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资待遇不能与职称评定挂钩太多
工资待遇不能与职称评定挂钩太多
人社部副部长王晓初介绍,针对职称评定与工资待遇等各类福利挂钩太多的问题,人社部正在进行职称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将分类推进各行业的职称制度改革。(4月8日中国广播网)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人员很大一部分工资是与职称评定挂钩的,职称高,工资就高。这么做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效应;
一是破坏了教育公平。一个人的职称往往是终身的,也就是说一旦评定上往往就是终身可以获得这个职称,一旦工资待遇与职称挂钩太多,这就意味着一个高职称的人,即使不做什么,也会获得高工资,而职称低的人,即使再辛苦,再有什么实绩,也不会有什么高工资。更让一些教师感到不平的是,有的同教一个年级相同数目的班相同的课程,但就是因为职称有高低,最后工资相差很大,这显然是不公平了。
二是催生造假。由于职称评定和工资挂钩太多,很多人为了能评定上职称,大肆造假,如论文造假,有的搞后门,拉关系,甚至还出现了腐败,因为很多时候职称评定要有论文的,能否评上,是校长和教育部门领导的一句话。所以有的人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放在如何做好工作上,而是放在如何能早点评定职称上。因为他们知道,工作做得好不如职称评定早。
三是降低了工作积极性。因为工资多少和职称高低有关,而且职称又是终身的,所以很多人一点评定上,往往就等于进入了保险箱,工资多少就定下了,再和工作绩效没有多大关系,从而让很多人工作失去了工作积极性,很多教师评定上职称后不思进取,坐享其成。
四是造成了城乡教师收入差距。在很多时候,我们看到评定职称是向城市倾斜的,很多地方一个城市的学校高级职称教师给的名额是农村的好几倍,而且即使在评定上,城市教师也是很有利的,因为职称评定是和荣誉挂钩的,各种优秀课、优秀教师评选都是面向城里的教师,这就造成了一个教师如果一旦在农村,将意味着在职称评定上永远比不上城里的教师,工资也会比城里的教师少。
当然工资待遇与职称评定挂钩太多否面作用还不止这些,正因为职称好处太大,很多人都瞄准了职称评定,如有的地方为了减少对教育的投入,卡住高级职称的名额,有的看到教师重视职称,打起了评定职称的注意,什么评定职称要拿这样那样的证书,要经过这样的考试那样的考试,等等,而这都离不开收费。
现在,我们事业单位实行了绩效工资,那么工资高低就应该主要根据绩效大小,一个职称高的人,不一定就代表作出的绩效就大。按照职称高低来决定工资多少,显然和我们实施绩效工资精神相违背的。
目前,我们看到在最近的一次调查中,有72.9%的网友选择“支持工资待遇不能与职称评定挂钩太多,职称和工资挂钩过多不太合理,要同工同酬”。现在我们看到社部正在进行职称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将分类推进各行业的职称制度改革,这应当符合社会呼声。职称评定不应与工资挂钩太多,工资要多与绩效挂钩,让职称多回归成一种荣誉,这样,我们的职称改革才会发挥更多的正能量作用。
第二篇:李开复 简历不要用太多形容词
李开复:简历不要用太多形容词 2008年6月在暨南大学演讲:
探索机遇——兼谈大学生成长
求职简历不要采用填表式,要有针对性地介绍自己。“就和女孩子约会一样,你不能只给她一张表格,而是看她喜欢什么。同时也可以附上一封热情的信,信中应该表现出你对该公司的认识,凭着你对它的了解,你应该事前知道它会录用怎么样的人,然后在信中把自己描述成那样的人。”在描述自己成就时,不要用太多的形容词,而应用具体的数据和事实,避免留下“吹牛”印象,更不要在简历上犯一些基本的错误,如把公司的名字打错等。
第三篇:《上帝不会给得太多》读后感
《上帝不会给得太多》读后感
我读了《上帝不会给得太多》这篇文章,看到了这位沃尔特。迪士尼先生善于在逆境中把握机会:他生活困难,住在老鼠出入的车库,他竟然和一只老鼠成为朋友,并仔细观察老鼠的生活特征。这位老鼠朋友竟能开发他的灵感。使他创作了米老鼠这部卡通片而闻名于世。
一个善于把握机会的人,上帝不用给得太多,只要给他一点点,他就可以利用身边的东西去创造成功,得到更多的一切。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处处都有许多机会,细心的人就会抓住它,好好地去利用它。而粗心的人却不会发现它,白白让它溜走。
我也曾错过了不少机会,例如:我在考试的时候没有细心检查,甚至连简单的计算题计错了也没有发现。让可以补救的机会溜走,使我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而后悔不已。又例如:星期天天妈妈给我布置的作业,我没有抓紧时间白天去完成,而是去玩,到了晚上,有精彩的电视节目却不能看,唯有乖乖地做作业。令我错过了精彩的电视节目……
第四篇:人生不要有太多的顾虑
不要有太多的顾虑
“蜗牛背着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这首《蜗牛与黄鹂鸟》歌曲,大家都很熟悉,蜗牛爬呀爬,很久才能爬到墙头,然而比它个头、步伐都小很多的蚂蚁却一忽儿就上去了。分析原因,兴许正是蜗牛重重的壳减缓了它的速度。有时决定成败的,并非是目的地的远近,而是顾虑的深浅。当你脱下外衣和鞋袜的时候,在刚下雨的溜滑的田埂上你可以勇敢地在踏步走动。然而,穿着厚厚防滑鞋和漂亮保暖衣的时候,你走在冬天的冰雪上却会小心翼翼。追其原因,便是“摔倒弄脏衣服”的顾虑在作崇。
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什么能效用?为什么诸葛亮死之后做成他的假人像,也依旧能把司马懿吓跑?为什么张飞几声大吼加之身后树林的灰尘纷飞,就能把曹操自桥边赶走? 两个字,顾虑。在成功的关键时刻,兵法上的许多策略都是利用了人心理上的这一种情绪。当然,身为大将,手握几千上万士兵性命的关钥,需小心谨慎地下每一道命令。从这一个角度来看,“顾虑”的存在似乎是必然也是科学的。民国时期,无数国人因有了“丧命”的顾虑,纷纷成为“冷漠的路人”;然而,鲁迅、李大钊等爱国志士却把生死置之度外上,大笔一挥,冷对千夫指,写下洋洋洒洒不朽篇章。你能说他们不怕制裁不怕死吗?,然而在鱼与熊掌中抉择的 1
时候,他们仍旧昂起头,不屈地说:你们来吧,我就站在这里,我就要像野草一样生生不息,我就要烧得烈火燎原,我就要呐喊。
有时我们不得不说,当遭遇与高尚人格相违背的事时,要有对道德的顾虑;当看到危险来临而有珍贵的东西落在原地时,要有对安全的顾虑;当你的决策决定了他人生死的时候,要有对生命的顾虑。
然而很多种情况下,顾虑是多余的。它是人类心脏长出来的无形的壳,时刻保护着心脏,提醒着:小心这个,小心那个。当我们无时无刻不被将要到来的厄运所惊扰、对目前所采取的一切行动都小心翼翼时,幸福也就不复存在了。抛开顾虑,快步跑着追上那小小的蚂蚁吧——蜗牛呵,你的力量即可能是无穷,为何要将它限制在小小的壳里呢?
第五篇:想得太多,活的自然不潇洒散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心里面总会滋生出一些莫名的愁绪,找不出原因所在。就像漫天飘飞的雨,落在滚烫的柏油路上,转眼间便消失不见,没有留下丝毫痕迹。但又确实困扰着我,扰乱心绪,整日都不得安宁。
最近这段时间,从未停止过忙碌的身影。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二点才睡觉,有时甚至更晚,中间只有中午一个小时左右的午睡时间,其余时间眼睛从未敢合过眼。但当夜幕降临,繁星满天,夜如此的静寂,开始有时间,停下奔波的身影,闭目沉思,却发觉自己这一天收获颇微,甚至什么也没学到。
没有学到东西,感觉不到收获,这一天就过得没有意义,很自然地就会忽视掉自己的存在。再加上受到周围环境的刺激,未来目标期许的难以达到,很容易造成本领恐慌,产生焦虑情绪。焦虑情绪的产生,会让我们无所适从,做什么都不在状态,对什么都感到畏惧,越畏惧就越去想,越想就越焦虑,这是一个死循环,很难跳出去!
明天考试考不好怎么办?今天晚上要不要加班?明天会不会下雨?要不要先准备雨伞?那件夹克不错,这件衬衣也还行,要不还是穿卫衣吧……
也曾试图去控制自己,想改掉这些坏毛病、陋习,但是那种来自心底深处的担忧,就好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它所产生的吸引力是我所不能抵挡的。
想知道朋友们的生活动态,拿出手机,看看空间,翻翻朋友圈,反反复复,一遍又一遍,乐此不疲,却没想到,时间就这样从指间悄然溜走;想看看书,拓展一下视野,独自一人来到图书馆,从书架上挑了几本准备要看的书,寻一处偏僻之地,本想图个安静,沉下心来好好看看书,却看着看着就神游天外,一下午就这样过去了,书没看上几页……
诸如此类的事情,基本上每天都在发生。我在想些什么,我什么都在想,自己、他人、生活、梦想、现实、未来、诗和远方……但我又什么都没去想,瞬间、永恒,就在一眨眼的功夫,一个深呼吸的时间,什么都过去了,想的也忘了!
想得多,担忧的东西就多,所想的并非重要之事,琐碎而已。但就是这些琐碎之事,成了我们生活中最大的拦路虎。想得多,无非就是不自信的体现,做什么都不敢确定,得不到肯定,不停地尝试,不停地更换,最好什么也没做好。而且在生活中也会因此而变得拘束,放不开自己,总想着去逃避,这样的话,就可以什么都不用管不用顾,其实呢?问题一直存在。
想得多,就难以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经常在工作做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另外一件事,甚至几件事,这时候,停下来不是,继续工作也不是,心里面很纠结,最后很可能什么也没有完成。
心无旁骛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想要的,尤其是在工作的时候。拥有心无旁骛的心态,就可以一心扑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费劲脑力,直至事情的完成。
但是要把这些包袱甩掉又谈何容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的答案,有的只是合适自己的选择。有的人选择规划,列出单子,有条不紊;有的人选择等待,毫无计划可言,除了等待别无他法;有的人选择顺其自然,好的心态,乐观的人生,谈不上好,但也不见得是坏!
于我而言,一直以“生命当有所坚持,生活则可以随遇而安”为人生信条。存在即合理,但是要想活出自我还是得靠自己。生命这条长河能有多宽、有多长、有多深,不是凭空产生的,得靠自己去挖掘。
在工作的时候想得太多,难以静下心来,时间花费了,效率却提不上来。这时候,不妨放下手中的一切,听听音乐、看看窗外的风景、跑跑步……这些都是有利于焦虑情绪的消除的。
很多时候麻烦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找的。困扰我们的不是问题,而是我们自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无所畏惧变成了无所不能,最终只能遍体鳞伤、伤痕累累。不能够解决的问题,没有必要去想;能够解决的问题,更没有必要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