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凝聚正能量
“凝聚正能量,共筑中国梦”心得体会
7月17日,镇党委政府邀请刘更生教授为我们专门作了“凝聚正能量,共筑中国梦”的专题讲座,使我深刻的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就是突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和谐社会。
刘教授讲,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发表讲话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当听到这话时,我内心十分激动,因为讲话指出了实现“中国梦”的决心和方法,同时让我感到自己肩膀上责任的重要。
作为一名基层计生干部,扎根基层,视群众利益无小事,是作为一名基层乡镇干部的“中国梦”。要沉下去,待得住,能做事,服务于乡民,服务于育龄群众。作为一名能干事的基层计生工作人员,我深知育龄群众的渴望与宿愿,我将不遗余力,竭尽所能的帮助他们。当看到他们对我投来信任的目光与期待帮助的眼神的时候,我深知不得有半点迟疑和推脱;工作实践告诉我,当你俯身为育龄妇女真诚做实事时,就会得到育龄群众的支持和理解。
习总书记所说,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作为一名计生基层干部,只有自己深入到一线,了解到育龄群众更多的利益诉求,育龄群众的需求才能够搜集、归纳和整理出来。只有采取求真务实的态度、实用可靠的方法才能真正把上级政策宣传贯彻到基层,才能把社情民意传递到决策层。
牢牢凝记习总书记的三个共享:“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把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融合一体,激发起团结向上的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王 晓 波
2013年7月24日
第二篇:凝聚正能量演讲稿
凝聚正能量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
“用第一抹光线的纯净,为世界画一双眼睛;用第一朵花开的声音,为世界唱一首歌曲;用所有春天的消息,为你写下传奇。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伴着这首《感动中国》的旋律,“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颁奖典礼落下了帷幕。罗阳、林俊德、李文波、张丽莉、陈家顺、陈斌强、周月华艾起夫妇、何玥、高秉涵、高淑珍被选为人物。我被这些平凡人的故事,感动得一次一次落泪,从这些平凡的人物当中,我们统计人感受着他们传递的正能量。
工作到最后一刻的的林俊德,为我们传递着爱岗敬业的正能量。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从他身上感受到的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绑着”母亲上班的孝子陈斌强,为我们传递着孝心的正能量。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陈斌强这一做就是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他既要照顾母亲,又要工作,他的教学任务一点也没有落下。从这个普通的教师身上我们感受到孝心的伟大。
主动捐献器官的小学生何玥,为我们传递着爱心的正能量。年仅12岁的小天使,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在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个月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她的父母含泪帮助女儿实现她的“最美愿望”。正如颁奖词写到的: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
“变身”民工的“卧底局长”陈家顺,为我们传递着正义的力量。陈家顺是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从2007年9月起,陈家顺先后深入多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以一个普通农民工的身份去求职,实地体验农民工的生活工作。为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默默奉献着。
“最美女教师” 张丽莉,用自己的单薄的身体去挡住碾向学生的大客车,高位截瘫的她依然笑着说,救孩子这是她的一种本能,她已经28岁了,而那些孩子还小,美好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向我们传递着她的那种无私无畏的正能量。
周月华、艾起,这对最美的乡村医生,妻子背起药箱,丈夫再背起她,“爬”遍青山送医上门,丈夫是她的第二条左腿,这个男人用20年的行动,默默支持着妻子的事业,平凡中我们收获着感动。
还有太多让我们感动的平凡人物,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作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们向中国人凝聚了社会正能量,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激励着我们奋发向上、跨步向前的脚步!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第三篇:核心价值观凝聚正能量
核心价值观凝聚正能量
张 贺
2014年03月08日04:3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从普通公民的善行义举到各行各业的点滴改进,从专家学者的阐发研讨到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一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正在兴起,中国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温暖人心的故事。
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
就在马年央视春晚小品《扶不扶》引发热议并成为最受欢迎节目不久,江苏太仓、河北石家庄、广东深圳等地就陆续上演现实版“扶不扶”。与小品中戏剧性的情节不同,面对摔倒在地的老人,这些普普通通的学生、市民、司机果断出手扶起了老人并送医治疗。人们评论说:“他们扶起的不仅仅是老人,更是社会的良心。”“现在社会还是好人多!”
今年2月22日,一位微博网友发布了一张拍摄于早晨6点20分的照片,图片说明是:“做了一夜颅脑伤的手术,几个外科医生累得精疲力尽,躺在地上小憩一下,其实还有一名医生在给病人麻醉苏醒„„躺20分钟后大家又爬起带病人做CT去了„„看完心里酸酸的,这张照片让我重新拾起对医生的尊重!向你们致敬,让我们一起为好医生们点32个赞!”记者注意到,照片中的3位医生小憩时连绿色的手术服和白色的医用手套都来不及脱下。
截至2月25日,这条微博被转发了11935次,有21720人点赞,有4116人参与评论,绝大多数网友对医生的敬业精神表示敬意。网友“快乐的小司”留言:“各行各业还是好人多的。”
2013年11月,“为4岁女孩找‘耳朵’”的帖子和海报遍布宁夏银川市的贴吧、论坛和大街小巷,网民、群众、媒体、政府部门官微齐力寻找114小时,终于将4岁女童的“耳朵”找到。“关注这件事的人都是在帮助我们,孩子长大了我一定要告诉她这次经历,教育她以后也要做好人行善事。”女童的母亲说,她已决定和丈夫一起加入义工组织,把这份爱传递下去,帮助更多人。
银川“全城寻耳”不过是无数爱心接力事件的缩影。此前已有郑州“全城吃面”救患癌老板,乌鲁木齐“全城买鹅”筹药费,成都“全城买瓜”准备治疗费„„守望相助的理念在一棒又一棒的爱心接力中得到彰显。
“这些普通人的善行义举之所以感人至深,就在于他们用自己的选择实践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京大学教授、伦理学家陈少峰说,“一个国家的崛起和进步,不仅仅是经济的崛起,还应该有价值观念的崛起。社会广泛认同、人民普遍遵行的核心价值观是整合社会意识、凝聚社会合力、维护社会秩序的强大精神动力。”
好人就在你我身边
世界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中国不缺少善良的好人,缺少的是发现和弘扬的途径。“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好事,在熟悉人群中推举好人。”中国文明网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自2008年开展以来,各地推举了大量凡人善举,经过每月一度的网上推荐、评议、投票,众多事迹感人、社会反响强烈、具有道德示范作用的身边好人登上了“中国好人榜”。
截至2013年7月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已评出“中国好人榜”54期,已有5602名身边好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如今,只要编辑一段短信、录制一段音视频或者发一封邮件,就可以把身边的中国好人推荐上网,接受万千网友的评议。传播渠道的扩展使众多原本默默无闻的好人好事广为人知,有效提升了道德模范的宣传力度。
今年2月18日,《嘉兴日报》一篇题为《“爱心风暴”点亮眼癌女童光明希望》的报道引发强烈反响。在浙江海宁盐官镇的一个父母双盲的家庭里,一岁女童洛含不幸患上眼癌,面临着失明的危险。“我们渴望色彩斑斓的世界,希望能有人帮助我们留住这个家最后的光明。”洛含父亲汤逸从小就体会到盲人生活的艰辛,极度渴望光明的他不希望孩子也和他一样置身黑暗。2月13日,他通过读屏软件在网上发出求助信,“我想救救我的孩子,让她能继续看见这个世界,希望有好心人能帮助我们„„”媒体报道后,许多爱心市民和网友都伸出援手,为小洛含募捐。
新闻媒体深入挖掘百姓身边的感人事迹,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支主力军。《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开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在要闻版重要位置刊发各地生动实践,故事短小精悍,生动鲜活。中央电视台推出《家风是什么》系列专题节目,让知名人士与寻常百姓现身说法讲家风。《成都日报》《长沙晚报》《汕头特区晚报》等推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系列报道。在媒体深入挖掘下,常年坚持免费为旅客送去热腾腾姜汤的“姜汤大姐”韩无盐,义务清扫校园10余年、独自抚养智障女儿20年的驼背老人邝日麟,多年坚持照顾福利院孤寡老人和贫困晚期癌症患者的义工高正荣等成为新的时代楷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新闻媒体广泛挖掘和报道这些故事本身也是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形成一种激发正能量的良好氛围,影响更多的群众。”江西警察学院副院长蒋熙辉说。
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小抓起,从学校教育抓起。
如今福州市的很多学校开设了孝亲教育,让孩子们自小培育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学做拗九粥,探望长辈,给长辈洗脚„„福州鼓楼第一中心小学今年的寒假作业中就多了几项。
重庆市巴南区教委近日在鱼洞四小启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家庭作业”系列活动。巴南区11万中小学生、26万家长及1万多名教师都要做一项特别的家庭作业:熟背、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24字核心价值观。
南开大学近年来蓬勃开展“立公增能”辅学活动,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统筹起来,依托微信、微博、校园BBS等载体,以新颖亲切、学生爱听爱看、乐于参与的方式,把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转化为学生的日常价值观和生活实践。南开大学党委书记薛进文说,当代青年学生多是“90后”,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这一代青年人在思维方式、价值判断、生活习惯、语言表达、个性追求等诸多问题上颇有新特点。因此,必须创新方式方法,注重实效真效,潜移默化地让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一些认同。
“道德讲堂”已经成为各地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有效抓手。广西大新县以近几年涌现出的各类道德典型事迹为题材,精心编印“本土教材”,就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宣讲。截至2013年底,大新县共建成道德讲堂56个,分机关、行业、企业、学校、社区、村镇等6个类型,已开展活动230余场次。
成都市在全市机关、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广泛设立道德讲堂。目前已建成示范道德讲堂100个,标准道德讲堂148个,七大类城乡基层道德讲堂近3500个,实现了村、社区全覆盖。建立了以基层群众为主体的故事员队伍,形成了“每月一会”,好人好事大家讲。
广州市把公民道德建设纳入文明城区、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测评体系和评选表彰的管理办法,建立排名、点评、督办、问责“四位一体”测评机制,定期组织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以测促改、以评促建。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文明单位544个、文明村镇81个、文明社区287个,有力推动了公民道德建设。
把软约束变成硬约束
“面对倒地老人到底要不要去扶,许多人之所以感到犹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害怕说不清楚、被讹诈。因此,必须通过制度建设为行善者提供保障,免除其后顾之忧。”陈少峰认为,江西、深圳等省市规定见义勇为者如果受到讹诈,政府将提供法律援助并惩罚敲诈诬陷者,这种做法具有积极作用。
近年来,各地相继出台政策褒奖和保护善行义举。比如,福建规定,见义勇为无房人员享住房保障;广州为见义勇为者解决就医、就业、住房、子女教育等问题;北京市对见义勇为者进行终生保障。目前我国已有29个省区市制定了类似的政策措施。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寇清杰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各级政府通过创新社会治理,完善激励机制,褒奖善行义举,形成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的正向效应,在日常治理中鲜明彰显社会主流价值,使正确行为得到鼓励、错误行为受到谴责,从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集聚强大的正能量。
中央党校报刊社社长兼总编辑谢春涛认为,价值观是思想观念,看似只能倡导弘扬,发挥软约束的作用,其实,有些内容也完全可以使其成为硬约束。比如,诚信在今天显得越来越重要,完全可以通过规则甚至法律来使其得到遵守,要使违背诚信原则的人付出代价,甚至很大的代价,从而使更多的人受到警示。
第四篇:勇于担当 凝聚正能量
勇于担当凝聚正能量
2013年,是书写中华历史的重要一年。新一届国家领导人相继产生,利华益即将迎来建厂20周年的大庆。3月7日,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徐云亭同志大会上的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同时也为利华益人勾勒出一幅前景广阔、惠及员工的宏伟蓝图。当我耳闻并浏览利华益网站时,我又一次因上班错过参加这次会议而深感惋惜。但是,从领导和同事的言谈举止中,我仿佛看到利华益光辉灿烂的明天向我们招手。
拜读完集团董事长的讲话稿后,我的脑海中清晰浮现出2012年利华益飞跃发展的辉煌成果。在利津,利华益已成为全县经济跨越发展的代名词。利华益成为全县企业一大亮点,作为一名利华益人我们骄傲与自豪。每当想起这些,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息、集团创业时的艰辛和坎坷仍历历在目……
1993年,适逢利津大力发展工业企业,以徐云亭同志为首的热血青年立志筹建化工厂。他们在一片荒碱地上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豪情万丈。从“一穷二白”到“辉煌腾达”,揭示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那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发挥利华益人的聪明才干,让企业百战不殆,从胜利走向胜利。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利华益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丑小鸭变成金凤凰。2003年,1
我与企业结缘,走进了这个温暖而又潜力巨大的大家庭。学历低、经验少、阅历浅是我当时的真实写照。正当我为前途感到迷惘之际,利华益向我抛出了橄榄枝,我的人生从此豁然开朗。十年间,企业教会我如何做人,如何工作,如何与企业一道成长,是利华益培养了我,并激励我奋勇向前。
2012年,集团取得辉煌业绩,开辟了幸福和谐新天地。集团发展欣欣向荣,员工收入也稳步提高。集团外界声名显赫,职工地位与尊严也达到了新的高度,但集团领导高调处事低调做人的作风、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并没有丢。爱我企业,勇于担当责任;跨越发展,凝聚企业正能量,永不停歇仍然是创建百年企业的梦想。要想实现梦想需要每一个人利华益人辛勤的耕耘,与其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大干,恪尽职守全力以赴。新年伊始,“请问你幸福吗?”这句流行语让每一个人都对幸福有了全新的解读。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知足就是幸福。有人问我幸福吗,我说刚参加工作时,月薪不足千元,但我为成为一名利华益人而感到幸福。现如今,收入稳中有升,我觉得更幸福。可见,幸福与否与金钱多少没有必然的关系。集团20年的发展,我没有见证企业创建初期的艰难困苦,却与全员共享企业不断创造的财富。20年,弹指一挥间,再过20年,集团发展蓝图我无法预见。但我坚信,那时的利华益必将成为黄河三角洲上一颗耀眼夺目的明星。为此,我将认真总结过往10年的成绩与不足、经验与教训,立足岗位,扎实工作,勤奋努力,当好一颗企业螺丝钉,夯实根基并发光发热。刚参加工作时我是一名锅炉操作工,而后调往除尘岗位。虽然岗位变了,但我忠于企业的心丝毫没变。我不会辜负各级领导对我的重托与期望。干一行爱一行,努力践行为百年企业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铮铮誓言!企业就像一座高楼大厦,我愿做支撑大厦根基的一粒石子,与它风雨同舟,休戚与共。
锅炉岗位作为热电公司的核心之一,担负者全厂的生产重任。我在锅炉岗位工作了7年,深知锅炉岗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因此对从事这一职业而感到无限荣耀。锅炉运行中,利用微机监视各设备仪表来不得半点马虎,稍有不慎将会对整个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每天的工作我会全力以赴,聚精会神;操作时慎之又慎,准确无误;确保了锅炉长周期安全平稳高效运行。遇到紧急情况连续加班时,瞪大双眼,不敢懈怠。一滴汗水,一份收获。曾经获得上级领导对我的褒奖,我信心百倍同时也深感不安。因为我惭愧于并未为企业贡献更大的力量。我有信心、决心,更有勇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企业发展再立新功。多一份奉献少一份埋怨;多一份忙碌,少一份清闲。一心一意谋发展,团结和谐讲奉献,为创建百年企业增光添彩。
2010年,领导委派我到灰库当操作工兼管理员。这是一个对自主自觉性要求较高的独立岗位,主要负责对外来车辆
放灰。值班员必须准确判断灰库承载量和粉位上升速度,严防粉灰外溢。合理安排车辆进出保证厂区正常生产秩序也是日常工作重点之一。进行操作时准确及时开关阀门,预防粉灰外溢。反对资源浪费,保证周围环境也是值班人员的职责。让每一辆车满载而归是我的任务加目标。不但要让客户满意,而且要让领导放心。只有与每一名司机紧密配合才能保证工作效率,团结会产生更大力量。虽然工作枯燥单调,但我不辱使命,耐住寂寞,坚守信条。严格按照公司规章制度办事,一丝不苟。面对诱惑我擦亮双眼,绝不动摇。有一次工作时,我发现有可疑人员私自搬运厂内物资,我理直气壮阻止。有人觉得拿点东西不用大惊小怪,但主人翁责任感要求我必须作一名堂堂正正的利华益人,必须向一切损害企业的行为作斗争。爱岗敬业,以厂为家是利华益人起码的思想境界。企业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需要我们的珍爱。因此,在企业财产遭受不法侵害时,面对威胁与恐吓,我义无返顾挺身而出。后来,在各级领导关心支持下,伸张了正义,维护了企业利益。
回忆10多年的工作历程,我亲眼目睹了公司涌现的标兵、先模、明星,为我树立了光辉榜样。我深深感到,他们取得的成绩绝非偶然,充满了对企业的情谊和热爱,是我学习的楷模。我决心以他们为目标,查找自身不足,努力争当典范,凝聚正能量。按照领导讲话要求,做好本职工作,积
极为企业献计献策;既要甩开膀子大干,又要避免盲目蛮干,精益求精,再接再厉。
企业的梦想是全体利华益人的梦想,我们共享辉煌,远大的理想就在前方。
相信利华益集团的明天更加“给力”,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勇于担当,因为企业能量更大更强!
热电锅炉:刘盛贤
2013.3.19
第五篇:小记者品牌凝聚正能量
小记者品牌凝聚正能量
沈裕
当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地市级纸质媒体,受到来自国家级、省级媒体的挤压,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面对“狼来了”的窘境,大家都在积极寻求突围之路,千方百计挖掘自身优势,努力实现绝地逆袭。不久前召开的苏鲁豫皖小记者品牌高端对话会上传来消息,小记者发展协作会加盟报纸达36家,四省小记者共计20万。其中,连云港报业传媒集团麾下苍梧晚报的小记者就有1.5万。依托小记者活动,各家报社不断提升影响力,拓展市场空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种从沉重的竞争压力下迸发出来的“媒体新现象”,给地市级纸媒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小记者凝聚亲缘关系,稳固纸媒市场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强势媒体借助互联网技术,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传播手段和渠道更加灵活多变:地市级纸媒要想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只能立足本土,因地制宜寻找出路,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打造报纸品牌,诸=如栏目品牌、活动品牌、人才品牌等。其中打造小记者品牌,就是地市级媒体迎接挑战的创新举措。
地市级纸媒要生存发展,必须扎扎实实“落地”办报,面向本土做文章。在媒体经营的诸多要素中,受众是头等重要的。可以说,抓住了本地受众也就抓住了市场,这是地市级媒体可以与外来媒体比拼的最大优势。事实上,地市级媒体是当地水土养育成长起来的,机体里带着地域乡土文化的基因,和本土的人文历史息息相关,与本土受众有着不可分割的亲缘关系。尤其是地市级纸媒办报的重点和特色,无一例外地把本土和原创新闻作为主打内容,“自家人关心自家事”,特别符合当地受众的信息需求。
如何牢牢地吸引受众,地市级纸媒使出了很多招数,发展小记者就是其中最具威力的杀手锏。家庭是城市的基本细胞,而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那些“小皇帝”、“小公主”。在当今中国社会,孩子的需求成了家庭的第一需求。苍梧晚报从2002年起着手创建小记者团队,在市区学校中选拔品学兼优的中小学生。为了做好做优这个品牌,报社重点打造了三支队伍:一是建立专门的采编队伍,成立晚报小记者中心,负责联系学校、文稿采编、活动策划和组织实施等;二是组建学校小记者指导老师队伍,凡是有小记者的学校,由校长或副校长挂帅,挑选优秀青年教师组成小记者辅导团,负责小记者活动的开展,指导小记者的写作;三是组建小记者活动专家顾问团,由报社聘请教育专家、资深教育工作者、劳模英模、文体界知名人士等,负责小记者活动的研究和推进。
到目前,晚报聘请了100多位专家和200多位小记者辅导老师,小记者品牌得到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的认可,小记者团队的规模快速壮大,由最初的一两千人发展到现在的一万多人,所涉及的学校达100余所。正是有了小记者品牌,苍梧晚报的发行量逐年上升,成为当地发行量最多的报纸。可以说,小记者团队紧紧维系了苍梧晚报与受众之间的“血缘”关系,为稳定报纸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小记者活动精彩纷呈,给纸媒带来新活力
通过活动与受众互动,是当下纸媒提升影响力的普遍做法,但时间长了受众会产生“审美疲劳”,吸引力日趋衰退。只有那些有特色、对民众有帮助的活动,才能使参与者的热情长盛不衰,才能形成一呼百应的效应。国家级、省级媒体高高在上、难接“地气”,想通过活动与受众互动比较困难。而地市级纸媒与读者面对面,可谓“近水楼台”。因此,地市级媒体可以通过小记者这个载体,强化活动的精彩度和感染力,让受众充分感受到媒体坚守社会公益性的品质。
苍梧晚报以“记录成长,赢得明天”作为小记者活动的宗旨,推出了采访、交流、竞赛、评优四大类活动。充分利用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风景文化旅游胜地、公益性场馆等优质资源,建立了20多个小记者“市级采访基地”和5个“省级采访基地”。全市所有风景点均向小记者免费开放,让小记者通过游玩采风,了解家乡人文历史,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报社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精彩活动,如“小记者寻访母亲河”、“小记者走进北京宣传家乡”、“小记者对话市委书记”、“千名小记者看港口”、“小记者寻访春天的故事”等,在社会上引起轰动。2010年6月,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节目组对苍梧晚报小记者活动进行了专题采访,制作30分钟的节目分上下集播出。
苍梧晚报坚持每年与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共同举办“优秀小记者”评选活动,以“公民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关要求为标准,对表现突出的小记者予以表彰奖励。12年来,苍梧晚报小记者活动坚持去商业化,体现公益性特质,给报社增添了别样的精彩和活力,收获了受众的信任与口碑。每到小记者发展季,家长、学校都踊跃为孩子报名,小记者队伍的数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小记者成了苍梧晚报的一张名片。
小记者品牌强化办报定力,提升地市级纸媒自律水平
虽然地市级党报由于地域的局限蜗居于一隅,但其性质和作用与国家级、省级党报一样,都是主流媒体,“唱好主旋律”、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不可动摇的一贯方针。随着报业竞争不断加剧,利益驱动日益凸显,有些纸媒经受不住诱惑,办报之路出现偏离,庸俗、低俗、媚俗的内容充斥版面,有偿新闻屡有发生。有的报纸热衷于打擦边球,搞轰动效应,极大地损害了媒体的形象。这对未成年人来说,危害极大:地市级纸媒发展小记者,等于锁定了一个特定群体,办报必须面向并满足未成年人的需要,报纸的点点滴滴都事关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如果报道内容格调不正,报纸就会受到唾弃,就会丧失立足之地。因
此,媒体为小记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实际上就是选择了洁身自好、加强自律,主动挑战自我,自觉应对时代的考验。苍梧晚报创建小记者品牌12年来,一直毫不动摇地坚持“办一份干净的报纸”,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无论面对的诱惑多么强烈,都旗帜鲜明地按主流的标准和规范办报,决不搞歪门邪道。
报纸每周有10个小记者版面,通过“教育新闻”、“小记者周刊”等平台,及时报道孩子们的活动情况,刊发他们的文字、绘画、图片等作品。2013年,小记者版面进一步扩大,每周达18个版,开辟了“家教”、“心理辅导”等有针对性的栏目,为孩子们支撑起一片健康成长的蓝天。同时,为了实现“办一份干净报纸”的承诺,苍梧晚报从2004年起发起了净化版面活动,坚决拒绝有害新闻、垃圾报道,那些成年人喜欢“少儿不宜”的栏目一律取消,为此,每年报纸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万元。
苍梧晚报在市场大潮面前不失足不失身,办报有定力、有品位,赢得了诸多荣誉。2008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市级媒体;2013年荣获“江苏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先进集体”称号。事实证明,小记者团队建设给苍梧晚报增添了一块闪闪发光的品牌,更给办报增加了内驱力。无论客观环境如何变化,新闻人的价值观不能变,要按照新闻的职业操守严格自律,要坚守住办报的底线和品位。可以说,小记者给苍梧晚报提供了一面自检自律的镜子。
小记者品牌所引发的“媒体新现象”说明,有压力就会有动力,主动应对挑战和竞争,就能催生新的活力和生机。地市级纸媒只要立足脚下的一片土地,不断发现和挖掘潜在优势,就能打造新的特色,创出新的品牌。这种永不停步、孜孜追寻的力量,可以凝聚成地市级报纸发展的正能量。
(作者:连云港《苍梧晚报》
副总编辑)
责编/邓应华美编/兰水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