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毕业生的现状谈中职语文的改革

时间:2019-05-15 01:24: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毕业生的现状谈中职语文的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毕业生的现状谈中职语文的改革》。

第一篇:从毕业生的现状谈中职语文的改革

从毕业生的现状谈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思路

琼中职校叶枫

摘要:中职毕业生的能力和素养表现不尽人意,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语文教学要加强德育渗透,结合专业特点和岗位能力需求,制定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开发特色教材,改革评价方式,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全面提高。

关键词:中职毕业生 能力 素养 语文教学改革

中职学校肩负着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然而有许多毕业生能力缺,素养低,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差甚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就业创业的需要。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语言表达能力差

口才是一个人与外界交往与沟通,展示个人才能,获得社会认同的必备条件。但有些毕业生不善言谈,不能准确、清楚、得体地表述观点,在公开场合说话时神情紧张,张口结舌,语无伦次;有些学生不能准确领会对方说话的意图,不能恰当地回答向题,答非所问;有些学生不会作自我介绍,普通话说不好。正因为如此,许多毕业生一次次失去就业的机会。

第二,文字书写能力差

文字书写能力是一个人文化素养和学识的体现。然而我们的学生不重视写字,没有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也由于电脑网络的普及,键盘越敲越熟写字越来越少,因此很多毕业生写字不规范,字体歪歪扭扭,错字连篇,甚至无法辨认,令用人单位大失所望。

第三,文体写作能力差

毕业生写作能力差的现象非常普遍。许多学生写文章主题不清,观点不明,不善布局谋篇,不会遣词造句,层次混乱,病句连篇;有些学生不懂日常应用文体的行文规范和基本格式,不会写求职信和个人履历,甚至连简单的条据、书信、通知、记录、计划等都不会拟写。而用人单位往往需要我们的学生能够初步具备实用文体写作的能力。

第四,心理素质差,缺少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工作与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树立坚定的自信心是毕业生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但是,有相当多的毕业生自卑心强,对自己没有明确的认识,甚至过于低估自己,不敢承担工作任务;有些学生遇事紧张、胆怯、畏缩,在与人交往时拘谨腼腆,手足无措、张口结舌,因而失去了竞争上岗的就业机会。

第五,职业意识差,缺少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择业心态

许多毕业生对职业能力和就业形势认识不足,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不知道自己能胜任什么工作,好高骛远,对薪酬预期过高;有些毕业生图安逸,怕吃苦,不愿意到艰苦的环境中学习锻炼;有些毕业生不懂团队精神,不善与他人沟通,不会处理各种关系;有些毕业生缺少敬业精神和责任感,不能脚踏实地工作;有些毕业生缺少诚信,不履行劳动合同,随意跳槽。

一个人能否靠自己的综合实力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职业素养和能力。面对上述现状,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起着关键性作用的语文教学改革思路如下:

一、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成人、成才。我们要最大程度的利用语文的德育功能,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教育,使学生思想得到启迪、情感得以熏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并能够潜移默化地、深刻地影响一生的成长。语文教师就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要对文学的思想性和人生塑造性有最本质的认识,发掘每一堂课的本质,离开了这一点,语文的德育渗透就无从谈起。当学生认识到语文不仅是工具,也是启发和引导

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的科目时,语文才能充分发挥其人生教育功效,他的人文素养就必然随之提高。

二、结合专业特点,适应岗位需求,分方向、分层次制定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要讲求实效性,因此要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和岗位能力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分方向、分层次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这就要求语教师在加强自身文学修养的同时,了解所教专业的特点,不断搜集专业的新知识、新信息,并用这些信息丰富语文教学,以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为学生就业和创业以及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要开发特色教材,彰显职教特色

教材是揭示课程内容、实现课程目标的最重要的载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结果。现行教材的特点是以课堂讲读为主,以教师为主,实践性和实用性的内容尚显不足。即使有些零星的内容,也仅限于知识的范畴。因此必须完善现行教材的不足,开发体现能力特色、岗位需求、工学结合的实用教材作为语文教材的补充,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能力、写作能力得到充分训练和提高。

四、要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强化职业能力训练

语文教学对塑造品格、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起有导向作用。教学内容改革必须以人文精神为支点,通过文质兼美的佳作把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同时要从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及应用能力培养人手,彻底改变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要改变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让课堂成为职业能力培养的演练场,创设良好的互动空间,通过重点阐述、引导启发、设置情境、组织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善学。

例如,阅读课可以采用“三维目标法”,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三者融合在一起施教。写作课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和“实战演练法”,引导学生明确每一节课要完成的任务、需要的能力、学习的知识技能,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口才课可以采用“案例法”和“角色扮演法”形象直观地训练学生口语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起成功的信心。

五、要改革传统考核评价方式,理立“傲励式”考核坪价休系

不以分数的高低评价学生的优劣好坏,而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活动中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此评价学生,学生就会积极参与语文活动中并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六、要开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

语文课不能停留在课堂上“说教”,还要走向实践。要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环境和专业特点设计活动项目,创造活动条件,满足学生能力需求,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全面提高。如开展演讲、辩论、主持人大赛;招聘、销售、采访实战训练;进行书法交流、作品展览;组织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学习资料,搞讲座、办班报;指导学生课后拓展阅读和练笔等活动。

第二篇:从老字号现状谈老字号发展

从“老字号”现状谈发展道路

常州梳篦

“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曾经的老字号风光无限,如今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约有老字号企业数万家,于1991年被正式认定的“中华老字号”有2000余家,主要集中在医药、饮食、食品等行业。但是截止目前,这些企业中,生产经营有一定规模、效益好的占10%;几十年来保持原状的占70%;长期亏损,面临倒闭、破产的占20%。之所以会出现此种状况,除了是因为原有的国有企业在融入市场经济时,未能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参与竞争而被淘汰外,更多的是由于没有抓住品牌的效应,未采取有效的措施与时俱进,跟上消费变化步伐,从而导致了老字号品牌的衰败。

老字号的“老”是其最大特色,老工艺、老产品、老包装、老机制、老店、老址,甚至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老字号就像一个耋耄之年的老人老气横秋地站在新时代的路口一脸茫然。老是一种文化,是传统,应该传承,但是一味的传承没有创新却是僵化,只能停滞不前,老字号,这些凝结着民族精神、历史文化、地理属性的瑰宝已是风雨飘摇。用没落的贵族来形容“老字号”恐怕再合适不过了。

第一篇:老字号的问题

问题1:品牌缺乏创新元素。

一般的老字号企业认为自己的老招牌就是摇钱树,觉得自己的产品是多少年传下来的,只要质量好,货真价实,就不怕卖不出去,所以不注重宣传、推销自己的产品。许多老字号容易居高临下地向消费者“说教”自己的历史悠久、用料讲究,价格童叟无欺,结果换来的是消费者不买帐,或是“叫好不叫座”的状况。关键问题还是老字号引以为豪的品牌独特性,在沟通过程中没有与消费者产生共鸣,那么这种独特性就成了品牌的自言自语和自命不凡。相比而言,那些新生品牌,无论是在市场诉求、定价模式、产品创新、与消费者的沟通方式等方面,都要比老字号做得好得多。

在这个市场经济向品牌经济过渡的局面下,产品的内在功能和质量差异已越来越小,没有能被消费者接受和认可的品牌体系,企业终将被淹没。消费者已不是从前的消费者,让他们去接受一个定格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前的消费品,几乎不可能!

问题2:产品缺乏创新

老字号一般都会有自己独特技艺,这些技艺独特性已不能满足现在的消费主体年轻人追求时尚讲求个性的多样化选择。老字号产品领域集中,利润互相排斥,竞争力下降。产品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中的“吃、穿、用”3个方面,由这些传统产业形成的老字号科技含量不高,在市场竞争中不具有绝对优势。同类产品的品牌达到一定的知名度就具有排斥性,靠传统名声带来的是认知作用,不会带来发展。

问题3:渠道运作模式缺乏创新

在渠道建设上,老字号也敌不过新生品牌。当新生品牌纷纷在自建专卖店的时候,老字号的销售渠道仍停留在中间商、批发商的方式上,品牌价值就在其中层层流失,许多老字号工艺品最终沦落到在义乌批发市场中销售的境地。从以前的“大家闺秀”,到如今“沦落风尘”,其中的变迁值得许多老字号深思。

问题4:消费定位

“我们的消费人群是中老年人”。这几乎是所有老字号对目标人群的描述。难道老字号的产品就只能卖给老年人?看看美国的老字号“麦当劳”,刚进入中国定位在“儿童”,成了“儿童乐园”,而后定位在“青少年”,成了“聚会最常去的场所”之一。

问题5:最大的卖点就是老的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固然是好事,一个企业活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曾经辉煌过,当然有“故事”,但消费者更关注这些文化和自身有什么关系,来到您这个地方消费,能给我带来什么?中国有句俗话:好汉不提当年勇。讲的历史文化越多,说明您现在的东西越少,可能市场运作得越不尽人意,在运作市场的过程中,历史是文化的体现,更重要的是现实的作为,消费者更喜欢跟自己一样的品牌打交道,成朋友。

问题6:受到区域限制较大,随着现代化进程推进区域优势正在失去。

老字号的区域性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很多老字号都以“区域特产”自居,这就大大局限了产业的发展,更可怕的是消费者认为在其他地方购买就是假货。比如:天津“十八街”麻花,湖州“丁连芳”等,都在开发外埠市场中遇到上述问题。经过试探性的推广,遇到种种困难,索性就把自己锁定在了当地。

这些品牌和商号多分布于食品、医药、服务业等诸多领域,其产业特征决定了它们的企业规模和对商业地缘优势的依赖,随着旧城区改造,许多老字号搬离原来赖以经营的“黄金商道”。尽管匾牌还在,由于失去了地理优势,也就失去了商圈消费者,形成的市场空白迅速被同类产品所替代。例如王星记扇庄、采知斋、童涵春堂等这类企业的搬迁就给其生存和发展形成巨大影响。

问题7:生产方式缺乏规模效应

“老字号”中夫妻老婆店、或是世袭制的不乏少数,而这类“老字号”又通常集中在以食品、工艺品行业里,以传统手工业的方式加工制作产品,由于技艺的限制,产品的生产基本是小批量或手工制作,产品的产量、质量往往缺乏稳定性。手工技艺,在核心管理上没有规范化管理,不能形成标准化、工厂化生产。当这些品牌遇到来自工业化的挑战,其落后产能和规模效应上的弊端显露无疑。

问题8:团队建设缺乏现代管理理念。

走进老字号,大多数消费者最大的体验就是“冷”。老字号的服务热情不高是公认的。服务员对待消费者总是爱理不理,大有“我的东西好,你爱买不买”的架势。在这里,感受不到微笑服务,体验不出“顾客就是上帝”,消费者反而还要看服务员的脸色,这样的服务谁还想再去第二次?

问题9:产权不清难以引入新的资本血液。

许多“老字号”企业存在产权不明晰的问题;一些“老字号” 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以后,尽管实现了股权多元化,但国有股比例仍然较大,管理体制尚不够完善,且受到过多行政干预;还有一些老字号,在国有化到民营化的过程中,股权过于分散,人人持股,员工与股东身份高度重叠,由于持股员工的年龄相对偏大,新进员工多数没有股份,使得老员工新员工之间产生隔阂,引起不必要的内耗。这些缺陷,消耗了“老字号”的资源和创造的利润相当一部分老字号企业出现“死不了、活不好”状况。老字号的萎缩同其资金匮乏是分不开的。

问题10: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不力。

老字号的商标问题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商标被滥用、盗用时有发生。先不论在国外被恶意抢注,单是国内一牌多主、假冒老字号的窝里斗也是屡见不鲜,(目前还有不少老字号尚未进行相关产品注册),不能不为老字号们敲一下警钟了。

老字号由于在人群中的认知度较高,因此比较被仿冒、假冒的风险较其他品牌更高。容易被侵犯,较集中的表现为对方采用冒用商标和企业名称、擅自将他人样品照片以自己名义发布或宣传等,改头换面、偷梁换柱,致使权利人的权益受到严重侵害。

由于侵权地主要集中在老字号当地以外,侵权者又以私营企业或私人承包为主,地域分散,组织稳定性低,虽然通过当地工商部门进行打假,但收效甚微。另外,有些权利人对于打假重要性的意识不够,没有配备相应的部门和资金,导致商标淡化、利润分流。另一方面,由于渠道控制不严,产品技术含量低,消费者难以辨别真假;一旦媒体曝光,假冒产品反而影响老字号产品的销售和品牌声誉,打假陷入困境。

问题11:固步自封,不敢大胆求变。

企业的竞争意识和管理跟不上市场经济的步伐,已经没有实力进一步深化品牌和投入维护。这是阻碍很多“老子号”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几十年没换过包装,有些企业一个产品,一卖就是几十年上百年,企业认为老百姓觉得这才是正宗,几十年如一日,不能变。认为,老字号的产品就是这个味儿,换了就不是老字号了。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物产丰富的社会,消费者喜欢尝试不同的产品口味,需要新鲜的产品体验。

第二篇:老字号的机遇

老字号如何在新经济形势下焕发生机,已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政府部门更是出台各项政策进行扶持,有人甚至提出“把老字号当文物一样保护起来”。老字号需要保护,老字号应该保护,但不是单单保护起来就够了,如果只会保护,不会运作,老字号就可能要变为老古董,存放在博物馆里了。如同列祖列宗一样高高在上,受人瞻仰,远离人间喜怒哀乐。老字号的重新崛起应该把重点放在自身的修炼上,打铁还需自身硬。老字号既然能历经上百年乃至几百年的洗礼而依然存在,说明它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如果根据社会发展适度创新的,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一定会有老当益壮的机会。

1、重新提炼核心价值,重新定位企业。

目前,我国的老字号企业的营销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过去供不应求、独家垄断的年代,往往沿用传统方法和产品,试图去满足各种不同顾客的需要。事实上,每一个顾客都是不一样的,他们具有不同的物质与心理需要。需要重新整合提炼,找到企业最核心的优势和长板,对接消费者的需求,形成自己的企业战略,才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2、激活品牌,融入现代生活。

“老字号”“老”不应该是守旧,而应该是文化的沉淀,“老”不是老态龙钟,相反应该是经验丰富,更了解消费者,更了解市场。一个金字招牌既需要产品内在质量好,又需要品牌宣传好,而老品牌的维护同样需要投入精心的宣传。加强品牌维护力度。提升老字号品牌价值。注重品牌推广和时代元素的导入是所有老字号亟需做到的,这样才是提升老字号商标价值的最根本途径,而不能仅仅躺在老字号的历史上“坐吃山空”。

3、专业专注,成为行业领头羊。

品牌的实质内涵中质量是内核,是带来竞争优势的基本点。提高质量、创新技术、成为一个行业的领头羊,远比一个地区的“老字号”的成长空间大得多,对于一些老字号,打破区域的最好方法就是:找准一个产业,让自己成为品类代表。比如,北京的“稻香村”的月饼、元宵等传统产品,每年都是排长队,最早断货,那场面火爆,但只限于北京。如果提前5年,“稻香村”能用月饼作为拳头产品,运用品牌优势,向外扩张,而后复制专卖店模式,行业领头羊位置或许就建立起来了。

4、创新地继承,跟上需求才能有市场。

到了天津没吃“狗不理”就不算到过天津。其实“狗不理”和其他老字号一样也曾有过从辉煌到低迷,那是什么让它再度腾飞呢?包子变味。“狗不理”的技师们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来研究包子口味,创新品种,降低含油量,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包子的制作工艺,中式的包子与西式蛋糕、布丁一起售卖,年轻的情侣坐在明亮的落地窗前,一边聊天,一边悠闲地吃着狗不理包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老字号要求变。产品要迎合现代人的口味,包装要时尚,推广要符合现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管理要跟上国际化的竞争趋势,总之在创新中继承,将传统和现代结合,不失为老字号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5、加强商标保护,规范市场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老字号”的商标,已经成为巨大的无形资产,为老字号经营的商品和服务提供了丰厚的附加值。假冒商标已成为很多知名老字号的一大杀手。企业应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加强商标保护。首先,要积极申请商标注册,主动维护商标专用权,只有经过注册的商标才受法律保护。很多被抢注的商标就是企业没有注册,而被不法分子钻了空子。商标注册是防患于未然的重要程序,不能忽视。其次,老字号企业内部应建立机制,健全部门,配备专门人员,充分全面掌握商标注册信息,及时发现有损企业商标权的不良注册,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采取措施。然后,相关政府部门应继续加大老字号商标保护力度,打击不正当竞争,维护老字号的合法权益。

6、扩大生产规模,产生规模效益

将产品区别规划,基于中低端产品的市场需求尽可能用机器规模生产。基于文化传承,小众人群需求,要摒弃“传男不传女”等的一些错误思想,广收门徒,使传统工艺得以保存。

7、经营模式拓展。

多元化发展模式:百年老字号“王老吉”即属于此种情况,其前身为王老吉药业,品牌所有权属于王老吉药业。但是不为人所知的是:目前在央视砸入4000万元、刮起红色旋风的王老吉罐装凉茶并非百年老字号王老吉药业,而是其商标的被许可人广东加多宝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品牌运营模式:有些老字号特许一些企业经营其品牌,收取加盟费以扩大影响、呈现集团性优势。另外,老字号通过购并、吸收外国股份,打造世界级的品牌也是较好的品牌经营方式。如一些老字号吸收外资股东进行资金、技术投资,将企业和品牌做大、做强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多渠道渗透模式:根据消费者消费习惯开展各类渠道的渗透;例如:精品零售、现代卖场、区域代理、渠道授权等各种各种模式的运用。

8、引入新的资本血液

有一些“老字号”,如“东阿阿胶”、“云南白药”、“茅台”等,通过成熟的市场化运作,已经走上了品牌复兴之路,纵观他们的复兴,新的资本血液的引进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老字号品牌作为历史遗留的宝贵财产,其背后都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一个品牌都有着一个经典的故事,从而在当地乃至全国都广为流传,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当一些“老字号”有强烈意识重回市场与西方品牌竞争的时候,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给“老字号”多一些关注和支持呢?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字号真正回归到消费者生活中去,民族品牌就一定会有一个回归的状态。

第三篇:从国内外社区护理现状谈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改革

从国内外社区护理现状谈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改革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演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的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过去的被动求医逐渐演变成积极主动预防疾病,从延长人的寿命演变为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这些转变为我国护理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适应国际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国家把社区卫生服务纳入了卫生改革方案的重点行列,社区护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积极开展社区护理事业,加强社区护理教育,培养社区护理优秀人才成为护理教育者研究的重要方向和课题。社区护理现状 1.1 国外社区护理现状 1.1.1 英国

英国是最早发展社区护理的国家,无论是组织结构、还是保健服务制度都比较完善。所有英国公民均可享受免费医疗服务

【1】,这也是英国财政预算在卫生保健的投入占总卫生经费的80%以上的结果。英国的社区服务工作形式主要分教区护理、健康访视和学校护理三种。教区护理即由全科医生或诊所及护士对教区内的病人施行全天护理服务。服务的内容有家庭护理、术后护理和出院护理等等【2】。健康访视服务即对辖区内的病人进行疾病访视,除此之外,还要对婴幼儿和老年人进行访问,开展健康教育。还有一点,英国在社区护士培养方面时间长,一般为三年基础教育和一年社区护理技能培训,要求高于医院护士1.1.2 美国

美国的全国卫生工作重点由医院转到社区护理的初级保健,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提出。美国政府出资发展社区卫生事业

【4】

【3】

。,使社区护理形成一定规模,一般的小病只需要在社区即可解决。美国的社区护理由家庭医学服务和护理院组成,预防保健和家庭护理是主要的社区护理服务形式。美国社区护士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偏向性,比如,护理院护士强调对老年人的心理服务和健康促进,而专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则强调的是指导和发挥家庭在处理儿童危机方面的工作。美国的护理教育改革在是全世界来说也是卓有成效的,护理教育的社区定向特别强调社区护理知识的培训,使社区护理技能通过实践积累得以提高。

1.1.3 日本

日本的老龄化是现在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随着老年人口绝对数的加大,医疗、保健福利变得日益重要,除了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老年人精神生活的丰富、身心健康的保障同样不可忽视。退休后的生活如何度过,是否存在“社会参与”的可能性,这也是日本老龄化进程中一直探讨的问题。因此,日本的社区护理非常重视老年保健

【5】

。日本的社区卫生服务由公共卫生护士承担。随着人口老龄化,公共护士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主力军。

1.2 我国社区护理现状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模式主要体现为集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六位一体”功能,社区护理的工作方法主要有护理程序、家庭访视、居家护理和健康教育。目前,全国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辅,医疗诊所、医务室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正在逐步形成,已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00多个,近1200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08个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已覆盖到95%的地级以上城市、86%的市辖区和一批县级市,但从我国的社区卫生目前的发展情况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滞后,相应的配套政策尚不完善,在组织体系、人员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存在着局限性社区护理管理体系。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现状

对中国社区护理队伍的现状分析表明:社区护理人才短缺和整体水平比较低,社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社区人员的能力有待加强,成为社区护理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也是导致基层卫生机构不能正常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培养重点仍定位在岗人员强化培训及医院临床护士转型培训上。专门的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机构很少,国内医学院校虽然陆续开设了社区护理学的课程,但是大都以考查课的形式展开,从形式和内容上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开设社区护理专业和社区护理方向的也很少。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也没有很细的专业定向,跟内外科护理的教育没有清晰地区分,社区护理的工作方法没能很好地渗透到护理内容上。与国外社区护理教育相比,我国选用的社区护理教材较少涉及人文社会知识体系,而人文社会知识体系是国外相当重视的。从内容上讲,人文社会知识体系包括家庭健康危险因素的评估、社区卫生资源评估与开发、社区医疗中的伦理原则、社区文化鉴赏等诸多方面;我国的护理实践也局限于对健康促进、家庭护理、疾病管理、预防保健等技能训练,而缺少对流行病调查、人际沟通、独立判断、护理科研、政策制定等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模式,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社区护士。对我国社区护理教育改革的建议

培养社区护理人才是发展社区卫生事业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的社区护理教育培养形式还不完善,国家还没有设置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也没有可借鉴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经验,因此,不断总结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积极展开社区护理教育改革,是社区护理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目前,我们的社区护理教学中还有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7】

【6】,尚未形成独立的3.1 丰富课程内容

社区护理学是一门交叉性的综合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综合的应用型学科,在教学上不能片面强调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更多地要考虑到今后在社区工作中的实用性,而且学生在学习《社区护理学》这门课程时,是在学习了内外科等基础学科的基础上开展的,因此教学内容上不必过多地重复,重点要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社区特定地情境相联系,不断扩充关于社区的补充知识,比如从人际沟通、国内外社区护理现存问题与发展动向、医疗保障制度、社区护理管理、社区护理伦理、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营养学、心理学、社区职业卫生等方面进行扩充。同时,要迎合我国大形势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将《社区护理学》和《老年护理学》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上,开展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社区护理科研等。

3.2 教学手段要新颖

社区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学习的结果直接反应在今后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的效果上,因此,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根据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运用前期所有的基础知识,结合社区这个特殊的环境,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如开展兴趣小组教学、分组教学,组织学生义工课余时间去社区进行健康宣教、义诊等,增加学生参与社区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角色演练法,情景教学法等让学生参与到病人和社区护士的角色中,更好地理解教材。

3.3 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

我国的社区护理现状是教育起步较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缺乏从事社区护理教学的专业综合教师,缺少专业培训的机会,这对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很大阻力。建设一支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富有改革意识的防治结合型护理人才的师资队伍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笔者认为,在选择代课老师时,应从学历、职称和教学经验几方面考察,让更多具备护理本科以上学历,中高级以上职称,教学经验丰富,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型”教师得以发挥作用。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技能考核,为教师提供更多学术交流、课题讨论、专业培训及基层调研的机会,使之技能得到提高;适当给教师施加压力,促进其发展,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保障教学质量【8】。

3.4 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社区护理实践基地是护理学生将社区护理知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的场所,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是将理论联系实际最好的途径,也是更好地培养社区人才,提高护理学生社区意识的一种方式,社区护理学的教学应该由理论和实践组成,建设好一个实践基地,不仅有利于社区护士更好地跟居民沟通,也有利于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及卫生保健工作,在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及健康水平的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社区护理意识、明确社区护士的角色及人际交往等能力的培养。

由于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的不成熟性,笔者建议可以分三步走:第一,在经济发达的地区选择一些较规范的社区服务中心作为护理教育实践基地,真正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第二,由政府共同投资新建标准的社区服务中心,以保证学生实习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第三,可以进一步对教学进行改革,在教学中加强“学校--医院-社区”联合型培养方案,护理学生在毕业前应该进行两到三个月的社区护理实习,进一步规范社区护理教育。小结

医学模式的改变和社会的发展,对社区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结合国内外社区护理发展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各国社区护理的对象主要以社区的老年人和慢性病人为主。而我国也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不断增多对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了更高的挑战,发展社区卫生事业则成为解决这一难题最切实有效的方式,而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人才的培养,如何采取相应的策略,促进社区护理教学的深化改革和人才的培养是必须首抓的。努力为社区培养更多的实用型、技能型、全面高素质人才,改变目前我国社区护理人才素质低、发展慢的问题,这样才能推动社区卫生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第四篇:从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谈中职德育教育

从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谈中职德育教育 常德汽车机电学校 曹力

摘要: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后,学生向普高与中职分流,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把这种社会需要的正当分流看成了学生优劣的筛选,因而对中职学生存在偏见与歧视,给中职学生带来了心理上的伤害与堕落,笔者从人才观、人性化教育和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德育教育、人才观、人性化教育、校园文化

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后,学生向普高与中职分流,大多数成绩尚差,行为放任的学生分流到了职业中学,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把这种社会需要的正当分流看成了学生优劣的筛选,因而对中职学生存在偏见与歧视,于是给中职学生带来了心理上的伤害与堕落,不少学生存在一种自卑感,缺乏自尊、自信,好逸趋怠的扭曲心态。表现为学习懈怠,学习兴趣不高,思想行为放任,不良习气较多。因此,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需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来创新改善德育工作。在这方面,我有以下思考:

一、要建立广义的人才观

广义的人才观,不能只看知识学历,应该把知识、智慧、技艺、能力等诸多因素都看成是人才。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每一种才能都是社会的需要,都有社会价值,对个体的求全就没有社会的整体人才。职业学校学生,虽在知识成绩上相对处于劣势,但不等于不具智慧的能力,许多学生往往具有课业以外的才华或特异能力,具有潜在的能力价值,同样是一块块有雕塑价值的好材料。因此,要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能充分认识到各种才能的价值和人的潜力,树立“有教无类,众皆人才”的观念,彻底摈弃对他们的偏见与歧视,全身心地发现、挖掘、启动、提升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从而恢复学生的自尊、自强、积极进取的热情,这无疑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拓展人才观需要社会学校和学生自我来完成,但学校是中心。

二、实施人性化教育

人性化是个很大的课题,我无能深究,但是,我觉得“爱”却是它的一个核心元素,因为情感是心理的动力因素,无论对个人和集体有着强烈的驱动力和凝聚力。

中职学生,往往认为自己“非社会宠儿”,难成大器,而自我菲薄,自暴自弃,因此,需要用爱心浇灌他们的心灵。同时,受爱是青少年本能的需求,而这类学生比常人更需要得到爱,得到平等、尊重和鼓励,所以,中职的德育教育更要把“爱生”作为教育操作的先导,实行情感渗透,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把爱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角落,用爱心打开学生的心扉,了解他们的心身,以高尚,炽热的情感真心实意去关心、感化、激励、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启迪自尊,恢复自信,进而引导他们从理智上升华情感,信念,确立人生追求。

实现人性化教育,在教育方式方法上也是非常重要的,最要紧的一条是师生之间,必须坚持相互尊重,双向交流,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这一点,往往因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位置所误而被忽视,被教育者被视为“驯化”对象,教育者居高临下,常常伤害学生的人格与自尊,增加了消极和叛逆情绪。我们应当摒弃这种“劳教式”的教育方法,在师生交流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以平等的关系对待学生,教师要以理服人,情通理顺,着重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求得思想情感生的共振、共识,着重启迪学生的主体意识并尊重其个性发展,使其能够以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品德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鼓励他们发展开放性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引导他们的个性发展与社会需要结结合,和谐发展。

三、丰富校园文化

创造丰富、活跃的校园文化,是中职德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德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它对中职学校来说尤为重要。首先是因为中职学生有更强的心理需要,他们的学业成绩不为人青睐,但他们在能力,技艺才华或多型个性上,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渴望有足够的机会与场合展示自己,这是一种可贵的积极性,正是我们赖以塑造学生健康心理行为的契机;其次是因为中职学生的课业宽松,他们有更多的业余时间和精力,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需要在课外得到释放,从而获得更多的课外追求和愉悦满足,否则就只好在校内无聊的嬉戏打闹,这也正好是我们寓教于乐,实施行为品德教育的良好契机,因此,职业中学丰富活跃的校园文化就显得格外重要。

学校要加大投入,尽力发掘整合学校文化资源,设计全方位的学校文化,开展百态纷呈,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生活,例如:认真办好广播,橱窗,刊物等教育阵地,创建各种各类的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团队、协会、兴趣小组等,开设选修课,文化走廊,建立展示学生各种成果、作品、荣誉的窗口,适时举办各种主题庆典会、报告会、读书会、交流会、运动会及文艺节,经常开展知识、技能、文体方面的比武、竞赛和富有情趣的观赏、旅游、生活、游艺等等。丰富活跃的学校文化,能给学生的知识智慧才能创造丰厚的滋生土壤,提供学生展示才能、风貌的空间和平台,使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又让他们充分张扬个性,释放亮点,燃烧激情,从中认识自己潜在的能力价值,感受成功与荣誉,从而唤起他们的进取精神,激发人生追求和使命感。而且,还要创造条件,让学校与社会文化,企业文化衔接起来,因为,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依托,这就要求学生更早,更多地接触社会,以开放的教育面向社会,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见习,去农村拉练旅行,去社会志愿服务,让学校和社会文化有机融合,相辅相成。我认为,学校因为社会负面影响,而实行封闭管理是不合时宜的,抵制负面影响的关键所在,是提高学生是非好坏的辨识能力,指导学生正确的社会践行。

四、坚持严谨制度与恒续培养

中职学生处在青少年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辨析能力差,可塑性大,良好的品质行为容易反复,不易养成,因此,需要严要求,促养成。

首先,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标准,学校在思想道德教育和管理方面,要建立一整套严格而科学的规章制度,具体可行的措施办法,构成完整有序的秩序,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细化、完善,而且要通过集中与日常的反复宣传、教育,深入学生脑海,认真落实行动,每期开学要集中一周时间与军训结合,进行校纪、校规、校风、校训的系统教育。

其次,要坚持反复抓,抓反复,重培养,促养成。在宣传教育上不能怕重复,怕老调重弹,但是,形式方法要有创新,要生动活泼。

促养成,重要的是落实践行,督促检查,切忌言而不行,行而不果。通过反复的培养训练,经常的督促检查,定时的评比表彰,全员的互动铸塑,驱动学生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自觉性,实现良好行为习性的定势和巩固,形成严格有序的品行秩序。

同时,良好品质行为的形成,还有赖于社会、家庭的配合,学校周边的环境净化等等,也是不容忽视的。

从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谈中职德育教育

第五篇:从语文课程标准谈语文课堂教学

浅议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从语文课程标准谈语文课堂教学

(此文曾于在《中国农村教育》2004第二期上发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部分的前言中对语文课程性质地位的定义。从这里不难看出,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语文工具性和人类文化传递的语文人文性是相统一的,它体现在具体的教学之中也应注重二者的和谐与统一,而不是对立与分离。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些语文课堂教学没有科学地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更多的对工具性或人文性的理解有些偏颇。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表现:

一、忽略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积累与掌握

现在很难再看到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生字新词的场面(我并不否定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与新词的做法),似乎这不是课堂教学应解决的问题,哪怕是低段教学也是如此。以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为例,“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低段识字写字教学的实施建议。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语文课堂教学根本不进行识字和写字的教学。笔者曾听过一节一年级语文课,这一节课中,教师巧妙地引入后,学生听了一次课文录音,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抽学生纠错,再抽读,再纠错,如此反复。课堂气氛似乎非常好,学生也非常积极,但一节课几乎全成了学生纠错,而实际上学生应该掌握的生字或词语并没有在纠错之中完成。同时,对课文的初读感知也没有在纠错之中完成。

二、淡化了文章本身对学生的熏陶

许多课,尤其是比赛课和观摩课,阅读教学成了教师的首选课。教师或以优美的音乐,或以精彩的动画,或以动听的故事导入后便开始那精彩的赏读和分析(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再根据或句或段或篇让学生大胆发挥,或说或写或议。笔者不敢相信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与感悟已达到这种水平。以中段阅读教学为例,“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课程标准关于中段阅读教学的要求,也是对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基本要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课堂教学根本不注重这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一味地突也重点,一味地强调句段的理解感受,过于强调让学生谈感受、说想法。一节课下来,很少有学生能通读课文,更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生过于兴奋,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全面关注学生”这是新一轮课改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受到的关注似乎违背了他们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在不少的教学实例中,一节课中,学生的提问、讨论、游戏、演讲等贯穿全堂课,学生大脑没有松驰的时候,嘴没有空闲的时候。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这是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实施的建议中所作的论述,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被许多老师所忽视。

四、重点不明确,目的性不强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是课程标准关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论述,基于这一论述,一些教师将每一节课都变成了提高学生方方面面的语文素养。课堂中,学生既写了,也读了,还说了,还讨论了,似乎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都得到训练与培养。但教师在这紧张中不断调控课堂教学每一个环节的时间,这必然造成顾此失彼的后果。

五、没有体现出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知识的场所这一要求

在很多语文课堂教学实例中,老师们注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尽兴地说、大胆地想、精彩地表演,这些都无可厚非。但从另一个侧面,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所说的似乎并不是在读后的感受或理解,只是凭原有知识感觉在谈;学生所想的是对问题的否定,而不是对问题的延伸;学生所表演的只是他个人特长的展示而非对教学内容的巩固或展现,这些都不是在课堂内生成的。这些课堂给人的感觉是学生十分活跃,教师声嘶力竭也难以控制场面。就其教学实效而言,既没有让学生在语言知识方面有所积累,也没有让学生的“听、说、读、写”哪一方面的能力有所培养与提高,只是课堂活跃而已。关于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语文学科有其自身的规律,它不同于数学和其它学科,就一节课而言,学生所要掌握、理解、运用的知识无法用具体的量标去衡量。但语文课堂教学又必须按一定规律采取多种途径,达到一定的目标,这就是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应有实效性。如何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可解决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问题。

一、过程简洁明了,节奏明快(仅仅四十分钟而已)

就班级授课制(无论是以前的教学,还是新一轮课程改革,都是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而言,它的最大特征在于: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教师的有目的的组织让一个班的学生迅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根据国内外班级授课时间的规定,大多在三十分钟到四十五钟。在这样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十分有限、学生所能得到提高的能力更是有限。研究表明,即使是七至九年级的学生,从进入课堂教学到真正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至少需要三至五分钟时间,而他们持续的投入时间更不会超过二十五钟。教师无论采取何种手段,只能透支学生的兴趣与精力。因此,针对每一节课,要求教学过程简洁明了,节奏明快。力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的简单、学习感受的轻松、学习目的明确。笔者以为:一节课中,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还不包括所遗忘的知识),只要能让学生在每一个四十或四十五钟学到一点知识,能力得到一定的训练,就会通过无数个四十分钟或四十五分钟积累大量的知识,他们的能力也将通过长期的训练全面提高。

二、突出一个重点,找准一个中心(听说读写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一节课所能解决的问题)

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或训练有明确的要求,它包括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不是在一节课之中都完成,也不是要求每一节课都对所有的这些能力进行训练与提高。不同的学段,各种能力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在低段必然以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训练提高为核心,中段更侧重于阅读能力的训练,高段则以写作能力的训练与提高为重心,各段都会把口语交际作为训练的内容。针对一节课而言,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有选择地有侧重地进行一种或两种能力的训练。不能在一节课中将所有能力的培养提高平均用力,这样的结果是学无所得。要特别注意不能不加区分地将其它学段训练培养的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更不能每一节课都以某一方面作为中心,要适时调整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心,训练中心。

三、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就必须以语文本身所具有的内涵去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如果伴着悦耳动听的音乐去感悟,将会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一篇曲折感人的故事,当静下心细细品味时,一定会将自己变成故事的主人公;几句诙谐的歇后语在捧腹大笑后会让人沉思;即使是一个简单的生字或者词语,当把它的演变(各种字体)、形成过程(如何产生)和相关趣事了解以后,也会让人兴趣倍增„„

不一定要让学生开心地笑、也不一定要让学生伤心地流泪、更不必让学生不停地说,只要能让他们去沉思、去品读、去感悟、去拓展——学生思想与感情、语言与行为都投入到学习之中,这时候,一节语文课就取得了成功。

四、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读书”是学生天经地义之事)

自古以来,关于“读”的精辟地论述十分多,如:“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也曾有教授指出:“只要大声地读出来,多读几次,什么样的文章也会明白,如果还不明白,可以再读,直至读懂为止”。由此可见,只要认准“读”为语文教学和学习语文的核心,就会收到良好的学习语文的效益。同时,在现行所有的教材中,对于“读”都有明确的要求。在教材中,针对不同的课文,提出了不同的读的要求:很多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的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还有的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段落;也还有背诵课文,默写课文的要求。没有一篇课文不要求先读通、再读懂。因此,“读”对于学习了解课文,感悟文章,吸收精华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读”在一节课中具有重要地位,无论是哪个年段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的“读”。低段:需要学生在读课文中学习生字,即使生字也需要学生多读才能学会。中高段更需要通过“读”去熟悉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感情,了解作者情感。

“读”不是从开始上课读到下课,而是可以采取多种学生愿意参与的方式去读。“读”不能只是多读,反反复复读,而要读有所思、有所悟。“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投入,在于让他们有自己的见解。“读”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听读、跟读、诵读、默读、赏读、品读、通读、分角色读、选重点读„„无论用哪一种方式,都应注意让学生愿意读、主动读、乐于读,力求读后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感。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的课堂教学。只要我们能正确把握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这一特点,就一定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教学要求,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们始终要将“听得清、说得明、读得通、写得出”作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但一定要记住:以人为本的语文教学是无数个四十或四十五分钟完成的。一节课必须在教师的合理组织下,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收到只属于四十分钟的教学实效!

下载从毕业生的现状谈中职语文的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毕业生的现状谈中职语文的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中国跨国企业现状谈企业文化管理

    从中国跨国企业现状谈企业文化管理 一、中国跨国企业的现状世界银行集团一项调查表明,150家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中国企业面临的最主要挑战是文化冲突。中国企业尚未充分利用各......

    从案例谈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现状

    从案例谈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现状 【摘要】体育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重要途径。但是通过一些案例我们却可以发现在幼儿园体育活动组织与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关......

    浅谈中职建筑力学教学现状与改革

    浅谈中职建筑力学教学现状与改革 摘要:《建筑力学》是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为一体的建筑工程类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对建筑工程结构问题的简化能力,一定的......

    从统计学的发展趋势谈统计教育的改革

    从统计学的发展趋势谈统计教育的改革 学院:理学院 专业:统计学 姓名:俞鹏举 :1031040129 学号 从统计学的发展趋势谈统计教育的改革 摘要:要培养出新型的21世纪的人才,统计教......

    从县区电子政务现状谈地方电子政务建设新动向

    从县区电子政务现状谈地方电子政务建设新动向 林红梅 2007-2-20电子政务是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政府管理形态,是政府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加强政府监......

    从高职英语教学现状谈高职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从高职英语教学现状谈高职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摘 要:在当今的经济全球化状态下英语变得越来越重要,提高英语的教学水平使英语教学水平促进优质教学的效果是当今每一个高职院校在......

    从全国中职技能竞赛谈电子技能的教学

    从全国中职技能竞赛谈电子技能的教学 广州市白云行知职业技术学校 何杰峰 【摘 要】:全国职业教育举办技能竞赛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

    谈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改革

    谈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改革 武功山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陈海波 【摘要】在社会急需大量新型网络人才的大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却在就业上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