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必修课《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建设和谐校园的思考(最终版)
《形势与政策》课程考核论文 论文题目:建设和谐社校园的思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意义重大而深远。和谐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先导性作用。就高等学校而言,要努力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全面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为和谐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首先我们要看到建立和谐校园的各种困难。
第一,大学生家庭经济地位的差异在校园内有所表现,不同学生家庭的收入差距较大,来自不同家庭经济背景的大学生同处一个校园,要在所有大学生中谋求一个和谐的氛围,努力缩小差异面、扩大共同点,是对校园建设工作的一个挑战。第二,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很大的压力,可能激化学生与社会的矛盾,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难题,也对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形成阻力。第三,高等教育收费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大学生的母校情结。虽然学生家庭所承担的学费只是学生培养总费用中的一部分,但这形成了事实上的甲方、乙方式的合同关系,与传统的热爱母校教育形成一定的排斥。
接着我们要看到建立和谐校园的必要性。
第一,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为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殷实,这些为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二,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使全社会认识到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性,人们对和谐的认识已经提升到文化建设层面,和谐的观念深入人心。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概括精辟,内涵深邃,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对于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全社会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高度关注更增添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动力。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社会都在想方设法地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各高校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积极态度,加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强调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环境育人,自觉服务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然后我们看一下到底怎样建设和谐校园。
(一)与党风廉政教育相结合。学校要把“八荣八耻”的荣辱观作为党风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党风廉政教育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学校领导廉洁从政、从教,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保障。特别是要与现在进行的“廉洁(政)文化进校园”工作相结合,全面提升“廉洁(政)文化进校园”工作的品味和档次,学校都要在校园显要位置设立“八荣八耻”的标语牌。学校要在学习中结合廉洁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广大教职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系统广大党员教师既要有崇高的理想,又要有踏实的行动;既要有高尚的道德追求,又要有严格的自我约束。社会主义荣辱观它需要我们努力去实践,更需要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从小事做起。道德失范、信仰缺失,是许多人腐败堕落的重要思想根源。我们要把“八荣八耻”教育作为一次党风廉政教育的再深入、再升华,为教育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学校要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认真学习,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并将“八荣八耻”主题教育作为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的引领航向,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师资支持。学校要从党员教师抓起,开展党风党纪、师德师风和廉洁从教教育,促使教师自觉地树好师表,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师风、教风和校风。要求教职工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有爱校如家的主人翁思想和团队意识,教好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节课,管好每一个班级,做到四育人:教师教书育人,职工服务育人,领导管理育人,学校环境育人。学校在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发表的“八荣八耻”重要讲话的基础上,结合《中小学教师道德行为规范》的有关内容,切实加强教师个体师德修养,从而促进个体素质的提高和群体师德的优化,使教师的群体师德向更高层次提升。大学阶段是人格、心智不断健全的特殊时段,大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活、学习、工作问题,需要教师为其排忧解难,解疑释惑,奉献出我们的爱心。要把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困难与和谐校园建设紧密地联系起来,以大学生的和谐成长来促进和谐文化建设,要关心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所有教师都有育人的职责,专业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技术,还要积极参与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生活管理工作中来,在与学生的深入接触中,加深对大学生的了解,准确解读大学生心声,知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困难。高等学校新进青年教师都应做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在与大学生直接接触的过程中,摸索教书育人规律。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三)与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相结合。要把“八荣八耻”教育融入到平时教育教学管理当中。学校要充分利用升旗、班(团)队会的时间,广泛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要把“八荣八耻”教育内容引入课堂,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由
浅入深、循循善诱,使“八荣八耻”的教育内容入眼、入耳、入脑、入心。把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与学校教育常规工作有机结合,使“八荣八耻”教育活动渗透到学校的各个环节中。要继承和发扬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的优良传统,适应新形势,谋划建设和谐校园的新思路,开辟建设和谐校园的新途径。完善渠道,加强沟通,构建和谐的信息交流网络。要做到信息及时上传下达,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应有合理渠道予以上报,要有专门的部门对信息进行及时处理。高校要完善院系学生工作机制,要坚持设立校长信箱和校长接待日制度。校内媒体要做好信息公示,使广大学生能够及时知晓学校改革发展的情况。
(四)与青少年道德实践相结合。以共同的理想来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和谐文化的建设。要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就要形成这样的思想共识,即让学生明白,只有把个人的理想和追求同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应该成为广大青少年的座右铭,将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要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要采取各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如学唱“八荣八耻”儿歌,开展“八荣八耻”辩论等。广泛开展以“知荣辱、树新风”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把实践“八荣八耻”转化为每个青少年的自觉行动,从而切实推动建设和谐校园的健康发展。
最后我们要看一下我们大学生怎样以实际的行为来建设和谐校园。为此我发出十条倡议:
一、遵守公共规则,维护正常的校园秩序;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互帮互助,树立良好的品德素质。
二、按时上课、不迟到早退、不旷课、遵守课堂纪律。
三、讲究诚信,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考试,将考试舞弊行为驱逐出校园。
四、在教室专心学习,杜绝大声喧哗、打电话、吃东西等不文明现象。
五、科学上网,杜绝痴迷网络,合理利用时间,争做网络道德模范、文明使者、安全卫士。
六、注意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随意践踏草坪,不吸烟、不酗酒。
七、以校为家,爱护公共设施,不损坏公物,拒绝课桌文化。
八、男女同学,自尊自爱,举止文明,言行得当,不在公共场合有过亲密的行为。
九、不随意张贴广告,乱摆宣传板,乱拉横幅。
十、排队就餐、提高效率,主动收拾餐具,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
切之弊病,正身立己,不断提高素质文明,树立良好的精神面貌,是我们每一位同学应该做到的。大学生扫除不良行为习惯的关键在于自身思想上的认识与重视。只要我们有恒心,有毅力,就没有攻不破的难关;只要我们真正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发扬优点,正视缺点,并且敢于改正缺点”;“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就一定能引领大学校园新风貌,扫除“丑陋”,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德才”和谐发展的人,一个合格的当代大学生,构建和谐的校园。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形势与政策——浅谈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开局年,也是国家进一步加快发展方向转变,推进经济结构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机。但是在今年,国际金融形势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同时这也是对中国经济结构和运行状况的严峻考验。从年初日本发生大地震对国民生产造成重大影响,到美国面临债务违约,最终信用评级被降至2A+导致了全球股票市场大幅震荡,再到中国经济面临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通货膨胀日益严峻,CPI不断攀升,经济面临软着陆等等,2011年上半年可以说是全球经济动荡的半年。下面,仅就本人对经济的一点认识浅谈一下当前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形势。
国内方面,今年面临的依旧是CPI居高不下,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更多生活压力。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分析2011年上半年的CPI指数6.67.27.36.86.87.17.5及其走势可以看出,中国已经处在通货膨胀严重时期。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认为,通货膨胀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是严重的,对这些危害人们一般概括为物价上涨,社会动荡和人心不安等。但实际上,哈耶克认为,通货膨胀最严重的后果,是对于市场机制的破坏。可见,通货膨胀不仅仅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更大的负担,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健康发展也是强大的冲击。抑制通货膨胀是政府不可避免要考虑的:政府通常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如紧缩信贷、控制货币供给增长速度,压缩基建规模,调整投资结构,控制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增加有效供给,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等等。为此,在过去的半年中,中国人民银行多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政府与新西兰、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加强双边金融合作,促进两国贸易和投资。
国际上,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中国人民日报曾原引德国Ifo经济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指出,第三季度全球经济形势明显恶化,全球经济复苏陷入了停滞的局面。对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的担忧影响了人们对经济发展的期望。同时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都认为目前的形势是“不利的”。该研究所在慕尼黑宣布,无论是针对目前的状况还是未来的发展,受访者均评论为明显的恶化趋势。
调查显示,世界经济气候指数由第二季度的107.7下降到目前的97.7,该指标仅略高于长期以来的平均值96.6。在北美和西欧,世界经济气候指数相对略低,在亚洲则略高一些。通货膨胀预期在全世界范围内有所增长。导致这一经济退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尤为引人关注的应该属美国面临的债务违约和信用评级下降对全球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韩国《每日经济》说,这是1941年以来世界评级史上影响最大的事件,很可能发生美国国债价格猛跌、美元持续贬值、全球股市下降等全球性冲击波。甚至有专家预计,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可能引发全球大崩溃,远甚于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
在即将迎来自己的大二生活之际,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但使得自己对国际国内形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更给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色彩,不再仅仅局限在书本上,学会了观察生活中人民的生活疾苦以及国家在面临各种困难时采取的强有力的手段措施。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新四化
班级:
姓名:赵晶
学号:
12自动试点1236613120
2014.5.2
2新四化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一.“新四化”的概念
1.新型工业化是长期增长潜力的新力量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个概念是在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它是特指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并不是指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工业化是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存在着一般的规律性;但在不同体制下,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新型工业化之路,将在上、中、下游工业产业之间,在传统和新兴工业产业之间,在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之间,在信息化和城镇化同步发展之间,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之间,发掘真正代表长期增长潜力的新力量。
2.信息化是更有技术含量的新增长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的生产工具。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称为信息化生产力。智能化生产工具与过去生产力中的生产工具不一样的是,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东西,而是一个具有庞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这种网络性生产工具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将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使用该技术后,可以极大的提高各种行为的效率,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
3.城镇化是可持续增长的新动力
城市化(urbanization/urbanisation)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是
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予以了阐述。2011年12月,中国社会蓝皮书发布,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首次超过50%,标志着我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
4.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驱动力
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的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实现了这个转化过程的农业就叫做农业现代化的农业。
二.“新四化”的地位
“四化”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有特殊的历史地位。早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 的任务就提出来。在1964年12月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总理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在二十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与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会谈时,把四个现代化量化为“到二十世纪末,争取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1000美元,实现小康水平”。邓小平把这个目标称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即“小康之家”。从那时开始,在改革和开放的推动下,中国经济经历了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国家统计局经过详细核算后在2012年8月15日发布:2011年,中国人均国内总产值达5432美元。已经远远超过了三十三年前设定的目标。
在十八大上,李克强提出的四化和之前的四化内容有不同,但总体上都是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向前发展的主要抓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这三化这些年提得比较多,各省的发展战略中大部分以此为主体。信息化也有提,但比较少的和这三化一起提,这次李克强比较清晰的将信息化包含进去,提出“新四化”。
三.“新四化”的依据
“新四化”的提出有足够的依据:首先,中国仍然有剩余的农业人口,需要靠工业化来进一步消化;第二,中国的传统工业要依靠信息化来提高效率,才能与国际同行处于同样的竞争平台上;第三,城市必须容纳日益增加的参与工业化的农村人口,让农民工变成市民;第四,农业产出必须从“强调数量、解决温饱”转向“强调质量、满足品味”,适应消费者从小康走向富裕的需要。
当然,李克强提出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之所以说是
“新四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发展理念出现新变化。比如对于将给中国经济未来提供巨大需求空间的城镇化,李克强在多次发言中都提出要从以前的以物为主走向以人为主的新阶段;比如更多的强调必须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来给四化发展提供新的制度保证。
中国经济如果能够在未来5-10年里成功实现“新四化”,中国的经济将保持持续增长、结构优化将会有显著提升。只是要实现“新四化”并不容易达到,体制改革、增长方式转变必不可少。为此,新一代的领导人需要为此作出持续不懈的努力。
四.“新四化”的新意
一“新”,战略重点从强调发展目标转向注重发展路径
二“新”,发展理念从“以物为主”向“以人为本”转变
三“新”,“四化”关系从相互独立向融合集成、相辅相成转变
首先,“新”在从强调发展目标到注重发展路径。“四化”这个概念,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1964年12月,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在20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与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会谈时,把四个现代化量化为“到20世纪末,争取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1000美元,实现小康水平”,目标十分清楚明确。虽然“四化”的说法语境不同,内涵也不同,但我们还是从中看到中国现代化建设经历的过去和阶段性特征。今天提出的“新四化”是指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2011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5432美元,总量排名世界第二,远远超过了33年前设定的“四化”目标。未来要实现更大的“中国梦”,需要更高水平的“四化”,这些都可以通过“新四化”这一抓手来实现。
其次,“新”在发展理念从“以物为主”向“以人为本”转变。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以往的城镇化,就存在“重物不重人”的遗憾。尽管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1.27%,城市建筑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却只有约35%。2亿多生活在城镇里的农民工实现了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但还没有实现身份和地位的转变,尚不能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务,这既造成不公平,也埋下了社会不稳定的隐患。李克强提出“新四化”时特别强调“人”的因素,直指了问题关键。未来中国城镇化的核心将是“人”的城镇化,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造福百姓、富裕农民。同样,其他“三化”中,工业化突出节能环保,信息化突出智慧城市,农业现代化追求食品更安全,“人”也都是它们的最终服务方向。未来“新四化”必然会更加凸显“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最后,“新”在更强调“四化”融合集成、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国有大量剩余的农业人口,需要靠工业化来进一步消化;中国的传统工业要依靠信息化来提高效率;城镇要合理容纳参与工业化的大量农村人口,让农民工变成市民;农业
产出必须从“强调数量、解决温饱”转向“强调质量、满足品位”。这些,决定了“新四化”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新型关系: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是扩大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生产能力关键所在;而城镇化又需要产业来支撑,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反过来又是推进城镇化所必须依赖的产业所在。同理,信息化与工业化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孪生子”,其深度融合是产业升级的方向与动力;农业现代化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可以大发展的基础所在。“新四化”的这种关系,可以提高效率,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新四化”突出的矛盾与问题
一个突出问题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基地,但总体上还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中低端,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的集成应用水平不高,企业创新能力不强,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必须推动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和全面覆盖,加快促进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带动产业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个突出矛盾是城镇化相对滞后、质量不高。我国城镇化水平不仅大大低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城镇化质量问题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大量农业转移人口不能平等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城镇用地规模扩张过快,城镇建设对“土地财政”依赖过大;城镇空间分布与资源承载能力不匹配,不同规模和层级城镇发展不协调;城镇水资源短缺和空气污染等问题突出,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城镇房价上涨过快,成为提高城镇化水平的一大障碍。1990年到2012年,我国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由20%多上升到52.57%,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60%左右,峰值将在70%—75%之间。今后20年间,我国将新增城镇人口3亿人左右。如此大规模的人口城镇化,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应当明确,推进城镇化,核心是推进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应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核心,加快改革户籍制度;科学规划城镇空间布局,既避免农业转移人口在大城市过度集聚,也防止小城镇遍地开花、盲目扩张。
“新四化”同步面临的最突出矛盾是农业现代化滞后。当前,农业现代化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现阶段推动“新四化”同步,应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加快克服农业基础薄弱这一瓶颈制约,加快解决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发展不协调这一突出问题,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这一深层矛盾,努力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六.推动“新四化”同步,政府的着力
“新四化”同步是发展问题,也是改革问题。应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各
个环节,以体制改革拆除妨碍“新四化”同步的樊篱,以制度建设铺就“新四化”同步的新路。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市场取向的改革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动力。目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既要鼓励地方探索创新,又要从国家层面统筹考虑,方向是注重社会公平,突破城乡居民身份界限和制度壁垒,改革户籍与福利合一的管理制度,还原户籍的人口登记功能。应健全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逐步创造居民自由迁徙的公平环境。
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扶持一家一户的农民发展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土地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民的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
建立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进一步推进财税体制和各级政府公共服务事权改革,以财力定事权,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创新城乡社会管理体制。“新四化”同步不仅是城乡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迁,也是社会结构的深刻转型。社区是社会管理体系的落脚点。应适应社会管理扁平化趋势,加快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加强基层社区服务功能,完善社区管理体制。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呼唤政府和社会各归其位。应改变社会是政府附属物的传统观念,明确政府与社会的边界,规范政府与社会的职能,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系,让社会组织在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增进社会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中国在当前多变的国际形势中的地位
学院:商学院
班级:15人资2 姓名:xxx 学号:2015217236
中国在当前多变的国际形势中的地位
摘要:中国是当今世界发展最迅速、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纵向看,中国正处在几千年历史中发展最快的时期;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在对世界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形势下,中国的国际地位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的分析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推动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大国地位的确立。
关键词:国际地位,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国际形势
一、当前的国际形势分析
1.世界经济温和复苏,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未根本解决
去年以来,世界经济保持温和复苏势头,总体上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目前,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恢复情况都好于预期。但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走上正轨还面临许多严峻挑战:世界经济复苏很不均衡; 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较脆弱;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方兴未艾,但引发危机的结构性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各国需要加紧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新的世界经济条件下,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越来越难以为继,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各国经济结构都面临大的调整。与此同时,全球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更趋深化,推动各国加快以科技创新来带动产业的升级。而不同经济体都面临如何处理好自身的调整问题:发达国家力图在更高起点上实现“再工业化”,即重振制造业;新兴经济体则需要努力增强自身的发展后劲。
2.力量对比变化推动着国际体系的演变,大国关系的调整更显复杂
经过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国际力量板块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地位下滑,中国、印度、巴西等一批新兴国家加速兴起,新旧力量的相互挤压,推动大国关系的调整呈现更加复杂的态势。美国继续受金融危机和伊阿反恐战争拖累,软、硬实力都明显受挫。欧洲受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深重,经济的复苏缓慢,多国社会发生震荡。日本面临通货紧缩、日元升值、个人消费势头减缓等多重挑战,在亚洲的经济龙头地位已受到挑战。受此原因中日关系也出现较大反复。由于天安号事件后亚洲安全局势的变化,以及面临日本国内政治、经济及外交上的压力,民主党新内阁欲借钓鱼岛撞船事件展示在海洋权益及对华政策上的强硬态度,使本处于向好态势的中日关系陷于严峻局面。当今各种力量对比发生明显改变,全球性问题大量凸显,任何大国都无力单独应对,这使世界各大国的相互需要明显增加,由此带来大国间的互动呈现异常活跃和复杂的态势。
二、中国的国际地位分析
1.经济方面
经过苏东巨变和亚洲金融危机后,俄罗斯国力争剧衰落,日本停滞不前,美国一占凯歌,中国迅猛发展,中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两个轮子。综合国力的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没有质的变化,发达国家依然稳定,发展中国家依然在绕大圈。但中国经济总量目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实力快速推进,经济总量由1978年世界排名11位,2008年第3位,2010年第2位,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中国经济保持长期可持续的高经济增长率,在2008年之前的十年间,中国经济保持年均两位数的高增长率,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经济还保持8%左右的高速增长,始终领跑全世界,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并且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中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过去十年到十五年,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著。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综合来讲: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总结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主要看三个国家和地区,第一个是美国。要看一下我们现在究竟面临怎样一个美国;第二个是欧元区。欧债危机从2009年开始困扰欧洲经济,2012年达到了顶峰,要看一下现在它的表现的情况如何;第三个是亚洲的日本。日本它在亚洲当中的地位是处在一个衰落期,但是日元它是处在一个强化期,我们在这个时候还有面临来自于日本的金融和定价权方面的一系列挑战。
2.政治外交方面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维护世界和平是邓小平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工作确立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制约战争力量的发展,中国的壮大是世界维护和平力量的壮大。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发展,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总原则和总目标。中华民族是酷爱和平的,近代以来1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饱尝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苦果,十分珍惜世界的和平和地区稳定。中国一直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持正义、倡导和平,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中国现在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的安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保持周边稳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外交力是国家在对外活动和国际事务中利用外交手段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
3.文化方面
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对中国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中华文化圈、儒家文化圈,这一地区除了中国,还包括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地。中华文化也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文化,是欧洲近代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源泉。近年来,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创立,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竞争力的上升,以及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中国目前拥有强大的科研力量,效率并不高。
4.外交方面
近代以来我国外交在国际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主张的多极化,绝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多极制衡、大国主导,更不是历史上曾经出现的以中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搞列强争霸,而是寻求多种力量的和谐并存、共同发展。其中,发展中大国或发展中国家集团理所当然是多极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主张的多极化,是指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重要的是,各种力量的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我们主张的多极化,是要在顺应这一客观趋势的同时,主动规范各种力量之间的关系,目标是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以维护国际社会的稳定。而国际关系民主化最终要靠规章制度来建立,这就是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当前国际关系演变的一条基本线索是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的竞争,单极趋势与多极趋势的对立。美国内一些人士认为,作为冷战的大赢家,美有资格也有资本领导建立一个新的国际秩序。但冷战的赢家决不仅仅是美国。欧洲在发展,中国在崛起,俄罗斯在复兴,当然还有广大发展中国家。其次,全球化的影响无所不在,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赢者通吃”越来越难。第三,任何一国的国力发展总是有盛有衰,不可能永远不停地向前发展,而美对外政策基本态势的变化往往与美国国力的变化成正比。从大的趋势看,单边主义和单极世界的主张越来越不受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欢迎。
近年来,我们与周边中小国家的关系取得很大发展,这是多年睦邻外交不断积累的结果。我们的经验主要有三条:一是始终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任何情况下都不搞大国沙文主义;二是把加强经济合作作为工作主线,不断深化和扩大共同利益,使各国切实感受到中国的发展是机遇而不是挑战;三是在邻国面临困难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履行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我们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为稳定地区经济形势做出了贡献。近几年,在美、日、欧经济同时减速背景下,我们通过开放市场、扩大进口,又一次帮助了东南亚国家。去年SARS蔓延期间,温家宝总理本着坦诚、负责、信任、合作的精神,出席中国-东盟领导人特别会议,向外界发出了积极讯号,稳定了人心、稳定了形势。今年禽流感爆发后,我们与东南亚国家积极开展防治合作,又一次使各国感受到中国是他们可靠的朋友。加强区域合作是周边工作的重要方面。这些年我们对区域合作投入很多,形成了北边的上海合作组织和南面的东亚合作两大支点。在东亚合作中,我们在尊重和理解东盟立场基础上,保持主动积极的态势。我们率先与东盟启动自由贸易区建设,率先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率先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不仅使我们在区域合作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也带动和引发了其它国家更加积极地参与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
结语 :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一,中国是独立自主的政治大国,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拥有较强军事防御力量的国家。
第二,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并且是发展中国家中惟一的常任理事国。积极利用联合国讲坛伸张正义,主持公道,中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成为世界上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国家。
第四,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在政治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的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关于组织开展大学生“六个一工程”暑假社会调研工作的通知暨2008级社会调研报告(《形
势与政策》课程论文)撰写要求与成绩评定办法
各学院、全体在校大学生:
为贯彻落实《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通知》(渝委发【2010】27号)文件精神,现根据 《中共重庆理工大学委员会重庆理工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实施意见》(重理工委【2011】18号)的要求,我校将面向全体在校大学生开展2011年大学生暑假社会调研实践活动。同时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有关规定[ 《形势与政策》课程第一至第六学期为24学时理论教学(专题教学),第七和第八学期为8学时的实践教学(课程论文)],2008级学生将结合大学生“六个一工程”活动的开展,在夏季学期和暑假,依托“三同三进”、暑期三下乡、专业实习、返乡调查等各种形式积极开展社会调研,认真撰写并按时提交社会调研报告(即完成《形势与政策》 课程论文),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调研活动时间
2011年7月—9月上旬。
二、主要参与对象
2008级学生
三、调研选题参考
1、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调研。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青年大学生应积极进行社会观察,走访红色革命根据地和先进党员代表,学习相关专业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事迹,深刻认识9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切身体会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巨大变化。
2、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探究城镇化建设与耕地保护政策的运行状况、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水平、农民的社会福利和权益保障实施情况、农民的医疗改革和法制建设等问题,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探索总结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方法。
(1)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农村劳动力输出情况调查及启示。
(3)农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调查与分析。
(4)农村村务公开情况调查。
(5)农村耕地流失状况调查。
(6)和谐社会之和谐乡村状况调查。
(7)农村社会保障现状的调查与探索。
(8)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查。
(9)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调查。
(10)农村中小学生暑期生活状况调研。
3、建言献策“十二五”。
总结“十一五”发展经验,把握“十二五”规划要点,结合社会热点和专业特色,以时政课题为中心,以理论研究为支撑,以实践探索为重点,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分析事例,洞察民生;坚持运用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的方法,积极为“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建言献策。
4、大学生就业创业调研
(1)企事业单位选聘大学生标准的调查。
(2)大学生创业情况调查。
(3)目前职业的社会声望调查研究。
四、社会调研报告的基本要求:
1、调研报告内容要求:
(1)根据参考选题,结合当前时政撰写调研论文,题目自拟。
(2)报告观点鲜明正确;论述充分,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深入分析社会现象或某一理论观点;思路清晰。
(3)要有调研提纲、调研过程的记录及其他调研材料。
2、调研报告格式要求:
(1)基本结构包括:题目,作者班级、学号、姓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六部分。(重庆理工大学社会调研报告写作及排版要求参见附件一)
(3)字数2500字以上。
(4)严禁抄袭。教师批阅论文和教研组复查论文时将横向比对、上网检索,发现学生中有雷同论文或与网上论文雷同者,该门课程成绩记载为不及格。
3、调研报告打印格式及装订要求:
(1)统一用标准A4纸张单面打印或手写,纸张大小为A4(210mm×297mm)复印纸。
(2)装订线为论文页面左侧1厘米处,纵向等距装订订书针两个。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
1、调研报告收集
(1)大学生“六个一工程”中“撰写一篇有价值的社会调研报告”(2008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论文),由宣传部牵头,各学院学工部门负责本学院学生的调研报告收集。
(2)请2008级各班学习委员收齐本班的社会调研报告,在20011年9月20日前交到所在学院的学工部门。
2、成绩评定和优秀报告推选
(1)各学院学工部门将收集的调研报告转交人文学院,由2008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任课教师严格根据写作要求在学生的调研报告上批阅评分。在此基础上推荐一定数量的优秀社会调研报告参加学校以及重庆市的有关评选。
(2)成绩评定建议采用及格、不及格两级。
六、其他工作要求
1.各学院要高度重视,组织有力的师资力量,认真指导大学生开展社会调研,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请各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高度重视2008级学生的调研报告组织与安排,2008级学生的调研报告将以课程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并计学分。同时,请各学院做好大学生调研报告的存档工作(包括电子版和纸质版)。
2.下学期开学初,于9月15日前,报送纸质打印版需同时报送电子版。邮件主题请注明“某某 学号 暑假社会调研报告”)。
3.各学院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措施,提高学生自护自卫能力,确保调研平安顺利进行。
4.学校将组织专家对调研报告进行评审,评选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8篇、优秀组织奖2个,并予以表彰。在此基础上,学校将向市委市教委报送优秀调研报告参加市教委组织的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