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后勤工作育功能的挖掘与发挥
中学后勤工作教育功能的挖掘与发挥
后勤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保障,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后勤工作的职能和任务也发生了许多变化,该项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已逐渐成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学校是进行系统育人工作的场所,让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是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职责,学校后勤部门不应成为旁观者,而应当责无旁贷的投入其中,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能,作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现实生活中,学校后勤工作在为教育教学服务,维护和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早已得到公认,但是对于后勤工作的育人功能的认识和理解还远未形成共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还为数不多。因此,本文以城市普通小学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小学后勤工作特点的基础上,论证了小学后勤工作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功能,并阐述了这些育人功能的具体表现和特点。同时明确指出,小学后勤工作中育人功能的发挥需要一定的前提和条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议,期待能对学校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育人是一个结构复杂的系统工程,渗透于学校的全部时间和空间(社会家庭的影响暂且不论),每个部门都有自己明确的职责和任务。相对于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而言,后勤工作的育人功能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潜在性和不确定性。对它所产生的育人功效也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和论证。期望有更多的同仁结伴同行。学校
第二篇:发挥传统文化的育德功能构建学校德育新模式
发挥传统文化的育德功能构建学校德育新模式
文章作者:齐红点击次数:2386添加时间:[2007-2-16]
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长期积淀下来的思想、文化、精神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基石,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产生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全过程。
基于上述认识,我校把民族精神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切入口,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及《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纲要》,把培养有理想、有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作为教育目标,在全校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现把我校的一些做法向各位领导及同行们作以汇报。
一、建设书香校园,弘扬传统文化
有人曾说:“美的环境是一部主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科教书,它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为此,我们以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做底蕴,大力建设书香校园。
1、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位
我校于今年暑期启动了书香校园建设工程,用民族文化、民族艺术装点校园,营造书香氛围,增厚校园文化底蕴。现在我校书香校园建设已初见端倪。
一进校园,集民族艺术为一体的“诗书画印文化墙”首先映入眼帘,中国特有的书法、国画、诗词、篆刻等民族艺术展现在校园四周:一千二百六十余字的《新三字经》在长城背景的映衬下,熠熠生辉、赏心悦目,铁岭八景、咏梅图、诗林诗碑等分列西北西南院墙,清新质朴、相得益彰,给人以美的启迪和享受。“走进
十六、走向成功”大幅彩喷鲜花簇拥,这是我校“信心工程”自信宣言,“我非常聪明、我潜力无穷、我定会成功”的信念已根植在学生心中。足球、蘑菇状果皮箱与周围绿树、小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象生动、惟妙惟肖。操场电杆上“高压危险、请勿靠近”的警示牌也被活泼的卡通虎提示语所代替:“电老虎凶着呢,可别靠近呦!”新颖别致,极富童趣。
教学楼门楹联“求知需百苦百苦换百乐乐于破万卷,育人须多思多思得多甜甜在植新苗”及“为每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彩喷图画,激励着全校师生在求知育人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一楼正厅“为国争光、为校争荣、为己争气”十二字校训及东西两侧的学校愿景为学生们成长寄予厚望;
二、三楼百余首古诗文名篇错落有致地悬挂在走廊两侧,书香四溢,使学生举目移步都能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如入芝兰之室”。充满人文关怀的提示语导引着学生的言行,如:“微笑使你美丽、文明使你可爱、勤奋使你聪明、互助使你快乐”、“拾一片纸屑,美了校园也美了你”等,颇为隽永,耐人寻味。
此外,我校还在全区率先实施了“课间铃声换名曲”工作,乐曲全部选自民族音乐,即陶冶了情操,培养了音乐素养,又弘扬了民族文化。当美妙悦耳的《步步高》等民族乐曲响起时,同学们或秩序井然地走进教室,或兴高采烈地跑向操场,为这美丽的校园增添了浓浓文化韵味。
2、开展“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
积淀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精神的中华古诗文,是中国文化最好的载体,可以说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是传统的民族精神之所在,如美文中“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等,曾经哺育了无数英雄豪杰和志士仁人,使他们为民族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我们学习、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这些优良传统,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积极影响。学生们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文化品位的同时,必将会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发展国家经济的历史重任。
本学期我们在全校开展了“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人人参与,给处在黄金时期和人格初成时期的孩子们播下了最好的文化种子,撒下最好的养料,为孩子们打下做人的底蕴。我们的操作理念是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终生受益。我们的口号是: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每天20分钟晨读,课前2分钟,间操后千人诵读和每周四的古诗文诵读活动课给学生们诵读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学校为每个年部制定出背诵底线,上不封顶,提倡多多益善,并出台十六小学古诗文诵读考级制,共分五个等级。学校组织考级小组,定期对学生检查评定,每月一次,学生自愿参加,根据测试结果,由学校颁发《古诗文背诵等级证书》。学校少先队还设立了小擂台,每周各班评出一名诵读效果最好,背诵最多的学生上报学校,学校以年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胜者为本周擂主,颁发奖品及奖杯,下周的胜者可以攻擂,如果成功就成为新的擂主,奖杯移交。我们还经常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创造机会让每位学生都尽可能展示诵读成果。充分利用中队会活动,节日演出,校园小百合广播站等让孩子们登台表演,即巩固了诵读成果,又激发兴趣。
这项活动开展二个多月以来,成果喜人,现在刚入学的一年新生已能背诵古诗30首,古文4篇,五年级学生已能背诵古诗90首,古文10篇。部分学生不但吟诵的好,而且把一些诗词编成歌曲吟唱。11月1日至8日,我校参与了铁岭市人民广播电台未来星空栏目组走进直播间节目,我校古诗文诵读给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主持人与同学们的对话更是让人难以忘怀,当主持人问同学们诵读古诗文的感受时,他们说:“背古诗文不但增强了我们记忆力,它还告诉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明白一些哲理。”许多同学对老师说:“我们以前学古诗文,都是反反复复读,很枯燥,现在除了背、读古诗文,还可以朗朗上口的唱起来,尤其是上音乐课时,老师放磁带,教我们唱《三字经》和《虞美人》还配有动作,很多人都能背滚瓜烂熟。”平时,每当同学们在课下背《论语八章》、《少年中国说》,我们教师的成就感就油然而生。人人学美文,人人爱美文,这是在我们学校经常看到的现象,校园里还流传着学生自编的一句顺口溜:“小学生学美文,校园处处见君子。”可见,古诗文已经逐渐扎根在学生心理,他们用古诗文抒发自己的感情,用名篇激励自己成长,用警句格言端正自己行为。
我们学校地处铁西城乡交界处,家长大多数是下岗工人,园艺队农民及外地来铁打工暂住群体,家庭文化背景较差,家教不仅肤浅,甚至还有反面内容。在开学初家长会上,赵广钧校长亲自给家长讲清了古诗文诵读活动的意义,并真诚邀请家长参加此项活动。我们把学生手抄的《古诗文诵读集》做为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学习材料,让家长同孩子一起诵读,让千古美文在校内外传诵。今年年末,我校家长学校还准备举办一次家庭古诗文诵读汇报会,并评选出本学习型家庭10个,并进行表
彰。
二、开展孝敬教育,传承中华美德
我们学区的地域位置及家庭状况使家长们为了生存,每天早出晚归忙碌打工挣钱,工作很是辛苦,可部分学生根本体会不到父母的艰辛,不关心他人,厌恶劳动,不尊重老师和长辈,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个人利益至上。同时学区家庭内还存在不尊重老人,不赡养老人,甚至出现赡养倒挂(即吃老)现象,还有的甚至把年老体弱的父母视为累赘,随意侵犯老人的利益。面对这些现象,我校专门组织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商讨如何找到一个让学生摸得着、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支点”,经过多次商讨研究,最后把所有办法都向一个焦点汇聚——这就是以“孝敬父母”为起点的“孝敬教育”主题活动,把中华民族“崇孝”的传统美德植入学生的大脑中,融于学校的德育体系中。
刚开始,我校只是将每周日、学生父母生日和母亲节定为全校1000多名学生的“孝敬日”,要求学生在每个“孝敬日”至少用半个小时时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帮妈妈洗碗、打扫房间,给母亲写封慰问信等。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又想出不少办法,如举办《中华美德系列讲座》;写《孝敬笔记》;给父母洗脚;让学生到菜市场调查蔬菜的价格,我当一日家长;评选校“十佳孝敬标兵”;请学生父母打分等,使我们的工作落到实处。孝敬教育学校操作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六性”上。即:
1、每两周上一次“孝敬课”增进知识性。
2、设立“孝敬日”记孝敬笔记,注重实践性。
3、评“孝星”明确导向型。
4、抓“活动”强化参与性。
5、与家长签“协议书”增强辐射性。
6、抓考评,增强激励性。学生实践行动其核心内容是“六心”孝敬模式,即常问好,讲礼貌,让父母舒心;少空谈,多帮忙,让父母省心;求上进,走正道,让父母放心;勤学习,苦专研,让父母开心;遇矛盾,能宽容,让父母顺心;重推恩,能迁移,献社会爱心。
孝敬教育的主题教育已成为我校制度化、系列化、常规化的一项工作,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能辐射到家庭和社会。试想,当父母在家里感受到子女的孝敬时,他们又怎能不去更加孝敬自己的父母,如此这般间接提高了家庭的文明程度,又必将推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
三、重视传统节日,培育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节日中蕴藏着宝贵的道德资源。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说:“传统节日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传承传统节日其实就是肯定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2003年寒假前夕,我校借鉴北京、山东等一些学校经验,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寒假作业:“过中国年”。要求学生在过年期间说三句话——“您辛苦了”、“您好”、“节日快乐”。做三件事——鞠躬、让食、抄春联。这项活动的主旨是让学生通过“中国年”感受民族文化,养成尊师敬长、礼让助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据学生反映,以往过年,主要是玩,是享受。学校组织过“中国年”提醒我们用心去体验春节浓浓的“中国味”,感受醇醇的“中国情”。他们说,通过说三句话,做三件事,实践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净化着自己的心灵。抄春联的同学说:“那精练优美、对仗工整极富韵味的句子真是太美妙了,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精神,我们为生活在这样的祖国而骄傲、自豪。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提到,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重阳节登高 敬老风俗源远流长,一直延续至今。今年重阳节我校把离退休教师请回家,开展了“携手擎夕阳,晚霞更生辉”庆祝活动。50余名离退休教师应邀“回娘家”,在一片欢声笑语充满祥和与亲情的会场里,学校领导为迈入70岁的老同志敬献鲜花表示祝贺,少先队员、青年教师与老教师同台演出营造了喜庆的节日氛围。“欢庆重阳节,祝老同志健康长寿”和“关爱今天的老年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条幅更使我们深感中国节日文化的宝贵道德教育资源。
我们还利用传统节日举办各种丰富多彩活动,如清明节我们以“五色花哀思“为主题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端午节给学生讲解端午节的由来,悼念爱国先人。中秋节以中队为单位搞古诗文吟唱会,书法绘画大赛;在孔子诞辰日学校举办“读千古经典,奠成才之基”文艺汇演;国庆节开展祖国明天会更好征文,摄影比赛。总之通过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教育活动,把民族文化精神得到了普及、延续和发展。一段时期以来,我校德育工作本着“全方位、有重点,分层次、成系列”的原则,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无论是校园文化建设,还是活动的开展,都做到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初步形成了“立体化、网络化的工作格局。我们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及社会的认可,我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家长学校、省级艺术教育示范校、市德育工作示范校、市校园环境艺术化先进校、市法制教育先进单位等20多项殊荣。
在工作中,我们认识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对学生的今天和明天都有极为重要意义。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切实把培养民族精神同培养现代化人才紧密结合起来,培育学生从小立志做一个有志气的中国人,有才能的现代人,使他们真正成长为开创祖国未来大业的生力军。
银州区第十六小学
2004年11月
第三篇: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发挥家庭教育功能,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
各位好!我是初一(2)班学生×××的妈妈
家长如何教育和培养好自己的子女是当今的焦点问题。特别是有儿女在校读书的家庭,孩子的学习和教育更是成了日常谈论的中心话题。
和我们那一代相比,现在的学习环境要优越得多。以前很多家庭中,大人们忙于生计,无暇顾及或很少关心子女的学习情况,把教育和培养孩子的责任都交给了学校。而现在,大都数家长都有充裕的时间,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在家如何做好子女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作为学校教育有力的补充,让孩子得到更全面的教育,让孩子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你不断努力,处理得当,就会有好的结果。在这里我就简单的说说我在这方面的做法
一、相互理解,相互沟通
和子女学会相互沟通,培养同子女之间的感情,是教育好子女关键的第一步。只有充分了解了孩子想法和动向,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缺点,才能针对性的做出教育孩子的合适方法。
首先我们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多同孩子交流谈心。其次,多陪孩子玩感兴趣的活动,使孩子感到父母无比的亲近,没有任何的隔阂,这样,孩子就愿意把自己的真是想法告诉你。
平时多点赞美、少点批评。恰到好处的赞美是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理解和沟通中去,努力教育好孩子,才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二、培养学习的兴趣
进入了初中,孩子的记忆力是最好的,抽象思维已形成,正是学习的黄金阶段。要让孩子好好的认真读书,兴趣是取得成功的前提。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根据我女儿的学习情况,在学习之初,先确定小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不可定得太高,应从努力可达到的目标开始。不断的进步会提高学习的信心。不要期望在短期内将成绩提高上去,目标过高,达不到反而就会失去信心,从而厌恶学习。持之以恒地努力,一个一个小目标的实现,是实现大目标的开始。
多给讲讲孩子学习的目的,让孩子明白学习的个人意义及社会意义,只有对学习的目的有了深刻的理解后,才会认真学习各门功课,从而对各科的学习发生浓厚的兴趣。
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心思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才能激发和强化孩子的学习内在动力,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正确对待优缺点
所有孩子都会有自己的优点,同时都难免出现错误和缺点。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和错误,是每个家长要考虑的问题。取得好的成绩该表扬,发了错误也应该批评,但要把握好尺度。过度表扬和批评会使孩子的心态出现反常,过度表扬和奖励会使孩子沾沾自喜,得意忘形;过度批评,又会使孩子灰心丧气,一蹶不振,甚至出现逆反心里。平时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表扬,引导他,以实际行道支持她,有利于孩子缺点的改正,也利于孩子的优点发扬光大。
我女儿有一个缺点,就是性格内向,胆小,不善于主动和别的学生去交流,怕和陌生人打交道。从小学开始,碰到同学都不敢打招呼,特别是怕接触师,我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曾几次狠狠的批评了,甚至大发脾气,却没有得到任何的效果,反而引起女儿对我的反感。我意识到用这种粗暴简单的方法来让女儿接受改变是不行的。因此只能设法来锻炼她,所有能让女儿锻炼的场合,都尽最大努力让她去接受锻炼。刚进初一女儿担任了班干部,回家跟我说不想当,我鼓励她说,要当好这个班干部,这是个锻炼的好机会,可以多同老师、同学接触和交流。经过一段时间锻炼,现在虽然不能和其他胆大的孩子比,但比以前有大的进步和提高。渐渐有了自信,人也比以前开朗起来了。
都说女孩心细,可我女儿却还有个粗心的缺点,给她检查作业时,经常发现很多粗心的问题:不是加法当减法做了,就是把正负号弄反了;不是把时态弄错了,就是单词缺个字母;不是词义表达不对,就是别字一串……。几次考试下了,在这个缺点上也扣了一些分数。孩子回家也常说他们组里学习的情况,默写经常要扣分,为了改正她这个缺点,我还开玩笑的对她说,你们组里是不是一半人属马,一半人属虎,叫马虎组,而你是马虎组长。她当时还很气愤,说不要小看人,到学期结束,你看我还当不当这个马虎组长。吃一堑,长一智,我相信我女儿会从中得到教训,改正个这缺点的。
四、尊重孩子的爱好和天性
丰富的想象力,无穷的求知欲,好奇心都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虽然每天上完课回家都已经很辛苦了,还有家庭作业要做,有时回家直喊累,但我还是尽量满足孩子,抽一点时间去玩和放松自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对缓解学习上的压力是大有裨益的。我自己有切身的体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个时候是我最开心、最轻松的时候:全身心的投入,没有任何压力,没有任何干扰,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能够彻彻底底放松自己
玩和爱好是要付出一定时间的,这跟学习要发生冲突怎么办?这是所有学生和家长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合理安排时间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这里我建议一下学校,家庭作业不宜多,在于精,不要让孩子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作业上,合理布置一段自由活动的时间,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也利于学生的学习生活。
第四篇:中学后勤工作论文
中学后勤工作论文
2、实行量化管理;学校对食堂饭菜分数量、质量、卫生、服务态度、保证供饭时间五个方面制定管理细则,中学后勤工作论文。由食堂管理小组每半月考核一次,评出好、中、差,综合评议后,任何一项为中,扣除保证金50元;出现一个差,扣除100元。
3、召开学生生活座谈会。对食堂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法提出意见或建议,学校整理评议后反馈到食堂,限期改正。
通过以上措施,规范了学校对食堂的管理,充分发扬***,沟通了师生与服务人员的关系,增强了食堂职工的服务意识;另一方面确保了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不受侵害,同时也能保证食堂经营健康稳定发展。
(三)、强化服务,重在育人。
树立良好的管理理念,正确定位学校、食堂、就餐师生的服务关系,才能更好的管好食堂。我校把学校定位为双重角色,既是管理者也是服务者,作为服务者的角色,既服务于就餐师生,又服务于食堂。学校对食堂的服务,重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加强对食堂的宣传。食堂承包起初,很多教师存在这样的认识,认为食堂已承包,应按市场规则运行,任其发展,效益好不好,那是食堂自己的事,与学校无关。很多家长私下议论,学校食堂承包了,老板赚得都是黑心钱,娃娃们吃亏还得受罪,纷纷为孩子在集镇饭馆中入粮买票,让孩子在饭馆就餐。面对以上形势,我校首先利用教师政治学习时间,引导教育教师转变不正确的思想认识,让教师树立这样的观念:即食堂还是学校食堂,相互服务促进学校食堂发展,既有利于师生生活,又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工作总结《中学后勤工作论文》。其次,我们利用家长会等各种机会,请部分家长到食堂参观、就餐,了解食堂饭菜质量、数量、卫生等情况。通过纵向、横向比较、算帐,让家长了解食堂饭菜价格,同时,积极引导教育家长,让孩子在学校食堂就餐,不但可以节省开支,有利于学生学习,还可以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爱惜劳动成果的传统美德。通过积极宣传,加上学校有效的管理,学校食堂得到了学生、深长的普遍认可。一位家长参观了学校食堂,品尝完饭菜后感慨地说“学校食堂的饭菜比家里的好,现在的娃娃上学真享福”。
2、管理即服务。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学生生活委员帮助学生买票、记帐;组织团员监督岗,食堂管理小组成员维持就餐秩序,及时召开就餐人员生活座谈会,征求食堂改进意见,有力的促进了食堂建设。
3、积极为食堂发展创建条件。两年来,学校通过投劳投物,有条件融资方式,先后帮助食堂修缮了锅灶,通上了暖气,建起雅座、水房、暖棚猪舍、鸡舍、蔬菜大棚等,并转让土地1亩,提供职工宿舍两间,学校为食堂提供各项便利条件,改善了师生就餐条件,降低食堂经营成本,压低饭菜价格,增加食堂收入,师生受惠,食堂有利,皆大欢喜。可以说,食堂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的服务与扶持。
总之、学校不仅是管理者,更重要的是服务者。学校不遗余力的管理和服务于食堂,基于一个出发点:即以人为本,服务育人。到目前,学校食堂发生了明显变化:条件好了,问题少了;食堂就餐的人多了,街道饭馆吃饭的学生少了;学校服务多了,学生、家长的意见少了。但这“三多三少”仅仅是外在表现,更深的意义却难估量,食堂办好了,对养成学生勤俭节约等良好生活习惯,创造***的教育教学环境,培养良好校风其作用不言而喻。
上述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学校领导的直接指导,全体同志的积极协助、通力合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对这些不足之处,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
以上总结,当否,敬请领导审视。
第五篇:发挥进修学校功能作用
发挥进修学校功能作用,促进区域教育质量提升
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曾说:“公司存在的唯一理由是提供价值。”对进修学校而言,德鲁克的话同样适用。
我校作为全国示范性进修学校之一,5年来取得了多项荣誉。先后荣获国家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辽宁省精神文明单位、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先进单位、全国书法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先进写字实验基地、教育部“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培训先进集体、全国校外教育特色突出奖、辽宁省“十一五”基础教育教师教育培训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学前教育先进集体、辽宁省教育学会系统先进单位、大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示范点、沙河口区“三八”红旗集体等。这除了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为进修学校要把自身建设与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促进教育局战略任务“落地”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一、进修学校的功能
1.成为区域教育的战略“引擎”
进修学校的工作对象除了大家想到的校长、教师、班主任等。还有进修学校要正确理解落实教育行政部门、上级教育学院的战略意图。才能为当地教育事业发展服务。因此,进修学校不仅要眼睛向下看到教师的需求,做好培训工作,更要眼睛向上看到当地政府的要求。进修学校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支持并推动教育局的核心战略,成为本地教育发展的重要引擎。
2.学会识别区域发展的战略机遇
进修学校要主动去挖掘、发现区域教育发展的战略任务,一是要了解民众的需求和社会动向。比如市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和教育公平的愿望特别强烈,因此,提供优质均衡的教育肯定是本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作为进修学校就要思考如何为这一战略任务服务。二是从政府报告、教育发展规划上发现。比如区委区政府在提出构建和谐教育,进修学校就要在推进和谐教育过程中发挥作用。三是接受上级的重大任务、重大评估等,也是一项战略任务。比如市教育局提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和“牵手行动”等重要工作,这时进修学校就要思考在推进这方面的工作中该做什么。
3.用系统思维使战略任务落地
找到战略任务,更重要的是要使之转化为一件件具体的工作,进而转变为具体可见的成果。这就需要进修学校使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并利用学术优势和培训优势,主动承担战略任务协调与推进工作。这便是一个系统化的顶层设计和各种举措综合起作用的过程。
由此可见,系统设计、项目化管理、研训一体、学术支持与政策资助相结合、自主发展与行政督导相结合等多种举措,使得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工作
进修学校坚持依靠市教育学院的指导,努力建设一支与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教师队伍。为此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五大工程”提升中小学干部培训工作
坚持“率先发展、创新发展、领先发展”的原则,实施“五大工程”,构建符合规律、多元开放的中小学校长培训体系,形成理论厚重、能力突出的区域干部培训新特点。
主题培训分类实施工程
以个人、学校和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以提高校长的职业精神和专业能力为核心,实施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以主题为牵动深化干部培训内容,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专家学者型校长塑造工程
以“名校长工作室”为依托,与高等培训机构联合举办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开展行动研究性培训,培养专家学者型校长,扩大我区教育影响力。
校长培训区本课程开发工程
建立我区校长培训课程资源库,研发具有区域特色,能够促进每一名校长能力发展的实践性教育管理课程,校长培训课程研究成果达到省内一流。
校长培训高效模式建立工程
搭建沙河口区校长研修、资源、服务和管理网络培训模式;探索区域校长群体发展模式,积极开展区域高端校长培训基地建设;开设“名家讲坛”、“校长主题论坛”;组建“名校长工作室”、“校长驿站”等培训与发展组织,使我区中小学校长的职业能力和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干部培训学分制管理工程
建立学分程序化管理模式,确保“管”、“训”、“用”相结合,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管理,激发校长们的工作热情,振奋职业精神,加速专业成长。
(二)“七项计划”统领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
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关注新岗、注重实效”的原则,实施“七项计划”,构建素质拔尖、领军发展的教育人才高地,形成整体优化、特色鲜明的研训新模式。
1、教师全员培训的精品课程构建计划
在教育学院课程开发的有力指导和带动下,构建师德为先、学科知识与能力为主的全员通识培训课程体系;以专题研发为牵动,构建以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分析、学科专业素养提升、高效课堂实践研究为主的动态学科专业系列课程提高全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骨干教师培训的领军团队培养计划
采用导师制,实行项目化,通过三级联动模式,建立“名师—学科带头人—备课组长”三位一体的专业成长共同体,发挥领军者的引领和辐射作用。着重推进高端精品专题培训、教学专业技能培训、教育科研能力培训、教学风格养成培训、完善人格修养培训、名师专家团队培训等六个系列培训。重点实施了“名师成长工程”、“群星工程”、“现代型优秀教师培养工程”等培训项目。
3、新岗教师培训的学科基地孵化计划
在区域内筛选10个具有学科优势的中小学,建立学科培训基地,依据新教师成长规律,对选聘的新岗教师实施全方位系统培训。通过“行动教育”、优质课展示等途径,迅速提升新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规范教学行为;通过“与名师面对面”等活动,促进新岗教师高起点快速成长,提高专业综合能力。
4、班主任教师培训的“名·优”引领计划
以精英班主任培养为重心,启动沙河口区班主任系列培训。以“名·优班主任”培训项目为牵动,成立“名·优班主任工作站”,推行“千名中小学班主任成长工程”,开展基本功实战训练及专业成长专项培训,全面提升我区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5、英语教师培训的学科专业领先计划
与新东方学校、百家外语学校联手,利用优质专业资源,对区域中小学英语教师重点进行专业素养、学科能力、教学技能培训;围绕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分阶段的系列高端培训和专项培训;建立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先后制定出台初中的《沙河口区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标准》及《初中英语自我评价手册》,实行英语教师专业技能达标考核制度,实现我区英语教师专业水平全市领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6、学前教师研训的专业服务统领计划
全面普及学前教育积极做好专业引领与教育服务:组建与区域学前教育发展需要对接的服务指导团队,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专兼职研训教师队伍;构建满足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区域学前研训课程体系;发挥公办幼儿园的龙头作用,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促进区域内各类园所教育质量的高水平、均衡化,推动公办、民办幼儿园的协调发展。
7、校本研修内涵深化的跨越发展计划
几年来在大连市教育学院引领下,我区被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确立为校本研修两个试点区之一,按照“区域专题统领·校际主题联动·学校行动跟进”的三级互助思路,初步构建完成三类校本研修模式。细化校本研修运行流程,开展“三段七步”、“三段九环节”和“三备两提高”的精致化研究与实践,引领校本研修的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
(三)“科研强教”引领教育科研建设
坚持“科研强教”战略,强化机制创新,注重实践研究和资源建设,推行区域重大课题研究,深化群众性教育科研的规范化,形成覆盖全区、引领发展的教育科研新局面。
1、机制创新,加快发展
提升课题研究品质,组建专家顾问团,实行教育科研顾问指导制;关注对教学质量具有重大影响的教改项目,深化热点难点研究,实行区域重点课题制;规范课题的评审、推荐、成果鉴定等系列工作。实现立项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优化管理。
2、实践研究,促进发展
重大课题研究为核心,成立攻坚联合体,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加强群众性教育科研工作,实施从小课题研究→立项课题研究的策略,深入推进具有区域特色的“三小活动”,将小课题研究逐级升格为正式立项课题,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3、资源建设,拓宽发展
启动教育科研骨干研修培训工程,打造一支以科研室主任为核心的教育科研骨干队伍;加强专业服务资源建设,提供专业化的教育科研过程指导、服务和管理;加强研究学术资源建设,打造区域教育科研资源平台,为我区教育科研工作提供专业支持。
(四)信息技术支撑教育迈向现代化
坚持“前沿、精品、高效”的原则,构建教育技术能力特色工程,建设信息化优质服务体系,打造现代化、数字化的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形成区域联动、合作发展的新格局。
1、强化教育技术实力
不断更新专用设备,升级符合现代远程教学要求的多媒体网络教室,保持现代教育技术功能的前沿性;完善学校相关信息系统的软件设置,提高现代远程教育支持服务水平。
2、全面建设数字化校园
引进数字资源的整合、应用及服务系统建设数字图书馆;升级电子办公平台,形成覆盖全区学校的无纸化办公平台;建立数字档案系统,进行资料情报的信息化管理;加强学校网站品牌建设,强化网站的网络服务功能,有效支持中小学开展校本研修,提高网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打造现代化服务品牌
开展以“区域教育城域网”为基础的系列培训,开发具有我区特色的培训课程体系;在传统培训模式基础上,尝试开展基于网络的远程培训,实现网上教学,完成了全区中小学教师的中级培训,为区内教师展示教育技能搭建平台,不断创新管理和维护方式,建立省内一流信息技术服务体系。
(五)优化队伍建设,打造区域教育人才高地
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 5 研训教师队伍,提升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沙河口区教育人才高地。我们把人文管理与制度管理有效融合,坚持“人力资源强校”战略,在管理中不断创新,培养具备人格魅力、专业实力、发展活力、创新合力的一流研训教师队伍。主要实施“四大项目”
实施人文素质深化项目,打造个性鲜明的魅力团队
通过自主学习、经典阅读、主题研讨、专题讲座等途径坚持“任务驱动、制度促动、课题牵动、督查推动”策略,更新研训理念,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实施专业素质提升项目,打造专业领先的实力团队
通过岗位实践、课题牵动、著书立说、骨干引领等途径,形成自主发展与学校推动相结合的专业发展格局,建立和完善专业发展的规范机制,促进研训教师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升研训教师的专业素养。
实施团队发展凝聚项目,打造内心充实的活力团队
深化激励效果,完善评优机制,不断修订“突出贡献奖”评选办法,形成明确的团队价值追求,以此充分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开展亲情传递、暖心服务、情感激励等系列活动,实现由“敬业”向“乐业”的转化,树立新的学校文化理想和文化追求,全面提升研训教师生命质量和专业活力。
实施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打造幸福和谐的创新团队
根据我校事业发展需要,进行人才供需预测,科学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和双向交流计划,坚持选人用人标准,严把入口,坚持高校选聘与基层选拔相结合,引进高素质人才,促进研训教师提高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1.进修学校发展定位
教师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追求教育高品质、内涵式发展已成为基础教育界的共识。这首先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在社会经济背景和教师供求关系变化的情况下,教师教育应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开放竞争的教师教育体系下,应确保教师培养质量。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是我国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教师培训机构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从学历补偿教育走向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
近年来,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改革与建设,构建“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的要求。在此过程中,县级教师进修学校都能及时转变职能,切实服务于基础教育,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支持和帮助。主要完成了了中小学幼儿园干部教师实践类课程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指导,开展并推进了中小学教育教学行动研究活动,为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提供了信息资源服务等任务。
由于培训对象既不是中小学生,也不是高中生、中专生,而是具有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的考取教师资格的在职教师和教育管理的干部,因而各区在进修学校人员配置上的底线是基层学校具有六年以上教龄的骨干教师、学校中层以上的领导干部,他们有丰富的一线教育教学及管理的经验,基本上都取得了高级职称,因而在进修学校分类定位上不应该等同于中小学、职高中专和高中,而应成为类似于国外专业发展学院性质的县(市、区)教师发展与教育研究学院,和教育学院大学性质相对应归为大专院校管理。
2.明确进修学校教师职级定位标准
由于进修学校教师人员构成是基层学校具有六年以上教龄的骨干教师、学校中层以上的领导干部,因而90%以上的教师具有高级职称,没有新岗教师和教龄6年以下的青年教师,因而初级、中级职称的教师很少很少。
以沙河口区教师进修学校岗位设置情况说明:在2009年辽宁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的通知中,要求教师进修学校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按“省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结构比例执行,即正高≦4%,副高≦21%,中级≦55%,初级≧15%。在副高职中,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2:4:4;在中职中,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3:4:3;在初职中,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5:5。但进修学校系列目前没有正高职称的人员,此4%可加到副高职称的比例中,即25%。尽管如此,我校目前有专业技术人员67人,其中副高职称58人。而按照25%比例计算,我校高职岗位仅16.75人,其中五级3.35人,六级、七级各6.7人,41.25人没有七级岗位,属于空挂。根据进修学校人员队伍要求,只有在基层工作6年以上的优秀人员才能调入进修学校工作,这样初级岗位的设置(15%)对我们学校是不合适 7 的。对进修学校来说正高职、初职两个岗位几乎没人,而90%的教师具有副高资格,我们是67个教师,58人有副高资格,但5级只有3人,6级6人,7级7人,女教师52以上,男教师58以上没聘上5级,甚至7级,而在基层学校很多40出头的教师都评上了5级。由于职级设计不符合进修学校人员特点,造成了目前这种局面,极大地影响了老师的积极性发挥。建议进修学校职级岗位设计单列,符合进修学校的定位和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