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泽2011年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总结..
安泽县国土资源局
2011年度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总结
2011年度土地监察股在市局监察科的业务指导下、在县局局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年初制定的目标责任制,以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为重点,以遏制土地违法犯罪为突破口,坚持“预防为主,防查结合”的工作思路。创新监管方式,落实土地执法长效机制,努力做到保护资源更加严格规范,保障发展更加持续有力,维护权益更加切实有效,服务社会更加全面优质。在圆满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并接受了上级国土部门对我县2010年度卫片执法检查的验收,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开展土地资源动态巡查工作机制。及时有效的制止,查处土地违法行为
今年我们执法队伍加大了土地动态巡查力度,按每周二和周日定为巡查日。制定巡查路线,加大巡查范围。认真做好巡查记录和现场勘察记录。将各乡镇辖区内的耕地,基本农田变化利用,执行情况做为重点巡查。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和基本农田“五不准”的执行情况。对当场发现的问题。我们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对已形成违法事实的,我们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立案查
处,全年共发现违法用地10宗,占地面积31.4亩,其中耕地1.3亩,立案处理违法用地10宗,占地31.4亩,收缴罚款142520元,现场拆除非法建筑900平方米,恢复耕地面积1.3亩。
二、认真扎实完成2010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并及时上报
国土部下发我县2010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图斑、地块48个(包括一个疑似非法采矿图斑)共占地728.7亩,其中耕地443.5亩,通过实地核查、丈量、图件核对,查阅档案资料,共分为五个类型。<一>、新增合法建设用地图斑四个三宗地,占地104.4亩,其中耕地73.1亩,未利用土地5.3亩,其他土地26亩。<二>、新增违法建设用地图斑三个,占地8.2亩,其中耕地1.3亩,全部立案查处,并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收缴罚款3.2万元。<三>、临时用地图斑27个,占地486.5亩,其中耕地298.2亩,全部办理了临时用地合法手续。<四>、实地伪变化图斑15个,占地129.6亩。<五>、疑似非法采矿图斑一个,实际为和川上县村村民在土地开发整理中开垦的耕地。
2010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检查中我县新增建设用地图斑为112.6亩,其中耕地74.4亩。合法占地图斑为104.4亩。其中耕地为73.1亩,违法占地面积8.2亩,其中耕地1.3亩。违法占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为7.8%,违法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耕地面积为1.7%。
三、认真处理国土资源信访案件,妥善解决信访问题
今年我股共接待群众来访10余起,30多人次,接到群众来信来电15次,政策咨询解答50余人次,经实地调查核查的基础上完成上级交办的信访案件四件(包括政协委员的一个议案),切实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使我县的土地信访率有效下降,没有出现过进京、赴省访问题,将问题处理、消化在基层。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努力工作,执法监察工作虽然上了一个新台阶,但与领导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全股人员的法律知识掌握的不够准确全面,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打击土地违法力度不够。三是全股人员的创新意识不明显。
五、明年工作总体思路
1、继续推行动态巡查责任制的落实。
2、加强宣传,主动服务。
3、加大违法占地查处力度。
4、妥善解决信访问题。
5、努力圆满完成2011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
6、积极探索执法监察的长效机制。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第二篇:土地执法监察
土地执法监察
1、土地监察概念:
土地监察是指土地管理部门依法对单位和个人执行和遵守国家土地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及对土地违法者实施法律制裁的活动。
2、土地监察的原则:
土地监察实行预防为主、预防和查处相结合的方针,遵循依法、及时、准确的原则。
3、土地监察的职责:
(1)监督检查土地法律、法规的执行和遵守情况;(2)受理对土地违法行为的检举、控告;(3)调查处理土地违法案件;
(4)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土地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遭受打击报复的案件;
(5)对下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履行土地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6)指导或者领导下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的土地监察工作。
4、土地管理部门履行土地监察职能享有的权力:
(1)对单位和个人执行和遵守土地法律、法规情况依法进行检查;(2)对违反土地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进行调查;(3)对正在进行的土地违法活动依法进行制止;
(4)对土地违法行为和土地侵权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和行政处理;(5)对违反土地法律、法规,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个人和单位主管人员,依法提出给予行政处分的建议。
5、土地管理部门依法行使土地监察职权,有权采取的措施:(1)查阅、复制与土地监察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
(2)要求监察对象提供或者报送有关的文件、资料以及其他必要情况;(3)可以进入土地违法现场察看和测量,并询问有关人员;
(4)对依法受到限期拆除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处罚但继续施工的单位和个人的设备、建筑材料等予以查封;(5)其他依法可以采取的措施。
6、土地监察的内容:(1)建设用地行为;(2)建设用地审批行为;(3)土地开发利用行为;
(4)土地权属变更和登记发证行为;(5)土地复垦行为;(6)基本农田保护行为;(7)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
(8)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终止行为;(9)房地产转让行为;(10)其他行为。
7、土地监察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检查:
(1)根据土地监察工作计划,定期、不定期地对监察对象执行和遵守土地法律、法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2)针对某一地区的实际情况,对特定的监察对象的特定活动进行专项检查;(3)为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对监察对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事先检查、事中检查和事后检查。
8、土地违法案件的概念:
土地违法案件是指违反土地法律、法规,依法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案件。
9、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必须做到以下几项:(1)事实清楚;(2)证据确凿;(3)定性准确;(4)处理恰当;(5)手续完备;
(6)适用法律法规准确;
(7)符合法定程序和法定职责权限。
10、案件受理是指:
受理是指接受案件并予以处理,即接受上级交办、其他部门移送、群众举报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以及处理巡查发现的违法案件。
11、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应在自受理之日起(七日)内完成立案、移交或提请上级查处。
12、在管辖权范围内,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受理的土地违法案件:(1)本机关依法监督检查发现的;(2)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举报的;(3)其他部门移送的;
(4)上级国土资源局指定查处的;(5)其他应当受理的案件。
13、土地违法案件的立案条件:(1)有明确的违法行为人;
(2)有违反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事实;
(3)按照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应当追究行政法律责任。
(4)属于本机关管辖。
14、案件调查要求回避的条件:
(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近亲属;(2)本人或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
承办人的回避,由执法监察部门负责人提出意见,市、县(市)国土资源局主管负责人批准。在回避被批准前,承办人不得擅自停止对案件的调查。
15、制作《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调查报告》应写明的内容:(1)主要经过、违法事实和主要证据;
(2)依据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条款和进一步处理意见。
16、举行听证的程序:
(1)书记员清点听证参加人是否到齐,宣读听证会场纪律;(2)主持人宣布听证会开始;
(3)案件调查人就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进行指控;(4)当事人进行陈述和申辩;(5)第三人陈述;
(6)案件调查人和当事人就违法事实和适用法律的问题进行辩论;(7)当事人最后陈述。
17、调查终结的案件,根据实际情况应依法作出以下处理:
(1)证据不足,未发现违法事实,依法不应当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由承办人填写《行政处罚销案审批表》,经执法监察部门负责人,市、县(市)国土资源局主管负责人审批,决定撤销案件;
(2)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法应给予行政处罚的,议定处罚决定,待履行告知或者听证程序后,作出《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3)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法应给予行政处分的,市、县(市)国土资源局对有关责任人有处分权的,由市、县(市)国土资源局作出《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行政处分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及其所在单位;无权决定处分的,市、县(市)国土资源局作出《国土资源行政违法案件行政处分建议书》,移送有关部门给予有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4)对违法情节严重或下发《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后仍继续违法行为、或涉嫌构成犯罪的,在进行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的同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及时作出《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移送书》,移送有管辖权的公安或检察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5)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退回原承办人,限期补充调查。
18、国土部门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复议期满后应在(七日)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19、擅自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在耕地上建房、挖沙、采石、采矿、取土等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几条规定,处罚依据及处罚标准是什么?
违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36条的规定; 处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7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40条、《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33条、《河北省土地管理条例》第64条; 处罚标准:
1、责令限期改正或治理;
2、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以耕地开垦费1倍以上2倍以下罚款;
3、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未经批准或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哪条规定?其处罚依据和标准是什么? 违反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43条、第44条的规定; 处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7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42条、《河北省土地管理条例》第67条 处罚标准:
1、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
2、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限期拆除;
3、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
4、可以并处每平方米30元以下的罚款;
5、责任人行政处分;
6、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1、根据《关于涉嫌国土资源犯罪案件移送办法》规定,涉嫌哪种犯罪向公安机关移送?哪种向人民检查院移送?
对涉嫌非法占用耕地犯罪,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犯罪的案件,向公安机关移送;
涉嫌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犯罪,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犯罪的案件,向人民检察院移送。
22、国土资源部门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应附有哪些材料?(1)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
(2)涉嫌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3)涉案物品清单;
(4)有关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5)其它有关涉嫌犯罪的材料。
23、国土资源部门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应当接受哪些机关的监督?
国土资源部门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应当接受人民检察院和监察机关依法实施的监督。
24、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文书,在有关领导签发后(3日)内送达当事人。
25、送达法律文书的方式:
1、一般应直接送达;
2、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3)当事人拒绝接受的可以留置送达。
26、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程序的简易流程:(1)、受理违法案件;
(2)、制件《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立案审批表》;(3)、负责人审批;(4)、立案;
(5)、调查取证,制作《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询问笔录》;(6)、现场勘验,制作《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现场勘验笔录》;(7)、鉴定,制作《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调查报告》;(8)、会审,制作《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审议笔录》;(9)、下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10)、制作下达《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11)、执行或申请法院强制执行;(12)、填写结案报告;
(13)、将有关材料整理形成《国土资源尉案件行政处罚案卷》;(14)、归档保存;
27、在临时使用的土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的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几条?处罚依据和处罚标准是什么? 违反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57条第2款; 处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35条; 处罚标准:责令限期拆除。
28、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满一年未动工或满二年未动工开发的行为违反了哪些条款?处罚依据和标准是什么? 违反条款: 《河北省土地管理条例》第30条,处罚依据:《河北省土地管理条例》第65条,处罚标准:
(1)、征收出让金5%以上、20%以下土地闲置费;(2)、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29、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概念:
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是指违反有关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应当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案件。
30、破坏或擅自改变基本农田保护区标志的行为违反了哪些条款处罚依据和标准是什么?
违反条款:《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11条 处罚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32条
处罚标准:
1、责令恢复原状;
2、可以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篇: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汇报
王洪勋副局长在河县国土资源分局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年以来,我认真贯彻落实市局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会议精神,围绕2009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和2010年违法用地监控工作目标,加大违法用地查处整改力度,落实耕地保护、治理违法用地共同责任,坚决把旧的违法治理好,把新的违法控制住,确保全县违法用地总量下降50%的目标要求。
一、加强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分局严格按照《天津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土地动态巡查实施方案》和《天津市违法用地监管办法》要求,推进关口前移,组成了三个巡查组,配备了三套手持机、GPS定位仪、数码相机等车载执法设备,按照“网格化”、全覆盖的巡查要求,划分巡查区域,充实执法人员,五天覆盖一次全县14个乡镇,对新发违法用地行为及时发现和查处。在履行查处程序的同时,及时将违法用地情况通报县、乡镇政府,督促乡镇政府履行查处拆除职责,做到对违法用地的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自今年以来,分局巡查组共发现违法用地行为36起,违法用地面积197.2亩。结合违法用地所在乡镇政府、综合执法局、公安宁河分局等单位,共组织超过80人以上的联合执法6次,拆除违法建设2100平方米,清理违法用地面积 12亩,威慑了违法行为,取得了较好的执法效果。
二、认真落实违法用地动态监测各项要求。分局结合市局信息中心和执法总队,根据实施违法用地动态监测工作要求,及时做好手持机软件更新调试和人员培训,要求每个执法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手持机使用方法,及时对巡查中发现的拟建、在建、新建项目现场定位采点,通过解算及时确定项目是否违法,提高违法用地查处工作及时性和有效性。分局手持机正式使用后,对巡查中发现的28个点位上传市局信息中心,经数据中心解算,合法点位12个,占地面积11亩;违法点位11个,占地面积167.2亩;5个点位正在核查之中,占地面积12亩。对确定的11宗违法用地,通过补办手续和拆除清理,目前已完成9宗、136.2亩的整改任务,另外2宗、31亩违法用地正在查处之中。
三、扎实开展2009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分局根据市局下发的《关于开展我市2009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及时向县政府汇报我县土地执法检查有关情况。在县主要领导的部署下,成立了县级卫片执法检查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并于3月6日召开了全县卫片执法检查部署会议。会上,县政府分管领导逐项逐宗公布责任主体、时间节点和整改要求。十次卫片确定的我县补办用地手续和拆除清理项目共51宗,占地面积593.3亩,其中占用耕地面积469亩。目前,县分局按照工作计划,已填写完成288个图斑核查情况登记卡,占应查图斑的100%。按照边查处、边整改的要求,已完成了33宗,占地面积525.4亩补办手续和拆除清理任务,占全部整改面积的89%。剩余18宗,占地面积67.9亩,补办手续已基本完成。
四、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今年,分局把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能力,作为落实全年违法用地监控任务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结合当前执法监察重点工作的开展,不断加强人员的培训教育。一是结合2009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开展,及时组织执法人员参加国土资源部组织的各项培训,做到准确把握政策要求,保证执法检查工作有序开展。二是结合“保发展、保红线”行动部署,定期组织开展形势教育,增强执法监察人员责任意识,认真落实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与违法用地治理挂钩,提高依法治理违法用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结合“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开展了《土地管理法》、《行政处罚法》以
及《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等专业法律法规的学习,对未取得执法证书人员组织培训考核,不断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工作能力。
谢谢大家!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一日
第四篇:土地执法监察经验材料
凝聚合力 重拳出击
开创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市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关系,建立健全土地执法监察联合机制,加强执法力度,有效维护了合法用地秩序,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我市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中一些有效措施提炼如下:
一、政府高度重视,突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重要地位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确立了土地执法工作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突出地位。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国土部门现场办公,积极协调解决问题,全力支持国土部门依法行政,对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尤为关心,多次强调要保持执法监察工作高压状态,一刻不能放松。市委、市政府也多次专题听取国土资源部门的执法监察工作汇报,定期召开由全市乡镇及市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土地执法工作大会,警示问题,部署土地执法监察专项行动。
二、强化队伍建设,夯实土地执法监察工作软硬件基础 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是做好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 根本保证,目前我市共有正式在编土地执法人员122人。我市在土地执法队伍建设方面,不遗余力。
一是硬件方面多投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执法队伍的硬件配备是新形势下做好土地执法工作的关键。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对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进行了全面调整,组建新的执法监察大队,执法大队下设2个督察中队和12个执法监察中队,每个执法监察中队由7—10名执法人员组成。各执法监察中队配备1—2台专用车辆,有独立的办公地点和齐全的办公设施及办案装备,如每个中队至少有2—3台电脑,一台胶片照相机和一台数码照相机,打印机和录音、录像设备等。这样一来,大大改善了执法监察工作的硬件设施。
二是软件方面常进步。首先,在提高工作人员行政素质上,市国土局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和考核制度,组织全体执法监察人员定时进行业务培训、考核,采取以考促学的办法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政府法制办、市法院、检察院、纪检监察局、公安局定期派员对执法队伍进行业务指导;邀请**市国土资源局、省国土资源厅和国土资源部的有关领导、专家来我市讲座,以案说法,研讨办案方法。其次,根据全市土地执法监察多年工作实践经验,研究制定了《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若干意见》等规范性文件,规范了违法 案件的受理、立案调查、执行、结案等环节的具体方法、步骤、时限和注意事项,制定了案件集体会审制度、监督检查制度。通过完善机制,杜绝了执法人员失察、管理不到位和暗箱操作的情况发生。
三、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强大合力 一是建立了土地执法监察大队与公安局巡特警大队的联合执法机制。市国土资源局与公安局达成了打击土地违法行为的有关协议,对破坏基本农田和大量毁坏耕地的违法行为,经制止不听的,由公安机关执法人员适时介入,对当事人传唤调查;在日常巡查中发现破坏基本农田和大量毁坏耕地的违法行为后,联动机制迅速启动,巡特警大队与执法监察大队积极配合,对违法行为及时制止,联合将违法占地上的新建建筑物强制拆除。2007年,共组织联合执法行动14次,处理违法占地案件37宗,拆除违法建筑面积6807平方米,打击偷盗土行为,抓获盗土车辆50余台,有效地震慑打击了土地违法分子。
二是引入司法机制,形成执法合力。为加大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力度,我们建立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与法院、监察、检察机关联合办案、随时联动、案件互相移送的联合办案机制。与市法院达成了《关于土地行政处罚非诉执行案件的协调意见》。并制定了定期与公安、检察机关、纪检、监察部门互通案情、相互移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长效机制,在违法案件的处理上形成了强大的执法合力。2007年,共查处各类国土资源违法案件82宗,全部下达了处罚决定书,其中:71宗已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土地违法案件3 宗,提出党纪处分建议的1宗。
四、加强监督监管,促进土地执法监察工作规范开展 采取年初市政府与乡(镇)政府、市国土局与国土所签定耕地保护责任状制度,切实做好土地违法违规案件的控制和防范。执法监察中队做好日常巡查外,在节假日和春秋两季的违法行为高发期,更要对城乡结合部、改扩建工程地带等重点区域进行不间断巡查,确保对土地违法行为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防止形成严重违法态势,给执法监察工作增加难度。两个督察中队,对全市范围的各类土地违法案件的发现情况、立案情况、处理状态进行不间断的全程督导检查。通过督察和巡查结合,加大了查处力度,扫除了执法盲区。
在全市乡村聘请国土资源义务监督员455 名,建立监督网络,明确监督员的主要职责、权利、义务。通过监督员及时了解土地的使用情况,第一时间掌握违法占地的线索;通过监督员,监督执法工作人员文明执法,公正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工作规范进行。
第五篇:土地执法监察的概念
土地执法监察的概念
土地执法监察,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者实施法律制裁的活动。
土地执法监察的主体
土地执法监察的主体是代表国家行使土地管理职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具体指国土资源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设区的市、自治州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土地执法监察的形式
1)按照监察时间的不同,可将土地执法监察划分为事前监察、事中监察和事后监察
事前监察是在监察对象进行某一行为之前所作的监察,目的是为了预防土地违法行为的发生。
事中监察也可称作日常监察,是在监察对象实施某一行为的过程中所作的监察。
事后监察是指土地违法行为发生后,依法对违法者进行惩处的活动。
当前,最积极、最科学的办法是加强土地执法监察活动中的事前监察和事中监察,尽最大可能预防和杜绝土地违法行为的发生,把土地违法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
(2)按照监察的活动范围,可将土地执法监察划分为普遍监察与专门监察
普遍监察也称一般监察,是指监察主体对其工作管辖范围内的机关、团体、单位和个人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情况和土地使用、保护、权属变更的情况实行普遍的监督检查,并不针对特定的对象。专门监察也称重点监察或特定监察,是监察主体对特定的监察对象所进行的监察。普遍监察适用于对某项法律、法规、规章等普遍性的规范性文件的遵守与执行情况或者带有普遍性管理而检查内容又较为简单的行政监察领域;专门监察多适用于某个组织或个人可能有不符合法律的情形或是否执行具体决定、命令情况的监察,或者带有特定性而专业性又较为复杂的行政事项的监察。
(3)按照监察的对象,可将土地执法监察分为内部监察和外部监察
内部监察是指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下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贯彻、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情况所进行的双向监督检查。
外部监察,是指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本系统外使用土地的机关、团体、单位和个人以及审批用地的机关(主要是指政府)、人员(主要是指政府领导)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情况所进行的监督检查。
(4)按照监察的系统关系,可将土地执法监察分为自力监察和他力监察
自力监察也就是自我监察,有两种情形:对使用土地的单位、个人使用土地的单位、个人的申报;同一土地管理机关内部各部门之间对贯彻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互检互查。
他力监察,是指土地执法监察主体对组织上不隶属于他们的监察对象实施的监察,即与前面所述的外部监察含义相同。
(5)按照监察的目的,可将土地执法监察分为守法监察和执法监察。
守法监察包含对监察对象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和对违法者实施行政制裁的全过程。执法监察是指对监察对象执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制裁决定的情况所作的监督检查。
土地执法监察的内容
土地执法监察的内容是对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者实施法律制裁。法律制裁主要是追究行政责任,包括给予当事人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将土地犯罪移送有关机关处理等。
土地执法监察的对象
土地执法监察的对象不仅包括土地管理的相对人,即一与土地发生法律关系的单位或者个人,而且还包括享有土地征收和建设用地审批权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代表政府行使土地管理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土地执法监察活动就是对土地管理者、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活动和为进行督促和检查。土地执法监察的对象是与土地发生法律关系的土地管理者、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土地执法监察的目的土地执法监察的目的是实现国家的土地管理职能,保证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全面实施。在土地管理、土地利用的过程中,土地执法监察机构依法对其过程进行监督检查,预防、制止、查处土地违法行为,从而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土地管理的正常秩序,保证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全面实施,最终实现土地管理的总目标。土地执法监察的方法
土地执法监察的方法有超前控制方法、跟踪检查方法、目标管理方法以及协作处理或公开处理等项处理方法。
超前控制方法
超前控制方法是通过实行“政务”公开的制度,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土地违法现象,超前控制,预防其发生。这是实现土地执法监察防范职能的重要途径。具体做法包括:①公开用地审批制度。②各项用地实行顺序排队制度。③公开土地执法监察办法和制度。
跟踪检查方法
跟踪检查方法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对各项建设用地实行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的方法。具体做法包括:①实行建设用地挂牌制度。②实行定期现场察看制度。③实行巡回检查制度。④实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制度。⑤建立群众举报制度。
目标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方法是将依法管理土地和干部目标管理挂钩,防止和杜绝管理者违法行使土地管理权。这是对管理者实施监察的有效方法。
协作处理方法
协作处理方法是指某些土地违法案件因为案情复杂、涉及面广,根据不同情况,需要与行政监察机关、党的纪检机关、经济监督部门、政府其它部门以及司法机关等,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和处理的方法。
公开处理的方法
公开处理方法是指对一些在本地区有重大影响的土地违法案件,实行公开处理的制度。在处理时,组织干部和部分群众到场,请新闻、舆论界公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