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考试焦虑测验问卷(精选)
中学生考试焦虑测验问卷
〔指导语〕 本问卷可用来检测中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共由33个题目构成,每题有4个备选答案。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情况:3=很符合自己的情况;2=比较符合自己的情况;1=较不符合自己的情况0=很不符合自己的情况。
1.在重要的考试前几天,我就坐立不安了。
2.临近考试时,我就泻肚子了。
3.一想到考试即将来临,身体就会发僵。
4.在考试前,我总感到苦恼。
5.在考试前,我感到烦躁,脾气变坏。
6.在紧张的复习期间,常会想到:“这次考试要是得到个坏分数怎么办?
7.越临近考试,我的注意力越难集中。
8.一想到马上就要考试了,参加任何文娱活动都感到没劲。
9.在考试前,我总预感到这次考试将要考坏。
10.在考试前,我常做关于考试的梦。
11.到了考试那天,我就不安起来。
12.当听到开始考试的铃声响了,我的心马上紧张地急跳起来。
13.遇到重要的考试,我的脑子就变得比平时迟钝。
14.看到考试题目越多、越难,我就越感到不安。
15.在考试中,我的手会变得冰凉。
16.在考试时,我感到十分紧张。
17.一遇到很难的考试,我就担心自己会不及格。
18.在紧张的考试中,我却会想些与考试无关的事情,注意力集中不起来。
19.在考试时,我会紧张得连平时记得滚瓜烂熟的知识也回忆不起来。
20.在考试时,我会沉浸在空想之中,一时忘了自己是在考试。
21.考试时,我想上厕所的次数比平时多些。
22.考试时,即使不热,我也会浑身出汗。
23.在考试时,我紧张得手发僵,写字不流畅。
24.考试时,我经常会看错题目。
25.在进行重要的考试时,我的头就会痛起来。
26.发现剩下的时间来不及做完全部考题,我就急得手足无措、浑身大汗。
27.如果我考了个坏分数,家长或老师会严厉地指责我。
28.在考试后,发现自己懂得的题没有答对时,就十分生自己的气。
29.有几次在重要的考试之后,我腹泻了。
30.我对考试十分厌烦。
31.只要考试不记成绩,我就会喜欢考试。
32.考试不应当像在现在这样的紧张状态下进行。
33.不考试,我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根据你的总得分即可推断你的考试焦虑程度:
24分以下:考试状态良好
25~49分:可认为是轻度焦虑;
50~74分:可认为是中度焦虑;
75~99分:可认为是重度焦虑
轻度焦虑可通过锻炼、放松自我调节;中度或重度焦虑,要及时联系我们进行辅导,以免影响考试正常发挥而遗憾!
第二篇:中学生师生关系测验问卷
师生关系测验问卷
[指导语] 本测验共有18个陈述句项目。请仔细阅读每个项目,并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是与否的判断,然后从每个项目后的“是”与“否”备选答案中选择其中的一个,打上圈。
(1)你经常不能明白老师的讲解。
是
否(2)某位老师对你感到讨厌或你讨厌某位老师。
是
否(3)老师常以纪律压制你。
是(4)老师上课不能吸引你。
是(5)老师不了解你的忧虑与不安。
是(6)你的意见常被老师不加考虑地反对。
是(7)老师把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的优劣于奖惩学生的尺度。是(8)你找不到一位能倾诉内心隐秘的老师。
是(9)老师常体罚或变相体罚你。
是(10)老师常给你增加学习负担。
是(11)某位老师对你有点冷漠。
是(12)你的思想常被老师支配。
是(13)你在学习上的创造性见解常得不到老师的肯定。
是(14)老师常让你感到紧张与不安。
是(15)老师常误解你的行为而斥责你。
是(16)老师无法帮助你改进学习方法。
是(17)老师很少与你倾心相谈。
是(18)你常屈服于老师的命令与权威。
是
计分方法:18道题中,回答“是”的得1分,回答“否”的得-1分。
1、整个问卷可分为三组,每组包含六个项目。它们是:
A组:1,4,7,10,13,16题,把各题得分相加,得分为()B组:2,5,8,11,14,17题,把各题得分相加,得分为()C组:3,6,9,12,15,18题,把各题得分相加,得分为()
2、将ABC三组的分数相加,得总分()
注:请到相关咨询员处询问结果。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1
师生关系测验问卷
本测验共有18个陈述句项目。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是与否的判断,然后从每个项目后的“是”与“否”备选答案中选择其中的一个,打上圈。
凡是回答“是”的,记1分,回答“否”的记-1分;将所有项目的分数累加起来,即可得到总分。
整个问卷又可分为三组,每组包含六个项目。它们是: A组:1,4,7,10,13,16。B组:2,5,8,11,14,17。C组:3,6,9,12,15,18。
将每组题目所得的分数相加,即得到3个分数。请到相关咨询员处询问结果。解析:
一、总分解析:
1、8~18分,表明你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很紧张
2、-8~7分,说明你和老师的关系不怎么样
3、-18~-9分,说明你与老师的关系过得去
二、分组分数解析:
A组分数说明你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师师生关系的紧张程度1、4~6分,很紧张
2、-3~3分,有点紧张
3、-6~-4分,不怎么紧张
B组的分数,代表了你与老师在情感上的距离1、3~6分,很困惑
2、-3~2分,有点困惑
3、-6~-4分,基本上没说明困惑
C组的分数,代表了你与老师在地位上的困惑1、3~6分,很困惑2、3~5分,有些困惑3、0~2分,基本上没有困惑
第三篇:中学生考试焦虑 教学设计
中学生考试焦虑
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 授课内容:中学生考试焦虑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面临着中考,家长、学校、社会压力比较重。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卷子,每周都在进行着考试,面临这样多的考试,焦虑随之而来。学会调整心态,以最好的状态赴考,能够考出好成绩,考出真实的成绩。
【教材分析】
《考前辅导——克服考试焦虑》是陈筱洁编著的《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第二章第六节。考试焦虑是人由于面临考试而产生的一种特征的心理反应,它是在应试情境刺激下,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情绪状态。
在考生中常常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出现。【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生能够充分认识了解到自己存在的焦虑。2.能力目标:
学生再遇到焦虑时能够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自我调整与放松。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学重难点】
了解考试焦虑的成因,并能够采用适当的方法调控,及时调整心态。
【教学方法】 1.教法:
对话教学法:它能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用此法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打造动态生成的课堂。
讲授法: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它使学生通过感知、理解、应用而达到巩固掌握。
性格。
d身体健康因素:身体不健康的人在担心自己身体状况的同时,总想让自己在某一方面超过别人,比别人优秀,因此,他们更致力于学习方面的努力,加大自己的压力,增强了考试焦虑。
e性别因素:女性本身的焦虑特质就比男性高,而且不良情绪的宣泄表现的没有男性明显,因此常常因为不能很好的进行自我调控,其焦虑程度比男性偏高。
②外部因素:
a社会因素:现在相当的企事业单位过分追求高学历,特别在经济发达地区,用人单位对工作人员的学历看得特别重,甚至出现连厕所清洁员也要求本科或以上学历的人员担任的荒谬现象,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度浪费,在“一棒定终身”的现实社会中,这也就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压力,人为的加重了学生对考试分数的期望值,造成考试焦虑。
b家庭因素: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与管教过严,期望水平过高,或强迫式的学习,都会让孩子对学习反感,产生压力,形成考试焦虑。
c学校因素:虽然国家进行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但由于我国受到封建社会采育的教育制度的影响,现行的教育制度仍以应试教育为主。“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一现象仍普遍。
(3)如何进行调控。(15分钟)
①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分析,准确了解自己,建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建立合理的奋斗目标是解除心理顾虑第一步。
②以心理状态积极,健康的人作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心中暗暗的向自己的榜样学习,把他变成激励者,组织者,行为的评定者,也可以与他多多谈话,体会那种遇险不惊,沉着机智等良好心理状态。
③有意克制不良心理活动,使之向良好心理活动转化。当恐惧、烦躁等不良心理出现时,考生就应该克制,或通过转移注意力把它转化。
④增加愉快的情绪体验,在学习生活中寻找乐趣。学习的某些失
1.内部因素: a复习不充分: b自我期望值: c性格因素: d身体健康因素: e性别因素:
2.外部因素:a社会因素: b家庭因素: c学校因素:
简单的调控方法: 1.正确自我分析、评价 2.积极的心理状态、榜样 3.克服不良心理活动 4.增加愉快体验
5.考前自我调节:呼吸放松、肌肉放松等
第四篇:中学生考试焦虑心理辅导教案
中学生考试焦虑心理辅导教案
教学重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分析,以及调控措施。难点:结合实际,从内部因素分析成因,并且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调控。教学过程:
一、心理测试:
二、导入新课。
由谜语引入“虑”字,再引出课题。——“中学生考试焦虑” 谜语:有心的老虎没几只(虑)。
考场上的竞争,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角逐,也是心理状况的较量。在考试中,总有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取得辉煌成绩,同样,也有一些“尖子”“失手落马”。因为前者轻轻松松,没有压力,超水平的发挥,后者过度焦虑,显得惊慌,恐惧等,影响其正常发挥。而这种现象又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每年的中考,高考前夕,北京孔庙都有大量考生敬香,专家分析,他们是通过这种方式缓解其对考试的焦虑。有一个考生在考试时就是因为没有焦虑,考了一会就交卷出来了,试卷上写了几个字“小子本无才,老子逼上来,卷子交上去,鸭蛋滚下来”。可见没有焦虑也是不行的。焦虑必须有,但是有一个度的限制。
过度的考试焦虑,会有许多不良影响,比如:出现头昏,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出汗,失眠,震颤和运动不安等明显的躯体症状,在行为上,表现得惶恐不安,多余动作增加,胡乱答卷,早早退出考场等。
三、讲授新课。
(一)关于考试焦虑的成因: 1.内部因素:
2.复习不充分:据调查80%的学生其考试焦虑是由于复习准备不充分引起的,因此考前进行充分的复习是很有必要的。3.自我期望值:从期望价值理论分析,行为取决于期望和价值,任何一个行为都取决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和目标的重要性的认识。对失败正确面对,避免产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挫折心态。
4.性格因素:外向的人,重视外在世界,爱社交,活泼,乐观,开朗,自信,勇于进去,对环境适应力强,易不安和兴奋。内向的人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孤僻,乏自信,易害羞,冷漠,寡言,对环境的适应性强,脆弱,对自己过分苛刻,易出现负向情绪。外向的人比内向的人更易焦虑,应该多与朋友交往,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
5.身体健康因素:身体不健康的人在担心自己身体状况的同时,总想让自己在某一方面超过别人,比别人优秀,因此,他们更致力于学习方面的努力,加大自己的压力,增强了考试焦虑。
6.性别因素:女性本身的焦虑特质就比男性高,而且不良情绪的宣泄表现的没有男性明显,因此常常因为不能很好的进行自我调控,其焦虑程度比男性偏高。
7.外部因素:a 社会因素:现在相当的企事业单位过分追求高学历,特别在经济发达地区,用人单位对工作人员的学历看得特别重,甚至出现连厕所清洁员也要求本科或以上学历的人员担任的荒谬现象,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度浪费,在“一棒定终身”的现实社会中,这也就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压力,人为的加重了学生对考试分数的期望值,造成考试焦虑。8.家庭因素: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与管教过严,期望水平过高,或强迫式的学习,都会让孩子对学习反感,产生压力,形成考试焦虑。
9.学校因素:虽然国家进行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但由于我国受到封建社会采育的教育制度的影响,现行的教育制度仍以应试教育为主。“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一现象仍普遍。
(二)如何进行调控。
1.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分析,准确了解自己,建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建立合理的奋斗目标是解除心理顾虑第一步。高考中,大部分人是定高了目标,这个目标很难实现,在心理上自然而然地产生恐惧感。另外一部分人虽然没有明确地定下目标,但总幻想有奇迹的出现,这就增加了思想负担。目标是建立在能力基础上的,应对自己的水平、在班级名次、各科的优劣作客观的分析,根据这个分析去定目标,就多了一份现实,少了一份幻想,考起试来塌实得多。2.以心理状态积极,健康的人作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话有一定道理。
在心中暗暗的向自己的榜样学习,把他变成激励者,组织者,行为的评定者,也可以与他多多谈话,体会那种遇险不惊,沉着机智等良好心理状态。
3.有意克制不良心理活动,使之向良好心理活动转化。有些同学的心理状态是波浪式的,时好时坏,自己也深为苦恼。这是不良心理与良好心理进行冲突,进行斗争的结果,有时良性的占据主导地位,有时反之。当恐惧、烦躁等不良心理出现时,考生就应该克制,或通过转移注意力把它转化。———(应注意持之以恒)。
4.增加愉快的情绪体验,在学习生活中寻找乐趣。学习的某些失败肯定存在,失意也很正常。在考试复习中,更是充满酸甜苦辣。考生不要把心思全放在分数上,应尽量增加生活情趣,让自己有更多的愉快情绪体验。只要认真发行,即使在“沉闷”的课堂也有很多新鲜事,“枯燥”的复习也有许多乐趣。放松紧绷的神经,体验生活学习的精彩。5.表现不良心理。复习考试的种种烦闷,苦恼、痛苦,考生还可以把它表现出来。第一,请老师、家长和朋友帮助。考生大可不必认为倾诉不良心理状态不好意思。请他们帮助、疏导,大脑变得清醒,心灵也得到了慰籍;第二自我宣泄。放声大哭、剧烈体育运动等,都以证明事调节不良心理的好办法。
6.进考场前的自我调节:
不断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相信自己,一定考好”。身体的放松是大脑放松,调节心态的最好办法。(右半脑的控制)
考前睡眠:7-8小时,晚上不得超过10点。方法“先睡心,后睡眼”。系统脱敏:
7.给过去的失败归因。害怕担心是不必要的,要想消除,重要的方法是对过去失败正确归因。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过去的失败,丢掉模糊不清的担忧、摆脱失败阴影,把考生的心理活动与客观联系起来、总结经验教训,走向成功。———引出下次课题:如何进行正确归因。
四、总结:教给学生考试答题的基本要领:
“慢做会的求全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也不浪费,舍去全不会的。”
会做的题慢慢做,保证全对,中档题可以上手,很多科都按步计分,做一步给一步分,中档题能做一步就做一步,舍去全不会是指难题,不是说一看不会就舍去,要认真看认真思考,确实不会再舍去。
附件:心理检测资料
考试焦虑检测
下面的每一个句子是说你可能有的或曾出现过的一般感受与体验.请认真阅读每一个句子。这里的答案无正确、错误之分,回答每一个问题时不必用太多时间去思考,但回答必须是最符合你通常感受的情况。每一个问题都要回答.1=从不 2= 有时 3=经常 4=总是()1.在进行考试时,我有信心,并且感到轻松。()2.在考试时,我感到心烦意乱。
()3.考试时,老想到考试的分数,妨碍了我答题。()4.遇到重要的考试时,我会发呆、楞住。()5.考试时,我发觉自己老想着我能否学成毕业。()6.我越尽力想如何答题,我越是慌乱。
()7.怕考得不好的顾虑,使我不能把注意力集中于考试。
()8.当参加重要的考试时,我感到异常心神不定,神经过敏。
()9.即使对考试有了充分准备,我还是感到神经非常紧张。
()10.在临交考卷之前,我开始感到极为不安。()11.在考试中,我感到非常紧张。()12.我希望考试不要如此厉害地烦扰我。()13.在重要的考试中我紧张得连胃也不舒适了。()14.当进行重要的考试时,我似乎被自己击倒了。()15.当我参加重要的考试时,感到非常恐慌。()16.在参加重要的考试之前,我非常担忧。()17.在考试中,我发觉自己总想着失败的结果。()18.在重要的考试中,我感到自己的心跳得特别快。()19.在考试之后,我试图不再担忧它,但我做不到。()20.在考试中,我是那样紧张,甚至把知道的内容也忘记了。
记 分 表
题1 2 3 4 5 6 7 8 9 10 目 答 案 题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目 答 案 总 分 注:
考试焦虑高的人倾向于把评定情境认为是对个人的威胁,他们在考试情景中经常是紧张、忧虑、神经过敏和情绪冲动。甚至具有负向的自我中心忧虑认识。这些体验分散他们的注意,扰乱他们专注于考试。
考试焦虑测验的评分:
学生选用四项选择答案中的一项来报告他们在考试情境中感受的焦虑特定征兆是如何的程度。四项选择答案为:① 从不;②有时;③ 经常;④总是。例如,在第11题的反应“在考试中,我感到非常紧张”,学生选择的应是最能表示出在考试中他们通常感觉的怎样的答案.对第2-20题则根据测验表的每一题右边所印的符号数打分即1-4.“从不”表示考试焦虑低,打分为“1”;其余依次为“2,3,4”.但对第1题“在进行考试时,我有信心,并且感到轻松”.“从不”表示高焦虑,“总是”表示低焦虑,因此,这一题的打分与测验量表上的符号数①②③④正好相反,依次打分为4, 3,2,1.用所有20道题的得分之和来确定考试焦虑量表的总分(T).因为每一题的反应可以是1-4分,所以焦虑测验表总分的最低分为20分,最高分为80分.分值解释如下:
得分低于35分:代表考试焦虑程度偏低。说明你能以较轻松的态度对待考试。若分值很低,说明你对考试过分不在乎。
得分介于35分与50分之间:代表考试焦虑程度正常。说明你面临考试有点惶恐不安,但这种轻度焦虑有助于你发挥的更好。
得分介于50分与65分之间:代表考试焦虑程度偏高。说明你面临考试心情过于焦虑,难以考出实际水平,对身心健康有害,需要适度调整。
得分高于65分:代表考试焦虑程度严重。说明你有“考试焦虑症状”,每逢考试便会产生恐惧感,还常常怯场,严重影响你的正常发挥,对身心健康很不利。心理教师建议你尽快寻找心理解压的方式,也可选择到心语轩与心理教师谈聊,一起寻找克服考试焦虑的方式。
注:其实并没有这么复杂,10分钟就可以了,而且一定有效果。
第五篇: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中学生考试焦虑》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中学生考试焦虑》
教学重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分析,以及调控措施。
教学难点:结合实际,从内部因素分析成因,并且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调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关于自我意识方面的知识。2.导入新课。
由谜语引入“虑”字,再引出课题。——“中学生考试焦虑” 谜语:有心的老虎没几只(虑)。
考场上的竞争,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角逐,也是心理状况的较量。在考试中,总有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取得辉煌成绩,同样,也有一些“尖子”“失手落马”。因为前者轻轻松松,没有压力,超水平的发挥,后者过度焦虑,显得惊慌,恐惧等,影响其正常发挥。而这种现象又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每年的中考,高考前夕,北京孔庙都有大量考生敬香,专家分析,他们是通过这种方式缓解其对考试的焦虑。有一个考生在考试时就是因为没有焦虑,考了一会就交卷出来了,试卷上写了几个字“小子本无才,老子逼上来,卷子交上去,鸭蛋滚下来”。可见没有焦虑也是不行的。焦虑必须有,但是有一个度的限制。
过度的考试焦虑,会有许多不良影响,比如:出现头昏,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出汗,失眠,震颤和运动不安等明显的躯体症状,在行为上,表现得惶恐不安,多余动作增加,胡乱答卷,早早退出考场等。3.讲授新课。
1)关于考试焦虑的成因:
A、内部因素:
a复习不充分:据调查80%的学生其考试焦虑是由于复习准备不充分引起的,因此考前进行充分的复习是很有必要的。
b自我期望值:从期望价值理论分析,行为取决于期望和价值,任何一个行为都取决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和目标的重要性的认识。对失败正确面对,避免产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挫折心态。c性格因素:外向的人,重视外在世界,爱社交,活泼,乐观,开朗,自信,勇于进去,对环境适应力强,易不安和兴奋。内向的人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孤僻,乏自信,易害羞,冷漠,寡言,对环境的适应性强,脆弱,对自己过分苛刻,易出现负向情绪。外向的人比内向的人更易焦虑,应该多与朋友交往,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d身体健康因素:身体不健康的人在担心自己身体状况的同时,总想让自己在某一方面超过别人,比别人优秀,因此,他们更致力于学习方面的努力,加大自己的压力,增强了考试焦虑。
e 性别因素:女性本身的焦虑特质就比男性高,而且不良情绪的宣泄表现的没有男性明显,因此常常因为不能很好的进行自我调控,其焦虑程度比男性偏高。
B、外部因素:a 社会因素:现在相当的企事业单位过分追求高学历,特别在经济发达地区,用人单位对工作人员的学历看得特别重,甚至出现连厕所清洁员也要求本科或以上学历的人员担任的荒谬现象,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度浪费,在“一棒定终身”的现实社会中,这也就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压力,人为的加重了学生对考试分数的期望值,造成考试焦虑。
b 家庭因素: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与管教过严,期望水平过高,或强迫式的学习,都会让孩子对学习反感,产生压力,形成考试焦虑。c 学校因素:虽然国家进行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但由于我国受到封建社会采育的教育制度的影响,现行的教育制度仍以应试教育为主。“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一现象仍普遍。2)如何进行调控。
A、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分析,准确了解自己,建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建立合理的奋斗目标是解除心理顾虑第一步。高考中,大部分人是定高了目标,这个目标很难实现,在心理上自然而然地产生恐惧感。另外一部分人虽然没有明确地定下目标,但总幻想有奇迹的出现,这就增加了思想负担。目标是建立在能力基础上的,应对自己的水平、在班级名次、各科的优劣作客观的分析,根据这个分析去定目标,就多了一份现实,少了一份幻想,考起试来塌实得多。
B、以心理状态积极,健康的人作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话有一定道理。
在心中暗暗的向自己的榜样学习,把他变成激励者,组织者,行为的评定者,也可以与他多多谈话,体会那种遇险不惊,沉着机智等良好心理状态。
C、有意克制不良心理活动,使之向良好心理活动转化。有些同学的心理状态是波浪式的,时好时坏,自己也深为苦恼。这是不良心理与良好心理进行冲突,进行斗争的结果,有时良性的占据主导地位,有时反之。当恐惧、烦躁等不良心理出现时,考生就应该克制,或通过转移注意力把它转化。———(应注意持之以恒)。
D、增加愉快的情绪体验,在学习生活中寻找乐趣。学习的某些失败肯定存在,失意也很正常。在考试复习中,更是充满酸甜苦辣。考生不要把心思全放在分数上,应尽量增加生活情趣,让自己有更多的愉快情绪体验。只要认真发行,即使在“沉闷”的课堂也有很多新鲜事,“枯燥”的复习也有许多乐趣。放松紧绷的神经,体验生活学习的精彩。
E、表现不良心理。复习考试的种种烦闷,苦恼、痛苦,考生还可以把它表现出来。第一,请老师、家长和朋友帮助。考生大可不必认为倾诉不良心理状态不好意思。请他们帮助、疏导,大脑变得清醒,心灵也得到了慰籍;第二自我宣泄。放声大哭、剧烈体育运动等,都以证明事调节不良心理的好办法。
F、进考场前的自我调节:
不断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相信自己,一定考好”。
身体的放松是大脑放松,调节心态的最好办法。(右半脑的控制)考前睡眠:7-8小时,晚上不得超过10点。方法“先睡心,后睡眼”。系统脱敏: G、给过去的失败归因。害怕担心是不必要的,要想消除,重要的方法是对过去失败正确归因。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过去的失败,丢掉模糊不清的担忧、摆脱失败阴影,把考生的心理活动与客观联系起来、总结经验教训,走向成功。———引出下次课题:如何进行正确归因。
4.总结:教给学生考试答题的基本要领:
“慢做会的求全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也不浪费,舍去全不会的。” 会做的题慢慢做,保证全对,中档题可以上手,很多科都按步计分,做一步给一步分,中档题能做一步就做一步,舍去全不会是指难题,不是说一看不会就舍去,要认真看认真思考,确实不会再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