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总体设计和关键技术的实施方案及采取的措施

时间:2019-05-15 01:36: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7、总体设计和关键技术的实施方案及采取的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7、总体设计和关键技术的实施方案及采取的措施》。

第一篇:7、总体设计和关键技术的实施方案及采取的措施

7、总体设计和关键技术的实施方案及采取的措施

(1)总体设计:就是要把自主心理科学理论与技术推广应用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单位,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领域,使人人都有自主意识,使人人都掌握自主技术,并应用灵活,使企、事业单位都有自主创新意识,从而不断的壮大自己,完善自己,出效益。

(2)关键技术:积极主动的认识自我,调动自我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自我的潜在能量,来驾驭、把握、主宰自我,去完成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自我改造、自我教育、自我批评、自我调节、自我提升、自我保健、自我完善的系统工程。也就是驾驭着自我,利用好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实现自己的愿望。

(3)实施方案:为了方便大众接受和运用自如,我把自主心理科学理论与技术分为中小学生自主学习、爱情婚姻的自主经营、家庭的自主教育、个人能力的自主激发、企事业单位的自主创新管理五大部分。虽然这五部分各有侧重,但都围绕着人的自主本性——即充分调动自我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自我的潜能,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每个人都想也完全能做好自己的事情。

(4)采取的措施:自主心理科学理论与技术的推广应用,主要采取当面和网络远程检测、咨询、传授和培训的形式;其中当面或网络远程检测、咨询、传授和培训形式中,又分为个体和群体两种形式,个体,就是单个的一个人,群体,又分为家庭和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社会零时聚集的人群两种形式。

第二篇:总体设计文件修改说明及承诺书

总体设计文件修改说明及承诺书

我公司现申报“总体设计文件审查”,与已批准的设计方案相比,此次申报的设计文件审查有以下内容的修改,特此说明:

1、无修改,与设计方案一致。

2、修改内容如下(提供修改前后图纸对比):

为提高总体设计文件规划审核效率,本单位郑重作出以下承诺:

1、本单位已明确知晓本总体设计文件规划审核意见,并承诺在申请规划许可证前完成修改。若由于本单位在申请规划许可证前变更审核通过后的总体设计文件或未按审核意见要求进行修改,由此而引起的重新审图及审批时间延长等问题将由本单位负责。

2、本单位承诺提供的总体设计文件修改说明(较批准的设计方案)准确无误,没有遗漏。若由于规土部门按此审查通过总体设计文件规划审核后在规划许可证阶段又发现修改说明以外的新问题的,由此造成的图纸修改、重新审图及审批时间延长的,相关责任由本单位负责。

承诺单位(名称)

建设单位:(章)设计单位:(章)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第三篇:现代农业机械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

现代农业机械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

(2018-2020年)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极大促进了农机工业的产业升级和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高速采棉头等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得以突破,大马力动力换挡拖拉机等产品产业化取得成效,重大装备产业链企业之间的合作有所创新。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4516.39亿元,农业装备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力提升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更加显著。

国家农业供给侧改革任务和目标的实现,亟待解决农机高端产品和核心技术供给不足、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制造装备和工艺水平落后、农机产品可靠性不高等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诸多“短板”农机装备的有效供给。由于中国农业生产之农艺、模式、环境的多样化和特殊性,自主化发展成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任务。

围绕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线,以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为手段,创新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政府投资体制。以增强农业装备有效供给能力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和任务,制定三年(2018-2020年)现代农业机械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

一、主要任务和预期目标

(一)推进重大农业装备产业化

围绕以大型拖拉机及其复式作业机具、大型高效联合收割机等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代表的大宗粮食和主要经济作物生产用先进成套装备,加快实现高效智能、资源节约农机装备的产业化,形成支撑我国不同区域、多种农业生产模式、高端和适用型产品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重点包括:

1.新型高性能拖拉机及复式作业耕整地机械。2.果园型拖拉机及高端果园机械。

3.高效低损谷物收获机械,谷子收获机械、向日葵收获机械,圆盘式青贮机。

4.高端智能精量播种机械、移栽机械。5.智能变量多功能植保机械。

6.智能化粮食和果蔬烘干、深加工机械。7.马铃薯、甘薯等块茎联合收获机。

8.优质畜牧和饲草机械、畜禽和水产健康规模养殖设施。9.土壤污染防治重大技术装备(地膜残膜回收装备、秸秆回收利用装置)。

(二)提高关键核心零部件的有效自给

针对高端零部件依赖进口的问题,加快发动机、传动系、电液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产业化。引导零部件企业创新升级,推动产品系列化、模块化、通用化、标准化建设,鼓励零部件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全产业链协同集成能力。重点包

括:

1.高效、智能、低排放国四阶段柴油机。2.动力换挡和CVT无级变速传动系。

3.大马力拖拉机悬浮桥、动力换向及Hi-Lo装置、液压机械式无级变速器(HMT)、农机专用轴承和密封件、湿式离合器、电动精密排种器、高端液压翻转犁犁体、尾气后处理装置、捡拾方捆机打结器、高强度车轮、高地隙车轮、高性能橡胶履带等零部件。

4.农业装备智能化控制操作系统。包括农机自主导航、智能控制、作业监控技术、智能化精准作业装置、农机大数据和网联网平台技术。

(三)提升农机产品质量

针对国产农业装备可靠性不高的突出问题,支持农机专用制造装备和新工艺的创新,从而提升制造质量过程控制和一致性保障能力。

1.推进智能制造。推动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采用数字化制造技术和装备,建设智能化化与柔性化生产线,建设智能检验检测系统及智能物流系统,提高产品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重点包括:

(1)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自动化与柔性化生产线建设,包括智能无重力吊装系统、高精度智能切割、折弯、成型成套装备、机器人作业系统等。

3(2)制造执行系统(MES)、整机及零部件在线测试系统、过程质量数据分析系统等。

(3)智能仓储管理系统、智能物料分拣系统、智能物料搬运系统等。

2.先进工艺和专项制造装备升级。通过新工艺和先进装备提高产品制造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重点包括:

(1)拖拉机动力换挡和CVT无级变速传动系、收割机无级变速器(HMT)等核心部件中相关的齿轮、轴、湿式离合器毂、复式双联行星及合件等部件的加工工艺和设备。

(2)大型谷物收获机割台、玉米籽粒收获摘穗台等部件的加工工艺和设备;逐稿器键箱和曲轴等部件的加工工艺和设备;升运器搅龙、脱粒滚筒等加工工艺和设备。

(3)青贮机圆盘式割台、籽粒破碎装置、采棉头、甘蔗机割刀等部件的加工工艺和设备。

(四)提升产品试验、检测和监测能力

扶持骨干农机企业的产品虚拟验证、试验、检测和监测平台建设;扶持核心零部件企业、外资企业面向行业服务的检测中心建设;推动第三方和认证机构产品检验检测平台建设。重点包括:

1.农业装备产品虚拟工程技术。

2.发动机试验和检测平台。拖拉机变速箱试验验证和在线监测装置。大型收获机械脱粒分离系统、清选系统等核心模块试验和检测中心。大型谷物收获机下线检测装置等。

3.智能化农业装备电液控制技术的匹配和验证平台等。

(五)推进重大装备和急需产品示范应用

加大高端农业装备及薄弱环节装备产品的示范应用及推广力度。支持引导骨干农机企业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农机产品研发、生产、推广新模式,提升定制化装备技术供给和服务能力。重点包括:

1.高端动力换挡和CVT拖拉机及相应复式作业耕整地机械、精量播种和植保机械的示范应用;

2.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示范应用; 3.果园全程机械化示范应用; 4.精准农业技术装备和体系示范应用。

(六)扶持农机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1.推动农机企业建立海外研发平台,支持全球高端人才和技术资源的整合利用,提升研发能力。

2.推动农机企业收购兼并国外企业和品牌,建设海外工厂,增强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3.建设“一带一路”农机产品走出去示范项目,实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全程机械化产品示范应用,提升中国农机装备的国际影响力。

二、组织形式

整合骨干农机制造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研发和制造优势资源,整合国际智力资本和制造资源,联合攻关、突破瓶颈。

(一)重大农业装备和关键核心零部件产业化

以优秀主机企业、零部件龙头企业、创新型企业为主体,支持企业产品技术进步、制造装备和工艺升级,在突破核心技术和重大装备产业化的同时,显著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培育和扶持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鼓励行业骨干企业加大对智力资本的投入,支持企业的软件平台和信息化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国际化高端人力资源引进,联合组织重大核心项目的技术攻关。

鼓励主机骨干企业与零部件龙头企业在产品研发、质量提升等层面的深度合作,支持动力换挡拖拉机等重大装备开展产业链合作,实现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

(二)研发检测平台建立

支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外资企业整合相关资源,拓展公共服务功能,建立面向行业的重大产品研发和检测服务平台。支持行业领军企业建设高水平的研发检测平台,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发挥示范效应。支持零部件龙头企业试验检测平台建设,为主机企业提供公共服务。依托现有认证和检测机构,提升重点产品认证和检测能力。

(三)重大装备和急需农机具示范应用

推动大型农场、农业产业化企业、合作社、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与骨干农机企业合作,共建农业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开展重大装备和新产品示范应用,开展农机装备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示范应用。农机工业协会要配合农机化管理部门发布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迫切需要的农机具的技术指标,以引领瓶颈突破发展

方向。

(四)农机“走出去”

鼓励和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建立海外研发平台,鼓励企业收购、兼并、参股、建设海外工厂和渠道。

鼓励农机企业联合农业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非洲建立农业技术集成示范中心、海外现代示范农场。

三、支持方式

采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按比例补助的支持方式,“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按市场化模式参股支持。基金与中央预算内资金独立运作,鼓励两者同步跟进和叠加支持。

(一)重大农业装备产品产业化。原则上给予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一定比例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

(二)关键核心零部件有效供给。原则上给予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一定比例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

(三)质量升级。原则上给予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一定比例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

(四)产品试验、检测和监测能力提升。原则上给予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一定比例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

(五)重点产品示范应用。对购买使用“现代农业机械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支持的重大装备,给予采购合同金额一定比例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

(六)农机“走出去”重大工程项目。

对农机企业海外研发平台,通过适当方式给予一定的中央预

算内投资补助。

对农机企业自主投资建立海外工厂或收购兼并国外企业后实施的工厂改造和制造技术升级项目,通过适当方式给予一定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

针对海外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中心、海外现代示范农场,通过适当方式给予一定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

四、保障措施

(一)扶优扶强、支持先进。设立项目申报门槛。只有拥有自主化技术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项目才能够得到支持。通过发布“指标要求”明确行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路径和方向,避免出现过剩产能。要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和项目落地成功率。对零部件企业降低门槛,总投资额不小于2000万元。

(二)对项目实施滚动管理和扶持。发改委实施预备项目、建设项目、调整项目的动态化管理,对预备项目进行调研,对在建项目重点监管,调整项目中好的项目可以追加资金扶持,执行差的项目追责整改或者追回补助资金。委托农机工业协会和其他社会组织对预备项目提前进行论证,将符合的项目入库储备。只有入库的项目才能申报和审批。

(三)加强集成项目的协调。产业链合作升级项目和产业链聚集区项目由农机工业协会协调组织并进行监督,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必要时调整支持方式、支持重点和指标要求。

(四)加大财政政策支持。研究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更好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研究农机

购机补贴资金对农机企业研发的补助方式。研究农机增值税留抵返还的解决办法。

(五)支持协会团体标准体系建设和应用。抓好中国农机工业团体标准工作,抓紧建立起具有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准的团体标准体系,引领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为农机产品鉴定、认证、推广提供标准支撑。

(六)支持产业链企业间的技术合作。鼓励农机整机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农机制造企业与农机作业服务企业进行创新合作,共同实施重大装备的产业化。

(七)充分发挥专业投资机构的作用。专业投资机构在协助企业引进投资基金的过程中,帮助企业进行财务、经营、法人治理结构等内涵能力的提升。国家发改委、农机工业协会、投资基金公司在项目的论证、遴选、资金扶持强度等方面协调推进,实现对项目的精准引导和高效支持。

(八)加强项目监管。各地方发改委是项目协调和监管的主体,要确保中央预算内资金的高效率使用。农机工业协会作为行业组织,负责项目建设的中间检查和动态抽查,对未实施的项目提出调整意见。对于海外固定资产投资和软件平台、人力资本投资项目,农机工业协会协助国家发改委组织对项目进行评估和实时监管。

附件:现代农业机械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指标要求

附件

现代农业机械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指标要求

一、重大农业装备和核心零部件产业化

(一)300马力以上智能拖拉机

动力300马力及以上,国四排放,CVT无级变速器,综合工况效率>90%,速比范围>4;导航定位精度达±2.5cm,典型障碍及边界识别和避让,力及位移综合控制电控提升器;智能整机管理,与云服务系统实时交互;协同进行作业及故障监测、诊断、处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二)果园机械

1、量施肥装备:切根作业深度15-40cm,深位施肥深度20-40cm;

2、避障仿形割草装备

作业效率0.5-1公顷/h,漏割率≤5%,割草刀使用寿命作业面积≥65公顷,树体损伤率≤2%;

3、自走式无人风送果园智能喷雾机:配套动力:25-40kW;作业速度:2-5km/h;抗侧翻角度:25°;最小通过间距:1-1.5m;喷雾半径≥3m;自主导航技术,定位控制精度≤0.5m;自动变量对靶施药技术,探测靶标准确率85%以上,相对位置精度0.2m,具备自动混药功能。

(三)大型智能精量电驱播种装备产业化

实现播种粒数、重播、漏播自动检测、报警与远程控制;播种深度调节范围2-8cm、株距调节范围84-255mm、重播指数<

1%、漏播指数<2%、粒距合格指数≥95%、工作速度≥8km/h。

(四)马铃薯联合收获机

配套动力100马力及以上,行数2行及以上,作业效率6亩/小时及以上,能一次完成土薯分离、茎蔓和地膜分离、集装等作业,收净率不低于97%,含杂率不高于2%,伤薯率不高于3%,具备主要作业参数自动监控功能。

(五)玉米精密播种机

行数12行及以上,气力式排钟,最高作业速度10千米/小时及以上,重播指数不高于15%,漏播指数不高于8%,粒距合格指数不低于80%,具备漏播及堵塞报警、电子监控、自动测量亩播量等功能。

(六)水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

配套动力18马力及以上,最高作业速度6千米/小时及以上,喷幅8米及以上,离地间隙110厘米及以上,四轮驱动、四轮转向、配置静液压驱动行走底盘、密封驾驶室,具备自动变量喷雾控制、自动混药及施肥等功能。

(七)甘蔗收获机

整杆式:配套动力80马力及以上,切割高度合格率不低于90%,宿根破头率不高于15%,总损失率不高于5%,蔗茎合格率不低于90%,纯工作小时生产率8吨/小时及以上。切断式:配套动力120马力及以上,切割高度合格率不低于90%,宿根破头率不高于15%,含杂率不高于7%,总损失率不高于7%,纯工作小时生产率16吨/小时及以上。

(八)大型自走式饲料收获机

作业幅宽不小于4.5米,最高作业速度4千米/小时及以上,玉米籽粒破碎率不低于90%,具备切碎长度无极可调、堵塞反转、自磨刃、集中润滑、主要作业参数自动监控、导航等功能。

(九)国四排放柴油机

满足非道路国四排放标准,NOx≤3.3 g/kWh,PM≤0.025g/kWh,升功率不低于30kW/L,加权燃油消耗率220≤g/kWh,最低燃油消耗率≤198 g/kWh,无故障时间8000h。动力输出口3个及以上,噪声声功率级达到国家拟新标准II级,电控系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十)国四排放单缸柴油机

功率小于37kW,加权油耗限值为281g/kWh,供油压力达到135MPa。电控系统、后处理系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十一)液压无级变速器(HMT)

HMT变速箱配套整机重量小于10000KG,整机行驶速度-7-32KM/H,整机满载茬地作业最大爬坡度大于17度,匹配HST采用一体式变量泵、定量马达实现各档位区间内无级变速,空载磨合噪声小于88分贝,变速箱有效度不小于96%。

(十二)捡拾方捆机打结器

捡拾方捆机打结器,成结率≥99%;平均首次故障前工作时间(MTTFF)≥12000(捆);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50000(捆)。

(十三)密封驾驶室

适用于400马力以下拖拉机,保证防滚翻安全性,新风功能冷暖空调系统,实现室内压力高于外部70Pa以上,驾驶员耳旁噪声不高于78dB(A)。

(十四)大功率无缝焊变截面高强度农机用车轮

轮辐直径大于20英寸,适用于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和大型收获机。轮辋圆角减薄量≤15%实际料厚,车轮径端跳动≤0.5%轮辋标定直径,轮辐安装面平面度≤0.8。

(十五)自动导航驾驶系统

采用基于北斗的定位定向技术,能够实现多种复杂土壤条件下前向、停止、后向连续自动驾驶,支持AB直线、圆圈作业、对角线作业等多种作业模式,控制精度:±2.5cm(3-AB直线模式),±5cm(3-圆圈作业模式);作业速度:3-10km/h;接合垅:±2.5cm。

(十六)联合收获机械用高性能传动带

疲劳寿命均超过200小时以上,拉伸强度20千牛以上、线绳粘合强度45千牛/米以上、参考力伸长率不超过2%。

(十七)国四农机排气后处理装置

生产 SCR集成系统、颗粒捕捉器等农机排气后处理装置,排放指标符合国四要求。

(十八)湿式离合器(待完善)

二、产品质量提升(待完善)

通过工厂工艺和智能化改造,生产效率提升25%以上,产品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提高20%以上,采用的机器人或智能

制造等工艺设备国产化率(按价值量计)在70%以上。

三、重点农机装备示范应用

示范应用单位为国内农场、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机作业服务企业。示范应用项目合同金额不低于2500万人民币,或农机数量不少50台(套)。示范应用的产品为列入上款的自主品牌农机装备,主要技术参数满足所列要求。

四、研发检测能力提升

要求承担单位或牵头单位为国内骨干农机制造企业、骨干科研院所,或省级以上农机试验鉴定单位。其中骨干农机制造企业要求拥有相关领域的国家级创新平台。骨干科研院所要求拥有相关领域的国家级创新平台,或为国家级标准化委员会挂靠单位,或为国家级检测、认证中心的依托单位,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试验、检测以及技术扩散和服务能力。省级以上农机试验鉴定单位要求具有国家授权的相关产品鉴定资质。

五、农机企业“走出去”

承担单位或牵头单位为国内骨干农机制造企业,海外收购或投资实质性完成后,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申请。

上述指标要求将根据现代农业机械发展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完善。

第四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

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

实施方案(2018-2020年)

船舶工业是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是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中心任务,也是经略蓝色国土、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需要。

为了有效支持船舶工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5-2017实施了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专项。通过专项的实施,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具体表现:第一、推进了重大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的示范应用,使得我国船舶行业的产业能力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第二、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的核心配套设备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取得一定突破,部分设备实现了装船应用;第三,相关试验检验平台建设得到积极推进,试验检测能力不断提高,为产品质量提供有效保证;第四、海洋环保技术日趋完善,行业绿色制造能力有效提升;第五、船舶工业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品牌效应逐步显现;第六、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加速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有效提升了船舶工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虽然通过支持重大项目,一批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取得突破,推动了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的发展。但是,与世界造船强国相比,我国船舶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配套设备自主化装船率仍需提高,部分高端产品尚需攻坚,设计、系统集成和总承包等相关服务发展需要提速。同时,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际竞争缓慢这一切都证明了继续执行本专项十分必要。

从国家“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和“海洋强国”发展目标出发,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在全球海洋资源开发中突显出极为重要的战略作用。为满足我国在国际战略和产业发展需要,需进一步突破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加快船舶工业产业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实力,实施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期限为2018~2020年)。

一、主要任务和预期目标

(一)海洋油气装备创新发展工程专项

开展第七代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大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海上平台拆解装备、张力腿平台(TLP)、液货装卸及外输系统等油气开采装备的国内制造、示范应用,实现主力装备结构升级、突破重点新型装备,提升自主设计建造能力和国产化配套系统水平,形成我国海洋油气的装备体系。

(二)水下生产系统目标油气田的工程专项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总包为特征的水下生产系统,推动我国海洋油气工程体系的国产化(国产化率高于80%)。实现水下采油树、水下井口、水下控制系统、复杂管汇、光纤脐带缆等关键设备国产化并实现产业化,突破国外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形成我国自主品牌的水下生产系统体系。

(三)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保障装备工程专项

满足未来对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和保障装备的需要,加快海上卫星发射平台、天然水合物试采装备、海上风能、波浪能、潮汐能和温差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装备、海水淡化等装备的示范应用与产业化,推动自主化设计装备建造的突破和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保障装备体系的建立。

(四)海上应急综合保障工程专项

完成深远海多功能救助船、大型远洋打捞工程船、高性能公务执法船、多功能应急保障船、救助打捞专用设备、水下特种作业设备、水下探测监测设备、海上应急通讯、海上安全生产监测系统等船舶和关键设备系统的应用示范与产业化,为我国海域内应急救助打捞、溢油处理、应急核救援等海上应急综合保障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撑,加快我国海上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

(五)智能化与节能减排工程专项

以绿色和智能为目标,实现智能船实船建造和甲板设备、舱室设备开发,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产品示范应用与产业化;推动

研发设计、集成制造、生产管理、全寿命周期服务的深度融合,建设面向未来的智能船厂,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推进绿色智能核心设备研发验证平台建设,建立智能化与节能减排的装备体系。

(六)深远海渔业工程专项

通过深远海渔业工程实施,开展养殖、捕捞、运输和加工等深远海渔业装备的示范应用与产业化,形成海上渔业常态化经济活动的基础设施。在岸海一体物联网的支持下,实现海上养殖产业链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提升海上渔业活动的智能化水平,拓展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创建海上工业化智能养殖体系。

(七)豪华邮轮产业化工程专项

通过联合开发、技术引进、合资经营等方式,掌握邮轮总包建造的技术能力、工程组织管理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加快豪华邮轮的国内制造、示范应用。带动本土化邮轮专用配套设备、高技术和高附加值船用设备的发展,形成比较完整的邮轮制造产业链。

(八)试验检测平台建设工程专项

为了加强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研发设计能力和试验检测手段,为用户提供可体验的定制化试验检测方案、虚拟设备操作与运维方案、数据交互与状态预警等功能,提升试验检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降低试验检测成本,缩短设计建造周期,产品品牌国际形象显著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

(九)极地船舶及设备建设专项

开展极地散货船、物探船等极地首制船舶的示范应用,实现物探拖缆收放系统等极地用配套设备产业化,完成极地开发相关装备的设计建造和实船应用。完善我国极地科考、开发、运输体系。

(十)船舶新型动力系统建设专项

加强国际合作,通过技术引进、海外并购等方式,开展双燃料发动机、大功率中速柴油机、高速柴油机等船用动力系统的攻关,掌握装置和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关键技术,推动自主创新科研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培养国产动力系统的自主品牌。

二、组织形式

整合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上下游骨干企业和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优势资源,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际上有较高份额的系统与设备制造商参与,深入挖掘细分市场的高技术产品、培养龙头企业。集中所有优势力量、联合攻关重点突破。

应用示范。主要依托国内油气开发、海洋资源开发、海上工程、邮轮运营、船舶制造等骨干企业实施。引导用户与制造企业、配套企业、研发设计机构等,通过股权合资、技术合作等形式组建联合体,共同开展重大产品技术攻关、技术制造和示范应用。

关键设备及首台套应用。主要依托骨干配套企业实施,引导骨干配套企业开展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与总装建造企业、研发

设计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合资合作,联合推动产业发展。鼓励有实力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产业化探索。

智能制造水平提升。主要依托基础设施条件好、产品开发能力强、生产管理水平高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建造和配套设备骨干企业实施。鼓励企业与国外先进企业开展技术、资本合作,建设智能船厂或智能示范生产线。

试验检测平台建设。主要依托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建造骨干企业、关键设备配套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检验认证机构,以及海洋油气开发骨干企业。鼓励骨干企业牵头,联合上下游相关企业和单位共同建设。

三、支持方式

对示范应用和研发试验检测平台建设等具有较强公益性的项目,采用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等政策性方式支持;对产业化能力建设等具有竞争性的项目,主要采用产业投资基金注资等市场化方式支持。项目相关指标要求见《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指标要求》。

(一)示范应用。对示范应用单位给予产品合同金额一定比例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具体比例视情况研究确定。

(二)关键设备与系统产业化。主要以产业投资基金注资方式支持,具体方案由基金管理机构和项目单位协商确定。对动力系统、通讯导航、水下探测监测、海洋工程装备专用设备、节能环保装备等长期依赖进口、国内急需的关键设备和系统产业化项

目、原则上给予固定资产投资一定比例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

(三)重大产品研发和试验检测平台建设。对具有公益性的重大产品研发和试验检测平台建设项目,原则上给予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一定比例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其中,对行业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有重大引领和带动作用的项目,经我委批准,可提高补助比例。

四、保障措施

(一)依托市场需求。在“海洋强国”与“一带一路”战略中创造示范性项目或引导性项目。利用当前全球各类要素成本低廉的机会,充分利用潜力巨大的国内海洋资源开发、海上工程建设等市场,同时挖掘国外潜在市场,统筹用户需求和装备设计制造能力。以项目牵动,整合全球资源,提升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能力。

(二)推动产业联盟和产业联合体。发挥大国产业链齐全的优势,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方式带动核心装备与技术能力的提高。发挥骨干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企业、总装建造企业的牵头和引领作用,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共享和利益分配机制,大力推动研发、设计、建造、配套等龙头企业建立产业联盟和产业联合体,加快关键技术产业化进程。

(三)鼓励与地方政府及机构合作。鼓励地方政府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备选项目库。定期进行项目推荐和项目进展跟踪,并制作相关书面材料,解决企业申报前期准备不足的问题。在专

项实施阶段选择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实施央地协同发展战略。通过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鼓励地方政府成立专项海洋产业基金予以额外资金支持,在产业园区建设、新技术孵化及产业化推广等方面提供配套措施,形成全方位多角度推动产业升级的新格局。

(四)实施动态监管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机构加强对方案实施的组织协调和动态监管,对专项实施进行跟踪评估,及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必要时调整支持方式、支持重点和主要技术参数要求。对因条件变化确实无法实施的项目提出调整意见,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中央预算内资金安全。

附件

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

指标要求

一、海洋油气装备创新发展工程专项

(一)示范应用

1.第七代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作业水深3658米(22000英尺)、钻深15000米以上、平台最大甲板可变载荷10000吨以上、DP3定位系统,配套设备和系统国产化率达到30%以上。

2.大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作业水深在500米左右、储存量达20万吨、日油气处理能力2万吨左右、配套设备和系统本土化率达30%。

3.海上平台拆解装备。平台的起重能力为10000吨以上,装备DP3动力定位系统,能够满足750人居住需要,吊机、北斗导航、SCR脱硝、全自动升降式栈桥等配套设备和系统领域实现本土化。

4.中深水张力腿式生产平台(TLP)。工作水深1000米以上,排水量50000吨以上,张力筋腱定位,配置干式采油树,具有采油、生产、修井综合功能,生产处理能力:油2万吨/日以上、气150万立方米/日以上。

5.液货装卸及外输系统。包括货油泵系统、透平驱动系统、液位遥测系统和外输系统等。扬程150mlc以上,最大外输能力6000立方米/小时。

二、水下生产系统目标油气田的工程专项

(一)关键设备及系统产业化

1.水下生产系统。包括水下采油树及配套工具、水下井口及配套工具、水下控制系统、多功能管汇、光纤钢管脐带缆等。最大工作水深500米左右,设计寿命20年以上。

2.水下生产系统关键电气设备。包括水下电机、水下变压器、水下变频器、水下开关、水下可插拔电连接器等,工作水深500米左右。

三、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保障装备工程专项

(一)示范应用

1.海上卫星发射平台。可搭载60人、自持力60天,关键系统和设备实现国产化率90%以上。

2.海上风电安装及运维装备。装备最大起重能力达到1200吨,最大作业水深可达60米,采用DP2动力定位系统,甲板面积和可变载荷满足主流风电作业需求。

3.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平台最大起重能力达到2000吨,并实现自主研制与国产化,国产化率达85%。

(二)关键设备及系统产业化

1.天然水合物试采装备。天然气日转化能力5-10万立方、反应压力小于50巴,天然气(甲烷)转化率大于95%,液体产

物主要成分比例大于90%。

2.浮式防波堤及波浪能发电一体化装置。单元模块消波效果不低于25%、发电能力不低于100千瓦。

3.海水淡化装置。日产水量可达100吨/天、脱盐率大于99.5%、吨水能耗小于4KWh、产水率40%、关键元件寿命不小于5年。

四、海上应急综合保障工程专项

(一)示范应用

1.深远海多功能救助船。总功率为14000千瓦,抗风能力12级,总体技术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国际同类船舶的先进水平。

2.近海打捞工程船。具备定位精准、货舱容量大、航速高、耐波性好等近海打捞能力。

3.高速公务执法船。排水量在2000吨左右、最大航速不小于32节、极限抗风能力12级。

4.多功能应急通信保障船。具备通信覆盖、数据采集、岸基接入、求救信号搜索、应急作业调度等能力;航速大于16节、排水量大于1600吨,续航力大于4000海里,自持力大于40天。

(二)关键设备及系统产业化

1.救助打捞专用设备及系统。实现大吨位起重机、大吨位多绞线液压提升设备、大型拖缆机、大型A字架、大规模溢油控制与回收、饱和潜水设备等救助打捞专用设备和系统在实船上的首台套应用。

2.水下特种作业设备。实现水下打桩设备、水下自动攻千斤设备、抬浮打捞浮力调节设备、水下切割与钻孔等水下特种作业设备在水下工程中的首台套应用。

3.水下探测监测设备及系统。实现水面高速搜救无人艇(USV)、水下智能无人探测潜水器(AUV)、水下遥控作业潜水器(ROV)、水下载人潜水器(HOV)、水下常压潜水装具(ADS)、水下探测关键设备和传感器、雷达溢油探测追踪分析设备在实际水下工程中的首台套应用。

4.安全监测系统。系统工作水深1500米、水下连续工作时间不低于8小时、采用水下无线数据传输、具有多通道冗余,实现首台套实船应用。

五、智能化与节能减排工程专项

(一)示范应用

智能船。具备工业信息物理系统(CPS),具备船舶综合能效管理、船舶辅助自动驾驶、和远程设备运行与维护等功能。推进效率提高8%以上,相同航速下油耗降低6%以上

(二)关键设备及系统产业化

1.舱室辅机智能管控平台。完成大型远洋船舶配套的舱室辅机设备智能综合管控平台开发与实船应用,具备舱室辅机健康状态监测和诊断、舱室辅机优化调度管理与决策支持和舱室辅机智能供配电管理等功能。

2.绿色环保智能设备。实现大型远洋船配套的智能化尾气

处理装置、VOC回收再利用装置、VLCC凝析油脱臭装置等设备的实船应用。

4.高技术船及海工专用设备。实现深水多点锚泊系统、电力推进系统、钻井系统、起抛与锚拖带作业系统等关键专用配套设备系统的实船应用和产业化。

(三)试验检测平台建设

1.船岸一体化的绿色能源系统设计试验验证平台。完成船岸一体的电站系统、太阳能等新型能源装备技术和产品验证,实现节能10%-20% 以上和港口码头零排放目标。

2.无人装卸作业系统的设计试验验证平台。完成无人甲板系统、无人装卸系统和智能物流系统等无人装卸作业系统及其运维保障的示范平台开发与实际应用,提高作业效率提高10%以上,废气与噪音污染降低10%以上。

3.船舶与海洋工程核心机电设备数据集成平台。聚焦船舶与海洋工程自动化、智能化的甲板机械系统、货油泵等舱机械等核心机电设备,以产品设计、制造、试验和运维等核心环节数字化为基础,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实现平台工程应用。

(四)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智能示范船厂建设项目承担单位要求为国内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建造骨干企业,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等认证完备,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具备较完整的产品研发设计能力,近三年研发投入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3%。

智能示范船厂建设项目要求建立研发设计、集成制造、生产管理和全寿命周期服务一体化软硬件平台,船型三维设计比例80%以上,船体加工数字化比例50%以上,每修正总吨工时数降低到15工时以下,万元产值能耗降低20%以上。

六、深远海智慧渔业工程专项

(一)示范应用

1.深远海渔业养殖平台。具备鱼饲料处理、活鱼聚集与输送、死鱼处理、养殖空间立体感知、渔网防污、渔网清洁等功能。作业水深60-300米,养殖水体15-25万立方米。设备的国产化率60%以上。

2.深远海磷虾船。进行电力推进、磷虾捕捞、加工、冷藏设备国产化研制并实船应用。

3.大型渔业专用运输安装装备。可实现大型渔场的全球跨洋远程运输和海上安装。

(二)关键设备及系统产业化

深远海渔业养殖关键系统。包括鱼饲料处理系统、活鱼聚集与输送系统、死鱼处理系统、养殖空间立体感知系统、超高分子量绳索网衣、渔网防污去污系统。

(三)试验检测平台建设

深远海养殖系统功能试验检测平台。要求承担单位或牵头单位为承担过海上大型养殖工程装备建设的骨干企业。平台具备渔业养殖关键系统的功能检测和综合调试能力,具有较强的产品研

发、试验、检测以及技术扩散和服务能力。

深远海养殖系统虚拟试验验证平台。要求承担单位或牵头单位为承担过海上大型养殖工程装备建设的骨干企业。建成集成虚拟调试系统实验室,具备网络化数字模拟实验和虚拟验证能力。能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数据和管理信息库,实现产品建造全过程有效控制。

七、豪华邮轮产业化工程专项

(一)示范应用

1.大型邮轮首制船。10万总吨以上、最大客位4000人以上的大型邮轮工程示范,本土化率达到30%左右。

2.中小型经济邮轮首制船。5-7万总吨、客位在1000-2000人左右,本土化率达到30%左右。

3.大型邮轮专业化工艺设计建造能力。包括邮轮薄板分段制造、大功率激光复合焊设备和工艺、薄板变形控制工艺、纵骨和T排制造装焊的精度控制工艺的要求,形成相应的船体舾装加工制造能力。

八、试验检测平台建设工程专项

1.虚拟现实设计与试验平台建设。要求虚拟试验技术平台的建设,需在首轮专项设置的国家试验检测技术平台的单位推进。平台要基于标准化的信息采集技术,形成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的远程运维技术体系结构,可面向离散的机电设备系统、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开发船舶与海工机电设备系统、船舶推进系统设

计、装配与虚拟现实平台。

2.重大产品试验检测平台建设。要求承担单位或牵头单位为国内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建造、关键配套骨干企业,海洋油气开发骨干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拥有相关领域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或为国家级标准化委员会挂靠单位,或为国家/省级检测、认证中心的依托单位,具有较强的产品研发、试验、检测以及技术扩散和服务能力。

九、极地船舶及设备建设专项

(一)示范应用

极地船舶。满足国际海事组织最新公约和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适应极地高寒环境条件,冰区加强等级PC6以上。

(二)关键设备及系统产业化

1.物探拖缆收放系统。完成满足3000米作业水深和极地环境作业需要,单缆长度10000米并具有健康状态监测评估和远程操控功能,实现系统的实船应用。

2.极地冰区大功率全回转推进装置。实现PC2级10兆瓦回转吊舱推进装置和PC3级的5-10兆瓦的回转推进装置的实船应用。

十、船舶动力系统建设专项

(一)关键设备及系统产业化

1.中速柴油机装置(含柴油机和气体燃料发动机)。完善中速机型谱中的基础机型及系列化机型。在缸径160-400范围内,在不同缸径和不同排列的基础机型研究的基础上,实现在500-17000千瓦覆盖范围内任选一型机型的开发并实现实船应用。装置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SCR)或废气再循环系统(EGR),可满足Tier III 要求.2.小缸径高速柴油机装置。转速1500转/分-2300转/分,实现在10千瓦-1000千瓦覆盖范围内任选一型机型的开发,并实现实船应用。

3.大缸径高速柴油机装置。实现在700千瓦-4000千瓦覆盖范围内任选一型机型的开发(直列机或V型机),并实现实船应用。

4.中速机关键零部件。开展增压器、电控系统、大尺寸曲轴、轴瓦、活塞环、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关键执行器、燃气喷射阀等中速机关重零部件开发、可靠性性试验验证,并实现产业化应用。

5.高速机关键零部件。开展增压器、智能控制系统、高压(共轨)系统、SCR装置、五大关重件(机体、曲轴、凸轮轴、连杆、气缸盖)、关重配套件(活塞、轴瓦、气门等)等高速机关重零部件开发、可靠性性试验验证,并实现产业化应用。

第五篇:浅谈机房总体设计及电磁辐射的防护

浅谈机房总体设计及电磁辐射的防护

2009-01-05 18:0

2【摘要】 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电子计算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领域。近些年,在我国建成了很多大、中、小各种规模的计算机机房。电子计算机的可靠运行要依靠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严格的技术条件来保证。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计算机机房必须满足计算机系统以及工作人员对温度、湿度、洁净度、风速度、电磁场强度、电源质量、噪音、照明、振动、防火、防盗、防雷、屏蔽和接地等要求。电磁辐射干扰对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有着直接影响,电磁辐射对计算机系统及其数据产生的干扰、破坏、窃取与篡改的危险性与日俱增,成为严重的社会化问题。

【关键词】 机房;总体设计;电磁辐射

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电子计算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近些年,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地建成了很多大、中、小各种规模的计算机房。电子计算机的可靠运行要依靠电子计算机机房严格的技术条件来保证。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计算机机房必须为计算机系统寻求和建立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延长机器寿命,以及确保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并满足其各项要求的合适的场地。下面结合国家规范对计算机机房工程建设中所涉及的机房总体设计、计算机电磁辐射危害与防护两大部分内容逐一进行论述。机房总体设计

1.1 计算站场地的组成 依据计算站的性质、任务、工作量的大小及计算机类型的不同,计算机对供电、空调等的要求及管理体制的差异可选用下列房间(允许一室多用或酌情增加)。主要工作房间有:计算机机房。基本工作房间有:数据录入室、终端室、通信室、已记录的磁媒体存放间、已记录的纸媒体存放间、上机准备间、调度控制室。第一类辅助房间有:维修室、仪器室、备件间、未记录的磁媒体存放间、未记录的纸媒体存放间、资料室、硬件人员办公室、软件人员办公室。第二类辅助房间有:高低压配电室、变压器室、变频机室、稳压稳频室、蓄电池室、发电机室、空调系统用房、灭火器材间、值班室、控制室。第三类辅助房间有:贮藏室、衣换鞋室、缓冲间、一般休息室、盥洗室等。

1.2 计算站场地面积 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S=KA。式中:S为计算机机房的面积,单位平方米;A为计算机机房内所有设备台(架)的总数;K为系数,取值(4.5~5.5)m2/台(架)。计算机机房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20 m2。研制、生产用的调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参照2.1执行。其他各类房间的使用面积依据人员、设备及需要而定。基本工作房间和第一类辅助房间所占的面积总和不宜小于计算机机房面积的1.5倍。

1.3 站址的选择 机房应避免放置于地下室或潮湿地点,同时禁止设置在设备进出口过小、搬运不便之地,应保留或设计足够大型设备出入口。同时也应注意将来设备扩充空间位置、电力系统、空调设备计算上也要预留未来若干年内扩充需求。在确定站址时一般应遵守下列条款[1]:(1)应尽量建在电力、水源充足,自然环境清洁,通讯、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使用独立型消防系统。(2)应尽量建在远离有害气体源以及存放腐蚀、易燃、易爆炸物的地方。(3)应尽量避免建在低洼、潮湿、落雷区和地震活动频繁的地方。(4)应尽量远离强振动源和强噪声源。(5)应尽量避开强电磁场的干扰。(6)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层或地下室,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7)机房内部不得铺设地毯,在入口处需放置防静电脚垫,以防止人员进出时将静电及灰尘带入机房内。(8)上述各条如无法避免,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计算机电磁辐射危害与防护

电磁辐射干扰对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有着直接影响,电磁辐射对计算机系统及其数据所产生的干扰、破坏、窃取与篡改的危险性与日俱增,成为严重的社会化问题。

2.1 环境电磁辐射对计算机的干扰破坏[2] 一般来讲,计算机属于低电频系统,以低电压传送信号,所以它们在电磁环境之中以受扰为主。计算机的工作频率范围在150~500 kHz,是一段包括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段很宽的频带,它基本上与工业、科技、医学高频设备(诸如高频淬火、高频焊接、介质加热、塑料热合等),广播、电视、通信、雷达等射频设备的工作频段相同,致使计算机工作在一个相当复杂的电磁环境之中,存在着被干扰与破坏的危险性。

2.1.1 射频辐射干扰 外界电磁辐射对计算机的危害主要是指电磁干扰,即电噪声干扰,计算机所受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干扰场强的强度、频率和自身的电磁敏感度。当电子计算机房处在电磁干扰污染区域内,例如机房附近有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雷达发射台、电视发射塔、高频大电流设备等,当它们工作时其空间场强超过1 V/m时,则必然对计算机形成严重干扰,造成计算机系统工作的失误。

据调查研究,在大中城市里,由于广播电视与某些大功率射频设备的使用,致使城市的某些局部环境空间场强较高,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计算机系统的任何一个部位受到电磁干扰后都会危及整个系统的安全,使其稳定性受到损害,硬件电路受到破坏,数据信息被破坏。

2.1.2 工频电源干扰 一般情况下,计算机系统的电源取自工频交流电网,当电网上的其他用电设备,特别是大功率负载启动或停机时,会造成电网的瞬时电压波动。电源电压的大幅度波动或电流冲击,有可能通过电源线进入计算机系统,将与正常信号迭加,致使计算机信息出错,更为严重者,将威胁到计算机系统及其元器件的使用寿命。此外,某些用电设备所产生的尖峰干扰脉冲,工业火花等可经过供电线路的耦合窜入计算机系统,破坏计算机的信息处理。例如,一次开关电传机,可在电源线上产生高达1000 V的尖峰脉冲,将某些器件损坏。近些年来,公用电源中的各种电磁干扰和电压波动对计算机的影响是相当严重和突出的。美国的IBM公司的两位专家重点研究了来自电源引起计算机发生差错,(即程序差错,存贮丢失与系统损坏)的尖峰脉冲干扰与衰减振荡干扰,而且做了认真的统计:尖峰脉冲干扰平均每月发生50.7次之多,衰减振荡干扰平均每月发生62.6次之多,其他干扰平均每月发生15次。

研究认为,工频电源干扰和通过电源线传输的射频干扰,对计算机系统,特别是计算机干扰几率与程度都十分严重。

2.1.3 静电干扰 静电是计算机系统半导体元器件的“大敌”,当机房处于干燥的季节,将由于许多摩擦现象而生产静电。美国曾作过统计,由于静电原因每年造成的计算机及其元器件损失高达5亿美元以上,电磁干扰不仅可以使磁记录被破坏,还可以造成计算机设备外壳的静电放电,容易导致MOS器件栅介质被击穿。

2.1.4 雷电干扰 在夏季多雨的季节,常伴有雷电发生。雷电侵入计算机,主要是通过电网之供电电源。由于外线受雷电过电压几率大,被感应的雷电波侵入。结果使计算机受损。一般情况下,雷电波的侵入所引起的干扰包括共模干扰与差模干扰两类。

计算机受雷或引起雷击事故多有发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我国有一个铁路局,其财务管理采用计算机管理,在开机工作时受雷击毁坏。我国某气象局中心引进日产大型计算机,两次受雷击。成都铁路局计算中心曾遭雷击损坏一台主机与5台终端机,严重地影响了铁路运输秩序。

雷击属于随机性干扰源,它不仅以电磁干扰形式窜入计算机内产生干扰与破坏,而且以雷电形式作用于计算机系统,因此,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特别是在多雷雨的地区,更要注意雷电波对计算机系统的冲击。

2.2 计算机系统电磁辐射危害的抑制技术与措施

2.2.1 距离防护 根据电磁场强度在传播过程中随距离的加大衰减很快的原理,可以采取将计算机置于远离任何辐射源的地方的做法,这是简而易行的措施。距离防护实质是关于计算机房的地址选择问题,根据技术要求,计算机房场地选择应当具备[3]:(1)避开环境污染区:附近无大功率发射设备,无大功率的工、科、医射频设备,无高压线输电线与大型负载,绝对保证在计算机房的附近环境空间场强控制在1 V/m,稳定磁场强度在100 e以下。(2)避开大型震动源,特别是铁路沿线及工业生产震动,冲击设备应当绝对避开。(3)避开雷电多发区。(4)避免置于高层建筑物上层,计算机房应当安置在地面第一层或通风良好的地下室,妥善保证低阻抗接地。

2.2.2 屏蔽与接地 首先强调的是屏蔽与接地应当是互为一体的不可分割的,这一点无论在设计,还是施工中都必须统一起来。计算机房的屏蔽与接地是极为重要的关键措施,屏蔽机房一方面可以防止外界电磁场院干扰或破坏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另一方面又可以防止机房内计算机信息的泄漏与失密。关于计算机的屏蔽与接地,国外许多国家作为法规,规定所有机房必须屏蔽与接地,在我国,由于认识上的原因尚未采取屏蔽措施,因而发生了许多事故。

采取完善的屏蔽技术,主要包含下述内容:(1)屏蔽机房必须是全屏蔽,实现整个屏蔽机房电气一体化。(2)所有电源线路必须滤波,尽量使用高抗干扰电源。(3)信号线路滤波。(4)良好的接地技术,且交流接地、直流接地、防雷接地、电磁接地等接地线设计合理,分别设置,互不相连,互不代替。

2.2.3 加强数据传输通道接口的防护 采用多级防护方案,在多级防护电路中,每级的防护效果决定于所用的防雷元件及所配的阻抗值,阻抗值的选择要兼顾信号传输和防护技术的要求,而对每个防护器件而言,应当具备抑制过电压能力与通流能力。

下载7、总体设计和关键技术的实施方案及采取的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7、总体设计和关键技术的实施方案及采取的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村官岗位培训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

    大学生村官岗位培训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 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引导高素质大学生到农村工作,带动更多优秀人才向农村流动和聚集,是建设农村人才队伍,实现城乡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有效......

    智能电网提出背景及关键技术

    智能电网提出背景及关键技术一、 智能电网概述智能电网提出的技术与国家战略背景: “互联网”的普及、电子信息技术及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推动了全球信息化进程。“......

    IPTV关键技术分析及前景展望

    IPTV关键技术分析及前景展望IPTV是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的缩写,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

    急诊科院感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急诊科院感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风险评估 1、病房环境(空气、物表、手)的消毒 2、无菌技术操作 3、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消毒 4、血管导管相关感染 5、导尿相关泌尿系统的感染 6、......

    新版GSP认证常见问题及采取措施大全

    新版GSP认证常见问题及采取措施 (一)质量管理体系 1、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药品经营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如国家相应法律、法规的变化(外部环境变化),企业内部组织机构变化(内部......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目标及采取措施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目标及采取措施 1、文明施工目标 我们将严格按本工程招标文件和县有关部门及县容监察的要求,按照业主及监理方的统一调度和安排,服从业主对总平面管理和现场......

    7卫生县城实施方案

    宁武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实施方案 根据县委、县政府对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工作的总体要求,为认真贯彻“创卫”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如期完成我所承担的创卫工......

    中央纪委研究室:采取措施完善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中央纪委研究室:采取措施完善和落实党风廉政建 设责任制 2014年02月04日 10:41:38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220 新华网北京2月4日电 中央纪委研究室近日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对十八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