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时间:2019-05-14 04:3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通渭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通渭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第一篇:通渭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通渭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论文摘要:论述了通渭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马铃薯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思路:加快良种繁育步伐,实现品种专用化、优质化;完善繁育制度,提高种薯质量;实行规模化种植,营造品牌优势,提高产品竞争力;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健全市场信息网络,帮助农民增收;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全面提升马铃薯产业素质和效益。

1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1.1种植生产情况

马铃薯是通渭县的粮菜兼用和主栽优势作物。从1999年开始,县委、县政府按照农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把马铃薯种植当作压粮扩经、压夏扩秋,科技抗旱的主要措施。至2004年全县马铃薯面积达到3.15万hm2,商品薯总量达50万t,是过去马铃薯总产量的两倍多。2006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在重新审视县情,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马铃薯产业的主导地位,做出了培育“四大产业”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路,当年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

3.51万hm2。2007年,在扩大种植面积、增加总量的同时,县委、县政府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当作提升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提出“一年搭好框架、两年充实内容、三年初见成效”的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目标,加快解决脱毒种薯应用率低、品种退化快的瓶颈问题。并邀请定西市爱兰薯业公司进驻通渭西川园区,无偿提供日光温室50座、面积2.40hm2,用于脱毒原原种生产;县农技中心租赁旧店子村耕地,投入资金60万元,搭建网棚100座,开展示范性脱毒原种扩繁;依托省农科院引进脱毒原种50t,在华岭乡老站村、马营镇小营村等冷凉区落实陇薯3号脱毒一级种繁育面积23.33 hm2,逐步建成原原种-原种-一级种的马铃薯脱毒良种繁育体系。

2008年,县上在确保完成4万hm2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同时,重点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上下功夫。依托“企地合作”平台,与市爱兰薯业公司协作,利用西川园区日光温室121座建成脱毒原原种繁育基地6.67余公顷,预计年底可生产陇薯3号、陇薯6号、费乌瑞它、大西洋、夏波蒂等品种脱毒原原种1 500万粒;借助“院地合作”平台,与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合作,结合省列马铃薯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在平襄镇旧店子和新景乡大寨村建成网室脱毒原种繁育基地20 hm2,在华岭乡席家岖、老站、新站、大牛、石勿以及马营镇小营、西山等7村建成一级种繁育基地165.33 hm2。

1.2销售情况

在马铃薯鲜薯销售领域中,全县已基本形成协会引领、能人牵头、大户补充的初级销售网络。县马铃薯经销协会杨尚鹏、义岗马铃薯协会刘甲昌、新景马铃薯协会李万春以及马营马铃薯销售大户张坤、张良玉、杜有余在广州、武汉、西安等地建立了稳定的马铃薯销售终端市场,并与陇西、安定、会宁等周边县区客商联营,结成了互利合作的营销伙伴,年外销马铃薯鲜薯20万t以上。

1.3加工生产情况

多年来,我县马铃薯以农户小作坊粗淀粉加工为主,加工用薯占全县马铃薯总产量的20%,产品主要是粗淀粉、粉皮、粉条等,不仅加工原料利用率低,且产品销售价格低。从2003年5月开始,县委、县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营造投资环境,利用原县盘纸厂闲置厂房,邀请岷县金大地精淀粉公司,投资1 100多万元,于2003年9月建成通渭金大地精淀粉有限责任公司。这条日加工鲜薯600t,年生产2万t精淀粉生产线的建成投产,加

快了我县扩大马铃薯生产规模、提高农民持续稳定的增收途径。2005年,通渭县百源成民政福利公司经理、民营企业家李永峰投资600万元,从内蒙引进精淀粉生产设备,于当年10月底新建投产2万t精淀粉生产线一条,2007年又投资400万元,在义岗镇新建2万t精淀粉生产线一条,两条生产线年生产精淀粉8 600余吨。至目前,全县马铃薯精淀粉生产能力达到4万t,马铃薯粗淀粉生产能力达到2万t,年加工原料30多万吨。

2存在的问题

虽然通过近几年的发展,通渭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但马铃薯产业自身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2.1良种繁育体系还不健全,优质专用品种缺乏

目前,由于科技培训不到位,群众对科学种田技术的认识程度和接受意识差,全县马铃薯良种覆盖率还不高,品种混杂、良种不良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优质专用品种缺乏,没有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主打产品,加之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刚刚起步,还未从根本上解决良种推广的问题,从而影响了马铃薯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价格上不去,效益低下。

2.2市场营销体系不完善,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全县现有协会的发展层次还很低,内部运营机制、管理机制不规范,覆盖范围小,经营领域窄,呈现“软、散、小”状态,组织农民、带动农民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企业、协会、运销大户与广大种植农户之间的连接,以及与终端市场的连接程度都不够紧密,没有形成比较稳定的利益关系和产业链,群众生产和销售仍然处于自发状态,组织化程度低。同时,市场建设滞后,没有建立起大型的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市场的价格调节、产品集散作用没有形成。

2.3加工储藏能力不足,产业链条短

全县的马铃薯贮藏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贮藏需求和贮藏能力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导致产品集中上市,加之企业自身流动资金短缺,没有建成较大的贮藏设施,收购加工原料严重不足,企业没有实现达产达标,难以满负荷生产,从而影响马铃薯的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和企业效益的提升。

3发展对策

为进一步加快产业开发步伐,提升产业层次,真正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后要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从重规模扩张向量质并举转变,加快良种基地和专用型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我们要把发展的重点从规模扩张向量质并举上转变,在稳定4万hm2种植面积的同时,切实加快良种基地和专用型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一方面,要坚持引进良种和自繁良种“两条腿走路”,加快良种化进程。重点在华岭、马营、新景、义岗、北城等乡镇逐步扩大良种繁育基地面积,利用2~3年的时间,力争将华岭及周边气候类型相似的乡镇、村组建成全市乃至全省最大的旱作区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使全县的脱毒原原种年生产能力达到2 000万粒,脱毒原种生产能力达到1.50~2万t,脱毒一级种生产能力达到15万t。不仅保证我县马铃薯良种覆盖率达到100%,而且为周边县区提供一定数量的优质专用种薯。另一方面,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品种结构,加快专用薯基地建设,重点发展高淀粉加工型品种,力争全县加工专用型马铃薯生产基地达到3.33万hm2,为企业提供充足的优质加工原料。

3.2从重外销拉动向外销与加工并举转变,突出抓好销售、贮藏和加工

要把产业效益提升的重点向加工增值转移,在尽量扩大外销鲜薯的同时,以增强贮藏能力和加工能力为关键,形成鲜薯销售和加工转化两个“龙头”并驾齐驱、相互竞争的格局,实现产业增值、农民增收。在销售体系建设上,要认真研究市场,组织有关人员到终端市场考察,鼓励动员县内协会、经销大户在终端市场联系业主,拓宽销售渠道,延长销售链条,减少销售环节和成本,使全县外销能力达到30万t。同时,加强引导和扶持,加大城区和马营、义岗、碧玉、新景等重点乡镇马铃薯专业交易市场建设力度,建立遍布城乡、更加完善的收购网络,切实缩短运距,解决老百姓的卖难问题。在贮藏设施建设上,要坚持长期规划与近期建设相结合,制定建设规划,力争利用2~3年时间,使全县贮藏能力达到40万t。特别是要争取项目和资金,扶持大户、协会和企业加快贮藏设施建设步伐,引导其贮藏鲜薯、种薯,与农户签订订单贮藏,解决鲜薯集中上市与企业原料不足、价格不稳的矛盾和良种缺乏的问题。在加工企业发展上,按照“抓大扶中关小”的思路,重点扶持百源成、金大地等龙头企业,使其尽快发展壮大,使全县精淀粉加工能力达到5万t,粗淀粉加工能力达到2万t,年加工鲜薯40多万t。同时,要引导企业实施强强联合,加强企业之间的联合发展,抗御市场风险,创立品牌经营,以品牌优势占领市场,提高我县商品薯和精淀粉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3.3从重行政推动向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并举转变,切实营造好产业开发的良好环境

要进一步加强对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根据全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对目前设立的马铃薯产业办公室要解决好机构设置和编制问题,在人员配备上充实优化。要对现有销售大户、营销老板、协会负责人由政府组织,通过学习培训、赴外考察等牵线搭桥的办法,真正使他们有计划、有目的、有能力接受外部信息,进入终端市场,做好产后服务,加大促销力度。要切实加大资金投入,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动员农户加大生产投入;另一方面,通过政府整合项目资金、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给予各方面的大力支持。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

第二篇:定西马铃薯产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定西马铃薯产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近年来,定西市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结合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三个顺应,三个遵循”的原则和“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路,把马铃薯作为全市第一主导产业来抓,着力在继续扩大面积、实现区域布局科学化,提高加工增值能力、实现产品系列化,扩大外销、实现出口创汇上下功夫,全市马铃薯产业的“块状经济”雏形初步形成,并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2004年全市马铃薯种植达到300.24万亩,总产量500万吨,分别比实施“马铃薯工程”初期的1996年翻了一番,成为全国三大马铃薯主产区之一。全市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益408元,马铃薯产值达14.3亿元。

(一)分析近年来定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抓基地建设,布局逐步区域化。根据“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依托市场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思路,通过政府推动、科技驱动、企业带动、市场拉动,不断扩大马铃薯订单面积,规范订单签订程序,基本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范化种植、订单化生产的格局,呈现出社社有点、村村有片、乡乡有带的点片带相结合的连片种植、规模推进态势。2004年全市马铃薯种植达到300.24万亩,有6个县区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其中安定区超过了70万亩。全市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145个、150万亩,以“龙头企业+协会+农户”、“龙头企业+农户”、“协会+农户”等联结方式,在企业、协会与农户之间建立起了相对稳定的供需关系,共落实马铃薯种植综合示范点和示范片带208个,示范面积40多万亩,订单生产面积达到172.38万亩,占订单农业的83%,比上年增加13%。形成了洮河、渭河、漳河流域河谷川水区优质菜用型和加工型专用薯生产基地,南部高寒阴湿区优质菜用型和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北部干旱半干旱区高淀粉型商品薯生产基地三个特色鲜明的区域化布局生产基地。

2、抓龙头带动,加工逐步规模化。本着“高水平、大规模、专业化、外向型”的思路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按照“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主,以中小型龙头企业为辅,多元启动,群体发展”的原则,优化投资环境,通过合资、合作、联户等多种形式,大力培育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提高马铃薯的加工转化能力。全市有淀粉加工企业496户,其中加工能力千吨以上的企业24家,年加工马铃薯淀粉及其制成品生产能力30万吨,其中精淀粉25万吨,产值达6亿多元。临洮兴达、腾胜、三江,陇西清吉,岷县金大地等企业生产能力均超过万吨,产品已发展到精淀粉、全粉、变性淀粉、薯条、精粉皮等,马铃薯加工产品正向多元化、精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形成了投资多元化、形式多样化、大中小型企业互为补充、高中低档产品同时开发的加工格局。同时政府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大量收购生产原料,延长生产周期,实现企业达产达标、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目的。至2004年12月底,全市仅开工生产的21家千吨以上马铃薯加工企业已收购原料42.87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12.25万吨;生产精淀粉等产品4.98万吨,增加1.8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亿多元,增加6000多万元。

3、抓产销衔接,服务逐步社会化。各级把马铃薯的销售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主要工作,在马铃薯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强化服务功能。搭建交流交易平台,积极参加中国·昆明第五届世界马铃薯大会,通过加强宣传,会上吸引外地客商与我市马铃薯企业签约项目13项,占大会总签约的56.5%,涉及资金总额2亿多元;主办中国·定西马铃薯产销衔接洽谈会,提升定西马铃薯知名度,市内各企业、协会与国内17个城市终端市场客商签订销售马铃薯98.5万吨、精淀粉4.5万吨、总金额为7.83亿元的购销合同。搭建信息发布平台,各县区成立了专门的马铃薯销售信息中心,负责马铃薯产销信息搜集、分析、发布,指导销售工作。搭建物流配载平台,市县区积极争取省上和铁路部门的支持,拿到了车皮的运输配载权,采取“政府+协会+铁路”的模式成立了马铃薯铁路联运办公室,先后发运直达广州、郑州、成都等地的马铃薯专列6列,外运马铃薯15560吨,铁路外销总量达到5646个车皮,外销马铃薯33.83万吨。搭建协会稳价平台,全市组建各类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80个,农民购销协会250多个,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从马铃薯种植到销售,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服务、统一定价、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畅通信息渠道,既保护农民利益,又为客商创造了收购条件。搭建市场销售平台,建成临洮康家崖、陇西文峰、安定鲁家沟、岷县梅川4个大型马铃薯专业交易批发市场和26个中小型马铃薯交易市场,参与马铃薯交易的农贸市场有185个,有1500多个收购网点遍布全市乡村,马铃薯贩运大户达到2321个,初步形成了以专业市场为龙头、以集贸市场为载体、以农民购销协会为纽带、以购销贩运户为依托、以购销网点为基础的马铃薯购销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至2004年底,马铃薯外销总量达106.49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57亿元。在加大运销和加工的同时,为了调节市场需求的时空分布,延长鲜薯上市时期,确保马铃薯价格稳定和企业加工原料供给,积极动员农户、协会和运销大户挖窖贮藏,全市新挖贮藏窖12.82万眼,各类贮藏窖累计达到76.21万眼,实际贮藏马铃薯187.41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50.95万吨。通过政府调控市场,促进了全市马铃薯的销售,市场价格较往年同期大幅度提高,也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外销每吨比上年同期平均增加80元,达到440元,市内各加工企业收购每吨增值30元,达到320元,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4、抓科研开发,种薯逐步良种化。加强产学研的有效对接,依靠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档次,积极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对接,加快良种繁育推广和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引进组培快繁,集成组装配套技术,依靠现代农业新技术改造嫁接传统栽培方式,建立马铃薯脱毒种薯病害检测实验室,创新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应用生物工程技术,高淀粉型良种覆盖率达87%以上,形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陇薯、渭薯、武薯、甘农薯、青海薯和外引专用薯等六大优良品种系列,其中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陇薯3号淀粉含量高达22.17%,建成了全省第一个上规模的专用型马铃薯脱毒种薯组培快繁中心,从美国引进了以生产全粉、炸薯片(条)为主的大西洋、夏波蒂,从荷兰引进了维生素含量高、以优质食菜为主的费乌瑞它等加工型和菜用型马铃薯新品种26个,形成了年生产脱毒苗2000万株、原原种3000万粒的能力,占全国脱毒微型种薯总量的70%,成为国内最大的专用型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之一。树立品牌,调整优化品种结构,申报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制定实施无公害地方标准,推广良种化、专用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生产经营技术,“五竹”牌优质良种薯,“金宇”牌脱毒种薯和专用薯,“腾胜”、“清吉”、“鲁家沟”牌优质商品薯,“兴达”、“千里雪”牌精淀粉,“三江”牌全粉等10个商标注册;“渭源优质种薯”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地理标识注册;“临洮马铃薯”取得国家绿色证书;临洮腾胜、兴达、甘肃金大地、岷县金大地和陇西清吉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临洮腾胜公司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安定、渭源分别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制订颁布了脱毒种薯、无公害农产品马铃薯质量安全标准等5项甘肃地方标准。2004年全市专用型马铃薯种薯、原料基地建设面积达13.59万亩,标准化示范基地由2003年的53万亩增至105.3万亩。成立了市马铃薯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对县区提供的61份马铃薯原料样品以及18家精淀粉生产企业抽取的40个样品进行了检测,为全市马铃薯品种合理布局、企业质量标准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应该看到,目前我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如欧美马铃薯产业的种植、加工、科研等许多方面都十分完善,相关产品已多达2000多种,而我市马铃薯产业还基本停留在原料型、鲜食型、菜用型阶段,马铃薯产业的商品化程度还较低,产业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完备的地方。

1、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龙头企业与农户、生产基地之间还没有建立起稳定的产销关系,产加销环节相互隔离,利益机制不健全,产加和产销形成矛盾,订单农业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不活,协会中介服务作用发挥不够;产业链条较短,协会组织发育程度不高,加工企业集团化运作刚刚起步,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个别企业履约意识差,合同履约率低,企业加工和农户供料呈“两张皮”现象,难以形成利益共同体。

2、农业生产服务体系不尽完善。马铃薯科研与技术推广工作不能很好地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育种工作明显滞后,造成品种品质结构不够合理,缺少能够推出去的系列品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技术推广体系不尽完善,新的栽培技术模式研究推广工作跟不上大田生产需要,栽培方式传统粗放,高产典型和高产模式推广普及率不高;新品种推广缓慢,品质结构不够合理,比较有竞争力的新大坪等品种还没有形成规模,费乌瑞它、台湾红皮、大西洋、夏波蒂等优良商品薯处于零星种植,精淀粉加工最佳适宜品种陇薯3号等推广普及率不高。品种布局不尽合理,品种多、杂、乱现象严重,主体品种不突出,接班品种跟不上,良种繁育基地形不成规模,标准化建设滞后,脱毒种薯生产规模较小,市内仅有4家以马铃薯种子生产和供应为主的种业公司,除市专用型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爱兰马铃薯种业公司外,其余规模太小。农技培训不到位,科技知识普及率不高,大部分农民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意识不强,良种更新及病虫害防治工作没有跟上,导致马铃薯品种退化快,使良种的增产效果大打折扣。

3、加工精深程度不够。加工企业科研创新能力不足,没有系统的科研、生产、加工和市场营销体系,缺乏市场信息和专业人才以及与国际间的交流,机制、管理、技术方面都有不同程度制约;多数加工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链条短,对产业的带动能力不足;融资渠道狭窄,发展资金短缺,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跟不上,原料收购受制于资金短缺,不能满负荷生产,效益不高;小规模生产,无治污设施,造成环境污染。

4、生产和收购、贮藏不配套。国家定点专业批发市场少,现有交易市场规模较小,基础设施落后,服务功能不强;企业基本没有贮藏能力,大都是边收购边生产,生产难以保证正常;农民采用窖藏保管,贮藏温湿度难以控制,常常发生烂窖或长牙,品质得不到保证,企业时常出现停产待料现象。

(三)马铃薯是当今世界上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高产经济作物之一,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呈明显上升趋势;随着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高淀粉品种、炸条、炸片及生产全粉的品种、菜用品种的种植面积将大幅度上升;为解决品种退化问题,脱毒种薯的推广应用步伐明显加快。这些都对定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面对当前国际国内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新形势,针对我市马铃薯产业存在的问题,今后发展的定位和目标,应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国家西部大开发为契机,紧紧抓住国家产业政策向西部倾斜的大好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提高综合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优质基地建设和增强龙头企业转化增值能力为突破口,按照布局科学化、种植标准化、品种专用化、生产集约化、产品优质化和加工精深化的要求,进一步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优产品,创立品牌,力争尽快将定西建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商品薯生产基地和精深加工基地。

1、强化协调,完善经营机制。一是把“鲁家沟”、“金定”、“清吉”牌等精品马铃薯,“金大地”牌等休闲食品,“金大地”、“环宇”牌等精淀粉培育成甘肃省“陇货精品”,产品质量达到绿色A级食品标准,扩大无公害产地认证范围,加快无公害产品认证步伐。充分发挥“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品牌优势,实行品牌营销战略,进一步提高定西马铃薯知名度,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二是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完善和发展

“龙头企业+农户”、“中介组织+农户”、“专业市场+农户”等多种组织形式,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使企业与农户、生产与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三是把农业产业化和各环节通过企业化管理,进行科学分工,明确职责,严密组织,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紧密连接起来,形成完善的运作机制。四是进一步完善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实行产销合同制,用合同形式明确龙头企业与农户各自的权利、义务与违约责任,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户纳入市场化、法制化的轨道。

2、强化服务,完善社会服务功能。一是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建立专业化优质种薯生产基地。依托定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市旱农中心、省农科院渭源马铃薯育种基地,发挥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市县区农业科技部门的技术优势,积极与国际马铃薯中心及该中心在北京建成的国家马铃薯产业工程研究中心对接,充分利用国内外马铃薯种质资源,采取引进、选育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引进丰产性好、抗逆性强、商品性好、加工性能优良的新品种(系)。大力发展现代生物组培快繁技术,形成脱毒苗、脱毒微型原原种、原种繁育基地,建立脱毒种薯繁育质量检测和病毒监测中心,加快良种繁育进程。二是合理布局,建设优质商品薯生产基地。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订单化运作的思路,通过政府引导、市场牵动,积极动员马铃薯加工运销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并按照“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在中北部干旱半干旱区,重点推广新大坪、陇薯3号、大白花等高淀粉品种;在光热水肥资源相对较好的洮河、渭河、漳河河谷川台区,重点布局大西洋、夏波蒂、费乌瑞它、台湾红皮等品种;在南部高寒阴湿区,重点发展渭薯8号、青薯168、陇薯4、5、6号、武薯8号等品种。三是加强指导,加快推进标准化建设。以“清吉”牌等产品申报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为典型,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尽快申请和通过国际质量标准认证;按照优质、高效、安全、环保的要求,建立一套国内先进的标准体系;抓好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识和市场准入五个方面的管理,改变农产品无标生产、无标上市和无标流通的状况;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面向基地、农户进行技术推广,以无公害、标准化种植为目标,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原料。四是加大力度,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加大服务力度,围绕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指导、产品销售,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服务体系,实施耕作制度改革,改进栽培方式,加强病虫害防治,提高科技贡献率;加强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组建县、乡信息传递网络,准确向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加大协会建设力度,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发展各具特色、不同模式的各类专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3、强化指导,培植壮大龙头企业。一是找准加工企业定位。目前,全国马铃薯淀粉总量约43万吨,其中精制淀粉3万吨,粗制淀粉40万吨。年需进口精淀粉12万吨以上,大量依靠进口,或粗淀粉替代,形成淀粉市场“高品质不足,中品质平衡,低品质饱和”的局面,马铃薯加工项目宜采取“两步走”梯级发展思路。第一步,初级加工起步,重点发展优质薯淀粉加工,同步发展专用薯全粉加工和高档休闲食品加工,努力把精淀粉加工做大,把全粉加工做强,做到深浅结合,精粗共有。第二步,突出技术创新,提升加工档次,加大变性淀粉开发,延长加工链条,开发高精尖产品。据了解,目前,全世界已研究开发出变性淀粉2000多种,国内已运用于食品、纺织、造纸、粘接剂、建材、医药、化工等行业中的就有200多种,价格高,增值空间大。二是加快建成一批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定西市马铃薯淀粉行业协会的作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将临洮腾胜、兴达、岷县金大地公司等10户加工企业扩建成10个年产2万吨以上的精淀粉加工龙头企业;创造条件建成一批规模大、起点高、产品新、机制活、销售对外的加工企业。三是加快企业创新。加快机制创新,龙头企业与农户、生产基地之间,优质薯生产加工可采取相对松散的连接方式,形成“公司+农户”模式;专用薯生产加工可采取紧密型联接方式,支持龙头企业兴办原料基

地;龙头企业之间,要以优势品牌为核心,采取多种资本运营方式,组建企业集团,扩大生产规模,注重规模效应。加快管理创新,搞活用人、用工和分配,用人能上能下,用工能进能出,分配能增能减;加强企业财务、成本、质量、营销和安全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加快技术创新,抓紧建立或依托研发机构,加快开发预糊化淀粉、全粉、变性淀粉、即食粉、“绿色”淀粉餐具、方便粉丝,尽快开发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的高科技产品,促进产品上等升级。四是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搞好规划,合理布局,马铃薯精淀粉加工新建项目的规模一条生产线的能力要在2万吨以上,限下规模不应支持发展;预糊化淀粉的市场已经饱和,不宜再上新项目。积极协调银企关系,定期向银行推荐项目,使银行设立支持龙头企业的专项贷款,并给予优惠。加大科技扶持力度,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信息服务。加大优化环境力度,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企业开展项目工作,协调解决建设中的困难问题;在资金投向、项目审批等方面畅开绿色通道,实行优惠政策;对重点龙头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4、强化管理,培育完善市场体系。一是进一步抓好马铃薯专业市场建设。重点将临洮康家崖、陇西文峰、安定巉口、岷县梅川建成集交易批发、贮藏保鲜、加工包装、信息发布、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全国一流、功能齐全的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力争把渭源五竹、会川两个市场建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优质种薯批发交易市场。二是根据马铃基地分布,各县区要搞好中、小型市场的布局,力争每个县区重点建设5至10个中型批发市场,每乡建立1个以马铃薯为主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三是培育运销大户、协会和营销企业,建立购销网点和营销网络,强化市场调控,减少中间环节,保持价格稳定。四是搭建信息平台,在全国各大市场设立定西马铃薯直销点,收集传递供求信息,完善提高临洮康家崖马铃薯市场计算机网络管理及大型电子公共信息发布中心功能,市内各大中专业市场都要力争与国内终端市场联网,搞好价格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工作,指导马铃薯销售工作。五是抓好马铃薯购销大户、协会和农户的贮藏工作。加快种薯及原料贮藏设施建设,实现马铃薯及其加工产品周年生产供应,解决市场阶段性过剩、价格下跌、收益下降等问题。在四大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和渭源五竹、会川两个种薯专业批发市场各新建马铃薯恒温保鲜库1座,推行现代营销方式和流通组织形式。六是加强终端市场研究,继续搞好路、地联运,合理配置运力资源,抓好马铃薯外运。通过占终端、抢市场、精包装、打品牌,不断提高我市马铃薯及其产品的市场份额和产品竞争力。

文章来源摘自贵州马铃薯信息网http:///

百度知道《知识农业》团队编制,欢迎交流,pingancapital.com@gmail.com

第三篇: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马铃薯适应性很强,而且产量高、热量低、营养成分丰富,因此受到很多国家的青睐,甚至被当作主粮食用。但是在我国,直到去年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才被提出。

2015年1月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中国种子协会在北京举办了以马铃薯主粮化与国家粮食安全为主题的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研讨会。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且环境承载力越绷越紧,急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掘粮食生产能力新潜力。而马铃薯作为继小麦、玉米、水稻后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一、我国马铃薯产业现状

1、种植面积和单产连年增加,但单产仍小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马铃薯种植范围非常广,但产量比较集中。内蒙古、湖北、云南、陕西、山西、福建6省就占了总产量的60%。

2000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约472.5万hm2,到2013年增加到561.7万hm2,年均增速为1.43%,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与此同时,我国马铃薯单产以1.5%的年均增长幅度提高到了17t/hm2,但是,与19t/hm2的世界平均单产相比,仍有一段差距。而且我国不同省份的马铃薯单产差异较大。2013年,广东、黑龙江、江西的平均单产在25t/hm2以上,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内蒙古、宁夏、山西、贵州4省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根据马铃薯农业开发的意见来看,到2020年,我国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单产分别还有18%、15%的发展空间,而且马铃薯增加的种植面积主要是利用冬闲田,因此不会对其他三大主粮有影响。

2、消费结构极不均衡,加工业水平落后 我国对马铃薯的利用主要包括鲜食、饲用、留种和加工。但是各用途分布极不均衡,仅鲜食就占到总量的60-70%,饲用占13%左右,而最能创造经济效益的加工仅占10%。以2013年为例,有超过5500万吨马铃薯用作鲜食,而用作加工的低于1000万吨。

90年代以来,我国马铃薯加工业才开始发展,21世纪以来初具模型,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是“小巫见大巫”。而且适合加工的专用品种产量低、种类少、种植区域分散,对形成现代化大生产有极大的限制。

3、成本增加,种植意愿降低

先给大家计算下种植一亩马铃薯的成本:种子400元+化肥300元+农药200元+人工工资200元+机械使用费100元+土地流转、水费等600元=1800元。

近几年马铃薯行情不好,价格不稳定,除去成本种植户亩纯收入最多1000元左右。而且对于散户,投入不足,质量相对较差,价格就更低了。因此农户种植意愿很低。再加上某些干旱地区,玉米的收益比马铃薯高,而且费工少、价格高、稳定,亩纯收入轻松超过1000元,农民更愿意种玉米。

二、已有的马铃薯产业发展模式

1、机种机收增产模式:将专业合作社与种植大户联合起来,因地选种优质马铃薯品种,合理配置耕作、播种、收获等机械,实行原原种、原种和生产种分级分片种植,按照统一整地播种、统一供应种薯、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的路线管理。

2、研发技术+产品加工+农业培训+龙头企业+品牌建设:农民的马铃薯种植技术是整个马铃薯产业链的基础。因此首先要加强农民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科学的种植方法;其次引进国内外优质适宜品种,吸纳精英人才,打造专业化、标准化的种源基地;再次依托当地龙头企业,研发马铃薯加工新方向,延长马铃薯的产业链,实现生产、初加工、深加工、精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之路;最后,通过品牌建设将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

3、协会+基地+农户+批发市场:成立马铃薯专业协会,吸纳农户会员,由协会出面接受订单、发展项目,然后按项目、订单生产,同时建立马铃薯批发市场和交易市场,保障农户收益。

三、马铃薯产业发展对策

2015年1月,我国正式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随后,相关的扶持政策推出,如2015年7月初在四川、贵州、内蒙、甘肃等省(区)召开试点,同时提高产地初加工补助资金。2016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马铃薯主粮化又被重点提出。因此,马铃薯产业高速发展是大势所趋。

1、良种选育工程化:在各大马铃薯主产区建立专门的良种选育机构,选育出适宜当地种植、高产、畅销的品种;建立品种研发中心,采用前端技术如转基因工程、染色体育种,研发出更优质、抗病的品种。

2、种薯分类化:种薯按照食用、饲用、加工等类型分类,保证生产的马铃薯加工用量,而且不同种类的种薯采用不同的质量衡量标准,同时建立县、乡、村三级监管体系,实时监测种薯质量。

3、丰产栽培专业化:将种薯研发部门、技术人员、农户定期召集起来,互相交流、总结,随时改善种植方法,实时更进种植技术,最大程度上提高产量,进而降低种植成本,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

4、加工环节多样化、新颖化:借鉴国际上的加工技术,提高加工产品用量包括快餐食品、方便食品、制罐、冷冻薯。同时,成立专业的加工工程体系,以品种创新为核心,挖掘马铃薯加工业在其他领域如医药、美容方面的潜力。

成都农商通研究中心 杨丽

第四篇:基于流通环节的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流通环节的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现状与发展

对策

摘要:目前,在运输和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黑龙江省具备了农产品物流的基础条件,黑龙江省的马铃薯加工和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是,黑龙江省的马铃薯产业在流通环节也面临一些亟待的问题,尤其是在贮藏和运输设施、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流通组织,市场信息建设、品牌建设,行业标准与法规建设等方面急待加快发展。关键词: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流通环节

Abstract:By now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s gained the fundamental factors in communication, transportation and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to develop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As to potato industry, many progresses have been achieved in key processing enterprises and market system, but some problems related to circulation have existed too.To develop Heilongjiang Province's potato industry, it'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build wholesale market and fair trade market, strengthen circulation organizations, reinforce market information network, enhance brand image, improve industry standard and laws and regulations construction, etc.Key words: Heilongjiang Province;potato industry;market and circulation

一、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的基础条件

(一)交通运输发展状况

1.地理位置

黑龙江省幅员辽阔,全省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地处东北三省最北部,东北亚中心地带,位于东经120°11′-135°5′,北纬43°25′-53°33′之间,南临吉林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和北部与俄罗斯联邦接壤,边境线长达3045km,拥有黑河、同江、绥芬河等15个国家一类公路口岸,东部和东南部距离日本和韩国较近。

2.交通干线

形成以哈尔滨为中心,辐射全省,连接全国及东北亚主要国家,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运、管道在内的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公路运输占货运量的68.7%,铁路运输占货运量的24.7%。公路形成哈尔滨通往大庆、鹤岗、佳木斯、双鸭山、牡丹江、鸡西、绥化7地市的5条高速公路和连接省内主要县市的运输网络;铁路形成以哈尔滨为中心,连接省内外大中城市和对外主要口岸的铁路运输网络;水运形成以松花江、黑龙江为干流,以哈尔滨、佳木斯、黑河、同江等开放港口为重点的水运网;形成绥芬河(东宁)至海参葳、哈尔滨至大连、牡丹江至罗津(清津)三条陆海联运国际贸易运输大通道;在绥芬河市辟建了国内首家民营国际直升机(货运)机场。

3.乡村公路

全省实现98.4%的乡镇和73.1%的村屯通公路,但大部分公路的路面质量较差,且仍有26.9%的行政村未能通车;公路网中高速公路占1.55%,一级公路1.82%,二级公路11.57%,三级公里53.18%,四级公路31.88%,二级及以上公路仅占14.94%。“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公路基础设施计划投资1 000亿元,其中高速公路达到1 000 km,高等级公路达到3 000 km,农村公路建设达到50 000 km。

(二)信息化发展状况

随着发展、科技进步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黑龙江省商务、网上交易等先进交易方式逐渐应用到物流领域。全省基本形成通信、广电、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建成以国家公用网为主体、专用网为辅助的信息化网络结构,形成以ATM为依托的高速率、大容量、覆盖全省城乡的宽带互联网;建成的电子商务CA认证系统是全国6大电子商务技术支撑中心之一。2006年全省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00.3亿元,其中电信业务总量373.7亿元,邮政业务总量26.6亿元。全省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42 690km,局域交换机总容量1017.8万门。200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 081.6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805.5万户,农村电话用户276.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 266.6万户,全省电话普及率61.5%。国际互联网用户285.0万户,其中,宽带接入户176.1万户。

二、基于流通环节的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马铃薯加工企业的发展

1.马铃薯加工企业发展概况

马铃薯产品包括种薯和商品薯,商品薯按用途主要分为食用鲜薯和原料加工薯,加工产品包括马铃薯淀粉及其衍生物、全粉、薯条、薯片等,主要渠道是淀粉加工。目前,全省有一定规模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已发展到500多家,年加工能力150多万t,占全省年产量的30%左右。

较大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有黑龙江北大荒马铃薯产业有限公司、沃华马铃薯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丽雪精淀粉公司、雪花淀粉集团有限公司、港进粉丝有限公司、碧港粉丝有限公司、如意淀粉有限公司等,主要分布在讷河、克山、加格达奇、林甸、龙江等马铃薯资源丰富地区。较大的薯片、薯条生产厂家包括哈尔滨上好佳食品有限公司、哈尔滨东方食品有限公司和麦肯食品(哈尔滨)有限公司等。较大的全粉生产厂家有年产1万t颗粒全粉的绥化鸿远马铃薯制品有限公司。

2.马铃薯加工企业发展中与流通有关的问题

原料供应不足是制约黑龙江省马铃薯加工的最重要原因。储藏基础设施建设与基地建设不匹配,企业的储藏能力不能满足企业对原料的规模需求。这一地区马铃薯收获期集中在9-10月份,马铃薯收获到封冻仅有一个多月时间,销售时段有限,大量鲜薯需要储藏后第二年销售,储藏设施建设不能满足马铃薯企业发展的要求,加工企业普遍存在加工原料不足问题,在次年3-4月即进入原料短缺期,许多企业因缺少原料而停产。

(二)马铃薯市场体系建设的发展

1.马铃薯市场体系发展概况

2005年全省已建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42个,城市79个,63个;粮食批发市场40个,肉、菜专业批发市场52个,水产品批发市场6个,干鲜果批发市场34个;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34个;城乡集贸市场1744个。建成以哈尔滨哈达果品批发市场、齐齐哈尔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黑河果蔬出口交易中心、北安对俄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为载体的黑龙江省农产品市场。

以外销种薯、商品薯产业为主的马铃薯主产区主要分布在齐齐哈尔、黑河两市,马铃薯主要进入各大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外销和出口,道路及运输设施,各种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规模和容量,与市场配套的贮藏等服务设施尤为重要。目前我省的马铃薯主产区如讷河、克山等地相继建成各种规模的产地批发市场,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北安、五大连池、绥化等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马铃薯都是经营的重要项目。

全省马铃薯及其制品销往国内二十多个省份和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种薯是黑龙江

省的优势产品,每年向中原和南方市场外销种薯近30万t,一级种薯市场价1 000-2 000元/t,效益远高于鲜薯;菜用鲜薯销售集中于东北三省,近年来周边的内蒙古、吉林、辽宁等省份马铃薯产业迅速发展,我省鲜食菜薯市场份额下降。

主产区讷河市已形成全国规模最大的马铃薯产地批发市场,年均外销种薯和商品薯40万t,精淀粉5万t,水晶粉丝2 000t,粉条、粉皮4万t,销售网络遍及全国。雪花淀粉集团生产的“雪花”牌精淀粉在全国23个大中城市建有常年销售网点,并已同鼎新集团、春都集团和哈尔滨肉联厂建立长期供货关系。“港进”牌水晶粉丝、粉皮产品已打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大中城市,现已披量销往日本、美国和加拿大市场。

讷河市已形成三级营销队伍,拥有各类马铃薯营销组织600多个,1 000余名农民贩运大户常年从事马铃薯及其制品销售。如讷河市同义镇庆宝村先后涌现出15个马铃薯经纪人,全村每年外销种薯2 000多t,商品薯1万多t,每个经纪人年收入都在8万元以上。克山县成立了马铃薯协会,有4个种薯经营公司和135个马铃薯经纪人,年签订种薯订单4 000t,商品薯订单5 000t,遍布广东、福建、浙江和山东等18个省市。

2.马铃薯市场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交通运输承载力不足是制约黑龙江省种薯和商品薯外销的重要因素。马铃薯主产区齐齐哈尔、黑河两市位置相对偏远,尚未通高速公路,运输以铁路为主,在每年9月20日到10月20日的调运高峰期,运力紧张,车皮难以保证,影响马铃薯外销。

各类批发市场的规模和容量不足是制约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北安、五大连池、绥化、讷河、克山等地虽已建立一定规模的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但市场稳定性差,贮藏、运输、信息等配套设施和其他各种服务设施不完善。流通组织的数量和规模不足也是制约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相对分散的农户小生产使马铃薯种植户无法把握市场动态,生产具有盲目性,必须加强组织建设,主要包括两种组织,一种是马铃薯经纪人、运销专业户等各类流通中介组织,另一种是马铃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行业标准和法规不健全也阻碍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国马铃薯行业都存在行业标准和法规不完善、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马铃薯市场监管缺乏力度等问题。标准与法规的不完善,造成我国马铃薯生产(包括种薯和商品薯)和加工过程质量无法控制,难以实现标准化生产,加剧了市场混乱。

三、黑龙江省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对策

第一,由于黑龙江省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加强贮藏和运输设施建设尤其必要。务必强化交通、仓储、冷藏等市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一方面为龙头企业提供常年稳定的原料储备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改善交易条件,提高购销能力,扩大马铃薯经济的外向度。

第二,发展以讷河、克山等地马铃薯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各种类型的批发市场和集贸批发市场,重点扶持建成几处年销售额上亿元的大型批发市场,成为全国级马铃薯集散地和价格形成中心之一。由于马铃薯销售受季节限制,该市场可与其它行业市场合作,在特定时段用于马铃薯经营。

第三,发展连锁经营、代理等多种形式的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引导各种经济成分参与流通。马铃薯主产区特别是齐齐哈尔、黑河等外销种薯和商品薯发达的地区,要积极培育运销龙头企业、运销专业户参与市场开拓,培育马铃薯经纪人等中介人才队伍。第四,加强马铃薯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把各地批发市场联系起来,与周边地区、国内、国际大市场联系与接轨,建立马铃薯产业信息系统。加强省、市、县级农业网站建设,利用因特网,获取最先进、最及时的产业信息、市场信息和先进技术等,向农民提供信息服务;

同时,建立自己的主页、网站,向外界宣传自己,扩大影响,吸引合作伙伴。

第五,加强品牌建设,整合现有品牌资源。横向上,以“丽雪”、“沃华”、“雪花”、“港进”等知名品牌为依托,整合现有的众多小品牌,重点建设各大主导品牌。纵向上,将其种薯、商品薯及制品,注册统一的商标,统一名称,统一包装,统一宣传,扩大知名度。第六,健全马铃薯行业标准和法规。在国家有关马铃薯行业法规和标准范围内,制定黑龙江省地方标准和法规,健全质量控制体系。马铃薯加工企业要努力达到GMP规范和HACCP体系认证标准,通过ISO国际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加快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第五篇:天柱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天柱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摘 要:近年来,天柱县县委、县政府将油茶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来抓,油茶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得到及时解决。本文重点针对天柱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展开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天柱县;油茶产业;发展

一、引言

天柱县地处黔东湘西结合部,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境内属偏酸性土壤,适宜油茶生长,自明清起就有栽培油茶的记载。当前,天柱县应对境内油茶产业发展情况加以分析、总结,明确后期发展思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全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1.资源分布情况

油茶在天柱县栽培历史悠久、且资源丰富。根据天柱县第三次森林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天柱县老油茶林保存面积18万余亩,新造和老油茶林面积近30万亩,是当前贵州省内老油茶林分布面积最大的资源大县。全县16个乡镇除注溪以外,其它十五个乡镇都有老油茶林分布。远口、竹林、白市、江东、瓮洞、石洞6个乡镇为全县油茶主产区,面积占全县三分之二还多。

2.生产、加工、销售情况

(1)现有的老油茶林品种老化、混杂、低劣,林农管理技术水平低、林地经营粗放,造成油茶产量低,亩产茶油仅5公斤左右。据2014年全县油茶产量调查结果显示,天柱县茶籽总产量达4000余吨,茶油产量1100余吨,产值8800多万元。

(2)全县茶油加工主要以农户的小作坊加工为主,县内有2家小型加工企业,年加工生产能力仅为200吨,且年产能不足一半。本地油茶企业贵州省永兴科技有限公司年加工产3000吨压榨油、500吨精炼茶籽油项目于2014年5月在“六联”轻工业园区启动,预计2015年10月投产,这将为天柱油茶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3)茶油销售多属于林农自产食用和自行销售。全县茶油销售点有11家,多以销售散装初加工油为主,其中有天柱县民族特色商品发展有限公司、贵州高原星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面向本地市场销售的茶油有两个品牌分别是“三星岩”和“野山茶油”,年销售量仅10吨左右,市场开拓潜力空间大。

3.产业发展优势条件

(1)天柱县良好的自然、气候及社会条件有利于油茶产业发展,县内有50万亩宜林土地资源可用于营造油茶林;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2)科技支撑与技术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天柱县与省林科院签定了《院县科技合作协议》,与贵州大学开展了校地合作,与黔东南州林科所开展了科技协作。(3)天柱县油茶产业示范园区建设给油茶产业带来新发展机遇。

4.油茶科研成果、良种苗木生产能力。多年以来,天柱油茶在各级部门关心和支持下,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发挥丰富的油茶资源和专业科研技术人才等优势,在油茶低产林改造、优良种质资源收集与选育、丰产示范林建设、良种苗木繁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5.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发展情况。近几年,油茶产业顺势而发,林农油茶造林积极高,油茶专业合作涌现出12家,有6家企业参与基地建设,涌现油茶造林大户50多户。目前,全县新造油茶林近12万亩,为促进天柱县油茶产业跨越式发展夯实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三、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单位面积产量低。全县现存的18万亩实生老油茶林因品种混杂、管理粗放、树龄老化、投入不足等原因,平均亩产油5公斤左右。新造油茶林尚处在幼林管理期,产量极少。

2.基地建设投入大,扶持资金少。营造管理好一亩油茶林5年内需投入资金2500-3000元,仅仅靠油茶产业化扶贫项目或林业项目中的少量财政资金补助远远不够。目前支持油茶产业基地建设有油茶产业化扶贫项目和林业项目,两个项目除了苗木及肥料外补助资金外,劳务补助分别仅有340元和80元左右。由于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基地前期建设投入大、油茶林管理期长及见效慢,致使林农产业发展积极性受挫、基地建设规模和质量难以提升。

3.项目资金整合投入机制未健全,基地发展缺乏后劲。由于上级下达的油茶产业项目扶持资金投向都十分明确,导致资金整合投入机制难以形成。林农通过前期参与产业基地建设后,感受到基地建设及前期管理资金投入大,大多后期已没有进一步扩大规模的经济实力,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性受挫。

4.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推动活力不足。目前,县内虽有6家企业、12家合作社在发展油茶基地,大多企业与合作社经济实力不强,建好的基地没有得到很好抚育管理,基地应有的效应没有得到体现,没有给当地农户带来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县产业基地建设动力不足。同时,油茶加工业很薄弱,产品附加值低,油茶籽加工限于农村小作坊加工形式。虽有“三星岩”茶油品牌已取得QS认证,但产能严重不足,难以开拓、占领市场,产业发展乏力。

5.农村土地流转困难。在实施“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村现有土地90%以上分散到户,呈零星碎片化。由于部分群众思想守旧,“宁愿抛荒,不愿失地”的陈旧观念严重和缺乏统一、可操作性强的土地流转方案,致使产业用地流转困难。

四、发展对策

一是切实提供支持油茶产业发展的政策倾斜,加大资金投入,部门联合建立切实可行的项目资金整合政策,合力打造产业基地;

二是强化科技支撑、技术培训和科技合作,以科技、良法和良种带动油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出台激励政策加速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在以乡镇为单位的“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小组”下做好农村土地流转储备工作,为产业储备更多的造林用地,也为招商引资引进油茶企业做好基础工作;

四是立足实际出台林下经济发展扶持政策,扶助支持经营主体完善基地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油茶林下套种、养殖等经营模式,达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增加收入,促进基地健康发展。

五是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培育技术型、实力型、生产加工经营主体,着力打造贵州高原原生态“天柱油茶”品牌,拓展产业市场,促进林农增收致富。

六是充分发挥油茶产业机构职能作用,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打造好产业精品示范工程,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带动产业大发展。

七是举全县之力强力推进“天柱县油茶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带动和引导企业、农户积极发展油茶产业,为全县油茶产业发展树立标榜。

五、结语

油茶是我县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油茶产业发展前景好,但成长的基础条件薄弱、制约因素多,需要特殊的支持和帮助。各级各部门都拿出支持油茶产业建设的特殊政策和措施,众志成城,共同打造现代高效油茶产业。

参考文献:

[1]邓万里.油茶树变身摇钱树――天柱县油茶产业助推“三农”增效[J].当代贵州,2015(46):28-29.[2]袁昌选,杨绍和.贵州油茶产业健康发展对策初探[J].贵州林业科技,2010,38(2):54-57.[3]袁仁根,丁波.天柱县油茶经营现状及低产林改造技术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9(6):82-83.

下载通渭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通渭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宜都市柑橘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宜都市柑橘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宜都市农业执法大队陈忠柑橘是宜都市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截至2008年,柑橘栽植面积为1.91万(结果园面积1.13万hm2),柑橘产量34.7万t。柑橘总产值4.1......

    江山茶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江山茶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作者:郑小琴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5期 【摘要】江山市茶叶产业历史悠久有较深的文化底蕴,本文结合江山茶叶生产的现状......

    我国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作者:王明伟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12期 近几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我国蔬菜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蔬菜的播种面积呈逐......

    湖州市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湖州市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摘要:蔬菜是湖州市重点扶持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本文作者分析了近年来湖州市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产业转型升级再发展的对......

    连云港市肉羊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连云港市肉羊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周明 (连云港市畜牧兽医站江苏连云港222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牧业迅速发展,尤其是养羊业在我市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本文......

    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评价[范文大全]

    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评价 近年来,随着科技投入的加大、市场的开拓和加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内蒙古马铃薯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已成为具有地区经济特色的重要产业。 1、......

    商洛核桃产业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

    商洛核桃产业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 林伟锋,张顺京 (陕西省商洛市植保植检站,陕西 商洛 726000) 摘要:商洛核桃发展历史悠久,誉满华夏。核桃具有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质优价廉等特点......

    广德县竹产业发展现状与开发对策

    第七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征文 广德县竹产业发展现状与开发对策 陈兴福(安徽省广德县林业局林科所、森林公园242200) 摘要通过分析广德县自然概况、竹类资源分布、战略经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