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思路(共5篇)

时间:2019-05-15 01:08: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6年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6年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思路》。

第一篇:2006年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思路

2005年阿旗肉牛、肉羊产业开发专项推进

工作完成情况及2006年工作打算

阿鲁科尔沁旗畜牧业局

(2006年2月13日)

一、肉羊、肉牛两大重点产业稳步推进,并取得了实效

(一)、肉羊产业

2005年6月末全旗肉羊存栏达180.7万只,其中绵羊达到83.2万只,山羊存栏97.5万只。肉羊饲养总量达到185.8万只,完成任务的109.3%。2005年全旗共落实肉羊项目建设资金4050万元,新建专业村36个,建设和维修棚圈35.6万平方米,完成任务的101.7%,建青贮窖15.1万立方米, 完成任务的137.3%,购买饲草料加工机械800台套,完成任务的160%,建设人工授精站点163个,完成任务的125.4%,共购进和调剂种羊1255只,其中优质肉羊种羊131只,大尾羊种羊556只,山羊种羊568只,举办技术培训班11期, 培训技术人员369人次, 完成任务的141.9%,完成肉羊改良配种58.4万只,其中人工授精完成27.1万只, 完成任务的104.2%,完成肉羊胚胎移植1200只,完成肉羊出栏73.9万只,完成任务的105.7%其中订单出栏完成23.2万只, 完成任务的104.5%。

肉羊胚胎移植工作成绩突出,罕苏木苏木依托国家科技扶贫开发项目,完成肉羊胚胎移植200只。连天牛业公司完 1

成胚胎移植400只, 华跃种畜繁育中心移植工作完成肉羊胚胎移植600只,我旗优质肉羊种羊供给能力将进一步加强。

(二)、肉牛产业

2005年6月末全旗肉牛存栏达28.85万头,同比增加

4.84万头,增长率达20%。完成任务的103%,良改率达到86.3%,完成任务的103.9%,母畜比例达到49.1%,完成任务的106.7%,肉牛改良工作成绩突出,共培训技术人员386人次,培训农牧民群众3014人次,布设冷配站点253个,更新液氮罐70个,显微镜24台,运送液氮6.6万立升,发放冻精18.2万支,完成冷配母牛7.25万头,完成任务的103.5%,完成肉牛出栏8.13万头, 完成任务的101.6%,其中育肥牛出栏完成3.7万头, 完成任务的123%。

全旗肉牛产业开发工作在赤峰市肉牛产业开发项目的带动下,经过五年的项目实施现已取得良好成绩,无公牛冷配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肉牛存栏格局表现为:西门塔尔和夏洛来等优良品种为主,品种良改率以达87%以上,出栏肉牛出肉率明显提高。

二、2006年工作打算

(一)、肉羊产业

2006年我旗肉羊产业的发展思路是:要以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以生产优质商品肉羊为核心,稳定增加肉羊存栏数量,主攻品种改良,提高个体生产性能。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加快出栏步伐。逐步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适度规模化经营的新格局。在区域布局上,北部牧区包括罕苏木、坤都和赛罕塔拉等三个苏木镇以发展当地现有优良品种大尾羊为主,重点是提纯扶壮,加强种羊调剂,同时积极推广划区轮牧、舍饲育肥的生产方式,加快肉羊出栏。南部牧区包括绍根和巴拉奇如德两个苏木镇,由于肉羊品种比较杂,应积极引进优质肉羊种羊进行杂交改良,生产商品羊,积极开展舍饲育肥,加快周转出栏,提高养殖效益。农区肉羊产业,主要依托肉羊人工授精,以小尾寒羊作母本,以优质肉羊多赛特、萨福克等作父本,大规模开展杂交改良,生产商品肉羊,推广模式化舍饲育肥技术,实现商品羔羊当年育肥出栏。

2006年要把肉羊胚胎移植作为畜牧业科技推广重点,增加技术和资金投入,加强宣传引导,不断扩大移植规模,进一步提高优质肉羊种羊供给能力,提高肉羊质量,增强肉羊产业综合实力。

全旗绒山羊发展重点是加强选种选配,在提高产绒量的同时提高个体肉产量,提高绒山羊养殖经济效益,使绒山羊产业向绒肉方向发展。具体发展目标是:

2006年六月末,全旗肉羊存栏达到210万只,基础母羊达到120万只,购买和调剂良种公羊1000只,完成改良配种60万只,其中人工授精30万只,全年出栏商品肉羊90万只,其中育肥出栏35万只。

(二)、肉牛产业

2006年我旗肉牛产业的发展思路是:充分发挥我旗肉牛产业规模优势和良种优势,继续巩固“十五”时期肉牛产业开发专项推进项目建设成果,积极争取第二期肉牛产业开发专向推进工程付诸实施,彻底清除劣质公牛,坚持无公牛冷配,以冷配为突破口,以行政推动为手段,加大资金投入,健全和完善旗、苏木乡镇和嘎查村三级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服务条件,统一供应液氮冻精,不断探索新型市场化运营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在基础建设上集中精力发展养殖重点村、重点小区和重点大户,抓规模增数量,抓品种提质量,加快肉牛产业化的发展步伐,具体发展目标是:

2006年计划完成肉牛冷配7.7万头以上,受胎率达到92%以上,六月末全旗肉牛存栏达到31.9万头,基础母牛存栏达49%以上,良改率达到88%以上,年末计划出栏肉牛9万头,其中育肥出栏1万头。

第二篇:某县肉羊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某县肉羊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1、畜牧业生产基本情况

(一)当前畜牧业生产情况

截至今年2月末,全县共繁殖成活幼畜29.51万头只,牲畜存栏达125.35万头只,出栏牲畜28.49万头只;存栏家禽342.14万只羽,其中鸡150.85万只,出栏家禽196.15万只羽,其中出栏鸡74.42万只。肉、奶、蛋产量分别达到8250吨、5100吨、1200吨。

(二)2014年畜牧业发展目标

力争2014年末,全县牲畜存栏达到128万头只,出栏牲畜129万头只;出栏家禽2000万只羽,其中鸡1000万只、鸭鹅100万只、鸽子900万羽;黄牛冷配50000头;新种植苜蓿2.3万亩。规范、恢复畜牧养殖小区346个、养殖大户602户,其中养鸡小区111个、养鸡大户130户,新发展养殖大户100户,其中养鸡大户72户,组建肉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建设肉羊规模养殖场6个。肉、奶、蛋产量分别达到6万吨、3.2万吨和1.35万吨。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1000元,较2013年增加150元。

二、肉羊产业发展情况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家、自治区高度重视肉羊产业发展,项目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我县以抓生产母畜发展、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增强饲草料保障能力、强化畜牧业科技支撑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采取建立示范场、抓示范户等有效措施,逐步推进了肉羊产业的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存栏羊105.5万只,养殖品种以多浪羊、**干羊、巴尔楚克羊和叶城羊为主,其中,多浪羊存栏62.2万只,占存栏羊总数的64.2%,近年来,部分规模养殖场开始从内地引进小尾寒羊、杜泊羊、萨福克等专用肉羊品种改良本地羊,2013年,从区外引进多胎多羔生产母羊和种公羊5750只,选育本地多胎多浪羊11203只,2014年计划从区外引进良种羊4000只以上。引导、鼓励有养殖经验和经济实力的养殖户组建合作社,建设规模化、标准化肉羊养殖场17个;大力发展肉羊“135”生产体系,常规存栏羊100只以上的大户达200户以上。

(二)采取的措施

1、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畜群生产水平。一是充分发挥我县现有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优势,鼓励养殖场(合作社)、养殖小区从区外引进小尾寒羊、杜泊等良种羊,对本地肉羊品种进行改良,2013年共引进良种肉羊5750只;二是积极培训改良技术人员,推广羊常温人工授精技术,2013年,我县结合《**南疆地方良种肉羊杂交模式筛选及健康养殖技术示范项目》,在孜热甫夏提、阿热勒、阿斯兰巴格、塔哈其、拍克其等五个乡镇建立了羊人工授精示范点,并引进优质萨福克种公羊冻精3000粒用于肉羊人工授精,共对949只多浪羊进行了海绵栓法同期发情,人工授精730只;三是认真落实种公羊补贴政策,对经自治区、地区畜牧专家鉴定合格后的多浪羊种公羊,按照800元/只(含鉴定及其他费用)标准补贴,2009-2013年共对2268只鉴定合格的多浪羊种公羊进行了补贴。

2、加快生产母畜扩增。一是结合“安居增畜”工程,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开展近田、近林养羊,大力推广“一胎多羔、两年三产”繁育技术,增加能繁母羊数量;二是积极申报和落实自治区优良生产母畜区外引进补贴政策。对按程序从区外引进的优良生产母羊按照每只5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2013年共补贴700只,发放补贴资金35万元。三是认真落实自治区南疆三地州新增生产母羊补贴政策。根据自治区下达的补贴资金配额,按照整乡整村推进的方式,对所在乡(镇)生产母羊存栏年增长比例达到8%以上,农牧养殖户期初存栏生产母羊20只以上,内新增生产母羊给予每只一次性100元补贴,2013年共对9个乡镇的3183户农户新增生产母羊12090只给予补贴,补贴资金共120.9万元;四是积极落实购畜入户项目,2013-2014年利用自治区专项扶贫资金1271万余元,购买良种生产母羊16990只发放给贫困户,帮助其发展肉羊生产;五是加强生产母畜保护工作,加大对养殖场、养殖户的宣传,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增强生产母畜保护的自觉性,同时,加强对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环节的监管力度,杜绝宰杀未成年母畜和具有繁殖能力母畜现象,禁止适龄母畜外调,并及时淘汰失去繁殖能力母畜,提高适龄母畜比例。

3、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一是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良种、统一培训、统一饲养技术、统一疫病防制”的要求,选择有基础、有条件、饲养水平高、交通便利、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性高的村、组、户,按照统一规划、连片建设、自主经营的模式,大力发展肉羊养殖小区,从2013年开始,我县重点抓2003年以后建设的346个养殖小区整改恢复规范工作,目前已恢复252个,其中规范养殖的有180个;二是加大肉羊规模养殖场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动员社会力量投资兴办肉羊规模养殖场、合作社,把合作社办成企业联系千家万户养殖的纽带,把广大分散的养殖户通过合作社和经济人队伍引入现代畜牧产业体系,依托专业合作社,联接农户、联接市场、联接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提高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和在建的肉羊养殖合作社达17个;三是争取项目对规模化、标准化肉羊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补贴,提高广大农牧民发展规模户肉羊养殖的积极性,近年来,共争取中央、自治区和上海援建资金1315万元,对12个肉羊养殖合作社、养殖场建设给予了补贴。

4、大力发展饲草料生产。一是扩大人工饲草种植面积,充分利用林带、地头、边角地、低产田等种植苜蓿,并安排每个村拿出50亩集体土地种植苜蓿,至2013年末,全县苜蓿保有面积达10万亩;二是调整种植业结构,确保玉米种植面积,并狠抓玉米秸秆的加工调制,大力组织开展秸秆青贮、打包和铡短粉碎工作,2013年制作青贮96.37万吨,其中窖贮88.25万吨、秸秆打包125万包,剩余秸秆全部铡短粉碎;三是积极推广应用颗粒饲料,加大对农产品、林产品下脚料的开发利用力度,充分提高饲草料资源的利用和转化率,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效益,2013年,我县利用国家农机具补贴资金购买颗粒饲料压制机械136台,全县颗粒饲料机械达到147套,预计年产各类颗粒饲料1000吨以上。四是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机制,加强对禁牧草原和草畜平衡草原的管护力度,全面落实以草定畜、划区轮牧、围栏封育、退牧还草、休牧育草、减牧增草等措施,妥善解决好禁牧、休牧区退出的牲畜的生产问题,宣传引导广大牧户合理利用、建设和保护草原,给草原自我修复更新预留充足时间,提高草原的生产力。

5、加强疫病防控工作。一是加强牛羊养殖环节防疫设施建设,支持规范规模养殖场、养殖专业村、小区的兽医室、消毒室、牲畜药浴池等配套设施建设;二是稳定村级防疫员队伍,落实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加强免疫效果监测,保证免疫密度和质量;三是抓好牛羊常见多发病防治工作,严格执行区外引种报批程序,落实引进牲畜隔离检疫和凭标识建档管理的规定,降低疫病传播扩散风险。

6、加大肉羊养殖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力度。一是加强县、乡两级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稳定技术服务队伍,改善工作条件,鼓励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有偿开展技术服务;二是建立科技示范户、示范点、示范区,培养科技应用示范户和乡村科技带头人,提高农民接受和应用技术的能力三是通过外聘专家、科技走村入户工程,分层次举办畜牧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从业人员培训班,推广肉羊养殖新技术。

三、现代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畜牧业生产方式还比较落后,传统的饲养方式未得到有效转变,散养普遍,饲养方式粗放,饲养科技含量偏低,饲养管理投入不到位,与当前畜牧业规模养殖、科学养殖的要求差距很大。

2、畜群畜种结构不合理,大畜存栏量仍然较少,适龄母畜比例偏低,后备良种畜储备不足,造成出栏牲畜少,肉产总量少,肉价居高不下。

3、畜牧业发展资金不足,且贷款难度较大,大部分养殖企业(养殖场、合作社、大户)养殖用地为长期租赁土地,在办理贷款时不能作为资产抵押,不能获得贷款支持,影响了进一步扩大生产。

4、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饲草需求量进一步扩大,草畜不平衡的矛盾短时期内很难彻底消除,饲草料资源所面临的压力日益加重。

5、畜群频繁流动,各类重大动物疫病的病毒变异加速,新型疫病不断传入,发生疫病的潜在危机加大,发病迅速,控制难度增大,疫病防控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6、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推广效果不明显,培训机构不健全,师资缺乏,培训投入渠道狭窄,经费不足,培训方式不够科学,效果不够显着。

第三篇:2007年阿旗肉羊肉牛和绒山羊产业发展思路与工作打算

2007年阿旗肉羊肉牛和绒山羊产业

发展总体思路与工作打算

一、肉羊产业

2007年我旗肉羊产业发展思路是:以赤峰市肉羊产业专项推进项目为依托,以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以生产优质商品肉羊为核心,稳定增加肉羊存栏数量,主攻品种改良,提高个体生产性能。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加快出栏步伐。逐步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适度规模化经营的新格局。

在区域布局上,北部牧区包括罕苏木、坤都和赛罕塔拉等三个苏木镇以发展当地现有优良品种大尾羊为主,重点是提纯扶壮,加强种羊调剂,同时积极推广划区轮牧、舍饲育肥的生产方式,加快肉羊出栏。南部牧区包括绍根和巴拉奇如德两个苏木镇,由于肉羊品种比较杂,应积极引进德美等优质肉羊种羊进行杂交改良,生产商品肉羊,积极开展舍饲育肥,加快周转出栏,提高养殖效益。农区肉羊产业,主攻方向是人工授精,以小尾寒羊作母本,以优质肉羊多赛特、萨福克等作父本,大规模开展杂交改良,生产商品肉羊,推广模式化舍饲育肥技术,实现商品羔羊当年育肥出栏。具体发展目标是:

2007年6月末,全旗肉羊存栏达到60万只,基础母羊达到36万只,购买和调剂良种公羊1000只,完成改良配种 1

35万只,其中人工授精25万只,全年出栏商品肉羊25万只,其中育肥出栏10万只。

二、肉牛产业

2007年,阿旗在肉牛产业推进工作中,要以赤峰市肉牛产业专项推进项目为依托,充分发挥本旗肉牛产业的规模优势和良种优势,要以生产优质肉牛为核心,以肉牛育肥为重点,以冷配为突破口,以行政推动为手段,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健全和完善旗、苏木乡镇和嘎查村三级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服务条件,统一供应液氮冻精。在基础建设上集中精力发展养殖重点村、重点小区和重点大户,抓规模增数量,抓品种提质量,加快肉牛产业良种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步伐,具体发展目标是:

2007年计划完成肉牛冷配7.7万头以上,受胎率达到92%以上,六月末全旗肉牛存栏达到27万头,基础母牛存栏达14.3万头,良改率达到89%以上,年末计划出栏肉牛8万头,其中育肥出栏3万头。

三、绒山羊产业

近几年来,由于羊绒价格持续长高,养殖效益较好,所以农牧民群众养殖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已成为我旗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项目,为了更好地发挥我旗这一资源优势,旗委旗人民政府在2007年要把绒山羊产业纳入农牧业重点项目加以强力推进。2007年我旗绒山羊产业的发展思路

是,要以本品种选育为中心,以优质绒山羊冻精冷配为突破口,大力引进优质绒山羊种羊和优质冻精,加强选种选配,强力推进精养舍饲生产方式,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因地制宜,规范组织引导,加强良种繁育和推广体系建设,在保证绒山羊质量的前提下,扩大绒山羊存栏数量,优化存栏结构,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做大做强绒山羊产业。加快推进绒山羊良种化和产业化进程。

2007年6月末计划绒山羊存栏达到120万只,基础母羊比例达到60%,羊良改率达到96%。计划自繁自育优质绒山羊种羊2000只,引进优质绒山羊种羊1000只,购买优质绒山羊种羊冻精5万只,完成绒山羊改良配种40万只,其中,完成绒山羊冷配3万只。年末计划出栏绒山羊45万只。

四、推广畜牧业适用技术

围绕以上畜牧业三大产业建设,2007年阿旗重点推广牛羊人工授精技术、模式化饲养技术、青贮技术、秸秆转化技术、动物疫病防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等,提高畜产品的科技含量。强化农牧民培训,年内计划完成2万人次,每个培训对象至少掌握一项实用畜牧业新技术。

第四篇:肉牛肉羊生产发展现状

肉牛肉羊发展现状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1.牛羊肉产量迅速增加,在肉类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牛羊的存栏量、牛羊肉产量和人均占有量迅速增长。2001年全国牛肉产量549万吨,人均占有量4.3公斤,分别比1980年增长 19.4倍和18倍;羊肉产量293万吨,人均占有量2.3公斤,分别比1980年增长5.6倍和3.6倍。

与此同时,牛羊肉在肉类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牛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从1980年的2.2%提高到2001年的8.7%。羊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相应从3.7%提高到

4.6%。

目前我国牛肉产量居世界第三位,羊肉产量居首位。牛肉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从1980年的0.5%提高到2001年的9%。羊肉产量占世界的比重相应从6%提高到24%。

2.肉牛肉羊主要生产区域从牧区转向农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牛羊肉生产中心逐步由传统牧区转向广大农区。到2001年,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西藏五大牧区牛肉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从 1980年的44%下降到13%;羊肉产量所占比重由49%下降到33%。同期河南、山东、河北、安徽四省牛肉产量由占全国的9.7%上升到47.3%,羊肉产量由占全国的20%上升到33.7%;东北三省牛肉产量比重由11%上升到15.7%。

3.饲养方式逐步由放牧转变为舍饲和半舍饲

以 往我国牧区主要采用草原放牧饲养牛羊,几乎不用精饲料进行育肥。这种饲养方式的优点是生产成本低廉,缺点是对我国原本生态环境较差的草地资源造成很大压 力。近年来,农区普遍采用秸秆、人工牧草和精饲料作为牛羊的主要饲料。其优点是充分利用了农区丰富的秸秆资源和闲置的劳动力,并缓解了肉牛对草地资源和生 态环境的压力。

在一些农区特别是中原肉牛带和东北肉牛带,肉牛和肉羊的饲养规模逐步扩大。不仅小农户的饲养数量增加,而且还出现了一批肉牛饲养规模在百头以上的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大户和养殖小区的数量还在逐步增加。

(二)主要问题

1.生产水平较低,质量不高

目前全国肉牛平均胴体重133公斤左右,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6%;每头存栏肉牛年产肉量仅相当于美国的1/3,甚至还低于墨西哥、阿根廷和巴西等发 展中国家。我国羊胴体重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9%,是澳大利亚的55%。此外,我国高档牛羊肉的比重不足5%,高档牛羊肉生产能力低是目前我国肉牛、肉羊 业的突出弱点。

2.疫病未得到有效控制

长期以来,由于防疫机构不健全,手段落后,检验设备不完善,我国肉牛和肉羊

饲养业中疫病时伏时起,一些重大疫病未能有效控制,严重影响肉牛和肉羊生产,并成为牛羊肉出口的主要障碍。

3.屠宰加工环节薄弱

屠宰较分散,加工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60%以上的肉牛肉羊由个体户屠宰经营。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和分级标准,多数正规的屠宰加工企业没有通过国际通行的质量认证,以致生产的牛羊肉产品与国际通行的质量卫生要求相距甚远。

二、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

综合考虑多方因素,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肉牛肉羊业会呈快速、健康发展势头。一是国内市场需求空间大。目前我国人均牛羊肉消费量仅有6公斤左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观念的转变,今后国内牛羊肉市场 应有较大的需求空间。预计到2005年,全国人均牛羊肉消费量将达到7.5公斤,国内市场牛羊肉需求总量将达990万吨,与2001年相比,有近150万 吨的发展余地。

二是有生产成本及价格优势。我国牛羊肉的生产成本一般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0%左右。牛羊肉出口价格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0%左右。

三是出口潜力大。我国的周边国家及地区是牛羊肉的主要进口国和地区。随着我国牛羊肉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市场营销网络的不断健全,对东南亚、中东和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及地区的出口潜力巨大。

但是必须看到,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牛羊肉的进口关税将逐步下降,国外品质优良、包装精致的牛羊肉有可能涌入国内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必须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改善安全卫生条件,完善销售服务体系,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生产优质牛羊肉为核心,以发展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在重点优势区域内实行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主攻品种改良、产品质量分级、产品安全与卫生质量等关 键制约环节,力争在几年内建成一批有国内外知名品牌、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牛羊肉产业带,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内市场对牛羊肉产品的需求,并逐步替代部分进口产 品和增加牛羊肉出口量。

(二)发展目标

到2007年,中原和东北肉牛优势生产区域的62个重点县,牛肉产量将比2001年提高30%左右,其中优质牛肉的比重由目前不足5%提高到20%以上,平均胴体重提高11%左右。

中原、内蒙古中东部及河北北部、西北和西南肉羊优势区域的61个重点县,羊肉产量将比2001年提高38%,其中优质羊肉的比重达到20%以上。

优势区内高档牛羊肉生产体系基本建立,涌现出一批牛羊肉知名品牌,基本满足国内市场对高档牛羊肉的需求,出口量也有所增加。

四、优势区域布局

(一)选择依据

种畜资源优势明显。拥有优良的种群结构,不仅牛羊存栏数量多,而且拥有一定数量的地方良种资源,作为产肉杂交优势利用的基础母畜群体。列入优势区域重点发展的基地县,牛的存栏量应在8万头以上,肉羊的存栏量在20万只以上,牛羊良种(包括地方良种)的覆盖率均在50%以上。

气候与饲料资源优势突出。具备牛羊生长适宜的气候条件及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

产业基础良好。具有良好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拥有一定规模的屠宰与加工厂。基地县之间集中连片,以便形成规模优势。

(二)区域布局

根据上述依据,确定中原和东北2个肉牛优势生产区域,中原、内蒙古中东部及河北北部、西北和西南4个肉羊优势生产区域。

1.中原肉牛优势区域

该区域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安徽4个省的7个地市38个县市。该区域地处温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饲草饲料丰富,适宜发展肉牛生产。我国5大著名地方 良种黄牛,有4种(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晋南牛)发源地可以追踪到中原地区。该地区也是最早进行肉牛品种改良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地区,肉牛生产水平高。2001年河南、山东、河北、安徽4省牛的存栏量占全国的26.3%,牛肉产量占全国的47.3%。

但是,该区域从肉牛繁育、肉羊养殖饲养到屠宰、加工与销售的一整套标准化生产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个体户屠宰占绝大多数,牛肉产品的安全性与卫生状况较差。

2.东北肉牛优势区域

该区域包括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4省区的7个地市24个县市。该区域是我国的“大粮仓”,主产玉米和大豆,为养牛业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资源,肉牛屠宰 体重或胴体重一般都高于其他地带。拥有较多的地方良种牛资源。如分布在吉林、辽宁和黑龙江3省东部地区的延边牛,是我国著名的五大黄牛品种之一,分布于辽 东半岛的复州牛以及分布在其它地区的三河牛和草原红牛,都是很好的地方良种。与其相邻的俄罗斯、韩国和日本等国,是世界上的主要牛肉进口国。主要的制约因素是标准化生产体系和产业化经营体系尚未建立起来,肉牛产品的档次低,产品的安全性与卫生状况较差。

3.中原肉羊优势区域

该区域包括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5省的6个地市20个县市。中原区是我国肉羊的 主产区,拥有全国1/3的羊存栏量,羊肉产量占全国近2/5。黄淮山羊是该地区山羊的主要品种,其特点是繁殖力高,年产两胎或两年产三胎,每胎产羔2-3 只。近年来,该区引入波尔山羊和本地黄淮山羊杂交,对提高产

肉性能的作用非常显著。小尾寒羊也是中原地区普遍饲养的绵羊品种,具有早熟和繁殖力高等特性,是当地用来生产杂交羔羊肉的一个很好的母本。该地区距离南、北各大消费城市都较近,发展高档羊肉有潜力。特别是山羊肉,可远销到我国广东、海南、港澳乃至 东南亚市场。

最大制约因素是,肉羊的饲养、屠宰、加工与销售基本上采用的是传统的生产与经营方式,肉羊产品的档次普遍不高。

4.内蒙古中东部及河北北部肉羊优势区域

该区域包括内蒙古和河北两省的2个地市10个县市。该区域绵羊个体较大,产肉性能好,是华北地区的绵羊肉主产区。原产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乌珠穆沁羊是 1982年国家正式确认的肉脂粗毛羊品种,适用于肥羔生产。在该地区开发优质绵羊肉生产,可以进一步扩展现有的国内市场,在条件成熟时,还可以打入与其相近的东亚市场。该地区已出现了一些有影响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如地处内蒙古东部的草原兴发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所开发的羔羊肉产品在全国享有声誉。

目前的最大制约因素是类似“草原兴发”那样的产业化经营企业还不多,生产与经营方式传统,产品的档次不高,其安全性与卫生状况也较差。

5.西北肉羊优势生产区域

该区域包括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4个省区的5地15个县市。该地区是我国传统的羊肉生产区域,由于污染少,羊肉质量好,味道香,深受国内消费者欢迎。生 产的肥尾羊在中东市场也倍受青睐。长期以来,养羊业主要依靠天然草原放牧,目前在其农区、半农半牧区也出现一批肉羊舍饲育肥的饲养方式。随着西部大开发的 深入,人民生活与消费水平的提高,当地对羊肉的消费量也将随之增加。

该区域草地资源严重退化,自然灾害频繁,造成畜牧业生产不稳定。

6.西南肉羊优势区域

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广西5省区的5个地市、16个县。该地区气候温和,有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和较多的优良地方品种。南江黄羊、马头山羊、建昌 黑山羊都能很好适应当地生态条件。这些山羊体型大,胴体可达12-15公斤,通过与肉用波尔山羊等品种杂交,可大大提高产肉性能,并生产出高档山羊肉。近年来我国南方和东南亚的山羊肉市场行情看好,西南省份靠近这些市场,所以肉用山羊发展较快。此外,长江三峡库区已经将草食畜牧业开发(包含肉羊开发)列入 总体开发规划。

最大制约因素是,群体规模偏小,饲养分散,基础设施条件较差。

五、主要建设项目

重点加强良种工程、基地工程、质量工程和龙头工程建设。建设原则:缺什么补什么,不搞重复建设;区域、地市、县、乡四级综合建设,重点完善县级、突出乡级。

(一)良种工程

以纯种繁育为基础、杂交改良为主要手段,开展肉牛肉羊良种工程建设。利用国

外优良肉用品种与优良地方品种开展二元及三元杂交,形成适合当地资源和市场需求 的相对稳定的杂交组合。重视牛羊杂交改良体系的建设,确保原种场(或种公牛站)、良种繁育场和人工授精(或品种改良)站三级体系之间的有机联系。扩建部分种公牛站和新建一批种羊场(原种场)。主要利用引进的国外品种,重点提供肉牛、肉羊冷冻精液和种公羊。

新建和扩建一批肉牛与肉羊良种繁育场。牛以本地品种为主,建立母本核心群。羊以外来父本良种扩繁、本地母本选育和扩繁为主。

新建和完善乡镇人工授精(或品种改良)站。

(二)基地工程

在重点发展养殖大户、养殖小区和工厂化育肥场的同时,鼓励农户饲养母牛,繁殖和喂养犊牛。积极发展农牧结合的阶段饲养、异地育肥和肉羊舍饲等饲养模式。建 立专用饲料作物基地,实行粮、经、饲“三元” 结构种植,开发工厂化生产牛羊专用的、安全的饲料添加剂及补充饲料,改变传统饲料结构。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加强技术推广与培训,推行标准化饲养。

1.肉牛基地

大户(饲养50-100头),平均每县100户,每户饲料地50亩。养殖小区(300-500头),平均每县15个,每小区饲料地500亩。工厂化育肥场(1000头以上),平均每县3个。

2.肉羊基地

大户(饲养基础母羊50-100只),平均每县100户,每户饲料地25亩以上。养殖小区(基础母羊500-2000只),平均每县15个,每小区饲料地 250亩以上。工厂化育肥场(育肥羊2000只以上),平均每县5个。同时,建设2万套青贮设施。

(三)质量工程

按照国家无规定疫病示范区建设标准,加强动物疫病控制及产品质量监督检测,逐步净化优势区饲养环境。

进一步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一批疫情测报站及兽医诊断室,配置冷链设施。建设29个牛羊种畜、饲料、牛羊肉质量监测中心。

(四)龙头工程

推行集中屠宰,完善畜产品市场,提高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能力,逐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格局。

对区域内的一批屠宰加工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屠宰加工能力。建立和完善一批肉牛和肉羊交易市场。

第五篇:2011.3.21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材料

附件一自然、社会经济与资源概况调研 表1-1自然、社会经济与养羊资源概况调研统计表

附件二肉羊产业经济发展状况调查统计表 表2-1 肉羊产业发展及其在畜牧业中的比重

表2-2 肉羊养殖规模化程度分布

表2-3 年出栏500只以上肉羊规模化养殖场基本信息

填表说明:养殖类型——专业育肥场、种羊场、综合养羊场;饲养方式——放牧、舍饲、半舍饲;品牌状况——龙头企业、标准化示范场、科技示范园区、无公害和绿色或有机农产品认证、驰名商标等情况

表2-4 肉羊产业化基本信息

下载2006年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思路(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6年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思路(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近10年来,我国肉羊养殖业平稳发展,肉羊生产成本较低,肉羊产品销路看好,市场稳定。我市是国家优势肉羊产业带和省沿黄牛羊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目前全市羊饲养总量达265多......

    甘肃力促肉牛产业发展

    甘肃力促肉牛产业发展 2010-11-26 13:37| 发布者: jieming| 查看: 104| 评论: 0|原作者: 杨杜录 魏立民|来自: 中国畜牧兽医报 摘要: “十一五”期间,甘肃省肉牛存栏、能繁母......

    康乐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康乐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2010年7月5日今年以来,康乐县把肉牛产业作为一大支柱产业,走强龙头、建基地、带农户的发展路子,整合资金,破解融资难题,狠抓基础母牛繁育,注重技术推广......

    隆化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隆化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隆化县农牧局 隆化县发展肉牛产业得天独厚,养牛历史悠久,农民素有养牛传统。近年来,我县按照“一主两辅”的产业发展思路,坚持把肉牛产业作为农业第......

    X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X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X县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八月三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对您和各位领导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市政协多年来给予我县的支持和关爱表示......

    肉牛产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

    肉牛产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原发表日期: 2012-11-28原作者: 万发春 王之盛文章来源: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一、肉牛行业的整体......

    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绛县旅游产业发展思路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收费经营的旅游景点共有两处:一处是太阴寺,另一处是紫云寺。这两处景点规模都比较小,经营收入也十分有限。 太阴寺是国务院公布的第......

    新时期产业发展思路

    新时期富禄产业发展的思考 三江县2009年中青班学员吴清德 富禄乡是三江最边远经济发展最薄弱的乡镇之一,90年代中因盛产杉木而闻名一时,财政收入因而达到顶峰,年最高财政收入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