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的现状(推荐)

时间:2019-05-14 10:3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子政务的现状(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子政务的现状(推荐)》。

第一篇:电子政务的现状(推荐)

第1章 电子政务的现状

2.1 电子政务管理机制初步理顺

2009年6月16日,我市正式挂牌成立岳阳市信息化管理局,统一管理全市信息化有关事宜。电子政务作为我市信息化的核心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明确了电子政务的工作方针、政策,确定了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全市各级各部门充实和调整了信息化管理机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适应电子政务需要的政务管理流程更加明晰。

1.2 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我市电子政务内网已经建成,并形成覆盖市、县两级的广域网络;依托电信运营商的互联网覆盖全市城乡,市中心城区无线网络已投入运营,全市信息网络平台初步形成,成为办公自动化及业务应用数据传输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相关职能部门利用“十三金”工程建设契机建成了垂直系统的部门专用广域网。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岳阳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确保网络通信系统安全,各部门单位采用了物理隔离、数据备份、防火墙、病毒扫描等技术措施,提高了应用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维护了我市信息安全。

2.3 电子政务系统应用全面展开

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全面发展,重组了部分传统的政务管理

与服务模式,成立了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审批、许可等业务,提高了政府的服务效率;依托市政府门户网站及时发布各种政务信息,政府行政透明度明显提高。信息化技术在政务系统全面应用,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取得了重要进展。

“十三金”工程全面推进,强化了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能力。“科技强警”系列工程有效改善了我市的治安状况,“金税”工程提高了税务部门服务社会的能力,加强了税源征管。

2.4 电子政务普及水平明显提高

全市电子政务水平近年来得到明显提高。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地税局、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均建成了比较先进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并已经有一批应用系统得到广泛使用,促进了各部门的日常业务和管理工作,推动了政务信息公开,方便了企业和居民网上办事,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政府服务社会的效率。

2.5 电子政务服务能力得到加强

通过近年来持续的信息化建设和推广,政府管理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目前,公众可以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查询我市政务的最新动态、公众出行服务信息和天气信息等;部分职能部门网站初步实现了政务公开;政务中心全面采用电子政务手段进行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等事项的处理,提高了办事效率。

2.6 存在的问题

条块分割,统筹不够。缺少对全市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的统一规划,电子政务建设的条块化趋向明显,一数多源,标准缺失。

重视建设,忽视应用。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多,但应用少,更新慢。同时在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中,普遍存在重技术轻管理、重开发轻应用、重建设轻维护的误区,使得有限的建设资金未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认识不深,创新不足。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往往将现有的做法简单电子化,未将电子政务作为政务模式、流程和体制创新的重要手段,对电子政务的认识还须进一步提高。

安全保障有待加强。部分单位缺乏必要的信息安全设施和有效的网络管理机制,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理机制还不健全,未形成高效统一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应急处理突发事件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另外,我市电子政务在社会信息服务水平、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第二篇:电子政务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浅析电子政务现状及发展前景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尽快建立办事效率、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电子政务,促进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已成为政府适应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前提。电子政务是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综合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现代数字技术,以提高政府办公效率和透明度,实现协同工作、信息共享和决策支持为目标,将政府的信息发布、管理、服务、沟通功能向互联网上转移的系统解决方案,实现在互联网上建立起开放的交互式管理和服务系统,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务,同时,实现政府内部自动化、无纸化办公,实现办公现代化、业务规范化、信息资源化、决策科学化,树立高效、廉洁、公正、开放的政府形象。

一、电子政务及其发展现状

(一)电子政务的概念

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二)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其初步成效

1、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及其初步成效

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的电子政务代表了全球电子政务的最高水平,进入了电子政务发展的高级阶段。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电子政务所采取的措施和发展的侧重点也不一样。下面,以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为例来说明电子政务在国外的发展情况。

①美国。美国是电子政务的先驱,也是被公认的政府网站健得最成熟,电子政务开展得最彻底的国家。早在1994年,美国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小组提出“政府信息技术服务的远景”的报告,强调美国应建立注重公民服务导向的服务型政府。2002年底,布什总统签署了“电子政务法”,建立了“电子政府专项基金”,并建立了专门的协调机构-总统管理委员会,经过多年实践,美国政府在法律、组织机构、资金渠道及思想意识上形成电子政府全面的信息资源体系和较为完整的电子政府管理体系,使美国的电子政务真正走上了正轨。目前,美国联邦政府一级机构和州一级政府已经全部上网,几乎所有县市都已建立了自己的站点。美国的政府网站内容非常丰富,目前美国政府正在将一个个独立的网站连起来,做到网网相联,以便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和利用。美国佛瑞斯特研究公司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到2006年,美国各级政府将从互联网上收取15%的各种税费,同时从网上接受3.3亿份来自企业或公众的各种申请和报告,各级政府也将会在网上推出1.4万种网上申请服务,为公民提供完善的服务。

②加拿大。与美国相比,加拿大在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协同和互动方面做得丝毫不逊色。1999年,加拿大总理发布了国家电子政府战略计划——“政府在线”,2004年底实现政府所有的信息和服务全部上网。

③英国。1994年开始进行“政府信息服务”实验,英国政府先在互联网上建立“英国政府信息中心”,为用户提供政府、学术机构、企业等网址查询。2005年为每个市民提供使用互联网的方式。为此,政府责成每个部门和机构制定自己的电子政务策略,与有能力的技术公司建立伙伴关系,电子政务发展走向成熟。

2、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及其初步成效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多项信息化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目前,我国以“金”字头为代表的多项信息化工程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1993年起,我国开始实施金桥、金关、金卡、金税和金盾等信息化工程,目前已发展到12项。其中1999年的金关工程就已实现银行、外汇管理机构以及海关的计算机联网,在关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金税工程也已顺利完成首期工程,建立了税务系统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计算机稽查系统。这一系列“金”字工程的建设大大推动了我国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得相关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发展得到极大的推动。2001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重新组建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以进一步加强对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和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同年又制定了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的5年规划,明确规定了我国政府信息化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等,并着重建设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构架的政府系统的政务信息化枢纽框架。这些举措大大加快了我国海关、税务、公安等部门的电子政务进程,对我国信息化进程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②政府上网工具初具规模

在各“金”字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从1999年起,在全国普遍实行了政府上网工程。到2001年,全国绝大多数的管网建设已经就绪,且大多乡级以上政府都设有站点,并通过网站,向社会发布信息,有的还开始提供在线服务。我国从199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政府上网工程,目前全国已经有2200多个政府网站,大多数政府网站都已实现了通过网络向社会和公民发布政务信息的功能。

③部分地区和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中央的大力倡导下,各地在推动电子政务方面正在全面起步,北京、上海、广东以及国务院一些与“金”字号有关的部委等,其电子政务发展步伐较快。目

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部署已经完成,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整体思路越来越清晰,对电子政务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电子政务建设的成效也开始凸显出来。然而,我国电子政务的总体水平仍较低,且地区和部门之间的发展也非常不平衡,多数地区尚处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初期阶段。

二、电子政务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电子政务的发展正进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在世界各国积极发展电子政务,构建电子政府的探索和实践中,以下八个方面成为电子政务的主流发展趋势。

1、更加强调“以民众为中心”的理念

信息技术带来的最大影响之一就是缩短了服务提供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距离。未来的政府更加强调是民众的政府,各国政府将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民众对政府政务的参与程度,及时获悉民众所需,以民众需求为导向,把未来的政府建设成以民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

2、促进政府服务全面上网,提高服务质量

电子政务的目标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给公众和社会提供政府服务。世界各国政府正积极应用因特网为公众提供在线服务,政府也将广泛运用“公共信息网站”及自动柜员机等自动化服务设施,为公众提供获取政府服务的多元化渠道。

3、整合服务,实现“单一窗口”和“一站到底”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民众对未来政府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不仅仅是要求服务质量得到提高,而且要求获得服务的方式和程序也要不断改善。公众期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多种渠道获取自己所期望的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为满足公众需求,世界各国政府将不断自我创新和调整,整合传统公共服务,建立“单一窗口”,给公众提供“一站到底”的公共服务。

4、加强组织管理,迈向知识管理

电子政务建设不仅仅是传统柜台服务向网络的简单移植,其涉及信息技术对政府机构的重组和对政府服务的整合,涉及政府再造,触及政府上上下下各个层面。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发展,电子政务也将有信息管理迈向知识管理,成为知识型、智能型政府。

5、消除“数字鸿沟”,促进社会信息平等

在未来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各国政府将会积极致力于消除“数字鸿沟”问题,注重普及城乡宽带网络建设与信息教育,使信息应用普及社会每个阶层和每个地区区域,照顾信息弱势群体,缩小信息差距。

6、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发展电子民主

电子民主是未来世界各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一个焦点。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发展为公众参与政府决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也会对传统政府理念和制度产生巨大的冲击。电子民主的发展不仅能使公众有效监督政府决策,促进政府勤政廉政,提高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而且能反映电子政务的公众需求导向。

7、走政府与企业联合发展电子政务的道路

建立政府与企业某种形式的伙伴关系有可能使双方都从中受益。一方面,在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并不一定就是政府投资,融资的渠道很多,政府没有钱不进行新的投入也一样可以办事。另一方面,政府和企业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各有自己的角色。政府的职责是完成法律赋予政府的职能,政府擅长的是政府自身的业务,不是信息系统的开发。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企业的专长。因此,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政府的任务是提出对信息系统的要求,由企业去搞系统开发。

8、电子政务全球化发展

由于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程度提高,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所以各国的电子政务建设相互间既有独立性,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系统对接和兼容,以实现各国政府在跨国金融、商贸、旅游、打击跨国犯罪、反恐和维持地区性和平等方面的合作。因此,电子政务必然要向地区性和全球性发展。

随着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子政务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推进。各国都在发展互联网络,构建和发展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将对世界各国的行政管理及改革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各国的国际竞争力及其在未来世界当中的国际地位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篇:我国电子政务现状分析

我国电子政务现状分析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也在探索中。政府网站建设逐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初步形成,政府透明度进一步增强。从现实状况出发,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正确认识

我国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清醒意识到信息技术革命将会带给世界的巨大冲击和挑战,因而便开始在一些政府部门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实施一些最基础的政务活动,比如,管理档案、处理公文等活动。这便是所谓的OA(办公自动化)工程。

然而,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电子政务绝非只是简单的政府上网、“三金工程”或办公自动化(OA)。它所需要的早已不是安装几台电脑(PC),连接打印机和扫描仪,处理文件和打印报表,甚至也不仅是建立门户网站,收发电子邮件,无纸化办公等。

现代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过程。它的建设是一个分步骤、分层次发展的系统工程,从建设基础网站、创办通讯窗口到开放性信息服务和大网络政府。

二、我国电子政务的特点

电子政务与科层制时代的传统政务相比较,具有如下独特之处:首先,电子政务意味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与服务各个环节的全面应用,而网络技术的可复制性、高速运算、全球接入和智能化特征,不仅使得政府具有更强的信息获得与社会控制能力,拓展了政府的职能范围,而且随着信息获得与控制垄断优势被打破,政府面临社会各个层面的竞争和压力,导致某些职能发生转变,从而给政府管理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其次,电子政务给政府注入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

当前,国家信息化的热点是政务信息化,各级政府已把电子政务提上信息化建设的议事日程。政府信息的披露与共享走向电子化、网络化、实时化,正是以当代科技手段体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国电子政务的普遍推行,对政府、企业、社区、个人都充满机遇和挑战。

电子政务的顺利推进与持续发展,需要包括政府、IT企业、社会大众在内的多种声音的积极参与,更需要由此逐渐培育出基于沟通和互动基础上的良好生态。

三、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程度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电子政务工作还显得不够完善,但是从某种程度而言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自2002年中办17号文发布以后,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从部门办公自动化,开始走上了支撑部职能业务的发展道路。《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和中办18号文发布以后,进一步推动了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的应用深化和整体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中央级传输骨干网已经开通,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也投入运行,可承载中央和地方部门的部分政务业务,为进一步整合内、外网及专项网资源,实现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的互连互通和政务业务系统的协同互动奠定了基础;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已开通运行,各级政府网站基本建立,为党和政府有效联系群众服务人民建立了新的桥梁和纽带。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已经覆盖了税务、海关、农业、银行、公安和社会保障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为政务部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电子政务治国理政和服务于民的架构已具雏形。

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技术资源利用率不高,重建设、轻应用

在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中,普遍偏重硬件资源的投入,软件投入在整体投入中的比例偏低。

硬件投入中,片面追求高性能配置,形成的资源能力远远超过实际应用的需要。一些网络资源的当前利用率不足5%,个别项目的存储资源可支撑10年的业务增长需求。电子政务应用方面,主要侧重于内部事务处理和自我服务,支撑政府决策和面向公众服务的信息化能力亟待提高。已建电子政务工程中,面向公众服务的业务应用功能不到3%;面向决策支持的业务应用功能不到8%。电子政务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普惠公众的效能尚未充分显现出来。

目前,我国的政府上网工程虽呈轰轰烈烈之势,但其中许多已建成的政府网站表现出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极易导致短期效应的弊端。一些地区和部门为了赶时、出政绩,仓促地建立网站、注册域名、买进硬件设备、配备相关软件,但热闹过一阵子之后,许多事便无人问津。这不仅有悖于国家建立电子政务的初衷,而且容易造成人、财、物等资源的极大浪费。政府网站的建设不是要给上级领导和普通百姓“作秀”,而是要在网络上真正建设一个信息丰富、内容实用、服务快捷、互动性强的电子政府。这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事情,而是需要循序渐进、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2.地区发展不平衡

一些落后地区在建立电子政务的过程中会遇到比其他地区更多、更 复杂的困难。首先是资金投入不足:建立电子政务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这笔钱对发达地区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而落后地区多为吃饭财政,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常常是捉襟见肘。对他们来说,如何解决在电子政务上的投资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其次是技术条件落后:由于教育水平和经济能力的限制,落后地区的电脑普及率和上网率低得令人惊奇,有相当多的人根本没有能力或没有机会去认识和享受现代科技带给他们的生活变化,电子政务缺少社会利用的基础条件;再者是行政基础薄弱:建立电子政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政府的内部管理和外部服务都应具备一定的基础性条件,否则,没有科学化的管理和规范化的操作,政府e化就是在沙滩上盖高楼。

3.部门协作能力不强

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不强,各部门丰富的专业信息资源还没有形成共享机制。跨部门业务协同亟待从国家层面予以梳理和完善,支撑业务协同的技术条件尚需在各部门的工程中予以落实。电子政务系统对已建公共资源的使用还不充分。中央部委90多个专网的业务,目前仅有3个部门的6项应用迁移到电子政务外网平台,规范和指导电子政务建设的国家标准,还没有得到广泛采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子政务的互连互通和整体发展。

4.电子政务信息更新不及时

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目前还处于比较初级的层次,政府网站无论是在信息的完整性和实用性方面,还是在沟通的及时性和公开性方面都还离公众的期望有很大差距,普遍存在资料缺少价值、不能及时更新、内容平淡重复、实用信息缺少、网页质量不高等缺陷。一些政府网站仅仅满足于把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条文从纸上搬到网上,除了这些红头文件之类的政府公文,看不到其他什么像样的信息,而且多偏重介绍和宣传的静态功能,忽视政务信息的动态特征,缺乏与用户进行沟通的有效手段。

五、总结

电子政务的核心和灵魂体现在它的应用上,应用得好,确实能给老百姓、给社会带来方便、带来好处。我国应该加强电子政务的建设,合理安排软硬件资源的投入与使用,平衡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加强部门电子政务协作能力,及时更新电子政务信息,使电子政务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国家公职人员承担着管理国家事务的职能,在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维护社会良好的秩序,维护公民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国家公职人员更应该掌握好电子政务的基本理念和应用,了解中外电子政务的发展,努力提升自己,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作贡献。

第四篇: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摘要: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在探索中。政府网站建设逐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初步形成,政务透明度进一步增强。笔者就是在此基础上,从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出发,提出电子政务工作在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今后电子政务建设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电子政务 办公自动化 网站

一、引言

1993年底,为了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我国政府正式启动了“三金工程”,这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输送数据和信息。在1998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政府提出了政府上网的构想,并将1999年定为“政府上网年”,从而揭开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序幕,电子政务也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二、对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正确认识

我国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清醒意识到信息技术革命将会带给世界的巨大冲击和挑战,因而便开始在一些政府部门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实施一些最基础的政务活动,比如,管理档案、处理公文等活动。这便是所谓的OA(办公自动化)工程。

然而,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电子政务绝非只是简单的政府上网、“三金工程”或办公自动化(OA)。它所需要的早已不是安装几台电脑(PC),连接打印机和扫描仪,处理文件和打印报表,甚至也不仅是建立门户网站,收发电子邮件,无纸化办公等。

现代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过程。它的建设是一个分步骤、分层次发展的系统工程,从建设基础网站、创办通讯窗口到开放性信息服务和大网络政府。

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程度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电子政务工作还显得不够完善,但是从某种程度而言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自2002年中办17号文发布以后,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从部门办公自动化,开始走上了支撑部门职能业务的发展道路。《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和中办18号文发布以后,进一步推动了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的应用深化和整体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中央级传输骨干网已经开通,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也投入运行,可承载中央和地方部门的部分政务业务,为进一步整合内、外网及专项网资源,实现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的互连互通和政务业务系统的协同互动奠定了基础;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已开通运行,各级政府网站基本建立,为党和政府有效联系群众服务人民建立了新的桥梁和纽带。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已经覆盖了税务、海关、农业、银行、公安和社会保障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为政务部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电子政务治国理政和服务于民的架构已具雏形。

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可以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和有益经验,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自身发展的不足,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资源利用率不高,重建设、轻应用

在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中,普遍偏重硬件资源的投入,软件投入在整体投入中的比例普遍低于30%,硬件投入中,片面追求高性能配置,形成的资源能力远远超过实际应用的需要。一些网络资源的当前利用率不足5%,个别项目的存储资源可支撑10年的业务增长需求。电子政务应用方面,主要侧重于内部事务处理和自我服务,支撑政府决策和面向公众服务的信息化能力亟待提高。已建电子政务工程中,面向公众服务的业务应用功能不到3%;面向决策支持的业务应用功能不到8%。电子政务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普惠公众的效能尚未充分显现出来。

目前,我国的政府上网工程虽呈轰轰烈烈之势,但其中许多已建成的政府网站表现出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极易导致短期效应的弊端。一些地区和部门为了赶时、出政绩,仓促地建立网站、注册域名、买进硬件设备、配备相关软件,但热闹过一阵子之后,许多事便无人问津。这不仅有悖于国家建立电子政务的初衷,而且容易造成人、财、物等资源的极大浪费。政府网站的建设不是要给上级领导和普通百姓“作秀”,而是要在网络上真正建设一个信息丰富、内容实用、服务快捷、互动性强的电子政府。这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事情,而是需要循序渐进、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二)地区发展不平衡

一些落后地区在建立电子政务的过程中会遇到比其他地区更多、更复杂的困难。首先是资金投入不足:建立电子政务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这笔钱对发达地区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而落后地区多为吃饭财政,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常常是捉襟见肘。对他们来说,如何解决在电子政务上的投资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其次是技术条件落后:由于教育水平和经济能力的限制,落后地区的电脑普及率和上网率低得令人惊奇,有相当多的人根本没有能力或没有机会去认识和享受现代科技带给他们的生活变化,电子政务缺少社会利用的基础条件;再者是行政基础薄弱:建立电子政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政府的内部管理和外部服务都应具备一定的基础性条件,否则,没有科学化的管理和规范化的操作,政府e化就是在沙滩上盖高楼。

(三)部门协作能力不强

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不强,各部门丰富的专业信息资源还没有形成共享机制。跨部门业务协同亟待从国家层面予以梳理和完善,支撑业务协同的技术条件尚需在各部门的工程中予以落实。电子政务系统对已建公共资源的使用还不充分。中央部委90多个专网的业务,目前仅有3个部门的6项应用迁移到电子政务外网平台,规范和指导电子政务建设的国家标准,还没有得到广泛采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子政务的互连互通和整体发展。

(四)电子政务信息更新不及时

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目前还处于比较初级的层次,政府网站无论是在信息的完整性和实用性方面,还是在沟通的及时性和公开性方面都还离公众的期望有很大差距,普遍存在资料缺少价值、不能及时更新、内容平淡重复、实用信息缺少、网页质量不高等缺陷。一些政府网站仅仅满足于把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条文从纸上搬到网上,除了这些红头文件之类的政府公文,看不到其他什么像样的信息,而且多偏重介绍和宣传的静态功能,忽视政务信息的动态特征,缺乏与用户进行沟通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祝江斌.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理论月刊,2007,(01).[2]王德欣.电子政务环境下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01).[3]李红伟.国外电子政务建设对我们的启示[J].兰台世界,2005,(02).

第五篇:厦门市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厦门市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全市政务信息化工作者紧紧抓住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给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机遇,全面推进政府业务管理信息化,电子公文、电子邮件、电子采购、网上审批、公共服务信息化以及各项“金字”系列工程逐步展开,促进了政府业务信息的流通共享,为促进政府管理创新、改善政府服务、构建电子化政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党政机关办公业务资源网(金宏网)

2001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厦门市党政机关办公业务资源网(简称金宏网,即政务内网),旨在为党政机关各部门和所有公务员提供一个网络化的办公环境,促进政务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应用。市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做为该项目的业主单位,负责该项目的建设和运行维护。

“金宏网”实现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机关网络的互联互通,全市共有170多个党政机关联网单位。

(一)金宏网网络建设

金宏网于2001年投入运行,是以信息技术服务中心为中心节点构成的星型城域网,全网与国际互联网实现物理隔离。作为党政机关的办公平台,目前,共有170多个党政机关单位通过金宏网实现了互联互通,极大地促进党政机关各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应用。随着应用系统的不断增加,以及与数字福建联系的日益紧密,金宏网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二)金宏网应用

随着金宏网网络平台建设逐步完善,各类应用也逐步丰富起来。目前,金宏网已成为全市党政机关进行内部信息交换的平台。接入的党政机关单位包括五套班子及其下属单位、各区机关、中央驻厦机构、部队、各大学等。

主要业务子系统有:办公OA系统、公务员电子邮件系统、公文交换系统、综合统计信息系统、中经信息导播系统、电子刊物报编系统、VOD系统、信息报送系统、信息网站镜像等,以及市委办公厅的信息管理系统、市人大市政协市政府的建议提案督办系统、市委机要局机要通讯网、市直机关党工委党建门户网站、市委统战部统一战线工作网站、市公安局视频监控系统、市信访局市长专线处理系统及信访业务处理系统、全市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系统等。

市民基础数据库和市民服务信息系统、法人基础数据库系统以及全市基础数据交换平台也搭建在金宏网上。这些应用系统开通运行后取得了较好效果。

(三)金宏网与“数字福建”

“数字福建”是福建省全省政务网的简称,是省级部门横向网,省、市、县(区)纵向网的互联。金宏网是“数字福建”在厦门的横向接入网,与“数字福建”互联互通,透过金宏网,厦门党政机关可以访问省委、省政府、省直机关各部门以及各地市100多个站点,获取全省各地政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信息。我市工商、国土资源、粮食等部门还利用这条通道实现与省级部门纵向业务协同办公和信息共享。

运行在“数字福建”网络平台上的厦门政务信息网,由市信息技术服务中心负责维护,及时反映厦门最新的政务动态,起到了宣传厦门的窗口作用。

二、政务外网

全市政务外网平台分为一级外网和二级外网。一级外网是指联接市直各部门、各区政府的网络,是政务外网的基础架构。二级外网是指在一级外网基础上构建的直接联接社区居委会、街道办等基层单位的网络部分。二级外网是一级外网的延伸和拓展,是政务外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政务外网网络建设

一级外网采用光纤链路及多种接入方式将市直各部门、各区政府局域网汇聚到中心点——市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的核心网络上。目前已接入的单位有:市行政中心所有机关单位,市财经大厦所有机关单位,人民会堂,政协大厦,劳动力大厦(统计局、审计局、林业局、劳动社保局),外贸大厦(贸发局、外贸局),市公安局、广电局、林业局、水利局、规划局、安督局、翔安区、工商局、计生委、卫生局、火炬园、总工会等共35个单位。

二级外网已连接近350个社区居委会或街道办等基层单位,实现劳动社保和计生数据的直报业务及互联网接入功能。

(二)政务外网应用

随着政务外网网络平台建设完善,稳定运行,各类应用逐步开展。目前政务外网平台开发建设了近40个应用系统,包括:规划许可审批系统、规划实施监督系统、规划档案资料管理系统、医药科技资料查询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城域网信息管理系统、执法综合信息系统、机关事业人事管理系统、毕业生就业服务系统、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测绘档案管理系统、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卫生决策支持系统、干部保健信息系统、内外资个体户登记系统、案件审批系统、经济户口管理系统、网上审批系统、信用体系建设系统、在厦企业报备系统、房地产预警预报系统、地下网管系统、科技人才数据系统、招投标系统、城建档案系统、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市民基础数据库、法人数据库系统、市级网上审批平台、政府部门网站托管平台、五套班子OA系统、法院审判流程管理系统、厦门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厦门旅游服务网等。

三、政府网站建设

(一)厦门市政府网站

厦门市政府网站(www.xiexiebang.com)于1999年12月开通,是厦门市政府的门户网站。网站提供了简体中文、繁体中文和英文三种版本,网站平台上汇集了60多个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网站群,并在此基础上,扩展建立了全市性党政机关连通国际互联网的接入平台。经过六次改版,网站功能逐步实现了从简单的信息发布和对外宣传的窗口到政务公开、公共服务与公众参与的政务门户的转变。市政府网站的建设对促进政务公开、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提高行政效能,便于公众知情、参与和监督,展示厦门城市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市政府网站现有栏目371个,其中一级栏目31个、二级栏目118个、三级栏目103个、四级栏目119个。目前网站点击数已突破1000万人次,日均点击数超过9000。

1、政府网站平台建设

厦门市政府网站是“政府上网工程”和厦门市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府网站以“与世界相通、与百姓相连”为建设宗旨,坚持“宣传厦门、构架桥梁、资源共享、决策支持”的原则。网站突出“政务”和“门户”两大特色,从“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三大功能定位出发,设置走进厦门、政务公开、法律法规、政民互动、办事指南、审批大厅、友好城市7个主栏目及市民、企业、投资、旅游、台商5个频道,实现政务信息公开的全面性、实效性和权威性。主要表现在:

一是以政府信息公开为基础,带动社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共设有各级栏目371个,采集信息近7万条,反映社会热点和政府工作重点。实时发布市委市政府及各部门规范性文件、人大法规,政府规章、最新公告等,公开政府41个部门422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目录和社会承诺书,加强社会监督。开设专题,设置视频直播栏目,图文并茂反映社会动态,展现城市风景。二是注重与市民互动,为市民排忧解难。开通“市民论坛”、“政策问答”、“热点评论”、“领导访谈”、“人大代表网上对话”栏目,收到网民来贴13000条。网站将市民意见、建议、投诉转发相关委办局处理,及时反馈当事人,并定期将突出问题上报有关领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开展网上评政府工作,有54家市直机关和行风评议单位被列为评议对象,发挥了社会各界对机关效能和行风建设的参与和监督作用。

三是以网上审批服务系统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公共服务电子化和行政审批方式方法的转变。联接各主要委办局、行政服务单位的网上审批流转系统,向市民、企事业提供网上24小时行政审批申报和查询服务,可提供186项上网审批事项,42家单位1040项办事指南,下载办事表格686个,方便市民查询审批项目的审批依据、程序、要求、时限、经办部门。

人民日报、厦门日报、海峡导报等媒体多次专题报道厦门市政府网站在开展政务公开、网上办公和网上办事等方面的工作,并予以充分的肯定。2002年信息产业部委托有关权威机构对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政府网站进行评比,厦门名列第十位; 2003年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政府网站评比中,厦门市政府网站排名第七;2003-2005年连续三年在“中国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上获得“优秀政府门户网站”称号;2006年在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办的针对全国333个地级政府网站的评比中,厦门市政府网站排名第九。

2、政府网站应用

依托市政府外网平台建立以市政府门户网站为主站的厦门政府网站群,对市政府门户网站已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市政府门户网站主站的内容管理、全文检索、网站群管理,努力为各政府部门提供子网站生成、通用交互式应用、网上办事的通用平台。主要应用服务系统如下:

信息自动抓取系统:从互联网上实时、自动、准确地获取信息,保存到内容管理系统信息资源库中,供网站信息管理人员审核和编辑利用,实现信息实时监控和采集功能;智能化的信息过滤、自动分类等信息处理功能;信息发布和检索功能。

TRS政务垂直检索系统:一个统一的入口,网民查找厦门区域政务信息的第一选择。提升厦门人民政府网作为厦门政务门户所具有的领导形象; 政府在线综合服务系统:提供政民互动、建议提案、领导信箱、办事指南等功能和服务。

行风绩效电子评议系统:实现评议活动的社会化、网络化、电子化。网站流量分析系统:网页统计分析结果可作为网站内容和结构的调整的重要参考数据,也便于政府网站群中各部门对于信息维护工作量的考核以及分析。

网页防篡改系统:由于目前大量的安全措施(如安装防火墙、入侵检测)集中在网络层上,它们无法有效阻止网页篡改事件发生。因此,开发专门的网页(主页)防篡改系统来保护网页和保障网站内容的安全。

3、政府部门网站评比

四、网上行政审批系统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推进行政审批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降低成本,促进廉政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厦门市政府开展了网上审批工作。

(一)建设模式

分两种建设模式:一是集中建设模式。单一审批、不涉及跨部门的项目,原则上全部由厦门市信息技术服务中心通用的市网上审批服务系统,在市级平台上运行,由各政府部门与信息技术服务中心配合部署上网。二是自行建设模式。由部门牵头,按时间、技术接口要求,自行开发完成网上审批项目系统软件。各部门自行开发的系统应留有电子监察的接口。市贸发局、市地税局等13个部门42项项目采用自建模式开展工作。

(二)建设情况

厦门市经过审批制度的改革,现有行政审批事项422项(其中审批事项301项、转报事项76项、备案事项45项)。2005年共有28个单位推出168项审批和服务项目实行上网审批。

(三)应用情况 1、223个审批及服务项目实现网上预审

网上预审就是行政机关网上接受行政相对人资料申报后,通过现场查看,核对原始证件等相关办事流程,最终颁发行政许可证书,完成行政审批工作的项目。

发改委、经发局、教育局、民政局、劳动社会保障局、交通委、卫生局、外资局、质量技术监察局、统计局、水利局、地税局、贸发局、人事局、港口管理

局、工商局、国土房产局、公安局、民政局、新闻出版局、农业局(林业局)、安监局、外办、物价局、粮食局、火炬管委会等33个部门,已按规定时间推出了223个审批及服务项目的上网预审工作。其中,人事局已实现毕业生就业、国家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人才等业务的网上办理,500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办理入网,审批毕业生就业申报8万多名,下载量达50多万次。市地税局已有19个项目实现网上审批,全市90%以上的纳税人通过网站进行报表报送,95%企业用户通过网上报税,79万社保缴费人员、120万个人所得税缴纳人员实现网上办理,网上下载的税务报表格式和涉税软件超过200多种,基本满足了纳税人的日常办税需要,方便了纳税人,节省了纳税成本,工作效率和征管质量进一步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实现网上审批后,全市每年可节省纳税成本上千万元。市港口管理局开通“在港口内进行危险货物的装卸、过驳作业”网上审批项目以来,共有1407艘船只通过了审批,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2、37个审批服务项目实现网上终审

网上终审项目,即“网上预审,一次办结”,就是行政审批机关网上接受审批资料后,通过内部的审批流转程序,实现终审。行政相对人只须最后到审批机关核准原件、领取批件或证书。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民政局、地税局、人事局、贸发局、农业局(林业局)、统计局、新闻出版局、市政园林局、粮食局等九家单位结合网上审批工作特点,按照效能、有序、便捷的原则,不断优化流程,推进网上审批工作实现网上终审,如:贸发局的货物进出口许可、公安局的人口人事系统联动、市政园林局的砍伐移植城市树木许可、市地税局减免税及抵扣等项目。这样既减少了企业或市民往返办理次数,大大降低了办事成本,同时节省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率。3、5个部门已经推行网上年检年审

年检年审不属于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但大部分行政许可部门从方便相对人办事出发,针对网上年检年审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大力推进网上年检年审工作。比如,新闻出版局、工商局已基本实现年检年审事项网上办理,传统的年检年审方式正在逐步退出。新闻出版局已为印刷企业提供了1234次网上年检年审服务。市工商局开通网上年检年审以来,共受理8000多个企业的年检申请,大大节省了行政机关和企业的人力、物力。外资局、贸发局、民政局等部门的网上年检工作也取得了较好成效。

4、基本实现网上服务和政务公开

对于还未实现网上预审、终审的审批项目,各单位都能及时做好审批事项的网上查询、办事指南和申请表格下载等服务工作。目前,全市还有50个审批事项、8个备案事项在网上提供办事指南和表格下载,基本实现了政务公开和网上服务。

五、宏观决策支持系统

该系统由厦门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和市信息技术服务中心于2005年共同组织建设。

(一)建设目标:

依托厦门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建立标准化、可共享、可复用的决策信息库(城市决策数据库和知识信息库),开发相应的信息处理应用系统,有效集成,实现决策信息采编、内容组织、信息报送、传输、加工分析处理、数据整合、信息发布、展示、共享、查询、决策支持服务和管理应用的一体化和智能化,形成全市决策支持信息库,提高快速科学决策能力。

(二)建设内容:

1、建设决策信息门户。它是用户统一登陆窗口,作为信息内容检索通道和决策分析参考信息浏览界面。实现信息报送、信息共享、信息检索、信息交互以及利用定制模板展示个性化参考信息的功能。

2、建设决策数据库及应用管理系统。以《厦门市委决策数据总汇》为基本依据,根据“统一指标规范、多种报送方式、集中数据管理、按需分布应用”的原则,以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数据库设计,提供数据抽取、数据检索、数据挖掘、数据建模、统计分析、预警评估、数据维护管理、数据模板等功能。

3、建立政务知识库及应用管理系统。根据业务需求动态确定共享信息资源分类和用途,对现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建成跨不同种类数据库、可检索多种格式文档、系统资源可随时扩充的统一信息管理平台和网络电子资料库。提供信息自动采集工具、信息转换入库工具、快速检索工具、信息管理工具,对采集的数据实现排重、审核、加工、批量入库、发布、查询等功能。可进行专题信息采集的分解分工和应用的归集管理,可分层建立关联信息体应用,建立调研主题数据分类关联系统。

(三)系统模块: 包含信息采集、信息处理、新知探索、统计分析、调查研究、决策会商、公文处理、领导日程、图书室、决策直通车等模块。随着应用的展开,将围绕“办文、办会、办事”,为领导的决策提供较为快速和科学的环境。

六、政务电子数据交换(EDI)平台

政务电子数据交换平台(EDI)支撑六套业务系统:统计局工交直报系统,统计外经直报系统,财政工交直报系统,财政外经直报系统,经发局直报系统,外资局一般贸易网上直报系统。

EDI网络系统通过信息中心的EDI平台数据交换中心,联接市局端、区端和企业端。市局端通过光纤与信息中心联接,企业端和区端通过公网联结到信息中心。系统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为主B/S(浏览器/服务器)为辅的架构,主要功能模块有报表数据的录入、审核、报送、导入导出、查询、汇总等。

在市信息技术服务中心运维三年来,系统运行稳定,其间经历了三次跨应用修改。目前系统涵盖6个局办,注册企业2350家,平均年数据量约50000条,为企业与政府间数据交换提供了便捷通道,提高了报送效率,加快了企业和政府间的沟通交流,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七、人事人才服务系统

(一)厦门市人事信息管理平台

(二)厦门人事人才服务网站

(三)毕业生就业申报审批系统

(四)人员接收落户信息共享系统

(五)公务员考试网上报名服务系统

(六)事业单位招聘人员网上审批系统(七)厦门市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系统

八、金财工程

“金财工程”,即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Government Finan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FMIS),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支撑以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收付和宏观经济预测为核心应用的综合财政管理信息系统。

“金财工程”覆盖各级政府财政管理部门和财政资金使用部门,全面支撑部门预算管理、国库单一账户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宏观经济预测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应用需求。其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财政系统多年来“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预算管理的规范化,提高国库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财政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同时有利于提高财政管理的透明度,加强廉政建设,提高财政管理部门依法理财的能力。

(一)“金财工程”的结构

(二)“金财工程”开展情况

目前建成了以下管理系统,基本涵盖了财政收支管理的各个领域。

1、部门预算系统

2、办公自动化系统

3、国库集中支付系统

4、预算指标管理系统

5、银行代收系统

6、工资统一发放系统

7、厦门财政网站和政府采购网站

九、金盾工程

厦门“金盾工程”建设遵循“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和“信息整合、高度共享”的原则,扎实推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受到了公安部的肯定。

(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二)应用系统建设

市公安局以信息中心为基础建立了统一的标准管理体系,建成了涵盖大部分公安业务在内的30多个网络化应用系统,积累了3000万条有效数据,并通过数据整合和抽取,按五要素的要求构建综合数据库,依托信息中心建成综合查询、声讯系统、自动比对报警、综合分析等一系列平台化的基础设施,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服务和支持;同时以信息中心为依托,积极推动业务流程重构,建立了厦门市工作对象信息综合采集和管理系统,实现了对重点人口、监所案犯、刑嫌人员、政保对象、指纹信息等系统的有效集成,确保数据采集方便、及时、准确、完整;开发建设了集接处警、案件受理、立案、查破、人员处理、基础台帐、数据分析等于一体的厦门公安执法综合信息系统,实现了接处警信息的自动传输、案件的网络化审批及台帐和各种报表的自动生成功能,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达到解放警力、提高公安机关执法管理规范性的目的。已建或正在建设的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和公安8大信息资源库、公安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和公安信息请求服务系统、CA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系统、无线移动查询系统、重点关系人员库报警比对平台等基础性、跨业务、跨地区、跨部门、跨警种的综合应用系统,将有力地促进现代警务机制的建立,为公安工作和现实斗争服务。

下载电子政务的现状(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子政务的现状(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就是不断创造和利用科学技术的历史,随着以全球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步人一个崭新的网络时代。20世纪90年代“信息高速公......

    上海电子政务建设现状调查报告(最终定稿)

    上海电子政务建设现状调查报告上海电子政务的建设简介项目背景:电子政务建设已成为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上海市电子政务经过“九五”、“......

    电子政务背景分析和网络建设现状

    一、电子政务背景分析 1.1 电子政务的含义 政府行业信息化建设从最初的办公自动化开始,逐步实现政府各职能部门以及各行政单位之间的电子化、网络化和集中化,通过不断的发展,确......

    电子政务发展与现状[优秀范文五篇]

    电子政务未来发展方向 2009-07-20 来源:教育网 电子政务未来发展方向 推行电子政务,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对新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大同市电子政务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范文)

    大同市电子政务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学生姓名:邢媛指导老师:罗宝刚内容提要: 我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近几年来不断加快步伐,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此背景之下,大同市的电子政务......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现状与预测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现状与预测(2005-05-31 10:12:44)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信息管理中心 刘颖在我国,电子政务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的电子政务建设到今......

    市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

    早在党的十六大,中央就为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

    电子政务中信息公开的现状分析

    电子政务中信息公开的现状分析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通过互联网络予以实现,以打破时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