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视域下河南发展农村能源产业可行性研究

时间:2019-05-15 01:30: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镇化视域下河南发展农村能源产业可行性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镇化视域下河南发展农村能源产业可行性研究》。

第一篇:城镇化视域下河南发展农村能源产业可行性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城镇化视域下河南发展农村能源产业可行性研究

作者:周建强 孙为民 李彦普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第05期

摘要:能源短缺是河南的城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对河南省农村生物质资源和其利用方式研究发现河南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农村能源短缺主要是家庭农业生产方式限制了其开发利用。正在进行的城镇化建设或将改变农业生产的方式,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有利于农村能源的高效规模开发,也是解决农村能源短缺的正确途径。

第二篇:强化产业支撑,促进城镇化发展

强化产业支撑,促进城镇化发展

××镇是潜江西南的门户镇,版图面积155平方公里,在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是全省“楚天杯”明显乡镇,全省百强乡镇。2012年,全镇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33.5亿元,工业总产值14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2%和11.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亿元;实现综合财政收入77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87元;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

××镇强化产业支撑,大力发展经济的理念,做到了经济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巨大飞跃。切实加强城镇规划、完善集镇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等一系列环节着手,实现了城镇化的良性发展。

规划先行,打造区域大镇

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蓝图和依据,科学规划决定了城镇化的未来发展空间。根据张金区位、资源、产业等现实状况和优势特色,为充分发掘未来发展的潜在能力,××镇聘请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潜江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的专家联合对总规进行重新修编,明确了城镇的功能定位,着力把××建设成为××市西南区域的中心镇。在具体城镇规划上,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按照高档次、高标准、高起点规划的总体思路,以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为特色,对区

域规划进行了新一轮修编,勾画出了“一心两带五区六节点”的城镇建设新蓝图。

××镇经济发展迅猛,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与周边五镇四场的经济往来更加密切,带来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集,×西南区域中心已初见雏形。

产业支撑,打造经济强镇

推进新型城镇化,经济发展是基础。××镇强化产业支撑,积极推进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同步发展,奋力打造美丽乡镇。

——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充分发挥城镇对人员的集聚作用。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做强铝产业:以××铝电为依托,发展铝型材加工企业,促进幸福铝材、澳美型材和粤盛科技扩规,使型材加工能力达到十万吨,产值达二十亿,同时规划建设一个面积5000亩以上的铝材加工基地,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的有色金属材料和不锈钢市场及加工产业园。以铝产业为带动,上马葛洲坝水泥公司技改扩规项目、邦润新型建材公司加气块蒸压砖项目、福达纸业公司瓦楞纸生产线扩规项目先后完工,以煤炭、水泥及熟料、粉煤灰、氧化铝粉、铝锭铝棒、铝型材等原材料和产品运输为主要业务的顺捷运输、鑫弘物流、安迪贸易等公司逐步壮大,物流运输业不断发展,形成工业与商贸业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做大服装产业,发挥镇内5家规上服装企业龙头作用,以“农民工创业

园”为平台,整合全镇服装企业资源,打造轻纺产业园。此外,××镇采取制定优惠政策、加快招商引资、优化投资环境等措施,充分发挥商会的招商引资平台作用,抓住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实施“回归工程”,积极引进一批企业到××落户兴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改善企业融资环境,支持企业健康发展,××镇成功引进中银富登、工行等金融机构设立网点,加强政银、企银合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鼓励发放企业贷款,加大信贷额度,促进经济发展。

——以农业产业化为方向,大力推进集约规模经营。土地分散经营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瓶颈,极大限制了现代农业科技的普遍推广和应用,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了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镇积极引导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优化土地等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促进农业规模经营,鼓励建设“家庭农场”。组织种养植大户成立专业合作社,以金台寺、五里碑、土地口、泰山垸、高桥、霸城寺、蔡台等村为核心建设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以港誉畜牧为重点整合资源,形成集仔猪销售、饲料供应、规模养殖、集中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养殖产业链,使全镇牲猪养殖扩规上档;以洪发养牛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带动全镇肉牛养殖;以高口、蔡台等村为重点发展蛋鸭养殖。充分发挥水产资源优势,以农兴水产为龙头,以张金渔场、铁匠沟渔场为基地,对全镇

1.5万亩渔塘进行升级改造,推广白对虾、泥鳅等特色水产养殖,实现水产养殖增产增效。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市场,形成多元化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成立农机互促合作社,不断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强农产品加工,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使传统农业快速向现代农业转变。

功能完善,打造宜居新镇

以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提升城镇承载力为重点,加大市政设施工程建设力度,加强集镇管理,完善服务功能,打造宜居新镇。

——提升城镇建管水平。加强城镇建设和管理,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基础性工作,是提升城镇形象和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是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镇按照城镇建设保畅、保洁、保亮“三保”的要求,多方筹措资金改造老城区。安装路灯153盏,拆除旧损花坛50座,修补、拓宽路面11000平米,将集镇三条主干道整体刷黑,并铺设人行道彩板砖。对襄岳线集镇段进行改造升级,提高车辆过境能力,提升形象。紧紧抓住建设大园区的历史机遇,实施新城区“东扩”。拉大集镇骨架。切实加强城镇的精细化管理,实行集镇全天候保洁,新添置三台垃圾清运车,一台洒水车,三十个封闭式垃圾箱等基础设备,整治“脏乱差”现象,坚决拆除乱搭乱建等违章建筑,规范临街广告牌设置,集镇面貌焕然一新。

——加强公共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居民医疗、教育、娱乐等实际问题,提升城镇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张金中心卫生院投资800余万元新修住院部、公共卫生部、改造门诊大楼,创建省级示范卫生院,极大改善了医疗条件,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小学投资150万元新建教学综合楼,扩大班额,增加功能教室,提升教学硬件水平。先后完成了文化体育服务中心阵地建设、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电信光纤改造等建设,不断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完善城镇服务功能。为改善集镇交通拥堵状况,拟将张金客运站外迁,通过招商引资在原址修建一个商贸综合体,集超市、服装、休闲娱乐场所为一体。为改善夜市经营条件,提高卫生条件,缓解集镇夜间通行压力,我们筹建了夜市广场。为满足过往客人住宿需求,提升接待能力,我们对幸福大酒店进行改造升级,酒店餐饮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快建设集高档宾馆、超市、建材市场、农贸市场及商业市场等于一体的综合大市场,紧紧抓住荆石高速公路建设机遇,建设占地一百亩的仓储市场物流中心——大市场,形成以建材、工业原料、装饰、家俱、农机、摩托等销售为中心的产品集散市场。

——优化城镇居住环境。以往的乡镇建设是一户一基的模式,这种模式土地利用率低,环卫管理难度大,配套市政建设任务大,集镇品味形象不高,对居民的吸引力不强,为

此,我们大力推进建设环境优美、物业完备、服务优良的现代居住小区,目前现代小区皓玥新区业已完工,鹏程新都项目已经动工,农民公寓正在筹建当中。同时我们加强提升已建小区的物业管理水平,加大环境整治保护力度,使树更绿,水更清,营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

回望发展轨迹,×镇已初步走出一条以“工业促发展,城镇搭框架,三产显繁荣”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城镇品味不断提升,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也日益增强;憧憬美好未来,×镇将以“冲刺全省乡镇十强,争当四化协调发展样板,再创新辉煌”为目标,在寻求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再攀高峰!

第三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域下的城镇化建设路径探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域下的城镇化建设路

径探索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在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现代化道路的发展方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新一轮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文章梳理了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成效和主要问题,指出了城镇化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作用,并提出了新一轮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对策,以期推进我国城镇化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镇化;农民市民化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3)03-0095-04

一、我国城镇化及其特点

(一)城镇化的涵义

城镇化就是指农村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转化为城镇人口、农村土地转变为城市用地、农村生活方式转变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它包含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质量的变化和城市自身的不断完善过程三层涵义。城市化如果只有数量过程说明进入城市人口没有被城市文明所同化;只有质量过程说明已接受城市文明的人仍然被当作农村人口对待;同时城镇化还应包括原有市民素质的提高和城市自身的不断完善过程。目前,我国以小城市与小城镇化为典型特征的新一轮城镇化建设正在蓬勃开展。

(二)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特点

从世界各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来看,过去的20世纪是全球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城镇化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社会文化的高速发展。进入到21世纪,当代世界的城镇化正朝着城市化的发展方向在不断扩大,与传统的城镇化相比,呈现出了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大城市急剧增加、城市群的崛起、高科技城市的兴起、逆城市化等发展特点。我国的城镇化起步时间和发展规模都晚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但是经过建国6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可以通过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来梳理出我国城镇化的特点。

一是城镇化发展快慢不一,波动性较大。自建国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显示出了我国城镇化的波动性比较大、快慢不一的特点。1949~1957年期间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0.6%,应视为正常城镇化。1958~1960年期间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1.45%,属过度城镇化阶段。1961~1963年期间城镇化为负增长。1964~1978年期间是为我国城镇化的停滞阶段。1978年至今为快速发展时期,其中1978~1995期间年均增长0.63%,也视为正常城市化阶段。但是,1995~2005年,全国城镇化率每年提高达到1.4%,“十二五”规划把城镇化速度确定为每年提高0.8%。

二是城镇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又相对滞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城镇化经历了从支持小城镇建设到重点发展大城市、再到支持和强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城镇化发展呈现出城镇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又相对滞后的发展特点。以常住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衡量的城镇化率为例,从1978年的17.9%提高至2012年的51.3%,但是按户籍人口计算实际仅为35.2%左右,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水平则更低。我国城镇化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水平,也低于许多同等发展阶段国家42%的水平;同时,也滞后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也就是说我国实际城镇化率仅仅是中下等收入

国家的发展水平。

三是我国一些地区城镇化发展已经开始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我国幅员辽阔,经济社会发展一贯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均匀的差异,特别是近年来,在全力贯彻党中央开发发展西部地区的时候,不同程度的城市群正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一些较发达地区悄然兴起;尤其可喜的是逆城市化现象也在一些地方开始出现,许许多多的农民工回到农村或者郊区、乡镇创业打工,更加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就地就近转移和消化。城镇化发展出现逆城市化的现象是世界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利用好逆城市化的发展规律,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不断提高我国各地的城镇化建设水平。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

城镇化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经的历史阶段和必然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在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现代化道路的发展方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遵循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规律,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城镇化有利于拉动国内供需,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最大引擎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是供给面,拉动投资和消费是需求面,城镇化进程的推动可以弥补当前我国经济供求结构的变化,在我国未来形成的新的产业层次和消费热点,创造出更多内需,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最大引擎。

一方面,城镇化建设可以拉动投资建设。通过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加快中小城镇交通、通信、供水、供电和文化娱乐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能够增加对城市公共产品产生很大的需求,推动以教育、就业、医疗、健康、社保、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发展。同时城镇化可以推动以金融、保险、物流等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和以餐饮、商贸、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消费型服务业发展。

城镇化还能极大地促进农业产业化和集聚化发展。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集聚化不够,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还停留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发展阶段,可以通过农业产业化,使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

另一方面,城镇化建设可以拉动消费。我国目前突出的问题是消费依然是国民经济的短板,外需严重不足,内需亦严重不足,而影响内需不足的群体则是农村消费。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7亿多农村人口人均消费能力不到城市的30%,这说明我国农村人口的消费能力还很低,也预示着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对于拉动农民消费还有很大的空间。农民工通过进城实现市民化或者是农民就地城镇化导致的农民生活方式转变,有利于拉动我国消费需求。

(二)城镇化建设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发展

城镇化的发展,随着外来人口的加入,会产生人口集聚效应。不同阶层的人口汇聚,会不断改变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转型发展。改革开放的30年来,随着各项优惠政策的实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城镇化水平每年都保持以年均约1%的增长速度,全国各地的城镇化建设也取得了飞跃发展。同时,在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全国各地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等也在不断调整。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在我国的深入发展,许多新兴产业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当地的产业结构,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催生的金融和保险业、信息和计算机服务业的产业结构都会依托城镇化建设得以快速发展和转型。

(三)城镇化是促进城乡共同富裕和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需要

从我国近些年的区域经济发展来看,城镇化建设是促进城乡共同富裕、打破城乡二元

结构的有效途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共同富裕主要的发展任务之一就是要扩大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城镇化的发展可以使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进城经商、就业等途径变为城市居民,广大农民通过城镇化实现身份、职业的转变,对于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共同富裕和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矛盾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推进新一轮城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在我国经济社会深度转型的过程中推进的新一轮城镇化建设,需要梳理出以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只有对以往城镇化建设的问题进行规避,新一轮城镇化建设才会取得更大的成效。在笔者看来,以往城镇化建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城市建设成效显著而小城镇建设动力明显不足

由于城乡二元制度、区域发展水平和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原因,在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道路上,把城镇化的发展重点放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广州等大城市和各省省会城市建设上,大量的国家公共资源优先配置在大城市,大城市的建设规模急速膨胀,导致大城市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越来越优质,也就使得国外投资和全国各界人士都大批进入大城市,这使得各大城市的交通、环境不堪重负,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资源和治安等各类资源承载和社会问题,最终不得不采取行政手段限制人口向大城市集聚。同时,在现有“以大管小”的城镇管理体系下,不少大城市盲目建设扩张开发区,大城市往往会调配和掠夺周边中小城市的发展资源,最终导致了我国小城镇发展资本和公共设施投入不足,造成中小城市尤其是城镇的发展动力明显不足。

(二)城镇化在政策设计上缺乏宏观思维和科学理念

一是政绩观影响城镇化建设的政策顶层设计。在以往以GDP经济为主要衡量标准的政绩考核体系下,国内各级领导都是实行任期制,不同的领导上任都想在任上做出成绩,新任领导对前任领导实施的政策路线都会发生改变或者是推倒重来,造成城镇化建设在政策设计上缺乏战略性和长期性,城镇的发展没有形成一套科学谋划思路和长期有效的推进措施。二是城市规划不够科学。在国内已有的城镇化建设上,很多地方的城镇化建设存在规划不够科学的通病,大家经常看到的城镇化建设景象是许多城镇拆了建、建了拆,重复建设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因为城市规划不科学,导致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效应不强,不少城镇市区辖区偏小,中心城市带动区域整体发展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显现。

(三)城镇化建设面临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制约瓶颈

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差距来看,城乡差距拉大是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最大表现。在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要想缩小甚至是消除城乡差距关键在于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户籍改革虽然早在2001年就开始在不断推进,但是直到201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通知指出要求全国地级市以下市区全部放开户籍制度。但根据国家城镇化专题调研组在全国不同城市的调研发现,各城市的落户条件还是比较苛刻,户籍改革有不少难度。另一方面,城市本身也存在着二元结构的问题,如不能够保障外来人口和本市籍人口享受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许多农村人口虽然在表面上是在城镇居住,也在城镇工作谋生,但是这其中的很多人因为没有城市户口,往往不能够享受到该城市居民可以享受的医疗、上学、就业等均等公共服务。笔者认为,外来人口享受城市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未来的城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的城镇化建设对策

(一)要全面认识新一轮城镇化建设的内涵

如何进一步推进新一轮城镇化建设,首先就要对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内涵给予界定,这是我国新一轮城镇化建设的基础。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教授撰文《中国特色城镇化新在何处——“四化”同步破解“四元结构”》中指出,我国在城镇化建设的道路上,各级政

府在城镇化进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但也出现了政绩工程、强制征地、暴力拆迁、资源浪费、经营城市等问题。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再是行政权力主导下的大范围布点和圈地运动,而是在总结汲取历史教训上的遵循市场发展规律的具有一定前瞻性的道路,未来城镇化新路包括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等基本特征。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易宪容研究员撰文《“过客”定居可让中国GDP再翻番——城镇化的实质是农民的市民化》指出,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解决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是未来加快城镇化转型和提升城镇化质量的重点和难点,只有对户口制度、土地、住房等进行改革,才能释放出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更多红利。笔者认为,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也是社会主义优势和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在新一轮城镇化建设的道路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改革为突破,以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为建设内容,这是未来数十年的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城镇化建设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各地的城镇化建设不能够唯城镇化而城镇化,而应该注重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之间的互联互动关系的宏观把握,只有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全面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才能够为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奠定决定性的基础。

(二)坚持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城镇现代化

从以往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发现,城镇化不仅仅是城市人口增加和城市基础面貌改善,城镇化建设是包括多项制度改革在内的系统工程。未来的城镇化建设一定要有战略性和规划性,各地要根据城市发展的历史和未来发展定位,遵循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综合考虑全面推进城镇现代化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城市建设等城镇化建设的改革内容,并根据城市特点进行总体设计和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城镇的发展布局、功能配套和发展目标,统筹安排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注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制度化改革相互协调与衔接,保持全面推进城镇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性、持续性。

(三)以产业建设为基础,推进城市经济持续发展

城镇化建设体现在经济学上的意义就是要追求适度经济规模,适度的经济规模将为产业发展搭建平台和必要的资源聚集。笔者认为,城市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产业优势,产业发展是城镇化建设的经济基础。一个城市的产业发展需要是人口聚集需要的前提条件,若是一个城市没有支柱产业发展,就会出现无产业支撑和需要的“空城”,或者会出现大量的城市贫民。各地的城镇化建设要根据区域产业优势积极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配套产业和服务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和经济增长点,为城镇化建设构筑合理而又极具经济发展前景的产业发展形态。

(四)加快各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民市民化

以城镇化的人力资本集聚效应来加速我国城镇化建设,重要的出路在加快各项制度改革,让更多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积极推进农民市民化。笔者认为,新阶段农民市民化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一是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进城就业创业能力。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就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的打工收入也逐步提高,务工经济很大程度上成为我国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新时期的城镇化建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要开展各种类型的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进城就业创业能力,通过农民进城务工的经济收入增长,是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的经济基础。二是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已经实施多年,其弊端和矛盾也在逐渐显示出来。各个城市要根据城镇化建设发展需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把在城市生活和工作的有稳定就业岗位、收入、住房、有意愿的农村户籍人口逐步注册登记为城镇人口,让农民工有机会率先在中小城市实现市民化。三是逐步实现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口居住在城镇,这只是城镇化建设的表象,城镇化建设的核心是让农民享受到城市居民均等的公共服务。未来的城镇化建设,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进城农民有机会享受到医疗、教育、就业、养老等所有公共服务产品,通过逐步实现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的改革创新,稳步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胡鞍钢,中国特色城镇化新在何处——“四化”同步破解“四元结构”[EB/OL],(2013-02-06)[2013-03-30]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206/c112851-20451941.html

[2]易宪容,“过客”定居可让中国GDP再翻番——城镇化的实质是农民的市民化

[EB/OL],(2013-02-06)[2013-03-30],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206/c112851-20451825.html

[3]蔡秀玲,中国城镇化历程——成就与发展趋势[J],经济研究参考,2011,(63)

[责任编辑:舒生]

第四篇:滴道区农村能源发展初探

滴道区农村能源发展初探

摘要:鸡西市滴道区作为一个太阳能、沼气(户用、大型、服网、养殖小区)、秸秆固化等能源项目建设多样的地区,其能源项目建设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文章通过分析滴道区能源项目建设和使用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滴道区能源建设取得的经验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找到最适合本地区开发利用的能源项目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农村能源 建设项目 太阳能太阳能 秸秆固化成型 发展对策

1.研究农村能源发展的意义。

农村能源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紧密相关,农村能源的发展状况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滴道区农业人口人,经济不发达,人均商品能源的消费水平很低。研究农村能源发展的有效方法和渠道对于促进滴道区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改善生态环境十分重要。

2.滴道区农村能源建设及使用情况

2.1沼气项目

2.1.1户用沼气

滴道区全区共建设户用沼气

2.1.2服务网点

2.1.3养殖小区

2.1.4大型沼气

2.2太阳能

2.3秸秆固化

2.3.1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发展优势

2.3.2秸秆固化成型燃料意义

2.3.3

2.3.4秸秆固话成型燃料技术分析

2.3.5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的应用

3.农村能源发展的制约因素

3.1已建沼气项目使用率普遍偏低,且维护困难。

3.2服务网络尚未形成,即使有建设服网,发挥作用也不大。

3.3生物质能和畜禽粪便资源浪费严重。

4.农村能源发展的措施

4.1结合地方实际,发展农村能源地方特色

4.2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村能源规模发展

4.3建立技术服务,确保农村能源健康发展

4.4加强依法管理,保障农村能源有法可依

第五篇:关于河南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考察报告

关于河南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考察报告

发布时间:2014-3-24信息来源:湖北三农宣传中心

2013年3月5—8日,省委副书记张昌尔、副省长郭有明带领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市州直管市负责人一行,赴河南学习考察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经验。考察团与河南省委省政府有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考察了新型农村社区、中心镇和相关产业园区15个、行政新区2个及新乡市土地矿业权交易中心。

一、农村城镇化的战略定位

作为我国粮食大省和人地矛盾最为突出的区域,河南在“三化”协调上面临着尖锐的挑战。省委、省政府清醒地认识到,“三农”问题突出是制约“三化”协调的最大症结,城镇化水平低是发展诸多矛盾中最突出的聚焦点,人多地少是制约“三化”发展的最现实问题。这一切都形成了巨大的倒逼压力,必须探索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简称为“两不三新”)的路子。这既是中央的要求,又是从河南实际出发的历史选择。

省委主要领导在深入调研基层和群众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和总结了农村新型社区这一富有生命力的探索。实践表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一是顺应了农民对新生活的新期待。在第四轮农村建房高峰兴起之时,有效避免了过去“有新房无新村”的散乱脏格局,变“一代人建三次房”为“三代人建一次房”。二是推进了公共服务均等化。6000万农村人口都进入大中城市不现实,在农村分散村落基础上撒“胡椒面”投资难见成效,客观上要求有一个能承载城乡一体化的更加集约节约的载体。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三是提高了土地集约化水平,为三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空间。四是有利于形成持续增长的强劲内需。省委领导明确指出,新型农村社区化农村为城镇,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结合点。省九次党代会将其上升到战略层面,要求着力增强新型农村社区的战略基点作用,探索一条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的路子。

通过近年来的实践,河南开始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与传统城镇化的最大差别在于,它是以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共进的城镇化。第一,它将新型农村社区纳入城镇体系,形成了全新的五级城镇体系。而传统城镇化只有四级,是将广大农村排除在外的。第二,它将农民转移的重心放到了小城镇和新型社区,实现了“既不离土,也不离乡”的就近转移和市民化;第三,它构建了推动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高效平台,使新农村建设向着城镇化的高度实现了质的提升,又使城镇化的平台向农村有了新的延伸。河南省将其概括为是着力于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城镇化,是着力于农村的城镇化,是着力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城镇化。

二、推进农村城镇化的主要经验

2010年以来,河南全省上下按照“政策引领,规划先行,突出主体,保障权益,规范有序,拓展创新,互动联动,一体运作”的32字方针,将以新型农村社区为战略基点的农村城镇化迅速推向高潮。省委省政府鼓励各地大胆探索、规范运作,全省涌现了一大批典型,创造了不少好的经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高位推进。由于“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由于农村城镇化涉及到方方面面,综合协调的力度很大,既需要多方面改革突破,又需要务实实干、规范有序,因此,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一开始就是“一把手”工程。河南省委主要领导直接拿在手上,从调研总结到形成战略方针,从工作部署到重点政策,都是亲自抓。在省领导的带动下,各地市县乡都形成了党政一把手负责的工作格局,保证了整个进程推进有力。在我们考察所到之处,各地一把手谈到新型社区建设都是了然于心,有问必答,研究深透。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成效也成为主要领导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完善政策,强化引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成为群众自觉拥护和参与的过程,政策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河南鼓励各地各部门立足本地实际或自身职能,不断研究出台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政策措施,全省出台各类文件427个,其中省直部门出台文件14个;省辖市出台文件162个,县(市、区)出台文件251个,初步形成了推进农村城镇化的政策体系。如为了增强新型农村社区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少地方对农户实行拆旧宅补偿,有的达到每户5—8万元。多数地方对进入新社区的农户颁发土地证和房产证,并明确住房可抵押、出租、转让;有的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向新社区倾斜,使农户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就能住进新社区。针对困难农户财力不足的问题,新乡县专门制定了保障房和廉租房政策。对拆旧建新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安阳市的汤阴县按20万元/亩,林州市按15万元/亩拨付给乡镇,用于农户拆迁补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和困难群众安置等等。这些既调动了农户的积极性,也提升了农民财产权益。不少地方的农户催着政府加快新社区的建设进度。

(三)规划先行,科学布局。河南坚持以科学规划作为龙头和先导,各地立足长远,以农民为本,普遍做到了高起点、高水平地规划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一是理念新。以城市化的理念和标准来规划新型农村社区,着力于集约用地、强化功能、完善设施和服务、提升品位,使农民不出门就能过上城市一样的生活。各地坚持社区建设、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四规合一”,通盘规划,一并实施。我们考察中看到的每一个社区都是基础设施过硬、配套服务完备、生活环境优美,有的甚至比城市还好。二是起点高。不少地方请来国内一流设计单位,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规划,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舞钢市就聘请的是清华大学设计院。三是有特色。河南强调结合各地特点优势,聚散相宜、大小适度、错落有致、特色鲜明,避免千区一面。各地普遍将所有行政村规划集并为若干个新社区,并对社区人口规模提出要求,如平顶山提出,山区的社区不得低于3000人,平原不低于5000人。粮食主产区浚县的中鹤社区,走的是依靠龙头企业整镇推进路子,全镇46个村集中到一个规划目标6-8万人的社区;滑县锦和新城则是依托产业集聚区,将33个村集并到一个规划5.4万人的新城中。四是强约束。“不能在没有规

划的地方建房、不能盖没有经过设计的房子”的“两个不能”已在河南各地成为共识。新乡市还为每个村都配备了规划管理员,由村支书兼任,坚决防止和纠正违反规划的行为。截至去年底,全省有59个县(市区)已完成了新型农村社区布点规划,今年底全省将全部完成。

(四)多方筹资,加大投入。资金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瓶颈。特别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主要靠政府投资,不用农民花一分钱。河南主要通过四种途径解决资金问题。一是加大财政投入。省财政2011年筹措18亿元用于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2012年提高到32亿元,其中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收入15亿元、转移支付17亿元。各地财政普遍建立了新型农村社区的专项资金,如新乡市每年不少于2000万,安阳市则为5000万,都要求县市区1:1配套。县一级的滑县每年安排1000万。舞钢市财政每年投入不低于5000万元。各地着力在统筹使用各项涉农资金上加大力度,舞钢市就整合涉农资金1.3亿元。二是力争金融支持。各地积极协调银行机构加大对新型农村社区的贷款力度。商丘市与省农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全国率先推出“新农村民居建设贷款”,计划在未来5年累计向相关农户提供30亿元建房贷款。新乡市利用每年省市县财政投入约5亿元的规模,向农发行融资19.74亿;鼓励有条件的乡镇组建建设投资公司,提高融资能力。三是用好土地收益。各地都明确规定新增土地指标增减挂钩收益必须全部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补偿农户。新乡市探索各县(市区)农村节余建设用地指标在市里统一交易,每亩地最低保护价13万元,最高成交价15.9万元,目前成交总额8948万元。滑县产业集聚区将腾出的5000多亩土地指标以每亩30万元的价格转换为国家建设用地,筹资15亿,约占锦和新城整个建设投资的一半左右。一般县市增减挂钩指标可获收益10万元/亩左右。四是引导社会投入。辉县市孟电集团捐资1.3亿元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使全村351户农民不花一分钱就能入住近300平方米的别墅。新乡市在条件较好的城郊和县乡政府所在地,积极探索以市场机制吸引企业先期参与土地开发。鹤壁市用BT方式引入社会资本,中鹤新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就是中鹤集团与政府以BT方式合作的。

(五)产城互动,产业支撑。乐业才能安居。河南各地明确提出,要确保每个新社区都有相应的产业,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让农民“搬得进”,还能“住得起、稳得住、能致富”。我们考察的舞钢市五个社区,个个都有鲜明的产业特色:张庄依托山水资源发展旅游业,开办农家乐;九龙和六合苑两个社区主要依托市产业集聚区的大工业;柏都社区依托尹集镇的商贸大市场。浚县中鹤新城则依托中鹤集团这个龙头企业,大力发展12万亩规模经营的现代农业、粮食精深加工的现代工业、100亿粮食储备转运的仓储流通业,全部建成后可吸纳就业4万人。新乡市强调“一区一业”,在每个社区培育一个主导产业或高效农业园区,至少成立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市规划建设的27个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146平方公里,辐射了全市1/3的行政村,入驻规模以上企业超过5000家,吸纳52.5万农民就地就业;同时建设了27个重点农民创业园,已吸纳农民5.8万人。目前全市新社区中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比重从过去的49.8%提高到79.1%。

(六)农民主体,确保权益。河南坚持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首位。一是尊重群众意愿。各地严格遵守“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凡是社区规划、名称、拆迁、户型设计、建设模式等涉及农户的事,都必须经由村民代表会议2/3以上同意才能确定,50%以上农户签订同意协议后才能启动建设,严禁违背群众意愿搞强拆强建。二是强化社会保障。进入新社区的农户可办理城镇居民户口,可自愿选择加入城镇社保体系,舞钢市率先在全市实行全覆盖无缝隙的全民医保,试点将中心社区的农民纳入养老保险,逐步实行城乡一元化管理。三是提升财产权益。通过拆旧补偿和颁发新社区土地证、房产证,不仅实现了农户土地房屋权益的资产化、价值化,而且普遍实现升值。入住新型农村社区的农户除享受城市居民同等待遇外,还继续享受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四是创新集体产权制度。各地探索将社区经营性资产新增耕地由社区统一管理,所得收益用于社区管理和补贴;不少地方将腾出的土地按户计股成立股份合作社,发展产业,收益按股分红。

三、农村城镇化的显著成效

在找到新型农村社区这个途径之前,农村城镇化可谓困难重重。一旦抓住了新型农村社区这个平台,所有的矛盾瓶颈就开始一一破解,“一把钥匙打开了重重关锁”,带来了“三化协调”的突飞猛进,带来了农民权益的大幅提升,带来了城乡面貌的翻天覆地。

一是从根本上破解了土地这个最大的瓶颈。新型农村社区通过合并村庄建设,节地率一般都在50%以上。据测算,目前河南农村人均住宅占地248平方米,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可以减少到200平方米,能够腾出400多万亩土地。新乡市首批369个新型农村社区全部建成后,可节约土地26万亩,目前已腾出3.7万亩,复耕2.5万亩。全省产粮第一大县滑县规划实现后可节约土地15—20万亩。

二是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和空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一方面腾出了土地(指标),另一方面实现了人口和劳动力的相对集聚,这就为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要素支撑。各地产业集聚区、产业园区和商贸旅游流通业蓬勃兴起。中鹤社区规划粮食精深加工园,已入驻企业16家,投资33亿,带动5000人就业。舞钢市腾出的1596亩建设用地指标,使七个工业项目顺利落地。新社区规划全面完成后,舞钢市将节余建设用地4.33万亩,可满足十年的建设用地需求。届时舞钢市产业集聚区的面积将翻番,主营业收入将达750亿,就业可达8万人。新乡县产业集聚区的建成面积已达27.9平方公里,去年实施超千万项目125个。全县入驻新社区的群众就业率较以前提高了30%以上。新社区和产业集聚区的“产城互动”,又大大加快了城镇化的步伐,显著提升了城镇化的质量。舞钢市通过土地置换,不仅带动了中心镇建设,而且还高标准规划了5平方公里的行政新区。河南省提出,到2017年,城镇化率要达到52%以上,年均提升2个百分点以上。新型农村社区的迅速发展无疑将成为主要动力。

三是有力促进了农业现代化。通过农村人口向社区集聚,大大促进了土地流转。舞钢市土地流转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40.6%,参与流转的农户近2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8%,亩均效益是原来的3倍左右。浚县中鹤集团通过建设中鹤社区,使全镇9万亩耕地全部实现规模经营,而且通过整理还增加了3万亩耕地。为此,集团与农民共同组建了全省最大的农机合作社,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各地建设的高效农业园区,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

四是农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农民从散乱脏差的旧农村一步进入了城市化高标准的生活环境,还拥有了与城市一样甚至比城里还好的全新房产,财产性收入大幅提升;实现了“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转移不离土,就地市民化”,可以享受与城镇一样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并继续保留原有的权益和政策,收入持续增长,幸福指数显著提高,有人说甚至比城里人还过得好。新乡县古固寨镇富康社区农民与旧村相比,人均年收入增加了4500元。2012年,新乡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812元,增幅14.6%,超出城镇2.1个百分点。河南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9%,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8.4%,对全部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50.6%;财产性收入为135.5元,增长25.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9年的2.99:1缩小到2.71:1。

五是有效扩大了社会需求。平顶山市测算,一个5000人口的新社区,按规模建成能拉动内需2亿元,全市539个社区能拉动内需1000亿元。2012年,全省纳入省重点项目管理的新型农村社区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000亿。通过盘活土地带动产业园区建设,各类投资接踵而来。舞钢市龙凤湖旅游度假区去年已与三个大企业签订投资协议200亿元,十二五期间将实现投资100亿。农民转移提高收入后激发出来的投资消费需求更是无可计量。

四、启示和建议

河南开拓创新的巨大勇气、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一抓到底的实干作风、“三化协调”的显著成效,令我们深感震撼。这既使我们拓宽了思路,坚定了信心,也使我们看到了差距,激发了奋起直追的紧迫感、责任感。学习河南经验,必须从湖北实际出发,以更大的气魄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走出一条具有湖北特色的、以“四化同步”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路子。

一是要深化认识。河南的经验充分证明,走出一条“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的城镇化路子,是广大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迫切愿望,是坚持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要把贯彻十八大精神和省十次党代会精神与借鉴河南经验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对 “四化同步”新型城镇化的认识,实行“一把手工程”,强化顶层设计,鼓励基层创新,全力在推进农村城镇化上实现突破。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八个层面的试点,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并探索出一些好的模式。在此基础上,学习河南经验,要按照‘四化同步’新型城镇化要求进一步提升,力度再大一些,大胆先行先试。

二是要完善思路。河南的路子概括地讲,就是将农村城镇化作为重中之重,将就地转移作为最现实的途径,将新型农村社区作为“三化协调”的主要平台,将盘活土地作为突破瓶颈的关键,将农民权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改革创新作为基本动力。这也完全符合湖北的实际。借鉴河南经验,要按照“党政主导、规划先行、政策引领、多方筹资、产城互动、农民主体”的要求,进一步拓展和提升思路。要突出抓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构筑“四化同步”、加快农民就地转移的主要平台。特别要把盘活土地作为关键,努力破解各类难题。监利的“福娃模式”与河南的“中鹤模式”十分相似,要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作为首推模式在全省推广。湖北区域差异很大,各地都要因地制宜地探索模式和路径。根据省委要求,省委财经办(省委农办)正在17个市州(直管市)各选择一个乡镇作为推进镇域“四化同步”示范镇。建议示范镇正式确定后,省里出台一个指导性文件,完善政策,支持其先行先试。

三是要规划先行。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快制定全域农村城镇化规划,按照“四化同步”、“四规合一”的要求,体现“新理念、高起点、有特色、强约束”,把新型农村社区纳入城镇体系,按城镇化标准规划设计,因地制宜,突出产业支撑、就业为本、均等服务。要坚决做到“不能在没有规划的地方盖房、不能盖没有经过设计的房子”。基础设施和有关建设项目,要尽可能向规划社区倾斜。借鉴河南经验,可由村支书兼任规划管理员,负责监督执行。

四是要研究政策。原则上河南能突破的,我们都可以借鉴。在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大胆探索的同时,省里也要组织专门班子,充分研究河南经验,深入调研我省情况,抓住突出重点和关键,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和改革措施,着力破解难题。

五是要抓紧工作。各地要积极行动起来,不等不靠不拖,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建议今年全省新农村暨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会议,主题定为“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推广总结经验,明确目标任务,进行全面动员部署。

湖北赴河南农村城镇化考察团

执笔:梁亚莉 方亚飞

下载城镇化视域下河南发展农村能源产业可行性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镇化视域下河南发展农村能源产业可行性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产业发展区域规划

    为深入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推进“三个转变”,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特制定~-XX年全区农业发展区域总体规划。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指......

    锦州市沟帮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太阳能电池产业可行性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锦州市沟帮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太阳能电池产业可行性研究作者:韩颖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01期摘 要:我国出台了很多政策鼓励太阳能光伏产业的......

    产业新城:城镇化发展的有益探索

    产业新城:城镇化发展的有益探索古有云:郡县治、天下安。解决好县域经济的发展问题,历来是安邦定国的根本之策。在刚刚结束的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上,李克强副总理高瞻远瞩......

    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

    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简介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于2008年5月20日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设立,位于郑州高新区,是集动画、漫画、游戏研发、动漫媒体运营、动漫公共......

    河南、陕西旅游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河南、陕西旅游产业发展考察报告为了学习借鉴外地旅游城市发展旅游产业的先进经验,促进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加快文化大市建设步伐,6月12日至20日,淄博市政协旅游......

    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我见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课程作业表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我见传播应用学班 路璐 201012071036摘要:文化创意产业是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支撑,在经济建设中将占有越......

    河南、陕西旅游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河南、陕西旅游产业发展考察报告一、基本情况通过对河南、陕西部分旅游城市的考察学习,我们深刻感受到,在政府强力推动下,各城市充分发掘旅游资源,加大旅游投入,初步形成旅游业发......

    浅析我国农村小城镇化发展

    浅析我国农村小城镇化发展一.农村小城镇化提出的背景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这是宋朝诗人翁卷在其诗《乡村四月》中描述的农人繁忙务农的景象。众所周知,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