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选择自己的态度、让今天快乐---《渔》读后感
选择自己的态度、让今天快乐、明天不后悔
---------------------<鱼>读后感
(XXXX 公司***)
《鱼》这本书讲述的是“世界闻名的美国派克街鱼市场”的故事,充满“喧闹、行动、活力” 的鱼市哲学。但这本书又不仅仅是在讲卖鱼哲学,而是在讲爱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热爱今天,热爱身边的人和事,热爱自己的工作,作者伦丁、保罗和克里斯坦森以书中主人公朗尼和玛丽故事讲述的形式向我们推荐了职场的四个秘诀:选择自己的态度、玩、让别人快乐、投入!读完整本书,给我的第一个思想冲击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我认为这是四个要素里面最核心的要素,“玩、让别人快乐、投入”都是基于良好的态度之上的;如果没有正确的态度,又如何谈“玩、让别人快乐、投入”呢? 记得在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即便无法选择工作,但工作方式总是可以选择的”。无独有偶,记得有位名人曾经这样说过,“假如你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但是你可以选择面对自己人生的态度”,这当中的道理是一样的。在充满竞争、尔虞我诈的现代企业里面,大多数人没法做到“爱一行、干一行”,能够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的也是寥寥无几,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在位生计奔波,在为工作殚精竭虑,即使是下班后耶还要想方设法为减轻工作压力而继续苦思冥想。就这样,很多人生活在自己堆积的“有害精神垃圾场”之内,甚至给自己构建了一座坚不可破的“监狱”,而这座监狱的围墙就是我们的内心的壁垒。
选择我们的态度,可以表明我们的责任心和主动性,表示我们成了工作中的主人;选择态度的做法可以让我们不再以受害者自居,真正做自己的主人;而我们所选择的态度,就是在工作上全力以赴,并热爱自己的工作。书中朗尼说道“我们从来见不到客户,可是只要我们稍有差错,客户就会很不满意,我们也因此而受到很多批评。然而如果我们的工作做好了,却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得到。总的来说,我们的工作是很乏味的。你们做着乏味的工作还 能发现工作的乐趣,这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是的,只要我们能够有正确的态度,再乏味的工作也一样是那么的有趣、有意义,这就需要我们选择正确的态度。
当我们选择了正确的态度之后,我们才可以有良好的心态去创造有活力的愉快的工作环境,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让别人快乐,可以更投入而专注的工作,从而让自己在当中得到更大的满足和快乐。
创造有活力的工作环境。我在想:每天我们都在忙碌、在为工作殚精竭虑时,我们是否曾经静下心来思考过我们工作的意义在哪里?是为了薪酬、福利、安定?还是为了人生的目标?其实我们就是在这些疑问中迷失了自己,在日复一日、重复单调的工作中感受着劳累与艰辛,体味着压抑与惆怅。也许有人会找理由来辩解:在激烈的社会竞争条件下,安定是种假象,危机无处不在,目前的工作只是一个跳板,因此快乐的工作就无从谈起。读这本书时我经常舍身处地的将自己放置于书中的场景中来拷问自己,我能如书中的主人公那样找到快乐工作的方法吗?在劳其筋骨、望眼欲穿的数秒等待下班时,我能用高度的热情和活泼、乐观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吗?我希望做到,但总无法真正做到,虽然我也能经常感受到快乐工作带给我的乐趣与轻松。
然而,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时钟是不一样,就如书中一位著名的法国作家说:“有些人的时钟在人生的某一时刻便停止了。”大量的人,他们只是浑 浑噩噩地度过一生。正如垒球名将瑜珈*贝拉所说:“你们可以靠旁观看出许多门道。”我相信绝大多数人 在他们生命的任何时候都愿意学习和成长。如果我们认识到失去活力的危险,那么我们就会采取补救的措 施。如果你的生命时钟没有上紧发条,那么,你就再把发条上紧吧。“爱上你的工作”,这是四要素的根本,是内心的发源地。作为现实压力下的大多人,经常在不同工作的选择与思索中备受煎熬。心理上那种怀才不遇的惆怅与无奈总无法释怀,其实这大可不必。记得小时候看过一则寓言,是关于地里捡麦穗的。这个故事里的小男孩永远不会知道前面哪颗麦穗是最饱满的,因此只要抓住眼前自己认为最好的结果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必须在今天上紧发条,从今天开始。
这本书里给我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如何能让“有害精神垃圾场”重新焕发了生机的问题。原来工作的乐趣其实不在外部,在于我们对工作的态度,工作的方式,对别人(或客户)的自我展示以及投入程度来决定的。很多时候我们注重了纸上谈兵的教导,遵循了让条条框框来约束我们的管理方式,而忽略了快乐工作的最核心的东西就是以玩的心态来投入到让自己和别人快乐
2的认真工作中去。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们一定会在管理中享受峰回路转的喜悦,然而,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团队之中,尤其我们作为一名中层干部,在带动整个团队之前,首先要改变我们自己。
从某种意义上讲,《鱼》这本书又是一本集文化与管理于一体的书,掩卷而思,我们不能因为平淡的生活、平凡的工作而将人生趋于平淡。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艺术家,每天都在用用心雕刻的艺术人生来装点我们的生活。人生就是一首快乐、感恩的诗,很多情况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可以通过行动感动其它的人。
最后借用一句书中的话来结束我的读后感,“生命的意义并不是你偶然的发现,就像发现迹找到宝藏。生命的意义要在生活中去体验。”让我们一起来行动,为让我们的今天更快乐,明天不后悔!
第二篇: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周立文(北京)《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19日13 版)
两千多年前,周游列国的孔子行进在烟尘弥漫的官道上,他突然停下来,咕噜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可是在今天,所有的远游都有些像郊游,所有的乡愁和离情,突然间有了虚假的味道。“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走不出我的视线”,当这种诗情变为现实时,我们一半是欣慰,一半是失落。短信,QQ,微信,微博,Skype„„它们永远追踪着你,让你无处躲藏。
30多年前,当我离开皖北家乡,前来北京读书的时候,家父千叮咛万嘱咐,家母泪水涟涟,好像儿子即将万里关山,一去不返。走进大学校园的我,至少有几个月思乡情重,心绪低落。歌手张明敏在《毕业生》中这样唱道:“回忆当年离乡背井,深夜里梦回旧家园。游子的热泪沾湿枕畔,最难忘父母的慈颜。”赶考的学子,怀里总是日夜揣着父母。
那是1979年,转眼到了2009年。30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又一个儿子将“离乡背井”,到遥远的地方继续啃书本。但这个儿子和当年的父亲不一样,他是主动放弃了离家门口不到10公里的最高学府,远走香港。
校长、班主任苦口婆心,亲戚朋友不是指责就是表示惋惜,只有我态度漠然,听之任之。当香港大学前来面试的那位英国绅士给了他一个strongly recommand(强力推荐),当香港中文大学一遍遍地打电话来,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毅然决然地做出了选择。
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很快的,他开始怀疑自己。坐在开往香港红磡的火车上,儿子满脸的不乐,好像只要跳下火车,他就能重新做一次选择。一路上,他一直都在玩那个新买的手机。这仿佛是一种象征:在他读大学的四年里,我们每个人手中的手机,都变得越来越重,越来越难以废离;同样越来越重的,还有网络。
在香港,父子俩住在沙田的丽豪酒店。第二天,从沙田乘港铁前往只有四站地的香港中文大学。快到的时候,儿子突然说道,我的选择可能是错误的。我看了他一眼,没有吱声。他又说,这个夏天,可能所有的选择都是错误的„„
转眼4年过去了,今年夏天,儿子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了。我去香港接他,帮他收拾、清理东西,找了一辆车往深圳搬运。离开学校的时候,他望着校园葱茏的山色,一副依依不舍的样子。他说,我选中文大学,选对了。
4年之后,在他身上所发生的变化,正是我想看到的。同时我也更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是超音速还是高铁,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物联网,被缩短的都只是表面的距离;文化的同质化也只是一种表象,很多东西你必须身处那种环境,才能学来。
一位深圳的朋友到罗湖关接我儿子。他发现,在我儿子的背包里,装着一个很大的水壶。“在内地,哪个大学生出门还背着水壶?都是买矿泉水喝。但香港的学生不是这样,因为是花父母的钱,总是能省就省。”在香港,儿子学会了用钱,该花的时候就花,不该花的时候一分也不花。
大三和大四时,儿子先后在民族证券、光大国际和中信银行等机构实习。我本以为他只是为了拿一个实习鉴定去糊弄学校,没想到他对实习要求得很高,对鉴定反倒不太在意。这和内地大学生有些不一样。
我还注意到一些细节:每天晚上,儿子都得把短裤和袜子洗了,永远是自己洗;逛商场的时候,如果他买了一件稍贵的东西,他的脸上都会有一种歉意(他知道自己还没有挣钱);在外面吃水果,他会一直拿着那些果皮,直到找到垃圾箱;他们大学同学聚会,几乎都是AA制和分餐制„„
我把儿子送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当他再回到北京时,我看到了两种文化的冲撞给他留下的痕迹,我看到他成功地避开了关系的困扰和各种不良习气的熏染。从另一个环境里归来的儿子,像一面镜子,照得我常常为自己的某些行为和习惯而感到羞愧。
这个夏天,儿子又面临着选择。开始是在留港工作和出国读研这两者中间选择,然后是到哪所大学留学的选择。在他所申请的学校里,华盛顿大学(圣路易士)、哥伦比亚大学、伦敦政经学院等名校都录取了他,衡量再三,他却选择了一所最没名气的学校——克莱蒙特学院。唯一的理由是:克莱蒙特给奖学金,不用花家里的钱。
这孩子,这思维,已经完全是“国际化”的了。我本想说:“儿子,你要上最好的学校,家里给你钱。”但看着他那张青春、激情、充满自信的脸上全是灿烂的阳光,我张了张嘴,努力把话咽了回去。
(作者为本报高级记者)
第三篇:让自己快乐起来——《波莉安娜》读后感
让自己快乐起来——《波莉安娜》读后感
读了《波莉安娜》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波莉安娜所感动。
波莉安娜父母双亡,是个孤儿。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没有让自己的人生充满失望、苦恼和哭泣,而是在每一个困难和打击面前都积极地发现快乐,享受快乐。她的“快乐游戏”让整个贝汀斯镇充满生机,甚至让脾气乖戾,冷漠孤傲的波莉姨妈变的理解和宽容他人„„
波莉安娜,这个快乐的女孩,就像一束阳光照亮了她所居住的小镇,也照亮了我的心。这个在别人看来“不幸的”孩子,却用它自己的方式生活着,而且生活的有意义,有光彩!
试想,一个孤儿且能这样乐观,我们这些在“蜜罐子”里长大的孩子,却有太多的“理由”去生气、烦恼:家长不给买品牌衣服、零花钱只给了区区几元„„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做一做“快乐游戏”?虽然衣服不是名牌,可是很耐穿、很保暖;零花钱虽然只有一点点,不过可以让我们改掉乱花钱的坏毛病;除了这些,我们有健全的身体,有很多爱我们的、关心我们的人,这么多“快乐的理由”等着我们,为何还不大喊一声“I’m happy”呢?
让自己快乐起来吧!这时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也在跟着你欢笑!
吉林省珲春市第二实验小学五
(二)班五年级:李潍伊
第四篇:教师,如何做到让自己快乐
教师,如何做到让自己快乐
——观 “朱永新: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有感
学校组织教师观看了CCTV—4《文明之旅》栏目播出关于新教育实验的专访:朱永新“快乐学习,幸福成长”的专题片,看了这个专题片后,我深有感触,感触之一:教师如何做到让自己快乐。
什么是幸福?朱永新教授给出了完美的解释,那就是让教育者、受教育者有一种快乐感受、精神上的愉悦,在探索和求知中没有太多的压力,完全由兴趣去引导。而和孩子一起成长就是教师最大的幸福。那么,教师的幸福生活从何而来呢?
一、阅读是教师快乐的首要来源。
朱永新先生认为: 教育最重要的就是阅读。一个爱读书的人,必定是一个素质较高的人;一个爱读书的民族,也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民族。所以,个人认为,教师的快乐首先来源于——阅读。
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毕加索„„这一个个响亮的名字背后,都有着同样的一个身份:犹太人。犹太人被称为最爱读书的民族。有统计表明全世界犹太人平均每年每人读书64本。朱永新还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为了我们精神的发育正常,所以说,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读书。也许有人说:我没有时间读书。朱永新先生说得好: 再忙的人,他喜欢的事情就一定会去做!所以,我们应该把读书当成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就一定能挤出读书的时间来。
朱永新先生说:“教育不是万能,但没有教育万万不能。”那么我要说:“读书不是万能,但不读书是万万不能。”读书可以使人聪明、读书可以使人明智、读书可以使人优雅、读书可以使人充实、读书可以使人进步、读书可以使人开阔视野„„读书应该是最快乐的事情。
教师接触最多的除了学生,就是书,如果,你不把读书看成自己的爱好,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你就会永远生活在痛苦之中,所以,你要想快乐,就必须首先选择爱好读书。
二、爱学生是教师快乐的重要来源。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但是,你绝对不能,因为学生的调皮捣蛋犯错误、成绩差、作业不认真、或经常性的不做作业等等,而对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如果有了这样的情绪产生了,你想一想,你整天都要面对让你“厌烦”的学生,你能快乐吗?所以,你一定要爱你的学生。
1.爱你的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
朱永新先生把中西方教育进行了对比,他认为西方的教育中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是:他们尊重孩子。所以,我们教师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因为,学生也是有尊严的,你不能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与孩子交谈,那么,你将会永远离学生很远,你只有蹲下来,你才能博得孩子的欢心。
2.爱你的学生,其次要寻找学生的优点。
朱永新先生说得好: 教育不是万能,但没有教育万万不能。我们不能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科学家,但是,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成为他自己。他在强调“尊重个性”时,还要“挖掘学生的潜能”。
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优点,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潜能。现代心理学所提供的客观数据表明:绝大部分正常人只运用了自身潜藏能力的 10%。根据潜能“尚未显现但已存在”的特点,我们要发挥学生的优势潜能,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潜能。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我们应该发现孩子的优点,挖掘孩子的潜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
3.爱你的学生,第三也要爱学生的“缺点”。
任何人都会犯错误,平凡人会犯错误,伟人也会犯错误。那么,学生犯错误也就是必然的了。
所以说,教师也要爱学生的“缺点”。不过,教师的这种爱,不是真的让孩子的“缺点”去发扬光大,而是,在孩子犯错误时,要有耐心,要有爱心,要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自己的孩子犯了这样的错误,我会怎么样对待呢?”我们会帮助孩子分析问题的严重性,分析错误所带来的后果,然后,指出正确的做法,帮助孩子来改正错误,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加以监督与引导。
三、搞好教育科研是教师快乐的根本来源。
教育教学是教师一辈子的事,追求教学效率是教师毕生的需求。没有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就没有好的教学质量,没有好的教学质量,教师会受到来自学校的,社会的,家长的多重压力,在如此大的压力面前,谈幸福、快乐是一句空话。所以,要想获得快乐,就必须搞好教育科研,因为,教育科研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保证。
1.学习教育理论专著,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教育理论专著里有着无穷的教育教学智慧,但是,如果,你不去学习它,那么,它就是一堆废纸。如果,你去学习并加以研究,那么,你就有了教育家的智慧,有了
如此的教育教学智慧,再加上,我们的中华的传统美德——勤劳、勇敢,何愁不能搞好教育教学呢?
2.致力于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任何一种教育教学理论都来自于课堂教学实践,又指导着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教育教学理论的优与劣,只有课堂教学实践才是检验的唯一场所。所以,我们在学习了教育教学理论之后,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教育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体会、理解教育教学理论,并完善和发展理论。教师的快乐就在于理论的完善与发展之中。
3.勤于笔耕,收获成功。
教师被人们戴上了知识分子的头衔,那么,我们就应该发挥我们的长处,我们的长处是什么?那就是“耍笔杆儿”。我在参加扬州市的一次数学教学研讨会时,遇到我的师范的老师——肖逊,他语重心长的告诫我说“你要勤于笔耕。”可那时,总是不太明白。现在,经过这么多年的感悟,我才知道,作为教师,如果,没有笔耕,那你就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只能是一个碌碌无为,混光阴的老师。
笔耕,可以诉说我们的教育教学情感,让思想不留任何包袱;笔耕,可以在我们的跌倒之处标上印记,让后来者不重蹈覆辙;笔耕,可以书写我们的成功经验,让别人少走弯路;笔耕,可以让我们收获快乐。
完整的、快乐的教育,是学生的快乐,也是教师的快乐。教师因为学生的快乐而快乐着,教育,因为教师的快乐而完整。
第五篇:快乐在于自己的选择美文
(引言)快乐与痛苦原是一对孪生兄弟,不同的只是在于你的选择。就好像夏天和冬天一样,如果你喜欢夏天,认为夏天会给你带来快乐,那么冬天来临时,其实它并不会给你带来不幸和痛苦,但因为你喜欢夏天而拒绝冬天,所以就会有不幸和痛苦的感觉。唯有当你不执著于其中之一时,你才能够享受两者,让快乐永存。
一位名叫塞尔玛的妇女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里的陆军基地。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受不了──即使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50多度。她没有人可以谈天──身边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不会说英语。她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不久,她收到了父亲的回信。信中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两个人从牢房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读了父亲的来信,塞尔玛觉得非常惭愧,她决定在沙漠中寻找“星星”。塞尔玛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很有兴趣,他们就把自己最喜欢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她。塞尔玛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观看沙漠日落,还研究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万年前当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
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令人流连忘返的奇景。塞尔玛为自己的发现兴奋不已,并就此写了一本书,以《快乐的城堡》为书名出版了。是什么使塞尔玛的内心发生了这么大的改变呢?沙漠没有改变,印第安人也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她的心态,一念之差,使她把原先认为恶劣的情况变为了一生中最快乐、最有意义的经历,塞尔玛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星星”。
快乐与痛苦原是一对孪生兄弟,不同的只是在于你的选择。就好像夏天和冬天一样,如果你喜欢夏天,认为夏天会给你带来快乐,那么冬天来临时,其实它并不会给
你带来不幸和痛苦,但因为你喜欢夏天而拒绝冬天,所以就会有不幸和痛苦的感觉。唯有当你不执著于其中之一时,你才能够享受两者,让快乐永存。
世间许多事情本身并无所谓好坏,全在于当事人的看法。因此,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时,学会如何保持乐观豁达的心境而避免自寻烦恼就显得十分重要。
19世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人们不受事物影响,却受到对事物看法的影响。”——实乃至理名言。生活是一种伟大的艺术,只要你学会选择,别让世俗的尘埃蒙蔽了双眼,别让太多的功利给心灵套上沉重的枷锁,你就会发现快乐如同星星般散布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随手可得。
塞尔玛看到父亲来信中的那句话而明白了烦恼的根源:一切烦恼皆源于你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它。如果你选择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烦恼,那么快乐就会时刻与你同在;如果你选择以悲观的心态面对烦恼,那么你就会时刻被烦恼所纠缠。也就是说,快乐与否,全在于你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