图表反应出本地户口的人员离职率较高,本市人员过完年找到了新的工作。主要原因为:

1、外地人员能吃苦,愿意加班。

2、本月过春节,员工乘春节放假期间寻找新的工作。

3、因个人身体不好离职。

根据上述问题显示的结论,我们会认真对待,努力解决,确保公司在人员需求上处在一个相对稳定人力资源运行状态。具体措施如下:

1、关于招聘,人事部采取了与职介所签订协议,为我公司免费代招聘;到人流聚 2 集,流动量较大的地方,如汽车站,菜场,张贴招聘启事;参加现场招聘会;采取网上招聘方式。

2、为了降低离职率,稳定人心,人事部要积极主动了解员工心声,多与员工沟通,激励员工、使员工有归宿感,视企业为自己的家,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附件:公司现有人员模式

1、按学历分

2、按户口分

3、按入职年限分

4 篇四:公司员工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xx公司员工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xx公司职工队伍状况与思想状况,有针对性的做好深化改革形势教育活动,我们对xx员工的思想状况进行了调研。

本次调研的内容是:掌握职工思想状况,了解关心职工工作、学习和生活及职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建议。本次调研的范围是:机关16个部门,4个分厂、1个项目部。调研共发放问卷381份,回收379份。公司在岗员工470人,调查普及率达到81%。问卷回收率99.4%。问卷涉及一般管理岗位人员163人,生产一线员工216人,综合身份和年龄、文化程度等情况来看,年轻人员占一大半,调研涉及面较广,能够体现出大多数职工群众的意愿,能够基本反映公司目前现状。

一、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和满意度

1、员工对企业发展有冷静的认识。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员工体现他们鲜明的工作态度和对企业的热爱,从调研情况来看,当前公司员工思想状况总体和谐稳定。职工思想道德素质、主要社会态度、精神文化需求状况等整体主流是好的,呈现出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态势。广大员工心系企业,对企业未来和前景充满信心。统计中,85 %的员工对中国中铁及所在单位的发展充满信心或有信心,说明我们多数员工对公司的前途充满希望。74%的员工以作为中铁员工的身份感到很自豪或比较自豪,大多数员工持理性乐观态度。

2、干部员工对公司及本单位的管理和生产经营工作的关注程度较高。69%的员工认为所在单位、项目管理规范或比较规范,60%的员工认为加强企业执行力最重要的是严格执行制度。91.3% 的员工表示非常赞同或可以接受“干部能上能下、薪酬能升能降、员工能出能进”。41.9%的员工认为单位面临的主要风险来源于“管理”;34%的员工认为单位面临的主要风险来源于“安全生产”。绝大多数员工已意识到单位生产经营的状况会直接影响到自身的切身利益,时刻关注生产经营状况,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

3、广大员工关注党群工作,对党员干部队伍的认可。调研中,85%的员工表示党群组织开展效果比较明显或有些效果,33%的员工表示身边的共产党员“起到先锋模范作用”,47%的员工表示身边的共产党员比群众强,20%的员工表示领导关心员工的工作,67.8%的员工表示领导既关心员工的工作也关心员工的生活。

二、员工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员工集中关注的热点是薪酬、福利、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等。从收集到的员工思想状况调研问卷中,员工对薪酬福利方面关注度相对较高,54 %的员工对目前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表示一般或不满意,68.6%的员工对目前的收入表示一般或不满意,70.4%的员工认为自己的压力主要来源于收入待遇。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公司员工希望

公司能优化薪酬福利制度,提高职工工资、福利待遇。另外,住房问题、员工培训、人才的开发和培养等,也是大家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

三、影响员工思想状态的因素分析

从调研问卷看出,员工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需在工作中进行引导教育,并希望多与领导沟通协调,解决员工实际困难,从而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为公司发展贡献才智。

四、对策及建议

1、从加强学习教育入手,进一步转变员工思想观念 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加强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增强凝聚力、提高贡献率”为着力点,加强和创新宣传思想工作。注重创新的工作原则,强化精细化管理,全方位加大宣传力度,使全公司每个员工都深刻了解公司,同时找准位置,明确目标,变压力为动力,做真正适应企业发展的主人。

2、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合理的资源配置机制

在分配制度方面,一是要以激励为主,采取多种考核分配机制,在公司经营效益有所提高的情况下,其员工的收入应考虑适度增加。二是在分配政策出台前,召开职代会广泛征求各个层面、各个岗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员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在考核分配中,做到公开透明,消除员工的疑虑。

3、注重塑造典型,加强对员工的集体主义教育,创建和谐团队

注重塑造先进典型人物,利用典型示范作用,激励其他员工爱岗敬业、岗位成才,加强对员工集体主义教育,营造一个和谐的集体环境,发动基层干部结合公司的实际,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加员工的凝聚力,只有团队和谐,团队成员才能快乐工作、共同进步。

紧紧围绕构建和谐企业这个中心,以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为重点,依靠员工、关心员工、激励员工,从而在企业的发展中不断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企业价值、社会价值、员工价值的共同成长。

职工思想状况调研问卷

您的所在单位(项目): 性别: a、男; b、女

年龄: a、35及以下; b、36—50; c、51及以上 文化程度:a、高中及以下;b、大专;c、大本及以上 从事岗位:a、管理岗位;b、技术岗位;c、作业岗位 工作年限:a、5年以内;b、6-10年;c、11年以上

请在您认为符合的一项上打“√” 1.“中国中铁”的企业精神是 a、勇于跨越、追求卓越; b、拼搏奉献、精益求精; c、不畏艰险、勇攀高峰; d、不清楚 2.“中国中铁”的企业使命是 a、建造精品、改善民生;b、报效祖国、服务社会; c、行业领先、国际知名;d、不清楚 3.您对中国中铁及所在单位的发展 a、充满信心;b、有信心;c、信心不足;d、没信心 4.您作为中国中铁员工您感到 a、很自豪; b、比较自豪; c、一般;d、不如意 5.您所在单位项目的管理

a、很规范; b、比较规范; c、一般;d、不规范 6.您认为所在单位项目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 a、管理; b、经营; c、安全质量; d、廉政 7.您对“干部能上能下、薪酬能升能降、员工能进能出”的态度是 a、非常赞同;b、可以接受;c、无所谓;d、不赞同 8.您认为加强企业执行力最重要的是 a、严格执行制度;b、加大奖罚力度; c、领导带头执行;d、加强员工教育 9.您所在单位项目是否组织文体活动 a、经常组织;b、有时组织;c、很少组织;d、不清楚篇五:公司月度离职分析报告

离职分析报告

截止2012年12月末,12月份公司离职员工共计189人,已提交离职申请并且办理离职手续78人,发放旷工通知书57人,已口头提出离职但未交书面申请的54人。离职率为6.6%。

总体来看,本月流失率比上月离职率1.6%有较大上升,共计增加了5.0%。值得关注的是,离职率较高的是营销系统,离职员工达到179人,占公司月度离职人数的94.7%。已提交离职申请并且办理离职手续72人,发放旷工通知书53人,已口头提出离职但未交书面申请的54人。

员工离职率的增加将给部门管理、招聘、培训以及劳动关系管理等带来一系列的压力,并将给在职人员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强化部门自身管理,促进员工成长,提高员工满意度,降低员工离职率,从而使公司的人力资源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是各部门需要关注的重要工作。

一、公司离职率分析 12月份,生产、行管、研发、营销四个系统离职员工共计189人,其中:生产离职7人、行管离职2人、研发离职1人、营销离职179人。1.2 离职员工职级构成图一,公司离职员工职级构成 图二,营销系统离职人员职级构成二、离职员工信息分析

从学历层次看,本月度公司离职员工共有硕士及以上2人,本科54人,专科93人,中专及以下40人。

从司龄层次看,本月度公司离职员工共有1年以下107人,1—3年62人,3—5年8人,5—8年9人,8年以上3人。

三、营销离职员工劳效分析

从营销员工劳效上看,本月度营销离职员工共有管理人员11人,3万以下劳效6人,3—5万11人,5—8万9人,8万以上4人。流失的员工主要集中在3万以下的劳效层面,这部分员工的流失对公司的业务拓展影响不大。

四、离职原因分析 通过人力资源部与离职员工的访谈,我们得到如下几点意见反馈:

1、从离职主要原因看:总体上人员流失率较高,以营销代表为主;同时销售干部流失情况也较为严重;主要是因为公司营销系统改革,部分人员在改革过程中被淘汰,这部分人员占营销总离职人员的63.69%

2、从销售业态上看:口服制剂市场的离职率明显高于其他销售业态,在离职人员中占比达28%。

3、从公司的管理看:一年以下的销售人员共计103人,比例偏高达57.5%;由于公司的营销改革被淘汰的人员较多,说明我们应该更关注新员工培养,1-3年的营销人员也高达60人。对于这部分人员应该值得管理者的注意。

4、从公司劳动关系来看:首先,营销系统离职员工的离职申请提交率很低,主动或者被动提交离职申请的人员占离职总人数的40.2%,希望各部门负责人在已确认员工离职时能够积极督促离职员工尽快提交离职申请或者及时与区域人力资源主管联系,降低劳动风险。其次,营销人员离职流程发起后,各部门签批的速度问题,12月共有72人提交离职申请,目前仍有21人停留在所在区域领导的审核过程中,14人停留在财务固定资产。这在离职办理时间上给公司造成了很大的被动。1.6 营销人员离职原因

通过离职员工填写的离职调查表可以看出,多数离职员工是因为公司福利,职业发展机会、工资等原因而选择离职。

五、改善建议

1、加强对营销人员,尤其是一年以内和还在试用期内营销人员的成长;加强对他们技能的培训,夯实市场方面的基础工作,在办事处建立相应的帮扶机制,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

2、加强对核心营销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升,留住人才,并且培养后备人才。

3、对销售干部,尤其是1年期内的干部,要加强销售管理方面和技能方面的培训,学以致用,使年青干部尽快成熟,提高业绩,保持团队的稳定。

4、人均劳效偏低,在增加人员的同时,要合理配备资源,提高劳效。

第五篇:工会帮扶困难职工调研报告

各级工会组织高度重视和十分关心下岗职工、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努力探索建立工会长效帮扶特困职工的新路子。为困难职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但是目前导致低收入阶层和特困职工群体出现的原因是复杂的,如果仅就工会帮扶工作,使帮扶工作停留于“节日慰问型”阶段,不仅难以治本,也使帮扶工作失去应有的意义,因此工会帮扶工作应在主动融入

上着力。因此当前工会帮扶工作的重点是由节日活动型向长效机制型的转变,由抓典型向全域覆盖的结构型转变,由单纯办实事向帮监促全方位保障转变,实现帮扶工作经常化、社会化、制度化,必须在思路、载体、方法上等进行不懈地探索。为此,按照区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要求,区总工会采取深入基层、走访职工、抽样访谈,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围绕我区特困职工、困难职工生产和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及工会组织应采取的帮扶对策、建立完善帮扶体系等方面情况进行调研。形成如下(中国好范文)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区困难职工基本情况

我区共有职工总数33724人,困难职工(人均280元以下)总数3456人,约占职工总数10%。其中:特困职工(人均245元以下)1058人。特困职工中按年龄结构分类:男50岁以下612人,50岁以上140人,女40岁以上196人,40岁以下110人。按文化结构分,初中以下692人,高中345人,大专以上21人。

从本次调查的困难职工群体来看,其形成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因企业停产半停产所致。

困难职工所属企业绝大部分是停产或半停产企业,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改制和并轨工作的进行,职工同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在这些困难职工中,只有少数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后重新上岗,而绝大多数职工处于非稳定的灵活就业状态。相当一部分困难职工的就业还没有着落点,并且大都是“4050”人员。一家人在同一个企业的比较多,加之企业收入比较低,工资发放又不及时。

(二)因下岗失业所致。

部分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为了求生存、谋发展,不得不走出了“减员增效”的路子,职工也不得不接受了下岗的命运,这就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收入来源中断,导致生活困难。还有部分企业因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惨遭淘汰,导致职工收入大幅度减少或下岗,生活陷入困境。

(三)因子女上学所致。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教育费用对于职工家庭尤其是人均收入较低的困难职工家庭来说,确实难以承担。一名大学生一年的费用需要上万元,对于他们本身来说负担太沉重。但是为了子女的未来,东拼西凑借来了学费,家里也就一贫如洗。

(四)因单亲收入低所致。

在单亲家庭中,一个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担子女的抚养费,还要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生活上更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这也是导致困难职工贫困的原因。

(五)困患大病所致。

部分职工自己或家人患病,成为沉重的负担。现在医院的医疗费用十分昂贵,不用说下岗职工,就是有稳定收入的职工也难以承受。患伤风感冒之类,到医院也需要数百元治疗费,如果是大病、重病,尤其是癌症,其治疗费用对于职工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可望而不可及。调查结果显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者在困难职工群体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并还处于恶性循环之中。

二、我区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主要做法

道里区委,区政府对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政策帮扶,资金帮扶,就业帮扶力度。区总工会自开展扶贫济困工作以来,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把扶贫济困工作,作为民心工程,为困难职工办了许多好事和实事,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组织领导机制。

区总工会明确提出了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用科学发展观提高对帮扶特困职工工作的认识,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将帮扶工作贯穿全局,并把它当成一件大事来抓。提出了帮扶工作的思路。成立了以区总主要领导为组长,区总班子为副组长的帮扶领导机构,强化了机制建设和组织领导。形成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配合抓,专人负责,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体系。

(二)加强管理,有的放矢,建立档案管理机制。

为了保证对特困职工的情况了如指掌,开展了全覆盖的调查摸底,对全区特困职工的自然情况、家庭人口、经济来源、困难状况及家庭人口构成、经济收入、就业意向、劳动技能、子女就业、家庭成员身体状况、困难原因及困难程度等基本情况进行了登记,摸清底数,建立健全了困难职工档

下载总工会关于对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状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总工会关于对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状况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困难职工调研报告(精选5篇)

    二里乡困难职工现状及发展的调研报告 二里乡工会在泸州市、合江县总工会,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

    宜章县小型和微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调研报告[范文]

    宜章县小型和微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调研报告 作者:李明华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11-11-11 根据2008年经济普查结果,宜章县小型和微型企业约占全县企业总户数的99.3%,小型和......

    特殊药品经营企业状况调研报告

    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使用不当极易危害人体健康,流入社会易成为......

    关于企业党员队伍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企业党员队伍状况的调研报告 2008轮训班鲁素春为做好党校的调研报告,我利用在国有企业工作的方便,对当前企业党员队伍现状,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经验和做法......

    2011年企业员工离职状况调研报告

    2011年企业员工离职状况调研报告 http:///hr/News_Content.jsp?ID=187548 2012-02-15 2011年企业员工离职状况调研报告人员流动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适当的离职率对企......

    2011年企业员工离职状况调研报告

    中国黄金 对于经理层级员工,除了薪酬水平原因外,离职的主要原因更多的与公司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自身承受的工作压力有关,而由于个人原因选择离职的 经理层员工则相对较少。......

    2011年企业员工离职状况调研报告

    2011年企业员工离职状况调研报告来源: 《中国新时代》杂志人员流动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适当的离职率对企业的发展和保持活力是有益的,但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金融危机下企业女工状况调研报告

    为了深入了解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女职工生产生活的影响,更好地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根据上级工会女职委的有关部署,**县工会女职委于2009年5月下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