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考研政治不要忽略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中公考研(最终版)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不要认为政治是教条主义,没有创新
大家都知道,考研政治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观点和方法。认真学习,反复领悟,对我们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大有裨益。先说唯物论吧,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物质是多样性和一元性的统一。我们每个人都应认清自己本身这个最大的实际。中公考研指出,在我们选择报考学校的时候,大家就反复的思量过自身的特点,然后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实力等因素来选择一个合适的院校专业。由此可见,政治理论是很鲜活的,只要我们有心,就可以把它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辩证法教会了我们辩证的、一分为二的、全面的、具体的、历史的看问题和观察世界,矛盾规律是其核心内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具有两面性,静与动、生与死、长与短、熟悉与陌生等等。矛盾的两方面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认识了这个道理,对考研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就能一分为二的看待,创造条件,化困难为积极因素。比如,由于考研中学习任务重,忽视了身体锻炼,结果很多同学考研过程中生病了。困难已经出现,矛盾已经出现。怎么办?创造条件,转化矛盾,有的同学选择了每天清晨6点起床,运动40分钟,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最终效果喜人,驱除了感冒等病症,精神也变得充沛了。
2.不要忽略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勤于总结
考研政治的知识面比较广,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对于考研的基础知识把握得不是很到位,而且大家还没有真正进入到学习的状态,所以就需要基础期的过渡。政治习题是非常多的,毛中特中可出题的点更多,一味地依靠做题来记忆知识点是不可取的。在这个时期内,大家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夯实基础,力求在这个时间段把基础知识浏览一到两遍,而且要做到事无巨细。大家在复习时候以分点形式进行,预测一下可能出题的形式,看到某个会议、某个地点或者某个人物要想一下,可能会出什么单选题,在遇到某个理论演进过程要考虑到有几个阶段,分点记清楚,有目的地去做多选题。中公考研指出,在全面掌握的基础上做适量的选择题来巩固知识点。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大家在后期做题时的效率,如果此时盲目采用“题海战术”的话,很容易让大家忽略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复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中公考研http://
第二篇:考研政治分析题解答思路技巧 中公考研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考研政治的选择题固然重要,但大题才是主要的得分点,因此大家的重心还是要放在大题上。考研政治的分析题在回答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的技巧,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留心观察,从审题到动笔,万不可掉以轻心。另外,考研政治的分析题牵扯到的知识点比较多,如何让这些知识点清晰条理地展现在阅卷老师面前,也是考生应当思考的问题。
审题需认真
审题是解决分析题最关键的环节,审题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头脑中找准找全该道考题所涉及到的考点。中公考研名师指出,在审题过程中,大家要特别注意四点。首先,命题者提供材料的目的主要是掩盖和提示作用,所以材料分析提的答案要点都不会是在材料之中。其次,考生必须重视审题,找准考点。再次,考生在审题过程中要保持良好心态,不得意不失意保持冷静。最后,考生需要综合运用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两种思维方法。其实,审题这一步说困难也困难,因为它需要你寻找题目中所隐藏的内容,找准出题人真正意图,但同时说简单也简单,因为只要你认真按照上边所阐述的四个步骤来审题的话,那么出题人的考察点自然很容易参悟到。
四个要求,两种倾向
分析题的答题过程要注意四个要求,避免两种倾向。中公考研名师指出,注意的四个要求是:首先,审完题后,可以边想边答,注意每写一个考点,标出一个序号;其次,考点要与问题和材料中的信息要有机结合,但展开论述的话不要太多;再次,与问题设置的相对开放性相适应,分析题答案的要点有的可以进行适度的引申和发挥;最后,每道题的字数是由答案内容决定的,每道题在400字上下灵活掌握。避免的两种倾向是:第一,只写考点内容,不结合材料,这样做的后果是不会得高分;第二,只分析材料,不写考点内容,这样做的后果是不得分。大家在做分析时,一定要注意以上几种情况,特别是要注意材料和理论相结合,要有举例有阐述,在分析事实的过程中回答问题,这样你的答案才会丰富,才会有层次感,才能会比较全面。
中公考研网http://
第三篇:考研数学如何把握基础知识要点学以致用 中公考研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考研数学具备运算能力和运用能力拿高分势在必得,这也是考研考查的重点。在大多数需要运算才能得到答案的题目中,解答过程中单纯的运算仅仅占有很小的份量,整体把握来基本概念和理解基本性质解。需要在复习备考时有意识的总结与灵活掌握,下面中公考研名师将为大家整理分享如何把握基础知识要点和如何学以致用。
一、正确基础知识考察比例相当大
首先就要注意变通。考生在复习时要重视对数学理论的理解,不要在某些考研数学辅导书的误导下片面追求解题技巧和思维定势。如今年考查的微分中值定理,就是教材上的一个定理,选择题和部分填空题也是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考查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切不可开始就看复习资料而放弃课本的复习。去年部分题目涉及对概念的正确理解,暗含使考生可能误入歧途的干扰因素,题目的设计都很巧妙,数字及过程都不繁琐,关键性的几个转弯之后就会柳暗花明。这显示出命题人对题目的用尽心思,也为复习备考者指明复习中应避免出现陷入复杂计算的困境,节约时间在更重要的知识网络的架构及能力的培养上。中公考研名师提醒考生,在考研数学的备考过程中,其次要注意基础,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弄懂、弄通教材,打一个坚实的数学基础,书本上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原理都要理解到位。
二、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大家在复习时一定要让自己学以致用,并且能灵活应用。中公考研名师提醒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公式的记忆,方法的掌握和应用。填空题部分和一部分大题难度不大,需要能够理解原理,熟悉公式,灵活运用方法。基础复习阶段非常重要,只要掌握好基础,不管考查什么内容都可以做到游刃有余。同时,在备考过程中还要注意联系实际。注重综合问题、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强化阶段重点关注的问题和需要培养的能力,需要大家练习一定量的问题,以达到巩固概念方法和原理、提高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相信只要大家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备考,并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数学成绩不断稳步提升。
最后,中公考研名师祝大家备考顺利,2015考出自己满意的成绩!
中公考研网http://
第四篇:2015考研政治试题重视对基础知识掌握 中公考研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从整体来看,2014年考研政治试题依然紧扣大纲基本内容,在注重考查基本理论知识点和时政热点的前提下,整体难度略有提升。
一、题型分布来看,仍然延续去年的模式。
主要是选择题和分析题,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6道,多项选择题17道,分析题5道。
二、在注重对基础考查的同时,更加注重考查理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中公考研名师指出,选择题材料的选取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凸显了对理解能力的考查,考生需要仔细阅读题干,找出关键词,才能做出最合适的选择。这在单选题中表现的比较明显。
多选题是大多数考生比较头疼的题型,今年的多选题难度依旧,有些题目在辅导材料中并不能直接找到答案,需要考生结合题干材料和自己的理解去做出选择。
分析题仍然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多个原理或观点紧密结合材料进行答题。值得一提的是,对知识点的考查不再局限于单独的科目,比如毛中特分析题第二问要求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来分析为什么“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社会基本矛盾原理是哲学部分唯物史观的知识点。第38题考查经济全球化,属于比较偏的知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考生答题的难度。整体来看,分析题的考查并没有回避热点,改革开放、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相关考点等都体现在了考题当中。
三、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与时政热点的结合来看,试卷中亦有很明显的表现,这也是近几年考试呈现出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比如毛中特有2道选择题直接出自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考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等重要考点。这就要求大家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把知识点与时政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培养自己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结:总体来说,今年的试题既注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考查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中公考研名师希望2015年考研的同学们结合这些特点进行复习,以使自己的备考更有效,更有针对性。
中公考研网http://
第五篇:考研政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
国办发〔2010〕4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决定在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经国务院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大胆突破,激发活力,努力形成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从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努力解决深层次矛盾,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推进教育改革的出发点,把能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需要作为检验教育改革的根本标准。坚持统筹谋划,确保改革协调有序推进。搞好总体设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立足当前与兼顾长远相结合,综合改革与专项改革相结合,着眼于事关全局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确保改革的科学性、系统性。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各地各校大胆试验。充分考虑城乡差别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把整体部署和尊重基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地方、学校和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各地各校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增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重点任务及试点地区、学校
(一)专项改革试点。
1.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快学前教育发展。
明确政府职责,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辽宁省大连市,上海市闵行区,江苏省部分市县,浙江省部分市,安徽省合肥市,甘肃省部分自治州,宁夏回族自治区部分市县)。探索政府举办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的措施和制度,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浙江省,云南省)。改革农村学前教育投入和管理体制,探索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途径,改进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模式(黑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县,贵州省毕节地区,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江苏省,浙江省)。
2.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北京市部分区县,天津市,山西省,黑龙江省部分县市区,江西省,安徽省,湖南省,四川省成都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创新体制机制,实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制度,实行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办法,多种途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晋中市,辽宁省部分市,吉林省通榆县,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嘉善县,安徽省,福建省部分市县,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广东省部分市区,海南省,四川省部分县,云南省,甘肃省部分市,青海省部分自治州,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石河子市)。完善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体制机制,探索非本地户籍常住人口随迁子女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保障制度(北京市,上海市,安徽省,广东省,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完善寄宿制学校管理体制与机制,探索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市县,贵州省毕节地区,甘肃省酒泉市,青海省海南州)。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考核和评估制度(北京市,上海市,安徽省,云南省)。
3.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考试评价制度,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辽宁省盘锦市,江苏省南通市,安徽省,山东省,陕西省西安市,甘肃省部分市县)。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改革(北京市,广东省深圳市)。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推进中小学德育内容、方法和机制创新,建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建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上海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肃省部分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措施和办法(北京市,天津市,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陕西省,四川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部分市县)。研究制定义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标准,改革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办法,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探索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安徽省,湖北省,海南省,重庆市,云南省部分市州,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部分市县)。
4.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政府、行业及社会各方分担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天津市,辽宁省,吉林省长春市,上海市嘉定区,江苏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重庆市,四川省德阳市,云南省部分市州)。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建设,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部分市,安徽省部分市县,福建省,河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9+3”免费试点,改革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体制,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毕节地区,云南省部分市州,青海省)。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督导体系(内蒙古自治区)。开展
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北京市部分区,吉林省长春市,上海市,江苏省部分市,浙江省部分市,山东省部分市,河南省商丘市,湖南省部分市,广东省广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市)。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广东省,甘肃省部分市)。
5.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完善教学质量标准,探索通识教育新模式,建立开放式、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安徽省,广东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北京大学等33所部属高校,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赣南医学院,海南大学,西藏藏医学院,青海大学藏医学院)。设立试点学院,开展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北京大学等部分高校)。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北京大学等17所部属高校)。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深化专业学位教育改革,探索和完善科研院所与高等学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体制机制(北京市,在沪部分高校及附属医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宁夏医科大学)。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探索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云南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北京市,上海市,山东省济南市,广东省广州市)。
6.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建设现代大学制度。
探索高等学校分类指导、分类管理的办法,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北京市,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湖北省,广东省,云南省)。推动建立健全大学章程,完善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北京大学等26所部属高校)。建立健全岗位分类管理制度,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改革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形式及其运行机制(清华大学等8所部属高校)。建立高校总会计师制度,完善高校内部财务和审计制度(黑龙江省,浙江省,厦门大学等3所部属高校,长春理工大学)。改革学科建设绩效评估方式,完善以质量和创新为导向的学术评价机制(湖南大学等3所部属高校)。构建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机制,健全高等学校廉政风险防范机制(黑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