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国家公务员申论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
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卷及参考答案(1)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1.2009年7月24日,在国企改制中最极端的一幕不幸发生:吉林省属国企通化钢铁集团近3000名职工集会抗议知名民企建龙集团入主,竟将后者委派、刚到任的总经理陈国君围殴致死,集团子公司通化钢铁停产11小时。当日晚间,吉林省政府紧急宣布,建龙将永不参与通钢重组。这起震惊全国的公共事件在政府出面“解围”后,事态方趋于平复。
据报道,医务人员和警方数次试图解救陈国君,均被人群堵在外面。吉林省省委副书记、副省长、省国资委主任等领导带队到达通化钢铁,亦无法救出陈国君。直到吉林省国资委宣布,重组方案永久作废,职工抗议方才结束。民营兼并重组国企的“大戏”就这样在一场巨大**中夭折了。国企改制是政府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这在钢铁行业尤为明显,而这次的抗议事件可能会令整合中国钢铁业的努力受阻。中国是全球最大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央政府希望消除过剩的产能,创造更大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钢铁企业,而行业整合就意味着要实现工厂现代化以及裁员。
2.据国内媒体及网民披露,建龙与通钢间的“恩怨”由来已久,这次建龙集团重组通钢集团是在吃“回头草”。导致陈国君之死的直接导火索是2009年7月24日前一天,从长春通钢集团总部传来消息,建龙二次入主通钢,并持有通钢集团65%股份。2005年,建龙曾经入股通钢,2008年金融风暴后由于企业亏损,建龙遂于2009年初从通钢撤股。随着国家4万亿刺激经济的效应开始显现,2009年6月通钢首次扭亏实现盈利6 000余万元,于是离开仅3个月的建龙又杀了个“回马枪”,再次入股通钢并绝对控股,同时宣称将大幅度裁员,终于激起了工人及家属的愤怒。企业亏损的时候就撤走,而国企走出阴霾又回来了,这个结局哪个国企职工会接受?
通钢职工的愤怒不是没有道理的。通钢目前拥有近3万职工,管理层与职工之间的矛盾,主要集中在“薪水过低、频繁加班、职工福利”等方面。而且建龙的每一次折腾,都是工人在付出代价,一位通钢中层职工表示,自从2005年通钢改制后,通钢职工的工资“就没有上涨过,反而一降再降”,“厂里越改制,越吃不上饭”。2008年企业亏损,一再限产,职工工资从2000元减到每月人均300元,一个工作了27年的退休职工在去年底,一个月只能拿到200块钱的收入。“厂区及职工家属区乃至整个通化市二道江区的供暖都无法保证”,而作为总经理的陈国君,据说年薪高达300万元。其问,劳资摩擦时有发生。
因此,建龙重组通钢的消息对通钢职工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他们不愿面临重组后可能下岗的命运,不愿失去养家糊口的微薄薪水,更不愿失去政府补偿的退休金„„但在整个重组过程中,谁也没有与通钢职工沟通,信息不公开,利益不均衡,以至于普通职工情绪被轻易点燃。最终,他们在事件末尾忽然出场,为重组画上了一个血淋淋的句号。
3.2009年7月24日的早晨,应该算是陈国君上任通钢公司“总经理”的第一天。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与职工就建龙集团控股通化钢铁一事进行谈话,以安抚职工对企业改制的不满情绪。
当日上午,近3000名在职员工及职工家属在通钢办公大楼前集会,并高举“建龙滚出通钢”等标语,高喊口号,由于人数不断增加,场面无法控制。有知情人士称,10时30分左右,陈国君进入“老焦化楼”想安抚工人。此时,不满建龙控股通钢的职工及家属已经封堵了铁路运输线,造成1、2、3号高炉先后停产。一名通钢职工说:“他们听说陈国君在这里,就冲了过来,用暖气片撞开了二楼的防盗门。”
会议室里,工人们高喊“建龙滚出通钢”,要求陈国君离开,“通钢的事情与你们无关!”陈国君寸步不让,严厉要求工人回到工作岗位。“三个月内让你们全部下岗”,通钢工人说是陈国君的这句话激怒了大家,引起了大家的群殴。众人停手后,他还嘴硬,说他带来了几千人,三年内不要通钢一个人。这句话更是激怒了大家,一群人把他拖进走廊进行群殴。
第一次殴打并不严重,陈国君躲了起来。一些人逐个房间砸门,结果没找到,最后在仓库的一个工具箱里找到了。陈国君最少被群殴三次。墙上的大洞可以看出当时激烈的场景。陈国君被打得从二楼楼梯滚落到一楼,“他嘴里喘着粗气,但不会说话了”。此时为16时30分左右。大约19时,陈国君已经不会动弹了。22时许,聚集人群散去,被公安、武警“抢”回来的陈国君满身伤痕,当晚23时抢救无效死亡,“死状凄惨”。
“陈国君刚被我们送走了,这才3个月又来了。即使不是陈国君,只要是建龙集团的人来了就不行。”采访中,职工们都对陈国君的死不带有任何同情心,显然,他们“受够”了建龙集团。
4.近年来,“不明真相”一词经常出现在群体性事件过后的官方解释或见诸媒体的新闻通稿之中,以搪塞舆论,通常的表述是“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在发生群众大规模聚集的事件后,一些地方政府往往会不假思索地抛出这一说法,且使用一分为二划分阵营的方法,说大部分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受“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蛊惑与调唆”。贵州的“瓮安事件”、云南的“孟连事件”、甘肃的“陇南事件”,事发之初,都能看到这样的“定性怪圈”。这与我们过去一直说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形成了南辕北辙的反差。
日前,吉林通钢集团通化钢铁股份公司发生群体性事件后,“不明真相”一词再次被反复提及。这一说法耐人寻味,值得反思。
浙江在线网一篇评论写道,如果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不明真相”的群众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蛊惑、挑动”的话,那么在事件发生之前为什么不能让群众知道“真相”?或者在事件酝酿阶段和刚露苗头之时,用公布的“真相”平息群众的疑问,把群体性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说群众“不明真相”,并不等于真理站在了自己一边,反而暴露有关部门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要知道,改制是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职工有权利知道改制的过程、方案、办法、措 1
施,以及战略投资者的情况、企业的发展目标、职工利益的维护等。那么,吉林省有关部门和通钢集团有没有把改制的相关情况及时向职工通报呢?如果进行了通报,怎么还会出现“不明真相”的问题呢?
《法制晚报》有文章指出,指责参与群体性事件的群众“不明真相”,无异于就说老百姓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这与事实不符。不容否认,有些事件确是因信息不实造成一些群众盲目参与,但即便是这样的事件,一般也有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瓮安事件最终证明当事人是因溺水死亡,但根子上却反映了当地侵犯群众利益的事情屡有发生,群众安全感指数很低,干部作风粗暴、工作方法简单。同样,通钢事件是不是也有企业在重组过程中,没有照顾到职工利益的问题?
5.和讯网报道,对此次恶性事件,吉林省国资委副主任王喜东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是因为个别内退人员及退休人员利用一些人员特别是非在岗人员“国有情结”较深,对通钢集团现状与长远发展特别是即将实行大型化改造需要大量资金所面I临的困难不了解的情况,制造谣言,激化矛盾,鼓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员,在通钢办公区内聚集造成的。
2005年末,民营企业建龙集团正式收购通化钢铁时并没有受到通钢职工的欢迎,在钢铁市场低迷的情况下,通钢集团连续亏损,工资也减为每月人均300元。2009年初,建龙宣布退出通钢,但几个月后,由于市场好转,通钢扭亏为盈。这说明,通钢的困难不是不能解决的,也不是非走民企并购这条路不可。然而,正当通钢扭亏为盈之际,本来已经宣布退出通钢的建龙又宣布将再次入主通钢并直接控股这家老牌国企。
广东《2l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注意到,在重组之前,建龙集团是通钢集团的第二大股东,此次重组是将建龙持有的36.19%股权,上升为65%,即控股。此调整得到了吉林省国资委的同意,相关报道还称,“为保证此次增资扩股方案的顺利实施”,吉林省政府成立了专门工作领导小组,于7月22日到通钢集团进行工作。既然有前期工作,却仍然引起如此严重的事件,前期工作做了什么?
6.在网络上,舆情基本一边倒地倾向于通钢职工,通钢事件更多地被贴上了“工人集体维护自己利益,抗议改制,打死资本代理人”的维权标签;而对于重组方建龙集团,以及遭殴致死的资方代表、职业经理人,则多加贬斥,鲜有同情。有媒体感慨,“这令人感觉刚刚发生的是新中国成立前才能看到的工人运动,而不是一场刑事案件。”
事已至此,尽管吉林当地公安机关已对此成立了专案组进行侦查,但对打人凶手的追查已非公众关注的焦点。如果只是寻找打人凶手,而不清理导致此群体事件发生的本质原因,则此事件依旧只会是“偶然事件”。很显然,通钢事件所曝出的问题绝非偶然。
国企改制重组已大规模推进多年,并且在可预见的将来,依然会持续下去。在这个过程中,国企、民企、职工三方的利益如何平衡,是一个普遍求解的问题。此前,对利益问题处理的粗线条,使得其间的博弈与摩擦时有发生,但都没有像通钢事件这样暴力与血腥。通钢事件只不过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将这种典型的利益冲突撕裂。
事实上,通钢事件的结局并非“工人们的胜利”,而是各方皆输。重组方为自己谋利无可厚非,但错在“吃相难看”,最终竹篮打水。而参与“维权”的受害者们,可能同时也是施害者甚至是自身苦难的制造者,此事之后,谁来接手这块烫手山芋?依靠民众按本能冲动行事,只可能是社会的全面倒退。而作为国资监管者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地方政府在类似事件中究竟是到位、缺位还是错位?也值得反思。
7.2009年7月24日,陈国君被殴打死亡当日,吉林省国资委宣布,建龙钢铁集团将永不参与通钢集团重组,这也意味着双方的重组协议被永久性终止。在宣布建龙退出重组之后,据说通钢厂四周到处鸣放鞭炮。通钢厂上一次鞭炮齐鸣是在2009年3月建龙经营通钢出现亏损退出时,至此,一起钢铁业改制事件以悲剧告终。建龙集团收购通钢后没能扭转颓势,反而在危急时刻放弃通钢,随后在重现转机之时再度杀回,正是这种民企在并购中表露出的唯利是图,激化了本来就纠葛重生的劳资矛盾,终于激起了重组完全被排斥在外的工人及家属的愤怒。
近年来,资产重组是中国国企改制的一个常用手段。在资本市场上,资产重组更是深受市场炒手青睐的热门题材。然而,与资产重组的火爆相伴随,因之而产生的矛盾也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只是由于它通常发生于企业内部而被屏蔽掉。但是,通钢事件终于使这一矛盾以一种尖锐的形式暴露在世人面前。
通钢事件可谓国企改制后遗症的集中表现。进入国企的民营资本希望利润最大化、成本最低化,不幸的是,国企往往冗员众多,产权关系复杂,在市场化的过程中陷于利益纠纷的泥潭。一些民营企业往往是辞退原国企职工,把所有的社会责任推给政府。而作为一个拥有几十年历史的老国企,通钢的数万名职工对企业的情感因素也无法忽视,从以前的“大锅饭”状态一下子过渡到民企的新型雇佣关系,所有的国企隐形福利将全部消失,对许多老国企的职工而言,在心理上也无法一下子接受。
8.就通钢集团2009年7月24日爆发大规模群体事件,吉林省国资委于27日发布消息称,建龙集团增资扩股通钢的方案仍是最有利于发展的方案。作为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并享有收益的政府特设机构,国资委的首要目标是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因此,它是企业的股东,对国有股的处置,考虑的是国有资产的利益最大化,依据的是相关法律法规。从这个角度说,国资委对企业职工似乎并无义务。吉林国资委对改制方案的理直气壮,原因恐怕就在于此。也因此,即使在工人表示不满后,仍坚持方案“最有利于发展”。
抛开建龙收购过程中职工安置上处理的拙劣,以及通化钢铁万名职工暴力事件的惨痛后果不谈,单从这一并购案本身来看,其暴露出的是中国钢铁企业整合重组中的体制缺陷,是一种许多地方政府的惯用做法——“拉郎配”式企改,即在国企改制过程中,不进行认真的调研,不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更不会去征求企业的主人也即职工的意见,只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将国有企业“许配”给自己心仪的企业。至于这种“拉郎配”式的企业改制究竟会产生怎样的结果,譬如两家企业“婚后”在情感上和运营模式上是水乳交融还是矛盾重重,职工会不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是对抗情绪,企业绩效和利润是否会比改制之前更好,职工安置去向会不会出现问题,国有资产会不会流失等等问题却无暇顾及。
翻开近年来中国钢铁业的重组案例不难发现,多数并购是在地方国资委主导的内部国有钢企之间展开,或者是民营钢企之间展开并购,国有和民营之间跨所有制的并购极少发生,这正是通化钢铁并购案的特殊性所在。虽然1995年开始中国就提出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但是过去的那种思想在钢厂职工中却很难根除。
2“人人都有工作”正是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大优点。民营企业建龙集团收购后大幅度裁员的传闻,直接引爆了积蓄已久的矛盾,引发了通化钢铁职工的极端行为。可以这样说,通钢事件是国企改制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的悲剧,陈国君和通钢那些每个月拿着几百元的工人一样,都是这场改革的牺牲品。
9.一起旨在焕发企业活力、本应受到职工欢迎的企业重组,竟然演变成了千名职工将入股企业派驻的总经理殴打致死的群体性事件。吉林通钢这起事件的调查结果虽未正式公布,但从已有的报道看,职工权益受损是引发群众情绪失控的重要原因。
通过对“通钢事件”这只麻雀的简单解剖,可以清晰地看到,无视国有企业职工权益的重组,是罔顾历史的重组,也是不完善的重组。国有企业通常都有悠久的历史,职工长期在一个企业工作,在计划经济时代,他们的工资虽然比较低,但有住房、医疗等福利保障。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这种模式已经基本上被抛弃,职工的社会福利不再由国家包办,但这势必要求提高职工工资,以弥补职工在这方面所遇到的缺失。然而,在我们经常看到的资产重组案例中,企业职工却成了“沉默的大多数”,他们的基本权利被架空。
从一些地方政府对于国企改制的举动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来的另一个真相是:某些国企改革,就是脱离普通职工的改革,这个改革可能就是以摆脱普通职工为代价的——将原本职工的企业主人翁地位转化为劳动力与资本的关系,一旦这种关系成立,企业为降低成本,要做的必然就是裁员、降低职工收入、甩脱退休职工包袱。
在企业转制过程中,广大职工作为奉献过青春和汗水的劳动者、作为企业的股东,他们的权益理当受到保障,其要求理应受到重视。当利益诉求和意见表达渠道受阻时,这一矛盾就会以极端激烈的形式爆发。如果在整个收购过程中,职工基本的生存权利没有受到剥夺,通钢职工又何至于将高管围殴致死后,仍不让医护人员和警方救护?
10.通钢一直极为紧张的干群关系,使得2009年7月24日刚刚履新的陈国君不得不面对极度情绪化的万名职工。新华社为此发布的新闻稿说,有关方案经过吉林省政府的多次讨论和慎重研究。从法理上说,吉林省政府作为通钢国有股的代表者,具有参与重组的资本性权利。但是,通观整篇报道,看到的只有吉林省政府活跃的身影,却没有看到通钢的职工在整个重组过程中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他们处于“失踪”的状态,只是在这一事件的末尾忽然出场,并以极端的方式使重组宣告失败。
显然,通钢事件自始至终是吉林省国资委在代表通钢集团与建龙进行谈判,作为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企业职工的话语权被忽视。既然建龙并购通钢激起的民愤如此之大,何以建龙再次入主还能顺利进行?应该说,通钢事件是中国国企改制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的悲剧。
近年来,涉及国企重组引发的劳资冲突事件屡有发生。但在企业卸掉“包袱”重焕生机的“资本盛宴”中,工人阶层却不能入席,“企业主人翁”便成为一个画饼。
2005年,中国曾掀起规模极大的国有资产流失大讨论,国资流失也成为官商腐败的同义词。但事实上,公众之所以如此反对,不仅在于国资的流失,还在于国有资产的分配不公。因为国有资产的“贱卖”从表面上看,社会财富没有损失,只是改变了其在社会中的分配,但这种分配明显偏向了相关利益主体中的强势群体,弱势群体则被边缘化,甚至连其原有的利益也遭到侵害,这自然会引发利益受损群体的强烈不满。
11.当然,不能因为重组中的纠纷,就放弃中国国企市场化进程,更不可漠视工人们的正当利益诉求。在通钢事件中,以及类似国有企业重组案中,工人作为一个利益集团,应该有自己的代言人,应该有法律保障的话语权。只有建立了正常的渠道,才能调解利害关系,化解可能的冲突。
但遗憾的是,当下一些地方职工利益受损,寻求解决的渠道往往不畅,问题很难及时解决。一些群众只好将希望寄托在将事情闹大上,这正是暴力思维产生的深刻根源。频频上演的“闹大维权”,令人感到悲哀。它折射出合法维权通道的淤塞,以及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冷漠。在一次次反映问题石沉大海、一趟趟上访举报无功而返的背后,民怨在一点点地积累,最终在某个时段集中爆发出来。而这些“闹大维权”的先例,又在传递一种极其错误和危险的信号,驱使更多的人采取极端和过激的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形成恶性循环。
12.近年来,中国社会屡屡发生极端维权事件,从跳楼讨薪到开胸验肺,从多地接连爆发的群体事件到群殴致死事件„„在这些或无奈、或悲哀、或尖锐的事件乃至冲突的背后,折射出中国社会在收入分配差异巨大、权力与利益分配不均的现实中,不同利益群体的冲突日益加重,一些长期积压的问题正在暴露出来,社会矛盾有激化之虞。
随着中国改革正步入“深水区”,社会形态也随之改变,发展方式也到了一个需要调整的阶段。这些屡屡发生的矛盾冲突凸显出着眼于调整社会利益分配格局的改革具有现实的紧迫性,而广大弱势群体的利益是否得到保障,其地位是否得到提升,更是检验改革成败的试金石。
应当看到,通钢事件这种国企与民企合作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其他许多群体性事件一样,都是大众利益不能得到有效维护的结果,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反思。无论国企改制也罢,企业重组也罢,如果总是以牺牲多数人利益为代价,群体性事件将难以避免,殴死总经理的悲剧将难以避免。
三、作答要求
1.给定材料4、5说明了什么问题?请就各方媒体对“不明真相”之说进行分析,概括材料反映的观点。(15分)要求:概述全面,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字数不超过250字。
2.各方不同的利益诉求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如果改革中不注意职工利益,职工就会恣意把一己意愿变成一种暴力表达,社会就不能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请阅读给定材料,谈谈对于由此产生的群体性事件该怎么处理?(20分)要求:条理清晰,观点正确,400字左右。
3.结合材料9,请谈谈你对“国企改制必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认识。(25分)要求:表述准确,层次分明,观点清晰,600字左右。
4.一些企业在改制之前就已经削弱了工会组织和民主管理,使得它们不能有效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的教训应该吸取,并且切实加以改变。结合材料,请就如何正确处理国企改革与民主管理的问题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
(1)题目自拟。
(2)观点鲜明,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3)10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参考要点
把群体性事件说成是少数人教唆“不明真相”群众引发的,显然是片面的,有推卸自己责任的嫌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一方面是群众“不明真相”,见到风便是雨,没有自己的主见,做出了一些过激的行为;另一方面,是极少数人“别有用心”,对社会不满,蓄意制造事端。
事件本身也存在地方官员的失职、渎职所引发的矛盾,不能用“不明真相”来推诿。群众“不明真相”,有关部门本应反省与自责,而个别官员却以此做推脱责任的挡箭牌,这种做法暴露出的是某些官员缺乏面对工作中缺点与失误的勇气,不能勇敢地承担责任。
2.参考要点
在社会转型期,诸多社会矛盾交叉和凸显,各方不同的利益诉求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就会引发一些群体性事件,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
对于群体性事件,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在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取得群众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制定和出台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预警工作机制。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应急处置工作责任制,各有关部门要及时给予配合和支持,要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并确保信息收集、情况报告、指挥处置等各环节的紧密衔接,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对发生暴力行为、严重损害社会治安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群体性事件,要及时、果断采取措施,坚决制止违法行为,尽快平息事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处置,注意工作方法和策略,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宣传、协商、调解等方法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加强对群众的说服教育,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事后处置要精确处理,追踪掌控,加强教育疏导工作,以防出现新的情况。
3.参考要点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职工最关心的就是对自己的安置问题。因为这涉及他们以后的生活来源和社会保障,对许多职工来说,这就是家庭最根本的生计问题。而如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争取广大职工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一直是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要在改制中做好职工安置方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专门对改制后企业如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做出详细规定,其中包括人员分流安置、职工劳动合同的变更、未留用人员的经济补偿等等。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国企改制负责人却无视群众意见,将职工视为资本的一部分,可以随意删减处置,在改革方案尚未征得广大职工认可的情况下就强行实施,一些未留用职工和退休职工的薪酬福利问题被置于一旁。近年来国企改制中职工权益受损的事情屡有发生,甚至引发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对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不良影响。同时,一些企业在国有产权转让中损害投资人和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侵占私吞、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违法违纪行为。广大职工作为奉献过青春和汗水的劳动者,他们的权益理当受到保障,要求理应受到重视。
进一步深化国企改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妥善处理好改制过程中职工权益问题是不可忽略的一步。即使是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看,理顺职工劳动关系也是企业能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吉林通钢事件导致增资扩股方案终止、企业重组失败,这是给有关部门提出的重要警示。
4.参考文章
加强民主管理,深化国企改革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推动国企改革改制工作规范、有序进行,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在国企改革中必须充分发挥职工民主管理作用。
国有企业的民主管理,是众多国有企业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如何实现民主管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民主管理,是把民主的理念渗透在企业管理中。在企业里,民主就是指员工能够参与到企业管理与决策中来,用好自己的民主权利,形成企业发展与管理中的以员工为主的民本、民治体系。
一、充分发扬民主。支持广大职I-积极参与企业改革的全过程
国有企业改革涉及广大职工切身利益,要在改革中切实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保证改革的正确方向,必须支持和鼓励广大职工积极参与改革的全过程。各企业要坚持把职工作为推进企业改革的重要力量,广泛宣传改革的有关政策规定,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职工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夯实企业改革工作的群众基础。
二、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并保证其正常运行
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企业党组织要发挥政治领导核心作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党、政、工等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切实加强改革企业的职工民主管理。各企
业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保证其正常运行并充分履行法定职能。企业要贯彻“企务公开”原则,决定重大事项必须公开、透明,实行阳光操作。
三、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的作用
企业工会委员会是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负责其日常工作,检查、督促大会决议的执行。各企业党委、行政要支持和保证工会正常开展工作,工会主要负责人要进入企业改革领导班子,并有专人参加企业改革工作机构,使职工的合理意见在改革方案中得到体现。
四、维护职工权益。关心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问题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中,要坚持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依靠广大职工推进改革。在改革中要关心和尽力帮助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妥善解决员工分流安置、社保关系接续、清偿拖欠职工的工资、生活费、医疗费、伤残补助、抚恤金和生产性集资款等等。企业改制重组关闭破产中,工会要督促企业将转让国有产权的价款优先用于支付职
4工的经济补偿金、偿还拖欠职工工资等多项债务,补缴欠缴职工的各项社会保险费,做好职工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和重新签订工作,及时为职工接续各项社会保险关系,做好职工安置和再就业工作;同时协助企业做好职工就业安置工作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加强对企业劳动争议的调处,引导职工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
通钢事件给我们的教训是:企业的兼并重组,必须首先为身为企业“利益相关方”的职工合法参与开辟、渠道,保证职工的民主权利是实质性的内容。在国企改革中,要努力实现员工个人利益、企业利益、社会效益三者的和谐统一。
相关素材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在企业改制重组关闭破产中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工会,各全国产业工会,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会联合会,中央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全总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进企业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持职工队伍稳定,现就在企业改制重组关闭破产中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在企业改制重组关闭破产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关国有企业改革政策层面的问题基本解决。但是,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有些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忽视职工民主权利,改制方案不公开,职工安置方案也未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等,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职工利益受损,引起广大职工群众的质疑和不满,引发职工群众上访事件,个别企业甚至出现极端暴力事件,给企业和地区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继续深入推进企业改革,不仅涉及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而且涉及广大职工切身利益,必须坚持依靠职工群众,切实加强民主管理工作,确保职工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各级工会组织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坚持做好改制重组关闭破产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把在企业改制重组关闭破产过程中加强民主管理工作作为支持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作为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实。要积极支持政府和企业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改制重组关闭破产,通过厂务公开、职工代表大会等民主制度,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积极配合党政有关部门,深入细致地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向职工群众讲清楚有关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和规定,讲清楚企业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企业的发展思路,争取.职工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确保企业改制重组关闭破产依法顺利进行,确保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
二、切实加强企业改制重组关闭破产中的民主管理工作
改制重组关闭破产企业工会要督促企业加强厂务公开工作,确保职工群众在企业改制重组关闭破产中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要推动企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深入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通知》(中办发[2002]13号,以下简称“两办通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60号)的有关要求,协助和监督企业将改制方案、兼并破产方案、职工裁员及分流安置方案等企业重大决策问题,及时向职工群众公开,充分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督促企业在实施改制时,将企业总资产、总负债、净资产、净利润等主要财务指标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结果,向职工群众公开,接受职工群众的民主监督。
改制重组关闭破产企业工会要监督企业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改制重组关闭破产中严格履行民主程序,要督促企业按照“两办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
[2003396号)的规定要求,将改制方案提交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职工表的裁减和安置方案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未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的不应实施;既未公开又未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决定视为无效。要坚持规范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改制企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必须要有三分之二以上职工代表出席,经全体职工代表半数以上通过方为有效。职工代表大会的表决应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不能以职工代表团(组)长联席会议代替职工代表大会作出决定。
改制重组关闭司破产企业工会要协助监督企业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积极协助和监督企业按照《破产法》、《劳动合同法》、《企业国有资产法》、《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005]250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正确审理企业破产案件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提供司法保障若干问题的意见》(法发[2009336号)等法律和政策规定,做好职工安置和经济补偿工作,避免大规模裁员,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和经济权益。要协助企业尽可能地把问题解决在改制重组关闭破产过程中,暂时不能解决的,要把遗留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时限向职工公开,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接受职工群众监督。对依法按政策确实不能解决的,要协助企业做好解释工作,取得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在改制完成的企业推动建立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实行厂务公开,保障职工各项民主权利的落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三、各地工会领导机关要切实加强对企业工会参与改制重组关闭破产工作的领导
各地工会和产业工会要加强源头参与工作,积极主动参与到本地区、本产业企业改革领导机构和企业改革工作中去,积极参与改制方案和有关政策的调研论证、制定和实施,参与、监督企业资产的评估、处置和企业股权配置,参与关于职工安置方案、经济补偿办法的制定与实施等。要对企业改制重组关闭破产中履行民主程序提出明确要求,对改制方案中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要重点审核,严格把关,并监督买施。
要加强对改制重组关闭破产企业工会工作的指导,大力支持企业工会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要支持企业工会主席切实履行职权,参与企业改制方案调研论证,积极反映职工的意愿和要求,代表职工提出工会的意见,完善企业改革方案;支持企业工会主席敢于坚持原则,对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予以纠正,对暗箱操作、违规操作、严重损害国家利益和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督促有关方面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要承担起保护企业工会主席合法权益的责任,对企业工会主席因依法履行职责遭受任何形式打击报复的,要依照《企业工会主席合法权益保护暂行办法》(总
5工发[2007]32号)予以解决。畅通信息渠道,对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不稳定因素,要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及上级工会反映,积极做好劳动争议预防和调解工作,切实把企业改革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保持职工队伍稳定,保障企业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
二00九年八月十四日
第二篇:2010年国家公务员申论预测模拟试题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
党建问题
一、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阅读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请立即停止作答。
3.答题卡上的准考证号用2B铅笔填涂,答题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作答。
二、给定资料
(一)2009年10月19日,重庆黑帮世纪大审判进入第二周,以双胞胎张波、张涛为首的14人“涉黑”团伙被控5项罪名。两天后,杨天庆等9人“涉黑”案宣判:杨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罪被判处死刑。
张波、张涛和杨天庆只是冰山一角,参与这场真人秀演出的有1544人之多,330多亿赃款被缴获,这几乎是重庆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因为一场“扫黑”行动,这座中国第四大直辖市正经历从未有过的阵痛:一个崛起中的西部明珠,何以成为黑帮泛滥之地?黑白两道又如何同流合污,控制重庆的经济命脉,甚至“威胁到政权的根基”?
没有“白老大”的保护,就没有“黑老大”的存在。此次山城重庆扫黑除恶行动中新的黑帮人物王平、王渝男迅速崛起,与警方的一些人成为其最大的“保护伞”有重要关系,重庆原司法局长文强、原副公安局长彭长健都充当了此类角色。初步查明:文强、彭长健和骨干成员等利用手中职权,徇私枉法、买官卖官、大肆收受巨额贿赂。侦查中共查扣其涉案资产价值上亿元,尚有涉案资金转移海外在追查中。
“千方百计拉拢腐蚀党政干部和政法干警,寻求„保护伞‟,这是当前黑社会的一大特点。”重庆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光磊认为,另一大特点就是,“一些黑恶犯罪头目甚至披上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政治外衣,加紧向政治领域渗透,寻求„政治庇护‟。”
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一种政治待遇,向“致富能人”倾斜,本应成为选举人大代表、政治委员的最重要指标,而这一选举指标的民意基础却变得形同虚设,可有可无。这一现象并非重庆独有。其实,这是一些干部“GDP崇拜”和政绩观异化的另一种表现,也是“黑老大”戴上“红帽子”的土壤。
北京市检察院检察长慕平于在查办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等犯罪方面,2009年查处百万元以上大案31件,县处级要案51人,厅局级24人,挽回经济损失近3亿元人民币。北京市检察机关去年共批准逮捕22306人,提起公诉26581人,同比上升3.3%和5.9%。其中,批准逮捕涉及黑社会犯罪嫌疑人513人,并依法查办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犯罪10人。据调查,当下官员贪污腐败往往与商业贿赂联系紧密,政府官员在发放许可证、资格认证、监督检查和其它市场管理环节中的受贿现象很普遍或比较普遍。这说明政府官员的索贿受贿行为在商业贿赂滋生蔓延的过程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分析指出,商业贿赂腐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企业事业从业人员,滋生腐败现象和经济犯罪,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降低政府公信力。这些都导致民众对中国政府反商业贿赂的成效信心不足。绝大多数受访者并不愿意对所发现的商业贿赂线索进行举报,也就是说,商业贿赂已经成为一种不良的“市场文化”。由此可见,中国政府在治理商业贿赂专项斗争中,还存在着比较大的难度。
(二)2009年10月14日晚7点多,上海旁源建筑机械工程公司工作人员孙中界驾车行驶中,遇到一名男子,男子因天气冷,恳求搭车,5分钟后,他驾驶的车被另一辆面包车逼停到路边,搭车男子往车内扔上十元钱,接着城市交通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人员前来执法,称孙从事非法营运,孙中界称自己遭遇“放倒钩抓黑车”的倒钩执法。后孙中界断指以证自己清白。
有时候执法人员在工作当中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总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有时候呢,又吹毛求疵,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而且变着法的,用哄骗的方式,非要抓到个违法典型。
根据以往经验,任何社会问题的产生,只要涉及人为原因,总是利益驱动的因素在作怪,在钓鱼执法中也不例外,一辆黑车罚款1万元,钓头、鱼饵、行政部门坐地分赃,个个分得蛋糕。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闵行区交通行政执法大队2007年到2008创建文明单位工作总结中提到,在两年时间里,该大队查处非法营运车辆5000多辆,罚没款达到5000多万元,超额完成市总队和区建管局下达的预定指标任务。罚款多就是文明单位,试问哪个领导不愿意当文明单位的领导?于是在扭曲的政绩观的作用下,这些部门无所不用其极进行罚款。
(三)胡锦涛同志多次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每位党员干部以廉政警示教育为鉴,自警自省,防微杜渐,时刻敲响思想警钟,筑牢拒腐防变防线,同时牢记党的宗旨,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不该想的不想,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
2009年5月25日,全国组织系统“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启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要求组织系统要更好地把握大局、了解基层,推进改革创新,服务科学发展,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作表率。组织部长主动与“不跑不要”的干部谈心沟通,跑官要官的就会受遏制,老实人吃亏的现象就会减少。李源潮指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系统要作表率。要加强组织指导,扎实深入地推进“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组织干部下基层,要多做基层希望做的事。要认真听取群众呼声,了解基层和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期盼,发现和总结基层创造的有效经验。要与干部谈心谈话,关心了解干部。要帮助困难党员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结对帮扶摸索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和帮扶机制,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要听取来访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与诉求,认真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以公道正派、可亲可敬的形象赢得干部群众的信任。
三、申论要求
1.概括给定材料的主要内容。要求:全面,准确,字数不超过250字。
2.试分析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具体可行的对策建议。要求:简要明确、合理可行,字数不超过500字
3.结合给定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深刻,文字流畅。
答题思路:
第一题:概括主要内容
概括内容即把与事件有关的各个方面的要素按照一定的线索贯穿起来。注意与事件有关的各个方面的要素不能有遗漏,同时要处理好详略问题。
本题主要反映了目前党员干部中存在的涉黑、钓鱼执法等问题及党建中出现的问题。涉及存在问题的表现、危害、建设三个方面。
第二题:归纳原因并提出对策
原因有主要原因、次要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等区别。根据题目要求,按照一个角度写下来即可。在此,联创世华公务员考试研究专家特别提醒:主要原因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在国考申论考试中这一点尤为重要。至于提出对策,一般来说,前面概括了几个方面的问题,这里就要有几个方面的对策。
第三题:论述题
论述题需要把握的是:文章体裁必须是议论文。要求必须站在公务员角度,从行政的角度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论述问题。
作答参考:
第一题:
这是一组关于目前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及党建问题的材料。目前党员干部素质能力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有的利用手中权力徇私枉法、买官卖官、甚至充当黑恶势力的“保护伞”。有的主动索贿受贿,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有的政绩观不正确,为利益所驱动,“钓鱼式执法”给公众留下恶劣印象。有的黑恶势力向政治领域渗透。官员的贪污腐败行为给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为此,中央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组织“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强调组织系统要更好地把握大局、了解基层。
第二题:
这是一组反映部分党员干部贪污腐败的材料。引起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材料反映出的主要原因有:
首先,部分党政机关公务员群体政绩观存在偏差。部分单位甚至存在罚款多就是文明单位的现象,背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其次,部门党员干部法律观念淡薄,执法能力不强。集中表现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或是钓鱼执法,用哄骗的方式抓违法典型,继而坐地分赃。
再次,缺乏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多年来形成的“一把手”制度,使得部分领导干部只手遮天,贪污受贿,为所欲为。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第一,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和政绩观教育,明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第二,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法制观念,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干部权力运作的监督和制约。完善党内监督、司法监督、政协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有效监督渠道。
第三,坚持党员干部下基层学习实践,了解基层、服务基层,增强为科学发展服务的本领。
第三题:
提高党员干部素质 践行科学发展观
近段时间,“重庆打黑”成为热门话题,人们在为清除黑恶势力高兴的同时,也惊诧于其所显现的官场腐败,重庆原司法局长文强,原副公安局长彭长健都成为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具有同样热度的还有上海市闵行区的“钓鱼式执法”,一些单位在利益的驱动下,无所不用其极地进行罚款。
据资料显示,北京市2009年查处百万元以上大案31件,县处级要案51人,厅局级24人。检察机关去年共批准逮捕22306人,提起公诉26581人,同比上升3.3%和5.9%。部分官员的贪污腐败突破经济领域的界限,不仅出现政府官员为黑恶势力提供保护伞的现象,而且还出现黑恶势力戴“红帽子”向党政机关渗透的现象。
党政干部是党的形象代言人,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起着排头兵和带头人的作用。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员的素质,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实现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高度重视。
应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教育。部分机关在政绩观上仍片面追求“GDP业绩”,在扭曲的政绩观的指导下,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通过党的思想教育,让广大干部明白:人民满意不满意是最大的标准,人民满意是最有重量的标准。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
继续贯彻广大干部下基层活动。今年5月,全国组织系统“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启动,旨在更好地把握大局、了解基层,推进改革创新,服务科学发展,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作表率。要认真总结此次活动的经验,分别组织不同级别的干部下基层,了解基层,多做基层希望做的事。要认真听取群众呼声,了解基层和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期盼,发现和总结基层创造的有效经验。切实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提升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干部权力运作的监督和制约。人大代表、政协代表等的选举一定要以民意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司法监督、政协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有效监督渠道。
总之提高党员干部素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每位党员干部以廉政警示教育为鉴,自警自省,防微杜渐,时刻敲响思想警钟,筑牢拒腐防变防线,同时牢记党的宗旨,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服务科学发展,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作表率。
第三篇:2010年国家公务员申论预测模拟试题
致毕业生的一封信
毕业生同学:
经过四年的校园学习生活,你们像即将展翅高飞的雏鹰,就要走出校门,面向社会,开始新的生活。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当你们心怀憧憬,承载父母亲朋的期望,踏进大学校园仿佛还是昨天的事,现在你们已学有所成,作为山东财经大学的第一届毕业生即将飞离校园,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或踏上工作岗位,或考研继续求学,开始你们新的人生旅程,老师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下面就就业和考研的相关事项给大家提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就业注意事项:
1、毕业去向
根据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当年下发的《关于上报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方案和办理派遣手续的通知》要求:已经落实工作单位,并签订就业协议的,派往就业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包含山东省内单位的网上签约、录入省内就业协议书(已经同级人事部门鉴证)和与省外单位签订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已在网上录入且符合该省接收毕业生要求)。
毕业生多形式就业且不具备签约条件的和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其就业去向为生源所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外省生源的为各省(市、自治区)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
2、报到证与报到
报到证是由教育部统一印制经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签发的报到凭证。报到证没人1份,请妥善保管。升学和缓派的学生没有报到证。
报到是指毕业生在规定期限(3个月),持有关材料到签约单位或指定的人事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持就业报到证和单位要求的有关材料直接到接收单位办理报到手续;未就业的山东生源毕业生进行“网上报到”后,持签发到各市、县人社部门的就业报到证、毕业生证书、和身份证等到相关的人社部门办理报到等手续。
3、二次派遣与调整改派
二次派遣是指离校时就业报到证签发回生源地人社局的毕业生,在规定期限(自毕业之日起2年)内落实就业单位后办理的派遣手续,具体流程参见《就业指导手册》。
毕业生的调整改派是指就业报到证已签发到接收单位,在改派期(1年内),因特殊情况与原接收单位解除就业协议,与新接收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或申请回生源地就业,由各级人事部门办理的改派手续,具体流程参见《就业指导手册》。
二、升学注意事项:
考取研究生的同学,其毕业去向按升学派遣,升学的毕业生没有报到证。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同学持收到录取通知书、入学须知等相关材料按时到录取单位报到。
就业方案列为升学的毕业生,因特殊情况本人申请不再继续学习的,我校要出具正式文件到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为其办理补发报到证的手续。毕业生须提供录取通知书原件、录取学校教务部门出具的取消该生学籍的证明(9月1日前办理的不需此证明)。放弃升学毕业生无比于当年12月底之前办理,逾期不再办理。
无论就业还是考研,社会终是你们将要进入的另一所大学,如何站稳脚跟,怎样学会生活,是你们面临的另一个崭新的课题。在社会上,起更大作用的是个人的努力,而评价的标准是对社会的贡献。要学会安分守纪,保持一颗平常心,一方面要学会从容、坦然地面对平凡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决不放弃努力,不错过任何一个成功的机会。我们有理由自信和相信,明日的山东财经大学必将以你们为荣,明天的辉煌也必将属于青春、理性、创新、求实的你们!
最后,祝愿所有的毕业生一路顺风,前程似锦!
山东财经大学就业指导处
二〇一二年六月
第四篇: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三)一、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报考部门、填涂准考证号。考生应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作答,未在指定位置作答的,不得分。
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二、给定资料
1.2010年6月6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由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
《人才规划》是我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制定并实施《人才规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人才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
2.改革开放之初,随着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人才问题日益突出。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确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国策,使大批知识分子和各类人才走上了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进入新世纪,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进一步把人才问题推到了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不断加速,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资源成为关系国家竞争力强弱的基础性、核心性、战略性资源。从国内看,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人才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等问题现实地提到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
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同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200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则专章提出“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这是中国首次将人才战略确立为国家战略,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之中,使之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02年,面对中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直面经济全球化和综合国力竞争,为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基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义事业健康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对新时期中国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总体谋划,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和主要政策措施。该纲要可以说是对此前提出的国家人才战略的深化和系统展开。
3.2003年6月,中央成立了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此后,全国各省区市先后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或协调机构,并在党委组织部门普遍设立了人才工作机构。在改革实践中,通过贯彻党管人才原则,落实搞好统筹规划,坚持分类指导,注重整合力量,积极提供服务,实行依法管理的工作要求,创新具体制度、程序和方法,一个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为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强的领导和组织保证。
2003年12月,中共中央首次召开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突出强调,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并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全面部署了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方针政策。
至2006年底,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475.6万人,事业单位管理人才达450.4万人。截至2006年,中国已有两院院士1402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20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4万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总数3307人。目前,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人,居世界第1位,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约为1450万人。2006年中国研究开发人员总量为142万人,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仅2000-2005年期间,中国的研究开发人员增长了48%,研究开发科学家工程师总量增长了60.9%。
2007年,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战略之一,写进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党的十七大报告。由此,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4.人才强国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是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当代世界和中国深刻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一项国家的重大战略,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涵。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解决了中国人才资源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战略目标与重大问题,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鸿篇巨制中的一个壮丽篇章。
5.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是“人才兴国”。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依靠人才兴邦,走人才强国之路,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是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要义,概言之就是“人才兴国”。这里,“强国”,是指增强国力、振兴国家,即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指向是建设“现代化强国”。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必须与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和协调,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进入新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个意义上,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也是中国到2020年和到本世纪中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
6.人才强国战略的工作重心是建设“人才资源强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必须有“人才资源强国”作支撑,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因此,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工作重心应当落在“人才资源强国”的建设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上,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快中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转变的进程,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活力旺盛,既能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大军,为实现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7.中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但还不是人才资源强国。因此,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也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一支数量可观的人才队伍。但这支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整体素质上,都不能完全适应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世界现代化的成功经验表明,人才资源的快速增长是现代化建设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推动力量。这一经验及中国人才队伍的现状,要求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必须实行人力资源开发先导模式,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切实提高人才资源的整体素质。必须真正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才资源的整体素质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高度重视,常抓不懈。要加大教育和培养的投入力度,切实提高教育经费和培训经费的使用效率。要继续改革教育和培训体制,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建立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使教育和培训系统真正做到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出高质量人才。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管理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场世界性的人才争夺战日趋激烈。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中国一度处于被动和不利的地位,导致人才资源的大量流失。例如,从1978年到2002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共有58万人,截止目前,累计回国的只有15万多,只占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的25.86%。加入WTO前后,中国出现第三次人才外流高峰。为政之道,重在得人。在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中,中国必须尽快扭转被动和不利的局面,想方设法留住人才。为此,要从管理体制、政策法规、社会环境、舆论氛围、创业条件、薪酬待遇和后勤保障等方面,构建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强磁场,使中国的各行各业都成为相关人才施展才华、报效祖国、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
目前,中国人才资源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表现在:(1)专业结构不合理:长线专业人才较多,信息、金融、财会、外贸、法律、高新技术和复合型人才普遍短缺,特别是熟悉并善于运用世贸组织规则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2)能级结构不合理:初中级人才较多,高级人才总量严重不足。(3)产业分布不合理,如第一产业科技人才严重短缺,第三产业内部人才结构也明显失衡。(4)行业分布不合理,如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过低,仅占35%,而美国从事科技开发的科学家、工程师80.8%在企业,英国为61.4%。(5)地区分布不合理,如西部地区专业技术人才的密度(每万人口中的人才数量)仅为225人,而东部地区为302人,高级人才85%集中在东中部地区,其中绝大多数集中在大中城市。(6)所有制间的分布不合理,如全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74%集中在国有单位,非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才之和仅为26%。因此,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大力调整和优化人才资源结构,实施人才资源的战略性重组,有效盘活人才资源存量,改进人才资源增量结构,使人才资源的宏观结构适应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需要,适应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
人才问题,说到底,是人才资源管理体制的问题。有了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体制,不仅能够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而且能够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近些年,中国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搞活用人机制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总体来说,科学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为此,一要建立健全客观、公正的人才资源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为人才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准确的依据。评价人才,主要从两个角度:一是评估绩效,二是测评能力。评估绩效是为了奖惩,测评能力是为了选人用人,二者不能混淆,否则,必然造成管理上的负效应。二要建立能力主义的管理体制和竞争机制,为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搭建宽广的舞台。所谓能力主义管理体制,即唯有能者宜在其位。它是由三个系统有机组合而成,即公正评价系统、公正待遇系统和能力开发系统。在能力主义管理中,以公正评价为基础,对人才给予公正待遇。这里的待遇,包括职位、工资福利和荣誉等。经过评价,如果一个人有弱项或不足,则进入能力开发系统,进行培训和提高。很显然,能力主义管理具有鲜明的优点:(1)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人的能力,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提供科学依据;(2)能够充分发挥人的才能,避免或减少人才资源的浪费;(3)将人才的使用与开发有机结合,不断提高人才资源的素质和能力,确保人才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发挥作用。三要建立更为科学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做到内部具有公平性,外部具有竞争力。建立科学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既能够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又能够激发人才奋发向上,积极创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8.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国以才兴,业以才旺。人才强国战略正是党和国家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时代挑战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确保中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始终保持战略主动地位,客观要求党和国家必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充分认识到,在各种资源中,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和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国家、地区和企事业的兴盛衰亡。要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将人才问题置于各项工作的中心位置。要认识到人才有优点,也有缺点,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要为人才提供用武之地,减少和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人才有价,既要重视精神激励,更要重视物质激励;要因需设岗,因岗择人,因能授职,小才不可大用,大才也不可小用;要将人才的使用与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只有克服陈腐落后的思想观念,真正树立起现代人才观,才能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要鼓励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进一步做好吸引、聘用境外高级专门人才工作。实施出国留学政策,是中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之初,党和国家就决定派出留学人员,充分表明党和国家始终是将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之中的。对于一时没有能力或能力不足的专业领域,向发达国家派出留学生,借助发达国家的力量加快培养。这一政策的实施,取得了巨大成效,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充分认识出国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着眼国家发展需要,要继续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工作方针,为中国公民出国留学提供便利的服务。要深刻认识出国留学人员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积极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鼓励留学人员以多种方式为国服务。要探索建立有效的吸引留学人才工作机制和工作载体,加快构建留学人员回国服务体系,加大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力度。继续推进“春晖计划”等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的工作。与此同时,要进一步重视做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国家科研院所等在集聚高层次人才方面的战略高地作用,努力吸引、聘用更多的境外高级专门人才。
要在全社会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各对专业人才进行表彰奖励方面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这就不仅需要对科学人才的尊重,尤其重要的是要尊重生产劳动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真正形成科学的人才观,尊重一切有一技之长人才的劳动、知识、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光荣、劳动光荣、创造光荣的观念,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形成有利于人才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氛围。各级政府应当从当地实际出发,认真解决影响人才队伍建设的认识问题、舆论问题、制度机制问题,把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工作。
9.《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于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建议》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必须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
《建议》提出,建设人才强国。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加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国内人才作用,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建立健全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体制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明显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比重。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平等公开和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改进人才管理方式,落实国家重大人才政策,抓好重大人才工程,推动人才事业全面发展。
三、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分析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内涵(2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300字。
(二)目前,我国人才使用与培养存在哪些问题?请结合这些问题,请你谈谈我国实施才强国战略的建议。(30分)
要求:(1)内容全面,符合实际;(2)条理清楚,表达简明;(3)不超过500字。
(三)结合我国人才使用的现状与党和国家对人才工作的重视,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参考答案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分析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内涵(2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1.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一项国家的重大战略,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涵。
2.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是“人才兴国”。依靠人才兴邦,走人才强国之路,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是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要义。这里,“强国”,是指增强国力、振兴国家,即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3.人才强国战略的工作重心是建设“人才资源强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快中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转变的进程,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活力旺盛,既能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大军,为实现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赋分说明:
1、要点不分先后,严格按分值赋分。其中概述4分,另外两个要点各8分。
2、不能超过300字,多20字扣1分,最多扣2分。
(二)目前,我国人才使用与培养存在哪些问题?请结合这些问题,请你谈谈我国实施才强国战略的建议。(30分)
要求:(1)内容全面,符合实际;(2)条理清楚,表达简明;(3)不超过500字。
参考答案:
一、存在的问题有:
1.中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但还不是人才资源强国。人才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整体素质上,都不能完全适应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
2.我国在世界性的人才争夺战中一度处于被动和不利的地位,导致人才资源的大量流失。
3.目前我国人才资源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如专业结构、能级结构、产业分布等。
4.我国在搞活用人机制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但从总体来说,科学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二、建议有:
1.实施促进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
2.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政策;
3.实施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的政策;
4.实施海外留学人才创业扶持政策;
5.实施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的政策;
6.针对我国人才国际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提出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
7.实施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
8.实施更加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赋分说明:
1、其中存在的问题严格按分值赋分,每个要点5分,共计20分。
2、其中对策严格按分值赋分,每个要点2分,计10分。考生回答其中任意5条对策即可得满分。
3、总字数不能超过500字,多20字扣1分,最多扣2分。
(三)结合我国人才使用的现状与党和国家对人才工作的重视,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写作思路:
先概述一些现象,比如材料中提到的我国人才培养与使用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与问题。第一段话结尾一句摆明观点:多策并举,全面落实我国的人才强加战略。本段大约一到二百字。
过渡段,从提出问题过渡到分析原因。一到两行即可,不宜太长。
接下来一到两段分析原因,两三条都行,每条大约一百字左右,然后展开论述。
过渡段,从分析原因过渡到对策。(每一条对策要展开论述)
要全面落实我国的人才强国战略,政府需要高度重视,在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多策并举,培养人才,尊重人才,留住人才,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基础。
赋分说明:
分四大类:
一类:观点正确鲜明,见解深刻,内容充实,分析充分,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语言流畅规范。(41-50)
二类:观点明确,符合题目要求,内容较充实,分析较充分,结构完整,条理清楚,移顺。(31-40)
三类:观点清楚,内容不够充实,有所分析,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20-30)
四类:不符合题目要求,思路不清,结构不够完整,语病较多,字迹难以辨认。(19以下)
说明:
1、从立意、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综合评判,分类赋分,整体观照。如考生在某些方面答得非常好的,在按评分标准给分后,总分可向上浮动,但幅度不超过5分。
2、主要减分项目:
(l)无标题扣3分;
(2)字数少于900字者,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2分;字数多于1100字者,每多50字,扣1分,最多扣2分;
(3)每3个错别字扣1分,最多扣2分。考生回答其中任意5条对策即可得满分。
3、总字数不能超过500字,多20字扣1分,最多扣2分。
(三)结合我国人才使用的现状与党和国家对人才工作的重视,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写作思路:
先概述一些现象,比如材料中提到的我国人才培养与使用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与问题。第一段话结尾一句摆明观点:多策并举,全面落实我国的人才强加战略。本段大约一到二百字。
过渡段,从提出问题过渡到分析原因。一到两行即可,不宜太长。
接下来一到两段分析原因,两三条都行,每条大约一百字左右,然后展开论述。
过渡段,从分析原因过渡到对策。(每一条对策要展开论述)
要全面落实我国的人才强国战略,政府需要高度重视,在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多策并举,培养人才,尊重人才,留住人才,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基础。
赋分说明:
分四大类:
一类:观点正确鲜明,见解深刻,内容充实,分析充分,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语言流畅规范。(41-50)
二类:观点明确,符合题目要求,内容较充实,分析较充分,结构完整,条理清楚,移顺。(31-40)
三类:观点清楚,内容不够充实,有所分析,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20-30)
四类:不符合题目要求,思路不清,结构不够完整,语病较多,字迹难以辨认。(19以下)
说明:
1、从立意、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综合评判,分类赋分,整体观照。如考生在某些方面答得非常好的,在按评分标准给分后,总分可向上浮动,但幅度不超过5分。
2、主要减分项目:
(l)无标题扣3分;
(2)字数少于900字者,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2分;字数多于1100字者,每多50字,扣1分,最多扣2分;
(3)每3个错别字扣1分,最多扣2分。
第五篇: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题一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题一
1、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3日上午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日益繁荣,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综合观察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我国文化建设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已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2、在2009年10月举行的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安徽出版集团携近300种外向型图书和光盘高调亮相,掀起了一个版权输出的“安徽旋风”。生产力就是竞争力,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在国际传媒企业“同台竞技”的背后,是安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文化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
2005年11月,安徽出版集团作为全国第一家集团组建同时完成转企改制的大型文化企业挂牌成立。回想起4年前的情景,集团旗下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进仍然感慨万千:“在改革之初,人们不理解,几乎所有人都不想改。习惯了没有风险的事业体制,大家对改革后企业和个人的前途都感觉很渺茫,很多人的想法就是„把事业改企业,就意味着国家不要我们,想让它自生自灭。‟”时任党群工作部主任的韩进专门负责转企改制身份转换工作,“这让我们认识到,改革的矛盾和壁垒首先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观念和利益。”
2005年集团成立之初,3000多名员工全部脱岗培训一个星期。“除了强化编辑业务之外,就是换脑袋、换思路。”王亚非说。集团请来专家,给员工讲到底什么是改革,什么是市场,什么是企业。所有中层干部都经过上海交通大学MBA培训,通过培训完成从文化事业单位到文化企业单位身份、职能的转变。“过了这个阶段,大家对改革的态度从接受到认可,改革是为了发展,改革是大势所趋,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王亚非说。
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传播手段创新、业态创新、科技创新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做强主业、做大产业、创新理念、创新举措、创新业态的发展战略,使得安徽出版集团连续4年实现跨越发展。
随着改革的深入,安徽出版集团行业影响力、品牌辐射力显著增强,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出版单位崛起为涉猎出版主业、文化创意传媒、国际文化贸易、文化商业物产、文化主题旅游及酒店、非银行金融业务及参股银行的大型文化企业,从一家地区型企业迅速发展为致力于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发展大文化、大传媒、大产业的“出版皖军”。2005年,安徽出版集团年销售收入8亿元,利润0.6亿元。2008年,这两组数字分别达到40.4亿元和2.5亿元,是2005年的4倍多。
3、“肩并着肩,膀靠着膀,我们振兴大沈阳……”每天晚上,在沈阳市沈河区药大社区,社区合唱团都会在社区“艺术指导员”的指挥下,唱这首自己创作的《沈阳振兴之歌》。沈河区活跃着115名从各个学校选拔出的“艺术指导员”,目前,全区各类文化活动组织333个,带动经常参与各类文体活动的居民20万人,超过全区人口的1/3。
沈河区是辽宁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的一个剪影。辽宁省委、省政府对群众文化高度重视。全省已初步搭建起了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打造群众文化品牌,让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满足百姓文化需求;同时积极引导专业院团和和艺术工作者,加大对农村文化工作者和农民文化骨干的培训,变送文化下乡为下乡“种文化”。
夯实根基,搭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到2010年,全省建成农家书屋6000多个;农民基本实现一月一场电影;全省20户以上通电的自然村均实现了通广播电视。目前,每个乡镇都建有文化站(中心),村文化室达到行政村总数的87.7%。全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农民初步告别“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广播难、收看电视难”五难。
搭建舞台,让农民、市民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角。“几个明星一台戏,几百万一扔笑嘻嘻”。这种花钱请明星赚热闹的事情,辽宁人不干。辽宁把文化资金用到打造群众文化品牌、举办群众为主角的文化活动上。2009年的“全省农民文化艺术节”,是全国首次举办的农民艺术节日,全省参加汇演的农民2万多人,观众达200多万。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举办的“振兴之歌”大型群众歌咏活动,3000名演员,80%是群众,依然唱出了专业水准。今年在全省开展的“红诗辽宁”诗歌咏诵活动,参与活动的均是普通的市民、农民,干部职工、百姓群众,不但将辽宁群众文化活动推向高潮,也将一种健康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牢牢植入辽沈大地。
让专业艺术离群众走进群众,走进千家万户。今年以来,沈阳市在全市开展“百万市民艺术共享工程”。“让百万市民免费接受艺术培训,就是要让艺术回归大众。”沈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凤波说。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沈阳师范大学戏剧学院、沈阳大学音乐学院、沈阳书画院等高校和市属艺术院团、纷纷敞开大门,向社会开放艺术场馆。在全市50多个有代表性的社区,建立了艺术培训服务站,高校及文艺院团的专业教师和学生,利用双休日到场教学指导。
大连市在打造“文化大连”过程中,把目光盯准百姓需求,在媒体上公开征求群众的艺术口味和需求,分门别类进行服务。“公益文化百村行”组织艺术、文化机构,到乡村开展书法、文学赏析、演讲、科技讲座等公益文化活动百余场,观众达35万人次。“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艺术团体深入全市中小学校,在孩子中间普及京剧、声乐、器乐、舞蹈、话剧、杂技等专业艺术知识。
“送文化”下乡为下乡“种文化”,让艺术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本溪市发动专业剧团、群众艺术馆、各艺术家协会及学校音乐教师、离退休文艺工作者、文化工作志愿者,对农村和社区文艺骨干进行”面对面,手拉手”的辅导培训。3年来,全市专业文化工作者共1000余人次下基层辅导培训近千场,累计辅导培训基层文艺骨干人才1万余人。辽宁群众艺术馆把全省乡镇文化站的基层文化工作者请到沈阳来,进行全覆盖的艺术培训;省文联组织各类艺术家在全省建立50多处基地,定期到基地中,培训农村“艺术能人”。
4、2010年8月南京市召开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据该市统计局副局长夏德智透露:2009年南
京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51.73亿元,比2004年的58.63亿元,净增93.1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3.6%,比2004年的2.84%,增加了0.76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已逐渐成为推动南京经济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引擎。南京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得益于其载体创意园区的模式创新。南京的创意产业园区已达50个,同质化竞争严重曾被业内公认是最大缺陷。为此,南京部分创意产业园开始转型。“利用信息技术、物联网来发展文化产业正成为新热点和新方向。”南京雨花台区宣传部长黄唯佳欣喜地介绍说,该区南京互联网软件产业园开园8个月以来,已经有财客信息、甲正科技、卓智科技等35个总注册资本金超过1.5亿元的互联网ISV(独立开发软件商)项目落户。随着园内兆讯网络《3D电子商城》、智明星通公司研发应用的“开心网”程序、国内服务器行业前三甲的深圳宝德科技集团等项目的引进和建设,该区互联网软件产业园的网络传媒产业实力将得到极大增强。其他如红山创意工厂产业园形成了以美术会展为中心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趋势,石头城现代艺术创意园则充分利用民国建筑的特色,建成以艺术品展示交易、视觉艺术为特色的市级园区。
更让记者关注的是,南京把以“液晶谷”为代表的家用视听制造业,也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一份子。“今年要加大推进工业文化产品发展力度。”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叶皓如是强调。他举例说,南京栖霞区液晶谷的建设将大大推进该市家用视听制造业发展水平。目前液晶谷主体厂房已经封顶,计划将于11月8日建成,明年一季度实现量产。而在报批阶段的八代线项目总投资225亿元,达产后可实现9万张母板的规模。?今年南京市财政也进一步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专项资金规模由原来的每年1500万元增加到3500万元。会上,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签署了银行授信协议,四家银行将为南京市文投集团及南京市文化企业授信140亿元,这是商业银行首次定向扶持南京市文化产业。
5、截至2010年1月26日,电影《阿凡达》全球票房收入已经突破12亿美元,超越《泰坦尼克号》,顺利登上“北美以外海外电影市场历史票房卖座第一名”的宝座,同时淘宝网、易趣网上的衍生产品也受到追捧,一个限量版“阿凡达”竟然标价到9999元人民币,一个普普通通的男主人公玩偶也卖到近500元人民币。美国大片的商业效应又一次让国人震撼。
就在影迷们津津乐道于影片的视觉冲击、3D效果和超高票房时,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们的文化产品不能获得如此显著的收益?“技术落后是其中一个原因,但这不是最主要的。”A省一位政协委员如是说。他认为除了文化产品本身,完善文化产业链条非常重要。“光凭票房和收视率,文化产品很难快速收回成本。而每一部美国大片上市,几乎都会同步推出相关游戏、玩具、服装等产品。国内制作1分钟动画片,平均成本在1万元以上。如果不靠衍生产品尽快回笼资金,就会导致资金链断裂。”
他还指出,“完善的文化产业链,不是一朝一夕能做成的,需要政府、企业乃至全社会合力推动,其中最重要的是市场化运作。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没有真正走向市场,电影要收获高票房,文化产品要产生高效益,必须让大家觉得,这个电影、这个产品有太多看点,不能不掏钱。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业发展的活力。”
“ 文化产业虽然是产业,但无„文化‟,不成产业。”该委员说,A省有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革命文化资源,包括现代文化资源,如果A省文化产业人能从战略高度,立足A省,面向世界,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延长产业链条,多出精品,A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就会充满希望。
6、“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我闻到了钱的味道。醉后方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穷过才知道钱的重要性。”“除非你多金,否则别理我”。若非亲见亲闻,很难想象这些充斥着拜金主义的恶俗话语出自当前电视荧屏上火热播出的婚恋交友类节目。
今年以来,在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创下收视冠军、广告暴利激增的刺激下,各地省级卫视争相模仿,《我们约会吧》、《为爱向前冲》等扎堆儿推出的相亲交友节目俨然占据了荧屏的半壁江山。相亲节目泛滥低俗,娱乐节目媚俗不堪,尤其是婚恋相亲节目频频爆出的惊人之语,通过大众电视传媒予以无限放大,不断挑战着整个社会的道德底线。电视荧屏存在的低俗庸俗之风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深思与探讨。
“我们确实需要一些通俗的娱乐节目,但一些电视、网络节目和文艺作品为了吸引眼球,追求所谓收视率、卖座率,而不惜丧失原则,走向低迷、粗俗、恶搞的边缘,由通俗演变为低俗。作为一个母亲,我很担心孩子们会在这些 假、丑、恶 的东西中迷失自己。”江西省萍乡市委政法委干部段剑的孩子正在上幼儿园。她希望社会应该为儿童提供一个“真、善、美”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好好学习、思考,健康成长。
6月11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发深度报道《让婚恋情感类电视节目健康发展》,用11分钟的时间严厉批判了中国有些婚恋交友节目和情感故事节目“嘉宾身份造假、出语低俗、公开讨论涉性内容、宣扬拜金主义、混淆是非善恶、宣扬不正当的婚恋观,有些则传递了负面情绪和不健康的价值观,这些节目严重误导广大观众,损害电视媒体公信力。”
“低俗化与整个社会文化环境有关”,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电视文化研究所所长徐舫州认为,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而广播影视节目受经济利益的驱动,片面追求收视率和收听率以及其背后隐藏的广告收入和经济利益。视听率作为一个相对科学、客观的量化指标,能够反映一档节目、一个频道,乃至一家电视台的收视表现,如果运用适度,它会使电视媒体更好地服务于观众;但是,我们在强调收视率的同时应当承认,某些低俗化的东西可能会带来高收视率,但对电视人来说,如果一味迎合,放弃对核心价值观的坚持,这就是媚俗,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事实真相和行业基本职业道德规范。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时统宇认为,把“视听率”当成节目成败得失甚至是生死存亡的首要标准,势必会导致节目低俗化。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一些媒体在释放产业功能的同时,产生了对经济利益的过度倚重,由此导致媒体社会功能和社会责任的日益缺失。个别电视媒体目前极度倚重娱乐功能,甚至不惜„娱乐至死‟抢拼收视率,就是媒体社会功能缺失的一大体现。电视媒体恶拼“收视率”导致节目低俗还有深层次的原因,即我国广播影视在体制和结构上的矛盾,使影视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现在有数千家电视台,上万个频道,频道资源浪费严重,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非常低。国内一些节目的收视率能达到1%就算相当不错了。这种散乱小弱、鱼龙混杂的格局,推动了各电视台的恶性竞争,一些小台为了生存,难免会想别人所不敢想、做别人所不敢做,在猎奇、低俗等方面动脑筋。节目低俗化需要严格有效的监管,但中国应该有自己的电视分级制度。所谓“有了规矩才成方圆”,当有关部门制定出低俗节目标准,才能在其后的管理中“有法可依”。
7、美国是世界上对电视低俗节目内容最早进行监管的国家之一,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监控制度。早在1934年,美国政府根据《联邦通讯法》授权成立了“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它是对美国广播电视行业进行监管的独立机构,负责对广电业发放执照,制定规则和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1990年,美国国会又通过《儿童
电视法》。采用节目分级制度,将儿童节目分为两个等级,其他娱乐节目分为4个等级,另外对淫秽、暴力、愚弄、博彩类节目形态的界定、限制播放和禁止放映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美国是一个商业化电视体制为主的国家,电视节目的品质主要靠政府的规范、市场的竞争、行业自律和社会团体的压力来共同完成。政府给电视节目品质制定出底线要求,然后在政策上设法采取有利于节目品质提高的措施。美国电视分级并不像电影分级那样,有一个专门机构对其级别进行划分。美国联邦电信委员会只是对电视节目的内容标准作出明确的规定,由节目制作公司和电视台自觉完成,执行市场自律行为。各种电视机构协会、电视从业者协会对于会员提出节目品质方面的规劝和要求。比如美国“全国广播人协会”经常以致信的方式对会员的行为加以评价和指引。社会团体对节目品质的批评作用也很大,尤其是一些未成年人家长团体经常会针对电视节目中的不当内容加以批评。电视台一旦违背了自律,激起观众投诉,最终就会招致大量广告客户的流失,迫使电视台在播放电视节目时不敢掉以轻心。
美国还通过技术手段屏蔽某些不适合的节目内容,称之“技术隔离”,通过技术手段将针对成年人的电视节目与针对少年儿童的电视节目隔离开来。除了有关政府机构的监督管理之外,鼓励公众参与对电视节目的监督也是很重要的一项监管措施。任何一个公民如发现任何一家电视台存在节目低俗的问题都可以向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举报、投诉。一些家长团体以及未成年人保护团体已成为电视节目监督的主力军。作答要求
一、给定材料3提到,辽宁省委、省政府“变送文化下乡为下乡„种文化‟”。这里的“种文化”是什么意思。(2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二、依据给定材料,谈谈你从材料4中美国电影《阿凡达》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的事例得到哪些启示?(20分)
要求:分析全面,条理清楚。不超过250字。
三、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准备大力宣传推进对低俗文艺节目的整治工作,请你结合给定资料,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工作人员的身份,草拟一份宣传纲要。(20分)
要求:(1)对有关宣传内容的要点进行提纲挈领地陈述;(2)体现政府精神,使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整治工作;(3)通俗易懂。不超过400字。
四、参考给定资料,围绕“文化体制改革”,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思想深刻,观点明确;(2)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畅达;(3)总字数900-1100字。
参考答案详见《2012国考申论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