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选择一种生活,让自己无憾
选择让自己无憾的一种生活
——《云图》读后感
最初接触《云图》是因为电影院有这么一本电影上映,之前也曾在报纸网络上看到过很多关于该片的好评,出于好奇就买了书阅读,打发打发时间,同时也挑战下大家引以为“深奥”的情节。谁知从一捧起书开始,我就被书中时空互相穿插的编排以及其中包含的禅理和人性的探讨所深深的吸引。《云图》不是一部简单的小说,更像是披着小说外皮的禅宗故事,六个小故事相互独立但又相互融合,波诡云谲的故事情节与亘古不变的人类本性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幅绚烂的画面。看完《云图》,给我留下了沉思,而最大的触动在于如何面对人性的选择,因为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不可能永远一尘不变,总会遇到各种挫折和机遇,如何选择就成为了影响人生轨迹的重要关键。
选择:成为一个好人
“你是逃跑的奴隶,我是律师,你怎么会想象我们可能成为朋友?” “看一眼就够了。”
现在的社会,过多的诱惑导致过多的虚假,连生活在其中的人也变得越来越浮夸。“潜规则”充斥着职场,“小三”霸占着电视剧,“黑幕”布满了角角落落,久而久之,人性变得冷漠,在此之中,你可曾记得有多少次只能自我安慰地说:“哎,事情本来就这样,没办法改变的。”但我们又是否知道,如果我们不去改变,又如何知道不会成功呢?在如今利益和道德相互碰撞的年代,人性的底线一次又一次的经受考验,我们除了接受现状,一忍再忍之外难道不能做点什么吗?做为社会未来的支柱力量,我们青年人将会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当下的我们必须做出抉择:是否要做一个好人。一滴水是无法撼动大海的,但没有一滴滴的水,哪来的海洋呢?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是微小的,但一代人的力量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成为好人并不难,从身边小事做起,发掘自己潜在的良知,坚守道德底线,通过自身的行动来传播一种正能量。尽管我们做的每一件好事并不一定会产生相应的回报,但是成为一个好人一定会让你受益良多。这正如书中美国律师亚当·尤因太平洋的遭遇一样,一念之差救助与一个逃跑的奴隶奥拓华,最后反倒被他所救,并因此得到了灵魂的解放,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废奴运动之中去。成为一个好人,并坚持作为一个好人活着,你的生命才更有意义。
选择:超越自我“噪声和声音之间的界限是常规,所有的界限都是常规,等待着被超越。一个人可以超越任何常规,只要这个人能首先想到要这么做。在这样的时刻,我能够感觉到你的心跳,清晰的就好像能感受到自己的,我知道分离是一种幻觉。我的生命远远超越了我自己的极限。”
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我,一个人随着成长,认知度会越来越高,但是所承受的束缚也会越来越多。特别在工作上,当我们接受一项任务的时候,任务都有它自身的限定目标,例如完成时间、完成数量、完成质量、期望效果等等,而达到这些要素的束缚往往是规章流程、人力物力、可容忍差错率等。而任何任务完成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本身。对此大家是否经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便是每当有任务布置的时候,大家总会抱怨“这怎么可能完成”,但是一旦大家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在有效的领导和配合下,任务最终居然还是完成了,这便是一个团队突破自我的一种典型表现。一个团队如此,对于个人来说,能否超越自我更是体现自身价值的一种表现。有太多的人还没有去努力,便已经自暴自弃,他们总是担心任务不切实际,担心自身能力不足,担心完成效果不理想。但他们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潜力有多大,他们被太多的常规认识所束缚,致使自己的“不努力”。我一直认为人活在世上,就不能浑浑噩噩地去过每一天,要坚信自己的力量,不断尝试突破自己。像挑食症、拖延症、没有时间概念等这些或大或小的问题,只要用心去做,并非如想象一般不可战胜。在《云图》里,罗伯特·弗罗比舍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在他的生命中只有音乐创作和对爱人的思恋,才是他活着的支柱。最终他的坚持超越了生命的束缚,用爱谱写的云图六重奏成为了他人生的绝唱,他无怨无悔,年轻的生命在最后绽放出最为绚丽的光辉。所以,请不要轻易说不可能,相信自己,选择一个超越自我的人生。
选择:一个诚实的自己
“你必须去做,做你不能不做的事情。”
《云图》第三章,时间是1975年,路易斯·雷是一本八卦杂志的记者。一次电梯故障事件,路易斯认识了物理学家思科史密斯,因此被卷进美国史湾尼克反应炉阴谋当中,陷入追查真相与躲避追杀的困难境地。我们的生活当然不会像小说那样到处充满的阴谋和危险,但是不可否认,我们身边充满了大大小小各种谎言,我们因此而迷茫而困惑,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于是为了自我保护,我们也开始说谎,不轻易让别人接近自己的内心,久而久之,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变成了什么样。一个人能否活得开心活得坦荡荡,最重要取决于他是否能对自己诚实,诚实地去对待自己做的每件事,自己所说过的每句话。有的事你不该去做,即使你能,也不要去做;如果这件事必须去做,就算你不能,你也必须要去做。我们所做的任何事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自欺欺人,诚实面对,这样才能去得到别人的信任!选择做一个诚实的自己吧,给自己一颗轻松的心!
人生许多久,有多少选择我们曾经做过,或将要做出,《云图》向我们展示的禅理甚多,但最后告诉我们的是“我们的生命不仅是我们自己的,从子宫到坟墓,我们和其他人紧紧相连,无论前生还是今世,每一桩恶行,每一项善举,都会决定我们未来的重生”。因此请选择一个属于自己无憾的人生,即便不精彩,也请不要荒废,相信自己,不断努力,终究我们将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成功!
第二篇:选择翻译就是选择一种生活
选择成为自由翻译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
王清云
1997年,当我因为成绩不佳被迫在高考志愿上选择英语专业的时候,着实为自己将来的日子担心过。因为不知道一个专门学习语言的人出来以后能有什么样的前途,除了当老师,还是当老师吧!当我毕业的时候外贸却发展迅速,学习语言的人多了一个理所当然的职业选择,就是做一个外贸业务员。那时候,翻译就是自己做,或者找个会点语言的人帮着译一下,专业的翻译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涌现。现在分工明细了,翻译也有专业的人才了,截止到现在,获得翻译资格证的大约两万人,获得翻译职称的大概4万人,合起来也就六万不到。若大一个中国,六万译员,少之又少,而自由专职译员就更少了。
在现在这个SOHO兴起的时代,很多人羡慕自由翻译人员,认为他们时间自由,可以想去哪里去哪里,收入也高,都是按小时按字数计算的呢!可是译员自己心里清楚自己的不自由是什么,无奈是什么。
因翻译职业刚刚兴起,社会对专业的翻译认知度还不够,单纯的翻译的业务不是那么随处可见,虽然翻译的单次服务费用很高,但如果没有大量的业务支持,总体收入就会太低,太多的译员还必须靠其它的劳动方式来支撑生活。另外,翻译行业对专业译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非常高,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职业译员。就算翻译公司不断涌现,没有过硬的专业素质也接不到翻译任务。语言这个学科又是应用型的学科,不用就会忘记,所以要不停的学习,不停的积累。许多译员一半的收入和时间要用于再学习。
仅管有时候也会入不溥出,仅管有时候也要起早贪黑,仅管有时候会为了弄懂一个词而折腾大半夜,我还是选择了做自由翻译,因为,我其实不是选择了一种职业,而是选择了一种生活,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社会的责任心。
一个合格的译员必须是有相当多知识的人,一个文化人。
一个合格的译员必须是懂礼节的守时的人,是一个能赢得他人尊重的人。
一个合格的译员必须是正直的人,是能真实反映自己听到的看到的东西的人。
一个合格的译员必须是有责任心的人,是能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的人。
一个合格的译员必须是有服务心的人,是能有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心态的人。同时,作为译员,我们可以第一时间知道世界的变化,我们可以经常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每次都是新鲜的刺激的,我们认识天南地北的朋友,我们向朋友学习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每次翻译都是一次自我的成长。我们把中国介绍给世界,我们把世界介绍给中国。
第三篇: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周立文(北京)《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19日13 版)
两千多年前,周游列国的孔子行进在烟尘弥漫的官道上,他突然停下来,咕噜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可是在今天,所有的远游都有些像郊游,所有的乡愁和离情,突然间有了虚假的味道。“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走不出我的视线”,当这种诗情变为现实时,我们一半是欣慰,一半是失落。短信,QQ,微信,微博,Skype„„它们永远追踪着你,让你无处躲藏。
30多年前,当我离开皖北家乡,前来北京读书的时候,家父千叮咛万嘱咐,家母泪水涟涟,好像儿子即将万里关山,一去不返。走进大学校园的我,至少有几个月思乡情重,心绪低落。歌手张明敏在《毕业生》中这样唱道:“回忆当年离乡背井,深夜里梦回旧家园。游子的热泪沾湿枕畔,最难忘父母的慈颜。”赶考的学子,怀里总是日夜揣着父母。
那是1979年,转眼到了2009年。30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又一个儿子将“离乡背井”,到遥远的地方继续啃书本。但这个儿子和当年的父亲不一样,他是主动放弃了离家门口不到10公里的最高学府,远走香港。
校长、班主任苦口婆心,亲戚朋友不是指责就是表示惋惜,只有我态度漠然,听之任之。当香港大学前来面试的那位英国绅士给了他一个strongly recommand(强力推荐),当香港中文大学一遍遍地打电话来,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毅然决然地做出了选择。
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很快的,他开始怀疑自己。坐在开往香港红磡的火车上,儿子满脸的不乐,好像只要跳下火车,他就能重新做一次选择。一路上,他一直都在玩那个新买的手机。这仿佛是一种象征:在他读大学的四年里,我们每个人手中的手机,都变得越来越重,越来越难以废离;同样越来越重的,还有网络。
在香港,父子俩住在沙田的丽豪酒店。第二天,从沙田乘港铁前往只有四站地的香港中文大学。快到的时候,儿子突然说道,我的选择可能是错误的。我看了他一眼,没有吱声。他又说,这个夏天,可能所有的选择都是错误的„„
转眼4年过去了,今年夏天,儿子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了。我去香港接他,帮他收拾、清理东西,找了一辆车往深圳搬运。离开学校的时候,他望着校园葱茏的山色,一副依依不舍的样子。他说,我选中文大学,选对了。
4年之后,在他身上所发生的变化,正是我想看到的。同时我也更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是超音速还是高铁,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物联网,被缩短的都只是表面的距离;文化的同质化也只是一种表象,很多东西你必须身处那种环境,才能学来。
一位深圳的朋友到罗湖关接我儿子。他发现,在我儿子的背包里,装着一个很大的水壶。“在内地,哪个大学生出门还背着水壶?都是买矿泉水喝。但香港的学生不是这样,因为是花父母的钱,总是能省就省。”在香港,儿子学会了用钱,该花的时候就花,不该花的时候一分也不花。
大三和大四时,儿子先后在民族证券、光大国际和中信银行等机构实习。我本以为他只是为了拿一个实习鉴定去糊弄学校,没想到他对实习要求得很高,对鉴定反倒不太在意。这和内地大学生有些不一样。
我还注意到一些细节:每天晚上,儿子都得把短裤和袜子洗了,永远是自己洗;逛商场的时候,如果他买了一件稍贵的东西,他的脸上都会有一种歉意(他知道自己还没有挣钱);在外面吃水果,他会一直拿着那些果皮,直到找到垃圾箱;他们大学同学聚会,几乎都是AA制和分餐制„„
我把儿子送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当他再回到北京时,我看到了两种文化的冲撞给他留下的痕迹,我看到他成功地避开了关系的困扰和各种不良习气的熏染。从另一个环境里归来的儿子,像一面镜子,照得我常常为自己的某些行为和习惯而感到羞愧。
这个夏天,儿子又面临着选择。开始是在留港工作和出国读研这两者中间选择,然后是到哪所大学留学的选择。在他所申请的学校里,华盛顿大学(圣路易士)、哥伦比亚大学、伦敦政经学院等名校都录取了他,衡量再三,他却选择了一所最没名气的学校——克莱蒙特学院。唯一的理由是:克莱蒙特给奖学金,不用花家里的钱。
这孩子,这思维,已经完全是“国际化”的了。我本想说:“儿子,你要上最好的学校,家里给你钱。”但看着他那张青春、激情、充满自信的脸上全是灿烂的阳光,我张了张嘴,努力把话咽了回去。
(作者为本报高级记者)
第四篇:让自己快乐是一种美德
让自己快乐是一种美德 让别人快乐是一种美德 能力才是女人最极致的性感,中国女人大都希望有张漂亮的脸蛋,靠着这张脸蛋去获取异性的垂青和宠溺,不论何时,女人心目中总是渴望一个男人来为自己遮风挡雨,只是那份娇弱楚楚,即便有几丝诱人,也终是树荫下的小草。
独立自信不是女人向男人宣战,仅仅是一种尊重自我,一个天天把自己拴在男人身上乞求恋爱的女人,永远不会是魅力场上的赢家,永远,永远女人的性感也是一种能力,是对自己对他人的把控能力。
有这样五种人:
1、促使事情发生的人。
2、看着事情发生的人。
3、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的人。
4、机会来了,不敢去抓的人。
5、看着机会溜走的人。
第五篇: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让日记成为一种交流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 让日记成为一种交流
五道水镇学校 杨申杰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的确,读书能使孩子们成为主动学习的人,他们会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来解决问题;读书,能使孩子们成为生活的主人,他们的独立精神、自我意识在多样的读书活动中日益彰显;读书,能使孩子们成了善交流、会合作的人,他们的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在逐步形成;读书,能使孩子们成了有思想,有个性的人;读书,更能使孩子们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经常在思考小学时光,我应该留给孩子们什么呢?我想我能给他们的就只是:一个一生受益的读书的好习惯;一个记下自己成长故事、留下美好回忆的写日记的好习惯。2008年,为了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从小养成学生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学校开展了全校性的读书、读报活动。在这样一个浓厚的读书活动氛围中,我探索着,并尝试着将读书活动作为特色,让读书笔记留下书中的足迹。同时让日记成为一种师生之间的交流媒介。
一、阅读(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
(一)目标规划:
1、创设良好的“悦”读的环境,诱发学生读书兴趣。
2、注重读书导向,指导读书方式,养成读书习惯。
3、培养读书素质,提升学生的素养。
(二)具体做法:
1、创造书香氛围。俗话讲得好:你能把马牵到河边,却并不能强迫它喝水。确实是这样,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我在开始就注意计划创造书香氛围,以活动为载体,围绕读书开展一系列活动,激发读书兴趣:收集交流名言警句的活动,讲故事(人人讲,没有讲的就会主动去到书中找)。使教室营造出一种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2、加强导读,促进健康阅读。在卡通、漫画读物盛行的今天,在市场经济商业味浓重的环境下,各种读物良莠不齐,很多学生往往是热什么读什么,而一些文学名著以及科学性、知识性较强的优秀作品却遭冷落。“读一本不适合自己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因此,我尤为注重做好学生导读工作。主要从以下方面抓导读(推荐书目)。(好书推荐——《四大名著》(彩图版)、《爱的教育》、《成长故事》等)
3、筹集图书,加大阅读数量。
(1)建立班级图书角。发动学生拿出自己的好书,教师带头(我曾专门为此到书店花钱买书)。教师到学校图书室借图书(每学期我到学校图书室帮学生借两期书,每期都只少在80本左右。主要以学生想读的为主外加老师推荐书目)。
(2)分享感受。让学生每读完一本书,自己写体会,最后在班级进行交流,这主要是通过在课外活动与晚报课时间。特别是在晚报课时间,我基本不去插手这20分钟,就让班干部组织谈读书体会、收获,讲故事(也就是白天所看书的内容为主)。这样及让学生真正体会读书的快乐,也能给班干部一个能力锻炼的机会。
4、指导方法,提高读书效率。
(1)大量的读:新《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其中其推荐篇目有70篇,其余部分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补充推荐。因此我要求学生推荐篇目必读而且多背,强化读书意识。
(2)自主摘抄:大量读书是基础,自主摘抄则是读书的另一种手段,是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摘抄是具有“养成习惯性”的更深一步的读书。所以,从活动开始,我在班里开始提倡摘抄,要求摘抄(包括好词、好句、好段),并写下简单的体会,这样在无形之中也锻炼了他们的习作水平。
(3)强化督促,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我经常教育学生,让他们把读书视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当作一种自然,形成一种习惯,有空就读。定期举行读书笔记检查。
(三)成果:量到质的转变,采得百花始成蜜 两年来,我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既有效地引导学生读书的方向,又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让学生广泛地采撷知识。孩子们读书的心灵已被悄然打开,他们的羽翼已日渐丰满起来。他们快乐读书的呼声将随着时代的步伐越喊越响:“我想读——我会读——我还要读——”
1、在读书活动中,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在课外进行有计划的扩大范围的阅读,引导学生自觉运用阅读方法,就能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正是因为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阅读上,所以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还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2、学生读书兴趣被激发,读书逐渐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需要。学生已经对读书已经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从与学生平时的交流中也发现,读书已经不再是那些优秀学生的专利,大部分学生只要一有空就自觉拿起书读。班里几个好学生,已成为真正的小书迷。熊龙晖同学只要得到一本新书,就是放学回家吃饭时也要先看上几眼再走。由于大量阅读了有益的课外书籍,学到了许多原来所不知道的知识,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阅读习惯在逐渐的形成。
3、在读书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每个学期我都坚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便于学生积累。而我认为读书笔记是巩固知识积累资料的重要方法。
4、在读书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现。“腹有诗书”不是知识的堆积,是人生的智慧、是精神的体悟,是生命的涌动,有道是“久熏幽兰人自香”。在读书中,学生的认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进而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了解社会、了解自己、学会辨别生活中的真、善、美,汲取营养,陶冶情操。班级中爱读书、读好书已成为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和自主需要,学生自我独立、健康、向上的人格修养也得到了发展。我们班经常受到了学校领导、老师、同学们的一致认可。
二、日记(让日记成为一种交流)
写日记是我在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中的又一手法。坚持写日记,不仅能记录下每天的点点滴滴以供回忆,同时可以提高习作水平。不过,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日记中能写下自己的心情与内心的想法:从学习到生活,从学校到家庭,从老师到家长,从优点到不足。学生都会在日记中悄悄的留下这样的足迹。这也在无形之中给班主任一个进一步了解学生,走近学生内心的机会。在我班上,学生每天一篇日记是少不了的。当他们有开心或是不开心事的时候、当他们有什么好的想法或是有什么心事而又不敢直截了当的告诉老师或是同学的时候、当他们有什么问题或是想知道什么而不敢去问老师的时候都会将其写在日记上面。然后,只要遇到学生有需要的日记,我都会留下我的话语,为其解难排忧。这样也就有更多的机会知道学生真正想的是什么,更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这对我班主任的工作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柳遇春风方着绿,船离滩头始扬帆”,我想,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能用心与学生交流的老师更容易走近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与日记的启动和保持是一种集体行为中个体的无意识行为。有句话说的好:“再怎么忙也要看书,再怎么穷也要买书,再怎么没交情也要送书。”再加上一句“再怎么没有时间也要留下当天的点滴。”我把这句话与我的孩子们共勉,也想把它作为推荐给所有班主任教师的一个指引,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们都能把读书和写日记当作是一种享受,使得他们能够以一种自然的心境和自由的态度去与文本对话。在这样的对话中,有思想的砥砺和碰撞,有情意的体悟与交流,有美感的激发与生成,最终让人至于“真”,达于“善”,臻于“美”,获得精神享受。
以上是我在两年班主任工作中有关读书活动与开展日记交流以来的点滴做法,不当之处敬请在座领导、同行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