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子政务发展与现状
电子政务未来发展方向
2009-07-20 来源:教育网
电子政务未来发展方向 推行电子政务,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对新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如何更深入领会“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整合资源、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的电子政务建设原则?如何更准确科学地理解电子政务本质?如何更理性务实地发展电子政务?2月26日,来自各地的电子政务实践专家、应用推进机构负责人和IT企业政府业务高层主管,在“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电子政务建设机制保证主题研讨会”上,就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者结合各自的实践,就实施统一规划的机制要求与多部门多机构多平台并行现状、“一把手工程”集体决策原则与电子政务项目责任主体缺失、事业机构的服务特性及权限制约与电子政务的政务本质和管理职能要求、效能目标监理与低成本实现、电子政务“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与复合型人才成长与激频娜狈Α⑼獍竦男б娉杀居胄畔踩频恼铰孕б妗⑹缘愎こ叹橥乒阌胝晒涸蚨越印T供应商的品牌影响与品质保障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本报今天摘登部分代表的发言,欢迎更多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陈拂晓电子政务建设是面向全社会的一项宏大的建设工程,政府通过IT技术来全面履行职能的时代已经到来。
电子政务的主要方向是什么?温家宝总理去年年末在国家行政学院省部级干部电子政务研讨班上的讲话回答了这个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就是要全面履行政府在这四个方面的职能,“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根本要求是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进政府工作、方便人民群众。”我认为这个要求一方面包含了电子政务的建设目的,另外一方面也包含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原则和出发点。
党和国家把电子政务建设战略决策摆到了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高度是意义深远的。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电子政务建设对我们国家来讲还是个新生事物。尽管中国的信息化建设由来已久,严格地说从启动到现在已接近20年,但是在绝大多数的部门和地方,正像17号文件中所讲,还属于初级阶段或者是初步阶段,这就需要各方面来关注这项面向全社会的工程。
浙江省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主任——陈新忠
陈新忠目前国内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存在四种形式:一是成立各种形式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临时机构);二是成立专职机构,如信息办、信息产业厅(局)、省市信息中心;三是落实到一个政府部门机构来负责,如科技局、计委;四是由各级办公厅(室)处室管理。这些管理机构的设置都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电子政务的发展,但这并不完全适应现阶段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因为不同形式的机构在推进电子政务的建设进程时很容易步调不一致。临时机构规格很高,但主管日常工作的可能就是一个处级机构,临时机构又不是正式行政机构,政府目标考核也不明确,这导致实际协调、推进的效果很不理想。新设立的很多专职机构由于起步规格不高,实际上都是挂在一个政府部门,对现阶段电子政务全局性工作往往作用不能到位。办公厅(室)系统的机构往往行政职能不到位,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电子政务管理体制问题到了急需解决的地步,建议以现行中国政府的管理体制为前提,适时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
国管局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政府采购处处长——高志刚
2003年是采购中心开始运作的第一年,我们先后为铁道部、金审工程、金财工程、金税工程等采购IT硬件大约3~4亿元,而2004年实行集中采购的商品和服务目录范围将逐步扩大,采购的产品将不仅仅涉及到各部委本身的需求,也包括了一级和二级单位的需求,如系统的联网等。
在围绕电子政务服务的实践过程当中,我们感受很深,也遇到一些尚未找出统一解决办法的具体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一个老系统所采用的平台,在新一轮的采购中能否从品牌的角度进行更新。如果不能够调整平台,采购中的很多项目只能采用单一来源的方式,缺乏足够的竞争。第二个问题是目前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我们总体感觉缺乏一套可以防止盲目追求设备高档化现象的可参照的执行标准。如果能有专门的部门或者机构来进行建设标准的审核,纳税人的钱将更能花在刀刃上。
天津市政府办公厅助理巡视员—— 刘彦凯
我们历来主张一线的电子政务系统一定要考虑用最成熟的设备,而不一定用最先进的,我们不仅要考虑现有的应用水平,还要考虑到投入产出比。如果我们在采购时能把技术指标和效益评议结合在一起,就好把握了。
关于效能目标监理与低成本实现的问题,我一直认为信息化监理是比较好的方式,通过监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但现在监理最大的问题在于同体监理。有的监理单位本身又做系统集成,他们又和别的监理单位、集成商进行交叉监理。所以在对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时,一定要把握监理的独立性并杜绝同体监理的问题发生。另外我认为试点工程的好处在于花少量的钱可以制定一个比较完整的方案,但我认为试点工程的目的不应该是推广产品,最重要的是通过试点找出规律,并据此制定标准和规划。
浙江省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处长——俞建玉
我认为一定要以信息化手段来支撑我们整个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一定要以信息管理现代化来推动政府管理现代化。首先,我们必须拥有一个信息发布平台,向全社会、所有媒体、所有纳税人公布整个政府采购预算、政府采购工程和服务、政府采购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等等,要得到全社会的监督。其次,政府采购部门本身也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既提高部门内部的办事效率,也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比如现在各个单位的采购计划要汇总到我们这里,你来我往的跑来跑去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我认为采购计划应该在网上申报、网上审批,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节省人力,同时还透明公开。
辽宁省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兰春岭
首先,我想谈一谈电子政务人才的培养。目前很多电子政务一线建设者都有这样的体会:这项工作往往是默默无闻,无法直接创造效益,又要花很多钱投入,因此从事电子政务建设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很难得到更多的培养,很难得到更多的提职机会,正因如此,辽宁省信息办计划拿出专门的资金,为省里各个部门专门培养信息中心主任,并为他们的进一步科研创造条件。另外,目前辽宁省将电子政务纳入省一级机关的年终目标考核制度当中,一票否决,如果谁不及格,这个机关就没有完成省政府规定的指标任务。由于将电子政务纳入考核当中,各个部门的领导势必要重视电子政务建设,否则这将影响全单位的达标任务,信息中心也顺理成章地得到了领导的重视。
青岛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主任——刘惠军
解决机制问题首先要看领导。由于电子政务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于政府运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而这方面的改革创新是政府领导的主要职责之一,所以我们认为“一把手工程”的内涵并不是让一把手来重视工程建设和技术问题,而应该是由领导深思熟虑从政府运行管理改革创新的角度去组织实施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建设确实需要一个统一的机构,青岛市委市政府比较早地认识到这个问题,从1995年就酝酿要统一机构,其实质就是明确一个责任主体。所以在1996年初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要成立市委市政府统一的计算机中心,把机构首先统一下来,然后再要求网络统一、规划统一、软件统一,强制执行。青岛当时的市委书记提议要成立正局级规格的独立的计算机中心,主要是考虑到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这种做法不仅在当时,即使到现在也是超前的,这也是“一把手工程”的重要体现。
吉林省政府政务信息化办公室主任——肖军
我认为现在电子政务建设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难题。首先,当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制约了电子政务正常和有序的发展,体制不顺、运转机制不灵活,造成目前各个系统各自为政、自成体系、重复建设,产生信息孤岛。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按照信息系统工程的客观规律,这么一个庞大的系统建设需要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来做保障。电子政务建设是与当前政府的体制创新和制度改革紧密相关的,可能还涉及到各部门的利益再分配。其次,我认为当前面临着电子政务效益的问题,实际效益应该是衡量电子政务建设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个效益主要是指社会效益。第三,我认为当前还面临着电子政务投资机制的问题,尤其对于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来说,如果电子政务建设完全依靠财政投入,有可能在建设进度上受到很大影响。我认为可以走市场化运作的方式。
甘肃省政府办公厅信息技术处处长——胡兆东
我想谈一个沟通的问题:我们从省到县在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需要配一些包括数码相机在内的设备。采购办提供的一些产品,目录拿出来以后很多都是过时的或者已经属于淘汰的产品。所以我们感到如果政府采购部门能够及时地得到新的产品信息,就能够修改我们的产品目录。其次,我认为电子政务的建设机制保障十分重要,建设本身的问题和困惑可以通过各单位的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和在建设中摸索来解决,但是根源的机制保障问题是影响整体的关键。
广东省财政厅办公室副主任——卢荣春
广东省金财工程从2002年8月财政部召开全国财政系统金财工程座谈会议之后正式提上议程。该工程一共包括15个模块,总共投资3亿多元,用5年时间建成。这15个系统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技术平台、统一组织管理、统一政府采购的“五个统一”来进行,进行得比较顺利。
结合我们省金财工程建设现状,我认为有三点需要引起重视。首先是信息安全问题,希望电子政务建设和国家有关保密技术标准能够有机结合,以使安全问题得到加强。其次就是统一标准的问题,以前各个处室也在做,各个地市级财政部也在做,结果技术标准不统一,造成极大浪费。最后,还有一个如何找到电子和政务最佳结合点的问题,我认为电子政务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涉及到技术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诸多问题,只有很好地结合,才能使得电子政务建设达到预期目标。
江苏省财政厅办公室副主任——姚雪峰
姚雪峰谈到电子政务的建设,我想打个比方,把电子政务建设看作是修建一条高速公路。这条路修多宽需要我们去考虑,上边跑的车时速是多少、路修好以后路上面允许跑什么车、车里面能够装什么东西,这些规则都要政府统一制定,这就是我们政府的职责。
那么这条路由谁去修建呢?肯定会有很多公司去竞争,怎么样竞争呢?可以通过政府采购这种途径去竞争,当然前提是要保质保量,达到要求。另外,这条路修好以后由谁去维护它呢?这些都需要有统一考虑,都需要政府成立一个专门的事业单位或者行政单位,去承担这些任务,这也就是所谓的信息中心、信息办。
南京市地税局信息处处长——杨旭
业务部门、管理部门要行使政府管理职能,厂商根据业务部门的需求开发软件、做实施,那么电子政务办公室或信息中心的主要职责是什么?我认为就是需求分析和规划设计,甚至就是给领导提建议,参与电子政府的管理或者流程的再造和优化。管理者对信息化也有不同层次的理解,重视程度肯定会有所不同,如果说现在很多部门里,信息中心或电子政务办公室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那就需要我们更主动地多做一些工作以赢得重视。
另外,政府各部门的管理方式差异较大,有些部委或委办局的垂直管理力度大一些,有些外围的部委办局却有自身的应用特点,如果完全靠电子政务办来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可能造成实施周期长。如果各单位或部门愿意在信息化方面投入自有资金,我觉得首先应该鼓励,当然可能引起平台、应用的不一致,引发后面的整合问题,但是前期这种工作是必要的,我认为不影响后期的整合。实施统一规划和现在的多平台或多单位运行也并不矛盾,后面肯定有个逐步升级和逐步优化的过程。
河北省政府采购办公室副主任——韩孟玉
在河北省,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重复建设,河北各个部门都在进行网络建设,都在进行网上办公或者网上信息发布,并且都做得比较大,像工商、税务、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他们的系统建设到了乡一级,要从乡或者村提供信息,这样一来,各个部门都在购置服务器、建网络,每一个系统的投资都在几千万元以上,而且以后的运营费用每年也要几百万元。再比如,很多用户在购买设备时片面强调设备的先进性,造成的结果就是高配置低运营,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上边跑不了什么应用,这将造成极大的浪费。还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哪些网络设备已经在哪些地方中标,中多少标,这些信息最好能够彼此有个沟通,能把最好的设备排在前面。
新疆自治区政府采购中心主任——齐新梅
我认为专家的专业素质和水平是招标成败的一个很关键因素。因为我们新疆处于边远地区,我们现有的专家库也有局限性。我们的很多项目除聘请新疆具有权威性的专家以外,还请了国家信息产业部以及部委的专家来给我们把关。第二个问题就是关于网络工程监理的问题。现在新疆有一家监理公司,从他们去年成立到现在做的项目来看,我们感觉到这个监理公司在保证政府采购项目效果方面的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为第三方做监理比较公正,他要保证这个项目能够自始至终在他的监理之下完成,达到预期的效果。他既要维护采购单位的利益,同时还要维护供应商的利益,他在这当中应该代表一种公正性。我认为,电子政务工程也应该像传统工程一样,必须采用监理,否则不予批准。
辽宁省财政厅办公室主任——康健
在我看来,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在电子政务信息的披露方面,应该说是走在前面,因为各个政府网站在为市民服务方面进步很大。但是我们目前最薄弱的,是政府的管理和运行方面相当滞后,仅仅满足了信息披露和部分服务的需要,在管理上还没有做到像企业服务和管理那样深入。所以,我认为政府应该作为推动电子政务的第一动力。现在从政府的运行方面而言,认识问题还是一个最突出的问题,保障机制、资金投入等等问题的根源是要看各地政府包括主要领导人对电子政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电子政务到底要起什么作用?我认为一方面是提高工作效率;一方面是规范管理;另外一个是降低成本。但我认为,最直接目的应该是降低成本,这是电子化之所以能推行的最根本动力。
湖南省省直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副主任——胡晓宏
我想借此次会议呼吁电子政务建设的规范和标准的问题,让我们在工作中有标准可依。目前信息不畅通给工作带来不便,甚至造成经济损失。例如,关于内网、外网的建设标准问题,如果没有可参照的产品目录,政府采购部门就很难选择。另外,我们用纳税人的钱为纳税人服务,我们还要考虑怎样通过技术支持,使电子政务建设能够真正做到高产出、低投入。我还想谈谈扶植民族产业的问题。政府采购政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应该扶植民族产业。但是民族产业如何界定?大家都认为国外的IT产品好,到底好在哪里?哪些建设必须用最好的产品,哪些建设可以用我们自己的产品?这些都需要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出台比较明确的标准和规定。
IBM政府与公众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 ——刘焕时
我们常常问一个问题:中国的信息化应用与国外到底存在哪些差距?我们大部分单位所使用的计算机产品都是与美国同步的,美国或者其他发达国家公布的任合一款新产品,12个小时后一定会在中国市场公布。我相信如果讲与国外的差异,绝不是在使用设备的先进性上、成本上存在差异,关键因素是我们的经验积累、应用开发和业务整合上的差距。很多美国用户应用的产品也不是最先进的,他们尽量把购买产品的生命周期拉长。他们买的产品未必是最便宜的,但得到的回报一定是最大的。他们的采购完全是以商业或者经济效益驱动。IBM负责香港政府公众事业部的同事告诉我,香港政府在信息化采购上,没有硬件、软件的纵向采购,全部都是按照集成化项目采购,政府明确自己建设的目标,厂商根据政府的需要和现有环境、设备等资源写标书,硬件、软件和网络设备采购只是标书中的一部分。整个项目是交钥匙工程,厂商花费大量时间与最终用户一起调研,明确建设目的,做业务流程整合,然后在此基础上做大量的应用开发工作。一套信息系统推出来,政府部门相应的流程、相应的规章制度、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全部配套出台,政府的应用机制也配套而来。
怎样解决横向协调的整合问题?怎样解决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问题?过去确实解决起来很难,现在的新技术发展完全可以满足,例如网格计算。网格计算是目前欧美国家正在发展的新技术,它的目的是把一个区域的计算力资源统一起来。我们并不是实际拥有一个计算机,我们可能摸不到自己的计算机,我们的数据也不在自己的硬盘上,但是我们能调用这些数据和资源。据调查显示,全世界个人电脑的平均使用率不到5%,其余的计算力都被浪费了。网格计算能帮助你在一个网络里,利用其他人或者其他机构的冗余计算力完成你要做的工作。目前中国已经有很多单位开始做网格计算的应用和规划,这些新技术的应用能给我们各地方带来新的机会和变革。
福建省政府采购办公室副主任——肖宝铭
我认为,政府采购本身就需要电子化的支持,它需要建立政府采购平台,这样才能实现高效、快速的目标。我们目前政府采购手续比较繁杂,而且各地采购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这些问题通过电子化手段都是可以解决的。
另外,我一直在想,政府采购如何为电子政务服务?首先我认为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建立一个低投入、高起点、高目标的统一平台,因为政府部门的资金的确有限。另外,要确保招标的公正性,我建议建立招标推荐机制,将质优的产品和服务向我们推荐,我们要实行企业和政府的双赢方针。
西安交大博通资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台元
电子政务在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市场的作用,也要重视政府的监控;既要重视安全建设,也要重视信息公开;既要重视政府办公电子化,也要重视为社会提供高效服务;既要重视网络建设,也要重视应用系统和基础数据库建设。但是,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抓住“应用”。在分析清楚需求的情况下,总体规划网络建设、覆盖范围、节点分布、数据库和应用系统。
在信息安全建设中,系统软、硬件虽然是最直接的,但实际上只占了安全体系的一部分。专业化的安全管理、安全服务、安全培训,必不可少。交大博通为保证电子政务系统的持续安全运行,积极关注和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以专业化的安全服务体系,及时响应用户安全体系的动态变化。
珠海市政府采购中心副主任——易卫华
要规范又要高效,在政府采购制度历史悠久的西方国家,这是一个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课题,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个矛盾提供了可能性。有别于目前一些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实践仅限于通过互联网向公众发布信息的状况,珠海市政府采购中心在电子政务的实践中,以“网络平台、透明运作、数字管理”的理念,推行网上采购和采购卡刷卡结算。使得在政府财政支出的采购过程中,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得以通过网站实现互动。作为政府,节约了采购资金,通过制度建设和技术手段保证了政府采购的公开、公正和透明,同时也提高了效率,对企业来说,在减少运作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效率和收益。
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健航
PC类产品作为电子政务基础应用平台的一部分,将成为政府工作人员必不可少的信息工具。随着电子政务建设脚步的加快,国家《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政府不仅确立了严格的公共资金管理使用制度,有效地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率,其公正、公开、公平的“三公原则”也为所有的IT厂商提供了一个公平竞技的舞台。民族厂商面临着一次良好的发展机遇。作为国内进军电子政务领域的主力厂商之一,清华同方电脑已经具备了为中国电子政务提供优秀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能力,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为推动电子政务的加速而共同努力。
华为3Com技术有限公司政府网络部总监——刘志凌
我想借此次机会谈一谈IT行业企业自律问题。说到自律,我们首先自身要自律,自律自己的员工和企业行为。首先,在网络建设中,有些厂商并没有根据用户的实际业务需求去配合用户规划网络,而是以我为主的规划,这样很可能会造成用户投资的浪费或者缺乏后续发展空间。以用户及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应该是所有IT厂商的共识。再有,厂商要对自己的承诺负责任。现在的评标,厂商都把标书制作得非常精美,都承诺了很多能够满足用户各种需求的功能。如果按照印刷的标书来评选,用户肯定非常满意。但是实际上在标书中厂商的很多承诺是不负责任的。我建议厂商在承诺自己的产品功能时,一定要附上权威机构的相应评测和检验报告来佐证。另外,厂家尤其要遵守自己对用户,尤其是政府用户在服务方面的承诺。
每周电脑报社常务总编辑——王学武
对电子政务,我个人的简单理解是“电子务的政和务政的电子”,应有三层含义——电子、政务、电子政务。但无论几层含义,政务都是本质。电子务什么样的政,电子怎么样务政,用什么样的电子务政,谁来用电子务政,务政务的怎么样,是建设者、管理者和服务者都会面临的课。
中国惠普企业系统集团市场拓展经理——贾滨
用户在采购IT产品时应该注意什么?用专家的话说:就是要算大帐、算明帐、算长帐。我们经常提到一个名词:TCO,即总体拥有成本,也就是不能单纯考虑价格的高低,要在保证服务和质量的前提下考虑价格。这是每一个采购者应该认真考虑的。惠普公司今天推出动成长的企业概念,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如何随时调整目标来适应竞争需要。惠普公司还在根据国内的情况,不断推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产品,今后我们一定会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TCL电脑公司副总经理——赵为
今天非常受感动,甚至可以用震撼来形容。第一个感触是各位代表在很困难的环境下,表现出的责任感。第二点是各位专家在实施政府信息化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尤其是这些经验中有很多创新。第三点是陈拂晓先生提出的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的差别,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让我很受触动。纲举目张,在政府信息化建设中,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更不是投资主体的问题,这个纲是什么?是指建设电子政府的目的,即降低行政成本。这个目是什么?是方便群众。只要从这个宗旨出发考虑政府信息化的建设,就一定能够很快推进。技术和制度是相互作用的关系,技术的发展一定会对制度的变迁、对政府职能的转变起推动作用。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翟芳
2003年以来,电子政务的需求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政府信息化建设对服务器系统的定制化、个性化和无限扩展的需求日益增加,数据整合和数据集中的趋势日益明显。因此我们提出了弹性部署的服务器理念,并且率先实现了高性能服务器由完全封闭向完全开放的体系架构转移,也促进了高性能的计算模式。弹性部署的推广使得电子政务系统的搭建能够随时根据应用的需求对信息系统的高速互连单元、计算单元等进行方便的调整以及扩充,最后发挥出系统的最佳性能。弹性部署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中端,在高端突破方面同样也取得了很大成功。2003年4月在我们推出弹性部署理念的同时,也推出了高性能商用服务器系统,目前这个系统已经在连云港市政府电子政务平台、山东省地税征管系统,长沙工商信息化系统,柳州财政局的核心业务系统等多个项目中应用。
思科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政府及大企业事业部市场经理——刘敏
我代表思科中国副总裁张思华先生,感谢中国电子学会、《每周电脑报》能够提供这个研讨机会。有专家提到电子政务的实施和建设与公众服务和应用分不开,思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电子政务一定与公众服务连接,一定要关注社会的焦点,这样才能达到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转变政府职能的最终目的。思科在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帮助政府透过网络建立了超级部委,即通过网络把各个部委互联互通,大大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在国内也有很多这样的案例,例如北京国税的网上报税,安徽省公安局的网上抓逃、网上打拐,还有昆明社保等等,思科都在其中做了很多事情。
第二篇:厦门市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厦门市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全市政务信息化工作者紧紧抓住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给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机遇,全面推进政府业务管理信息化,电子公文、电子邮件、电子采购、网上审批、公共服务信息化以及各项“金字”系列工程逐步展开,促进了政府业务信息的流通共享,为促进政府管理创新、改善政府服务、构建电子化政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党政机关办公业务资源网(金宏网)
2001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厦门市党政机关办公业务资源网(简称金宏网,即政务内网),旨在为党政机关各部门和所有公务员提供一个网络化的办公环境,促进政务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应用。市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做为该项目的业主单位,负责该项目的建设和运行维护。
“金宏网”实现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机关网络的互联互通,全市共有170多个党政机关联网单位。
(一)金宏网网络建设
金宏网于2001年投入运行,是以信息技术服务中心为中心节点构成的星型城域网,全网与国际互联网实现物理隔离。作为党政机关的办公平台,目前,共有170多个党政机关单位通过金宏网实现了互联互通,极大地促进党政机关各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应用。随着应用系统的不断增加,以及与数字福建联系的日益紧密,金宏网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二)金宏网应用
随着金宏网网络平台建设逐步完善,各类应用也逐步丰富起来。目前,金宏网已成为全市党政机关进行内部信息交换的平台。接入的党政机关单位包括五套班子及其下属单位、各区机关、中央驻厦机构、部队、各大学等。
主要业务子系统有:办公OA系统、公务员电子邮件系统、公文交换系统、综合统计信息系统、中经信息导播系统、电子刊物报编系统、VOD系统、信息报送系统、信息网站镜像等,以及市委办公厅的信息管理系统、市人大市政协市政府的建议提案督办系统、市委机要局机要通讯网、市直机关党工委党建门户网站、市委统战部统一战线工作网站、市公安局视频监控系统、市信访局市长专线处理系统及信访业务处理系统、全市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系统等。
市民基础数据库和市民服务信息系统、法人基础数据库系统以及全市基础数据交换平台也搭建在金宏网上。这些应用系统开通运行后取得了较好效果。
(三)金宏网与“数字福建”
“数字福建”是福建省全省政务网的简称,是省级部门横向网,省、市、县(区)纵向网的互联。金宏网是“数字福建”在厦门的横向接入网,与“数字福建”互联互通,透过金宏网,厦门党政机关可以访问省委、省政府、省直机关各部门以及各地市100多个站点,获取全省各地政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信息。我市工商、国土资源、粮食等部门还利用这条通道实现与省级部门纵向业务协同办公和信息共享。
运行在“数字福建”网络平台上的厦门政务信息网,由市信息技术服务中心负责维护,及时反映厦门最新的政务动态,起到了宣传厦门的窗口作用。
二、政务外网
全市政务外网平台分为一级外网和二级外网。一级外网是指联接市直各部门、各区政府的网络,是政务外网的基础架构。二级外网是指在一级外网基础上构建的直接联接社区居委会、街道办等基层单位的网络部分。二级外网是一级外网的延伸和拓展,是政务外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政务外网网络建设
一级外网采用光纤链路及多种接入方式将市直各部门、各区政府局域网汇聚到中心点——市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的核心网络上。目前已接入的单位有:市行政中心所有机关单位,市财经大厦所有机关单位,人民会堂,政协大厦,劳动力大厦(统计局、审计局、林业局、劳动社保局),外贸大厦(贸发局、外贸局),市公安局、广电局、林业局、水利局、规划局、安督局、翔安区、工商局、计生委、卫生局、火炬园、总工会等共35个单位。
二级外网已连接近350个社区居委会或街道办等基层单位,实现劳动社保和计生数据的直报业务及互联网接入功能。
(二)政务外网应用
随着政务外网网络平台建设完善,稳定运行,各类应用逐步开展。目前政务外网平台开发建设了近40个应用系统,包括:规划许可审批系统、规划实施监督系统、规划档案资料管理系统、医药科技资料查询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城域网信息管理系统、执法综合信息系统、机关事业人事管理系统、毕业生就业服务系统、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测绘档案管理系统、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卫生决策支持系统、干部保健信息系统、内外资个体户登记系统、案件审批系统、经济户口管理系统、网上审批系统、信用体系建设系统、在厦企业报备系统、房地产预警预报系统、地下网管系统、科技人才数据系统、招投标系统、城建档案系统、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市民基础数据库、法人数据库系统、市级网上审批平台、政府部门网站托管平台、五套班子OA系统、法院审判流程管理系统、厦门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厦门旅游服务网等。
三、政府网站建设
(一)厦门市政府网站
厦门市政府网站(www.xiexiebang.com)于1999年12月开通,是厦门市政府的门户网站。网站提供了简体中文、繁体中文和英文三种版本,网站平台上汇集了60多个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网站群,并在此基础上,扩展建立了全市性党政机关连通国际互联网的接入平台。经过六次改版,网站功能逐步实现了从简单的信息发布和对外宣传的窗口到政务公开、公共服务与公众参与的政务门户的转变。市政府网站的建设对促进政务公开、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提高行政效能,便于公众知情、参与和监督,展示厦门城市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市政府网站现有栏目371个,其中一级栏目31个、二级栏目118个、三级栏目103个、四级栏目119个。目前网站点击数已突破1000万人次,日均点击数超过9000。
1、政府网站平台建设
厦门市政府网站是“政府上网工程”和厦门市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府网站以“与世界相通、与百姓相连”为建设宗旨,坚持“宣传厦门、构架桥梁、资源共享、决策支持”的原则。网站突出“政务”和“门户”两大特色,从“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三大功能定位出发,设置走进厦门、政务公开、法律法规、政民互动、办事指南、审批大厅、友好城市7个主栏目及市民、企业、投资、旅游、台商5个频道,实现政务信息公开的全面性、实效性和权威性。主要表现在:
一是以政府信息公开为基础,带动社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共设有各级栏目371个,采集信息近7万条,反映社会热点和政府工作重点。实时发布市委市政府及各部门规范性文件、人大法规,政府规章、最新公告等,公开政府41个部门422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目录和社会承诺书,加强社会监督。开设专题,设置视频直播栏目,图文并茂反映社会动态,展现城市风景。二是注重与市民互动,为市民排忧解难。开通“市民论坛”、“政策问答”、“热点评论”、“领导访谈”、“人大代表网上对话”栏目,收到网民来贴13000条。网站将市民意见、建议、投诉转发相关委办局处理,及时反馈当事人,并定期将突出问题上报有关领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开展网上评政府工作,有54家市直机关和行风评议单位被列为评议对象,发挥了社会各界对机关效能和行风建设的参与和监督作用。
三是以网上审批服务系统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公共服务电子化和行政审批方式方法的转变。联接各主要委办局、行政服务单位的网上审批流转系统,向市民、企事业提供网上24小时行政审批申报和查询服务,可提供186项上网审批事项,42家单位1040项办事指南,下载办事表格686个,方便市民查询审批项目的审批依据、程序、要求、时限、经办部门。
人民日报、厦门日报、海峡导报等媒体多次专题报道厦门市政府网站在开展政务公开、网上办公和网上办事等方面的工作,并予以充分的肯定。2002年信息产业部委托有关权威机构对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政府网站进行评比,厦门名列第十位; 2003年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政府网站评比中,厦门市政府网站排名第七;2003-2005年连续三年在“中国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上获得“优秀政府门户网站”称号;2006年在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办的针对全国333个地级政府网站的评比中,厦门市政府网站排名第九。
2、政府网站应用
依托市政府外网平台建立以市政府门户网站为主站的厦门政府网站群,对市政府门户网站已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市政府门户网站主站的内容管理、全文检索、网站群管理,努力为各政府部门提供子网站生成、通用交互式应用、网上办事的通用平台。主要应用服务系统如下:
信息自动抓取系统:从互联网上实时、自动、准确地获取信息,保存到内容管理系统信息资源库中,供网站信息管理人员审核和编辑利用,实现信息实时监控和采集功能;智能化的信息过滤、自动分类等信息处理功能;信息发布和检索功能。
TRS政务垂直检索系统:一个统一的入口,网民查找厦门区域政务信息的第一选择。提升厦门人民政府网作为厦门政务门户所具有的领导形象; 政府在线综合服务系统:提供政民互动、建议提案、领导信箱、办事指南等功能和服务。
行风绩效电子评议系统:实现评议活动的社会化、网络化、电子化。网站流量分析系统:网页统计分析结果可作为网站内容和结构的调整的重要参考数据,也便于政府网站群中各部门对于信息维护工作量的考核以及分析。
网页防篡改系统:由于目前大量的安全措施(如安装防火墙、入侵检测)集中在网络层上,它们无法有效阻止网页篡改事件发生。因此,开发专门的网页(主页)防篡改系统来保护网页和保障网站内容的安全。
3、政府部门网站评比
四、网上行政审批系统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推进行政审批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降低成本,促进廉政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厦门市政府开展了网上审批工作。
(一)建设模式
分两种建设模式:一是集中建设模式。单一审批、不涉及跨部门的项目,原则上全部由厦门市信息技术服务中心通用的市网上审批服务系统,在市级平台上运行,由各政府部门与信息技术服务中心配合部署上网。二是自行建设模式。由部门牵头,按时间、技术接口要求,自行开发完成网上审批项目系统软件。各部门自行开发的系统应留有电子监察的接口。市贸发局、市地税局等13个部门42项项目采用自建模式开展工作。
(二)建设情况
厦门市经过审批制度的改革,现有行政审批事项422项(其中审批事项301项、转报事项76项、备案事项45项)。2005年共有28个单位推出168项审批和服务项目实行上网审批。
(三)应用情况 1、223个审批及服务项目实现网上预审
网上预审就是行政机关网上接受行政相对人资料申报后,通过现场查看,核对原始证件等相关办事流程,最终颁发行政许可证书,完成行政审批工作的项目。
发改委、经发局、教育局、民政局、劳动社会保障局、交通委、卫生局、外资局、质量技术监察局、统计局、水利局、地税局、贸发局、人事局、港口管理
局、工商局、国土房产局、公安局、民政局、新闻出版局、农业局(林业局)、安监局、外办、物价局、粮食局、火炬管委会等33个部门,已按规定时间推出了223个审批及服务项目的上网预审工作。其中,人事局已实现毕业生就业、国家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人才等业务的网上办理,500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办理入网,审批毕业生就业申报8万多名,下载量达50多万次。市地税局已有19个项目实现网上审批,全市90%以上的纳税人通过网站进行报表报送,95%企业用户通过网上报税,79万社保缴费人员、120万个人所得税缴纳人员实现网上办理,网上下载的税务报表格式和涉税软件超过200多种,基本满足了纳税人的日常办税需要,方便了纳税人,节省了纳税成本,工作效率和征管质量进一步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实现网上审批后,全市每年可节省纳税成本上千万元。市港口管理局开通“在港口内进行危险货物的装卸、过驳作业”网上审批项目以来,共有1407艘船只通过了审批,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2、37个审批服务项目实现网上终审
网上终审项目,即“网上预审,一次办结”,就是行政审批机关网上接受审批资料后,通过内部的审批流转程序,实现终审。行政相对人只须最后到审批机关核准原件、领取批件或证书。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民政局、地税局、人事局、贸发局、农业局(林业局)、统计局、新闻出版局、市政园林局、粮食局等九家单位结合网上审批工作特点,按照效能、有序、便捷的原则,不断优化流程,推进网上审批工作实现网上终审,如:贸发局的货物进出口许可、公安局的人口人事系统联动、市政园林局的砍伐移植城市树木许可、市地税局减免税及抵扣等项目。这样既减少了企业或市民往返办理次数,大大降低了办事成本,同时节省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率。3、5个部门已经推行网上年检年审
年检年审不属于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但大部分行政许可部门从方便相对人办事出发,针对网上年检年审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大力推进网上年检年审工作。比如,新闻出版局、工商局已基本实现年检年审事项网上办理,传统的年检年审方式正在逐步退出。新闻出版局已为印刷企业提供了1234次网上年检年审服务。市工商局开通网上年检年审以来,共受理8000多个企业的年检申请,大大节省了行政机关和企业的人力、物力。外资局、贸发局、民政局等部门的网上年检工作也取得了较好成效。
4、基本实现网上服务和政务公开
对于还未实现网上预审、终审的审批项目,各单位都能及时做好审批事项的网上查询、办事指南和申请表格下载等服务工作。目前,全市还有50个审批事项、8个备案事项在网上提供办事指南和表格下载,基本实现了政务公开和网上服务。
五、宏观决策支持系统
该系统由厦门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和市信息技术服务中心于2005年共同组织建设。
(一)建设目标:
依托厦门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建立标准化、可共享、可复用的决策信息库(城市决策数据库和知识信息库),开发相应的信息处理应用系统,有效集成,实现决策信息采编、内容组织、信息报送、传输、加工分析处理、数据整合、信息发布、展示、共享、查询、决策支持服务和管理应用的一体化和智能化,形成全市决策支持信息库,提高快速科学决策能力。
(二)建设内容:
1、建设决策信息门户。它是用户统一登陆窗口,作为信息内容检索通道和决策分析参考信息浏览界面。实现信息报送、信息共享、信息检索、信息交互以及利用定制模板展示个性化参考信息的功能。
2、建设决策数据库及应用管理系统。以《厦门市委决策数据总汇》为基本依据,根据“统一指标规范、多种报送方式、集中数据管理、按需分布应用”的原则,以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数据库设计,提供数据抽取、数据检索、数据挖掘、数据建模、统计分析、预警评估、数据维护管理、数据模板等功能。
3、建立政务知识库及应用管理系统。根据业务需求动态确定共享信息资源分类和用途,对现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建成跨不同种类数据库、可检索多种格式文档、系统资源可随时扩充的统一信息管理平台和网络电子资料库。提供信息自动采集工具、信息转换入库工具、快速检索工具、信息管理工具,对采集的数据实现排重、审核、加工、批量入库、发布、查询等功能。可进行专题信息采集的分解分工和应用的归集管理,可分层建立关联信息体应用,建立调研主题数据分类关联系统。
(三)系统模块: 包含信息采集、信息处理、新知探索、统计分析、调查研究、决策会商、公文处理、领导日程、图书室、决策直通车等模块。随着应用的展开,将围绕“办文、办会、办事”,为领导的决策提供较为快速和科学的环境。
六、政务电子数据交换(EDI)平台
政务电子数据交换平台(EDI)支撑六套业务系统:统计局工交直报系统,统计外经直报系统,财政工交直报系统,财政外经直报系统,经发局直报系统,外资局一般贸易网上直报系统。
EDI网络系统通过信息中心的EDI平台数据交换中心,联接市局端、区端和企业端。市局端通过光纤与信息中心联接,企业端和区端通过公网联结到信息中心。系统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为主B/S(浏览器/服务器)为辅的架构,主要功能模块有报表数据的录入、审核、报送、导入导出、查询、汇总等。
在市信息技术服务中心运维三年来,系统运行稳定,其间经历了三次跨应用修改。目前系统涵盖6个局办,注册企业2350家,平均年数据量约50000条,为企业与政府间数据交换提供了便捷通道,提高了报送效率,加快了企业和政府间的沟通交流,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七、人事人才服务系统
(一)厦门市人事信息管理平台
(二)厦门人事人才服务网站
(三)毕业生就业申报审批系统
(四)人员接收落户信息共享系统
(五)公务员考试网上报名服务系统
(六)事业单位招聘人员网上审批系统(七)厦门市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系统
八、金财工程
“金财工程”,即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Government Finan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FMIS),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支撑以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收付和宏观经济预测为核心应用的综合财政管理信息系统。
“金财工程”覆盖各级政府财政管理部门和财政资金使用部门,全面支撑部门预算管理、国库单一账户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宏观经济预测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应用需求。其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财政系统多年来“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预算管理的规范化,提高国库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财政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同时有利于提高财政管理的透明度,加强廉政建设,提高财政管理部门依法理财的能力。
(一)“金财工程”的结构
(二)“金财工程”开展情况
目前建成了以下管理系统,基本涵盖了财政收支管理的各个领域。
1、部门预算系统
2、办公自动化系统
3、国库集中支付系统
4、预算指标管理系统
5、银行代收系统
6、工资统一发放系统
7、厦门财政网站和政府采购网站
九、金盾工程
厦门“金盾工程”建设遵循“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和“信息整合、高度共享”的原则,扎实推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受到了公安部的肯定。
(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二)应用系统建设
市公安局以信息中心为基础建立了统一的标准管理体系,建成了涵盖大部分公安业务在内的30多个网络化应用系统,积累了3000万条有效数据,并通过数据整合和抽取,按五要素的要求构建综合数据库,依托信息中心建成综合查询、声讯系统、自动比对报警、综合分析等一系列平台化的基础设施,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服务和支持;同时以信息中心为依托,积极推动业务流程重构,建立了厦门市工作对象信息综合采集和管理系统,实现了对重点人口、监所案犯、刑嫌人员、政保对象、指纹信息等系统的有效集成,确保数据采集方便、及时、准确、完整;开发建设了集接处警、案件受理、立案、查破、人员处理、基础台帐、数据分析等于一体的厦门公安执法综合信息系统,实现了接处警信息的自动传输、案件的网络化审批及台帐和各种报表的自动生成功能,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达到解放警力、提高公安机关执法管理规范性的目的。已建或正在建设的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和公安8大信息资源库、公安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和公安信息请求服务系统、CA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系统、无线移动查询系统、重点关系人员库报警比对平台等基础性、跨业务、跨地区、跨部门、跨警种的综合应用系统,将有力地促进现代警务机制的建立,为公安工作和现实斗争服务。
第三篇: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现状与预测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现状与预测
(2005-05-31 10:12:44)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信息管理中心 刘颖
在我国,电子政务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的电子政务建设到今天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许多地方政府部门基本上都建立了相应的配套设施。在有了这些基础之后,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开始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即从基础建设到全面应用的深刻变革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将加强电子政务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写入新的五年规划,电子政务在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方面将起到革命性的作用。
如何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电子政务的目的、作用,如何更科学合理地开展和发展这项工作,正成为政府领导人、电子政务建设管理者、IT业界人士乃至社会公众日益关心的问题,它迫切要求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积极探索、总结经验。
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亟须“规划先行”
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计划的指导,现阶段的电子政务发展同样需要规划的指导。
电子政务建设是“社会工程”、“民生工程”,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群众性、整体性。就目前某些地区、部门而言,电子政务建设没有统一规划、综合考虑、总体部署、典型引路,而只是顺其自然、自行其事、孤立实施、各自为战,其结果必然是良莠纷呈、优劣共存、网络不通、信息资源难于共享。
电信业“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已经启动,我国的电子政务经历了高潮迭起的建设阶段,现在应该冷静分析现状,对未来的走向进行理性规划,从宏观上对电子政务的有序发展进行整体把握。
制定“十一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为电子政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让全社会更好地了解和支持电子政务的发展;
2、为各级政府有序地发展电子政务指明目标与方向,尽量减少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无序和盲目现象,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3、为加强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和合作提供依据,以促进电子政务发展整体推进,有序进行;
4、为社会各界,特别是IT厂商参与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实施与应用指南。
我们应该借鉴电子政务发展较为成功的国家的经验,同时结合本国国情,制定出一套能够满足各级政府机构和社会各界的现实和潜在需求,能够前瞻性地把握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的规划体系,从而促进电子政务有序发展,保证电子政务的实际效果。
二、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情况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即80年代的起步阶段,90年代的重点推进阶段和进入新世纪后的加速发展阶段。9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伴随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加大,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全面规划、整体发展的新阶段。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信息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国家对电子政务工作重视程度的日渐加深,电子政务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2002年17号文件的指引下,我国各级政府正围绕“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的发展重点有序展开,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各种局部性应用、阶段性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国内各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基础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不同部门的局域网已经基本搭建完成,甚至有些地区已经形成了城域网的基本雏形。从具体应用效果看,政府内部通过网络化沟通和信息共享,办公效率大有提高。
在最近几年中,全国各地以北京、上海等地区的政府机构为龙头,以南海、邯郸为代表的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应用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
首都北京作为我国最早实施电子政务工程的地区,到2000年底,已初步建成了公用信息平台和政务信息网络。中关村高新技术科技园区已经开始实现网上办公办事,电视电话会议网络也已基本覆盖全市。北京市提出的建设电子政府的具体目标是:到2002年底初步实现政府面向企业和市民的审批管理和服务业务上网进行,政府内部初步实现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到2005年底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高速宽带、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系统,最终建成北京市政务系统信息资源库,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
上海的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也取得了实效,目前该网站共列出707项业务,其中的640项可以在网上受理,提供2000多个可供下载的表格。近期,上海开始执行新的信息公开制度:“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向社会主动公开除保密以外的各种信息。
2001年,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南海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正式启动。南海以此为契机,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紧紧围绕应用这个核心,一步一个脚印,做到“全民培训、广泛应用”。目前,政务光纤网络已连接南海所有的17个镇(街道)和224个行政村,并对整个政务网络的互联网出口、网络安全、病毒防护等实行统一管理。目前已有60多个系统在政务网上运行,各类应用基本覆盖了所有的机关部门,其中半数以上应用了中国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的成果,运行于安全平台之上,采用数字证书进行身份认证和电子签章。
邯郸市的电子政务建设创意新、基础扎实,有自己的特色。他们遵循“不求超前、但求实用”的原则,坚持统一机构、统一网络、统一软件、分级管理的“三统一分”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这种经验已经在全国得到推广。
总之,近几年是电子政务发展环境最好的时期,而且这种势头将会在三到五年内一直保持下去。
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为提高行政效率和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取得成绩和进展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1、对电子政务缺乏理性认识
国内的一些电子政务方案非常宏观,功能、效益设计得非常大,非常全面,可是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往往会出现巨大的电子政务投资和与之不相适应的、相对比较薄弱的电子政务应用之间的矛盾。这些总体性的框架建设,项目涉及面铺得很大,却事事做不深透。
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在于我们对电子政务项目缺少恰当的定位。面面俱到的整体性方案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有效的做法是:选好一个最能取得应用效果的具体项目,做深、做透、做好配套的各个环节。一个项目成功了,再来扩展。
电子政务需要的是求真务实地推进。将电子政务目标定位低一点,项目选择小一点,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损失,待有了能力后再扩展也不迟;相反,如果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那将会非常危险。
2、信息孤岛问题
由于我国电子政务是在各级政府、不同部门中分别进行的,没有统一的战略规划,各部门之间相互封闭,相当一部分已建成的电子政务系统模式不统一,这些独立的、异构的、封闭的系统使得彼此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
信息孤岛使得各部门之间的各种系统难以兼容,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相互封闭、互不相通,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时间,而且大量的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缺乏电子政务统一标准,是产生这些“信息孤岛”的主要原因。
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证明,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有标准化的支持,尤其要发挥标准化的导向作用,以确保其技术上的协调一致和整体效能的实现。标准化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它将各个业务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并为彼此间的协同工作提供技术准则。通过标准化的协调和优化功能,能保证电子政务建设少走弯路、提高效率、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统一标准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基础。
一方面,国家通过出台宏观的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来规范和统一现有的标准。但由于我国不同政府部门之间、各级政府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对电子政务的需求差别较大,在国家标准的宏观指导下,还应该制定地方标准和部门标准。另一方面,国家应鼓励具有一定技术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到标准的制定工作中来,为电子政务建设出力。在标准完善、改进和制定工作中,可以借鉴一些厂商开发的电子政务示范工程中的先进技术和规范,使之成为部门和地方标准的一部分。
总之,标准要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电子政务建设要促进标准发展。
3、数字鸿沟问题
数字鸿沟,一般也被称为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
数字鸿沟是一个普遍性的世界现象,由于经济水平的差距和区域特色的不同,它广泛地存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一国的不同地区之间。我国也不例外,城乡差距明显,沿海和内地的地区差距显著,某些落后地区刚刚解决温饱问题,数字鸿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那么,我们怎样去跨越数字鸿沟呢?
首先,政府部门要积极推动整体信息化建设,解决因为年龄、地域、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导致的数字鸿沟问题,信息化不仅要覆盖年轻人群,更要覆盖中老年人以及广大农民,尽力满足弱势群体对信息技术的需要。
第二,加快电子社区建设,为广大公众提供廉价、便捷的上网平台。
最后,应该利用多样化的手段去服务于公众。信息化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人民得到更快捷、满意的服务,因此基于不同的客观条件,网站、广播、电话等多种手段可以让公众自由选择,争取让所有人都可以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服务。
4、电子政务不能搞无米之炊
在国内电子政务建设中,“重开发,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重网络建设、轻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的问题比较突出。我们会发现,在一些政府网站上,只介绍政策法规、联络方式等静态信息,政府新闻发布占据主要地位。而表格下载,网上申请等为公众带来更多价值的在线服务寥寥无几,这会形成“有路无车”、“有车无货”、“有电子无政务”的尴尬局面。
为了实现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我们要利用电子化手段,加快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集成与整合,建立健全基础性、战略性的政务数据库。从一定意义上讲,充实实在的政务信息是电子政务成败的关键。否则,电子政务将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有持久的生命力。
四、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预测
展望我国电子政务的未来,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电子政务的发展会出现这样一些主要趋势:
1、设立政府CIO
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经验都说明,电子政务必须实行法人负责制。对于投入巨大的电子政务建设,应当有人对其承担法律责任。没有法律责任人的电子政务建设项目无法减少或防止投资风险。电子政务的法律责任人就需要CIO(首席信息技术主管)来担任。
可喜的是,就在目前国内为是否设立CIO职位而争论的时候,有些地区已经开始了政府CIO的试点工作,虽然范围很小,但我们相信成功的效用会带来星火燎原之势。
相信今后我国会全面实行CIO制度,大力培养政府CIO,一大批CIO会相继涌现出来。他们是经过严格培训的复合型人才,是有政务和信息技术两方面专业素质的高级行政领导,直接对行政一把手负责,并接受上级CIO的业务领导。CIO通过信息技术与政府业务的结合,负责主持建立面向政务的应用系统,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进政府工作。实行CIO制度将为建立自上而下的组织保障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电子政务高绩效可以理解为:用相同或者更少的资源,快捷地生产或提供更多所需要的产品或者服务。目前我国有关部门正抓紧制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促进体系的尽快形成。
在这个针对电子政务建设的绩效评估体系中有许多的指标,比如量化的指标,办事时间的缩短、办事程序的减少、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等等,但是最根本的指标还是“公众满意度”。公众的认可和支持程度是电子政务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只有具备了坚实的民意基础,得到公众认可,才能证明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成功。
3、实施电子政务人才战略
进行电子政务建设,实质上是信息技术与政务工作的结合过程,这就要求政务工作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公务员决不要认为,仅仅熟悉政务,了解电脑、网络的使用,就可以从事电子政务的工作。进入电子政务工作流程,使用人员应该有较全面的信息管理能力、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子政务建设卓有成效。
从我国政府工作人员目前的组成状况来看,其知识结构在大多数地区是不尽如人意的。目前公务员队伍的素质还不够高,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瓶颈”。可以设想一下:一个不懂信息管理、不懂信息技术的公务员在一个完全量化的电子技术环境中工作的尴尬与无奈;而一个既懂信息整合技术,又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政务工作流程的公务员在电子政务的工作环境中的顺畅。政府具备这样的人才结构,对于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将会成为可能。所以,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大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政府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人才。进行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先行进行人才培养和储备。
五、结语
尽管电子政务代表了政务实施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但是,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系统不是一朝
一夕能完成的工程,何况政务本身也在衍变、发展,改革中深层次的问题还将不断暴露出来。再加上我国目前现有的条件所限,制约因素客观地存在并产生作用,因此,电子政务建设的道路不会是一条平坦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正确分析、判断形势,科学合理地决策,并充分利用一切国内外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经过各界人员共同努力,一定会使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健康发展,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
(当代通信)
第四篇: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与不足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目前我国对电子政务的性质和地位认识不足。
虽然现在政府也提出要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步伐,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电子政务”或“电子政府”的概念,我们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实际上,电子政务是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先决条件。一个国家的信息化需要来自多方面力量的推进。政府作为国家组成及信息流的“中心节点”,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起着责无旁贷而又无可替代的作用。
2、我国电子政务缺乏统一规划,各自为政,资源难以共享。
电子政务良性发展,必须要搞好战略规划,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目前电子政务建设中出现了一些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最突出的表现是,重大项目均以单个部门牵头建设,而且协调机制不畅,认为造成当前我国电子政务严重的“烟囱”现象,使得跨部门应用的推进困难重重,导致我国信息化难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时往往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我国电子政务信息网络资源标准规范不统一,资源整合度差,也难以资源共享。3.我国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还未不健全。
我国电子政务起步较晚,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还只处于初步阶段,各级各部门信息网络安全保障措施大不相同,应急处理突发事件能力不够强,多数部门的安全应急队伍还在建设中,还没有统一的安全管理机制,整体防御能力不高,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人才缺乏。而且我国在电子政务的立法方面也严重滞后,目前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而对于如何促进电子交易、使用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4、缺乏电子政务专门人才,机构职能有待强化。
目前我国专业的电子政务方面的人才缺乏,计算机整体水平偏低。目前普片缺乏电子政务方面的人才,尤其是缺少懂信息技术和行政管理的人才。由于待遇不高,吸引力有限,人才存量不够,流失严重,远不能满足各部门对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方面的人才需求。
信息化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尤其是在县区,无专职的信息化管理部门,没有建立信息化领导小组,有些部门甚至没有专职的信息人员,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困难。很多地方对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对信息化的认识还停留在单已建网站和网路铺设上。这些落后的意识和管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子政务的进程与应用。
近期内应该采取的措施
为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近期内应该采取下列措施:
1.加强对电子政务的宣传,突破认识的误区。统一规划电子政务,加强领导。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在国务院建立电子政务的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组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为此,可以推行“总体统筹、分工负责”制。
2.整合政务信息资源,提高资源的共享性。必须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形成资源公开、资源共享的好局面。
3、.以发展电子政务、实现“电子政府”为目标,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改革政府管理模式,优化业务工作流程。实施电子政务工程不能简单地将现有业务、办公、办事程序原封不动地搬上计算机,而是要对传统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工作手段进行革新。
4.健全和完善政府专网,加快建设宽带高速政务网络系统。加快政府网站的建设,促进无线上网、数字电视与呼叫中心等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加快各地“数字城市”和政务网络系统建设,健全和完善政府网站。
5.加强立法,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保护网络安全。发展电子政务,立法要先行。立法要从有利于信息技术发展、有利于电子政务开展的角度,解决电子政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政务信息的公开、电子签名、电子支付的合法性等,制定电子政务信息技术规范,并及时修改现有政策法规中与信息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成份。
6、政府应加强对电子政务和信息技术人才的培育,提高我国这两方面的人才量,弥补人才不足的缺点。同时,还要提高对人才的待遇与福利,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第五篇: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就是不断创造和利用科学技术的历史,随着以全球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步人一个崭新的网络时代。20世纪90年代“信息高速公路”的兴起,一场新的信息化浪潮迅速席卷全球。这场新的信息革命就是以数字化多媒体集成和互联网络等技术综合而成的第二次信息化浪潮,网络技术是其主要标志。电子政
务就是在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政府管理的改革。而今,电子政务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我国电子政务在经历了办公自动化(OA)工程、三金工程、政府上网工程三个阶段的重点建设后,已从雏形期开始步人成熟,“电子政务”不仅被学者、媒体所接受,而且将最终达到政府政务运作流程上的无缝集成和结合。
1、电子政务的含义 在我国“电子政务”有许多不同的表达,如“电子政务”“电子政府” “政府上网”“政府信息化”“网络政府”“政府办公自动化”等等,均从不同的方面对这一概念进行阐述。由于电子政务的发展还不成熟.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侯卫真、于丽娟在其编写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与管理》一书中认为,“电子政务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简捷、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1] 姬泊在其撰写的“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建设对策探讨”一文中指出,“所谓电子政务,就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运作方式的优化重组和有效改造,构建精简、高效、廉洁的服务型的现代化政府,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透明的管理和服务。”[2] 田景熙、洪琢在其所著的《电子政务系统规划与设计》一书中认为,“电子政务是在公共管理领域中全面应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办公、行政和公众服务的一种方式。”
[3] 杨雷所著的《电子政务效益的经济分析与评价》一书中认为,“电子政务是政府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职能、调整结构、形成规范的运作流程,成为高效、透明、廉洁、低成本政府,通过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把这种改革的成果固化下来而形成新的行政管理和服务系统。”[4] 盛辉、成良斌在其撰写的“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分析”一文中指出,“电子政务是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等进行办公、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种管理方式。”[5]以上文献对“电子政务”这一概念理解的侧重点不尽相同,但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电子政务不仅仅只是把现有的业务、办事流程、公共信息搬上网,而是先要对传统政务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工作手段进行革新;第二,电子政务应用范围涉及三个方面: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社会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第三,电子政务是电子信息与网络技术与政务活动的结合;第四,电子政务的目标是建立高效、透明、廉洁、低成本的政府。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根据《第十九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 报告》显示[6]: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我国共建成各类网站843,000个,上网计算机总数5940万台,上网用户总人数13700万人,我国域名总数(包括我国国家顶级域名CN和COM,NET,ORG等通用顶级域名)为4,109,020个。虽然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总数很大,增长速度较,但互联网络的普及程度目前还很低,发展空间仍然非常大。
(2)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站建设已初步完成。根据《第十九次中国 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止到2006年12月31,我国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为1,803,393个。与2005年同期调查的1096924个相比增长了164.4%。我国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在CN下注册域名数增长势头强劲,不同部门局域网已搭建完成。
(3)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化和资源共享使办公效率大幅提高。许多地方政府,如上海,深圳、天津等沿海城市都提出以电子政务为核心内容的数字化城市或数码港计划。
(4)政府网站的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功能不断加强,双向互动性有所 提高。根据《2004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显示[7]:在信息服务提供方面,大多数的政府网站提供 “政府职能”,“业务介绍”“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政府新闻”。政府网站提供最多的交互性服务有“政府信箱”“留言板”“投诉,举报/信访”“民意调查,意见征集”等。
2.2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1)电子政务的认识上还存在误区。一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把工作与电子政务割裂开来,不重视软件的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而是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结果很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或者成为一种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为把政府的一些政策、法规和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和网络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三是部分政府公务员担心发展电子政务会对自身的既得利益构成威胁,对电子政务有抵触、消极情绪;四是由于长期以来不少政府机关已经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官僚主义思想与作风,对公文旅行、文山会海等现象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2)电子政务发展缺乏整体性规划和统一性标准。由于我国电子政务是在各级政府、不同部门中零散进行的,条块分割较为严重,缺乏统一规划,使得大部分建成的电子政务系统模式不统一,彼此之间很难实现互联、互通、互利用、互操作。一味追求国外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缺乏统一标准是主要原因。目前,跨部门、跨地区对数据互联共享的需求已十分迫切,电子政务标准化已成焦点问题。
(3)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未到位。由于我国现行的政府机构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确立起来的,曾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运作,尽管现在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但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还随处可见,如政府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叠严重,审批过多,政府工作缺乏严格的程序,行政流程不合理,透明度低,暗箱操作严重,政府决策科学性差,对政府行为缺乏监督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与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而要杜绝这些行为,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办到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迅速实现电子政务所要求的“一站式”“一体化”服务还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
(4)电子政务系统存在安全问题。电子政务的安全要求与电子政 务平台的开放性要求成为电子政务实施过程巾最难以平衡的一对矛盾。要把握安全与开放的平衡,一方面要把握住哪些信息是政府机密,哪些 是开放的;另一方面,在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过程巾要摆脱“安全绝对 化”倾向,采取科学评估、科学管理的安全系统平衡这一矛盾。
(5)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落后。相关法律法规配套建设,是电子政务 建设成功的重要保障。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必然涉及到一系列法律问题,主要包括:涉及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如信息公开法;涉及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如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法;涉及商业交易的法律,如网络交易法、商业秘密保护法;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如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等;涉及信息安全的法律,如信息安全服务法等。就目前来说,我国加快电子政务的法制化建设内容是建设与政府信息化相关的基础法律,如政府信息公开法,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法。同时,调整一些已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的法律,如行政法、著作权法、专利法、刑法等。
(6)重技术轻政务现象严重。经过调查表明,我国城市政府网站在 内容和服务上的广度和深度发展较为迅速,能提供相对充实的信息和服 务,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政府网站的充实性指数达到58%。这个调查数据也暗示,现阶段这些网站重视得更多的往往是一些信息量的累积。网站的时效性指数为37%。这表明我国城市政府网站已基本实现了稳定的更新和反馈。尤其是新闻类栏目,其更新速度已令人非常满意。但这些网站在其他服务中表现出来的对客户的反馈周期,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让人难以忍受。网站的艺术性相对较好,指数为43%。
(7)缺乏专业的电子政务建设人才。电子政务在我国已经开展了5年多的时间,但时至今日,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请一些专业的网络公司进行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后,长期请网络公司人员驻守,一旦网络公司人员离开电子政务系统运转就受到影响,有的地区在市、区级政府部门均实施了电子政务的前提下,真正的电子政务人才屈指可数,个别部门甚至没有一个人懂得操作电脑,在这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电子政务系统其运作情况可想而知。
3、建好我国电子政务应采取的对策
3.1 转变观念并提高认识创造有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良好环境 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对此有正确的认识。首先要求从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开始。因为电子政务的实施必然会牵涉到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既得利益,如果没有主要领导的支持和参与,电子政务的发展势必会流于形式。其次要求广大政府公务员真正树立起“执政为民”的思想,认识到电子政务是贯彻实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途径与方法,是“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行动体现。再次要求政府各相关部门进行“系统思考”,克服本位主义思想,从整体利益出发,顾全大局,使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3.2 制定发展规划并建立统一技术标准 标准化是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 靠的的提。目前,必须重点建立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我国政府办公特点并与罔际标准兼容的电子政务标准,制定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组织建立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系统,编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修订和制定急需的标准实行方式,构建标准符合性检测机制和实施机制,完善标准咨询与服务体系。
3.3 加大行政改革并创新政府管理 实施电子政务,将使原有的行政方式转换到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它需要业务模式做较大的调整,需要优化和扩展行政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将信息技术在政府机构的应用从简单地取代手工劳动提高到工作方式优化的新层次。更重要的是需要与企业、团体、民众、社会服务机构等众多的网上客体协调。所以,政府要在未来社会中提升管理的权威和效率,要在国与国竞争中取得优势并立于不败之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如何适应新的行政环境,调整行政组织,转变行政方法,进行行政改革。
3.4 建立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 建立我围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安全管理体 制;建立电子政务信任体系,加强关键性安全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建立应急支援和数据灾难备份基础设施。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对政府信息网络的建没、管理、维护、内容和形式的规范进行必要的规定和约束。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产品国产化水平,减少对国外信息技术的依赖。为此,要迅速健全信息安全保护的组织机制。
3.5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电子政务的立法工作 法律是我国电子政务规范、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它已从影响、配合 向基础转化,成为了电子政务的基石。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电子政务,其中包括规范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公文、电子信息发布、电子证件等各项业务的开展.维护电子政务的法律效力.已刻不容缓。
3.6 加强电子政务的人性化与动态交互功能使之更贴近公众 我国在进行电子政务建设的时候.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例如加拿大,其政府所有的网上服务,都是在对用户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基础上推出的,以充分满足公民的需求和期望。我们也应该注意进一步加强对群众各方面要求的了解,以此为根据来制定工作流程,重视政务网站的人性化设计,在服务的便利性上下功夫,把方便群众、满足群众多种多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3.7 建设一支能适应电子政务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公务员队伍电子政务对国家公务员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知识存、应用技能都提出了严峻挑战。政府阚络化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公务员整体素质的高低。因此,加强以复合型人才为标准的国家公务员知识更新、电子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提高国家公务员的综合素质是实现电子政务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政府应采取“引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侯卫真,于丽娟.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 姬泊.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建设对策探讨。宿州学院学报,2005(2):104—105[3] 田景熙,洪琢.电子政务系统规划与设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4] 杨雷.电子政务效益的经济分析与评价。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5] 盛辉,成良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分析。科技管理研院,2004(5):l8-l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