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公司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XXX有限公司能源管理体系支持性文件
BT/XXX.G 0652.E-2013(0/A)
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2013-X-1发布2013-X-1实施
XXX有限公司制造部发布
前言
本程序是XXX有限公司《能源管理手册》的支持性文件,目的在于及时准确获取各种监视和测量数据,确保能源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本程序由XXX有限公司制造部提出。
本程序由XXX有限公司制造部归口管理。
本程序由XXX有限公司制造部负责组织起草。
本程序主要起草人:
校对:
审核:
会签:
批准:
XXX有限公司能源管理体系支持性文件
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控制程序EMS/XXX06·05-2013(0/A)
1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绩效过程能力的监视和测量,以及测量装置的管理。2术语
能力:
意识:
培训:
4职责
4.1 整车制造部负责对体系进行的有效性进行监视和测量,负责能源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
4.2质量部负责公司能源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校准和统一管理。
4.3整车制造部负责公司电力用能的监视和测量,负责组织对用能系统及设备进行定期检测。
4.4采购部负责汽柴油用量的计量。
4.5相关部门负责本区域内测量装置的日常管理。
5工作程序
5.1对能源管理系统有效运行的监测
5.1.1整车制造部负责对能源管理体系进行定期审核,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跟踪,整改验证,对体系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价。
5.1.2 最高管理者每年组织管理评审,对能源管理方针和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进行评价。
5.2对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监测
5.2.1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所涉及到的部门或单位,应严格按照计划,实施时间和措施进行实施。每月进行一次自检,写出自检报告报送制造部。
5.2.2制造部每季度对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一次监测,检查情况下发有关单位和部门,发现不符合项时,进行整改。
5.2.3当有关单位和部门发生变更,应及时修订能源管理方案,确保方案落实到相关部门、岗位。
5.3 对过程的监视和监测
5.3.1当能源因素有重大改变时,责任单位必须及时报制造部。由制造部依据《能源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做出判断。
5.3.2相关部门在设备选型时,应优先采用高效低耗的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
5.3.3整车制造部不定期对用能单位进行现场监测、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
5.3.4各用能单位要健全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检修人员定期检修和巡回检查,确保用能设备、设施的正常、高效运转。
5.4 对法律法规符合性的监测
5.4.1环保科技中心、机电运营部等部门,每年根据监测的数据及体系运行情况,对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进行评审。
5.5对监测所采用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等,按应用过程法律法规有关标准及第三层文件的要求执行。
5.6 监视和测量装置
5.6.1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配置
5.6.1.1根据能源状况的需求,各相关单位配置适宜的监视和测量装置。
5.6.1.2新增监视和测量装置,由使用部门或者整车制造部提出申请,部门领导或审批后送采购部门进行采购;涉及能源结算的装置,需要求第三方检测证明。
5.6.1.3 新装置采购到位后,采购部门将第三方监测证明送到质量部备案,确定检定周期,定期检定。
5.6.1.4 相关部门负责对规定项目进行检测。
5.6.2监视和测量装置要分类管理,质量部根据监视和测量装置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一次分为强检和非强检两类,并建立台帐,标明合格证书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厂家、编号、检定周期、测量范围、精度等级、检定部门等
5.6.3监视和测量装置必须粘贴标明检定状态的合格标识,并保存合格证书。
5.6.4监视和测量装置的周期校准或检定
5.6.4.14.2 整车制造部负责制定节能培训、内审员培训计划和考核制度,并对各部门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3各部门要培训计划要求组织实施。
5工作程序
5.1培训要求
5.1.1公司全体员工均应接受节能意识教育,对不同工作层次的员工,制定节能陪训方案和计划。
5.1.2对高层管理者,应提高其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的认识,获得其对能源方针的承诺,并保持与能源方针的一致性;了解有关的能源法律、法规,了解重要能源因素及目标、指标。
5.1.3对中层管理者(各部门主管),应进一步提高能源知识、能源法律法规、能源管理体系的了解,掌握本部门在能源管理体系中的职责,具有检查与评审的有关知识。
5.1.4对体系中关键岗位人员(重点用能设备操作岗位人员),应通过培训使其认识到符合能源方针和能源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以及偏离规定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还应对其工作中实际的或潜在的重要能源因素及改进个人工作所带来的节能效益进行培训。关键岗位人员定期参加政府有关部门举办的节能培训,必须持证上岗。
5.1.5对能源管理体系内审员,不断提高《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能源法律法规、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的了解,并进行矿井能源因素识别、评价及能源管理体系审核、法律法规等知识的重点培训。
5.1.6对一般工作人员及新进工作人员,主要培训能源方针、目标、指标及能源管理标准的基础知识。
5.2培训计划的制定
5.2.1每年年底,人力资源部按照公司统一要求,结合实际,会同制造部制定下一年度公司能源培训计划,报能源管理负责人审批后下达到各部门。
5.2.2各部门执行年度能源培训计划,若有特殊需求,则结合本部门实际制订部门培训计划,在与公司培训时间不冲突的情况下执行。
5.3培训的实施
5.3.1各部门根据能源培训计划,组织培训对象进行相应的培训并考核,做好培训记录。对缺席参加培训的,应及时安排补训。
5.3.2除采用集中培训外,还可利用报纸、广播、宣传栏、内部刊物或资料等形式开展培训。培训教师可由各部门根据需要指派内部人员或聘请外部人员担当。
5.3.3能源管理体系内审员,必须由具有资格的机构进行培训。由制造部统一组织。
5.3.4对于换岗人员和新进员工,各部门应及时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以便他们适应新岗位的工作要求。
5.3.5在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发生较大变化时,包括获取到新的或修改的能源法律法规时,各部门应及时根据变化情况进行培训;当各部门职能或行政活动发生变化时,应由相应的专业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岗位培训,以确保工作人员及时适应岗位新的工作要求。
5.3.6党群工作部和制造部每年组织节能宣传周期间的各类宣传活动,动员全体员工广泛参与节能公益活动。同时支持新闻、科技、文化、教育等各种公众组织开展有益于社会的节能宣传活动,为他们的活动提供方便。
5.4培训的认定
5.4.1高层和中层管理的培训,由人力资源部会同整车制造部根据培训的情况进行认定。
5.4.2各部门组织的能源培训,由各部门根据培训情况或考核结果进行认定。
5.4.3能源管理体系内审员的培训,以具有资格的机构核发的资格证明为依据,由制造部认定。
5.4.4关键岗位人员节能培训,由政府有关部门发有资格证明的依据,由人力资源部认定。
5.5培训的记录
5.5.1组织培训的部门,应将每一次培训进行记录,培训结果在适当范围内予以通报。
5.5.2能源培训的签到表和有关资料由认定部门保存。
6相关文件
6.1《各岗位能源管理人员任职要求》
6.2《学习制度》
7、相关记录
7.1《年度培训计划》
7.2《部门培训计划》
7.3《签到表》
7.4《考核结果》
XXX有限公司制造部2013-X-1发布2013-X-1实施
第二篇: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C/Q7.6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目的
为确保与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监视和测量有关的装置处于受控状态,保证检验、测量和试验的数值准确可靠,防止不良或不准确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的误用。特制定本程序。2 范围
适用于公司自有或非自有的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3 过程流程图 4 职责 公司质量管理部为本程序的主责部门,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综合管理,实施 本项工作的监督检查。
公司总工程师对企业监视和测量装置的受控状态负责,努力促进国家计量法规 在企业的全面实施。
公司安保部、行政事务部为配合部门,负责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规条款,对 企业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实施监督管理。
4.4 公司所属各基层单位负责本单位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监视和测量装置的
周期检定、贮存和保养及管理工作。
4.5 各基层单位负责对施工现场与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核验及相关的防护,防止不良设备在施工现场的使用。工作程序
5.1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分类
5.1.1 有国家检定基准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的分类:
5.1.1.1 A类:指所有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及环境监测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属于强制性检定装置。
5.1.1.2 B类:指所有用于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监测装置,不属于强制性检定装置的装置均为非强制性依法检定装置。
5.1.1.3 C类:指用于工程质量监测属一次性检定的监视和测量器具。5.1.2 无国家检定基准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均属于企业自行检测装置。5.2 能力评估和配置
5.2.1 各基层单位每年第一季度内或根据施工任务需要,对本单位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检测能力及适用性进行评估,填写《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评审表》,当不能满足施工需要时提出购置设备申请。监视和测量装置在购置时,凡属固定资产范围内应提供设备名称、型号及性能等指标并写出书面报告,报公司质量管理部审批。
5.2.2 公司质量管理部根据公司设备配置总体状况及检测能力,审核其设备购置申请是
否符合企业资质等级要求,对购置设备申请进行审查。公司质量管理部审定后报请主管领导审批,申请单位负责采购。设备验收后由购置单位建立设备台帐。
5.3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范围及控制方法
5.3.1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范围包括企业自有、租用、借用及建设单位提供的用于
检测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特性指标的仪器设备。各基层单位及项目经理 部均应建立监视和测量装置调配记录及台帐。
5.3.2各基层单位应设置持证上岗的专(兼)职计量员,并建立、完善计量器具管理
网络,每年第一季度以及网络发生变化时将网络图表、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清单报公司质量管理部备案。
5.3.3公司相关部门及基层单位应依据国家计量法及津技监技管发[1999]126号《天
津市关于企业使用的非计量器具由企业依法自主管理的通知》要求,制订周期检定计划,由主管领导审批。设备经检定合格后由检定部门提供检定证书或加贴合格标识。
5.3.4公司相关部室及各基层单位对国家无检定基准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装置,按照公
司自编的《检定规程》制定周期检定计划,由主管领导审批后认真执行。
5.3.5凡属分包单位或借用、租赁及业主提供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均应由项目经理部
技术质量部门按5.3.3和5.3.4条款要求执行。
5.3.6
凡属有国家检定基准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应由具备国家检定资质的计量检定部
门检测并提供有效鉴定证件。
5.3.7
凡属无国家检定基准的自校监测装置,应由具备实验员资格的人员实施自校,并保留自校过程的记录。
5.3.8
各类监视和测量装置在使用前应对装置的完好性进行检查,特殊过程及实验室
设备应保留设备运行状态记录。
5.3.9
测试中心及各基层单位应加强测试设备的使用管理,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条件,5.3.10 5.4 5.4.1 5.5 5.5.1 5.5.2 5.6 5.6.1 5.6.2 5.7 5.7.1 5.7.2 维护设备的良好运行,并加强日常使用情况的监控,填写《管理工作监督检查记录》。
监视和测量装置一旦发生在失准状态下工作的情况时,应对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由仪器所属技术质量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开展数据分析和校准,校准记录应保存。当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时,依据《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置。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识别
公司所有测量仪器、设备检验的不同状态应分别贴有合格证、准用证和停用证,分别以绿、黄、红三种颜色的不干胶矩形标签标识。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管理
为适应施工需要,各类监视和测量装置应合理运输、贮存和防护,不得造成人
为损坏。
各基层单位应做好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防潮、防震、防尘、防腐工作,对于有特
殊环境要求的均应满足使用说明规定。
监测、测量和试验设备的管理与监控
各基层单位检验、测量和试验人员均应持证上岗,确保操作符合要求。对于新型监视和测量装置或操作生疏的设备使用者,须经过责任部门培训,做
好记录并存查。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管理与监督
各基层单位每月度应对部门及所属项目部监视和测量装置的使用及管理进行
一次检查,并填写《管理工作监督检查记录》。
公司质量管理部对各基层单位使用中的监视和测量装置每季度进行一次抽查,抽查面不少于在建工程的50%,对存在的问题应提出整改要求并复验至合格,填写《管理工作监督检查记录》。支持性文件 6.1 《国家计量法》 6.2 《天津市关于企业使用的非强检计量器具由企业依法自主管理的通知》
津计监技管发[1999]126号 6.3 《工程有限公司自检、检定规程》 SZY/D/Q7.6 7 相关记录
7.1 《检验、测量、试验设备验收单》 E/Q7.6-01 7.2 《监视和测量装备管理台帐》 E/Q7.6-02 7.3 《设备周检计划》 E/Q7.6-03 7.4 《偏离校准状态记录》 E/Q7.6-04 7.5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管理评审表》7.6 《监视和测量装备清单》 /E/Q7.6-06 7.7 《管理工作监督检查记录》 E/Q8.2.3-ES4.5.1-01
E/Q7.6-05
第三篇: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OXEN/QE-CX-711 1.目的
为使公司新购与使用中的计量设备,保持正确度与精确度,避免因磨损或其他误差而影响品质判别。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检验、测量、试验设备和计量标准设备的校准。3.职责
3.1质检部负责检测设备、计量设备的送检、封存、启封、降级、限用等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制定《计量器具校准计划表》,建立台帐、状态标识等质量记录。
3.2实验室检验员负责实验室检测设备的维护保养,并编制有关检测设备的操作规程。
3.3 使用部门:日常维护与异常送检,并协助质检部做好记录工作。4.定义:
4.1 外校
4.1.1 凡本公司无法自行校验的计量设备则需要送国家计量部门检定。4.2 内校
4.2.1 以外校合格的计量器具为标准,而对公司内其他相同的计量器具进行校验。
5.工作内容及要求
5.1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采购及验收
根据生产的需要,由所需部门填写计量器具购置申请单,明确计量器具的名称、型号规格、准确度,经部门领导批准后,由行政管理部或工程部组织采购。计量器具购入后由行政管理部或工程部验收。5.2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初次校准
验收合格后由质检部负责送国家计量部门检定或自行校准,合格后由质检部出具合格证方能发放使用。
质检部负责对该设备编号,建立《计量器具一览表》,记录设备的编号、名称、规格型号、测量范围、领用部门、使用时间、维护人;并填写《计量器具一览表》。
5.3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周期校准
5.3.1质检部每半年编制《计量器具校准计划表》,根据计划执行周期校准。并报质检部经理批准后执行。
a.对需外校的设备,由质检部负责联系国家法定计量部门进行校准,并出具校准报告;
b.对需进行内部校准的设备,质检部应编制相应的《内部校准规程》,规定校准的方法、使用设备、验收标准及校准周期等内容,经质检部经理批准,由质检部实施并填写《计量器具内校记录表》和《计量器具内校稳定性对比表》。5.3.2 校准合格的设备,由校准人员贴“合格标签”,并标明有效期;校准不合格的,修理后重新校准;对不便粘贴标签的设备,可将标签贴在包装盒上,或由使用者妥善保管。
5.3.3 对于监视和测量用的软件,在使用前应进行校准,填写相应的校准记录。5.3.4 为确保测量结果有效,必要时,测量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调整或再调整。5.4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使用、搬运、维护和贮存控制。
5.4.1 使用者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使用设备,确保设备的监视和测量能力与要求相一致,防止发生可能使校准失效的调整。使用后要进行适当的维护和保养。
5.4.2 在使用监视和测量设备前,应按规定检查设备是否工作正常,是否在校准有效期内。
5.4.3 使用者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搬运、维护和贮存过程中,要遵守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的要求,防止其损坏或失效。
5.4.4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校准、修理、报废等应记录在《计量器具一览表》内。5.5 监视和测量设备偏离校准状态的控制
5.5.1 发现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应停止监测工作,及时报告质检部。质检部应追查使用该设备监测的产品流向,评价以往监测结果的有效性,确定需重新监测的范围并重新监测;对已经交付的产品,必要时联系相关顾客,说明情况协商处理方法。质检部应组织对设备故障进行维修并重新校准。
5.5.2 对无法修复的设备,由使用部门提出《计量器具报废表》经质检部经理确认后,由总经理批准报废或作相应处理。5.6 对监视和测量人员要求
专业计量人员需经国家计量部门培训,持证上岗。
5.7 对于自制的具有监测作用的工装、夹具、样品、样板、量具等,需经质检量部批准、编号、贴上相应合格标签,质检部负责建立总台帐,编制检查、校准规程,对其有效性进行定期检查。6.相关文件 无 7.记 录
计量器具请购申请单 ZJ-JL-01 计量器具报备表 ZJ-JL-02 计量器具报废表 ZJ-JL-03 计量器具一览表 ZJ-JL-04计量器具校准计划表 ZJ-JL-05 计量器具登记 ZJ-JL-06 计量器具降级申请单 ZJ-JL-07 计量和实验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表计量器具内校记录表 ZJ-JL-09 计量器具内校稳定性对比表 ZJ-JL-11
ZJ-JL-08
第四篇: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目的
对用于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控制,确保监测结 果的符合性。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监视和测量以及必要的监视和测量装置。3 职责
3.3 技术开发组确定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以及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3.2 供应组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采购。
3.3 质检组负责使用人员的培训,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送外校准和鉴定。4 工作程序
4.1技术开发组在作业指导书中确定过程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以及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
4.2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采购及验收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采购由供应组实施,质检组负责验收。4.3 监测装置的初次校准
经验收合格的监测装置由质检组负责送外校准,合格后贴上相应的标识,保存于质检组。监测装置的编号、名称、规格、精度、生产厂家、校准周期、校准日期等内容登记于《计量器具台帐》内,并发放到相关部门注明使用人。4.4 监测装置的周期校准
4.4.1 质检组于每年一月编制本《监测装置校准计划》,根据计划在设备校准有效期前一周,统一搜集进行校准。由质检组送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进行校准,由校准单位出具相应的校准报告。
4.4.2 校准合格的监测装置,由质检组贴绿色“合格标签”,并标注有效期;校准不合格时,由质检组贴红色“不合格标签”,并送修后重新校准;对因体积小或影响操作等原因而不宜贴校准状态标识的监测装置,状态标识可贴在包装盒上,便于追溯。
4.4.3 对无法修复的监测装置,经质检组负责人确认后由总经理批准后报废,贴上报废等相应标识。
4.4.4监测装置的校准、修理、报废应在履历表和台帐内作相应的记录。4.5 监测装置偏离校准状态的处理
在使用中发现监测装置偏离校准状态,使用者须停止监测工作,及时报告质检组,由质检组组织人员对装置偏离校准状态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如重新校准,质检组对该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措施。追查使用该装置检验的产品的流向,确定需重新监测的范围并重新进行监测,对已出厂的产品由质检组通知供应组进行追踪与顾客沟通和处置并记录结果。4.6 监测装置的环境要求
监测装置的使用环境应符合说明书规定。5 相关记录: 5.1 监测装置校准计划
5.2 计量器具台帐
QP760-01 QP760-02
第五篇:产品监视测量控制程序
医疗投资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XXX-QP8.2.6-2016
版本号
B/0
文件名称
产品监视测量控制程序
页
数
1目的为了检验和验证所采购的医疗器械产品质量,保证从合法渠道进货,按合同要求,确保出入库产品质量满足法律法规及顾客的要求。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所采购的的所有医疗器械的验收。
3权责
3.1 采购部门负责所销售医疗器械产品的购买及供方有效资质的提供及保存;
3.2质量部检验和验证人员负责进货及出库验收工作,发现异常的及时反馈及跟踪处理结果;
3.3
销售部门负责提供销售合同及出厂相关信息;
3.4仓库负责出、入库的办理及帐务的处理;
程序要求
4.1检验方式及接收准则
公司内所有采购医疗器械的进货及出货检验均按产品的型号、规格进行全检出入库,接收准则为零缺陷;
4.2进货检验及验证
4.2.1 采购根据计划,按《供应商名目》与供方签订订货合同、质量保证协议并确认到货日期。
4.2.2 仓储部门接收产品,放入仓库指定的待验区,根据送货单、合格证明核对品名、数量、规格、发货单位、生产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家,等,填写《入库单》通知质量部检验或验收人员进行验收。
4.2.3质量部按验收标准进行检验或验收,并填写《医疗器械采购验收记录》,验收合格后在仓储部门方可进行入库。不合格品按《不合格控制程序》执行;
4.2.3产品入库后,仓储部门整理相关单据,并登入系统帐,定期提交相关部;
4.2.4 进货验收规程检验和验证项目 :
a)产品标准、合同、质量保证协议,要查验供货商按照产品生产批次提供医疗器械产品合格证明或检测报告、说明书的等;
b)加盖企业印章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营业执照复印件是否在有效期内;
c)该批产品出厂检验报告所有出厂检验项目;
d)产品在效期内(出厂一年内);
e)数量是否符合,包装有无破损、标识是否清楚等;
4.3出厂检验
4.3.1销售部门提前一天下发《发货通知单》至仓储部门,仓储部门按通知单相关信息备货,填写《出库单》并及时通知质量部检验员进行出货验证。
4.3.2行政部接到通知后,对已备好的产品外观、附件(合格证、说明书等)、包装进行再确认,并填写《出厂检验记录》,检验合格后仓储部门方可进行发货。
4.3.3产品出厂后,仓储部门整理相关出库单据,并登入系统帐;定期提交财务部;
5相关文件
5.1《不合格控制程序》
Ryzur-Qp8.3-2016
5.2《记录控制程序》
Ryzur-Qp4.2.4-2016
相关记录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