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复习要点

时间:2019-05-15 00:39: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职业道德复习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职业道德复习要点》。

第一篇:职业道德复习要点

第一部分职业道德复习要点

一、职业道德基础理论与知识部分

 考查重点:

1)道德的含义——调节社会关系(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于自然)的重要手段

2)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区别:时效性、作用力、使用范围

3)职业道德:心理意识、行为原则、行为规范的总和

4)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主要内容:

父慈子孝、尊老爱幼;立志勤学、持之以恒;自强不息、勇于创新;仁以待人、以礼敬人;诚实守信、见利思义;公忠为国、反抗外族侵略;修身为本、严于律己

5)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6)职工在工作中如何协调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行为准则)

7)文明礼貌的具体要求:仪表端庄、语言规范、举止得体、待人热情

8)爱岗敬业(最基本)与职业选择之间的关系

9)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树立职业理想、强化职业责任、提高职业技能

10)诚实守信的具体要求:忠诚所属企业、维护企业信誉、保守企业秘密

11)办事公道的具体要求:坚持真理、公私分明、公平公正、光明磊落

12)勤劳节俭的意义和作用(价值)

13)遵纪守法的具体要求:学法、知法、守法、用法;遵守企业纪律(劳动、保密、财务、组织、群众)和规范

14)工作中团结互助的具体要求:平等尊重、顾全大局、互相学习、加强协作

15)工作中如何开拓创新:创新意识、科学思维、坚定的信心和意志

16)开拓创新5种情况:引入新产品、采用新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拓展新供应

源、创造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17)什么是“慎独”

18)《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基本道德规范、核心、原则、基本要求(五爱)、着力点、19)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以人为本

20)社会主义荣辱观

21)中共中央十六界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五部分 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二、职业道德个人表现部分

 考查重点:

1)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冲突该如何处理

例题:销售员小张一直实施自己制定的X销售方案,销售业绩骄人,公司准备提

升他为销售部经理。最近他制定了一个新的Y销售方案,可是Y销售方案具有一定的风险,搞好了效益会翻一倍,反之就会受很大损失,还可能使他丧失被提拔为销售部经理的机会,假如你是小张,你会采取以下哪一种做法?)

(A)下决心实施Y方案(B)把Y方案提交给总经理,让总经理定夺

(C)放弃实施Y方案(D)把Y方案推荐给同事

2)职业活动中的文明礼貌(仪表端庄、语言规范、举止得体、待人热情);

例题:某顾客在商场挑选商品时,花了很长时间,仍然犹豫不决。这时售货员可能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选好了没有?”(B)“选好了吗?那边还有许多顾客等着呢!”

(C)“需要帮忙吗?”(D)“所有商品的质量都是一样的。”

3)爱岗敬业与职业选择

例题:关于“跳槽”现象,正确的看法是()。

(A)择业自由是人的权利,应该鼓励“跳槽”

(B)“跳槽”对每个人的发展既有积极意义,也有不利影响

(C)“跳槽”与否完全是员工个人的事情,任何企业都无权干涉

(D)“跳槽”有利而无弊,能够开拓员工的视野,增长他们的才干

4)诚实守信

例题:上班路上,你听到几位乘客议论你单位的产品质量存在问题,你会()。

(A)听他们说,自己不发表意见(B)向他们了解情况,但不说自已是这个单位的人

(C)承认自己是这个单位的人,向他们征求意见(D)不与乘客交谈,但向主管反映情况

5)办事公道

例题: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负责招聘一位出纳,在最终确定的两个候选人中一个

是他的朋友,另一位是陌生人,假如你是经理,你会采取以下哪一种做法?

()(A)聘用朋友(B)由上级领导决定(C)聘用陌生人(D)抓阄决定

6)工作中同事间团结互助

例题;在工作中保持同事间和谐的关系,要求职工做到()。

(A)对感情不合的同事仍能给予积极配合(B)如果同事不经意给自己造成伤害,要求对方当众道歉,以挽回影响

(C)对故意的诽谤,先通过组织途径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以武力解决

(D)保持一定韵嫉妒心,激励自己上进

7)工作中如何开拓创新

例题:几年前,百事可乐公司进军上海时,为了解决百姓买瓶装汽水不便的问题,决定投资200万元,推出“百事好运到你家”主题活动。他们组建了一支销

售队伍。销售人员身穿印有百事可乐标志的服装,骑着三轮车,穿行于大街

小巷,及时把商品送到百姓家中。采取这种销售方式后,百事可乐销售额直

线上升。

百事可乐公司的做法体现了()的职业道德规范。

(A)办事公道(B)开拓创新(C)诚实守信(D)爱岗敬业

百事可乐公司的做法说明,()。

(A)企业扩大销售额应主要依靠增加销售人员

(B)采取三轮车送货上门的方式扩大销售值得每个行业效仿

(C)从事经营活动,要树立服务意识

(D)提高经济效益,要不断推出有效的经营措施

关于“百事好运到你家”这一活动,你的感受是()。

(A)有助于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B)言辞浮夸,难以信服(C)经

营有方,多赢策略(D)这一做法能够赢得社会各界的好感

8)爱岗敬业与职业选择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

有一份你一直非常喜欢,而且适合自己的工作,你该如何处理同现在任职的工

作之间的关系?

9)诚实守信

例题:某制药企业的一名员工发现自己在一盒丸剂药里混装了另一种丸剂药,你

认为他的正确做法是()。

(A)包装好的丸剂药之间互不影响,可以正常使用

(B)将这盒丸剂药发售,如果消费者发现了立即予以退换

(C)在这一类丸剂药盒里统统加一个说明书

(D)对这批药进行检查,查出混装的丸剂药

10)如何进行工作沟通

例题;在会上,当你和别人的意见不同时,你通常会()。

(A)直接打断对方。然后陈述自己的观点

(B)听完,然后直接说自己的观点

(C)听完,先表示对对方某些观点的认可,再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D)会下与对方沟通

11)如何看待工作中的困难?

例题;如果你刚换了一个新岗位,工作上遇到了许多困难,感到束手无策,你会

想()。(A)自己是新手,有困难是必然的(B)事实证明自己不

适合这份工作,另谋新岗位吧(C)就这样干吧,走一步算一步

(D)看来自己是个工作能力不强的人

职业道德要点

第一部分 教材纲要

一、道德

1、定义: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据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风格习惯等方式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

2、道德与法律

1)关系:

⑴ 自从国家产生以来,二者是社会健康发展主要保障;

⑵ 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⑶ 二者在内容上存在部分重叠现象

2)道德可以弥补法律调节不足

⑴ 在范围上道德适用范围广;

⑵ 在调节主体上:法律代表国家意志,道德依靠社会舆论、风俗和人们的良知 ⑶ 在调节方式上:法律具有强制性、滞后性特点,道德具有自觉性、事前性

3、道德评价

1)定义: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是非、善恶判断表明自己态度和价值倾向的活动。

2)扩散性、持久性

二、职业道德

1、定义: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依据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基本要素

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职业作风

3、特征

鲜明行业性;适用范围有限性;形式多样性;一定强制性;相对稳定性;利益相关性

4、社会功用

1)具体功能:① 导向功能② 规范功能③ 整合功能④ 激励功能

2)社会作用:① 有利于调整职业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 ② 有助于提高社会社会道德水平,促进良好社会风尚形成③ 有利于完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职业道德精华

1)我国:① 公忠为国的社会责任感② 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

③ 自强不息,勇于革新的拼搏精神④ 以礼待人的和谐精神

⑤ 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⑥ 见利思义,以义取利的价值取向

2)国外:① 社会责任至上② 敬业③ 诚信④ 创业

6、社会公德

1)定义: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2)与职业道德的区别

① 适用范围不同② 反映的利益不同

③ 二者存在相通性:A文明礼貌B勤俭节约C爱国为民D崇尚科学

7、职业道德准则

① 忠诚② 诚信③ 敬业④ 正直⑤ 纪律⑥ 追求卓越

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1、性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有机组成部分

2、基本要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新型职业关系

3、特征:1)继承性与创造性统一2)阶级性和人民性统一3)先进性和广泛性统一

4、建设基本原则

1)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③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④ 社会主义荣辱观越

2)坚持社会主、集体主义原则:

① 反对极端个人主义② 享乐主义③ 拜金主义

3)职业活动内在道德准则:① 忠诚② 审慎③ 勤勉

5、五个要求

1)爱岗敬业2)诚实守信3)办事公道4)服务群众5)奉献社会

四、职业化----是新型劳动观的核心内容

1、定义:职业化是一种自律性工作态度,是按照职业道德要求的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

2、三层

1)核心层:职业化素养,包括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

2)中间层:职业化技能3)外层:职业化行为规范

3、内涵:德才兼备,自主与协作

4、职业化管理

1)定义:通过职业化一方面使从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上符合要求,在文化上符合企业规范,另一方面使工作流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化,工作状态实现规范化、制度化。

5、核心:职业道德与科学管理

6、建立职业化标准

1)职业文化是一个复合系统;2)战略管理和决策管理是一个宏观性制度

3)科学的生产流程和产品开发流程;4)从业人员的技能管理和行为管理标准化

五、职业技能(中间层)

1、定义:从业人员的应具备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能力。

2、特点:1)时代性2)专业性3)层次性4)综合性

3、作用:1)保障和促进企业发展;2)是人们谋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

4、职业技能有效发挥需要职业道德保障

1)职业道德对其有统领作用;2)职业道德对其有支撑作用;3)职业道德对其有促进作用;

5、如何提高职业道德以提升职业技能

1)脚踏实地2)勇于进取3)与时俱进

七种职业道德

一、敬业

1)含义:对工作一种虔诚、恭敬、认真负责的态度。

2)作用

① 从业人员在职场立足基础

② 从业人员事业成功的保证

③ 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

3)特征:主动、务实、持久

4)践行规范要求:

① 坚守工作岗位 ;② 强化职业责任 ;③ 提高职业技能

二、诚信

1)含义:真实无欺,遵守约定和践行承诺的行为。

2)作用:① 关系企业兴衰;② 是个人职业生涯的生存力和发展力

3)特征:通知性、智慧性、止损性、资质性

4)践行规范要求

① 尊重事实② 真诚不欺③ 讲求信用④ 信誉至上

三、公道

1)含义:给予行为对象应得而不给其不应得的行为和品质。

2)作用

① 是企业发展重要特征

② 员工和谐相处、实现团队目标的保证

③ 是确定员工薪酬的一项指标

3)三种表现:① 公道的制度② 公道的行为③ 公道的品质

4)特征

① 公道标准的时代性;② 观念的多元性;③ 意识的社会性

5)践行规范要求

①平等待人② 公私分明③ 坚持原则④ 追求真理

四、纪律

1)含义: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所必须共同接受、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2)作用

① 影响企业的形象;② 关系企业的成败;③ 是企业选择员工重要标准④ 关系员工个人事业成功与发展

3)特征

① 社会性② 强制性③ 普遍适用性④ 变动性

4)践行规范要求

① 学习岗位规则② 执行操作规程③ 遵守行业规范④ 严守法律法规

五、节约

1)含义:从业人员爱惜和节制、节省使用企业财物及社会资源的行为。

2)作用

① 是企业兴衰的重要保证

② 是从业人员立足企业的品质

③ 是从业人员事业成功的法宝

3)特征

① 时代表征性② 社会规定性③ 价值差异性

4)践行规范要求

① 爱护公物② 节约资源③ 艰苦奋斗

六、合作

1)含义: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通过某些具体方式,彼此相互配合、协调发展的联合行为。

2)作用

① 是生产经营顺利实施的内在要求

② 是从业人员汲取智慧和力量的重要保证

③ 是打造优秀团队的有效途径

3)特征:① 社会性② 互利性③平等性

4)践行规范要求

① 求同存异② 互助协作③ 公平竞争

七、奉献

1)含义:为干好工作而努力的态度和精神。

2)作用

① 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② 是从业人员履行职业职责的必由之路③ 有助于创造良好工作环境④ 是从业人员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

3)特征:① 非功利性② 普遍性③ 可为性

4)践行规范要求:① 尽职尽责② 尊重集体③ 为人民服务

第二篇:心理咨询师考试职业道德复习要点

心理咨询师考试职业道德复习要点

(一)职业道德复习指导思想: 一.针对个人表现部分-----以法律为标准,以道德为界线;遇事——以大局为重;企业——以发展为重;个人——以事业为重;看人——以人品为重;为人——以他人为重.二.针对理论知识部分的选择-----1.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段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道德和法律的区别:①产生和发展的时期不同;②依靠的力量不同;③作用的范围不同。

3.法律具有强制性,是由国家制定的,并由国家强制机关执行。道德没有强制性,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良心、教育感化、典型示范等唤起人们的知耻心,培养人们的道德责任感和善恶判断能力来进行调控。

4.道德和法律的联系:①在作用上德治和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②在内容上道德和法律相互重叠;③在现实生活中二者相互转换、相互作用、相互促进。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6.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主要区别:①从社会性质上看,基本制度不同;②从所有制上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③从分配制度上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按资分配为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按劳分配为主体;④从生产目的上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获取最大利润为最终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满足社会需要为最终目的。7.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人们的需求是无限的,但相对于资源需要的无限性,资源的供给在一定时期内却是有限的。8.职业道德的特征:①范围上的有限性,任何职业道德的适用范围都是特定的、有限的;②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职业分工相对的稳定性决定了与其适应的职业道德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③形式上的多样性。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的正面影响:①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它激励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从而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性道德观念②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它激励人们积极进取,从而增强了人们的竞争道德观念;③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利益导向的经济,要求人们义利并重,从而增强了人们义利并重的道德观念④市场经济是重视科技的经济,它要求人们不断更新知识,从而增强了人们学习创新的道德观念。

10.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的负面影响:①市场经济的利益机制容易诱发利己主义;②市场经济强调金钱价值容易诱发拜金主义;③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容易诱使人们淡薄精神价值。

11.职业道德与企业发展:①职业道德在企业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②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③职业道德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④职业道德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12.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①企业环境;②企业规章制度;③企业价值观;④企业经营之道;⑤企业目标;⑥企业作风;⑦企业礼俗;⑧企业形象;⑨职工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⑩职工职业道德。

13.企业文化的功能:自律功能、导向功能、整合功能、激励功能。

14.加强职业道德建设:①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②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③可以促进技术进步;④有利于企业摆脱困难,实现阶段性的发展目标;⑤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创造企业品牌。

15.职业道德与人的自身发展:①职业道德是事业成功的保证;②职业道德是人格的一面镜子;③从事一定的职业是人谋生的手段,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16.现阶段从事职业劳动是:人们求生存的客观要求;人们获得物质和文化生活资料的根本途径;是人们基本的谋生手段。

17.在社会生活中职业活动是:人们相互联系最重要的桥梁;是使人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18.职业劳动不仅是一种生产经营的职业活动,也是一种能力、纪律和品格的训练。职业劳动能够:活跃人们的思维;增强人们的组织纪律性;培养人们的好品格。19.遵循文明礼貌的职业道德规范必须做到:仪表端庄、语言规范、举止得体、待人热情。

20.劳动力市场是指通过市场机制调节劳动力供求矛盾,以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市场。

21.人才交流市场形成后:①企业闲臵人才和人才奇缺的矛盾得到缓解②人才资源的配臵使用趋向合理;③人才的作用得到发挥;④提高了人们学习文化、钻研技术的积极性⑤实行持证就业制度保证了人才的质量⑥企业用人增加了选择余地和针对性,减少了盲目招收、长期培养的损失。

22.“跳槽热”现象的出现有社会原因、政治原因、经济原因。

23.“跳槽热”对社会经济发展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积极作用有:解决了人才积压、学非所用、工作安排不合理、职工收入不如意等弊端。消极作用有:给一些企业带来损失;使一些职工不安心工作,最终失去工作。24.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树立职业理想,强化职业责任,提高职业技能。心理咨询师二级复习资料!

25.职业理想的三个层次:①初级层次,为了维持生存是人对职业的最初动机,这是职业理想的基本层次.②中级层次,主要目的是通过特定的职业施展个人的才智.③高级层次,工作的目的是承担社会义务,把自己的职业与为社会、为人民服务联系起来。

26.职业理想形成的内在因素:人的年龄、环境的影响、受教育程度。

27.职业技能形成的条件:人的先天生理条件、人的职业活动实践、人接受的职业教育。

28.职业技能是发展自己、服务人民的基本条件;职业技能如何:关系到职业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关系到国家贡献的大小;决定着自己人生价值实现的程度。29.自利追求与道德操守缺一不可:①若无自利追求经济活动将无法正常、有序、高效的开展;②仅有自利追求而无道德操守,将会搞乱社会经济秩序。③只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不考虑对方的利益,自利追求难以实现。④自利追求与道德操守协调默契的基本点是交易双方建立稳定可靠的信用关系。

30.诚实守信不但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最基本的规则,也是我们为人处事的根本要求。心理咨询师考试职业道德复习要点

(二)1.诚实守信要求从业人员:忠诚所属企业、维护企业信誉、保守企业秘密。2.不诚实劳动现象:①出工不出力;②以次充好,缺斤少两;③制造假冒伪劣产品。3.劳动合同是:①就业者的护身符,遵守合同可以维护从业人员的各项合法权益;②现代企业的护身符,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③属于法律法规范畴,具有强制力,无论是企业还是从业人员,无故违约都要受到相应的制裁和处罚。优质服务就是:在标准化服务的基础上再提供针对性服务;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讲究提供优质服务的技巧;做好售后服务工作;正确对待顾客的投诉。遵循办事公道的道德规范必须:坚持真理、公私分明、公平公正、光明磊落。4.办事公道是指在处理问题时,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当事双方公平合理、不偏不倚,按照一个标准办事。

5.每一个职业劳动者要想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具备集体主义精神,善于协作,乐于合作。任何排斥集体、排斥他人,以期依靠个人的力量取胜的思想和行为,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6.如何做到公私分明:①正确认识公与私的关系,增强集体意识;②富有奉献精神,时时处处想到别人,想到国家和社会;③从细微处严格要求自己;④在劳动创造中满足和发展个人的需要。

7.公与私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①个人利益的获得要以集体的发展为条件;②集体的发展离不开个体的贡献;③集体利益体现着集体根本的、长远的利益,也体现着每个集体成员真正的、根本的利益;④集体发展了,个人才能得到发展;⑤顾全大局是处理公与私关系的基本要求。

8.如何培养公平公正的品行:①坚决按原则办事;②不徇私情;③不怕各种权势;④不计较个人得失。

9.勤劳节俭有利于:增产增收,可持续发展。事业成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防止腐败。

10.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实行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个转变的基本要求是: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追求数量,转变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注重质量和经济效益。1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必须高度重视消费问题,因为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环节之一,消费与生产、分配、交换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12.消费与浪费的区别:合理消费能促进社会生产发展,从而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反对浪费是反对那些脱离国情、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消费、超前消费和奢侈浪费。

13.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经济、社会、人口、环境、资源相互协调,既然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的生存发展构成危害的发展道路。

14.自由和法纪是对立统一的:①正确的法纪反映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它既限制人们的盲目行为又保护人们的行为自由;②只有法纪没有自由,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受到压抑,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必然受到损害;③只有自由没有法纪,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会受到损害,个人的自由也得不到保证。

15.法律法规是基本的道德规范的反映,是社会最低道德准则的表达,是对极不道德行为的预防和打击,是道德的坚强后盾。

16.法制意识包括:法制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权力与义务观念。17.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①规定了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②规定了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③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是公民行为的基本准则;④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国家一切立法活动的基础;⑤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18.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就是体现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利益的;它规定了人民的各项权力和自由,并用强制力来保证这些权力和自由的有效行使。

19.职业纪律是把一些直接关系到职业活动能否正常进行的行为规范,上升到行政纪律的高度加以明确规定,并以行政惩罚的形式强制执行,以保证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符合职业活动和职业道德的要求。心理咨询师二级复习资料!

20.职业纪律包括:劳动纪律、财经纪律、保密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21.遵循团结互助的职业道德规范必须做到:平等待人、尊重同事、顾全大局、互相学习、加强协作。

22.竞争的目的和原则:竞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竞争与合作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竞争的基本原则是既竞争又协作,通过在各方面的竞争,形成相互促进、积极求胜、共同提高的机制,促进生产发展。23.开拓创新要有:创造意识、科学思维、坚定的信心和意志。

24.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轨,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价值的新事物和新思想的活动。

25.所谓“修养”是指:人们为了在理论、知识、艺术、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达到一定水平,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提高的过程。修养是人们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专业技能和道德品质必不可少的手段。

26.所谓“慎独”是指: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坚持道德信念,自觉按照道德规范的要求去做事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

27.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注意法律法规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28.弘扬爱国注意精神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29.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毛主席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30.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31.坚持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人们的自利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开拓创新意识。32.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使公民道德建设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反映时代特点。

33.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34.职业道德主要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案例问答题答题思路

1.如何进行初诊接待:①做好咨询准备工作:应有仪态,服装整齐、坐姿端正、表情平和。②礼貌的接待方式和礼貌语言:使用礼貌语言,态度平和诚恳,据实际运用。③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帮助,不可直接逼问。④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向求助者说明是否能提供帮助。⑤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反复申明保密原则,说明保密例外。⑥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性质是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⑦说明求助者责任、权利与义务:三责任、四权利以及四义务。⑧与求助者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注意事项:避免紧张情绪;避免使用方言,使用专业术语时说明专业术语的内涵和外延;反复说明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2.摄入性谈话时,怎样选择切入点--确定会谈目标、内容与范围:①根据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深入了解相关资料;②根据在咨询中观察到的疑点深入了解相关资料;③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初步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深入了解相关资料;④根据上级咨询师下达的谈话目标深入了解相关资料;⑤会谈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

3.摄入性会谈避免提问失误:①避免“为什么……”的问题。这类问题的含义对求助者有强烈暗示性。②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因这类问题具封闭性,咨询师获取信息受限制。③避免多重问题。这类问题表现出咨询师缺乏训练,使求助者不知所措。④避免修饰性反问。这种反问后果对求助者毫无好处,使会谈陷入僵局。⑤避免责备性问题。此类问题对求助者产生很大威胁感,立即引起防卫。⑥避免解释性问题。咨询师表达自己看法,不利于推动求助者自我探索。

4.与求助者进行谈话时,对谈话内容的选择应把握的原则有: ①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②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③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④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⑤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⑥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在选择谈话内容时有一大禁忌,即不可把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作为谈话和讨论的内容。⑦谈话法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咨询师是否能正确把握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

5.在使用摄入性谈话法与求助者进行沟通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①态度必须保持中性,不可暗示诱导以免丢失客观信息。②提问中避免失误。③除提问和引导语之外,不能讲题外话。④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组织或扭转求助者的谈话内容。⑤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结论。⑥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以免引起误解。

6.对求助者目前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

(1)精神状态:①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敏感);②情绪、情感表现(经常委屈,哭泣,情绪较低,脾气暴躁,烦闷,心烦,感觉活着没意思);③意志行为(自控能力、言行一致性工作劲头不足等);④人格完整性、相对稳定性。心理咨询师二级复习资料!

(2)身体状态:①有无躯体异常感觉(觉得很累,浑身不舒服,头晕,头痛,睡眠差)②求助者近期体检报告 ③ 既往病史

(3)社会功能状态:①工作动机与考勤状态;②社会交往状况(接触是否良好回避,几乎不参加集体活动,夫妻关系紧张)7.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①认知方面:如感觉过敏、思维迟缓等。②意志方面:如意向缺乏、强迫意向等。③情绪情感方面:如焦虑、抑郁、恐惧、情感低落、暴躁、绝望等。④躯体方面:头痛、睡眠差。⑤行为方面:如回避、强迫、退缩等。⑥社会功能方面:如(与不敢和人说话,与同事关系较差工作效率下降、学习、人际、家庭、夫妻关系、娱乐等)。

8.问题的原因:

(1)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因素:①咨询或检查求助者是否有躯体疾病.②对有躯体疾病的求助者,确定疾病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有无因果关系.③考虑生理年龄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④考虑性别因素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2)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社会性因素:①确定相关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及所处的生存环境。②分析所获得的资料,确定求助者的临床表现与社会生活事件的关系。③确定社会文化(如道德、风俗、习惯等因素)与心理障碍发生的关系。(3)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心理因素(学习寻找与心理行为问题发生有关的认知因素):①从个人心理发育史资料人手,查看其认知能力和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②查看求助者对现实问题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③分析求助者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事例。④寻找求助者的记忆中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⑤分析求助者的思维倾向和习惯,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⑥分析经验系统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老眼光)。⑦分析有无深层主观因素——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方面的问题。⑧分析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钟友斌的认知——领悟)。9 如何查看求助者对现实问题有没有错误的认知

①从个人心理发育史资料人手,查看其认知能力和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②查看求助者对现实问题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③分析求助者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事例.④寻找求助者的记忆中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⑤分析求助者的思维倾向和习惯,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⑥分析经验系统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老眼光).⑦分析有无深层主观因素——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方面的问题.⑧分析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10.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⑴生物原因:

⑵社会原因:①存在负性生活事件;②家教严格;③社会支持系统存在缺陷。⑶心理原因:①错误的认知观念;明显的感知觉障碍。②存在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如…。③存在负性情绪,如低落、焦虑等。④追求完美。如性格内向。⑤在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

11.对求助者作出诊断的程序是:①求助者是否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的刺激;②内心冲突是否具有道德性质或现实意义,是否有求助的愿望;③在心理、生理、社会功能方面是否受到影响;④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做基础;⑤对精神病、神经症、心理问题做区别。

以一般心理问题为例说明诊断过程:①根据三原则;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主客观统一、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可排除精神病性障碍。②根据许又新神经症诊断标准:求助者的冲突是常性的,病程短 1分,本人痛苦程度未达严重1分,社会功能妨碍不严重1分,不能诊断为神经症。③对照症状学标准:虽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但从严重程度看反应不强烈,冲突为现实的,不良情绪控制在相当理智下,反应仅限于XXX范围,无泛化,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对社会功能未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看时间短,处于最近一段时间,所以从除外标准看,该求助者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④心理测验及相关资料支持本诊断。

对求助者需要做的鉴别诊断:①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三原则排除精神病性障碍.②与XXXX神经症相鉴别:XXXXX神经症在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痛苦不能解决,社会功能严重影响,出现泛化和明显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不相称,持续时间大于三个月,而该求助者为严重影响社会功能,未泛化、回避,时间短,可排除神经症.③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反应强烈,泛化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刺激为现实的持续时间短,反应不严重,未泛化,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12.心理咨询师还要了解哪些资料? ①心理测验的结果。②既往病史、家族史、教养史等:性欲发展情况,躯体、精神检查是否正常,有无重大疾病和遗传疾病史。③案例有关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等方面缺乏的资料。④婚姻家庭状况及重大事件。⑤个人成长史、早年的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重大的变化及评价。⑥个性特征,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⑦求助者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交往情况。⑧对未来的希望。

13.对该求助者的临床表现如何进行量化评定?

(1)可按照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进行评定:①病程:不到3月为短程评1分;3月到1年评2分;一年以上评3分。②神痛苦程度:可以主心理咨询师二级复习资料!动设法摆脱1分,需借助外界2分,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帮忙也无济于事3分。③社会功能:轻微妨碍1分,显著下降2分,完全回避3分。(2和3的评定至少要考虑三个月的情况,时间太短不可靠。)

(2)总分为3分,不够诊断为神经症;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总分不小于6分,神经症诊断成立。

15.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1)下诊断:①非精神病性障碍、神经症性障碍、强迫症(恐怖症……;②心理正常、心理不健康、严重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2)诊断依据:

①首先使用三原则做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区分: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

②诊断神经症:a.病程:不到3月为短程评1分;3月到1年评2分;一年以上评3分。b.精神痛苦程度:可以主动设法摆脱1分,需借助外界2分,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帮忙也无济于事3分。c.社会功能:轻微妨碍1分,显著下降2分,完全回避3分。4—5分为可疑病例,不小于6分为确诊神经症。

③症状符合**症诊断标准:a.符合神经症诊断标准。b.主导症状…… ④(如果已排除神经症)根据求助者心理和行为异常的性质、强度、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做非精神病性心理紊乱系统分类诊断。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

16.通常从哪些方面来判定求助者心理紊乱的严重程度?

通常根据以下几点根据来判定求助者心理紊乱的严重程度:①临床症状表现;②求助者的自知力;③社会功能受损程度;④求助者本人的痛苦;⑤问题持续时间;⑥问题是否泛化;⑦心理测量量表的评定。

17.如何对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进行系统分类诊断?

存在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的求助者处于心理不健康状态,对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进行分类即对心理不健康问题进行分类。(1)一般心理问题:符合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持续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之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效率下降)、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状态。(2)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刺激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靠自然发展和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持续时间长久(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3)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18。依据本案例,您认为需要选择何种量表对求助者进行心理测验?

(1)量表选择的原则: ①选择直接与临床表现有关的量表,量化问题严重程度。如判断求助者焦虑情绪的程度,可选用SAS等。②用与临床表现有密切关系的问卷和量表,探求引发临床表现的内在因素。如探索求助者焦虑的人格因素,选择EPQ等。③选用病因探索性量表,探究远期影响因素。如选用“生活事件量表”了解两年以内的重大事件等等。④为排除其他疾病而使用量表(2)测验的种类: ①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卫生评定量表;②可选择……量表 MMPI——病理性人格特征和严重程度;病前人格,用在人格障碍精神分裂、偏执、神经症以上;③EPQ、——了解人格特征及认知;神经症及以下用;④SCL—90——了解其在身心方面的自我评价及症状严重程度;评定咨询效果;⑤社会事件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社会因素;⑥SAS—— 神经症 焦虑情绪及程度;评定效果;⑦SDS——神经症 抑郁情绪及程度。

19.假如你是该求助者的心理咨询师,你计划怎样与她商定咨询目标? ①先向该求助者介绍咨询目标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

②根据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按照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具体(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可以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等项内容逐一商定; ③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 ④当求助者与咨询师的意见不一致时,以求助者的意见为主; ⑤咨询师应对咨询目标进行整合;

⑥最终制定的咨询目标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 ⑦咨询目标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在本案例中,你认为制定咨询目标应把握什么原则?

①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订咨询目标,协商不成,以求助者目标为主; ②正确判定求助者的期望与咨询目标的关系。…… ③向求助者说明不能把他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

④向求助者说明,咨询中发现更深层的问题,需要对原有目标做出调整,重新确立新的目标。

20.如何确定本案例的咨询目标? 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如协商不能确定,以求助者目标为主。拟定的咨询目标是:

①近期目标:(缓解情绪,减少不良行为,改变不合理认知。)缓解焦虑情绪、逐渐减少强迫行为次数(商定该次数),直到强迫症状消失。使用Scl90、SAS测验,使焦虑分数、强迫分数降低至正常范围。

②远期目标:使求助者正确看待自我,接纳自我的不完美,走向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的终极目标。

21.结合本案例,对拟订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①符合心理学原则:解决求助者认知、情绪、意志、行为方面的困扰,属于心理学范畴。

②积极的:消除或减轻求助者的痛苦、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所以是积极的。③可行:对求助者而言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进行,符合自身能力,咨询师也能提供条件,因此是可行的。

④具体:将近期目标集中在症状的消除上。

⑤可接受:咨询目标是双方协商的符合求助者愿望,咨询师也可以解决,协商不成以求助者为主,所以是可接受的。

⑥可评估:可通过问题的改善程度,如强迫出现次数、心理测验分数作为量化评定指标。

⑦符合多层次统一:考虑到以症状消除为主的近期目标,也考虑到以自我发展、自我认识为主的远期目标,并将其有效结合。

22. 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应如何选择适合求助者的咨询方法?

选择咨询方法的一般原则:①不同的问题应选择不同的方法;②不同的阶段可选择不同的方法;③根据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方法;④不同的专长和经验会影响方法的选择。

23.心理咨询师应怎样和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 ①首先向该求助者介绍咨询目标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②根据咨询目标、原理与方法、评估、双方的责权利、时间与次数的安排、费用的估计及其他等项内容逐一商定;③咨询方案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④最终制定的咨询目标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 咨询目标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24.根据以上案例,请你为该求助者拟定咨询方案。

(1)对方案实施的简单说明: 对某人的咨询方案(在与求助者达成口头或书面形式的咨询协议后,实施以下方案)(2)说明咨询总体目标:

(3)方法选择与理由: ①针对求助者,采用的咨询方法是:。。②选用以上方法的理由是:。。

(4)矫治的操作原则: ①各阶段功能及目标: ②咨询的中断和转介:。。(5)具体操作步骤:

①心理帮助阶段: 心理帮助阶段内的各个具体阶段描述: a.该疗法实施阶段的原理及实际操作 b.该阶段咨询效果的评估:方法与指标(语言、行为、情绪等。)②巩固提高阶段: c.该疗法实施阶段的原理及实际操作 d.该阶段咨询效果的评估:方法与指标(语言、行为、情绪等。)

(6)咨询效果的评估:完成阶段性评估后,通过访谈法、观察法、测验法等方法和外部语言、行为、情绪等指标对咨询效果作整体评估。

26.在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①充分尊重求助者;②关切理解求助者;③采用对方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交谈;④强调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等咨询态度的重要性。

27.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①咨询前的准备工作:如服装、表情;②礼貌接待、礼貌用语:③间接询问求助者需要那些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④结束后表明态度能否提供帮助;⑤避免紧张情绪⑥语速适中吐字清晰、避免使用方言;⑦反复说明保密制度;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⑧不吸烟、不做多余、下意识动作。

28.什么是“引发求助者心理和行为临床表现的关键点”,其内涵是什么? ①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

②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着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

29.验证资料可靠性的方法有:①可以使用补充提问。②可以使用问卷和心理测验的办法来验证。③可以比较同一资料的不同来源。

31.心理咨询方案的主要内容:①咨询目标(7个因素);② 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③ 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④ 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⑤ 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⑥ 咨询的费用;⑦ 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33 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应用面质技术的目的是什么?

(1)面质的定义:面质技术是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言行不

一、理想与现实不

一、前后言语不

一、咨访意见不一),促进求助者思考的一种技术。(2)在本案例中,应用面质技术的目的在于:①促进该求助者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等深入地了解;②激励求助者解除防卫、掩饰心理,面对现实,并由此产生富有建设性的活动;③促进求助者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言语与行动的统一;④促进求助者明确自己的资源,并善加利用;⑤给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将来有能力对他人或自己做面质。

(3)使用面质技术应该注意的地方:要有事实根据、避免个人发泄、避免无情攻击、要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可用尝试性面质。

34.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对象一般应具备的特征为: ①智力正常;②年龄适宜;③咨询内容合适;④人格基本健全;⑤动机合理;⑥行动自觉;⑦对咨询有一定信任度;⑧匹配性好。

35.在本案例中,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如何把握?

(1)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在开始1次或几次咨询后进行评估;在咨询结束前评估;在咨询后追踪复查时评估;

(2)咨询效果评估的方法:①对照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的结果进行评估;②根据求助者自我报告进行评估;③根据该求助者家人、朋友、同事的报告进行评估;④根据该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的改变程度进行评估;⑤根据咨询师对该求助者各方面的观察进行评估。

36.请撰写本案例的咨询方案?

咨询方案应由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气氛中共同商定。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内容:①咨询目标:应该符合(具体,可行,可接受,积极,属于心理学。可评估,多层次统一)有效性的七个要素,包括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②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和义务。③咨询阶段:诊断阶段、咨询阶段、巩固阶段。④咨询的时间:一般每周1—2次,每次50分钟左右。⑤咨询的费用:每次50元。⑥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⑦效果评估及评价手段:……

37.郭念锋关于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①心理活动强度;②心理活动耐受力;③周期节律性;④意识水平;⑤暗示性;⑥心理康复能力;⑦心理自控能力;⑧自信心;⑨社会交往;⑩环境适应能力。

39.如何提出心理评估报告:①临床资料的核实;②评估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状态;③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④综合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及产生原因分析。

40.如何了解求助者: ①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②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③通过对求助者言行的反应澄清求助者的真实想法;④深入探讨问题的深层原因。

41.结合本案例,你计划采用的咨询方法并说明原理

(1)咨询方法:①引导求助者宣泄情绪。②引导求助者做自我探索,改变不合理认知。③帮助求助者学习建设性的行为。④环境的协调对辅导成功同样重要。(2)咨询原理:人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与他对现实世界事物的认识、态度和看法有关,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其引发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也不同.因此,通过改变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态度和看法,就可以改变不良的情绪和行为,以此学会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从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健康和发展.42各种流派咨询观点:

①精神分析: 指导求助者通过自由联想寻找问题根源,帮助求助者将潜意识意识化。

②行为主义:指导求助者进行各种行为训练,帮助求助者消除适应不良的行为。③理性情绪:鼓励求助者检查狭隘非理性信念培养理性信念,指导其用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消除求助者人生自我失败观,过有理性生活。

④完形学派:辨别言语与非言语表达之间的差异,习惯于指导求助者作角色扮演,帮助激励求助者承担责任。

⑤现实治疗:鼓励求助者决定其行为是否真实与负责,引导求助者学习负责任行为发展成功统整感。

⑥交互分析:鼓励求助者重估仍影响其生活的早年重要决定,希望帮助求助者成为自主性的人。

⑦人本主义:强调自我实现。

44.(1)参与性技术:倾听、开放式询问与封闭式询问、鼓励与重复技术、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具体化、参与性概述及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与把握。(2)影响性技术:面质,解释,指导,情感表达,内容表达,自我开放,影响性概述,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与把握。

①倾听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急于下结论;轻视求助者的问题;干扰、转移求助者的话题;作道德或正确性的评判;不适当地运用咨询技巧比如询问过多、概述过多及不适当的情感反应(如你感到很伤心、你觉得很委曲等语句过多会煽起或扩大求助者的情绪,会觉得似乎真的是这样)等。

②面质中常见的矛盾有:求助者言行不一致、理想与现实不一致及前后言语不一致和咨访意见不一致。使用面质技术应该注意的地方:要有事实根据、避免个人发泄、避免无情攻击、要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可用尝试性面质。

③解释与释义:前者在咨询师的参考框架上,运用自己的理论和人生经验来为求助者提供一种认识自身问题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后者则是从求助者的参考框架来说明求助者表达的实质性内容。

④解释与内容表达:前者侧重于对某一问题作理论上的分析,而后者则是指咨询师提供信息、建议、反馈等等。⑤情感表达与情感反应:前者是咨询师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后者是咨询师反映求助者叙述中的情感内容。

⑥内容表达与内容反应:前者是咨询师表达自己的意见,而后者是咨询师反映求助者的叙述。

⑦释义与情感反应举例:“你说你的同事在背后挑拨是非”,这是释义。而“你似乎对他非常气愤,是这样吗?”,是情感反应。若是“你的同事在背后挑拨是非,你为此感到非常气愤,是这样吗?”则是综合了释义和情感反应两种技巧。⑧求助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咨询师可采取相应的“具体性”对策:问题模糊(比如我烦死了,我感到绝望等)、过分概括(求助者往往容易以偏概全)、概念不清。

45、急性应激障碍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应如何鉴定?(10分)

①发病时间不同(2分):急性应激障碍在创伤数分钟或数小时就可出现。而创伤后应激障碍可延时数月至半年发生。

②症状表现程度不同(2分):急性应激障碍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感知迟钝等。创伤后应激障碍主要表现为创伤性体验反复重现,面临类似灾难境遇感到痛苦,对创伤性尽力的选择性遗忘,一般不出现意识障碍。③预后不同(1分):急性应激障碍一般恢复良好,创伤后应激障碍有时长时间不能恢复(1分)。

46.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是什么?认知行为疗法认为,认知过程决定着行为的产生和情绪的变化;(2分)不适应行为和不良情绪应从认知中找原因;(1分)行为的改变也可以引起认知的改变;(1分)认知和行为的恶性循环,会使心理问题变得越发严重;(2分)认知行为疗法,是在认知和行为及情绪之间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的过程(2分)。47.咨询时怎样制定咨询目标? 在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师根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与程度,通过与求助者共同协商,确定双方共同接受的有效的咨询目标并加以整合。

①全面掌握求助者的有关资料,列出全部问题:心理咨询师在听取求助者自述和他人介绍情况后,应进一步询问和观察,尽量全面地收集求助者的有关资料,尤其是要掌握求助者的基本性格特征,是内向还是外向等及其表现程度。应了解求助者的成长过程、兴趣爱好、能力等,了解求助者通常对自己、对别人和对现实生活所持的态度及相应的习惯做法,因为这些因素有可能成为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内在原因。根据需要,还应了解求助者成长的家庭背景以及目前的生活状况,要了解事情发生的细节。在深入了解求助者时,要确定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通过对求助者言行的反应,澄清求助者的真实想法;深入探讨求助者问题的深层原因,分析心理问题原因时,要避免先入之见。

②判断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心理咨询师需要了解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比如,外表和行为;交谈过程中的语言特点;思维内容;认知过程及功能;情绪;求助者对自己就诊的目的是否判断准确;对自己的判断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他是否能观察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或情感已经有了问题;等等,从而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判断。

③选择优先解决的问题:要找出求助者最关心、最困扰、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从哪个问题人手。

④向求助者说明有效咨询目标的基本要素:一个有效的咨询目标,应该具有以下要素:具体的、可行的、积极的、双方可接受的、属于心理学性质的、可以评估的、多层次统一的。对于不牵涉心理问题的来访,一般不属于心理咨询范围。⑤近期和远期目标的整合:心理咨询的大目标即终极目标,是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明确咨询的终极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求助者的特殊情况,来确定具体的目标.在实施具体目标时,始终是以终极目标为指导思想的。

48.心理咨询师的效果主要通过以下机制起作用:①宣泄疏导感情而缓解情绪压力(生理心理机制):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关系,从而,可以产生一个安全、可信任的咨询氛围,使求助者宣泄疏导感情而缓解情绪压力.②鼓励倾诉内心痛苦并针对性的指导(生理心理机制):求助者求治的强烈动机、积极态度等,是影响咨询效果的最大变量.心理咨询师鼓励求助者倾诉内心痛苦,并进行具体的指导.③探寻求助者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精神分析):心理咨询师通过咨询,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通过对求助者言行的反应,澄清求助者的真实想法;深入探讨求助者问题的深层原因.④协助求助者改进认知结构并学会合理思维(认知主义):心理咨询时通过合理情绪等认知行为疗法,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凋节、行为改善.⑤通过学习和训练建立积极有效的行为模式(行为主义):心理咨询师可以采用系统脱敏疗法、冲击疗法等行为疗法,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与焦虑.⑥帮助求助者排除心理行为障碍,促进健康成长(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师以来访者中心疗法,采用无条件关注、共感等理念,让求助者认识的内、外向世界,纠正不合理的欲望和错误信念,学习面对现实和应对现实。心理咨询的疗效可视为咨询师、求助者与咨询方法三者的函数,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疗效。

49.转介:不适合的求助者:欠缺型,忌讳型,冲突型。

①咨询师如发现自己与该求助者不匹配时,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明智地转介;②首先征求该求助者的意见,向其说明转介的原因或理由,但说明理由时须尊重求助者,不可过于直率;③向该求助者介绍新咨询师的有关情况;④向新咨询师介绍该求助者的情况,提供自己的分析,但不宜泄露求助者出于对原咨询师的信任而提供的隐秘;⑤原咨询师一般不干预新咨询师的活动,不宜在该求助者面前对新咨询师的方法、为人等进行评论,更不能指责.50.归类解释与验证临床资料应考虑因素:①整理归纳首先考虑与处臵方案密切关联的资料。②个体情况:求助者生物、心理和自我意识情况。③环境条件:求助者人际、工作、生活环境条件。④他人评价:对求助者一般印象、治疗情况评价。51.临床资料整理归纳模式

(1)一般资料:①该求助者婚姻家庭、生活居住状况(Now);②生活事件与原因;现状与过去比较;③该求助者对未来的愿望及相应依据(将来)。

(2)个人成长史:①该求助者早年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②该求助者性欲的发展及性生活相关情况③该求助者以往解决相应问题的行为模式。

(3)目前状态:①该求助者个性特征相关特点。②该求助者社会支持系统作用。(4)心理测量:①求助者是否做过心理测量。②心理测量目的及测量结果。52.正确理解初步印象步骤

初步印象即初步诊断涉及三方面内容:①心理问题的归类诊断形成大致判断。②行为问题的归类诊断形成大致判断。③行为问题的严重程度形成大致判断。形成初步印象的正确操作按三步进行:①对目前一般心理健康水平予以评估。②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评估。③对某些含混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53.用案例说明心理评估过程及其结果

1.一般资料:①求助者的情况简介②咨访双方对话摘录③社会调查有关资料.④体验自述行为观察.⑤心理测量结果资料。2.对该案例的心理评估(八个方面)

①求助者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恋爱婚姻家庭、心理成长发育、情绪情感反应、社交适应人际关系。

具体表现:因对母亲有一种想报复心理而感到痛苦。②自述与观察

③问题严重程度:联系具体症状表现给出哪个层级——轻中重。④相关资料

⑤验证资料可靠性。(经验证,上述资料可靠。分析如下:A.就事论事: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求治欲强、态度诚实。B.寻找相关:求助者提供的资料与其母亲提供的相一致。C.迹象分析:会谈及收集到的资料得出没有迹象表明有其他引起心理冲突的原因从而否定资料可靠性。)⑥心理问题的关键点:幼时自尊心曾受到伤害,并形成了情结。⑦判断求助者心理障碍性质——按诊断流程形成大类小类诊断。

⑧心理障碍原因分析.A.问题一般原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社会原因.B.问题具体原因:躯体情况、人格因素、压力特点。

54.神经症诊断 ☆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患者能体验到这种冲突并感到痛苦,影响其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但没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神经症共同特征:☆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非精神病性功能性障碍总称。神经症共同特点:①神经症是一组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但非应激障碍。②神经症是一组机能性障碍,障碍性质属功能性非器质性。③神经症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光有精神症状,没有躯体症状叫精神痛苦)④神经症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基础但非人格障碍。⑤神经症各亚型有其特征性临床相。⑥神经症是可逆的,外因压力大时加重,反之症状减轻或消失。⑦神经症患者社会功能相对良好。(相对于精神障碍而言)⑧神经症患者自知力充分。☆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本障碍有一定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但病人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各种神经症性症状或其组合可见于感染、中毒、内脏、内分泌或代谢和脑器质性疾病,称神经症样综合征。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1项:①恐惧;②强迫症状;③惊恐发作;④焦虑;⑤躯体形式症状;⑥躯体化症状;⑦疑病症状;⑧神经衰弱症状.☆[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或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促使其主动求医.☆[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惊恐障碍另有规定。☆[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各种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及心境障碍等。54.咨询阶段的划分:

①诊断阶段: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调整求助动机,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②咨询阶段:帮助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或行为。

③巩固阶段:A.一次咨询的结束:做好此次咨询的小结和下次咨询的准备,包括布臵家庭作业,商定下次咨询的主题和时间等。B.整个咨询的结束:做好咨询的回顾总结,巩固咨询成果,做好追踪研究 55.如进行远期疗效评估,请说出其步骤和主要内容 ①社会接纳程度评估(求助者的社会适应程度)评估内容:行为表现和与周围环境的适应情况,包括跟人的来往,学习或工作方面的表现,跟家人的相处,对问题的处理方式与能力。评估方法:家属或四周人的观察,咨询师本身的审查

②自我接纳程度评估:评估内容:自述症状与问题的减轻或消除情况;性格方面的成熟情况.评估方法:求助者口头报告,量表评估

③随访调查(2分)评估内容:评价原来的诊断分析是否正确,帮助指导是否有效。评估方式:追踪卡,通讯,电话,面谈。1.行为疗法

治疗原理:①以行为学习理论为基础,按照一定的程序来矫正求助者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

②通过行为评价及行为学习程式,指导调动心理和行为能力,改变不良行为,建立新健康行为。

基本假设:既然不良行为是通过学习得来的,那么同样地可以通过学习方式消除不良行为和习得良好行为。

治疗原则:①对过剩的行为,通过社会学习进行矫正以消退。②对不足的行为,通过社会学习进行强化以增加。③对不适应行为,通过社会学习进行矫正以适应。行为疗法主要包括系统脱敏疗法、自我管理技术,模仿学习,角色扮演,自信心训练,厌恶疗法、满灌或冲击疗法,强化法,生物反馈疗法等。

行为疗法又称行为治疗,是基于现代行为科学的一种非常通用的新型心理治疗方法,是根据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和心理学实验方法确立的原则,对个体反复训练,达到矫正适应不良行为的一类心理治疗。

行为疗法的代表人物沃尔普(沃皮)将其定义为:使用实验确立的行为学习原则和方式,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

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行为主义的学习原理;即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和模仿学习原理。

行为治疗的步骤:靶行为的发生的情境及其功能分析;靶行为量化与标定;矫正目标的制定;制定增加积极行为,减少消极行为的干预实施,监测,调整计划;结束以及复发的处理。

2.简易行为矫治——阳性强化法

适应症:认知偏差、负性情绪、情感障碍。

操作步骤:明确治疗的靶目标(靶目标越具体越好,可以客观测量与分析)、监控靶行为(评定靶行为的基础水平。详细观察和记录该行为发生的频度、程度和后果。特别注意靶行为的直接后果对不良行为的强化作用)设计新的行为结果、(设计新的行为结果取代以往不良行为产生的直接后果)实施强化(当求助者出现适当行为时及时给予强化,设计一个渐进强化时间表,促使行为朝期望方向发展)。行为疗法基础理论:创始人是巴甫洛夫和霍尔。这种应答性经典条件反射在治疗中的应用就称为行为治疗,最初是通过华生等人对儿童的动物恐怖脱敏发展进来的。根据这一原则而建立的第一个系统的行为治疗模式是50年代由沃尔甫提出的,称为交互抑制的系统脱敏法。第二种成分是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在治疗中的应用称为行为矫正,应用于个体治疗和集体治疗。第三种成分称为认知行为治疗,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治疗思想的融合。

阳性强化法基本原理: 行为主义理论认定行为是后天习得,并且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在被它的结果所强化。所以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如果要消除某种行为,就得设法给予惩罚,这种被称为“赏罚法”的行为矫正方法,完全适用于出现行为障碍的求助者。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法就叫做阳性强化法。阳性强化法广泛应用于儿童行为问题矫治。

基本原理:操作条件反射①以奖励为手段建立某种行为,以惩罚为手段消除某行为②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淡化异常行为。

3.简述系统脱敏疗法的过程和原理: 起源:沃尔普 动物的实验性神经症 原理是:交互抑制。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基本方法是用放松取代焦虑。

系统脱敏法的过程是:①学习放松技巧(重点强调面部肌肉放松)②构建焦虑等级(理想的焦虑等级建构应做到各等级之前差均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列层次。每一级刺激因素引起的焦虑,应小到能被全身松弛所拮抗的程度。效果取决于求助者本人)③实施系统脱敏(如果分数超过25分,就需要继续放松)

注意事项:①如果引发求助者焦虑或恐惧的情境不止一种,可以针对不同情境建立几个不同的焦虑等级表,然后对每个焦虑等级表进行逐级脱敏训练。②系统脱敏时,求助者想象的次数多少,依个体不同和情境不同而不同。③在系统脱敏过程中,当一开始焦虑分数超过50,仅靠重复放松就很难降低了,此时表明焦虑等级设计得不够合理,应当将焦虑等级划分得细一些,使每个等级之间跨度不要太大。④有的求助者不能用想象和放松的方法降低焦虑水平,可考虑改用其他方法。4.简述满灌疗法

⑴满灌疗法又称冲击疗法(0.5分),是暴露疗法之一(0.5分),是用来治疗恐惧和其他负性情绪反应的一类行为治疗方法(2分)。指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恐惧的刺激中而不采取任何缓解恐惧的行为,让恐惧自行降低。

⑵满灌疗法的原理是:迅速地将求助者臵身于最恐惧的对象或情境中(2分),必然引起求助者最强烈的恐惧或焦虑反应(2分),对这种强烈而痛苦的情绪,咨询师不给予任何强化,任其自然(2分),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乃至消失,情绪反应自行减轻直到消除(2分),即所谓消退性抑制(4分)。冲击疗法总是把危害最大的刺激放在第一位。

(3)程序:(1)筛选确定治疗对象(体检):排除:①严重心血管病:如高血压,冠心病②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瘤,癫痫。③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④内分泌疾患:甲状腺疾病⑤老人,儿童,孕妇及身体虚弱者⑥各种精神病性障碍(2)签定治疗协议。(3)治疗准备工作:刺激物、场地,应急药品。(4)实施冲击治疗:30分-60分钟 1日1次或隔日一次,2-4次

注意:通气过度综合症,晕厥或休克,求助者反复要求退出治疗,或家属提出取消治疗,经咨询师劝说无效时,治疗应立即停止。

5.厌恶疗法:指通过附加某种刺激的方法,使求助者在进行不适行为时,同时产生令人厌恶的心理或生理反应,如此反复使求助者不得不中止或放弃原来不适行为。厌恶疗法又叫“对抗性条件反射疗法”,它是应用惩罚的厌恶性刺激,即通过直接或间接想象,以消除或减少某种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厌恶疗法的特点是,治疗期较短,效果较好。

厌恶疗法的一般原理是:经典条件反射。利用回避学习的原理,把令人 厌恶的刺激,如电击、催吐、语言责备、想象等,与求治者 的不良行为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以对抗原有的不良行为,进而消除这种不良行为。

程序:①确定靶症状 单一。②选用厌恶刺激(强烈): 电, 药物,想象,其他(憋气,羞辱,光线,噪音,针刺)③把握时机施加厌恶刺激(厌恶体验与不良行为同步)注意:① 厌恶刺激应该足够的强度,但必须无害,安全,在严格控制条件下使用;②签订知情同意书;③靶症状要具体单一

6.模仿法:又称示范法,是向求助者呈现某种行为榜样,让其观察示范者如何行为以及他们的行为得到了什么样的后果,以引起他从事相似行为的治疗方法。模仿法具体方式包括:生活示范;象征性示范;角色扮演;参与示范;内隐示范等。程序:①选择适合的治疗对象;②设计示范行为(示范情景尽可能真实,示范事件的顺序由易到难);③强化正确的模仿行为

注意:①学龄期市模仿能力最强的年龄段,更适合年轻的求助者。②示范者的感染力越强,示范者与模仿者的共同之处越多,成绩越好。③对正确模仿行为的强化应该适时和恰当。

7.生物反馈法(主动参与过程)巴普洛夫 动物内脏条件反射,最早临床应用:夏皮诺

生物反馈疗法,就是通过现代电子仪器,将个体在通常情况下不能意识到的体内生理功能予以描记,并转换为数据、图形或声、光等反馈信号,让求助者根据反馈信号的变化了解并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机能及其他躯体机能,达到防治身心疾病的目的。

临床常用的生物反馈仪的分类:肌电生物反馈仪;皮肤电反馈仪;皮温反馈仪;脑电生物反馈仪;其他如心率、血压等反馈仪。程序:①治疗前准备:a.设立专门治疗室b.咨询师熟悉掌握反馈仪的使用方法c.向求助者讲解原理,方法,特点和功效。求助者主动参与治疗是成功的必要条件.②诊室训练:进餐后30分钟开始训练;仰卧;安放电极(前额,前臂);测肌电水平的基线值;反馈训练。③家庭训练

注意:适应症:睡眠障碍;伴紧张,焦虑,恐惧的神经症,心因性精神障碍,心身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经前期综合症,紧张性头痛,书写痉挛;儿童多动症,慢性精神分裂症(伴社会功能受损)

禁忌症:急性期精神病求助者;有自伤,自杀观念,冲动,毁物,兴奋不合作的求助者;出现头晕,恶心,血压升高,失眠,幻觉,妄想症状的。

8.求助者中心疗法 实质:帮助求助者去掉那些由于价值条件作用,而使人用来应付生活的面具或角色,把别人的自我当成自我的成分,使其恢复成真正的自我的过程。程序:①确定咨询目标:求助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开放;协调;更加信任自己;更适应;愿意使生命过程成为一个变化的过程.②掌握主要咨询技术: 设身处地的理解(关注,言语与非言语交流,沉默);坦诚交流(并不固定角色,自发性,无防御性反应,一致性,自我的交流), 无条件积极关注(尊重)③把握咨询过程7个阶段(佩特森):第一阶段: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阶段,求助者不愿主动寻求治疗和帮助。(对自己的经验是刻板固定的,采取非黑即白的绝对化态度)(2分)。第二阶段:求助者开始“有所动”阶段。流畅的谈论一些自我之外的话题,但仍不能承担问题的责任。(2分)第三阶段:求助者能够较为流畅地、自由地表达客观的自我。(3分)但还是没有情感的投入。能意识到自己的真实感受,但很少承认自己当前的感受,并且对自己的感受不能接纳。第四阶段:求助者能更自由地表达个人情感,但在表达当前情感时还有顾虑。(2分)在表达过去的情感时很具体,很生动,对现在情感的表达还有些障碍。第五阶段:求助者能够自由表达当时的个人情感,接受自己的感受但仍然带有一些迟疑。(2分)开始接受自己的真实情感,并且已经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我内部的不协调与矛盾。第六阶段:求助者能够完全接受过去那些被阻碍、被否认的情感,他的自我与情感变得协调一致。(2分)第七阶段:求助者几乎可以不需要咨询师的帮助,就可以继续自由地表达自己。(2分)七个阶段是一个有机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渗透着下一阶段的发展变化。整个心理咨询过程是求助者人格改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渐进的,灵活的,相互联系的过程,并非相互割裂的,也并非区分十分严格的。

基本理论:①求助者中心疗法对人性的看法:对人性的看法是积极乐观的,认为: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人拥有有机体的评价过程,人是可以信任的。②自我理论:A经验:指现象场,人的主观世界。B“自我概念”:不同于自我,自我是指求助者真实的个体,自我概念主要是指求助者如何看待自己,是对自己总体的知觉和认识,是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的统一体。C价值的条件化:建立在他人评价的基础上,受内化的他人的价值规范的指导。③心理失调的实质和治疗: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不协调是心理失调产生的原因。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实质是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和谐,或者是说达到个体人格的重建。注意: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咨询治疗首要责任在于求助者;局限:初学者倾向于接受没有挑战性的求助者,只把精力放在反应和倾听上。

9.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和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CBM等。

认知行为疗法的特点:双方是合作关系;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

所有认知疗法都建立在一种结构性的心理教育模型之上,强调家庭作业的作用,赋予求助者更多的责任,让他们在治疗之中和治疗之外都承担一种主动的角色,同时都注意吸收各种认知和行为策略来达到改变的目的。

(一)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及其核心ABC理论是什么?基本步骤有哪些? 合理情绪疗法,简称RET,是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适应症:认知偏差、焦虑抑郁、行为不良。

治疗原理:(1)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问题。(2)核心是ABC理论: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①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②B代表信念(beliefs)),即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③C代表继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s)。强调情绪困扰和行为不良都来源于个体的非理性观念,治疗的重点在于改变这些观念。

人的不合理信念主要有三个特征:1)“绝对化要求”,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必须,应该);2)“过分概括化”,即对一件小事做出夸张、以偏概全的反应;3)“糟糕至极”,即对一种对事物的可能后果非常害怕,糟糕,灾难性的预期的非理性观念。凡此种种,都易使人对挫折与精神困扰做出自暴自弃、自怨自艾的反应。治疗目标:减低求助者各种不良的情绪体验,使他们在治疗结束后能带着最少的焦虑,抑郁和敌意去生活,进而帮助他拥有一个较现实,理性,宽容的人生哲学。①不完美目标:针对求助者症状改变,尽可能地减少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各种症状。(具体目标)②完美目标:着眼更长远更深刻变化,使求助者拥有比较现实,理想,宽容的人生哲学。(终极目标)

合理情绪疗法可以帮助求助者达到以下目标:自我关怀、自我指导、宽容、接受不确定性、变通性、参与、敢于尝试、自我接受。

治疗程序:心理诊断阶段、领悟阶段、修通阶段、再教育阶段。

(1)心理诊断阶段:咨询师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找出ABC之间关系。向求助者介绍ABC理论,使求助者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

(2)领悟阶段:咨询师要进一步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使求助者进一步的领悟对自己问题及其与自身的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咨询师需要帮助求助者达到三种领悟:a.使求助者认识到信念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b.求助者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责。c.只有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求助者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

(3)修通阶段: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信念,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①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来源于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即产婆术的辩论技术)咨询师可用黄金规则反驳求助者对别人和周围环境的绝对化要求。(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

②合理情绪想象技术三步骤:a.使求助者在想象中进入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情境之中,让他体验在这种情境下的强烈情绪反应。b.帮助求助者改变不适当的情绪体验,并使他能体验到适度的情绪反应。(常通过改变求助者对自己情绪体验的不正确认识来进行)c.停止想象,讲述变化过程。对求助者的情绪和观念积极转变,应及时给予强化以巩固他获得的新的情绪反应。

③家庭作业:包括:RET自助表(ABCDE过程)和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A(以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为主)。

(4)再教育阶段: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①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观念得以强化;②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后仍能用学到的东西应付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自信训练,放松训练提高应付焦虑性情绪反应的能力,问题解决训练和社交技能训练提高寻求问题解决的最优方法的能力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注意事项:假定人有一种生物的倾向性,倾向于用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维,对有严重情绪和行为障碍的不能达到不再有不合理信念的程度;着重认知取向,对年轻,智力高,文化高的人更有效,对拒绝作出努力,过分偏执,有领悟困难的人,自闭症,急性精神分裂症难以奏效;咨询师本身的信念与治疗效果有关。⑵贝克—雷米的认知疗法:该疗法认为错误的认识和观念是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源,因此,咨询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发现并纠正错误观念及其赖以形成的认知过程,使之改变到正确的认知方式上来。程序:①建立咨询关系(咨询师扮演诊断者和教育者双重角色)。②确定咨询目标:对错误认知过程和观念进行分析。③确定问题: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使求助者注意被他忽略的经验,并重新加以体验和评价。④检验表层错误观念:建议 演示 模仿。⑤纠正核心错误观念:语义分析技术(灾变驱除,重新归因,认知重建)让求助者能用对具体事件的评价来代替对自我的整体性评价。⑥进一步改变认知:行为矫正技术(设计特殊的行为模式或情境帮助求助者产生一些通常为他所忽视的情绪体验,并且学会如何获得这些体验的方法)。⑦巩固新观念:认知复习(布臵家庭作业或阅读有关认知疗法材料)基本原理:贝克的认知疗法 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规则。

如果个体不能正确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或是对自己的自动化思维中某些错误观念不能加以内省,或是过分按规则办事,都会造成认知歪曲,产生不利的情绪和不适应的行为问题。

(主观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概括,夸大和缩小,个性化,贴标签,极端思维)5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识别自动化思维(提问,自我演示,模仿),识别认知性错误;真实性验证;去中心化;忧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

雷米的认知治疗理论:强调错误观念的存在状态,即这些观念是以什么样的顺序和方式表现出来并发生作用的。错误观念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以群集的方式表现出来。每一个错误观念的群集都对应着某一类情绪障碍。提出了中心-边缘模型,治疗的目的是要揭示并改变那些中心的深层的错误观念,治疗的手段则应从边缘,表层的错误观念入手,逐渐靠近中心,挖掘深层并最终予以纠正。

⑶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应对技能学习程序,基本原理是通过学习如何矫正认知定势来获得更有效地应对压力情境的策略。

①通过角色扮演和想象技术使求助者面临一种可以引发焦虑的情景。②要求求助者评价他们的焦虑水平。③教给求助者觉察那些他们在压力情景下产生的引发焦虑的认知。④帮助求助者通过重新评价自我陈述来检查这些想法。⑤让求助者注意重新评价后的焦虑水平。压力接种训练SIT是具体应用,包括信息给予,苏格拉底式讨论,认知重组,问题解决,放松训练,行为复述,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改变环境情境。概念阶段;技能获得和复述阶段(获得和复述一种新的自我陈述,4种行为干预:放松训练,社会技能训练,时间管理指导,自我指导训练);应用和完成阶段 怎样划分咨询阶段,并说出其主要内容(10分)关注的是求助者的自我言语表达的改变。

CBM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求助者必须注意自己是如何想的、感受的和行动的以及自己对别人的影响,这是行为改变的一个先决条件。要发生改变,求助者就需要打破行为的刻板定势,这样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评价自己的行为。认知重组起关键作用,行为的改变包括内部言语,认知结构与行为的相互作用以及随之而来的结果。3个阶段:自我观察(重新概念化);开始一种新的内部对话;学习新的技能。

第三篇:《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复习要点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复习要点总结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道德的一般分析

▲ 道德的含义:是关于利害人群的应该如何的规范。马克思伦理学认为:道德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1)道德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 2)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3)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4)道德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 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受着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1)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结构,就相应地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3)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

4)我们对道德一般本质的理解又必须是辨证的,也就是说,我们在承认道德总是一定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产物的同时,也要承认道德又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自身的存在规则和发展规律。道德的这种独立性突出地表现为它既可以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起消极的阴滞或促退作用。▲ 道德的特殊本质

道德的特殊本质是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其主要表现在:

第一,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道德是一种由原则、规范、意识、信念和行为习惯构成的特殊的调解规范体系,具有特殊的规范性。

1)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2)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3)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第二,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1)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调解规范体系,而且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

2)道德是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关系,推动人们改善这种关系,调节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的人格。同时,道德又不仅仅是价值,更是实现价值的行为,是有目的的行为。

3)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律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第三,道德是一种必要的“恶”。两害相争取其轻。牺牲一部分利益换来更大的利益;牺牲小我,成全大我。

▲ 道德的特点。1)道德的规范性。2)广泛的渗透性。3)独特的多层次性。4)更高的稳定性。5)更大的自律性。

▲ 道德的基本功能。1)道德的调节功能。2)道德的论证功能。3)道德的教育功能。4)道德的导向功能。

第二节 教师职业与教师职业道德

▲ 职业。职业就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负有特定社会责任、具有专门业务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 职业道德 , 就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形成和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品质。

▲ 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为什么说“为人民服务”是最高标准)(为什么?经常考)

在我国,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1)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

2)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 3)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又叫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规范体系。我国目前已形成什么样的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道德的规范体系?)——简答或论述题(主要内容)(经常考)

所谓职业道德规范,是在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导下形成的,调整人们职业活动中的利益关系、判断职业行为善恶的具体标准。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1)要爱岗敬业,勤于职守;2)要尽职尽责,奉献社会;3)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4)要文明竞争,友好协作;5)要勤奋学习,熟练业务。

第二章 教育劳动和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节 教育劳动的特点

▲ 教育劳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特殊性

1)教育劳动的目的是培养人;2)教育劳动产品具有社会性。▲ 教育劳动对象的特殊性

1)劳动对象的复杂性。2)劳动对象的向师性

①教师是学生获求知识的导师和引路人,在学生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 ②教师的道德品行和知识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榜样;③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事的态度都被学生视为榜样,被学生竭力模仿;④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这种“向师性”具有不同的特征;

⑤教师的榜样作用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任何教科书、任何奖罚制度都不可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⑥教育对象的这种向师性,要求教师必须从育人高度注意身体劳动的示范性。

3)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

①教育劳动是以人为对象的创造性劳动,但这一对象与其他劳动实践过程中的对象不同,他是一个有意识、有思想、有主动性的人;

②广大青少年既是作为教师的劳动对象(即客体)而出现,又是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而出现的;

③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过程,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是作为主体的一方,接受不接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操有某种“主动权”;

④教师劳动对象的主体性,还反映在劳动过程中的反作用特点; 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主体以其知识、思想品质作用于学生,那么学生作为客体,也随时以其思想、情感、见解、态度等,影响乃至改变着教师和教师的劳动。▲ 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

1)教育必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 2)教育教学的内容必须具有创造性。3)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教育教学内容再创造; 4)教育教学的方法必须不断创新。

▲ 教育劳动人际关系的特殊性:1)关系众多,组成复杂。2)网络教育与新型师生关系。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与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比其他职业道德更高更全面。2)教师职业道德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更深远。3)教师职业道德调节方式更具有自觉性。

第三章 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节 大学精神的一般分析

▲ 什么是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在大学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凝练而成的、为大学人所普遍认可并共同追求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一般有,学术自由的精神、独立自治的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开拓创新教师、理性批判的精神等。

▲ 大学精神的内涵(须作稍加阐述)

概念——大学精神(见上)

1)学术自由的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它根源于思想自由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自由。它具体包括教师“教的自由”和学生“学的自由”两个方面。

2)独立自治的精神:是指大学作为一个法人团体不受国家、教会及任何其他势力的控制和干预,有权自由、自主地决策和处理学校内部的所有事务。高等教育体现了国家意志。

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在科学研究中凝练和提示出来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活动及其成果的升华。其核心就是“不屈不挠,不畏强暴、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4)开拓创新的精神:教育的本质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大学的开拓创新的精神,一是指向科学研究;二是指向人才的培养;三是指向社会发展。

5)理性批判的精神:大学是一个充满理性和批判精神的场所。大学的批判精神实质上所体现的是大学不断追求超越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它期望引导社会的发展,期望自己永远是社会精神的源泉。

第二节 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 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具有什么意义? 概念阐述:大学精神、职业道德(见上部分)意义:1)树立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 2)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3)树立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 4)具有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

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 教书育人原则

1.确立依据: 1)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2)教书育人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

3)教书育人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的需求 2.贯彻该原则的要求

1)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2)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 3)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 为人师表原则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效法的楷模。1.确立依据

1)为人师表是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 2)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 3)为人师表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2.贯彻该原则的要求

1)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是为人师表的基础)2)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3)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4)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教育公正原则

1.确立依据

1)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总体原则的要求; 2)教育公正是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 3)教育公正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2.贯彻该原则的要求

1)爱无差别,一视同仁; 2)实事求是,赏罚分明 3)长善救失,因材施教;4)面向全体学生,点面结合。▲ 依法教育原则

▲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该题可能考案例分析——黑龙江教师收钱事件(用教育公正、为人师表原则分析)

第五章 高校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 第一节 师生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 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

1)高校师生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

2)高校师生关系在层次上具有差异性。其主要差异在于他们各自所拥有的知识、能力、阅历、地位、身心等方面;

3)高校师生关系在情感、角色期待上具有互动性; 4)高校师生关系在评价标准上具有冲突性。

第二节 高校师生关系矛盾冲突的原因

1)对专业或课程不同的理解与要求;2)教育教学方式运用不当; 3)缺少必要的沟通;4)“代沟”和“心理差距”的存在; 5)不能公平地对待学生;6)来自学生方面的不当行为。

第三节 协调高校师生关系的师德要求

1.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

教师是担任教育责任,具有主导性的一方主体,而学生是教师教育活动的承受主体。学生的学习活动,尤其是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实际上不仅仅限于课堂上、校园里,他同时主动地或被动地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学习的主动权完完全全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的教育活动起了重要的外因作用,但决定学生能否学好的,是他自身的内因。没有内因的响应,就达不到教育活动的目的。

1)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2)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3)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2.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

1)自尊心是大学生的一种心理需求,渴望受尊重是每一个人的一种正常的普遍心理需求;

2)尊重学生是教师有效实现教育教学的需求; 3)友好、平等、信任、自制是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

4)对学生的尊重,不仅表现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还表现在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上。

3.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

1)对教育对象予以充分的关注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前提; 2)关心学生不仅是教育的需求,也是培养师生感情的需要; 3)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一种客观需要;

4)途径:首先,教师要扩大与学生的交往范围,积极参与他们的各项活动,在交往中增进师生的相互了解,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其次,教师应遵循师德规范的要求深入了解学生,公正、无私、少成见,放下架子去接近学生,把握学生的内心思想活动,以适当的方法去教育指导学生。

4.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

原则:1)严而有理;2)严而有度;3)严而有方;4)严而有恒。

第六章 高校教师集体中的道德问题 第一节 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分析 第二节 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

关心集体、尊重同事、团结协作、有益竟争 ▲ 教师所关心的集体是一种真实的集体的解释

在真实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价值本质、价值地位、价值意义上是统一的,不存在内在的分裂和价值序列上的优劣之分。

从个人与集体的价值关系来看,两者在总体上是一种相互统一、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共生共长的关系:一方面,个人的价值创造、利益增长和需要的满足依赖于集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另一方面,集体的总体价值和利益 2 的增长又必须依赖于个人的价值创造和利益增长。

个人与集体之间在价值取向上的统一协调和生存发展上的共存共生,并把实现社会整体的共同进步与每个个人的自由发展的真正统一,作为它的最高目标和要求。

▲ 尊重同事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 :

1)尊重所有同事。2)看到他人的长处,宽容他人的不足,尊重他人的个性,倾听他人的意见,注意向他人学习,积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团结协作--主要是以优化现有教育人际关系,促进发展为目标和出发点,表现为教师之间为了促进发展、优化关系,主动沟通,有问题时,愿意、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有意见当面提,寻求和实现了充分的人际交流,不断达到新的理解,形成良心的竞争氛围,促发新的发展契机。

教师之间的关系表面上似乎不是很和谐,教师之间会围绕某个问题发生激烈的争论,但这种教师人际关系具有激励价值,有利于教师业务能力的发挥和个性的健康发展。这种教师集体中的团结协作氛围一旦形成,就会使教师逐渐养成并习惯于真实的、真诚的、互相激励的教师人际关系。▲ 有益竞争

1.在教师集体中开展竞争的必要性

1)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 2)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3)是促使教师个体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

2.以道德的手段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如何对待有益竞争)1)教师要有竞争的精神。2)竞争手段必须符合道德。3)应妥善处理好教师集体中竞争和协作的关系。

第七章 高校教学工作中的道德问题

1.确立科学的教学理念。2.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3.提高教育专业能力。4.注重全面教学改革。5.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

第八章 高校科学研究中的道德问题 第一节 科学研究的道德意义

1.有助于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健康方向。2.有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3.有助于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养成。4.有助于高校教师取得科学研究的成功5.有助于大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

第二节 科学研究中具体道德要求(论述)

1.追求真理,勇于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核心)

1)打破科研的神秘感;2)克服自卑感;3)防止自满情绪;4)反对迷信权威;5)正确看待失败。

2.实事求是,治学严谨

1)选择研究的课题要有科学价值;2)资料收集要客观、准确、全面; 3)在研究过程中,要消除主观上的偏向,尊重事实,不要先入为主; 4)反对学术腐败:抄袭剽窃、伪造或是拼凑包装、浮夸吹嘘—制造“学术泡沫”、大搞不正之风。

3.配合协作,优势互补

4.学术民主,提携后辈

学术腐败:是人们对各种不道德不诚实的学术行为的概括。

当前,学术腐败主要表现为:①抄袭剽窃,就是将他人成果占为已有。②伪造或是拼凑包装。③浮夸吹嘘,制造“学术泡沫” ④大搞不正之风。

学术腐败产生原因:①从大的社会环境来说,整个社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出现的价值观、利益观和道德观偏差对学术界的影响。②从学术界自身而言,建立和完善既适应社会发展又符合学术规律的学术管理系统滞后。③从学术和学术人员来说,极少数人学术道德低下,学术功底薄弱,心态浮躁。④从监督和惩罚机制来看,监督和惩罚机制的缺位也是我国学术腐败未能得到遏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清除学术腐败现象:①促进党风、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②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学术发展规律的学术评价机制。③提高科研人员的道德水平,加强学术功底,拒绝名利诱惑。④建立完善的学术监督和惩罚机制。

第九章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问题

第一节 社会服务及其道德意义

1.服务社会是高校的重要职责。

2.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校服务社会有强大的需求。

3.为了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必须通过“产、学、研”结合。4.有助于激发高校教师自身的职业潜能。

5.有助于高校从社会获取办学资源,促进高校发展。

第二节 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要求

▲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

1.诚实守信、公平竞争、讲究效率、勇于奉献 2.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3.正确处理岗位主次的关系 4.确立自觉的守法道德

5.要主动维护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 6.应具有人格示范的要求

[补]高校教师在服务社会是正确处理好以下关系: 1.正确处理好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的关系;

2.正确处理好无私奉献和如何索取的关系:提倡无私奉献,坚持按劳取酬,反对不劳而获,防止违法犯罪。

3.正确处理好职业范围内工作的主次关系:以培养人才为根本,学术研究为基础,在这二者的前提下,努力服务社会。

4.正确处理好“学术无禁区”和“传播有规范”的关系; 5.正确处理好学术独立与功利性期望的关系。

第十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节 修养与师德修养

“修养”主要是指个人在理论、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道德修养:指人们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对自身道德素质的自我改造、自我完善,是人类主体精神的自律和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及其行为实践。

道德修养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时代发展的需要;完善自我的需要;市场经济、高科技发展、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需要。▲ 师德修养的过程

1.提高师德认识: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是教师对职业道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进行师德修养的起点和前提。(知行关系分析)

2.陶冶师德情感:人的行为不仅受思想的支配,也受情感的驱使。陶冶高尚的师德情感,是师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3.磨炼师德意志:磨炼坚强的师德意志,是师德修养的必然环节。道德意志在道德素质的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师德意志是人们在实践师德要求过程中战胜困难和克服障碍的毅力。它是在形成一定的师德认识和师德情感的基础上,调节教师的道德行为的重要精神力量。

4.坚定师德信念:确立坚定的师德信念,是师德修养的核心问题。师德信念是教师对职业理想、职业人格、职业原则、职业规范的坚定不移的信仰,是深刻的师德认识、炽热的师德情感和顽强的师德意志的统一,是把师德认识转变为师德行为的种间媒介和内驱力,并使师德行为表现出明确性和一贯性。

5.培养师德行为和习惯:在明确的师德意识指导下,依靠师德信念,自觉地选择师德行为,养成师德习惯是师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师德行为和习惯同道德品质密切相连,它们是道德品质的外部状态。

总之,师德修养的过程就是从师德认识到养成良好师德行为习惯的五个环节的有机统一的道德实践活动的过程:提高师德认识是进行师德修养的前提和基础,陶冶师德情感和磨炼师德意志是把师德认识转化为师德行为习惯的中介,确立师德信念是师德修养的关键,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和习惯是师德修养的结果。

第二节 师德修养的方法和要求

▲ 新时期师德修养的要求(★★)——常考,好出题

1.学习与实践结合

1)大学老师要提高师德水平,必须加强理论学习: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知识;学习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吸收社会生活中一切有用的养料;向具有高尚师德的优秀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2)大学教师要提高师德水平,还必须注意深入实践:积极投身教育实践;积极投身社会生活实践;开展有教育意义的道德实践活动。

2.他律与自律的结合(★)——看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如何做到他律与自律的结合?)

他律:客观外界对道德主体的道德规范和要求。自律:道德规范和要求的内在化,并付诸行动。

他律和自律是大学教师师德修养过程中的两人不同的阶段,但是二者又有相互关联的作用,这种关系表现在他律是自律的前提和基础,自律是他律的发展和升华。任何跨越他律直接向自律的彼岸的修养是不现实的,不客观的,但是任何修养只停留在他律阶段,不向自律阶段发展,是低级的庸俗的修养。

1)正确认识师德修养他律与自律关系的意义:第一,他律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外在动力;第二,自律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内在动力;第三,师德修养重在自律。

2)大学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要重视他律阶段的积淀和发展:第一,主动接受各种师德教育,在丰富多彩的师德活动中,提高大学教师师德修养认识,陶冶师德情感,培养师德意识,规范师德行为;第二,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自觉依靠各种制度、纪律等外在压力来规范自己,约束自己;第三,积极主动参与营造教书育人的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3)大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要努力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第一,要做到自觉内省;第二,经常反省;第三,努力做到慎独。

4)在他律和自律的结合中,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还要突出师德实践环节。一方面是要求教师既要言教,又要身教;另一方面是要求教师在师德实践中成为具有高等教育责任感和教育良心的教育者,这种责任感和良心必然驱使教师在加强师德修养过程中坚持他律和自律的结合,自觉地从他律向自律转变。

3.品质修炼与仪表修饰的结合

第十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内涵

▲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是人们凭借社会舆论、教育传统和内心信念等力量,采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判断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道德行为和品质的道德价值的活动。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

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活动中有诸多规律性的规定,最能代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特点,并统率着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全过程的是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质的分析的原则。

▲ 评价的目的性的要义:

一方面是人们在开展评价活动之前,在大脑中预先观念地存在着活动过程结束时所应取得的结果;另一方面,“一切有目的的行为都可以看作需要负反馈行为”,即评价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鉴定,更在于后期的反馈和改进。再者,目的性代表了整体系统的结构模式,评价的主体客体,评价的内容、标准和方法,均受到目的性的制约。▲ 主体与评价的主体性原则

在评价活动中,主体从自身的需要出发,选择一定的利益作为标准,从而把一定主体需要相关联的价值事实作为反映对象,并把反映到主体前意识中的价值信息纳入到主体评价结构中的一定层次之内,用相应的规范整合之,就形成了主体赋予客体的肯定意义和否定意义。

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

▲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善恶。(补充扩展)▲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

人的目的是教育的目的,就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终目的。因而,教育伦理中的“至善”—人(包括类)的全面和自由地发展,成为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

可以从三个层面来把握:第一个层次是指看作为评价对象的道德行为和品质是否符合人的心智全面的发展和谐地发展的要求;第二个层次是以教育活动中的道德行为和品质是否有利于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为标准;第三个层次是要求教育活动中的道德行为和品质能够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和全面发展。

总之,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是善恶标准。善恶标准是一个标准系统,教育中一般道德意义上的善恶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至善,是其最高标准;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结合教师教育活动中具体的道德行为和品质制定的标准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具体标准。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具体标准的制定问题的探讨更富有现实意义。

第十二章 职业道德教育与教师的道德成长

▲ 职业道德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对教师施加有组织、有计划的影响的一种活动。

▲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注意与前面的区别)

师德教育的原则是教育者在进行师德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教育者在师德教育过程中处理一些带有普遍性和基本矛盾关系的准则。

1)引导性原则:这一原则主要是从师德教育的他律性特点出发,师德规范于教师个体而言,毕竟是一种外在的客观要求,需要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懂得这些规范之所以重要的道理

2)内化性原则:这一原则主要与道德的自律性相联系,师德的道理虽是可教的,但师德本身却主要靠教师主体去修养。

3)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师德培养过程中,教育者既要重视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又要引导受教育者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问题,指导自己的行为,以便把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统一起来。

4)差异性原则:教师的不同个性、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师德教育。5)连贯性原则:这一原则反映了师德修养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规律。

第四篇: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案例复习要点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案例分析复习要点

案例复习要点

1、一般会计人员的资格: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资格: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从事会计工作3年以上经历。

3、总会计师:

(1)总会计师资格:取得会计师任职资格后,主管会计工作时间不少于3年。

(2)必须设置单位: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

(3)地位:总会计师是单位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是一种行政职务,凡是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不应当再设置与总会计师职责重叠的行政副职。

(4)任免程序:由单位负责人提名,政府主管部门任命或聘任。(免职程序相同)

4、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轮换。

5、出纳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6、会计人员回避制度:

(1)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任用会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

(2)单位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的出纳。

7、会计人员的工作交接:

(1)范围:会计人员调动工作、离职或临时离职,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2)移交:编制移交清册,琢项移交。

(3)监交: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监交;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负责人监交,必要时主管单位可以派人会同监交。

(4)移交后的责任:移交人员对移交的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8、县级以上财政部门有权对各单位的会计工作监督检查。

9、稽核与内部审计的区别:稽核是会计机构内部对会计工作进行自我检查,内部审计是单位的审计机构对本单位会计活动进行监督,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

10、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管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实行注册登记制度。

(1)上岗注册登记:持证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当自从事会计工作之日起90日内,填写注册登记表,并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单位证明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2)离岗备案:持证人员离开会计工作岗位超过6个月的,应当填写注册登记表,并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向原注册登记的会计从业资格的管理机构备案。

(3)调转登记:同一管辖范围的,持证人员应当自离开原工作单位之日起90日内,填写调转登记表,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调入单位证明办理调转手续。不同管辖范围的:持证人员应当向原注册登记的会计从业资格的管理机构办理调出手续,并于办理调出手续之日起90日内,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单位证明,向调入单位所在地的会计从业资格的管理机构办理调入手续。

(4)变更登记:持证人员的学历或学位、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等发生变更的,应向所属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办理从业档案信息变更登记。

11、会计凭证

(1)原始凭证审核: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受理,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于不完整、不准确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依法更正或补充。

(2)原始凭证更正:原始凭证金额错误,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原始凭证非金额错误可由出具单位重开或出具单位在原始凭证上更正盖章。

(3)原始凭证的保管:原始凭证不得外借,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复制。

(4)销货退回:发生销货退回的,除填制退货发票外,还必须有退货验收证明;退款时,必须取得对方的收款收据或者汇款银行的凭证,不得以退货发票代替收据。

(5)公出借款:职工公出借款凭据,必须附在记账凭证之后。收回借款时,应当另开收据或退还借款收据副本,不得退还原借款收据。

(6)分割单:一张原始凭证所列支出需要由两个以上单位共同负担时,应当由保存该原始凭证的单位开给其他应负担单位原始凭证分割单。

12、会计账簿

(1)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订本式,应逐日逐笔连续登记,必须每天结出余额。

(2)登记会计账簿要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或铅笔书写。

(3)登记会计账簿应按页次顺序连续登记,不得跳行、隔页。如果发生跳行、隔页应当将空行、空页用红笔划销。

(4)终了,有余额的账户直接将余额转入下一,在摘要栏注明“结转下年”,不需另行编制转账记账凭证。

13、财务会计报告

(1)签名盖章制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还须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

(2)对外报送的期限:月报:月份终了后6天,季报:季度终了后15天,半报告:半终了后60天,报告:终了后四个月。

(3)注册审计要求:财务会计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应当将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随同财务会计报告一并对外提供。(如上市公司,外商投资企业等)

(4)会计责任:单位负责人对财务会计报告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14、会计档案

(1)不得销毁的会计档案:对于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及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正在项目建设期间的建设单位,其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不得销毁。

(2)销毁程序: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应由单位档案机构会同会计机构提出销毁意见,编制销毁清册,报单位负责人批准,双方共同派人监销。

(3)保管:会计档案原件不外借,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复制或查阅,但应当办理登记手续。

15、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例:销售货物货款由销售部负责回笼,这就违反了内部控制制度有关规定,销售与货款回笼属于不相容职务,应分离牵制,应由财务部门负责。

16、授权审批制度,例:超越权限处理业务等。当某项经济业务的数额超过某部门的批准权限时,只有经过特定授权批准才能处理。

17、对于违反《会计法》一般规定的法律责任。

例:私设会计账簿,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等十项违法行为。

(1)构成犯罪,追究刑事责任

(2)尚不构成犯罪的,追究行政责任。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单位并处三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责任人员可处二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会计人员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18、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造假

(1)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造假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

(2)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资料,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责任人员可以处于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对于其中的会计人员,应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19、行政处罚不服:当事人如不服行政处罚的,可在知道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若对行政复议结果不满意的,还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20、单位不得从经营收入中直接支付现金。

21、银行结算账户

(1)基本账户只能一个,用于存款人日常经营活动资金收付,以及存款人的工资、奖金和提取现金。

(2)一般存款账户用于借款转存等,不得提取现金,开立没有数量限制。

(3)注册验资临时存款账户验资期间只收不付。

(4)存款人账户开立3个工作日后,方可办理付款人业务。

22、票据

(1)现金支票不得背书转让

(2)支票提示付款期自出票日起10天

(3)支票的金额、收款人名称,可以由出票人授权补记

(4)对于签发空头支票,银行应予以退票,并按票面金额处于5%但不低于1000元的罚款;持票人有权要求出票人赔偿票面金额2%的赔偿金。

(5)银行汇票提示付款期自出票日起1个月

(6)银行汇票实际结算金额超过票面金额的,银行不予受理

23、企业应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的,税务机关应当向纳税人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24、享有减免税待遇的纳税人,在减免期间也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未按规定办理纳税申报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25、偷税行为的处理:由税务机关追缴其偷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以不缴或少缴税款的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备注:偷税数额1万元以上的且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10%以上的,构成偷税罪。

6、代开发票: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可处10000元以下罚款

27、伪造发票内容,导致其他单位少缴税的,由税务机关没收非法所得,可以并处少缴税款一倍以下的罚款。

28、一般纳税人借用他人发票等:由税务机关限期改正,不得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

29、计税依据明显偏低,由税务机关核定应纳税额。

30、纳税人因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申报,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延期纳税,但应预缴。

31、纳税人遗失税务登记证件的,应当在15日内书面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并登报声明作废

32、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理:单位根据内部制度进行处理。财政部门可以在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上进行记载,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33、会计人员将单位会计资料复印件提供亲友,违反了(1)诚实守信,(2)廉洁自律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因为诚实守信要求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虚假,要保密守信,不为利益所诱惑。廉洁自律要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清正廉洁。

34、单位负责人指使会计人员对财务报告技术处理,违反了(1)诚实守信(2)客观公正(3)坚持准则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因为诚实守信要求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虚假,要保密守信,不为利益所诱惑。客观公正要求端正态度,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坚持准则要求熟悉准则,遵循准则,坚持准则。

35、新任会计机构负责人提出控制成本有效方法,使单位扭亏为盈,体现了会计人员(1)参与管理(2)强化服务。因为参与管理要求会计人员做好本职工作,钻研相关业务,熟悉财经法规和相关制度,熟悉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当好领导的参谋。强化服务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文明的服务态度,强烈的服务意识和优良的服务质量。

36、某会计感到会计工作太具体,没出息,故工作上应付差事,从不参加继续教育,违反了

(1)爱岗敬业(2)提高技能。因为爱岗敬业要求会计人员正确认识会计职业,热爱会计工作,安心工作,任劳任怨,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提高技能要求会计人员提高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勤学苦刻苦钻研,不断进取,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37、坚持好制度,胜于做好事,制度大于天,人情薄如烟。体现了坚持准则,因为坚持准则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准则,遵循准则,坚持准则。

38、官大办得快,官小办得慢,无官拖着办。违反了强化服务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因为强化服务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文明的服务态度,强烈的服务意识和优良的服务质量。

39、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违反了坚持准则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因为坚持准则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准则,遵循准则,坚持准则。

40、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违反了廉洁自律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因为廉洁自律要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清正廉洁。

第五篇:职业道德复习小结

1、职业道德的特征

(1)一是范围上的有限性

(2)二是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三是形式上的多样性

2、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区别

(1)二者的产生、发展不同

(2)二者的依靠力量不同

(3)二者的作用的范围不同

3、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联系

(1)作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内容:有相互重叠的部分

(3)关系:相互转换、相互作用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的正面影响

(1)它激励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从而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性道德观念。

(2)它激励人们积极进取,从而增强了人们的竞争道德观念。

(3)它要求人们义利并重,从而增强了人们义利并重的道德观念。

(4)它要求人们不断更新知识、学习科学技术,这就增强了人们学习创新的道德观念。

5、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的负面影响

(1)市场经济的利益机制,容易诱发利己主义。

(2)市场经济的过分强调金钱价值,容易诱发拜金主义。

(3)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原则,容易诱使人们淡漠精神价值,追求享乐主义。

6、如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1)关键是抓各级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建设

(2)在全社会各行各业抓职业道德建设,在总体上形成良性循环

(3)职业道德建设应和个人利益挂钩

(4)站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抓

(5)与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结合,与相应的奖惩、教育措施相配合7、企业形象的内容

产品的价格和质量、产品品牌信誉、职工风貌、企业内外的人际关系、社会责任感、企业建筑和职工服饰风格、物质文化环境

8、企业文化的功能

(1)自律功能

(2)导向功能

(3)整合功能

(4)激励功能

9、职业道德与企业的发展的关系

(1)职业道德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

(2)职业道德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力

10、职工应具备什么样的职业道德才有利于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1)掌握扎实的职业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是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前提

(2)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是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直接表现

(3)忠于企业,维护企业形象力争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做出贡献,是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内部精神动力

(4)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服从企业的安排,是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纪律和保证

(5)奉献社会,让顾客满意,是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外部精神动力

11、文明礼貌的具体要求

(1)仪表端庄:着装朴素大方,鞋袜搭配合理,饰物和化妆得当,面部、头发和手指整洁,站姿端正

(2)语言规范:职业用语、用尊称、不用忌语,说好三声,讲究语言艺术

(3)举止得体:态度恭敬,表情从容,行为适度,形象庄重

(4)待人热情:微笑迎客,亲切友好,主动热情

12、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

(1)树立职业理想

(2)强化职业责任

(3)提高职业技能

13、职业责任的特点

(1)明确的规定性

(2)与物质利益存在直接关系

(3)具有法律及其纪律的强制性

14、如何强化职业责任

(1)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

(2)从业人员的职业责任修养

15、树立企业信誉和形象的三个要素:

(1)产品质量

(2)服务质量

(3)信守承诺

16、怎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1)要能够正确对待利益问题。

(2)要开阔自己的胸襟,培养高尚的人格。

(3)要树立进取精神和事业意识。

17、劳动合同和契约的内涵

(1)就业者的护身符

(2)现代企业的护身符

(3)具有法律强制力

18、诚实守信的具体要求

(1)忠诚所属企业

(2)维护企业信誉

(3)保守企业秘密

19、办事公道的含义

(1)我们在办事情、处理问题时,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

(2)对当事双方公平合理、不偏不倚,按照一个标准办事。

20、办事公道的具体要求

(1)坚持真理

(2)公私分明

(3)公平公正

(4)光明磊落

21、现代节约观

突破了传统的资金、物质的节约,发展到空间、时间以及人力的运用等通过管理途径的节约遵纪守法的具体要求

22、遵纪守法的具体要求

(1)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2)遵守企业纪律和规范

23、职业纪律的特点

(1)职业纪律具有明确的规定性

(2)职业纪律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24、职业纪律的内容

劳动纪律、财经纪律、保密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

25、团结互助的基本要求

(1)平等尊重

(2)顾全大局

(3)互相学习

(4)加强协作

26、如何开拓创新?

(1)开拓创新要有创造意识和科学思维

A、强化创造意识

B、确立科学思维

(2)开拓创新要有坚定的信心和意志

A、坚定信心,不断进取

B、坚定意志,顽强奋斗

27、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1)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是职业道德修养的前提

(2)职业道德修养要从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着手

(3)学习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不断激励自己

(4)不断地同旧思想、旧意识以及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作斗争

28、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有哪些?

(1)学习职业道德规范、掌握职业道德知识

(2)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文化素养

(3)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增强自律性

(4)提高精神境界,努力做到“慎独”

29、从道德的结构来看,人的道德素质包括哪些内容?

(1)道德认识

(2)道德情感

(3)道德意志

(4)道德行为

下载职业道德复习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职业道德复习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复习要点

    亲爱的家长:期末复习马上就要到了,为了让孩子更充分的进行期末复习,我把复习的要点向您汇报如下:1、掌握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要求:回背、会默、会挑选、会练线。2、书第14......

    复习要点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 作者 张诒三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重点篇目: 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

    复习要点

    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1.组成:元素 2.构成:分子、原子、栗子 三、物质的分类 1.物质(混合物、纯净物);纯净物(单......

    复习要点

    1、 针灸学的概念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运用针刺、艾灸及其它作用方法,刺激人体的一定部位,调整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复习要点

    复习要点 :物体由于发生 形变 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常见的 拉力 、提力 、 压力 、支持力 都属于弹力,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 受力面 。测量力的工具是 测力计 ,常用的测力计是 弹簧......

    人力资源管理职业道德要点

    《职业道德》要点 一、道德是做人的基础 1.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人和人之间、个人和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道德是区别......

    职业道德复习指南new

    职业道德复习指南 一、考试内容: 1、“职业道德”知识; 2、公民职业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3、十六大有关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论述。 二、考试命题原则及基本思路: 1、命题三条原......

    法律职业道德复习笔记

    法律职业道德复习笔记 第一节 法律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 一、法律职业道德的内涵: 法律职业道德是指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人员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社会道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