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范文
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班级:高电检0801姓名:刘剑学号:200820410120 中文摘要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而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此高度重视,领导全党紧紧围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着重从思想和作风、体制和机制、方式和方法、素质和本领等方面加强和改进,有力地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关键字:执政能力党加强和改进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
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一、准确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科学内涵
要做到长期执政,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是根本前提。一个党有没有执政能力,执政的本领强不强,执政的水平高不高,说到底,就看它是不是对执政规律有科学的认识,能不能尊重执政规律,按照执政规律的要求来执政。首先,从执政能力建设的主体来看,提高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执政首先是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由党选派自己的人才和骨干,通过合法的程序,执掌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权力,是党执政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这些组织和人员是党的执政活动的具体承担者和体现者,他们的能力如何,直接反映党的执政能力如何。增强全体党员的能力和素质,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人民群众评判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弱,往往不但要看执政者运用权力来为人民做事的本领如何,而且更多的是看身边党员的本领如何。努力提高广大党员的各种能力,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他们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去,团结和带领群众完成党的任务,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所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的。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作为一个整体,党的执政能力并非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能力的简单相加。在实践中常有这样的情况:我们的干部个体素质都很强,但一旦组成一个班子,却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其中当然有个人的因素,但更关键的还是制度的因素在起作用。从这个角度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是要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其次,从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容来看,就各级党委和党的领导干部而言,执政能力意味着对全局的驾驭和把握,意味着具备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水平。党的十六大报告专门列举了各级领导干部应努力具备的五种能力,即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在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上下功夫。就整个党而言,执政能力是和党的根本任务相联系的。我们党担负着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执政能力,集中体现在能不能担起这一历史重任、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上。这就要求我们党具备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能力、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应对复杂国际局势的能力,等等。
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要求。政党政治是当今国际政治和国家政治中的一种显著特征;执政能力是每个执政党都必须面对和着力解决的现实问题。我们党夺取政权后,成为了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执政能力就成了不可回避的问题。建党80余年的历史经验表明,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立足新的实践,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根本上提高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经济建设的能力。
其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党三代领导人一以贯之的思想。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党执政以后面临的主要危险是产生骄傲自满和享乐主义,必须防止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要“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这实际上是在从制度层面上思考和探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提出了党的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历史地摆在了全党的面前。
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应对国内外形势的现实需要。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以来,世界形势在大转折中充满着动荡,隐藏着种种不可预料的风险。如何应对这些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国内环境来看,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处于新世纪伟大复兴的起点上,尽管党从领导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们要解决的难题还很多,任务仍然艰巨,这也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第一,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对形势的判断只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可以说是正确的判断,才不至于盲目行事。第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必须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要善于借鉴发达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中的有意经验和教训。第三,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内外各种问题与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和克服各种困难。作为执政党,必须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在突发事件和各种不测事件到来时,做到清醒判断,从容应对,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我党要千方百计地处理、协调好,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
第四,依法执政的能力。就是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关键在党依法执政。党要执掌政权,但不能代替人民当家作主;我们要发展民主,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但党的活动不能超出宪法和法律之外。正确处理好这几个关系,是提高党的依法执政的能力的关键。
第五,总揽全局的能力。党委要坚持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集中精力抓好带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有效地实施党在各个领域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
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参考资料》第17期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版
第二篇:和谐社会党执政能力建设论文
摘要:治理国家是复杂艰巨的任务,关键在于执政党自身能力的建设。执政党建设是一个趋于完善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涉及前人的、老生常谈的、普遍一般的道理,更加依赖于自身不断获得的对自身、对世界的新认识,最终达到自强、富足、智慧、博大的至高境界。
关键词:转型期;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
目前,我国处于改革攻坚和经济接轨阶段,我们的执政党处在意气风发、并不断自我否定、反省、日趋成熟的时期。本文力图对我国执政能力建设尝试初步探讨。
一、加强执政党能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认真总结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经验,深入分析研究党执政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我们党作为执政党,要在复杂环境中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问题,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就必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执政为民水平。
首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正确应对挑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党应对经济上的挑战,而且必须具备抵抗政治、文化、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反侵略能力,真正起到典范、领袖作用。
其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妥善处理利益格局调整中宏观微观各方面利益关系、增强党的执政基础、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始终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做到执政为民、增强人民对党的向心力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最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增强全党拒腐防变能力、坚持立党为公、保持党的先进性、使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迫切需要。我们党必须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高度严肃地对待权利运用和权利监督问题,认清所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真正做到立党为公和执政为民。
二、当前形式下执政党须具备的能力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表明我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提高我党驾驭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等五个方面的能力的工作可融入到以下层面。
(一)遵循明治原则、时刻明确任务、采取明智方法,实现民治、法治、理治,树立开明仁德威严的“大家长”风范
依照明治原则。“明”是透明,“治”是治理。执政党的职责、工作做到党自身和群众都清楚,党的职能范围、工作程序、效率成果等等各个环节透明,做到党内监督、党外监督、民众监督都落到实处,不给形式主义留空子。
时刻明确任务,是要执政党头脑清晰,时刻清楚自己是什么,该做什么,该怎样做,该做到怎样为止,避免走弯路,走错路。
采取明智方法,既要灵巧机动,又要实心实意、实打实干。“虚浮”这个物质文明的衍生品必须剔除,不可任其蒙蔽眼睛、恣意生长,须知任何虚的都不长久,任何浮的都站立不住,克服投机取巧,克服所谓浮夸捷径。
民治,即“民”的治理。要做到使人民群众树立其坚定的信仰、勤奋淳朴的民风、文明优秀的道德素质。
法治,即依法治国。“法”不是苛刻的严刑律条,而是以人为本、合情合理,符合公众、社会道德常情要求的随时代变迁而不断修补完善的通过约束少数来为大众服务的有效的强制工具。
理治,即以理治国。“理”不是简单的道理,它要党对社会运行、历史发展的法理、规律有清晰的认识、准确的把握,能实事求是地制定、实施政策、方针、路线,以合理的定位、科学的手段、得力的做法达到民信、民服、民主,实现全民积极参与、全民治国为国。
(二)富国、富民、强兵,对外树立开拓、强大、和平的“大智慧”风范
“富国”即使国家富裕。经济实力的稳定发展、科技创新的层出不穷、资源环境的合理优化、外交往来的独立平等等等。
“富民”即使人民富裕。“两个文明”一起抓,实现人民群众物质富裕,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思想文化素质。
“强兵”即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不仅要拥有不断进步的现代武器和领先技术,而且要加大尖端人才投入。中国壮大军事力量,出发点是保卫国家和人民安全、勇于肩负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使命,不搞“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危害其他国家利益的“假和平”。
(三)海纳百川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把我们党放在世界政党的参照系里加以比较和审视,借鉴国外其他政党执政和治国理政的有益做法,可以使我党更全面地认识自身,在对比中看到优长,弥补不足,大大有利于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
三、当前党建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党风党纪面临的挑战
当前,党内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基层党组织上。制度建设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问题再度摆到面前,一些问题的消极后果不可低估,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会继续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动摇我党执政根基。
(二)全面改革中面临的困难
我党精确地把握住了社会转型这个大局,当前大刀阔斧的改革固然对党的能力提供一个很好的全面实践和强化的机会,但机会多,挑战也多。
1、经济建设的负面效应。主要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国企现状不乐观,国企民企创新能力不强,进出口贸易壁垒有待打破,环境污染严重,一些城市虚假繁荣等问题。看似简单老生常谈的问题,却是难以根除的顽疾,经济建设是强国之本,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首抓的问题。怎样搞好经济建设,怎样协调经济建设与其他工作的关系是对当前执政党能力建设的最严峻考验。
2、农业改革中的问题。我国地大物博,农村更是资源丰富,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农民才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最强的革命力量、最朴实忠诚的信念,党的工作是否有成效首先得看农民们的生活状况是否好转。当前党把农村建设提到了更高的高度,见证了我党的日趋成熟,体现出我党执政为民的坚定决心和实干魄力。首先,中央特别强调农村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农改中,农村现代化有了很大发展,农民获得许多切实利益,但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方面仍存在很大差距,交通不便、教育落后、娱乐设施缺乏、信息不畅等等大大阻碍了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视野。其次,怎样完善农村监督机制也是重中之重。调动农民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不仅对党的工作起到有效督促作用,而且能增多党群沟通、加快农改步伐。再次,贫富差距拉大,农村劳动力、土地流失严重的局面必须扭转。我国人口多,国情复杂,农产品经济收益相对微薄。那些在家没有致富机会和技能的农民,加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导致劳动力剩余,他们宁愿涌进城市打工挣钱。这样,土地流失随之而来,环境问题也接踵而至。另外,城市扩建、企业用地、住房建设、滥伐林木等也是造成土地流失的一个方面。最后,农民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受教育程度有待加深、科学种田意识的深入不容忽视。经济水平的限制、客观条件的缺乏等等致使很大一部分农民没有受到足够的教育,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使部分农民满足于温饱或小康现状,科学种田意识还没有完全深入人心。
3、政治体制改革中的负面效应。建国以来,通过经济改革我们在很短时间内告别了温饱阶段大步迈向小康年代,成就卓著,政治体制改革却相对滞后缓慢,而国家在这方面所做种种努力都是步履维艰。我国目前的体制改革正处于全面、深入、攻坚阶段,作为领导者群体里新鲜血液、改革中革命因素的新任领导干部如何做好具体工作来树立领导在群众中的新形象、怎样将改革真正取得成效会是一定时期内的严峻考验。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做法
我党应按执政能力建设的总目标加强自身建设。党的建设总目标是党的性质的反映,规定着党的建设的前进方向。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执政能力建设的总目标:“使党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党建中思想建设是基础,法制建设是保证,体制构建是关键。
不断提高党的思想认识水平。必须在思想建设上做好以下方面:加强道德品质修养以防微杜渐;必须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品质修养,自觉纯洁社交圈和生活圈;增强公仆意识和宗旨意识,立志做大事而不是立志做大官;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永保我党生命力和先进性。
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国家机器正常、稳定运行的必要保证。目前我国法制体系很多方面存在纰漏,时代迅速发展等客观条件的一系列变化都要求有法律的步伐及时跟进,而达到逐步的补充和完善。
精简干部队伍、强化检查监督体系。必须改革我国行政部门用人制度中存在的弊端,突出解决当前行政效率偏低、成本过高等问题,实现公平与效率并重,使全社会进入一个经济、政治、社会和谐相处的良性运行阶段。
总之,党的最大危险是脱离人民,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来自腐败,反腐倡廉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源头根治腐败,使我党执政能力全面提升,社会主义发展前途才大有希望,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宗洪.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2004.2、陈士杰,陈策,严鸿华等.党建新探——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探索与实践[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3、邵正平.基层党务实用手册——党务通[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4、吴养民.防线[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5、刘宗洪.按执政能力建设的总目标加强执政党建设[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5(1).6、李宏民.当前职务犯罪呈现十大特点[N].检察日报,2007-03-28.
第三篇:政协与党执政能力建设情况思考建议
人民政协的建立承担了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政治结构的历史使命,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奠定了合法性基础。
人民政协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下,在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一致赞同下,于建国前夕产生的。中国共产党在取得解放战争战场上的决定性胜利以后,于1948年颁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
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口号。1949年6月15日,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必须召集一个包含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的代表人物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选举代表这个共和国的联合政府,才能使我们的伟大的祖国脱离半殖民地的和半封建的命运,走上独立、自由、和平、统一和强盛的道路。”[i]各民主党派和各族各界人士热烈响应了这一号召,并认真参与了相关的筹备工作。1949年9月21日至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人民政协正式成立了。在当时还不具备召开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肩负起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重任,承担起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会议“按照新民主主义的原则,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决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于北京,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采用了义勇军进行曲为现时的国歌,决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世界公元,选举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ii]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指出:“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这次会议,包含了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志,表现了全国人民的空前大团结。”[iii]。
毛泽东又强调新政治协商会议:“这是一个共同的政治基础。这是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政治基础,这也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政治基础。这个政治基础是如此巩固,以至于没有一个认真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民主人士提出任何不同的意见。大家认为只有这一条道路,才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正确的方向。”[iv]由此可见,人民政协的成立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各族各界民主人士的认同,人民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光荣地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揭开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页,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依法执政奠定了法律基础和政治基础。
二
执政基础是执政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执政党的群众基础与阶级基础关系着执政党的生存与发展。人民政协的巩固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人民政协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为恢复和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促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比如,协商讨论了中央人民政府关于稳定物价、对财政经济工作实行国家统一管理和统一领导、关于调整工商业方案以及关于土地改革、惩治腐败、惩治反革命等发面的重大决策事项。在完成了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历史使命之后,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和协商机构,继续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从我国实际出发,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我国实行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的基本架构。在整个架构之中,人民政协作为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广泛协商,体现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首先是作为党的一项执政能力提出来的。2004年9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做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报告指出“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多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
第四篇:预测卷2-党执政能力建设答案[最终版]
1.结合给定材料1——5,试分析在当前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还面临哪些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20分)
要求:全面准确,针对材料,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300字。
答:当前,在党的执政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干群关系紧张、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政府作风等问题也较为突出。一是干群关系紧张,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一些领导干部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牺牲资源环境,牺牲群众利益,在处理社会矛盾时,过于依赖强制手段。二是作风不过硬,缺乏危机意识,缺乏党性和正气。三是违法用地,损害群众利益。一些地方在执政过程中,由于利益驱动而违背相关的规定和要求,如经济适用房建设擅自改为别墅建设,侵犯群众的合法利益。四是公款消费,一些地方借考察之名行公款旅游、公款消费之实,造成国家财政损失,影响党和政府形象。五是违规违法行政,忽视群众呼声。如违法征地,对群众呼声不是积极回应,而是简单粗暴地镇压。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当前成为亟待关注的问题,请结合给定材料6、7、8、9、10,谈谈这些材料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哪些启示。(20分)
要求:所拟处置方案的措施在五条以上,并且切实可行,系统性强。字数在400字左右。
答:
上述材料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启示有:
第一,加强责任意识教育。各级党委应通过举行集中学习等多种途径,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大力开展“学习任长霞大爱精神”的主题教育,使之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二,落实信息公开制度。特别是要加大政府财政收支透明力度。各部门应当将本部门基本情况、财政收支情况等必要情况进行公示。并且在形式上以便利群众查询的以而文字和表格的形式分页展示,保证公众更好地查询。
第三,重视基层调研工作。各级领导干部一方面应坚持基层调研,问计于民,另一方面,要重视人大和政协提出的建议、提案和议案和传统智囊团的作用,广开言路,倾听群众心声,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四,改革领导决策机制。在进行重大决策之前,应经过专家或专业机构的论证评估或法律分析,对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应当通过社会公示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建议,并及时跟踪决策执行情况,确保政令畅通。
第五,创新管理方式方法。落实“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执法方式方法。对于人民群众采取以人为本的文明,科学执法形式。
3.给定材料13,提到广东省政府准备给公务员加薪,以“高薪养廉”的方法打造廉洁政府,针对这一做法你持什么观点?并谈谈你的理由。(20分)
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深刻,语言简洁流畅,有条理性。字数不超过300字 答:广东省拟以“高薪养廉”打造廉洁政府,此做法有其合理的一面:一是有利于预防腐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公务员高付出低回报,一些干部容易心态失衡而走上贪腐之路;二是部分专业镇干部的待遇也亟需提高。但不容忽视的是,此做法也有其不合理的一面。一是高薪易扩大收入差;二是高薪养廉缺乏说服力,它忽略了那些不为高薪所诱、严格自律、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的高尚品德,而腐败和收入水平无必然联系;三是不利于培养公务员队伍服务社会的意识和热爱乡土的情感。因此,此举不可行,预防腐败的根本之策是在观念、作风、体制、机制等各个方面强化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4.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请结合给定材料,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角度,写一篇1000——1200字的文章。(40分)
要求:观点鲜明,思路开阔,结构清晰,语言流畅。
利人者,人恒利之
——以人为本,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姜子牙在《六韬》中说:“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下”,人
民是国家的主人。然而在部分地区还存在政府还存在官僚主义思想,为了部门利益,不惜滥用职权,违法行政,严重分割群众利益,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甚至发生群体性事件,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反映出个别地区党和政府执政能力有待提高。当务之急,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能力。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努力增强科学执政能力。《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掌握科学规律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基础和前提。然而,在一些地方,还存在着不按规律办事,片面的追求经济发展的现象,忽略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甚至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这不仅损害政府形象,而且容易诱发干群矛盾,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故此,要反复研究并科学利用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保护群众利益,才能不断增强党的科学执政能力。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不断推进民主执政进程。汉人王充曾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春秋时代著名思想家邓析子也指出“目贵明,耳贵聪”,要提高执政能力,就要问政于民、求计于民,要继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重视基层调研工作,广开言路,尊重并学习群众首创精神。唯其如此,才能不断增强公共决策的民主性、公开性和透明性,持续推进民主执政不断深入。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切实提高依法执政水平。坚持依法执政,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依照党章和民主集中制的规定,坚持公民在宪法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然而,在一些地方出现违法违规行政的现象,对群众的呼声不积极回应。对此,一方面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意识,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理念。另一方面,要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加大监督力度,以要督促和支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依法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美国前总统林肯曾经指出:“民有,民享,民治”,只有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只有群众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石。我们只有高举以人为本大旗,努力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能力,才能祛除官僚主义思想毒瘤,以更加科学、更加民主、更加法治的姿态,为人民群众看好权、掌好权、用好权,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历史地位!
第五篇:论司法能力建设
论司法能力建设
大力加强基层法院司法能力建设
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个《决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纲领。作为国家政权重要组成部分的的人民法院,要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同法院工作实际相结合,着力加强司法能力建设。特别是在各级法院大力加强基层法院建设之际,作为基层法院
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加强基层法院司法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并使司法机关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加强基层法院建设工作的崭新课题。
一、加强基层法院司法能力建设,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执法指导思想
基层人民法院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审判执行工作,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主动把法院工作,放到大局之中去定位,在大局当中找准坐标,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审判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工作部署上始终贴近大局,在办案实践中心系大局始终使法院工作与大局工作合拍、同步。
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全面落实司法为民的各项要求,尊重保障人权,努力促进人的自由和发展。坚持把司法为民要求贯彻到案件处理的每一个环节,通过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依法公正地审理好、执行好每一起案、处理好每一位群众来访,在各个环节体现社会主义司法性质和“司法为民”的服务宗旨。要进一步强化亲民、爱民、便民、利民观念,采取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强化便民利民措施,改进司法作风、彰显司法人文关怀。
二、加强基层法院司法能力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各项审判职能作用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司法能力,直接体现在审判职能作用的发挥上。
1、要充分发挥打击职能,全力参与“平安”建设。把“严打”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做到思想不麻痹、行动不松懈,继续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
2、充分发挥诉讼调解职能,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注重运用诉讼调解职能,依法及时调处各类社会矛盾。把社会保障案件、群体诉讼案件及婚姻家庭、债务、赔偿、相邻权纠纷等案件作为重点,努力加大调解力度。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3、发挥对经济关系的调节职能,为党和国家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积极审理好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案件,对企业改制和破产纠纷案件、涉金融案件等加大审判工作力度,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优化资产组合、促进产业调整和生产建设资金的有序流转。要大力加强对民营经济的依法保护力度,对涉及民营经济主体的案件,在依法公正的前提下快立、快审、快结、快执,确保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认真审理好涉及招商引资的案件,树立“人人是环境,案案是环境”的责任意识,积极受理,依法妥善审理,决不因服务不到位、审理不及时而影响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大局。
4、加大司法监督力度,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要认真、妥善审理行政案件,通过行政审判,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社会权利,监督、维护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5、抓好执行工作,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要把执行工作提升到维护法制权威和人权保护的高度来对待,认真落实执行工作分权改革,严格限制延长执行期限的签批,灵活运用执行担保、执行和解、执行被执行人对第三人的到期债权、开庭执行等方式,确保生效法律文书得到有效执行,当事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三、加强基层法院司法能力建设,必须强化法院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率,以科学规范的管理来加强基层法院司法能力建设。要按照“理顺职能、创新机制、规范运作”的原则,提高法院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1、按照分类管理、分类考核的原则,加强以法官业绩考核为核心的考评机制。要按照现代司法规律的要求,科学设定法官考核指标,突出法官实绩考核,体现法官职业化建设的方向,建立法官业绩档案,构建科学的法官考核机制。对书记员实行单独序列管理,对法警、司法行政人员根据其工作特点,制定、建立科学的管理办法和考核机制。
2、要加强审判运行管理,促进审判流程的规范化运作。把审判流程作为管理主线,把程序、效率、效果作为管理重点环节,通过实施有效管理,保证审判权、执行权公正、高效行使。
3、加强审判质量管理,确保公正与效率。建立完善的审判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加强案件审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4、进一步加强了行政管理,切实提高保障能力。要把提高服务审判的水平作为行政管理的主线,以提高保障能力、加快法院信息化建设为重点环节,全面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5、以开展信访案件集中治理活动为契机,建立信访工作长效机制。要把正确处理信访问题作为加强“平安”建设和实现“六无法院”目标的重要环节,进一步强化信访流程管理,畅通渠道,规范秩序,强化各职能部门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切实解决问题。要坚持对案件的摸排制度,对不稳定因素和重点案件进行登记、分析,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要加大对信访案件的处理力度,贯彻“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切实依法把涉法信访问题解决好,并通过解决涉法信访问题,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执法水平。
四、加强基层法院司法能力建设,必须按照法官职业化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法官队
伍
以人为本,加强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是加强基层法院司法能力建设的重要保证。法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程度,对司法能力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采取切实措施,使法官进一步树立公正、公开、中立、独立的现代司法理念,强化法官职业意识,大力提高法官法学理论水平、法律专业水平和驾驭庭审、质证认证等职业技能,增强法官职业保障,保证法官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强化对法官的教育和监督,提高法官的职业道德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人民,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清正廉洁的职业法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