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民主管理在企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浅谈民主管理在企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民主管理在企业稳定中起着如下重要作用:吸纳民意,保证企业决策的正确性;体现民意,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提高民位,激发职工爱厂热情;顺应民心,密切企业干群关系;释除民惑,教育职工知情达理,保持企业稳定,促进企业发展。
企业民主管理是企业职工依照法律规定,以主人翁的身份,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参加企业管理,行使民主权利的活动。企业实行民主管理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以及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是企业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的具体体现。对于企业民主管理,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都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邓小平曾指出:“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所有的企业必须毫无例外地实行民主管理,使集体领导与民主管理结合起来。”江泽民也多次强调:“在国有企业实行职工群众的民主管理,同中国农村实行村民自治一样,都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创造。”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经济结构和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深化,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企业亏损、职工下岗失业、劳资关系矛盾加剧、职工权益受侵犯、少数干部贪污腐败等同题,并成为影响企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据有关方面统计,近几年全国因劳动关系矛盾引发的案件呈现上升趋势,涉及职工面也比较大。这些矛盾冲突造成的不稳定,对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分析这些问题的产生,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主要原因。究其根本,与用人单位民主管理工作薄弱有直接关系。职工的权益为什么会受到侵害?因为在缺乏民主管理的企业中,他们的呼声、意见被淹没了;为什么矛盾会演变为劳动争议案件?因为在产生矛盾之后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化解途径。相反,另一方面的调查则表明,在一些民主管理工作搞得好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中,虽然改革力度非常大,也影响到了部分职工的利益,但各种矛盾事件却逐年减少,出现矛盾后也能够及时化解。以燕化公司为例,近几年出台了多项重大改革措施,如职工与企业协议解除劳动合同、两级机关全员竞聘上岗、工资改革等等,改革力度都比较大,却基本保持了稳定,其中民主管理工作到位,充分吸纳职工意见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说明,在新的历史时期,民主管理对企业的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吸纳民智,保证企业决策正确性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曾强调指出:“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利,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这说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体现。在企业中,职工通过对重大决策的超前审议、职代会表决等方式参与民主管理,将集体的智慧体现在企业决策中,既是广大职工主人翁地位的体现,也是有效防止决策失误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化,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要求企业必须有驾驭现代信息、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市场的能力,且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逐步向规模化发展;企业生产经营也必须由单一产品向多品种、多技术和跨行业领域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只靠少数管理者显然是难以驾驭的。他们
所掌握的信息和科学技术是有限的,因而必须依靠方方面面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广大职工的智慧,才能做出符合市场和社会需求的科学决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另外,人数越多的民主决策越具有清醒性、客观性,能够完全排除少数领导者个人在决策时受各种因素影响而造成的主观盲目性,因而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纵观许多发生矛盾、影响企业稳定的案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决策失误而造成企业亏损、职工利益受损。这是脱离群众、忽视民智,背离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的结果。近几年来,在市场和改革的双重压力下,燕化公司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甚至到了亏损的边缘,但是燕化公司坚持不断深化民主管理,走依靠职工群众之路,所有重大决策均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坚持“职工代表不举手、改革方案不出台”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使企业终于走出了困境,2002年实现税后利润5亿多元,扭亏为盈,2003年,实现利润8.36亿元,2004年,实现利润50.2亿元,使燕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体现民意,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在企业中,职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是一个共同体,职工的利益保护得好,职工就会心甘情愿地为企业的发展努力奋斗,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相反就会伤害职工的积极性,甚至造成冲突,影响企业利益。因而一个企业的政策、规定、措施能否体现民意,合乎职工的利益要求,就成为企业是否稳定,人心是否积极向上,并影响企业效益状况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民主管理则可以使职工对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有发表意见的权利,使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也能够使企业中的劳资双方能够理智地处理相互间的利益矛盾,找到利益的最佳平衡点,促进企业劳动关系的稳定。在当前,这已成为衡量一个企业文明程度的重要条件,成为一个企业吸纳人才,增强凝聚力和竞争力不可忽视的内容。
据媒体报道,辽宁省某公共汽车公司1993年时在未听取职工意见的情况下曾强制每人交纳1000元集资款,然而这笔集资款多年后却没有下文,职工对公司领导意见极大。在这种情况下,该公司也未通过民主渠道想办法化解矛盾,严重影响了企业和社会的稳定。与此相反,燕化公司在2001年的减员增效、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的工作中,为了充分保护职工的利益,专门召开职代会,将有关方案交给职工代表超前审议,经历了几下几上的讨论酝酿,就代表提出的70多条意见、建议,对方案进行了多次补充修改,并规定特困、病残职工等几类特殊人员企业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最终,在16000多名职工与企业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基本未发生影响企业稳定的问题。
三、提高民位,激发职工爱厂热情
在现代企业中,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广大职工已成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的劳动者,有着实现自身价值及参与企业管理的要求。他们在付出劳动的同时也在争取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得到公平、公正的实现。但是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用工制度的改革打破了固有的“铁饭碗”模式,职工的劳动权更多地掌握在管理者手中,使职工不情愿、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了雇佣者。这种矛盾的结果往往会导致职工对自己前途的恐惧感、对地位的不平等感、对领导的不信任感、对制度的抵触情绪、对企业热情的降低和主人翁意识的湮灭。这样的情绪对企业的稳定和发展都是极其危险的,稍加激发,就可能引发大乱子。而民主管理的作用恰恰是通过让职工参与企业管理,赋予他们有效的权利,使他们感觉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使他们从观念上从“我不受重视”向“我被重视”,再向“我是企业的主人,我要重视自己”转变,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和爱厂热情,使他们愿意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企业。
由于不尊重职工的地位而引发冲突和群体事件的例子有很多。比如1992年,一部分地区在搞三项制度改革时,提出了以“铁心肠、铁手腕”砸破“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的口号,把职工群众从改革的主人,变成了改革的对象,严重伤害了职工群众的感情,在局部地区引发了尖锐的矛盾。还有近几年出现的多起职工被搜身事件等都说明,不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是引发矛盾的另一重要原因。相反,加强民主管理,重视职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则会激发出职工为企业贡献的无限动力。燕化公司有一位劳模,是一名普通的地毯编织工,也是燕化公司的职工代表,在一次劳模报告会上,她动情地说:“我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但是我愿意把我的光和热奉献给燕化,因为它让我觉得这就是我的家”。这是她的心里话,更是燕化公司多年来一直把调动职工主人翁责任感作为民主管理重要目标的结果。正是它,促使着燕化公司在稳定中不断向前发展。
四、顺应民心,密切企业干群关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企业自主权不断扩大,企业领导者的权利随之扩大,但这种扩大却使少数企业领导者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思想逐步淡漠,民主管理思想逐步被遗忘。有的企业领导甚至滥用职权,贪污腐化,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严重败坏了党风,挫伤了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也使广大职工把对官僚主义、贪污腐败的痛恨转到了所有干部的身上,造成严重的干群关系对立,种下矛盾冲突的种子。解决这些问题固然有纪委监督、法律惩处等诸多方法,但往往是亡羊补牢,做的是事后文章。而民主管理则是把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干部廉政情况置于职工无时不在的监督之下,并通过参与决策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这有利于企业领导者自觉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有利于顺民心、解民怨,提升干部形象,密切干群关系,把矛盾化解在源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据报载,某企业职工只有500人,负债却达4200余万元,经营陷入困境,职工怨声载道,干群关系极其紧张,多次发生集体事件,有的职工甚至扬言要用暴力对付企业领导。后经查实,造成该厂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原厂长暗箱操作,贪污腐败。新厂长上任后,坚决推行民主管理,明确要求厂领导班子要顺应民意,坚决做到凡是职工拥护的认真去办;凡是职工不拥护又不符合企业利益的坚决不办;凡是职工不拥护,但对企业有利的,必须同职工平等协商,取得职工拥护后再办,从而为职工打造了与领导直接对话,监督领导、监督企业行为的活动舞台,大大地密切了企业干群关系,激发了企业职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使企业逐步扭转了亏损局面。燕化公司多年来一直注重通过民主管理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如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干部任前公示、竞聘上岗等。近3年来有4名二级单位党政一把手因民意测评群众满意率较低而被免了职,从而消除了职工疑虑,推动了企业民主政治建设,密切了干群关系。
五、释除民惑,教育职工知情达理
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也有一部分矛盾冲突是因为职工群众对政策、规定、措施的不理解造成的。某项政策可能是好的,对企业和职工都有好处,但因为宣传不到位,解释工作没有做好,群众不理解其目的意义,就可能使群众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企业稳定。例如,为了维护职工利益,燕化公司1998年组织职工参加了全国总工会的互助保险。在组织兴办初期,就有少数职工因对这一于国家、企业、个人都有利的新生事物的不理解而风言风语,甚至将其说成是:“非法集资”。经过大量的宣传教育,最终使大家端正了认识,使互助保险成为一种人人欢迎的事业。这说明了好事好办,必须以好的引导、好的宣传教育为前提。因此,企业每出台一项重大决策、措施,都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做好宣传教育、解疑释惑工作,让职工能够知情达理,自觉地去支持拥护。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三点:一是让职工在参与中学习领会相关政策,了解内在精神;二是在民主管理过程中,通过层层宣讲,由职工代表将政策宣传给职工,更容易得到职工的认可和支持;三是在民主管理中,职工有权利发表意见,进而成为制定政策的主体。职工成为制定政策的主体,政策就会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正因如此,在企业的重大决策方面,民主管理的宣传教育作用甚至超过其它宣传方式。可以说,民主管理是“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厂长一个清白”,让职工在“知厂情”的基础上“议厂事”,既有效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也稳定了职工队伍。例如,燕化公司近几年来通过改革逐步拉大了收入差距,直接涉及职工的切身利益,但职工群众都能够理解并支持这种改革。原因就是每次的工资改革方案、奖金分配方案都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进行了反复讨论,充分地把方案的起因、实施、最终的效果都原原本本地交给了职工,使职工真正理解了它的意义。实行民主管理既是企业发展内在的、本质的要求,也是构筑企业内外稳定环境的客观需要。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企业,无论是国有、集体还是三资企业,都需要通过民主管理来为企业发展服务,为社会稳定服务。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企业而言,只有继续加强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体制,深入推行厂务公开,完善和发展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才能保持企业稳定,促进企业发展,使企业管理迈上新的水平。
第二篇:项目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项目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乔东
在企业中,一般都会包括两种类型的工作——运行(Operation)和项目(Project),这两种之间有时存在一定的重叠,他们有一些共同之处,例如他们都是由人来完成的、都受到有限资源的限制、都需要经过计划被执行并受到控制。但是运行和项目之间从本质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别。运行是一种持续的、重复的工作,而项目则具有临时性、独特性的特征,所谓临时性,是指一个项目一定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而独特性则表示项目最终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总是在某些方面与所有其他的产品或服务具有显著的差别。由于项目具有的临时性和独特性,它在实现其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必然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但是在运行中,由于是持续的、重复的,所以必须是稳定的、完善的。
由于运行和项目这两种类型的工作之间的显著差别,他们往往被应用于不同的目的。对于已经纳入正轨的企业日常运作,一般都是采用运行管理的方式,例如流水线上的产品加工制造、常规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等,而项目往往被用来完成那些在正常的运行的限制下无法完成的工作,因此项目对于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是企业创新所不可或缺的利器,例如企业中的新产品开发、企业结构的改变、实施一项新的工艺流程、开发或修改一个信息系统等等。因此,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运行和项目两种方式往往是相互配合的,根据不同工作的特点来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一个完整的产品生命周期中,前期的新产品开发、市场进入阶段,需要创新、摸索的过程,采用项目的方式就比较适合,在产品进入成熟期后,其正常的销售、服务等过程需要建立在规范的工作秩序的基础上,所以更具有运行方式的特点。无论是项目还是运行,他们最终都是要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在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正确区分项目和运行这两种类型的工作,合理运用项目管理和运行管理,并使他们紧密衔接、相互配合,才能使企业同时具有不断创新和稳定经营的能力。如果只重项目,则容易形成“狗熊掰棒子”,如果只重运行,则企业难以适应新的变化,缺乏生存能力。
在一些企业的高层领导者看来,项目管理只不过是企业中的一种中层管理者使用的工具或技术,并没有把项目管理看作是企业增加效益的一种方法(Methodology),其原因就是这些企业的高层领导者们对于项目管理的真正内涵缺乏足够的认识。事实上,在企业的不同层次中都需要项目管理,特别是在决策层,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作出正确的决策,这正是项目管理的优势所在。项目管理中的五大管理过程、九大知识领域,其中涉及到的方法和技能,例如组织设计、资源调配、风险管理、绩效考察等等,这些正是对企业决策过程和对决策执行的有力支持,是企业改革、创新所不可缺少的管理方法,而运行管理是满足不了这样的要求的。今天的企业面临着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需要根据外界的变化而不断对自身进行调整,重新组织企业的资源、工作流程等,加强风险管理,变革管理(Change management)已经成为企业适应变化而生存的基本出路,而项目管理正是这样一种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项目管理不只是帮助企业获得成功,而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
第三篇:充分发挥民兵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充分发挥民兵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一定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切实认清在维护社会稳定中所担负的重大历史责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改革发展中的社会稳定,圆满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上级赋予的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任务。
一、切实认清维护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
江泽民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保持社会稳定,是一个关系到实现党在21世纪的奋斗目标、保证我国各项改革深入持续发展、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长治久安的全局性问题。稳定压到一切。我们必须切实认清保持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须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也是一切大大小小的社会矛盾的终极原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广大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之所以还存在一些内部矛盾,甚至产生了一些导致社会不稳定的因素,除了其他方面的种种复杂原因外,根本上仍然是因为我国的经济还比较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尚不能完全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经济发展也存在不平衡。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步伐,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曾经说过,“世界上一些国家发生的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经济上不去,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这是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所得,也是历史的结论。因此,不管形势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因此,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须维护社会稳定。
(二)坚持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维护社会稳定。坚持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我国改革开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题中应有之意。坚持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既涉及到社会的经济基础,也涉及到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等上层建筑方面的内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思想也随之变得更加活跃,对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更高,这就越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看到,随着改革的深化,1 1
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社会生活发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变化:一方面,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出现了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利益的差异和矛盾;另一方面,不断扩大开放所带来的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使人们的价值观也出现了多元的趋势。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有可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然而,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和条件。因此,在各项改革中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正确地统一起来,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对于坚持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二、维护社会稳定是民兵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维护社会稳定,不仅是广大民兵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民兵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一)维护社会稳定,是广大民兵捍卫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我国广大民兵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是人民的武装。民兵的全部责任和任务,就是为实现和捍卫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调节。但是也应该看到,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如果不能正确反映和处理社会中出现的各种利益关系,不能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就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出现。在社会转型期,个别地方出现的集体上访等,其深层原因是社会转型期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在调整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这些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如果得不到及时制止,很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和敌对势力所利用,导致不良社会后果的产生,反而从根本上损害人民的根本利益。广大民兵是人民群众中的骨干力量。一方面,要在人民群众中带头做好各种矛盾的疏导和化解工作,晓之以理,顾全大局,积极参与维护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对于危害社会正常秩序的现象,应当全力制止,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坚决完成上级赋予的参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任务。
(二)维护社会稳定,是广大民兵贯彻依法治国方针,以实际行动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体现。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做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由于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在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中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不同,必然产生思想文化以及观念上的差异,产生利益要求上的不同。因此,社会生活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些社会矛盾如果不及时处理而被激化,有可能引发社会冲突,破坏社会活动的组织性和社会关系的协调性。为了保持社会稳定,使社会生活处于有序和可控制状态,就必须自觉地对社会生活进行调控,其中借助法律和道德进行社会规范是主要的途径。因为法律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它可以避免和克服人的行为的随意性、任意性,以保证社会生活处于有序和可控制状态。因此,维护社会稳定,从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维护法制的权威性,是依法恢复社会秩序的执法行为。这也是广大民兵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三)维护社会稳定,是广大民兵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责任,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的重要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家维护社会秩序,镇压叛国和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制裁危害社会治安、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和其他犯罪活动,惩办和改造犯罪分子。”民兵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具有对内对外的双重职能:在对外方面,民兵要保卫国防,抵御外来侵略;在对内方面,民兵要协助公安部门维护国家的安全稳定,参与维护社会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保证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民兵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维护社会治安、防止社会**、保持国家稳定,是《宪法》和《兵役法》赋予的神圣使命。民兵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参与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治安,有其自身的优势。民兵人数多,情况熟悉,一旦有事,可以召之即来,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尤其是一些边远地区和没有驻军以及警力不足的地方,民兵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实践证明,哪个地区民兵的职能作用发挥得好,哪个地区的社会风气就比较良好,其社会秩序也比较稳定,经济发展速度也较快;哪个地区民兵的职能作用发挥得不好,哪个地区的社会风气就会受影响,社会秩序就较差,经济发展速度也较慢。因此,组织民兵参加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广大民兵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责任,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的重要体现,是民兵的一项长期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政治任务。
三、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好民兵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广大民兵无论是在参加社会治安、打击刑事犯罪,还是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打击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渗透方面;无论是在参加抢险救灾、扶贫帮困,还是在应付突发事件、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等方面,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关系的进一步调整,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变化。西方敌对势力仍然伺机对我国进行颠覆和渗透等破坏活动。可以说,进入21世纪,我国广大民兵的责任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维护社会稳定和应付突发事件的任务将更加繁重。广大民兵要充分认清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应付突发事件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一)积极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搞好社会治安,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的必要之举,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改革、稳定、发展的大事。广大民兵要带头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规定》,不断提高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和综合治理重要性的认识。要贯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发挥民兵的骨干作用,在人民群众中广泛进行维护社会治安的教育,提高群防群治的自觉性。要发挥民兵分布广泛的优势,立足城镇、街道、企事业单位和乡村,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发现危害社会治安的苗头,及时制止,消除隐患,打牢维护社会治安的群众基础。民兵要带头遵守社会公德,带头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带头检举违法犯罪行为,带头落实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争当维护社会治安的模范。
(二)努力配合公安部门打击刑事犯罪,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以及重大刑事犯罪仍然存在,极大地危害了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广大民兵作为人民群众中的中坚力量,应当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参与严厉打击刑事犯罪,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首先,民兵要充分认识在新形势下,打击刑事犯罪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社会治安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政治问题。如果不重拳打击刑事犯罪,遏制犯罪势头,社会主义法制就建立不起来,改革开放的成果
就可能被葬送。其次,民兵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力配合公安部门,参与打击刑事犯罪的活动。面对社会邪恶势力,做到弘扬正气,打击邪气,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坚决制服各种形式的犯罪分子。第三,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主动配合,坚决落实公安部门在“严打”中所采取的各种举措,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三)与邪教组织进行坚决斗争,维护社会政治稳定。邪教组织欺骗蒙蔽群众,进行反党、反社会主义、反人民乃至反人类的活动,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邪教组织的出现,有其一定的社会历史原因:改革开发以来,一些人由于经受不住各种诱惑,信仰动摇,精神失落,思想空虚;历史上的一些封建迷信思想沉渣泛起,趁虚而入;西方敌对势力乘机利用部分人的不满情绪,煽动闹事,制造社会不稳定因素。广大民兵作为人民群众中的有觉悟的群体,首先要带头弘扬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信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尚,铲除封建迷信思想传播的社会基础;其次要与各种邪教进行坚决斗争,做到不信、不传、不参与,制止不明真相的群众盲目参与邪教活动;再次一旦发现邪教活动,要协助公安部门坚决予以取缔。对于被裹胁的群众,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做说服工作,避免上当受骗。
(四)坚决打击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渗透,为改革开放提供安全保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对外开放的范围扩大,我国对外交流增多,出入境人员大大增加。加之互联网等信息媒体的发展,西方敌对分子、民族分裂主义分子、邪教组织分子、国际恐怖主义分子以及特务情报人员也会趁机而入,进行渗透。他们与国内敌对势力相勾结,对我国社会和国家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广大民兵作为对敌斗争的一支重要力量,必须在思想上加强武装。第一,要牢固树立对敌斗争观念。虽然阶级斗争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并没有放弃对我国的渗透和破坏,对此应当高度警觉。第二,要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要积极开展隐蔽战线的斗争,善于在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在日益增多的社会交往中,辨别各种敌对势力的伪善面貌,揭穿他们进行渗透、捣乱和破坏的真相。第三,要积极配合公安、边防部队加强海防、边防的执勤、巡逻,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检查。发现异常现象,及时报告,出现紧急情况,果断处置,决不能因自己的工作疏漏造成社会和国家安全上的损失。
(五)全力参加抢险救灾,努力减少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我国每年都有一些局部地区遭受各种不同的自然灾害。广大民兵既是生产建设的主力军和保卫者,又是抢险救灾的突击队。民兵亦兵亦民,作为“民”参加抢险救灾,拥有就地就近,情况熟悉的优势;作为“兵”参加抢险救灾,能够充分发挥行动快、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军事战斗力。无论是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护林防火,还是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广大民兵都应当牢固树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充分发挥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冲在前、抢在先,哪里有困难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最危险就战斗在哪里。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减少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充分发挥抢险救灾的突击队作用,给广大群众作出榜样。
(六)随时应付突发事件,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突发事件,一般是指出乎人们预料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非常规的偶发事件。其中既有自然原因造成的,也有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原因造成的。如果不及时正确地加以解决,必然会严重干扰和危害社会正常秩序和人民群众正常生活,影响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民兵作为国防的后备力量,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积极配合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首先,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自觉在大局下行动,当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要无条件地服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其次,要把思想真正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做到一切听从党召唤,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再次,要做到一声令下,立即出动、快速反应、快速行动。将“应战”与“应急”统一起来,做到不误事、不误时,果断出手,迅速出击。将突发事件的影响减少到最底程度,将突发事件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广大民兵要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望,做到党指到哪里就冲向哪里,以实际行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作出当代民兵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信访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发挥基层党组织 在信访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信访问题已经成为全国上下高度关注的问题,许多信访事件在被网络、媒体披露后才得到了解决。问题虽然平息了,却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为何这些问题不能化解在基层,一定要闹得沸沸扬扬才有人出面解决?长此以往,是不是所有信访当事人只要“闹一闹”就能受关注,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会受理大大小小一些信访案件,在处理这些信访案件的过程中,我也经常思考该如何更好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将基层党建工作与信访维稳紧密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作用,让他们扮演起处理信访案件排头兵的角色。在这里,简单谈一下我们在工作中的一些思路和做法,希望可以为全市的基层党建和信访维稳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一、基层信访案件特点
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我面对的是最基层的农村党组织和最质朴的广大农民,而维系农民生活命脉的就是土地,所以也可以说,很大一部分农村信访事件的核心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其中,有的是土地补偿问题,有的是土地占用问题,虽然问题各不相同,却始终紧扣“土地”二字。其它方面,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也是引发信访案件一大原因,例如8042部队退役人员上访事件。还有一部分就是邻里纠纷、个人与集体的纠纷等等原因引发的信访案件。
在众多的信访案件中,大部分都是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但是也存在一小部分人故意挑起事端、引发矛盾,然后假借上访之名,无理取闹,以图一己私利。
二、基层党组织在解决信访案件中的作用
农村党组织作为党最基层的战斗堡垒,面对着最基层也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既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同时也要维护村内社会环境和谐稳定,肩上的担子很重。信访案件总有来源,不管是哪个村的,最熟悉情况的莫过于各村的干部、党员,因此他们也是解决信访案件义不容辞的第一责任人。在化解过程中,乡镇党委、政府也必须积极调查了解情况,竭力协调解决问题,合理的进行引导,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不可推诿。
就目前来看,基础党组织在信访矛盾化解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很多棘手案件、陈年积案都在农村干部的手中一一化解,为推进我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存在的问题
基层党组织在常年的群众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这是基层党组织最大的优势,必须利用好这一优势,但是他们也存在着诸多缺陷与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目前农村党员队伍现状。农村党员队伍现在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年龄结构老化、男女比例失调、文化素质偏低等等,这些对于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造成了阻碍,更难以要求他们在化解信访矛盾的过程中能发挥多大的作用。例如遇到一些涉法涉诉的信访案件,村内党员、干部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进行协调、化解,甚至导致矛盾激化,场面难以收拾。
当然了,一些老党员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我们必须在化解矛盾的过程中多请教、多学习,例如遇到一些村民与集体的债务、工资纠纷等“历史遗留问题”,就可以向村内的老党员、老群众进行咨询、请教,这样可以快速理清事件前因后果,以便更好解决问题。
第二,基层党员、干部工作方式方法有待提高。这一问题与上述一点息息相关,正是由于基层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导致在工作中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甚至被激化,因此而引发了信访事件。很多信访案件刚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些邻里之间鸡毛蒜皮的小磨擦,但是由于村内党员、干部解决不得力,没有真正重视,问题越积越深,最后引起了群众上访的事件。
第三,乡镇干部与基层党组织之间衔接不够。在信访问题的处理上,乡镇与基层党组织往往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有些信访问题,如果村内的党员干部及时与乡镇干部沟通,或者乡镇干部及时地进行调查处理,完全可以避免。基层干部想将问题化解在基层,不愿意给乡镇干部添麻烦,自己虽然也努力协调解决,但是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乡镇干部遇到信访问题,直接与当事人进行谈话了解并处理,跳过了基层党组织,没有和相关的村干部了解情况,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也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
四、几点做法
针对以上几方面问题,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已经努力改进,尽量避免这些问题,在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的同时,也注重挖掘基层党组织在化解矛盾纠纷工作中的排头兵作用。
首先,基层党组织在化解信访矛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必赘述,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是我们始终关注的问题。今年,我乡已多次组织全乡各村支书、主任进行集体培训,请来市里的专家、领导进行授课,首先提高村主干的素质、素养,然后让他们将所学所感带回去,教育更多的党员干部,以提高我乡党员干部整体素质。
同时,我乡在信访案件处理问题上实行包村包片制度。所有的矛盾纠纷,先由村两委主干解决;不能解决的,由包村干部负责协调解决;包村干部不能解决的,请包片领导帮助解决;包片领导不能解决的,请涉及的分管副职一起解决;这样还不能解决的,由包片领导汇报乡党委书记、乡长,上会研究解决。在这样的一套运行制度下,我乡的信访矛盾基本都消化在了基层,没有出现赴省进京的信访案件。
在解决信访矛盾的同时,我们也在提高自己鉴别信访案件的能力,一些信访当事人、老上访户缠访闹访、非法上访,借信访之名,图一己之利。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也在运用法律的手段依法进行打击,不能助长这种歪风邪气,要让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合法解决,更要让部分群众的无理取闹受到依法制裁。
第五篇:新时期工会如何在民主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新时期工会如何在民主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 丁世忠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8期
摘要:工会的职责范围、地位及作用决定了如何在企业中充分发挥民主管理的重要性和神圣使命,工会只有在企业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和行政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民主管理的重要职能,履行民主权益,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科学推进工会民主管理工作,才能实现企业又快又好发展。
关键词:企业工会民主管理民主权利民主工作的切入点
企业工会作为维护职工民主权利,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部门,在工作中如何充分发挥民主管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是摆在企业工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意义非常重大。工会如何在民主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中国工会第十五大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推进民主管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确立职工主人翁地位,发挥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维护职工,才能在民主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加强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提高职工代表大会质量,才能真正落实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的权利。
一、企业工会在民主管理中的重要性
职工代表大会是职工参与民主管理,行使民主权利和监督权利的法定组织形式,对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起到一定作用。要不断完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扩大职工的政治参与空间,使职工代表大会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有效。切实履行职工的民主权利,是实现职工参政议政,联系企业与职工的桥梁与纽带。也是共谋企业发展前景的重要渠道。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全体员工办企业,坚持以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制度为重点的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坚持以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为重点的维权机制,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善于求新,使国有企业工会在民主管理进程中向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渠道迈进,使之更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要充分认识加强民主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是本身的需要,也是建立社会主义现在企业制度的立足点;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加强职工民主管理即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需要,也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企业工会在民主管理中的职能
充分发扬民主、拓宽民主管理渠道,倾听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妥善解决职工提出的难点、焦点问题,是推进企业工会民主管理的重要职能。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落实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治民主权利,实行厂务公开,建立民主接待日制度,才是推进企业工会在民主管理中的重要职能。
1、确立职代会为基层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
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全面落实职代会的各项职能。根据《工会法》、《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等有关规定,坚持每年两次以上职工代表大会,充分落实职代会的民主权利。其次,加强基层厂矿民主管理及职工代表大会的定期召开,全过程的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充分调动职工当家作主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厂务公开进一步加强。依照改制企业工会厂务公开《实施细则与要求》,规范公开程序,认真落实职工民主参与管理的权利,全面落实职工群众的知情权,让职工了解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工资收入分配,聘用上岗,职工福利等,做到公开透明,让职工心齐气顺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从而充分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3、企业工会应履行自己的维护参与教育职能。企业工会应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指导帮助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支持企业依法经营教育引导职工遵纪守法,组织职工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劳动竞赛、思想教育和义务培训,提高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为企业的发展多做贡献。
三、企业工会如何找准工作的切入点
民主管理工作是企业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职工对企业发展、改革、决策和生产经营的参与,提高企业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可行性,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这与企业其他各项管理工作中的目标完全一致,完善机制是落实民主管理责任的重要保证。做好一项工作必须靠好的机制来约束或激励。工会要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劳动竞赛活动,以创建文明和谐矿区为前提,组织职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员工,“四创两争”,“五小创新”等活动。将企业中心工作与“争先创优工会工作竞赛”,“职工之家”建设等考评紧密结合,使工会各级人员生产经营责任制落到实处,提高了工会工作的质量。
工会工作要开展的红红火火,必须围绕企业目标来进行,否则会偏离方向,工会在制定企业目标阶段,总是积极主动的动员职工献计献策,提供信息,协助行政领导作出正确决策,在实施方针目标阶段通过民主渠道制度,落实好各种实施措施。
四、如何保障职工民主权利的履行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能。中国特色的工会决定了企业工会有着双重的维护任务,双重的代表角色,在维护企业发展整体利益的同时,还要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协调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寻求企业的支持是做好工作的关键。其次,工会要把工作重心下移,一切联系群众,及时畅通的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互相了解、互相沟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不是很容易就能做好的事,有时间会遇到诸多困难。不仅要求工会干部要有很强的业务素质,而且要有与企业行政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通过合法有效的途径,才能把职工的民主权利落到实处。建立和谐劳动关系。首先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加强工会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职代会等职工参政议政的途径和形式,强化依法办企业和职工依法维权的意识。其次要关心职工,扎实开展“送温暖工程”,“扶贫济困工程”,“大病救助工程”,困难职工“安居工程”,解决困难职工最突出、最实际的困难,让职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助,使职工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要帮助职工正确认识当前形式,正确对待利益关系调整。要尊重职工、理解职工、关心职工,不断更新维权理念,拓展工作领域,不断满足职工需求。通过开展文明健康、生动活泼,职工喜闻乐见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吸引职工、引导职工、凝聚职工,维护职工队伍的和谐稳定,要把开展职工思想工作与文体活动结合起来,“寓教于乐”的方法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做到用真理引导职工思想,用真情温暖职工心灵,用真心维护职工利益。
五、企业工会如何推进民主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在新形式下企业工会民主管理、任务和要求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管理创新,借鉴和运用新的理论,探索新的方法与途径,扎实有效的推进工会民主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重新审视职代会制度的性质和定位,为这一基本制度注入生机与活力。一是审视职代会性质和定位应当以民主管理的地位为基础。二是对职代会性质应当从多个角度来认识和概括。职代会应当以职工广泛参与为特征、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原则、以集体协商为基础、以协调利益关系为特色,以规范民主程序为保障。三是职代会在实事上以成为绝大多数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基本形式,也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制度和有效途径。企业民主管理并不是工会一家的职责,而是党政工的共同责任。党委重视,行政支持,工会主动牵头组织,三者要形成共识。维护企业整体利益和职工合法权益,以企业和谐稳定为发展目标,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民主企业管理计划和办法,逐步建立一套规范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不断强化员工参与管理意识,从而达到民主管理出效益促发展的目的。
作者简介:丁世忠,河南神火兴隆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工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