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常州市电子政务建设情况[范文模版]
南昌市电子政务建设情况南昌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董化杰(2008年10月)
一、南昌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现状
二、南昌市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结合实际,讲究实效,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搭建统一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
(二)政务公开,服务公众,依托统一的政务信息网络打造“中国·南昌”门户网站体系
(三)重点突破,急用先行,以“数字南昌”为龙头推动各类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
(四)整合资源,共享利用,通过建设四大基础数据库逐步构建全市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
一是整合资源
二是创新机制
三是加强管理。
四是促进应用
南昌市是江西省省会,属于全国百万以上人口特大城市之一。她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古城,自古以来就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是国务院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生态环境优美的“江南水乡”,还是“军旗升起的地方”,是一座举世闻名的英雄城,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先后被美国新闻周刊评为世界十大动感都会、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全国十大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城市。近年来,南昌紧紧围绕“富民强市”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创业富民、创业发展”战略,深入做好建设“现代区域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两篇文章,打造“成本最低,回报最快,效率最高,信誉最好”的“四最”品牌,加快政府管理创新,构建服务型政府,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和政府信息公开,为建设“一个基地、三个中心、四个南昌”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南昌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现状
南昌市电子政务建设起步较晚,底子较薄,相对沿海发达城市发展相对滞后,整体应用水平偏低,处于努力追赶阶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为核心,充分发挥信息化后发优势,坚持“统一、高效”原则,经过几年的努力,在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计算机、通信、广电三网基本覆盖全市,党政信息网络实现市、县区、街办三级互联,统一的“中国·南昌”政务信息发布平台、办公自动化平台、空间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企业基础信息平台等基础共享平台逐步搭建,全市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基本完善,用有限的资金打造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网络和地理数据库,在国内取得领先水平,走出了一条具有南昌特色的集约化发展道路。其中党政信息网的建设,通过市场化运作,只花了其它城市十分之一的钱;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的建设由市政府统一组织集中生产,并向各部门免费提供,真正实现了数据共享,开创了一种新的建设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投资浪费现象,在此基础上,一大批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如“数字林业”、“数字水利”、“数字园林”、“数字环保”、“数字消防”、“12343社区服务平台”等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电子政务和信息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今年5月荣获2008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称号。
二、南昌市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相对于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我市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数字城市建设各
个方面无法做到全面推动、齐头并进;相对于欠发达城市,我市又有着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统一的领导机制,在基础条件和推进力度上具有一定优势。因此,我们在借鉴其他城市建设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立足南昌电子政务建设现状,通过搭建网络平台、打造门户网站、建设应用系统、整合信息资源,四个层面齐头并进,统筹发展,走出了一条南昌特色发展道路。
(一)结合实际,讲究实效,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搭建统一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以电子政务公用网络建设为南昌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切入点,抓住南昌市行政园区搬迁的契机,提出了“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规划实施、统一标准规范、统一网络平台、统一安全管理”的建设模式,建设一个统一的“一体化宽带多媒体信息网”,使全市所有党政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在真正意义上的同标准、同规范的统一政务信息网络平台上进行。在建设过程中,我们有所为、有所不为,不盲目求新、求大、求洋,坚持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利用好有限的财政资金,通过市场化模式,整合电信、广电网络资源,达到了高效集约、避免重复的目的。目前我市基本形成了覆盖市属党政各部门、各县区、部分企事业单位、城区部分街道办事处的南昌市统一政务信息网络平台,连接350多个单位,建成上万个信息点,实现“一网打尽”。
(二)政务公开,服务公众,依托统一的政务信息网络打造“中国·南昌”门户网站体系。“中国·南昌”网站是南昌市在互联网上建立的政务门户网站,它是一个网站体系,涵盖南昌市的市级党政机关和县区人民政府,是由一个主网站和若干子网站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是全市统一发布各类政务信息、展示南昌整体形象的窗口,是政府联系群众、服务公众的桥梁和纽带,目前已接入包括各市直部门、县区开发区在内的73家单位。网站同时也是市直机关公用政务信息统一发布平台和网上办事平台,通过网站统一后台维护系统、网上审批办证系统、12345市长热线、公文传输系统等,实现政府“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化、资源集成化、业务流程化、决策智能化、界面一体化、平台统一化、模块组件化、接口标准化”。“中国?南昌”门户网站体系对政务网站群的信息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梳理、整合和拓展,综合体现了我市党政机关公众服务的现代化水平。
(三)重点突破,急用先行,以“数字南昌”为龙头推动各类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按照“数字南昌”统一建设框架,将城市基础设施、经济、文化、教育和安全等各类城市信息有效组织起来,在此基础上建设服务于南昌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于政府、企业、公众、社区,服务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电子政务应用体系。先后启动、建成了国土、规划、林业、水利、园林、环保、城管、消防、公安、交警、人防等二十多个部门应用系统建设,并重点推动“政府宏观决策支持系统”、“数字城管系统”、“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城市一卡通系统”、“数字城运系统”等几大涉及范围广、政府和公众需求强烈、应用效果明显的综合应用项目建设,以此快速提升电子政务应用水平,发挥信息化应用效益。
(四)整合资源,共享利用,通过建设四大基础数据库逐步构建全市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取得应用实效的关键。经过多年建设,很多部门的垂直业务系统已相当完善,但系统间不能互联互通,形成新的信息孤岛,各部分很难开展深入的综合性应用。特别是人口、法人、宏观经济、空间地理四大基础数据库,各部门需求强烈缺又无力单独建设,极大地阻碍了电子政务应用发展。在我市统一建设空间地理基础数据之前,动辄上百万的数据采集费用,让我市各领域的GIS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停滞不前。近几年,随着我市统一建设全市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并向各部门免费提供,相关的电
子政务应用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启动,大大加快了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发展速度。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将继续统一建设人口、法人、宏观经济三大数据库,整合国土、规划、交通、水利、园林、绿化、教育、文化等各职能部门专题数据库,并逐步构建全市统一的信息资源库和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实现最大限度的信息资源共享利用。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
今后几年我市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思路是: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深入做好“两篇文章”,坚持“统一、高效、市场化”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原则和“重点突破,急用先行”的电子政务应用项目建设方针,以建设数字城市为龙头,加快基础网络设施和统一的空间地理、人口、法人、经济四大数据库建设,促进我市工业、农业、服务业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建设,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使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达到中部地区领先位置。
一是整合资源。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信息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与“信息孤岛”。二是创新机制。积极探索政府推动加市场运作的建设机制,通过市场手段优化资源配置,节约政府投资。三是加强管理。统一规划,突出重点,优先建设基础平台设施及关系国计民生的综合性项目;加强监审,保障安全,加快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保障环境建设。四是促进应用。促进信息化技术在政府、企业、公众及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入应用,突出信息化应用的成效。
第二篇: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总结
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镇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电子政务工作的整体安排和具体要求,全面贯彻电子政务“信息畅通、务求实效、服务工作、提高效能”的发展方针,结合自身实际,扎实开展工作,不断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探索创新工作方法,深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有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快捷、方便、有效服务,有利于畅通信息渠道。我镇分管领导高度重视,信息管理员思想上也深刻认识,在学习上精益求精,在工作上务求实效。实行建设与应用并重,载体与效果并重,促进电子政务应用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为保证电子政务建设的有为、有序、有效开展,专门召开办公会议研究安排,明确了一名副书记具体分管此项工作,对电子政务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并指定两名思想过硬、文字功底好、基本素质强的同志担任信息管理员,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从上至下,形成合力,切实抓好电子政务建设工作。
三、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按区委、区政府相关文件规定,我镇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分管领导和信息管理员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市、区关于电子政务建设要求,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严格执行有关规定,确保公文网上交换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1、定期对网络硬、软件进行检测,确保机房网络设备无故障,服务器软件正常运行,通信渠道畅通。
2、及时排除网络系统、用户出现的故障,重要网络问题及时报告领导,并寻求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
3、准确及时的接收电子公文,及时传阅并回收归档。对不能正常接收的电子公文,及时与发送单位联系查明原因。
4、发文时做到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发送,不随意乱发。
5、发现网上出现不良信息及时删除。
四、保证党政网安全保密
公文网上系统设有用户密码口令,并做到定期更换。按照要求执行绝密级公文和未明密级的涉密公文不得在网上交换;坚持“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保密机制;对公文网上交换各环节进行严格保密,没有向无关人员透露操作程序和提供电子印章等相关设备和软件;用于公文网上交换的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指定了专人管理和维护,与国际互联网进行了隔离。
五、加强网络病毒防范。
任何软件在加载进网络时都进行了病毒检测,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确保计算机信息的安全。**镇人民政府 2011年12月19日
第三篇:电子政务建设实施方案
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推进全市信息化进程,降低行政成本,建设效率政府,结合实际,制定XX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电子政务是实现政府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政府管理改革的助推器。实施电子政务建设,利用g3移动手机办公等先进信息技术,有利于改善政府公共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实现资源共享、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有利于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建设节约型机关和节约型政府。通过实施电子政务建设,可使政府成为更加开放和透明、更有亲和力的政府,成为更符合环保精神、更加廉洁勤政的政府。
二、指导思想
坚持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资源共享的原则,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管理、服务、应用为中心,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努力建设服务政府、透明政府和效能政府。
三、总体目标 在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沙坡头区各镇(乡)政府及中宁、海原两县政府机关实施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建成以统一规范、先进可靠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为基础,以网上办公、网上服务和办公自动化等为重点的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按照统一规范和标准,建设电子政务专网。在电子政务应用上,围绕提高决策、监管和服务水平,以核心政务电子化为重点,开发电子政务办公软件,变革传统办公方式,实现无纸化办公;结合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以在线服务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实现网上服务;结合资源整合,以信息共享为目标,建设综合信息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以电子政务建设为契机,带动信息产业化发展,促进全市各行各业信息化的应用与发展,为建设数字XX打下基础。
四、主要任务
(一)建设三网,搭建电子政务硬件平台。
1、建设专网,即电子政务专网。建立一个独立于因特网以外的安全、高效、可靠的信息共享平台。具体内容是:建立涵盖市直各单位(部门)两县人民政府及沙坡头区各镇(乡)政府等一体化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安装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相关服务器,搭建电子政务硬件平台;运用防火墙和专网技术,保证电子政务专网的安全性以及与因特网的物理隔离。同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开设因特网出口,确保各单位的上网需要。
2、完善内网。建立内部局域网,为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的运行,打好硬件基础。
3、健全外网,即公众信息网。包括市政府门户网站、县(区)、部门和镇(乡)网站。进一步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做好网站更新、充实、管理和维护工作;指导、督促县(区)、部门和镇(乡)建立和更新本级政府网站,并整合现有网站资源,完善政府网站体系。
(二)开发电子政务系统,夯实电子政务软件基础。
电子政务系统包括公文交换、公文流转、公文制发、信息处理、督查督办、会议通知等子系统。通过该系统可实现无纸化办公,以提高办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三)推行三大应用,彰显电子政务服务优势。硬件建设、软件开发是基础,沙坡头旅游区,关键是应用。全市电子政务以建设三网、开发电子政务系统为基础,着力推进办公自动化、网上办公、网上服务应用。
1、办公自动化应用。以推行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和办公业务系统为重点,实现办公自动化的应用功能。
2、网上办公应用。以推行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多媒体应用系统、安全认证系统为重点,实现网上办公的应用功能。
3、网上服务应用。以推行政府网站建设、自主建站系统、网上审批系统为重点,实现网上服务的应用功能。
五、实施步骤
(一)筹备阶段(....)。完成建设方案制定,网络设计等前期工作。
(二)建设和开发阶段(2009年2月15日3月31日)。完成光纤敷设、中心机房建设、网络设备的购置、安装和调试等工作,实现各级各部门的互联互通;完成电子政务办公系统、自主建设站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指导并督促有条件的县(区)、部门和镇(乡)建立内部局域网,建设本级网站,开发办公业务系统。
(三)实施阶段(....)。完善网络基础建设,完成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等软件的安装和调试;开展电子政务系统应用能力培训;正式启用电子政务系统。
六、保障措施
(一)明确责任,强化管理。市政府办公室负责全市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建设的规划实施、管理、推行和维护。市政府信息中心协调市移动公司负责全市电子政务专网的网络搭建、软件开发和后续维护、技术运行、系统升级等工作。各部门和镇(乡)要全力配合市移动公司做好传输光缆的接入、电子政务平台软硬件的安装、调试和培训工作,确保电子政务建设顺利进行。
(二)拓宽渠道,加大投入。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鼓励企业参与电子政务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系。同时,有计划地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适应电子政务运转的需要。
(三)注重宣传,加强培训。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电子政务的功能和优点,努力营造学习和使用电子政务系统的氛围;积极开展电子政务办公软件、办公自动化等业务知识培训,印发相关宣传材料,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各部门、单位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认可、学习和使用电子政务,不但要做电子政务建设的领导者,更要做电子政务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沙坡头门票。
(四)健全制度,宁夏沙坡头,严格考核。制定《XX市电子政务运用管理办法》,对电子政务建设、系统的使用和管理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出台电子政务建设考核办法,将电子政务建设纳入目标考核范畴,并定期开展督查,确保电子政务建设扎实有序开展。
(五)中宁、海原县可参照此方案同步实施。
第四篇:县级电子政务建设思考
县级电子政务建设思考
【编者按】
《国家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建设2001年-2005年规划纲要》指出,全国政府系统要在3至5年内,初步建立起以“三网一库”为基本内容的政府系统信息化框架,即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网、政府机关之间的办公业务资源网、以因特网为依托的政府公众信息网和政府系统共享的电子信息资料库。
【正文】
一、现状
《国家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建设2001年-2005年规划纲要》指出,全国政府系统要在3至5年内,初步建立起以“三网一库”为基本内容的政府系统信息化框架,即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网、政府机关之间的办公业务资源网、以因特网为依托的政府公众信息网和政府系统共享的电子信息资料库。
根据这一要求,目前全省各县级都在不同程度地规划建设县级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内网),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包括“三网一库”的电子政务建设。以嵊州市为例,由于领导重视,工作到位,电子政务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市政府公众信息网已经开通;全市机关办公业务资源网已完成所有乡镇、街道和部门的联网,公文信息实现网上收发;办公自动化系统已投入试运行;市政府共享资源库已在办公业务资源网上开放。市政府各部门也已不同程度的开始建设政务网络和业务系统,今年,嵊州市农业信息中心还被评为浙江省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
二、问题
电子政务工作的逐步深入,促进了县级政府工作的规范化,提升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但随着电子政务网络的逐步应用,一些原来不太明显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
——重视程度不够。建设电子政务必然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一些单位的领导对此不够重视,认为信息化可搞可不搞,电脑可有可无,网络可建可不建,有网站的部门和乡镇还很少,多数网站信息更新不及时,流于形式;有的单位网络安全观念淡薄,为图使用方便,政务网与INTERNET无屏障互联,有的单位虽然也较重视,但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重形式轻效益,盲目追求一步到位等等。所有这些都将对电子政务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规划管理不力。多数部门和单位的电子政务项目实施后,纵向、横向、内部、外部
网络各自为政,没有统一规划布局、没有统一技术标准,造成网络结构混乱和很多不必要的重复建设,虽然有些是上级业务部门的原因,但多数是本单位的原因。如因特网站的重复建设,硬件网络的重复建设等,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网络互联不畅。大多数政务网络的联网单位都是单机接入,局域网接入的很少,严重制约电子政务的推广。究其原因,有内外网物理隔离、IP地址不统一等因素,造成了政务网络建设的复杂性,但主要是对政务网络和网络安全重视不够,只要网络结构合理,应用经认证的内外网隔离设备,局域网接入也能够做到既保证网络安全,又实现互联互通。
——共享资源不多。由于局域网接入单位少、应用软件系统少和部门垄断信息多等原因,致使政务网上共享资源严重缺乏,应用单一,效益低。
——人才队伍不足。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具体操作人员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薄弱,对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建立一套继续教育的机制,知识更新不能紧跟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公务员队伍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没有达到“三会”(会打字、会上网、会发电子邮件)的公务员不在少数。
三、对策
要使县级电子政务建设健康发展,确保全省乃至全国电子政务网络的畅通和高效运作,最终实现无纸化办公、网络化办事,就必须认真落实以下措施,解决好上述问题。
——总体规划,加强管理。组织制订和实施电子政务发展规划,明确管理机构和管理职能,针对当前县级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混乱的状况,成立县级信息化办公室主管全县级信息化工作,政府部门实施的电子政务项目必须经过专家委员会和信息化办公室的审核和批准。对涉及全市的电子政务基础工程,要统筹安排,统一技术标准。除由保密委认定的涉密信息外,政府及其部门信息一律上政务网共享,不得因部门利益而垄断信息。
——建立制度,强化考核。在电子政务工作还没有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之前,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十分必要,把INTERNET网站开发、会议通知和公文收发、内部局域网建设、OA(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安全等作为考核内容。并将电子政务考核列入部门和乡镇考核。
——分步实施,加快应用步伐。根据县市的实际,立足以应用促发展,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原则,加快政务网络的应用,从会议通知、公文收发到办公自动化、信息资源共享,视频会议系统分步推行。加快县级党委办公室和县级政府办公室OA(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实际使用,发挥龙头作用,带动部门、乡镇和街道的电子政务工作。
——延伸政务网络,扩大应用范围。以嵊州市为例,宜根据市计生、农村财务、机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系统、三防信息系统等的实际应用情况,将政务网络进一步延伸到乡镇工作点、社区和事业单位,满足基层工作的需要,提高政务网络的使用效率。
——实行网上政务公开,推动网上办事。在现有政府公众信息网的基础上,充分公开部门政务,及时更新责任栏目,开发因特网站,逐步推行网上办事,建设政府门户网站,向电子政务公众网发展。
——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强化公务员培训。一方面要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应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用招标、外包等形式开发复杂的软件系统,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克服“怕”和“懒”的毛病,加大公务员的计算机技术培训力度,把“三会”作为公务员上岗的必备条件。
(信息化建设)
第五篇:电子政务建设实施方案(定稿)
邢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信息办
《邢台市电子政务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信息办制订的《邢台市电子政务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邢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00四年三月三十日
邢台市电子政务建设实施方案
按照《邢台市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现提出以下具体实施方案,以切实推进我市的电子政务建设。
一、总体目标
用两年左右时间,初步建成以统一规范、先进可靠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为基础,以网上办公、网上服务和信息共享为重点的全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按照统一规范和标准,建好各部门内部的办公业务网;建成联结各市(县)、区和有关部门的政务专用网;建设以“邢台市人民政府网上政务大厅”为代表的政府网上服务统一平台;初步形成全市政府系统共建共享的信息资源库。
在政务信息化应用上,结合行政运行机制改革,以核心政务电子化为重点,基本实现网上办公;结合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以在线服务为突破口,初步实现网上服务;结合资源整合,以信息共享为目标,建设综合信息资源库;围绕提高决策、监管和服务水平,积极开发业务应用系统;有力提高网络应用水平。
二、全市电子政务框架体系
见图一,邢台市电子政务框架体系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信息资源、各类应用以及相应的标准法规等。
基础设施是指用于承载电子政务各种数据、信息传输的专用网络、网络交换设备、安全隔离设施以及设备运行支持和保障设施等。
支撑体系是指为了保证电子政务的顺利开展及其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所建设的一系列设施和系统,如安全认证体系、异地数据备份中心、数据交换平台等。
信息资源是指政府各部门在业务活动中产生的各类文件、数据、资料以及其他信息。电子政务的重要工作就是要把这些分散的信息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各类数据库为政府和社会服务。
电子政务的应用是实施电子政务的目的,渗透到电子政务的各个领域,如核心政务电子化、金卡工程、网上审批等。
标准法规是指为电子政务建设所制定的一系列标准、规范和配套的管理制度。
图一:邢台市电子政务框架体系图(略)
三、建设内容
近二年中我市电子政务建设方面规划以下十一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建设方案将组织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分别制定。
(一)政务专网建设
邢台市政务专网是连接市四套班子和市级党政群机关、有关单位以及各市(县)区政务网络,上连省或国家政务网络的专用计算机城域网络,是我市电子政务信息传输主通道,该网络具有以下特点:
1.按照采用成熟技术的原则,网络主干速率选择千兆。具有较高的吞吐能力;保证各种信息(如数据、语音、影像等)的较高质量的传输。
2.为适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骨干网络能适应多种交换技术。
3.作为全市的统一平台能满足不同业务运行要求;实现各业务之间的传输信道的隔离,适应多种业务并存。
4.具有很强的安全防护能力,包括对抗入侵、防止病毒等各种安全措施齐备。
5.具有较强的扩充能力,能较为方便的扩容和升级,适应业务的快速发展。
6.该网络为内部网络,与互联网等外部网络物理隔离;各连入政务专网的部门网络或计算机必须严格与外网实现物理隔离。
邢台市政务专网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核心层负责进行数据的快速转发;汇聚层负责汇集分散的接入点,扩大核心层设备的端口密度和种类;接入层负责提供各种类型用户的接入,将不同地理分布的用户快速有效地接入网络。
邢台市政务专网(见图二)租用通信运营商的光纤,政府投入核心交换设备进行建设;汇聚层和接入层建设按市场化方式运作,主要由通信运营商负责。
图二:邢台市政务专网网络示意图(略)
(二)政府大院网建设
政府大院网(见图三)是连接政府大院内各机构以及大院附近部门(如信访办、地震局等)的计算机园区网,该网络以光纤为骨干,配置高性能三层交换机,能够有效隔离各部门的局域网,同时能够实现部门间信息的高速传输。在政府部门相对集中的大院内建设园区网,既能减少政务专网核心层的传输负载,又使得若干个部门共用一点接入,可以节约接入费用。
图三:政府大院网网络示意图(略)
(三)电子政务相关标准和法规的制定
为了确保电子政务建设中的网络互连、资源共享、信息安全、业务互动的顺利实现,切实发挥电子政务的作用,必须先行制定一系列电子政务建设的技术标准、建设规范、政策法规、管理制度,指导全市的电子政务建设工作。
电子政务相关标准和法规的制定要贯彻执行国家、省等上级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标准和规范,同时要结合邢台市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地方性标准和规范。
(四)政府机关网上办公系统
核心政务电子化是政务信息化的基础,也是网上办公的具体体现。核心政务电子化应包括:全市公文交换系统及各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全市公文交换系统实现政府部门之间的公文传递。公文交换系统通过网络平台,以电子文档形式在不同部门之间快速、准确、安全地进行文件传递。有效地解决了传统以纸张为基本介质,以公文交换站、邮寄、传真等形式进行文件交换经常发生的速度缓慢、文件丢失、文件破损、信息泄漏等弊端。
公文交换系统提供先进的信息沟通标准和接口,连接各个部委办局的办公系统,既保持各个部委办局的信息系统内部流程的独立运作,又能将各个部委办局的流程通过政务处理平台融合成一个整个政府的办公平台,提高办事效率。
公文交换系统支持复杂的多组织结构,支持跨部门审批。公文交换系统采用B(浏览器)/W(服务器)结构和工作流引擎技术,可以灵活地设定公文流转的流程。
公文交换系统采用加密传输和CA认证技术,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公文交换系统支持网络接入,也支持单机接入,可以灵活地适应我市各部门的计算机应用现状。
各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公文处理:收文子系统、发文子系统、办文子系统、存档子系统、效率监督子系统。
信息处理:各类信息的收集、采编、分发、上报全过程在网上进行。
督查系统:包括常务会议和专门会议决议的督办、领导批示的查办、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的办理。
值班管理:包括会议安排、领导活动、部门领导的请销假、突发事件的专报等。
电报管理:对各类上级电报进行有效的管理。
各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如公文的不可更改性,批示的认证和可靠性、访问的可记录性等,还应具有标准化的接口,与全市公文交换系统实现无缝衔接。
(五)网上政务大厅建设
按照“外网受理、专网办理、外网发布”的网上服务流程,结合“中国邢台”政府门户网站的深入开发,建立一个政府机关网上服务的统一平台,组织各政府部门和具有行政职能的有关单位参与,将政府办事项目集中到一起,形成一个统一对外的窗口,利用网络为百姓和企业办事提供方便。
网上政务大厅以行政审批、便民服务为重点,可首先从工商登记、外商投资、项目审批等入手,再扩大到其他方面。网上审批应与市行政审批中心的业务有机结合,但不局限于进入行政审批中心的项目,对于未进项目也要一并考虑。
网上政务大厅采用开放式架构,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便于业务的不断扩充与调整。针对不同的应用层面,分别有申报人员工作系统、政府办公人员工作系统、政府管理人员工作系统和系统管理员平台等应用子系统组成。
(六)整合、开发政府信息资源
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是一项面广量大、需要长期开展的工作,我市的信息资源建设要发挥各个部门的作用,形成共建共享的机制。
在公共系统建设的方面,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根据国家确定的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专项规划,进行深入调查,摸清全市的信息资源现状,建立我市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二是建设分布式异源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有机地连接各政府部门的信息资源,建设全市的分布式政府信息资源库。
三是建设我市综合地理信息系统,建成全市的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及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促使我市的信息化应用向更高水平发展。
四是建设我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负责全市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整合和开发,着力开展好以上各项工作。
在部门专业系统建设方面,各部门要根据自身业务的特点,深入挖掘、协同开发、大力建设各自的信息资源库;建设和完善一批急需的综合性公用基础数据库并实现网上服务,如资源、环境、人口、经济、法规、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历史文化等数据库。同时要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积极维护好全市的分布式政府信息资源库。
(七)政务CA认证体系建设
信息安全是整个电子政务正常运作的基本支撑点,CA认证体系(基于PKI基础框架上的公共密钥管理体系结构)在技术上能够解决开放环境下(如互联网环境)的个人身份认证、信息完整性与真实性鉴别以及数据保密传输与存储。
根据省统一部署,将在全省范围内建设电子政务CA认证系统,邢台市政务CA认证体系将是其组成部分。
CA认证系统主要由证书查询服务器、密钥管理系统和认证授权体系组成。通过其完整的认证体系,保证网上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和唯一性;通过其严格的访问控制体系,保证网上用户身份的合法性;通过其保密通信体制,确保传输信息的完整性和机密性;通过其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技术,确保数据资源的不可更改性和不可抵赖性;通过完善的审计功能和分析处理能力,实现事故的自动跟踪、分析和处理。
(八)异地数据备份中心建设
数据备份中心是指在已有的一套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外,另外建立一套市区统一的数据备份系统。这套系统能在突发性灾难造成源信息丢失、计算机网络系统无法运转时,及时恢复备份信息,减少或者避免因突发性事件而造成的损失。
我市的异地数据备份中心将建在地下等坚固的建筑物内,具有实时备份和非实时备份两种模式。
实时备份,就是在实际系统和数据备份中心之间通过通信线路,将实际系统的数据实时复制到数据备份中心的存储设备上,实际系统和备份中心之间的数据完全一致。
非实时备份,只是定时对实际系统的数据进行备份,在数据恢复时会丢失最近一次备份后至突发性事件发生这一段时间内的数据。但只要根据实际系统的特点合理地设定备份周期,就能确保数据的安全恢复。
(九)远程视像会议系统
依托政务网建立一套交互式网络会议系统。通过结合数据、视频、声音及网络通信技术,网络上的任何一个接入点可以同时与网上的其他接入点进行交流。参与网络会议的成员能实时交流会议的内容(文字、图片等)和各自的声音图像,并对其进行注释和修改。利用本系统能进行高效率的文件传送、方案讨论、工作汇报、远程教学等各种会议。
网络上的任一接入点只要配备少量的设备,就可以很方便地与其他人进行交谈。各种信息(注释、说明、图解)都可实时地传给对方。参加会议的人员能清晰准确地交换各种意见、建议,并可随时将信息存储、打印、会后分发。
(十)应急指挥系统
应急指挥系统是将公安、人防、消防、气象、水利、安全生产等部门的指挥系统有机融合,全天候监控公共场所和敏感地区发生的事态,利用全市综合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可视化管理。市领导可以通过指挥中心或桌面屏幕,及时了解全市范围突发事态的进展,及时制定应急方案。
应急指挥系统包括紧急事件处理、领导辅助决策、紧急事件实时监控和信息适时传输等功能。
(十一)其他重点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
我市电子政务的应用将围绕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改善政府行政效率、促进政务透明公开、提高政府决策水平来展开。除了加快完成中央、省统一要求的重要业务系统开发外,结合本市实际,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建设各类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按照《邢台市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重点建设“诚信邢台”联合征信系统、“社会保障卡”等一批跨部门业务应用系统。
四、实施步骤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4年底前):
2004年上半年完成政务专网和大院网建设;实现市政府与政府各部门、各市(县)区及市级党群机关全面宽带联网,初步形成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初步实施核心政务电子化,建成全市公文交换系统,公文、信息、督查、会议管理等政府业务的处理都在网上运行;建立政务CA认证体系(如全省电子政务CA认证系统建设进度太慢,不能满足我市的建设需要,则将建立临时代用的CA系统,确保电子政务的顺利开展)。
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成立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完成政府信息资源的全面调查工作,建立我市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利用政务专网实现政府各部门现有信息资源的初步共享。同时利用我市的1:10000的基础空间地理数据库,加快推进相关部门的基于空间地理信息技术的政务应用。
完成数据与网络管理服务中心的建设,建成异地数据备份中心,确保政务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
建成电子政务大厅,争取有一半以上政府部门实现主要业务网上公共服务,有一批审批事项采用网上受理和网上办理。初步建成覆盖市区范围的以公安、人防、消防、气象、水利、安全生产等为核心的应急指挥系统。建成基于政务专网的远程视像会议系统。
建设好以自然人为对象,联结劳动社保、金融、税务、民政、公安等部门的社会保障卡系统。
制定政府门户网站、政务专网管理规范;制定电子政务的相应技术标准。做好各单位技术人员和公务员的培训工作。
第二阶段(2005年—2006年):
在前期电子政务应用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和深化电子政务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网上办公和网上服务全面展开;各重点业务系统在应用层面实现互联,为社会提供联动式服务。
信息资源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成一批对社会和经济发展非常有用的数据库,如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等;建成全市基于1:2000、1:500等大比例尺的空间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异源数据共享,基本建成全市电子政务的分布式信息资源库,并提供全社会服务。
建成使用以自然人为对象,覆盖银行、税务、公共事业、工商等部门的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和以企业为对象、覆盖工商、税务、银行、质监等部门的企业信用联合征信系统。
根据全市电子政务的发展需要,逐步完善电子政务的网络平台及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