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能源发展的哲学思考
能源发展的哲学思考
在哲学领域,物质概念是相对于精神和意识而言的,物质不以人的意识而独立客观地存在,世界上物质第一还是意识第一,这是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核心。与此同时,人们如何认识物质世界,世界上的物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这是区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键。
哲学意义上“物质”与“存在”几乎是同义语,但在科学上,人们认识物质主要是研究、分析和观察物质如何存在?以什么方式存在?客观世界的各种物质的不同存在方式,就构成物质存在的“属性”,物质存在以属性来表征,不同物质以不同的属性加以区分。
因此,能源其实就是能量来源,就是一种具有自己存在属性的物质。能源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形式无非是各种属性,如固体、液体和气体,可再生和不可再生,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等等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在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前提和基础上,建立能源预警机制有利于我国能源科学开发和有序利用;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遇见性,建立能源预警机制有利于克服我国能源开发和利用上的盲目性,推动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能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资源,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能源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不亚于人类对粮食、空气和水的依赖程度。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于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更是严重的超出了自然界可承受的范围。由于供给少于需求,石油资源的过度消耗越来越严重,并面临着枯竭的危险。不仅如此,人类对于煤、天然气等其他的非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和使用也已几乎达到极限,我们的社会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危机。这一全球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人们的重视。
第二次大战后,特别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在廉价石油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先后完成了以煤为主到以石油为主的能源转换,许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迅速,而经济的增长又导致了对石油需求迅猛增加。但是,由于全球地壳运动的不平衡性,造成世界各地具有不尽相同的地质条件,因而在各个地区、各个国家的地域范围内形成的矿产资源在品种上、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不尽相同,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完全依赖本国资源来进行建设与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利用别国资源作为补充。整个矿产资源是这样,能源矿产资源在许多国家也是如此。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资源贫乏的国家主要靠利用国外资源来发展本国经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的国家,往往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也越高,美国这样的资源大国,利用国外的资源量也在迅速增长。
由于常规能源石油、煤炭等的供不应求,造成能源短缺,并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由此导致出现了诸如许多企业因缺电而产值下降,一些企业因“电荒”被迫停产等现象。“电荒”也造成了惨重的经济损失。2004年浙江省缺电750亿千瓦时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如果从2000年开始计算,5年来“电荒”给浙江省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已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其他省市虽然没有浙江这么严重,但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电荒”的影响。能源大省的山西同样也受能源短缺的影响而拉闸限电频繁,如主要产煤区之一的临汾市,最大用电负荷为120万千瓦时,而省电力部门仅分配给68万~80万千瓦小时,电力负荷缺额近40%。近几年全国每年仅电力缺口在3000万千瓦时左右。据统计,今年夏季用电高峰期间,最大缺口比2OO4年略有减少,仍达到2500万千瓦时左右。
根据自然辩证法的观点,凡是超越社会制度的差异和意识形态的分歧,具有全球规模的普遍性和复杂性,涉及到整个人类当前和长远的共同利益,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重大,并需要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关注,通过协调一致的国际行动来加以解决的一系列问题,都称之为全球性问题。
能源危机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全球性问题。对于造成这一全球性问题的原因,绝大多数人都把能源危机的原因归结为工业革命,但是,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决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人为因素,而是包含着一个深刻的复杂的大自然本身发展的规律性因素,这就是能量转换的守恒定律和能量转换的不可逆定律。前一定律指的是宇宙间的总能量是一个恒定的常量,能量在转换过程中既不创生也不消失;后一定律指的是宇宙间的能量总是从有效能向无效能转换,转换过程中其方向是不可逆的,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或熵增定律。正是这两大最基本的能量定律从根本上决定了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必将日益短缺,环境逐步恶化。这是因为,无论是自然界的演化还是人类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能量这个最基本的要素。能量是一切物质存在和运动的根本动因,关于能量的基本定律也正是一切物质存在和运动所必须遵从的基本规律。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能量,而且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把有效能转换为无效能。
因此,从哲学意义上来说,我们现在所面临的能源危机,是自然规律和自然界演化的必然产物,而并不是人类社会的工业革命或经济增长所产生的,他们只是在这一必然的过程中起了促进作用,并不是真正的原因所在。
面对即将到来的能源危机,全世界必须采取开源节流的战略,即一方面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开发新能源。另外,还必须综合考虑一个社会的多种约束条件,对于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配置方式来说,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以及宣教手段、科技手段都是不可缺少的。正是在此前提下,我国政府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并得到了众多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保护资源措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关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资源,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战略涉及到社会经济制度、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增长方式、科技发展战略、产业政策、人口政策、环境政策、价格政策等诸多方面,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实施资源和能源替代战略,进行生态技术创新,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解决生态供给不足问题,除了被动地抑制经济需求以外,关键还在于主动地扩大自然资源的供给。扩大自然资源供给的基本方向,应该是以相对丰裕的资源和能源代替明显短缺的资源和能源,以可再生资源和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最终是以不可枯竭资源和能源代替可枯竭资源和能源,这也就是实施资源和能源替代战略。
坚持科技进步与创新。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发及综合利用、矿山环境污染防治等关键技术和成果的攻关和推广应用,加强新能源、新材料技术和海洋矿产资源开发等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强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基础研究。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一批掌握先进科学理论、有
创新能力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科技队伍和人才,促进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
实行产业和区域生态化,建立新的发展模式产业生态化和区域生态化是未来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模式,也是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基础,从而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的和理想的途径。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正确运用计划手段和产业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运用国家掌握的财力、物力和经济调节手段,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和生产力合理布局,支持重点建设和重大技术研究开发项目。
第二篇: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哲学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哲学思考
作者:陈 伟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05期
[摘 要]多样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趋势和基本历史走向。高等教育多样化的核心内涵和根本特征在于其功能的多样化。这在西方高等教育发展史中表现为:(1)通过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多样化,推动、促进高等教育功能类型的增加;(2)通过高等教育融资渠道的多样化,推动、促进高等教育功能强度的增强。多样化有助于高等教育的合法化存在和发展,但是,它也有其效用限度,即多样化无法解决高等教育功能结构的优化和合理化问题。为此,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原则为指导,坚持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与政府的宏观统筹、集中调控之间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高等教育;功能;多样化;历史学;哲学
[中图分类号]G600
[文献标志码]A
第三篇:关于光学发展的哲学思考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关于光学发展的哲学思考
姓名:王聪
学号:200911688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于光学发展的哲学思考
摘要:光学既是物理学中最古老的一个基础学科,也是当前科学研究中最活跃的前沿阵地,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可估量的前途。光学的发展过程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进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不断揭露矛盾和克服矛盾、从不完全和不确切的认识走向较完善和较确切认识的过程。
关键词:光学发展,哲学思考,研究探索
引言:
光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是研究光(电磁波)的行为和性质,以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学科。光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5个时期:
一、萌芽时期;
二、几何光学时期;
三、波动光学时期;
四、量子光学时期;
五、现代光学时期。传统的光学只研究可见光,现代光学已扩展到对全波段电磁波的研究。光是一种电磁波,在物理学中,电磁波由电动力学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同时,光具有波粒二象性,需要用量子力学表达。
通过分析100多年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我们发现:与光学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获奖成果有40多项。这些获奖的光学研究工作对于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相对论还是量子力学的建立,都与光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例如:相对论的基本假定之一就是光速不变原理;而量子力学的建立则是从对普朗克的黑体辐射、玻尔的氢原子的光谱结构以及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的讨论开始的[1]。
1.生产实践中发现光本质的一般规律
根据典籍记载,中国古代对光的认识大多集中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大气光学、成像理论等多个方面。约在公元前400多年(先秦的代),中国的《墨经》中记录了世界上最早的光学知识。它有八条关于光学的记载,叙述影的定义和生成,光的直线传播性和针孔成像,并且以严谨的文字讨论了在平面镜、凹球面镜和凸球面镜中物和像的关系。从墨翟开始后的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构成了光学发展的萌芽时期,在此期间光学发展比较缓慢。
光学萌芽时期,在生产和社会需要的推动下,西方在光的反射和透镜的应用方面,逐渐有了些成果。克莱门德和托勒密研究了光的折射现象,最先测定了光通过两介质时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培根提出透镜校正视力和采用透镜组构成望远镜的可能性,并描述了透镜焦点的位置。阿玛蒂发明了眼镜。波特研究了成像暗箱,并在1589年的论文《自然的魔法》中讨论了复合面镜以及凸透镜和凸透镜组的组合。综上所述,到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凹面镜、凸面镜、眼镜、透镜以及暗箱和幻灯等光学元件已相继出现。
几何光学时期可以称为光学发展史上的转折点,在这个时期建立了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奠定了几何光学的基础。同时为了提高人眼的观察能力,人们发明了光学仪器。荷兰的李普塞在1608年发明了第一架望远镜。笛卡儿约在1630年在《折光学》中给出了用正弦函数表述的折射定律。接着费马在1657年首先指出光在介质中传播时所走路程取极值的原理。
2.发现矛盾与解决矛盾使事物不断发展
从十七世纪开始,就发现有与光的直线传播不完全符合的事实。意大利人格里马第首先观察到光的衍射现象,接着,胡克也观察到衍射现象,并且和波意耳独立地研究了薄膜所产生的彩色干涉条纹,这些都是光的波动理论的萌芽。
牛顿于公元1704年出版的《光学》,提出了光是微粒流的理论。但是,这种微粒流的假设也难以说明光在绕过障碍物之后所发生的衍射现象。同时,以惠更斯为代表的波动说也初步提出来了。关于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的斗争,在逐渐形成,这种斗争在以后的过程中,一方面各自发展,另一方面时刻在剧烈斗争。由于牛顿当时已在物理学界中声望较高,而且他的微粒学说能解释光的许多现象,因此,有许多支持者,这时,微粒说占优势。
惠更斯在1678年《论光》一书中从声和光的某些现象的相似性出发,认为光是在“以太”中传播的波.菲涅耳于1818年以杨氏干涉原理补充了惠更斯原理,由此形成了今天为人们所熟知的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用它可圆满地解释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也能解释光的直线传播。
1860年前后,麦克斯韦的指出,电场和磁场的改变,不能局限于空间的某一部分,而是以等于电流的电磁单位与静电单位的比值的速度传播着,光就是这样一种电磁现象。这个结论在1888年为赫兹的实验证实。光的电磁论在整个物理学的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指出光和电磁现象的一致性,并且证明了各种自然现象之间存在这相互联系这一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使人们在认识光的本性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在此期间,人们还用多种实验方法对光速进行了多次测定。1849年斐索运用了旋转齿轮的方法及1862年傅科使用旋转镜法测定了光在各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事物的对立与统一
1900年,普朗克从物质的分子结构理论中借用不连续性的概念,提出了辐射的量子论。他认为各种频率的电磁波,包括光,只能以各自确定分量的能量从振子射出,这种能量微粒称为量子,光的量子称为光子。量子论不仅很自然地解释了灼热体辐射能量按波长分布的规律,而且以全新的方式提出了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整个问题。量子论不但给光学,也给整个物理学提供了新的概念,所以通常把它的诞生视为近代物理学的起点。
1905年9月,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指出:从伽利略和牛顿时代以来占统治地位的古典物理学,其应用范围只限于速度远远比光速小的情况[2]。从光的干涉、衍射、偏振以及运动物体的光学现象都确证了光是电磁波,且又从热辐射、光电效应、光压现象以及光的化学作用都无可怀疑地证明了光的量子性——微粒性。这样,光的波动说和微粒说的矛盾又提出了,我们可以
看到,它们又各自统治着自己的领域。
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对于光的本性问题,是否能找到一个把两种理论联系起来的理论呢?1924年,德布罗意创立了物质波学说,他大胆设想物质的粒子都和一定的波相联系。光不仅具有波动性还具有微粒性,即波粒二象性。这样,对光的本性的认识就更完美了。这个认识促进了原子核和粒子研究的发展,也推动人们去进一步探索光和物质的本质,包括实物和场的本质问题。实际上,这也是微观物质所共有的属性。对于宏观世界中连续的波动和不连续的量子,在经典物理学中的简化的、机械概念中,是互相排斥的,而在客观实际的自然现象中,它们却是统一的、共处的。
4.科学与真理的探索永无止境
现代光学和其他学科和技术的结合,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这日益重大的作用和影响,以我的专业——激光物理为例。
从20世纪中叶起,随着新技术的出现,新的理论也不断发展,已逐步形成了许多新的分支学科或边缘学科,光学的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激光的发明,可以说是光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革命性的里程碑,由于激光具有强度大、单色性好、方向性强等一系列独特的性能,自从它问世以来,很快被运用到材料加工、精密测量、通讯、测距、全息检测、医疗、农业等极为广泛的技术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此外,激光还为同位素分离、储化,信息处理、受控核聚变、以及军事上的应用,展现了光辉的前景。
在现代光学本身,由强激光产生的非线性光学现象正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注意。激光光谱学,包括激光喇曼光谱学、高分辨率光谱和皮秒超短脉冲,以及可调谐激光技术的出现,已使传统的光谱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为深入研究物质微观结构、运动规律及能量转换机制的重要手段。它为凝聚态物理学、分子生物学和化学的动态过程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持。
结论:
科学本身是探索,是认识世界的过程。爱因斯坦说:“人类只能发现现象,但不能发现现象存在的原因。”[3]当我们认为似乎找到了某个现象存在的原因时,随后就会发现,这个原因仍然是个现象,它的背后仍然还有原因。人类在探索太多的为什么的过程中已经找到了答案.但仍然有很多未知的问题需要解答。科学探索推动人类社会科学发展,人类社会科学发展促进和要求人类进行新的科学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多,杨婷,刘大禾,“从诺贝尔物理学奖看光学的发展,”大学物理,25(5),2006。
[2]苏斯捷潘诺夫《光学300年》[M].科学普及出版社,1981,213页。
[3]爱因斯坦A.爱因斯坦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致谢:
非常感谢孙老师在炎热的夏天坚持给我们上课。孙老师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以往思想政治课的固定模式,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都不自觉地融入其中。我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开始学会自己思考和评论。孙老师结合时事和历史、图片和视频、讨论和发言给我们上了一堂堂生动的课程,使我开始对哲学感兴趣。孙老师广博的学识、深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终生受益,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
感谢我的导师张行愚老师,张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了我。
在课程学习中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帮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
王聪
200911688
信息学院 光学工程
前沿简介——“神光”工程
人类的能源从根本上说来自核聚变反应,即发生在太阳上的“轻核聚变”。人类已经在地球上实现了不可控的热核反应,即氢弹爆炸。要获得取之不尽的新能源,必须使这一反应在可控条件下持续地进行。为实现可控核聚变有两种方法,一是科学家们用托卡马克装置开展“磁约束聚变”的研究。另一条技术路线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
惯性约束核聚变(Inertial Confined Fusion ICF)的基本原理是:使用强大的脉冲激光束照射氘、氚燃料的微型靶丸上,在瞬间产生极高的高温和极大的压力,被高度压缩的稠密等离子体在扩散之前,向外喷射而产生向内聚心的反冲力,将靶丸物质压缩至高密度和热核燃烧所需的高温,并维持一定的约束时间,完成全部核聚变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聚变能。然而聚变反应所要求的条件却极为苛刻。首先要有1亿度左右的高温;其次,参与反应的粒子密度要足够高并能维持一定的反应时间。ICF研究中关键设备是大功率的激光器。
“神光”在时间上分为I,II,III代,2007年2月4日,中物院神光Ⅲ激光装置实验室工程举行了盛大的开工奠基仪式。规划中的“神光-Ⅲ”装置是一个巨型的激光系统,比当前世界最大的NOVA装置还要大一倍多。原计划它具有60束强光束,紫外激光能量达60KJ,质量和精密性要达到廿一世纪的国际先进水平,现在该计划可能已经进一步修改,以提高能量规模。惯性约束聚变点火工程(2020年)被已确定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十六项重大专项之一。
神光Ⅲ装置是世纪之交我国历史上光学领域最宏伟的科学工程,必将全面带动相关科学技术攀登世界水平,是我国综合国力在科技领域的标志性体现,其作用和意义不亚于当年的“两弹”。这是挑战也是机遇,在王淦昌、王大珩、于敏等老一辈科学家带领下,已奋斗了三十多年,取得瞩目成果,而这只不过是序幕,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根据规划,我国在2010年前后还将研制“神光IV”核聚变点火装置。
王聪
200911688
信息学院 光学工程
第四篇:城子村旅游业发展的哲学思考
城子村,是云南红河州泸西县永宁乡属的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小村庄。前不久,因这个村子还保存的已有千年历史的600多幢古民居——土掌房被外界发现,使这个村子开始引人瞩目。中科院的地理科学家们考察了城子村后认为:这个村庄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是极难得的风景旅游资源,并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第一、二、三、四、五条标准……以《绿林中将》一书传颂了张冲将军传奇一生而驰名省内外的本土作家杨永明考察了这个村子,并查阅了许多资料、史志后得出结论认定:城子村,就是一千年前曾经存在的“古滇自杞国”的遗址……
城子村先是彝族先民白勺部的聚居区,之后大批汉族群众迁入,便形成了彝汉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村中小学已有上百年历史,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彝族爱国将领张冲曾在此就读。解放战争时期,滇桂黔边纵队盘北指挥部曾设此地。这个村独特的古迹景观和浓厚的人文气氛,被当地人称为“泸西的布达拉宫”。国家建设部风景名胜专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员宋林华经过考察后认为,城子村民居符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第一、二、三、四、五条标准。2003年,泸西县委、县政府已把这个村申报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云南旅游小镇”。
泸西城子村,位于泸西县城南部永宁乡境内大永宁行政村。地处两州(红河州、文山州)三县(泸西县、弥勒县、丘北县)交界处,距泸西县城25公里,距州府蒙自近200公里,距省城昆明197公里,是泸西县连通州内各县(市)及文山州的南大门,泸中(泸西县城至开远中和营)公路穿境而过。境内立体气候明显、夏长霜期短、风小日照长、年平均日照数达2010小时,农作物生长期为285天,属典型的南亚热带气候,(南盘江支流小江河上游)中大河自北向南贯穿村境中部。
村寨的整体布局依山就势、顺山势而行、层层跌落,整体空间西高东低、背山面水,整个村子几百户人家依山而建、自然相连、层层而上的土掌房形成一级级的台阶。土掌房顶连缀在一起,形成高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平台。全村1000多间土库房层层相衔或左右毗连,将村中数百户人家结为一体,村中道路呈自然分布、纵横交错。
房屋以当地的树木(各种木质坚硬,耐水腐蚀的栗树)和粘土(蜂窝土)为主要材料,房屋四周以木料相围或夯土作墙,屋顶上铺上横梁、劈柴、木棍和松针,再铺上和好的粘泥,摊平后用棒棰捶实,成为平顶土筑房。
“姊妹墙”:石墙全部由毛石叠垒支砌而成,看不到一丝一毫打磨錾凿的痕迹,更无一丁一点的灰浆粘合的影子,斜口之间,衔接十分紧密,远看挺立如陡崖。石缝呈不远规则的几何图形,光洁而美观。历经百余年风雨,依然牢固如初,观赏者无不“咋咋”赞叹,拍手叫绝。
掌房民居起初无院落无窗子,房屋围护结构均为泥土夯制。后随着人口的增加,村寨的发展由山顶逐渐向下及向北发展,建立了中营居民组团。建筑样式也随着汉文化建造技术的进入而发生了改变,房屋逐渐变成了“一颗印”样式,即一正房、二耳房、一照壁,内院即为天井,以利于采光,靠内院一侧墙,采用木质墙且开窗
城子村300前年古民居,依山而建,集中连片。住房上下相通,左右连贯,层层叠起,下家的房顶就是上一家的庭院,只要进入一家,就可以从平台进入另一家,直至走通全村。它雄奇庄重而又层次分明,形成一道世间罕见的亮丽景观.城子的森林植被保护得不是很好,由于村民以烧柴为主,山上的树木保存较少,这里的森林植被以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及针叶林(松树、沙松)为主,常绿灌木也较多。政府实行退耕还林政策以来,栽了不少桉树、杉树、果树、麻竹等经济林木,山上森林植被覆盖率
为28%左右
城子土库房,可以说是彝汉风格的完美结合:外观上是彝族的,而层构和内部结构却是汉族的。这种风格,标志着明、清两代“改土设流”政策带来的民族、文化的融合。它是彝汉民族建筑艺术完美融合的结晶。
城子村,古往今来,民风淳朴,讲求正义,崇拜真理,文风浩然,兴学倡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土库房建筑别具一格,是攻守自如、坚若磐石的壁垒。在民主革命时期,这里是中共泸西地下党的核心保垒,根据地中心。
高起点、高标准、高定位规划建设好城子村,谋求大发展,促进泸西旅游业发展。
保护与开发并重、发展与农民实惠并举的建议。指出在开发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景区开发与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冷静地思考,理性地对待机遇,科学地发展旅游,尽量避免因为旅游开发而造成的生态破坏。同时,在加快发展中,要更多地关注农村的发展和农民利益的维护和提高,确保农民在参与村子村开发建设中得到实惠。
城子村旅游业发展的哲学思考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和谐发展”,坚持中心景区(点)建设与分散景区(点)建设相结合,大力构建完整的区域旅游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并且相互影响的。因此,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还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泸西县旅游总体规则、建设、开发、营销,要充分体现重点与一般、整体与局部的原则。中心景区(点)建设是龙头是重点,分散的景区(点)建设是龙身是一般;中心景区(点)建设是主要矛盾,分散的景区(点)建设是次要矛盾。必须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抓住主要矛盾,妥善外理好次要矛盾,从而防止工作的片面性。泸西县在旅游景区(点)的建设、开发过程中,要把城子村等作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造,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但各县(市)区的旅游景点建设显得滞后,长此以往,泸西县景区建设也就只见龙头,不见龙身;只见皓月当空,不见繁星满天。相反,有了各地旅游景点的辉映、衬托,城子村才真正成为的泸西旅游业的璀璨明珠。
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一方面要把各地景点开发、建设,放在整个区域旅游的大格局中去统筹考虑,以形成完整的旅游体系。另一方面,在旅游市场营销中,在挖掘推销中心区历史人文资源的同时,要大力拓展周边的旅游资源市场。泸西县要把地处所属县(市)的阿庐古洞、五者温泉、紫薇山龙殿土地庙、阿拉湖等旅游景点,一并纳入泸西县旅游热线之中,借国内大旅游线、大景区、逐步带“热”带“活”小旅游线、小景区,龙头带龙身,一活百活。
坚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打出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并重,在保护中开发,以开发保护的方针,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作为千年古村,城子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及价值,是泸西县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景区,首先要保护好,其次是充分开发利用,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辩证统一。坚持旅游项目建设与管理相结合,构筑与区域大旅游发展相适应的建设管理机制
旅游业的各种项目建设是基础,管理是保障,一定要坚持建管并重的方针,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一个地方的旅游项目建设再好,设施再完善配套,如果管理不好,就会人为的破坏缩短旅游硬件的寿命,造成损毁资源和人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克服重建轻管的现象。一要像抓经济工作一样,组成强有力的旅游建设管理领导专班,明确职责、常抓不懈。二是旅游主管部门要强化管理职能,依法行政,加强行业管理,搞好服务。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拓展客源市场。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各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尤其是加强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如,阿庐文化旅游节、彝族火把节等等。
坚持搞好旅游业与发展区域经济相地合、努力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
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中,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旅游业是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它涵盖了行、游、吃、住、购、娱等要素,是产业关联度极高的混合产业,旅游业与区域经济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城子村旅游发展应该与泸西县特色农副产品如高原梨、荞类食品、除虫菊等相结合,建立旅游农业体系,以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加强旅游软件建设是树立产业形象的关键,要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泸西县应该着力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市场型旅游产业人才,利用当地旅游资源作为实践学习基地。还要强化旅游行业管理,要按照旅游管理条例等行业管理法规制度,对旅游景区(点)、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市场、旅游从业人员等,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推动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三是着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如在城子村周边适当建立一些与当地民俗、民风相结合的旅店、饭馆,以方便并满足游客的需求,并加强服务程序,服务标准不到位等现象,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第五篇:雷锋精神哲学思考
命和建设的根本立足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在
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成为我们党解决一切问题的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 方法论原则。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 情况。又说,我们的方针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又指出,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 革命。事实证明,象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必须也能够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正如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所说的:“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 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 点。”(《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一一九八二年>第372页)这是总结我国长期历史经 验的一个基本结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纠正了闭关锁国、盲目排外的错误倾向,把对外开放
作为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放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 则。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封闭起来,‘只能是作茧自缚,与世隔绝,落后于时代。.当 然,在对外开放中,也会带进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腐朽思想和落后东西,国外的敌对势力也 会乘机进行渗透、颠覆活动。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观 点。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自觉地进行反渗透、反颠 覆、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就能把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辩证地统一起来。
党中央已经向全党、全军干部提出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在 目前的形势下,也是结合十年改革开放的实际,联系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学习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极好时机。它既是反思过去,又是面对现实,探索未来。我们应当自觉地响应党中央和 中央军委的号召,扎扎实实地把学哲学活动开展起来,深入下去。学好哲学,打下理论根 底,必将受益匪浅,得力无穷。(作者本院哲学系副教授)责任编辑石必扬
遗产。雷锋同其他一切最杰出的中国共产竞人,都是伟大的典产主义者,也是最优
秀的中国人。从雷锋的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占主导地位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形态, 共产主义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同时,她又处处浸透了中华民族古老人、生哲学中的优秀乳 汁,从而使雷锋精神成为一种充满中华民族气息的共产主义精神。在雷锋精神的各个主要方 面,我们处处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古老人生哲学的影响和我们伟大先人生生不息、奉献进取的 精神。
1、在人生责任上,主张“公尔忘私”、“优国优民”。在中国人生哲学中,整体乃至国
家的利益处于高于一切的地位,而个人的利益则是次要的。个人作为群众这一伦理肌体上的 细胞,必须服从群体或整体,服从国家的最高利益,这是无条件的人生责任。“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以私害公,非忠也”,“国尔忘家,公尔忘私”,“以国家之务为己任”,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的都是这个思想。从屈原、岳飞到林则徐,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 的民族灵魂、精神支柱。它产生了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成为中国人千古传颂的绝句。中华民族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源远流长,.到了社会主义时代,在雷锋精神中放射出了更加夺目的光辉。雷锋说: “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当祖国和人民处在最危急的关头, 我就挺身而出,不伯牺牲。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1962年夏天,当他得知东南沿海形 势紧张的消息后,立即写了一份要求上前线的请战书。他在1961年的一篇日记中写道:“现 在,我们国家处于困难的时期。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一我们要奋发图 强,自力更生,克服当前存在的暂时困难,坚决反对大吃大喝,力戒浪费。”他少领军装为 国家节省开支,把自已仅有的200元存款捐献给灾区。他这种为国分忧的精神,既是社会主 义时代主人翁思想的反映,又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爱国主义精神跨越时代的生动体现。
2、在人生价值上,崇尚“自强不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地奋斗与献身。人应该
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人生的价值是什么?秉承轻个人、重整体和.国家的思想,中国人生哲学 占主导地位的人生价值观是:奋斗和献身。“盘古开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 娟补天”,都充满了对奋斗和献身精神的讴歌。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索”,激励着多少炎黄子孙为真理而求索和献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春蚕到死丝 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诗文,都讴歌了为事业而 献身的崇高精神。每个民族英雄,也都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奋斗与献身的悲壮而美丽的故事。这种精神,给雷锋以巨大的影响。从他懂事的那天起,就立下了为革命事业而奋斗的雄心壮 志。他在小学时刻苦学习的态度,他在望城县委当公务员时勤恳踏实的作风,他在当推土机 手时的革命干劲,他参军后苦练杀敌本领和专业技术,他一心向着党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他 争。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傻子”精神,他干一行爱一行的“螺丝钉”精神,都淋漓尽致地表 现了他无私的追求和自强不息的奋斗。正如他所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 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3、’在人生境界上,重“义”、“谋道”,视个人名利如“浮云”。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应该达 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水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生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境界。中国历史上仅有
短暂的崇尚金钱富贵享乐的魏晋时期和明朝中后期。以儒、道、佛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 历来都是重“义”轻“利”的。孔子说:t.I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说:“生吾所 欲也,义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这种追求“理想”的人生境界,在 锋身上被赋予崭新的含义,得到了进一步升华。他说:“人生总有一死,有的轻如鸿毛, 有的却重如泰山。我觉得一个革命者活着就应该把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为人类解放事业一一 共产主义全部献出。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雷锋这种思想 境界继承并超越了中国古代圣贤们的思想境界,是人类历史最崇高的人生境界。
4、,在人生幸福上,注重精神的满足与道德的完善。幸福,是人生追求的共同目标。在
人类历史上,有多种多样的幸福观。对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精神幸福与肉体幸福、幸福与 道德等,不同民族,不同社会,不同个人,’都作出了自己不同的解释。在中国历史上,绝大 多数思想家不否认人的物质需要,承认人的富足对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性,但更多地则是崇 尚精神的满足与道德的完善。这种幸福观渗透在人生责任、人生价值、人生境界、人生修养 等人生哲学的各个方面。古人提出“以德为乐”的思想,早在《大学》写道:“德者,一本 也厂财者,末也。”“是故君子先慎乎德。”这些幸福观念,深译地渗透在祖国每一块土地 上,因此也不育杯给雷锋以巨大的影响。在雷锋看来,人的一生什么最幸福呢?他说:“我 觉得一个革命者就应该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党的事业贡献出自已的一切,这才是最幸 福的。_”他还说:“有人说,人生在世,吃好、穿好、玩好是最幸福的。我觉得本生在世, 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雷锋的这种幸福观与中国传统的幸福观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
5、在人生修养上,注重“求知”与“修身养性”。中国人生哲学特别强调人要通过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修养,实现人生的追求,达到理想的境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 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都是中华民族妇孺皆知的千年古训。“人好学,虽死犹存, 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揭示了学习与人生价值的关系。古人强调“学习”、“求 知”的重要性,还十分注重个人的修身养性。在个人修养方面,古人有许多主张:“积善而 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要讲“信用”,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要“正 直少,如“中正无邪、礼之质也”;“立志”,如·“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要“慎 独”,如“君子心慎其独也”;要“自省”,如“吾日三省吾身”,“日省其身,有则改 之,无则加勉”;要勤俭,如“民生在勤,勤则不、匾”,“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要“谦恭”,“满招损,谦受益”等等。中华民族的这些传统美 德,在雷锋短暂的一生中,都得到了体现和发扬。他酷爱学习如同酷爱生命一样。他少年时 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参军后时常在连部看书到深夜,有时上班口袋里还装着书。也许同我们 民族在学习上求“道”有关,雷锋以“钉子”的精神,刻苦学习社会真理。雷锋还非常重视个 人道德品质的修养,对自已要求十分严格。他助人为乐,走到哪里好事做到哪里,他礴蒸-对人民、对同志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他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他鼓励自已要做暴风雨 里的“松柏”,不做温室中的“弱苗”;他保持着劳动人民勤俭节约的本色,裤子、袜子补了 又补,节约一分钱、一滴水、一两煤、一度电,他还时时告诫自己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他有句名言:“在土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 齐。”死是由于雷锋同志保持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这些传统美德,因而深深得到了人民的怀 念和崇敬。
应当指出,中国许多传统伦理道德,都是有阶级局限的,如孔孟的“爱人”思想是与“君 君,臣臣,.父父,一子子”‘联系在~起的;‘而雷锋的爱,则是对人民共和国的忠诚和对人民大 众的平等的同志式的爱,这就在采撷传统思想文化中优秀成分的同时抛弃了糟粕,用中国古 代人生哲学丰富了共产主义的人生观‘
以雷锋精神为代表的新的中国人生哲学,是适合我国这个东方人口大国国情的人生观。在我们这样一个东方大国,需要什么样的国民人生意识,实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十年改革 开放的实践证明,封建主义思想是中国现代化的障碍,但如果全盘否定中国思想文化传统, 信奉西方的唯意志论和超人哲学,必然导致民族精神的全面崩溃,社会伦理道德的严重扭 曲。今天人们叹息世风不良,就是深刻的教勺!I;o无数事实说明,中国的思想文化传统及其文 明,不是夫上掉下来的.,它是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东方大国数千年形成的,有牢固的社会 基础,强大的民族向心力。其中强调国家和整体利益、主张大公无私和奋斗献身、注重追求 理想与道德完善、重视学习、修身等思想,只要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学说为核心,吸收其有生 命力的因素,可以适合我国现在的政治、经济制度,为全国人民所接受。特别是在今天改革 开放新形势下,我们民族精神的根底只能是马克思主义加中国文明,这是我们的精神支柱与 生命之本。对雷锋精神中的那些属于我们民族优秀思想文化遗产的东西,’尽管文革时期有人
从“左”的方面予以否定,改革开放时期又有人从右的方面大肆攻击,而雷锋精神却依然为 亿万人民群众所怀念。从“雷锋叔叔不在了”的叹息中.,可以看到我们民族对生命之本的万 也不劫的依恋。当然,我们要剔除中国古老的文明中的糟粕,要吸收世界现代文明的精华, 既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也反对复古与闭国自大。总之,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文明一,都 必须扎根于本民族的土壤之中,离开了这片沃土,是没有生命力的。以雷锋精神为代表的新 的中国人生哲学,就是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她必将蓬勃参天。
毛泽东又多次提出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
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等错误思想作风,并多次在全党全军范围内进行艰苦奋斗的教 育,开展了一系列的整风、整军、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从而使艰苦奋斗的 思想深入每个军人心中,.成为革命军人的自觉行动和道德准则。
四、注孟革命军人信念、理想、人格的培养和宣传。革命军人的理想、人格是人民军队 道德原则、规范在军人身上的集中体现,它对军人的行为有着耳大的作用。毛泽东历来注重 革命军人信念、理想、人格的培养和宣传。白求恩、张思德、雷锋等英雄人物就是毛泽东为 全军和全国人民树立的光辉榜样。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和国际主义精 神,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雷锋“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 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都是革命军人优秀品德的集中体 现。他们是在人民军队的斗争实践中产生的,是革命军人思想道德的升华,因而必然成为无 数革命军人为革命事业忘我奋斗、英勇献身的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典范。