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肉牛产业现状回顾及2011年发展对策

时间:2019-05-15 01:08: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中国肉牛产业现状回顾及2011年发展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中国肉牛产业现状回顾及2011年发展对策》。

第一篇:2010年中国肉牛产业现状回顾及2011年发展对策

2010年中国肉牛产业现状回顾及2011年发展对策

2011-01-21 12:08:55 作者:haoniu 来源:淘牛网浏览次数:324 网友评论 0 条 肉牛养殖分析肉牛产业观察肉牛养殖报告中国肉牛养殖

1.2010年肉牛产业特点及存在问题

1.1 基本特点

存栏数和产肉量稳中有降,预测实际存栏不足8000万头,其中母牛不足3500万头,牛肉减产约70万吨。养殖仍以母牛分散和异地短期育肥为主;未严格实施检疫、牛病蔓延、屠宰加工监管不严且产能过剩的状况没有改善;肉牛无针对、系统性的促发展和金融、保险政策。养殖经济效益处于微利状态。

牛肉国际贸易首现黑字。消费、产业结构和经营理念出现新动向:消费人群趋于年青化,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始重视母牛基地建设,优质优价态势已现,从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是产业创新点。

1.2 产区变化

各产区存栏继续下降,尤以中原(皖、晋、鲁、冀、豫)为甚,其中皖、晋、鲁、冀已成以屠宰为主的牛肉产区,中原产区步入肉牛产业革命的前夜。养殖区域继续由中原向其他产区及不发达地区转移。南部(云、川、湘、鄂、黔、赣、桂、渝)、东北(黑、吉)和西部(陕、甘、宁、新)兼作母牛基地的优势明显。南部最具发展潜力。

1.3 效益与安全

行业间政策资源的不平衡分配、盲目杂交、养殖及屠宰恶性竞争成本的增加、猪肉价格的压制和牵制,压缩了产业效益空间。中原地区抢购育肥牛、私屠滥宰、弑母杀青和弃牛打工,动摇着产业基础。口蹄疫和牛支原体肺炎仍是主要疫病,养殖环境恶劣和无规范的长途运输及疫病扑杀赔偿比例不当,导致易爆发、扩散、隐瞒重大疫病,加大了病害隐患。牛肉供不应求未成为提高产业效益主因,反滋生着走私进口和注水、违禁用药市场,威胁着食品安全。产业微利状态降低了产业安民效果。

1.4 产业技术

有关肉牛的标准、规范政出多门且缺乏一致性。“引种、退化、再引种”依旧恶性循环。以经济为导向的黄牛育种、保种方向和研发相应盈利技术已成共识;提高牛肉档次的养殖和加工技术开始支撑产业;快大型牛种改良仍是主流,但欠缺杂交用种配套方针;现有技术能满足产业的部分需求,但缺乏推广途径。推广成本高于收益和机制不完善及养殖标准化和规模化程度低是技术普及的瓶颈。

1.5 产业政策

国家开始关注制种战略,着手肉牛良种工程建设。肉牛被纳入“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

2.2011年肉牛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2.1 存栏量与养殖方式

城镇化和户籍制度的变化及大型经济圈的形成,将使存栏量继续下降。母牛分散养殖和集中短期育肥方式仍是主体。奶牛公犊育肥率提高3%以上。包括分散的农户养殖,标准化进程有所加快,适度规模场或机制较为完善的合作组织有所增加。单位农户的母牛存栏数、“母牛带犊小区”、“母牛带犊+育肥”的复合经营场(组织)及导入配套技术和设施设备、注重生态环境的规模场(区)继续增加。稳定存栏量、提高单产和肉质成为主题。

2.2养殖成本和效益

饲料原料价格稳中有涨,养殖成本增加。部分农区秸秆类过剩,牧区饲料趋于紧缺,南方草山草坡利用率继续提高。自身的低效率和对生猪等行业的补贴政策仍压制养牛效益空间,牛价和养殖效益微增。

2.3疾病与防疫

重大疫病仍得不到有效控制,但流行态势趋缓。常发病仍将持续危害,缺医少药、疫情监测滞后现象仍很普遍。防治新技术措施仍难广泛实施,牛主自行诊治仍是主流。

2.4屠宰加工

纯屠宰企业盈利更加困难,兼并和倒闭继续加速,牛源争夺、弑母杀青持续。重信誉、注重母牛基地建设,从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将在中原以外产区陆续诞生,出现技术质量型产地和牛种品牌企业。

2.5市场需求与牛肉价格

由于“扩内需、抑通胀、保民生”政策措施的实施,与2010年相比,预计牛肉需求量增加约1.5%,牛肉价格上升约3%,高档牛肉需求量翻番,牛肉(含下货)进口量增加约150%。

2.6饲料与牛肉安全

配方饲料开始普及,专用饲料及添加剂需求增加。因养殖和加工环节利润率较低,违禁物质继续对养殖、屠宰、流通、消费环节的安全构成较大压力。对违禁物质的制造、流通和使用过程以及对注水肉及食品卫生的监管力度继续加大。

2.7 产业和学科技术

产业技术开始得到普遍重视和应用,各学科技术发挥定点支撑作用。科技贡献率提高2-5%。

2.8产业政策

国家层面仍难出台制种战略、养殖和设施设备补贴、疫病问责、提高扑杀补偿标准、金融和保险等政策,行业间继续存在不平衡的政策资源分配。抑制母牛存栏下降的重大政策仍提不上议事日程,但局部有望通过“项目”对扩大母牛存栏实施有限补贴。地方各级政府继续实施积极的发展政策,但面临大政策的结构性制约。

3.2011年肉牛产业发展建议

3.1.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大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政策扶持、金融与保险、研发与课题、管理与机制等保障措施。

3.2 出台“肉牛母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场验收标准”按母牛场和由标准化的散养户组成的合作社两条路径出台“肉牛母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场验收标准”,纳入“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通过示范性补贴诱导母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

3.3 组建县级、乡镇、村级技术推广与服务机构和队伍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和机制改革,建立稳定完善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推广精简化配套实用技术。将稳定长期的推广资金列入各级财政常规列支科目,破解“上有技术、下缺推广队伍”的瓶颈。

3.4 建设肉牛产业科技园区主产省(县)争取多渠道支持,建立肉牛产业一体化科技园区,形成农户(合作社)、企业育肥和加工、专业营销的产业集群。

3.5 制定系列政策和法规

(1)定点屠宰条例。制定省、县级屠宰条例,提高技术、安保门槛,明确退出、准入机制,提高牛产品质量,保障牛产品安全。

(2)犊牛补贴政策。制定犊牛价格补贴保障政策,建立补贴机制,稳定母牛存栏。补贴资金列入国地二级财政常规列支科目。

(3)适度规模的肉牛标准化养殖场(户)奖励政策。设定存栏下限,根据能繁母牛占牛群至少40%和犊牛的出生、成活率,对能繁母牛进行精液、设备设施或资金的奖励性补贴。

(4)金融和保险政策。出台针对农户、小区、合作组织、企业的长短期结合、大宗和小额贷款并济的融资、利息、保险政策,健全信贷机制。

3.5依法分步施行肉牛追溯体系追溯系统涵盖了《畜牧法》涉及的方方面面,也是执法依据,分步实施更利于技术普及和保障产业安全。

3.6稳定技术研发队伍,加大肉牛技术研发力度从育种繁殖到餐桌,纵按产业链关键点,横按产业链相关关键点,逐点设立专项课题给予长期、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稳定技术队伍,解决制约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

第二篇:2010年中国LED产业发展回顾及展望

2010年中国LED产业发展回顾及展望

2011/1/5/8:15来源:LED环球

回顾2010年,中国LED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不管是在政府对LED产业的政策扶持上,还是LED技术的进步上,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游领域:国内企业积极布局上游产业,引发产能过剩疑虑

2010年,中国企业对LED上游领域的投入可以说是不惜重金,年初由于受到LED芯片供货吃紧的影响引发的MOCVD市场大战几乎持续到了年底。3月,三安光电开始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启动芜湖光电产业化项目,计划引进100台MOCVD设备。4月份,三安光电董事会通过决议,向美国维易科精密仪器有限公司(Veeco)订购40台MOCVD,并确保双方约定2010年内交货安装。2010年12月17日,安徽三安收到市政府给予其中15台设备进度补贴款和10台设备定金补贴款合计12552万元。

7月,德豪润达发布的公告显示,德豪润达欲采购130台MOCVD设备,并与2011年底前交货。上述设备采购将在芜湖及扬州建立全新的LED外延片的生产能力,将进一步完善德豪润达的LED产业链。

根据集邦科技(TRENDORCE)旗下研究部门LEDinside最新发表的“2010年中国LED芯片企业行业分析报告”指出,中国在未来几年规划增加的LED设备MOCVD台数超过1200台,其中今年规划增加的MOCVD数量超过300台。随着中国MOCVD设备的大幅增加,LED行业关于LED产能过剩的观点开始流行于整个行业,引发了行业关于LED产能过剩的思考与分析。

对于国内企业的LED上游布局,现在我们无法看到实际的效果,不过随着MOCVD设备的路上上马,相信2010国内企业的MOCVD设备布局对中国乃至全球的LED产业的影响将在2011年得到慢慢的体现。中游封装:国内企业发展不平衡,群龙无首

2010年国内封装产业以国星光电成功登录A股市场为拐点,万润、鸿利、瑞丰、雷曼也积极跟进,掀起了国内封装企业一轮上市热潮。6月份,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星光电”)IPO申请获证监会审核通过。据了解,国星光电目前为中国大陆前三大LED封装企业之一,也是产量最大的SMDLED封装企业(不含外资企业)。

据中国证监会昨日公告,创业板发审委定于11月12日召开2010年第71次、72次工作会议,审核深圳雷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12月24日,雷曼光电刊登招股意向书,公司拟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168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为6700万股,将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交易。12月27-29日,雷曼光电将在深圳上海北京三地进行路演推介,1月4日正式申购。作为国内LED产业中高端民族品牌,雷曼光电为2010年的中国封装企业上市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据高工LED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国内封装产品线中SMD所占比例相比台湾企业仍然偏低。以前100家封装企业为例,SMD月产量基本在60-80KK之间,除了少数几家企业可以达到100KK以上的产量。这个数字是今年台湾前10大封装厂平均月产能的1/10.今年国内封装企业在SMD产能上已经形成三大梯队,第一梯队为以国星光电为首,月产能100-250KK之间,目前这样的企业不超过10家;第二梯队月产能在60-100KK之间,企业数量约占总数的5%;第三梯队月产能在20-40KK之间,企业数量占总数的30%.从产能上看,显然国内封装企业并没有绝对的领先者,相互之间的差距较小。

2010年国内封装行业出现了一窝蜂上马大功率封装项目的景象。目前量产产能普遍在1-3KK/月之间,少数企业可以达到5KK/月。

“垂直整合”是2010年中国乃至全球LED产业热议的话题,无论是从上至下整合还是从下至上的整合,无疑都会对那些专注于封装的企业产生极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包括未来的芯片供应和器件封装成本。4月份国内显示屏芯片龙头企业杭州士兰明芯母公司士兰微对外宣布公司计划切入LED芯片的下游封装业务,进一步提升LED业务的盈利水平。同样在这个时候,国内LED芯片大厂三安光电宣布出资4080万元牵手奇瑞汽车做大封装产业。

同时,台湾封装产能约50%转移至大陆,截至2010年三季度,前8大台湾LED封装厂的产品线已基本形成以SMD为主,大功率为辅的结构,其中SMD单月产能超过6000KK,2011年月产能有望突破9500KK,较今年增长51%.前8大封装厂除先进电之外,已经全部在内地开设工厂。其中光宝科技在内地的产能最大,达到750KK/月;其次是亿光电子500KK/月。目前台湾在大陆的封装产能已经占到其全部产能的42.3%,2011年有望突破50%。

下游领域:示范项目主导,亟待标准规范

一轮轮的政策利好,如同波浪般不断推动LED行业发展之潮。日前,国家半导体照明产品应用示范工程项目(LED道路/隧道照明产品)公布中标入围结果,并进行公示。

为了促进LED半导体技术本土化、成熟化、产业化,紧随LED应用的世界发展趋势,中国政府早在2009年初就由中国科技部推出了“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示范城市方案,这是中国政府在中央层面对LED第一轮大规模政策扶持。第二轮政策诞生于2010年10年4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即所谓的合同能源管理EMC.意见提出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使合同能源管理成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虽然前两轮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少缺陷,然而在政策激励下,很多企业开始重新审视和重视LED行业的发展潜能,并掀起了一股“LED热”的浪潮。可以说,在当前的中国LED照明的普及过程中,政府发起的示范工程起到主导作用。

然而,成本依然困扰LED照明普及。对与广大老百姓而已,使用高于普通白炽灯数十倍的LED灯具显得格外奢侈。这也是困扰当前LED照明发展的最大障碍。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国内企业在LED上游领域的积极布局,LED芯片价格有望得到大幅下降。同时国内封装企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为提高LED灯泡的性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除了价格方面的影响外,相关标准混乱、门槛过低也是瓶颈。行业内LED灯具质量良莠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LED市场推广。在没有大规模的普及LED照明之时,一部分使用过的消费者对LED照明产品的质量提出了质疑。让消费者对此产生了一种排斥心理。同时伴随着高昂的价格。加重了消费者对LED灯具推广中常用的“性价比”的质疑。所以,行业内亟需出台加强版的LED照明标准,以规范市场。

展望2011年,在大规模的MOCVD设备相继上马的推动下,预期LED价格将得到进一步的下降。同时,LED背光市场预计在2011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将全面主导显示领域。这加大了对LED相关产品的需求,拉动LED产业的发展。在全球环保意识高涨下,LED照明已成为许多国家主要发展的政策之一,在国家政策力推动下,将有助于LED照明产值提升。2011年LED照明市场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预计2011年全球LED照明产值渗透率将突破10%。

第三篇:2010年中国肉牛产业现状调查报告

2010年中国肉牛产业现状调查报告

所属:肉牛产业->分析预测 文章来源:

中国肉牛经济信息网

养牛赔钱吉林肉牛存栏量锐减

今天我们锁定的是东北的肉牛养殖业。东北一直是我国牛肉的供应基地,尤其是吉林省,无论是肉牛饲养量,还是牛肉生产量,都曾经位居全国第二。但是近日我们财经频道记者,在吉林德惠市朱城子镇看到,这个曾经是吉林省、甚至是全国闻名的养牛大镇,现在却没有几头牛了。曾经红火的养牛场也是一片破败。我们随记者的镜头去看看。

这里是德惠市兴隆堡村的养牛小区,我们可以看到,现在这里一片破败的景象,连牛舍里都长满了杂草。而村民告诉我们,两年前,这里最多养了一千多头肉牛,而现在只有七头母牛还留在这里.记者所在的吉林省德惠市朱城子镇,曾是全省闻名的养牛大镇,全镇肉牛存栏数量最高时达2万头。养牛户孙国方告诉记者,2003年,看到养牛的利润可观,他就组织当地的养牛户集资成立了这个养牛小区,当时养殖户们都把自己家里的牛送到小区来集中配料、集中饲养,最兴盛的时候,这里的十八间牛舍全都是满的,连院子里都挤满了牛。但是现在养牛的人越来越少,60%以上农户都不养了。这个养牛小区仅有的几十头牛,也被农户牵回家里散养,而他因为舍不得看着自己经营的小区关门,硬是挣扎着留下了七头母牛。

养殖户:“就我自己在这一直坚持到现在我就养了点母牛在这在家看这个院。”

兴隆堡村所在的朱城子镇曾是辽宁省闻名的养牛大镇,红火的时候,全镇肉牛存栏数量高达2万头,7000多农户中90%以上都在养牛,可是到如今60%以上的农户都不养牛了,剩下养牛户不足3000户。镇子上随处可见空置的牛舍,有的甚至还被改成了库房。

养殖户:“屯子都没有多少了都往年我们屯两家牛都赶上这一屯子牛多。”

以吉林省为主的东北一线,是我国规划的肉牛产业带,牛肉产量占到了全国的20%以上。而出口量更是占了全国的一半。为什么这样一个红火兴旺的产业在短短的一两年间就变得如此萧条呢?魏春来是村里为数不多还在养牛的人。他告诉记者,从09年以来,养牛就一直赔钱,今年他们家养了五十多头肉牛,还没全部卖完就已经赔了两万多块钱。

养殖户:“头一批赔一万多块钱后一批赔一万多块钱总共赔2万多块钱我还有三十多个没卖这三十多个卖了还得赔。”

魏春来的经历不是个案,记者走访了十几家养殖户,发现绝大部分都在赔钱。

养殖户:“这要是按照经济效益来讲早就应该停得不应该养了这里面根本没有空隙没有钱可赚。

牛源减少肉牛屠宰企业面临停产

看到养牛人杀死母牛,我们真的很心痛。其实我们可以想象,当养殖户杀死自己辛辛苦苦养大,曾经是自家摇钱树的母牛时,心里也在滴血。在这里大家也许会问,牛肉屠宰和加工企业为什么不能提高一下肉牛收购价,而甘愿看着牛源逐渐枯竭呢?为此,记者也专门去了牛肉加工企业。我们再来看看记者在那里调查的情况。

下午两点钟,在这家亚洲最大的肉牛加工企业的生产车间里,几头已经被宰杀的肉牛正在被清洗分割,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今天下午的最后几头牛了。由于牛源不足,这座设计年屠宰30万头的大型屠宰场现在开工率也只有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严重的开工不足让这家企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皓月集团企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张军:“如果不能达到满负荷我们的消耗是固定的你比如说我们的电我们的水我们的劳动力这些东西都是基本上固定的我们不能因为说今天牛少了我们就给工人放假。”

张军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由于牛源减少,他们的利润只有原来的五分之一左右。而像他们的状况还算是好的,一些规模小的屠宰企业一周只能屠宰一次,有的甚至完全停产。按照常理,供应不足应该导致肉牛收购价上涨,那为什么企业没有提高收购价,以维持自己的正常生产呢?张军告诉记者,肉牛屠宰利润非常微薄,正常情况下他们的利润率只有5%左右,而现在因为缺乏牛源,利润率已经下降到1%左右。如果再提高收购价,企业就要面临赔钱的局面。

皓月集团企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张军:“企业要考虑到它的成本它的原料如果说很高本身就是微利所以说也不可能价格涨的很高, 如果说价格涨的很高, 就要出现一块亏损的 ,这块谁来填补 ,如果说企业没有利润 ,企业也没法生存。”

企业不提高收购价,农民杀牛解困,反过来牛源紧张又导致企业开工不足,整个产业就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越来越萎缩。吉林农业大学的甄玉国教授认为,造成这种恶性循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我国屠宰企业的加工相对粗放,产品的附加值相对较低,不仅牛肉没有经过深加工和分类,一些原本可以深度开发的副产品也没有充分利用,造成企业利润率低、抗御风险能力弱的局面。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甄玉国:“从长远的利益来讲的话可能企业更多的要考虑到要如何提高自己产品的附加值如何来培育自己的市场,自身的产品附加值高了,企业获利好了那么可以有更多的闲散资金可以去扶持下面我们的肉牛基地,而不是一味的去考虑我们下游的收购价格去如何。”

此外,从90年代起,我国肉牛屠宰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到2007年已经多达2059家,而世界第一牛肉大国巴西的屠宰加工企业只有100多家,美国也不足200家,散而乱的经营格局似乎注定了这个行业粗放、低端和恶意竞争生存现状。

中国可能成为牛肉净进口国

肉牛养殖环节没效益,加工环节不赚钱,市场终端产品价格也呈下降趋势。从记者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整个产业链条各环节都困难。但是牛肉又是我们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肉类,每年我国牛肉的消费量约在500万吨左右。目前我国每年532万吨的牛肉产量,除了满足国内需求,还有少量出口。但是在采访中业内人士说,如果我国肉牛养殖业照此发展,不需要几年,中国普通百姓再要吃牛肉,恐怕就只能国外进口了。

采访中,业内人士最担忧的就是大量母牛被宰杀,因为母牛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正常应在肉牛养殖种群中占40%左右,才能维持行业的良性发展。正常情况下,一个母牛犊从出生到具备生育能力,至少需要 18个月,受孕期还有十个月。产出的牛犊还要饲养两年才能成长为可以宰杀的育肥牛,加在一起就是四年时间。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恢复起来至少需要五六年时间,如果市场出现波动,恢复的周期将更难预料。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甄玉国:“如果有一天像我们所看到的或者说像我们所预测到的如果母牛存栏量逐渐在减少我们真正意识到这个产业出问题如果再想扶持的话我想没有五六年七八年的时间是很难能够回复到正常这种水平的。”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如果任由其自生自灭,今后国内产业确实有可能对进口形成依赖,最终丧失市场话语权。所以,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国家应加大扶持力度,激发可繁母牛的养殖积极性。

皓月集团企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张军:“现在如果这个产业从牛源这块从源头再萎缩下去的话中国就要成为牛肉的净进口国了就是别想出口了你出口什么国内的需求都满足不了这个趋势就很悲哀了。将来我们国民吃肉就要靠进口就是说如果我们中国牛肉满足不了国民的需求了那就需要大量进口了。”

成本上涨肉牛养殖户无奈杀母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肉牛数量锐减并非吉林省的特有现象,农业部统计资料显示,1995 年全国肉牛存栏为 1亿3千205.8 万头,到 2005 年减少为 1亿零16.6 万头,10 年时间肉牛存栏数减少 24.15 %,平均每年减少 2.4%。到2008年底,河北、安徽、山西、河南和山东五省 796 个养牛村,养殖户数量与 2000 年相比,平均减少了 22.1%,近两年的降幅则更大。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肉牛存栏量急剧下跌呢?我们继续来看记者的调查。

采访中,养殖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最近一两年肉牛的养殖成本已经上涨了一倍左右。首先是牛犊的价格不断上涨,在2005年左右,一头250公斤左右的牛犊,市场价只有2000元左右,可如今已经涨到了5000元;其次,养殖肉牛必须的饲料、酒糟、玉米面三项,价格也在上涨,每头肉牛15个月的出栏期下来就需要4500元;这样,不算人工、防疫等成本,一头牛的饲养成本已经超过9000元。如果规模养殖肉牛,以前只需要投资十万八万就可以了,而现在没有四五十万根本拿不下来。越来越高的资金门槛,也逼着散户们纷纷退出。

养殖户:“白挨累赔钱我还养躺这躺这也比养牛强啊它不赔钱啊树底下凉快着也不赔钱啊还着急上火。”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的另一个现象更让人忧虑。沿着昔日的养牛大镇朱城子镇一路走来,记

者发现,大部分牛圈里养殖的都是肉牛,却很难找到母牛的踪影。当记者就这一问题询问养牛户时,他们的回答着实让人吃了一惊。

养殖户:“杀都杀了,我家的母牛也杀了,养的草地母牛全杀了,哪有养的,全吃肉了。”

养殖户:“现在母牛基本都杀啊母牛下一个崽子也不值钱母牛都要杀绝了基本没多少了我们兴隆堡就有数的再早是一千五六百头牛现在剩三四百头母牛。”

母牛是肉牛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源头,正常母牛的存栏量要达到40%左右才能维持行业的良性发展,而眼下,吉林的母牛存栏量只有不到20%了。同时,相关数据也显示,在河南、山东、安徽和河北四省的“中原肉牛带”地区,能繁母牛的存栏量到也不足上世纪九十年代的 30%,而且这个比例仍有下降的趋势。

吉林皓月集团企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张军:“你想他产犊得怀孕十个月才能产犊然后才能卖这一个犊还卖不多少钱所以养这个牛干什么呢它没有利益农民是最讲实际的因为做这件事没有利了无利可做了他就去作别的了。”

央视财经评论:怎样才能管好一头牛?

走在刚才的这些村庄里,我们的记者有一个很深刻的感受,这个在东北地区看似很大的养牛产业,在采访中,终究还是一家一户各自的事情,产业这个词,在真实的采访现场,还不如说是当地大多数农民们,集体从事的一个副业。当行情变化,成本上升,利润降低之后,农民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放弃,学者和管理者所说的产业发展、国家养殖业的兴衰,其实农民们从来也没有考虑过,在现代农业生产的今天,中国农村几千年来都没有变化过的现实的、功利的生存法则,依旧在发挥着最终的作用。

但我们认为,农民当下的选择,实在是一个无奈之举。养牛的农民,本来就没有能力考虑产业和国家养殖业兴衰的问题,在得不到任何帮助的前提下,规避经营的风险,是他们唯一能做出的选择。如今的肉牛是快杀完了,到了快没有牛的时候,预警的信号,专业的分析,亏损原因调查等等,开始热闹了起来,明白人都出现了,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这样的后果,除了杀牛的农民之外,还应该有谁来承担呢?吉林省为主的东北一线,是我国规划的肉牛产业带。可以说,这应该是当地政府部门相当重视的一个产业,但两年多来,饲养成本的上涨,养殖产业的巨变,除了农民们在不断杀牛之外,似乎没有那个主管部门找到了有效的处理办法,如今连养牛最后的资本,母牛都快保不住了。说透彻一点,农民们会干的,就是养牛,如何把农民们愿意干的这个副业,干成一个可以长远发展的,有竞争力的,高附加值的产业,这应该是比农民们更高明的管理部门肩上的责任.养好牛,是农民们的本事,如何把这条牛管好,体现的则是我们管理部门的智慧。规划好一个产业,让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升级、换代,应该是摆在管理部门眼前的重大命题。

第四篇:中国肉牛产业现状、热点透析与发展趋势及对策

中国肉牛产业现状、热点透析与发展趋势及对策摘 要: 本文在评述我国肉牛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我国肉牛发展的主要因素,重点对 2008 我国肉牛产业的热点问题进行了透析;并预测了我国未来肉牛产业的走势,指出了在当前形势下发展我国肉牛产业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 肉牛产业;制约因素;热点透析;发展对策我国肉牛产业现状

自农耕文明以来,我国的养牛业一直以役用为主、肉用为辅。直到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期,我国在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以后,才有了肉牛产业的概念和肉牛品种定向选育改良等一系列举措。然而,肉牛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则是近10 年的事情。据报导,2007 年底我国牛存栏量约 1.46 亿头,其中肉牛存栏量 1.06 亿头,出栏 4359.5 万头,牛肉总产量达到 791 万 t,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巴西的第三大牛肉生产国,牛肉在全国肉类总产中的比例提高到了 9.3 % [1] ; 2008 年,我国黄牛存栏 9000 多万头,牛存栏数仍居世界第三位,但牛肉产量为 750 万 t,较 2007 年下降 5% [2] ;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信息监测统计,2008 年初我国牛肉价格持续走高,在春节期间市场大宗价达到 29.5 元 /kg,比 2007 年同期上涨 11.1 元 /kg,比最高价格涨 4.3 元 /kg,之后的 10 个月始终保持在 27~28 元 ∕kg 的历史高位 [3]。与此同时,肉牛生产已由西北牧区向农业经济优势区域转移,现已形成西北(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中原(包括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东北(包括吉林、辽宁、黑龙江)、西南(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四个肉牛产业带,且产销两旺,呈现出蓬勃生机。近年来,我国肉牛的饲养方式正由放牧向全舍饲或舍牧结合的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方向发展。在政府推动和龙头企业拉动下,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家+协会+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据我们调研统计,2007 年底全国肉牛产业省级以上的龙头企业已达 90 多家,肉牛规模化养殖程度达到了 34.6 %,标志着我国肉牛生产已具备产业化雏形。

近五年来,我国牛肉产量以平均每年 2.8 %左右的速度递增,牛肉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四位 [4],肉牛产业在许多地方已成为新兴的支柱产业。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肉牛产业事实上仍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尤其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我国牛肉产量占世界第三,但出口量不足国际牛肉贸易量的 1% [4]。虽然我国牛肉产量持续增长,但由于产业起步晚、起点低,加之技术进步的速度比较慢,以致肉牛产业的一系列重要技术指标明显落

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世界平均水平。另外,肉牛产业发展的后劲也因近年来基础母牛的急剧减少而面临严峻挑战 [5]。

众所周知,我国肉牛缺乏专门化品种,且集约化生产水平不高,因此牛肉产量低,优质高档牛肉产量更低,致使全国每年都要拿出大量外汇进口大批高档牛肉。据报导 [5],2007 年我国进口的冷鲜、冻牛肉达 3639.27t,金额 1419.87 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213.5% 和 66.3%。高档牛肉在牛肉生产中所占比例一直是衡量一个国家肉牛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生产高档牛肉也是增加肉牛养殖效益的重要途径,而我国的高档牛肉还主要依赖进口。进口高档牛肉价格平均都在 12000 美元 /t 左右,而我国出口的牛肉价格仅为 3321 美元 /t,差距可见一斑。

根据世界经济一般规律 [4],当一个国家人均 GDP 达到 1000 ~ 1500 美元时,就会出现牛肉消费热的现象,而我国 2005 年人均 GDP 已经达到 1560 美元,超过了牛肉消费临界限,到 2008 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已达到 2360 美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牛肉消费总量和牛肉价格逐年递增,表明我国已进入牛肉食品需求的快速增长期。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肉牛业的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应不断增加对肉牛养殖业的资金、物质和技术投入,并制定有利于肉牛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尤其是要尽快出台保护基础母牛的政策措施,以扶持和促进肉牛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同时,要加速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实行产业归口管理,以增强政府对肉牛产业的宏观调控能力。

根据人均牛肉占有量、国际市场价格、品改潜力以及饲草资源等指标预测,肉牛业将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强势产业。

加大对地方牛品种保护与开发的力度,加速我国地方黄牛品种的改良

加大宣传力度,为地方黄牛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创造良好条件。肉牛主产区应根据各地方黄牛品种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保种选育方案并加以积极实施。要对地方黄牛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综合技术进行研究,做到以保为主,保育结合,以育促保。在保持种质资源特性的前提下,应根据主要经济性状进行选育,把潜在的商业优势充分挖掘出来,并加以选育和提高。

必要时应适当采用导入杂交和联合育种模式,积极研究探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经济杂交模式,稳步推进优质肉牛专门化品种的培育进程。要处理好有关地方品种的保护与改良的问题,避免出现“杂交污染”。同时也要研究解决提高外来遗传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重点加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大优秀种公牛引进与培育工作的力度,加强种公牛站和品种改良

中心(站、点)建设,提高良种培育与供种能力,增强肉牛产业发展后劲。另外,加强母牛基地建设是提高肉牛存栏量的根本措施,尤其要加强对杂交一代母牛的选留和保护力度,不断巩固改良效果。加强饲料饲草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养殖方式转变,鼓励规模养殖

利用当地的饲草饲料资源,用于养殖架子牛和空怀母牛,是降低养殖成本、发展节粮型肉牛产业的基本途径。北方农区应充分利用冬闲田,大力推广种植牧草。在饲草资源丰富的地区扶持肉牛养殖场(小区)建设饲料氨化、青贮相关设施,推广人工种草和天然草地改良技术,因地制宜的发展人工种草。

目前,我国肉牛生产的主产区已形成了“以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为主,以中小规模育肥场集中育肥为辅”的肉牛饲养模式,但是我国养牛业依然是畜牧业发展中组织化程度较低的产业之一。必须通过中介组织或龙头企业,把分散的小农场与育肥场、屠宰厂、消费市场连接起来,组成利益共同体,才能使我国的肉牛业稳步发展。建议各级政府和技术部门积极鼓励农民转变肉牛养殖方式,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发展规模养牛场、养牛小区等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培育肉牛加工龙头企业,将其作为推动肉牛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引导建立“公司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肉牛生产模式,提高肉牛生产专业化水平,推动优质优价机制的建立。

4.5 加大肉牛产业科技创新和实用先进技术的推广

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大对肉牛育肥、饲料加工调制、人工种草、草场改良利用、屠宰加工、质量监测与溯源等肉牛生产标准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不断提高肉牛产业的科技水平,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同时要不断强化技术支撑单位的科技创新意识和技术服务意识,根据养殖户和加工企业在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科技攻关,并将相关技术组装成套,通过科技下乡和科技入户等方式迅速加以推广。国家肉牛改良中心的启动运行以及国家现代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的全面建设,将会从技术层面有力地促进我国肉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第五篇:中国三大产业发展的现状 问题 对策

中国三大产业发展的现状 问题 对策

内容提要:所谓都市圈是指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和与其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 临接城镇依托交通网络组成的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协调发展区 域。本文通过对三大都市圈(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珠江三角洲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现状分析,发现其发展中的问题并通过国外相似都市圈的经验对三大 都市圈提出相应的对策。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不仅对三大都市圈未来的发展提供可以依据 的方向,对全国其他正在发展起来的都市圈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都市圈 产业发展 中心城市 策略

一、引 言

都市圈是一组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城市群落。都市圈的发展源于城市功能的向外 扩展,并且通常会逐步演化出庞大的城市化地带,以其独有的集聚优势对区域经济乃至 国家经济发挥巨大作用。本文综合了各学者的研究,认为都市圈(MetropolitanCoordinating Region)是指: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和与其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临

接城镇依托交通网络组成的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协调发展区域。如今,在中国被公认的主要都市圈有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和京津 冀都市圈。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位于长江入海口及杭州湾,作为世界六大都市圈之一,主要有16

个城市构成,包括:上海,镇江,扬州,泰州,南通,常州,湖州,苏州,无锡,杭州,南京,温州,嘉兴,绍兴,宁波和台州,土地面积占全国的 1%,人口占全国的 5.8%。内含2个超大城市,1个特大城市,4个大城市,14个中等城市和33个小城市。中国南部的珠江三角洲(本轮文主要研究狭义上的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经济 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包括广州、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五个地级市,以及惠州市区、惠阳市、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 市七个县(区)级市,共计14个市、县(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0.44%,人口为全国 的1.77%。

京津冀都市圈也被称为“大北京地区都市圈”“首都经济圈”,以北京天津为主轴,以唐山、保定为两翼,包括了北京天津及河北省。共有2个直辖市,3个地级市和5个 县级市。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三大都市圈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发展中的问题并 通过国外相似都市圈的经验对三大都市圈提出相应的对策。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中 国都市圈必将日益增多,了解并总结现有都市圈的问题和经验必然对这些新兴都市圈有2-

上升到2002年的37.1%,总体上呈现出先快后缓的状态。

(三)京津冀都市圈

京津冀都市圈功能定位:成为中国、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政治、文化和科学中心。在国内,京津冀都市圈位于首都所在区域,自然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而在亚太乃至 全球范围内,京津冀都市圈也力争成为有影响力的政治文化中心。

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模式是“双子星座”发展模式。北京具有较强的集聚优势,在 政治、经济、文化等个方面均具有其它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与北京相距130公里 的天津也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着。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京津冀都市圈制造业凭借着区域政策的倾斜和制度创新,始 终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水平。九十年代至今京津冀都市圈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代表 的高科技制造业,不论是企业的数量还是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都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 势。同时京津冀都市圈还具有发展先进知识密集型制造业的能力,北京有 61 所高校,科研机构占全国总量的1/3,技术人员密度居全国之手,同时又是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 产业科研、贸易、生产基地,集中了软件开发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秀人才。从服务业的发展阶段来看,服务业的发展一般经历了三个阶段:商业和交通通信业 发展阶段,金融保险业和产业服务业发展阶段,科技教育也和信息产业发展阶段。2003 年统计数据显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北京为 61.4%,天津为 45.5%,河北省

为33.5%,也就是说北京处于服务业发展的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迈进的阶段,而天津和 河北正处在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移时期。

三、中国三大都市圈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

(一)三大都市圈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1.地方政府管制中不以都市圈整体考虑

“城市本位论”是指由于中央与地方财政分炉灶吃饭,财权和事权分离,各城市盲 目追求短期经济利益,造成产业结构雷同、专业分工不合理和城市机群经济效应低下的 城市发展和管理理念。在都市圈发展过程中各城市政府受行政区划分和地方利益的影 响,只是立足于本地利益,缺乏整体宏观协调,无法形成一体化,使得城市之间的协调 具有众多障碍,阻碍了区域及资源的自由流动和有机融合。

2.产业结构趋同

产业结构趋同主要是指各地区工业结构变化中存在的趋同现象,即二次产业内部各 部门构成形式、比例的相似性。因为区域整体协调不利以及区域资源的类似,都市圈内 各城市的功能并不明确,产业的整体布局并不规范。产业趋同必然会导致都市圈内的资 源浪费和无畏的竞争,影响都市圈整体经济的发展。

3.中心城市辐射力不强

中心城市是指都市圈中具有“中心”地位的核心城市。但是我国三大都市圈中中心 城市的带动作用还不明显,领导力明显不够,没有形成适应区域性经济整体发展的核心-3-

辐射源,在某些层面上甚至加重了区域内部的协调发展的矛盾。与全球性城市相比,三 大都市圈中心城市在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上都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4.都市圈发展中全球化观念不足

现今的社会早已不再是封闭的世界,经济的高度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然 而在全球化步伐下的中国三大都市圈中仍然存在着不协调的种种障碍。除了核心城市与 全球城市标准尚有差距以外,作为全球化必要条件的枢纽港口的统筹建设也不够全面。所以如何统筹和利用三大都市圈深水岸线资源,如何摆脱行政区建设航空枢纽的思维,已经成为了三大都市圈发展中最严峻的挑战。

(二)三大都市圈产业发展的对策

1.引导地方政府,实现多层次合作

要改变城市本位论在中国都市圈中的不利影响,最紧迫的是建立多层次的合作伙伴 关系。政府的合作结构主要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纵向合作伙伴关系即高低不同层次的 政府在整体规划中共同制定宏观和微观规划政策;横向合作伙伴关系即不同领域的政府 机构跨领域的进行合作,共同制定不同范围的综合规划政策。

在城市化进程中会产生很多的问题,而仅靠单一层级的政府来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 能力还是十分有限的,必须建立新的合作机制,共同负责此区域的发展建设。实现多层 面的合作伙伴关系的过程中国家制定的相应的国土规划法律法规使得都市圈资源整合 形成共同的发展目标,真正意义上的克服城市本位论的思想。

在解决城市本位论问题的过程中还要关注政府的横向合作。三大都市圈应尽快建立 和完善统一规划机制,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从战略层面上放眼国际市场,真正 做到技术协同、资源共享、信息共用,使城市产业实现区域的横向联合。当然,政府也 并不需要垄断一切的整合责任,除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外,社会上的非政府组织以及广 大的人民群众也可以的社会的经济管理中发挥积极的调节作用。在都市圈地区建立跨行 政区的联合协调机构和监督机构,统一管辖区域内的所有事务,沟通和平衡各方的利益,协调解决对区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问题。

2.发展优势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要实施中国三大都市圈发展战略,在宏观规划上,首先应该以比较优势为基础,整 体规划和发展各城市的优势产业。各城市采取产业集聚的基本战略,着力发展自己的核 心产业。其次,各都市圈核心城市应建立与周边中小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实现产 业联动、企业联动、基础设施联动、城市化发展联动、生态环境保护联动的五位一体政 策,建立功能各异且分工合理、协作关系紧密、经济融合程度较高的都市圈。在解决产业结构趋同的过程中不仅要使用政府手段,更要注重市场手段的运用。只 有深化体制改革,真正意义上将政企分开,让企业去承担风险自负盈亏,成为投资的主 体,才能使其具有投资决策权和日常经营权。同时还要打破地区封锁,建立区域甚至全 国的统一市场,促进经济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合理的流动,通过市场来微观吸收和 消化不合理的产业布局,从而促使产业结构的多元化。激发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其 从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制度创新层面上积极改革发展。

3.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力

同处于全球化、信息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国外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发展模型在某种程 度上昭示着我国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

首先,积极稳妥地进行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重新布局。纵观国外都市圈发展,中心 城市都要经历制造业向服务业中心转变的过程。就目前产业竞争力比较优势而言,中心 城市已经到了转型的关键时刻,必须集中力量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加快制造业结构和布 局的调整,顺应部分制造业从城市中心乃至从整个城市分散出去的规律,将生产重、厚、长、大的重型化的硬件产品向高效、智能化的知识信息服务活动为主的软件化经济结构 过渡。

其次,以大都市圈作为产业布局的空间基础和市场基础。中心城市的产业基础和市 场基础不是建立在本城的容量之上,其产业的服务对象是整个都市圈乃至更大的区域,因而中心城市转型过程中必须考虑以大都市圈范围为其产业布局的空间基础。最后,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结构的调整,三大都市圈中心城市必须积极向国 际区域性城市靠拢。在提高辐射力的过程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国际资本流动渠道、推进本土企业国际化经营都是必需的措施。

4.着眼全球化,展开我国都市圈建设新篇章

全球化正在重建我们的世界。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正日益 加快,提高了以全球化视角来发展三大都市圈的紧迫性。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三大 都市圈的核心着眼点应该放在发挥政府职能和重塑中国城市的自我特色上。

全球化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的参与,三大都市圈城市政府的职能定位就成了城市社会 发展的关键。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五大职能(导向性职能、规划性职能、预算的职能、规范的职能和服务性职能)为都市圈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正充分反映出了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密切关系。全球化并不意 味着本土化的丧失,相反全球化正是展现城市自身的优点,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不断将其 他城市的优点恰当的吸收进来,从而达到本城市的现代化。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可以 自豪的向每个地球人宣布:“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每个城市都堪 称人类的美好家园。”全球化的过程是创新城市特色,塑造城市精神的过程。

四、结语

都市圈的存在是区域城市化与城市区域化的重要表现,它作为区域城市化高级阶段的表现,是集聚与扩散共同作用的产物。作为中国发展较为成熟的三大都市圈,从一定 意义上可以被认为是国家经济的命脉,是国家经济战略的中枢,代表着国家发展的最好 水平和标志,更是国家参与世界竞争的拳头。对三大都市圈的问题和相应策略的阐述,其目的不仅在于对三大都市圈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规划,更重要的是将已发展的都市圈 经验借鉴于新兴的都市圈建设之中,使其更好更快的发展。是都市圈体系作为一个整体 在全球化、城市化的过程中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下载2010年中国肉牛产业现状回顾及2011年发展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中国肉牛产业现状回顾及2011年发展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女校的回顾及展望

    中国女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中国女校的历史回顾 一个半世纪,中国女校历经沧桑。中国女校历史的演变表明,不同时代的女子学校,有不同的时代使命,受历史的局限,其办学宗旨、办学形......

    甘肃力促肉牛产业发展

    甘肃力促肉牛产业发展 2010-11-26 13:37| 发布者: jieming| 查看: 104| 评论: 0|原作者: 杨杜录 魏立民|来自: 中国畜牧兽医报 摘要: “十一五”期间,甘肃省肉牛存栏、能繁母......

    康乐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康乐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2010年7月5日今年以来,康乐县把肉牛产业作为一大支柱产业,走强龙头、建基地、带农户的发展路子,整合资金,破解融资难题,狠抓基础母牛繁育,注重技术推广......

    隆化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隆化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隆化县农牧局 隆化县发展肉牛产业得天独厚,养牛历史悠久,农民素有养牛传统。近年来,我县按照“一主两辅”的产业发展思路,坚持把肉牛产业作为农业第......

    为什么要研究中国肉牛产业发展(2011年)

    艾格农业网 http: 为什么要研究中国肉牛产 业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对牛肉等高档肉类的需求不断提升,中国牛肉消费总量以年均约4%的速度增......

    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内容提要]: 自从1985年中国银行在我国发行了第一张信用卡以来,信用卡在我国就已有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信用......

    肉牛产业的现状与展望

    肉牛产业的现状与展望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和人们消费能力显著提高,以役用为主的牛逐渐退出劳动力的历史舞台,成为餐桌上大量消费的优质食品。目前,牛肉消费需求强劲和牛肉供应短......

    2018版中国人造羽绒行业发展回顾及报告目录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2018-2023年中国人造羽绒行业发展回顾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