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子政务背景分析和网络建设现状
一、电子政务背景分析
1.1 电子政务的含义
政府行业信息化建设从最初的办公自动化开始,逐步实现政府各职能部门以及各行政单位之间的电子化、网络化和集中化,通过不断的发展,确定了建设电子政务的政府信息化工程,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提升政府部门的办公效率,实现各部门和协作单位的信息互通,为社会提供信息化的服务手段,最终以实现信息化设备为目标。
电子政务:用信息化手段履行政务,用信息化手段依法行政。
电子政务的实施,为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设备与技术支持,但更重要的是,它使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成为必然。
1.2 电子政务主要功能
1.监督电子化:通过政府公务的电子化,将政府办公事务流程向社会公开,让公众迅速了解政府机构的组成、职能和办事章程、各项政策法规,增加办事的透明度,并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
2.资料电子化:服务于政府部门和科研教育部门的各种资料、档案、数据库也应上网。政府部门的许多资料档案对公众是很有用处的,要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潜力,为社会服务。公开政府部门的各项活动,可以使政府受到公众的监督,这对于发扬民主,搞好政府部门的廉政建设有很大意义。
3.沟通电子化:在网上建立起政府与公众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并为公众与政府部门打交道提供方便,公众可直接从网上行使对政府的民主监督权利。
4.办公电子化:网上办公是政府上网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通过办公电子化,不仅极大的方便了公众同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而且对于塑造政府形象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5.市场规范电子化:政府上网,除了其相关职能和内容上网以外,应建立起各个部门相应的专业交易市场,以推动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个体企业的资金、技术有限,需要政府为其建立起面向供需双方的专业化网上市场,这对于搞活经济,繁荣市场非常重要。
1.3 电子政务服务对象
政府的服务型职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政府对公众的服务职能、政府对企业的服务职能、政府对政府的服务职能、政府对公务员的服务职能。
图1 电子政务服务对象、内容
政府对公众的服务职能
中国政府是中国人民的政府,体现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服务的对象首先是对公众的服务,包括通过门户网站进行办事指南查询、新闻快报的收看、法律法规的查询、相关表格的下载等,使公众通过网络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需要的信息和相关资料,还可以在网上进行缴纳保险金、补办身份证等业务,大大提高政府的办公效率,缩小公众办事的周期,广大公众能够切实的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服务。政府对企业的服务职能
企业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提高对企业的办事效率,缩减中间环节,减少认为因素的干扰,是政府对企业服务的根本出发点。政府对企业的服务包括通知发布、网上缴税纳税、年度审核、联合审批等,通过这些业务的开展,可以优化企业在政府部门的办事流程,实现政府对企业的统一窗口形象,提高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从而促进的快速发展。政府对政府的服务职能
政府各部门之间是互相协调的关系,增强相互之间的服务意识与职能对电子政务的整体发展有关键作用。例如,各部门之间的公文发布、视频会议、IP电话、数据共享等均能起到增强部门间的协作能力,提高政府整体对外服务能力的作用。政府对公务员的服务职能
电子政务网络的建立也要考虑到对公务员的服务,为广大公务员提供便利的资料查询、邮件服务、网上会议学习、远程培训等业务,使他们通过电子政务网络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对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水平有重大推动作用。
1.4 电子政务建设目标
“十一五”时期,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初步建立信息资源公开和共享机制。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5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能够实现在线处理。电子政务要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监管能力、降低行政成本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按照对《2006-2020国家信息发展战略》理解,我国“十一五”至2020年信息化战略大体将实现三大阶段跨越式发展。
第一阶段(2005——2020年),信息化夯实基础。到2020年,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主要领域的应用水平与国外中等发展国家的差距从目前十几年缩短到6至7年;国家信息能力总水平(信息化指数)排序从目前50至60名进入全球30名、亚州前5名;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开始进入初级信息化社会。
第二阶段(2020——2035年),信息化全面推进。到2035年,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跨越式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与国外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差距缩短到2至3年;国家信息能力总水平排序进入全球前20名、亚州前3名;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接近和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我国开始全面进入初级信息化社会。
第三阶段(2035——2050年),信息化高度发展。到2050年,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高度发展,总体水平赶上和超过国外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国家信息能力总体水平排序进入全球前10名;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接近和赶上国外发达国家水平:我国开始进入中高级信息化社会。
二、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情况
2.1 电子政务网络结构
1、从横向、纵向角度来看:
横向角度:分为国家、省级、市级、县级、基层单位5个层面的网络;
纵向角度:由1级网、2级网、3级网、4级网连接横向网络。
所以,横向网络用来连接本地资源,纵向网络用来连接横向网络,形成全面的网络连接,达到各级资源共享。
2、政务信息网在结构上来看:可以分为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和政务公众网。核心内网主要运行副省级以上党委、政府、机要等各类涉密办公业务;政务外网主要运行政务各部门非涉密的内部办公业务;政务公众网面向企业和公众服务。
3、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之间通过物理隔离器实现物理隔离,政务外网与政务公众网之间通过防火墙逻辑隔离。如下图所示:
图2 电子政务逻辑结构
2.2 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现状
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分为三种,即:
1、国家电子政务专网(原机要网),由中央办公厅负责建设,从中央到省止,不向下延伸;
2、国家电子政务内网,由国务院办公厅牵头,电子政务内网与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物理隔离,传输政府办公业务中不能在外网和互联网上传输的信息;政务内网由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的业务网络互联互通形成,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以及决策需要,同时满足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特殊办公需要。
3、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所属的国家信息中心负责建设。电子政务外网与电子政务内网物理隔离,与互联网逻辑隔离。电子政务外网是连接国家、省、市、县的四级网络,主要运行政府部门不需在内网上传输的业务和面向社会服务的业务。
图3 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建设架构
2002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针对当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17号文件)中提出建设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构成,两网之间物理隔离,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政务内网主要是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办公网,与副省级以下政务部门的办公网物理隔离。政务外网是政府的业务专网,主要运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业务和为需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
对于副省级以上单位,18号文明确指出由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组建国家电子政务管理机构,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利用国家公共通信资源,形成中央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子政务传输骨干网,统筹规划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的网络地址和域名,组织研究起草相关标准和管理办法等。
2007年9月30日,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中央级传输骨干网网络正式开通,由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和国家电子政务内网构成。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介绍:
国家政务外网承载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务部门业务协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应急联动等面向社会服务的业务应用系统,主要满足中央和各级地方对口政务部门之间信息纵向传输、汇聚及各级政务部门之间、政务部门与公众、企业之间信息交换与共享的需求,与互联网安全连接,支持各级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门户网站。
图4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拓扑图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作为电子政务外网国干,负责连接各省电子政务外网,整网包括中央城域网、广域骨干网、互联网出口、中央网络管理中心、省市接入网、中央部委局署接入网等几个重要部分。
其中,中央城域网的规划:核心以路由器组网为主,传输带宽采用2.5G,为加快核心层数据转发和保护关键数据,大都采用环网技术,即租用电信运营商的SDH设备和传输线路,将核心设备进行环形连接;也可以只租用裸光纤线路,采用环网技术进行环形组网。
2.3 电子政务网络需求分析
结合这几年国家颁发的标准和规范,未来几年电子政务网络建设,主要会集中几点展开:
1、安全性。各政府部门均有保密信息,网络具有高度的安全性,严格保证各部门的安全隔离,同时具有对内部安全的保护措施;其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相关规范、标准的制定和颁布,也对各政府部门必须建设合规性的安全网络提出了要求。
2、“三网合一”的承载能力。网络要有足够的链路带宽、数据处理能力和相关机制来保证数据、视频、话音的有效承载,并能提高电子政务网络的运行效率。
3、全程的QoS保障。对话音、视频等重要业务进行有效的服务质量保护;
4、完善的管理。能够对全网设备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保证网络投入运行后的稳定运行。
第二篇:我国电子政务现状分析
我国电子政务现状分析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也在探索中。政府网站建设逐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初步形成,政府透明度进一步增强。从现实状况出发,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正确认识
我国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清醒意识到信息技术革命将会带给世界的巨大冲击和挑战,因而便开始在一些政府部门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实施一些最基础的政务活动,比如,管理档案、处理公文等活动。这便是所谓的OA(办公自动化)工程。
然而,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电子政务绝非只是简单的政府上网、“三金工程”或办公自动化(OA)。它所需要的早已不是安装几台电脑(PC),连接打印机和扫描仪,处理文件和打印报表,甚至也不仅是建立门户网站,收发电子邮件,无纸化办公等。
现代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过程。它的建设是一个分步骤、分层次发展的系统工程,从建设基础网站、创办通讯窗口到开放性信息服务和大网络政府。
二、我国电子政务的特点
电子政务与科层制时代的传统政务相比较,具有如下独特之处:首先,电子政务意味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与服务各个环节的全面应用,而网络技术的可复制性、高速运算、全球接入和智能化特征,不仅使得政府具有更强的信息获得与社会控制能力,拓展了政府的职能范围,而且随着信息获得与控制垄断优势被打破,政府面临社会各个层面的竞争和压力,导致某些职能发生转变,从而给政府管理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其次,电子政务给政府注入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
当前,国家信息化的热点是政务信息化,各级政府已把电子政务提上信息化建设的议事日程。政府信息的披露与共享走向电子化、网络化、实时化,正是以当代科技手段体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国电子政务的普遍推行,对政府、企业、社区、个人都充满机遇和挑战。
电子政务的顺利推进与持续发展,需要包括政府、IT企业、社会大众在内的多种声音的积极参与,更需要由此逐渐培育出基于沟通和互动基础上的良好生态。
三、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程度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电子政务工作还显得不够完善,但是从某种程度而言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自2002年中办17号文发布以后,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从部门办公自动化,开始走上了支撑部职能业务的发展道路。《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和中办18号文发布以后,进一步推动了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的应用深化和整体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中央级传输骨干网已经开通,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也投入运行,可承载中央和地方部门的部分政务业务,为进一步整合内、外网及专项网资源,实现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的互连互通和政务业务系统的协同互动奠定了基础;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已开通运行,各级政府网站基本建立,为党和政府有效联系群众服务人民建立了新的桥梁和纽带。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已经覆盖了税务、海关、农业、银行、公安和社会保障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为政务部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电子政务治国理政和服务于民的架构已具雏形。
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技术资源利用率不高,重建设、轻应用
在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中,普遍偏重硬件资源的投入,软件投入在整体投入中的比例偏低。
硬件投入中,片面追求高性能配置,形成的资源能力远远超过实际应用的需要。一些网络资源的当前利用率不足5%,个别项目的存储资源可支撑10年的业务增长需求。电子政务应用方面,主要侧重于内部事务处理和自我服务,支撑政府决策和面向公众服务的信息化能力亟待提高。已建电子政务工程中,面向公众服务的业务应用功能不到3%;面向决策支持的业务应用功能不到8%。电子政务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普惠公众的效能尚未充分显现出来。
目前,我国的政府上网工程虽呈轰轰烈烈之势,但其中许多已建成的政府网站表现出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极易导致短期效应的弊端。一些地区和部门为了赶时、出政绩,仓促地建立网站、注册域名、买进硬件设备、配备相关软件,但热闹过一阵子之后,许多事便无人问津。这不仅有悖于国家建立电子政务的初衷,而且容易造成人、财、物等资源的极大浪费。政府网站的建设不是要给上级领导和普通百姓“作秀”,而是要在网络上真正建设一个信息丰富、内容实用、服务快捷、互动性强的电子政府。这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事情,而是需要循序渐进、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2.地区发展不平衡
一些落后地区在建立电子政务的过程中会遇到比其他地区更多、更 复杂的困难。首先是资金投入不足:建立电子政务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这笔钱对发达地区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而落后地区多为吃饭财政,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常常是捉襟见肘。对他们来说,如何解决在电子政务上的投资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其次是技术条件落后:由于教育水平和经济能力的限制,落后地区的电脑普及率和上网率低得令人惊奇,有相当多的人根本没有能力或没有机会去认识和享受现代科技带给他们的生活变化,电子政务缺少社会利用的基础条件;再者是行政基础薄弱:建立电子政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政府的内部管理和外部服务都应具备一定的基础性条件,否则,没有科学化的管理和规范化的操作,政府e化就是在沙滩上盖高楼。
3.部门协作能力不强
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不强,各部门丰富的专业信息资源还没有形成共享机制。跨部门业务协同亟待从国家层面予以梳理和完善,支撑业务协同的技术条件尚需在各部门的工程中予以落实。电子政务系统对已建公共资源的使用还不充分。中央部委90多个专网的业务,目前仅有3个部门的6项应用迁移到电子政务外网平台,规范和指导电子政务建设的国家标准,还没有得到广泛采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子政务的互连互通和整体发展。
4.电子政务信息更新不及时
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目前还处于比较初级的层次,政府网站无论是在信息的完整性和实用性方面,还是在沟通的及时性和公开性方面都还离公众的期望有很大差距,普遍存在资料缺少价值、不能及时更新、内容平淡重复、实用信息缺少、网页质量不高等缺陷。一些政府网站仅仅满足于把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条文从纸上搬到网上,除了这些红头文件之类的政府公文,看不到其他什么像样的信息,而且多偏重介绍和宣传的静态功能,忽视政务信息的动态特征,缺乏与用户进行沟通的有效手段。
五、总结
电子政务的核心和灵魂体现在它的应用上,应用得好,确实能给老百姓、给社会带来方便、带来好处。我国应该加强电子政务的建设,合理安排软硬件资源的投入与使用,平衡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加强部门电子政务协作能力,及时更新电子政务信息,使电子政务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国家公职人员承担着管理国家事务的职能,在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维护社会良好的秩序,维护公民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国家公职人员更应该掌握好电子政务的基本理念和应用,了解中外电子政务的发展,努力提升自己,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作贡献。
第三篇: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摘要: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在探索中。政府网站建设逐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初步形成,政务透明度进一步增强。笔者就是在此基础上,从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出发,提出电子政务工作在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今后电子政务建设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电子政务 办公自动化 网站
一、引言
1993年底,为了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我国政府正式启动了“三金工程”,这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输送数据和信息。在1998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政府提出了政府上网的构想,并将1999年定为“政府上网年”,从而揭开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序幕,电子政务也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二、对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正确认识
我国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清醒意识到信息技术革命将会带给世界的巨大冲击和挑战,因而便开始在一些政府部门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实施一些最基础的政务活动,比如,管理档案、处理公文等活动。这便是所谓的OA(办公自动化)工程。
然而,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电子政务绝非只是简单的政府上网、“三金工程”或办公自动化(OA)。它所需要的早已不是安装几台电脑(PC),连接打印机和扫描仪,处理文件和打印报表,甚至也不仅是建立门户网站,收发电子邮件,无纸化办公等。
现代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过程。它的建设是一个分步骤、分层次发展的系统工程,从建设基础网站、创办通讯窗口到开放性信息服务和大网络政府。
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程度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电子政务工作还显得不够完善,但是从某种程度而言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自2002年中办17号文发布以后,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从部门办公自动化,开始走上了支撑部门职能业务的发展道路。《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和中办18号文发布以后,进一步推动了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的应用深化和整体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中央级传输骨干网已经开通,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也投入运行,可承载中央和地方部门的部分政务业务,为进一步整合内、外网及专项网资源,实现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的互连互通和政务业务系统的协同互动奠定了基础;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已开通运行,各级政府网站基本建立,为党和政府有效联系群众服务人民建立了新的桥梁和纽带。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已经覆盖了税务、海关、农业、银行、公安和社会保障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为政务部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电子政务治国理政和服务于民的架构已具雏形。
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可以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和有益经验,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自身发展的不足,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资源利用率不高,重建设、轻应用
在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中,普遍偏重硬件资源的投入,软件投入在整体投入中的比例普遍低于30%,硬件投入中,片面追求高性能配置,形成的资源能力远远超过实际应用的需要。一些网络资源的当前利用率不足5%,个别项目的存储资源可支撑10年的业务增长需求。电子政务应用方面,主要侧重于内部事务处理和自我服务,支撑政府决策和面向公众服务的信息化能力亟待提高。已建电子政务工程中,面向公众服务的业务应用功能不到3%;面向决策支持的业务应用功能不到8%。电子政务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普惠公众的效能尚未充分显现出来。
目前,我国的政府上网工程虽呈轰轰烈烈之势,但其中许多已建成的政府网站表现出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极易导致短期效应的弊端。一些地区和部门为了赶时、出政绩,仓促地建立网站、注册域名、买进硬件设备、配备相关软件,但热闹过一阵子之后,许多事便无人问津。这不仅有悖于国家建立电子政务的初衷,而且容易造成人、财、物等资源的极大浪费。政府网站的建设不是要给上级领导和普通百姓“作秀”,而是要在网络上真正建设一个信息丰富、内容实用、服务快捷、互动性强的电子政府。这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事情,而是需要循序渐进、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二)地区发展不平衡
一些落后地区在建立电子政务的过程中会遇到比其他地区更多、更复杂的困难。首先是资金投入不足:建立电子政务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这笔钱对发达地区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而落后地区多为吃饭财政,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常常是捉襟见肘。对他们来说,如何解决在电子政务上的投资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其次是技术条件落后:由于教育水平和经济能力的限制,落后地区的电脑普及率和上网率低得令人惊奇,有相当多的人根本没有能力或没有机会去认识和享受现代科技带给他们的生活变化,电子政务缺少社会利用的基础条件;再者是行政基础薄弱:建立电子政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政府的内部管理和外部服务都应具备一定的基础性条件,否则,没有科学化的管理和规范化的操作,政府e化就是在沙滩上盖高楼。
(三)部门协作能力不强
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不强,各部门丰富的专业信息资源还没有形成共享机制。跨部门业务协同亟待从国家层面予以梳理和完善,支撑业务协同的技术条件尚需在各部门的工程中予以落实。电子政务系统对已建公共资源的使用还不充分。中央部委90多个专网的业务,目前仅有3个部门的6项应用迁移到电子政务外网平台,规范和指导电子政务建设的国家标准,还没有得到广泛采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子政务的互连互通和整体发展。
(四)电子政务信息更新不及时
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目前还处于比较初级的层次,政府网站无论是在信息的完整性和实用性方面,还是在沟通的及时性和公开性方面都还离公众的期望有很大差距,普遍存在资料缺少价值、不能及时更新、内容平淡重复、实用信息缺少、网页质量不高等缺陷。一些政府网站仅仅满足于把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条文从纸上搬到网上,除了这些红头文件之类的政府公文,看不到其他什么像样的信息,而且多偏重介绍和宣传的静态功能,忽视政务信息的动态特征,缺乏与用户进行沟通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祝江斌.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理论月刊,2007,(01).[2]王德欣.电子政务环境下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01).[3]李红伟.国外电子政务建设对我们的启示[J].兰台世界,2005,(02).
第四篇:大同市电子政务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范文)
大同市电子政务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学生姓名:邢媛指导老师:罗宝刚
内容提要: 我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近几年来不断加快步伐,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此背景之下,大同市的电子政务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绩。然而与此同时,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深思。本文通过分析大同市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旨在提出加快大同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措施以及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促进大同市的电子政务建设。关键词: 大同市;电子政务建设;现状调查;对策分析
一、导论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近几年来,在我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同市的电子政务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绩,目前已建成了大同市国际互联网络平台和政府办公业务网络平台,开通了全市七县五区的视频会议系统。政府办公业务网络联通了市四大班子和市属十四家职能部门。大同市政府信息化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深思。本文通过介绍国内外以及山西本省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状况,分析大同市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其他省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状况进行对比,以学习利用其他省市的先进之处,促进大同市的电子政务建设,改善政府公共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政府形象。
(二)论文研究方法
本文在运用调查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分析归纳法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开展研究工作。通过对目前大同市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政府业务流程的观察与切身感受,并通过与政府部门相关人员的谈话,从中认识到大同市建设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大量相关的书面材料和网上资料的研究、归纳,全面总结了大同市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大同市电子政务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详细阐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解决的对策。
(三)论文内容及创新
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六个部分。
一、导论
二、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现状
三、山西省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现状
四、大同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状况及与其他省市的比较分析
五、大同市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六、加快大同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措施及应注意的问题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次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包括国内外对比和不同省市对比),结合大同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情况,总结得出大同市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对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电子政务建设国内外发展现状
(一)电子政务的概念
1993 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副总统戈尔首倡电子政务(E-Government)。E-Government 是“Electronic Government” 的简写,直译为“电子政府”,其原意是指“利用网络技术来构建一个虚拟政府从而使民众能够随时随地的通过各种数字渠道享受各类政府服务”。该概念偏重于虚拟的电子化的政府实体。但在我国更倾向于将其译为“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转移到网络上完成,同时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打破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管理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与过程”。该概念更偏重于政府行政事务的信息化和电子化。
(二)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状况
1.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状况
美国是电子政务的发源地,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起步最早,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位于世界上电子政务发展最为成功的国家之列。目前,已能提供包括办公室电话、办公地址、在线报刊、在线数据库以及外部网站链接、外语翻译、个人隐私政策等在内的服务。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政府工作的效率取得了极大的提高。
英国从1994 年开始着手电子政务建设,目前已有60%的政府机构已在互联网上开通或正在建设其服务网站,据权威的研究数据,英国在建设电子政务方面已领先于美法加拿大等250 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居世界前列。
新加坡从1981 年开始发展电子政务。目前,新加坡的电子政府网站建设已经相当完善和成熟。新加坡的各级政府机构基本上都已上网,几乎各市区都建有自己的站点。
2.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状况
我国电子政务的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其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办公自动化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文件处理和传送的流程,提高政府文书、报表处理等工作的效率;“三金工程”阶段:这一阶段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政府上网工程”阶段:这一阶段标志着真正意义的电子政务活动在我国正式启动;“三网一库”阶段:这一阶段标志着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开始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这几年来,中国政府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高度重视电子政务的推进,从2006年到2010年,在国家息化发展战略、“十一五”发展规划和电子政务发展划的指导下,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电子政务发展环境逐步改善;政府网站建设快速发展;电子政务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政府职能与机构改革正在逐步推进等。
然而,在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发展中的不足: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我国对电子政务的性质和地位认识不足,建设工程缺乏统一规划,导致各区发展不平衡;电子政务基础信息建设落后;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来保障电子政务的发展;电子政务的内容缺乏实用性;在网络安全方面还存在许多隐患等。
三、山西省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现状
(一)山西省电子政务建设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绩
山西省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20世纪90年代办公自动化起步的,目前,已初步整合和完善了政务应用系统,建成了统一规范、科学安全、内容丰富的电子政务应用体系,使山两电子政务系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发展。
(二)山西省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山西省电子政务发展起步较早,但发展相对比较缓慢,与全国电子政务建设领先的省份相比,山西省仍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如观念上存在误区,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只重视硬件设备的投入,而不重视软件的开发;思想上存在抵触情绪,对公务员来说,他们担心电子政务色发展会影响其既得利益,对社会民众来说,他们对电子政务的接受程度还很有限;信息建设基础落后,各级政府计算机、电信设施、网络设施的建设普及率不高。此外,政府信息网络也缺乏和用户的交流沟通手段。
四、大同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状况及与其他省市的比较分析
(一)大同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状况
大同市的电子政务建设起步较晚,2000年起开始建设“政府上网工程”,并针对政府上网工程,成立了专门机构,进行全市各县市政府网统一规划,避免了地方各部门单独零散建设。这样大同市的政府网建设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整合了政府优势,对政府组织建设,编制单列,人员配备都很到位。目前已经建成了大同市国际互联网络平台和政府办公业务网络平台以及外事侨务网络平台,开通了全市七县五区的视频会议系统,在财政、工商、司法、税务、旅游等多个部门实现了网上办公。政府办公业务网络联通了市四大班子和市属十四家职能部门,大同市政府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
通过建立高速宽带网络,实现了市政府各部门、全市各区县的互联互通;构建了全市的信息网络交换平台,共享全国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和全省城乡信息资源数据库;建立了统一的办公自动化平台和电子邮件传输平台,确保各部门公文流转、文件共享、网上批阅文件和网络远程办公;建立了以12345、9679等电话为端口服务的“市长公开电话”平台及相应软件,拓展了便民服务、为民办公、政民互动的渠道。
2011年大同市政府又下达了关于电子政务内网密码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的通知,计划投资340万元,建设内容为:中心机房、机柜、UPS供电系统、配电箱、操作PC机等,一定程度上为进一步促进大同市电子政务建设发展提供了物资保障。
(二)其他省市的比较分析
广州是全国信息化试点城市,信息化水平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其市政府推进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了政务信息公开、公众服务和政民互动的水平。目前广州市政府门户网站一共整合了 115个行政和事业单位,共1840项网上办事及服务,其中有665项提供在线受理,约占全市行政许可项目的45%,同均访问量超过30万人次。
与广州的电子政务建设相比,大同市的电子政务建设明显处于落后地位,这不仅是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否有关,也同政府自身的发展战略有关。
广州是中国因特网三大核心节点和国际出口之一,也是国家互联网三大交换中心之一。因特网国际出口带宽2105兆位∕秒,城域出口带宽达2万多兆位∕秒,家庭宽带接入93.7万户。大同市在此方面则不可同日而语,不仅带宽速度与其相差很远,并且网络使用人数也不及广州。此外,广州因地处东南沿海,经济发展程度较高,所以其对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投入以及人才投入都比位于内陆中部地区的大同市投入的多,从而导致其电子政务建设比大同市强很多。
五、大同市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大同市推动实施电子政务建设以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国内电子政务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缺乏一个有效的、统一的总体规划,各部门的信息网络没有做到协调发展,导致不
同部门的政务建设各自为政,严重浪费资源。各职能部门的信息网络大多只是纵向与上级部门或下级部门进行信息资源的传输与共享,很难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共享,给部门间的业务协同、资源共享带来很大不便,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资源。
2、网络建设没有形成规模,人们对网上办公的接受程度低。目前大同市建立起内部局域网的单位很少,网络建设不成规模,而且人们对电子政务的接受程度有限,对电子政务解决问题缺乏信心。
3、各部门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时只注重对内网的建设,而对网络维护更新的投入却远远不够,出现了政府部门网站公开信息少、信息更新不及时、政府与上网市民之间互动性不强等现象。
4、政府公务员综合素质不高,缺少信息化专业人才。目前就任于各部门的政府公务员既懂得先进技术有熟悉政府业务的优秀人才少之又少,同时,受大同市经济水平的制约,难以吸引信息化专业人才,人才资源十分匮乏。
5、投资成本不大,发展缓慢。与其它城市相比,大同市政府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投资比重不大,信息网络的覆盖面不广,电子政务建设的速度不快,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对信息快速处理的要求。
六、加快大同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措施及应注意的问题
为有效地推进大同市电子政务建设步伐,早日促成“数字大同”的建成,使网络更好地为大同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发挥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1、充分认识发展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电子政务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必须以战略的眼光看待电子政务建设,把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2、从全局出发,制定整体规划和统一标准来发展电子政务。政府要制定统一的电子政务实施规范,为全市电子政务实施提供指导。
3、坚持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一切可利用资源,包括已建立起来的政府网络平台资源和人才资源,有步骤地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4、加强政府公务员的教育培训。公务员的信息素质以及应用能力的高低,是大同市政府信息化能否落实的关键。政府公务员不仅要提高政策业务水平,还要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网络应用水平,适应网络环境下工作的要求。因此,政府应加强行政人员的培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扩充他们的知识存量,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5、继续加大对电子政务的投资。近年来,虽然政府投入不断增加,但发挥的效益却没有与之形成正比。今后对于电子政务建设应该根据各地区各部门的实际情况有侧重地分别处理。
结束语
总之,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大同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全面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一方面要大力度提高人们对电子政务建设意义的理论认识;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这一领域的普遍应用,使人们切实看到电子政务建设的多方面成果。
虽然本文对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国内外发展状况、山西省发展状况以及大同市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解决对策策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电子政务的许多地方还没有触及到,还需要对其进行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另外即使已做出的研究,也存在着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
参考文献
王志远.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赵红梅.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曲成宇.对大同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思考,山西统计,2003年第12期
符晓勤.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思考,湖南行政学院学报(双月刊),2004年第4期 崔自然,郭立甫.浅议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价值工程,2005年第8期
何小菁.美、加、英三国电子政务发展概要及其启示,情报杂志,2003年第10期
范银茶.山西省县级电子政务网的推广及应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第l 7卷第35期
刘柏云.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升广州信息化水平,图书馆论坛,2007年10月第27卷第5期
AbstractChina's local government e-government construction speeds up the pace in recent years, showing a good momentum of development in this context, Datong's e-government construction has achieved great success.But at the same time, some problems are worth considering.This paper aims to put forward to accelerate Datong e-government construction measures and the problems should be noticed in the process, so that it can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onic government affairs of Datong by analyzing Datong's e-governm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Key wordsDatong;e-government;survey;countermeasure analysis
第五篇:市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
早在党的十六大,中央就为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电子政务建设是新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并列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为进一步推动我市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建设,根据国家“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
设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文)精神,结合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需求,抓好xx的电子政务建设,对于加快xx信息化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外发展现状
当今世界,电子政务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的主要方向,各国政府都将建立政府网站、提供网络服务作为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密切政府与企业与公民关系的有效手段。据统计,2007年底,全球已经开通了6万个政府网站。与此同时,无论是从范围还是从质量来看,政府网站所提供的服务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提高,从个人身份证的申请到公民一生当中与政府有关的所有事务,从简单的信息发布到政府的实时在线事务处理。一种新的、虚拟的政府形式即“网络政府”或“电子政府”正在出现,各国政府现有的行政管理方式即将发生根本的改变。更多国家致力于政府职能上网,在网上向所有公众公开政府部门的名称、职能、机构组成、办事章程、各项文件、资料、档案等,在网上实现信息共享、行政职能服务、民主监督。下面就一些典型国家和地区的电子政务发展情况进行介绍,使我们能够对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有更明确的了解和认识。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1、发展阶段
我国电子政务可以分为初期的缓慢发展和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两个阶段。
初期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80年代末期,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所开展的办公自动化(oa)工程,建立了各种纵向和横向内部信息办公网络,为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奠定了基础。二是1993年底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这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但是,这些都还只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雏形,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最初级阶段。
到90年代末期,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电子政务的发展进入快车道,突破了部门和地域限制,向交互性和互联网方向发展。1998年4月,青岛市在互联网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政府网站“青岛政务信息公众网”。1999年1月,40多个部委(局、办)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其目标是在1999年实现60%以上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上网,在2000年实现80%以上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上网。1999年5月,gov.cn下注册的政府域名猛增至1470个。截止到2007年12月底,以gov.cn为结尾注册的域名总数达到8796个(2008.6.30达到10238),占国内域名总数的5.3%;已经建成的www下的政府网站达6148个,80%以上的地市级政府在网上设立了办事窗口。
2、发展现状
据联合国的“电子化政府” 调查报告报道,2007年,联合国191个成员国中,有173个国家拥有政府网站,高于2005年的143个。只有18个国家没有网站,其中大部分是非洲国家完全没有上网。在“2007年电子化政府完备程度”排名中,美国高居全球第一,新加坡则居亚洲国家首位,在全球排名第12,中国排名第24。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和所处的位置。
电子政务的重点方向是内网建设、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办公自动化、外网建设、数据库建设和信息安全。“内网”指的是各级政府和国家机关用于内部办公的局域网和广域网,电子政务业务系统指的是各级政府和国家机关对内对外的业务处理、管理系统,如网上审核系统、税收征管系统、公安综合管理系统等。外网指各部门面向其他部门、企业和公众,与互联网直接相连的网络。
把内网建设作为信息化建设重点方向的政府机关数目最多,大致占政府机关的48%,把电子政务业务系统作为重点方向的约47%,把oa(办公自动化)作为重点方向的约37%。
中国政府电子政务的总体成熟度为23%,尚处于正在建设平台的阶段。中国政府能够以在线方式提供的服务共有52项,其中的46项已经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在线服务,中国电子政务服务成熟度的广度(国家级政府提供的在线服务的数量)达到了88%,超过全球85.5%的平均水平,电子政务服务成熟度的深度(所提供的每种在线服务的完善程度)能够说明服务的复杂程度,中国仅为28%,表明中国政府通过网络提供的大多数服务目前仅限于信息发布的阶段,双向互动服务的能力仍然非常薄弱。
3、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取得的成绩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才开始起步,但是现在相当多的政府机关和各级地方政府在办公自
动化、政府信息资源开发、纵向网络体系建设和为民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具有独特的后发优势。3至5年内我国电子政务可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最近几年来,电子政务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许多地方政府都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等沿海和内地城市纷纷提出建设数字化城市或数码港计划,其中电子政务的建设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有些地方政府明确地提出了建设电子政务的时间表,如北京市的具体目标是:2008年底初步实现政府面向企业和市民的审批、管理和服务业务在网上进行,政府内部初步实现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在此基础上,2006年底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高速宽带、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最终建成北京市政务系统共建公享的信息资源库,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
其次,专业化的政府服务网站日益增多,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功能不断增强,互动性得到很大提高。中央与地方的工商、海关、国税和地税等部门纷纷推出各种网上办公业务。
第三,电子政务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软件业的发展,安全性不断提高。电子政务的特殊性为民族软件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目前,联想、北大方正、首信公司等国内主要it企业都在纷纷推出各自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与各级政府和部门合作,积极地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的发展与完善。
二、安康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安康社会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信息化为我们提供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会和可能。我市社会和经济的发育形态决定了政府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应该占据主导和主动的地位,通过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推进安康的对外开放,改善投资和开发环境,刺激it市场需求,培育地方信息产业,带动全社会的信息化,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在政府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过程中,遵从国务院办公厅的建设规划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安全保密、注重实效”的指导方针,紧密结合安康实际,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基础网络平台建设和重点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及应用培训支持上,以追求实效为宗旨,逐步推进,取得了有自己特色的建设和应用实效。
(一)、发展现状
如何结合实际情况搞好电子政务建设工作,走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的道路,一直是大家所关心和关注的。根据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政务内网、外网和政府公众网站(“二网一站”)是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的基本架构。为达到国家关于电子政务建设“要改善政府对公众和社会的服务水平,提高政府对社会的监管能力”两大目标,政府公众网站作为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应用的直接服务层和效益的最终表现层,其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应当具有重要的建设地位。
已建立联接市政府机关的办公业务局域网,联网微机约200台。市政府设有专职的电子政务工作机构:安康市人民政府信息发展研究中心。
已建立机关办公业务局域网的有10县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府33个工作部门。
(二)、安康电子政务应用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我市电子政务工作特别是政府公众信息网站建设和应用工作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2002年以后,政府将政府公众信息网站建设作为近期电子政务工作的重点来抓,并建成政府公众信息网站。从实际情况来看,政府网站的建设和应用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1、树立了全市对外开放的新形象,体现了政府转变工作作风与时俱进的决心和态度。
各级政府网站,成为宣传、介绍安康的权威性窗口和“让安康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安康”的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和欢迎。
2、改善了政府对社会和公众的信息服务,极大地推进了政务公开。
政务公开是政府工作适应新形势的必然要求。而政府网站在政务公开实践中最重要的政务信息的公开披露和全面服务环节中有着其它手段所不可比拟的先进性。首先,利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建立的互联网,其网络覆盖的广泛性和信息传输的快速性是任何传统媒体都不可比喻的;其次在政府网站上以电子数据库所建立的政务信息其长期可用和快速检索性也是其它媒体和手段不可相比的。
政府网站提供了“政务动态”、“政府文件”和“法规规章”等政府工作信息服务,这些重要的信息、文件和政策过去对于普通公众来说难于直接得到而即使得到也难以长期保存和利用,但今日已唾手可得,且能随用随查。
3、改进了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
政府网站上领导信箱的设立,为公众提供了快捷便利低成本的网上电子信访途径,作为传统信访工作的扩充和发展,适应了新时期加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手段现代化的需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通过领导网上信箱的设立和群众来件政府各部门协同联动处理机制的建立,解决了许多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拉近了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听取了大量对政府工作的有益建议和意见,促进了政府工作的改进和效率的提高。
实践证明,政府公众网站的建设和应用所取得的成效是符合国家关于电子政务建设根本目标要求的。由于政府网站建设投资相对较少,建设周期短,建成后即可向社会提供网上政务信息和政务服务,满足政府改进服务、提高效率、加强沟通、转变作风,政务公开和改变形象的急迫需求,让公众、社会和政府自身立即感受到政府信息化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为电子政务工作的全面开展创造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环境。
通过重点抓好政府网站建设和应用,进而带动和推进电子政务全面发展。今后电子政务建设仍将以公众网站的建设和应用为先和为重,通过网站的应用带动政务内网和外网的建设,通过内外网的建设提高网站应用水平,争取走出一条应用为先、互促互进和全面发展的道路。
三、安康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
(一)、经验和教训
通过几年的电子政务建设,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为了更好的开展电子政务建设,总结如下经验教训:
1、以国务院办公厅的工作指导方针和原则为指导,结合当地实际,制订了本地电子政务建设规划、协调组织部门和重点建设内容。
2、不贪大,以追求实效为目标。选好开展电子政务的突破口,围绕能产生应用效益的政府办公业务应用项目开展建设工作,通过以点带面,取得发展。
3、注重政务信息化中“人、机器、方法”三要素并举,在抓好系统建设的同时,作好公务员的培训和素质提高工作,还要适时推动政府办公流程和程序的适应性变革;
4、要培养并建立一支既懂机关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队伍,并设置必要的系统支持和保障机构,通过与社会各方面的合作,来推动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5、促进了政府领导和工作人员工作观念和思想的转变和更新。通过政府信息化建设和应用,采取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先进管理工作方式来促进政府机关改革、建立现代行政管理体系,提高机关办公和决策水平已成为了大多数政府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基本共识和首要选择。这种观念和思想的转变,其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影响和意义都是十分深远的;
6、带动了社会各个方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政府率先垂范带头搞信息化建设,树立了政府良好的适应改革发展的形象,也进一步以典型示范的作用通过行政主导的方式推动和促进了社会各个方面信息化建设开展。这种政府行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信息化建设中所起作用显得尤为必要;
7、培训和造就了一批基本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较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政务信息化应用培训工作和应用工作的开展,在自治区政府系统培养了一大批比较熟练地掌握了现代信息处理技术,能够利用办公设备处理工作、获取信息、辅助管理的初步具备现代管理素质的机关公务员和技术人员队伍;
8、提高了政府机关办公效率,改善了政府的决策管理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1、对电子政务的性质和地位认识不足
大多数人认为电子政务就是计算机化;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这些仅仅是电子政务的初级阶段,而远远不是电子政务的全部;这表明,我们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实际上,电子政务是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先决条件。一个国家的信息化需要来自多方面力量的推进。政府作为国家组成及信息流的“中心节点”,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起着责无旁贷而又无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政府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从我国现阶段来看,政府的信息资源最多,占总信息资源的80%;同时政府也是信息通信技术的最大使用者。因此,信息化应该首先从政府开始,政府先要解决好自身的信息化问题。
其次,电子政务将带动企业、社会信息化。一方面,在政府实现信息化之后,企业如果不及时转变,便享受不到政府所提供的快捷、透明的信息化服务;而如果放弃政府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或者缺乏与信息化政府交往的有利手段和渠道,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自然就会受损。这就迫使企业也不得不信息化,与政府保持同步。另一方面,电子政务建设需要相应的网络商、技术开发商的支持,这就为信息产业开辟了极大的商业市场,使得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找到了结合点,而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将促进全社会的信息化。
第三,由于自身的特殊地位,电子政务能够实现更大范围的示范效应,特别是在信息化意识不够主动的地方,政府更可以用相关的优惠政策刺激民间信息化的发展;或者藉由自身的特殊权力,强制推动信息化的进程。
2、缺乏统一规划
目前,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经济等自然特性产生严重冲突,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时往往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业务内容单调重复,造成新的重复建设。
电子政务是一种新事物,涉及技术、产品、标准、管理等众多领域。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在宏观层面上对各级政府及部门电子政务的建设也就不能进行很好的协调。
3、基础条件比较落后
由于当前电信领域的改革尚未到位,计算机、有线电视和电信的“三网融合”迟迟实现不了,影响了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县、区政府的计算机、电信网络设施的建设普及率不高,无线互联网设施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整体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还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电子政务的需要。
4、发展不平衡
从横向看,无论电子政务发展,还是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总体上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区好于经济发展相应较慢的县区。
从纵向看,行政层级比较高的政府及其部门的电子政务发展比较快,门户网站建设比较完善,而行政层级比较低的政府或部门发展相对落后。
5、政府门户网站信息更新不及时,没有深入链接,有的甚至变为“死网”
政府公众网站建设的数量和规模上偏低,无法提供较全面的政府网上服务。网站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指导,应用管理水平较低。许多网站不为应用而建设,而只为建网而建网。建设时未按国家和自治区的指导方针和规定程序进行规划设计开发,不注重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建成后又缺乏有效的管理、应用和长期运行保障机制,网站数据长期不更新,变成“死网”,影响政府的网上形象。部分网站建设和应用管理体制不顺,政府的主导作用薄弱,游离于政府工作和业务之外,不能有效地代表和体现政府的形象。目前在全市大约10多个政府门户网站中,约有1/3的政府网站应用价值比较低,还有信息更新不及时、服务功能不健全、所发布信息无时效性等现象。
6、重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轻软件、应用系统投入
主要表现在重资金、软硬件等“硬投入”,轻观念更新、技能培养、行政组织结构调整和行政业务流程的改造、整合。重系统,轻整合;重建设,轻应用;重技术,轻数据;重监管,轻服务;重推动,轻身体力行。这样造成网络建好了,应用跟不上,没能真正发挥电子政务的作用。
四、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思路、对策及措施
(一)、发展思路
“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政务工作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的有效性,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通过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增强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和民主性,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快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和完善重点业务系统;规划和开发重要政务信息资源;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基本建立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加强公务员信息化培训和考核;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法制建设。
第一,要与传统行政很好地结合,既要结合传统的行政方式,又要对其加以必要的改造,否则容易形成两张皮;
第二,在实施电子政务工程和运用电子政务中要始终追求实效:一是“有效的”,确保电子政务工程的实施效果;二是“有效益的”,确保应用中能够提高效率,改善服务;因此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技术评价方案和应用效果评价方案,这是保证电子政务能否成功的基本保证;
第三,要加紧出台一系列有利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发展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为各级政府建设电子政务提供依据;
第四,要重视理论研究、项目规划与建设、使用效果、公务员培训等具体工作,当然也需要大力宣传、搞试点工作;
第五,要将目前的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很好结合起来,电子政务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互动的,电子政务的效益也需要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中才能更好的体现,反之,电子商务的发展又会推动电子政务的需求。
当前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是政府网站建设,针对在政府网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下一步的工作:
1、统一规划,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政府公众网站的建设工作。
各地各部门必须按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在政府信息网站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地各单位领导的具体组织下,各部门协作,社会各方面支持,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按“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企业运作”的模式开展政府公众网站的建设和应用管理工作。政府各职能部门在组织建设业务信息系统时,应将支持办公自动化的政务内网和对外服务的公众网站纳入整体规划,一同建设。
县级以上政府应重点建设一个政府综合门户网站,各级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应通过信息资源和政务业务的网上整合,逐步实现一级政府所有的政务信息和政务业务的“一网式”服务,方便群众,减少重复建设和投资。
2、加强管理,提高应用水平,抓好安全保密工作。
按“政府主导”的基本原则,各地各单位必须设立在政府直接领导下的电子政务管理机构和保证必要的工作人员,负责网站的应用管理工作。各级领导还要负责抓好各有关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工作,建立网站信息资源的收集、审核、处理和及时发布的动态机制,形成网上信访和其它政务业务的后台处理的协同配合机制,保障政府网站信息全面、更新及时,网上业务的有效响应和办理。
政府网站必须按国家互联网应用的保密、安全和新闻发布等管理规定,制定严格的措施并实行责任制,注重网站发布内容的审核把关,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严防黑客和病毒的攻击。
3、积极探索政府网站建设和应用管理的新机制。
政府网站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因此要积极探索在政府主导下社会各方面共建、合办和协作的模式和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和运行资金,保障网站长期运行。网站在运行过程中,除必须由政府主管的栏目策划、内容审核和业务办理等工作外,凡能通过社会合作方式实现的都可以以协作方式交由其它单位或公司承担,从而减轻政府在财政和人力上的负担。政府网站已按政府领导的要求在此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要逐步积累经验,指导全面的工作。
(二)、实施电子政务建设的措施和方法
目前的电子政务实际上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层面是认识问题,其中包括电子政务的目标、价值、意义、时机、重要性、利弊等方面,也就是大家在许多问题上要达成一些基本的共识,这样行动起来才能形成基本的指导思想;第二层面是操作问题,也就是说,如何做好电子政务工程和如何运行好电子政务,这里面包括更多的问题,如管理,规划,投资,标准,组织,阶段性,评价,系统结构,运营,法律制度和环境等等;第三层面才是工程和技术问题,也就是项目实施和方案问题,这里包括软硬件,安全,认证,人员培训等。
如何实现由“现有的政务”到“电子政务”的转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借鉴国内外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近期内应该采取下列措施:
1、加强宣传,突破误区
电子政务是近些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才兴起的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方式,其概念、内涵和特点尚不为大多数公务员所理解。实际上,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许多人对电子商务还是一知半解,对电子政务就更是一无所知了。因此,当前必须就电子政务与传统的政府管理的差异、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的区别、电子政务对信息产业的引导作用等加强宣传工作,破除各种错误认识,使各级领导树立正确观念。
2、统一规划,加强领导
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国家的经验,建立电子政务的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组织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为了更好地加快 政府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强各级政府间沟通与交流,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高电子政务应用层次,可以推行“总体统筹、分工负责”制 :对全市电子政务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制定统一标准、相关政策法规及管理办法。分工负责就是:各级地方政府按照统一的规划、标准,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要严禁各自为政、自成封闭体系。各部门特别是宏观经济管理等重点业务系统的建设,在项目实施前,都必须把办公业务资源系统的建设考虑在内,同步建设,同步实施,按照统一接口标准实现与市级电子政务系统的衔接,保证各部门的有效办公业务数据存放在统一的、标准化的公共数据交换中心。各县区也要统一机构,统一规划,建设本级政府统一的基础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不论谁投资,都必须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3、应用导向、注重实效
牢固树立“以应用为导向,以需求促发展”的观念,要把“争一流”的措施放在应用上,从小处着眼,把应用作为衡量电子政务建设水平的根本标准。要克服电子政务建设属于“技术拉动型”或“政府推动型”的认识误区,根据应用需求推动电子政务建设全面健康发展。硬件系统建设要以“满足当前需要,适当前瞻”为原则,防止盲目攀比设备档次和投资规模,平衡好硬件和软件的关系,特别要合理确定和提高软件费用占项目总投资的比重。在应用开发中,要注重优化业务工作流程,这是实现政务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实施电子政务工程不能简单地将现有业务、办公、办事程序原封不动地搬上计算机,而是要对传统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工作手段进行革新。
4、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和改造政务数据库
这是电子政务工程的关键和难点,必须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政务信息资源,重视对信息资源的不断开发、更新和维护;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对社会的开放,使之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完善政府专网,确保系统安全可靠
加快建设宽带高速政务网络系统,规划和引导国家骨干通信网络和社区宽带网建设,促进无线上网、数字电视与呼叫中心等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加快政务网络系统建设,进一步改造各级政府与上级机关联通的专用通讯网络(政府专网)。要按照“严格管理、严密防范、安全保密、方便工作”的原则,增强保密意识,在建设中既不要超出保密管理要求,要把安全保密工作为为电子政务技术系统的必需组成部分,同期规划,同期建设,从物理级、网络级、系统级、应用级四个层面,建设完整的安全保密体系,保证电子政务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6、以政府业务为主线发展电子政务
从国外的情况看,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均以政府的业务流为主线,一个一个地实现政府业务流的信息化,以避免团化或强化现有的政府结构。
以政府的业务流为主线就是根据轻重缓急将政府职能中带有不变性的业务流一个一个地计算机化和网络化,既满足了政府的急需,又有利于政府的职能转变和政府的重构。
以政府业务流为主线发展电子政务实际上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给政府重新“梳一次辫子”。把那些最急需的政府业务流的“辫子”先梳理出来。等到按照优先顺序把“辫子”梳完了,一个电子政务的总体结构就出来了。那些没有梳进“辫子”的业务流就是要转变的政府职能;而那些没有梳进“辫子”的部门就是要调整的政府机构。
(2008年10月22-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