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7时代的经营管理智慧
7时代的经营管理智慧
现在我们面临“7时代”。什么是“7时代”?就是经济增长率是7%-7.9%,这叫“7时代”。
“7时代”在发生什么?
发达国家还没有完全从最近一次经济危机的创伤中恢复,所以“外需”还比较低,这对我们的外贸肯定有影响。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慢,我们快,所以贸易摩擦增加。发达国家实行的都是所谓宽松的货币政策,实行低利率,大量发行货币,对我们也形成压力。发达国家搞去杠杆化,它的办法一个是鼓励在国外的企业回去,另一个就是减少对国外的投资,这几点都会对我们产生不利的影响。
我们往往靠大量投资和大量出口来拉动经济,但是这个模式看来是不可持续的。
大量投资造成的问题,第一是产能过剩;第二是库存积压;第三是投资效益降低,第四是环保问题增多。而随着大量货币投放出现的问题,一是通货膨胀,二是地方债务迅速增加。根据2011年和2012年的数据,地方债务大概都是10.7万亿元,2013年可能还要增加。美国次贷危机是把钱借给了没有还款能力的个人,中国的次贷风险是把钱借给没有还款能力的政府,有1/3的地方政府现在看来没有还款能力,所以将来造成的危机,可能要由中央政府承担。最坏的情况是,通过通货膨胀来稀释债务。
再一个是资产泡沫。2009年中国汽车销售额增加43%,住房销售额增加42%,造成了房价的上涨。这几年中央治理过剩产能,清理地方债务,抑制通货膨胀,都是在处理资产泡沫的问题。但是更重要的是,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能光依靠投资和外贸来拉动经济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7时代”意味着什么?
第一,“7时代”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从高速进入中高速阶段。经济增长率在7.5%左右,通货膨胀率3%左右,这样温和的通货膨胀和中高速的经济增长,可能在今后一段时间会一直保持。“7时代”的GDP首先是一个扎扎实实的GDP,我们宁愿要一个扎扎实实的7%,也不要一个带水分的9%.在这种情况下,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从过度依靠投资和外贸转向更多地依靠消费。这需要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让大家有能力消费;要有社会保障体系,让大家敢于消费;要不断生产新的产品,让大家愿意消费。
第二,“7时代”意味着要从外延性增长转向内涵性增长。中国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亿人,创造的增加值是22万亿元,平均每人创造11万元社会财富,假设政府不收税,企业不留钱,工人就是11万元的收入,这个数比西方国家的退休或失业救济金也高不了多少。如果每个人创造的财富能够超过20万元,那很多问题就可以解决。所以,要向内涵性增长转变,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每个人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这样才能把更多财富分配给人民群众。
第三是重点,要从外生型动力转向内生型动力。不能总是靠政府的优惠政策、银行贷款等,而是更多依靠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如何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第一,要增强凝聚力,要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应该把职工看成企业最宝贵的资产,要善待职工。凡是要求职工做到的事,企业领导首先要做到,这一条非常重要。想服众就得以身作则,自己不起带头作用,你要人家来做就很难。
要提高职工的素质,加强职工的培训。有一个外国总经理,对企业人事部经理说:“你得加强培训。”人事部门经理说:“我培训了半天,他跳槽走了,不是白培训了吗?”总经理反问他:“如果你不培训他,他赖着不走,怎么办?”所以,对职工的培训是对人力资源非常重要的投资。
其实,如果真的把员工积极性凝聚起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的创造性,这个企业就会基业常青。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最终的结果会给股东带来更高的收益。所以,要把职工放在第一位,顾客放在第二位,股东利益放在第三位。
第二,要提高竞争力。很多企业把竞争力理解成了价格,好像价格低了就有竞争力,其实不完全是这样。交货期、质量和售后服务,这些也是竞争力,而且在某种情况下,这种竞争力往往比价格竞争力还受到重视。而广义的竞争力更多了,包括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及时调整生产线的能力,甚至包括职工的创新能力等。
第三,培育创新力,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创新是没有未来的。企业一把手主要不是想今天干什么,而是要想明天干什么。要做到这一点,就两句话:从内部找问题,在外部找机遇。
所谓从内部找问题,很简单,企业产品质量、能源消耗、原料消耗、资金周转率等指标,与同行相比怎么样?如果与同行排头兵比有差距,那么这里就有问题。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做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话,是没有大的前途的。要做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就得跟现在先进的去比,敢于承认差距,敢于发动职工来研究怎么样赶上。所以从内部找问题,是发挥创新力、创造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再说在外部找机遇。这要了解整个宏观经济的形势,要了解经济的新发展方向,这是非常重要的。而怎样从战略层面谋求进一步的发展?比较简单的一个是集成化——面向市场,向市场延伸,或者面向原料,向原料延伸,在产业链上向前、向后集成化发展。
当然,你要去投资一个新的产业(),就要认真分析这个产业的增长和前途,以及你自己具备的能力,看你值不值得去涉足这个领域。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太多了,我看到很多失败的企业,最终都在进行不相关多元化时失败了,这是由于没有认真进行战略分析造成的。
第二篇:华为经营管理智慧
《华为经营管理智慧 》读后感
看书其实真的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它跟写东西是相反的,文字是发挥,看书是吸收。我喜欢看书,吸收书中的好东西,为我所用,充实自己。以前的我也喜欢写些东西,把吸收到的好东西随着自己的思绪由笔尖处释放出来,放任灵感,抒写人生;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就渐渐的慵懒起来。
“每个月必须看完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如果是在以前我想我一定会举双手支持,可是现在的我却只剩下满目茫然,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了。
很多企业的老板都只是希望员工拼命地干活,尽力为他赚钱,才懒得管你的个人进步。所以在这点上,老大的想法与做法是明智的,可能她会因此而留住更多的人才。
为了老大明智的想法与做法,我毅然开始了新读书旅程,找了许久,不知道到底该看些什么,写些什么,最后还是决定好好看看《华为经营管理智慧》。
用了一个月的空闲时间,终于把终于把这本《华为经营管理智慧》大略的浏览完了,一位民营企业家的崛起,一个企业发展的历程,值得我们去了解探讨。书中有些是我所不能了解的,也有些让我思绪万分的,总而言之,好书不可错过。
此书写作的根本目的,是对中国最大民营企业命运走向的关注,对民营高科技公司发展过程的深层次解剖,对中国最具争议的企业和企业家进行人文关照。华为一直处于凶猛无比的扩张中,任正非自比为“狼”,媒体则把华为与跨国公司的竞争比作“土狼与狮子的战斗”。因此,华为必然不是一个均衡的企业,俗话说“歼敌一千,自伤七百”。任正非也承认,“压强战术”的运用,浪费是惊人的。华为到底是什么样的,让数以百计的有勇气的被访者告诉你,华为的真相是什么„„
《华为经营管理智慧》一书不是看三五遍就可以真正读懂的,要彻底地探其真相,非得先去冰天雪地里与“狼”共舞不可,悟出“狼性”,弄明白狼是如何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生存的„„我没有去过北方,即便去了见到狼,或许在那无垠旷野中,当凄厉的北风吹来,漫漫的狂沙掠过,一声嚎叫却足以让我哆嗦,哪有胆量在寒风黑夜中与狼共啸„„
还好,华为“狼首”毫无保留地告诉我们攻城掠池的“狼道”——企业要发展就要训练出一批狼这批狼有着敏锐的嗅觉和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能快速地招呼同伴形成纵队,群体奋斗前行„„
实事求是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成功者总是少数。华为的经历揭
示一条:真正的实事求是是震撼人心的。
华为从来不以技术先导为目的,它的唯一目的,是在市场上迅速削弱、打击、消灭竞争对手。技术只是完成这目的的手段之一。针对不同对手、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开发不同层次的技术。这就是华为的技术策略。华为的战略、战术、手段、方法,眩人耳目,但都是“当时当地”的起码三种以上因素组合导致的必然选择。
第三篇:跨越时代的教育智慧
跨越时代的教育智慧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后感 韶关市第二中学 吴超嫦
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合一”,他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一语道出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世界上有两种不合实际的教学方式:
1、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学生读它、记它。
2、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注意的中心点是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上来。这两种教学方法学生都是处在被动的地位,知识是无限的,老师能教给学生的也是有限。陶行知先生认为,一个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他认为传统的传授方法有问题,要进行改革。教师的责任在教学生学,教师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师必须一面教一面学。这正是我们现在教育所倡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去探究,有学习的主动性,自己去发现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给学生以恰到好处的点拨和指导,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的终身性的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索,自主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体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与学相互作用,即所谓“教学相长”。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其中,把它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式,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陶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过来,不是传统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图和外界加的压力,而应该取决于学生的快慢程度。当今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表明,教 学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根据学生可接受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同时,现代教育理论还注重非智力因素如性格、意志、兴趣等对学习的影响。综上所述,因材施教是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深入研究陶行知的这一思想,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社会即学校,就像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去,使它能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这种教育的理念是让学生把学校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社会责任感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接受有计划的、健康的、劳动的、科学的、艺术的、改造社会的教育。这对于我们现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用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让学生走到社区去,参加社区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生活,开展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帮助过他的每一个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品行教育、爱心教育等系列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升华知识。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究他丰富的教育遗产,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种者,人类文明的传递者。
第四篇:高铁时代的“出行智慧”
高铁时代的“出行智慧”
如今的高铁,对于善于出游的精明玩家而言,不再单单是一个时间数字的减少,更是N多出行组合的“智慧选择题”。比如这两年春运中频繁出现的“曲线回家”,用好高铁转乘成为学子的功力体现;再比如暑假将至,天气炎热,为何不带孩子坐上高铁,来一次“一路走一路玩”的消夏之旅呢?
北国之旅:上海-北京-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15天)从上海出发,可先坐京沪高铁到北京,再换乘动车组列车前往沈阳,在那里还可选择哈大高铁前往哈尔滨或大连。西部之旅:上海-郑州-洛阳-三门峡-华山-西安(9天)
从上海乘坐动车组可以直达郑州,参观国家重点博物馆——河南博物馆。另外,从郑州站附近可乘坐长途汽车前往知名古刹少林寺,只需约1小时车程。而从郑州转乘郑西高铁,37分钟就能抵达古都洛阳。在洛阳乘坐高铁继续往西30分钟,就能到达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游玩过三门峡再乘坐高铁往西半个小时能够到达华山,1小时能到达旅游胜地古城西安。虽然上海有开行直达西安的动车组列车,但如果在郑州转乘G字头高铁,不仅能够领略更多风光,路途耗时也较少。
山东之旅:上海-曲阜-泰安-济南-青岛(6-7天)
乘坐京沪高铁,市民只需要3个小时就能到达山东孔孟之乡曲阜。从曲阜往北坐高铁19分钟就能到达泰山。从泰山到泉城济南的高铁车程也仅17分钟。从济南出发乘坐城际铁路,最快2个半小时就能到达青岛,青岛不仅是避暑好去处,还能品尝鲜美的海鲜。三晋之旅:上海-郑州-太原(3-4天)
从郑州可乘坐高铁抵达太原。晋祠就位于太原近郊,其建筑、雕塑、园林、碑刻艺术价值均很高。另外,从太原出发往南坐长途车1个半小时就能到达著名的平遥古城。长三角周末游:上海-杭州-湖州-南京(2-3天)
如今宁杭高铁通车使得长三角旅游资源连成了一个圈。只需要一个周末,就能和家人乘坐宁杭高铁到湖州观赏江南园林、宜兴竹海观竹品茶、溧阳天目湖泡温泉体验慢生活、领略南京古城风光、游游西湖美景。
沿海之旅: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厦门(6-7天)
杭甬高铁通车,大大缩短了上海南下沿海城市的时间,只要100分钟就能到达宁波,品尝海鲜。而后,还能顺甬台温和福温铁路继续南下,在福州停留数日,品味这座千年古城的独特风味;然后到达厦门,游览鼓浪屿。
湖广之旅:上海-武汉-岳阳-长沙-广州(7天)7月1日以后,上海开行经武汉到长沙的高铁列车后,前往湖北、湖南的时间将大幅缩短。上海市民可乘坐高铁前往武汉赏东湖风光、登黄鹤楼、走长江大桥;到长沙参观千年岳麓书院,到橘子洲头指点江山。从长沙出发,沿着京广高铁南下即可到达五羊城——广州。
第五篇: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策略论文
摘要: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发展呈现衰落趋势。在当今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企业依然面临着竞争压力加大、管理理念落后、管理策略不科学等问题的困扰。建立高效的管理制度、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强化财务制度、制定适宜的管理模式,是企业渡过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策略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金融危机刚刚出现回暖之际,我们正式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显著特征是大多数企业会陷入较之金融危机爆发前更为激烈和残酷的竞争环境中。企业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新的消费者心理、新的挑战,如何化解困境,树立信心,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发展问题,选择何种经营管理模式,是我国企业关注的焦点。
后金融危机时代简述
1.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发生背景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相继引发了地产泡沫、股市泡沫,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经济衰退和消费者的恐慌心理,各国经济状态萎靡不振。从经济衰退时起至经济明显复苏回升之前的这段动荡时间,被称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其周期长短没有确切答案。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在努力采取各项措施稳定本国经济,以期将金融危机的损害降到最低,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经济下滑趋势受到遏制,一些国家开始出现经济回暖现象。
2.后金融危机时代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全球的经济发展都在“次贷危机”后遭受了重创,很多国家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现象。后金融危机时代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最为显著的体现在GDP增长率。2007年我国的GDP增长率为13%,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2009年GDP增长率降至8%。尽管保持了8%的经济增长率是可喜的,但是由于我国具有较大的出口额,而且在当时的出口商品中,低附加值的工业产品占了贸易总额的很大比例。虽然GDP增长率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但依然不容忽视经济危机后出现的企业利润下降、外贸公司倒闭、就业率下降、企业生存压力加大的情况。后金融危机时代对我国企业的影响依然是负面的,企业如何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缓解冲击,平稳度过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重重困难,如何制定经营管理策略,对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是极大的挑战。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正处于转变的关键时期———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转变。但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企业存在着很多不利因素,面临着诸多困境。例如,企业生产规模与经营情况不匹配、资金存在缺口、融资困难、生产设备低于国际同类生产企业水平、产品竞争力较弱、纯利润率较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
1.企业管理方式较落后
我国企业尚未完成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的过渡,因此企业在管理手段上依然明显低于国际先进管理水平。由于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落后,在市场综合表现中企业呈现出竞争力不足、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差等问题。金融危机爆发后各类问题集中体现,企业利润急剧下降,甚至导致停产、倒闭。
2.企业管理人才缺乏
充足的人才储备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金融危机的到来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其中就包括人才的竞争。企业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提升都要依靠人才竞争来支持。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企业普遍暴露出优质人才的缺乏和使用不利现象。随着全球经济进一步复苏,我国经济也将随着发生变化。要想抓住宝贵机遇让企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就需要企业将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管理人才的能力不断提高。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体现在利润方面,但是企业不能为提升利润而忽视对人才的投入。我国很多企业在全球同行业中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管理经验不足、管理知识薄弱、管理方法单一等问题,管理水平的发展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脚步是我国企业的共性问题。
3.企业管理创新力度不够
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策略的制定,因此在新的经济背景下就要有新的管理运营模式。我国企业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粗放型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在经济不景气、企业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下缺点日益凸显。经营管理是与企业内部所有部门和企业实施的所有项目都相互关联的,而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中,财务、人力、项目开发、生产过程等与企业管理区分的较为明显,这样的管理方式不利于企业内部信息的及时交流和资源的统一调配。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加大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力度、节约各项管理成本、保障企业稳健运行,是企业渡过经济困难时期需要思索的重要问题。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策略
1.更新观念,建立高效的管理制度
经营管理理念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无论员工还是各个管理层,都应该对现代管理理念有最基本的了解,管理者应正确认识企业管理制度,并树立正确的企业管理观念。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
(1)更新员工的观念。后金融危机时代同时也是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时代,要在企业内部更新管理观念,需要从更新各部门员工的观念做起。企业要鼓励各部门员工在工作中做到与时俱进,了解所处行业的最新发展情况,把握发展动态,及时补充最新专业知识。以销售部门为例,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会发生转变,由金融危机前的冲动型购买行为较多,转变为更注重产品的功能、耐用性、性价比等主动搜集产品信息的理性消费行为居多。销售部门应根据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分析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配合其他部门,制定适宜经济状态的营销策略和促销手段,将营销重点放在产品本身,简化产品包装,使产品亲民又不失品牌形象,迎合消费者信心低沉的心理,提高产品市场份额。
(2)建立高效管理制度。企业的管理制度是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包含生产经营的所有部门和环节。因此要使每个员工都有具体的责任担当,形成良好的互相监督、互相帮扶的管理模式。一是完善管理决策体系。企业要在熟悉法律法规和相关行业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市场环境,完善决策机制,尽量缩减决策传导过程,提高决策制定、执行的效率,降低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二是完善沟通机制和渠道。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经常要与外部进行联系和沟通,其中包括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供应商,企业应细分对外沟通结构,形成与外部的良好沟通。例如,与银行等投融资机构的高效沟通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争取到更多资金支持,帮助企业渡过特殊时期。
2.人力重组,优化资源配置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很多企业都面临经营困难,为了缩减经营成本,有些企业采取了裁员、降薪、增加临时工雇佣数量等方式。但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是企业抓住经济变化形势的重要时期,这种方式不能继续使用,因其会导致员工工作主动性下降、优秀人才流失。企业可通过对人才进行重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实现人才的充分利用,让企业和人才形成相互依赖、同心共进的双赢局面。
(1)建立员工职业规划体系。对员工的短期工作目标和长期工作规划进行合理设定,让员工从入职开始就树立明确的前进目标,并设置相应的考核评估机制,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员工自身价值提升空间,形成人才不断优化的状态。
(2)充分发挥员工个体的才能。企业应注重团队合作和个人工作的有机结合。团队力量的发挥不是个体力量加和的结果,而是需要团队内每个成员人尽其用,领导者、执行者、沟通者都在团队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企业管理者需要根据员工的个体情况,为其安排合适的职业角色,充分发挥员工的才能。
(3)提升员工职业能力和素养。员工的知识和技能要随着行业发展不断更新和提升,企业可以适时组织员工进行培训学习。可根据企业的实力和发展战略制定合适的培训计划、培训规模、培训内容和期望达到的培训目标。
3.节约成本,强化财务制度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不是营利性工作,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整体收益,它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体现。
(1)企业的每个项目能否实施、如何实施,要经过财务部门的严格评估和预算,衡量每项决策的资金投入和风险情况。管理者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要注意企业对经营风险的承受能力和生产经营成本的控制。
(2)随着经济逐渐复苏,会涌现出新的机会和市场,但同样也伴随着新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需要专业的财务管理团队和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实现财务工作各个环节的精细化、标准化,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3)财务管理是实现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资金流通约束机制可对企业财务情况进行全面监控,掌握资金使用和财务运行信息,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4.改革创新,制定适宜的管理策略
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更为激烈。企业为了保持市场份额和市场竞争力,需要在管理策略的制定方面不断改革创新,为企业长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管理手段创新、生产研发技术革新、营销模式创新等都是企业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所必须采取的措施。企业应不断掌握信息,研究新的经济情况,学习国外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探索适于我国国情和企业自身情况的管理策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恶劣的经济环境中仍能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毛一宁,王露婷.试论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我国企业经济管理[J].时代金融,2015(3):101-103.[2]李嘉琪.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企业管理应该注意的问题[J].决策咨询通讯,2010(4):78-80.[3]徐风林,莫良元.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2):14-17.[4]吴晶波.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创新[J].北方经贸,2013(8):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