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队困难职工调研报告(共五篇)

时间:2019-05-13 09:4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队困难职工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队困难职工调研报告》。

第一篇:大队困难职工调研报告

完善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体系调研报告

大队在所的大力支持下,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按照管理所的安排部署,在全队范围内深入开展完善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体系调研工作。现将大队困难职工帮扶体系现状及发展调研工作汇报如下:

经过调查:我大队有职工共14名,现有在册困难职工1人。导致这些职工生活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就业率低,孩子年幼,实现再就业比较,老人需要照顾并长年需要看病,仅靠职工一人工作来维持基本生活。

困难职工群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涵盖不同的人群,呈现不同的特征。当前,从我大队角度看,困难职工群体的表现在于个人工作收入偏低,单位救济后但由于疾病、子女教育而导致生活困难。结合我大队实际,发现我大队困难职工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

困难职工群体的保障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保障体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需要政府、企业、工会及社会各界携手合作,需要各方面持久不懈的努力。大队采取的一系列改善的措施,使困难职工群体面临的生产生活问题得到很大改善,赢得广大职工群众的交口称赞。但仍然存在一些当前政策惠及不到且较为突出

1的困难,尤其是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对这一弱势群体带来新的冲击,需要积极面对,进一步分析研究对策,加大工作力度。

大队建议管理所加大的扶持力度,帮助困难职工群体解决生活问题。把进一步加强对困难职工的援助,新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家庭困难的职工,并逐步提高公益性岗位工资标准;建立特困职工子女就业优惠政策,确保大特困职工子女优先就业,尽快帮助家庭摆脱贫困。

努力扩大困难职工的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依法推动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的覆盖,确保新建企业职工全员入保,防止因社会保障缺失产生新的困难职工。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倾斜力度,解决困难职工后顾之忧。

进一步增强帮扶工作的主动性、科学性,大队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把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服务科学发展、服务职工群众”,增强做好帮扶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为党政分忧,为职工解愁,不断推动帮扶工作的创新发展。

立足源头参与,实现主动帮扶与科学帮扶相结合。大队干部要带着感情做好帮扶工作,更多地争取针对困难职工的优惠政策。积极深入基层和困难职工家庭,调查了解困难职工实际情况,掌握针对困难职工群众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及

时向管理所汇报,从源头上推动问题的解决。立足提高素质,办好实事与提升帮扶能力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对帮扶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技能的培训,创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使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困难职工服务的思想,怀着对困难职工的真情实感,真心投入到帮扶事业,为困难职工提供方便、快捷、温馨的服务,让每名求助的职工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体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保障困难职工群体的生活和发展的权益。然而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不单单是大队的责任,还需要全体职工共同努力。因此,大力倡导和谐发展理念,打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动员全体职工的力量关注困难职工群体,关爱困难职工群体,使困难职工群体和全体人民一起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关爱困难职工群体,营造良好舆论

氛围。大队要大力宣传困难职工为大队的发展和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在工作中所做出的牺牲,引导全体职工关注、关爱困难职工群体,踊跃奉献爱心、捐资助困,营造“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让困难职工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帮助他们脱贫解

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帮助困难职工提高素质,树立信心,提升就业能力。管理所还需要加大对各队困难职工的帮扶资金投入,动员协调各类机构、社会团体和舆论媒体等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困难职工。大队在今后的帮扶工作中将进一步加强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特事特办。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保障贫困职工真正成为优惠政策的受益人。进一步开展通道可以确保有一条畅通渠道反应在贫困职工工作、生活和家庭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切实起到上达民意的作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救助贫困职工的行列中来,加强大队困难职工的管理力度工作,避免有限的资金浪费、流失,和职工合法利益受到侵害。

大队要在对检查中所发现的职工生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主动向管理做汇报,并及时制定了帮扶措施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我们感到要彻底解决困难职工群体的生产、生活、和发展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要想解决诸多问题,需要上级有关部门的政策,更需要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有高度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带领困难职工群众树立战胜困难坚定的信心。我们要在管理所的大力支持下,在党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深入开展走百家门、解千家难,努力解决困难职工群体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团结、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今后我们一定要立足本职,深入职工群众,全面真实地了解职工所想、职工所盼,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始终把维护职工利益摆在首位,扎

实改进作风,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它融入和落实到工作中、体现在行动上。

第二篇:困难职工调研报告

拜城县困难职工现状及发展的调研报告 拜城县总工会在自治区、地区工会,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按照自治区总工会和地区工会的安排部署,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困难职工的调研工作。现将拜城县困难职工现状及发展调研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经过调查:拜城县有下岗职工共587名,近五年来困难职工职工帮扶中心累计帮扶数量达794人次。现有在册困难职工144人,其中:年龄38--45岁63人,45--55岁的47人,60岁以上的13人。高中文化水平4人,初中文化水平18,小学文化水平占92人。导致这些职工生活困难的主要原因是:部份企业改制、破产、倒闭造成下岗、失业的困难群体。因这些困难群体的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低,子女多、又没特长,实现再就业比较困难,仅靠政府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来维持基本生活。这些困难职工下岗、失业以后,均分部在县城各个社区及部份企业。

二、企业困难职工致贫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在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受到强烈冲击。原大部份国有企业因经营不善,企业资源枯竭,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产品单

一、市场萎缩等导致困难企业破产、倒闭。由于国企改制进程的不断深入,困难职工群体日渐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面

临的困难与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因企业破产、改制进程中,职工面临下岗失业,没有了经济来源,生活带来了强大的压力。

困难职工群体的基本概念。困难职工群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涵盖不同的人群,呈现不同的特征。当前,从政府角度看,困难职工群体包含以下三类群体,即低于低保线标准,政府救济后仍十分困难的;略高于低保线标准,但由于疾病、子女教育或意外灾难而生活困难的;因灾害或重大意外事故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结合我县实际,工会在政府定义的框架下对困难职工群体进行了细化,其中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的困难职工家庭;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的但因疾病、工伤、子女教育、租房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全部纳入到了困难职工行列。这个界定不仅与社会救助体系的概念更趋一致,在实践中也更容易把握和操作。

困难职工群体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速度加快导致大批职工下岗失业。工业发展模式的演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带动传统行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兴行业转变,并逐步淘汰那些高耗能、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产业,由此导致一大批职工下岗失业,生活无着。二是国企改制进程不断深入致使大批职工下岗失业。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加快推进国企改革,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

业工程。随着改制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在一段时间内生活陷入了困境。三是科技创新对劳动力的代替以及对职工素质要求的提高,促使企业减员增效。一方面导致大量劳动力被不断更新的生产设备所取代,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对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和对低技能、低素质人员的淘汰。科技成果的应用与劳动力富余现状的碰撞,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职工下岗失业。四是就业体制并轨冲击着社会弱势群体。伴随国民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和国企战略性改组,二元就业体制已发生根本变化,国企不再履行吸纳超出自身需求的劳动力职责,并向社会释放富余人员,最终形成单一的市场就业机制。在此期间,失业率上升,困难职工群体问题不可避免地存在。

三、困难职工致贫原因分析:调查表明,困难职工致贫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收入低,无法满足生活需要,导致生活水准低下;二是困难职工个人或直系亲属发生重大疾病,给整个家庭造成严重困难;三是在支付子女教育费等大宗消费上发生困难;四是自身素质条件限制了再就业的机会。

(一)收入低且无保障,缺乏基本的生活来源,是导致职工家庭困难的主要根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虽然我国国民收入结构呈多元化趋势,但对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来说,工资性收入仍然是最主要的生活来源。一旦工资得不到保障,生活就会陷入困境。

1、企业经营困难,职工工资水平低或工资不能正常发放。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亏损、关停或破产,职工工资得不到保障,长期被拖欠或降低工资标准,收入锐减引发生活困难。生活陷入困境。

2、下岗向失业并轨出现脱节,使处在这一阶段的职工失去应有的保障。随着下岗向失业并轨工作的基本完成,大部分下岗职工协议期满后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进入失业,但还有一部分下岗职工协议期满后,由于企业改制尚未完成、债务尚未清偿等原因无法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无法进入失业,处于一种既无下岗生活费又无失业保险金的“两不靠”状态。

3、部分中小型国企改制进展缓慢,导致大批待岗人员生活困难。由于多年的经济亏损、沉重资产负债率和拖欠巨额的社会保险费压得企业完全丧失了恢复生产经营的能力。而企业的职工由于拿不到工资,保险费不能缴纳,成了“无岗位、无名分、无保障”的“三无”人员。

(二)职工本人(直系亲属)患大重病或长期患病是职工家庭致困的主要原因。全县困难职工当中,因本人或家属患重病、长期患病导致生活困难的有25人,占困难职工总数的20%。据统计,慢性病患者每月平均开销要在300元以上,患重大疾病的每年医药费需要数万元。主要原因:一是医药费支出大。根据对11患大重病困难职工的调查结果显示,患大重病的困难职工,每年支出医药费总额达5万元。

二是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比例低。全县困难职工的城镇医疗保险基本都参保达90%。虽然医疗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有一部份家庭成员出现重病的时候,前期没有资金住院,导致病情恶化,使全家生活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三是“因困致病”—“因病致困” 怪圈环绕着困难职工家庭。据统计,因病致贫的困难职工家庭中有15户是父母、子女等直系亲属患病。由于困难职工收入低、消费水准低,营养不良状况比较普遍,心理压力往往也很大,因而他们的患病几率往往高于非贫困者,形成了“因困致病”—“因病致困”的怪圈。

(三)子女就学费用使困难职工家庭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学费高涨,教育收费项目增多,使每个家庭为子女教育投入的成本不断增加,给普通职工家庭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由于困难职工大多在困难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没有足够积蓄来支付子女高额的教育费用,远远超出了困难职工家庭的承受能力,使困难职工家庭不堪重负。调查显示,我县困难职工中因子女上学导致家庭负担沉重的有45人,占困难职工总数的36.5%。子女上大学承载了困难职工家庭未来的全部希望,许多困难职工通过透支体力、精力来筹集孩子的学费。

(四)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困难职工再就业难度加大。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年龄偏大,再就业受限制。许多单位的岗位在招聘人员时要求招用35岁左右的青年人,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大量下岗职工中的“4050”人员篇二:困难职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xx县困难职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按照这一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调研阶段的要求,县总工会分别深入到各基层工会、xx镇政府、xx县阳光劳动服务公司等单位对困难职工情况和农民工外出务工情况进行了调研,采取发调查表、与基层单位座谈等方式对全县困难职工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现本人就我县困难职工的情况作个简要的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这次调查函盖全县所有国有、集体、非公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在职、内退、下岗失业困难职工,现有各类困难职工2650人,其中特困职工有1650人。困难职工群体构成为:国有集体企业职工68人;非公企业职工225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85人;内退、下岗失业职工2272人。困难职工以40—55年龄段的居多,下岗失业困难职工主要分布在轻工、森工、供销、商业、粮食、糖厂、瓷业等行业。

二、致困原因:

造成困难职工生活困难和贫困的主要原因:

1、职工家庭收入偏低,尤其是森工、供销、商业、粮食、糖业、瓷业等行业由于国企改革、企业破产后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岗失业职工,下岗失业后自谋职业致富的少,靠领低保、打零工维持生活的多,大部分下岗失业职工年龄偏大,大多为“40、50”人员,文化水平低,技能单一,这些年又受到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岗位竞争,有限的就业岗位更显紧缺。再就业成为他们的第一大难题,由于无稳定的收入,他们上有老人需要赡养,下有子女需要抚养,老人看病,子女上学成为他们的一大难题,有的还连住房都没有,加之随着年龄的增大部分人员又遇到各种疾病的侵袭,造成生活困难;2、夫妻同时下岗失业后,回原籍无田无地,靠领低保、打零工维持生活。另外有少部分家庭婚姻关系破裂,成为单亲家庭,租房生活,抚养小孩的一方经济收入低生活造成困难。下岗失业职工续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后造成经济十分困难;3、原xx的轻工企业由于是在计划经济年代成立的手工加工行业,由于没有科技含量,随着改革的深化,机制不活的问题日渐突出,激烈的市场竞 争使这些企业陷入停产,有的已资不抵债,这部分企业全部在九十年代初破产,企业破产后职工没有经济补偿,也没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现在大多数职工年龄在60岁以上,已基本没有收入,只是靠低保、救济、打零工维持日常基本生活,生活状况处于较低水平,更无法抵御病痛灾难的侵袭。

4、企业职工尤其是森工、粮食、瓷业等一些老企业,由于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导致工资偏低,部分非公企业职工工资甚至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5、职工因供养人口多、家人就医、子女上学等因素造成家庭负担过重,遭遇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家庭成员患重病、大病等等导致家庭困难,加之大部分失业职工、农民工没有任何医疗保险,不幸患病后高昂的医疗费用全部自理,更是不堪重负,造成生活十分困难。总之,xx是人口大县,财政穷县,本来就不发达的工业经济在市竞争中逐步淘汰,造成大量的失业下岗人员,加大了城镇居民的贫困面,xx的财政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又无力解决困难群体的生活问题。目前在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望县委、政府、能及时制定扶贫济困的相关政策,使优

惠政策多向弱势群体倾斜,向贫困面大的县倾斜,以便上下联动、齐心协力解决好贫困职工的生活困难问题。篇三:困难职工调研报告

二里乡困难职工现状及发展的调研报告

二里乡工会在泸州市、合江县总工会,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按照县总工会和地区工会的安排部署,在全乡范围内深入开展困难职工的调研工作。现将二里乡困难职工现状及发展调研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经过调查:二里乡有下岗职工共 名,近五年来困难职工职工累计帮扶数量达794人次。现有在册困难职工144人,其中:年龄38--45岁63人,45--55岁的47人,60岁以上的13人。高中文化水平4人,初中文化水平18,小学文化水平占92人。导致这些职工生活困难的主要原因是:部份企业改制、破产、倒闭造成下岗、失业的困难群体。因这些困难群体的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低,子女多、又没特长,实现再就业比较困难,仅靠政府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来维持基本生活。这些困难职工下岗、失业以后,均分部在县城各个社区及部份企业。

二、企业困难职工致贫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在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受到强烈冲击。一部分国有企业因经营不善,企业资源枯竭,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产品单

一、市场萎缩等导致困难企业破产、倒闭。由于国企改制进程的不断深入,困难职工群体日渐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因企业破产、改制进程中,职工面临下岗失业,没有了经济来源,生活带来了强大的压力。

三、困难职工致贫原因分析:调查表明,困难职工致贫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收入低,无法满足生活需要,导致生活水准低下;二是困难职工个人或直系亲属发生重大疾病,给整个家庭造成严重困难;三是在支付子女教育费等大宗消费上发生困难;四是自身素质条件限制了再就业的机会。

(一)收入低且无保障,缺乏基本的生活来源,是导致职工家庭困难的主要根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虽然我国国民收入结构呈多元化趋势,但对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来说,工资性收入仍然是最主要的生活来源。一旦工资得不到保障,生活就会陷入困境。

1、企业经营困难,职工工资水平低或工资不能正常发放。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亏损、关停或破产,职工工资得不到保障,长期被拖欠或降低工资标准,收入锐减引发生活困难。生活陷入困境。

2、下岗向失业并轨出现脱节,使处在这一阶段的职工失去应有的保障。随着下岗向失业并轨工作的基本完成,大部分下岗职工协议期满后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进入失业,但还有一部分下岗职工协议期满后,由于企业改制尚未完成、债务尚未清偿等原因无法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无法进入失业,处于一种既无下岗生活费又无失业保险金的“两不靠”状态。

3、部分中小型国企改制进展缓慢,导致大批待岗人员生活困难。由于多年的经济亏损、沉重资产负债率和拖欠巨额的社会保险费压得企业完全丧失了恢复生产经营的能力。而企业的职工由于拿不到工资,保险费不能缴纳,成了“无岗位、无名分、无保障”的“三无”人员。

(二)职工本人(直系亲属)患大重病或长期患病是职工家庭致困的主要原因。全县困难职工当中,因本人或家属患重病、长期患病导致生活困难的有25人,占困难职工总数的20%。据统计,慢性病患者每月平均开销要在300元以上,患重大疾病的每年医药费需要数万元。主要原因:一是医药费支出大。根据对11患大重病困难职工的调查结果显示,患大重病的困难职工,每年支出医药费总额达5万元。二是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比例低。全县困难职工的城镇医疗保险基本都参保达90%。虽然医疗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有一部份家庭成员出现重病的时候,前期没有资金住院,导致病情恶化,使全家生活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三是“因困致病”—“因病致困” 怪圈环绕着困难职工家庭。据统计,因病致贫的困难职工家庭中有15户是父母、子女等直系亲属患病。由于困难职工收入低、消费水准低,营养不良状况比较普遍,心理压力往往也很大,因而他们的患病几率往往高于非贫困者,形成了“因困致病”—“因病致困”的怪圈。

(三)子女就学费用使困难职工家庭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学费高涨,教育收费项目增多,使每个家庭为子女教育投入的成本不断增加,给普通职工家庭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由于困难职工大多在困难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没有足够积蓄来支付子女高额的教育费用,远远超出了困难职工家庭的承受能力,使困难职工家庭不堪重负。调查显示,我县困难职工中因子女上学导致家庭负担沉重的有45人,占困难职工总数的36.5%。子女上大学承载了困难职工家庭未来的全部希望,许多困难职工通过透支体力、精力来筹集孩子的学费。

(四)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困难职工再就业难度加大。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年龄偏大,再就业受限制。许多单位的岗位在招聘人员时要求招用35岁左右的青年人,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大量下岗职工中的“4050”人员处于年龄劣势而失去再就业的机会。二是困难职工自身方面的原因。由于大部分困难职工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技能单一,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无所适从,不能在社会主导产业中实现就业,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困难职工的再就业之路显得困难重重,可选择范围窄、且难度大。篇四:困难女职工调查报告

白水县总工工会 关于困难女职工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解和掌握白水县困难女职工生活基本状况,更好地维护职工权益,保持职工队伍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根据上级工会的要求,我们白水县总工会开展了困难女职工生活基本状况的调查。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确定了调查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制定了实施方案。干部深入困难女职工家中,走访了251户,发放调查表251份。在调查期间,嘘寒问暖,访贫问苦,不仅了解到了女职工的生活状况,而且增进了与困难职工的感情。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白水县共有女职工7720人,困难女职工 313人,占女职工的4 %,我们走访了困难女职工251人。调查了困难女职工家庭收入情况、支出情况、住房状况、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以及社会保障情况、子女上学等家庭生活基本情况。

二、主要问题

1、收入低或没有固定收入。调查的251户困难女职工,有的是夫妻双双下岗,家庭根本没有固定收入;有的虽在上班,但由于所在单位经济效益差,其工资收入很低,而且面临下岗。已下岗的职工每月生活费很少,有的企业采取双免的办法(企业不发给职工生活费,职工不需向企业缴纳养老保险金)。但有个别停工靠厂房出租的企业,不但不发给下岗职工生活费,还要让职工全额向企业缴纳养老保险

金。

2、体弱多病就医难。调查了解到,困难女职工最怕自己或子女生病。她们说:“生小病不敢上医院,怕医药费太贵,生大病就要向别人借钱,借款后很难还清。”一些职工虽然有医疗保险,但住院费中的自负部份仍无法承受。

3、子女培养费用难承受。困难女职工子女上学是她们最为头痛的问题,也是一个相当沉重的负担,但为之父母,总希望子女能够与同龄孩子一样接受教育,然而因生活所迫,却没有能力供给孩子上学。近几年来大学费用高昂,有些因交不起学费而与大学无缘。

4、文化程度低、年龄大,再就业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需要的是年轻又有学历的人员,下岗职工的条件相去甚远。而困难女职工要兼顾家庭和子女,再就业难上加难。

5、没有住房食宿不安。调查中发现一些女职工原住厂宿舍,企业改制后要搬出另寻住宿。有的女职工离婚时因欠债,把房子卖了还债。有的是原来就无房子,每月还要从有限的收入中挤出一部份支付房租费。

6、有些是单亲女职工,她们的生活更加艰辛。有的女职工是离异或是丈夫去世,带着孩子生活艰辛。

以上各类情况给困难女职工造成很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她们迫切希望能得到各级组织和社会的帮助。虽然我县各级政府和工会都给予了困难职工不同程度的关怀与帮扶,但还是很有限,对她们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我们以后更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多形式、多层次、多

渠道的救助,体现党政府对困难女职工的关怀和照顾,体现社会人文关怀。

三、主要做法

(一)调查研究,建档立案,为有针对性的帮扶救助奠定基础 目前,国家针对低保户有明确的救助政策,但是对于那些尚未纳入低保户救助范围,生活上确有困难的女职工家庭没有明确帮扶措施,亟需我们工会女职工组织的特别关注。为切实做好帮扶工作,我们首先做了大量调研工作,详细了解和掌握了我市困难女职工家庭的基本情况。其次,建立困难女职工档案。根据调查结果,及时、详细地掌握她们的情况。同时,我们要求基层工会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家庭平均收入在低保线边缘、生活上有特殊困难的困难女职工家庭的情况详细登记,建档立卡,为及时有效地帮扶救助困难女职工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另外,为了更好地了解困难女职工的需求,以便切实做好帮扶工作,我们对困难女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专门印发了《2010年困难女职工生活状况调查表》,要求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有针对性地入户走访,主动了解女职工权益实现的相关问题,及时、准确、全面地把握困难女职工的需求。

(二)探索途径,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地维护困难女职工利益近年来,白水县总女职工委员会注意了解和掌握相关政策和规定,结合调研所掌握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困难女职工实施有效的帮扶救助。

一是抓住“两节”期间开展困难职工温暖工程救助的时机, 把帮扶困难女职工纳入工会整体“送温暖”工程中,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帮困体系。三是开展对困难女职工子女的助学活动。我们借助 “金秋助学”活动,在做好调查的基础上,积极努力争取,确保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女职工子女纳入救助范围。同时,号召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结合本单位和困难女职工的实际情况,采取为困难女职工子女捐赠书籍和学习用具、动员单位或个人与困难女职工子女结对子等灵活多样的帮扶方式进行救助,最大限度地把需要帮助的女职工纳入到这次活动中来,切实把这项活动作好做实、做细。我们还协调社会各界,让有识之士拉起困难女职工子女之手。让困难女职工学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爱心资助,学费有了着落,安心地踏入大学校园。

四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困难女职工实现再就业。我们充分利用我县再就业培训基地和再就业安置基地,根据女职工就业意向和需求专门开设各类培训班,为她们自强自立出谋划策,免费培训下岗失业的困难女职工。

经过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的不懈努力,我县的困难女职工得到了工会女职工组织的关爱和帮助,推进了维护女职工权益特别关爱行动的进一步深化。下一步,我们将在上级女职工委员会的指导帮助下,学习借鉴其他县(市)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开拓创新,使我县困难女职工帮扶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业绩。

四、今后的打算:

(一)进一步提高对解决困难女职工生活问题重要性认识。困难女职工家庭的形成有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意识方面的背景。她们面对社会、面对子女,用她们话来说:“真是有苦说不出”。但相当部份困难女职工都以顽强的毅力支撑着,盼望子女能早日成才,盼望阳光更多的照耀。建议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要从贯彻党的“三个代表”重要相思想的高度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帮扶困难女职工生活问题的有关政策和制度,全社会应高度关注她们的疾苦,大力举办形式多样的“献爱心”活动。我们工会更要抓信成立困难帮扶中心这一契机,增强对解决困难女职工生活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努力为她们多办实事、办好事。

(二)全面调查掌握困难女职工总体状况。各级工会女工干部就困难女职工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摸底,下基层与困难女职工进行交谈,初步掌握了她们生活的总体状况,当好困难女职工“第一知情人”。录入困难帮扶中心网,便于工会统一管理,及时掌握信息和动态。

(三)加快推进帮扶工作社会化、制度化。作为各级工会组织一方面要在工会“送温暖工程”活动中,将困难女职工这一群体列入帮扶的重点对象之一,继续深入开展“姐妹献爱心”、“一帮一结对子”、“爱心助学”、“慈善门诊”、“女职工特病保险”等活动,另一方面要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联系,制定保障困难女职工生活的具体政策措施。如为困难女职工子女解决就学、提供法律援助、提供廉租房和免费就业培训等。此外,关键是协调、调动各方面力量切实解决下岗困难女职工的再就业问题,给她们提供再就业优惠政策。篇五:工会帮扶困难职工调研报告(和硕县总工会)工会帮扶困难职工调研报告

(和硕县总工会)和硕县总工会高度重视和十分关心下岗职工、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努力探索建立工会长效帮扶困难职工的新路子。为困难职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但是目前导致低收入阶层和困难职工群体出现的原因是复杂的,如果仅就工会帮扶工作,使帮扶工作停留于“节日慰问型”阶段,不仅难以治本,也使帮扶工作失去应有的意义,因此工会帮扶工作应在主动融入上着力。因此当前工会帮扶工作的重点是由节日活动型向长效机制型的转变,由抓典型向全域覆盖的结构型转变,由单纯办实事向帮监促全方位保障转变,实现帮扶工作经常化、社会化、制度化,必须在思路、载体、方法上等进行不懈地探索。为此,按照县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要求,县总工会采取深入基层、走访职工、抽样访谈,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围绕我县困难职工、困难职工生产和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及工会组织应采取的帮扶对策、建立完善帮扶体系等方面情况进行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县困难职工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职工总数9724人,困难职工(人均500元以下)总数386人,约占职工总数3.9%。其中:困难职工(人均300元以下)215人。困难职工中按年龄结构分类:男50 岁以下142人,50岁以上131人,女40岁以上87人,40岁以下35人。按文化结构分,初中以下256人,高中78人,大专以上52人。

从本次调查的困难职工群体来看,其形成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因企业停产半停产所致。

困难职工所属企业绝大部分是停产或半停产企业,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改制和并轨工作的进行,职工同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在这些困难职工中,只有少数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后重新上岗,而绝大多数职工处于非稳定的灵活就业状态。相当一部分困难职工的就业还没有着落点,并且大都是“4050”人员。一家人在同一个企业的比较多,加之企业收入比较低,工资发放又不及时。

(二)因下岗失业所致。

部分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为了求生存、谋发展,不得不走出了“减员增效”的路子,职工也不得不接受了下岗的命运,这就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收入来源中断,导致生活困难。还有部分企业因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惨遭淘汰,导致职工收入大幅度减少或下岗,生活陷入困境。

(三)因子女上学所致。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教育费用对于职工家庭

尤其是人均收入较低的困难职工家庭来说,确实难以承担。一名大学生一年的费用需要上万元,对于他们本身来说负担太沉重。但是为了子女的未来,东拼西凑借来了学费,家里也就一贫如洗。

(四)因单亲收入低所致。

在单亲家庭中,一个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担子女的抚养费,还要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生活上更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这也是导致困难职工贫困的原因。

(五)困患大病所致。

部分职工自己或家人患病,成为沉重的负担。现在医院的医疗费用十分昂贵,不用说下岗职工,就是有稳定收入的职工也难以承受。患伤风感冒之类,到医院也需要数百元治疗费,如果是大病、重病,尤其是癌症,其治疗费用对于职工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可望而不可及。调查结果显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者在困难职工群体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并还处于恶性循环之中。

二、我县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主要做法

和硕县委,县政府对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政策帮扶,资金帮扶,就业帮扶力度。县总工会自开展扶贫济困工作以来,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把扶贫济困工作,作为民心工程,为困难职工办了许多好事和实事,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组织领导机制。

县总工会明确提出了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用科学发展观提高对帮扶困难职工工作的认识,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将帮扶工作贯穿全局,并把它当成一件大事来抓。提出了帮扶工作的思路。成立了以县总主要领导为组长,县总班子为副组长的帮扶领导机构,强化了机制建设和组织领导。形成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配合抓,专人负责,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体系。

(二)加强管理,有的放矢,建立档案管理机制。为了保证对困难职工的情况了如指掌,开展了全覆盖的调查摸底,对全县困难职工的自然情况、家庭人口、经济来源、困难状况及家庭人口构成、经济收入、就业意向、劳动技能、子女就业、家庭成员身体状况、困难原因及困难程度等基本情况进行了登记,摸清底数,建立健全了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制度,实现了对困难职工的动态管理,做到了“一人一底一策”,实现了掌握动态指数最新,掌握困难情况最新的目的。

(三)强化指导,搭建平台,建立就业救助机制。再就业是困难职工脱困解贫的根本,因此工会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帮助困难职工再就业。一是集中帮助零就业家庭、4050人员重新上岗。6月11 日,县总工会举办了为困难职工和农民工援助行动,暨岗位援助服务。有8个单位提供近200多个岗位。二是开展“共同约定行动”,针对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县总工会于4月底举行了“共同约定行动”推进大会,企业代表表态,力求企业不减员、不减薪,签定了责任状和约定书,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走访慰问,雪中送炭,建立常年的送温暖机制。积极做好走访慰问工作,每逢春节、元旦、“五一”、“十一”、中秋节和古尔邦节等节日,县总工会都要走访困难职工,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为困难职工送去大米、油等慰问品。去年春节,县总工会投入11万余元,为245名困难职工,81名农民工,2名困难劳模送去价值每人350元的生活用品。

(五)金秋助学,资助寒子,建立就学救助机制。

针对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帮助困难职工子女圆大学梦想,县总工会广泛开展“金秋助学活动”,通过工会资助,使困难职工子女上学的学费得到了及时的帮助,充分感受到工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连续3年,我们为27名考上大学的困难子女解决学费。工会领导直接深入到困难职工家,送去助学金。

第三篇:困难职工调研报告(范文)

拜城县困难职工现状及发展的调研报告

拜城县总工会在自治区、地区工会,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按照自治区总工会和地区工会的安排部署,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困难职工的调研工作。现将拜城县困难职工现状及发展调研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经过调查:拜城县有下岗职工共587名,近五年来困难职工职工帮扶中心累计帮扶数量达794人次。现有在册困难职工144人,其中:年龄38--45岁63人,45--55岁的47人,60岁以上的13人。高中文化水平4人,初中文化水平18,小学文化水平占92人。导致这些职工生活困难的主要原因是:部份企业改制、破产、倒闭造成下岗、失业的困难群体。因这些困难群体的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低,子女多、又没特长,实现再就业比较困难,仅靠政府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来维持基本生活。这些困难职工下岗、失业以后,均分部在县城各个社区及部份企业。

二、企业困难职工致贫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在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受到强烈冲击。原大部份国有企业因经营不善,企业资源枯竭,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产品单

一、市场萎缩等导致困难企业破产、倒闭。由于国企改制进程的不断深入,困难职工群体日渐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面

临的困难与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因企业破产、改制进程中,职工面临下岗失业,没有了经济来源,生活带来了强大的压力。

困难职工群体的基本概念。困难职工群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涵盖不同的人群,呈现不同的特征。当前,从政府角度看,困难职工群体包含以下三类群体,即低于低保线标准,政府救济后仍十分困难的;略高于低保线标准,但由于疾病、子女教育或意外灾难而生活困难的;因灾害或重大意外事故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结合我县实际,工会在政府定义的框架下对困难职工群体进行了细化,其中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的困难职工家庭;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的但因疾病、工伤、子女教育、租房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全部纳入到了困难职工行列。这个界定不仅与社会救助体系的概念更趋一致,在实践中也更容易把握和操作。

困难职工群体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速度加快导致大批职工下岗失业。工业发展模式的演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带动传统行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兴行业转变,并逐步淘汰那些高耗能、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产业,由此导致一大批职工下岗失业,生活无着。二是国企改制进程不断深入致使大批职工下岗失业。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加快推进国企改革,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

业工程。随着改制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在一段时间内生活陷入了困境。三是科技创新对劳动力的代替以及对职工素质要求的提高,促使企业减员增效。一方面导致大量劳动力被不断更新的生产设备所取代,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对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和对低技能、低素质人员的淘汰。科技成果的应用与劳动力富余现状的碰撞,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职工下岗失业。四是就业体制并轨冲击着社会弱势群体。伴随国民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和国企战略性改组,二元就业体制已发生根本变化,国企不再履行吸纳超出自身需求的劳动力职责,并向社会释放富余人员,最终形成单一的市场就业机制。在此期间,失业率上升,困难职工群体问题不可避免地存在。

三、困难职工致贫原因分析:调查表明,困难职工致贫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收入低,无法满足生活需要,导致生活水准低下;二是困难职工个人或直系亲属发生重大疾病,给整个家庭造成严重困难;三是在支付子女教育费等大宗消费上发生困难;四是自身素质条件限制了再就业的机会。

(一)收入低且无保障,缺乏基本的生活来源,是导致职工家庭困难的主要根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虽然我国国民收入结构呈多元化趋势,但对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来说,工资性收入仍然是最主要的生活来源。一旦工资得不到保障,生活就会陷入困境。

1、企业经营困难,职工工资水平低或工资不能正常发放。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亏损、关停或破产,职工工资得不到保障,长期被拖欠或降低工资标准,收入锐减引发生活困难。生活陷入困境。

2、下岗向失业并轨出现脱节,使处在这一阶段的职工失去应有的保障。随着下岗向失业并轨工作的基本完成,大部分下岗职工协议期满后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进入失业,但还有一部分下岗职工协议期满后,由于企业改制尚未完成、债务尚未清偿等原因无法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无法进入失业,处于一种既无下岗生活费又无失业保险金的“两不靠”状态。

3、部分中小型国企改制进展缓慢,导致大批待岗人员生活困难。由于多年的经济亏损、沉重资产负债率和拖欠巨额的社会保险费压得企业完全丧失了恢复生产经营的能力。而企业的职工由于拿不到工资,保险费不能缴纳,成了“无岗位、无名分、无保障”的“三无”人员。

(二)职工本人(直系亲属)患大重病或长期患病是职工家庭致困的主要原因。全县困难职工当中,因本人或家属患重病、长期患病导致生活困难的有25人,占困难职工总数的20%。据统计,慢性病患者每月平均开销要在300元以上,患重大疾病的每年医药费需要数万元。主要原因:一是医药费支出大。根据对11患大重病困难职工的调查结果显示,患大重病的困难职工,每年支出医药费总额达5万元。

二是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比例低。全县困难职工的城镇医疗保险基本都参保达90%。虽然医疗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有一部份家庭成员出现重病的时候,前期没有资金住院,导致病情恶化,使全家生活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三是“因困致病”—“因病致困” 怪圈环绕着困难职工家庭。据统计,因病致贫的困难职工家庭中有15户是父母、子女等直系亲属患病。由于困难职工收入低、消费水准低,营养不良状况比较普遍,心理压力往往也很大,因而他们的患病几率往往高于非贫困者,形成了“因困致病”—“因病致困”的怪圈。

(三)子女就学费用使困难职工家庭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学费高涨,教育收费项目增多,使每个家庭为子女教育投入的成本不断增加,给普通职工家庭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由于困难职工大多在困难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没有足够积蓄来支付子女高额的教育费用,远远超出了困难职工家庭的承受能力,使困难职工家庭不堪重负。调查显示,我县困难职工中因子女上学导致家庭负担沉重的有45人,占困难职工总数的36.5%。子女上大学承载了困难职工家庭未来的全部希望,许多困难职工通过透支体力、精力来筹集孩子的学费。

(四)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困难职工再就业难度加大。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年龄偏大,再就业受限制。许多单位的岗位在招聘人员时要求招用35岁左右的青年人,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大量下岗职工中的“4050”人员

处于年龄劣势而失去再就业的机会。二是困难职工自身方面的原因。由于大部分困难职工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技能单一,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无所适从,不能在社会主导产业中实现就业,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困难职工的再就业之路显得困难重重,可选择范围窄、且难度大。

四、对策与思考:困难职工群体的保障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保障体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需要政府、企业、工会及社会各界携手合作,需要各方面持久不懈的努力。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措施,使困难职工群体面临的生产生活问题得到很大改善,赢得广大职工群众的交口称赞。但仍然存在一些当前政策惠及不到且较为突出的困难,尤其是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对这一弱势群体带来新的冲击,需要积极面对,进一步分析研究对策,加大工作力度。

(一)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体系是以社会保险为主体,社会救济、社会互助为辅助手段的一项系统工程。完善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国家强盛、繁荣的最有力体现,也是国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的最可靠保证。因此,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解决困难职工群体生活发展问题的根本所在。

1、加大政府对就业再就业的扶持力度,帮助困难职工群体解决就业再就业难问题。把下岗职工就业率作为各级党委

考核政府工作的目标责任制之一;进一步加强对再就业困难职工的就业援助,新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家庭困难的职工,并逐步提高公益性岗位工资标准;建立特困职工子女就业优惠政策,确保大学毕业的特困职工子女优先就业,尽快帮助家庭摆脱贫困。

2、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尽快将困难企业、困难职工纳入社保体系。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依法推动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的覆盖,确保新建企业职工全员入保,防止因社会保障缺失产生新的困难职工。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倾斜力度,尽快将未参保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纳入社保体系,解决困难职工后顾之忧。

3、加大社会救助力度,鼓励和支持共同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我县已初步建立了包括生活、教育、医疗、住房及临时性救助在内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但是,覆盖范围较窄,救助力度不大。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动员全社会为困难职工在就业、生活、子女上学、医疗等多方面提供直接、快捷、方便的帮助,使社会救助成为全民参与国家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困难群体尽快摆脱贫困。

(二)进一步增强帮扶工作的主动性、科学性,在推进工会帮扶工作科学发展上做好文章。工会组织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把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服务科学发展、服务职工

群众”,增强做好工会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为党政分忧,为职工解愁,不断推动工会帮扶工作的创新发展。

1、立足源头参与,实现主动帮扶与科学帮扶相结合。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要带着感情做好帮扶工作,积极参与涉及职工劳动经济权益法律法规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开展督促检查推动贯彻落实。在涉及职工日常生活的水、电、暖、煤、食品等价格听证会上,更多地争取针对困难职工的优惠政策。积极深入基层、企业和困难职工家庭,调查了解各项民生政策的落实情况,掌握针对困难职工群众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及时向党委和政府汇报,从源头上推动问题的解决。

2、立足自身优势,促进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工会组织要进一步发挥自身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为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年龄偏大、技能单

一、寻找工作困难的“4050”人员,提供免费的多方位的创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就业培训服务,协助政府促进下岗再就业。积极探索实施对有创业愿望且有创业能力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创业培训和小额信贷服务,帮助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3、立足机制建设,推进临时救助与长期帮扶有机结合。继续完善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龙头的困难职工日常救助体系,不断创新帮扶方式,加大帮扶力度,通过信访接待、生活救助、医疗救助互助、就业服务、助学救助、法律援助等多种形式,为困难职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扶救助。大力开展具有工会特色的“金秋助学”活动,推动政府设立“贫困

学生救助资金”,逐步提高助学标准和范围,确保对困难职工子女助学的全覆盖。

4、立足提高素质,办好实事与提升帮扶能力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对帮扶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技能的培训,创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使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困难职工服务的思想,怀着对困难职工的真情实感,真心投入到帮扶事业,为困难职工提供方便、快捷、温馨的服务,让每名求助的职工感受到党、政府和工会组织的温暖。

(三)倡导和谐发展理念,为实现共建共享打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体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保障困难职工群体的生活和发展的权益。然而,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不单单是政府的责任,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因此,大力倡导和谐发展理念,打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关注困难职工群体,关爱困难职工群体,使困难职工群体和全体人民一起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1、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关爱困难职工群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各级党委政府及宣传主管部门要大力宣传困难职工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所做出的牺牲,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关爱困难职工群体,踊跃奉献爱心、捐资助困,营造“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让困难职工切身感

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帮助他们脱贫解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帮助困难职工提高素质,树立信心,提升就业能力。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再就业培训资金的投入,动员协调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社会团体和舆论媒体等社会各界力量,通过政府补贴、社会承办等方式,由社会承担部分培训义务,教育、引导、帮助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的困难职工,克服文化水平低、年龄偏大等自身困难,摆脱等、靠、要思想,树立自主择业、竞争就业、自我创业的就业新观念,建立脱困的信心和再就业的决心,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业务技能水平,通过实现就业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3、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工会帮扶工作的支持力度,实现工会帮扶网络与政府生活保障体系的有机衔接。工会帮扶工作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补充,政府在帮扶救助工作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工会帮扶工作必须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财政部门也要进一步加大对工会帮扶工作的支持力度,确保工会在协助政府解决困难职工群体生活保障工作中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手段,真正形成全社会帮扶合力。

五、建立健全帮扶机制,实行网络化管理体系。通过全国工会困难职工帮扶管理软件系统,拜城县困难职工档案已形成基层工会、县总工会网络化管理。对全县的日常帮扶救助、生活救助、送温暖活动、助学活动活动均按照一户

一档的要求,通过对全县的下岗职工的调查摸底,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职工,家庭人均收入略高于城镇居民生活保障线,但因失业,重大疾病、子女上学原因造成家庭困难的职工,因灾害或重大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职工进行建档,共建档159户。同时对困难职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工会对困难职工发现一户登记一户,解困一户注销一户,一年一审核一调整。今年前五个月在全县共帮扶困难职工138人次,同时,按照档案内容进行归类和统计审核,实行跟踪动态管理,以便随时掌握了解困难职工情况。实现了档案软件管理微机化、网络化、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为今后开展帮扶救助提供了可靠重要的依据。

六、深入开展帮扶救助工作,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

(一)加大帮力度,帮扶工作初见成效。为了进一步做好帮扶救助工作,近三年来,在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下,拜城县帮扶中心按照自治区总工会、地区工会相关文件精神,积极落实送温暖工程及各项帮扶工作。一是生活救助扩面增员。按照“扩大范围、应救则救”的原则,享受生活救助和日常帮扶的困难职工家庭三年来共421户,发放生活救助资金22.703万元;二是“金秋助学”扎实有效。三年来金秋助学活动的开展共救助45人次,发放助学金10.05万元;三是大病救助及时到位。近年来为全县8名患大病的困难职工家庭提供大病救助,发放大病救助金7.6万

元;四是职业培训富有成效。一是2009年县总工会出资选派20名有创业需求的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免费到地区职业技术学校接受了为期2个月的技能培训,培训学员均达到了中级职称,人均提供技能培训费用2500元,共计5万元。二是县总工会联合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17名有创业意向的困难职工进行了技能培训。2009年全县困难职工家庭实现就业30人。

五、“送温暖”活动扎实有效。2008—2010年在节假日期间共慰问劳模、困难党员、困难职工110人次,共发放慰问金(品)7.133万元;

(二)创新救助模式,完善救助程序。拜城县总工会帮扶中心按照“坚持标准、严守程序、公开公正、扶助真贫”的原则,以帮扶中心工作为平台,以切实为县委、政府分忧,让困难职工得到实惠,切实受益为宗旨,为困难职工办好事、实事,使困难群体真正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一是生活救助。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特困)职工免费发放“爱心卡”(凭此卡可免费在指定的超市领取生活用品);对已脱贫不再符合条件的,由县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收回“爱心卡”,并从困难职工档案中取消。二是金秋助学。大力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为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解决上大学难的问题,对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子女均可享受助学救助。同时,并建立了助学回访制度,救助对象在校学习、品德,生活及思想动态实行跟踪回访,以保证救助对象在校、假期间都有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三是职业培训。

因我县困难职工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低,又没特长,实现再就业比较困难,因家庭困难导致其子女文化素质也不高,就业难度较大,所以在技能、创业培训中重心倾斜于其子女。在今年的工作中主要是加强困难职工子女,农民工的技能、创业培训工作,为困难群体再就业、创业奠定基础,让其早日实现就业、创业梦想,早日走上富裕之路。四是法律援助。为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组织的会员和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可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的案件,工会法律援助中心提供法律咨询,代书有关法律文书,为广大职工群众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有力保障。

帮扶中心通过近年来的规范运作,为县委、政府排了忧、为职工解了难,强化了工会工作的品牌建设,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但我们仍感到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深化,进一步规范运作、延伸服务、不断创新,切实把帮扶中心建成我县困难职工的“社会救急中心”。

拜城县总工会 2010年6月7日

第四篇:困难职工调研报告

二里乡困难职工现状及发展的调研报告

二里乡工会在泸州市、合江县总工会,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按照县总工会和地区工会的安排部署,在全乡范围内深入开展困难职工的调研工作。现将二里乡困难职工现状及发展调研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经过调查:二里乡有下岗职工共名,近五年来困难职工职工累计帮扶数量达794人次。现有在册困难职工144人,其中:年龄38--45岁63人,45--55岁的47人,60岁以上的13人。高中文化水平4人,初中文化水平18,小学文化水平占92人。导致这些职工生活困难的主要原因是:部份企业改制、破产、倒闭造成下岗、失业的困难群体。因这些困难群体的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低,子女多、又没特长,实现再就业比较困难,仅靠政府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来维持基本生活。这些困难职工下岗、失业以后,均分部在县城各个社区及部份企业。

二、企业困难职工致贫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在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受到强烈冲击。一部分国有企业因经营不善,企业资源枯竭,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产品单

一、市场萎缩等导致困难企业破产、倒闭。由于国企改制进程的不断深入,困难职工群体日渐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因企业破产、改制进程中,职工面临下岗失业,没有了经济来源,生活带来了强大的压力。1

三、困难职工致贫原因分析:调查表明,困难职工致贫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收入低,无法满足生活需要,导致生活水准低下;二是困难职工个人或直系亲属发生重大疾病,给整个家庭造成严重困难;三是在支付子女教育费等大宗消费上发生困难;四是自身素质条件限制了再就业的机会。

(一)收入低且无保障,缺乏基本的生活来源,是导致职工家庭困难的主要根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虽然我国国民收入结构呈多元化趋势,但对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来说,工资性收入仍然是最主要的生活来源。一旦工资得不到保障,生活就会陷入困境。

1、企业经营困难,职工工资水平低或工资不能正常发放。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亏损、关停或破产,职工工资得不到保障,长期被拖欠或降低工资标准,收入锐减引发生活困难。生活陷入困境。

2、下岗向失业并轨出现脱节,使处在这一阶段的职工失去应有的保障。随着下岗向失业并轨工作的基本完成,大部分下岗职工协议期满后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进入失业,但还有一部分下岗职工协议期满后,由于企业改制尚未完成、债务尚未清偿等原因无法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无法进入失业,处于一种既无下岗生活费又无失业保险金的“两不靠”状态。

3、部分中小型国企改制进展缓慢,导致大批待岗人员生活困难。由于多年的经济亏损、沉重资产负债率和拖欠巨额的社会保险费压得企业完全丧失了恢复生产经营的能力。而企业的职工由于拿不到工资,保险费不能缴纳,成了“无岗位、无名分、无保障”的“三无”人员。

(二)职工本人(直系亲属)患大重病或长期患病是职工家庭致困的主要原因。全县困难职工当中,因本人或家属患重病、长期患病导致生活困难的有25人,占困难职工总数的20%。据统计,慢性病患者每月平均开销要在300元以上,患重大疾病的每年医药费需要数万元。主要原因:一是医药费支出大。根据对11患大重病困难职工的调查结果显示,患大重病的困难职工,每年支出医药费总额达5万元。二是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比例低。全县困难职工的城镇医疗保险基本都参保达90%。虽然医疗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有一部份家庭成员出现重病的时候,前期没有资金住院,导致病情恶化,使全家生活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三是“因困致病”—“因病致困” 怪圈环绕着困难职工家庭。据统计,因病致贫的困难职工家庭中有15户是父母、子女等直系亲属患病。由于困难职工收入低、消费水准低,营养不良状况比较普遍,心理压力往往也很大,因而他们的患病几率往往高于非贫困者,形成了“因困致病”—“因病致困”的怪圈。

(三)子女就学费用使困难职工家庭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学费高涨,教育收费项目增多,使每个家庭为子女教育投入的成本不断增加,给普通职工家庭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由于困难职工大多在困难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没有足够积蓄来支付子女高额的教育费用,远远超出了困难职工家庭的承受能力,使困难职工家庭不堪重负。调查显示,我县困难职工中因子女上学导致家庭负担沉重的有45人,占困难职工总数的36.5%。子女上大学承载了困难职工家庭未来的全部希望,许多困难职工通过透支体力、精力来筹集孩子的学费。

(四)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困难职工再就业难度加大。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年龄偏大,再就业受限制。许多单位的岗位在招聘人员时要求招用35岁左右的青年人,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大量下岗职工中的“4050”人员处于年龄劣势而失去再就业的机会。二是困难职工自身方面的原因。由于大部分困难职工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技能单一,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无所适从,不能在社会主导产业中实现就业,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困难职工的再就业之路显得困难重重,可选择范围窄、且难度大。

第五篇:关于帮扶困难职工的调研报告

关于帮扶困难职工的调研报告

那旭颖

多年来,阿荣旗总工会对如何做好帮扶困难职工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为构建和谐阿荣履行着工会组织应尽的职责。2008年为进一步做好帮扶困难职工工作,旗总工会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情况基本如下:

一、阿荣旗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基本情况

阿荣旗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立于2005年,主要工作解决我旗贫困职工在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现有贫困职工(家庭人均收入在城镇最低收入线即500元以下)1036名,专职工作人员2名,兼职工作人员5名,每年投入帮扶款70000~80000元。

二、困难职工增多帮扶中心负担过重的原因

近几年来,随着阿荣旗经济的市场化、规范化运作,原有的部分国有企业纷纷破产或重组并大量裁减冗员,导致我旗下岗职工激增,这部分职工中的一部分生活确实存在困难,但是又不属于政府民政部门帮扶的范围。

三、帮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1、下岗职工再就业难。造成下岗职工增多是体制原因属历史遗留问题,这部分下岗职工中的很大一部分经历了文革时期,年龄在40~50岁之间(即40-50人员)有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不高、接受新事物慢、家庭负担重、不会电脑等特点。我旗是一个农业旗县,随着近几年农业机械化作业的渗透,加之旗内工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整个用工市场呈现出了供大于求的现状,优胜劣汰的法则使他们很容易被用工市场所淘汰。

2、下岗职工创业难。近几年来我旗加大了创业贷款的放款额度和优惠政策的出台力度,但是面对庞大的贫困职工群体,年均30万元的创业贴息贷款显得杯水车薪、微不足道。没有国家政策的支撑,困难职工很难闯出一片天空。

3、下岗职工就医难。除了历史原因导致的职工贫困,另外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疾病返贫,今年阿荣旗率先在全市开展了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工作。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困难职工的后顾之忧,但在近期内并不能缓解职工的看病难的问题。北方地方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脏病等患病率极高,贫困职工一旦患病,免不了要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一人得病全家返贫的现状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同时由于疾病致贫是突发事件,困难职工很难在第一时间领到急需的各种救济物资。民政救济存在救穷不救急的弊端。

4、下岗职工子女读书难。每年阿荣旗贫困职工家庭都会有不少学生考入大学校园,贫困的家境使他们很难独立完成学业,旗帮扶中心的救助对他们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他们中有一部分不得不中途退学。

5、下岗职工连续救助难。今年,阿荣旗率先在全市开展城镇医疗保险,我旗的社会养老保险是从1996年开始缴纳三险的,下岗后部分职工没有钱再交纳社会保险,养老问题成为困扰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目前他们所从事的部分行业主要以高体力强度和超时加班为主,不仅透支体力还透支了健康,老了以后贫困更加严重。

四、做好帮扶工作的对策

阿荣旗总工会在做好帮扶工作上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

1、加强输血式扶贫力度。做好普查登记工作的同时,协调相关部门让有限的资金最大效益的发挥作用。工会做为政府群团组织没有行政职权,帮扶资金也很有限,面对众多的贫困职工显得捉襟见肘,贫困职工是社会的成员,增强与民政、红十字协会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参与出钱出力协调解决。

2、增强造血式创业的探索。阿荣旗是一个农业旗县,农副产品丰富,家禽养殖历史悠久,山野菜资源潜力巨大,各种野生菌类繁生,农副产品深加工发展前景广阔,由于贫困职工自身和家庭的原因,他们中的很多人无法离开家乡外出务工,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他们又不得不守着金饭碗要饭吃?旗总工会积极争取同级政府的贴息贷款,鼓励扶持困难职工养殖家禽,做小商品零售。4年来,共争取贴息贷款123万元,扶持165人创业。虽然并不能使他们真正走上富裕的道路,但摆脱了贫困现状。

3、创新帮扶工作形式。开展互助(即对各位贫困职工基本情况进行登记的同时对各自的特长进行登记,帮扶中心会对帮扶情况进行登记,将来给予等价的帮扶);爱心超市(分为两种一种是捐助的爱心超市,贫困职工可以持贫困职工证明免费领取所需物品,另一种是贫困职工购买生活必须品享受优惠的购物超市);爱心医院(阿荣旗困难职工到当地爱心医院就医住院享受5%的优惠,完全由旗总工会协调当地人民医院完成,全过程旗总工会没有投入资金);爱心学校(今年,阿荣旗明德小学挂牌为旗总工会爱心学校,旗总工会投入启动资金5000元。救助的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储备未来的人力资源,将来回报社会、回报家乡。);“金秋助学”,今年阿荣旗总工会积极协调旗委、政府、民政、红十字协会等多家单位成功的组织了“凝聚每份份爱”大型义演演,为贫困学子募得善款61.2万元。协调旗委、政府在全旗开展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帮扶困难职工活动,全旗共555名副职以上领导干部参与了此项活动,为困难职工捐助款物24560余元,提供就业岗位33个,为6户困难职工提供贷款担保20000元。有效的缓解了社会矛盾。

五、对进一步做好帮扶工作的几点建议

结合近几年阿荣旗工业园区内各大企业入驻和开工的实际情况我个人对如何开展好帮扶工作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下岗贫困职工的技能培训。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计划,将培训重点撇开原来的劳务输出,放在贫困职工有能力从事的养殖、种植等投入少风险性小的行业,有条件的话应该组织下岗职工养殖示范街。同时有针对性的对贫困职工进行目前我旗入驻的各大工业企业所需技术要求低的工种的专业培训,2、对贫困职工创业、就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特事特办。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保障贫困职工真正成为优惠政策的受益人。在荒山承包、蚕场、水库承包、工厂、工地招工中享受优先待遇、创业、就业政府相关部门给予技术指导和支持。将贫困职工就业名额分任务给各大企业,让他们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

3、完善党政联席和三方协商制度。由于工会组织的性质,三方协商机制和党政联席制度的完善,将进一步巩固工会组织的地位,可以确保有一条畅通渠道反应在贫困职工工作、生活和创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切实起到上达民意的作用。

4、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救助贫困职工的行列中来,阿荣旗总工会是一个行政全额拨款单位经费有限,况且仅靠一个单位的救助是很难改变得了什么。得不到救助的贫困职工很容易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子,救助贫困职工是每个企业、每个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融社会之资做为救助全社会贫困职工的资金保障。

5、加强基层工会经费经审工作,使工会会费真正取之于职工用之于职工,避免有限的资金浪费、流失,和职工合法利益受到侵害。

(作者单位:阿荣旗总工会)

下载大队困难职工调研报告(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队困难职工调研报告(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会帮扶困难职工调研报告

    各级工会组织高度重视和十分关心下岗职工、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努力探索建立工会长效帮扶特困职工的新路子。为困难职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但是目前导致低收入阶层和特......

    困难职工帮扶调查调研报告建议

    困难职工帮扶调查调研报告建议按照区委要求,区总工会采取深入基层、走访职工、抽样访谈,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围绕我区特困职工、困难职工生产和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及......

    关于电业局困难职工群体医疗情况调研报告

    目前,电业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总体要求是“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最终达到的目的是 “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所以,解决职工,尤其是困难......

    关于离退休困难职工帮扶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胡总书记关于完善在工会领导下的维权机制的重要指示精神,建立和完善帮扶困难职工的长效机制,牢固树立为老同志服务的思想,围绕离退休人员思想稳定这一主题,结合全局改......

    高安市困难职工帮扶调研

    高安市总工会帮扶困难职工调研报告 高安市总工会高度重视和十分关心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努力探索建立工会长效帮扶困难职工的新路子。为困难职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但......

    困难职工脱困解困工作情况调研报告(最终五篇)

    3篇困难职工脱困解困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小康路上一个人也不能掉队,困难职工也要跟上,**市总工会认真贯彻落实全......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调研报告

    七台河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立于2003年9月,所属勃利县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也与2004年成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市总工会独立开展工作的内设机构,地理位置十分方便,居......

    XX大队党风廉政建设调研报告

    2016年xxx大队党支部党风廉政建设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纪委三次全会和各级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努力构建符合公安工作实际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