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鲁东大学八十年校庆专题片解说词
鲁东大学八十年校庆专题片解说词:远航黄海之滨,孺子湖畔,绿树红楼,掩映风华少年。在历史的记忆里,她从粉淡香清的梨
花间走来,从抗战的硝烟里走来。她穿越历史,在胶东大地上走过了一段充满艰辛的路,走过了一段桃李芬芳的路。她以一点微光,燃成红烛满天,吟出华丽诗章。如今,她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鲁东大学。让我们在岁月的光影里,一起来回望她,鲁东大学,八十年来走过的光辉岁月。一段片花
(摇臂,镜头仰拍西门前的石狮子,上摇左移,出现门楣上鲁东大学字样,继续上移,镜头穿过西门,推向钟楼,镜头向时钟推进,背景是深沉的钟鸣声,画面压到大钟近景,画面变成黑白,叠化后从一个旧照片的钟表中拉开,展现的是一幅上世纪30年代的场景。)
1928年5月,国民政府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提出要“整理乡村师范”,要求各省在环境适宜的地点,设立乡村师范学校,以培养普及教育所急需的师资。一时间,各类乡村师范学校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
1930年10月,秋风涌浪,梨园飘香。在胶东半岛的千年古城莱阳城宣政院故址,一处新校址初步落成,校名也已经确定: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简称为二乡师。随着第一声上课钟声的敲响,这所学校发展的大幕由此拉开了。
二乡师,以后一再被人提起的名字,就这样走进了中国教育、特别是山东教育的历史。
二乡师从建立之初就云集了许多进步教师,吴伯萧、藏克家、何其芳等,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给二乡师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在他们的影响下,许多贫寒青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34年2月,学校改名为“山东省立莱阳简易乡村师范学校”,简称莱阳乡师,校园建设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今年九十高龄的李济民1934年进入莱阳乡师,回想起当年的求学经历,老人记忆犹新。
莱阳乡师五级二班校友 山东省原机械厅厅长 李济民:(我叫李济民,是二乡师五级二班的,何其芳是我的国文老师,我们那里的学习生活很艰苦。)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李济民进入莱阳乡师的第三年,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学校被迫停办,李济民和部分同学远走临沂。
1938年,中国共产党胶东特委决定建立胶东公学,校址设在黄县中学,北海区行政督查专员公署专员、黄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曹漫之兼任校长。为了延续二乡师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功能,胶东公学专门设置了师范班。姜守迁、郑铭石等二乡师师生陆续转入胶东公学,胶东公学师范班就
此接过二乡师的火炬,学校的发展历史由此翻开了全新的一页。当时的胶东公学因其文化课程设置的规范与教师力量的雄厚,被公认为是“胶东最高学府”。
胶东公学学生 我校文学院离休教师 高世政:(当时胶东公学的名望如何,出了哪些名人。)1940年以后,日寇扫荡的阴霾遍布山东半岛,胶东公学辗转迁徙,住辗盘、宿屋檐,风餐露宿,开始了流动办学的艰难岁月。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里,胶东公学共培养了6200多人。他们的足迹遍布山东、华东、东北、华北、华南以至朝鲜战场,为新中国的解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除了参军同学以外,大部分毕业生进入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和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以及外事部门,成为各机关部门的中流砥柱。创作了家喻户晓名著《林海雪原》的曲波,散文作品《雾中过三峡》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作家江波等都是从胶东公学走出的毕业生。
1946年7月,胶东行署决定以胶东公学师范部为基础,迁到莱阳建立“胶东师范学校”。1947年秋,国民党发动内战,疯狂进攻胶东,学生被迫疏散,学校随后停办。
1948年9月,山东省召开第三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决定胶东师范学校在莱阳复校,12月6日正式开学。两年后的1950年7月15日,胶东师范学校更名为“山东省莱阳师范学校”。
从1948年到1956年,学校开办初师班和中师班,主要招收小学教师和小学毕业生,学校得到了稳步发展。1957年,学校发展到22个班,学生923人,教职工103人。
一段片花
1958年8月,山东省莱阳师范学校改为“山东省莱阳师范专科学校”。伴随这一次更名的,是高等教育的大幕由此在胶东半岛上拉开,学校发展的音符也因此演进到波澜壮阔的新乐章。1961年1月,在烟台南郊蓁山脚下,龙腾虎跃着一批奋战者的身影,一排简易房,几架地排车,他们肩扛手搬,建设出一个美丽的新家园,这就是刚从莱阳迁来的“烟台师范专科学校”。1962年7月,学校改为“山东省烟台教师进修学校”,两年后,国务院批准恢复“烟台师范专科学校”校名。
1977年,受文化大革命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十年间压抑的求知的渴望化作学习的动力,学子们争分夺秒埋头苦读。1978年进入烟台师专的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张炜在一篇《校园忆》的散文里这样写道:1978年是人心思变、努力向上的特殊年代。当时人们还如饥似渴地学习。不论是深夜还是黎明,只要走到校园里随便一个安静的角落,都会遇到那些埋头读书的人。阅览室里总是人满为患,图书馆永远是人们最向往的地方之一。
厚重的文化积淀如种子一样酝酿着、孕育着,准备着,一旦遇到肥沃的土壤,马上就会落地生根,生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经过四十余年的默默培土,饮誉海内外的“鲁大作家群”忽如火山喷发般迸发出炽烈的激情,一夜春风,摇曳起千树万树梨花。张炜、矫健、滕锦平、李尚通、曲波等,鲁大作家群枝繁叶茂。作家群的领军人物张炜,以长篇小说《古船》和《九月寓言》蜚声海内外。2010年,张炜推出了450万字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这是已知中外小说史上最长、最为卷帙浩繁的一部纯文学著作。此前,张炜曾获得2007年度美国总统亚太顾问委员会颁发的“杰出成就奖”,他也是迄今为止亚洲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作家。
当绿树红楼连在一起成为文学,当琅琅书声成为远走他乡学子的一片回忆,他们对母校的留念就变得愈发深沉而厚重。1978年入学的袁博平是英国剑桥大学首位中国大陆院士,如今已是剑桥大学亚洲和中东研究院院长。谈起母校,袁博平感慨不已。
英国剑桥大学亚洲和中东研究院院长 博士生导师 校友袁博平:(学习期间对后来的影响云云。)有一种情怀淡如花香而又历久弥新,那是游子对母校的凝望。在他们的凝望中,学校再次迎来了新的历史转折:1984年1月,烟台师专更名为烟台师范学院。“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正是抱着这样一种突破和超越的信念,学校的发展逐渐驶入了快车道。2001年,山东省交通学校并入烟台师范学院,学校向综合性大学迈进的步伐加快了。五年后的2006年,烟台师范学院正式更名为鲁东大学。
一段片花
如今的鲁东大学,占地2134亩,校舍建筑面积82.6万平方米。拥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和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资格。设有19个学院、1个教学部、34个硕士点、61个本科专业。在校生2523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183人、外国留学生89人。1323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6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46人。
近年来,鲁东大学校园里荡漾着一股重视学科、重视学术、重视科研的清新空气,浓郁的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氛围催熟了累累硕果。目前学校已建成英语语言文学等9个省级重点学科与实验室,教育部汉语辞书研究中心、山东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0个省部级科研机构。回望过去的五年,学校科研成绩斐然,先后承担各类科研课题449项,其中国家级课题64项、省部级课题152项,科研经费2200多万元;获得各类奖励305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奖励49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60项;出版学术著作300余部;发表的学术论文6976篇,被SCI、EI、ISTP收录821篇。
耄耋之岁,当有贤者;百年名校,必有达人。在鲁东大学的教师队伍中,有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亢世勇;全国优秀教师曲荣君、杨传路;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山东省教学名师俞祖华;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高善民;有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刘晓华、于军。在学生中间,近
年也涌现出一批优秀学子,他们中间有2005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30强娄雷;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李静;2008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100强戴日强。他们如一颗颗新星,与前辈们闪耀的星光遥相辉映,共同编织起异彩纷呈的星空。
八十年,对于人生来说,已是垂暮之年,而对于一所期翼建立千年名校的大学来说,她才刚刚起步。八十年来,她日夜兼程,始建莱阳,走黄县、掖县、栖霞、牟平、文登、烟台、海阳,返莱阳,赴烟台,足迹遍布胶东,桃李遍及天下。迄今为止,学校共向社会输送了近8万名毕业生,他们中有的成为开国将军,有的成为学界精英,有的成为党政领导,有的成为著名企业家,有的成为知名作家,有的成为国家级教学名师。
历数八十年鲁东大学对地方建设的贡献,首屈一指的还是基础教育师资的培养。2007年有关部门对烟威地区教师情况调查统计显示:烟威地区4.5万名初高中教师中有23201人是鲁东大学毕业生,占51.6%;1179名中学校长中有529人是鲁东大学毕业生,占44.9%;23名全国模范教师中有13人是鲁东大学毕业生,占56.5%。
红烛之光,辉映胶东。全国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原副主任张承先对鲁东大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烟台的素质教育取得这么大的成绩,作为烟台教改实验区的教师的摇篮、教育改革的思想库,烟师的同志们和烟师的毕业生是出了大力的。”
一段片花
立足新起点,谋划新发展,谱写新篇章。经过八十年的发展,如今的鲁东大学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历史起点,将过去、现在、未来连成一线,将改革、发展、稳定融为一体;新的历史起点,努力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奋斗目标让全校师生对未来满怀希望。
鲁东大学党委书记毕宪顺:(我们确定了近期和中长期目标。近期目标是获取博士学位授予权;中长期目标是建设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达到省内同类学校领先水平、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综合性大学。)
“唯我学校,建立鲁东,地近黄海,泱泱大风。”回望过去的八十年,只感岁月如歌;纪念过去的八十年,我们心潮涌动。那么,就让我们心怀感恩,接过前辈们留下的火种,追怀永不磨灭的历史,追赶光辉灿烂的未来。让我们潜心凝力,从现在出发,从这里出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踏浪乘风,再举风帆,共同去开启千年大学发展的航程。
第二篇:鲁东大学80周年校庆标语
鲁东大学80周年校庆标语
(一)1、热烈庆祝鲁东大学建校八十周年
2、喜迎八十华诞,再谱鲁东新篇
3、热烈欢迎各级领导、各位嘉宾莅临鲁东大学
4、向关心支持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海内外校友与各界人士致敬
5、热烈欢迎校友荣归母校共商学校发展大计
6、向为学校奠基创业发展做出贡献的老一代教育工作者致敬
7、向关心支持学校建设发展的各位领导嘉宾朋友致以诚挚的谢意
8、校友是母校靓丽的名片,母校是校友永久的家园
9、秋风送爽,喜逢八方嘉宾;金菊溢香,笑迎四海友朋
10、为鲁东的今天喝彩,为鲁东的明天奋斗
11、庆八十华诞,展万里宏图
12、金秋相约话如歌盛世,母校再聚望似锦前程
13、亲爱的校友,鲁东大学的辉煌记录着您的往日情怀尊敬的嘉宾,鲁东大学的发展凝结着您的真诚关爱
14、桃李盈门,共贺母校八十华诞
芝兰满室,同谋鲁东发展愿景
15、全校师生且歌且舞共祝鲁东更美好
新老学子同喜同贺再铸母校新辉煌
16.桃李盈门,忆往昔圣地学府书生意气
芝兰满室,看今朝八十华诞欢聚一堂
(二)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3.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凝心聚力,团结奋进,努力开创学校各项工作新局面
4.突出内涵,科学发展,求实创新,重点突破,着力提升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5、崇德博学展宏图,日新笃行创伟业
6、围绕“一个目标”、实现“两个突破”、促进“三个转变”、实施“四大战略”
7、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环境,追求特色优势,促进全面发展
8、八十年励精图治铸辉煌,新起点与时俱进谋发展
9、承前启后共商发展大计,继往开来同绘美好蓝图
10、发扬优良传统,展望美好未来,再创鲁东辉煌
11、承光荣传统,展辉煌成就,扬鲁东精神,创世纪伟业
12、以人为本,开拓创新,凝聚心力,共谋未来
13、秉承优良办学传统,融汇现代教育理念,发挥综合大学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1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学校发展新局面
15、承载丰厚历史,谱写崭新华章
16、悠悠八秩风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漫漫征程如歌教学水平稳步提升
17、春风化雨培育英才展示教育风采
励精图治弘扬传统铸就事业辉煌
18、振兴中华兴学重教励精图治创建伟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再铸辉煌
(三)1、芬芳桃李遍天下,辛勤耕耘结硕果
2、治学严谨培育英才,言传身教造就栋梁
3、山高水长师恩不忘,德泽绵绵母校情深
4.桃李芬芳满天下,教泽绵长遍九州
5、盛世逢华诞,桃李沐春风
6、八十载辛勤耕耘硕果累累,新世纪鲲鹏展翅人才济济
7、园丁遍栽桃李树,学子尽作栋梁材
8、芸芸园丁兢兢业业育桃李,莘莘学子踏踏实实求真知
9、忆往昔,风雨兼程,岁月如歌
看今朝,八十华诞,桃李芬芳
10、惟真惟实,敬业奉献,声名赫赫扬四海 克信克诚,立德树人,英才济济遍五洲
11.读古今之书,汲文明之粹,日月光华庆八十华诞 明做人之理,养浩然之气,天地精英聚圣地学府
12、忆往昔,数载砥砺难忘母校哺育景
看今朝,经年拼搏奉上学子一片情
(四)1、爱我鲁东,建我鲁东,强我鲁东
2、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荣,生以成才为志
3、真诚献出一份爱,我为校庆添光彩
4、弘扬传统,展示辉煌,加强联系,共谋发展
5、奉献一份智慧和力量,以优异的工作业绩向学校八十华诞献礼
6、坚持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培养优秀人才
7、以发展凝聚人心,以实干集中力量,以创新拓宽路子,以团结形成合力
8、科教兴国辛勤耕耘喜结硕果
沧桑砺洗与时俱进再创辉煌
9、承前启后共商学校发展大计
继往开来同绘鲁东美好蓝图
10、时光如水,忆往昔峥嵘岁月
岁月如歌,看今朝再谱新篇
1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精心培育合格人才
12、蘸八十年浓墨,绘鲁东蓝图,云蒸霞蔚,华章凝重彩
承数代人师心,彰名校风范,春风化雨,桃李竞芳菲
第三篇:八十年校庆演讲稿
八十年校庆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我骄傲,我是巴蜀人》
还记得四年前的那个盛夏,我带着憧憬和展望来到了巴蜀,和所有新教师一样,我们所有新成员都没有陌生的感觉,因为巴蜀很容易让我们找到了归属感和幸福感。在这里,每一位领导和老教师都以长者的仁爱关心着我们,以智者的智慧启迪着我们,以一个在教育事业上默默耕耘,几十年如一日的行者的身份感动着我们,在他们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梦想中的自己,燃烧着一试身手的冲动,我在心底重复着年轻的誓言:这是我梦开始的地方,我骄傲,我是一名巴蜀人。我为有这样的充满关爱的大家庭,为有这样的激发我们热情的沃土而骄傲。
在巴蜀有一种情叫做牵挂,有一种爱叫做奉献,有一种信仰叫做坚守。我还清晰的记得初2012级的一位老前辈郑荣涛老师,刚开学不久,郑老师感觉到身体不适,被送往医院治疗,病床上郑老师总是一支手打着吊针另一支手拿着教案,我们知道他最放心不下的是他的学生,每一次有老师去医院看望他,他总是满怀歉意的说:让帮我带班的老师再坚持下,我很快就能回去了。我们知道他最牵挂的还是他的学生。2012年5月,我们再次走进郑老师的病房,眼前的一切让所有人都揪心,我们无法相信,眼前这位瘦骨嶙峋,面色苍白的老人竟是那位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在办公室里谈笑风生,在操场上和年轻人挥汗如雨的郑老师,‘正当大家难过时,郑老师的话让我们更加痛心,“孩子们要中考了,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给他们上语文课。”善良的郑老师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确诊为胰腺癌晚期,不知道自己已经危在旦夕,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牵挂的仍然是他的学生。半个月之后,郑老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在孩子们照毕业照时,他们自发的给班主任的位置空了出来,那是留给郑老师的。我在心底一直默念着,教书是福,大爱无疆,我骄傲,我是一名巴蜀人。我为有这样的执著坚守无私奉献的同事而骄傲。
在巴蜀有一种幸福叫做尊重,有一种力量就做信任,有一种快乐就做收获。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幸福感来自于得到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信任,也许是他们清晨传来的朗朗书声,也许是他们深夜埋头苦读的身影,也许只是作业本上的红五分,也许是他们博得状元的大红喜报,也许是他们毕业后大洋彼岸的一封电邮,也许只是留在我办公桌上的一张小纸条,但这都是我骄傲的理由。我骄傲我是一名巴蜀人,我为有这样勤勉奋进,懂得感恩的孩子们而骄傲。
在巴蜀工作的越久,越会被他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沧桑的历史所吸引。巴蜀您在烽火连天的岁月,用信念铸造我们救亡的民族魂,红旗招展的时代,您用知识激励起一颗颗热切的报国心。我们似乎看到了枇杷山下那曾经刻在“湘院”上的“公正诚朴”,似乎听到了周恩来总理在学校操场上演讲的回声。八十年的沧桑见证了每一位老巴蜀的青春,八十年的辉煌记载了我们每一个人的骄傲。八十年的砥砺,我们的巴蜀早已风雨如磐、桃李芬芳;八十年的奋进,我们的巴蜀早已峥嵘如歌、气宇轩昂。我们在八荒风雨中奔跑,在四野群壑里呼啸,我们要高喊:我们来自中华的巴蜀,我骄傲,我是一名巴蜀人。
第四篇:关于八十年校庆的日记
关于八十年校庆的日记
下文是关于关于八十年校庆的日记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一】:八十周年校庆
八十周年校庆——母校祝福语征集
活动策划 独秀苍苍,岁月茫茫。当下广西师范大学八十周年校庆即将来临,这是广西师范大学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是承前启后、再铸辉煌的新起点。为喜迎母校的八十大寿,我院策划出一系列校庆宣传活动,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在同学老师以及各类校友之中征集对母校的祝福和美好希冀。
80周年校庆是每一个师大人的校庆,为营造隆重、热烈、喜庆的校庆氛围,让师生们、校友们对师大的真挚情感和祝福汇集成爱的海洋,现面向全
校师生、广大校友开展校庆祝福语征集活动,活动的具体事宜如下:
一、活动主题:声声祝福献母校,句句深情贺华诞
二、活动对象:全体师生员工,广西师范大学历届校友
三、活动时间:即日起至2012年9月30日_关于八十年校庆的日记。
四、活动具体要求
(一)祝福语形式
祝福语主要以“口号标语”、“诗词”、“楹联”、“微型祝福短文”等形式体现,表达对学校的祝福,要求语义贴切、文字优美、感情真挚、切合主题、表达流畅,一般不超过140字。
(二)活动形式
各年级各班征集祝福语,将征集的祝福语收齐后,统一上交,再由学院统一后汇报上学校。
(三)征集方式
各位师生、校友可根据个人情况,自行选择以下方式参加祝福语征集。参
与者可提交多份作品参与本活动,但每份作品须填写一份活动表。
.提交纸质版内容:参与者登录学校网站下载《80周年校庆祝福语征集活动报名表》(见附件),填写并打印出纸质版,于2012年11月6日前交到文学院分团委办公室(雁山校区文科行政南楼215办公室)。
.发送电子邮件:参与者在校园网下载并按要求填写好《80周年校庆祝福语征集活动表》,于2012年11月6日前将报名表以电子邮件的附件的形式发至指定邮箱1271053827@qq。com。
.通过微博参与:参与者登录个人新浪微博,按要求编写祝福语,统一以“#师大八十周年校庆祝福语# 作品内容@广西师范大学”的格式发布。学校新浪官方微博将作第一时间转发。如作品内容入选奖励范围,由本活动相关负责人私信索取参赛者的姓名及联系方式。
(四)宣传展示
.本活动将通过校庆专题网站、官方微博、校报等媒介,不定期展示活动各阶段征集到的祝福语,并计划在6月和9月,对通过微博形式参与祝福语征集的参与者各进行一次抽奖活动,参与者有机会获得精美礼品一份。
.本活动与我校文学院2012年第11届“中文之光”打造的精品活动“广西高校微文学大赛”相结合,将以“广西高校微文学大赛?第二季——广西师范大学80周年校庆祝福语征集活动”的形式在网络媒体上宣传展示。
五、奖项设置
.本活动将根据征集数量的一定比例,按“口号标语”、“诗词”、“楹联”、“微型祝福短文”四种类型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若干项,颁发荣誉证书及精美纪念品。
.征集活动结束,将遴选出80则精彩祝福语,请校内外书法家等题写后集中展示。
六、其他说明_关于八十年校庆的
日记。_关于八十年校庆的日记。
(一)我校2012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中已征集到的校友祝福语自动纳入本次征集活动范围参与评选,凡入选奖励范围的祝福语,除对撰写人按以上要求奖励外,其征集人也可获的纪念品1份。
(二)活动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邢晶晶(美术学院分团委·学生会)***
张钰婕(美术学院分团委·学生会)187783289
张俊显(校党委宣传部校报编辑部副主任),0773-5846409 【二】:八十校庆
八十年辉煌,梦想再次起航
不知不觉之中,我已经在这个承载我的美丽梦想的校园----南京医科大学里度过的快两年的时间了,而就这今年,我将与母校一起度过她的八十岁生日。八十年的岁月,最具活力的黑头也将成为满头的银发。八十年沧桑,风雨之中
走出了无数华夏的骄傲,背负着一个医务工作者最美的心愿工作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各个领域。有的穿起实验服,为攻克一个个医学难题而苦思冥想;有的走上了讲台,为培养医疗事业接班人而奋斗不止;更多的是走进了医院,在卫生医疗事业的第一线上殚精竭虑。八十年的岁月,在北固山麓留下了你最初的影子,为了祖国的强盛,国民的健康,一批有志青年与杰出学者支撑起南医大家庭。那个年代,学校的变迁便是民族的缩影,湘贵入川,嘉陵江畔,国难当头,每到一处活着的希望就传播到那里,胜利的火光就会重新燃起。国之殇,肩来扛,民族希望,凝聚点点力量。
八十年了,在古城金陵,母校南医依旧绽放星光,照耀华夏大地。很开心现在的我能够生活在这里。在这里,我将度过我青春的最美时光,谱写着我生命中动人的篇章,奏响自己青春活力的乐曲。依然记得第一次在我爸的陪同下走入这里的情景。刚刚下地铁看到的是
一幢幢整齐的教学楼,学校不大,但是设施齐全,一片片嫩绿的草坪,让人心旷神怡。绽放出活力与青春,褪去了少年的幼稚。学校给我最大的惊喜就是这里的实验条件很好,我们能够切实学到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学校没有什么花哨的建筑,但是却无处不在的吐露着朴素的美。只有教出真正有用的人才才是最实际的,一句简简单单的话,便能表现出八十年的智慧。在我们相比之下不是特别大的图书馆里,却能找到我们想要的各种相关知识的书籍,任我们翱翔在知识的天空。在这两年里,对学校变得熟悉,这里俨然成为了我的第二个家。我有自己的小窝----宿舍;我有了我至亲的朋友;我有了对我关怀备至的师长。在落日的余晖下带着一本书,头顶那蓝蓝的天空,累了,看一眼蓝蓝的湖水,连心里都盛满静谧的蓝,美妙不自觉的弥漫开来,涌上心头。抑或是叫上好朋友一个足球或是一个篮球都将是青春的释
放,散发开每一个毛孔,清爽自在。这一切都倒映在湖面上,写进我们的记忆博学至精,明德至善。我想这句话真正的诠释南医大的内涵,今天我们是南医人,以我们学校八十年的荣誉为骄傲。而明天,我们应该让学校因曾经有过我们的存在而感到自豪。用心去完善自我,充实自我。伴着母校八十年的华光而成长,释放青春力量。或许多年之后,回到母校,望一眼湖面,多年前的记忆依旧在那里回放……
【三】:八十年校庆活动方案
八十年校庆活动方案
一、校庆目的以建校八十周年为契机,加强对外宣传二中,争取社会各界理解、支持,促进学校进一步发展。继承二中优良传统,发扬二中精神,展示教育教学成果、师生面貌,增强我们再创教育教学辉煌的信心。
二、校庆大致安排校庆分四个阶段
(一)初步宣传阶段范围:校内、区域内时间:xx年4月—12月目的:让区内单位、各界多数人
士知道二中将举办80年校庆,找到区内历届校友,收集校友信息、届别、历届负责人。
(二)深入宣传准备阶段范围:由区内扩大到市以上时间:2012年1月—12月。目的:找到全国各地、海外校友,收集校友信息,形成文字材料,展示历届校友。
(三)高潮宣传阶段时间:2012年1月—8月
(四)鼓起精神,喜迎校庆时间:2012年9月--10月。
三、校庆资料准备
(一)校史组
年校史概况。撰写校史,突出重点,图文、照片并用。2.历任党政主要领导名单。简历、业绩、照片、通讯录、回忆录、寄语。3.历届校友名单。简历、业绩、照片、通讯录、回忆录、寄语。4.历任校友负责人名单。简历、业绩、照片、通讯录、回忆录、寄语。5.历任二中教职工名单。简历、业绩、照片、通讯录、回忆录、寄语。6.上述资料整理成册,a4小四号字打印。
(二)学校现状组1.现任领导班子成员简历、照片、业绩等。2.现有教职工情况。
3.现有学生、班级情况。4.区级以上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及各类优秀个人情况。5.区级以上优秀党团员。6.学生获区级以上奖励情况。7.学校管理情况。8.学校德育、学校教学。9.教育教学成果。10.校歌、校训。11.学校获区以上荣誉。12.学校硬件设施资料。
四、校庆宣传
(一)宣传形式电视台、网络、报纸、展板、各类会议、报刊、广播、中英文并用、公示网址、联系人、联系电话。
(二)宣传主要内容二中光荣的历史、二中现在,各界的支持、领导的关怀。
(三)宣传阶段年4月—12月,告知二中将于2012年9月举办80年校庆,寻找校友届负责人,将于12月召开届负责人会。年1月—2012年1月,深入宣传二中。年1月—8月,对外宣传同时加大校内宣传,鼓励教师士气,增强我是二中人自豪感,全校上下共同努力,喜迎校庆。
五、校庆校典
(一)校内流动影视、展厅,展示二中。
(二)展示二中艺术教育成果。
(三)校园环境布置。
(四)师生服装。
(五)校庆纪念册、纪念品。
(六)来宾签到册。
(七)请柬制作。
(八)会场、地点、布置。
(九)邀请领导并讲话。
(十)校长致辞,教师、学生、校友讲话。
六、校庆所有资料珍藏。xx年4月为办好这次庆典,即日起开始校友信息登记活动,请您将自己的相关信息及与您有联系的同学、好友的信息,在学校网站上登记,或以电话、电子邮件、信函等形式告之校庆办,以便编印校友录;学校还将广泛征集校史文物、校友专著、纪念文章等;也拟邀部分校友来校作报告、开展学术交流等活动。祝愿各位校友万事如意,阖家幸福!【四】:八十年校庆活动方案
一、校庆目的以建校八十周年为契机,加强对外宣传二中,争取社会各界理解、支持,促进学校进一步发展。继承二中优良传统,发扬二中精神,展示教育教学成果、师生面貌,增强我们再创教育教学辉煌的信心。
二、校庆
大致安排
校庆分四个阶段
(一)初步宣传阶段
范围:校内、区域内
时间:XX年4月—12月
目的:让区内单位、各界多数人士知道二中将举办80年校庆,找到区内历届校友,收集校友信息、届别、历届负责人。
(二)深入宣传准备阶段
范围:由区内扩大到市以上
时间:2012年1月—12月。
目的:找到全国各地、海外校友,收集校友信息,形成文字材料,展示历届校友。
(三)高潮宣传阶段
时间:2012年1月—8月
(四)鼓起精神,喜迎校庆 时间:2012年9月--10月。
三、校庆资料准备
(一)校史组
年校史概况。撰写校史,突出重点,图文、照片并用。
2.历任党政主要领导名单。简历、业绩、照片、通讯录、回忆录、寄语。
3.历届校友名单。简历、业绩、照片、通讯录、回忆录、寄语。
4.历任校友负责人名单。简历、业绩、照片、通讯录、回忆录、寄语。
5.历任二中教职工名单。简历、业绩、照
片、通讯录、回忆录、寄语。
6.上述资料整理成册,a4小四号字打印。
(二)学校现状组
1.现任领导班子成员简历、照片、业绩等。
2.现有教职工情况。
3.现有学生、班级情况。
4.区级以上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及各类优秀个人情况。
5.区级以上优秀党团员。
6.学生获区级以上奖励情况。
7.学校管理情况。
8.学校德育、学校教学。
9.教育教学成果。
10.校歌、校训。
11.学校获区以上荣誉。
12.学校硬件设施资料。
四、校庆宣传
(一)宣传形式
电视台、网络、报纸、展板、各类会议、报刊、广播、中英文并用、公示网址、联系人、联系电话。
(二)宣传主要内容
二中光荣的历史、二中现在,各界的支持、领导的关怀。
(三)宣传阶段
年4月—12月,告知二中将于2012年9月举办80年校庆,寻找校友届负责人,将于12月召开届负责人会。
年1月—2012年1月,深入宣传二中。
年1月—8月,对外宣传同时加大
校内宣传,鼓励教师士气,增强我是二中人自豪感,全校上下共同努力,喜迎校庆。
五、校庆校典
(一)校内流动影视、展厅,展示二中。
(二)展示二中艺术教育成果。
(三)校园环境布置。
(四)师生服装。
(五)校庆纪念册、纪念品。
(六)来宾签到册。
(七)请柬制作。
(八)会场、地点、布置。
(九)邀请领导并讲话。
(十)校长致辞,教师、学生、校友讲话。
六、校庆所有资料珍藏。
XX年4月为办好这次庆典,即日起开始校友信息登记活动,请您将自己的相关信息及与您有联系的同学、好友的信息,在学校网站上登记,或以电话、电子邮件、信函等形式告之校庆办,以便编印校友录;学校还将广泛征集校史文物、校友专著、纪念文章等;也拟邀部分校友来校作报告、开展学术交流等活动。
第五篇:校庆:六十年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这是一代文学大师曹靖华的故乡
这是红25军浴血奋战过的地方
这里有4037座山峰
这里号称“河南的小西藏”
正是在这样一个偏远山区、革命老区、军事禁区、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的贫瘠土地上,孕育了一所普通高中,她承载着大山的重托,背负着老区人民的厚望,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树起了一座基础教育的丰碑。她,就是“聚熊山洛水之灵气、育治国兴邦之栋梁”的xx县第一高级中学。
历史的老人翻过29100页的日历,终于定格在一个红色的日子,xx一高迎来了她六十华诞!半个多世纪风雨兼程,六十度春秋砥砺前行,xx一高,厚积薄发,以喷薄的活力和凌厉的锐气与时俱进,奋发图强,以迅猛之势、豪迈之情书写着民族教育的辉煌篇章。
风雨校园沧桑巨变
公元1949年那个山花烂漫的5月,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喷薄欲出,xx山川的剿匪斗争大局已定。枪声渐停,硝烟散去,在位于县城西北街城隍庙的几栋简陋的平房里,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xx一高的前身——xx县立联合中学就这样诞生了。
尽管当时的条件相当艰苦:城隍庙大殿是教室,土坯泥台放上木板就是课桌,点的是煤油小灯,睡的是土台大炕,但这足以让当地百姓看到了读书改变命运的希望。县人民政府两任县长,先后兼任校长,对xx的中学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经过了三年的恢复和发展,至1953年学校更名为xx县第一中学,1956年县委决定在县城西关修建新校舍,并招收首届高中班,xx高中教育由此正式起步。1960年8月,xx一中彻底告别了在城隍庙与神仙为伍的日子,初高中班全部迁至西关新校址上课,开启了学校发展的新纪元。
对于xx一高来说,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五十年,是一段漫长的风雨历程,她和共和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在新中国辉煌的日出中诞生,经历了五十年代创业的艰辛,六十年代灾难的冲击,七十年代困顿中的恢复,八十年代探索中的提高,九十年代发展中的强盛,以崭新的姿态拥抱着新世纪的曙光。
历史的航船驶进2007年,为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迫切需要,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调整高中教育布局,决定在县城东郊兴建占地360余亩,投资1.72亿元,建筑面积近16万平方米的xx一高新校区。目前新校区建设已接近尾声,一片气势恢弘、雄伟壮观、新颖别致、秀丽幽静的建筑群,正崛起于龙山脚下、洛水岸边。新校区按功能分为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运动休闲区。各区域廊桥连通,浑然一体。楼宇间花木环绕,绿地相间;另有喷泉池塘,休闲景观。置身其中,宛若走进都市花园。新校区功能完善,设施超前,被专家誉为“高校框架,大学布局”。高标准配置的学生公寓、餐厅、超市、诊所、洗浴中心;拥有现代化设备的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电子教室、阅览室、专业教室等,为师生们创设了“全市一流,全省上游”的教学环境。随着新校区的建成,县委、县政府进一步优化高中教育资源,分别于2009年2月和8月,将xx三高与xx二高并入xx一高,三校合并后的xx一高新老校区协调发展,已成为xx市规模最大的普通高中。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xx一高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初创时期的荜路蓝缕到今天与共和国一起走向辉煌,她以挺拔的身姿高唱着胜利的凯歌,托起了大山的脊梁!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大山的厚重凝练了xx一高人不甘封闭奋发有为的品质。他们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团结进取的协作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尊重科学的求实精神,敬业乐教的奉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遵循“博学、深思、笃行”的校训,形成了“和谐、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严谨、善诱、敬业、垂范“的教风,“勤奋、乐学、善思、争优”的学风,让一批批山乡学子在大山播种希望,到山外放飞梦想。
学校的一切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老区的孩子更需要广博的见识。xx一高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全面育人观,面向全体,张扬个性,“五育”并举,山花烂漫。
学校立足深山区和革命老区实际,健全和完善德育网络,充分发挥“曹靖华故居”、“红25军军部旧址”、“二炮某部军营”、“烈士纪念馆”四大德育基地的作用,深入开展“信心、感恩、养成”三大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继承老区传统,发扬靖华精神,立志报效国家”的优良品质;邀请知名专家教授给学生作学术报告,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与山外世界沟通对话的窗口。
学校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定期举办“艺术节”和“体育节”,成立了众多的学科兴趣小组、文学社团和“校园之声”广播站,由学生编辑出版《一高时空》校报,创设xx一高网站,举办科技与人文知识系列讲座,组织多门学科的奥赛活动,素质教育之花处处开放。
建校以来,学校先后有1000余人(次)在全国和省、市、县读书竞赛、书画大赛、科技制作评比、演讲比赛、诗歌朗诵大赛、学科竞赛中获奖,有数千名特长生被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体育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知名院校录取。李韶华同学在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夺取河南赛区第一名,被保送进入中国科技大学。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xx一高迅猛发展的背后,最关键的是拥有一支德高品正、业务精良、爱岗乐教、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xx一高的教职工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把献身老区教育做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他们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自觉履行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责。
“春蚕到死,蜡炬成灰”。
xx一高人,为了xx大地的发展,为了xx一高的未来,他们一代代从青丝到白发,默默无闻、废寝忘食、寒暑易节、任劳任怨……在教书育人的神圣殿堂上倾注毕生的心血和智慧,育成桃李满天下。
六十年来,学校名师辈出,灿若星河。他们有的长于宏观管理,以超前的眼光和魄力为xx一高乃至全县的教育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有的以其渊博的学识才能,高超的教学艺术,独特的教学方法,无穷的人格魅力,培育了无数学子。他们的优秀品质和治学精神至今仍激励着一代代xx一高人奋勇先前。
这种名师辈出现象的背后就是学校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对良好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抓师德教育,培养作风过硬的教师队伍;抓过程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成果;抓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抓教研教改,打造教学名师……
师德沐桃李,德高芳教苑。
雄厚的师资队伍,保证了学校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为xx一高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依法治校科学管理
xx一高的成功还得益于一整套健全完备的规章制度和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六十年来,xx一高传承建校伊始形成的良好规章,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科学民主治校,群策群力办学,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由经验管理向制度、文化管理的转变,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管理效能
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在上级的主持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校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长负责制。毕业于河南大学化学系有着十余年教学经历和学校管理经验的周玉清同志,以其富有创造性的办学思路和实践精神,从众多的竞聘人员中脱颖而出,于2002年7月走上校长岗位。他秉承“为个人一生留下辉煌,为家乡父老尽到责任”的朴实思想,驾驭着xx一高的跑车驶上了“励精图治、开创未来、打造名校品牌”的快车道。
硕果累累桃李芬芳
xx一高作为豫西边陲的普通高中,把自己定义为“山区教育的领头雁”,以其雄厚的实力和显著的办学效益,成为“当地大学生的摇篮”、“山区干部队伍培训学校”、“全县教育科研中心”、“山城精神文明教育学院”和“山区人力资源开发基地”。
六十年来,xx一高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一个个山乡学子走向清华、北大等知名院校;在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培育下,一家之中兄弟姐妹数人先后从xx一高毕业考入大学者不胜枚举,令人惊喜,传为美谈。一批批金凤凰在xx一高插上理想的翅膀,展翼高飞,飞出深山,飞遍神州,飞向世界。而今,他们大都学有所成,业有所就。有的供职于科研机构,为科技兴国增砖添瓦;有的执教于高等院校,为祖国培养英才栋梁;有的工作在党政机关,为造福一方百姓而运筹帷幄;有的留学海外,创业于异域,展现华夏儿女的风采;有的弄潮于商海,反哺于社会。更多的学子则在xx一高的大熔炉里经造就而成才,历锻打而成钢,在家乡的沃土上辛勤耕耘,成为我们可爱故乡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这些优秀学子在母校学习期间形成的“正直纯朴、自强不息、勤奋刻苦、敢于超越”的优秀品质,一直激励着他们从辉煌走向新的辉煌!
六十年来,xx一高的办学成就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一代文学大师曹靖华、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原中组部常务副部长赵宗鼐、国家海关总署负责人、河南省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世军、河南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中共xx市委书记李文慧、市长杨树平等领导同志先后到xx一高视察指导工作。省、市数十家媒体多次对xx一高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宣传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凡的影响。自建校以来xx一高先后荣获二百余项奖励和荣誉,2007年又被河南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名符其实地成为镶嵌在豫西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为深山区普通高中的发展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继往开来放飞梦想
六十年来风兼雨,万紫千红壮山河。
六十华诞是学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xx一高领导和全体师生在科学总结六十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已经勾画出学校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以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为高等院校输送更多优秀的新生,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后备力量为根本任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对学生实施升学预备教育为重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学教研水平,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办学形式多样化,内部管理科学化,努力形成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和我县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普通高中教育体制,使学校成为全市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实力最强的教育、教学、教研和人才培育中心,立足中原名校,进军全国名校唐山角钢报价 太原旗杆 坑道钻机价格 NSC9700 不锈钢快速接头价格 http://www.xiexiebang.com/。
我们相信,未来的xx一高将会更加典雅、精致、和谐、大气,更加清新靓丽,品质超群;未来的xx一高将朝着“更高、更远、更大、更强”的目标,持续创新,勇往直前,谱写出山区教育更加壮美的篇章!
文章来
源莲山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