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统计学的发展趋势谈统计教育的改革

时间:2019-05-14 08:08: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统计学的发展趋势谈统计教育的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统计学的发展趋势谈统计教育的改革》。

第一篇:从统计学的发展趋势谈统计教育的改革

从统计学的发展趋势谈统计教育的改革

学院:理学院 专业:统计学 姓名:俞鹏举 :1031040129

学号

从统计学的发展趋势谈统计教育的改革

摘要:要培养出新型的21世纪的人才,统计教育必须高瞻远瞩。本文从统计学的发展趋势谈了统计教育急需改革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 统计学; 发展趋势; 统计教育改革

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统计创新工程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统计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统计实践的创新;二是统计教育的创新。创新的基础在于教育,没有统计教育的创新,就谈不上统计实践的创新。准确把握统计学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形势,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是统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从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谈一谈统计教育急需改革的几个方面。

一、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 纵观统计学的发展状况,与整个科学的发展趋势相似,统计学也在走与其他科学结合交融的发展道路。归纳起来,有两个基本结合趋势。

(一)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结合的趋势

统计学是一门通用方法论的科学,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但作为一种工具,它必须有其用武之地。否则,统计方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用之器。统计方法只有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其强大的数量分析功效。并且,从统计方法的形成历史看,现代统计方法基本上来自于一些实质性学科的研究活动,例如,最小平方法与正态分布理论源于天文观察误差分析,相关与回归源于生物学研究,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源于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研究。抽样调查方法源于政府统计调查资料的搜集。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统计学家同时也是生物学家或经济学家等。同时,有不少生物学家、天文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学家等都在从事统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他们在应用过程中对统计方法进行创新与改进。另外,从学科体系看,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之间的关系绝对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如果将实质性学科看作是纵向的学科,那么统计学就是一门横向的学科,统计方法与相应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产生了相应的统计学分支,如统计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产生了经济统计,与教育学相结合产生了教育统计,与生物学相结合产生了生物统计等,而这些分支学科都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统计学的分支,另一方面也是相应实质性学科的分支,所以经济统计学、经济计量学不仅属于统计学,同时属于经济学,生物统计学不仅是统计学的分支,也是生物学的分支等。这些分支学科的存在主要不是为了发展统计方法,而是为了解决实质性学科研究中的有关定量分析问题,统计方法是在这一应用过程中得以完善与发展的。因此,统计学与各门实质性学科的紧密结合,不仅是历史的传统更是统计学发展的必然模式。实质性学科为统计学的应用提供了基地,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21世纪的统计学依然会采取这种发展模式,且更加注重应用研究。

这个趋势说明:统计方法的学习必须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必须以实质性学科为依据,因此,财经类统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学好有关经济类与管理类的课程,只有这样,所学的统计方法才有用武之地。统计的工具属性才能够得以充分体现。

(二)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趋势

纵观统计数据处理手段发展历史,经历了手工、机械、机电、电子等数个阶段,数据处理手段的每一次飞跃,都给统计实践带来革命性的发展。上个世纪40年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给统计学方法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20年代发展起来的多元统计方法虽然对于处理多变量的种类数据问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由于计算工作量大,使得这些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一开始并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很好推广开来。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那些计算繁杂的统计方法的推广与应用,由于相应统计软件的开发与商品化而变得更加方便与迅速,非统计专业的理论工作者可以直接凭借商品化统计分析软件来处理各类现实问题的多变量数据分析,而无需对有关统计方法的复杂理论背景进行研究。计算机运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规模统计调查数据的处理更加准确、充分与快捷。目前企业经营管理中建立的决策支持系统(DSS)更加离不开统计模型。最近国外兴起的数据挖掘(Datamining,又译“数据掏金”)技术更是计算机专家与统计学家共同关注的领域。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每年都要积累大量的数据,大量信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信息过量,难以消化;信息真假,难以辨识;信息安全,难以保证;信息形式不一致,难以统一处理;于是人们开始提出一个新的口号“要学会抛弃信息”。人们考虑“如何才能不被信息淹没,而是从中及时发现有用的知识,提高信息利用率?”面对这一挑战,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DMKD)技术应运而生,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把人们对数据的应用从低层的简单查询,提升到从数据中挖掘知识,提供决策支持。在这种需求牵引下,汇聚了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尤其是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统计、可视化技术、并行计算等方面的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投身到数据挖掘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形成新的技术热点。虽然统计学家与计算机专家关心Datamining的视角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说,Datamining与DSS一样,使得统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因此,统计学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深入,也同样离不开统计方法的发展与完善。这个趋势说明: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统计方法中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屏障起来,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从而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对于财经类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方面要学好统计方法,但另一方面更加要学会利用商品化统计软件包解决实践中的统计数量分析问题,学好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与基本程序设计,能够将具体单位的统计模型通过编程来实现,以建立起统计决策支持系统。

所以统计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与计算机、与信息相结合,这是发展的趋势。了解这一点,再来看我们目前教育中的问题就更加明显了,所以一些课程要改革,教学方式也要改革。以下谈一谈统计教育需要改革的几个方面。

二、统计教育的改革

(一)统计专业课程建设问题

专业建设考虑的是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课程设置和规范课程内容。课程设置主导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统计理论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数学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能对各种统计方法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培养应用统计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相关应用领域的专业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如何能将统计方法正确地运用到相关领域。例如培养从事经济管理的统计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至少应当包括四方面的知识:(1)经济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经济活动的主要进程和基本规律;(2)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主要统计方法,包括常用的统计数据搜集方法,统计数据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3)适用电脑技术,让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电脑进行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能;(4)有关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中的前沿性问题,目的不在于要学生真正掌握这些问题,而是让学生了解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的前沿发展动态,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中,有两个焦点问题:一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二是应用什么教学手段来达到较好的统计教学效果等。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促使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1.改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特别注重教育多样化和多层次性,不仅让学生掌握如何搜集、整理数据的技术,还要教学生读懂数字背后的事实。学会按照具体与抽象、动态与静态、个体与总体、绝对与相对、一般与特殊、演绎与归纳等不同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利用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

2.改单向接受式的教学为双向互动式教学,以案例分析与情景教学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使学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识,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构建以课堂、实验室和社会实践多元化的立体教育教学体系。在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将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找到应用的结合点,才能使统计学获得最大的生命力。

(三)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

教材要与统计软件的应用相结合。现在许多教材都是内容与软件分家,现在计算机已非常普及,无论是高校、高职和中专,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不管哪一个层次,都已说不过去。统计学是一门应用的方法型学科,统计学应从数据技巧教学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地合为一体,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统计软件的使用。除了要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即数据挖掘的能力。

(四)教学与实际的数据分析相结合

统计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案例教学与情景教学应成为统计课程的重要内容。统计教学和教材增加统计实际案例,通过计算机对大量实际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在试验室进行,亦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统计思想和方法,而且锻炼和培养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要有一批能用电脑、网络来教学的新型教师 电脑、网络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教学的手段,还深深地影响着教学的内容,因为它影响着经济、生活的发展和需求。语文(中文、外文)、数学、计算机、专业知识是一个统计人才必备的素质,它们之间不是分离的,而是要尽可能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教学,各管各教一套的办法已不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现代教育特别注重教育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网络化、社会化和国际化、多样化和多层次,有了电脑、网络,必需要更新,要培养出一批能用电脑、网络来教学的新型教师,以便培养出新型的21世纪的人才。

第二篇:从统计学的发展趋势谈统计教育改革

摘要:要培养出新型的21世纪的人才,统计教育必须高瞻远瞩。本文从统计学的发展趋势谈了统计教育急需改革的几个方面。

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统计创新工程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统计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统计实践的创新;二是统计教育的创新。创新的基础在于教育,没有统计教育的创新,就谈不上统计实践的创新。准确把握统计学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形势,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是统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从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谈一谈统计教育急需改革的几个方面。

一、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

纵观统计学的发展状况,与整个科学的发展趋势相似,统计学也在走与其他科学结合交融的发展道路。归纳起来,有两个基本结合趋势。

(一)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结合的趋势

统计学是一门通用方法论的科学,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但作为一种工具,它必须有其用武之地。否则,统计方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用之器。统计方法只有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其强大的数量分析功效。并且,从统计方法的形成历史看,现代统计方法基本上来自于一些实质性学科的研究活动,例如,最小平方法与正态分布理论源于天文观察误差分析,相关与回归源于生物学研究,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源于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研究。抽样调查方法源于政府统计调查资料的搜集。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统计学家同时也是生物学家或经济学家等。同时,有不少生物学家、天文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学家等都在从事统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他们在应用过程中对统计方法进行创新与改进。另外,从学科体系看,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之间的关系绝对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如果将实质性学科看作是纵向的学科,那么统计学就是一门横向的学科,统计方法与相应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产生了相应的统计学分支,如统计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产生了经济统计,与教育学相结合产生了教育统计,与生物学相结合产生了生物统计等,而这些分支学科都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统计学的分支,另一方面也是相应实质性学科的分支,所以经济统计学、经济计量学不仅属于统计学,同时属于经济学,生物统计学不仅是统计学的分支,也是生物学的分支等。这些分支学科的存在主要不是为了发展统计方法,而是为了解决实质性学科研究中的有关定量分析问题,统计方法是在这一应用过程中得以完善与发展的。因此,统计学与各门实质性学科的紧密结合,不仅是历史的传统更是统计学发展的必然模式。实质性学科为统计学的应用提供了基地,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21世纪的统计学依然会采取这种发展模式,且更加注重应用研究。

这个趋势说明:统计方法的学习必须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必须以实质性学科为依据,因此,财经类统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学好有关经济类与管理类的课程,只有这样,所学的统计方法才有用武之地。统计的工具属性才能够得以充分体现。

(二)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趋势

纵观统计数据处理手段发展历史,经历了手工、机械、机电、电子等数个阶段,数据处理手段的每一次飞跃,都给统计实践带来革命性的发展。上个世纪40年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给统计学方法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20年代发展起来的多元统计方法虽然对于处理多变量的种类数据问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由于计算工作量大,使得这些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一开始并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很好推广开来。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那些计算繁杂的统计方法的推广与应用,由于相应统计软件的开发与商品化而变得更加方便与迅速,非统计专业的理论工作者可以直接凭借商品化统计分析软件来处理各类现实问题的多变量数据分析,而无需对有关统计方法的复杂理论背景进行研究。计算机运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规模统计调查数据的处理更加准确、充分与快捷。目前企业经营管理中建立的决策支持系统(DSS)更加离不开统计模型。最近国外兴起的数据挖掘(Data mining,又译“数据掏金”)技术更是计算机专家与统计学家共同关注的领域。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每年都要积累大量的数据,大量信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信息过量,难以消化;信息真假,难以辨识;信息安全,难以保证;信息形式不一致,难以统一处理;于是人们开始提出一个新的口号“要学会抛弃信息”。人们考虑“如何才能不被信息淹没,而是从中及时发现有用的知识,提高信息利用率?”面对这一挑战,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DMKD)技术应运而生,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把人们对数据的应用从低层的简单查询,提升到从数据中挖掘知识,提供决策支持。在这种需求牵引下,汇聚了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尤其是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统计、可视化技术、并行计算等方面的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投身到数据挖掘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形成新的技术热点。虽然统计学家与计算机专家关心Data mining的视角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说,Data mining与DSS一样,使得统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因此,统计学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深入,也同样离不开统计方法的发展与完善。这个趋势说明: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统计方法中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屏障起来,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从而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对于财经类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方面要学好统计方法,但另一方面更加要学会利用商品化统计软件包解决实践中的统计数量分析问题,学好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与基本程序设计,能够将具体单位的统计模型通过编程来实现,以建立起统计决策支持系统。

所以统计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与计算机、与信息相结合,这是发展的趋势。了解这一点,再来看我们目前教育中的问题就更加明显了,所以一些课程要改革,教学方式也要改革。以下谈一谈统计教育需要改革的几个方面。

二、统计教育的改革

(一)统计专业课程建设问题

专业建设考虑的是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课程设置和规范课程内容。课程设置主导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统计理论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数学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能对各种统计方法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培养应用统计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相关应用领域的专业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如何能将统计方法正确地运用到相关领域。例如培养从事经济管理的统计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至少应当包括四方面的知识:(1)经济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经济活动的主要进程和基本规律;(2)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主要统计方法,包括常用的统计数据搜集方法,统计数据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3)适用电脑技术,让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电脑进行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能;(4)有关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中的前沿性问题,目的不在于要学生真正掌握这些问题,而是让学生了解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的前沿发展动态,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中,有两个焦点问题:一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二是应用什么教学手段来达到较好的统计教学效果等。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促使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1.改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特别注重教育多样化和多层次性,不仅让学生掌握如何搜集、整理数据的技术,还要教学生读懂数字背后的事实。学会按照具体与抽象、动态与静态、个体与总体、绝对与相对、一般与特殊、演绎与归纳等不同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利用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

2.改单向接受式的教学为双向互动式教学,以案例分析与情景教学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使学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识,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构建以课堂、实验室和社会实践多元化的立体教育教学体系。在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将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找到应用的结合点,才能使统计学获得最大的生命力。

(三)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教材要与统计软件的应用相结合。现在许多教材都是内容与软件分家,现在计算机已非常普及,无论是高校、高职和中专,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不管哪一个层次,都已说不过去。统计学是一门应用的方法型学科,统计学应从数据技巧教学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地合为一体,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统计软件的使用。除了要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即数据挖掘的能力。

(四)教学与实际的数据分析相结合统计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案例教学与情景教学应成为统计课程的重要内容。统计教学和教材增加统计实际案例,通过计算机对大量实际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在试验室进行,亦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统计思想和方法,而且锻炼和培养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要有一批能用电脑、网络来教学的新型教师

电脑、网络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教学的手段,还深深地影响着教学的内容,因为它影响着经济、生活的发展和需求。语文(中文、外文)、数学、计算机、专业知识是一个统计人才必备的素质,它们之间不是分离的,而是要尽可能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教学,各管各教一套的办法已不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现代教育特别注重教育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网络化、社会化和国际化、多样化和多层次,有了电脑、网络,必需要更新,要培养出一批能用电脑、网络来教学的新型教师,以便培养出新型的21世纪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贺铿.关于统计学的性质与发展问题.中国统计,2001.9.[2]袁卫.国外统计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对我国统计教育改革的思考.中国统计,2001.10.[3]习勤.关于统计教育创新的思考.中国统计,2002.1.

第三篇:从统计学的发展趋势谈统计教育的改革重点

从统计学的发展趋势谈统计教育的改革

摘要:要培养出新型的21世纪的人才,统计教育必须高瞻远瞩。本文从

统计学的发展趋势谈了统计学教育需改革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 统计学; 发展趋势; 统计教育改革

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统计创新工程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统计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统计实践的创新;二是统计教育的创新。创新的基础在于教育,没有统计教育的创新,就谈不上统计实践的创新。准确把握统计学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形势,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是统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从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谈一谈统计教育急需改革的几个方面。

一、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

在人类迈进21世纪的今天,知识的更新速度正不断加快,社会对新知识的追求也日益增加。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和公司、企业的经营及决策,还是科学研究都越来越依赖与数据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统统计方法已成为理、工、农、医、人文、社会、管理等所有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纵观统计学的发展状况,与整个科学的发展趋势相似,统计学也在走与其他科学结合交融的发展道路。归纳起来,有两个基本结合趋势而不同领域开始的。统计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是从几个不同领域开始的。统计学的一个源头是来自英国威廉配第的《政治算术》。配第在书中用大量的数字对英国、法国、荷兰三国的经济力进行比较,在某种程度上配第是政治经济学之父,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

自17世纪中叶几位科学家从不同角度开始了统计学研究后,经过几代统计学家的努力,历经两个半世纪,到19世纪末建成了古典统计学的基本框架。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统计理论、方法和应用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一方面,统计学受计算机科学、信息论、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新的研究领域层出不穷。另一方面,统计方法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几乎所有的科学

研究都离不开统计方法。因为不论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学、医学还是社会科学都离不开数据。因而可以说统计方法与数学、哲学一样成为所有学科的基础。

(一)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结合的趋势

统计学是一门通用方法论的科学,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但作为一种工具,它必须有其用武之地。否则,统计方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用之器。统计方法只有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其强大的数量分析功效。并且,从统计方法的形成历史看,现代统计方法基本上来自于一些实质性学科的研究活动,例如,最小平方法与正态分布理论源于天文观察误差分析,相关与回归源于生物学研究,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源于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研究。抽样调查方法源于政府统计调查资料的搜集。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统计学家同时也是生物学家或经济学家等。同时,有不少生物学家、天文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增加、人口学家、教育学家等都在从事统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他们在应用过程中对统计方法进行创新与改进。另外,从学科体系看,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之间的关系绝对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如果将实质性学科看作是纵向的学科,那么统计学就是一门横向的学科,统计方法与相应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产生了相应的统计学分支,如统计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产生了经济统计,与教育学相结合产生了教育统计,与生物学相结合产生了生物统计等,而这些分支学科都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统计学的分支,另一方面也是相应实质性学科的分支,所以经济统计学、经济计量学不仅属于统计学,同时属于经济学,生物统计学不仅是统计学的分支,也是生物学的分支等。这些分支学科的存在主要不是为了发展统计方法,而是为了解决实质性学科研究中的有关订立定量分析问题,统计方法是在这一应用过程中得以完善与发展的。因此,统计学与各门实质性学科的紧密结合,不仅是历史的传统更是统计学发展的必然模式。实质性学科为统计学的应用提供了基地,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21世纪的统计学依然会采取这种发展模式,且更加注重应用研究。

这个趋势说明:统计方法的学习必须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必须以实质性学科为依据,因此,财经类统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学好有关经济类与管理类的课程,只有这样,所学的统计方法才有用武之地。统计的工具属性才能够得以充分体现。

(二)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趋势

纵观统计数据处理手段发展历史,经历了手工、机械、机电、电子等数个阶段,数据处理手段的每一次飞跃,都给统计实践带来革命性的发展。上个世纪40年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给统计学方法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20年代发展起来的多元统计方法虽然对于处理多变量的种类数据问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由于计算工作量大,使得这些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一开始并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很好推广开来。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那些计算繁杂的统计方法的推广与应用,由于相应统计软件的开发与商品化而变得更加方便与迅速,非统计专业的理论工作者可以直接凭借商品化统计分析软件来处理各类现实问题的多变量数据分析,而无需对有关统计方法的复杂理论背景进行研究。计算机运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规模统计调查数据的处理更加准确、充分与快捷。目前企业经营管理中建立的决策支持系统(DSS)更加离不开统计模型。最近国外兴起的数据挖掘(Datamining,又译“数据掏金”)技术更是计算机专家与统计学家共同关注的领域。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每年都要积累大量的数据,大量信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信息过量,难以消化;信息真假,难以辨识;信息安全,难以保证;信息形式不一致,难以统一处理;于是人们开始提出一个新的口号“要学会抛弃信息”。人们考虑“如何才能不被信息淹没,而是从中及时发现有用的知识,提高信息利用率?”面对这一挑战,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DMKD)技术应运而生,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把人们对数据的应用从低层的简单查询,提升到从数据中挖掘知识,提供决策支持。在这种需求牵引下,汇聚了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尤其是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统计、可视化技术、等方面的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投身到数据挖掘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形成新的技术热点。虽然统计学家与计算机专家关心Datamining的视角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说,Datamining与DSS一样,使得统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因此,统计学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深入,也同样离不开统计方法的发展与完善。这个趋势说明: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统计方法中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屏障起来,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从而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对于财经类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方面要学好统计方法,但另一方面更加要学会利用商品化统计软件包解决实践中的统计数量分析问题,学好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与基本程序设计,能够将具体单位的统计模型通过编程来实现,以建立起统计决策支持系统。

所以统计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与计算机、与信息相结合,这是发展的趋势。了解这一点,再来看我们目前教育中的问题就更加明显了,所以一些课程要改革,教学方式也要改革。以下谈一谈统计教育需要改革的几个方面。

统计学论文

系别:信息管理系班级:姓名:王禹静学号:

08级(1)班 73号

第四篇:从世界各国教育发展趋势谈教育改革

從世界各國教育發展趨勢談教育改革

---兼含歐洲學校教育實驗掠影

主講人:陳惠邦教授 筆記整理:44廖秀芬

前言:

各位早安,首先恭喜各位在百人競爭中通過甄選,剛才各位看到的圖片是歐洲海德堡學校,在座的有二十位將於二個月後前往。

從事行政工作是自己的選擇,沒有人強迫,是志願而來,在這長長短短的教育工作經驗中到底給我們工作上的省思點還是增加了我們一些工作習慣,而這些習慣是否幫助了我們更有效率達到工作目標,但也許反而會距離教育愈來愈遠。在教育工作生涯中,面對挑戰、變革愈來愈多,社會轉變,有不同的轉變。過去身為老師時的角色,站在對行政工作的不滿,對現今進入行政工作,負責決策,思考的層面多,視野也變不同。

今天要和各位分享的面對在快速推動教育改革及這麼激烈的教育變遷中,其他國家做些什麼?談課程改革、教育改革世界各國跑的快、早的和台灣來比,台灣最大的特色就是從善如流,集世界各國教育制度的精華,走向研究型、普及型的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提昇至高等技術教育。未來兩年高職即將走入歷史,中研院李院長說高職將取消,走向高級技術培養教育是全世界共同的理想,目前舉目所見大部分的高職以改成綜合高中或一般高中,台灣所剩的不到十所高職,其存在是因其非常特殊性無法更改,如桃園新生醫校。

國民中小學課程革新是全世界最先進的制度,通通融合成九年一貫課程,放不下也都成重要議題,每個地方拿放大鏡都是最好最棒的,但加總起來,滿意嗎?不曉得如何說?

前言:教育「改革」的現象 教改企業 這是吳明清教授提出,教改造就了一群人,這些人是過去傳統教育無法得利的一群,如南陽街升大學補習班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國、高中生下課補習的場所。升大學補習班改為升研究所補習班,而其實真正學校實質工作並不更改,教育部育對國小五年級學生進行前測檢視實施九年一貫前六年是否達到預期目標,國家的中間考試,大陸早已實施,英國也在1988年實施,這是課程改革中要做的,實施課程改的鬆緊,如同在沙灘中抓沙的的情況一樣,抓緊抓鬆,如何拿捏得宜,在這搖擺不定不教育政策中,我們教育工作者很難去發展我們的教育專業,以前在座各位過去是一個老師的角色,只要管好自己班級,而今必須去思考整個學校,身為校長、主任思考角度不同,升學目標、家長壓力等問題,思考的角度、考慮點和老師不同。教改的企業將隨整各教育制度不斷的改變。利益、資源分配將不斷的調整,這可能不是我們教育工作者關注的點。

PISA與課程革新

PISA:OECD的國家(至少15個)率先實施課程改革的國家,這些國家在實施課程改革多年之後,檢視課程改革是否對孩子的學習有沒有幫助這是我們所關注的點,因此對他們15至18歲的學生進行檢測,已與語文閱讀、科學教育、數學能力三種能力作比較,發現時基本能力下降,尤以語文能力下降最多,學力與實施課程改革的時間先後成反比,亦即愈早實施學力下降愈快,愈慢實施學力下降反而沒有快,這之中可能只有一個例外,只有台灣,實施兩年的課程改革,學力下降的速度已無法估計。PISA發現學生的能力下降,尤其以語文能力的下降最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3年多前已發現著手改善,進行提昇孩子閱讀的方式,這幾年具體成就即編寫了很多的繪本,繪本的特色是大量的圖畫,因孩子不再能閱讀,由此可見閱讀是基本能力比科學教育、數學能力來的重要,若我們要將所有能力一視同仁,如同十大基本能力般,其實這裡面還有更重要的閱讀能力,自古以來,古今中外均不外注重「讀、寫、算」三R能力,這是每個孩子該學的,閱讀能力是最基本的,擺第一,目前尚未對全國的小朋友進行普查或抽樣的調查,我們無法知道我們的孩子能力是下降或提升的多少?科學教育、數學能力改變怎麼樣?目前世界很多國家已發現這樣的一個狀況,我們是否依舊要步上後塵,是否要等到愈來愈多的白丁、文盲之後,再來進行補救?我們現在要思考的一個問題,幼稚園、國小將快樂自由的學習看成很重要的一點,由幼稚園、小學、國中、高中乃至於大學畢業典禮愈酷愈好,愈炫愈好,但在最開放的歐洲國家,雖開放課程中畢業典禮,依舊是穿上道袍,源自於教會的洗禮儀式,神聖的嚴肅的一個典禮,年輕的學生保留自由、活潑的權力,學習是一回事,生活是另一回事,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多是我們應該要要求的。

過河卒子般的教育政策與流行文化

如實施九年一貫課程應修改三次以上,第一次修改即是十分困難,尤其國中部份最是困難,因制定基本能力後,緊接著基本學力測驗將會變動,而目前教育部將重任交給專家學者,而專家學者實際上亦是教改企業的一環,亦是目前更換不定,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九年一貫的哲學基礎及邏輯思考不夠完善的話,未來不管如何修改都將很難建立完整體系。每一項教育政策,都很快成為流行文化,如建構教學、小班教學研習的場所,不知其數,隆重登場,草草收場。

目前最流行行動研究,當年出版時,師苑白老闆並不願付稿費,僅給20本感謝,第一版一千本,87年教育部公佈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鼓勵老師行動研究,89年台北市鼓勵進行,每年十萬強迫進行,去年教育部更是推動行動研究,幼稚園每年18萬,每個縣市三十件,行動研究這本書已再版三刷,其實教育制度的快變與教育資源浪費,隆重登場,如早期啟發教學、最早一點的價值澄清,所有的東西本身都沒有罪過,經過教學也沒有罪過,從教育的理論上,多元的教學、多元的制度、多元的行政管理,都有其價值,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從權變理論中,權力如何應用是掌握在老師手中,只要長官說要做就做,一元化大家都做就腐敗,成為流行,未來主持學校或協助學校行政時,應負責了解學校政策,不要一味跟著流行文化走,我們可以仔細思考學校所需,制度不斷的改變,造成資源浪費,教學才是學校的本質。

教育人員忘了我是誰

每個教育人員不應只是單純的政策執行者,應該有自己的理念與想法。

各國教育發展的核心要素 1.教育信念與教育思潮

每個國家均不同,教育發展的核心教育信念 2.教育內容(課程)3.教育方法

4.教育制度

全世界最好的都在此 5.教育資源 6.教育人員

以上這些通常是我們拿來比較的點,教育信念與教育思潮每個國家均不同,教育發展的核心教育信念,我們台灣什麼都有,樣樣兼備,改變愈來愈快。資源浪費家長會支援爭取資源浪費關鍵在教育人員,唯一最缺乏的堅強的教育信念,多元評量、學習單、歷程檔案、了解教育的知識,到底教育本質為何?最主要如何去做?做出的成果讓家長學生來看,期盼教學工作者,自己的信念堅持自己理念順應時代潮流。

歐洲學校實驗的背景(一百年為度)

 20世紀初的改革思潮與其背景  改革教育思潮的共同特徵--反公立學校 對於意識形態

反班級教學每個孩子應被重視,特殊教育的發展、原住民教育法律保障,資源的浪費,就資源分配公平正義的角度來看是值得檢討

--兒童為中心或個別化,同時能在社會化中存在,價值觀念、行為共同規範的行為

--自然主義教育思想教育及生活調回歸,都市化小班小校實際不可行,最重要的本質,杜威所說教育即生活,掌握教育的本質,讓孩子喜歡上學。讓學生感覺學校像個家。

--重視教育研究與教育科學化的形成,教師從事研究不斷的探尋,老師尋覓何?教育實踐的概念,教育為何?將學生教導成為怎麼樣?實踐的過程就是研究的過程。追求理想

--教育改革社會改革與經濟改革密切相關人類的知識,萬本歸宗。--強調開放教育,倫理價值實踐機探索研究的過程  改革教育的發展  最低層次產出

 最高層次理論:改革教育學的產出,國內教育改革,是否能產出系統的理念形成教育思潮。否則新理論將不斷出現。

 教育改革必須配合社會改革經濟改革一體來看,潮流優點是我們所忽略的

 實際:各實驗學校創立

歐洲學校教育實驗的流派

(一) 鄉村學校運動與國民教育運動  夏山學校(森林學校)---從歐陸到英國  獨立鄉村寄宿學校

瑞士人士學校

德國好賓達寄宿學校系統 奧登華德學校 荷蘭法國德國奧地利,均有全人教育  華德福學校

 蒙特梭利學校(兒童之家)--自律 自我學習而非教具使用 著重學習角

華德福學校,全人教育學校,因語文的關係,國內目前認識的較少 華德福學校 全人教育學校與蒙特梭利學校被認為目前歐洲教改潮流最重要的一支潮流,國內跟上主要教育理論,主要以英文優先 歐洲最受重視的是華德福學校強調藝術教育美感教育 九年一貫問題最重要的是無一完整的思考系統

蒙特梭利學校著重全人、全課程教育,蒙特梭利學校從幼稚園到國中小到高中,最好階段在高中,德、法學校高中三年畢業後常加了一年大學預科。

歐洲學校教育實驗的流派

(二)公立學校的實驗改革

 法荷:弗來現代學校,強調現代化。

 荷得法瑞:耶那教育實驗(彼得.彼得生學校)教育講座哥德比杜威更早

 北德:畢樂斐實驗學校

 中德:卡塞爾改革學校與開放學校:強調倫理道德、宗教教育、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是國家的根本。

 英德:綜合中學運動(與國內、美國不同),每個人得到合適的教育措施

不管分科、分課程、分學校,目的是每個人獲得合適的教育措施,重要的是學生的個別差異。

政策上最應學習:

1.政府魄力在公立學校中,維持不同體制。2.支持不同體制學校的胸襟,不因執政者不同而改變

歐洲學校教育實驗共同特徵

 回歸教育本質與重新定義學校教育---圓融對不同人、不同的方法去做事,權變原則、堅持原則。

 教育理念與時建交互辨證---內部評鑑的誤解  開創專業社群集建立獨特思想流派  具有永續經營的院景與堅持的毅力  重視組織發展與人員發展  重視內部反省與外部評鑑  以實際教育成果說服社會接受

圓融對不同的方法去做事,鼓勵教師團隊在真正願景實踐中當初堅持的理想,實際成果說服大家獲得支持

學校領導者理所當然,應充分了解學校教育理念 學校幾乎人人都能侃侃而談學校教育理想與學校文化 重視內部設施特別是圖書館圖書館是學校心臟

圖書館被成學校建築的心臟通常與教室並列學校必要的設施 圖書館不只是「圖書」館而以他同時也兼具大型學習與個別化教學場所的功能

「功能先於形式」為學校建築為原則 校園中的任何設施應具教育意義

各國教改運動中的問題

1.文化差異與比較教育的問題 2.教育資源永遠的困境

3.新自由主義與教育市場化的問題 4.國定課程與自由課程的衝突 5.教育革新是否導致教育機會均等 6.教育運動與社會運動的關係 7.教育哲學或教育理念的匱乏

第五篇:从计算机的应用发展趋势谈计算机教育改革

从计算机的应用发展趋势谈计算机教育改革

【摘要】: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计算机教育的创新工程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创新的基础在于教育,没有计算机教育的创新,就谈不上计算机实践的创新,准确把握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形势,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是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的应用;发展趋势;计算机教育

中国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08(2007)0220077-01

1.计算机应用技术向集成化、综合化、智能化发展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与各应用领域专业技术相互结合,多学科相互渗透的复合技术。近年来,计算机单项应用技术,如CAN、CAT、CAM、CAE、CNC、FMS、PLC、DCS、CAPP、MIS、OA、DSS、AI等,逐年扩大应用,并日益向集成化与综合化方向发展。工厂综合自动化、办公室综合自动化、调度指挥自动化、管理控制一体化是计算机应用综合的发展趋势,在部分大中型企业、乡镇骨干企业试点基础上将逐步推广。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活动影像等多媒体技术在文教、卫生、出版、工业、交通、影视及政府等部门的应用将取得较快的发展。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在工业控制、MIS、QA决策支持系统、调度指挥系统及医疗辅助诊断系统中逐步推广;农业专家系统(施肥,品种选育,病虫害测报,棉花、小麦、水稻栽培等)已取得成效并得到进一步推广;智能传感器、仪器仪表在仪表工业中的比重将增加;智能机器人已取得一批科研成果,1994年可望在产品化、商品化方面取得进展。

2.计算机应用系统网络化,国家级大型信息系统工程将取得进展

计算机应用系统向网络化发展,微型机局部网络在计算机各个应用领域、科学与工程设计计算、工业生产过程控制、信息检索处理、业务管理、企业(工矿企业、宾馆饭店、商场等)、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中得到了日益广泛地应用。全国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网络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局部网络在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将基本得到普及。全国十几个大型信息系统工程都已基本建成,全国性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如国家经济信息系统、银行电子化联行系统卫星通信网、铁路运营管理系统、气象预报系统、民航飞机订票系统、电网调度系统以及科技情报联机检索系统等,中央各部委都建立了不同规模的专用网,实现了大中小型机与微机异种机联网。今后,将不断扩充与完善网络功能,部分设备将更新换代,并在数据库建设上下功。

3.计算机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中的应用将稳步增长

传统工业技术改造的主要内容是采用微电子技术改造生产机械设备,提高微电子技术装备(传感器、检仪表、控制计算机、PLC、分布式控制系统、直流交流调速系统等)在固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如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炉窑改造,采用微型机实现炉窑节能控制,STD总线工控机、AT总线工控机、VME总线工控机均可用于控制锅炉、加热炉、电炉等工业炉窑。技术成熟,控制系统已实现商品化,大力组织推广可取得节能8~10%的效果。化工、冶金、轻工、建材、石化、电力等生产过程采用计算机控制后,已能实现优质、高产、低耗。单机控制或分布式控制系统过去大量依赖进口,还需要在推广应用中不断提高性能价格比,提高软硬件商品化程度,搞好技术服务,进一步促进计算机控制的普及推广。

4.计算机教育改革

4.1.关于计算机课的地位

电子计算机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和龙头,它的出现和发展,把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创了一个技术革命的新时代。计算机把人从重复性的或有固定程式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人类智能获得空前发展。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当今世界大趋势。在学校开设计算机课是提高人才科学素养的需要。社会向前发展了,跨世纪人才的科学素质应有五大支柱: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近年来国家教委提出了在中小学开设计算机课的规划,强调了计算机在中小学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十分重要和正确的,也真正体现了小平同志曾说的“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性。要提高计算机课的地位,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⑴ 计算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知道当今社会计算机的普及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计算机教学。我们肩负着“科教兴国”的历史重任。

⑵ 对已有的计算机房加强管理,让设备发挥最大效能,而不是应付上级检查或为了提高学校名气的单纯的“摆设”。

⑶ 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狠抓计算机教学效果,干出成绩,让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看得见“有投入必有收成”。

⑷ 保护和调动计算机课程教师的积极性,在考核、晋升、进修等方面与其他学科等同对待,甚至优先考虑。

4.2 改革向接受式的教学为双向互动式教学,以案例分析与情景教学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使学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识,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

4.3计算机与统计学教育相结合,教学所用软件要与统计软件相结合现在计算机已经非常普及,无论是高校,高职和中专,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不管哪一个层次,都已说不过去。统计学是一门应用的方法型学科,统计学应从数据技巧教学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地合为一体,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统计软件的使用。除了要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即数据挖掘的能力。

4.3 要有一批能用统计学知识来丰富计算机教学的教师电脑,网络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教学手段,还深深地影响着经济,生活的发展和需求,数学,计算机,统计学的专业知识是一个计算机管理者必备的素质,它们之间不是分离的,而是要尽可能对号合在一起来进行教学,各管各教一套的办法已经不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龚炳铮,计算机应用推动自动化与信息化的发展,中国信息与自动化技术推广应用大会文集,2001,81-85

[2] 龚炳铮,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的初探,微型机与应用,2001(10期),7-9

[3] 龚炳铮,我国计算机应用发展现状及趋势,第六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2002,4-1

下载从统计学的发展趋势谈统计教育的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统计学的发展趋势谈统计教育的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德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

    德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 2008-9-24 10:40:58 来源:中国教育和计算机科研网 作者:彭正梅 【大 中 小】 点击:144 次 来势滔滔的全球化浪潮和由于科学技术发展而引起社会......

    日本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

    http://ydxdj.com近二十年来,日本的儿童数量不断减少,师范毕业生能找到教师工作的比例在过去的十年里也随之不断减少,到1999年仅为32%。为了适应现实,从1998年开始,教师教育机构......

    从统计流程谈统计数据质量控制

    从统计流程谈统计数据质量控制 作为一名基层统计工作者,自己从事规模工业统计2年多的时间不算长,但是这两年却是规模工业统计发生深刻变革的两年,统计范围的变化,计算方法的变......

    从《大圣归来》谈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趋势

    从《大圣归来》谈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趋势 摘要:《大圣归来》展现了中国动画电影的艺术魅力,也获得了市场和影评界的一致认可。从现象上看,《大圣归来》的成功在于巧妙地找寻到......

    国际化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国际化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课题组 1.课程的设置情况。 国外课程设置趋向于加强综合课程的开发,学科界限逐步淡化,尤其是初中阶段,除俄罗斯等少数国家......

    国外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国外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摘要:世界各国大都把发展职业教育看作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及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目标,把改革职业教育作为规划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重要......

    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摘要】 我国教育的改革方向是普及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实情却是职中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普高,职业教育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本文通过分析国......

    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班级: 学号: 姓名: [摘 要]要以“素质教育”这一教育思想与观念为核心,营造“育人”的“绿色”环境,必须“以人为本”,将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与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