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县区电子政务现状谈地方电子政务建设新动向
从县区电子政务现状谈地方电子政务建设新动向
林红梅
2007-2-20
电子政务是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政府管理形态,是政府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加强政府监管,转变政府职能的有效途径; 是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的必然选择。根据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国家电子政务总 体框架〉的通知》精神,为贯彻落实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战略和建设“数字浙江”的要求,加强政务信息化的建设管理,加强政务公开和依法行政工作,从2002年 7月开始,我区的电子政务工作开始运行,具体工作由区政府信息科(信息中心)承担。同时明确信息中心的具体工作职责为:
(一)负责定海区政府公众信息网站 正常的运行、维护。
(二)负责区级党政机关计算机网络建设,逐步实现区党政机关内部的公文处理、信息、值班、会议、督查等主要办公业务数字化和网络化;逐 步开发网上多媒体应用(为领导提供桌面式电视会议、可视电话及其它语言图像信息服务)。
(三)负责对区级党政机关计算机用户的技术指导工作,保障区级党政 机关计算机设备的正常运转。
(四)负责处理区政府信息资料的采集、编写、上报等。人员编制暂定3名,为事业编制,全额拨款,隶属区府办领导,与区府办信息 科合署办公。
一、我区政府电子政务工作的现状和成效
经过四年运行,我区的电子政务工作已渐上规模,基本形成了:
1、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根据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创新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充分发挥、利用政府网站等信息化媒介的作用,及时更新网站信息,为公众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2、一定程度加快了政务数据库建设与应用。以核心部门数据为基础,按照“一数一源、共建共用”原则,推进人口、企业、地理空间与自然资源及宏观经济四大基础数据库的开发建设与共享利用。推进以传统载体保存的政务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
3、初步实现了政务信息条块共享。根据法律规定和履行职能的需要,明确相关部门和地区信息共享的内容、方式和责任,建立政务信息共享的长效机制。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区政务信息交换系统,构建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交换体系和服务体系。
4、不断加强了政务信息管理。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体制,加强对政务信息采集、登记、备案、存储、共享、安全等环节的管理。合理规划政务信息的采集和更新维护流程,加强协调,明确分工,避免重复采集,并确保所采集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
但由于技术、力量及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原因,我区的电子政务工作发展也差强人意,存在很多问题,如网络平台不够完善、网络管理和安全支撑平台建立和完善工作 还存在很多不足、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尚未做到合理部署、制度建设没有及时跟上,门户网站展现政府依法行政、实现便民服务的功能不强,一定程度影响了政府的 公众影响。
二、地方电子政务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从最近几年的发展和现状看,地方电子政务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国家电子政务框架称之为深入应用阶段,这个阶段的突出特点是资源的整合应用。
几年来地方电子政务经过逐渐探索和不断积累,不少地方已经建成了众多的应用系统。作为一般规律,按这种轨迹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应进入整合阶段,整合相互 孤立的应用,整合零散的信息资源,提高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范围和程度,从而提高地方电子政务的整体效能,以支持政府工作目标的实现。
根据地方电子政务发展的轨迹和现状看,信息资源整合和应用整合是跨入新阶段的迫切任务。
(一)地方电子政务有待加强的两个方面
从信息化角度看,电子政务的工作对象是数据和信息,电子政务的主要功能可以概括为交换、共享和协同,而协同的前提是信息的共享和交换。地方电子政务新阶段 的主要特征是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而整体性、系统性的主要表现是交换能力的飞跃、共享程度和协同范围的扩大和程度的提高。从目前情况看,地 方电子政务在这些方面亟待加强。
1、数据交换方面
地方电子政务目前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数据交换能力,但其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大多数地方目前采取的交换模式属于面向应用的、点对点的交换。每个应用系统针对 本身的需要专门开发专用的数据交换子系统。例如网上审批系统、社保系统、OA系统等。这种面向应用的数据交换系统无疑是与应用系统紧耦合的,随着交换内 容、格式、交换数据的结构变化,交换系统也要跟着修改。将来新的应用系统会不断上马,按照这种做法,不但重复投资,更会形成许多个交换平台,交换路径纵横 交错,交换接口众多,给开发带来巨大的工作量,Gartner Group根据调查统计,用户在开发应用的过程中30%-40%的费用都浪费在与业务逻辑无关的各种接口的开发和维护方面。
过去应用较少的时候,应用之间、个别部门之间通过建立专门的点对点的交换满足了当时的需要,但随着应用的大量增加,参与交换的部门越来越多,接口数按n(n-1)规律急速增加。对于有8个应用系统的情况,如果采用传统的点对点互连的方式,则需要56个接口。每一个接口都需要根据节点单独设计。所以随着节 点的增加,这种点对点的交换就显出了其无法克服的局限性,交换复杂,开发成本高,维护困难,交换的安全性、可靠性都无法保证等。如果采用数据交换平台技 术,接口数量很少,8个应用系统只需要16 个接口,且采用统一的接口标准,不同的节点要完成交换,只需要进行适当的配置,无须单独编程,不但经济,且能保证数据交换的可靠、安全和交换效率。
目前,地方应用系统还不是很多,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都还不多,随着电子政务的推进,这些数据交换量将迅速扩大,交换节点迅速增加,如果继续维 持面向应用的点对点的交换模式,交换将会成为制约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运行的主要矛盾。所以从全局和发展的角度看,作为一个战略性选择,各地都应尽早建立统 一交换平台,来解决现有和未来应用系统的交换要求。
2、信息共享方面
地方电子政务在公众服务、市场监管、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全面深入发展有赖于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的实现。共享的目的是对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而目前电子政务的信息共享程度很低,尤其是部门之间、应用之间的共享。
辖区市场、经济、行政、市政、政务公开等方面的信息一旦从孤立的、零散的、不成体系的状态,经过规范化采集、整合、管理,变为彼此关联的、家底清楚的信息体系,成为常变常新的活水资源,就形成了对地方的管理和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的宝贵资源。
(二)地方对共享交换平台的客观需求
建设地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是解决上述共享与交换问题的关键措施,共享交换平台是推动和实现资源整合和应用整合的必要基础设施。
1、对数据交换的要求
对于地方电子政务,需要解决上下级的交换——例如一个区县政府,对上与市委、市政府、市级各部门之间,对下与街道、社区之间,横向区属部门之间,应用系统 之间,都需要规范、方便的数据交换服务。数据交换应当独立于具体应用,与具体应用耦合关系松而清楚,不随应用的变化而变化;保证数据可靠传输和安全传输; 提供统一接口规范,实现异构系统之间、不同格式数据的交换。
2、对数据共享的要求
区属部门可以共享的信息资源按资源所处位置可以分为两级:市级信息资源、区级信息资源。按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规划》的设计,区属部门对市级信息资源的共享,需要经由区级平台才能实现。
人口基础库、法人基础库等基础数据资源部署在市级数据中心,由市共享交换平台管理。业务信息资源,则分为共享信息和专业信息,可分别部署在市数据中心和有 关部门。按照北京市共享交换体系的规划,区级部门、街道、社区对于由市共享交换平台管理的信息资源的共享,需要经由区级共享交换平台连接市级平台方能实 现。
数据共享体系应当是一个包括数据资源、相关应用系统在内的数据生态体系。这个生态体系应该能够保持数据资源成为常变常新的活水资源。这个生态体系的建立不 但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可以通过数据供应链机制实现(这是作者提出的一种大规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思想和方法论,旨在保证系统的整体性和建设的有序 性,将另文介绍——作者)。
3、对资源管理的要求
随着人们对电子政务认识的不断深入,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共享,将自然成为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而信息资源系统的建设与管理是利用共享的前提。对共享资源可以采取目录管理模式,有利于领导和各个部门全面了解和利用全局信息资源。目录主要用来管理两类资源: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其中服务是指可以重 用的能完成某种功能的应用程序模块。众多的分布在已知位置的这类功能模块被打包成服务,通过目录实现有序化整理和管理,提供给大家共享,减少重复开发。
此外,需要统一的安全认证、授权管理,统一的备份/恢复机制,统一的信息资源更新机制等。以保证数据资源的安全,实现方便高效的共享。
4、对应用整合的需要
从技术上,整合需要跨越不同硬件平台、不同的网络环境、不同的数据库系统,实现不同应用系统的数据交换、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这样的复杂环境和要求只靠传 统的系统软件和Web工具软件的功能无法满足,而应采用平台策略,采用中间件技术和产品,通过统一的标准规范才能实现。
(三)共享交换平台的作用
综上所述,地方电子政务的继续发展,需要建设统一、安全、高效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以区为例,区共享交换平台是支撑全区各部门开展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 换和应用整合的基础设施,具有信息交换服务、基础信息资源服务、公共目录管理与服务、应用整合服务、认证授权服务等功能。其主要作用如下:
1、负责信息交换功能的统一管理,可以为本级部门访问利用上级信息资源提供接入和管理服务;可以为本级信息的上传提供服务;提供同级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换服务。
2、负责汇集本级政府人口、法人、空间等基础信息资源,并为各部门提供共享服务;
3、负责本级政府基础信息资源和共享信息资源的目录信息的统一管理,为各部门提供资源的检索与定位服务;
4、为应用整合的实现提供技术环境和服务;
5、负责认证、授权等基础功能的统一管理,为各部门提供基础功能服务。
(四)共享交换平台在电子政务总体技术框架中的位置
电子政务总体技术框架如图所示,包括了信息基础平台层、数据资源层、信息资源目录层、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层、应用系统层和门户层等多个层次,以及信息安全、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两大保障体系。
共享交换平台在整个框架中具有非常关键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该平台通过对数据目录、应用目录、服务目录、用户目录及相关元数据库的统一管理,实现对各类政务 信息资源的逻辑管理,并通过目录服务、导航服务、数据交换服务、安全服务等为上层应用系统和门户获取所需的资源提供各类统一的基础支撑服务。
第二篇: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摘要: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在探索中。政府网站建设逐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初步形成,政务透明度进一步增强。笔者就是在此基础上,从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出发,提出电子政务工作在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今后电子政务建设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电子政务 办公自动化 网站
一、引言
1993年底,为了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我国政府正式启动了“三金工程”,这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输送数据和信息。在1998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政府提出了政府上网的构想,并将1999年定为“政府上网年”,从而揭开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序幕,电子政务也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二、对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正确认识
我国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清醒意识到信息技术革命将会带给世界的巨大冲击和挑战,因而便开始在一些政府部门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实施一些最基础的政务活动,比如,管理档案、处理公文等活动。这便是所谓的OA(办公自动化)工程。
然而,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电子政务绝非只是简单的政府上网、“三金工程”或办公自动化(OA)。它所需要的早已不是安装几台电脑(PC),连接打印机和扫描仪,处理文件和打印报表,甚至也不仅是建立门户网站,收发电子邮件,无纸化办公等。
现代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过程。它的建设是一个分步骤、分层次发展的系统工程,从建设基础网站、创办通讯窗口到开放性信息服务和大网络政府。
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程度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电子政务工作还显得不够完善,但是从某种程度而言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自2002年中办17号文发布以后,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从部门办公自动化,开始走上了支撑部门职能业务的发展道路。《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和中办18号文发布以后,进一步推动了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的应用深化和整体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中央级传输骨干网已经开通,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也投入运行,可承载中央和地方部门的部分政务业务,为进一步整合内、外网及专项网资源,实现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的互连互通和政务业务系统的协同互动奠定了基础;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已开通运行,各级政府网站基本建立,为党和政府有效联系群众服务人民建立了新的桥梁和纽带。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已经覆盖了税务、海关、农业、银行、公安和社会保障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为政务部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电子政务治国理政和服务于民的架构已具雏形。
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可以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和有益经验,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自身发展的不足,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资源利用率不高,重建设、轻应用
在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中,普遍偏重硬件资源的投入,软件投入在整体投入中的比例普遍低于30%,硬件投入中,片面追求高性能配置,形成的资源能力远远超过实际应用的需要。一些网络资源的当前利用率不足5%,个别项目的存储资源可支撑10年的业务增长需求。电子政务应用方面,主要侧重于内部事务处理和自我服务,支撑政府决策和面向公众服务的信息化能力亟待提高。已建电子政务工程中,面向公众服务的业务应用功能不到3%;面向决策支持的业务应用功能不到8%。电子政务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普惠公众的效能尚未充分显现出来。
目前,我国的政府上网工程虽呈轰轰烈烈之势,但其中许多已建成的政府网站表现出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极易导致短期效应的弊端。一些地区和部门为了赶时、出政绩,仓促地建立网站、注册域名、买进硬件设备、配备相关软件,但热闹过一阵子之后,许多事便无人问津。这不仅有悖于国家建立电子政务的初衷,而且容易造成人、财、物等资源的极大浪费。政府网站的建设不是要给上级领导和普通百姓“作秀”,而是要在网络上真正建设一个信息丰富、内容实用、服务快捷、互动性强的电子政府。这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事情,而是需要循序渐进、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二)地区发展不平衡
一些落后地区在建立电子政务的过程中会遇到比其他地区更多、更复杂的困难。首先是资金投入不足:建立电子政务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这笔钱对发达地区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而落后地区多为吃饭财政,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常常是捉襟见肘。对他们来说,如何解决在电子政务上的投资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其次是技术条件落后:由于教育水平和经济能力的限制,落后地区的电脑普及率和上网率低得令人惊奇,有相当多的人根本没有能力或没有机会去认识和享受现代科技带给他们的生活变化,电子政务缺少社会利用的基础条件;再者是行政基础薄弱:建立电子政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政府的内部管理和外部服务都应具备一定的基础性条件,否则,没有科学化的管理和规范化的操作,政府e化就是在沙滩上盖高楼。
(三)部门协作能力不强
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不强,各部门丰富的专业信息资源还没有形成共享机制。跨部门业务协同亟待从国家层面予以梳理和完善,支撑业务协同的技术条件尚需在各部门的工程中予以落实。电子政务系统对已建公共资源的使用还不充分。中央部委90多个专网的业务,目前仅有3个部门的6项应用迁移到电子政务外网平台,规范和指导电子政务建设的国家标准,还没有得到广泛采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子政务的互连互通和整体发展。
(四)电子政务信息更新不及时
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目前还处于比较初级的层次,政府网站无论是在信息的完整性和实用性方面,还是在沟通的及时性和公开性方面都还离公众的期望有很大差距,普遍存在资料缺少价值、不能及时更新、内容平淡重复、实用信息缺少、网页质量不高等缺陷。一些政府网站仅仅满足于把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条文从纸上搬到网上,除了这些红头文件之类的政府公文,看不到其他什么像样的信息,而且多偏重介绍和宣传的静态功能,忽视政务信息的动态特征,缺乏与用户进行沟通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祝江斌.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理论月刊,2007,(01).[2]王德欣.电子政务环境下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01).[3]李红伟.国外电子政务建设对我们的启示[J].兰台世界,2005,(02).
第三篇:电子政务的现状(推荐)
第1章 电子政务的现状
2.1 电子政务管理机制初步理顺
2009年6月16日,我市正式挂牌成立岳阳市信息化管理局,统一管理全市信息化有关事宜。电子政务作为我市信息化的核心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明确了电子政务的工作方针、政策,确定了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全市各级各部门充实和调整了信息化管理机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适应电子政务需要的政务管理流程更加明晰。
1.2 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我市电子政务内网已经建成,并形成覆盖市、县两级的广域网络;依托电信运营商的互联网覆盖全市城乡,市中心城区无线网络已投入运营,全市信息网络平台初步形成,成为办公自动化及业务应用数据传输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相关职能部门利用“十三金”工程建设契机建成了垂直系统的部门专用广域网。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岳阳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确保网络通信系统安全,各部门单位采用了物理隔离、数据备份、防火墙、病毒扫描等技术措施,提高了应用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维护了我市信息安全。
2.3 电子政务系统应用全面展开
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全面发展,重组了部分传统的政务管理
与服务模式,成立了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审批、许可等业务,提高了政府的服务效率;依托市政府门户网站及时发布各种政务信息,政府行政透明度明显提高。信息化技术在政务系统全面应用,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取得了重要进展。
“十三金”工程全面推进,强化了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能力。“科技强警”系列工程有效改善了我市的治安状况,“金税”工程提高了税务部门服务社会的能力,加强了税源征管。
2.4 电子政务普及水平明显提高
全市电子政务水平近年来得到明显提高。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地税局、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均建成了比较先进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并已经有一批应用系统得到广泛使用,促进了各部门的日常业务和管理工作,推动了政务信息公开,方便了企业和居民网上办事,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政府服务社会的效率。
2.5 电子政务服务能力得到加强
通过近年来持续的信息化建设和推广,政府管理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目前,公众可以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查询我市政务的最新动态、公众出行服务信息和天气信息等;部分职能部门网站初步实现了政务公开;政务中心全面采用电子政务手段进行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等事项的处理,提高了办事效率。
2.6 存在的问题
条块分割,统筹不够。缺少对全市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的统一规划,电子政务建设的条块化趋向明显,一数多源,标准缺失。
重视建设,忽视应用。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多,但应用少,更新慢。同时在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中,普遍存在重技术轻管理、重开发轻应用、重建设轻维护的误区,使得有限的建设资金未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认识不深,创新不足。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往往将现有的做法简单电子化,未将电子政务作为政务模式、流程和体制创新的重要手段,对电子政务的认识还须进一步提高。
安全保障有待加强。部分单位缺乏必要的信息安全设施和有效的网络管理机制,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理机制还不健全,未形成高效统一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应急处理突发事件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另外,我市电子政务在社会信息服务水平、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第四篇:电子政务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浅析电子政务现状及发展前景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尽快建立办事效率、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电子政务,促进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已成为政府适应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前提。电子政务是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综合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现代数字技术,以提高政府办公效率和透明度,实现协同工作、信息共享和决策支持为目标,将政府的信息发布、管理、服务、沟通功能向互联网上转移的系统解决方案,实现在互联网上建立起开放的交互式管理和服务系统,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务,同时,实现政府内部自动化、无纸化办公,实现办公现代化、业务规范化、信息资源化、决策科学化,树立高效、廉洁、公正、开放的政府形象。
一、电子政务及其发展现状
(一)电子政务的概念
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二)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其初步成效
1、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及其初步成效
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的电子政务代表了全球电子政务的最高水平,进入了电子政务发展的高级阶段。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电子政务所采取的措施和发展的侧重点也不一样。下面,以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为例来说明电子政务在国外的发展情况。
①美国。美国是电子政务的先驱,也是被公认的政府网站健得最成熟,电子政务开展得最彻底的国家。早在1994年,美国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小组提出“政府信息技术服务的远景”的报告,强调美国应建立注重公民服务导向的服务型政府。2002年底,布什总统签署了“电子政务法”,建立了“电子政府专项基金”,并建立了专门的协调机构-总统管理委员会,经过多年实践,美国政府在法律、组织机构、资金渠道及思想意识上形成电子政府全面的信息资源体系和较为完整的电子政府管理体系,使美国的电子政务真正走上了正轨。目前,美国联邦政府一级机构和州一级政府已经全部上网,几乎所有县市都已建立了自己的站点。美国的政府网站内容非常丰富,目前美国政府正在将一个个独立的网站连起来,做到网网相联,以便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和利用。美国佛瑞斯特研究公司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到2006年,美国各级政府将从互联网上收取15%的各种税费,同时从网上接受3.3亿份来自企业或公众的各种申请和报告,各级政府也将会在网上推出1.4万种网上申请服务,为公民提供完善的服务。
②加拿大。与美国相比,加拿大在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协同和互动方面做得丝毫不逊色。1999年,加拿大总理发布了国家电子政府战略计划——“政府在线”,2004年底实现政府所有的信息和服务全部上网。
③英国。1994年开始进行“政府信息服务”实验,英国政府先在互联网上建立“英国政府信息中心”,为用户提供政府、学术机构、企业等网址查询。2005年为每个市民提供使用互联网的方式。为此,政府责成每个部门和机构制定自己的电子政务策略,与有能力的技术公司建立伙伴关系,电子政务发展走向成熟。
2、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及其初步成效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多项信息化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目前,我国以“金”字头为代表的多项信息化工程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1993年起,我国开始实施金桥、金关、金卡、金税和金盾等信息化工程,目前已发展到12项。其中1999年的金关工程就已实现银行、外汇管理机构以及海关的计算机联网,在关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金税工程也已顺利完成首期工程,建立了税务系统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计算机稽查系统。这一系列“金”字工程的建设大大推动了我国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得相关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发展得到极大的推动。2001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重新组建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以进一步加强对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和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同年又制定了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的5年规划,明确规定了我国政府信息化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等,并着重建设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构架的政府系统的政务信息化枢纽框架。这些举措大大加快了我国海关、税务、公安等部门的电子政务进程,对我国信息化进程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②政府上网工具初具规模
在各“金”字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从1999年起,在全国普遍实行了政府上网工程。到2001年,全国绝大多数的管网建设已经就绪,且大多乡级以上政府都设有站点,并通过网站,向社会发布信息,有的还开始提供在线服务。我国从199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政府上网工程,目前全国已经有2200多个政府网站,大多数政府网站都已实现了通过网络向社会和公民发布政务信息的功能。
③部分地区和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中央的大力倡导下,各地在推动电子政务方面正在全面起步,北京、上海、广东以及国务院一些与“金”字号有关的部委等,其电子政务发展步伐较快。目
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部署已经完成,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整体思路越来越清晰,对电子政务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电子政务建设的成效也开始凸显出来。然而,我国电子政务的总体水平仍较低,且地区和部门之间的发展也非常不平衡,多数地区尚处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初期阶段。
二、电子政务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电子政务的发展正进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在世界各国积极发展电子政务,构建电子政府的探索和实践中,以下八个方面成为电子政务的主流发展趋势。
1、更加强调“以民众为中心”的理念
信息技术带来的最大影响之一就是缩短了服务提供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距离。未来的政府更加强调是民众的政府,各国政府将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民众对政府政务的参与程度,及时获悉民众所需,以民众需求为导向,把未来的政府建设成以民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
2、促进政府服务全面上网,提高服务质量
电子政务的目标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给公众和社会提供政府服务。世界各国政府正积极应用因特网为公众提供在线服务,政府也将广泛运用“公共信息网站”及自动柜员机等自动化服务设施,为公众提供获取政府服务的多元化渠道。
3、整合服务,实现“单一窗口”和“一站到底”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民众对未来政府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不仅仅是要求服务质量得到提高,而且要求获得服务的方式和程序也要不断改善。公众期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多种渠道获取自己所期望的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为满足公众需求,世界各国政府将不断自我创新和调整,整合传统公共服务,建立“单一窗口”,给公众提供“一站到底”的公共服务。
4、加强组织管理,迈向知识管理
电子政务建设不仅仅是传统柜台服务向网络的简单移植,其涉及信息技术对政府机构的重组和对政府服务的整合,涉及政府再造,触及政府上上下下各个层面。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发展,电子政务也将有信息管理迈向知识管理,成为知识型、智能型政府。
5、消除“数字鸿沟”,促进社会信息平等
在未来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各国政府将会积极致力于消除“数字鸿沟”问题,注重普及城乡宽带网络建设与信息教育,使信息应用普及社会每个阶层和每个地区区域,照顾信息弱势群体,缩小信息差距。
6、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发展电子民主
电子民主是未来世界各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一个焦点。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发展为公众参与政府决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也会对传统政府理念和制度产生巨大的冲击。电子民主的发展不仅能使公众有效监督政府决策,促进政府勤政廉政,提高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而且能反映电子政务的公众需求导向。
7、走政府与企业联合发展电子政务的道路
建立政府与企业某种形式的伙伴关系有可能使双方都从中受益。一方面,在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并不一定就是政府投资,融资的渠道很多,政府没有钱不进行新的投入也一样可以办事。另一方面,政府和企业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各有自己的角色。政府的职责是完成法律赋予政府的职能,政府擅长的是政府自身的业务,不是信息系统的开发。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企业的专长。因此,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政府的任务是提出对信息系统的要求,由企业去搞系统开发。
8、电子政务全球化发展
由于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程度提高,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所以各国的电子政务建设相互间既有独立性,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系统对接和兼容,以实现各国政府在跨国金融、商贸、旅游、打击跨国犯罪、反恐和维持地区性和平等方面的合作。因此,电子政务必然要向地区性和全球性发展。
随着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子政务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推进。各国都在发展互联网络,构建和发展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将对世界各国的行政管理及改革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各国的国际竞争力及其在未来世界当中的国际地位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第五篇:上海电子政务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上海电子政务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上海电子政务的建设简介
项目背景:电子政务建设已成为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上海市电子政务经过“九五”、“十五”、“十一五”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深入了解和分析市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系统需求
为保证上海互联网交换中心和政务网的正常运行和网间互联畅通,在完成网络运行硬件平台建设基础之上,还需构建一套用于整个网络运营、管理和维护的系统。通过这套运维管理系统,确保中心网络平台能够有效地满足上海交换中心(SDIX)的运行和管理要求。包括以下部分:
网络管理软件必须能够对网络交换平台的所有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服务器进行网络管理,包括能对2台数据中心服务器(双机集群系统,UNIX操作系统)、1台应用和数据库服务器(UNIX操作系统)、1台路由管理服务器(UNIX操作系统)以及4台PC服务器(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进行系统管理,并且还能够对服务器上的2套(一套双机集群上,一套单机上)数据库系统进行管理。
系统应具备对交换中心路由服务系统的管理功能,应能有效管理路由服务系统的远程操作、维护和管理,并对路由服务系统的运行状态、系统性能进行实时监控。路由服务管理包括系统管理、配置管理、日志管理、服务状态监控和系统查询等功能。
系统应能够有效管理本地网间的互联互通业务,实现上海交换中心的互联接入业务的管理,即会员注册,费率管理、基于规则的流量统计和费用结算,以及对各种数据的查询、可视化显示和打印等功能。
近年发展状况:在OA'2001第五届办公自动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精品展览会上,太极计算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查树衡作了题为“电子政务与上海模式”的专题报告,提出了太极公司规划设计的电子政务系统,以及已获得成功应用的上海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政府办公概念,实现了高度集中的电子办公自动化等网络化功能,是具有总体规划特色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
上海市电子政务建设网站评估分析
小结:
较好:信息上网、便民服务、网上导航和返回首页、网上审批、政府网上采购、招商信息、政府信箱、网上调查、网上监督、连接情况、政务新闻更新速度、本地新闻更新速度、外文版本、网络安全、隐私性、电子邮件服务、主办单位 一般:办事指南、网上调查、网上咨询
不好:网上申报、旅游信息、点击率、交流论坛、网上培训、网络翻译、特殊界面服务
分析:一 从整体上看,上海人民政府网的开放程度是比较高的,在信息、对外经济服务、系统内连接、国际化信息是做得很好的,是经济发达的一个体现。
二 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办事指南、网上查询、网上咨询等栏目,做得不太完善,内容不够详细。
三 欠缺网上申报、交流论坛、网上培训、网络翻译、特殊界面服务等栏目,建议增设这几个栏目,对电子政务的普及程度起加大作用。
四 旅游信息不够详细,不够吸引人,建议完善该栏目,提高网站的浏览率。特色内容方面可增进更多的内容。
总结
电子政务建设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龙头工程。信息化是世界潮流,也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政府是最大的信息拥有者和电子信息技术的最大使用者,电子政务几乎覆盖了信息技术、信息内容、信息服务等产业的所有领域,是我国实现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推动力量。同时,电子政务也是造福群众的民心工程。执政为民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将借助网络手段得以实现,以更有效率的行政流程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广泛而便捷的信息和服务,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服务者的角色将得到强化。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快捷方便、及时准确地了解政府机构所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一些重要的信息。政府在制定政策、做出决策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网络让更多公众参与,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电子政务的开放性还能大大减少腐败现象的滋生,有效堵塞管理漏洞,进一步密切党群和干群关系。实施电子政务工程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的实践过程,上海有信心、有能力搞好电子政务示范工程建设,积极探索一条符合南海实际的、又具有示范意义的电子政务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